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

合集下载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优秀教学设计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优秀教学设计
[师]通过对概念理解完成习题。
[生]学生通过幻灯片完成习题并讲解解题思路。
2、建国初期的外交活动及外交成就
(一)1949-1950年同17国建交
[师]展示1949-1950年新中国就同17国建交地图,引导学生总结特点。
[生]与我们建交的国家主要是社会主义国家。例如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朝鲜、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等国家建交。
附件苏联政府给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贷款……共为三亿美元,……五分之一……用以偿付为恢复和发展中国人民经济而由苏联交付的机器设备与器材……。
[生]①保障了新中国的国防安全,②有利于我国进行经济建设。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展示材料:
[师]根据视频及课文内容,完成以下填空。
[生]首先在和_印度_的谈判中提出(1953年);然后在_印度_和_缅甸_两国联合声明中确立(1954年)。内容:互相尊重_主权和领土完整_(领土主权)、_互不侵犯_、互不干涉内政_、_平等互利_(平等互惠)、_和平共处_。
展示五幅图片,分别是《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和《二十一条》《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场面。
[师]通过上面五幅图片,请学生回忆学过的这些近代史上不平等条约的知识,总结一两个词来概括旧中国的外交史。
[生]屈辱外交
[师]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及外交方针的主要内容,分析当时外交政策制定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2、分析归纳新中国初期的主要外交成就,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设计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设计
首先,介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阐述其内涵和意义,以及在国际事务中的应用。其次,讲述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等重大外交事件,分析我国在这些会议上的立场、策略及其对国际形势的影响。
在讲解过程中,我会注重运用生动的实例、形象的语言,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和原则。同时,结合现实国际形势,让学生认识到这些外交成就对我国的现实意义。
2.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使其关注国际形势的发展,树立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外交观念。
3.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
4.培养学生的平等、尊重、合作精神,使其在处理人际关系和国际关系中,秉持公正、公平、诚信的原则。
5.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和平共处、友好合作是处理国际关系的基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3.以小组为单位,编写一篇关于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小论文,主题自拟,要求观点鲜明,论述充分,字数不少于1000字。
4.结合现实国际形势,为我国制定一项外交政策建议,旨在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要求:具有创新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字数不少于500字。
5.完成课后练习册中与本章节相关的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梳理,强调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重要性和实际意义。
首先,回顾本节课所学的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原则及具体实践,让学生明确知识框架。其次,强调这些外交成就对我国的现实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最后,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国际形势,学会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为我国的外交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3)举办外交知识竞赛、模拟联合国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和综合素养。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优秀教案(5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优秀教案(5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优秀教案(5页)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标要求】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交外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学习本课的现实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正值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日趋对峙之际,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采取“另起炉灶”“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这就决定了中国国际关系的走向,产生了多方面的深远影响。

而新中国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已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在国际上产生了越来越广泛的影响。

世界离不开中国,中国离不开世界。

中国正在以独立自主的步伐走在国际政治的舞台。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①掌握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及外交方针的主要内容,并结合中国近代历史和建国初期的国内国际形势,简要分析当时外交方针、政策制定的原因;②了解建国初期在新的外交方针政策指导下的重大外交活动,归纳这一时期的外交成就;③识记周恩来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的有关知识,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以及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作用;④探究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与旧中国屈辱外交的根本区别。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①利用影视、图片、文字等材料,创设情景,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对信息作分析思考;②对一些问题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通过学生的团结协作体验知识的获取和思维的扩大,学会运用比较法思考历史问题;③由学生多方面收集有关新中国外交历程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图书馆、网络、社区资源库等等)并对材料进行判断、整理和分析, 研究新中国成立后各个时期的外交政策的成败得失、思考现实问题,使课本知识与课外知识相结合,学习历史与认识现实相结合,提高历史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④引导学生以适当的形式(小论文,图表,ppt演示文稿等)呈现成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正确认识建国以来,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和影响不断加强,为世界和平、正义与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高中历史 专题五 第1节《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参考教案1 人民版必修1

高中历史 专题五  第1节《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参考教案1 人民版必修1

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过程】【导入】你有朋友吗?你为什么要交朋友?你喜欢与什么样的人交朋友?你认为朋友之间应如何相处?中国有朋友吗?中国为什么要交朋友?中国喜欢与什么样的人交朋友?中国认为朋友之间应如何相处?外交是什么?…….【新课探讨】一、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三大基本方针:【创设情境】假如你是新中国的一名外交官,现在有一个记者招待会,有记者提问: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啊?新中国为什么采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呢?毛泽东提出的外交三大基本方针是啥意思啊?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与三大基本方针有啥关系?请你根据下面提供的材料,答记者问。

请阅读材料:材料一:二战后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形成图材料二:近代中国的外交重大事件: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1946年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材料三:在近代中国的的历史上,“外交”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

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周恩来传》材料四:国家与国家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英国伯默斯顿请回答:⑴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①决定因素:国家实力和国家利益②国内外形势的变化③历史因素④国家性质⑤意识形态⑥外交家的智慧与骨气……⑵新中国为什么采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①从国家实力和国家利益看:新中国贫穷落后百废待兴,党和人民的首要任务是巩固人民政权,恢复发展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因此外交要开拓新局面,争取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

②从国内外形势看:二战后,不利: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孤立封锁新中国。

有利: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被削弱;欧亚人民民主国家的出现,社会主义力量的加强;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许多半殖民地、殖民地国家取得了民族独立。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标分析课标要求:“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课标明确了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政策和重大外交活动是需要了解的,同时要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实行对处理国际关系所起的巨大作用,从中培养学生们的爱国情节。

教材分析教材用“另起炉灶”与“一边倒”、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走向国际舞台这三个子目介绍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政策和活动。

使我们了解或掌握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其中外交政策与外交活动的相互关系——外交政策指导外交活动、外交活动是外交政策的实践,也体现得较清晰。

学情分析高一新生思维活跃,从初中形象思维为主过渡到高中抽象思维为主。

但其思维针对性、辩证性还很欠缺,对较浅的、容易理解的感性知识仍表现出兴趣,也愿意尝试解决一些需要深刻思考的能力问题。

大部分学生仍还存在死记硬背的方法,割裂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混淆历史概念的问题,这需要关注和克服。

教学建议1.教法:情景问题探究法。

让学生自主去学、去思、去辩。

2.学法: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法。

结合老师创设的新情景、提出的新问题、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互动探究,来形成一定的认识,掌握相关知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二战后世界形势的主要特点;简述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

2.理解“一边倒”的必要性;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主要外交成就。

3.通过新旧中国外交的对比,提高分析比较历史事实的能力。

4.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新中国外交的背景和目的,培养学生把历史内容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评价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搜集资料、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

2.采用讲练结合法、讨论法、史料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式,开展师生双向交流活动,帮助学生学习运用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从世界的角度和视野来认识中国,用中国的眼光去观察世界,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新中国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弱国无外交”,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旧中国外交的屈辱局面,从而增强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感情。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设计(4页)-最新教学文档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设计(4页)-最新教学文档

新中国的外交一、教学目标设计本案例出自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教材(Ⅰ)第7单元第31课。

该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知识与能力:(1)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制定外交三大政策的原因、内容和意义。

(2)了解和平共处五原则提出的背景、内容和实践,理解它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3)掌握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以恢复的原因和意义。

(4)掌握中美在20世纪70年代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原因,正确分析它对中国外交以及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大影响。

(5)知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其他国家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四项原则,分析在此四项原则指导下,我国取得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巨大成就。

(6)了解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外交方针的新发展及中国外交取得的新成就。

2过程与方法:(1)学习建国初期外交三大政策和取得的成就,引导学生与旧中国屈辱的外交比较,帮助学生学会比较历史问题的方法。

(2)通过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以及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这一段历史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历史事件。

(3)通过列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外交成就,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图表总结历史知识的学习方法。

(4)引导学生收集、查找新中国外交成就的图片资料,举办小型展览会,帮助学生学会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学会在活动中与同学合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建国初期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成就,帮助学生认识到中国人民真正在世界上站立起来了。

(2)通过中美建交史实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到在国际关系中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3)通过学习新时期中国的外交,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国的外交适应了国际形势的发展和国内建设的需要,促进了我国的改革开放,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为维护世界的和平和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重点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运用。

理由:中国是和平共处五原则的倡导者和忠实执行者,其包容性和开放性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为国际社会所普遍接受,成为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内容,推动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重要体现,标志着中国外交的成熟,在新中国的外交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本课第一个框目就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五第一节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五第一节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

4、通过阅读史料和教材内容,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外交方针的含义及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相关材料及图片,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分析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制定的原因和主要内容,从而学会论从史出的方法。
2、通过对建国初期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等基本史实的学习,概括归纳建国初期取得的外交成就外交》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的第一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本专题主要讲述了新中国对外关系的新篇章,概述了新中国外交的光辉历程,指出中国政府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外交政策作出的重大调整,以及取得的伟大成就。本课正是现代中国外交关系的第一个时期,是新中国外交的奠基时期,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取得了一些重要的外交成果。本课共分为三个子目,叙述了四个问题:新中国诞生后为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恢复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积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先后派代表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走向国际外交舞台,发挥积极作用。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时期中国的外交策略的调整和取得的主要外交成就。
3、通过“探究学习”环节,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新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外交的屈辱局面,显示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爱好和平的愿望。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设计(1课时5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设计(1课时5页)
讨论结束后,小组整理讨论成果,形成一份书面报告。
2.培养学生热爱和平、珍视友谊的情感,使他们认识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外交政策对于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性。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际观念,认识到国家利益与全球福祉的密切关系,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
4.培养学生的时代责任感,使他们认识到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2)新课讲解:详细讲解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重大成就、调整过程,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提高他们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4)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教学评价:
1.结合课堂学习,请同学们撰写一篇关于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小论文,要求如下:
a.围绕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自选角度,明确论点;
b.论述清晰,逻辑严谨,不少于800字;
c.适当运用历史史料、实例等,以增强论据的可靠性;
d.提交纸质版和电子版,教师将进行批改和反馈。
2.制作一份关于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手抄报,要求如下:
b.分析资料,总结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特点及影响;
c.撰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感悟,分享自己在阅读拓展资料过程中的收获。
4.参与课后小组讨论,针对以下问题展开思考:
a.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对我国国家利益和世界格局的影响;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当今国际关系中的现实意义;
c.从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为我国未来外交政策提供借鉴。
2.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历史图片、纪录片、文献资料等,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人民版必修1课堂设计高中历史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学案

人民版必修1课堂设计高中历史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学案

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标要求] 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2.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一、“另起炉灶”与“一边倒”1.背景(1)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2)以美国为首的________________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

(3)新中国成立后,奉行______________的和平外交政策。

思考1 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原因是什么?2.基本方针:“__________”、“一边倒”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思考2 “一边倒”与独立自主是否矛盾?3.外交成就(1)苏联政府第一个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随后,保加利亚、匈牙利等国家相继与中国建交。

(2)1950年2月,中苏两国领导人签订《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背景(1)1953年朝鲜停战后,国际紧张局势趋于缓和。

(2)为国内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

2.提出:1953年12月,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

3.基本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__________、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__________。

4.意义:它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思考3 怎样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提出的必然性?三、步入世界外交舞台1.日内瓦会议(1)目的:为了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

(2)召开:1954年在日内瓦。

(3)成果:周恩来提出的建设性意见,推动会议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

(4)意义:①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②进一步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

思考4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独立自主外交和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屈辱外交不同的成因有哪些?从中可以得出哪些历史认识?2.万隆会议(1)背景: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不断高涨。

(2)召开: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的________举行。

(3)议题:讨论各国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

高中历史 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 人民版必修1

高中历史 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 人民版必修1

高一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目标的设计:新课程教学目标确定为三个维度,这和旧大纲是迥然不同的。

就这节课而言,第一目标“知识和能力”,和老教材相比“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删掉了“团结世界各国人民”,压缩了历史背景,减少知识记忆量,重点更加突出,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单独作为一个子目。

“能力要求方面”新课程更加突出提高历史事实比较的能力要求。

第二个目标是“过程和方法”,是新课标的突出特点。

授人以渔,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会学、乐学,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这正是新课标追求的目标。

我采用历史学习“三步曲”(了解-理解-见解)来执教这节课,就是想体现这种精神。

第三个目标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旧大纲作为思想教育目标,新课标在此基础上拓展加深,把历史学科从政治思想教育中解放出来,突出历史学科独特的功能。

这一目标涵盖了思想、观念、情感、情趣、态度等多方面的内容,其核心内容应当是彰显人文主义精神。

一、知识和能力1.新中国外交的国际背景、外交政策和基本方针及原因2.归纳新中国初期的主要外交成就3.新旧中国外交的比较,提高分析比较历史事实的能力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及积极意义二. 过程和方法1.掌握历史学习“三步曲”(了解-理解-见解)。

2.粗读、精读,快速浏览,圈点划批,提高历史阅读能力。

3.阅读材料(文字、图片、影视等),以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并借助形象思维以感知历史。

4.通过新旧中国外交的比较,让学生学会比较历史问题的方法。

5.引导学生从世界的角度和视野来认识中国,用中国的眼光去观察世界,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旧中国外交的比较,感受“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自豪;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显示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热爱和平的美好愿望。

2.举世瞩目的外交成就,表明新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是中国对世界外交的贡献,新中国为建立新型、平等、和谐的国际新秩序做出了重大贡献,认识互相尊重平等互惠、和平共处不仅是国与国之间的基本准则,也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让学生从中加深对人文精神的理解4.体会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艺术,感受他们的人格魅力。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

教学设计表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注:媒体图片展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际局势及《共同纲领》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分析新中国外交方针制定的背景,以表格展示三大外交方针的内涵及意义。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注:围绕四件事进行教学交流,第一是中苏建交,打破外交封锁;第二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第三是日内瓦国际会议,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身份出现在国际舞台;第四是万隆国际会议,求同存异打开外交新局面。

总结梳理
注:总结本节课的主干知识点。

注:此模板可另附纸,为教学案例和教学论文的发表奠定基础。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5第1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设计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5第1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设计
3.教师对练习题进行批改和反馈,针对学生的错误和不足,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指导。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特点、成就和影响。
2.强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外交政策在国际事.告诉学生,了解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国家发展历程,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5.结合课堂练习,请学生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在完成习题的过程中,注意查漏补缺,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和分析能力。
1.学生对新中国的成立及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有初步了解,但对外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认识不足。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外交政策背后的历史背景和国内外形势。
2.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可能存在表面化、片面化的问题。教师应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拓展思维,提高分析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3.学生对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边倒等外交政策的概念理解可能模糊,教师需要通过实例解析、史料分析等方法,帮助学生清晰掌握这些政策的具体内容和意义。
(3)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事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基本情况,为后续课堂讨论打下基础。
(3)课堂讲解:教师针对重点内容进行讲解,剖析外交政策的制定背景、具体内容和影响。
2.学生分组讨论,进行思维碰撞,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问题。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强调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特点和成就。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练习题,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和论述题,涵盖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国内外形势;(2)掌握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及主要外交活动;(3)分析新中国初期外交成果及对我国国际地位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国内外形势;(2)运用案例分析法,研究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及主要外交活动;(3)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分析新中国初期外交成果及对我国国际地位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我国外交事业自豪的情感;(2)培养学生全球观念,提高国际视野;(3)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国内外形势;(2)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及主要外交活动;(3)新中国初期外交成果及对我国国际地位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确立及内涵;(2)新中国初期外交活动的背景及意义;(3)新中国初期外交成果的评述及对我国国际地位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国内外形势;(2)引导学生关注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及活动。

2. 教学内容:(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2)新中国初期的主要外交活动;(3)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果及影响。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及活动;(2)分享各组的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案例分析:(1)选取典型外交事件,进行分析;(2)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评价外交成果及影响。

5. 课堂小结:总结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活动及成果,强调其对我国国际地位的影响。

四、作业布置1. 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及活动;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新中国初期外交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1)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确立;(2)新中国外交活动的主要内容;(3)新中国外交成果的评价。

5.1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教案(人民版必修1)

5.1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教案(人民版必修1)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1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骆楚明【课标要求】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重难点】重 点 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难 点 对新中国外交政策背景的分析;亚非会议。

一、独学指导1.知识指导新中国初期的外交2.独立学习知识点一 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与方针 1.背景1) 高涨; 2)以美国为首的 和以苏联为首的 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

2.外交政策新中国从成立之日起,就始终奉行 外交政策。

3.外交方针1) ,使得中国改变了 的地位,在政治上建立起 的外交关系。

2) ,就是新中国政府在外交上旗帜鲜明地站在 ,使得新中国在国际交往中不至于处于 的地位。

3) ,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

4.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1)新中国成立后, 第一个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随后,保加利亚、匈牙利、朝鲜等国家相继与中国建交。

2)1949年12月, 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访问 。

1950年1月,双方签订了 以及其他一系列经济援助协定,对于加强和巩固中苏两国的友谊和合作, 具有重要意义。

知识点二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目的为争取 进一步好转和为国内即将开展的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外交政策和方针国际形势 外交政策和方针的内容及意义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走向国际舞台日内瓦会议 亚非会议境。

2..内容3.意义。

知识点二走向国际舞台1.日内瓦会议1)目的和平解决2)召开年在日内瓦举行,率领中国代表团参加3)成果周恩来提出,推动了会议的进展。

4)意义这是新中国第一次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进一步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

2.亚非会议1)召开年在印度尼西亚召开,中国政府派出以为团长的代表团出席会议。

2)特点这是第一次没有参加的亚非国家会议。

3)成果周恩来提出的方针,受到与会各国代表的赞扬和拥护,促进了会议的成功。

一、会议所显示的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增进各国人民间友好合作的精神,被人民誉为。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设计(4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设计(4页)

新中国的外交一、教学目标设计本案例出自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教材(Ⅰ)第7单元第31课||。

该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知识与能力:(1)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制定外交三大政策的原因、内容和意义||。

(2)了解和平共处五原则提出的背景、内容和实践||,理解它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3)掌握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以恢复的原因和意义||。

(4)掌握中美在20世纪70年代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原因||,正确分析它对中国外交以及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大影响||。

(5)知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其他国家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四项原则||,分析在此四项原则指导下||,我国取得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巨大成就||。

(6)了解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外交方针的新发展及中国外交取得的新成就||。

2过程与方法:(1)学习建国初期外交三大政策和取得的成就||,引导学生与旧中国屈辱的外交比较||,帮助学生学会比较历史问题的方法||。

(2)通过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以及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这一段历史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历史事件||。

(3)通过列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外交成就||,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图表总结历史知识的学习方法||。

(4)引导学生收集、查找新中国外交成就的图片资料||,举办小型展览会||,帮助学生学会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学会在活动中与同学合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建国初期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成就||,帮助学生认识到中国人民真正在世界上站立起来了||。

(2)通过中美建交史实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到在国际关系中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3)通过学习新时期中国的外交||,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国的外交适应了国际形势的发展和国内建设的需要||,促进了我国的改革开放||,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为维护世界的和平和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重点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运用||。

历史ⅰ人民版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

历史ⅰ人民版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

历史ⅰ人民版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学习目标】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政策和重大外交活动2、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3、感受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风范,体会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促进人类和平与进步的重要价值,感受新中国为建立平等、和谐的国际新秩序做出的巨大贡献,增强民族自信和自豪感。

【重难点】1、重点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2、难点新中国初期制定“一边倒”外交方针原因的分析【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析归纳法、比较法【教学工具】多媒体【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专题结构】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基础〕〔建国—20世纪50年代中期〕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外交关系的突破〔突破〕〔20世纪70年代〕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调整〕〔改革开放新时期〕【导入】师:呈现材料1、图片:近代不平等条约2、材料:在近代中国的的历史上,“外交”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

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周恩来传》问题:旧中国外交的特点是什么?这种外交局面什么时候开始改变?师:从上述图片和材料可以看出旧中国外交是屈辱的、不平等。

这种屈辱的外交局面从新中国成立开始改变。

那么建国初期,为了巩固新生政权,中国政府在外交领域采取了哪些措施?这即是本节课所共同探讨的问题:第一节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首先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目标展示】学习目标: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政策和重大外交活动2、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3、感受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风范,体会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促进人类和平与进步的重要价值,感受新中国为建立平等、和谐的国际新秩序做出的巨大贡献,增强民族自信和自豪感。

生1:阅读学习目标师:强调重难点【自主探究一】1、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面临的国际形势是怎样的?当时国际关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概括新中国初期外交总原那么、外交的基本方针学法指导:快速阅读课本P84-85,提炼要点〔生:积极主动发言〕师:呈现“战后世界形势图”根据课本知识和这个形势图,不难看出:新中国建立之时,国际关系最显著的特点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第五单元 导言讲解(略)[教学目的]知识与能力: 二战后世界形势的特点;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新中国同苏联等国建交;新中国同邻国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在万隆亚非会议上的积极贡献。

过程与方法: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新中国外交的背景和目的,回顾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和中国国内建设任务,分析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和方针,培养学生把历史内容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评价的能力,并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对比新中国外交与旧中国外交的不同,培养学生运用历史比较方法,鉴别历史知识的能力和比较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方针的内容和意义,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使学生掌握利用表格概括、归纳历史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1)本节重点是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由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权性质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决定的,也与新中国成立初期所面临的国际形势有着密切联系。

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特点充分体现在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活动中。

因此,重点掌握这一内容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本节其它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也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本节的另一重点是新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它是我国处理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同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确立新型的国际关系作出了重大贡献,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赞扬。

深刻理解这一内容也有利于理解今天的中国外交和观察当今国际事务。

[教学难点]本节难点是对新中国初期制定“一边倒”外交方针原因的分析,以及对此方针的评价。

要正确理解“一边倒”的方针,必须分析建国之初国内外复杂的形势。

高一的学生世界近现代史的知识比较缺乏,知识储备不足,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1专题5第1课建国初期的外交(教案2)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1专题5第1课建国初期的外交(教案2)

第 1 课、新中国早期的外交【教课目的】1.认识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由、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正常化的背景、经过及影响,认识中外国交获得的重要成就。

2.联合资料和所学知识剖析中外国交获得打破的深层次原由,商讨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及启迪,培育学生论从史出、剖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经过剖析 70 年月中外国交获得的成就、原由及经历的波折历程,让学生理解“国家利益是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外交地位高低取决于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的道理。

【要点、难点】1.要点: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及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2.难点:经过认识中外国交成就和经历波折历程,让学生理解国家利益是一个国家外交政策拟订的重要依照,进一步增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主义教育,形成踊跃进步人买卖识。

【教课过程】导入新课:老师:播放多媒体:《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潇洒豪迈的大笑》图片情境,导入新课。

讲解新课第 2 课《外交关系的打破》(板书)一、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打破之一(板书)老师:请同学们观看亚非国家支持中国加入联合国数目增加的趋向图,联合课文知识,环绕老师提出的问题作深入的研究,同学们能够分红四个小组睁开思虑。

老师:出示史料 ----1970 年美国提出的“两重代表权”方案 ( 略) 。

( 1)趋向图反应了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请制定适合的标题。

折线图反应了什么趋向?这类趋向说了然什么问题?(2)联合所学知识,说明1971 年中国在联合国的地位有了什么变化?中国为何能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必需时教师可提示学生从内外要素协力的角度去思虑)(3)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益恢复过程中碰到的主要阻力是什么?为何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只好用“恢复”而不是用“加入”的提法?(4)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有何意义?学生: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表示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是中外国交事业的重要成功;学生:使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升;大大地增强第三世界在联合国的力量。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优秀教学设计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优秀教学设计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了解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确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知道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的基本史实||,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本课是现代中国外交关系的第一个时期||,是新中国外交的奠基时期||,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取得了一些重要的外交成果||。

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了解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基本方针以及取得的主要外交成就||。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及外交方针的主要内容||,分析当时外交政策制定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2、分析归纳新中国初期的主要外交成就||,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3、通过对新旧中国外交的比较||,探究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与旧中国屈辱外交的根本区别||,提高分析比较历史事实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相关材料及图片||,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分析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制定的原因和主要内容||,从而学会论从史出的方法||。

2、通过对建国初期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等基本史实的学习||,概括归纳建国初期取得的外交成就||,学会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3、通过“探究学习”环节||,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新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外交的屈辱局面||,显示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爱好和平的愿望||。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是中国对世界外交的贡献||,新中国为建立新型、平等、和谐的国际新秩序做出了重大贡献||。

认识互相尊重平等互惠、和平共处||,不仅是国与国之间的基本准则||,也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3、体会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艺术||,感受他们的人格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名师说课课标分析课标要求:“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课标明确了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政策和重大外交活动是需要了解的,同时要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实行对处理国际关系所起的巨大作用,从中培养学生们的爱国情节。

教材分析教材用“另起炉灶”与“一边倒”、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走向国际舞台这三个子目介绍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政策和活动。

使我们了解或掌握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其中外交政策与外交活动的相互关系——外交政策指导外交活动、外交活动是外交政策的实践,也体现得较清晰。

学情分析高一新生思维活跃,从初中形象思维为主过渡到高中抽象思维为主。

但其思维针对性、辩证性还很欠缺,对较浅的、容易理解的感性知识仍表现出兴趣,也愿意尝试解决一些需要深刻思考的能力问题。

大部分学生仍还存在死记硬背的方法,割裂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混淆历史概念的问题,这需要关注和克服。

教学建议1.教法:情景问题探究法。

让学生自主去学、去思、去辩。

2.学法: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法。

结合老师创设的新情景、提出的新问题、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互动探究,来形成一定的认识,掌握相关知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二战后世界形势的主要特点;简述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

2.理解“一边倒”的必要性;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主要外交成就。

3.通过新旧中国外交的对比,提高分析比较历史事实的能力。

4.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新中国外交的背景和目的,培养学生把历史内容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评价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搜集资料、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

2.采用讲练结合法、讨论法、角色扮演、史料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式,开展师生双向交流活动,帮助学生学习运用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从世界的角度和视野来认识中国,用中国的眼光去观察世界,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新中国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弱国无外交”,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旧中国外交的屈辱局面,从而增强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感情。

2.通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中国人民是爱好和平的,也是聪明智慧的。

新中国为建立新型、平等、和谐的国际新秩序做出了重大贡献,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与难点重点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意义。

难点建国初期复杂的国际环境对制定外交方针的影响。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一、导人新课,提示历史三步学习法“了解一理解一见解”【导入语】翻开中国近代史,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总是一幅幅伤心惨目的画卷:国土沦丧,山河破碎,经济凋敝,生灵涂炭,“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一条条不平等条约,像是一个个噩梦,萦回不去。

“一唱雄鸡天下白”,新中国以崭新的姿态,活跃在国际舞台,长袖善舞,尽展大国雄姿,“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今天,我们就学习、感受共和国的外交。

学习新课【多媒体】国旗飘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大楼。

二、历史学习第一步:“了解”——了解历史事实、历史线索、阶段特征【多媒体】历史三步学习法“了解一理解一见解”“了解”是历史学习的第一步。

即了解历史事实、梳理历史线索、概括阶段特征等。

“了解”的要求是准确。

【师生互动】老师指导学生快速阅读,提炼要点,先从宏观上对课文有个大致了解。

指导学生阅读时先浏览子目纲要,再勾划出提示的要点,快速记住几件历史大事。

三个子目:“另起炉灶”与“一边倒”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走向国际舞台【问题】概括新中国外交政策和方针。

采取模拟新闻发布会方式,让“新闻发言人”阐述新中国的外交方针和政策(边回答边投影仪演示)。

【展示课件】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问题】列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多媒体展示】建国第一年与17国建交(共有25国承认)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万隆会议参加日内瓦会议【多媒体】播放影视片段:“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上宣读人民政府公告”。

三、历史学习第二步:“理解”——历史因果关系、历史发展规律(投影仪演示)“理解”是历史学习的第二步。

要求弄清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因果关系,揭示历史偶然性和必然性的辩证联系,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等。

理解的要求是深刻。

【师生互动】精读细读,思考问题,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学习,老师给以适当的点拨,主要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其中老师备课时需查阅大量资料,尤其要弄清相关问题的学术背景。

这节课,主要设计四个研讨的问题,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多媒体】1.概括新中国成立时国际局势的主要特点,分析我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的必要性。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怎样提出来的?有什么意义?3.在日内瓦国际会议上,中国起到了什么作用?4.亚非万隆会议上,中国方面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和影响?“求同存异”的方针为什么会获得各国代表的赞扬和拥护?【问题研究】1.第一个问题【边研讨回答边演示答案要点】答案要点:两大阵营对峙;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美国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

中国实行“一边倒”方针,既可以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孤立、封锁,更可以壮大以苏联为主的社会主义阵营,从而有利于保障人民革命果实、保卫和平、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

【方法点拨】如何把这个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的问题弄清,是这节课成败的关键。

首先,要把问题细化,通过精读第一子目“另起炉灶”与“一边倒”第一段,让学生明确新中国成立初,我国的外交是在一个什么样的背景下展开的,把重大的历史问题放在特定的环境中去考察。

通过精读“另起炉灶”、“一边倒”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内涵及意义,分析“一边倒”方针的必要性,阅读85页第一段“一边倒”方针实施的成效来进一步说明其必要性。

第二,可用发散思维的方式,进行假设:如果不采取“一边倒”而是走“中间路线”,能否行得通?课堂方式上,让学生自我思考和合作讨论结合起来,老师补充相关史料。

【多媒体】播放“毛泽东访问苏联”影视片段。

多媒体演示:油画《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2.第二个问题【边研讨回答边演示答案要点】答案要点:首次提出:1953年,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进一步阐释: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时。

意义: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也是中国对世界外交的贡献。

国际上越来越产生广泛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中国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导者和忠实执行者,其开放性和包容性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为国际社会所普遍接受,成为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内容,推动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形成和发展,是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的重要体现,标志着中国外交的成熟,在新中国外交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方法点拨】这个问题的处理应当不是太难。

让学生首先要搞清“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概念和内涵,注意阅读86页的叙述,弄清措辞上的变化。

通过精读第二子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明白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过程和作用。

这个问题,学生基本上可以自我解决,老师要适当补充一些史料。

课后的“自我测评”题“简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及意义”,也主要是对概念的准确记忆和理解。

【多媒体】播放影视片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应用。

3.第三个问题【边研讨回答边演示答案要点】【方法点拨】这个问题不难,让学生阅读即可解决,要强调这是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的国际会议并在会议上发挥重要的作用。

(联系中越在军事上的胜利对外交谈判的作用。

)4.第四个问题【边研讨回答边演示答案要点】答案要点:中国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会议圆满成功。

“求同存异”方针使亚非各国撇开分歧,加强理解,有利于亚非国家团结一致,有利于增进各国人民友好合作,有利于反对殖民主义,保卫世界和平。

【方法点拨】这个问题又是个难点。

让学生在精读的基础上,充分讨论解决问题。

老师要补充材料,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中国本来参加会议就不是一帆风顺的,邀请中国与会的问题上,就有过激烈的争论;途中又发生“克什米尔公主号”恐怖活动;会议进行中,一些代表又对中国进行攻击。

所以,中国在会议上的作为直接决定会议的成败得失。

“求同存异”的方针体现中国以大局为重,撇开分歧,强调合作,最终推动会议圆满成功,一致通过《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

【多媒体】播放影视片段:“万隆会议”。

四、历史学习第三步:“见解”——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投影仪演示)形成“见解”是历史学习的第三步。

要从历史的成败得失中总结经验教训,从纷繁的历史现象中获得深刻的历史启迪,要善于在历史的联系比较中获取历史认识,运用正确的观点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进行科学的评价。

“见解”的要求是新颖。

1.问题研究:新中国和旧中国外交有何本质区别?从中可以得出哪些历史认识?【学生总结回答,老师归纳展示】区别:旧中国反动政府实行屈辱外交政策;新中国人民政府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认识: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社会制度落后,必然导致外交失败;捍卫国家主权,提高综合国力,是国家外交的坚强后盾。

【方法点拨】可补充一些史料,了解旧中国的屈辱外交:据统计,中国近代同外国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一千多个,被迫开放的口岸有一百多个,租借地上百个,租界四十多处,赔偿白银十三亿两,割地仅俄国一家就多达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

外人评价说;“中国已经达到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

通过新旧中国的外交比较,让学生增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自豪感,从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

2.现场模拟采访:谈谈你对新中国外交成就的感想。

【方法点拨】历史学习不是背背记记就可以了。

新课标明确提出“使学生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所以,历史教学应提倡学生各抒己见,大胆质疑,即使学生的观点或幼稚,或与书本传统的观点不尽一致,也应该给予宽容。

学生说总比不说好,要解放学生的大脑和双手。

3.合作探究:如何看待新中国成立初期“一边倒”的外交战略?【学生总结回答,老师归纳展示】(1)“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是不是“闭关锁国”?(2)“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3)你认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外交应当是联合苏联还是应当依附美国?4.研究性课题:“新中国外交成就展”——引导学生搜集、查找新中国外交成就的资料、图片、邮票,或举行小型展览会,或撰写图文对照的历史小论文。

板书设计一、在独立自主根本原则下制定建国初三大外交方针二、50年代初新中国外交的重大调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导下的外交实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