农业生物资源及其利用 PPT
农业环境保护PPT课件
27
4、农业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控制标准的研制 5、农业环境污染的综合防治技术和生态工程
措施的研究 6、生态农业研究 7、农业环境监测技术和污染分析测试方法的
研究 8、农业环境管理学的研究
界的总体 《中国大百科全书·环境科学卷》:环境是
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 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 社会因素的总称
5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环境 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 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 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 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 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 等。
6
(二)环境的类型
按环境的主体划分:可分为人类环境和生物环 境两类。
按环境的范围大小划分:可分为特定空间环境、 劳动环境、生活区环境、城市环境、区域环境、 全球环境和星际环境等。
按环境要素划分: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7
(三)环境的特性 整体性与区域性 变动性和稳定性 资源性与价值性 滞后性和脆弱性
早期环境问题(人类出现~20世纪70年代) 代表性的问题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水土
流失、水旱灾频繁、沙漠化问题以及局部 的工业污染。 八大公害
17
当代环境问题(20世纪80年代至今) 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锐减、环境
污染、资源短缺等全球环境问题
18
潜在的环境问题: 潜在的环境问题是指目前尚没有从总体
15
全球环境问题: 是指在全球范围内出现的环境质量问题,这些
问题都是超越国界的国际性生态环境问题。 主要有:①温室效应与气候变暖;②臭氧层破
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
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第一章绪论一、农业资源(p1):之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联系到农业利用的那一部分,是农业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的总称。
二、自然资源的分类(p2):按客观赋存条件及其特征分类,可分为地下资源和地表资源2大类。
如果按资源能否再生和永续利用,可分为再生资源、非再生资源和非耗竭性资源3大类.三、农业自然资源的特征(p5):地域性和节律性;多用性和有限性;整体性和层次性;稳定性和变化性.四、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原理(p15):1、生态学原理: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生物多样性。
2、经济学原理:农业自然资源利用的互竞原理与市场法则、农业资源中共享资源与公共选择原理、资源利用中的互补和协同的原则。
3、社会学原理:系统原则、人口原则、法制原则.第二章农业气候资源及其利用一、气候的决定因子(p31):太阳辐射、地理、大气环流、人类活动。
二、农业气候资源(p32):指作物生长期的长短(气候资源在单位时间内对某些作物生长的限制)、无霜冻期日数、热量和降水量的多少;光照时数、太阳辐射强度和光质状况;以及影响这些资源有效利用的农业气象灾害情况。
三、农业气象灾害及其防御(p48):1、冷害:指在作物生长季节内,由于温度下降到低于作物当时所处的生长发育阶段的下限温度时,使作物生理活动受到障碍,严重时可使作物某些组织受到危害而最终导致严重减产。
防御措施:回避措施、充分利用热资源、采取应急措施.2、霜冻:指在作物生长期内,土壤表面、植物表面以及近地面空气的温度。
迅速降到足以引起农作物遭受损伤或者死亡的短时间低温冷害。
防御措施:熏烟法、灌溉法、喷雾法、防护林法、覆盖物法、化学方法增温或减缓降温速率,也可以选用抗旱品种、早熟品种、改良土壤等农业措施。
3、干旱和洪涝:干旱指某一段持续的时间内,降水量比常规的显著偏少.洪涝灾害指降水时间过长或过于集中对作物造成的危害。
防御措施:一是采取有效的农业技术措施(选用抗旱涝品种;合理安排作物布局;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兴修水利工程)。
农业生态学课件-农业资源及其环境保护
世界第六; 約占全球總量的5.8%,但人均徑流 2260m 3 ,不足世界平均水準的1/4。我國是以占 6.4%的耕地和6% 的淡水資源養活世界22%的人口。
2、水資源時空分佈不均;
–南北方地區分佈不均,是北方地區特別是 西北地區資源 性缺水的根本原因。
(一)、農業資源的整體性及綜合利用
整體性:資源各要素之間是相互聯繫,相互制約的,
資源各要素之間是相互聯繫,相互制約的, 一種要素的 變化必將會引起其他要素的相應 變化,甚至會導致系統 發生演替、 變化,甚至會導致系統發生演替,表現為明 顯的整體效應。水資源就是由降水、河川徑流、 如:水 資源就是由降水、河川徑流、湖泊和 地下水 組成的水 體。 組成的水體。
第九章 農業資源利用及其 環境保護
第一節 農業資源的分類與特性 第二節 我國農業資源狀況與合理利用 第三節 全球生態環境問題與農業節能減排 第四節 我國的資源環境問題及保護 第五節 生態系統恢復與重建
第一節 農業資源的分類與特性
一、農業資源的分類 二、農業資源的特性及合理利用
一、農業資源的分類
人均土地資源 人均林地 人均草地 人均耕地
中國 0.78 0.19 0.22 0.09
世界 2.34 0.91 0.69 0.32
所占比例 1/3 1/5 1/3 約1/3
(二)氣候資源
我國大部分地區屬於北半球中緯度地帶,具有明 顯的大陸性和季風性氣候特點,主要表現在氣溫 和降 雨兩個方面,冬季盛行西北風,寒冷乾燥, 夏季盛 行東南風或西南風,溫暖潮濕。
源, 注重保護資源。
(六)、農業資源的區域性及因地制宜利用
农业课件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
世界农业的分布
世界农业分布图:展示世界农业的分布情况,包括主要农业区的位置和特点。
亚洲农业分布:重点介绍亚洲主要农业区的分布,包括中国的东部和南部、印度 的恒河平原等。
非洲农业分布:介绍非洲的热带草原、热带沙漠、热带雨林等自然环境对农业的 影响。
欧洲农业分布:介绍欧洲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等对农业的影响, 以及欧洲主要农业区的分布。
农业可持续发展: 为了保护环境、 促进生态平衡, 农业可持续发展 成为世界农业发 展的趋势。通过 采用环保的农业 技术和方法,减 少对环境的污染 和破坏。
添加标题
农业多元化:随 着全球化的加速,
农业多元化成为 世界农业发展的 趋势。不同国家 和地区根据自身 的自然条件和市 场需求,发展具 有地方特色的农
种植业:以种植农作物为主 的农业类型,包括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等。
混合农业:同时经营种植业、 畜牧业、林业、渔业等多种 农业类型的农业类型。
农业现代化:随 着科技的不断进 步,农业现代化 成为世界农业发 展的趋势。通过 采用先进的农业 技术和设备,提 高农业生产效率
和质量。
添加标题
世界农业的发展趋势
畜牧业:以饲养猪、 牛、羊等家畜为主, 是中国农业的重要 生产方式之一。
渔业:以养殖鱼类 、虾类等水生动物 为主,是中国农业 的重要生产方式之 一。
林业:以植树造林 、森林保护等为主 ,是中国农业的重 要生产方式之一。
中国农业的发展趋势
农业现代化: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中国农业正在向现代化转型,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 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业。
添加标题
农业智能化:随 着人工智能技术 的不断发展,农 业智能化成为世 界农业发展的趋 势。通过采用智 能化的农业技术 和设备,提高农 业生产效率和智
农业微生物学ppt课件
菌种筛选的一般原则和基本步骤: 采集菌样:了解目标菌分布情况、首选样品是土壤 富集培养:利用选择性培养基的原理,向所采土样中加入某些特殊营养物,并创造一些有利于待分离对象生长的条件,使样品中少量的能分解利用该营养物的微生物大量繁殖,以提高其在群体中的比例,使之便于分离。 纯种分离(参见第四章) 性能测定
(1)开发利用新的微生物资源,包括特异性的基因资源; (2)为微生物生理、遗传和分类乃至生命科学及相关学科领域(功能基因组学、生物电子器材等)的研究提供新的课题和材料; (3)为生物进化、生命起源的研究提供新的材料。
研究意义:
(五) 工农业产品上的微生物
工业产品上的霉腐 大量的工业产品都是直接或间接用动植物作原料制成的,例如木制品、纤维制品、革制品、橡胶制品、卷烟、化妆品、中成药等。 有些工业产品如塑料、建筑涂料等很多微生物可以分解、利用。 光学仪器上的镜头,建筑泥浆、钢缆、地下管道、金属材料等,各种电讯器材、文物、书画等也可被多种特殊微生物所破坏。
两种可独立生活的生物,当它们生活在一起时,通过各自的代谢活动而有利于对方,或偏利于一方的一种生活方式。
一)根际微生物(教材P242)
什么叫根际? 也称根圈,指生长中的植物根系直接影响的土壤范围,包括根系表面至几毫米的土壤区域。 它是植物根系有效吸收养料和水分的范围,也是根系分泌作用旺盛的部位,因而是微生物和植物相互作用的界面。
淡水的pH值变幅从3.7到10.5,多数为6.5-8.5,因而适合于多数水生微生物的生长。
海洋微生物具有耐压、嗜冷和低营养要求的特点。
(三) 微生物在空气中的分布
一)空气不是微生物良好的生存场所 没有营养物质、充足水分,有紫外线。 二)空气中微生物的来源 土壤、水、动植物体上的微生物随气流运动被携带至空气中。
《农业与资源环境》课件
资源环境对农业的制约与支持
土地资源的承载能力
土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的规模和效益 。
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
气候变化可能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对农业生产造成不 利影响。
农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可持续农业发展
通过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具有重要意义。
有害生物
有害生物对农作物生长和农产品 质量造成危害,如病虫害、杂草
等。
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是一种可持续的农业生 产方式,通过合理利用农业生物 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
的可持续发展。
04
农业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与重要性
总结词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定义、重要性及意义
详细描述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它强调在农业生产过程中 ,要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资源,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农业可持续发展对于保障食品安全、促 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生物资源是指可用于农业生产或与其相关的 生物种类和种质资源。
农业生物资源的分类
根据生物的种类和用途,农业生物资源可分为农 作物品种、家畜家禽品种、微生物资源等类型。
3
农业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保护和利用农业生物资源,需要采取遗传资源保 护、品种改良、生物技术应用等措施,以提高生 物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农业的分类与特点
农业分类
农业可分为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根据生产对象不同而 划分。
农业特点
农业具有地域性、季节性、周期性等特点,受自然条件影响 较大。
农业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发展历程
林业生态工程ppt课件
ppt课件ppt课件
27
任务一建设区域综合调查内容
四建设区域内社会经济情况调查的内容
1、人口和劳动力
⑴户数:总户数、农业户数、非农业户数
⑵人口:总人口、男女人口、人口年龄结构、人口
密度、出生率、死亡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平均年 龄、老龄化指数、城镇人口、农村人口、农村人口 中从事农业和非农业人口等
ppt课件ppt课件
16
任务二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的现状与趋势
四、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重点布局
(一)天然林保护工程
(二)“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体 系建设工程
(三)退耕护岸林工程 (四)环北京地区防沙治沙工程 (五)野生动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
(六)重点地区以速生丰产用材林为主的林业产业 基地建设工程
4、水土流失:水土流失的类型、分类、强度、潜在危险程 度、危害极其成因
5、水土保持:水土保持工作现状,措施的数量、质量及分 布,投人定额、效益、经验和存在问题
ppt课件ppt课件
22
任务一建设区域综合调查内容
二建设区域自然资源调查的内容 1、土壤资源 2、水资源
⑴地表水 ⑵地下水 ⑶水质
ppt课件ppt课件
25
任务一建设区域综合调查内容
二建设区域自然资源调查的内容 5、矿产资源:矿产类别、储量、品种、质量、
分布、开发利用条件等 6、旅游资源:旅游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
特点、开发利用条件及价值等
ppt课件ppt课件
26
任务一建设区域综合调查内容
三建设区域灾害调查的内容 1、地质火焰石方面的灾害 2、水土流失的灾害 3、气象灾害 4、生物灾害
生物资源及其合理利用
阅读P182各类食用植物
食 用 动 物
鸡 鳖 鱼
牛 蛙
奶牛
猪
阅读P183各类食用动物
阅读P184杂交水稻
食用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在于品种资源的改良.
对于野生食用生物只有通过驯化、人工培育才能作为 人类的食物 .
对于珍稀生物人工养殖的也不允许食用,而必须保护.
蜈 蚣
鹿 茸 地鳖
二、药用生物资源
4、生物资源及其合理利用
食用生物资源 药用生物资源 观赏生物资源 工业原料生物资源
一、食用生物资源:包括各种 粮食、蔬菜、肉类、乳等及制 品,它们为人类提供了大部分 的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 素和矿物质。分为食用植物和 食用动物两类
食用生物资源
——食用植物
卷 心 菜 葡 萄
枣
大 豆
小 麦
茶树
去热降火
鹧鸪菜
灵芝 羊栖菜
驱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虫
保肝解毒, 抗衰老, 治疗高血压, 治疗 糖尿病 防治高血压、便秘,防止肥胖、衰老、 甲状腺机能障碍
紫苏
猴头菇 银杏
散寒、理气、解鱼蟹毒
消化不良、胃溃疡、胃窦炎、胃痛、 胃胀及神经衰弱 温肺益气,定喘嗽, 降痰,消毒杀虫
三、观赏生物包括观 赏植物和观赏动物 观赏植物分为观花、 观叶、观果、观茎植 物等类型
观赏生物资源
观花植物 牡 丹
彩 叶 树 观叶植物
观 茎 植 物
观 佛肚竹 果 植 中国是世界花卉树木的起源中心之一。有“世 物 界园林之母”的美誉。 紫珠
观赏植物产业是种植产业中经济效益最高的,而 且对绿化祖国有很大的社会效益.
橡胶 薄 荷
四、工业原料生物资源
阅读P189各类主要工业原料生物
生物技术与农业课件
生物农药与生物肥料
生物农药是指利用微生物、植物和动 物等天然资源开发的农药,具有环保、 低毒、高效的优点。
生物肥料是指利用微生物资源开发的 肥料,具有提高土壤肥力、促进作物 生长和减少化肥使用等优点。
生物农药可用于防治病虫害,减少化 学农药的使用,降低对环境和人体的 危害。
生物肥料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 质,同时改善土壤环境,促进农业可 持续发展。
食品安全问题
转基因食品可能对人类健康产生 影响,需要进行长期的安全性评 估和监测。
法规政策与知识产权
国际法规框架
各国对农业生物技术的法规政策存在差异,需要遵守国际法规框 架,如《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等。
知识产权保护
农业生物技术涉及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需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促进技术创新和转让。
生物技术的发展历程
01
02
03
起源
生物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 到古代,人们开始利用微 生物发酵来制作酒和醋。
初步发展
到了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 生物技术开始得到初步发 展,例如胰岛素的发现和 分离。
飞速发展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随 着DNA重组技术的出现, 生物技术开始飞速发展。
生物技术的应用领域
基因编辑技术有助于加速作物 育种进程,提高农作物的品质 和产量,为解决全球粮食安全
问题提供有力支持。
植物组织培养
植物组织培养是一种通过将植物 组织或细胞培养成完整植株的技
术。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广泛应用于快 速繁殖、种质保存、细胞培养和
基因工程等领域。
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快 速繁殖优质植株,提高农作物的 产量和品质,同时保护濒危植物
03
生物技的用
农业经济学ppt全套教学课件
一、“三农”问题的缘由
二、“三农”问题成因
三、“三农”问题的破解
(二)“三农”问题的破解逻辑
“两条腿走路”的战略:
➢ “外部战略”: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拓展农民的就业空间; ➢ “内部战略”:改善农业的内部分工,推进农业的产业升级转型。 ➢ 具体的解决思路:
解放农民、投资农民、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
谢谢!
第二章 农业自然资源要素
农业经济学 2015年高教版
目录
Content
s
第一节 土地资源
第二节 水资源
第三节 气候资源及生物资源
学完本章,你应该做到
本章要点
➢ 掌握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的 基本概念、特征以及他们对农业的重要作用;
➢ 了解我国土地资源、水资源现状及存在问题; ➢ 了解理配置与利用各种自然资源的路径选择。
➢ 农民作为消费者的市场贡献; ➢ 农民作为商品提供者的市场贡献;
(三)要素贡献
➢ 为非农产业部门提供劳动力;
➢ 为非农产业部门提供土地资源;
➢ 为非农产业部门提供资金;
(四)外汇贡献
(五)增长贡献
第二节 农业的地位、贡献与功能
一、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二、对国民经济的贡献
三、农业的多功能性
(一)生态环保功能 ➢ 农业为社会提供优质的空气、水、土壤等良好的生态环境, 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
第三节 农业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西方农经学科 二、中国农经学科 三、现代农经的发展 四、农经研究对象 五、农经研究的内容
农业经济学是在土地、劳动、资金、技术和信息等稀缺要素的约束条 件下,运用经济学基本原理,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 建筑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出发,研究现代农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 展运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
《农业生态学》课件
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前景
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将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负 荷,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农业生态系统的全球视野与国际合作
3
营养结构
包括食物链、生物量金字塔、能量流动等。
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
物质循环
包括碳、氮、磷等元素的循环。
能量流动
包括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分解作用等能量转化过程。
土壤保持与改良
保持土壤肥力,防止水土流失。
生物多样性保护
保护农作物和野生生物的多样性。
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
自我调节能力
01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能够维持内部平衡。
农业生物多样性的利用
利用农业生物多样性改良作物品种,提高抗逆性和产量,同时促进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
可持续农业
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 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的农业发展方式。
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性
农业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群、土壤、水、气候等要素 的可持续维护,以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可持续供 给。
农业生态学的发展历程
起源
农业生态学起源于古代农耕文明,人们开始意识到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入,农业生态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 学科。
现状
现代农业生态学注重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与环境科学、地理学、生物学等多个学科相互 渗透,为解决全球性的农业和环境问题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
5生物质资源的利用(PPT)
生物柴油
世界石油资源的枯竭 石油资源对国家和个人的影响 2004年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石油
消耗大国——3亿吨 生物柴油
生物柴油及生产方法
生物柴油
——一种脂肪酸甲酯类化合物,通过植物油或动
物脂肪与醇类化合物在催化剂存在下进行酯化反
应生成
原料——油料作物、野生油料植物和工程微藻等 水生植物油脂,以及动物油脂、废餐饮油料。
不可再生资源及生物质
石油
能源、有机化工原料
煤
天然气
生物质 植物 动物 微生物
5.1生物质资源
绿色植物利用叶绿素通过光合作用把CO2和 H2O转化为葡萄糖,并把光能储存在其中,然 后进一步把葡萄糖聚合淀粉、纤维素、半纤维 素木质素等构成植物本身的物质。
生物质应用的优点: (1) 储量丰富,来源广泛; (2) 清洁,无污染; (3) 节省能源; (4) 可再生,符合可持续发展
目前由生物质资源进行生物炼制,可以生产出几大 产品体系:C1体系主要包括甲烷、甲醇等;C2体系 主要包括乙醇、醋酸、乙烯、乙二醇等;C3体系主 要包括乳酸、 丙烯酸、丙二醇等;C4体系主要包 括丁二酸、富马酸、丁二醇等;C5体系主要包括衣 康酸、木糖醇等;C6体系主要包括柠檬酸、山梨醇 等。其中一些化学品的生产已在大规模应用,农用 化学品、精细化学品、大宗化学品、药物及高分子 材料等领域的工业化应用也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什么是生物质?
现代的生物质产业概念,是指利用可再生的有机物 质,包括农作物、树木等植物及其残体、畜禽粪便、 有机废弃物,通过工业加工转化,进行生物基产品 (Biobasedproducts)、生物燃料(Biofuels)和生物 能源(Bioenergy)生产的一种新兴产业。 根据我国生物质资源的特点和技术潜在优势, 可以将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生物塑料以及沼气发 电和固化成型燃烧作为主导产品。 其中,以生物质为源头几乎可以生产出所有的 基础有机化工原料,并且很多产品已经显现出很好 的经济性。
生物质资源的利用 ppt课件
量达
响,但尾气中碳氢化合物、
❖ 到2.7%;如添加10%乙醇,
3. 反应条件温和
不需要高温、高压、强酸、强碱等苛刻条件,大多 常温常压下,活性最高。
4. 多样性
目前已发现的酶有2500种,还有2万多种具有催 化作用的微生物,几乎能催化所有的化学反应。
生物质资源利用实例
历史悠久的发酵技术
大约5000年前,我国人民已掌握酿酒、酿醋技术。
酿酒
原 蒸 料 淀 煮 粉 糖 酶 酵 化 母 酒 菌 蒸 化 酒
酶——打开生物质资源宝库的钥匙
大分子 物质
淀粉
纤维素 半纤维素
物理法 化学法
葡萄糖
木质素
生物转化法
物理法和化学法,是通过热裂解、分馏、氧化还原 降解、水解和酸解等方法将纤维素、木质素等大分子生 物质降解成低分子量的碳氢化合物、可燃气体和液体, 直接作为能源或经分离提纯后作为化工原料。
但是,物理法和化学法一般的能耗高、产率低且过 程污染较严重,因此单独使用一般缺乏实用性,往往是 作为生物转化法的辅助手段。
生物转化法是利用酶将生物质降解为葡萄糖,然 后转化为各种化学品。因此酶在生物质的应用过程中 的地位不言而喻。
酶催化的特点:
1. 高效性
普通催化剂对化学反应加速一般为104~105倍, 酶对反应的加速作用一般在109~101以上。
2. 专一性
普通催化剂往往对同一类型反应都有催化作用,而 酶只选择催化某个反应并获得特定的产物。
酿醋
原 蒸 料 淀 煮 粉 糖 酶 酵 化 母 酒 菌 麸 化 皮 发 、 醋 醋 酵
生物炼制
❖ 生物炼制是利用农业废弃物、植物基淀粉和木质纤 维素材料为原料,生产各种化学品、燃料和生物基 材料。根据近来研究开发的不同情况,生物炼制分 为3种系列:①木质纤维素炼制:用自然界中干的 原材料如含纤维素的生物质和废弃物作原料;②全 谷物炼制:用谷类或玉米作原料;③绿色炼制:用 自然界中湿的生物质如青草、苜蓿、三叶草和未成 熟谷类作原料。生物炼制大幅扩展可再生植物基原 材料的应用,使其成为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化学和能 源经济转变的手段。
第二章 中国农业自然资源特点及其开发利用概况
3、农业自然资源的总体评价 1)总体特征
我国的农业自然资源在世界上的地位具有明显 的二重性,即总量上是资源大国,人均上是资 源小国。人均占有量少是我国农业自然资源的 一大劣势,特别是决定国计民生的耕地人均量 过小与淡水供应不足,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 两个约束性的稀缺资源。我国农业自然资源的 总体特征可概括为,①资源总量大,人均占有 量少;②.优质资[较小,劣质资源比重较大; ③资源种类齐全,组成结构良好;:④资源空
• 沙尘暴、荒漠化、水土流失等
鼠与草原退化
• 4,关于草原保护--• 保护草原生物多样性 • 保护草原生态系统组成、结构的稳定
和功能的发展
• 保护生物与环境的有机统一 • 保护我国北方的生态屏障 • 保护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3、水资源利用不合理
主要问题表现在:①农业和城市缺水严重。农业 每年缺水达2.0*1010m3,旱面积约2.0*107hm2, 全国有8 000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300个城市 缺水严重。③ 90%以上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 近50%重点城镇水源不符合饮水标准。④水环 境恶化。全国的湖泊在30年间减少了543个,部 分湖泊富营养化。⑤乱开滥采地下水,造成地 下水位持续下降,漏斗面积不断扩大。
鼓翅皱膝 蝗、宽须 蚁蝗
表面硬度增加 膜翅目 2倍左右,有 机质含量更低, 表土粗粒增多 或明显盐碱化, 出现碱斑
犁头霉 属细菌
食物链明 显缩短, 系统结构 简单化, 功能失调
自然恢复困 难.
植被消失或 零星分布星 毛委陵菜及 一年生杂类 草
下降85% 以上
呈现裸地, 长爪 沙化或盐 沙鼠 碱斑
——
(1)东北区
土地辽阔,地形平缓,人口密度不高。人均耕地、 森林面积和蓄积量皆居各区之首,宜农荒地面 积也占全国第一位,天然草地也多于东部其他 各区。东北是我国土地资源最为丰富地区,是 全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和大豆生产基地,并有极 大的增产潜力。东北还寸林区,森林面积和蓄 积量居全国第一,但单位面积蓄积量次于西南 地区和西藏。林区药用动植物也是全国的优势 资源之一。本区水资源北多南少,辽宁中部和 南部的工业区、辽、吉、黑西部的农牧区都已 出现水资源不足现象,供水紧张。
生物质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福建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 陈清松
2010-06
1
生物质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一、生物质资源的概念与资源潜力 二、利用生物质资源是可持续经济发展的趋势 三、生物质资源利用的途径 四、生物质高分子材料简介 五、美国生物质计划
2
一、生物质资源的概念 与资源潜力
3
生物质和生物质产业
生物质是指由植物、动物或微生物生命体所合成得到的物质的
洁化,也有利于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 目前我国每年有3亿多吨的农林资源剩余物没有利用 ➢ 若利用其中10%来发电,则可以产生总电量的10%,给农民
带来70多亿元收入,既减少环境污染,同时又提供数百万人 就业机会
26
三、生物质资源利用的途径
生物质资源化学利用主要有三个方面: 1.生物质新材料 2.生物质化学品 3.生物质能源
和经济技术发展的潮流,有利于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市 场竞争力 ➢ 通过生物质产业的发展,可将现有林业总产值〔2003年林 业总产值5860.33亿元〕提高两倍以上,从而促进林业产业 跨越式发展
25
3.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3)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 支撑
➢ 我国生物质资源主要分布在农村 ➢ 8亿多农村居民约50%生活用能依靠秸秆、薪柴直接燃烧 ➢ 农村秸秆等废弃物严重过剩随地焚烧,又造成了环境污染 ➢ 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有利于逐步实现农村用能优质化和清
3.5 3.0 2.5 2.0 1.5 1.0 0.5 0.0
1980
禽畜排泄物(干重,亿吨) 亿吨油当量
1982 1984 1986 1988 1990
1992
1994
1997
199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经济作物及果类方面有茶、桑、竺麻、柑橘、荔枝、梨、 枣、杏、李、板栗、樱桃、山檀、杨梅、称猴桃等;还有 许多蔬菜品种、药用植物都起源于我国。
3.有多种形式的间、套、复种、轮 作制度
• ①南方稻区水旱轮作复种制。一般有麦稻稻、油 稻稻三熟复种轮作,稻棉、稻薯、稻蔗轮作,水 稻花生轮作等。
• 一类是粮食作物,包括稻谷、小麦、玉米、 薯类、豆类及其他杂粮;
• 二类是经济作物,包括棉花、油料作物、 麻类作物、糖类作物、烟草、桑、茶、果 等;
• 三类是其他作物,包括蔬菜,饲料作物及 绿肥等。
• 我国种植业生产的结构是以粮食作物生产 为主体,围绕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其他 作物三大门类进行安排,重点在于粮食作 物和经济作物比例的合理安排,各类作物 之间又呈现出相互依赖、相互制约、不可 分割的关系。
1)粮食作物的分布特点
• 我国粮食作物多种多样,有些作物几乎遍 及全国。但由于各类作物所具有的生态适 应性,形成了各类作物的主产区。
• 粮食生产是以地方性自给为主,尽力避免 远距离大调大运。
1.水稻
•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 面积占粮食作物面积的近1/3。
• 由于水热条件的差异,分布特点是南方多 而集中,北方少而分散。
• 玉米是一种高产作物,间、套、复种是我 国玉米栽培的主要特点。
• 根据自然生态和间套复种种植制度的不同 特点,玉米划分为6个区:
北方春玉米区;黄淮海套复夏玉米区; 西南山地套种玉米区;南方丘陵玉米区; 西北灌溉玉米区;青藏高原玉米区。
根据全国稻作区域的自然条件,品种类型分 布,以种植制度的地带性为基础,积温作为 分带的重要指标,我国划分为6个稻作带:
• ①华南双季稻作带,
• ②华中单双季稻作带
• ③华北单季稻作带
• ④东北早熟稻作带
• ⑤西北干燥区稻作带
• ⑥西南高原稻作带
2.小麦
• 我国的小麦栽培几乎遍及全国,种植面积 仅次于水稻。小麦划分为8个产区:
2.地域辽阔,农作物种类繁多,品 种资源丰富
• 我国东南部属湿润、半湿润区,雨热同季,适宜于大量作 物的生长,是农业集中的富饶区域;而在西北部,属干旱、 半干旱区,由于雨量较少,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农业生产 相对较为落后,但适宜畜牧业的发展。
• 我国的种子植物约有2700属、3万多种之多,世界上现 有被子植物的木本属有95%在我国可以见到。
• 我国最突出的问题是地少人多。
• 我国的国情决定了种植业生产结构,在今 后一段时间内.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其 他作物之间的比例关系,仍将保持在接近 8 :1:1的水平上。
• 经济作物的增长,发展也要受到粮食作物 的制约,还要受到消费、流通渠道、加工 能力的约束等,经济作物比例也不能过度 增大,发展过程中需考虑经济规律和价格 政策的作用。
• ②北方棉、麦换茬轮作和麦田的间、套、复种耕 作制。华北平原通常采用春玉米间作大豆(第一 年),冬小麦套种夏玉米,再间作夏大豆(第二 年);冬小麦后复种夏玉米或夏大豆,次年再与 棉花地换茬轮作;谷子、大豆间套作;花生、甘 薯、土豆间作玉米,花生间作芝麻,高粱间作黑 豆等。
二、种植业的区域分布特点
• 种植业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产业部门, 种植业生产一般是指粮、棉、油、糖、麻、烟、 茶、桑、果、菜、药、杂类作物等。这些农产品 不仅是人类的能量来源,而且也是动物的能量来 源,通过人类、动物和微生物利用、消耗源自循环、 运转着,其生产过程连续不断。
一、种植业资源概况
• 我国种植业由三大类作物组成:
3.玉米
• 玉米是我国北方和西南山区的主要粮食作 物之一,同时也是发展畜牧业的重要饲料 和食品工业原料。玉米是粮食作物中仅次 于水稻、小麦的第三大作物。
• 玉米比较集中分布在从东北,沿辽河、冀 北、晋东南、陕南、豫西、鄂北、四川盆 地四周及黔、桂西部,直到滇西南,呈东 北一西南走向的半山丘陵地带。
二、种植业生产的特点:
• 1.人多耕地少,继承和发扬了精 耕细作的优良传统
• 精耕细作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优良传统,广大农业 科技人员在吸收传统的同时,结合现代科学技术, 从选育良种、因土种植、合理施肥、防治病虫害 等方面形成了一套主要农作物高产稳产和低成本 的综合栽培技术措施。通过精耕细作,可以发挥 土地的增产潜力。
• 动物资源又可划分为森林动物、草原动物、 水生动物和家禽家畜等资源。
• 农业生产的对象是生物生产,是人们利用 生物的生命活动,将太阳能和农业自然资 源进行直接和间接的积累、转化和利用, 提供人们所需的各种农、畜、水产品。因 此,农业生产是以生物资源为中心。
第五章 农业生物资源及其利用
• 第一节 种植业资源的结构、分布特点及利用 • 第二节 草地资源的利用 • 第三节 水产资源的开发利用
农业生物资源及其利用 PPT
• 生物资源是指能为人类生活直接或间接地 提供原料、食品及其他效益的生物的总称, 是一种可更新资源,包括各种动物、植物、 微生物,是自然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是 自然历史的产物。
生物资源通常包括植物资源和动物资源
• 植物资源按照其外貌特征和环境的不同, 又可以划分为森林资源、草场资源、水生 植物资源及栽培植物资源;
第一节 种植业资源的结构、分 布特点及利用
• 一、种植业资源概况和区域分布特点 • 二、种植业资源区域分布特点 • 三、种植业资源的开发利用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继续保持安静
• 我国从南到北,跨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 带和寒温带,气候条件复杂,适宜多种农作物的 生长,有着极丰富的种植业资源。
黄淮平原麦区;北部麦区;西北麦区;东北 麦区;长江中下游麦区;长江上游麦区;华南麦 区;西藏高原麦区。
• 小麦是北方的主要高产稳产作物,但北方 冬小麦区需适当调减一部分晚熟低产麦田;
• 南方冬小麦区在基本稳定面积的条件下, 局部地区要适当调减;
• 我国的春小麦区产量差异大,有相当部分 单产较低,随着种植技术水平的提高,春 麦区还有发展潜力,可逐步扩大春小麦的 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