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物理化学第十四章 胶体分散系统与大分子溶液(2008级)
14胶体分散系统和大分子溶液 共47页
泡沫塑料,沸石;珍珠,某 些宝石;有色玻璃,合金
气态 液、固 气溶胶 雾,某些云;青烟,尘 (aerosol)
14.1 胶体分散系统概述
14.1.2 憎液溶胶的制备和净化
溶胶的制备
溶胶
的
分散法
凝聚法
净 化
渗析法 超滤法
研 磨法
胶 溶法
电 弧 法
超 声 波 分 散
化 学 凝聚 法
物 理 凝聚 法
法
14.1 胶体分散系统概述
165一溶胶N,aC电l 解质的43.5 140聚沉值越KC小l ,其聚46 136沉能力K越N强O3。 60
KNO3 50
RbNO3 126
KCNS
67
CaCSl2chulz0e.6-H5 ardCya规(N则O3)2
MgCl2 0.72
MgSO4聚沉0值.81
M1 g(6NO3)2 Pzb(NO3)2
胶团
胶粒
胶核
吸附层
扩散层
x
F e O H 3 m n F e O n x C l x C l
吸附离子
反离子
14.2 溶胶的性质
14.2.1 动力性质 14.2.2 光学性质 14.2.3 电学性质
14.2 溶胶的性质
14.2.1 动力性质 布朗运动(Brownian motion)
子大小
类型
系统特性
1nm
分子(离子) 粒子能通过滤纸和半透膜,扩散 分散系统 快,在超显微镜下亦看不见
1~102nm
胶体分散 系统
粒子能通过滤纸,不能通过半透 膜,扩散慢,超显微镜下能分辨
102nm
粗分散系 粒子不能通过滤纸和半透膜,不 统 扩散,普通显微镜下能看见
第十四章 胶体分散系统和大分子溶液.
第十四章胶体分散系统和大分子溶液一、选择题1.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通过超显微镜能看到胶体粒子的大小和形状;B溶胶和真溶液一样是均相系统;C溶胶能产生丁铎尔效应;D溶胶在热力学和动力学上都是稳定系统。
2.溶胶的基本特性之一是( ) A热力学上和动力学上皆属于稳定系统;B热力学上和动力学上皆属于不稳定系统;C热力学上不稳定而动力学上属于稳定系统;D热力学上稳定而动力学上属于不稳定系统。
3外加直流电场于胶体溶液,向某一电极作定向移动的是:( ) A胶粒;B胶核;C胶团;D紧密层4.区别溶胶与真溶液和悬浮液最简单灵敏的方法是:( ) A乳光计测定粒子浓度; B观察丁铎尔效应;C超显微镜测定粒子大小;D观察ζ电位。
5.工业上为了将不同蛋白质分子分离,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利用溶胶性质中的: ( ) A电泳;B电渗;C沉降;D扩散。
6.当溶胶中加入大分子化合物时:( ) A一定使溶胶更稳定;B一定使溶胶更容易为电解质所聚沉;C对溶胶稳定性影响视加入量而定;D对溶胶稳定性没有影响。
7.对于Donnan平衡,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A膜两边同一电解质的化学位相同;B膜两边带电粒子的总数相同;C膜两边同一电解质的浓度相同;D膜两边的离子强度相同。
8.Donnan平衡产生的本质原因是:( ) A溶液浓度大,大离子迁移速度慢;B小离子浓度大,影响大离子透过半透膜;C大离子不能透过半透膜,且因静电作用使小离子在膜两边的浓度不同;D大离子浓度大,妨碍小离子通过半透膜。
9.对大分子溶液发生盐析的现象,不正确的说法是:( ) A加入大量电解质才能使大分子化合物从溶液中析出;B盐析过程与电解质用量无关;C盐析的机理包括电荷中和和去极化两个方面;D电解质离子的盐析能力与离子价态关系不大。
10.有关胶粒ζ电势的叙述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正比于热力学电势φ;B只有当固液相对运动时,才能被测定;C与胶粒的扩散速度无关;D不能利用能斯特公式计算。
第十四章 胶体分散系统及大分子溶液
第十四章 胶体分散系统及大分子溶液1.在碱性溶液中HCHO 还原4HAuCl 以制备金溶胶,反应表示为:422543HAuCl NaOH NaAuO NaCl H O +→++2222232NaAuO HCHO NaOH Au HCOONa H O ++→++此外2NaAuO 是稳定剂,试写出胶团结构式,并标出胶核、胶粒和胶团。
解:2[(),()]x m Au AuO n x Na xNa -+-+-胶核胶粒胶团2.某溶液中粒子的平均直径为4.2nm ,设其黏度和纯水相同,0.001Pa s η=⋅。
试计算:(1)298K 时,胶体的扩散系数D ;(2)在1s 的时间里,由于Brown 运动,粒子沿x 轴方向的平均位移x 。
解:(1)102123918.31429811.0410()4.26 6.0231060.001(10)2RT D m s L r πηπ---⨯=⋅=⨯=⨯⋅⨯⨯⨯⨯ (2)因为22x D t=所以51.4410x -===⨯(m)3.已知某溶胶的黏度0.001Pa s μ=⋅,其粒子的密度近似为31mg m ρ-=⋅,在1s 时间内粒子在x 轴方向的平均位移51.410x m -=⨯。
试计算:(1)298K 时,胶体的扩散系数D ; (2)胶粒的平均直径d ; (3)胶团的摩尔质量M 。
解:(1)2521121(1.410)9.810()221x D m s t ---⨯===⨯⋅⨯ (2)因为16RT D L rπη=⋅ 所以9231118.31429812.2310()6 6.0231060.0019.810RT r m L D πηπ--⨯=⋅=⨯=⨯⨯⨯⨯⨯9922 2.2310 4.4610()d r m --==⨯⨯=⨯(3)3933235144(2.2310)110 6.02310 2.81033M r L g mol πρπ----==⨯⨯⨯⨯⨯⨯=⨯⋅4.设某溶胶中的胶粒是大小均一的球形粒子,已知在298K 时胶体的扩散系数10211.0410()D m s --=⨯⋅,其黏度0.001Pa s μ=⋅。
胶体分散系统和大分子溶液
14.1.1 分散系统分类
按分散介质的聚集状态分类
分散介质物态
分散相状态
溶胶名称
实例
液态
气;液;固
液溶胶 (sol)
泡沫;牛奶,石油原油;油漆,Au溶胶,AgI溶胶
固态
气;液;固
固溶胶 (soldsol)
泡沫塑料,沸石;珍珠,某些宝石;有色玻璃,合金
气态
液、固
气溶胶 (aerosol)
14.2 溶胶的性质
2.1 动力性质 沉降平衡(sedimentation equilibrium)
14.2 溶胶的性质
14.2.1 动力性质
沉降平衡(sedimentation equilibrium)
分散系统
粒子直径d/nm
高度x/m (N2/N1=0.5)
氧气
0.27
5000
高度分散金溶胶
纳米物理学 纳米化学 纳米材料学
纳米生物学 纳米医学 纳米药学
纳米电子学 纳米机械学 纳米军事学
14.7 纳米技术与应用简介
14.7.2 纳米材料的分类
纳米粒子(三维) 纳米膜(二维) 纳米丝或纳米管(一维)
纳米金属 纳米氧(硫、碳、氮)化物 纳米含氧酸盐 纳米复合材料
半导体纳米材料 (硅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过渡金属氧化物等) 光敏性纳米材料(TiO2、W2O5等) 增强性纳米材料 磁性纳米材料
14.2 溶胶的性质
粒子越小,Brown运动越激烈,其激烈程度不随时间而改变,但随温度升高而加剧。 2.1 动力性质 布朗运动(Brownian motion) 胶粒 介质分子
14.2 溶胶的性质
14.2.1 动力性质 扩散和渗透压(diffusion and osmotic pressure)
第十四章 胶体分散体系和大分子溶液.
第十四章胶体分散体系和大分子溶液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胶体结构及性质,胶体分散体系和大分子溶液区别。
掌握有关大分子溶液的渗透及有关唐南平衡的求算重点和难点:唐南平衡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基本要求:1.了解胶体分散体系的基本特征。
2.了解胶体分散体系的动力性质、光学性质和电学性质。
3.了解胶体的稳定性和胶体的聚沉。
4.了解大分子溶液与溶胶的异同点5.掌握什么是唐南平衡,并能用唐南平衡准确求算大分子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教学内容: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所构成的体系系统称为“分散体系”。
被分散的物质称为“分散相”;另一种连续相的物质,即分散相存在的介质,称“分散介质”。
按照分散相被分散的程度,即分散粒子的大小,大致可分为三类:1.分子分散体系。
分散粒子的半径小于10-9m,相当于单个分子或离子的大小。
此时,分散相与分散介质形成均匀的一相,属单相体系。
例如,氯化钠或蔗糖溶于水后形成的“真溶液”。
2.胶体分有散体系。
分散粒子的半径在10-9m至10-7m范围内,比普通的单个分子大得多,是众多分子或离子的集合体。
虽然用眼睛或普通显微镜观察时,这种体系是透明的,与真溶液差不多,但实际上分散相与分散介质已不是一相,存在相界面。
这就是说,胶体分散体系是高度分散的多相体系,具有很大的比表面和很高的表面能,因此胶体粒子有自动聚结的趋势,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难溶于水的固体物质高度分散在水中所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简称“溶胶”,例如,AgI溶胶、SiO2溶胶、金溶胶、硫溶胶等。
3.粗分散体系。
分散粒子的半径约在10-7m至10-5m范围,用普通显微镜甚至用眼睛直接观察已能分辨出是多相体系。
例如,“乳状液”(如牛奶)、“悬浊液”(如泥浆)等。
§14.1 胶体和胶体的基本特性通过对胶体溶液稳定性和胶体粒子结构的研究,人们发现胶体体系至少包含了性质颇不相同的两大类:(1)由难溶物分散在分散介质中所形成的憎液溶胶(简称胶液),其中的粒子都是由很大数目的分子(各粒子中所含分子的数目并不相同)构成。
第十四章 胶体分散系统和大分子溶液
cV
4 3 r , 代入上式得: 3
(kg· dm-3),
c 则 v , 再假定 V
Kc 4 3 I K r K cr 3 3
若两份浓度相同粒子半径不同的溶液, 有
I 1 r13 3 I 2 r2
在瑞利公式范围 之内 (r ≤47nm)
② 分散相与介质折光率差值愈大, 散射愈显著, 当 n1 = n2时无散射(对溶液, 离子有很厚的水化层, n1≈ n2, 散射相当微弱). ③ I ∝V粒 即粒子体积愈大, 散射愈显著. 只能 在胶粒范围内达最大, 否则变为反射.
第十四章 界面和胶体化学
物理化学电子教案
④ 散射光强度与溶胶浓度、胶粒半径的关系 对同一光源, 同一溶胶有 I K v V 2
布朗运动: 溶胶中粒子的不规则运动现象. 产生原因: 布朗运动是介质分子固有热运动的 表现—即介质分子对胶粒不断撞击的结果. 布朗运动尽管复杂、无规则,但爱因斯坦据分 子运动论给出了一定时间内胶粒所移动的平均位移 .
x RT t L 3r
r —是粒子半径 η—是介质粘度
第十四章 界面和胶体化学
ζ —电动电势. 紧密层(滑动面)和溶液本体之间的电势
差, 该电势在胶粒和介质发生相对运动时才表现出来.
第十四章 界面和胶体化学
物理化学电子教案
ζ电势对外加电解质十分敏感, 当电解质浓度增大或反 离子电荷增加时, 反离子被压入紧密层次, 使ζ电势下降, 分 散层变薄, 电势分布也下降. 当电解质浓度增大到一定程度, 分散层厚度为零, 此时胶粒失去电性, 稳定性减小, 容易发生聚沉. 有时加入某种电解质会改变电 泳方向, 改变ζ电势符号, 一般高价 离子易造成 电泳或电渗速度与ζ 电势的关系:
物理化学——第14章-胶体与大分子溶液复习题
本章练习题
4、制备BaSO4溶胶,反应物Ba(SCN)2过量,请写出胶团 的结构并判断胶粒带电情况。
答:胶核是(BaSO4)m,优先吸附相同离子Ba2+,吸附层 中还有负离子SCN-离子。 所以胶粒为[(BaSO4)m· n Ba2+· (2n-x) SCN-]x+。 中性胶团为[(BaSO4)m· n Ba2+· (2n-x) SCN-]x+· xSCN-。
判断题
1、能产生丁铎尔现象的分散系统就是溶胶。(
X )
2、通过超显微镜可以直接看到胶体粒子的形状和大小。 ( X ) 3、加入电解质有时可以使胶体稳定,有时也可以使胶体 聚沉。( √ ) 4、大分子溶液与溶胶一样是多相不稳定体系。( X )
选择题
1.将高分子溶液作为胶体体系来研究,因为它:(D) (A) 是多相体系 ; (B)热力学不稳定体系 ; (C) 对电解质很敏感 ;(D) 粒子大小在胶体范围内 。 (D) 2.溶胶与大分子溶液的区别主要在于: (A)粒子大小不同 ; (B) 渗透压不同 ; (C) 丁铎尔效应的强弱不同 ; (D)相状态和热力学稳定性不同
第十四章 胶体分散系统 和大分子溶液
本章练习题
1、为什么燃烧不完全时烟囱冒黑烟,而燃烧较完全时烟 囱冒青烟? 答:燃烧不完全时,烟灰颗粒较大,属于粗分散系统,对入 射光主要是反射,看到的是黑色。燃烧较完全时,烟灰颗粒 小,属于胶体系统,看到的是散射光。由于蓝光、紫光的散 射强,所以看到的是青烟。
本章练习题
选择题
3. 下列电解质对某溶胶的聚沉值分别为c(NaNO3) = 300, c(Na2SO4) = 295,c(MgCl2) = 25,c(AlCl3) = 0.5(mol· dm-3), 可确定该溶液中粒子带电情况为: (C) (A)不带电 ;(B)带正电 ;(C) 带负电 ;(D)不能确定 。 4. 在AgNO3溶液中加入稍过量 KI溶液,得到溶胶的胶团 结构可表示为: (A) (A)[(AgI)m•nI-•(n-x) •K+]x-•xK+ ; (B)[(AgI)m•nNO3-•(n-x)K+]x-•xK+ ; (C)[(AgI)m•nAg+•(n-x)I-]x-•xK+ ; (D)[(AgI)m•nAg+•(n-x)NO3-]x+•xNO3- 。
第十四章胶体分散系统和大分子溶液
第十四章 胶体分散系统和大分子溶液【复习题】【1】用As 2O 3与略过量的H 2S 制成的硫化砷 As 2S 3溶胶,试写出其胶团的结构式。
用FeCl 3在热水中水解来制备Fe(OH)3溶胶,试写出Fe(OH)3溶胶的胶团结构。
【解析】 H 2S 是弱酸,考虑它的一级电离,故其胶团结构式为:-+x-23[(As S )m nHS (n-x)H ]xH +Fe(OH)3溶胶的胶团结构式为{[Fe(OH)3]m ·n Fe(OH)2+·(n-x )Cl -}x -·x Cl -。
【2】在以KI 和AgNO 3为原料制备AgI 溶胶时,或者使KI 过量,或者使AgNO 3过量,两种情况所制得的AgI 溶胶的胶团结构有何不同?胶核吸附稳定离子时有何规律?【解析】(AgI)m 胶核在KI 存在时吸附I -离子,当AgI 过量时则吸附Ag +,胶核吸附离子的规律为,首先吸附使胶核不易溶解的离子及水化作用较弱的离子。
【3】胶粒发生Brown 运动的本质是什么?这对溶胶的稳定性有何影响?【解析】Brown 运动的本质是质点的热运动,它使溶胶产生扩散、渗透压、沉降核沉降平衡。
【4】Tyndall 效应是由光的什么作用引起的?其强度与入射光波长有什么关系?粒子大小范围落在什么区间内可以观察到Tyndall 效应?为什么危险信号要用红色灯显示?为什么早霞、晚霞的色彩?【解析】Tyndall 效应是由光散射作用形成的。
其强度与入射光强度的关系为:222221242212242n n A V I n n πνλ⎛⎞−=⎜⎟+⎝⎠ A 为入射光的振幅;λ为入射光的波长;ν为单位体积中的粒子数;V 为单个粒子的体积,n 1和n 2为分散相的分散介质的折射率。
可见, Tyndall 效应的强度与入射光的波长的4次方成反比。
在1~100nm 范围内可观察到Tyndall 效应。
危险信号要用红色灯显示的主要原因是红光的波长较长不易散射。
第十四章 胶体分散系统和大分子溶液
第十四章胶体分散系统和大分子溶液[本章要求]:1.了解胶体分散系统的分类,对憎液溶胶的胶粒结构,制备和净化方法等要有一定的掌握。
2.了解憎液溶胶在动力学性质,光学性质,电学性质等方面的特点。
3.了解溶胶在稳定性方面的特点,掌握什么是电动电位以及电解质对溶胶稳定性的影响。
会判断电解质聚沉能力的大小。
4.了解乳状液的种类,乳化剂的作用以及在工业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5.了解凝胶的分类、形成及注意性质,了解大分子溶液与溶胶的异同点及大分子物质平均摩尔质量的种类和测定方法。
把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构成分散系统,在分散系统中被分散的物质叫做分散相(分散质),分散在其中的物质叫做分散介质。
分散系统分类:(按分散相粒子的大小)1.分子(或离子)分散系统:即真溶液,分散相粒子半径r<10-9m2.胶体分散系统:多分子或离子的集合体,分散相粒子半径为10-9m<r<10-7m,分散相和分散质不是一相的多相体系,具有很高的表面能和比表面,是热力学不稳定系统。
3.粗分散系统:r (10-7.10-5)m§14.1 胶体和胶体的基本特性一.胶体的分类:1.憎液溶胶:(胶体):由难溶物分散到分散介质中所形成。
分散微粒是很大数目的分子集合体。
该系统具有很大的相界面,很高的表面自由能,很不稳定,极易被破坏而聚沉,且不能恢复原态,是热力学不稳定和不可逆系统。
2.大分子溶液:(亲液溶胶),大分子化合物的溶液,其分子的大小已达到胶体范围,具有胶体的一些特性,但它却是分子分散的真溶液,大分子化合物在适当介质中可自动溶解而形成均相溶液,若设法使它沉淀,当出去沉淀剂,再重新加入溶剂又可自动再分散,是热力学稳定,可逆的系统。
胶体系统按分散相和分散介质的聚沉状态分类,P4.6,表14.2所示。
3.胶体的基本特性:特有的分散程度,不均匀(多相)性,易聚集的不稳定性等。
二.胶团的结构如:利用AgNO3和 KI溶液反应制备AgI溶胶若KI过量:[(AgI)m·nI-·(n-x)K+]x-·xK+若AgNO3过量:[(AgI)m·nAg+·(n-x)NO3]x+·xNO3在溶液中胶粒是独立运动单位,通常所说的溶胶带电是指胶粒而言,整个胶团是电中性的。
第十四章胶体分散系统和大分子溶液练习题及答案
第十四章胶体分散系统和大分子溶液练习题一、选择题1.溶胶与大分子溶液的区别主要在于:(A) 粒子大小不同;(B) 渗透压不同;(C) 丁铎尔效应的强弱不同;(D) 相状态和热力学稳定性不同。
2.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 溶胶在热力学和动力学上都是稳定系统;(B) 溶胶与真溶液一样是均相系统;(C) 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统是溶胶;(D) 通过超显微镜能看到胶体粒子的形状和大小。
3.由过量KBr与AgNO3溶液混合可制得溶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电位离子是Ag+(B) 反号离子是NO3-(C) 胶粒带正电(D) 它是负溶胶。
4.将含0.012 dm3 NaCl 和0.02 mol·dm-3 KCl 的溶液和100 dm3 0.005 mol·dm-3的AgNO3液混合制备的溶胶,其胶粒在外电场的作用下电泳的方向是:(A) 向正极移动(B) 向负极移动(C) 不作定向运动(D) 静止不动5.将橡胶电镀到金属制品上,应用的原理是:(A) 电解(B) 电泳(C) 电渗(D) 沉降电势6.在大分子溶液中加入大量的电解质, 使其发生聚沉的现象称为盐析, 产生盐析的主要原因是:(A) 电解质离子强烈的水化作用使大分子去水化(B) 降低了动电电位(C) 由于电解质的加入,使大分子溶液处于等电点(D) 动电电位的降低和去水化作用的综合效应7.在H3AsO3的稀溶液中,通入过量的H2S 气体,生成As2S3溶胶。
用下列物质聚沉,其聚沉值大小顺序是:(A) Al(NO3)3>MgSO4>K3Fe(CN)6(B) K3Fe(CN)6>MgSO4>Al(NO3)3(C) MgSO4>Al(NO3)3>K3Fe(CN)6(D) MgSO4>K3Fe(CN)6>Al(NO3)38.对亚铁氰化铜负溶胶而言, 电解质KCl, CaCl2, K2SO4, CaSO4的聚沉能力顺序为:(A) KCl > CaCl2 > K2SO4 > CaSO4(B) CaSO4 > CaCl2 > K2SO4 > KCl(C) CaCl2 > CaSO4 > KCl > K2SO4(D) K2SO4 > CaSO4 > CaCl2 > KCl9.将大分子电解质NaR 的水溶液用半透膜和水隔开,达到Donnan 平衡时,膜外水的pH值:(A) 大于7 (B) 小于7 (C) 等于7 (D) 不能确定10.只有典型的憎液溶胶才能全面地表现出胶体的三个基本特性, 但有时把大分子溶液也作为胶体化学研究的内容, 一般地说是因为它们:(A) 具有胶体所特有的分散性,不均匀(多相)性和聚结不稳定性(B) 具有胶体所特有的分散性(C) 具有胶体的不均匀(多相)性(D) 具有胶体的聚结不稳定性11.溶胶的电学性质由于胶粒表面带电而产生,下列不属于电学性质的是:(A) 布朗运动(B) 电泳(C) 电渗(D) 沉降电势12.溶胶的聚沉速度与电动电位有关, 即:(A) 电动电位愈大,聚沉愈快(B) 电动电位愈小,聚沉愈快(C) 电动电位为零,聚沉愈快(D) 电动电位愈负,聚沉愈快13.Donnan平衡产生的本质原因是:(A) 溶液浓度大,大离子迁移速度慢;(B) 小离子浓度大,影响大离子通过半透膜;(C) 大离子不能透过半透膜且因静电作用使小离子在膜两边浓度不同;(D) 大离子浓度大,妨碍小离子通过半透膜。
胶体分散系统和大分子溶液
r 10 m
7
粗分散
乳状液, 多相分散,热 悬浮液, 力学不稳定。 泡沫等。
2
多相分散系统(胶体分散和粗分散),人们还常按照分散相和 分散介质的聚集状态分为八类,P406,表14.1。 非均相分散系统按聚集状态分类
分散 介质 液 分散系统类型 分散相 胶体分散系统 气 液 固 气 液 固 液 固 液溶胶 (简称溶胶) 固溶胶 气溶胶 粗分散系统 泡沫: 肥皂及灭火泡沫 乳状液: 牛奶及含水原油 悬浮体: 油墨, 泥浆 沸石, 泡沫玻璃 珍珠 加颜料的塑料 雾 烟, 尘
1
按分散粒子的大小分类:
r 109 m
分子 分散 真溶液
单相,透明,能 透过半透膜,热 力学稳定。
r 109 ~ 107 m 胶体
分散
溶胶
真溶液, 单相, (高分子溶液) 热力学 多相,不能透 亲液溶胶 稳定, 过半透膜,高 不能透 度分散性,热 过半透 力学不稳定。 憎液溶胶 膜。
12
b. 结论:也能表明胶粒带电。若水流向阳极,表明流体荷负 电,则胶解质对电渗也有明显的影响,甚至 能改变电渗流的方向。 (3)流动电势
流动电势: 在外力作用下, 迫使液体通过多孔隔膜(或毛细管)定 向流动, 多孔隔膜两端所产生的电势差.它是电渗的逆现象.
15
2、平板型模型
+ + + + + + + + + +
0
-
亥姆霍兹认为固体的表 面电荷与溶液中带相反电荷 的离子(即反离子)构成平 行的两层,如同一个平板电 容器。 整个双电层厚度为。
亥姆霍兹双电层模型
16
3、扩散双电层模型
Gouy和Chapman认为,由于正、负离子静电吸引 和热运动两种效应的结果,溶液中的反离子只有一部 分紧密地排在固体表面附近,相距约一、二个离子厚 度称为紧密层; 另一部分离子按一定的 浓度梯度扩散到本体溶液中, 离子的分布可用玻兹曼公式 表示,称为扩散层。 双电层由紧密层和扩散层构成。 移动的切动面为AB面, 电势。
14章 胶体分散系统和大分子溶液
(3)超声波分散法 (4)电弧法 2. 凝聚法 特点:先制成难溶物的分子(或离子)的过饱和溶液,再使之互相结合成胶体粒子而得到溶胶。 (1)化学凝聚法(复分解、水解、氧化或还原反应) AgNO3+KI → AgI(溶胶) + KNO3 贵金属,还原反应 As2O3 + 3H2S → As2S3(溶胶)+3H2O 2HAuCl4(稀) + 3HCHO(少量) + 11KOH → 2Au() + 3HCOOK + 8H2O
苏
州
大
一、制备 (粒子大小 10 ~10 m,稳定剂) 1. 分散法:用适当方法使大块物质在有稳定剂存在时分散成胶体粒子的大小。 (1)研磨法:P993 图 13.2 分散相、分散介质和稳定剂从空心轴 A 加入。
14-2
-9
-7
学
物
14.2 溶胶的制备和净化
理
化
学
课
程
Su
n
(2)胶溶法:亦称解胶法,它不是使粗粒分散成溶胶,而只是使暂时凝集起来的分散相又重新分散。许多 新鲜的沉淀经洗涤除去过多的电解质,再加少量的稳定剂后制成溶胶,这种作用称胶溶作用。
工作是关于胶体溶液的制备,他发现许多通常不溶解的物质在恰当的条件下可以分散在溶剂中形成貌似均匀 的溶液,从其外表来看和通常的真溶液无甚差别,但从其扩散速度、渗透能力等来看则属于胶体物质的范围, 因此它称之为溶胶。
13-物理化学第十四章 胶体分散系统与大分子溶液(2008级)
Brown 运动
1905年和1906年Einstein和Smoluchowski分别阐 述了Brown运动的本质。 Brown运动是分散介质分 子以不同大小和方向的力对 胶体粒子不断撞击而产生的。 布朗运动公式为:
RTt x 3Lπr
式中,x 是 t 时间内粒子沿 x 轴方向的平均位移。 当半径大于 5 m,Brown运动消失。
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大学化学教学部
§14.4 溶胶的光学性质
I 24π A V
2 2 2
4
2 2 n1 - n2 n 2 2n 2 2 1
2
散射光强随波长减小而增强很快。对于可见光, 紫色与蓝色波长最短,其散射效应最强。若将可见 光射入溶胶,在与入射光垂直的方向上观察呈淡蓝 色,透过光则呈现橙红色。 (2)分散相与分散介质的折射率相差愈大,则散 射作用亦愈强。依此可区分高分子溶液与溶胶。 (3) I V 2,所以,低分子溶液虽有散射现象,但 很弱,因粒子太小。依此可鉴别分散系统的种类。
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大学化学教学部
扩散和渗透压
nB Π cB RT V 由于憎液溶胶不稳定,浓度不能太大,所以测出 的渗透压及其它依数性质都很小。 但是亲液溶胶(大分子溶液)或胶体的电解质溶 液,可以配制较高浓度溶液,用渗透压法可以求它 们的摩尔质量。
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大学化学教学部
沉降和沉降平衡
胶团 x
例如:由 AgNO3+KIAgI+KNO3 制备AgI溶胶 若按计量式反应,无AgI溶胶; 若KI过量,则
[(AgI ) m nI - , (n - x)K ] x - xK
若AgNO3过量,则
(优选)章胶体分散体系和大分子溶液
固溶胶 有色玻璃,某些合金
液
气
气溶胶
雾,云
固
烟,尘
胶体的基本特性
胶体的共同基本特性是:分散粒子的半径在 10-9—10-7m范围,是多相分散体系。表面能高,
胶体粒子有自动聚集的趋势,是热力学不稳定体 系。
§13 .2 溶胶的制备和净化
一 . 溶胶的制备 1 .分散法:用适当的方法使大块物质在稳定剂存在
和胶粒的布朗运动,可观察胶 粒从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迁移。
A c1 c2
B
扩散
在稀溶液中,设任一平行AB 面的截面上的 浓度是均匀的, 而浓度随x 方向线性降低,浓度 梯度为 dc / dx。设通过AB面的扩散质量为m,通 过 AB 的扩散速度为 dm / d t 。那么扩散速度应与 浓度梯度及AB 面的面积 A 成正比。即:
溶胶的制备
2.凝聚法 凝聚法是将分子、离子等凝聚而形成溶胶粒子的
方法 (1)化学凝聚法:溶液中进行的氧化还原、水解、
复分解 等反应,只要有一种产物的溶解度很小, 就可控制反应条件使析出的产物分子凝聚成溶胶 粒子。如:
As2O3 3H 2S As2S3 (溶胶) 3H 2O Fe、Al、Cu 等金属盐的水解,形成金属氢氧化物溶胶:
c1
c2
B dx F
利用浓差因素,多余的电 解质离子不断向膜外渗透, 经常更换溶剂,就可以净化 半透膜容器内的溶胶。
如将装有溶胶的半透膜容 器不断旋转,可以加快渗析 速度。
溶胶的净化
2 .超过滤法: 用孔径细小的半透膜 (10-8m — 3 10-7 m) 在加压或吸滤的情况 下使胶粒与介质分离。 在过滤时,在膜的两 边施加电压,则 称为“电超过滤法”。
分散体系的分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5 溶胶的电学性质
溶胶是热力学上不稳定的高分散度系统,但实验 事实又表明溶胶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稳定存在。研 究表明,胶粒带电是使溶胶稳定的重要原因。 胶粒表面因定位离子而带电,其产生的原因为: (1)吸附 胶粒在形成过程中,胶核优先吸附某种 离子,使胶粒带电。 例如:在AgI溶胶的制备过程中,如果AgNO3过 量,则胶核优先吸附Ag+离子,使胶粒带正电;如 果KI过量,则优先吸附I-离子,胶粒带负电。
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大学化学教学部
沉降和沉降平衡
N2 1 4 3 exp - πr ( 粒子 - 介质 ) gL( x2 - x1 ) N1 RT 3
即粒子的密度越大,则其在不同高 度上的浓度的差别越大。 Brown运动时溶胶系统稳定的因 素之一,即动力稳定性。 2、沉降速率 若Brown运动不足以克服重力的作用,粒子就会 以一定的速率沉降到底部。若考虑重力与粘度(阻 力),沉降速率为
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大学化学教学部
憎液溶胶的胶团结构
形成憎液溶胶的必要条件是: 分散相的溶解度要小;还必须有稳定剂存在,否 则胶粒易聚结而聚沉。 胶团的结构比较复杂,先有一定量的难溶物分子 聚结形成胶粒的中心,称为胶核; 然后胶核选择性地吸附稳定剂中的一种离子,形 成紧密吸附层;由于正、负电荷相吸,在紧密层外 形成反号离子的包围圈,从而形成了带与紧密层相 同电荷的胶粒; 胶粒与扩散层中的反号离子,形成一个电中性的 胶团。
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大学化学教学部
§14.1 胶体和胶体的基本特性
分散相与分散介质 分散系统的分类 胶体分散系统的基本特征 憎液溶胶的胶团结构
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大学化学教学部
分散相与分散介质
把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就构成分 散系统。其中,被分散的物质称为分散相,另一种 物质称为分散介质。
多相分散系统中的物质粒子,因受重力作用而下 沉的过程,称为沉降。 溶胶粒子一方面在重力场作用下而沉降,一方面 由于Brown运动使粒子均匀分布,从而阻碍沉降。 沉降使系统存在浓度梯度,扩散使其均匀分布,当 两个速率相等时,系统达到平衡态,称为沉降平衡。 对真溶液,扩散为主要作用;对粗分散系统,沉 降为主要作用。 胶体系统达到沉降平衡后,每一指定高度上粒子 浓度将不再随时间变化,并可用分布公式描述:
§14.4 溶胶的光学性质
一、 Tyndall (丁铎尔)效应 令一束会聚的光通过溶胶,则从与入射光垂直的 方向可以看到一个发光的圆锥体。这就是Tyndall效 应。又称光散射效应或乳光现象。
光源 光源
CuSO4 溶液
Fe(OH)3溶胶
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大学化学教学部
§14.4 溶胶的光学性质
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大学化学教学部
Brown 运动
1905年和1906年Einstein和Smoluchowski分别阐 述了Brown运动的本质。 Brown运动是分散介质分 子以不同大小和方向的力对 胶体粒子不断撞击而产生的。 布朗运动公式为:
RTt x 3Lπr
式中,x 是 t 时间内粒子沿 x 轴方向的平均位移。 当半径大于 5 m,Brown运动消失。
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大学化学教学部
(3)同晶置换 黏土矿物中如高岭土,主要由铝 氧四面体和硅氧四面体组成,而与周围4个氧的电 荷不平衡,要由H+或Na+等正离子来平衡电荷。 这些正离子在介质中会电离并扩散,所以使黏土 微粒带负电。如果Al3+被Mg2+或Ca2+同晶置换,则 黏土微粒带的负电更多。 (4)溶解量的不均衡 离子型固体物质如AgI,在 水中会有微量的溶解,所以水中会有少量的银离子 和碘离子。 由于一般正离子半径较小,负离子半径较大,所 以半径较小的Ag+离子扩散比I-快,因而易于脱离 固体表面而进入溶液,所以AgI微粒带负电。
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大学化学教学部
扩散和渗透压
nB Π cB RT V 由于憎液溶胶不稳定,浓度不能太大,所以测出 的渗透压及其它依数性质都很小。 但是亲液溶胶(大分子溶液)或胶体的电解质溶 液,可以配制较高浓度溶液,用渗透压法可以求它 们的摩尔质量。
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大学化学教学部
沉降和沉降平衡
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大学化学教学部
憎液溶胶的胶团结构为:
(难溶物) m n定位离子, (n - x)反号离子 x反号离子 扩散层 紧密层 胶核 胶粒
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大学化学教学部
§14.5 溶胶的电学性质
(2)电离 对于可能发生电离的大分子的溶胶而言, 则胶粒带电主要是其本身发生电离引起的。 例如蛋白质分子,当它的羧基或胺基在水中解离 时,整个大分子就带负电或正电荷。当介质的pH 较低时,蛋白质分子带正电,pH较高时,则带负 电荷。 当蛋白质分子所带的净电荷为零时,介质的pH 称为蛋白质的等电点。在等电点时蛋白质分子的移 动已不受电场影响,它不稳定且易发生凝聚。
物理化学电子教案
材化学院大学化学教学部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第十四章
胶体分散系统与大分子溶液
§14.1 胶体和胶体的基本特性
§14.3 溶胶的动力性质 §14.4 溶胶的光学性质
§14.5 溶胶的电学性质 §14.6 双电层理论和 电势 §14.7 溶胶的稳定性和聚沉作用 §14.10 大分子溶液与Donnan平衡
§14.3 溶胶的动力性质
Brown 运动
扩散和渗透压
沉降和沉降平衡
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大学化学教学部
Brown 运动
1827 年植物学家 Brown 用显微镜观察到悬浮在 液面上的花粉粉末不断地作不规则的运动。 后来又发现许多其它物 质如煤、 化石、金属等的 粉末也都有类似的现象。 人们称悬浮在液体上的 微粒不断作不规则运动为 Brown运动。 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这种现象的本质没有得 到阐明。
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大学化学教学部
§14.4 溶胶的光学性质
I 24π A V
2 2 2
4
2 2 n1 - n2 n 2 2n 2 2 1
2
散射光强随波长减小而增强很快。对于可见光, 紫色与蓝色波长最短,其散射效应最强。若将可见 光射入溶胶,在与入射光垂直的方向上观察呈淡蓝 色,透过光则呈现橙红色。 (2)分散相与分散介质的折射率相差愈大,则散 射作用亦愈强。依此可区分高分子溶液与溶胶。 (3) I V 2,所以,低分子溶液虽有散射现象,但 很弱,因粒子太小。依此可鉴别分散系统的种类。
2
2
D x /(2t ) 这是Einstein-Brown 位移方程,是测定扩散系数D 的一种方法。
扩散和渗透压
测出D、、,可用下式计算球形稀溶胶粒子的 平均摩尔质量: 3 RT 4 3 M πr L 2 D 3 162( Lπ)
二、渗透压 由于胶粒不能透过半透膜,而介质分子或外加的 电解质离子可以透过半透膜,所以有从化学势高的 一方向化学势低的一方自发渗透的趋势。 溶胶的渗透压可以借用稀溶液渗透压公式计算:
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大学化学教学部
§14.4 溶胶的光学性质
二、Rayleigh公式 散射光的强度与各因素的关系为:
I 24π A V
2 2 2
4
2 2 n1 - n2 n 2 2n 2 2 1
2
式中A为入射光的振幅,为入射光的波长,为单 位体积中的粒子数,V为每个粒子的体积,n1和n2 分别为分散相和分散介质的折射率。 从Rayleigh公式可得出如下结论: (1)散射光的强度与入射光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
产生Tyndall效应的原因是当入射光射入分散系统 时,若 (1) < d粒,产生反射或折射; 可见光的 范围在400~760nm,当光束通过粗分 散系统,由于粒子大于入射光的波长,主要发生反 射,使系统呈现混浊。 (2) > d粒,产生散射。 溶胶粒子的半径 在1~100nm,所以有Tyndall效 应。真溶液系统也有散射效应,但很弱,无法观测 到。
胶团 x
例如:由 AgNO3+KIAgI+KNO3 制备AgI溶胶 若按计量式反应,无AgI溶胶; 若KI过量,则
[(AgI ) m nI - , (n - x)K ] x - xK
若AgNO3过量,则
[(AgI ) m nAg , (n - x)NO3 ] x xNO3
溶胶粒子带电是胶核选择性吸附了离子,但这不 是唯一原因。溶胶本身电离也能使溶胶带电。 2 SiO 2 H 2 O H 2SiO 3 2H SiO 3 2[(SiO 2 ) m nSiO 3 ,2(n -
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大学化学教学部
分散系统的分类
二、按分散相与分散介质的聚集状态分类
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大学化学教学部
分散系统的分类
三、按胶体溶液的稳定性分类 1、憎液溶胶 半径在1 nm ~100 nm之间的难溶物固体粒子分散在液体 介质中,有很大的相界面,易聚沉,是热力学上的不稳定 系统,简称溶胶。 一旦将介质蒸发掉,再加入介质就无法再形成溶胶,是 一个不可逆系统,如氢氧化铁溶胶、碘化银溶胶等。这是 胶体分散系统中主要研究的内容。 2、亲液溶胶 半径在胶体粒子范围内的大分子溶解在合适的溶剂中, 一旦将溶剂蒸发,大分子化合物凝聚,再加入溶剂,又可 形成溶胶,亲液溶胶是热力学上稳定、可逆的系统。
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大学化学教学部
dm dc - DA dt dx
式中,A为截面的面积;dc/dx为浓度梯度,其小于 零;D为扩散系数,是单位浓度梯度下单位时间内 通过单位截面面积的质量,它与r、、T 的关系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