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继间技术在长距离圆砾地层顶管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顶管中继间施工技术

顶管中继间施工技术

顶管中继间施工技术(1)中继间设计中继间是解决长距离顶进施工顶力过大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本工程顶管中继间采用二段一铰可伸缩的套筒承插式钢结构件。

中继间的密封结构采用双道径向可调的橡胶密封,另增加二道馒头形橡胶止水圈。

双道径向可调的橡胶密封用于中继间伸缩时密封装置,在双道径向可调的橡胶密封圈之间设置4只注油孔,以减少橡胶圈的磨损。

一道馒头形橡胶止水圈用于顶管结束以后,切割法兰和拆卸二道径向可调的橡胶密封时的临时防水。

在密封配合面应经过立车的精加工,并经过抛光处理,涂抹润滑脂。

若在顶管过程中出现局部漏浆现象,也可以在端面设置一道盘根和法兰止水的应急措施。

中继间出厂前应进行验收工作,主要检查项目有关键部分尺寸、精密度、油封耐压压力以及防腐涂层等。

每套中继环安装16只500KN双作用油缸,总推力8000KN,油缸行程为500mm。

为提高工程的可靠性,在每套中继环处设一台三柱式液压动力机组,该液压泵具有耐高压的特性,尤其适用于中继间使用。

启用时一名操作人员就可控制。

(2)中继间的间距确定本工程中继间设置根据建设规范,“顶管工程施工规程”DG/TJ08-2049-2016 中7.5.5的要求,第一道中继间宜布置在顶管机后方20-50m的位置。

又根据7.5.6条规定以后的各环中继间布置按照下式计算确定;()()32'S k F F Df π=-式中,S'=中继间的间隔距离(m);F3=控制顶力(kN);F2=顶管机的迎面阻力(kN);f =管道外壁与土的平均摩阻力(kN/m2),宜取2~5;D =管道外径(m);k =顶力系数,宜取0.5~0.6。

根据上述计算公式,结合我公司以往钢顶管的施工经验,中继间间距布置:对各顶进区间,第一套中继间布置在机头后方50m 位置,以后在岩石段每间隔约80m 布置一套中继间,在中砂层每间隔150m 布置一套中继间。

(4)施工后的中继间处理顶管机进入接收井后,对中继间预留的注浆孔压注双液浆,以防止外侧泥浆通过中继间渗漏;确保中继间前后段和中继间内壳和外壳之间压密注实。

长距离顶管施工中继间的分布范文

长距离顶管施工中继间的分布范文

长距离顶管施工中继间的分布范文1. 引言长距离顶管施工是一种用于在地下进行管道敷设的先进技术。

中继间的分布对顶管施工具有重要影响,它决定了施工的效率和质量。

本文将围绕长距离顶管施工中继间的分布这一话题展开研究,通过对现有文献和实践经验的综合分析,总结出一种合理的分布范式。

2. 中继间分布的意义中继间是指在长距离顶管施工过程中,设置的几个固定位置,用于连接施工区域和管道终点。

中继间的位置和数量直接影响到顶管施工的效率和质量。

合理设置中继间可以减少施工时间和成本,提高施工安全和稳定性,是一个重要问题。

3. 中继间分布的原则(1)均匀分布原则:中继间应该尽量均匀地分布在整个施工区域内,以保证施工的平衡性和整体稳定性。

(2)距离合理原则:中继间之间的距离应该根据具体项目的情况来确定,一般来说,距离不宜过远,避免造成长时间的材料运输和施工过程中的不稳定。

(3)安全性原则:中继间的设置要考虑到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例如在弯曲地段或者下降地段设置更多的中继间,以确保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4. 中继间分布的模型根据上述分布原则,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中继间分布的模型。

首先,将施工区域划分为若干个相等大小的区域,然后在每个区域的中心位置设置一个中继间。

这样可以保证中继间的均匀分布原则,同时也方便材料的运输和施工的进行。

根据具体项目的情况,可以根据需要在某些特殊地段设置更多的中继间,以满足安全性原则。

5. 探讨与实践为了验证上述的中继间分布模型,我们对已经完成的一些长距离顶管施工项目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通过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我们发现采用上述模型设置中继间的项目施工效果明显优于其他方法。

这一结果验证了我们提出的中继间分布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6. 风险控制与改进在长距离顶管施工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例如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材料运输的难度。

为了更好地进行风险控制和施工改进,我们建议在施工开始之前进行全面的地质勘察,以预测可能存在的地质问题。

长距离顶管施工中继间的分布范本

长距离顶管施工中继间的分布范本

长距离顶管施工中继间的分布范本通常是基于实际工程需求和地质条件的综合分析,因此不同工程可能会有不同的分布方案。

下面是一个假设的示例分布范本,供参考。

1. 引言长距离顶管施工是一种在地下开挖隧道的技术,通常需要设置中继间来确保施工的连续性和效率。

中继间的分布范本需要考虑地质条件、工程长度和施工方法等因素,以达到施工的经济、安全和可行性要求。

2. 工程概况假设我们有一个需要施工的长距离顶管工程,总长度为10000米,地质条件较为均匀。

3. 分析过程3.1 地质条件评估在确定中继间的分布范本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对地质条件进行评估。

地质调查和地质勘探数据将提供地下情况的详细信息,以便我们确定最佳的中继间分布方案。

这些数据包括地质岩层、地下水位、土壤类型等。

3.2 施工方法选择长距离顶管施工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如推进法、挖土法、注浆法等。

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我们选择适合的施工方法。

3.3 中继间的确定根据地质条件评估和施工方法选择,我们可以开始确定中继间的分布范本。

3.3.1 中继间的间距中继间的间距需要根据施工步骤、土层情况、管道长度等因素来确定。

一般来说,中继间的间距越小,施工难度和成本就会越大。

根据经验,我们可以将中继间的间距设置为100-200米。

3.3.2 中继间的位置中继间的位置需要根据施工步骤和地下管道的长度来确定。

一般来说,中继间的位置应该均匀地分布在工程区域内,以确保施工的连续性和效率。

4. 分布范本结果根据上述分析过程,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的中继间分布范本:- 总长度:10000米- 中继间间距:100-200米- 中继间个数:总长度/中继间间距 = 10000/100-200 = 50-100个- 中继间位置:均匀地分布在工程区域内5. 总结长距离顶管施工中继间的分布范本是根据地质条件和工程需求来确定的。

在确定中继间的分布范本时,需要综合考虑土壤情况、施工方法、施工步骤等因素。

超长距离顶管施工中的中继间技术及实例分析

超长距离顶管施工中的中继间技术及实例分析

嘉兴污水排海 嘉兴市 工程
上海 南市水 厂 过江顶管工程 汕头 市 自来 水 厂 过海 输水 顶 管工程 厦 门污水 排 海 顶管工程 上 海市
26 OO
114 0 1
2 O .O
机械化
网格水 力 机械化 网格水 力 机械 化
1工具管 形式 多样 化 , 能 更加 完善 ; ) 性
2 新型 中继 间 的应 用 ; )
位, 把管 道分 为若 干个 顶进 区 间 。顶 进 时 , 由若 干 先 个 中继 间按先 后顺 序把 管道 顶进 一段 距离 ,然后 由 主顶 装 置顶进 最后 一个 区间 的管 道 , 这样 不 断重复 ,
维普资讯
第 2 卷第 3期 5
20 0 8矩
非 开 挖 技 术
Tr nc esT e hn og e hls c ol y
V01 . N o. 25. 3
Jn ,0 8 u e2 0
超长距离顶管施工 中的中继 间技术及 实例分析
吴 坚 胡 丽 娟 z
工 已被广泛应 用 。超 长距离 顶管 施工 技术 的发展 主 要表 现在如 下几个 方 面 :
2 中继 间接 力 顶 进 技 术
在超 长距 离顶 管施 工 中 , 增加 顶进 距离 , 以 为 可
采用 的措施有许多, 如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 采用 玻璃纤维管或钢管 ; 减小管壁与土的摩擦阻力 , 如采 用注 浆减 摩 。 但是 , 上述 这些 措 施往 往难 以满 足长 距 离推 进 的要求 ,而 中继 间技 术 的 出现为超 长距 离顶
设 管道 的新 技术 。 18 从 97年我 国完成 第一 根超 长距 离 顶管 以来 ,超 长距离 顶 管施工 技术 在工 程实 践 中 得 到 了广泛 的应用 。现将 已完成 的我 国超 长距 离项 管工 程简要介 绍 于表 1 。 通 过这些 年来 的研 究 和工程 实践 ,我 国的超 长 距离 顶 管施工 技术 得 到 了很 大 的发展 。顶 进设备 基 本 上 与世 界先 进水 平 同步 ,施工 技术 也有 了很 大 的 提 高与 进步 。 超长距 离 顶 管技术 的 发展 , 同时也带 动 了整个 顶管技 术 的提 高 , 别是 在沿 海一 带 , 管施 特 顶

长距离顶管施工中继间的分布范文(2篇)

长距离顶管施工中继间的分布范文(2篇)

长距离顶管施工中继间的分布范文引言: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地下管线的建设成为了城市发展的必然需求。

而长距离顶管施工中继间的合理分布对于地下管线建设的效率和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经济、技术和环境等多个角度,探讨长距离顶管施工中继间的分布范围,以期为相关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一、技术层面的考量:在确定长距离顶管施工中继间的分布范围时,首要要考虑的因素是技术要求。

首先,应根据管线的长度、深度等参数,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确定顶管施工的起点和终点。

其次,应根据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和地表环境等因素,确定适宜的中继间个数和位置。

一般来说,中继间的距离应适当延长,以便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反复掘进次数,提高施工效率。

同时,中继间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以确保施工过程中的管道连接和中继间设备的布局工作顺利进行。

二、经济层面的考量:在确定长距离顶管施工中继间的分布范围时,经济性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首先,应根据工程的资金预算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确定施工中继间的个数和位置。

其次,应合理利用现有的道路和地下设施,尽量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资源的浪费。

另外,还应求取最佳的施工方案,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

综合考虑成本、时间和质量,确定合适的中继间分布范围,以达到最佳的经济效果。

三、环境层面的考量:在确定长距离顶管施工中继间的分布范围时,环境保护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首先,应在选择中继间位置时,尽量避开敏感区域,如地下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等,减少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受到污染的风险。

其次,应合理选择材料和技术,降低施工过程中的噪音、尘土等影响。

另外,还应定期进行环境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工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结论:长距离顶管施工中继间的分布范围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问题。

在确定分布范围时,需要综合考虑技术、经济和环境等多个因素,以达到施工效率、工程经济和环境保护的最佳平衡。

根据具体的工程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开展精细化管理,确保长距离顶管施工中继间的合理分布,提高工程的质量和效益。

中继环联动系统在超长距离曲线顶管中的施工应用

中继环联动系统在超长距离曲线顶管中的施工应用
中圈分类号 :T U 9 4 文献标识码:B
P L C 控制
文章编号:1 0 0 4 — 1 0 0 1 ( 2 0 1 4 ) 0 1 — 0 0 8 0 — 0 2
Re l a y Ri n g L i n k a g e Sy s t e m Ap p l i e d t o Su p e r L o n g Di s t a n c e Cu r v d e
摘要 :上海市污 水治理 自龙港 片区南线东段工程 中一段 长2 0 8 0 m混凝土顶管施工 为曲线顶管 ,其顶进 施工具有很高 难度。 以此为背景 ,重点对超长距离 曲线项 管施工过程中继环联动项进 方法进行 了阐述 ,在实际工程 中取得 了良好成 效 ,顺利 完成 了该工程。
关键词 :中继环 联动系统 超长距离顶管 曲线顶管
曲线顶 管来 说有着 积极 的意 义。
力顶 进。 中继 环 的主 要作 用 是增 加 项管 施工 的 总顶 力 ,从 而 使得 更 长距 离 的项 管 能够 得 以实 现 ,除 此 以外还 有 其他
多项 功 能 ,主 要功能 有 以下几个 方面 。
1 . 1 增加 总顶 力
顶 进过 程 中 ,后座 油 缸不 可能 无 限制 地增 加顶 力 ,在
提供 足够 的顶 力来 继续 顶 进 ,此 时启 用 中继 环可 将 项进 过
程 中越 来越 长 的顶 管 分割 为几 个部 分 来单 独 顶进 ,解决 了
顶 进 问题 ,增加 了总项 力。
1 . 2 顶 力分布 更为平均
使 用 中继 环后 ,每个 中继 环 仅需 顶进 整 条顶 管 其 中一 段 距 离 的管 节 ,即只需 克服 一 小段 距 离 管节 的侧 壁摩 阻 力 即可 完成 顶 进 。尤 其是 比较 靠 近工 作 井 的管 节 受力 将大 大 降低 ,这对 于超 长 距离 项 管来 说很 重 要 。 因为越 靠 近工 作 井 ,这 里土体 被 扰 动 的时 间越 长 ,在 大顶 力 顶进 过程 中 ,

长距离顶管技术的应用分析

长距离顶管技术的应用分析

长距离顶管技术的应用分析发表时间:2019-07-17T12:47:39.80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2期作者:许绍贤[导读] 摘要:目前,长距离顶管施工技术在我国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技术具有噪声少、影响低等多种优势。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南方建设投资公司广西水电工程局有限公司摘要:目前,长距离顶管施工技术在我国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技术具有噪声少、影响低等多种优势。

该文从该技术的特点以及不足入手,分析了其应用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最后结合工程实例对其有效应用进行了探讨,希望可以为技术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长距离顶管;技术;应用1长距离顶管施工技术的概述顶管技术是指在非开挖情况下,以顶进的方法在地下增设管道,使用的设备为液压顶。

顾名思义,长距离顶管施工具有顶进距离长、给排水效率高等特点。

这种施工技术的优势是用时短、工作量小、节省资源、不破坏路面等,是当前管道铺设的主要手段。

除此之外,顶管施工还能确保交通正常运行,减少施工地拆迁成本,具有经济性和实效性。

2长距离顶管施工技术的影响因素2.1管体的材质与选型长距离顶管技术施工的效果和施工工艺以及管材的材质选择都有直接的关联。

由于给排水管道需埋设在地下,经历较长的使用周期。

因此,对于管材材料的选择必须以稳定、安全、耐腐性好等作为选择的标准。

在当前的管材市场中,适用于长距离顶管施工作业的管材种类繁多。

在选择管材时,管材加工和生产的质量也是参差不齐,很多都存在瑕疵。

给排水系统的设计者们必须谨慎做出选择,尽量延长给排水管道的使用寿命。

目前来说,最常采用的是钢制的管材。

2.2管体质量管体质量对施工整体质量的影响十分显著,为了保证管体的质量,施工单位必须根据工程施工的特点以及管体所处的环境采用一定的保护措施。

例如在给排水工程中,可以通过混凝土浇筑的方式形成顶管管道,避免管道腐蚀问题的发生,还能够管道提供安全保护,提升其使用寿命。

中继间技术及其在顶管施工中的应用

中继间技术及其在顶管施工中的应用

中继间技术及其在顶管施工中的应用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地下管线的建设已成为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长距离顶管施工中继间的分布(2篇)

长距离顶管施工中继间的分布(2篇)

长距离顶管施工中继间的分布一直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对于顶管施工的效率和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长距离顶管施工中继间的分布问题,并提出一种基于最优路径算法的优化方法。

一、长距离顶管施工中继间的分布问题的背景长距离顶管施工是一种常见的施工方法,它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地下工程,如城市给水、给排水、燃气、电力等。

在顶管施工中,为了保证施工的连续性和顺利进行,通常需要设置一定数量的中继间。

这些中继间的位置布置对于施工的进度和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如何合理布置中继间成为一个关键的问题。

二、长距离顶管施工中继间的分布方法1.经验法经验法是一种常见的中继间分布方法,它基于施工经验和实际情况进行布设。

一般来说,经验法以中继间的距离为基准,根据地下管线的走向、施工条件和需求来判断中继间的数量和位置。

然而,经验法往往没有系统的理论依据,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布置结果往往不够合理和优化。

2.最优路径算法最优路径算法是一种基于数学模型和优化理论的中继间分布方法。

它通过建立地下管线网络模型和中继间分布模型,利用最优化算法求解出最佳的中继间布置方案。

最优路径算法的核心思想是通过计算地下管线网络的最短路径和最小费用来确定中继间的位置和数量。

最优路径算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建立地下管线网络模型。

首先,需要获取地下管线的参数和拓扑结构,包括管线长度、管径、材质、埋深等信息。

然后,根据这些参数和拓扑结构,建立地下管线网络模型,将地下管线表示为节点和边的集合。

(2)确定施工要求和约束条件。

要确定地下管线施工的要求和约束条件,包括距离限制、管线走向、施工时间等。

这些约束条件将对中继间分布产生影响。

(3)选择最优化算法。

最优路径算法有很多种,如Dijkstra算法、Floyd算法、A*算法等。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最优化算法。

(4)求解最佳中继间布置方案。

在最优化算法的基础上,通过迭代计算得到最佳的中继间布置方案。

长距离顶管施工中继间的分布

长距离顶管施工中继间的分布

长距离顶管施工中继间的分布在工程项目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继间的布置与规划对顶管施工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通过探讨长距离顶管施工中继间的分布的目的、原则和实施方式,来深入了解相关内容。

一、目的中继间的分布就是为了实现大跨度顶管施工过程中的顺利进行。

它的主要目的有以下几点:1. 达到施工及时报告的要求。

中继间作为施工现场的重要节点,通过布置中继间可以实现对施工过程的及时监控和报告。

这有助于项目管理,以便及时解决问题和调整施工进度。

2. 节约施工成本。

中继间的合理布置可以减少施工中的阻力和阻碍,从而提高施工效率和减少施工成本。

合理的中继间布置可以实现施工设备和工人的最佳利用。

3. 保证施工质量。

中继间的分布可以确保施工质量的控制和监督。

通过中继间,施工人员可以及时发现工程质量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

二、原则在长距离顶管施工中,中继间的分布应遵循以下原则:1. 布置合理,保证施工效率。

中继间的位置应根据顶管施工的实际情况进行布置,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施工效率。

合理的布置可以使施工过程中的设备和工人流动更加顺畅,减少工作的重复和浪费。

2. 保证施工安全。

中继间的布置应考虑施工安全因素。

中继间应远离危险区域,以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灭火设备和应急设备也应配备到中继间,以应对意外情况。

3. 遵循施工进度。

中继间的布置应与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相一致。

它应根据施工的需求和顺序进行布置,以保证施工的连贯性和顺利进行。

三、实施方式为了实现长距离顶管施工中继间的合理分布,可以采取以下实施方式:1. 实地勘测。

在开始顶管施工之前,应进行详细的实地勘测。

通过实地勘测可以确定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和限制条件,为中继间的布置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

2. 制定布置方案。

根据实地勘测的结果和施工要求,制定中继间的布置方案。

该方案应考虑施工效率、安全和施工进度等因素,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3. 进行现场调整。

在实施方案之后,还需要进行现场调整。

长距离顶管施工中继间的分布

长距离顶管施工中继间的分布

长距离顶管施工中继间的分布顶管技术是一种利用掘进机在地下开挖隧道,并在隧道内布设管道的技术。

它可以避免对地面的破坏,减少交通阻塞,同时还可以实现地下管道的快速铺设。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城市需要进行地下管道的铺设,长距离顶管施工中继间的分布成为一个关键问题。

长距离顶管施工中继间的分布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1.地质条件:地质条件是影响长距离顶管施工中继间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的地质条件对顶管施工的难度和风险有着不同的影响。

例如,地下土层的稳定性、岩层的硬度和断裂性等都会影响施工的难度和安全性。

在选择中继间的位置时,需要综合考虑地质条件,选择更为稳定和适宜的地点。

2.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包括对沿线居民的影响和对交通路线的影响。

在选择中继间的位置时,应考虑附近居民的安全和利益,尽量避免对居民生活的干扰。

同时,还应考虑顶管施工对交通路线的影响。

选择中继间时,需要尽量减少对交通的阻碍和影响。

3.分表力:分表力是指长距离顶管施工中继间的长度。

分表力的选择既要考虑工程的经济效益,也要考虑工程的安全可靠性。

一般来说,分表力不宜过长,过长的分表力会增加施工的难度和风险,增加了地面沉降和管道破裂的可能性。

4.施工机械性能:施工机械的性能和技术水平对长距离顶管施工中继间的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

随着科技的进步,顶管机械的性能不断提高,可以更好地适应长距离顶管施工的需要。

在选择中继间时,应充分考虑施工机械的实际性能,尽量提高施工的效率和质量。

5.施工管理:施工管理是保障长距离顶管施工中继间分布的关键。

在施工过程中,应通过合理的计划和科学的管理,保障施工的顺利进行。

同时,应加强施工监测和安全控制,及时发现和处理施工过程中的问题,确保施工的安全和质量。

综上所述,长距离顶管施工中继间的分布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地质条件、环境因素、分表力、施工机械性能和施工管理等方面的因素。

只有根据具体的工程情况,合理选择中继间的位置和长度,才能确保长距离顶管施工的顺利进行。

顶管中继间远程智能集中控制长距离顶进施工工法

顶管中继间远程智能集中控制长距离顶进施工工法

顶管中继间远程智能集中控制长距离顶进施工工法顶管中继间远程智能集中控制长距离顶进施工工法一、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地下管线的架设变得尤为重要。

地下管线的顶进技术可以减少对地面交通和建筑物的影响,提高工程施工效率。

为了提升顶进施工的安全性、自动化程度和准确性,顶管中继间远程智能集中控制长距离顶进施工工法应运而生。

二、工法特点顶管中继间远程智能集中控制长距离顶进施工工法是一种利用先进技术实现的智能化施工工法。

它采用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对顶管机、顶推设备等各个施工设备的远程智能控制,从而实现施工工程的高效、安全、稳定进行。

三、适应范围该工法适用于需要进行长距离顶进的地下管道施工工程,如城市排水、燃气、给水管道等。

同时,该工法还适用于地质条件恶劣、工程复杂的情况下的施工作业。

四、工艺原理顶管中继间远程智能集中控制长距离顶进施工工法的工艺原理是通过远程控制系统对施工设备进行精确控制,从而实现对顶管的准确顶进,控制顶管机的转向、速度等参数。

这主要通过现代化测量仪器的使用和实时数据的收集,结合系统化的算法和模型分析来实现。

五、施工工艺该工法的施工工艺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地质勘察和设计:综合考虑地层情况、管道走向、顶管机的选择等因素,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

2. 设备准备: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顶管机、推进设备等,并进行设备安装和调试。

3. 施工准备:摆放好施工设备,搭建好施工平台,并进行相关安全措施的落实。

4. 远程控制:通过远程控制系统对施工设备进行远程操作,实现顶管机的准确顶进。

5. 施工结束:根据设计要求完成顶管任务,并进行必要的工艺检测和质量评估。

六、劳动组织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合理组织劳动力,包括工程师、技术员和作业人员等。

工程师负责施工方案的编制和技术指导,技术员负责设备调试和维护,作业人员负责具体的施工操作。

七、机具设备该工法需要使用顶管机、推进设备、测量仪器、工程车辆等机具设备。

顶管机要具备自动控制、转向稳定、推进力控制等功能,推进设备要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和适应不同地质条件的能力。

顶管中继间远程智能集中控制长距离顶进施工工法(2)

顶管中继间远程智能集中控制长距离顶进施工工法(2)

顶管中继间远程智能集中控制长距离顶进施工工法顶管中继间远程智能集中控制长距离顶进施工工法一、前言顶管中继间远程智能集中控制长距离顶进施工工法是一种新型的隧道施工工法,通过远程智能集中控制技术,实现了长距离顶进施工过程的精确控制和监测。

本文将对该工法的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以及工程实例进行详细介绍。

二、工法特点顶管中继间远程智能集中控制长距离顶进施工工法具有以下特点:1. 采用集中控制技术,实现了施工过程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减少了人工操作的风险和误差。

2. 可实现对施工参数的精确控制,提高了施工质量和效率。

3. 适用于长距离顶进施工,能够减少施工时间和成本。

4. 可远程监测施工过程,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5. 工法灵活多样,适应不同隧道工程的需求。

三、适应范围顶管中继间远程智能集中控制长距离顶进施工工法适应于各类隧道工程,尤其是需要长距离顶进施工的工程,如城市地铁、高速公路、铁路、水利工程等。

四、工艺原理该工法通过远程智能集中控制技术实现对施工工法和实际工程之间的联系和控制。

主要采取以下技术措施:1. 利用传感器监测顶管中的变形、压力、位移等参数,并传输至集中控制系统。

2. 通过集中控制系统对顶管中的注浆、推进等操作进行远程控制,保证施工过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 集中控制系统可对施工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记录,以便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五、施工工艺1. 准备工作:确定施工区域和顶管终点位置,搭建施工平台和设备。

2. 初次顶进:将顶管推进到一定距离后,进行初次顶进,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确保施工的安全和稳定。

3. 远程集中控制:通过集中控制系统对顶管的推进、注浆等操作进行远程控制和监测。

4. 监测和调整:根据传感器监测到的数据,及时调整施工参数,确保施工质量。

5. 顶进终点处理:达到顶进终点后,对顶管进行处理,确保顶管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2023年长距离顶管施工中继间的分布

2023年长距离顶管施工中继间的分布

2023年长距离顶管施工中继间的分布是指在2023年,用于支持长距离顶管施工的中继间设施的分布情况。

长距离顶管施工是指一种在地下进行的管道铺设工程,用于输送水、气、油等物质。

为了有效地进行长距离顶管施工,中继间设施的布局非常重要,可以提供给施工人员工作和休息的场所,以及支持施工所需的设备和材料。

以下是可能出现在2023年的长距离顶管施工中继间的分布情况的一些假设:1. 城市内部:由于城市的交通和建筑密集度,长距离顶管施工的中继间设施可能主要集中在城市的边缘区域或郊区。

这些地区可能有更多的空地和便于施工的条件。

2. 沿线布局:长距离顶管施工的中继间设施可能会沿着管道线路进行布局。

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工程人员和设备的移动距离,提高施工效率。

3. 区块式布局:中继间设施可能以区块方式布局,每个区块都设有一个中继间。

这样可以将施工区域划分为不同的段落,方便管理和监控施工进度。

4. 中继间规模:中继间的规模可能会根据具体工程的需求而有所不同。

较大规模的长距离顶管施工可能需要更多和更大的中继间设施,以容纳更多的施工人员和设备。

5. 设施设备:中继间设施可能包括施工人员的工作区域、休息室、食堂、办公区域等。

此外,还可能包括物料仓储区、设备维修区等,以支持施工所需的设备和材料。

为了实现中继间设施的合理分布,需要进行相关的规划和设计工作。

这可能涉及到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应用,以分析地理环境和交通情况,确定最佳的中继间位置。

同时,还需要考虑施工时间表、人员配备和设备需求等因素,以确保中继间设施的有效利用。

总之,2023年长距离顶管施工中继间的分布将根据具体的工程需求和地理条件进行规划和实施。

合理的中继间布局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为长距离顶管施工提供良好的支持。

中继间在大直径顶管施工中的顶力理论计算及应用

中继间在大直径顶管施工中的顶力理论计算及应用
2中继间顶力计算理论
W11~W14段274.28m范围内设置3个中继间,采用“工具头30m-130m-后座230m”形式布置,每个中继间中继环拟采用20个50t,行程30cm千斤顶,共计1000t。
3.2.2中继间布置
1)中继间放置和启动要求
①当主顶油缸推力达到中继间设计推力的40%~60%时,应放置第一级中继间;此后,每当主顶油缸推力达到中继间设计推力的70%~80%时,就应放置一级中继间;
②当主顶油缸达到中继油缸推力的80%时,应启动中继间。
2)中继油缸的顶进拆卸步骤
①管道贯通后,应将中继间油缸伸出一点空间,再把中继油缸单独缩回,做出拆卸空间。
②合拢后应先拆除油管接头、螺栓抱箍等再将油缸取出。
③拆卸油缸后应对中继间油缸位置处进行混凝土填充。
结语
本顶管工程施工环境复杂,施工现场工作井布置困难而且对城市交通影响巨大,采用中继间法可很大程度减少对城市交通的影响,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显著。
为避免施工过程中阻断交通车辆通行,决定调整顶管线路,取消W13接收井,由W14直接顶至W11,W11钢板桩接收井尺寸由横向5m*纵向6m变更为横向6m*纵向8m工作井、W14为横向6m*纵向8m混凝土沉井工作井,因W14至W11段顶距长274.28m,属于长距离顶管,需增加3个中继间。该法最大优点,能缩短硕节长度,从而减少千斤顶和后背的数量。
[2]刘宏佳,市政道路排水工程污水管顶管施工技术研究[J].建材与装饰,2020,19:286+288.
[3]沈印.试谈顶管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材与装饰,2020,19:278-279.
[4]李红军.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中顶管施工技术的要点研究[J].四川水泥,2020,06:321.

中继间在长距离顶管中的应用探讨[权威资料]

中继间在长距离顶管中的应用探讨[权威资料]

中继间在长距离顶管中的应用探讨[权威资料] 中继间在长距离顶管中的应用探讨摘要:通过工程实例针对中继间设计中偏于保守的情况,从经济和技术的角度提出中继间的布置原则,为更长距离或更大口径的顶管施工积累了经验。

关键词:顶管;中继间近年来,随着城市的不断繁荣和发展,顶管技术朝着大管径、长距离的施工方向发展。

特别是在繁华大都市的市政建设项目中,长距离地下顶管技术以其独有的优势被广泛地应用。

然而由于我国土质多为亚粘土、沙性土,顶进中摩阻系数大而使顶进长度受到限制。

中继间是长距离和超长距离顶管施工的关键设置,它是分段克服摩阻力的一种施工技术。

某市安全供水高速通道工程是为了提高自来水应急状态下南北联网的输水和蓄水能力,确保城市供水安全,铺设管径Φ2400供水管网2450米,管材规格主要采用顶管为C50 钢筋混凝土管,内径2.4m,壁厚0.24m,外径2.88m。

本工程采用机械顶管施工。

同时考虑到顶管顶进口径较大距离也较长,因此施工中采用了中继间等技术措施,确保顶管施工的顺利进行。

1 工程地质概况根据勘察资料分析表明,顶管场地工程地质条件从上至下依次为杂填土、素填土、淤泥质粉质粘土、粉细砂、淤泥质粉质粘土、含卵砾石粉细砂、粉质粘土、含卵砾石粉质粘土、全风化粉砂质泥岩、强风化粉砂质泥岩及中风化粉砂质泥岩。

根据地质报告,本工程管道基础位于粉土夹粉砂或粉砂中,由于粉土、粉砂的阻力较大,含水丰富,在顶管施工时应注意控制标高,并采取井点降水法降低水位。

2 工作原理中继间又称中继站或中继环是一个成环形布置的由许多短行程千斤顶组成的移动式顶推站。

工作时按先后次序逐个启动,首先借助最前面的中继间,将其前方的管路向前顶出一个中继间顶程,此时后面的中继间和工作井内的主千斤顶保持不动,形成后座。

然后最前面的中继间排放油压,将液压系统转换为自由回程状态。

接着后面的中继间或主千斤顶向前顶进将第一中继间的油缸缩回,前面的管段不动。

重复同样的动作,直到最后再由主顶油缸把最后一段管路推顶上去,同样的过程继续重复直到整段管节全部推顶完成。

长距离顶管施工中继间的分布

长距离顶管施工中继间的分布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长距离顶管施工中继间的分布日期: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第1 页共6 页长距离顶管施工中继间的分布1中继间的顶力为了留有足够的顶力储备,当顶进的过程中顶力达到中继间顶力的50%时就需要下中继间。

中继间油缸的活塞杆直径d=140mm,中继间压力等级为Pmax=31.5MPa。

中继间顶力F中=n×Pmax×A(1)=24×31.5×106×π×(0.14/2)2=11632kN2顶力计算在普通泥水平衡顶管施工中,顶力计算:F=Fo+πBcτaL(2)式中:F——总顶力(kN);Fo——初始顶力(kN);Bc——管外径(m);τa——管子与土之间的剪切摩阻力(kPa);L——推进长度(m)初始顶力Fo=(Pe+Pw+ΔP)πBc2/4(3)式中:Pe——挖掘面前土压力(根据土质情况计算,现阶段管道的埋深一般不会超过20m,考虑排泥不畅等原因,取Pe=200kPa);Pw——地下水的压力(kPa);ΔP——附加压力(一般为20kPa);第 2 页共 6 页(4)式中:——管与土之间的粘着力(kPa);——管与土的摩擦系数()(5)式中:W——每米管子的重力(kN/m);t——管壁厚度(m)将式(15)、(14)代入(12)经变换位置后得(6)式中:q——管子顶上的垂直均布荷载(kPa);a——管子法向土压力取值范围,可参见表q=We+P(7)式中:We——管顶上方的土的垂直荷载(kPa);P——地面的动荷载(kPa)(现阶段顶管施工的埋深较深,地面的动荷载可以忽略,即取p=0)(8)r——土的容重c——土的内聚力(kPa);Be——管顶土的扰动宽度(m)Ce——土的太沙基荷载系数(土的有效高度)(9)式中:K——土的太沙基侧向土压力系数(K=1);μ——土的摩擦系数(μ=tgφ)(10)式中:Bt——挖掘的直径(m);Bt=Bc+0.1在一般的泥水平衡顶管所适应的土质中,根据经验a与C′的取值第 3 页共 6 页可参见下表。

市政给排水工程中长距离顶管施工技术措施

市政给排水工程中长距离顶管施工技术措施

市政给排水工程中长距离顶管施工技术措施发布时间:2021-09-10T10:39:22.143Z 来源:《时代建筑》2021年8期4月下作者:曾纪德[导读] 在我国市政项目中,市政给排水工程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并且随着科技与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多种新型给排水设备与技术都开始广泛应用到了市政给排水工程中去,这十分有利的推动了给排水工程的建设与发展。

4417231981031****6 曾纪德摘要:在我国市政项目中,市政给排水工程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并且随着科技与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多种新型给排水设备与技术都开始广泛应用到了市政给排水工程中去,这十分有利的推动了给排水工程的建设与发展。

长距离顶管施工技术,在市政给排水工程中能够发挥较好的作用并达到良好的应用效果,因此受到了广大施工人员的青睐。

本文将对市政给排水工程中长距离顶管施工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市政给排水工程;中长距离;顶管施工技术引言给排水系统在当前的市政工程使用过程中体现了较高的价值,在施工过程中,给排水设计科学性直接关系到市政工程的质量和居民的舒适度。

人们在对市政工程进行设计规划时,对于给排水的设计合理性也开始重视,更加重视中长距离顶管的施工技术研究。

所以,在当前的给排水系统设计过程中,一定要重视中长距离顶管的选择和合理的应用,这样才能推市政工程中给排水系统的全面发展。

一、中长距离顶管施工技术的优势(一)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影响采用中长距离顶管技术的施工工程,多是集中在已经完工并投入使用的道路、居民生活区和工况企业附近。

采用这种技术,可以只在工程项目的两端和中间部门设置少量的围挡,减少因土方开挖带来的交通和居民出行方面的影响。

(二)降低环保影响传统的土方开挖模式在作业过程中,会带来较大的浮尘和噪声污染,采用顶管施工技术,主要是在地下进行施工操作,在施工过程采用添加粘土浆和清水,可以避免产生大量的浮尘,并且避免噪声污染的产生,其作业过程可以持续性的进行,满足施工过程中的环保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 OI : I 6 3 0 0  ̄ . c n k i . 1 0 0 7 — 7 3 5 9 . 2 0 1 5 . 0 1 . 0 3 0
中继 间技术在 长距离 圆砾地层顶 管 中的应用
Re l a y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i n t h e Ap p l i c a t i o n o f L o n g - - Di s t a n t J a c k i n g - - Pi p e wi t h Gr a v e l So
陈 军 ( 中 铁四 局 集团 市 政 工 程 分 公 司, 安 徽 合 肥 2 3 0 0 2 2 )
摘 要 : 文章结合 昆明西坝河排 水截污干 管工程 , 介绍 了中继 间技术
在 长距 离圆砾地层 中的应 用情 况 ; 对顶管 的顶 力、 中继间设计 等进行 了计算和分析 , 为相关工程提供借鉴 。
212水文地质条件11中继间的工作原理根据地质勘察报告拟建顶管线路区域钻孔控制深度范围中继问有时也称为中继站顶推站或中继环安装在一次内以第四系冲洪积q成因形成的粘土圆砾粉土粉砂为顶进管道的某些部位把这段一次顶进的管道分成若干个推进主部分沼泽相沉积的q有机质土及泥炭质土地表分布厚区间




2 0 1 5年 第 1期 ( 总2 0 1期 )
后, 可 以通过管线将其顶人接收井 。该类 中继 间可 以连续有 控 制 的施加 给切 削刀盘所需 的压力 , 从而可 以减小所需 的总的顶
文章编号 : 1 0 0 7 — 7 3 5 9 ( 2 0 1 5 ) 0 1 — 0 0 9 5 — 0 2
0 引 言
2 工 程 实例
顶管施工 技术是一种对环 境无公 害的地下 管线非开挖施 工技术 , 具有对环境影响小 、 不影 响地面交通 、 施 工安 全性好 等 优势, 顶管施工在近年来发展势头非常迅 猛。 距离较长 的管道 , 因管道 四周 的摩阻力越 来越大 , 单凭 主
程介 于 1 8 8 7 . 2 2 m 1 8 8 9 . 2 7 m之间 , 总体地下水位起伏不大 。 2 . 2长距离钢管顶管施工 2 . 2 报 告 以及 wx 一 2沉 井 下 沉 施 工 情 况 , 管 道 顶
工作 井顶到接 收井 。管道顶 通以后 , 中继 间需 按先后程序在拆
先后程序把管道向前推进油 缸行 程大小距离后 , 再由主顶油缸 推进最后一个 区间 的管 道 , 这样 不断地重复 , 一 直到把管道 从
系, 分别 为 : ① 层杂填土 、 ②层粘土 、 ③层有机质 土 、 ④层 粉土 、 ⑤层 圆砾 。本工程管线场地地下水埋 深 1 . 1 O m~ 2 . 2 0 m, 埋深高

加; 另一方面主站所能施加的顶力受管道允许顶力和后背允许
顶 力 的制 约 。 为 了解 决 这 些 问题 , 就 出 现 了 中继 问技 术 , 中 继 间 的作 用 主要 是 分 散 主站 的顶 力 , 管道 由 中继 问分 段 顶 进 。
1 中继 间 的 工 作原 理 和 种 类 [ 1 】
管道使用 , 但是其 内部 的组成部分( 如推进油缸 、 连接件 、 均压
环和液压管线等 )将 由工作人员通过手工 的方法进行拆卸 , 以 备他用。 由于这种丢弃式 中继问需要人工进入管道进行拆除工
作, 因此 只 能 在 管 道 直径 大 于或 等 于 D N 8 0 0 mm 时应 用 。
中继 问有时也称 为中继站 、 顶推站 或 中继环 , 安装 在一次 顶进管道 的某些部位 , 把这段一 次顶进的管道分成若干个推进 区间 。当所需 的顶力超过主顶工作站 的顶推能力 、 施工管道或 者后座装置所允许的最大荷载时 , 则 需要 在施 工的管线之间安
装 中继间进行辅助施工。在顶进过程 中, 先由若干个 中继间按
进推力 , 同时也将顶管机的推进 和所顶进的管道分离开来 。 丢弃式 中继 间在顶管作业结束 后 , 前 特殊管 、 后特殊 管以 及钢制 的外壳都 留在地层 中 , 不再进行 回收 , 进行处理后作 为
关键词 : 长距 离; 圆砾 ; 顸 管施 工; 中继间
中图 分 类 号 : U 4 1 6 . 2 1 4 文献 标 识 码 : B
站 油 缸顶 推是 不 够 的 。一 方 面 主 站 的 顶 力 有 限 , 不 可 能不 限增
2 . 1工 程 概 况
2 . 1 . 1 工程简介 本工程为 昆明市西坝河排水截污干管工程 , 管线沿道路一 岩 侧机 动车道布置 , 起点为金碧 路与玉带河交点 , 终 点为气象路 土 与船 房路交点 , 全线设计 为顶 管施 工。管道途径 金碧路 、 西坝 程 与 路、 西 园南路 、 气象路 , 最终汇入兰花沟调 蓄池 。
1 . 1中 继 间 的 工 作原 理
本工程主要包括顶管井 2 8座 , D NI 5 0 0钢筋混凝土管顶管 础 约 1 . 5 k m, D N 1 2 0 0钢筋混凝 土管 顶管约 2 . 4 k m, D 1 5 2 0 " 2 0钢管 处


顶管约 0 . 7 k m。 2 . 1 . 2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地质勘察 报告 , 拟建顶管线路 区域钻孔控制深度范 围 内以第 四系冲洪积( Q ) 成因形成 的粘土 、 圆砾 、 粉土 、 粉砂为 主, 部 分沼泽相 沉积 的( Q “ ) 有机质 土及 泥炭质土 , 地表 分布厚 度较大的第四系人工填土层 ( Q ) 。根据土层成因 、 沉积韵律及 工程特性等 ,将顶管线路 区钻探 揭露 的地基 土体分为 5个层
除其 内部 油缸 以后再合拢 。 1 . 2中继 间的种类和适用范 围 中继 问可 以分 为回收式和丢弃式两种类型 。 回收式 中继 间适用 管径大于 D N 5 0 0 mm,直线 安装 于顶管

进主要穿越 圆砾层 , 局部穿越粉土层 。 因管道主要穿越 圆砾层 , 安
机后 面或在顶 管机后面一个 相对 较短 的距 离 。顶 进工作结 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