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高校_思政_课教学实效性研究_肖爱平

合集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以其独特的传播方式和广泛的影响力,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并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特别是在大学生群体中,新媒体已经成为他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形成价值观的重要渠道。

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有效地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其实效性,已经成为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旨在研究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我们将对新媒体的定义、特点和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分析,明确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我们将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研究方法,对大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想行为特点进行实证调查,以了解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结合新媒体的特点和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变化,探讨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策略和方法。

我们将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期为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本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深入了解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和发展。

我们也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各界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关注,共同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贡献力量。

二、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新媒体环境的崛起和快速发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新媒体以其独特的方式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全新的教育平台和教育手段,极大地丰富了教育内容和形式,提高了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另一方面,新媒体环境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和问题。

新媒体环境的开放性、多元性和交互性等特点,为大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信息获取和交流平台,使得大学生能够更加便捷地获取各种信息,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这种环境的开放性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更加丰富的资源,使得教育内容和形式更加贴近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生活实际,提高了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
1 . 新媒体 环境 下大学 思政教 育实效 性概 述
1 . 1新媒 体 以 及 新 媒 体 环 境 概 述
调 查显示 几乎 8 2 %的大 学生 都有 自己的电脑 ,而且 几 乎每 一 天都 要 用 电脑 上网 ,接触到 新媒 体传播 的 大量 信息 。一 般来 说 大 学生 使 用 新 媒体 的主要 有 以下 几个 目的 :搜集 信 息 ,这 个 信 息可 以是学 习信 息 同样 也可 以是重 大的社 会新 闻等 ,但是 其 搜集 信 息 的过 程一 般 都 是 没有 目的 的 ,很容 易潜 移默化 的受 到 这些 信 息 的干 扰 和影 响 ;专 业 学 习 ,由于电子学 习资 源的 丰富 和发 展 ,现在 学 生 的学 习 已经 不 再 局 限于课堂 上 ,也 可 以从我 路过上 获取很 多知 识 。
媒体 环境 一般有 着 以下 几个 特点 :( 1 ) 信息 内容 及 其 丰富 ,新媒 体
新 媒体是 一 个 相 对 的 概 念 , 目前 学术 界 并 没 有 一 个 确 切 的概 念 。比较普遍 的概念 是清华 大学 的熊 澄字 教授 提 出 的 ,新 媒 体 是在 计算机 技术 以及 网络技术 的影 响下 的全新 媒 体形 式 ,有着 在 线 网络 媒体 和无线媒 体 的等多种 形式 ,并且 随 着技 术 的进 步 ,逐渐 的 表现 出更 多的技 术特征 。这里 着重 的分 析新 媒体 环境 的 内涵 和 界定 ,具 体 的说新媒 体环境 也是 相对 于传统 媒体 来说 的,是基 于 新 的媒 体技 术和设 备 的下 的媒 体形 态 ,并 充分 的利用 了新 媒 体 的交 互性 和 互 动 性 ,并 对媒 体 的受众造 成 了思 想观 念 、道 德 观念 以及行 为 意识 的 外
高等教 育

新媒体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研究作者:韩毅来源:《课程教育研究·中》2014年第05期【摘要】3G网络、博客、微博、微信、虚拟社区等新媒体的广泛运用,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本文从新媒体的特性及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出发,分析了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利影响并提出了新媒体环境下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路径。

【关键词】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064-013G网络、博客、微博、微信、虚拟社区等新媒体的广泛运用,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如何紧跟时代发展运用新媒体,占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传播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文化,是摆在当前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我们要在继承和发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优势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新媒体的特点,开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新阵地。

一、新媒体的特点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其内涵和外延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就目前而言,包括3G网络、博客、微博、微信、虚拟社区等,其具有良好的交互性、有效的即时性、高度集成性与泛在的网络性等特点。

由于其具有信息资源丰富、操作方便快捷、平台开放共享、自由尊重个性、交流互动性强等方面的优势,极大地改变了人类教育、学习、交流、思考的方式,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效的传播路径和传播模式,具体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1.新媒体的先进性和多样化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崭新的平台。

当代大学生成长于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之下,热衷接受新鲜事物、也是新媒体最广泛的使用者。

借助新媒体,思想教育工作者可以发挥传统教育方式与网络工具结合的优势,构建全天候立体式的教育平台,以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和载体传递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形成广阔的教育共享平台。

2.新媒体的即时性和便捷性极大地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分析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分析
效性 。
当 代 新 媒 体 是 以数 字 信 息 技 术 为 基 础 , 以 互 动 传 播 为 特
点 . 具 有 创 新 形 态 的 媒 体 。新 媒 体 的 “ 新” 是与 “ 旧” 、 “ 老” 相 对 的。 指 刚有的 、 初 始 的 。 可 表 示 形 式 或 性 质 的改 变 , 或 有 异 于
正做到“ On C a u 2 4” 。
人们的 1 3常 生 活 提 供 便 利 ; ( 2 ) 快 捷性 , 指 新 媒 体 可 以 让 人 们
在 最 短 时 间 通 过 多 种 渠 道 了 解 最 新 发 生 的 事 件 ,真 正 做 到 “ 足不 出户 , 便 知天下 事 ” ; ( 3 ) 交互 性 , 实 现 了 人 与 人 之 间 资 源 的互 享 . 做 到 双 向互 动 , 甚 至 多 向互 动 , 使 用 者 没 有 明 确 的 身份界 定 . 任 何人都可 以是信息 的传播者 或接受者 ; ( 4 ) 开 放 性 和共享性 , 指新 媒体环 境下 所有信 息 、 资 料 任 何 人 都 可 以
借助新媒体 的快捷性 , 可 以 通 过 多种 渠 道 获 悉 最 新 信 息
和 资 料 ,这 在 很 大 程 度 上 提 高 了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 实 效 性 。 所谓 “ 实效 性 ” 是 指 实 施 的可 行 性 和 实 施 效 果 的 目的 性 。思 想 政治 教育 在新 媒体 环境 下 , 能 够 快 捷 地 收 集 自 己需 要 的 资料 , 借 助新 媒 体不 断 更新 信 息 和 资 料 , 使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与 社 会 发 展 变 化 保 持 同 步 性 ,不 断 适 应 社 会 变 化 发 展 的 要求。 教 育 者 可 以 利 用 新 媒 体 提 供 的有 关 视 频 、 图片 、 文 字 等 资 料 向受 教 育 者 进 行 生 动 形 象 的展 示 ,这 样 的 教学 模 式 更 有 感 染力 、 吸 引力 , 使 受 教 育 者很 容 易 、 很愉快地学习。 通 过 这种 模 式 教 学 可 以 加 深 受 教 育 者 的 印象 , 强 化 教 学 效果 。 1 . 3借 助 新 媒 体 的 交 互 性 能 够 增 强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 针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在现代化技术当中新媒体是一个比较鲜明的特征,也是被运用最为广泛的技术之一,新媒体很好的体现了当今的时代气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改变,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因为新媒体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广泛传播,现在很多高校也有了在新媒体环境下来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趋势,这究竟会给高校思想政治的发展带来怎样的一些实效性,这是教师和学生都较为关注的问题,希望通过本文可以为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带来更好的发展。

标签:新媒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言目前,互联网、手机和数字电视等新媒体都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对于信息传播来说这也是一个极大的变革,随之而来的舆论环境也越来越错综复杂,这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关键点在于高校怎样去进行把握。

如果高校能够积极主动的采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来对学生进行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传播,这对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来说就是极为有利的,但如果只是放任这些错综复杂的舆论环境于不顾,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的发展来说就会是一个极大的弊病,所以关键点在于高校怎样去把握新媒体的运用,提高新媒体环境之下高校思想政治的实效性,把挑战变成机遇。

1.新媒体的概念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新媒体题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提出来的一个概念,它是随着历史的发展演变出来的词汇,具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

相较于传统的媒体来说,新媒体所涉及到的技术和设备都更加的多样,其中包括博客、微博和4G网络等,新媒体信息传播的过程发生了改变,使其更具有交互性和及时性。

从教学方面来说的话,新媒体能够丰富教学的资源,更好的实现资源的共享,促进知识的及时沟通和交流,从而使得学生学习生活更加有趣。

新媒体环境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的发展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平台,可以使得新兴的技术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到一起,达到跨时空、跨地域的信息传播,人们都在网络去进行信息的传递和了解,不用像以前一样需要依靠于写信,然后寄出这样缓慢的方式来进行信息的传播,或者是想要查找什么指示都只能依赖于一本本的去翻阅书籍,这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的教育来说而是一个极大的便利,通过互联网就可以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提高信息的传播速度,打破以往课堂上诸多的限制,学生也可以随时随地的来进行信息的查看,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探析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探析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探析新媒体以其传播信息量大、方便快捷、交互性强等突出特点,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本身带来了双重的影响,机遇和挑战并存。

要提高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一是要求相关部门必须及时改进教材体系和内容;二是要求教师必须及时了解新媒体信息、扩大知识面;三是教学过程中对新媒体信息必须坚持客观分析;四是必须适时改变教学方式。

标签:新媒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信息是人们知识的来源,也是影响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因素。

在以信息传媒为纽带的现实社会里,迅速发展的新媒体技术为人们获取信息提供了极大的便捷。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建立在数字技术基础上,通过计算机网络、无线通信网、卫星等介质,利用计算机、数字电视机、手机等终端,为人们提供信息和服务的传播形态”[1]。

目前,门户网站、博客、微博、微信、手机、iPad 平板电脑等各种类型的新媒体在我国均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当今世界,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最为重要的来源。

新媒体以其传播信息量大、方便快捷、交互性强等突出特点,对人们的思想、行为产生着巨大影响。

大学生是新媒体应用最为密集的群体。

新媒体对他们的影响日益加深,这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本身带来了双重的影响,机遇和挑战并存。

在某种意义上说,挑战更大。

因此,探讨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就成为一个无法回避且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新媒体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带来的积极作用1.新媒体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和形式。

新媒体的存在,增加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信息量,有利于克服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单3调、教师信息不足的局限,丰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素材;凭借网络传播的文字、画面、视频可以使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更具有艺术感染力和时效性。

2.新媒体增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地位。

学生主动利用新媒体,可以开阔视野,及时了解时政、历史及社会新闻,获取各种最新的知识和信息;可以毫无顾忌地表达自己对各种问题的看法和见解。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调查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调查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调查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文章通过分析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升策略,结合案例分析,提出了相应建议。

研究发现,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时效性和互动性的特点,但也存在信息泛滥、碎片化教育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提出了实效性提升策略,包括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课程设计、建立有效评估机制等。

结论部分给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研究,可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体环境下提供参考,促进教育实效性的提升和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调查研究、影响、特点、问题、提升策略、案例分析、建议、未来研究、引言、结论1. 引言1.1 研究背景教育是培养人才、传承文明、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新媒体提供了更多的教育资源和信息传播渠道,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了新的动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对于提高高校教育质量,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又要保持传统教育的特色,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更需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创新教育方式和方法,提高教育实效性。

开展关于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还可以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发展和优化,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都得到了极大的拓展,这对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研究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对于适应时代潮流、推动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新媒体视角下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及对策研究

新媒体视角下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及对策研究

新媒体视角下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及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校思政教育是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能力,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新媒体技术的普及应用,高校思政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主要以课堂教学和固定的教学资源为主,缺乏与时俱进的教学手段和内容。

学生的学习方式和信息获取途径日益多样化,他们更愿意通过网络、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平台获取信息和表达观点。

如何结合新媒体技术的特点,创新思政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提高教育实效性,成为当前高校思政教育亟需解决的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研究旨在通过新媒体视角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进行深入探讨,寻找优化思政教育模式、提升教育质量的有效对策,并为未来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意义高校思政教育一直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传统的思政教育方式已经难以适应当今新媒体时代的发展需求,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对高校思政教育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和机遇。

新媒体视角下高校思政教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的信息获取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思政教育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研究高校思政教育如何融入新媒体技术,提高教育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新媒体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力日益增强,高校思政教育如果能够有效利用新媒体,将更好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提升教育实效性。

这对于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不断完善和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新媒体视角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及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发展意义,对于促进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与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新媒体视角下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及对策研究,深入分析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探讨新媒体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情况,寻求有效的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的对策和方法,以及新媒体技术在思政教育中的创新应用路径。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摘要】本文探讨了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首先介绍了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和重要性。

然后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挑战,提出了有效提升实效性的途径和整合策略。

结论部分探讨了发展趋势,启示和建议,指出新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和影响。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当前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提升实效性提供有效的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影响、特点、挑战、提升、整合策略、发展趋势、启示、建议。

1. 引言1.1 新媒体的影响新媒体的出现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提供了更多平台和渠道来传递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通过新媒体工具,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到丰富的学习资源,加深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和接受。

新媒体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更多的互动和参与方式,促进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来,提高了教育实效性。

新媒体的影响也可能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信息过载、信息碎片化等问题可能会导致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下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不够全面和深入。

新媒体的虚假信息和不良信息也可能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负面影响,挑战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需要认真研究新媒体对教育的影响,合理利用新媒体工具,引导学生正确获取和运用信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1.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在当今社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引导学生坚守正确的人生信仰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目标和正确的道德品质。

新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研究

新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研究

新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研究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媒体时代已经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传播方式,也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何适应并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如何提高他们的时效性成为了一个亟需研究的课题。

我们有必要对新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进行深入的研究。

1. 多样性:新媒体时代传播渠道多样,包括微信、微博、抖音、今日头条等,每一种新媒体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受众群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考虑如何在这些平台上进行多元化的教育。

2. 互动性:新媒体时代强调用户参与和互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更加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沟通,促使学生参与到教育中来,增强吸引力和实效性。

3. 即时性:新媒体的传播速度非常快,信息的更新也非常迅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及时关注并回应社会热点话题,变化频繁的信息对大学生的思想导向产生潜在的影响,需要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

1. 信息传播速度快:新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比以往更快,很多热点事件和话题可能在几小时内就会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对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及时了解并把握社会热点,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否则,过时的教育内容将失去时效性,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关注。

2. 内容更新频繁:新媒体时代,信息的内容更新非常频繁,学生接触到的信息层出不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及时更新教材和内容,及时调整教学方案,确保教育内容与时俱进。

3. 学生接受信息方式多样:新媒体时代,学生接受信息的方式变得越来越多样化,传统的课堂教学可能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需要开拓新的教学方法和渠道,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1. 制定更加灵活的教学计划:针对新媒体时代的特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制定更加灵活的教学计划,增加教学内容的更新频率,确保内容的时效性。

2. 借助新媒体平台开展教育:高校可以借助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内容的传播和互动,吸引学生的关注和参与,增强教育的时效性。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摘要:当前国家对高校思政教育高度重视,不断创新多种教育教学方法,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高校思政教育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学生可以更加灵活的接受思政理论,学校、教师、学生之间的互动更多,使得思政教育实效性提升。

本文从新媒体的特征以及对高校思政教育的挑战入手,讨论新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并分析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希望对高校思政教育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在移动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新媒体技术应运而生,让我国的新闻行业和媒体领域得到了巨大发展,同时也革新了教育教学面貌。

在高校的思政教育中,新媒体技术发挥出重要的作用,不过复杂的网络舆论环境也对高校的思政教育带来很大的挑战,需要广大高校进行思政教育工作时对新媒体技术合理利用,以此保证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一、新媒体的特征以及对高校思政教育的挑战新媒体是一个与传统媒体相对的概念,对于新的媒体形式来说,信息传播率更高、覆盖面更广、交换性更强是其特点,比如高校学生普遍使用的微信公众号、微博都是新媒体,在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对新媒体利用,不过在网络环境下也对学生思想造成一定冲击。

首先,在网络环境下积极的思想可以塑造学生良好的品行,但是文化糟粕就会对学生的观念造成冲击,使得学生不思进取,也会对高校的思政教育带来不利影响。

其次,对思政教育格局产生了影响。

如今的大学生普遍都会利用手机浏览信息,同时高校也在利用微博以及微信公众号开展思政教育工作,但是很多的学生没有充分利用,这个问题也需要引起重视[1]。

二、新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首先,打造思政教育平台。

借助新媒体可以为思政教育提供巨大的便利,比如利用数字化的传播形式,学生可以利用手机在任何地点学习思政理论知识。

大学对新鲜的事物很有兴趣,高校可以开设主题网站、微博,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枯燥的知识展示出来,让扁平化的形式以立体化的形式体现出来,以此提升教育的实效性。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一、引言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的思想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具有一些新的表现和特征,更多元化、更具有开放性和参与意识,这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教育者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特点,注重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新媒体,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从创新思维、拓展教育渠道、整合资源、培养实践能力等多个方面进行改进和提高,以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和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思政教育。

二、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的思想特点(一)接受信息的渠道更多元化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加多元化,包括社交媒体、新闻客户端、在线教育平台等。

通过这些渠道,高校学生可以接触到来源更广泛的信息,信息获取能力得到增强[1]。

同时,由于信息的快速流转,其信息获取速度也大大加快,但这也可能导致他们在信息处理、信息筛选方面存在能力不足的问题。

(二)价值观多元化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的价值观也出现了多元化趋势。

不同的社交媒体平台、新闻客户端等传播渠道,可能存在不同的价值观,不同价值观的冲突、碰撞,会对学生的价值观产生影响。

同时,高校学生的社交圈子也更加多元化,他们更容易接触到来自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的人,对自身的价值观产生影响。

(三)参与度增加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的媒介参与度也有所提高。

他们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也可以参加线上的讨论活动、线上的社群等。

此外,新媒体还增加了学生参与公共事务、关注社会问题的机会,促使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问题的解决。

但同时,新媒体参与也可能会引发学生的过度参与、网络暴力等问题,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

三、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一)教育方式改变新媒体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教育方式,提供了更多元、更开放的教育形式。

例如网络课堂可以帮助教师打破时空限制,更加自由灵活地传授思想政治知识;网络直播可以为学生带来更加生动、直观的课堂体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摘要】新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教育制度和方式带来了深刻影响。

本文首先探讨了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强调了教育的实效性。

在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教育所面临的挑战,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应对,并探讨了新媒体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以及创新模式。

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进行评估,并在结论部分讨论了发展趋势、关键因素及深远影响。

通过本文的探析,有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实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稳定和谐。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挑战、应对策略、技术应用、创新模式、评估、发展趋势、关键因素、深远影响。

1. 引言1.1 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泛性上。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信息传递的效率大大提高,高校可以更加及时地传达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理念。

新媒体平台的多样性也为高校提供了更多的传播途径,可以更好地覆盖到不同群体的学生,增加教育的覆盖面和深度。

新媒体还可以带来互动性和参与性的教育形式,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交流和互动。

新媒体还可以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进行个性化的教育诊断和推送,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新媒体的出现不仅改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模式,还为高校教育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机遇。

1.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思想政治教育旨在引导学生正确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正确的世界观,增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文化自信,提高道德素质和文化素养。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高校能够培养具有扎实的政治理论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的优秀学生,从而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人才支撑。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调查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调查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调查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已经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学生的需求,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着瓶颈和困境。

在新媒体环境下,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变得更加多样化和便捷化,他们可以通过网络、社交媒体等平台获取各种观点和信息。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创新空间。

对于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调查研究,探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有效路径和策略,以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对研究背景的深入分析和探讨,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和问题,为后续研究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1.2 研究目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体环境下面临着种种挑战和机遇。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探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问题,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现有研究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分析,深入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讨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提出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探讨新媒体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以及高校校园网络舆情管理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之间的关系,从而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进和提升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探索。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旨在进一步加深对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问题的认识,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化和创新,同时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1.3 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研究对于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当代大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媒体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的主要渠道之一。

作为传统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需要借助新媒体的力量,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本文将分析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并提出提高实效性的措施。

新媒体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特别是年轻人越来越倾向于通过微博、微信、短视频等新媒体渠道获取信息。

对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新媒体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可能性,增强了教育的实效性。

首先,新媒体提供了更多的教育资源。

通过网络平台、数字化教学资源等方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准确地传达和展现课程内容。

比如,政治、历史、文化等学科的在线课程和相关的视频、音频等资料在新媒体的助力下被广泛推广,并在学生群体中产生了较好的反响。

其次,新媒体拓宽了教育范围。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难以覆盖到每一名学生。

但新媒体的互动性和覆盖广度,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再受到时空限制,通过网络教学、微信公众号、在线客户端等工具可以无缝对接学生的需要,可促进学生广泛互动和共同反思。

最后,新媒体提高了教育的互动性。

在传统教育中,学生往往无法和教师进行更有人性化的交流和互动,但新媒体的出现,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在新媒体上,学生和教师之间可以随时交流,互动、互动、协作,教师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生的需求和想法,提供更适合学生的教育服务,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提高实效性的措施在利用新媒体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教育资源要精准:高校需要对在线课程、网络平台等进行管理和选择,确保教育资源的精准性和适用性。

同时,教师们需要定期更新课程,根据新媒体平台的反馈信息和学生的需求和需求调整课程内容。

2. 要增加教育互动性:学生在新媒体平台上主要是为了获取信息和交流。

教育者需要明白数字教育平台的互动性,主动与学生互动,促进师生之间沟通和互动。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调查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调查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调查研究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备受关注。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学生的信息获取渠道日益多元化,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面临着挑战。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对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进行调查研究。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我们选择了若干所高校作为调查对象,涵盖不同类型的高校,包括211工程高校、双一流高校、地方普通高校等。

针对师生、校园媒体编辑、思政课教师等不同群体,采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多种方式进行调查。

通过对调查对象的教学效果、学生满意度、校园思想政治氛围等方面展开研究,并利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二、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1.学生信息获取途径多元化调查结果显示,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日益多元化,包括网络、移动APP、社交媒体等。

相比之下,传统的课堂教学、校园宣传等方式在传达信息的效果上显得有些滞后。

大多数学生更倾向于通过网络搜索、社交媒体等渠道获取新闻资讯和社会热点话题。

2.教师在新媒体平台上的思政教育工作不足调查发现,虽然一些高校的思政课教师在新媒体平台上开设了个人公众号、微博等账号,但是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有限。

内容单一、互动少、受众范围狭窄等问题比较突出,难以形成有效的传播效果。

3.校园媒体在思政教育中的积极作用部分高校校园媒体在新媒体平台上开设了专栏,通过多种形式传达思政教育内容。

一些媒体编辑表示,他们在新媒体平台上发表的一些思政类文章阅读量颇高,受到了学生的广泛关注。

这表明,校园媒体在思政教育中的传播作用值得进一步挖掘和发展。

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1.信息过载导致教育内容被冲淡新媒体环境下,学生接触到的信息量巨大,各种内容层出不穷,使得思政教育内容被冲淡和淹没,教育效果难以凸显。

2.新媒体平台传播方式单一尽管新媒体平台的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但是其传播方式单一,缺乏多样性和互动性,思政教育内容容易被忽视。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政课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政课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政课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研究龙源期刊网/doc/f4545f9853e79b89680203d8ce2f006 6f5336475.html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政课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研究作者:侯欢欢来源:《传媒论坛》2019年第16期摘要:新媒体的发展,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新的平台,新媒体在思政课中的运用,有助于克服传统媒体及传统教育模式的有限性,能够最大化地实现资源整合,实现教育方式的多样化和教育内容的多元化,为思政课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的实现提供路径选择。

但在构建新媒体平台的思政课爱国主义教育中,对于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依然存在一定的制约因素和问题。

借助新媒体,丰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内容、方式、方法,寻求新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新媒体;思政课;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19) 16-000-02一、引言新媒体是区别于报纸、书刊等传统媒体,使传播信息大大扩展、传播速度大大加快、传播方式大大丰富的一种新型媒体。

新媒体的发展为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式、方法、内容等提供一定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一定的挑战。

如何利用好新媒体平台,促进高校思政课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二、新媒体对于爱国主义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一)新媒体对于爱国主义教育带来的机遇1.新媒体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新方法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了三个方面的转变,一是实现了以老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新媒体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更多地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教育方式,从老师与学生的互动中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学生。

二是新媒体推动爱国主义教育从粗放型授课向精细化教学转变,在新媒体时代,教师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了解近期学生点击率最高的新闻事件以及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实现有针对性的备课,活跃课堂气氛,实现教师与学生的良性互动。

三是爱国主义教育作品的宣传从单一的教材向多媒体方向转变,在新媒体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呈现出多种多样,图片、电影、微视频等信息载体以更加学生课堂与生活。

新媒体时代高校提高思政教育实效性摭探

新媒体时代高校提高思政教育实效性摭探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也被称为数字化新媒体。

其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与学习、生活方式等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积极方面的影响是拓展了大学生的视野和思维空间,提升了大学生的综合素养。

消极方面的影响是,部分大学生在新媒体中迷失了方向,理想信念等偏离了正常轨道。

因此,在新媒体时代,高校要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选择正确的、积极的行为方式,不断提升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和道德品质。

一、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1.新媒体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影响基于新媒体的发展,海量信息涌入校园,在丰富大学生文化生活、为大学生提供学习便利的同时,也有一些消极影响,即部分大学生沉迷于新媒体环境下的网络信息中荒废学业,或产生不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不正确的价值取向,甚至走向极端。

而这些消极影响不仅不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还干扰了高校的正常教学秩序。

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只有与时俱进,针对新媒体的发展做出相应调整,才能发挥其应有的育人功能。

2.新媒体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教育手段的影响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应用的教育手段、设计的教育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前提与基础,同时也与教育实效性紧密相连。

通过教育实践可知,传统的思政教育手段相对单一、教育内容相对单薄,与大学生的思想发展、时代发展脱节,这制约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高校的整体教育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多样化的科学技术进一步优化了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海量的信息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大学生可以进一步拓展对世界、社会的认识,并不断激发学习兴趣。

3.新媒体时代对大学生的影响大学生是新媒体时代的受益者,也是新媒体发展的推动者。

也就是说新媒体对大学生团体的影响非常大。

但部分大学生在思想方面并不成熟,面对良莠不齐的海量网络信息,缺乏应有的辨别力,缺乏应有的方向感,甚至在不良信息的影响下,出现思想道德的滑坡。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探究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探究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探究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体环境下焕发了新的突破机遇,尽管革新的道路充满严峻考验,但借由新媒体环境下衍生的新型传播传导模式,可以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带来全新体验。

高校要借助新媒体环境这股东风激流勇进,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列为核心教育目标之一,通过对新媒体环境的充分了解、准确把握并结合时代特点给予学生有效思想政治教育。

本文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实效性展开探究。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实效性20世纪下叶刮起的新科技革命之风将人类带入信息时代,新媒体的广泛应用,为社会经济发展、政治变革、文化传播及生活节奏带来诸多影响。

手机、电脑等电子信息产品的便捷应用让高校学生随时随地感知外界变化,在满足学生好奇心的同时促进其思想认知不断改变。

高校教育应紧随时代脚步,抓住新媒体环境带来的新机遇,让思想政治教育理念透过新媒体直抵学生内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全面发展。

一、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勇敢迈进新媒体时代1、什么是新媒体新媒体是基于传统媒体之上利用图像传输、电波传导等技术形成电视、电影的新型媒介载体,相较传统平面化媒体来说,新媒体在内容展示、效果表达、信息传播等方面的表现都更加优秀。

在互联网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社会的生活生产均离不开手机、电脑等媒体元素,各种领域各种类型的电子应用软件快速迭代更新,为新时代的媒体发展激发新的活力。

2、常见的四类新媒体类型从新媒体环境中的应用工具来看,新媒体大致表现为浏览、聊天、探讨和共享四个类别。

其中:①浏览类别的作用是实现信息查阅和检索,常见以网络直播和搜索引擎等软件,比如百度百科、360搜索、谷歌搜索等。

②聊天类型的应用主要是为了实现即时交流、有效沟通的目的,比如现在人们不可或缺的腾讯社交软件。

③探讨类则是用户通过论坛、贴吧、知乎等平台利用提问、回答、探讨的方式进行探讨学习,这一类型更多表现为思想方面的深度交流和探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卷第29期2015年12月
教育观察
Survey of Education
Vol.4No.29
Dec.2015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研究
肖爱平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湖南长沙,410205)
[摘要]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给高校“思政”课传统教学模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新媒体背景下“思政”课教学应不断推进教学理念的创新和教学方式的改革,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问题意识”,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能力,以实现从提高“到课率”到提高“抬头率”的转变,确保思政课“进头脑”。

[关键词]新媒体;“思政”课;实效性;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5)29-0089-02
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和主渠道的高校“思政”课,承担着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重要任务。

但在各大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普遍不佳是不争的事实。

2005年,教育部提出了旨在解决教学效果不佳的思政课程改革方案。

“05方案”的实施纵然对各大高校思政课教学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时至今日,思政课定位还存在一定偏误,理论授课仍改变不大,实践环节也流于形式,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依然堪忧。

特别是在当今时代,3G手机、互联网络、博客等新媒体已成为大学生信息获取和交流的主要媒介和重要渠道。

这些新媒体依托互联网络技术、数字技术以及移动通信技术等为大学生提供各种信息服务,为大学生的学习、娱乐、工作和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便利,从而深受大学生的喜爱和关注。

与此同时,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给高校“思政”课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

一、新媒体背景下“思政”课教学现状
利用新媒体手段,各高校为提高“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做出了不懈的努力,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时至今日,“思政”课由于主客观等方面的原因,其教学效果普遍不佳仍是不争的事实。

在高校“思政”课课堂上,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形:教师认真地在讲台上讲解,而学生则“埋头苦干”,他们全神贯注地看着手机屏幕,浏览新闻、发微博、聊QQ……“思政”课课堂上,“低头族”可谓尽收眼底。

毋庸置疑,新媒体正前所未有地改变着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

新媒体背景下,网络技术的更新换代使当代大学生的需求日益变化。

大学生不再是知识被动的接受者,相反,他们在课堂教学中有强烈表达自己观点的愿望。

众所周知,当今时代是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几乎所有大学生都在使用网络,互联网给大学生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能让学生及时、迅速地了解国内外重大时政要闻,能够为其提供及时解决个体心理困惑的在线交流平台,能够使其拥有更多平等交流思想的机会,能使其轻松获得比课堂教学更有趣、更丰富、更全面的知识……新媒体已然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交流信息的主要渠道。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能够轻而易举地通过网络获取各种各样的资源和学术知识,这无疑能使大学生能在有限时空条件下扩展视野、增大知识量。

因此,在新媒体背景下成长的大学生,其自主意识和自觉意识不断增强,其个性也越来越突出:他们张扬,喜欢自我表现;他们思想独立,信心十足;他们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希望能有展现其才华的机会。

特别在新媒体背景下,每个人都成为了媒体的使用者和创造者。

网络的普及化使他们具有活跃的思想、敏锐的洞察力,对于权威,他们不再盲目崇拜,相反,对于各类社会问题,他们常常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使其在“思政”课堂上对教师知识的依赖程度大大降低。

因此,在新媒体背景下,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式对大学生不再具有说服力、吸引力。

“思政”课课堂上,教师一味地讲、学生一味地听的传统教学方式会使整个课堂缺乏生气,枯燥无味。

目前“思政”课教学中,“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依然普遍存在,部分“思政”课教师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能力的培养,采取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
98
[作者简介]肖爱平(1978—),女,湖南娄底人,博士,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西方政治哲学。

DOI:10.16070/45-1388/g4s.2015.29.036
方式,进行“一言堂”的道德说教,从而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导致“思政”课堂乏味无趣,从而导致很多学生对“思政”课不感兴趣,甚至一提起“思政”课就满脸的厌倦。

究其原因,在新媒体日趋发达的今天,关于“是什么”的陈述性知识,学生通过网络、手机等轻而易举就能获得。

而关乎学生情感、态度、认知的“为什么”以及“怎么样”的问题需要教师的耐心引导,正是在对“为什么”以及“怎么样”等问题的探索中,学生才会有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激情以及独立思考的机会和时间。

如果教师一味地讲,而学生只是被动地听和记,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的需要和兴趣就会被扼杀,教学实效性就会大打折扣。

而当下的大学生倾向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教师授课过程中如果一味地唱“独角戏”而漠视学生,就会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和厌倦心理。

二、新媒体背景下切实提高“思政”课实效性的途径
(一)更新教学理念
通过新媒体技术,学生获得了海量的与“思政”课教学相关的知识,并因此形成了观点和见解,他们也不再作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奉教师为权威。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作为交往、互动的双方,都是不可或缺的,他们之间是一种平等、共生的关系,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都不存在霸权、支配和中心地位。

”[1]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主宰者,而仅仅是引导者、合作者和组织者。

由于书上的知识学生都能在网络上查到,教师不能仅仅将书上的知识教给学生,而应将教学重心由重教转移到重学上,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自己思考和探究,以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应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将思想问题的解决与实际问题的解决联系起来。

(二)强化“问题意识”,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能力
要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教师必须坚持以问题意识作为导向和突破口,将教材体系有效地转化为学生乐于接受并积极参与的教学体系,关注学生、贴近生活实际、回归现实,从而真正解决大学生成长成才中面临的现实问题,凸显问题意识。

因此,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问题,并有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尤为重要。

在问题互动的基础上,教学过程中可以围绕一个热点问题展开讨论、质疑,课堂中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继而又提出新问题……从问题的提出到问题的解决,整个教学过程就是师生在宽容、民主的环境中相互交流、探讨、对话的过程,正基于此,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在不知不觉中就被激发出来。

在此过程中,学生一方面进行着知识的构建,另一方面又不断在思想的碰撞中实现认识的升华和价值的认同,并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其探究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为此,“思政”课教师应围绕教学目标,精心选择一些具有一定难度、学生也很感兴趣的热点问题,结合“思政”课教学内容,既注重知识性,又不乏趣味性,设计一系列相互联系而又不断深化的教学问题,诱发学生思考问题,以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其创新能力,使其回归学习的主体地位。

(三)改革教学方式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指出:“现在我们已经有了好的教材,教学有了基本的遵循,但能不能把课讲好,把道理讲清、讲深、讲透,讲到学生心坎里去,让学生信服,改革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改革教学方法,最重要的是坚持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

”[2]新媒体背景下,教师必须摒弃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而代之以加强提升和发展学生能力的新的教学方式。

新媒体背景下,“思政”课在教学方法上不仅要注重知识的建构,而且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作为“思政”课程的主持者和组织者,负责教学活动的总体规划、设计以及具体实施,在教学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

教师最重要的是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学生愿意接受并感兴趣的方法教学,以激起学生探索和求知的欲望。

学生是教师教育的对象,但学生并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的客体,学生必须在教师的主导下,充分发挥主体性,自觉地反思、体验、领悟、接受,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内化教学内容并在实践中践行。

因此,新媒体背景下“思政”课教学注重的是学生自觉学习参与的过程,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进而使学生在参与分析、研究、讨论及各种活动中形成正确的思路。

参考文献:
[1]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89.
[2]袁贵仁.努力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学生真正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J].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导刊,2010(6):6-8.
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