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记叙文如何选材?
记叙文选材六技巧
自己读了也要反 胃, 当然更不会 以情动人 了。大家知
生活 中感人 的事是 很 少 的 , 而且 即使有 , 也并 不 见 别人没注意的事物——在平常的事物中有不平常的发 道 ,
料, 只有 是 自己最 熟 悉 的材 料 , 才 能 了解得 全 面透 彻 ,
一
位做 警 察 的 同学 的孩子 , 这位 警 察 在 一 次执 行 任 务
中不幸牺牲了 , 他 的妻子 由于悲伤过度 , 半年后也跟他
只 剩下 这 个 当 时还 不 到一 岁 的孩 子 。看 在 同 学 才 能 把 握 住 事 物 的 内在 联 系 , 作 文 时 也 才 能 得 心 应 去 了 , 他 妈 妈 就 把 这个 小 孩抱 养 过 来 。当 时他 还 不 手 。你 周 围拥 有很 多 的人 和事 , 你 未必 对 它 们 都非 常 的 份上 , 了解 。如 果 硬 写你 不 熟 悉 的东 西 , 那 么势 必 造 成作 文 到两 岁 , 记 不 清这 些事 。当他 听到这 些事 后 , 被妈 妈 的
选材要真实可信 , 不能胡编乱造。有些同学平时
夫, 万 一弄 不 好 , 赶 不 上人 家 , 岂不是 费 力 不讨 好 。再 不注意观察生活 、 体验生活 、 积累写作素材 , 到了作文
பைடு நூலகம்
往往根据 自己的主观意愿信笔写来 。这些脱离 说“ 生 活 中并不 缺少 美 , 而 是缺少 发 现美 的眼 睛” , 只要 课上 ,
作文教学研 究
记叙文文章选材的特点
记叙文文章选材的特点
一、点面结合,详略得当。
1、使人物事迹既具有典型性,又具有普遍性,增加文章的容量。
2、使人物形象鲜明突出,使文章具有更强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二、以小见大。
1、突出文章中心,升华主旨。
2、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意味深长。
三、选材的真实性和典型性。
1、从传主丰富的经历中选取典型事例,突出表现传主的人生经历和人格特点。
2、选取传主的真实生活经历,真实再现传主的人生经历和人格特点。
3、详略得当,既能还原人物的真实生活,又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四、引用神话传说或诗句。
1、丰富文章的内容,扩大了文章的内涵。
2、增强了文章的神秘感,增添了文采。
3、营造了古朴、悠远、深邃的意境。
记叙文选材与组材
比如作文题目“珍惜所拥有的 ____”,从家庭考虑,可选择亲情、 母爱、温馨等;从学校考虑,可选 择朋友、师爱等;从社会考虑,可 选择爱心、宽容等;从自身考虑, 可选择思考、信心、忍耐等。
同时可选自己材料积累丰富的写,比 如你占有丰富的有关珍惜时间方面的 材料,就可以写“珍惜所拥有的时 间”;可选自己感悟最深的写,比如 你平时对亲情就有一定的感受和思考, 就可以写“珍惜所拥有的贫穷经历”, 就更能让人耳目一新了。
具体做法常有两种:(1)从一草一木、 一虫一鸟的小事物中迸发出诱人的思想 火花,揭示深刻的生活哲理(2)借助日 常小故事、小场景烘托时代大背景,透 视出本质意义要注意的是挖掘材料内涵 要适度,挖掘的思想不能游离材料蕴涵 的本质
4.移花接木法,把别的事物、人物、故 事转借到自己作品中,借别处的题材表现 人物性格,表现深刻的主题,这种方法就 叫移花接木法
7.从众人关注的热点下手 所以,同学们平时要关注时事,观 看《焦点访谈》等电视节目,如果 把这些“热点”引入自己的作文, 文章肯定能够出彩。
半命题作文“想起了___________”,有 的考生积累了2004年感动中国的人物的 材料,以“想起了任长霞”为题目,谈她 是中原大地上的又一个女英雄,扫恶打黑, 除暴安良,她铁面无私;嘘寒问暖,扶危 济困,她柔肠百转。一个弱女子能赢得百 姓的爱戴,是因为在她的心里有对百姓最 虔诚的尊重。
6.从小巧的切入点下手 切入点越小越好,小中见大,深处开掘。 题目“走近__________(伟人、名著、 自然、科学……)”, “走近科学、走近 自然、走近名著”等,那样就很容易写得 空泛、笼统,不能写出真情实感。 而“走 近刘翔”,“走近辛弃疾”“走近‘神 六’”等等,这就具体得多,就能通过自 我的生活细节来写活伟人、名著、科学等 对自己的深刻影响,而且可以采用多种表 达方式生动形象地展现自己的体验与感悟。
初中记叙文作文选材
初中记叙文作文选材一、自然景色1. 春天的花海在春天的季节里,大地被五彩斑斓的花海覆盖,仿佛置身于一个童话般的世界。
可以描述花海的壮观景色,以及人们在花海中的活动和感受,如何触动人心,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 秋天的金色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大自然变成了一片金色的海洋。
可以描述农田里成熟的庄稼、树叶变黄的树林,以及晚上的金色日落等等,展现秋天独特的美丽景色。
二、人物故事1. 勤劳的农民可以写一个农村的故事,讲述农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劳动生活。
可以描述他们辛勤耕作的场景,以及他们为家庭、为社会作出的牺牲和贡献。
2. 善良的小学生可以写一个小学生的故事,讲述他在学校和家庭中展现出的善良和助人精神。
可以描述他帮助同学解决问题、关心弱势群体、关爱动物等等,展现他的善良品质。
三、亲情故事1. 父爱如山可以写一个关于父爱的故事,讲述父亲为了子女无私奉献的情景。
可以描述父亲工作辛苦、默默付出的场景,以及父亲关心、关爱子女的举动,表达出父爱的伟大和深沉。
2. 母亲的爱可以写一个关于母爱的故事,讲述母亲为了孩子操劳的情景。
可以描述母亲日常的家务劳动、照顾孩子的场景,以及母亲无私奉献爱的表现,让人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四、校园生活1. 班级集体的团结可以写一个关于班级团结的故事,讲述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场景。
可以描述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参加活动的情景,以及他们面对困难时的团结和支持。
2. 乐于助人的校园风景可以写一个关于校园乐于助人的故事,讲述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共同成长的场景。
可以描述同学们帮助新生适应校园生活、关心他人困难的举动,展现校园中的温暖和友爱。
以上是初中记叙文作文的选材建议,希望能够对你的写作有所帮助。
记叙文是一种具体形象的文章,通过对事件、事物、人物的描述来展现故事情节和感受,希望你能根据选定的选材展开具体的叙述,塑造生动的形象,让读者真实地感受到故事背后的情感。
记叙文需要注意情感的准确表达和节奏的把握,希望你能够在写作过程中展现出自己的独特风格和思考角度。
记叙文选材的三原则
记叙文选材的三原则
1.针对性原则。
就是要紧紧围绕文章中心选材。
这是选材的最基本要求。
材料不在多,而贵在精。
一节课的“点”很多,想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必然面面不到。
必须从中心需要出发,认真筛选,尽量向中心靠拢,为主旨服务。
2.真实性原则。
真实的材料能令人信服,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选材要真实,首先要选那些写真人真事、科学原理的材料。
一般来说,没有直接经历过的事情不能作为写作材料来用。
只有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材料才具有真实性。
当然,除真人真事外,古今中外书籍、报纸、杂志上经过作者加工的材料也可采用。
3.典型性原则。
典型材料最能反映事物本质,最具表现力。
在同样的条件下,要注意选择那些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典型材料。
典型材料能起到“以一当十”的作用,具有广泛的概括意义和深刻的揭示意义。
语文记叙文写作小技巧选材怎样推陈出新
小作者写到妈妈为她买衬衫一事。若以平常的角度, 这样的材料可以写成歌颂母爱的文章,但小作者独辟 蹊径,通过对颜色、款式的选择反映出母女两人的不 同心态:女儿渐渐长大,不再愿穿童装式的“小鸭 服”;妈妈却对“小鸭服”情有独钟,因为她把女儿 看做永远长不大的宝贝。女儿理解妈妈的爱,却又很 想告诉妈妈自己的成长终将不可避免地到来。
新门似乎挺带“人缘”,装上以后居然没有挨过一次踢。孩子们走
到门口,总是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阳光随着门扉旋转,灿灿的金色洒 了孩子们一身一脸。穿越的时刻,孩子们感觉到了爱与被爱的欣幸。这 道门怎能不坚固——它捧出一份足金的信任,它把一个易碎的梦大胆地交 到孩子们手中,让他们在美丽的忧惧中学会了珍惜与呵护。
问题呈现
很多同学都有这样的体验,写作时要么不知 道写什么,要么写来写去都是老掉牙的内容。
怎样做,可以使老材料翻出新花样呢?
策略支持
1.逆向思维 立意翻新
逆向思维,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 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敢于“反其道而思之”, 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地进 行探索,树立新思想,创立新形象。
妈妈的声咅打断了我的思绪。她几乎在用一种近乎乞求的语气 征询我的意见了:“我们还是买红色的吧,好吗?”说完,她满怀 希望地望着我,等待我点头。可我却偏偏固执地摇了摇头,说: “不,我还是想要那件黑格子衬衫。”妈妈愣住了,定定地望着我, 我分明看见她眼中的希望之光正一点点地黯淡下去。终于,她轻轻 地叹了口气,做出了让步:“好吧,买黑的。”我听得出,那语调 中有失望,也有无奈。
期的孩子,缺乏理解与沟通,以至于用简单方法来处理。门被 踢破就加固门,这是头痛医头的办法,没有抓到本质。坚固的 门不能解决问题,“玻璃门”却得到呵护,这是令人深思的。 由此,突出本文的主旨:信任与爱的力量。
记叙文的选材
记叙文的选材写好记叙文,最关键的是选材,选到了一个好的材料,文章就成功了一半。
那么,什么样的材料才是适合写记叙文的材料呢?1.要选择有较强的情感内涵的材料。
老舍先生说过:“小说是情感的记录,而不是事实的重述。
”记叙文写作也是如此。
事件,线索等等仅仅是记叙文的表层结构,其深层结构是充溢其中的情感内涵。
事件、线索等等仅仅是承载情感内涵的框架,真正感动人的是蕴含在框架中的情感。
那些没有情感内涵的材料不是记叙文的好材料。
那么,可以写哪些情感呢?(1)要写那些人人都能感知、体会的人之常情。
情感虽然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内在感觉,但是“人同此心,情同此理”,这就是情感具有可体验性的生理、心理基础。
有许多情感内容是人们共有的,共通的,传达这样的情感,就会激起别人的共鸣,就会使人感动。
(2)要写那种超出常规的强烈的反常合道的情感。
有时候,人物的所作所为与一般的人不一样,似乎不大正常,但这种反常的行为中往往包含着强烈的情感。
这种情感具有很强的冲击力,往往给人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
当情理冲突,必须舍理取情的时候;当正确与正确之战,必然要舍弃一方,形成悲剧冲突的时候;当人物对某种事物痴迷、执着到难舍难分而与常规的做法不一样的时候;情感就开始动人了。
(3)情感要能产生振荡和分化。
文似看山不喜平,那种一览无余的、直线发展的情感,缺少回环蕴藉的美感,很难使人产生情感的激荡。
因此,在描述情感的时候,要尽量展示情感的曲折和波澜,一步一步把读者引入情感的旋涡。
2.要选择有较深的主题潜能的材料。
鲁迅先生说:“选材要严,开掘要深。
”选材和立意是记叙文写作中两个重要的环节,他们处于互相影响的联动状态。
材料选得好,为开掘主题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主题的开掘和深化,又反过来制约、促进材料的选择和加工。
有些考生在选材时往往只考虑是否切题,却很少考虑材料的主题潜能,正如鲁迅先生批评的那样:“将一些琐屑的没有意思的事故,便填成一篇。
”这样的文章当然不可能获得高分。
三)记叙文选材的角度和方法
(二)记叙文的选材指导一、作文选材方面存在的问题:假:虚假的、没有经历过的材料大:刻意选取所谓重大、深刻的材料空:没有真情实感、感情虚假俗:选取的材料陈旧二、选材原则和方法:(一)、选择真实、可信的材料1、自己亲身经历的。
2、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
3、作为生活素材的事件、细节、环境、人物特征进行某种组合、改造,即艺术加工,要合情合理。
只有用真实材料写出来的作文才会有感染力。
真实、本色是作文的最高境界。
【示例一】开考之前“当当、当当”,下课铃声清脆地响着,忽然听见一位同学喊道:“…悲惨世界‟”来临了!一想,原来下节课要进行语文测验。
早在上星期,语文老师就说要在今天考试,可是……我抬头环视了一下四周,只见小A的身子正微微发抖,两眼发直,嘴里还不停地念叨:“分不在高,及格就行。
”那边,小B悠闲地翘着二郎腿,一副胸有“毛”竹的样子,嘴角还露出一丝老奸巨滑的微笑。
莫非他自创的“作弊十八招”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了么?再看看小C,只见他的头上冒着豆大的汗珠,眼睛微闭,双掌合拢,虔诚地念着阿弥陀佛。
他平时不是无神论者吗?“我一定要考到六十分!”不知谁朝窗外大吼了一声,哈哈,玻璃都快给震碎了。
我循声望去,那不是自称考试不用愁的小D嘛!他干吗要像大猩猩似的捶胸顿足,看上去痛不欲生的样子,该不会是受考试的刺激吧?碰上这么件小事就成这样,没用!揪心的铃声还是响起了,有同学指着铃声响起的方向大喊:“哀乐!哀乐!”老师穿着厚底皮鞋走了进来。
“把书放下去,”他推了推1000度的近视眼镜,“下面我们进行测验。
”于是大家无可奈何地合上了书,重重地扔进课桌里。
可是同桌小E膝上仍平放着课本,低着头,口中念念有词——看样子佛脚还没抱,他决心要坚持到最后一分钟。
哎,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啊!试卷发了下来,大家低下头,开始认真地答起来。
【简评】:读完本文,恐怕我们都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这熟悉的场景,这熟悉的人物,经过作者的处理,鲜活地呈现在我们眼前,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记叙文的立意和选材
记叙文的立意和选材传统的所谓“记叙文”,其实包括了小说,散文中的写人纪事散文;新闻中的报道、特写和报告文学,传记等。
在教学实践中,“记叙文”多指写人纪事的散文(可虚构)和新闻传记(非虚构类)。
为了表述上的便利,本人将这些体裁称之为“叙述类”的文章。
明确了这一点,然后再来说它们的立意和选材。
一、叙述类文章的立意(一)“立意”释义“立意”就是“根据作文题目确定文章主旨或中心的过程”。
这个过程,一般从看到作文题目开始,在审题和构思的过程中完成。
构思完毕,立意也应结束。
立意,是指确立文章的中心思想。
决定了写什么,接着就要考虑:通过写这个内容表现什么样的思想、情感或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文章所表现的主要的思想、情感或道理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统帅。
一篇文章写什么,不写什么;什么地方该详,什么地方当略以及顺序如何安排,前后怎样照应等,都要服从中心思想的需要。
中学生作文,在中心思想方面应该做到明确、集中,如有可能,再争取有点深度,有点新意。
(二)“意”之种种一篇学生作文,以什么为意,“意”到底有多少?可供中学生选择的范围有多大?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十几年。
2003年,本人在执教《荷塘月色》的时候,似乎悟到了作文的主旨之种类。
我认为:在作文中,可以写自己的“五识”和“七情”。
五识是眼、耳、鼻、舌、身,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是机体的精神状态。
综而言之,作文的“意”,可以是学生的感觉、感受、情绪、认识和感悟。
为什么这样说?受启发于朱自清先生。
《荷塘月色》是写什么的,我认为,就是写朱先生的情绪的;什么样的情绪?非常复杂,难以言说、难以排解的情绪。
“心里颇不宁静”者也。
不能对父母说,朱先生当时已经为人父;不能对同事讲,那是“白天里”面对的人;不能对妻子讲,“妻已熟睡好久了”。
积郁在心,如鲠在喉,不吐不快,文人的习性,使他只能诉诸文字,通过文字来排解他内心深重的无奈和苦闷,“可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记叙文选材的三个原则记叙文的选材
记叙文选材的三个原则记叙文的选材如果说中心思想是一篇文章的灵魂,那么材料就是这篇文章的血肉躯体。
中心思想是由具体材料来表现的,中心思想蕴含渗透在材料之中。
因此,我们要表现一个特定的中心思想,是不能随便找点材料就写的,而需要进行认真的选择,必须紧紧围绕中心选择材料。
那么,如何围绕中心选材呢?一、是要围绕中心选择取舍。
中心是选材、剪裁的依据,要力求选取最能表现中心的材料,果断舍弃与中心无关的材料,才能有力地突出中心。
“剪裁”本来是裁缝行业中的一个术语,意思是将布料依照需要尽量剪裁,该去就去,该留就留,缝制成美丽的衣裳。
写作文也如同做衣裳一样,对使用的材料也必须剪裁。
剪裁,需要有依据。
依据之一就是根据中心思想剪裁。
一般来说,对表现中心思想起重要作用的材料,要进行详写;对表现中心思想起辅助作用的材料要进行略写;与中心思想无关的材料不管多么生动,也要毫不可惜地予以割舍。
二、要选用最有代表性,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材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典型材料。
这样的材料最有说服力和表现力。
魏巍同志创作《谁是最可爱的人》的经历最能说明这一点的重要性。
他写这篇文章的初稿题目是《自豪吧,祖国》,文中用了二十多个1/ 2事例来表现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
这些事例虽然都能围绕中心,但由于“例子堆得太多,好像记流水帐”,所以效果不好。
于是作者对材料做了果断取舍,只选取三个最有代表性的例子。
这样,笔墨集中、主题突出。
《谁是最可爱的人》成为传世佳作。
三、要以独特的视角,选取新颖的材料。
新颖的事物能吸引人,作文尤其如此。
在同学们的作文中,选材陈旧比较普遍,往往千篇一律,缺乏时代气息。
学生作文材料经常让人似曾相识:总是下雨妈妈送伞、老师给我补课、帮助孤寡老奶奶等等。
这是不注意取材的创新,思维局限在部分材料的框架中。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各种新鲜事物层出不穷,这为我们选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我们要善于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捕捉生活中的“闪光点”,“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这样才有可能写出好作文。
记叙文的选材及处理技巧
记叙文的选材及处理技巧记叙文的选材及处理技巧一篇记叙文写作的成败,常常取决于作者在现实生活中对各种事物的观察、体验、了解和掌握的程度。
因此记叙文的写作,首先要解决的是内容,即“写什么”。
那么,什么样的材料才能保证文章的质量呢?这就涉及选材的标准和要求。
概括起来说,就是要紧紧围绕中心选择真实、典型、新颖、动情的材料。
一、选择真实的材料文章不是无情物,唯有真情能动人。
要表达真情实感,所选的材料就必须是真实的。
记叙文中的真实材料就是我们的独特经历。
每个人都是鲜活的个体,都拥有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与生命体验。
不是生活场景和历史故事的简单复制,我们只有通过自己的观察与发现,用心去感悟去思考,为文方能如重锤擂鼓,扣人心弦。
二、选择动情的材料对此,我们可以从两方面入手:第一,写作时要投入感情,在让读者感动之前你自己要先感动起来。
第二,要选取能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来写。
如《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文中,令作者动情的材料太多了:梁任公先生可以为“桃花扇”的悲情痛哭流涕,也可以为杜子美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而张口大笑,“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他出口成章,名词佳句倒背如流,即使偶有阻塞,敲击脑瓜儿延续,其情态可掬,令人莞尔;任公先生的口音,也成为梁实秋欣赏的亮点,如此爱屋及乌的描述,可见作者对任公先生的爱戴之情深。
三、选择典型的材料生活有多精彩,写作的材料就有多丰富。
但写作时不能把一切符合中心的真实材料都写到文章里,这就需要我们精挑细选,好中选优,直到选出最能反映事物本质、最有表现力和说服力的.材料,从而写出引起读者心灵共鸣的文章。
如《装在套子里的人》的主人公别里科夫牢记不忘的口头禅是“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来”;即使在最晴朗的天气里外出,他也要穿上雨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他的许多物品都装在“套子”里(雨伞用“套子”包好,表放在鹿皮“套子”里,小刀装在小“套子”里);他的脸也像蒙着套子,因为他老是把它藏在竖起的衣领里;他用黑眼镜挡起眼睛,用棉花堵住耳朵;他一坐上马车,总要叫马车夫支起车篷来,也要造成一个“壳”儿,“套”起来;他住在“活像一只箱子”那样严密、狭窄的小卧室里,床上还要挂上帐子,一上床就拉过被子蒙上脑袋……总之,他的整个人和他的物全要“套”起来。
记叙文写作2:如何选材组材剪材
选材:围绕中心(主题)
1.要围绕中心选择取舍材料 2.对表现中心思想起重要作用的材料,要详写; 3.对表现中心思想起辅助作用的材料,要进行略写; 4.与中心思想无关的材料,不管多么生动,也要毫不 可惜的予以割舍。
练习:题目《送别》
要求:把你能想到的送别的事用简洁的话写 下来。
题目:送 别
学生 A :我每天去上学,妈妈都送我出家门。表现她对我的关心。 学生 B :我的一个亲人或朋友将要到远方去,我在车站送他走。表现出亲人或朋友之
记叙文选材的要求: 1.真实 2.典型
3.有意义 4.围绕主题
以“说说咱们班”为题进行选材。
材料一:
咱们班老师优秀,个个都是教书育人的楷模; 咱们班学生勤奋,人人都是刻苦学习的典型;咱 们班班风良好,次次受到学校的表彰。
【病因诊断】材料存在着美化人物,编造 故事的毛病,缺乏感染力。
以“说说咱们班”为题进行选材。
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 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桔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 他先将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 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桔子一 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 很轻松似的。
过一会儿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 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 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 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第____~____段 第____~____段 第____~____段
同桌评分________
[准确立意] 1.从人生、生活的智慧的角度立意:智慧是一种经验、 智慧是一种能力、智慧是一种境界。 2.从大自然的智慧的角度立意:自然界万物的某特性蕴 藏的智慧。 3.从知识蕴藏智慧的角度立意:从经典佳作中汲取营养, 增加智慧。
文章的选材与主题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
2.九月开学,来到新的学校,内心充满恐 惧不安,同桌如一缕芬芳,温暖了我的内 心。
选材不当,本题和喻体之间缺乏相似 性,主题表达太生硬。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
3.难忘军训中刻苦训练、严格要求我们的 教官,还有那位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老 大爷。他们的品质如一缕芬芳,让我久久 难以忘怀。 选材不能围绕同一主题展开(缺乏共 同的主题指向),造成内容表达涣散, 主题不够明确集中。
四、审题提示: ★从行文思路来看,这篇文章最好从“芬
芳”的实指义切入,由实到虚来表达主题。 而且动笔之前笔者自己必须弄清楚“那一缕 芬芳”在文中的实指义和比喻义分别是什么, 这样主题的表达才能更明确具体;“芬芳” 的实指义和比喻义之间联系越紧密、表达越 形象、过渡越自然,主题的表达才越贴切自 然。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
4.没有“芬芳”实指义的具体表现,只有 “芬芳”的比喻义,结尾点题生拉硬拽。 作文贴标签,主题表达生硬牵强。 5.没有紧扣“芬芳”来写(作文中找不到 “芬芳”实指义的具体表现或比喻义的明 确揭示),也没有恰到好处的点题。 扣题不紧,跑题偏题。
七、例文赏析:
五、《那一缕芬芳》的选材与主题表达:
(一)军训题材:
1.军训教官的汗臭中体现出的宝贵精神如一缕“芬芳”, 给我们鼓舞和力量;
2.军训中同伴花露水的清香给我带来身心的清凉舒适, 表现同学之间的真挚友情;
3.唱军歌嗓子沙哑,细心体贴的教官给我们润喉的药片, 在润喉药片薄荷的芬芳中表现教官对我们深沉的爱;
4.宿舍洗衣粉、洗衣液的清香中体现着同学们战胜疲劳、 学会独立的宝贵精神或对和谐融洽的集体生活的留恋;
五、《那一缕芬芳》的选材与主题表达:
(二)社会生活题材:
记叙文如何选材
在叙述事件时,要注意段落之间的过渡和照应,使文章结构严密、逻辑严密。同时,也要注意首尾照应, 使文章结构完整、主题突出。
2023
THANKS
感谢观看
https://
REPORTING
心理活动
描写人物内心的思想、情感和意愿等心理活 动,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梦境和幻觉
通过梦境和幻觉的描写,揭示人物内心的隐 秘世界和情感纠葛。
环境和景物
运用环境和景物的描写,烘托人物内心的情 感和心境,表达人物的内心感受。
选取能反映人物成长历程的材料
成长经历
选择能够反映人物成长经历的重要事 件和转折点,展现人物的成长轨迹。
注意在传递情感的同时,保持文章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
2023
PART 02
挖掘生活素材
REPORTING
观察生活,积累素材
关注身边的人和事
留意身边人的言行举止,观察他 们的性格特点、情感变化以及人 际关系,这些都是记叙文写作的 宝贵素材。
观察自然环境
关注季节变化、天气状况以及动 植物的生长过程,这些自然现象 不仅可以为文章增色添彩,还能 引发读者的共鸣。
对选定的事件进行深入挖掘,充 分展现其背后的意义和价值,使 文章更具深度。
选取有代表性事件
突出特点
01
选择那些具有鲜明特点和独特意义的事件,能够体现文章所要
表达的核心思想。
体现普遍性
02
所选事件应具有普遍性,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增强文
章的感染力。
注重细节
03地感
人物心理环境
通过描绘人物内心的情感、思想等心理环境,来表现人物的性格 特点和内心世界。
借助环境描写推动情节发展
记叙文教案——如何选材和铺陈记叙文的细节
记叙文教案——如何选材和铺陈记叙文的细节。
一、如何选材1.选材要有情感色彩记叙文的选材要求一定具备情感性,这是因为记叙文是通过情感的传递来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因此,在选材时,我们可以选择那些能够引起情感反应和思索的事件或故事。
比如,选一些有趣温馨、充满情感的家庭故事;或者选择那些充满刺激、悲凉又深刻的人生历程。
选的材料一定要有一个情感核心,才能引发作者的情感表达和读者的情感共鸣。
2.选材要有生动场景生动的场景是记叙文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它可以帮助读者从视觉上更好地展现文章中的情节和事件。
在选材时,我们可以根据文章的主题、脉络,选择生动丰富的场景来展现其中的情节和事件。
比如,如果我们要写一篇关于盛夏的文章,那么可以选择一些充满阳光、清新的场景,比如海边、森林、田野等等。
这样可以让读者在阅读时,更加容易投入到文章所描述的场景中去,感受到文章的内涵和情感。
3.选材要有个人经验记叙文的创作首先是基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体验而展开的。
因此,选择个人经验作为记叙文的材料也是很好的选择。
比如,有些同学可能曾经经历过某些有趣、有意义或有感悟的事情,这时我们可以通过引导他们将这些经历和体验转化为记叙文的形式,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二、如何铺陈1.铺陈要丰富多彩记叙文的铺陈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读者更加直观地理解文章中描述的事物和事件。
在铺陈时,我们应该尽可能多地描写事物的各个方面和不同的细节,这样可以使文章更加具体、更加丰富。
比如,当我们要写一篇关于某个人物的文章时,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各个角度来刻画他们的形象和特点,比如外貌、身份、言行、情感等等。
这样的描述能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到这个人物的内在世界和情感体验。
2.铺陈要有情感色彩在记叙文中,情感是非常重要的元素之一。
因此,在铺陈时,我们要非常注重情感描写。
比如,当我们要描写一个人在某个特定情境下的表现时,可以通过描写他的情感体验和内心变化来展现他的性格特点和情感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作记叙文如何选材?材料是组成文章的核心部分,是决定文章优劣的主要标准之一。
那么,记叙文如何选材呢?一、紧扣题眼选材。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题目中的中心词是“题眼”。
我们紧紧扣住“题眼”就扣住了中心,围绕中心选材,文章才有灵魂。
二、材料要真实。
记叙文是以真人真事为内容的。
要善于从生活积累材料,这样才能有事可写。
而只有材料真实的文章才会有真情实感,文章就会有生命力。
三、要选择典型的材料。
即事件不能太多,要做到以一代百,以少胜多,以小见大。
四、要选择新颖而有意义的材料。
我们应该选择一些自己最熟悉的、有代表性的、有时代气息的材料来写,才能写出新意来。
选材是决定作文成败的关键一步棋。
新颖而能很好凸现中心主题的题材,往往是作文取得成功的前提。
《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对于选材是这样要求的:“题材新颖,真实可信,体现出积极向上的时代风貌”。
但在现实的写作实践中,很多同学往往不能很好地体现《标准》的要求,常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具体情况大致有以下几点:1.材料虚假,有悖常理。
有些同学老是觉得自己经历的事情不够感人,只有电影电视里发生的生离死别一类的事情才是感天动地的,才是能轻易赚到高分的。
于是,拿到题目后就开始胡乱拼凑起来。
想当然地编造故事却又不能自圆其说,结果造成感情失真,细节失真,漏洞百出。
殊不知,文章中的联想和想象必须合乎情理,必须源于生活,漫无边际的“瞎想”是无法体现作文要求的。
2.材料平庸,内容雷同。
比如写家庭生活,必写父母限制自己的自由;写师生交往,必写自己生病、老师上门补课;写同学交往,必写误会导致分手,而后对方转学或者死亡等等。
因为材料缺乏新鲜感,总是令人感到是老生常谈,不爱读,不想读。
3.选材游离于中心之外,偏离主旨。
选材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围绕中心实行。
比如,根据“感恩教育要增强”这个中心,如果写生活中有些人不知恩、不感恩的现象就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但如果一味地去罗列坦然接受他人的恩情之类的事例,就偏离了主题。
4.原样照搬,不加裁剪。
选好材料之后,应该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和提升表达力的需要实行巧妙剪裁。
否则,就会事无巨细,详略部分,主题淹没,拉杂无序。
有些同学图省事,不动脑筋,照搬照抄作文材料,或者是干脆将平时见到过的作文素材直接放到新的文章来,又或者把自己平时写过的文章,不论是否与考试话题想切合,一概“拿来主义”,结果,很好的材料就被糟蹋了。
选用材料的方法:选材用材都必须围绕中心展开,努力实现材料充实、典型、真实、新颖的目的,具体可依照下面提供的方法实行操作:1.把熟知的材料选出来。
回避陌生、首选熟悉,对于绝绝大部分同学老说,这应该是选材的一个原则。
自己亲眼所见的,亲自经历的,亲耳所闻的,深切感悟的,才是了然于心的,才是真实动人的。
只有先感动自己,才有可能感动别人。
对于自己不熟悉、不大熟悉的材料,选用时很容易出现漏洞,所以,一定要慎重选用。
选材要敢于表现。
但在实际的作文过程中,很多同学为选材而犯愁,他们大多觉得自己的生活太单调,没什么可写的。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我们同学人为的缩小了选材的范围,而把选材的方向圈定在能体现主题积极向上的大事上,他们认为凡作文,必写高尚崇高,一定要写出积极的意义和向上的精神,因而他们的作文总是排斥自我的,排斥心灵的参与和情感的宣泄。
“真情的呼唤”的作文:当老板的爸爸与手下打工妹产生恋情,含辛茹苦的妈妈佯装不知真相而忍辱维持着家庭完全是为了“我”的成长能有一个正常的环境,但终于爱我的爸爸提出了与妈妈离婚的要求,万分悲痛的妈妈在无奈中向爸爸提出一个要求:为了让处在升学重压下的儿子能安心学习,向儿子隐瞒离婚的实情,于是他们瞒着我离了婚,还假装维持着过去的关系,知道事实真相的“我”不忍戳破事实的真相,心底滚动着的是一腔真情的渴望,它在遥远的地方呼唤,呼唤再拥有一个真正的家!最真的情也许就包裹在你不愿或不敢示人的事情里。
其实我们每个同学的心中都装着这样的“感人”、“美丽”和“真实”,仅仅出于某种顾虑将它深埋于心,也就是说,只要我们有勇气冲破自己设定的心理防线,勇敢的袒露自己的内心世界,让作文装上一个秘密,写出一段心事,道出一种苦闷,——我们是能够寻找到浸透情感,足以感人的素材的,从而使作文具有感人的力量。
同样是一篇写家庭生活的作文里,另一个同学叙写的是这样一件事:开租车的妈妈瞒着爸爸为即将升入高中的“我”积攒了一笔钱,但赌钱成癖的爸爸发现并很快输掉了这笔血汗钱,一向逆来顺受的妈妈终于愤怒了,在那个晚上与爸爸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失去理智的爸爸把妈妈打得遍体鳞伤,并且迁怒于“我”,撕毁了“我”的课本,砸碎了挂在墙上的与妈妈的合影像,一记重重的耳光,疼在脸上,更痛在心上,也粉碎了“我”所有的美好幻想……不必再叙述,沉重的事情道出的是来自心底的痛苦与苦闷,由此产生的渴望和呼唤也当然是发自肺腑的。
作文需要这样勇敢的选材和大胆的表现。
2.把独特的材料筛出来。
我们的生活看似相似,但是,个人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成长历程,不同的生活圈子,所以,个人都会有独特的可写材料。
保证选材的独特性,有个很简单的操作方法,那就是将你接到题目后最先想到的两个材料抛弃不用,启用第三次想到的材料。
选材新而立意深,着眼于新鲜材料,对深化中心效果明显。
以“20年后的我”为题,全班60名同学,除了少数学生选择当教师等职业外,绝绝绝大部分学生选择当县长、市长、经理、老板,为的是“自己拥有高档小汽车,住高级别墅,把父母接到城里好好享受,把兄弟姐妹的工作安排好”等等。
这显然落入了选材庸俗的窠臼。
有一位同学则以一位水利专家为人们寻找淡水四处奔波,从而唤起人们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的危机意识。
这样写就深刻多了。
选材要新,材料选得好,作文就成功了一半。
这里的“选得好”,除了指有意义以外,很大水准上是指新颖。
3.把时代的影子照下来。
社会在发展,生活在改变,新事物、新话题层出不穷,选材理应与时俱进,作文才具有时代感。
平时要注重社会热点,关心时事新闻,这样,就能为文章引入具有时代特征的新材料、新景象、新理念。
我们不大可能从宏观上去表现这个时代,但是,我们完全能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事情折射时代的变迁。
4.把陈旧的材料改过来。
对于旧材料,能够再次使用。
但是,不应该完全照搬,而是要经过技术化处理,做到常用常新:能够实行延伸拓展,沿着原有的故事继续设想后来可能出现的新情况;能够逆向解读,撇开一般性的理解观点,从与之相反的角度去审视旧材料;能够转换视角,从叙述主体、切入角度上创新等等。
5.把想像的情景写下来。
人的思想是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围绕某个话题或主题,你要敢于穿越时空隧道,请出历史上的人,请出未来世界里的人,请出文学作品中的人,让他们登台唱戏或你去往他们那里神游一番,也是一种创新之举。
6.把精华的部分亮出来。
材料的精华部分,主要是与主旨紧密勾连的那个部分,具有较强感染力的那个部分。
对于这些地方,要浓墨重彩,细致描绘;要放在开头、结尾等重要醒目的地方。
这样,才能实现其应有的价值。
7.选材的角度要小。
小巧的材料往往就是生活中的一次历练、一番拼搏、一点收获、一种体验……就是这些点点滴滴,经过我们的剪辑加工、精心组合,它们就会变得鲜明而丰厚、灵动而美丽,因而显得异常精致。
不过,我们很多同学在作文时,往往喜欢犯这样一些毛病:让他们写长江,他们必然溯源到江头,飘流至江尾,浩浩荡荡三千里;让他们写长城,他们就会从山海关到嘉峪关,巍巍峨峨半壁江山。
如此贪多求全、贪大求圆,是作文一大忌。
8.选材要兼顾细节。
细节对表现人物思想往往有独特效果。
俗语云“细节决定成败”,这话有一定的道理。
选材时选择那些突出中心的细节,着意刻画会使人物思想性格更加明显。
如一篇中考作文《那一声声宝贝》,反映的内容是师生之间的真诚的相待。
文章字里行间渗透着师生深情,从而深深打动了阅卷教师。
该文制胜之处就是选用典型细节表现人物。
一是教师对小作者那一声声“宝贝”亲切呼唤,表现出调皮学生的真诚;二是老师端上“一碗香喷喷的鸡蛋面的细节温暖了学生的心房,从而立起了一个理解尊重学生的良师形象。
9.善用课本中的材料。
教材上的内容我们一般记得准,理解得透,中考作文中若能巧妙借用课本材料常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给人意外的惊喜。
湖南长沙中考满分作文《走进桃花源》,就善于使用课文《桃花源记》中的材料,展开丰富的想象力。
把桃花源人想象成外星人的后裔,他们为了逃避星球大战,逃到桃花源隐居起来。
后闯进渔人,因担心渔人泄密,又登上飞船消失在蔚蓝的天空中。
鲁迅说,孔乙己的“科举梦”永远不会“圆”,而2004年满分作文之一《梦“圆”破庙》的作者偏说,孔乙己梦“圆”破庙。
文中的孔乙己、咸亨酒店的长衫主顾、掌柜、丁举人等人物形象和鲁迅笔下的一点都没走样,让人不得不佩服作者编故事的水平。
作者将课本中的人物巧妙地编织进了自己的文章,真是活学活用,而且用得恰到好处。
另外如《孙权劝学》、《愿做罗布泊的胡杨》、《阿Q新传》等都是成功借鉴课本实行写作的范例。
10.利用你的阅读储备。
安徽省中考作文以前提供了一封傅雷家书,从材料中考生不难发现命题者的意图:要注重生活中的小事。
其中满分作文《当项羽遇上孔明》中,先简笔介绍二人,然后安排他们豪忆往昔的对话。
巧笔过渡后,用二人独白的形式现身说法地揭示了蕴藏于生活中的哲理: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要慎言行。
文章的素材信手拈来,借用古今历史文化名人及事迹来论证主题思想。
可见,平时知识的积累对写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江苏高考蒋昕捷同学以《赤兔之死》一举成名,就是得益于他平时的阅读积累。
据说,他上小学时,便开始读古典名著,《水浒》、《西游记》、《红楼梦》,尤其是《三国演义》,他酷爱书中描写的那个猛将如云、谋士如雨的时代,读了至少三四十遍,很多章节都能熟读成诵。
除了古典文学,他还喜欢读鲁迅的杂文、钱钟书的小说和一些名人传记。
厚积薄发,一篇文章背后却是深厚的阅读积淀。
相反,我们很多同学写“坚韧”就想到张海迪,写“诚信”就用狼来了的故事,大家千篇一律,怎不令人生厌。
文章本来就要传达新信息,你说的大家都知道,你思考的大家都思考了千百遍,文章怎能给人新鲜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