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第十五章 土地的供给与需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西方资产阶级人口经济理论要点
17世纪初,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就指出: “土地为财富之母,而劳动为财富之父和能动要素”。 这里所说的能动要素就是指人口的作用。 1、适度人口论
适度人口论认为,人口过剩和人口不足同样不利 于经济的发展。 其代表人物有英国经济学家坎南(E Cannan)、 法国人口学家兰德里(A Landry)等。
P
因此土地表现出供求的特殊性。
P S
市场 实际 供给 曲线
0 0 Q1 Q Q1
D
投机
Q
二、我国政府对土地供求平衡的宏观调控
• 宗旨:尽量减少占用农地的条件下实现非农用地的供
求平衡。
• 一、耕地供求平衡调控措施

1996年国家第一次突出“耕地总量平衡”的战
略思想,并与2004年新一轮(第三轮)土地规划修编
• 3)他把人口增长与工资联系起来,认为人口增长愈快、 愈多,每个工人所得到的工资必然下降。
(二)马克思主义人口经济理论要点

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再生产包括两部分,即 人类自身的再生产和物质资料的再生产。人类自身 的再生产和物质资料的再生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他们由不平衡到平衡,再出现新的不平衡。
小结
小结
判断

• •


1.延长土地开发利用的历史,增加开发手段 , 提 高土地利用率和垦殖指数,间接增加土地经济供 给。 2.技术发展能提供替代品, 从而增加对某些土地 资源的需求, 相对减少土地的经济供给。 3.发达地区的土地的经济适宜性好,间接增加土 地的经济供给。 4.发展新型建材工业用煤渣和工业废料制砖,这 些措施都可直接扩大土地的经济供给。 5.把建设用地的表层熟土、肥土运到贫脊的岗地 上 ,保护土地资源 。 1.对 2.错 3.对 可以 4.错 提高了耕地的经济供给 5.对
• (二)我国人口 •
1949年5.4亿到1989年的11.12亿,翻了一 番;到2006年末我国总人口为13.14亿;最新统 计显示,2008年末我过人口为13.68亿。预计20 30年会超过15亿。
三、人地关系
自从人类出现到现在,都是直接或间接的依靠土 地而生存的。人地关系自始自终都普遍存在着。人地关 系大致分为: 1、依赖大自然恩赐的渔猎阶段 2、利用土地的初始阶段——畜牧为主,耕种较少 3、较大规模和大规模开发利用土地的阶段
• ◆土地供给者行为
• ◆土地利用计划
表 6 近期建设占用耕地及补充耕地指标
行政区 宜城市 鄢城办事处 雷河发展区 南营办事处 孔湾镇 小河镇 板桥店镇 刘猴镇 流水镇 王集镇 郑集镇 襄南监狱 2006-2010 年 新增建设用地 占用农用地 508.93 460.89 245.20 224.12 75.93 70.98 25.00 23.51 50.00 48.62 26.01 15.81 7.57 7.47 7.00 6.35 11.79 6.77 7.00 6.76 26.50 26.07 26.93 24.43 占用耕地 397.59 184.91 61.29 20.30 41.99 13.65 6.45 5.48 14.48 5.83 22.52 20.69
• 一、需求的概念 • 需求量:买者愿意而且能 够购买的一种物品量。 需求曲线:一种物品价格 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图形。 市场需求:所有个人对某 种物品和劳务的需求总和 图形上看,是个人需求曲 线的水平相加。 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
D(个)
P
(元)
Lily的冰 激凌蛋卷 需求曲线
• 二、需求的 变动 需求量的变化与需求变化
单位:公顷
2006-2010 年 补充耕地 586.00 5.00 5.00 39.52 50.55 30.00 120.00 100.00 150.00 50.00 14.93 21.00
五、土地经济供给与自然供给的比较
土地自然供给
联系 是经济供给的基础
土地经济供给
只能在自然供给范围内变动
针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及动 针对土地具体的不同用途而 植物的生长而言 言的 区别 无弹性(弹性=0) 总量不变 有弹性(弹性﹤ 1) 小范围内总量变动
• ◆ 适宜于植物生长的土壤
质地和气候条件;
0 Q1 Q
• ◆可资利用的淡水资源;
• ◆可供人类利用的生产资 源;
• ◆一定的交通条件。
四、土地经济供给的影响因素
• 影响因素:
P
S
• ◆ 各类土地的自然供

• ◆ 土地利用的知识和
技能
0
• ◆社会需求
Q1 Q
• ◆产品价格
土地经济供给曲线的斜率较大
4、森林资源缺口很大。
• 5、主要矿产资源对国民经济发展保证率下降。
• 6、工业污染负荷日趋增加。
• 7、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加数发展。
• •
严峻的事实表明,合理开发利用土地和保 护土地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主题。 我国土地管理法明文规定:“十分珍惜、 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 国策。
二、人口展望
• (一)世界人口

世界人口总量是呈增长趋势,且增长数度 不断加快。 到达的大致时间 增加10亿人口所须年份
第一个10亿 第二个10亿 第三个10亿 第四个10亿 第五个10亿 1800年 1930年 1960年 1975年 1989年 近300万年 约100万年 30年 15年 14年
引起供给 变动的因素
P2 P1
价格 投入价格
0
技术
S1 S2 S3 S
预期
供给定理:在其条件相同时,一种物品价 格上升,供给增加。
卖者数量
• 四、供给的 变动
供给量的变化与 供给的变化
• 五、均 衡
P
S
均衡:供给与需求达到 了平衡的状态。
均衡价格
P1
均衡价格:使供给与需 求平衡的价格。
D Q
0
Q1
“两轴—两带—多中心”Hale Waihona Puke Baidu
天安门广场
第四节 人口增长对土地的压力
• ◆土地需求的本质,即人口发展对土地的引致需 求。土地的供给关系,实质上是人地关系。
• 一、人口经济学理论
• • 所谓人口经济,实际上就是研究人口变动与 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一门学问。 人口经济理论分为西方资产阶级人口经济理 论和马克思主义人口经济理论。
第十五章 土地的供给与需求
【重点】
1、土地的供给 土地的自然供给及其制约因素;土 地的经济供给及其影响因素 2、土地的需求 农业用地需求;非农业用地需求; 经济发展对土地需求的影响
3、土地市场的供求关系及其平衡 一般商品的供求 关系;土地供求关系及其平衡;正确利用地价杠杆 调控土地供求
第一节 供给与需求的基本概念
P
• 二、需求的 变动
P2 P1
0
D2 D1
D3
D
需求定理:在其条件相同时,一种物品价 格上升,需求减少。
需求曲线的移动
• 二、需求的 变动
• 二、需求的 变动
引起需求 变动的因素 价格
收入 相关物品价格
嗜好
预期 买者数量
• 二、需求的 变动
• 二、需求的 变动
需求曲线的移动
三、供给的概念
• 2、马尔萨斯(T• R• Malthus):1798年以美国作为 新的独立国家并涌入了大量移民这一事实为基础,指 出:
• 1)人口成几何级数增长,而生活资料是趋于算术级数 增长。
• 2)他把人口增殖与“土地报酬递减规律”联系起来, 认为人口增殖力与土地生产力是不平衡的,食物增长 必然落后与人口增长。
均衡数量:平衡时的供 给与需求数量。
均衡数量
• 五、均 衡
P
过剩
P2
S
过剩:供给量大于 需求量时的状态。
D Q
P3 0
D2
S3
D3 S2
短缺:供给量小于 需求量时的状态。
短缺
P S
均衡
需求增加 需求曲线右移
P2 P3 P1 0
价格上升
● ●
D Q
供给增加 供给曲线右移
Q1
Q3
新均衡点
新均衡
价格下降
• 三、影响土地需求的根本原因 • 是由于人口增多,形成了日益增 P 多的粮食、住宅、交通、产业、娱乐用 地的需求。
• 四、土地需求曲线
D
作为必需品,土地倾向 于需求缺乏弹性
0 Q1
Q
五、经济发展对土地需求的影响
非 土 地 资 源
B2 B3 B1 0 B A A2 A1 A3 土地
等产出曲线
经济发展必须以投入为 基础,从资源经济角度可以 把投入分为:
• 供给量:卖者愿意而 且能够出售的一种物 品量。
P
(元)
某冷批厂的冰激 凌蛋卷供给曲线
供给曲线:一种物品价格 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图形。 市场供给:是单个卖者供 给曲线的水平相加。
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
S(万个)
供给量的变化
• 四、供给的 变动
供给量的变化
• 四、供给的 变动
P
• 四、供给的变 动
伊始,又重申这一战略思想。具体措施:
• • • •
1、稳定并适当提高国家粮食收购价格 2、严禁基本农田转用,调节粮林争地矛盾 3、提高耕地利用率和产量 4、加强用地管理,消除“空心村”
• 二、非农建设用地供求平衡调控措施
• 1、搞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
• 2、按照规划进行城市综合开发建设,提高城市





4、开发利用和保护想结合的阶段
人口的不断增加,土地自然供给的有限性,必然 导致人地矛盾的激化。中国在人口、资源和环境等方 面将面临以下七个值得引起关注的重大问题。 1、人口总量、劳动适龄人口、老龄人口三大高峰重叠 出现,给中国资源、环境和经济带来了巨大压力。 2、耕地资源不足,人均耕地减少,粮食供给压力大。 3、北方地区和沿海城市的发展受水资源的严重制约。
C
1、土地资源
2、非土地资源
资源
第五节 土地的供求平衡
自然供给
P P
经济供给
S
S
P2 P1
P2 P3 P1 D
D
0
Q1
Q
0
Q1
Q2
Q
一、土地供求的特殊性
土地作为特殊商品,有其特殊性: 1、其位置固定不变
• 2、自然供给不变;3、经济供给弹性有限;4、用途 受限;5、土地价格受社会政治局势及经济景气等因 素的影响极大
土地利用效率
• 3、积极稳妥进行旧城区拆迁改造,盘活城市存
量土地
• 4、向城市土地空间发展,提高土地开发强度
案例: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北京 城市新规划有什么重大调整?在土地利用上有何考虑?

新规划的一个重大突破是按照统筹区域和城乡发展的要求, 对北京空间布局做了重大调整,改变过去“单中心”的发展格局, 构建起城市空间结构。即完善“两轴”,包括继承和发展北京传 统城市中轴线,完善长安街及其延长线建设,保障首都职能和文 化职能的发挥;沿通州、顺义、亦庄等地强化“东部发展带”, 疏导首都经济的产业发展方向;沿大兴、昌平、延庆等地整合 “西部生态带”,创建宜居城市的生态屏障。 • 同时,建设中关村高科技园区核心区、奥林匹克中心区、中 央商务区等多个城市职能中心。以此为基础,规划引导形成“中 心城—新城—镇”的市域城镇结构。目前规划了通州、顺义、亦 庄等11个新城,将承担疏解中心城人口和功能、带动区域发展的 功能。 • 本次规划的修订体现了“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 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工作机制。
六、增加土地经济供给的措施
1. 扩大土地利用面积
2. 提高集约经营水平
3. 建立合理土地制度
4. 调节消费结构(因地制宜) 5. 利用新技术 6. 保护土地资源
第三节 土地的需求
• 一、农业用地需求: • (一)耕地——粮食 • (二)园地——农副产品(茶,水果,橡胶, 桑叶) • (三)林地——木材、调节生态平衡 • (四)草地——畜牧产品 • 二、非农业用地需求 • 主要是对建设用地的需求。(如住宅、商 业、工业用地等) •
第二节 土地的供给
• 一、土地供给的概念
• 土地供给就是指可利用的土地的供给,即 地球所能提供给社会利用的各种生产和生活用
地的数量。
自然供给:天生可供人类利用的土地。 经济供给:投入了人类劳动的自然土地。
• 二、土地供给的分类
三、土地自然供给的制约因素

P
S
因素制约:
件;
• ◆ 适宜人类生存的气候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