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宝丰县七年级语文上册4《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第 2 页第 3 页一个角度,联系诗歌内容分析。
《次北固山下》预习导学一、常识填空。
1、《次北固山下》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诗。
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作者是,是代诗人。
二、用“/”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三、按要求写出诗句。
1、《次北固山下》这首诗的颔联是:,。
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是:,。
四、解释下列加点字。
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合作探究1、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2、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
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分析。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拓展探究落叶孔绍安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
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
1、你认为诗人“惊”的原因有哪些?2、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天净沙•秋思》预习导学一、常识填空。
1.《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______。
天净沙是______,秋思是散曲的______。
2.《天净沙•秋思》作者______,是______代著名______作家、______家。
他与_______、_______、_______被称为“杂剧四大家”。
他的《天净沙•秋思》被称为“___________”。
3.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与“夕阳”相呼应的是:“________”,与“天涯”相呼应的是:“________”,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________”。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21部编版)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21部编版)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现代诗歌四首»主备人:李称秀学习目的:1、掌握诗、曲的相关知识,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诗、曲。
2、在吟诵背诵中感受诗、曲的言语特征和表现手法。
3、创设情境,培育想象力,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培育先生热爱祖国传统文明的思想感情,提高文明层次和审美情味。
重点:1、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诗歌,在吟诵背诵中感受诗、曲的言语特征和表现手法。
2、创设情境,培育想象力。
«观沧海»预习导学1、填空。
〔1〕«观沧海»的作者是,字孟德,〔朝代〕末年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三国时期政权的奠基人。
他的诗以小气悲壮见称。
著有诗歌、、。
他的诗歌多抒发自己的政治志向,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宏伟,小气悲凉。
〔2〕«观沧海»是一首。
乐府初设于秦,为事先〝少府〞下辖的一个专门管理乐舞演唱教习的机构。
它的职责是采集官方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奠或宴会时演奏之用。
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2、解释以下加点字词。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秋风萧瑟..日月之.行星汉..绚烂幸甚至.哉3、依据课文内容填空。
〔1〕树木丛生,。
〔2〕,洪波涌起。
〔3〕日月之行,;星汉绚烂,。
协作探求活动一:借助文中注释,了解«观沧海»大意并停止梳理。
活动二:1、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2、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写了哪些景?写景有什么特点?哪些诗句是写理想的?哪些诗句是想象的?3、诗中哪些诗句最能表达作者广博的胸怀?44、诗中是怎样做到情形融合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预习导学一、填空。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作者是,字,号,代诗人,出生于西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
他是唐代诗坛上的一颗巨星,被誉为〝诗仙〞。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最新部编人教版五四制)
课题:4 古代诗歌四首班级姓名等第学习目标: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音韵美:结合朗读展开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2.赏析诗歌的精美语言,感悟诗歌中寄寓的情感,初步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3.初步了解古代诗歌的一些常识,学习欣赏古诗的的一些方法。
学习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2.赏析诗歌的精美语言,感悟诗歌中寄寓的情感,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结合文下注释或查字典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cāng海()碣.石()澹澹..()()sǒng zhì()()萧瑟..()()枯téng()2.用“/”划出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1(2)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4)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了解作者及文体知识,完成下面的填空。
(1)曹操,字,东汉末家、家、。
著有《孙子略解》《兵法接要》,诗歌有《》《》《》《》等。
他的诗以见称。
他与其子、合称为“三曹”。
(2)李白,字,号,代诗人,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主义诗人,他的诗现存约千首。
有《》传世。
(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次”意为,该诗作者为代。
(4)《天净沙秋思》体裁为,“天净沙”是名,“秋思”是名。
作者是,代著名戏曲作家。
4.了解四首诗的相关写作背景,把主要的信息整理在下面。
25. 反复诵读四首诗,结合文下注解与背景资料,联系上下文,力求读懂诗句所写内容,体会作者所抒发的情感。
把遇到疑难困惑记录在下面空白处,以便课堂上与老师同学交流或向他们质疑。
二、学习研讨(一)导入。
(二)交流预习。
(三)研读赏析:1.诵读《观沧海》,体会这首四言古诗质朴刚健、音调铿锵的特点,想象作者登山临海看到想到的情景,说说你产生了怎样的感觉。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以描写“”杨花“子规”两样景物起笔,有什么用意,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3.朗读《次北固山下》,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情景,品味“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所蕴含的自然理趣。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2.《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描绘了一幅图,真切的表现出游子的之情。
2.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观沧海》是的名篇,也是我国第一首完整的写景诗篇,建安12年(207年)曹操北征乌桓,统一了北国,凯旋归来时登上碣石山,伫立峰顶,面对大海,浮想联翩,写下这篇乐府诗。当时曹操大军,铠甲未卸,征尘未洗,正可以挥师南下,征讨孙刘,实现统一,完成宏业。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二、互学:
1、听一听
六、拓展:
C类练习题:背诵并默写《观沧海》
A类练习题:从诗的体裁看,《观沧海》是一首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写景诗。本诗以字统领全篇,先写景,然后写景,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
4.《古代诗歌四首》学案设计(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了解一些古代诗歌常识,背诵《次北固山下》。
学习重点
学习《次北固山下》,理解诗歌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古代诗歌四首》
4.《古代诗歌四首》学案设计(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了解一些古代诗歌常识,背诵《观沧海》
学习重点
学习《观沧海》,理解诗歌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方法
指导诵读体悟
预
习
一、独学:
1.了解古代诗歌常识
通常所说的古代诗歌包括古体诗、乐府诗、律诗、绝句、词、曲等。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体叫诗。如本课的《》。而把唐朝新出现的诗、叫近体诗。如本课的《》和《》就是律诗。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言律诗、言律诗两种;律诗的格律有规定、限制了对仗,八句可分为四联,两联必须两两对仗,是两对对偶句。曲是一种与词相近的韵文形式,出现于南宋和金代,盛于元代,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句法较词更为灵活,多于口语,用韵也更接近口语。如本课的《》。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3无解答新人教版
《古代诗歌四首》学习目标1.教会学生诵读,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
2.引导学生从形象入手,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3.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
学习重点1.朗读并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学习难点理解诗句蕴含的情理。
学法指导诵读课文过程中体会作者感情诗歌的意境及主旨。
知识准备预读练习册“我的瞭望台”备课组补充学习流程预习指导1、朗读诗歌,注意节奏。
2、搜集作者相关情况。
任务导学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谁知道在我国的唐代、宋代、元代分别有哪种文学体裁发展得最有成就?(唐诗、宋词、元曲)的确,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以古老的《诗经》发端,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秒。
今天我们就学习一首唐诗《次北固山下》(板书课题)二、明确学习目标三、检查预习(温故知新)四、学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标题解说你从此诗的标题中知道了哪些信息?龙标: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
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左迁:古尊右卑左,即贬官。
这首诗是作者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
2.背景介绍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上一位以写边塞题材为主的著名诗人。
他特别擅长写七绝。
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
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
据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到扬州时,听到王昌龄被贬龙标尉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3.作家作品简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
青年时曾漫游全国各地,后应诏入京,三年后离开,长期游历,安史之乱时,因参加王璘幕府,被流放夜郎,中途遇赦,晚年漂泊。
李白思想教复杂,总有报国之志,但一生遭遇坎坷曲折。
他是继屈原之后的最伟大浪漫主义诗人。
本诗是李白听到王昌龄遭贬远调时写给他的,表达了对他的同情。
4.整体感知:(1)听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用“/”划分诗句的节奏。
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涵泳古代诗歌邂逅四季之美——《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结合朗读展开想象,感受诗歌的情境。
2.联系写作背景,感悟诗歌中寄寓的情感,初步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
3.初步了解古代诗歌的一些常识,学习欣赏古诗。
【重点难点】1.感悟诗歌中寄寓的情感,初步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
2.结合朗读展开想象,感受诗歌的情境,学习欣赏古诗。
【任务群】任务一:备查·古诗新知任务二:遇见·四季之美任务三:涵泳·感悟哲思任务四:吟诵·声韵传情【学习过程】中国古代诗歌灿若繁星,学校文学社为了让我们更好的感受古诗词之美,准备以《古代诗歌四首》为内容,制作一期“涵泳古代诗歌邂逅四季之美”为主题的展板,请你帮助文学社完成展板设计的相关任务。
[课前学习任务]★任务一:备查·古诗新知展板第一展区为“备查·古诗新知”,请你根据下列知识链接、课下注释以及自己查找的资料,帮助完成第一展区的表格填写。
【知识链接】古体诗: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也称古诗、古风,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四言体盛行于西周、春秋战国时期,是古代产生最早的一种诗体。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诗歌体裁。
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
指初唐之后,形成的又一诗歌体裁。
近体诗包括绝句(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律诗(一般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则称为长律或排律。
)。
元曲:元曲是继唐诗宋词后兴起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一种新的诗体,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
散曲又分小令和散套(又叫套曲、套数)。
小令在元代又名“叶儿”,每首能独立,相当于一首诗或一阕词;由于它是能歌唱的文字,所以就有不同的曲调;每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曲牌,表示不同的谱式,规定小令的字数、句数、平仄、韵脚;通常一首小令一个曲牌,但也有例外的;曲牌表示曲调,小令另有题目。
人教版七年级上《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4
人教版七年级上《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4
课题《古代诗歌四首》
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
1、了解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及作者
2、掌握诗歌四首表达的思想感情
3、准确朗读并默写,培养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
4、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学会赏析名句的方法,增强古诗文修养
5、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反复朗读中启发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教学重难点诵读;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1/ 1。
《古代诗歌四首》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预习课导学】(自习15分钟)预习任务:1、了解诗歌常识,把握相关文学常识。
2、背诵并默写全诗。
3、理解诗歌主旨,学会赏析名句。
预习步骤:1、背诵全诗。
2、了解每一首诗的及写作背景。
3、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4、赏析名句。
【探究课导学】第一课时《观沧海》《次北固山下》【学习目标】1、了解一些古代诗歌常识。
2、学习《观沧海》和《次北固山下》,理解诗歌主题和的思想感情。
3、观赏精彩文句,培育想象力量,体会诗歌意境和思想感情。
【资料助读】简介:1.作家作品简介1、《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是《步出夏门行》中的一章。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省毫县)人。
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在镇压黄巾起义中,渐渐扩充军事力气。
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昌,用他的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剧势力。
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大败兵强地广的袁绍,此后渐渐统一了北方。
建安十二年(207年)东征乌桓,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次年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
后封魏王。
曹丕称帝,追尊他为武帝。
善诗歌,《步出复门行》《蒿里行》诸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理想,气魄宏伟,慷慨悲凉。
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
【学情检测】【整体感知】:熟读全诗,,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
【自研自探导学】1、研读《观沧海》,品评探究,领悟诗的意境美。
(1)“”开篇点题,交待了观看的方位、地点以及观看的对象。
(2)“”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
描绘的景物有哪些?其中哪些是动景,哪些是静景?(3)“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渲染了大海怎样的气概?(4)哪些语句最能体现博大的胸怀?试作赏析。
2、研读《次北固山下》,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美。
(1)文中的千古名句是哪一句?试作赏析。
(提示:赏析角度:炼字、修辞、手法、思想、情感、哲理)(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运用了什么修辞,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拓展延长:把《次北固山下》改写为散文(提示:情感真实,语言流畅)【检测矫正】【归纳小结】第二课时《钱塘湖春行》《天净沙》【学习目标】1、把握白居易、马致远的文学常识。
七年级语文上册 3.15《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
学会概括,使语言精炼。
找出并品味重点句子,各抒己见。
注意引导学生倾听,并按要求进行评价。
精读研讨,理解课文主旨。
二、深入体会、赏析。
1、读“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诗句,体会诗人将自己这种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会到诗里,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
2、想像“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
现代文阅读课
课 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习
1.作者简介:曹操、王湾、白居易、马致远
2.用自己的学习方式和习惯整理积累词语。
3.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备习检查(交流)
情境导入
出示检测学案。
适时做必要的点拨纠错。
(板书课题)
独立思考;对子间互问互答;进行报告。
字词答案不一致,强调动手查字典的重要性。
1、组员互相说说对这些问题的理解。
2、同学畅所欲言。
引导学生通过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展开想像,任选一首诗改写成一篇散文。
启发学生有创意地写作。
写出自己想说的话。
注意语言的训练。
选择课文中的一个片段,仿照其写法,写一篇短文。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3、“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
4、《天净沙 秋思》仅仅28个字,一个长期漂流他乡的游子的悲哀就这样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文字不多,然而思乡之情却绵绵柔长,缠绕在读者心头。体会作者的“情”是如何传达出来的?
引导学生首先独立阅读,
自主探究;
其次合作交流,共同研讨。
题目的含义及对其他同类型人的了解,教师进行补充讲解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新人教版
《古代诗歌四首》【学习目标】1. 了解诗词有关知识,朗读、背诵这四首诗歌。
2. 品味诗歌语言,理解四首诗歌的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
3. 知人论世,理解诗中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国的唐代、宋代、元代分别有哪种文学体裁发展得最有成就?(唐诗、宋词、元曲)的确,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以古老的《诗经》发端,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四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二、预习检查1. 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 检查学生收集的作者、作品情况。
3. 检查字词和课文诵读情况。
三、学习过程(一)学习《观沧海》1. 作者简介2. 《观沧海》写作背景《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诗人当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最高峰。
他已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消除了后患,统一了北方。
如果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割据势力,他就可以荡平宇内,一统天下了。
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
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他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会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成为流传至今的优秀作品。
3. 乐府诗: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
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
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4. 朗读诗歌,整体感知(1)节奏诗歌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
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2)释义(3)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4)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像的?5. 讨论探究(1)诗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诗人是怀着怎样的感情绘制大海形象的?6. 试归纳本诗的写作特色。
七年级语文上册 4《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导学案 新人教版
本文档仅供文库使用。
百度文库是百度发布的供网友在线分享文档的平台。
百度文库的文档由百度用户上传,需要经过百度的审核才能发布,百度自身不编辑或修改用户上传的文档内容。
网友可以在线阅读和下载这些文档。
百度文库的文档包括教学资料、考试题库、专业资料、公文写作、法律文件等多个领域的资料。
百度用户上传文档可以得到一定的积分,下载有标价的文档则需要消耗积分。
当前平台支持主流的doc(.docx)、.ppt(.pptx)、.xls(.xlsx)、.pot、.pps、.vsd、.rtf、.wps、.et、.dps、.pdf、.txt 文件格式。
《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学习目标】1、能朗读、背诵《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2、能了解五言律诗、元散曲中小令的特点,能理解诗、曲中所描写的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3、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学习重点】能朗读、背诵《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能了解五言律诗、元散曲中小令的特点。
【学习难点】能理解诗、曲中所描写的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健康高尚【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依据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勾画并思考本节重点内容,完成预习案,联系生活实际,尝试探究案问题,组长搞好督促与检查,确保每位同学能认真、高质量预习。
2、AB层完成导学案上所有问题,C层掌握基础知识,并完成除探究案6题之外的题目。
3、将预习时有疑问或不能解决的用红色笔标记,并总结到“我的疑惑”中,以备上课交流。
【知识链接】1、走近作者王湾,唐代人,生卒年不详,只知道他是洛阳人,先天元年(712)中了进士,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不得归家,故有此作——《次北固山下》,这首诗是诗人由楚入吴,在沿江东行途中泊舟于江苏镇江北固山下时所作。
当时正值冬尽春来,旭日初升,诗人面对江南景色,置身水路孤舟,感受时光流驶,油然而生别绪乡思。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新人教版
古代诗歌四首学习目标1.展开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感悟诗歌情感,初步体会情景交融的特点。
3.了解常识,学习欣赏古诗。
自主学习1.补充知识卡片,阅读并划出重点。
(1)《观沧海》创作背景:本诗写于东汉建安十二年秋,当年的夏五月诗人率军北征乌桓,七月出卢龙塞,九月大获全胜。
班师途中经过碣石山,诗人登高望海,留下了这千古传颂的名篇。
作者简介:曹操(155~220),即魏武帝。
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字孟德,小名阿瞒,谯(今安徽亳县人)。
东汉末年,在镇压黄巾起义军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
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
官渡之战大破军阀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方。
到了东汉献帝时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
后封魏王。
从此奠定中国历史上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子曹丕取代汉献帝建魏国,追尊为武帝。
享年六十六岁。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创作背景:这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大概作于公元753年(唐玄宗天宝十二载)。
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今湖南省黔阳县)尉,李白在扬州听到好友被贬后写下了这首诗。
作者简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
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762年病逝,享年61岁。
(1)《次北固山下》创作背景:这首诗是诗人在一年冬末春初时,由楚入吴,在沿江东行途中泊舟于江苏镇江北固山下时有感而作的。
作者简介:王湾(生卒年不详):字为德,洛阳(今属河南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史学家。
王湾作为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往来于吴楚间,被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
尤其其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得到当时的宰相张说的极度赞赏。
(1)《天净沙·秋思》创作背景: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教案教学设计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教案教学设计教案____年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优秀教案教学设计4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目标】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了解诗词有关知识,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品味诗歌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提高古诗文修养。
4.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知识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课时计划】1课时教法指导: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步骤一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步骤二、三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骤二、三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步骤三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古代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其中有很多佳作,不仅语言隽美,而且意境深远;它们有的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因此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成了流传千古的名篇。
我们在课外已经接触了不少优秀的古代诗词,从今天开始,我们将陆续学习课本中的四首古代诗词,领会古人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手法和讲究炼字炼句的创作精神。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生难字词(1)字音碣石(jié) 澹澹(dàn) 竦峙(sǒngzhì)(2)词义竦峙:耸立。
幸甚至哉:幸运得很。
客路:旅人前行的路。
昏鸦:黄昏时将要回巢的乌鸦。
断肠:形容悲伤到极点。
七年级语文上册 4《古代诗四首》观沧海导学案 新人教版
观沧海学习内容第一单元第4课(节):观沧海 (1课时) 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乐府诗的知识。
2、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理解诗歌意思。
3、品味语言,体味诗词的意境。
4、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感情学习重点、难点:1、诵读并背诵,理解诗歌意思。
2、品味语言,体会意境(难点)时间预计:导课分、自学分、交流分、展示分、小结__分、巩固分钟学习流程学习流程学案导案(学法指导)一、自学新知1.走近作者2、重点字词:碣石澹澹竦峙3、关于体裁关于汉乐府诗乐府,原来是汉武帝是掌管音乐的官署机构名称,后来演化为诗体名称,原是可以配乐歌唱的诗歌,指汉时乐府机关所采制的诗歌,这些诗原本在民间流传,经由乐府保存下来,汉人叫做“歌诗”,魏晋时始称“乐府”或“汉乐府”,后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诗,亦称“乐府诗”。
二、读一读三、找一找1、诗中描写(看到)了哪些景象(景物)?这些景物有何特点?五、悟一悟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你心目中的曹操是一个怎样的人?二、布置预习这一环节组织学生课前预习课文,了解作者及背景,读通课文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三、深入文本,体悟情感诵读课文,深入文本,找出作者所描眼前之景会触动诗人怎样的情怀呢?(通过写景表现诗人怎样的心态?)诗人眼中的沧海波澜壮阔、生机勃勃,映衬出诗人雄心勃勃、渴望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积极向上的心态。
六、重点探究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诗人运用想象与夸张的手法,描绘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抒发了诗人要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虚景描写是诗人实际借助丰富奇特想象,来充分表达这种愿望,以沧海自比,勾画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景象来表现诗人博大胸怀和豪迈气魄。
七、作业背诵并默写诗歌四、小结本节课所学的《观沧海》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
这首诗借景抒情,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诗人以沧海自比,开阔的意境,雄浑的气势,也是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的表现,诗里洋溢着饱满的激情,思想又很含蓄。
(2019秋)七年级语文上册4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临;到,登上,登临;何;多么;萧瑟:树木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二)自主学习,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1,全诗围绕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2,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像的?
3,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环节三:合作探究,交流展示(互学-查)
(一)疏通文意,作朗读指导并齐读。划出节奏。
1.研读与赏析“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诗句,学生想像画面。展现一幅怎样的图景?集中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环节五:学以致用,巩固拓展(测评)
1.填空:
《观沧海》一诗中的想象之句是:
《次北固山下》一诗的颈联是:
2.下面不是对偶的一句是( )
A.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B.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C.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D.乡音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对“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第一句诗的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
B.第二句话的意思是:旧年的春景生机盎然,令人难以忘怀。
C.“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时序匆匆交替,怎不叫身在异乡的诗人更生思乡之情?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诗人在何时何地见到的景象?你能想象出船行的图景吗?为什么要特地提到“潮平”?
3.“旧年”指的是一年中哪一段时间?为什么诗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书呢?
6.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四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7.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的诗句?
环节四:精讲点拨,释疑解难(导学-查)
D.诗人将“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出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古诗四首》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本文档仅供文库使用。
百度文库是百度发布的供网友在线分享文档的平台。
百度文库的文档由百度用户上传,需要经过百度的审核才能发布,百度自身不编辑或修改用户上传的文档内容。
网友可以在线阅读和下载这些文档。
百度文库的文档包括教学资料、考试题库、专业资料、公文写作、法律文件等多个领域的资料。
百度用户上传文档可以得到一定的积分,下载有标价的文档则需要消耗积分。
当前平台支持主流的doc(.docx)、.ppt(.pptx)、.xls(.xlsx)、.pot、.pps、.vsd、.rtf、.wps、.et、.dps、.pdf、.txt 文件格式。
古诗四首而“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
可见写景极为传神。
全诗和谐优美。
(3)请简要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入”赋予“日”“春”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理趣。
(4)最后一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点名了诗的主题,你是怎么理解这种乡愁的?(古代交通的限制,运用了雁的意象,乡愁人人有,人的情感归宿)5.小结诗歌主题:6.说说《天净沙秋思》的写作背景及作者情况:作者马致远,号东篱,元代杂剧作家、散曲家,他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困窘潦倒一生。
他的散曲描写景物意境优美,语言凝练,流畅自然。
在羁旅途中,写下了《天净沙秋思》,堪称为旅思名作、秋思之祖。
7.划分节奏,配乐朗读小令3遍:8.领略诗情画意:(1)列举描绘的景物,形成了一幅怎样的图画?点拨:这首曲前三句都是名词(词组)并列,一个名词(词组)就是一个景物。
后两句描绘的西下夕阳和行进在天涯路上的断肠人,共同形成了一幅萧索荒凉的深秋晚景图。
特别是枯、老、昏、古、西、瘦、夕、断肠等词语的修饰作用,增添了景致的荒凉、凄楚,浑天黄日下,无不令人寸断肝肠。
“小桥流水人家”本是恬淡美景,用在此处却成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更反衬出断肠人无家可归的凄苦心情。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4《古代诗歌四首》 导学案设计 (1)
习 艺术享受。
3
小 结 作
1.识记笔记。 业
2.完成练习册习题。 布
3.背诵、默写古诗。 置 课后 反思
4
五年至九年,参与编撰《群书四部录》。官至洛阳尉。《全唐诗》存其诗十首。 这首五言律诗最早见于《国秀集》。诗题的“次”字是停宿、停泊的意思。 北固山,在 今江苏省镇江市,三面临江。诗人这次途经北固山去游吴中,但见 船下江水潮平岸阔, 头顶南雁北归,触发了心中情思,于是写下这首传世佳作。
3.赏析。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4《古代诗歌四首》
学习 目标
1.朗读并背诵这四首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3.品味诗歌的意境。
1.朗读并背诵这四首诗歌。 学习重点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
感 情。 学习难点 品味诗歌的意境。
学法 指导
诵读课文过程中体会作者感情诗歌的意境及主旨。
知识 准备
预读练习册“我的瞭望台”
备课组
二、明确学习目标 学
三、检查预习(温故知新)
四、学习《次北固山下》
1
1.朗读《次北固山下》。 次/北 固山下
首联: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颔联: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颈联: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尾联: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作家作品简介。 王湾,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玄宗开元年间进士。开元初,为荥阳主簿。
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
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
舞力量。
乡书何处达?归雁 洛阳边。
尾联,不言思乡之情,而思乡之情自在其中。看到南雁北归,自然想到鸿雁传书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新人教版
4 古代诗歌四首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为了让学生理解诗意,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以下的环节:1.通过以优美的语言启发想象、多种朗读、演演评评等手段,让学生在听、读、说、演中自然而然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2.紧扣古诗特点,把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的训练落到实处。
从抓字词的翻译,抓词序的排列,抓句与句之间的衔接,来提高学生组词造词、遣词造句和语言表达能力。
3.诗歌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精髓,除了让学生背诵古诗以增加文化的积累外,更需要向学生讲明其精要所在,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对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尤为重要。
方法指导:主旨句主旨句是文章中心所在,一般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来概括全文,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要结合全篇内容并联系作者思想来理解主旨句。
素材积累:游侠曹操少年曹操,有着通常少年都有的游侠梦想。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说“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
曹操所扮演的游侠与我们理解的游侠应该不一样。
这里举三个曹操所谓“游侠”的例子:例一:逞强好胜,率性而为。
少年曹操曾在大宦官张让的庭院中,当着张让的面,舞了一通手戟,尽兴之后便翻墙而出,全然忘记了自己在擅闯私宅。
例二:劫持新娘,胆大包天。
看着别人家正在举行盛大婚礼,曹操竟心生“歹意”,等到夜幕降临,大喊一声“有贼”,来了一个声东击西,在大家寻贼之际,曹操抽刀在手,劫了新娘就走。
例三:游手好闲,耍小聪明。
曹操的叔父对曹操游手好闲、惹是生非,大为不满,经常向曹嵩告状,让他管束好自己的儿子。
一次,曹操碰到叔父,假作中风。
叔父赶忙去告知曹嵩。
父亲匆忙赶来时,曹操已恢复了常态,控诉叔父的造谣中伤,父亲对叔父失去了信任,曹操便得到了他想得到的自由。
三个例子反映出曹操的游侠特征是:诡诈,顽劣,嬉闹成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峰顶,面对大海,浮想联翩,写下这篇乐府诗。当时曹操大军,铠甲未
卸,征尘未洗,正可以挥师南下,征讨孙刘,实现统一,完成宏业。这是
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勾画了大海
、
的壮丽景
象,表现了 《次北固山下》作者
的抱负。 ,生卒年不详,洛阳人,唐玄宗先天元
年( 712)中了进士,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不得归家,故有此作。古时
4、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反思建议:
古代诗歌四首 第一课时
自学 交 流案 1、了解诗 人李白和马致远
李白(公元 701 年—公元 762 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李白是唐 朝著名诗人,也是中国最著名的诗人之一,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 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李白和杜甫合称“李杜”。
须两两对仗,是两对对偶句。五言律诗的节奏一般为
,七言律
诗的节奏一般为
或
。
曲是一种与词相近的韵文形式,出现于南宋和金代,盛于元代,是受
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句法较词更为灵活,多于口语,用于韵也更接
近口语。如本课的《
》
2.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观沧海》是
的名篇,也是我国第一首完整的写景诗篇,建安
1
2 年( 207 年)曹操北征乌桓,统一了北国,凯旋归来时登上碣石山,伫立
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
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且以“
”这一联闻名。
3、文学常识填空。
《观沧海》一诗选自 __________,作者 ________,字 ________, ___时
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 ______ ____见称。
快又好)
1、了解古代诗歌常识
通常所说的古代诗歌包括古体诗、乐府诗、律诗、绝句、词、曲等。
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体 叫
诗。如本课的
《 的《
》。而把唐朝新出现的 》和《
诗、
叫近体诗。如本课
》就是律诗。
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
言律诗、
种;律诗的格律有规定、限制了对仗,八句可分为四联,
言律诗两 两联必
图,渲染了
的气氛;另一部分是骑着瘦马、独行寒秋的天涯游子的剪影。两部分相互
映衬,形象地描绘出天涯游子凄楚、悲怆的内心世界,给人以震撼人心的
艺术感受。尾句:“
”点明主旨。
3 、“小桥流水人家”是否与诗歌的悲凉气氛不相符?采用了什么手
法?
4、前三句只是列举了景物,和诗歌的主题是怎样有机结合在一起的?
训练反馈案
《观沧海》,
1、这首《观沧海》是《步出夏门行》中的一章,作者
,
是
时
期
著
名
的
家,
家、诗人。
他的诗以
见称。
2、是非分明,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①“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
及观察的对象。(
)
②“临”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都是写海上的景象。(
)
③“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全景式地描绘了大海那种苍茫动荡的
“________” 。
体现“思”字的一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 首曲的题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
B.“枯藤”句中的“枯藤”、“老树
”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
条、寂寞、悲凉的感觉。
C.“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
C.这是一幅秋景图,又是一幅绝妙的秋思图。图中有景有人,人和景都是
经过作者精心选择的,最能表现“秋思”。
D.这首小令用极有限的字句,塑造了极丰富的意象;人与物结合,情与景
交融,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
6.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的景色图。
6/7
6、比一比,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熟练地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疑问】
【我的
【合作探究】
1、阅读【延伸拓展】部分,想一想这首诗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
2、“杨花落尽子规啼”写了哪些事物?作者为什么要选取这样的事物 来写?这句话在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3、“闻道龙标过五溪“这一句写出了什么?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这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 情怀 ?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四首
七年级 语文 导学案
审批:
主备 李玉萍
授课
学生
班级
题目:古代诗歌四首
教学目的:
1.了解诗歌有关知识。
2.品味语言,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3.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准确地默写。
4.理解诗的主要内容,培养热爱中国文化精髓的思想感情,提高文
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 、理解诗歌字词含义和诗 歌大意; 2、了解一些古代诗歌常识。
七律
律诗形式: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七言句,简称五
律、七律
律诗有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
8 句每
首中间两联必须用对偶
散曲是金元时期在我国北方兴起的一种新体诗。我们通常所称的“元
曲”是指杂剧和散曲两种文学形。散曲大致分为小令和套数两种
1/7
二、 走进文本(借助工具书完成问题,看哪组又
《天净沙·秋思》
1.《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 ______ 。天净沙是 ______,秋思是
散曲的 ______。
2.《天净沙·秋思》作者 ______ ,是 ______代著名 ______ 作家、 ______
家。他与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被称为“杂剧四大家”。他的《天净
《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次”意为 __________,该诗作者为唐代诗人 __
____。
4、解释字词意思,在括号内注音
临:
碣( )石:沧海: Nhomakorabea何:
澹澹(
):
竦峙(
):
竦
峙
萧瑟 ( ) : 日月:
洪波: 若:
幸甚至哉:
志:
客路:
青山 :
行舟:
绿水:
潮平:
阔:
风正:
悬:
残夜: 乡书:
春:
入旧年:
达:
归:
展示点评案
沙·秋思》被称为“ ___________”。
3 . 全 曲 中 , 暗 含 题 中 “ 秋 ” 字 的 三 个 最 直 接 的 景 象 是 : ________ 、
________、 ________, 与“夕阳”相呼应的是:“ ________”,与“天涯”相呼应的
是 : “________” , 最 能 触 发 旅 人 ( 游 子 ) 思 乡 之 情 的 景 物 是 :
展示点评案
1、 《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描绘了一幅
之情。 (二)研读 课文 2、研读《天净沙· 秋思》
5/7
(一 ) 图,真切的表现
出游子的
这首 小令仅五句 28 字,语言极为凝炼却容量巨大,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一幅
悲绪四溢的“
”图”。这幅图画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由精心
选取的几组能代表萧秋的景物组成一幅暮色苍茫的
次北固山下 1 、《次北固山下》作者
______ , ______ 人, ______ 代诗人,题目中
“次”是 ________的意思,本 诗 属 ______言 ____诗。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此联写的是什么?古来很多人称赞这两
句诗气势逼人,意境豪阔,你的感觉怎样?
3、最耐人寻味的是颈联,这 一联诗到底蕴含着怎样的哲理呢?
绪。
D.“断肠人”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人”,“天涯”即“极远的地
方”。
5.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九种景物,有静有动、有声有色,而加在名词前
的定语则体现了诗人对那些景物的独特感受。
B.这首小令,写景由近到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开头一句“枯藤老树昏
鸦”是诗眼。
气
势。
④这首诗前八句是实写,后六句是虚写。(
)
⑤“水何澹澹”是描写无风时海面水波动荡的
样子,“洪波涌起”是描
写有风时大海波涛汹涌的壮阔气势。(
)
3/7
⑥这首诗通过写景抒情,借勾画大海吞吐日月
、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
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
3、《观沧海》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教学难点: 欣赏精彩文句,培养想象能力,体会诗歌意境和思想感情。
课前自学: 要求 熟读甚至背诵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诗歌大意,并划分诗歌节
奏。 第一课时
自学 交 流案
一、教材助读: 诗歌相关知识简介
乐府是汉代封建王朝建立的管理音乐的一个宫廷官署。
乐府最初始于秦代,到汉时沿用了秦时的名称。公元前
112 年,汉王
马致远生于 1250 年,约卒于 1321 年,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大都 (今北京)人。今存杂剧《汉宫秋》、《青衫泪》、《荐福碑》等七种。 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 家、散曲家。马致远的散曲,扩大题材领域,提高艺术意境。声调和谐优 美,语言疏宕豪爽,雅俗 兼备。
朝在汉武帝时正式设立乐府,其任务是收集编纂各地民间音乐、整理改编
与创作音乐、进行演唱及演奏等。
古人把这一乐府机构收集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或者简称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