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元青花对比鉴定技巧(有图有真相)
鉴定元青花的几个土方法
![鉴定元青花的几个土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fb76539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59.png)
鉴定元青花的几个土方法
1、元瓷有一种辨别特色,听声是禁绝的,可是胎土都颗粒大,空地大,不细密,所以上手可感受胎土假如十分严密紧凑者要当心,自己有一诀窍,即是用指弹器物,根据反弹回来的感受和力道,能够感受胎质的松紧程度,这个需求多拿真东西试,找到感受就很准。
可是胎质紧实细密者,要扫除洪武官窑,不能都定为仿品。
2、看缠枝牡丹或莲花或菊纹,缠枝花卉不论画工怎么,真品都能给人一种花叶都欣欣向荣的感受,假如感受就像开败了,或许无精打采,就要留意;
3、有火石红的东西,先看火石红的真假,没经验看禁绝的,就使劲洗,假如洗掉了,褪色了,那就不对。
收东西的时分,两个方法,一是带个湿纸巾,没有就不要怕脏,直接上唾沫!
4、土水沁,元瓷的釉质格外,又是高温釉,土水沁反而不易深化,新出土的,通常都能抠掉,土水沁假如抠不掉的,上镜子看颗粒巨细,上鼻子闻气味。
有许多深化的土水沁的,要置疑作假,要当心;
5、还有一点是我重复说的,至正型的,苏料平抹的当地必定能够找到串珠状的凝集小点,此要点不能仿,有的平抹的当地不必定显着,上镜子就显着,有的不显着的,就找,
真品肯定会有这么的当地。
6、苏料的层次感很强,有一种要冲出来的感受,这个玩得时刻长了能够感受出来。
第二,苏料有腐蚀性,时刻越长的东西,离釉面越近。
7、听回音,假如有大开口的器物,把头埋下去,喊一声,因为胎质的不一样,现代的和元瓷的反射回来的回音声响是不一样的,现代的回音很冲,老的就不是。
元青花特征与鉴定方法
![元青花特征与鉴定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6bf6763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9c.png)
元青花特征与鉴定方法
一、元青花特征
元青花是指陶瓷器物中表现出元时期(北宋至元朝)特有青花绘画技法。
它一般以斗彩方法刻画而成,尤以长折纹和斜纹青花苗花格格为最为突出。
画法贴切精致,色彩明亮而有声有色,多为晶莹剔透的蓝色,但也有褐色、釉青、西施紫等颜色的斗彩青花。
元青花在宋朝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 (1) 盛行于宋元之间,充分体现了宋代新火的价值观以及宋元流行的精神文化。
二、鉴定方法
1、对形和彩的对比
元青花在形和彩诸方面全面表现出当时艺术水平的高度,在形状及装饰上有着较大差异。
元代青花以斜纹、折纹和圈纹
不断变换,纹样繁复,并具有艺术变化性。
纹饰多姿多彩,线条细腻,画法精巧。
另外,颜色以蓝色为主,但也有褐色、釉青、西施紫等彩色青花。
元青花的颜色更盛、较宋代蒙汗青花暗亮。
2、鉴定料器迹象
元青花器物一般表面有纹状青花彩绘,同时也常常出现深色釉面或釉下金彩,同时还有银彩和金彩及其他绘色,表面有釉下青料、釉下珐琅、釉残痕等迹象。
有时还可发现未曾下釉的青料及着色,有些还留存有釉面制作前的抹砂痕迹,这就是可以用来鉴定的特殊迹象,帮助专业人员发现元代青花的真伪。
三、总结
元青花是元朝陶瓷器物特有的绘画技法,形制上以斗彩方法刻画而成,以其朴实的笔法、贴切精致的画法和缤纷的色彩,充分体现了当时艺术水平的高度。
鉴定元青花,可以通过比较形和彩以及料器迹象来发现元代青花的真伪。
元青花特征与鉴定方法、认识苏麻离青料;玩转元青花。
![元青花特征与鉴定方法、认识苏麻离青料;玩转元青花。](https://img.taocdn.com/s3/m/e81cf1070912a216147929b4.png)
元青花特征与鉴定方法、认识苏麻离青料;玩转元青花。
展开全文元青花苏麻离青进口料高清拍摄、揭开苏麻离青的迷雾、苏麻离青元青花的不可复制的标志苏麻离青~到底是啥玩意。
元代时期一克苏麻离青等于三克黄金。
~它就是元青花的标志和身份证。
~准确识别苏麻离青灰常重要……真正到代元青花苏麻离青料特征:流淌状铁斑、晕散铁斑自然无规律可寻;苏麻离青研磨不精细的地方出现炸花、胎釉下陷胎骨内陷!青花的深沉感、下沉感~可以感受的到。
苏麻离青属低锰高铁类钴料,青花呈色浓重青翠,色性安定,因为苏麻离青含铁高而含锰量低,在适当的火候烧造下呈现出蓝宝石般的鲜艳色泽,还会出现银黑色四氧化三铁结晶斑,即“铁锈斑痕”,俗称“锡光”。
元代景德镇与明初的青花瓷,大多用它绘制花卉枝叶,明成化以后,渐被回青等代替。
真正到代元青花苏麻离青料特征:流淌状铁斑、晕散铁斑自然无规律可寻;苏麻离青研磨不精细的地方出现炸花、胎釉下陷胎骨内陷!青花的深沉感、下沉感~可以感受的到。
凡是用苏麻离青料绘画的图案都有下沉并渗入胎骨的特点,侧光看器物釉面青料凹陷下沉并渗入胎骨,用手抚摸有凹凸不平的感觉。
凡是早期青花瓷用苏麻离青料绘画的图案,或深或浅都有凹陷下沉并渗入胎骨的特点。
这一自然特点仿品在技术上是做不到的。
用国产青料绘画的图案没有凹陷下沉,用手抚摸或侧光看没有凹凸不平的感觉,而且具有往釉上飘浮的特点。
真正到代元青花苏麻离青料特征:流淌状铁斑、晕散铁斑自然无规律可寻;苏麻离青研磨不精细的地方出现炸花、胎釉下陷胎骨内陷!青花的深沉感、下沉感~可以感受的到。
“苏麻离青”来自伊拉克中国早期青花瓷器使用的釉下青料通称“苏麻离青”或“苏勃泥青”,其主要呈色剂——钴蓝料是从哪里来的?百年来,中国陶瓷专家一直在孜孜不懈地寻找答案。
元代早期缠枝牡丹纹兽耳大罐苏麻离青流淌状铁斑、晕散毛刺状;青花发色深沉、沉入胎骨;局部出现大面积铁斑。
苏麻离青微观观察:铁斑100倍放大微观老化拍摄:色釉开始结晶、出现豆花状、云朵状老化…胎骨老化拍摄:胎骨经历了近700年的老化、开始出现烂坑、铁斑;胎干透干裂变黄。
元青花鉴定的方法
![元青花鉴定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be66192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0d.png)
元青花鉴定的方法
元青花鉴定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观察元青花的整体特征:包括器型、工艺和纹饰等。
元青花瓷器多数以青花为主要装饰,青花涩而稳,颜色浓艳、线条简练,画工精致,器型规整。
2.观察釉色:元青花的瓷器釉色通常呈现出淡蓝色、苍白色或墨绿色。
这种釉色在元青花瓷器上往往均匀分布。
3.检查胎质:元青花的瓷器胎质厚实,细腻而坚硬,通常呈白色或微黄色。
4.鉴别纹饰:元青花的纹饰通常包括花卉、人物、山水等元素,多数以青花为主,图案多样化。
元青花的纹饰线条秀丽细腻,纹饰层次分明,有绘画感。
5.查验底款:元青花的瓷器底部通常会有底款,底款形式多样,包括大篆、小篆、楷书等。
底款上的字迹要清晰,较具书法艺术魅力。
6.借助科技手段:借助显微镜和化学分析等科技手段,可以对元青花的材质、颜料和烧制工艺等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鉴定。
综上所述,鉴定元青花主要是要结合整体特征、釉色、胎质、纹饰、底款以及借助科技手段等多方面进行观察和分析,综合判断其真伪和价值。
请注意,在进行
元青花鉴定时,最好找到专业的鉴定机构或人士进行鉴定。
古陶瓷微观鉴定之管窥青花网状纹
![古陶瓷微观鉴定之管窥青花网状纹](https://img.taocdn.com/s3/m/c7958978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c8.png)
古陶瓷微观鉴定之管窥青花网状纹近年来,人们在鉴定元明青花时,往往很看重其铁锈斑上的“网状纹”(亦称网格纹、丝瓜瓤等),把它作为元明青花瓷的一个主要特征,因而它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辨别真伪的铁证。
有不少专家公开宣称此网状纹目前是无法仿制的,见到此纹,东西便可毫不犹豫地“拿下”。
既然如此重要,就有必要认真观察、研究一番。
本公司与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合作,对御窑厂遗址出土的元明青花瓷遗物用高倍放大镜进行了认真的观察、比对,采集到一些典型的网状纹,也理出了一点演变线索,现形之于文字图像,与大家共享。
网状纹依附在铁锈斑上,产生铁锈斑的又是苏麻离青,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苏料”。
这里须啰嗦一下,有的专家反对把元明时期所进口的青花料统称为“苏料”。
他们认为苏麻离青只是明代的叫法或干脆认为只是明代进口的青花料,而元代并不这么叫,或进口的就不是这种料。
这里,我们就不深究了,大概把元明时期所用的进口青花料称为“进口料”就没大错的。
元明“进口料”的性状具有一致性,尤其在铁锈斑和网状纹上表现明显。
其形成机理主要是“高铁”与“高温”,即进口料中铁含量高,烧制窑温高。
高价铁在高温下格外活跃,并具有凝聚性,因此青花料中的凝聚铁下吃胎、上露斑,斑上还形成动态发育的网状纹。
这就是元明青花瓷网状纹存在的原委。
下图为是明永乐釉下彩铁褐彩小碗(图一),其夸张的网状纹可充分说明高铁、高温形成网状纹的规律。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更多图片图一:明永乐釉下铁褐彩小碗及微观图(现藏于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元代进口钴料是高铁低锰,铁含量应该比明代高,因此其网状纹更明显、更普遍,发育更完善。
有的似渔网,有的似瓜瓤,还有的似鱼鳞,成片成片的,几乎有铁锈斑就有网状纹。
参见图二、图三。
图二元青花盘残片及微观图(现藏于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图三:元青花鸳鸯莲池纹碗及微观图(现藏于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明洪武青花瓷在“进口料”这一链条中却是个例外,它发色普遍发灰蓝,铁锈明显但网状纹却很少很少。
专家谈准确鉴定元明青花瓷器新老的好方法图文对照
![专家谈准确鉴定元明青花瓷器新老的好方法图文对照](https://img.taocdn.com/s3/m/db5dc6c9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18.png)
专家谈准确鉴定元明青花瓷器新老的好方法图文对照青花花卉纹人物故事梅瓶文-孺子牛老师【134****8498】苏麻离青主要成分是低锰高铁,铁锈斑是因铁元素在烧制高温沸腾时聚集所成的,但老油色斑形成却是嗜铁菌微生物几百年作用的结果。
所以这种‘老人斑’是辨析元、明青花瓷器真伪的重要标准。
”一般情况下,老油色斑是生长在铁锈斑的下面及周围, 它的成因是因嗜铁菌嗜吃胎和青料中的铁分子,而它的排泄物却不断排泄堆积长大形成的瘢痕,瓷器的年代越长, 老油色斑的褐红色颜色就越深越厚.同样的情形在无釉的底部铁质聚集点也可发生,易和火石红相混.这种情况在使用苏麻离青料的瓷器中感觉更明显.微生物作用痕迹识别法,一下子就能分清东西是新的还是老的,这里面的道理很简单,方法很实用,说穿了也不过如此。
只要你找到瓷器的‘老人斑’,八九不离十,你拿到的是件老东西。
要知道,新的瓷器即便是用矿物料来描绘纹饰,用柴窑古法来烧制,但是,矿物料没有被微生物充分氧化,它的矿物料是干枯的;而老瓷器上的矿物料经过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氧化,特别是含铁量高的青花瓷器,其矿物料被嗜铁菌吞噬后,长久堆积的排泄物在显微镜下非常有立体感,很多像航拍的山脉一样历史与时间留古陶瓷上的釉面老化痕迹就是客观存在的,它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当今的人所不仿制的。
古陶瓷鉴定要首先弄清器物的新老,只有在弄清器物的新老之后,才能依据古陶瓷的色彩,画法,胎体来认定期生产年代。
从古陶瓷的意义上说:“古陶瓷客观的技术鉴定”就是“古陶瓷釉面老化痕迹标准”这是第一位的.但有一点要搞清楚;并不是每处有铁斑的部位下面都有老油色斑,有的部位斑重一些,有的轻一些,有的就没有老油斑.每件瓷器年代不同,存放的条件也不同,所以不能一率看待,没有老年油斑的不一定是不老的,新的可能性大些.但有老年油斑的瓷器肯定是老瓷器.新仿的青花瓷器上有许多上面也有一些铁锈斑,但在放大镜下看着很死板,仿佛是与银灰色片贴服与蓝黑色斑点之上,很不自然.因为它所经历的时间短,嗜铁菌微生物排泄物少,所以基本看不到褐红色的老年斑,个别有的也是很少量的,对有鉴别经验的一眼就可看清楚.下面发几张有关的图片做验证.资料图对比资料图对比资料图对比资料图对比资料图对比资料图对比褐红色老年斑是由微生物嗜铁菌排泄物不断排泄堆积长大 ,它是生长在铁锈斑的下面并深入釉里.资料图对比。
关于元青花的简单鉴别方法
![关于元青花的简单鉴别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af1934a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db.png)
关于元青花的简单鉴别方法首先,外观特征是鉴别元青花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元青花的特点是采用青花彩绘技法,通常在白色瓷胎上绘制蔚蓝色的图案。
正品元青花的彩绘质感细腻、色彩鲜艳、图案线条流畅。
而仿制品的彩绘则通常呈现出色彩粗糙、纹饰模糊不清的情况,缺乏原作的细腻和精湛技法。
另外,元青花的图案题材也是鉴别的重要依据之一、正品元青花的图案题材丰富多样,包括花草、人物、山水等。
此外,元青花的花卉图案通常非常细致并具有层次感,而仿制品的花卉图案则通常呈现出平面感和简化的特点。
此外,正品元青花的人物画通常表现出自然的姿态和生动的表情,而仿制品则常常缺乏这些细节。
第三,细节观察也是元青花鉴别的重要步骤。
正品元青花的线条和纹饰通常是平滑而匀称的,并且绘制精细。
而仿制品则可能存在瑕疵、毛刺或绘制不准确的地方。
同时,元青花的胎质也是鉴别的重要参考,正品元青花的胎质通常细腻、均匀,没有明显的瑕疵和斑点。
此外,器型和尺寸也是元青花鉴别的考虑因素之一、元青花的器型多种多样,包括瓶、碗、盘等不同形状。
真品元青花的器型通常符合古代瓷器的传统特征,而仿制品则可能存在器型不准确或者夸张的情况。
此外,元青花的尺寸也可以提供有关真伪的线索,如果一件元青花的尺寸远超过传统范围,那么可能是一件仿制品。
最后,通过历史和专业鉴定机构的参考也是鉴别元青花的有效方法之一、查阅相关的历史资料,了解元青花的生产年代、制作工艺和风格特点,可以在鉴别过程中提供重要的线索。
此外,寻求专业鉴定机构的帮助也是确保鉴别准确的重要步骤。
总之,元青花的鉴别是一个复杂而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需要结合外观特征、图案题材、细节观察、器型尺寸以及历史和专业鉴定机构的参考。
希望这些简单的鉴别方法能帮助您更好地分辨真伪,享受古代瓷器的魅力。
元青花气泡鉴定的八大方法
![元青花气泡鉴定的八大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482e0e1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2e.png)
元青花气泡鉴定的八大方法
元青花气泡是指元代青花瓷器上的气泡。
青花瓷器在制作过程中,由于瓷土中的氧化铁和氧化钴的含量不同,烧制时在高温下会产生气泡。
而元青花气泡的出现,与青花瓷器的制作工艺有关,也是鉴定元青花瓷器真伪的重要标志。
下面介绍一下以元青花气泡鉴定的八大方法。
一、气泡大小
真正的元青花气泡大小不一,大的有数厘米,小的只有一毫米左右,而且大小不规则。
如果瓷器上的气泡大小均匀,说明可能是仿制品。
二、气泡形状
元青花气泡的形状也是不规则的,很难找到相同的气泡。
而仿制品上的气泡往往是规则的,形状相同。
三、气泡分布
元青花瓷器上的气泡分布比较均匀,而仿制品的气泡则通常分布不均匀。
四、气泡深浅
元青花气泡深浅不一,有的很浅,有的很深。
而仿制品上的气泡往往比较浅。
五、气泡密度
元青花气泡密度不规则,有些地方密集,有些地方稀疏。
而仿制品上的气泡通常比较密集。
六、气泡位置
元青花瓷器上的气泡位置比较随意,不会出现规律性的排列。
而仿制品上的气泡位置往往比较规则。
七、气泡颜色
元青花瓷器上的气泡颜色通常是深蓝色或青灰色,而仿制品上的气泡颜色则往往比较浅。
八、气泡质地
元青花气泡的质地通常比较坚硬,而仿制品上的气泡往往比较松软。
通过对元青花气泡大小、形状、分布、深浅、密度、位置、颜色和质地等方面的观察和比较,可以鉴定出元青花瓷器真伪。
当然,鉴别元青花瓷器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釉面、纹饰、胎质和器形等。
想知道你的元青花是否真品?从“锡光”开始鉴定
![想知道你的元青花是否真品?从“锡光”开始鉴定](https://img.taocdn.com/s3/m/d6b32a5b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97.png)
想知道你的元青花是否真品?从“锡光”开始鉴定为什么“锡光”在⿊斑之内?为什么锡光呈现不同的形状?为什么锡光这么⽼实地和画势相⼀致?答案,都应该和锡光的形成机理有关!产⽣锡光最根本的原因—苏⿇来尼这种呈⾊剂是⼀种⾼铁低锰的钴料!随着呈⾊剂中Fe2O3含量的增多,烧制后青花料的颜⾊会由黄⾊、棕⾊、褐⾊和⿊⾊这样的递次变化;⽽MnO的存在,会使青花呈现淡灰的⾊彩;CoO在青花⾊料中的⽐例虽然不⼤,但其呈⾊作⽤却相当明显,⼀般情况下,它会使青花呈现蓝⾊,过多的钴料,也会使青花的发⾊变⿊。
当然,这些⾦属氧化物在青花料中的呈⾊作⽤是⼀个复杂的综合的物化反应,⽽不是⼀个简单的⼀加⼀的算术过程。
从⽬前所知的各个时期的蓝釉或青花陶瓷中,由于这⼏种氧化物的不同存在,使釉或青花产⽣不同的呈⾊。
唐青花瓷器、唐蓝釉加彩和唐三彩蓝⾊彩釉所⽤的钴料均属含⼀定量铁、铜及低锰的钴矿原料,同时唐青花颜料中有硫的存在,说明唐青花所⽤的⾊料是⼀种含硫的硫钴矿。
经测试,唐蓝釉和唐青花彩料中的锰与钴之⽐都⽐较低,再加上唐青花釉中的CaO含量⾼,因⽽形成的透明釉下青花的⾊彩就⽐较鲜艳(如图7-17),并且同样出现点晕和串珠状凝聚。
宋青花中,“由于钴含量低,主要是锰铁起主要影响的着⾊作⽤,加上北宋青花的烧成温度低所以青花⾊彩呈不鲜艳的暗蓝⾊。
”[1]元和明洪武、永乐、宣德的青花料⼤多为⾼铁低锰的苏来⿇尼钴料,因此,当过多的钴料集聚时,就会产⽣⿊斑。
这从本书提供的⼤量图⽚上可以看到因青料集聚产⽣的⿊斑现象。
从图上可以直观地看出,⾊料聚合的浓度越⾼,越容易烧成⿊⾊。
⽽形成机理则是:“主要是由于⾊料浓度过⾼的缘故,当Fe2O3、CoO、MnO混合着⾊时往往会加深釉的⿊⾊着⾊程度。
”历代陶⼯“在制作⿊釉时常利⽤三者的组合改善⿊釉的⿊度。
这可能与形成复合离⼦的尖晶⽯颜料有关。
”[2]这种复合离⼦的尖晶⽯颜料极有可能就是⾚铁矿晶体。
也就是说,⿊斑的出现是⾊料聚集形成磁(⾚)铁矿等着⾊的缘故。
鉴别元青花瓷的7个方法
![鉴别元青花瓷的7个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1615b45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91.png)
鉴别元青花瓷的7个方法元青花瓷是中国陶瓷史上的珍贵遗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然而,由于市场上存在大量的仿制品,很多人很难辨别真伪。
因此,本文将介绍鉴别元青花瓷的7个方法,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识别元青花瓷。
首先,从青花瓷的色泽来看,元青花瓷的釉色呈现出一种特殊的青灰色,而非其他青花瓷常见的淡蓝色。
这种独特的色泽是元青花瓷的重要特征之一,因此可以通过色泽来初步判断其真伪。
其次,观察青花瓷的纹饰。
元青花瓷的纹饰多为以花鸟、山水、人物等为题材,线条流畅,构图精美,且具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
而仿制品的纹饰往往显得生硬、粗糙,缺乏艺术感。
第三,可以通过观察青花瓷的胎体来鉴别。
元青花瓷的胎体质地均匀细腻,质地较为坚实,且在阳光下能呈现出一种半透明的感觉。
而仿制品的胎体质地常常不均匀,质地粗糙,缺乏半透明感。
另外,可以通过观察青花瓷的釉面来判断其真伪。
元青花瓷的釉面通常呈现出一种晶莹剔透的感觉,光滑如玉,且有一种淡淡的光泽。
而仿制品的釉面常常显得粗糙,缺乏晶莹剔透的感觉。
此外,还可以通过观察青花瓷的底款来鉴别。
元青花瓷的底款通常呈现出一种规整、工整的特点,且底款上的款识字迹清晰,线条流畅。
而仿制品的底款常常显得杂乱、模糊,字迹不清晰。
最后,可以通过观察青花瓷的年代来判断其真伪。
元青花瓷的年代一般较为久远,而且具有一定的历史痕迹,如有些地方会有明显的斑驳、磨损痕迹。
而仿制品的年代通常较为新,缺乏历史感。
总的来说,鉴别元青花瓷的方法有很多,但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希望通过本文介绍的方法,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识别和鉴别元青花瓷,避免购买到假货,保护和传承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元青花瓷的鉴别方法
![元青花瓷的鉴别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8ef2725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0a.png)
元青花瓷的鉴别方法嘿,咱来说说元青花瓷的鉴别方法。
先看胎质。
真正的元青花瓷胎质比较粗糙,摸起来不是那种特别光滑的感觉。
就好像你摸一块有点糙糙的石头,但它又有一种独特的质感。
如果胎质特别细腻,那可能就有点问题了。
就像你看到一个号称是古董的东西,结果表面光滑得像现代的瓷器,那可能就不是真的元青花瓷。
再瞧釉面。
元青花瓷的釉面有那种微微的光泽,不是特别刺眼的亮。
而且釉面会有一些细小的气泡,就像水里冒出来的小泡泡一样。
这些气泡分布得比较自然,如果气泡看起来很规则或者没有气泡,那可能就不是真货。
就像看一幅画,真画的笔触是自然的,假画可能就会显得很生硬。
纹饰也是很关键的一点。
元青花瓷的纹饰很有特点,线条流畅自然。
那些图案就像有生命一样,一笔一划都带着一种古朴的韵味。
比如那些花卉、人物的图案,都非常生动。
如果纹饰看起来很呆板,线条不流畅,那可能就是仿制品。
就像看一个人写字,写得好的字是灵动的,不好的字就很僵硬。
还有颜色。
元青花瓷的蓝色很特别,那种蓝是深沉而又鲜艳的。
就像一片深邃的蓝天,但又带着一种鲜艳的色彩。
如果蓝色看起来很淡或者很艳得不正常,那可能就不是真的元青花瓷。
另外,从器型上也能看出一些门道。
元青花瓷的器型比较规整,但又不失古朴。
比如那些瓶子、罐子,它们的形状都有一种独特的韵味。
如果器型看起来很怪异或者没有那种古朴的感觉,那可能就有问题。
我有个朋友,他在古董市场上看到一个号称是元青花瓷的瓶子。
他先摸了摸胎质,感觉有点太光滑了,不像他之前见过的元青花瓷的那种粗糙质感。
然后他看了看釉面,发现上面几乎没有气泡,而且光泽有点太亮了。
再看纹饰,那些图案画得有点生硬,线条也不流畅。
颜色呢,蓝色有点淡,没有那种深沉鲜艳的感觉。
最后看器型,也没有元青花瓷该有的古朴韵味。
他就判断这个瓶子不是真的元青花瓷,避免了上当受骗。
鉴别元青花瓷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得从多个方面仔细观察。
就像你在人群中找一个特别的人,得从他的外貌、穿着、气质等多个方面去判断。
元青花的鉴定绝招
![元青花的鉴定绝招](https://img.taocdn.com/s3/m/e6e8f2fa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0b.png)
元青花真正的鉴定要点(一)元青花瓷器的胎足特征:1、大件胎体厚重,上下分段制作,器外有接胎痕,器里有挽接痕或溢出的泥浆条,接底处更是如此,有的有泥绑条或有用手按压的痕迹。
2、砂底无釉或者有粘砂,部分玉壶春瓶是釉底。
3、圈足外撇或平底,削胎不够规矩,底有向心旋削痕并留有乳突和大小不一的釉斑。
4、多数底足有火石红,但也有一部分无火石红。
5、小件器物圈足外有上釉时留下的指抓痕。
6、器形整体规整,局部欠平,留有空泡或修胎痕。
7、少数器胫部削胎过薄,烧制时乘受不了器物重量,造成塌陷或歪斜。
8、晚期元青花胎体有的较薄,胎中掺有砂粒,釉较薄。
9、由于胎土可塑性不太好,器物多有窑裂之类的缺陷,盘类尤其突出;相当一些大盘底部向上凸。
(二)元青花瓷器的釉面特征:1、青绿色釉面,釉层较厚,由于釉面含较多的铁,釉色泛青绿。
2、浅亮青色釉面,釉层较薄,配用进口青花,大多数的元青花瓷器是这种釉色,釉厚的釉面常有桔皮纹。
3、卵白色的釉面,多配用国产口青花,釉层厚薄都有。
示优景德镇仿古瓷元青花花瓶摆件牡丹梅瓶博古架装饰工艺品瓷器收藏京东好评率100%无理由退换旗舰店¥2998购买4、灰白色釉面,元青花由于玻老化严重,釉层中形成了较多的“玻老化粥样斑“使釉面灰白,纹饰晕散不清。
5、灰黑色釉面,由于烧结温度不高,晚期元青花瓷器有少数这样的釉面。
还有些灰黑釉面是在瓷器的下部,也就是局部灰黑。
6、元晚期有些青花瓷器的釉面很薄有的地方遮盖不住胎体露胎处为桔红色。
(三)元青花瓷器的青花发色特征:1、发色深浓的苏麻离青,色泛黑,浓黑处釉面下凹如溃疡,有铁斑,斑有锡光。
2、发色浓艳的苏麻离青,颜色最美,色浓处也有锡光斑,这样的元青花瓷器不多见,属于珍品。
3、发色浅淡的苏麻离青,无铁斑,这样的瓷器较常见。
4、进口、国产混合青花料适合画各种题材的图案,美观大方。
5、国产青花,色浅淡发灰。
6、偏窑元青花,多数釉面灰白,青花发黑,器型粗糙。
实践出真知——元青花鉴定的秘诀与技巧
![实践出真知——元青花鉴定的秘诀与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ef03b63b3968011ca3009139.png)
6 、历 史 痕 迹 要 分 析
元青花 的胎体与釉 面在长 : 与流 传过程 中 , 有不 同程度 I 留 与 伤 等 。
的缺 刻 较 深 , 排 列 有 序 。 且 云 肩 , 弧 为 三 层 ,内填 绘 有 花 垂 卉 、 动 物 、海 水 、 荷 花 等 繁 褥 华 丽 的
活 习 惯 而 特 别 制 作 的 。尤 其 是 大 盘 ,
其 口径 绝 大 多数 在 4 厘 米 以 上 , 大 O 最
的 可 达 6 厘 米 。 们 的造 型 均 为 折 沿 , O 它
分 圆形 口与 菱 花 口 两 种 类 型 , 以 菱 尤
花 口 为最 多 。 与 国 内 出土 的 占 大 多数 的 中小 型 元 青 花 盘 相 比 , 些 大 盘 的 这
磕缺 : 梅 瓶和 大盘 的 口 在
器 身 的 缺 釉 处 , 及 釉 斑 周 围 均 有 出 以
现 。形成 原 因是 胎体 内含有 矿物 质 ,
不 施 釉 的 部 位 受 火 自然 泛 出红 色 。 粘砂 : 盘底足釉面粘有砂粒 。 大
足 及 器 身 等 部 位 因 外 力冲 撞 而
l 、特殊 器 形 要 掌握
至 正 型 元青 花 的 器 形 , 大 饱 满 、 硕 庄 重 敦 厚 。 其 中 以 八 棱 形 器 物 , 八 如 棱 玉 壶 春 瓶 、八 棱 梅 瓶 、八 棱 兽 耳 罐 等 最 具 特 色 。 另 外 大 盘 、大 碗 是 为 适 应 中 东 地 区 人 们 手 抓 饭 、吃 盛 宴 的 生
密 的平 行 线表 示 。
因久 经 磨 擦 出 现 了 许 多 细 小 丝 有 划 痕 明 显 , 经 仔 细 观 察 则 不
现。
鉴别元青花的六个方法
![鉴别元青花的六个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8a17432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a1.png)
鉴别元青花的六个方法元青花指的是元代(1271-1368年)的青花瓷器。
元青花瓷器具有高质量、精美绝伦的特点,因此也成为了收藏家们的重要收藏品。
但是,鉴定元青花瓷器的真伪并不容易,因此需要特别留心以下几个方面的细节与特点。
整体特征首先我们需要关注元青花瓷器的整体特征,包括瓷器的形状、大小、纹饰、釉色、色泽等等。
元青花瓷器的形状通常比较规整,线条通顺、简洁。
整体的釉色多为白色或者浅灰色,釉面细腻无瑕疵。
而青花瓷器的花纹则主要以云头龙纹、四神兽纹、蒲葵纹、草莓纹等为主,图案清晰,线条轻盈流畅,局部体现出“青花墨渍浓淡相宜”的特点。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赝品会缺乏元青花瓷器的特色,因此我们在鉴别时需要慎重关注。
器型元青花瓷器常见的器型有瓶、碗、盘、壶等,它们的外形通常都比较频繁地出现,而且它们的造型也几乎相似。
在鉴定过程中,需要注意观察陶瓷的基础和装饰的特点,以便确定其是否符合元代风格和风格。
线条元青花瓷器线条的特点很明显,有“青花泅孤流转悠然自得”的特点,不同于肆意程度不同的明、清瓷器,且线条基本上没有人工浮雕的痕迹。
在线条的交汇处,也没有出现瓷体的崩裂。
反之,在整个陶瓷表面上,青花线条都是流畅、舒展的,沉淀有序、镶嵌有度的。
再加上技术精湛,这也是我们辨别元青花瓷器是否真伪的重要依据。
花纹颜色元青花瓷器的花纹颜色通常也是鉴别其真伪的一个标志性特征。
元青花的釉下彩绘,通常在器型多样、花纹复杂的情况下呈现一种深度感和层次感,青花色彩舒展自然、明亮而不刺眼,并且在青色中复杂地混杂有黑色和白色,形成了一种自然柔和而清晰的调子。
如果颜色过于单一、浅淡,或者色相十分鲜艳,那么就有可能是赝品。
底足情况元青花瓷器的底部通常有明显的底足,而且比较规则。
此外,底足处应该有明显的手工痕迹和刻痕,而赝品在底足上的工艺处理和痕迹通常比较粗糙和简略,这也是我们鉴定元青花瓷器真伪的一个关键因素。
烧造工艺元青花瓷器烧制的高温度和烧造工艺,也是区别于其他瓷器的非常重要的因素。
真假元青花对比鉴定技巧(有图有真相)
![真假元青花对比鉴定技巧(有图有真相)](https://img.taocdn.com/s3/m/459388da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86.png)
真假元青花对比鉴定技巧(有图有真相)9万粉丝买家都信任的文玩店没有任何套路,每天福利大放送你想要的,全都在这赶紧识别下方二维码,添加美女掌柜微信如今世人对元青花的钟爱,导致景德镇元青花仿品销量大升。
景德镇对仿制元青花的热情也与日俱增,各种元青花的仿制品不断问世,并由当初的低档产品逐步向高档仿品发展。
对于鉴别高仿品确有一定难度,必要时,还要采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进行辅助鉴定,但就一般仿品而言,只要熟练掌握古陶瓷工艺知识,就能作出明确判断。
下文介绍几种实际的元青花新老特征对比供大家参考。
1元代青花瓷的胎质重而坚,器壁较厚,大器较多。
由于含杂质多,胎里大多有铁褐色小点。
胎是用高岭麻苍土做的。
高岭麻苍土的特点是白而不细,因为当时粉碎的条件有限,工艺有限,所以可以见到很多气孔。
现在的胎是非常细的没有气孔。
过去老的胎泥,是有经过陈腐的过程,有机物经过陈腐会发生变化。
所以它的胎有细腻的感觉,现在做的胎没有陈腐显得很干。
现代机械加工出来的制瓷原料的可塑性,一般不如元代手工制备的原料。
元青花龙牡丹卷草纹双耳罐现代景德镇流行的陶瓷成型工艺说法是:三分拉坯,七分修坯。
也就是说,器物的成形主要是用刀修出的。
元代工艺恰恰相反,是七分拉坯,三分修坯,主要是由于元代泥料可塑性较强,可以拉得很薄,所以器物的上半部和内部根本不需要修整,只是需要对下半部和圈足做简单修整。
现代仿元青花因此元代器物的口沿和脖颈都线条流畅,外型圆润,不落刀痕。
现代仿品的拉坯拉得很厚,不但要修上半部,甚至还要修内壁,因此,线条生硬,规整有余,刀痕累累。
2老的元青花,都是用柴木窑烧的,而现在大多仿品都是用气窑烧的,这两种工艺不同,釉质的化学变化物理变化也有所不同。
特别是釉中气泡的形成过程上,它是不一样的,古代柴木窑烧的气泡要显得大小不一疏朗,气泡明亮。
而现代气窑烧的气泡较细小大小相间,不透亮。
这只是相对而言,也不能排除现代造假者用柴木窑仿造的器物,还得在器形、纹饰等各方面深入研究,以致判断元景德镇窑青花凤穿牡丹纹执壶3青花发色有浓艳、淡雅、青灰三种。
6真品与仿品青花鉴定
![6真品与仿品青花鉴定](https://img.taocdn.com/s3/m/3d7eba689b6648d7c1c746be.png)
【真假青花有图有真相】找到了具体的比对辨识确据(1)近代仿品元青花梅瓶H.33cm. 后3张系500倍微观图后3张系500倍微观图--仿品凝聚斑泰半具此特征,对于元青花鉴识,这是关键性的确据,值得牢记脑海.铁是有光泽的银白色金属,因此其溶解状态多呈现出铁的这般物理性质,这与苏料共生矿溶解的铁锈斑上局部显露的二次氧化析晶锡光.有明显的差别.(2)元代马上杯残件残高:7.8cm.后3张系500倍微观图后3张系500倍微观图--对于元青花鉴识,这是关键性的确据,值得牢记脑海.苏麻离青钴料是含有高铁低锰的共生矿,其中的铁是氧化铁,或称三氧化二铁.局部闪烁银白色锡光,釉层剥落凹陷.这是氧化铁在冷却时受到二次氧化的析晶状态.根据科检,析晶区的氧化铁含量比非析晶区高出八倍以上.500倍微观图---亿万年共生的氧化铁,经高温烧烤,呈现自然溶解状态,痕迹明显.局部闪烁银白色锡光,釉层剥落凹陷...(3)元青花三朵秋菊纹破片8.2cm.X 3.5 cm底部--胎胚第1层--青花图饰第2层--凝聚斑,多呈黑色或黑褐色有明显的色阶过度.第3层--铁褐色的铁锈斑,有色阶,参杂锡白色的铁锈斑析晶第4层--釉层,但锡白色的铁锈斑析晶部位则无釉料覆盖,故呈凹陷状.特别注意:1.上述凝聚斑的肌理层次,不会跳跃呈现.没有第1层青花图饰,就不会有第2层凝聚斑,更不会出现第3层的铁锈斑以及锡白色铁锈析晶;没有第2层凝聚斑,就不会出现第3层的铁锈斑以及锡白色铁锈析晶.有些凝聚斑由于氧化铁含量较为稀薄,只呈现到第2层黑褐色,或只到第3层的铁褐色铁锈斑,而不见锡白色铁锈析晶.2.现代仿造品多呈跳跃式呈现,没有第2层凝聚斑,却出现第3层的铁锈斑甚或出现整片的锡白色铁锈析晶冒出釉面.(4)元青花马上杯(足部系后补) 高:10.8cm. 径:11.8cm. 后2张系500倍微观图(5)仿元青花破片13cm. X 10.8cm. 后3张系500倍微观图(6)仿明永樂青花雞心碗高:8.7cm.徑:12.5cm. 后5张系500倍微观图下面这件就是使用国产钴料烧制.(7)明末万历青花印泥盒8.5cm.X 8.5cm.X 5cm. 后5张系500倍微观图(8)清初康熙青花莲花童子纹破片残高:6.3cm苏料是高铁低锰与钴的共生矿,具有凝聚斑和铁锈斑.因为氧化铁有一定的助溶作用,在相同温度下,铁锈斑处压力较釉面处低些,有利于气泡溢出.故铁锈斑处很少看到气泡.国产料是高锰低铁与钴的共生矿,其凝聚斑氧化铁稀薄,几无铁锈斑存在,其凝聚斑上有气泡存在,是正常现象.请比较下列两图(9)明末霁蓝釉高足杯残H.7.2cm. 后3张系500倍微观图(10)明末崇祯青花兔纹碗残片H.5.6cm. 后4张系500倍微观图(11)现代仿明成化黄地青花果盘径.28.cm. 后4张系500倍微观图。
关于元青花的简单鉴别方法
![关于元青花的简单鉴别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b02d638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65.png)
关于元青花的简单鉴别⽅法⾸先是胎与釉。
真品总的观感为胎较粗重,釉为青⽩⾊,釉⾯的坚实感强烈。
表⾯呈现的是⽟⼀般地光泽。
新品的胎地较细,釉⾊偏⽩,常在釉⾯上做⽔碱痕迹,也有经打磨后釉⾯出现缺失光泽的现象。
第⼆,原料与青花斑点。
元青花使⽤两种青花料,⼀种⼤型漂亮的青花瓷器,多为进⼝原料,⾊调蓝艳,有宝⽯蓝的感觉,带有⿊褐⾊的斑点,有的微微带点锡光,⼿感微微下凹。
这种斑点是⾃然形成的。
另⼀种为国内墓葬出⼟或外销到东南亚的⼩件青花瓷,多使⽤国产料,⾊调蓝灰。
后⼀类仿品较少。
新仿制的元青花是现代配制的青花料,呈现出的⿊褐⾊斑点⽐较密集,斑点颜⾊较浓重,侧视斑点处,釉上仿佛浮有⼀层薄薄的银灰⾊⾦属⽚。
从⽓韵上看没有达到元青花那样古雅深沉。
第三,纹饰风格。
元青花的纹饰⾃如,笔线有⼒,具有⼀种潇洒的⼒度美。
多层次绘画装饰的器物,纹饰紧凑和谐,留的地釉不多。
新制品笔线拘谨⽆⼒,有的画⾯纹饰较稀松,给⼈的感觉过于⼯细华丽。
第四,底部釉斑现象。
⼀般出现在⼤罐、⼤瓶的底部。
元代陶瓷⼯匠在施满釉后需将底部釉擦除,但⼜没有擦除彻底。
没有擦除的釉,即成为后⼈说的釉斑,是在⾃然状态下形成的。
釉斑有⼤有⼩,或宽或窄,釉斑周围有的还有浅淡的⽕⽯红⾊。
现在的新产品,釉斑给⼈的感觉仿佛是使⽤⽑笔类⼯具随便抹成的,很不⾃然。
第五,⽕⽯红与跳⼑现象。
不⼀定每件器物底部都会出现,⼀般呈现浅淡的⽕⽯红⾊,仿佛刷过的泥浆⾊,表明有点油亮的光泽,旋纹及跳⼑痕隐现。
现代的仿制品⽕⽯红⾊过于浓重,跳⼑的痕纹路很深。
有的赝品底部还涂抹⼀些⿊灰⾊的脏污表⽰器物的旧意,⽐较易于识别。
第六,元青花很少写款识。
⽬前只发现⼀对收藏在英国⼤维德基⾦会的雍正11年元青花云龙象⽿⼤瓶,这是众所周知的。
⽽新制品中出现许多写有 “⼤元国某某年制”的字样,以迷惑他⼈,要特别⼩⼼元代青花可分为⼤件器和⼩件器两种,典型的元青花瓷鉴别特征主要有七点:⼀、元青花⼀般胎体厚重,上⼿感觉适中;⼆、器底⽆釉,多数器底有明显旋纹,个别有跳⼑痕并黏有填砂。
元青花“一笔点画”真假对比:一、左图真品:荷叶无轮廊,
![元青花“一笔点画”真假对比:一、左图真品:荷叶无轮廊,](https://img.taocdn.com/s3/m/d9f6c8ee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a2.png)
元青花“一笔点画”真假对比:一、左图真品:荷叶无轮廊,
元青花“一笔点画”真假对比:
一、左图真品: 荷叶无轮廊,靠笔尖笔法运行的几笔点画而成,留下左右对称的重叠笔触深斑。
荷花先一笔点画花尖,尖起顿终,再勾轮廓,顿终处留黑斑。
长草叶先一笔点画叶条,再单边勾勒留白。
二、右图仿品: 荷叶虽无轮廓,但从交叠深斑看是平涂,显然画法错误,也说明暗有轮廓的草稿。
荷花先勾轮廓,再从瓣中超尖方向挑涂,造成尖处色浓出界。
长草叶的点画,伸展不开,受喑草稿拘束。
元青花中让人迷惑的,条形流散和斑状流散!18张图教你鉴识
![元青花中让人迷惑的,条形流散和斑状流散!18张图教你鉴识](https://img.taocdn.com/s3/m/d4b4db64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93.png)
元青花中让人迷惑的,条形流散和斑状流散!18张图教你鉴识元青花瓷识别中,关于条形流散和斑状流散,让许多刚介入收藏者颇感迷惑,因此对这一特征反复解释说明很有必要。
元青花瓷断真假,若真正掌握好条形流散和斑状流散,会变得相当容易。
元青花瓷的颜料,主要是在进口苏料中会有明显的色素凝聚现象,即积青现象,被称做积青处或积青斑(也有称凝聚斑的,均指此一现象),是伴随着工艺加工烧制环节而发生。
这些色素颜料颗粒比一般国产颜料要粗,因此在高温溶融液态和杂质的吸引下,会在画好的颜料图案里聚集,并随温度降低凝缩成一个个比周围蓝色深得多至发黑的斑。
这种发黑的斑位置不定,且细看均由更小的小米粒般大小的一粒粒黑点斑组成。
这些更小的小米粒大小的黑点斑,是组成颜料图案中不同形状更大黑斑的基础斑。
也有人把这种小米粒黑点斑称做珠状斑。
这些珠状的小米粒黑点斑成密集态时往往界限模糊为大黑斑。
大黑斑只在稍分开时可见到珠状斑粒。
由于这些珠状小米粒黑点斑在未聚合时周边界限就相当晕散,因此凝聚后的大黑斑也都呈现晕散模糊发散态。
这种凝聚成大黑斑的状态主要为两种:一是不规则条带状,即一个个珠状小米粒黑点斑紧连成长条带状,且条带或粗或细,边缘晕散模糊。
条带整体能看出随图案发生各种方向变化但聚而松散,部分条带因相当晕散或有向下溢并排成密集锯齿状的粒滴痕散,被称做条形流散积青斑,简称条形流散。
也有把这种珠状的小米粒黑点斑紧挨相连凝聚成条状黑斑的现象称做串珠现象。
斑状流散则是指一些珠状小米粒黑点斑聚成的更大的团状黑斑,其周围晕散模糊没有明显界限,大多趋圆状,其实是一种更大的点状黑斑,有的也存在溢出流散,被简称为斑状流散。
斑状流散一般多存在于笔划末端停止处。
上述两种流散,一种为条形带,一种为圆形带,只是聚成的形状不同而已,性质没什么不同。
在这两种流散的积青斑纹中,有的器物可见积青处有“结晶斑”(一般称“铁斑”)析出,全进口颜料析出的结晶斑会呈现黑、灰黑、灰(或略微带褐)等色;进口料中混入国产料结晶斑颜色会随国产料混入的多少出现两种现象:一是呈银黑或银灰色,即斑点之上泛有偶然“锡光”(也有称银光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假元青花对比鉴定技巧(有图有真相)如今世人对元青花的钟爱,导致景德镇元青花仿品销量大升。
景德镇对仿制元青花的热情也与日俱增,各种元青花的仿制品不断问世,并由当初的低档产品逐步向高档仿品发展。
对于鉴别高仿品确有一定难度,必要时,还要采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进行辅助鉴定,
但就一般仿品而言,只要熟练掌握古陶瓷工艺知识,就能作出明确判断。
下文介绍几种实际的元青花新老特征对比供大家参考。
1元代青花瓷的胎质重而坚,器壁较厚,大器较多。
由于含杂质多,胎里大多有铁褐色小点。
胎是用高岭麻苍土做的。
高岭麻苍土的特点是白而不细,因为当时粉碎的条件有限,工艺有限,所以可以见到很多气孔。
现在的胎是非常细的没有气孔。
过去老的胎泥,是有经过陈腐的过程,有机物经过陈腐会发生变化。
所以它的胎有细腻的感觉,现在做的胎没有陈腐显得很干。
现代机械加工出来的制瓷原料的可塑性,一般不如元代手工制备的原料。
元青花龙牡丹卷草纹双耳罐
现代景德镇流行的陶瓷成型工艺说法是:三分拉坯,七分修坯。
也就是说,器物的成形主要是用刀修出的。
元代工艺恰恰相反,是七分拉坯,三分修坯,
主要是由于元代泥料可塑性较强,可以拉得很薄,
所以器物的上半部和内部根本不需要修整,只是需要对下半部和圈足做简
单修整。
现代仿元青花
因此元代器物的口沿和脖颈都线条流畅,外型圆润,不落刀痕。
现代仿品的拉坯拉得很厚,不但要修上半部,甚至还要修内壁, 因此,线条生硬,规整有余,刀痕累累。
2老的元青花,都是用柴木窑烧的,而现在大多仿品都是用气窑烧的,这两种工艺不同,釉质的化学变化物理变化也有所不同。
特别是釉中气泡的形成过程上,它是不一样的,
古代柴木窑烧的气泡要显得大小不一疏朗,气泡明亮。
而现代气窑烧的气泡较细小大小相间,不透亮。
这只是相对而言,也不能排除现代造假者用柴木窑仿造的器物,还得在器
形、纹饰等各方面深入研究,以致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