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诗二首》知识讲解(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七课《散文诗二首》——假借物象叙事抒情
《散文诗二首》——假借物象叙事抒情叙事类的文章常常假借某些物象来展开叙述。
这些物象通常来源于生活,与叙述对象有着某些联系。
作者捕捉这些物象或创设情境,或象征烘托,借以抒发内心的感受,这两首散文诗的共同点是都假借一物来抒情课文示例【示例1】《金色花》以孩子的口吻通过假想自己是一朵金色花,叙写与妈妈躲猫猫嬉戏的几件事,来表达孩子对母亲的依恋。
【示例2】《荷叶·母亲》从女儿的角度,通过眼前的现实情境与联想相结合,把自己比作是红莲,把母亲比作是荷叶,来赞颂伟大的母爱。
技法点评1.物象的特点与人物性格或者品质要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2.物象的描写一般要使外在特征与内在品质相结合。
仿写练笔【练笔1】放下饭盒坐在丁香树下的马路牙上,把疲惫不堪的身体在万籁俱寂的花香馥郁中熨帖开来,自然是一种愜意,也带来了浅浅的心酸。
少年初识愁滋味,我发现丁香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甚至不爱说话,春天是个绚丽的季节,然而又乍暖还寒阴晴不定,急着报春的花枝往往最易落入风尘,____________________?【练笔2】请你以“妈妈的绿萝”为题,写一段文字,借绿萝来表达对妈妈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稳扎稳打1.假想你是一只小鸟,请你写出三个角度的事情来表达对妈妈的依恋。
(1)假如我是一只小鸟,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假如我是一只小鸟,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假如我是一只小鸟,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根据情境填空。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7课 《散文诗两首》课文解析
《散文诗两首》课文解析金色花泰戈尔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①,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②,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字词全解】①[金色花]又译作“瞻波伽”或“占波”,印度圣树,木兰花属植物,开金黄色碎花。
②[摇摆]向相反的方向来回地移动或变动。
【句解】人是喜欢花的,而花也以自身的美丽惠及人,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
想法新奇而美妙。
这句中的动词表现了孩子的活泼、可爱。
【段解】诗的开篇大胆假设——“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下文的想象奠定基础。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③,却一声儿不响。
【字词全解】③[匿笑]偷偷地笑。
【句解】写孩子的调皮、天真、稚气。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④儿,看着你工作。
【字词全解】瓣(bàn)花瓣④辨(biàn)分辨辫(biàn)辫子辩(biàn)辩论【句解】变成了花后仍然依恋着母亲,是对母亲精神上的慰藉。
【段解】“暗暗地”“悄悄地”表现了孩子对母亲的回报是无私的,只求母亲生活得更加温馨。
第一部分(1~3):写“我”变成金色花开始和母亲捉迷藏。
当你沐浴⑤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阴,走到做祷告⑥的小庭院时,你会嗅⑦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字词全解】⑤[沐浴]洗澡⑥[祷告]向神祈求保佑。
⑦[嗅(xiù)]用鼻子辨别气味。
【句解】这句主要表达什么意思?明确:这是“我”失踪后与母亲的第一次嬉戏,或者说是对母亲第一次无私的回报。
悄悄地开放花瓣散发出香气让母亲闻到,这也正是孩子想变成金色花的原因之一。
【段解】第一次嬉戏,是在母亲去做祷告时,悄悄地开放花瓣散发香气。
当你吃过午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⑧,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字词全解】⑧[《罗摩衍那》]印度的一部叙事诗,写罗摩与妻子悉多悲欢离合的故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7《散文诗二首》解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7《散文诗二首》解读1.时代背景«金色花»是泰戈尔散文集«新月集»的代表作,是他的早期作品。
这一时期泰戈尔的创作往往"梦境多于理想"。
他自己梦想经过平和的宗教、哲学、教育和品德等手腕来改造国民性、改造社会,从而完成民族自治。
«荷叶母亲»是作者看见雨中的红莲垂在荷叶下,荷叶为红莲遮风挡雨,就似乎母亲呵护着自己的儿女,不让他们遭到损伤一样,从而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散文诗。
2.文题诠释«金色花»有一以贯之的中心意象〝金色花〞,围绕着这个中心意象,有详细完整的情境︰在安静圣洁的气氛里,变成金色花的孩子与母亲亲昵地做着游戏。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些情境描写,写的都是日常的事物——金色花、庭院、树下、花影、牛棚等;表现的都是日常的生活——沐浴、祈祷、读«罗摩衍那»,黄昏时拿灯去牛棚、讲故事等。
这些日常的事物和日常的生活所构成的生活序列是很有特征的,它所表达出的是一个尊崇神的国度里充溢诗意与神性的日常生活。
«荷叶母亲»全诗篇幅很短,开篇从自家院中的两缸莲花写起,重点描写了倾盆大雨中荷叶遮盖红莲的画面,由此作者联想到母亲保护儿女的情形,于是借景抒发了对母爱的至真至深之情。
作者经过联想,先把儿女比做莲花,再把母亲比做荷叶,从而颂扬了深沉、丰满的母爱。
3.宗旨«荷叶母亲»全诗采用借物喻人的写法,十分典型。
借物喻人的手法很多文章都会用到,但是用来又各有其妙。
«荷叶母亲»是一首画面感十分强的散文诗,全诗最大的妙处不只在于以荷叶喻母亲和以红莲喻儿女,而且在于以〝莲〞为中心结构的画面跳转与心情活动。
4.内容解读«金色花»自扫尾起,泰戈尔就以十分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小孩子生动的想象力和小孩子那种好玩又会玩的天分。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016部编版)第7课《散文诗二首-金色花》教案
-写作手法学习:识别并学习作者使用的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理解其在表达情感和描绘景物中的作用。
-情感体验: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体验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生活的向往,培养同理心和感悟力。
举例解释:
-在学习“笑嘻嘻”一词时,教师可通过例句和上下文,解释其在文中的表现力和情感色彩,使学生理解词语的深层含义。
-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如何引导学生从散文诗的形式和内容上鉴赏文学作品,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
举例解释:
-在讲解象征手法时,教师可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理解“金色花”在文中所象征的美好和希望,以及这一手法如何丰富文本意义。
-对于情感的细腻把握,教师可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如“我在母亲的笑容里,看到了花朵的盛开”,通过分析这样的句子,帮助学生体会母爱的温暖和作者的情感投入。
2.教学难点
-修辞手法的运用:学生可能难以理解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在散文诗中的具体应用,以及它们如何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情感的细腻把握:散文诗中情感的表达往往含蓄而细腻,学生可能难以捕捉和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学生可能无法深入理解课文的寓意和作者的创作意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解读。
4.强化学生的文化意识,了解并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5.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课堂讨论和课后练习中,学6.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外拓展阅读中主动探索、独立思考,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词语理解:本节课的核心词汇和短语,如“笑嘻嘻”、“骄阳”、“温柔”等,这些词语在文中的具体含义和语境运用。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散文诗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散文诗描绘自然之美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欣赏和创作散文诗。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说课稿第7课《散文诗二首》说课稿
文坛巨匠挥妙笔,人间真情荡我心——《散文诗二首》说课一、说教材《散文诗二首》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个单元四篇课文的主题都是亲情,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抒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情感。
学习这个单元,我们要进一步体会不同时代、不同背景情况下不同家庭表现出来的至纯亲情,也要通过一定的方法去品味把握或直白或含蓄的人间真情。
《散文诗二首》这个篇目实际上包含两篇散文诗,散文诗虽然是刚上初中的孩子没有接触过的体裁,但这两篇文章从内容上来看,还是比较简单的。
泰戈尔的《金色花》通过一个美丽的假设——孩子变成金色花,生动巧妙地表达了孩子对妈妈亲密与关爱的情感;冰心的《荷叶母亲》则是由雨中荷叶护莲的情景联想到母亲对孩子的呵护关爱,从而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与依恋之情。
二、说目标本课两篇短文都属于散文诗,而散文诗的本质还是诗,诗歌有强烈的抒情性。
所以,要想走进这两首散文诗,让学生体会诗歌蕴含的情感,必须首先引导学生读好诗歌,进入情景。
我据此设定本课教学目标一:指导学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而要深入体会中外诗人各自文章里表现出的具体情感,我们必须透过具体的语言去品味,找到不同文章在语言表达、情感思想等方面的各自特色。
我据此设定本课教学目标二:品味词句,体会人间至爱亲情。
两首散文诗在写法上都运用了借物抒情这种独特手法,而初中学生有必要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建立对这种手法的认识。
我因此设定本课教学目标三:体会借物抒情手法在表达情感上的独特效果。
三、说教法现代文学家郭沫若曾说过:“文学的本质是始于感情而终于感情,文学家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他的目的,不管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总是要在读者的心中同样引起感情作用的。
”因此教这篇文章时,要唤起学生心底同样的情感体验,就要通过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诗人的思想感情。
另外,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探究美点动情点,则需要采用词句品析法、讨论法等。
教学《荷叶母亲》时,为了让学生体会诗歌的共性之一形象性,也是为了更深体会诗歌蕴含的真挚情感,我引导学生拓展阅读冰心的《纸船——寄母亲》,则需要采用比较阅读法。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7课散文诗两首(七色花)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散文诗的基本概念。散文诗是一种融合了散文和诗歌特点的文学体裁,它既有散文的自由表达,又有诗歌的韵律美。散文诗是表达情感、描绘景象的重要方式,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感受生活中的美。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七色花》这个具体的案例。这篇散文诗通过描绘七色花的美丽和神奇,展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它让我们学会如何用具体形象表达抽象情感。
1.对于散文诗中难点内容的讲解,我应该更加细致、生动,运用更多生活中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
2.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中,我要更加关注每个学生的参与情况,及时给予个别辅导,以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3.课堂总结时,应该更加注重对知识点的梳理和巩固,确保学生们能够真正吸收并运用所学知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根据今天的教学反思,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我也将继续关注学生们的学习进度,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散文诗这一文学体裁,感受生活中的美。总之,今天的课堂教学让我收获颇丰,也让我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中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不断努力,让我的学生们在语文的世界里收获更多的快乐和成长。
二、核心素养目标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七课《散文诗两首》(七色花)的核心素养目标为:1.培养学生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方面的能力,通过学习散文诗优美的语言,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技巧;2.提高学生审美鉴赏能力,让学生在欣赏两首散文诗的过程中,感受自然美和艺术美的融合,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3.发展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联想等思维方式,深入理解散文诗的内涵,激发创造性思维;4.强化文化传承与理解,让学生了解和传承我国散文诗的优秀文化传统,激发对文学艺术的热爱。
第7课《散文诗二首》课件(共22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2、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个怎样的妈妈?请你
用“我读出了一个
的孩子,一位
的
妈妈”的句式来回答。
答:孩子:活泼机灵 调皮可爱
妈妈:温柔善良 勤劳美丽 疼爱孩子
3、诗人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金黄的色彩象 征着什么?结合注释,谈谈你的看法。
金色花,印度圣树,开金黄色碎花。我们中国喜欢用花 朵比喻儿童,印度也一样。诗人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 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是在赞美孩子的可爱。那 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人们喜爱花儿,花 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金色 花是诗人新奇而美妙的想象。
1、一首诗就像是一幅画,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怎 样的一幅图画呢?
风雨中荷叶为红莲遮挡风雨的图画。
2、作者看了几次红莲,其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为 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
3、诗中的荷叶、红莲、心中的雨点分别指什么?
荷叶——象征为儿女遮风避雨、无私奉献的母亲。 红莲——象征在母亲的关爱、呵护下逐渐成长的 儿女。 心中的雨点——人生道路上的风雨和坎坷磨难。
【学习目标】
1、识记文中的重点词语并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重点) 2、反复诵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重点) 3、体会人间至爱亲情,在生活中学会感恩。(难点)
自主学习
1、结合课下注释诵读课文。
带着题目速读全文,试着从文中找答案
小组讨论
1、一首诗就像是一幅画,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怎样的一幅图画 呢? 2、“我”在风雨中看了几次红莲,其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为 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 3、诗中的荷叶、红莲、心中的雨点分别指什么? 4、结尾段“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 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蕴含了怎样的感情?
《散文诗二首》知识讲解(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
《散文诗两首》知识讲解梳理运用作者与背景泰戈尔(1861—1941),印度著名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
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
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他的作品在世界上有广泛的影响,爱、欢乐、光明是他歌唱的永恒主题。
著名的散文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诗歌格调清新,具有民族风格,但带有神秘色彩和感伤情调。
《金色花》一诗选自泰戈尔著名的儿童散文诗集《新月集》,这部诗集是诗人对母爱与童真两大主题热情赞颂的结晶。
诗集出版于1886年,当时,诗人25岁,风华正茂。
他有一个温馨的家庭,第一个女儿又刚诞生,诗人初为人父,身心愉悦,且精力充沛,文思泉涌,事业上也如沐春风,频频有著作发表。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催生了他著名的散文诗集《新月集》。
诗集出版后,立即在文坛上引起了轰动,诗人也因之获得了“儿童诗人”的美誉。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女作家。
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
歌颂自然、歌颂母爱,歌颂一切美好的东西,是冰心作品的思想核心。
1923年,冰心出版了《繁星》《春水》两部小诗诗集,共收小诗三百余首。
这些诗深受印度大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记录了诗人杂感式的“零碎的思想”,发表后轰动一时,造成了一个“小诗的流行的时代”,并使小诗成为“五四”新诗一个独特的品种。
知识积累1.金色花,又译作“瞻波伽”或“占波”,印度圣树,木兰花属植物,开金黄色碎花。
2.匿.笑(nì):偷偷地笑。
匿,隐藏,不让人知道。
3.《罗摩.(mó)衍.(yǎn)那》:印度的一部叙事诗,写罗摩与妻子悉多悲欢离合的故事。
罗摩是诗中的主角。
为了履行对父亲的诺言,维持兄弟间的友爱,他抛弃了继承王位的权力,和妻子在森林中生活了14年。
4.菡萏..(hàndàn):荷花。
5.攲.(qī)斜:倾斜,歪斜。
6. 祷.(dǎo)告:向神祈求保佑。
第二单元 第七课 散文诗二首-【教材解读】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7散文诗二首知识助读•细梳理助读资料1.文题解读金色花,又译作“瞻波伽”,是印度的圣树,木兰科常绿乔木,开金黄色花朵。
诗中的“金色花”喻指儿童,以此为题,点明诗歌的写作内容,借以赞美母子情深。
以《荷叶•母亲》为题,是因为作者借雨中荷叶为红莲遮风挡雨来象征母亲对儿女的呵护。
借物抒情,歌颂伟大的母爱。
2.作者简介泰戈尔(1861-1941),印度作家、诗人。
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他的诗歌格调清新,具有民族风格,但带有神秘色彩和感伤情调。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小沙子》《沉船》《戈拉》,剧本《邮局》《红夹竹桃》,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堂,福建长乐人,作家、诗人。
1919年,她以“冰心”为笔名发表了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
著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樱花赞》等,译著《吉檀迦利》《泰戈尔抒情诗选》等。
3.写作背景《金色花》是泰戈尔的诗集《新月集》中的代表作,是他早期的作品。
20世纪初的几年,是泰戈尔个人生活中最不幸的时期。
1902年,他的妻子逝世。
后来,他的一双儿女又相继天亡。
正是在这悼亡伤逝的悲痛日子里,他怀着对孩子深厚的慈爱,对自己童年的回忆和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凭借对儿童心理深刻的理解与善于用儿童无邪的眼睛和心灵来观察自然、感受生活的特点,写出(新月集)这部充满童稚的想象和纯真的情感的诗集。
《荷叶•母亲》节选自《往事(一)——生命历史中的几页图画》《冰心全集》第一册,海峡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
作者看见雨中荷叶倾侧在荷花上,为荷花遮风挡雨,就像母亲呵护儿女,不让他们受到伤害一样,从而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散文诗。
4.知识链接散文诗散文诗是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的描写性。
在本质上,它属于诗,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以美和想象;在内容上,它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在形式,上,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散文诗二首》教师备课资料(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
《散文诗二首》教师备课资料1.易错字匿.笑(nì)祷.告(dǎo)徘徊..(pái huái)攲.斜(qī)荫蔽.(bì)菡萏..(hàn dàn)2.多音字荫应荷3.形近字4.近义词辨析词语词义不同点巧辨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侧重表示在一个地方往复不停地走,多用于心绪不佳引起的一类情况。
心绪不佳引起的来回走叫“徘徊”;由心不安引起的来回走叫“彷徨”。
彷徨走来走去,不知道往哪里走好。
侧重表示犹豫不决地来回走,定不下朝哪里去,多用于由心不安引起的一类情况。
5.词语释义匿笑:偷偷地笑。
菡萏:荷花。
攲斜:倾斜,歪斜。
适意:舒适。
繁杂:(事情)多而杂乱。
慈怜:慈爱怜惜。
祷告:向神祈求保佑。
并蒂:指两朵花并排地长在同一个茎上。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荫蔽:遮蔽;隐蔽。
泰戈尔(1861-1941),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
代表作有诗集《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
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他是一位多产作家,他共写了50多部诗集, 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20多部剧本,创作了1500多幅画,写了难以统计的众多歌曲等。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著名的诗人、作家、小说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
冰心一生很勤奋。
她有句座右铭:多读书,读好书,读书好。
她的《繁星》《春水》是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小诗集,她的《寄小读者》深受少年读者的喜爱。
【文题解说】《金色花》题目中的“金色花”是印度圣树,木兰花属植物,开金黄色碎花。
诗中的“金色花”喻儿童,以此为题,点明写作意象和内容,借以赞美母子之爱。
《荷叶·母亲》“荷叶”,莲的叶子。
文题之所以用“荷叶·母亲”,是因为作者于诗中借雨中荷叶为红莲遮风挡雨的情境抒写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之情,富有韵味。
【创作背景】《金色花》是泰戈尔散文诗集《新月集》中的代表作,是他的早期作品。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7课 《散文诗二首》语言积累与运用
《散文诗二首》语言积累与运用1.重要字词匿(nì)隐藏,不让人知道。
蒂(dì)瓜果等跟茎、枝相连的部分。
梗(gěng)某些植物的枝和茎。
摇摆沐(mù)浴:洗澡。
祷(dǎo)告:向神祈求保佑。
阴影姊(zǐ)妹:姐妹。
繁杂烦闷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遮蔽覆盖心绪:心情。
荫(yīn)蔽:大树枝遮蔽阳光,宜于人们休息。
『辨析』:荫(yìn)庇:比喻尊长照顾晚辈或祖宗保佑子孙。
菡萏(hàndàn):荷花。
敧(qī)斜:倾斜。
2.精彩语句(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简析】一个孩子把自己无边的想象浓缩为一朵金色花, 为了好玩, 长在树的高枝上, 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 又在新叶上跳舞, 孩子这种大胆的想象和好奇超出了成人功利世界的意料之外, 正如周国平所说: “在孩子眼里, 世界充满着谜语。
” 金色花是印度圣树,肯定印度人都喜欢,妈妈也不例外,所以“ 我”想变成金色花。
这么完美无缺的天真与纯洁无瑕的可爱, 谁都不忍心去伤害, 在我们阅读视野里追忆, 我们总能感到这么美好的儿童体验曾在我们心中某个角落栖息过, 它仿佛已经失落又仿佛依旧在心底。
然而儿童天性的完美注定了他需要最博大的保护,于是“我”在担心, 妈妈你会认识我吗?(2)当你吃过午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简析】《罗摩衍那》是在印度有非凡的意义,母亲又在神圣的金色花树下读这本书,多么美好,充满神性的光辉。
而“我”将自己小小的影子,是怕妈妈看书时阳光太刺眼,当孩子发自内心地做出这一个小小的举动,他的精神那一瞬间便可以媲美任何神明的光荣和伟大。
(3)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简析】荷花是“我”,荷叶是“母亲”,温馨感人,爱意浓浓。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散文诗二首》知识点复习资料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散文诗二首》知识点复习资料一、知识结构
匿笑nì xiào 花蒂huā dì梗gěng 摇摆yáo bǎi
沐浴mù yù祷告dǎo gào 阴影yīn yǐng
姊妹zǐ mèi 繁杂fán zá繁琐而杂乱。
遮蔽zhē bì
烦闷fán mèn 心里厌烦而郁闷;不畅快
敧斜qī xié倾斜,不正
徘徊pái huái 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豫不决。
覆盖fù gài 荫蔽yīn bì慈怜cí lián爱怜。
心绪xīn xù心思;心情(多就安宁或紊乱说)
《金色花》
一、文学常识
《金色花》作者是印度文学家泰戈尔,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代表作《飞鸟集》、《吉檀迦利》。
二、文体知识
散文诗:是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
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的描写性的某些特点。
三、诗歌主旨。
第7课散文诗两首-七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全解讲义(统编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课文全解第二单元第七课散文诗二首本单元重点是关注家庭生活,理解至爱亲情。
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抒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
《秋天的怀念》《散文诗两首》抒写对母爱的赞美;《散步》取材于家庭生活中常见的小事,表现家人之间互敬互爱,读来既温馨诗意又有深刻内涵;《世说新语》讲述古代少年的聪慧故事,也让人感受到古代世族家庭的文化修养和情趣。
本单元各篇文章的主旨,并不仅限于亲情,还可以读出其他丰富的内涵,例如《秋天的怀念》不只是表现母爱,更有儿子的悔恨和愧疚之情以及对生命的感悟,《散步》中还可以读出人生的选择,读到人到中年特有的责任感。
这些文章,有的注重描写,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细致入微;有的借用美好的意象抒写美好的情感,温馨浪漫;有的选择生活中常见的小事,叙述平实缺引人思考,充满遐想;本单元在琐碎的生活中选材,注重细节描写,借物喻人的写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学习本单元,要继续重视朗读,把握文拿的感情基调,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
在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有的文章情感显豁直露,易于直接把握;有的则深沉含蓄,要从字里行间细细品味。
课文题目文体作者/出处整体感知每课一得《秋天的怀念》叙事散文史铁生本文不仅表现母爱,还包括儿子的悔恨、愧疚之情和对生命意义的感悟。
理解题目的含义《散步》叙事散文莫怀戚文章写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家人一起散步,却折射出亲情、人性的亮丽之光,显出含蓄隽永的诗意,展示了晓畅素雅的美的语言。
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金色花》散文诗泰戈尔本诗用一朵“金色花”把天真活泼的孩子和美丽安详的母亲联系起来,一个游戏刻画出两个人的形象,这便是构思的妙处。
托物言志《荷叶·母亲》散文诗冰心这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诗。
作者被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生动场景感动,从而联想到母亲的呵护与关爱,抒发了子女对母亲的爱。
借物抒情《咏雪》刘义庆编本文言简意赅地勾勒了骤雪纷纷扬扬的天气中,谢家子女即景赋诗脉雪的情景,展现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轻松和谐的画面。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散文诗二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散文诗二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金色花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阴,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当你吃过午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吗?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
”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荷叶·母亲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
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zǐ)妹。
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
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漂在水面。
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的花须。
那一朵红莲,昨天还是菡(hàn)萏(dàn)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
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qī)斜。
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的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
雨点不住的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一九二二年七月二十一日教案1、体会爱给自己带来的深刻感受。
【精选】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散文诗二首》重要知识点总结
【精选】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散文诗二首》重要知识点总结重点字词✧ 生难字匿.(nì)笑 沐.(mù)浴 嗅.(xiù)到 并蒂.(dì) 祷.(dǎo)告 攲.(qī)斜 梗.(gěng) 荫蔽..(yīn bì) 遮.(zhē)蔽 徘徊..(pái huái) 菡萏..(hàn dàn) ✧ 多音字荷⎩⎪⎨⎪⎧hé(荷叶)hè(荷锄) 闷⎩⎪⎨⎪⎧mēn(闷热)mèn(烦闷) 落⎩⎪⎨⎪⎧luò(掉落)lào(落枕)là(丢三落四)luō(大大落落)✧ 形近字⎩⎪⎨⎪⎧嘻(xī)嘻哈嬉(xī)嬉戏 ⎩⎪⎨⎪⎧蓬(péng)蓬松篷(péng)敞篷车 ✧ 重点词匿笑:偷偷地笑。
沐浴:①洗澡;②借指受润泽;③比喻沉浸在某种环境中。
斜:倾斜,歪斜。
攲,倾斜。
慈怜:慈爱怜惜。
繁杂:(事情)多而杂乱。
综合素养素材积淀:歌颂母亲(一)积累歌颂母亲的诗句及名言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2.慈母的胳膊是由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香甜?——雨果3.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但丁4.全世界的母亲是多么相像!她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
——惠特曼(二)品读歌颂母亲的优美文段1.母爱就像一首田园诗,幽远纯净,和雅清淡;母爱就像一幅山水画,屏弃浓墨重彩,留下清新自然;母爱就像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母爱就像一阵和煦的风,吹去朔雪纷飞,带来春光无限。
2.母爱是温热的太阳,奉献着她的光芒;是辽阔的海洋,袒露着宽广的胸怀;是肥沃的土壤,哺育着儿女茁壮成长。
母爱的伟大在于母爱的无私,母爱是困难中的一根拐杖,当你步履蹒跚时,帮助你找好重心,支撑起一片希望的原野。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散文诗二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散文诗二首》课文原文及教案金色花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阴,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当你吃过午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吗?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
”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荷叶·母亲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
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zǐ)妹。
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
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漂在水面。
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的花须。
那一朵红莲,昨天还是菡(hàn)萏(dàn)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
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qī)斜。
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的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七课《散文诗二首》说课稿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七课《散文诗二首》说课稿一、教学内容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七课《散文诗二首》。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散文诗二首》的基本意思,能够解析课文中的诗意和哲理思想。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根据课文内容举一反三,理解其他散文诗及其作品的特点、意义和价值。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散文诗二首》,学生能够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珍贵,理解爱与生命之间的关系,启发学生关注生命安全,珍惜当下。
三、教学重难点1.掌握散文诗的特点和形式。
2.运用语文知识解析课文内容,领悟其中的哲理思想和诗意。
四、教学方法1.导入引入:通过诗歌朗诵、图片视觉等方式引入本课内容。
2.独立阅读:让学生独立阅读第一篇散文诗,并做好读后感。
3.合作探究: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分享自己的理解与感受,共同推敲散文诗的意义。
4.教师讲解:教师讲解散文诗的特点、形式及其作品的诗意、哲理思想。
5.讨论互动:组织全班学生进行讨论,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与珍惜,让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6.反思总结:教师对本课的重点进行总结点评,帮助学生梳理思路,探讨学习体会。
五、课前准备教师:备好相关课件、图书、录音等教学资源。
学生:准备好教科书,提前预习并准备好课前思考题。
六、教学步骤与过程(一)导入(10分钟)此部分主要目的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教师可以选用诗歌朗诵、视频观看等方式,为学生创设一个美好的学习氛围。
1.诗歌朗诵课堂开始,先由教师代表学生演绎一遍李清照的《如梦令》这首诗,让学生有一定的感受,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适应性准备。
2.图片展示教师可以将多组相关的图片素材投影在课堂上,比如生命、海星、潮起潮落、生命之花等等,引导学生感受美好的生命。
(二)独立阅读与自主思考(15分钟)教师先要问一下学生是否听说过散文诗,如果有的话,我们来谈谈散文诗和散文的区别,如果没有的话,我们先来读一篇散文诗,看看这种诗歌的特点和形式。
1.独立阅读独立阅读第一篇散文诗《静夜思》。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7课《散文诗二首》课件
4.结合这篇散文诗的主旨句,回答问题: 主旨句: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 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①“心中的雨点”指什么? 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和坎坷磨难。
②如何理解“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 的人。母亲是伟大的,可以使我在痛苦时得到安慰, 在孤独时得到快乐,在失望中得到希望,在冷落中 得到幸福。
2.课文写了“我”和妈妈的哪几次嬉戏?
做祷告时 读书时 拿灯去牛棚
散发香气 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变回孩子,求妈妈讲故事
三次嬉戏
妈妈 爱 我
1.再读课文,从散文诗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什 么样的孩子?一位什么样的妈妈?
孩子
快乐、调皮 活泼、可爱 聪明、伶俐
爱妈妈
妈妈
温柔沉静 善良 慈爱 虔诚
2.第8段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心情?如何理解“坏 孩子”的含义?
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为什么要从父亲的朋友送我们的莲花写起? 为了引出对往事的回忆,引出下文。
2.作者引用祖父的话有什么作用? 暗示了莲花的象征意义。
3.园里莲花有很多,作者却只择其中两朵来写,采用 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采用对比衬托的表现手法,两朵莲花,一红一 白,一朵凋谢一朵盛开,以白衬红,更突出红莲在 勇敢慈怜的荷叶的庇荫下的幸福。
本文写母亲,完全使用象征手法,对雨中红莲与荷 叶情态的细腻描写是本文的精彩之处,既表现了母爱的 动人,也表现出女儿对母亲的深厚依恋。“荷叶”正是 这样一个母爱的化身。
象征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 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 想和情感。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恰当地 运用象征手法,可以将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 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 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7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知识点、图文讲解
7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理解两首诗末尾语句蕴含的思想感情。
3、学习这两首散文诗借助具体形象抒发对母爱的爱的手法,写一段话,表达对父母的爱。
过程与方法: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两首诗,进行朗诵比赛,直至背诵。
2、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篇末含蓄的语句理解。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启发法课时安排:1课时一、导入同学们,在5•12特大地震中,发生了众多感人的一幕,其中有一条感动全中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妈妈爱你!”抢救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双膝跪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身体下面躺着她的孩子,毫发未伤。
这说明什么呢?父母的爱,尤其是母爱,是世界上最崇高、最无私的一种爱。
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两首表达母亲与孩子之间亲密感情的散文诗──《金色花》和《荷叶母亲》。
二、研读《金色花》1、走近作者泰戈尔—印度著名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
他的创作有五十多本诗和散文诗集、十二部中长篇小说、一百多篇短篇小说、二十多部戏剧。
他著名的散文诗集有《飞鸟集》、《新月集》、《园丁集》、《吉檀迦利》等。
用孟加拉文写作,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一种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2、朗读(1)教师范读课文(配乐—班得瑞《初雪》)。
(在朗读中把学生带入诗歌的意境,学生仿读。
)(2)学生自由朗读,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一个调皮的孩子的口吻读。
(3)教师指导朗读:注意重音、语速、节奏、感情(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舒缓、温馨、深情的。
但不同的地方,朗读处理方法不同。
)(4)男女生朗读比赛,互相点评。
3、感知诗意师:现在请同学们小组交流,谈谈读过诗后的整体感受,说出你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7课《散文诗二首》课件(1)
合作探究
1.孩子跟妈妈捉迷藏,表现了对母亲怎样的情感?他为什么想变成 一朵金色花?
孩子跟妈妈捉迷藏,表现了儿童喜欢嬉戏的心理,以及对母亲的迷恋之 情。孩子要妈妈时刻注意他的存在,让她把心思放在自己身上,让她为自 己着急。
他把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是为了方便和妈妈捉迷藏。因为金色花的树 枝、花瓣、花香、树影,可以和妈妈的所有日常活动产生关联,无时不在 地提醒她注意“我”。同时,金色花的圣洁,也可以代表孩子的纯真。
散文诗一般表现作者基于社会和人生背景的小感触,注意描 写客观生活触发下思想情感的波动和片断。这些特点,决定了它 题材上的丰富性,也决定了它的情势短小灵活。
第一课时
《金色花》 泰戈尔
预习检查
1 给加色字注音。 匿( nì)笑 沐( mù)浴 祷( dǎo)告
2 释义。
匿笑: 偷偷地笑。
3 文学常识。
板书设计
品“荷”感“言”
一写红莲 二写红莲 三写红莲
环境
纷杂的雨声,浓阴的天
雷声作了,雨越下越大
雨肆意地下着;在大荷 叶的覆盖下
红莲
开满、亭亭 左右攲斜,
无依无靠
不动摇
“我”的心情
烦闷
不适意
不宁的心绪散尽 感动
“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为什么会深深地受了感动? 是“我”看到了什么?还是想到了什么?
雨打红莲 荷叶护莲
(由景及情,情景交融)
2.红莲是作者描写的重点,作者又为什么要写九年前与祖父在一起乘凉 的情景呢?请说说自己读后的理解。
明确:把花与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下文以花喻人埋下伏笔。
3.诗中“心中的雨点”指什么?体会这几句蕴含的思想感情。 明确:“心中的雨点”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 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母爱是伟大的,可以使我们在痛 苦的时候得到安慰,在孤独中得到欢乐,在失望中得到希望,在冷落时得到 幸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文诗两首》知识讲解
梳理运用
作者与背景
泰戈尔(1861—1941),印度著名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
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
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他的作品在世界上有广泛的影响,爱、欢乐、光明是他歌唱的永恒主题。
著名的散文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诗歌格调清新,具有民族风格,但带有神秘色彩和感伤情调。
《金色花》一诗选自泰戈尔著名的儿童散文诗集《新月集》,这部诗集是诗人对母爱与童真两大主题热情赞颂的结晶。
诗集出版于1886年,当时,诗人25岁,风华正茂。
他有一个温馨的家庭,第一个女儿又刚诞生,诗人初为人父,身心愉悦,且精力充沛,文思泉涌,事业上也如沐春风,频频有著作发表。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催生了他著名的散文诗集《新月集》。
诗集出版后,立即在文坛上引起了轰动,诗人也因之获得了“儿童诗人”的美誉。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女作家。
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
歌颂自然、歌颂母爱,歌颂一切美好的东西,是冰心作品的思想核心。
1923年,冰心出版了《繁星》《春水》两部小诗诗集,共收小诗三百余首。
这些诗深受印度大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记录了诗人杂感式的“零碎的思想”,发表后轰动一时,造成了一个“小诗的流行的时代”,并使小诗成为“五四”新诗一个独特的品种。
知识积累
1.金色花,又译作“瞻波伽”或“占波”,印度圣树,木兰花属植物,开金黄色碎花。
2.匿.笑(nì):偷偷地笑。
匿,隐藏,不让人知道。
3.《罗摩.(mó)衍.(yǎn)那》:印度的一部叙事诗,写罗摩与妻子悉多悲欢离合的故事。
罗摩是诗中的主角。
为了履行对父亲的诺言,维持兄弟间的友爱,他抛弃了继承王位的权力,和妻子在森林中生活了14年。
4.菡萏
..(hàndàn):荷花。
5.攲.(qī)斜:倾斜,歪斜。
6. 祷.(dǎo)告:向神祈求保佑。
7.繁杂:(事情)多而杂乱。
8.烦闷:心情不愉快。
9.适意:舒适。
10.遮拦:遮挡;阻挡。
11.泰戈.(gē)尔 12.笑嘻嘻
..(xī) 13.嗅.(xiù) 14.膝.(xī)盖15.并蒂.(dì) 16.姊.(zǐ)妹 17.花瑞.(ruì) 18.荫.(yìn)蔽
19.梗.(gěng) 20.徘徊
..(páihuái) 21.慈怜
考题例析
(2012 湖北随州)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
...的一项是()
A.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B.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共享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C.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D.看到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的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舞蹈、音乐、雕刻、图画。
解析:此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C项不正确。
应为“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
课文讲解
理解主旨
《金色花》:作者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中心人物是“我”,“我”想象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陪着母亲,与妈妈三次嬉戏,却不让她知道,一种儿童特有的顽皮与天真,跃然纸上。
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依恋之情。
《荷叶母亲》:本文红莲是作者本人,荷叶是母亲,雨点是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作者赞扬了伟大无私的母爱,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感激和对母爱的赞颂。
理清结构
《散文诗两首》
写作特色
《金色花》
1.富有童趣。
《金色花》是以一个活泼、调皮、可爱的孩子的口吻写的。
一开始,这个孩子想象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长在树的高枝上。
为什么要长在树的高枝上呢?“为了好玩”,这样的回答就完全是儿童的逻辑了。
当母亲寻找他时,他“暗暗地在那里匿笑”,竟“一声儿不响”,顿时,一个调皮、狡黠的顽童形象便跃然纸上了。
最后,当母亲焦急地问他到哪里去了时,他说:“我不告诉你,妈妈。
”也只一句,就将孩子的调皮描写得淋漓尽致。
2.托物言情。
托物是手段,言情才是目的。
本文就是借“金色花”(孩子的化身)来表现神圣的母爱。
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
3.意蕴深刻。
《金色花》可以说是一首雅俗共赏的优秀散文诗,作为读者,我们既可以从我们平常的生活经验出发,认为这是一首表现母子之爱的散文诗;也可以结合作者为文的一贯风格,从宗教感情、宗教思想的角度来分析本文,把本文的主题理解为敬颂神灵。
《荷叶母亲》
1.托物言情,联想、想象丰富。
写雨中莲花、荷叶遮蔽莲花,作者受到触动产生联想,想起母亲,想起母亲爱护儿女的情景。
托莲花抒真情,表达了对母亲爱护儿女的感激之情。
在不经意的笑语和泪珠中,心灵得到净化,渴望生活中拥有那份可人的温馨。
2.语言朴实平淡,宁静而致远。
作者以清丽的笔调,描述了雷雨之夜的一朵红莲被风雨打得左右倾斜,红莲旁的大荷叶倾侧覆盖在红莲上,无惧无畏地守护着红莲,正如母亲呵护着儿女一般的情景,表达了对母亲由衷的感激和爱恋。
平实中蕴含真情,让人回味无穷。
把握重点
《散文诗两首》
1.“我”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
为了实现三个小小的愿望:(1)悄悄地看着妈妈工作。
(2)让妈妈祷告时嗅到花香。
(3)投影在妈妈所读的书页上(保护妈妈的视力)。
总之,是为了为妈妈做点事,表达对妈妈的爱,只不过“我”采取的是一种孩子特有的方式。
2.“我”为什么不愿意让妈妈知道?
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我”不图妈妈的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我”不告诉妈妈自己做了不少好事。
3.为什么妈妈见了面,说“你这坏孩子”?
孩子不见了,妈妈非常着急、担忧,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但这种责怪恰恰反映了她对孩子的疼爱。
所以,我们既可以从诗中读出孩子对妈妈的爱,也能体会到妈妈对孩子的爱。
4.诗人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金色花,印度圣树,木兰花属植物,开金黄色碎花。
金色花是印度最美丽的圣树上开的一种金黄色碎花,象征圣洁而美丽。
诗人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是在赞美孩子的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象征着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
说明“我”对母亲的爱是圣洁的、美丽的。
5.“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这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简单几笔点明了主旨,深化了中心。
“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
表达了对母亲的深深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