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立统一规律1

合集下载

对立统一规律原理

对立统一规律原理

对立统一规律原理
对立统一规律原理,又称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之一。

该原理表明,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对立的两个方面,但这两个方面又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

对立的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构成了事物的本质。

对立统一规律是从事物内部的基本矛盾运动的过程中得出的。

事物内部的对立是事物运动和变化的根源,是推动事物向前发展的内在动力。

对立的两个方面既对立又统一,体现了事物的内部矛盾性和相互联系性。

对立统一规律适用于各个领域,如自然界、社会领域、思维领域等。

在自然界中,存在着诸多对立的现象,如生与死、运动与静止、热与冷等。

在社会领域中,社会的发展常常是由对立的阶级和矛盾推动的。

在思维领域中,思维的发展也是由对立的概念和观念之间的斗争和统一推动的。

对立统一规律的运用,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矛盾运动规律,从而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现实问题。

对立统一是一种普遍规律,贯穿于事物发展的始终,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促进事物向更高级形态转化的重要原则。

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 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 性就没有普遍性。 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可以相互转化。 (2)方法论: 既要看到矛盾的普遍性,又要看到矛盾的特殊性; 运用: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 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5、主要矛盾、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 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对立统一规律: 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的含义、关系。 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1)原理内容:矛盾有普遍性、客观性。事事有矛 盾,时时有矛盾。 (2)方法论: 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 露矛盾; 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全 面看问题,反对片面性。
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1)原理内容:矛盾有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 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2)方法论: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互相排斥,又互相依赖, 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方法论 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正 确把握事物的性质; 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 要方面。 7、坚持重点论和两点论的统一 (1)原理内容:主次矛盾或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 (2)方法论:既要抓重点又要统筹兼顾或既要抓主 流又要重视支流,坚持重点论和两点论的统一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 条件下相互转化。次要矛盾也影响主要矛盾的发展解 决。 (2)方法论 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抓重点(关键、中心); 要统筹兼顾,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 矛盾。 6、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 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的主要问题:一、如何全面理解和把握对立统一规律?答:(一)对立统一规律概述对立统一规律又叫矛盾规律,它是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它的基本内容是:任何事物的内部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矛盾双方又同一又斗争促成对立面的转化,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矛盾既是客观的、普遍的,又各有其特殊性。

它揭示了事物内部对立双方又统一又斗争是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是事物发展的实质,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二)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揭示了事物联系的深刻本质在于事物的矛盾性,强调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它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其它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3、对立统一规律(即矛盾分析方法)是认识事物的最根本的方法。

4、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世界观对立和斗争的焦点。

对立统一规律又称矛盾规律.它揭示一切事物内部对立面的又同一又斗争,是一切事物联系的实质内容和发展的根本动因,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三)矛盾及其基本属性1、什么是矛盾?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就是既对立又统一。

它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存的性质和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简而言之,矛盾就是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1)矛盾的同一性—-又称统一性、一致性,都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之间内在的、有机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它体现着对立面之间的互相吸引、互相转化的趋势.第一,矛盾着的对立双方互为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条件,彼此相消;矛盾的矛盾双方必须是共处于同一个统一体之中;第二,矛盾双方具有某种共同点。

矛盾双方之所以能够相互联结在一起构成一个同一体,就是因为矛盾双方具有某种共同点。

没有共同点就构不成矛盾,也就不可能相互依存。

1.对立统一规律简介

1.对立统一规律简介

1、对立统一规律简介马克思说:“哲学家们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目的在于解放世界”。

科学史表明:几乎所有那些代表一个时代的大科学家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在自然科学定律发现方面和对于自然科学问题的哲学思考(如科学思维的本性、科学真理的基础、科学认识的方法)方面都做出重要成就,在他们身上充分体现了这两方面成就的有机结合,或者说科学同哲学的结合。

例如:牛顿、麦克斯韦、爱因斯坦、玻尔.(一)对立统一规律的提出在中国古代,《易经》用阴阳两种力量的相互作用解释事物的发展变化。

老子在《道德经》中也认为宇宙万物的总根源是“混而为一”的阴阳之“道”,混而为一就是宇宙,对于千姿百态的万物而言,“道”是独一无二的。

道中的阴阳相互作用产生了万物,它是天地之根,万物之母,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冲气就是阴气和阳气相互作用,其结果就产生相对和气的万物。

在欧洲,古希腊米利都学派关于“始基”的思想中已包含有对立统一的思想。

在近代,黑格尔第一次以唯心主义的形式系统地阐述了对立统一规律,指出“一切事物本身都自在的,是矛盾的”,“矛盾则是一切运动和生命力的根源”。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体系,也创立了对立统一规律的科学形态。

其后,列宁第一次提出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二)对立统一规律的含义现中国哲学界对对立统一规律的理解包含以下基本内容:一是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两种基本属性。

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又称同一性。

同一性表现为对立面之间具有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的性质,斗争性表现为对立面之间具有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

二是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的。

统一是对立面双方的统一,它是以对立面之间的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

矛盾的斗争性寓于矛盾的统一性之中。

斗争是统一体内部的斗争,在对立面的相互斗争中存在着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渗透。

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一、对立统一规律(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1.矛盾和逻辑矛盾1)辨证矛盾是指事物内部的二个方面即对立又统一的联系,这是客观的、不可避免的;2)逻辑矛盾是指因违反思维的基本规则而出现的逻辑错误,是主观的,也是可以并且应该避免的。

2.矛盾的两个属性(即同一又斗争)1)矛盾双方相互统一的属性,即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相互转化,它有两种情形:A、矛盾双方相互依赖,双方都各以其对立面的存在和发展作为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条件,双方共处于一个同一体中。

B、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存在着由此及彼的桥梁,在一定条件下,矛盾双方各向其对立面转化。

2)矛盾双方相互对立的属性,即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的相互对抗、相互排斥、相互否定;3)矛盾斗争性和同一性的辨证关系:A、区别:矛盾斗争性是绝对的,矛盾同一性是相对的;B、联系:同一是矛盾的同一,斗争是同一中的斗争。

3.事物发展的动力1)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源泉是事物内部的矛盾,事物内部的矛盾双方又同一,又斗争造成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2)内因和外因的辨证关系;A、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B、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3)内外因辨证关系原理的意义:既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又要坚持对外开放。

4.矛盾的普遍性原理1)矛盾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事物发展的始终2)矛盾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坚持矛盾的观点,坚持用矛盾分析方法去认识事物、解决问题,要坚持“二点论”,凡事“一分为二”5.矛盾特殊性原理1)矛盾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各不相同,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及其发展的不同阶段上,矛盾也各有其自身的特点。

2)矛盾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对具体问题要作具体分析。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被列宁称之为:“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活的灵魂。

6.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原理1)矛盾发展不平衡是指:A、在矛盾体系中,必有一对矛盾居于主导地位,起着支配作用,这是主要矛盾,其余被支配的矛盾被称为次要矛盾。

唯物辩证法——对立统一规律[1]2

唯物辩证法——对立统一规律[1]2

孔子悟到的道理是柔弱胜刚强,牙齿虽硬,但 孔子悟到的道理是柔弱胜刚强,牙齿虽硬, 是上下碰磨久了,也难免残缺不全; 是上下碰磨久了,也难免残缺不全;他又让我们看 他舌头,意思是说:舌头虽软,但能以柔克刚, 他舌头,意思是说:舌头虽软,但能以柔克刚,所 以至今完整无缺。 以至今完整无缺。 牙齿是刚强的,却又是柔弱的;舌头是柔弱的, 牙齿是刚强的,却又是柔弱的;舌头是柔弱的, 却又是刚强的。看起来刚强的牙齿, 却又是刚强的。看起来刚强的牙齿,敌不过柔弱的 舌头。牙齿的强和舌头的弱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 舌头。牙齿的强和舌头的弱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 这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向着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这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向着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矛盾的斗争性的作用表现在量变和质变两 种状态中。在量变过程中, 种状态中。在量变过程中,斗争性推动矛 盾双方量的变化,通过双方力量的消长, 盾双方量的变化,通过双方力量的消长, 为质变作准备;在质变过程中, 为质变作准备;在质变过程中,斗争性使 旧的矛盾统一体分解, 旧的矛盾统一体分解,新的矛盾统一体产 完成质变。 生,完成质变。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与 核心,这是因为: 核心,这是因为: 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 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 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 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 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 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 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 中心线索。 中心线索。 3.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 3.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 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矛盾分析法 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它是指事物内部存在着矛盾的双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互不相容,又相互依存、互相渗透、互相转化;在一定条件下,这两个方面互相斗争、互相消灭、互相排斥、互相限制,从而推动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对立统一规律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规律,对于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运动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首先,对立是事物内部存在的基本矛盾。

事物内部矛盾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无论是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还是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都存在着不同的矛盾对立双方面。

例如,在自然界中,光与暗、热与冷、湿与干等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在社会生活中,劳动与资本、雇主与雇员、上级与下级等也是对立统一的矛盾。

这些矛盾对立的双方面时刻存在于事物的内部,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推动。

其次,对立双方面既相互对立、互不相容,又相互依存、互相渗透、互相转化。

对立的双方面既相互对立,互相斗争、互相排斥,又相互依存、互相渗透,互相转化。

这种对立统一关系的存在,使得事物的发展过程具有了复杂性。

在对立统一关系中,双方面相互依存,没有绝对的独立性,彼此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借鉴、相互影响。

通过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互为因果,双方面不断进行着斗争和转化。

第三,对立的双方面在一定条件下互相斗争、互相消灭、互相排斥、互相限制,从而推动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对立的双方面在一定条件下,会以相互斗争、相互消灭的方式实现对抗,消除了矛盾的一方,进而推动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这种斗争和消灭并不是简单的矛盾双方的冲突和武力对抗,而是在事物内部矛盾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辩证的变化和发展,实现事物的进化和进步。

对立统一规律的存在和运行,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各种事物和现象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

通过对立统一规律的深入研究和运用,可以更好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运动规律,提高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

同时,对立统一规律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项基本原理,它对于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的辩证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优秀士兵提干考试之基本常识:辩证法的三大规律(1)

优秀士兵提干考试之基本常识:辩证法的三大规律(1)

优秀士兵提干考试之基本常识:辩证法的三大规律(1)关键词:士兵提干考试士兵提干张为臻大学生毕业士兵基本常识辩证法的三大规律辩证法三大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这个三辩证法规律在哲学上普遍性达到极限程度。

这是黑格尔在《逻辑学》中首先阐述出来的,恩格斯则将它从《逻辑学》中总结和提炼出来,从而使辩证法的规律变得更加清晰了。

辩证法规律揭示的全是极限本质之间的联系,是抽象程度最高的产物。

一、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讲的是“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基本动力”,矛盾有两点论和重点论,所以我们做事要既抓主要矛盾也要注意非主要矛盾,或者是既要抓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注意矛盾的非主要方面。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1)矛盾的涵义。

矛盾是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关系。

即矛盾是事物统一体内部的对立因素之间的关系。

(2)矛盾的基本属性。

①矛盾双方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

②矛盾双方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

(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①同一性要受斗争性的制约,矛盾双方的共存依靠斗争维持,矛盾双方的转化要靠斗争来实现。

②斗争性要受同一性的制约,同一性规定和制约着斗争的形式、规模和范围。

(4)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A.理论意义(辩证认识的实质)①所谓辩证地思考问题,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特别是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②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

避免形而上学思想方法的绝对化和片面性。

③对任何问题都要辩证地思考,根据实际中的具体情况,多角度地或从相反方向去逆向思维,“换位思考”,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B.实践意义(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制约的原理是我们制定战略策略的理论基础)①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着的各个方面既对立,又统一,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②我们要全面地把握事物矛盾的对立和统一两个方面,既要重视斗争的一面,也要善于调和和妥协,进而解决矛盾。

马克思341第一章第二节一对立统一规律

马克思341第一章第二节一对立统一规律

37
矛盾解决方式的不同
● 一方克服一方
如:天敌吃掉害虫、真理战胜谬误 等。
38
● 矛盾双方同归于尽,为新的双 方所代替。
39
● 矛盾双方融合为一新事物。
40
要注意的问题:
并非所有的矛盾都 要急于解决
41
和谐社会决不是要消除矛盾,而是要 正确认识和解决好各种社会矛盾,促使社 会向前发展
42
和谐不是消灭矛盾,而是在矛盾的基础上寻找正确的斗争和解决方式,寻 找矛盾互动和斗争过程中呈现出的最佳状态;和谐社会不是没有冲突的社 会,而是要有效利用矛盾冲突的激活效应,使冲突被有序化和良性化,最 终促使社会和人的发展进入最佳的良性发展状态;和谐社会不是没有斗争 的社会,但这种斗争应有利于正确认识的形成并为大多数人所接纳。 一是寻找矛盾的最佳解决方式。在马克思辨证唯物主义内容中,矛盾的解 决方式有三种:第一,矛盾的一方克服、战胜或消灭另一方。而和谐社会 就是要创造条件,促使先进或者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一方克服落后的或者 腐朽的一方,反之,就不是和谐社会;第二,矛盾双方走向融合。当事物 的解决方式有可能融合,产生具有积极意义的新事物,也可能形成分裂, 走向对抗。而和谐社会就是要创造条件,促使事物走向融合,避免对抗, 反之,就不是和谐社会;第三,矛盾双方同归与尽。在辨证法中,这也是 正常的矛盾解决方式。当矛盾双方之间的对立互动已不合时宜,所谓的和 谐社会就是要创造条件,促使事物尽快结束对立斗争过程,完成其历史使 命,减少社会动荡,反之,就不是和谐社会。以上三种都是最终可以解决 的矛盾,在现实中,其实还存在着许多长时期根本无法解决的矛盾,这时, 和谐社会所需要做的就是创造条件维持其平衡,从而对社会不造成伤害。 一个能够正确解决矛盾的社会就是和谐社会

第一章 第三节 2对立统一规律

第一章 第三节 2对立统一规律

十月革命
五四运动
南昌起义
③矛盾解决形式的特殊性 三是有些矛盾经过一系列的发 展阶段,最后达到对立面的融 合,形成全新的事物。
③矛盾解决形式的特殊性
两种相反的观点,通过争论最后 取得一致意见。
光的本质 是粒子性 光的本质是 波粒二象性 光的本质 是波动性
(3)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①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的辩证关系; 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②矛盾的斗争性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 斥、相互对立的性质。它体现为对立 双方互相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战场厮杀
学术争鸣 批评与自我批评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1)矛盾双方既同一又斗争, 由此推动事物不断发展。 (2)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
(1)矛盾双方既同一又斗 争,共同推动事物的发展
推动天体运动和演化的动力,是吸引 和排斥既斗争又统一的相互作用。
河外星系
银河系
太阳系
(1)矛盾双方既同一又斗 争,共同推动事物的发展 生命运动的发展和进化,是同化和 异化、遗传和变异既斗争又统一的矛 盾斗争。
(1)矛盾双方既同一又斗
争,共同推动事物的发展
人类社会是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 和上层建筑的既斗争又统一才不断发展的。
②矛盾地位的特殊性 其次,就每一矛盾内部对立的双方 而言,又可分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 方面。
邓小平同志科学地评价了毛 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在毛 泽东同志的一生中,功劳是主 要的,错误是次要的。
③矛盾解决形式的特殊性
一是矛盾的一方克服另一方。
生存竞争
日本投降
③矛盾解决形式的特殊性
二是矛盾双方“同归于尽”, 为新的对立双方所代替。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18版)第一章对立统一规律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18版)第一章对立统一规律

所以,既要看到中美之间有着合作的基础,又要看到
中美托之勒密间分歧的哥白客尼观性。开用普勒对立统一牛的顿观点来看爱因待斯中坦 美之
间的地关心系说 ,求大日同心说,存小行大异星规,运律动力三求共识万定有律。引力
相对论
21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制造矛盾越多越能推动事物发 展?
(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 动着事物的发展和变化,所以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 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 法——矛盾分析法。
这里的“矛盾”是逻辑矛 盾,而不是唯物辩证法所说 的辩证矛盾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
矛盾是反应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 的哲学范畴。
生命本身即包含有死亡的种子。 黑格尔
的小偷

新的锁
更新
的锁 …
矛盾双方既同一又斗争,推动事物不断发展
推动天体运动和演化的动力,是吸引和排 斥既斗争又统一的相互作用。
河外星系
银河系
太阳系
18
矛盾双方既同一又斗争,推动事物不断发展 生命运动的发展和进化,是同化和异化、
遗传和变异既斗争又统一的矛盾斗争。
19
矛盾双方既同一又斗争,推动事物不断发展 人类社会是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 和上层建筑的既斗争又统一才不断发展的。
事事有矛盾,矛盾无处不在; 时时有矛盾,矛盾无时不有。
自然界各种运动形式包含着矛盾 社会运动充满复杂矛盾 人的思维领域充满矛盾
事物的产生、发展、灭亡充满矛 盾
事事有矛盾
矛 盾



时中,机械运动包含了连续性和间断 性、离心力和向心力的矛盾;化学运动包含了 化合和化分、酸性和碱性、阳离子和阴离子的 矛盾;生命运动包含了同化与异化、遗传和变 异的矛盾。

对立统一规律1:矛盾及其同一性和斗争性

对立统一规律1:矛盾及其同一性和斗争性

对立统一规律1:矛盾及其同一性和斗争性唯物辩证法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包括一系列的基本规律和范畴,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中的实质和核心。

如下,跨考教育张老师给大家详解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是辩证法的核心概念。

辩证矛盾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对立统一关系,是指事物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关系。

(1)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矛盾双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

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①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②矛盾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享的性质和趋势。

不能把斗争性归结为一种形式,也不能把斗争形式的改变误认为斗争的消失。

斗争性的形式可以区分为对抗性和非对抗性两种基本形式。

矛盾的同一性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是包含差别和对立的同一。

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必须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

这是辩证认识的实质所在。

(2)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同一性对于事物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①由于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条件,矛盾双方可以利用对方的发展使自己获得发展;②由于矛盾双方相互包含,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③由于矛盾双方彼此相通,矛盾双方可以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而得到发展,并规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

斗争性对事物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①斗争失去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造成事物的量变;②斗争促使矛盾双方地们或性质转化,实现事物的质变。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不能孤立地起作用,它们对事物发展的作用只有在两者的结合中才能实现,矛盾推动事物发展是同一性和斗争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立统一规律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对立统一规律就是事物矛盾运动的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也叫矛盾规律。

这个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阐明了事物发展过程的实在内容。

(一)矛盾及其基本属性1。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范畴所谓矛盾,是指反映事物之间及其内部要素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辩证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

简而言之,既对立又统一,这就是矛盾.2。

矛盾的基本属性对立和统一是矛盾的两个根本属性,矛盾的对立属性称作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称作同一性。

矛盾的同一性、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基本内容.(1)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的对立面之间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吸引、相互贯通的趋势和联系。

它包括两种情形:其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条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这就是说,任何矛盾的对立双方都不能单独存在,而是在一定条件下,各以自己的对立面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其二,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

这是矛盾同一性更重要的一层含义。

矛盾的相互贯通表现为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有内在的同一性。

矛盾着的每一方都包含和渗透着对方的因素和属性,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正因为如此,在一定条件下,对立面可以互相转化。

事物的转化总是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

(2)矛盾的斗争性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互相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是一个最广泛的哲学范畴,它在内容上有着最大的普遍性和概括性,在形式上则有着无限多样性。

如:互相否定、互相反对、互相限制、互相批评、市场上的竞争、学术上的争鸣等等,这一切都是斗争的具体表现形式,其间有对抗性斗争关系,也有非对抗性斗争关系.(3)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一方面,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区别的.从两者在矛盾发展过程中的地位来看,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同一性和事物的稳定性相联系,斗争性同事物的变动性相联系。

高考政治对立统一规律考点

高考政治对立统一规律考点

高考政治对立统一规律考点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为帮助考生们复习好这部分内容,以下是小编搜索整理的关于高考政治》考点:对立统一规律,供参考学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考点:对立统一规律(一)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列宁得出这一论断的理由:(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唯物辩证法是普遍联系和发展的科学,而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是对立面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联系,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也是对立面之间的斗争和统一。

只有把握对立统一规律,才能深刻理解普遍联系和发展的根本内容和实质。

(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理解对立统一规律是理解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量变和质变、肯定和否定以及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等等,都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3)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世界观斗争的焦点,是它们的根本区别之所在。

(4)对立统一的方法即矛盾分析方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二)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1.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诸要素或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哲学范畴。

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是指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对立面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吸引、相互贯通的趋势和关系。

它具有两种基本含义:a.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前提,在一定条件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b. 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矛盾双方相互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a.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的性质和趋势。

b.矛盾的斗争性是一个广泛的哲学范畴,不能把它简单理解成政治领域里敌对势力之间的斗争。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不可分割的,它们是对立面之间同时存在的两种相反相成的基本关系。

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同一性中包含着斗争性。

对立统一规律的辩证关系

对立统一规律的辩证关系

对立统一规律的辩证关系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亦称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的规律或矛盾规律。

它揭示出,社会和思想领域中的任何事物以及事物之间都包含着矛盾性,事物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对立统一规律的内涵体现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矛盾以及矛盾双方发展的不平衡性。

辩证法是解决一切矛盾的方法论。

在哲学思想发展的初期就已具备关于对立面的斗争和转变的思想。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指出一切都是经过斗争产生的。

中国古代道家经典《易经》用阴和阳两种矛盾力量的相互作用表述事物的发展变化。

近代德国哲学家g.w.f.黑格尔以唯心主义的方式系统地定义了关于对立统一的思想,指出矛盾就是促进整个世界的原则。

马克思主义抨击地改建和汲取了哲学史上特别就是黑格尔的合理思想,深入细致地阐明了对立统一规律,并给与了科学的阐释。

统一斗争对立面之间的统一和斗争就是矛盾双方所固有的两种恰好相反的属性。

对立面的统一即为矛盾的统一性,就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确实的属性,它并使事物维持自身统一。

事物维持暂时的自身统一,并使矛盾双方能共处在一个统一体中,这就是事物赢得发展的必要前提。

由于对立面之间相互统一的促进作用,双方能互相汲取和利用有助于自己的因素而获得发展,从而为摈弃对立即解决矛盾准备工作条件。

对立面的斗争即为矛盾的斗争性,就是矛盾双方相互排挤、相互驳斥的属性,它并使事物不断地变化以至最终毁坏自身统一。

由于对立面之间相互斗争的促进作用,双方的力量对比和相互关系不断地发生变化;当这种变化达至旧有的矛盾统一体所无法允许的限度时,就导致旧有矛盾统一体的崩溃、崭新矛盾统一体的产生。

对立面之间的相互斗争就是催生新事物驳斥旧有事物的同意力量。

相互联结统一和斗争就是矛盾运动过程中两种不可分割的基本关系。

对立面的相互斗争并不是在双方之间划一条绝对分野的和紧固维持不变的界限。

在对立面的相互斗争中,就存有相互依存、相互扩散;相互斗争的结果,可以并使双方相互转变、相互过渡阶段。

对立统一规律的原理 分析管理学中的任一案例

对立统一规律的原理 分析管理学中的任一案例

对立统一规律的原理分析管理学中的任一案例篇一: 帮助理解对立统一规律实例1、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而道路却是迂回曲折的。

()列宁称之为“螺旋式上升”,毛泽东称之为“波浪式前进”、“前途光明,道路曲折”。

之所以说总趋势是前进的,正是因为否定不是“抛弃”,而是“扬弃”,是在肯定一部分的基础上再发展,是集中了前两个阶段的积极成果后的更加完善。

而之所以说发展是曲折的,是因为事物的发展是事物内部矛盾斗争推动的。

例如,种子到果实再到种子,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又如中国的民间谚语,“物极必反”是第一否定,“否极泰来”则是否定之否定。

再如,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原始社会是公有制,奴隶、封建和资本主义是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又将是公有制(不是原始社会的物质匮乏的公有制,而是经奴隶、封建和资本主义发展后,物质极大丰富的公有制),这也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2、下列命题蕴涵着中国传统哲学中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思想是( )A、“不平不陂,无往不复”B、“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C、“荣枯代谢而弥见新”D、“和实生物” 我选AD A句中两个“不”,不难理解B 两个引号中只各有一个“不” C循环,没有绕到“否否”上D句中的“和”便是“否否”,必然归宿是“肯定”,也就是句中的“生物”(动势强劲,显见辩证法),句中“实”我不知道3、下列例子中表现了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是(A、B、C、D、E)A、冰——水——汽B、光的微粒说——光的波动说——光的波粒二像说C、团结——批评——团结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自发的结合——近代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分裂——现代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的自觉结合E、麦粒——植株——麦粒E为什么也对麦粒—植株—麦粒植物的生长过程,是一个从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过程。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可请看麦子的生长过程:麦粒做为种子,在所需要的条件具备之后,如适宜的土壤、一定温度和水分,它就会发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善”等于“恶”吗?



苏:你认为欺骗朋友是恶,假如在战争中,军事统帅为 了鼓舞士气,告诉士兵援军就要打来,结果士气大振,打 了胜仗,可实际上并没有援军。这种欺骗是恶吗? 欧:…… 苏:你认为欺骗对朋友是恶,一个小孩子生了病又不肯 吃药,他的父亲欺骗他说药是很好吃的,哄他吃了,救了 他的命,这种欺骗又怎么样? 欧:哎呀先生,我对我刚才的话已经丧失信心了。 苏氏由此得出结论说,具体的善或恶因时因地因人而异, 处于变动不居、无法确定之中,因而是不真实的;唯有抽 象的善或恶摆脱了具体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困扰,处于永 恒不变的状态,因而是真实的 。
2、矛盾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在事物量变过程中矛盾斗争性推动着矛 盾双方力量的变化。 (2)在事物的质变过程中矛盾斗争性的作用 更为显著,因为只有通过矛盾双方的斗争, 才能突破现存事物的限度,促使矛盾相互转 化,并使一事物变成他事物。

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多样性的东西只有被推倒矛盾的尖 端,才是活泼生动的,才会在矛盾中获 得否定性,而否定性则是自身运动和生 命力的内在脉搏。” ——黑格尔
有人根据莎士比亚著名喜剧《威尼斯商人》 中的故事情节编写了一道逻辑题: 女主人翁鲍西亚将自己的一张肖像藏在金、 银、铅三只匣子里面。金匣子上写着:“肖像 放在此匣中”,银匣子上写着:“肖像不在金 匣中”,铅匣子上写着:“肖像不在此匣中”。 鲍西亚对求婚者说:“三只匣子上写的只有一 句是真话。你们谁最先才出肖像在哪知匣子里, 我就嫁给谁。” 假定你是求婚者中的一个,请你推断肖像放 在哪知匣子里。
积极的人生态度,如同在足球场上奋力奔跑 的运动员,尽管迅跑未必一定入球得分,但 若慢跑而不出脚,没有进球取胜的信心,就 没有进球获胜的辉煌。 人生态度决定人生的成败,积极的人生态度, 尽管不能保证一个人事事成功,但积极的人 生态度是成功的先决条件。

有志者,事竟成, 破釜沉舟,百二秦关 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 卧薪尝胆,三千越甲 可吞吴。
第一章 第二节
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 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毛泽东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 秦也,非天下。” ——杜牧
第一章 第二节


人生奋斗中内因是重要的:有人曾说过,一个人的 成功与否,取决于他的人生态度。凡是成功者,始 终用最积极的思考、最乐观的精神来支配和控制自 己的人生。而失败者则恰恰相反,他们的失败,完 全在于他们的人生态度:对待生活、对待别人、对 待事物的态度。 失败者,往往不从自身的人生态度去寻找失败的原 因,总以为他们的境遇是别人造成的,环境决定了 他们的人生位置,他们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他们 不知道,如何看待人生,全由他们自己的态度决定。 他们不懂得成功是正确思维的结果,成功的要素掌 握在他们手里。一个人成功与否,并不受人的其他 因素影响,而受他自己的人生态度所制约。

“假如没有小偷,锁会达到今天这样完善吗? 假如没有假钞票,钞票的制造会有这样精美 吗?”这话出自马克思之口。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什么是矛盾 矛盾范畴的含义:事物内部两方面之间 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矛盾的属性:对立和统一,又称斗争性 和同一性。
矛盾构成分析
矛盾是由相互对立的双方所构成的统一体。

传说有一次孔子曾带领一班学生向老子请教问 题,孔子见到老子,恭恭敬敬地行过礼,垂手站立 在一旁,老子那时已经很老了,正在闭目静养,大 概听到了动静抬起眼皮来望了望,孔子赶忙再请安 说:“弟子孔丘特来候教”,半晌,老子张开嘴, 用手指着自己的嘴问“你看我的牙怎么样?”孔子 说“已经全掉了”,老子又问“我的舌头怎么样?” 孔子回答:“还好”然后老子又开始闭目养神了, 孔子便立即带领学生告退出来,吩咐学生套车回家, 学生们都感到奇怪问孔子到:“老师不是来求教的 吗?”为什么没问什么问题就忙着回家呢?孔子说: “老子指出:牙齿是刚强的却是柔弱的;舌头是柔 弱的却是刚强的,刚强的牙齿却敌不过柔弱的舌头, 这不是教给我们了吗?”
对立统一规律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事物“自己”运动的源 泉 列宁说:辩证法‚主要 的注意力正是放在认识 ‘自己’运动的源泉 上。‛ 对立统一规律 就是揭示事物‚自己‛ 运动的源泉,指明事物 内部的矛盾性是事物发 展的内在动力。
引言:辩证矛盾与逻辑矛盾的区别
狮子和放大镜不构成矛盾
它们两者虽然不同,但并不具有相互规定、 相互依赖的性质,一方的存在并不以另一 方的存在为前提。因而它们并不构成矛盾 的对立方面。
2、矛盾的同一性 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 是对立面之间相互联结、相互吸引、相互 渗透的倾向。 ①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矛盾的每一方都同另一方彼此互相依赖着, 而不能孤立地存在和发展,一方的存在和 发展必须以另一方的存在和发展为条件。
构成矛盾关系的双方是互相对立的
互相对立的双方又必然是互相规定、互相 依赖的。 作为客观事物矛盾的反映,人们观念中所 有对立的概念也构成矛盾。
矛盾对立双方的构成
物质实体:如阴电与阳电、个人与集体; 事物过程:如生产与消费、同化作用与异 化作用; 事物的互相对立的性质(如刚与柔、上与 下、积极性与消极性)和趋向(如必然性 和偶然性); 事物中某种对立的侧面:如内容与形式、 本质与现象等等。
“善”等于“恶”吗?





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是位杰出的雄辩家,常用反诘的方法揭 露对方观点中的矛盾,从而迫其放弃原有的主张。一次, 一位名叫欧提德穆斯的弟子向他请教什么是善,什么是恶, 苏格拉底同欧提德穆斯进行了一次有趣的对话。 欧:请问先生,什么是善?什么是恶? 苏(反问):盗窃、欺骗是恶吗? 欧:当然是恶,把它们说成是善我可从来没听说过。 苏:盗窃敌人的武器,欺骗敌人也是恶吗? 欧:这不能算恶。不过我说的是朋友,没有说敌人。 苏:你认为盗窃对朋友来说是恶,假如你的朋友打算自杀, 你盗窃了他准备用以自杀的剑,使他自杀不成,这也算恶 吗? 欧:……
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就是不同文明不断冲突、融合的历史
第一章 第二节
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二)事物发展的内在根据和外部条件内因和外因
内因
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是事物存在的深刻基础,它规定者事 物演化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方向——某一事物自身所包含的诸要素 之间的对立统一
外因
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它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某一事物与其 他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
A事件
B 想法
C 情绪
鞋厂市场 部职员看 到岛上居 民没有穿 鞋子的习 惯,男女 老少一律 打赤脚
此岛上的人都不穿 鞋子,所以根本没 有市场前景
沮丧
此岛上居民都没 鞋子穿,这里大 有市场
高兴

民国元老于右任先Biblioteka 一生饱经沧桑,却能淡 泊宁静,荣辱自安。他的客厅有一副对联: 不思八九,常想一二。横批:如意。
“爱拼才会赢!” ——大学生成才关键在内因
首先,要对立远大志向。 其次,要坚持走勤奋之路。 第三,要重视知识的积累。 第四,要突出能力的培养。 最后,要正确对待成才路上的挫折与困难。

返回
矛盾是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所固有的既 互相对立又互相统一的因素和倾向。
黑格尔说得好:“生命本身即包含有死亡的 种子。“可见,辩证的矛盾在对事物肯定的理 解中,包含着对事物否定的理解,如实地反映 了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本性。
形而上学的基本特征
是否认矛盾。
黑格尔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矛盾思想
磁铁有南北两极, 总是不可分割地联系 着,即使将它切断、 打碎,它仍然是南北 两极同时存在。
N
S
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
矛盾双方相互包含、相互渗透,通俗一点 说,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例如,工业和农业的矛盾双方,工业中 包含农业的成分,如粮食、原料等等,农业 中包含工业的成分,如农业机械设备、化肥 等等。
矛盾双方直接同一。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 是‚你就是我,我就是你‛。 例如生产和消费,在一定意义上,生 产同时就是消费,消费同时就是生产。
矛盾着的对立面彼此相通,包含着互相转 化的趋势,可以说是‚你能变我,我能变 你‛。 例如,公有制转化为私有制,私有制 转化为公有制;战争转化为和平,和平转 化为战争。



兼听则明 偏信则暗——魏征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 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 ——萧伯纳 乐极生悲 否极泰来 日中则昃,月盈则亏 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
3、矛盾的斗争性 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对立的性质, 体现着双方互相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 趋势。 斗争性的范围: 吸引与排斥、阴电与阳电、分解与化合 弱肉强食的生存竞争、阶级斗争
关于矛盾的观点
‚一阴一阳之谓道‛,
‚物生有两‛,
‚一分为二‛。
事物的存在是相互依存的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 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老子》第二章 事物都向着它的相反的方向变化: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第五十八章
模糊地意识到事物的量的积累可以引起 性质的变化: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 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第六十四章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 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老子》第六十三章
4.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①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 争性就没有同一性 这一点是说,同一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 的,是包含着差别和对立的同一,因而同 一性必然为斗争性所制约。 无论矛盾双方的互相依存,或互相贯通, 都是双方互相斗争的结果。
②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没有 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 这一点是说,差别、对立和斗争,总是 和同一相联系,为同一性所制约的。 一切矛盾的斗争,都是在相互联结的关 系中进行的,在同一体系中进行的。如果 双方彼此孤立,毫不相干,根本就斗争不 成。如战争和石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