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第一章三国演义全解
第一章 《三国演义》讲义
横向看,《三国演义》描写了魏、蜀、吴三 国间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 展示了三国时期近百年的战争史; 描写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外交手段; 在政治、军事、外交斗争中蕴含着极为丰 富的经验,堪称是一部谋略百科,有相当的 认识意义和借鉴价值。 以浓墨重彩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历史人 物形象,
二、《三国演义》的思想主旨
由“王”而“帝”,由“帝”而“圣” (武圣) 在民间又由“圣”而“神”,是影响 最大的民俗神
3、才能上尚“智勇”
欲得天下者,不仅要注意得人心,而且要善于用人才。 《三国演义》不仅写刘蜀集团,对曹魏、孙吴集团都有描写: 曹操:知人善察,唯才是举 领兖州牧后,“招纳贤才”, 荀彧来投——“吾之子房”; 郭嘉应聘——“使吾成大事者,必此人也” 典韦、许褚、张辽、庞德等人,或是自来投奔,或是降将 孙权:重用人才 周瑜说:“方今英雄并起,得人者昌,失人者亡。须得高明 之士,以佐将军,江东自定也。” 依靠周瑜、鲁肃等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 重用吕蒙夺取荆州 提拔“年幼望轻”的陆逊取得彝陵之战的胜利
诸葛亮 ——“忠”的楷模
对蜀汉“竭尽忠诚,至死方休”(卷23) 辅佐刘备:忠心耿耿,克尽人臣之职 辅佐刘禅:力撑危局,“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国演义》称赞“忠贞”,并非宣扬只忠于一姓而不分是 非的“愚忠”,小说中还有对“择主而事”之忠的礼赞 。 如:赵云:“奔走四方,寻主事之”, 先跟随袁绍、公孙瓒,后投于刘备 刘璋谋臣李恢投刘备:“吾闻‘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 事’…背暗投明,古人所贵。” 儒家传统道德观念:“忠”有一定的开放性、灵活性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论语·八佾》)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之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 臣之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草芥,臣之视君如寇仇。” ——(《孟子·离娄下》) “以道事君,不可则止”(《论语·先进》) 微子离开纣王,管仲不随公子纠死难,孔子都评以“仁” (《论语·宪问·公冶长》) “忠君”也包含了一定的爱国思想
第一章 三国演义
• 3、从史实、从实际出发,写出战争的复杂 性,不把战争简单模式化。
第四节 《三国演义》的影响
• 1. 非文学方面
2. 文学方面
白帝城托孤
关云长——“义”的化身 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 六将
• 《三国演义》第二十七回:“关云长挂印封金, 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 1.东岭关,守将孔秀 2.洛阳,守将韩福、孟坦 3.汜水关,守将卞喜 4.荥阳,守将王植 5.黄河渡口,守将秦琪
第五十回 诸葛亮智算华容 关云长义释曹操
3、才能上崇尚“智勇” (得人才者得天下 ) 智: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欲显刘备之长厚 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耐得翁《都城纪胜》:“讲史”、“小说”、 “说经”、“合生”——话本
初级阶段 平话。 《新编五代史平话》、《新刊大宋宣和遗事》
中级阶段 累积型小 说。
高级阶段 独创型小说 《金瓶梅》: 从“讲述”到“呈现”的飞跃
第一节《三国演义》的作者 与成书过程
一、罗贯中的生平 贾仲明《录鬼簿续编》:名本,字贯中,号湖海
第一章 三国演义
1. [明] 罗贯中 三国演义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3年12月第3版 2005年11月第17次印刷 2. [晋]陈寿 [宋] 裴松之 注 三国志 中华书局 1959年12月第1版
章回体小说: 章回体小说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 的主要形式,它是由宋元时期的“讲 史话本”发展而来的。
一、章回体小说崛起和兴盛的原因 •外因 •内因
塑造人物的不足处:
鲁迅:“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 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三、《三国演义》文白相杂的语言
操教酾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关公 曰:“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出帐提刀, 飞身上马。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 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 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 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
《三国演义》重要章节内容概要
《三国演义》重点情节梳理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1、桃园三结义:东汉末年,张角发动黄巾起义,官军闻风丧胆。
为抵抗黄巾,幽州太守刘焉出榜招兵。
当时,刘备、关羽、张飞都去看那招兵榜文。
三人萍水相逢,但都有为国出力之心,所以一见如故,被张飞拉到自家庄后的桃园饮酒。
最后三人对天盟誓,结拜为弟兄。
刘备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
第二回张翼德怒鞭督邮何国舅谋诛宦竖2、张飞鞭打督邮:刘备讨伐黄巾有功为安喜县尉。
上任不到四个月,适有督邮到县,对刘备态度傲慢,有索取贿赂之意,令县吏诬称刘备害民。
刘备和众老几次想拜见督邮,都被门吏拦住。
张飞酒后乘马从馆驿前过,大怒,将督邮揪出门来拴在马桩上鞭打,后被刘备劝阻。
刘、关、张三人放了督邮后弃官另谋出路。
3、何进被杀:董皇后和灵帝皆欲立皇子协为太子,中常侍蹇硕进谏说若想立刘协为太子,必须先诛杀何进。
灵帝因而宣何进进宫,司马潘告密,何进得以脱险。
何进采纳袁绍意见,调外地的兵马进京师诛灭宦官。
西凉刺史董卓进兵京师,何进谋除宦官的计划泄露,十常侍先发制人,将何进骗进宫去杀害。
4、董卓弄权:外戚与宦官争权,互相攻杀。
汉灵帝死,少帝继位,为外戚大将军何进所制。
十常侍诱杀何进,袁绍等领兵诛杀宦官,西凉刺史董卓趁机进兵京师、驱逐袁绍、灭丁原、收吕布、废少帝立献帝,专权朝野,自封相国,独掌大权。
第三回议温明董卓叱丁原馈金珠李肃说吕布5、吕布投靠董卓:吕布原为丁原义子,为人勇猛。
董卓想要除去丁原,但害怕吕布,便派李肃带着赤兔马和黄金、珠宝前去劝降。
吕布见利忘义,在夜里提刀到丁原帐中,杀之,砍下他的首级,投了董卓,并拜董卓为义父。
董卓赐之金子,封他为都亭侯。
第四回废汉帝陈留践位谋董卓孟德献刀6、曹操献刀:董卓欺主弄权,曹操借王允七星宝刀进府行刺,恰遇董卓叫吕布去挑好马赐给曹操。
吕布去后,董卓因不耐久坐而侧卧,曹操正要行刺,却被董卓在镜子里看见。
这时吕布已牵马回来,曹操跪下谎称献刀给董卓,并借口试马,等董卓醒悟过来,曹操已经去了洛阳。
《三国演义》全解析
《三国演义》全解析《三国演义》,原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一本长篇历史小说,可以说是中国古代长篇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齐名。
作者一般被认为是明朝的罗贯中。
小说以东汉末年为历史背景,以刘关张三兄弟、诸葛亮、东汉、曹魏、蜀汉及东吴六大路线为中心,讲述东汉末年黄巾起义至魏、蜀、吴三国鼎立,到西晋统一为终结。
小说通篇精巧叙述谋略,虽与史实多有出入,仍誉之“中国谋略全书”;努尔哈赤、毛泽东等亦嗜好阅读三国演义。
起源与版本三国故事在中国古代民间颇为流行。
宋、元时代即被搬上舞台,金、元演出的三国剧目达30多种。
元代至治年间出现了新安虞氏所刊的《全相三国志平话》。
元末明初罗贯中综合民间传说和戏曲、话本,结合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史料,根据他个人对社会人生的体悟,创作了《三国志通俗演义》。
现存最早刊本是明朝嘉靖年所刊刻的,俗称“嘉靖本”,全书24卷。
亦有弘治刻本的《三国志通俗演义》,文字粗朴,内容较平易。
至清朝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辨正史事、增删文字,修改成今日通行的120回本《三国演义》。
作者一般人认为《三国演义》的作者为罗贯中。
不过,近年亦有对作者提出争议。
一位名叫张志和的民间学者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发现了一部明代插图孤本黄正甫刊二十卷《三国演义》。
张先生发现虽然该版本封面、序言、目录、君臣附录是明天启三年补订,而正文部分却是早年留下的旧版本。
这也让原先的“嘉靖本为三国演义最早刻本”之说失去依据。
从《三国演义》本身内容看,也有许多地方可看出作者可能不是罗贯中。
如“关云长五关斩六将”部分,关羽寻找刘备的路线明显不符合地理常识,而作为北方太原人的罗贯中不应对邻省地理如此无知。
而蜀国将领黄权在黄正甫版中多次被写成“王权”,显示该书作者可能为南方人。
胡适曾在1930年代说过:“《三国演义》不是一个人做的,乃是五百年的演义家的共同作品。
”“《三国演义》的作者、修改者、最后写定者,都是平凡的陋儒,不是有天才的文学家,也不是高超的思想家。
三国演义第一章英雄出世的序曲
三国演义第一章英雄出世的序曲三国演义第一章:英雄出世的序曲公元184年,中国东汉末年,大势已去,国力渐衰。
这时,江东孙氏父子控制着庞大的军事力量,刘备在益州经营自家天下,曹操则占据北方的中原大地。
天下形势虽然看似稳定,实则暗流涌动,群雄并起。
在这个动荡的年代,一个英雄崛起了。
这个英雄就是刘备。
他,名字唤做刘备,字玄德,本是一个出身卑微的士人,眉清目秀,谈吐间透着一股儒雅之气。
正文:英雄初现刘备身世并不显赫,父亲早逝,家道中落。
然而,他聪明机智,学富五车,很早就开始自学经史子集,秉持着君子爱财的理念。
由于身无分文,他也只能以卖草鞋为生,为了生计,他还曾到刘焉家中当过客卿,尽管待遇寒酸,但他却始终对各种诸侯志趣浓厚。
就在刘备经历了一系列从事贫困、五侵害等凄凉境遇后,终于在努力中结下了一无所有、却也欠下了无数催债的巨额债务。
然而,债主们却无情地逼迫刘备。
这个困境让他感到生活无望,不值一过。
但他坚毅的性格使他毫不退缩。
他心怀大志,希望能够拯救苍生,匡扶正义。
正值东汉末年,战乱不断,各地豪强比比皆是,这也使得刘备加深了自己的思考。
他深知,要想实现自己的抱负,凭借个人的努力远远不够。
于是刘备开始四处寻找志同道合的人,意欲与其共同建功立业。
这一天,刘备与朋友关羽、张飞一起行走在江南芦苇丛中,他们不时聊着农田、山川和天下的形势,谈论着他们对天下大势的看法。
三人都有着改变局势、服务天下的决心,只是迄今未遇到合适的机缘。
突然间,远处传来一阵纷乱的蹄声。
几个采草的农夫看到狂风骤起,一群骑着马的武装人员朝他们这边冲来。
在这些武装人员的前面,还有两个亮相耀目的人物,一个是个子高大的壮汉,相貌英俊,体型异常魁梧,据说力大无穷;另一个是面容严肃,目光炯炯有神的年轻人,身着华丽的青袍,仙风道骨。
这时,壮汉开口问道:“请问,各位,我们这里是不是刘备将军的居所?”他的声音深沉有力,给人一种无形的威压感。
刘备心中一动,他没有想到自己在这种荒草丛生之地也能有如此迅速的消息。
《三国演义》章节概括知识讲解
《三国演义》章节概括《三国演义》章节概括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汉朝末年,张角兄弟发动叛乱,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桃园结义,踏上了保国安邦的道路。
第二回张翼德怒鞭督邮何国舅谋诛宦竖督邮故意刁难刘备,张飞怒不可遏,痛打了督邮一顿。
朝廷上宦官专权,大将军何进立外甥刘辩为帝,掌握兵权后决定剿除宦官。
第三回议温明董卓叱丁原馈金珠李肃说吕布何进被宦官所杀,而与此同时他所召来的凉州刺史董卓已经率兵来到洛阳。
董卓欲行废立之事,遭到丁原的反对,董卓用离间之计使丁原义子吕布背叛丁原,投奔了董卓。
第四回废汉帝陈留践位谋董贼孟德献刀董卓废掉少帝,立陈留王为帝,引起朝臣不满。
曹操自告奋勇前去刺杀董卓,但却失败了。
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曹公破关兵三英战吕布曹操在陈留起兵,发矫诏声讨董卓。
前来讨伐董卓的十八路诸侯立袁绍为盟主,关羽在阵前斩了董卓大将华雄,自此威震三军。
吕布出关挑战,刘备兄弟三人奋勇击败吕布。
第六回焚金阙董卓行凶匿玉玺孙坚背约董卓用李儒之计,将汉献帝劫往长安。
长沙太守孙坚得到传国玉玺后离开了洛阳,准备回江东发展大业。
第七回袁绍磐河战公孙孙坚跨江击刘表十八路诸侯联军开始瓦解,袁绍占据冀州后与公孙瓒开战,但公孙瓒得到了猛将赵云,袁绍与战不利。
孙坚为报刘表拦路之仇,率部攻打江夏,却被乱箭射杀。
第八回王司徒巧使连环计董太师大闹凤仪亭董卓暴虐无度,司徒王允利用美女貂蝉离间董卓、吕布,董卓在凤仪亭用画戟掷打吕布,自此二人结仇。
第九回除暴凶吕布助司徒犯长安李傕听贾诩吕布在王允的挑拨下亲手杀了董卓,董卓余党李傕、郭汜起兵攻打长安,杀害了王允。
第十回勤王室马腾举义报父仇曹操兴师李傕、郭汜掌握大权后,假借献帝名义使曹操攻打青州黄巾军。
曹操父亲被陶谦部将张闿杀害,曹操迁怒陶谦,率兵前往徐州,望风劫掠。
第十一回刘皇叔北海救孔融吕温侯濮阳破曹操孔融被黄巾余党攻击,派同乡太史慈前往平原请刘备前来解围。
刘备来到徐州,曹操又因为后方被吕布袭击,因而撤兵。
名著导读《三国演义》
名著导读《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本文档将提供一份详细的《三国演义》名著导读,包括每个章节的详细内容。
第一章第一回袁绍磐河战公孙,孙坚跨江救阿斗本章介绍了三国时期的背景,以及袁绍与公孙瓒的磐河之战,孙坚跨江救刘备的故事。
第二章第二回张翼德怒鞭督邮,何国舅谋诛宦竖本章主要讲述了张飞怒鞭督邮,以及刘备与关羽、张飞结义的故事。
第三章第三回许都许昌变曹操称帝,吕布三顾茅庐诸葛亮本章主要介绍了曹操称帝的经过,以及吕布三顾茅庐请到诸葛亮的故事。
第四章第四回曹贵人宴长坂桥,大战张壮会神仙本章讲述了曹操宴请贵人于长坂桥,关羽大战张壮以救贵人的故事。
第五章第五回吕洞宾千里走长坂,又破张郃计提兵本章讲述了吕洞宾千里走长坂的壮举,以及曹操亲自出战了张郃的计谋。
第六章第六回祭祀神明飞升兮,轻身出世斩华雄本章讲述了张飞在祭祀神明之时举起丈八蛇矛斩杀了华雄的故事。
第七章第七回关云长单刀赴会,刘玄德三顾草庐本章讲述了关羽单刀赴会的壮举,以及刘备三顾茅庐请到诸葛亮的故事。
第八章第八回曹操大宴铜雀台,白发渔樵耐世贤本章讲述了曹操在铜雀台上的豪华宴会,以及老渔父白发渔樵却能坚守正道的故事。
附件:________本文档涉及附件,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人员索取。
法律名词及注释:________1.诸葛亮:________三国时期的著名军事和政治家,被誉为中国古代智慧的化身。
2.长坂桥:________位于长坂镇,是《三国演义》中关羽单刀赴会的地点。
附件:________本文档涉及附件,请联系相关人员索取。
法律名词及注释:________1.诸葛亮:________三国时期的著名军事和政治家,被誉为中国古代智慧的化身。
2.长坂桥:________位于长坂镇,是《三国演义》中关羽单刀赴会的地点。
三国演义第一章主要内容
三国演义第一章主要内容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明朝小说家罗
贯中。
小说以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为背景,描写了三国时代的政治
斗争、战争和人物传奇。
第一章主要内容主要是介绍了黄巾起义的
情况以及三国时期的政治背景。
第一章开始时,黄巾起义已经爆发,天下大乱。
在这个时候,
朝廷内外充斥着贪官污吏,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朝廷派遣
大将何进前往镇压黄巾起义,但因为其贪污腐败,导致部下士兵不满,最终被黄巾军所杀。
此时,朝廷内外的腐败已经到了极点,社
会秩序已经完全崩溃。
同时,曹操、袁绍、刘备等英雄豪杰也在这个时候崭露头角。
曹操本是沛国相,他勇猛果敢,有着非凡的领导才能,深得百姓拥戴。
袁绍则是冀州牧,他家世显赫,人脉广泛,拥有雄厚的实力。
刘备则是中山大姓,他性情仁厚,深受百姓爱戴。
这三位英雄豪杰
在乱世中崭露头角,成为了后来三国鼎立的主要势力。
在这个乱世中,各路豪杰纷纷起兵讨伐黄巾,但也在这个时候,他们之间的矛盾也愈发尖锐。
曹操、袁绍、刘备三人之间的明争暗
斗,为后来的三国鼎立埋下了伏笔。
总的来说,第一章主要是描写了黄巾起义的背景和各路英雄豪杰的崭露头角。
这一章为后续的故事情节奠定了基础,也为后来三国鼎立的政治格局埋下了伏笔。
整个故事情节紧凑,气氛紧张,为后续的故事情节奠定了基础。
四大名著绪论之《三国》
为义而不独生:兵败彝陵、白帝城托孤 问题:说说刘备在每个阶段的主要事迹。 其二:曹操兴魏 因时而起(治世之能臣, 乱世之奸雄) ——孟德献刀——矫诏讨贼——广罗 豪杰——抢得时机, 挟天子以令诸侯——白门楼擒吕布——徐州驱刘备——官渡 败袁绍——取襄阳下荆州——赤壁败归——渭水败马超——平张鲁收汉中—— 传遗嘱奸雄数终 问题:说说曹操在每个阶段的主要事迹。 其三:孙权继业 孙坚死于刘表——孙策袭占吴地——孙权坐领江东: 用周瑜赤壁败曹操、 用
温酒斩华雄 过五关斩六将
关羽护送刘备的两位夫人从曹营回归, 一路上经过东岭关 (孔秀)、洛阳(孟坦、
韩福)、汜水关(卞喜)、荥阳(王植)、滑州黄河渡口(秦琪)五关斩杀六将, 终于回到河北刘备身边。 华容道义放曹操 单刀赴会 孙权为索回荆州,屯兵于路口,让鲁肃写信,请关羽过江赴宴,欲加杀害。关羽
明知如此,仍独驾小舟,只带亲随 10 余人,单刀赴会,席上从容应变,使对方 无法下手。
的个性化体验及认识。所以这里将导读的重点放在情节和人物两个方面。 导读目标:
指导学生通过阅读《三国演义》原著,了解其主要人物及事件,并能形成一 定的认识和评价。 导读过程:
第一环节:情节疏理 第一部分:帝王创业
其一:刘备建蜀 处困境而有大志(“贩屦织席为业”“上报国家,下安黎庶”) 因时而起,结义弟得臂助(黄巾起义、桃园结义) 苦无根基,久不得志:安喜遇督邮、三让徐州、依吕布、依曹操、依袁绍、 依刘表、依刘琦、倚东吴 诚心得贤相,宏图大展:三顾茅庐、取荆州、收益州、占汉中,进位称帝
曹操转胎 --疑心重 孔明弹琴退仲达 --临危不乱
曹操吃鸡肋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曹操杀华佗 --讳疾忌医
煮豆燃萁 :比喻曹丕曹植兄弟二人同胞手足自相残杀。 后世用以比喻骨肉相残,
三国演义第一章节深度解析
三国演义第一章节深度解析Overview1.引言:三国演义的历史背景2.主要人物介绍3.故事情节剖析4.文化与艺术价值5.结论:三国演义第一章节的重要性引言:三国演义的历史背景东汉末年的社会动荡•宦官专权:皇帝身边的宦官集团权力膨胀,导致朝政混乱,皇权旁落。
•黄巾起义:民间爆发大规模的黄巾之乱,标志着社会矛盾的激化,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基础。
•群雄割据:地方豪强趁机扩充势力,曹操、刘备、孙权等英雄人物开始崭露头角,预示着三国鼎立的序幕拉开。
主要人物介绍刘备:仁德之主的初现•出身贫寒的奋斗史:刘备自幼家境贫寒,但志向远大,通过不懈努力,终成一方霸主,其坚韧不拔的精神令人敬佩。
•桃园结义的精神象征:与关羽、张飞桃园结义,展现了忠诚与兄弟情谊,成为后人传颂的佳话。
•初期政治抱负与困境:刘备胸怀大志,欲救民于水火,但在乱世中屡遭挫折,其坎坷经历映射出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关羽:忠义化身的武圣•武艺高强与忠诚不二:关羽以超群武艺和坚贞不渝的忠诚,成为三国时期令人敬仰的英雄。
•温酒斩华雄的经典事迹:在众多将士束手无策之际,关羽温酒间斩杀华雄,彰显其勇猛与果断。
•早期对刘备的坚定支持:从桃园结义开始,关羽便誓死追随刘备,展现了深厚的兄弟情谊和坚定的信念。
张飞:勇猛直率的猛将•粗中有细的性格特点:张飞外表粗犷,实则心细如发,战场上的勇猛与对兄弟的细腻关怀形成鲜明对比。
•怒鞭督邮的火爆场面:张飞怒气冲天,一鞭之下尽显其火爆脾气,同时也展现了他的正义感和不畏强权的性格。
•与刘备、关羽的深厚情谊:桃园结义,誓言共生死,张飞与刘备、关羽的兄弟情谊坚不可摧,共同谱写了忠诚与义气的传奇。
故事情节剖析黄巾之乱的影响•政治动荡的催化剂:黄巾之乱激化社会矛盾,加速东汉末年政权的瓦解,为三国鼎立埋下伏笔。
•英雄崛起的契机:各路豪杰纷纷响应起义,展现个人实力与号召力,成为日后争霸的重要力量。
•剧情发展的基石:作为《三国演义》的开篇,黄巾之乱为后续复杂多变的政治军事斗争提供了背景和动力。
三国演义第一章主要内容
第一章: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东汉末年,朝纲不振,天下大乱,张角带领黄巾军起义造反。
幽州发榜招军,刘备因看榜文与张飞结识,又在客店中认识了关羽,三人志同道合,于桃园中结义。
三人打造兵器,训练乡勇,投幽州太守刘焉,并大败黄巾军于涿郡。
后救青州,刘备出奇兵设埋伏,二败黄巾军。
刘备又去助卢植,得其命前往颖川打探消息。
颖川守将皇甫嵩、朱俊采用火攻,黄巾军慌乱逃败之时,又被曹操截杀一阵。
刘备复回途中,却遇卢植遭奸佞陷害,被押解京城问罪。
刘备遂回涿郡,途遇黄巾军追杀董卓败军。
三人杀退黄巾军,救了董卓,却得董卓傲慢相待。
《三国演义》全解
一、《三国演义》概述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东汉末年,朝廷腐败,宦官当权,民不聊生,天下大乱。
张角兄弟揭竿而起,于是黄巾农民大起义爆发。
在此形势之下,各地豪强或为自保家园,或为称雄一方,纷纷建立地方武装,这就形成了各路豪强的割据之势。
中国大地,群雄逐鹿,各霸一方。
为镇压黄巾军起义,东汉朝廷在全国招兵,在幽州地面也有了招兵公文,这就引来了一个大英雄刘备。
这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算起来也是东汉王室的远方直系子孙。
他虽然目前沦落民间,以贩麻鞋和织席为业,却胸怀大志。
他身长七尺五寸,颇有龙子风采。
刘备擅使一对双股剑,足智多谋,特别喜欢结交英雄豪杰。
他见到招兵榜文,便与意气相投的新交的朋友张飞张翼德、关羽关云长在桃园里结拜成兄弟,(桃园三结义)。
刘备为长兄,关羽、飞依次为弟。
三人决心投军杀敌,报效国家。
二弟关羽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擅使一口重七十二斤的青龙偃月刀。
三弟张飞,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如巨雷,擅使一只丈八蛇矛。
兄弟三人勇武过人,有万夫不当之勇。
他们投军后立下许多战功,还救出了被张角击败的董卓。
但因刘备地位低下,只当了个小官。
击退黄巾军后,他们弃官归乡。
宫廷内宦官专权日盛,朝政日乱,人民怨声载道。
各地战乱又起,刘备又带二人复出,因为平定渔阳之战有功,刘备被封为平原县令,有了一支自己的人马。
不久之后,汉灵帝死,幼小的汉献帝即位。
几番争斗之后,朝政大权又被奸相董卓把持。
董卓骄狂残暴,引起众官的不满。
曹操是一位颇有心计的人物,他刺杀董卓未成,设计出逃。
曹操在陈留带起一支兵马,推袁绍为盟主,号召天下兵马共讨董卓。
在曹操讨卓檄文的号召下,十七镇诸侯起兵响应,直逼洛阳,刘备兄弟也在其中。
讨董大军兵临城下,董卓手下大将华雄出城迎战,连杀盟军数员大将。
这时,关羽大发神威,温酒斩华雄(即出战时温好的酒都还未凉就提华雄的人头而归)。
董卓见华雄被杀,亲自领着十五万大军应战,他的义子吕布骁勇善战,武功天下第一,众诸侯无人能敌。
第一章 三国演义
曹操“英雄”的一面 ——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刺董卓 官渡之战 煮酒论英雄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 有雄才大略,有远见卓识,识 才爱才,善于用才。 • 失败后不气馁,常常抓住有利 时机转败为胜。
人格上重“忠义” “《三国演义》可以通之妇孺,今 天下无不知忠义者,演义之功也。” (清·王侃《江州笔谈》)
2、民间传说: • 隋唐时期,三国故事在民间广 为流传。据《南部烟花录》, 隋炀帝观水上杂戏,有曹操谯 水击蛟、刘备跃马檀溪等节目 • 杜牧《赤壁》诗云:“东风不 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 李商隐《骄儿诗》云:“或谑 张飞胡,或笑邓艾吃”描写当 时儿童听三国故事的表现。
3、话本小说 • 在宋代,三国故事格外受到说 书艺人的青睐,已有专门“说 三分”的专门科目和专业艺人, 如《东京梦华录》载北宋时的 霍四究就是说三分的专家 • 苏轼《东坡志林》载:“王彭 尝云: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 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 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 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 即喜唱快。”有明显“尊刘贬 曹”的倾向。
• 一、作者罗贯中 • 1、作者资料 • 最早有关罗贯中的资料贾仲明 (1342—1423?)《录鬼簿续 编》:“罗贯中,太原人,号 湖海散人,与人寡居,乐府隐 语,极为清新。与余为忘年交, 遭时多故,天各一方,至正甲 辰(1364年)复会。别来又六十 余年,竟不知其所终。” • 推断:罗贯中的生卒年在 1310—1385之间。
(二)塑造特征化性格的手法: • 1、出场定型。人物一出场、一亮相, 就对其性格给与概括性评论,为其 性格定型,此后不再发展变化 • 2、反复皴染。就是围绕着人物性格 的主要特征,多角度、多层次地加 以强化、深化,使其性格在单一中 呈现出丰富性、复杂性。 • 3、善用传奇故事、生动细节突出性 格特征。张翼德大闹长坂坡。 • 4、善用对比、烘托手法。官渡之战 袁曹对比;关羽斩华雄,三顾茅庐, 层层烘托。
第一章 三国演义
二、《三国演义》的思想主旨
1、“正统”说 2、“忠义”说 3、“拥刘反曹反映人民愿望”说 4、“反映三国兴亡”说 5、“歌颂理想英雄”说 6、“赞美智慧”说 7、“天下归一”说 8、“讴歌封建贤才”说
9、“悲剧”说 10、“总结争夺政权经验”说 11、“追慕圣君贤相鱼水相谐”说 12、“宣扬用兵之道”说 13、“人才学教科书”说 14、“向往国家统一歌颂忠义英雄”说 15、“总结历史经验”说 16、“无固定主题”说等
二、成为戏曲、说唱和各种文艺创作的源泉。
不足
1、人物描写有过分夸张失实之处。
“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 智而近妖。(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2、书中有不少的迷信情节; 3、男人的世界;女人是陪衬; 4、《三国》之“国骂”。
二、《三国演义》的成书(形成过程) 《三国演义》成书之前,其故事以各种形
式在社会上流传了上千年。成书后的早期 版本都题“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本 贯中编次”,这说明罗贯中创作的《三国 演义》主要的历史依据是西晋陈寿的《三 国志》。不过,这样说还不够全面,因为 南北朝时裴松之为《三国志》所作的 “注”,引书四百余种,大大丰富了志书 的内容,其价值并不在志书之下。所以, 应该说陈志和裴注为《三国演义》提供了 大量史料,也为小说作者提供了驰骋想象 的广阔空间,是罗贯中创作这部巨著最基 本的史料依据。
1、“七实三虚”的艺术处理。
2、宏伟、严整的结构。 3、出色的战争描写。 4、特征化人物的塑造。 5、“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语言。
第四节 《三国演义》的影响
பைடு நூலகம்
一、在《三国》影响下,明清历史演义极盛,孙楷 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统计有163部。较有特色 的作品:
第一章 《三国演义》
• • • • • 怒鞭督邮:刘备——张飞 温酒斩华雄:孙坚——关羽 斩文丑:曹操——关羽 斩蔡阳:刘备——关羽 草船借箭:孙权——诸葛亮
2、妙手生发,善于铺叙
• • • • • • 连环计 美人计——孙权嫁妹 三顾茅庐 赤壁之战 七擒孟获 单骑救主
3、于史无证,采用民间故事
• 桃园三结义 • 人物虚构——周仓、关索 • 为突出关羽而虚构的故事——千里走 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义释曹 操、关公显灵
• 《三国演义》是“真正的战争文学”, 是“形象的百年战争史”。 • 全书120回,直接描写战争的有90多回, 写了大大小小的战役共40多次,100多 个战斗场面,人数众多,形式多样。 • 战争描写非常丰富、深刻、生动。
•
吕布有濮阳之火,曹操有乌巢之火, 周郎有赤壁之火,陆逊有猇亭之火, 徐盛有南徐之火,武侯有博望、新野 之火,又有盘蛇谷、上方谷之火。 (《读三国志法》)
• 《三国演义》中的战争场景写得吸引 人,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其中的 战争与智谋是息息相连的,战争的重 点不在于“斗勇”、“斗力”,而在 于“斗智”。
1、三大战役中的谋略运用
2、诸葛亮之“智”
• 诸葛亮不仅是“忠”的典范代表,也 是智慧的化身。作者不仅赞扬了他的 忠,也极力赞美了他的智慧。 • 《三国演义》对于“智”和“勇”都 是予以歌颂的,但在描写三国间政治、 军事、外交的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中, 又更加突出了智慧的重要性。
【三国演义】第一回简析
【三国演义】第一回简析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开篇说明了时代背景,张角之乱自然导致了对叛乱的镇压。
桃园三兄弟因为参军报国的志向走到了一起。
这时,我坦白说,三兄弟都是忠诚爱国的,及刘焉发榜招军时,玄德年已二十八岁矣。
当日见了榜文,慨然长叹。
随后一人厉声言曰:“大丈夫不与国家出力,何故长叹?”其人曰:“吾姓关,名羽,字长生,后改云长,河东解良人也。
因本处势豪倚势凌人,被吾杀了,逃难江湖,五六年矣。
今闻此处招军破贼,特来应募。
”张飞问刘备,可见张飞性情直爽,关羽杀了一个有权有势的人,浪迹江湖。
也可以看出关大师为人正直,眼里没有揉沙子。
三兄弟的性格特征已经设定好了,后面再加细节,让他们的形象丰满起来,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玄德谓关、张曰:“贼众我寡;必出奇兵,方可取胜。
”乃分关公引一千军伏山左,张飞引一千军伏山右,鸣金为号,齐出接应。
次日,玄德与邹靖引军鼓噪而进。
贼众迎战,玄德引军便退。
贼众乘势追赶,方过山岭,玄德军中一齐鸣金,左右两军齐出,玄德麾军回身复杀。
三路夹攻,贼众大溃。
直赶至青州城下,太守龚景亦率民兵出城助战。
贼势大败,剿戮极多,遂解青州之围。
刘备初显身手,以少胜多。
如果敌人寡不敌众,就会有奇袭。
被包围了,我们赢得了这场胜利。
为首闪出一将,身长七尺,细眼长髯,官拜骑都尉,沛国谯郡人也,姓曹,名操,字孟德。
操父曹嵩,本姓夏侯氏,因为中常侍曹腾之养子,故冒姓曹。
曹嵩生操,小字阿瞒,一名吉利。
操幼时,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多机变。
操有叔父,见操游荡无度,尝怒之,言于曹嵩。
嵩责操。
操忽心生一计,见叔父来,诈倒于地,作中风之状。
叔父惊告嵩,嵩急视之。
操故无恙。
嵩曰:“叔言汝中风,今已愈乎?”操曰:“儿自来无此病;因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
”嵩信其言。
后叔父但言操过,嵩并不听。
因此,操得恣意放荡。
时人有桥玄者,谓操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
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南阳何颙见操,言:“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 三国演义》 的成书过程和作者
三、《 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罗贯中本《三国志 演义》……,凡首尾九十七年(公元184- 280)事实,皆排比陈寿《三国志》及裴松之 注,间亦仍采小说,又加推演而作之。” 陈寿《三国志》是《三国志演义》的滥觞。南 朝裴松之注《三国志》,补充大量史料,广采 逸闻,使其故事性大为增强。
章节目录
绪论 第一章:《三国演义》 第二章:《水浒传》 第三章: 明代诗文 第四章: 明代戏曲 第五章: 汤显祖 第六章: 《西游记》 第七章: 《 金瓶梅》 第八章: 明代短篇小说 第九章: 明代散曲与民歌
绪论
第一节 城市文化的形成与 明代文学的发展
一、市民阶层的壮大与新读者群的形 成,改变了文学作品的面貌。
二、章回小说的特点
保持话本的某些特点,但有所发展。
以分回标目的形式划分叙事段落。回 目一般为提示或概括故事情节的对偶句。 如《三国演义》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 华容 关云长义释曹操”
设置悬念,结构上前回与后回保持 连续性。
第一节 《 三国演义》 的成书过程和作者
三、《 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
《三国演义》作为我国最有成就的长篇历史 小说,它的成书过程典型地代表着世代累积型 小说的特征,开辟了历史演义这种历史小说的 创作模式。它的成书过程大概经历了正史撰述、 民间流传、勾栏评话、戏曲演绎、文人整理、 评者补葺等若干阶段。时间跨度极大,成书过程
• 3、开始关注人物性格的刻画,尤其在戏曲、小 说人物塑造中性格刻画的重要性;
• 4、更加注重文学语言的通俗易懂。大张旗鼓地 提倡语言的通俗化,推动了俗文学的发展。
第二节 文学特性认识的
深化与文学论争
• 四、文学群体与文学论争
• 诗文:台阁体、茶陵派、前七子 、后七子、公安派、竟 陵派;
• 戏曲:临川派、吴江派
第一节 《 三国演义》
的成书过程和作者
• 版本:《三国演义》原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 是罗贯中根据历史上的三国故事编撰而成书的。 现存最早刊本是明嘉靖刻本,24卷,240则,未 分卷,保留了平话痕迹。以后的新刊本出于此。 此外,有《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本,将240 则合为120回,回目也由单句变为双句。至清代, 有毛纶、毛宗岗父子评改本《三国演义》。经过 毛氏父子修改,小说艺术水平有较大提高,而封 建正统思想也大大加强。这一修改本成为了后来 最流行的本子。
三国故事在民间的广泛流传
• 《大业拾遗记》载,隋炀帝曾与群臣在曲水观看 “水饰”,其中有“曹瞒浴谯水击水蛟”、“魏文 帝兴师,临河不济”、“刘备乘马渡檀溪”等。
• 李商隐《娇儿诗》“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
• 宋瓦肆勾栏里“说三分”成了评话中的专门行当
• 元至治年间(1321-1323)建安虞氏刊《全相三 国志评话》,达8万多字。
二、审美趣味的转变与文学的商业化倾 向。 审美趣味 --世俗化 文学创作 --商品化
使明代小说、戏曲等俗文学创作呈现百花争艳、 全面繁荣的局面。
第二节 文学特性认识的 深化与文学论争
• 一、左派王学及对文学的影响。 1、使明代中后期文学在思想内容上呈 现出异端色彩和世俗化的倾向;
• 2、文学理论发生了变化,产生了李贽 “童心说”,公安派的文论主张,唐顺之 后期文论的转化,徐渭的戏曲“本色”理 论等等。
第二节 文学特性认识的
深化与文学论争
• 三、文学特性认识的深化表现:
• 1、品美学意义和社会功能的准则;
• 2、清晰地认识文学“虚”与“实”的关系,改 变明代以前的文学理论,重在诚、真、信、实, 反对浮、夸、虚、幻的看法,逐渐认识在文学创 作中艺术虚构的重要性,认识艺术真实与生活真 实的关系;
• 文人集团和不同流派之间的论争的特点:
• 1、他们各有一套较为明确的文学主张。其结合不是停留 在创作实践上的趣味相投,而是趋向理论观点上的人以群 分,完成了文学实践的流派向文学理论的流派的过渡;
• 2、他们不论高喊“复古”的口号,还是打着“反复古” 的旗帜,主观上都有比较强烈的革新意识,希望能革除前 弊,使文学创作符合各自心目中的规范。
第一章《三国演义》
第一部章回体小说 第一部历史演义小说
三英战吕布
第一节 《三国演义》的成书、 作者与版本
宋元话本
短篇——拟话本:白话短篇小说 长篇——章回体长篇小说
长篇的讲史评话最先演化成章回体历史长篇小说
第一节 《三国演义》的成书、 作者与版本
一、章回小说的概念
章回小说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的唯一形式, 是明清以来在宋元讲史话本的基础上发展 演化而成的长篇小说的样式,这类小说一 般分为若干回,每回算一章,叙述一段或 两段故事情节,每回的回目标明这一章的 主要内容 。
第二节 文学特性认识的 深化与文学论争
• 二、俗文学的繁荣及雅文学与俗文学的融 合:
• 长篇小说:“四大奇书”;
• 短篇小说:“三言二拍”;
• 戏曲传奇:戏剧家汤显祖;戏剧题材的广 泛,艺术流派众多 ;戏曲形式演进;表现 手法丰富;戏曲理论发展;戏曲作品大量 刊行
第二节 文学特性认识的 深化与文学论争
• 明代文学在较广泛和深入的俗与雅的相互交融、 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过程中留下了独特的发展 轨迹。具体表现在:
• 1、诗文的通俗化倾向; • 2、文言小说的话本化倾向; • 3、文人对民歌、笑话的加工和整理; • 4、戏文转向“雅部”; • 5、通俗小说越来越趋于雅化; • 6、雅、俗兼顾的作者群的出现。
• 元曲中有关三国故事的约60种,剧目有《关大王 独赴单刀会》、 《三战吕布》、《连环计》、 《千里独行》、《博望烧屯》等。
四、作者与版本
• 罗贯中,名本,字贯中, 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 著名小说家、戏曲家, 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 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 品有:剧本《赵太祖龙 虎风云会》《忠正孝子 连环谏》;小说《隋唐 两朝志传》《残唐五代 史演义》,代表作《三 国演义》。
四、作者与版本
元末明初贾仲明的《录鬼簿续编》记载: “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合,乐 府隐语,极为清新。与余为忘年交,遭时多故, 天各一方。至正甲辰复会,别来又六十余年,竟 不知其所终。”贾仲明此书作于永乐二十年 (1422),时年80岁。可知他和罗贯中于至正 甲辰(1364)复会时是22岁。据此,可知罗贯 中生活在元末明初,约在公元1315——1385年 之间。明人王圻《稗史汇编》称罗贯中是一个 “有志图王者”。清人顾苓等又说他与张士诚有 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