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层物理1-3

合集下载

油层物理ppt1-3

油层物理ppt1-3

Pc 4.7546 0.2102 g 0.03 CO2 1.1583 10 2 N2 3.0612 102 H2S Tc 84.9389 188 .4944 g 0.9333 CO2 1.4944 N2
3)由公式和状态参数p、T,计算视对应参数pr,Tr;
4)从SK图版或Poettman-Carpenter函数表查得Z值; 5)如果含N2且含量大于5%,校正偏差因子。
(3)直接计算方法 Hall和Yarborugh方法(1973) Dranchuk、Durvis、Robinson方法(1974) Gopal方法(1977)
23.84
1.0095
16.32
1.0056
SK方法确定天然气偏差因子的条件和步骤
已知条件:
1)天然气组成或相对密度; 2)SK图版或Poettman-Carpenter函数表;
3)天然气的状态参数p、T。
计算步骤:
1)由Kay方法、经验公式等求天然气的视临界参数pc,Tc;
2)若非烃(CO2、H2S)含量大于5%,校正视临界参数;
i 1
pc —— 天然气的视临界压力(绝),MPa; Tc —— 天然气的视临界温度,(273+t)°K; yi—— 天然气组分i的摩尔分数; pci—— 天然气组分i的临界压力(绝),MPa; Tci—— 天然气组分i的临界温度,(273+t)°K。
3. 经验公式方法 g
干气
Pc 4.8815 0.3861 g Tc 92.2222 176.6667 g Pc 4.7780 0.2482 g Tc 92.2222 176.6667 g
g 0.7 g 0.7

油层物理

油层物理

2.三种不同基准体积的比面之间的关系Sp >Ss>Sb。

(正确)18.绝对渗透率在数值上等于克氏渗透率。

(正确)20.油藏总弹性能量中流体弹性能量一定大于岩石骨架的弹性能量。

(错)1-3 若S f、S p、S s分别为以岩石的外表体积、孔隙体积、骨架体积为基准面的比面,则三者的关系为 psf 。

1-6 随地层压力下降,岩石孔隙体积将收缩,地层流体体积将膨胀。

1-7 若Cf 、C、Cw分别为岩石、地层油、地层水的压缩系数,则三者的关系为 owf1-8 若T1、T2、T3分别为蒸馏法、干馏法、离心法测定流体饱和度的测试温度,则三者的关系为 213 。

1-17 在饱和煤油法测岩样孔隙度时,若W1、W2、W3分别为干岩样在空气中、饱和煤油后岩样在空气中、饱和煤油后岩样在煤油中的重量,γ为煤油重度,则012γWW-、032γWW-分别为孔隙体积,外表体积1-4.什么叫油藏综合弹性系数?答:在地层温度下,当压力每变化单位数值时,单位外表体积岩石内所排出的流体体积。

即LbTb*CC)PV(V1Cφ+=∆∆=排出液(1/MPa)1-20.什么叫等效渗流阻力原理?答:指在几何条件流体性质,流动压差等相同的情况下,若岩石模型与真实岩石具有相同的渗流阻力,则通过两者的流量也应相等。

克氏渗透率:在不同压力下用气体测岩石渗透率时,可作出渗透率与入口压力倒数关系曲线,外推1/p时的渗透率,则通过两者的流量也应相等。

1-1.由实验测得某一砂岩的孔隙度为23%和以岩石外表体积为基准的比面为950cm2/cm3,试估算该砂岩岩样的渗透率(τ分别取1和1.4)解:由题意知:φ=23%, Sb=900cm2/cm3,τ=1和1.4由8223102⨯=bSKτφ,有当τ=1时,8223109501223.0⨯⨯⨯=Kτ=0.674(μm2)当τ=1.4时,8223109504.1223.0⨯⨯⨯=Kτ=0.344(μm2)所以,该砂岩岩样渗透率,当τ取1时为0.674μm2,τ取1.4时为0.344μm2。

(完整版)油层物理

(完整版)油层物理

油层物理第一章()一、掌握下述基本概念及基本定律1.粒度组成:构成砂岩的各种大小不同颗粒的重量占岩石总重量的百分数。

2.不均匀系数:累积分布曲线上累积质量60%所对应的颗粒直径d60与累积质量10%所对应的颗粒直径d10。

3.分选系数:用累积质量20%、50%、75%三个特征点将累积曲线划分为4段,分选系数S=(d75/d25)^(1/2)4.岩石的比面(S、S p、S s):S:单位外表体积岩石内孔隙总内表面积。

Ss:单位外表体积岩石内颗粒骨架体积。

Sp:单位外表体积岩石内孔隙体积。

5.岩石孔隙度(φa、φe、φf):φa:岩石总孔隙体积与岩石总体积之比。

φe:岩石中烃类体积与岩石总体积之比。

φf:在含油岩中,流体能在其内流动的空隙体积与岩石总体积之比。

6.储层岩石的压缩系数:油层压力每降低单位压力,单位体积岩石中孔隙体积的缩小值。

7.地层综合弹性压缩系数:地层压力每降低单位压降时,单位体积岩石中孔隙及液体总的体积变化。

8.储层岩石的饱和度(S0、S w、S g):S0:岩石孔隙体积中油所占体积百分数。

S g;孔隙体积中气所占体积百分数。

S w:孔隙体积中水所占体积百分数9.原始含油、含水饱和度(束缚水饱和度)S pi、S wi:s p i:在油藏储层岩石微观孔隙空间中原始含油、气、水体积与对应岩石孔隙体积的比值。

S wi:油层过渡带上部产纯油或纯气部分岩石孔隙中的水饱和度。

10.残余油饱和度:经过注水后还会在地层孔隙中存在的尚未驱尽的原油在岩石孔隙中所占的体积百分数。

11.岩石的绝对渗透率:在压力作用下,岩石允许流体通过的能力。

12.气体滑脱效应:气体在岩石孔道壁处不产生吸附薄层,且相邻层的气体分子存在动量交换,导致气体分子的流速在孔道中心和孔道壁处无明显差别13.克氏渗透率:经滑脱效应校正后获得的岩样渗透率。

14.达西定律:描述饱和多孔介质中水的渗流速度与水力坡降之间的线性关系的规律。

15.等效渗透阻力原理:两种岩石在其他条件相同时,若渗流阻力相等,则流量相等。

油层物理

油层物理

第一章 储层流体的物理特性
第一节 油气藏烃类的相态特征 1.油气藏烃类的化学组成和分类 1.1 石油的化学组成 石油=烷烃+环烷烃+芳香烃+少量烃类的氧、硫、 氮化合物。 其中:CnH2n+2最多。 原油中的胶质、沥青质:是高分子杂环烃的氧、硫、 氮化合物。 对原油的颜色、密度、粘度影响较大。 油井中的蜡=石蜡+原油+胶质沥青质+泥沙 含蜡量越高,结蜡温度越高,凝固点越高。
第一章 储层流体的物理特性
第一节 油气藏烃类的相态特征 3.单、双、多组分体系的相图 ⑶单组分烃P-T相图的特点
①单一上升的曲线(饱和蒸气压线); ②曲线上方为液相区,右下方为气相 区,曲线上任意点为两相区; ③C点为临界点,是两相共的最高压力 和最高温度点。 ④随分子量的增加,曲线向右下方偏 移。
第二章 储层流体的物理特性
2. 相态方程
第二节 油气系统的溶解与分离
用途:可以从数量上确定某一压力、温度下从油中分出的油、气量 的多少及油、气组成;判断油气藏的相态。
2.1 推导:
混合物组成已知,且 在某一压力温度下达到 平衡:
第二章 储层流体的物理特性
2. 相态方程
第二节 油气系统的溶解与分离
第一章 储层流体的物理特性
第一节 油气藏烃类的相态特征 3.单、双、多组分体系的相图 ⑵单组分烃p-v相图的特点
随温度升高,由气→液时, 体积变化减小; 临界点C处:由气→液,体 积没有明显的变化。
临界点处:气、液的一切性 质(如密度、粘度等)都相同 。其压力、体积、温度记为: Pc、Vv、tc。 当t>tc时,气体不再液化。
取1mol油气混合物,使其在 某一温度t、压力p下达到平衡:

油层物理杨胜来油层物理-杨胜来油层物理学3_图文

油层物理杨胜来油层物理-杨胜来油层物理学3_图文

油层物理杨胜来油层物理-杨胜来油层物理学3_图文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油层物理-杨胜来油层物理学3_图文”的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的支持!第三章油气藏烃类的相态和汽液平衡剂,而很少采用N2和CH4作混相剂的主要原因。

第三章油气藏烃类的相态和汽液平衡第三章油气藏烃类的相态和汽液平衡单组分P-V相图第三章油气藏烃类的相态和汽液平衡2、双组分体系的相态特征第三章油气藏烃类的相态和汽液平衡第三章油气藏烃类的相态和汽液平衡石油和天然气是多种烃类和非烃类所组成的混合物,各地油气藏流体混合物的组成差别甚大。

在原始油气藏条件下,有的呈单一气相为纯气藏;有的是单一液相的油藏;也有的是油、气两相共存,成为带气顶的油藏。

石油和天然气在从地下到地面的采出过程中,状态变化也很复杂,例如原油中溶解的天然气会从原油中分离,而凝析气则会发生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反凝析现象。

油藏开发前烃类混合物究竟处于什么相态?为什么开采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相态的变化呢?烃类的相态变化的第三章油气藏烃类的相态和汽液平衡油气藏烃类:石油和天然气特点:(1)是多种烃类和非烃类所组成的混合物(2)各地油气藏流体混合物的组成差别甚大(3)高温高压状态下。

原始状态:有的呈单一气相为纯气藏;有的是单一液相的油藏;也有的是油、气两相共存,成为带气顶的油藏。

变化过程:从地下到地面的采出过程中,状态变化也很复杂,例如原油中溶解的天然气会从原油中分离,而凝析气则会发生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反凝析现象。

油藏开发前烃类混合物究竟处于什么相态?为什么开采过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油藏烃类的化学组成的复杂性是相态转化的内因。

外因则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压力和温度的变化是产生相态转化的外部条件。

本章将研究压力、温度变化时相态变化的规律。

第三章油气藏烃类的相态和汽液平衡第三章油气藏烃类的相态和汽液平衡主要内容第一节油气藏烃类的相态特征第二节汽-液相平衡第三节油气体系中气体的溶解与分离第四节用相态方程求解油气分离问题的实例第三章油气藏烃类的相态和汽液平衡PT第三章油气藏烃类的相态和汽液平衡PT第三章油气藏烃类的相态和汽液平衡状态方程是体系相态的数学描述方法。

油层物理1.3

油层物理1.3

★ 特殊岩心分析 (1)半渗隔板法 (2)离心法
2. 矿场方法
★ 测井资料解释法 (1)电阻率测井 (2)脉冲中子俘获法
3. 试井方法
(1)压力降落试井 (3)干扰试井 (2)压力恢复试井
6. 应用: 储量计算
(1)原始含油饱和度
Soi =1- Swc
(2)储量计算:
N=Ahφ(1-Swc )/ Bo
或 N=Ahφ(1-Swc)ρo /Bo
(m3) (t)
三、 残余油饱和度(residual oil saturation) 1 . 残余油
被工作剂驱洗过的地层中被滞留或闭锁在岩 石孔隙中的油。
二、几种重要的饱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 束缚水饱和度(irreducible water saturation)
★束缚水定义 分布和残存在岩石颗粒接触处和微细孔隙中或吸 附在方式骨架颗粒表面的不能流动水称为~ . ★束缚水饱和度定义 束缚水的体积占岩石孔隙体积的百分数,常用Swc 表示。 ★影响束缚水饱和度的因素 (1)岩石的孔隙结构
2. 残余油饱和度
残余油体积占储层孔隙体积的百分数
3. 剩余油
未被工作剂驱扫或波及到的油 ★ 应用--计算采收率
四、油气水饱和度测定方法 常规岩心分析 实验室 方法
特殊岩心分析
静态分析 动态分析
矿场方法
测井方法 示踪剂方法 油藏工程方法
1. 实验室方法
★ 常规岩心分析
(1)蒸馏抽提法
(2)常压干馏法
§1.3 储层流体饱和度
一、流体饱和度
1. 定义
单位孔隙体积中流体所占的百分数
Vi Vi Si V p Vb
其中:V —— 孔隙中流体的体积; i Vp —— 孔隙体积; Vb —— 岩石外表体积; φ —— 岩石的孔隙度; S i —— 流体饱和度;

油层物理篇章重点

油层物理篇章重点

第一章重点1,油层物理的学科性质:油层物理学是以油层为研究对象,用物理和物理化学的方法研究与油气田勘探、开发有关的物理和物理化学现象的科学。

研究内容:储层流体的物理性质,储层岩石的物理性质,饱和多相流体的油藏岩石的渗流特性,油层物理研究方法与应用。

2,储层流体的含义:储层流体是指储存于岩石孔隙中的石油,天然气和水。

储层烃类的化学组成主要由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构成。

3,露点是指温度(或压力)一定时,开始从气相中凝结出的第一批液滴时的压力(或温度)。

泡点是指温度(或压力)一定时,开始从液相中分离出的第一批气泡时的压力(或温度)。

4,多组分烃类的相图特征P13 5,五种典型油气藏相图特征6影响天然气在原油中溶解的因素:压力温度天然气的性质石油的性质。

7相态方程的建立p23 8,平衡常数k是指在一定压力和温度条件下,气液两相处于平衡时,体系中某组分在气相和液相中的分配比例。

9,三种脱气方式的特点:接触分离:分离出的气量较多,而且分离出的气较重,气里面含有较多的轻质油组分,气油比较高。

多级分离:分离出的气量小,获得的地面原油较多,其中轻质油含量较高。

测得的气油比较小。

微分分离:系统的组成不断变化,分离的级数远大于多级分离的级数,且每级分离出的气量较少。

10,天然气的高压物性计算。

11,压缩因子状态方程。

12,天然气的等温压缩系数:在等温条件下,单位体积气体的体积随压力的变化率。

体积系数:在地面标准状态下单位体积天然气在地层条件下的体积。

13,天然气的粘度变化规律:1)低压范围内,气体的粘度与压力无关,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随气体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减小。

2)高压下,气体粘度随压力增加而增加,随温度增加而减小,随气体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而增加。

14,地层油溶解气油比:地层油在地面进行一次脱气,将分离出的气体标准体积与地面脱气体积的比值。

15,原油相对密度:地面油的相对密度。

16,地层油体积系数:原油在地下的体积与其在地面脱气后的体积之比。

【油层物理】油层物理

【油层物理】油层物理

一.定义1.临界点:单组分物质体系的临界点是该体系两相共存的最高压力和最高温度。

2.泡点:是指温度(或压力)一定时,开始从液相中分离出第一批气泡时的压力(或温度)。

3.露点:是指温度(或压力)一定时,开始从气相中凝结出第一批液滴时的压力(或温度)。

4.接触分离(闪蒸分离):指使油气烃类体系从油藏状态变到某一特定温度、压力,引起油气分离并迅速达到平衡的过程。

特点:分出气较多,得到的油偏少,系统的组成不变。

5.多级分离::在脱气过程中分几次降低压力,最后达到指定压力的脱气方法。

多级分离的系统组成是不断发生变化的。

6.微分分离:在微分脱气过程中,随着气体的分离,不断地将气体放掉(使气体与液体脱离接触)。

特点:脱气是在系统组成不断变化的条件下进行的。

7.地层油的溶解汽油比:把地层油在地面条件进行(一次)脱气,分离出的气体在标准条件(20度0.101MPa)下的体积与地面脱气原油体积的比值。

定义2:1m3的地面脱气油,在油藏条件下所溶解的气体的标准体积。

8.地层油相对密度:地层温度压力条件下的元有的相对密度(=地层条件下油密度/4度的水密度)。

“原油相对密度”--表示地面油相对密度。

9.地层油的体积系数:原油在地下的体积与其在地面脱气后的体积之比。

10.地层油的两相体积系数:油藏压力低于泡点压力时,在给定压力下地层油和其释放出气体的总体积与它在地面脱气后的体积之比11.地层油的等温压缩系数:在温度一定的条件下,单位体积地层油随压力变化的体积变化率(P>Pb)12.地层水的矿化度:表示地层水中无机盐量的多少,mg/L13.地层水的体积系数:在地层温度、压力下地层水的体积与其在地面条件下的体积之比。

14.地层水的压缩系数:在地层温度下,单位体积地层水的体积随压力变化的变化率15.地层水的粘度:反应在流动过程中水内部的摩擦阻力。

16.渗透性:岩石中流体可以在孔隙中流动的性质。

17.绝对渗透率:渗透率仅与岩石自身的性质有关,而与所通过的流体性质无关,此时的渗透率称为岩石的绝对渗透率。

油层物理基础 课件-精品文档

油层物理基础  课件-精品文档
1 状态方程式:描述物质P、V、T关系的表达式.
2 相图:描述物质P、V、T变化关系的图形.
常用的三种相图
立体相图
油藏中常用的相图
平面相图
三角相图
2 单组分体系的相态特征
两点:临界点C,三相共存点T 三线:饱和蒸汽压线,溶点线,升华线 三区:气相区,液相区,固相区 临界温度:高于该温度,无论施加多大 压力,气体不可液化 . 临界压力:高于此压力,无论温度多少 ,液体和气体不会同时存在. 泡点压力:温度一定,开始从液相中分 离出第一批气泡的压力. 露点压力:温度一定,开始从气相凝析 出第一批液滴的压力. 泡点线: 露点线: 饱和蒸汽压线: 单组分的饱和蒸汽压线为泡点线和露 点线的共同轨迹. 分析1----2 3-----4相态变化
1 地层温度高于临界凝析温度, 但分离器条件位于两相区内;
2 临界点较高; 3 地面有液烃析出。
1 地层温度介于于临界温度和临界凝析温度之间, 2 气藏压力位于包络线外; 3 原始状态下烃类体系为单相气体; 4 地面分离器条件下可获得25%左右的液体。
第二节 油气系统的溶解与分离
教学目的
掌握气体的溶解和油气分离的物理过程,熟练掌握溶解和分离与油藏烃类 相态变化的关系,熟练掌握相态方程建立的基本原理,掌握平衡常数的概念 和计算方法,了解收敛压力的物理意义,学会利用相态方程计算饱和压力、
5 相态的应用
6 几种典型的油气藏相图
1 临界点系位于临界凝析 压力点的右侧;
2 液体的等液量线比较密集 地靠近露点线。
1 临界点接近于临界凝析 压力点,地层温度与临界温度接近;
2 液体的等液量线比较稀疏, 且靠近泡点线 地靠近露点线。
1 地层温度和分离器温度均在 两相区外;

油层物理1.3

油层物理1.3

2.2.3 BWR方程
RT B0 RT A0 C0 / T 2 bRT a a c P b 2 3 (1 2 ) exp( 2 ) 2 3 V V V V TV V V
对于纯组分气体, A0 、 B0 、 C0 、 a 、 b 、 c 、 α 、 γ 为常数,见表1.3.5。

i 1
n
i
1 ij
j 1 j i n
组分i的 粘度
xi xj
组分i的摩尔 分数 组分j的摩 尔分数
组分i与组分j 的结合因子
结合因子的计算:
1 1 M i 1 M j 4 2 2 ij [1 ( ) ( ) ] /[ 8 (1 i ) 2 ] j Mi Mj
3.2.3 多组分天然气
1 1 1 Z Cg [ ( )] Ppc Ppr Z Ppr
3.3 等温压缩系数计算
(1).手算 (2).电算 (3).图版法
4 天然气的体积系数和膨胀系数 4.1 体积系数 (formation volume factor) 4.1.1 定义
一定量的天然气在油气藏条件下的体积与其 在标准状0 Bg Z T0 P
4.2 膨胀系数(expansion factor)
4.2.1 定义
天然气体积系数的倒数
Eg=1 /Bg
4.3 Bg、Eg-P 曲线
5 天然气的粘度 (viscosity)
§1.3
5.1 粘度的定义
5.1.1 定义
流体抗剪切能力的一种量度
Ppc=Σ(yi Pci)
Tpc=Σ(yi Tci)
(2). 经验公式法
与天然气相对密度有关的经验公式 :
对于干气:
Ppc= 4.8815-0.3861γg Tpc= 92.2222+176.6667γg γg ≥ 0.7

《油层物理》复习大纲答案

《油层物理》复习大纲答案

《油层物理》复习大纲答案1.1 在常温常压下,C1~C4为气态,它们是构成天然气的主要成分;C5~C16是液态,它们是石油的主要成份;而C17及以上的烷烃为固态,即所谓石蜡。

石油中固态烃能以溶解或结晶状态存在于石油中。

1.2 原油相对密度:原油的密度〔ρ0〕与某一温度和压力下水的密度〔ρw 〕之比。

指1atm 、20℃时原油与1atm 、4℃纯水的密度之比凝固点:原油冷却过程中由流动态到失去流动性的临界温度点,它与原油中的含蜡量、沥青胶质含量及轻质油含量等有关。

粘度定义:粘度是粘性流体流动时内部摩擦而引起的阻力大小的量度,流体的粘度定义为流体中任一点上单位面积的剪应力与速度梯度的比值。

地层原油粘度分类法及特点:按粘度分为:1.低粘油—指油层条件下原油粘度低于5mPa ·s 者,2.中粘油—油层条件下原油粘度5-20mPa ·s 。

3.高粘油—油层条件下原油粘度20-50 mPa ·s 。

稠油:油层条件下原油粘度高于50 mPa ·s ,相对密度大于0.920。

凝析油:地层条件下为气象烃类,开采时当气藏压力低于露点压力后凝析出的液态烃。

挥发油:地层条件下呈液态,相态上接近临界点,在开发过程中挥发性强,收缩率高。

高凝油:指凝固点高于40℃的高含蜡原油。

1.3 天然气主要化学组成:烷烃类—甲烷,乙烷,丙烷,丁烷,戊烷,大于C5非烷烃类气体—H2S CO2 CO N2 H2O 。

惰性气体稀有气体—He 、Ar1.4 油气藏综合分类1.5 地层水矿化度:矿化度代表水中矿物盐的总浓度,用mg /L 或ppm (百万分之一)来表示地层水主要类型:水型分类——苏林分类法硫酸钠(Na2SO4)水型:代表大陆冲刷环境条件下形成的水,一般来说,此水型是环境封闭性差的反映,该环境不利于油气聚集和保存。

地面水多半为该水型重碳酸钠(NaHCO3)水型:代表大陆环境条件下形成的水型,该水型水在油田中分布很广,它的出现可作为含油良好的标志氯化镁(MgCl2)水型:代表海洋环境下形成的水氯化钙(CaCl2)水型:代表深层封闭构造环境下形成的水,环境封闭性好水类型判断:2.1 天然气组成表示方法及关系:摩尔组成%1001?=∑=k i i i i n n y 11=∑=k i i y质量组成体积组成天然气分子量:在标准状态下(0℃,760mmHg)体积为22.4L(1mol)天然气的质量,根据摩尔组成计算天然气相对密度:在标准状况下(293K 、0.101MPa ),天然气的密度与干空气密度之比2.2 Z 偏差因子:物理意义为:给定压力和温度下,一定量真实气体所占的体积与相同温度压力下等量理想气体所占有的体积之比。

油层物理第一章

油层物理第一章

颗粒直径大小可按照斯托克斯公式计算, 即 公式推导: 设颗粒为球形,匀速下 降,则受力平衡,合力 为0。 式中: d: 颗粒直径,cm; g: 重力加速度,981cm/s2 r: 液体的运动粘度,cm2 /s ; ρs: 颗粒密度,g/cm3; ρl : 液体密度, g/cm3; v: 颗粒的运动速度,cm/s。
• • • • •
80年,华东石油学院,洪世铎《油藏物理基础》; 84年,武汉地质学院,张博金《油气层物理学》; 85年,成都地质学院,罗蛰潭《油层物理》; 91年,西南石油学院,何更生《油层物理》; 92年,我们学院根据大庆油田特点,编写了这本书。
油层物理已成为我国石油工程专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学科, 随着石油工业的迅猛发展,它必将在我国油田开发和开采工作 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且,随着深层油藏、碳酸盐油藏、 低渗透油藏、稠油油藏以及凝析气藏等各类油(气)藏的开发, 将不断给油层物理学科提出新的研究课题,经过不断努力,油 层物理学科将不断完善和发展。
4
2
在实验室中进行筛析时,一般 都采用细金属丝编成的标准筛进行。 把选用的筛子按筛孔大小从大到小 排列好,取处理好的砂子50g放入最 上面的筛子中,开动振筛机振动15 分钟。取下筛子,把每个筛子中的 颗粒小心地倒到纸上,逐份称量, 算出重量百分数和累积重量百分数。
(2)水力沉降法:主要用于粉沙岩和泥质粉沙岩分析 原理:基于大小不同的颗粒在粘性液体中沉降速度不同进行 分离的原理。
寄 语
由于油层物理课的前后联系非常紧密,如果前 面的内容掌握不好,对后续内容的理解就会产生不 利的影响;而后面内容的学习,又会对前面内容的 理解产生加深的作用。因此,希望同学们在前期努 力学习,闯过了入门这一关,后面的学习就容易多 了。

何更生版《油层物理》--课后答案经典详细

何更生版《油层物理》--课后答案经典详细

第一章储层岩石的物理特征24、以下图 1-1 为两岩样的粒度构成积累散布曲线,请画出与之对应的粒度构成散布曲线,注明坐标并对曲线加以定性剖析。

Wi%WABLog d i图 1-1 两岩样的粒度构成积累散布曲线答:粒度构成散布曲线表示了各样粒径的颗粒所占的百分数,可用它来确立任一粒级在岩石中的含量。

曲线尖峰越高,说明该岩石以某一粒径颗粒为主,即岩石粒度构成越均匀;曲线尖峰越靠右,说明岩石颗粒越粗。

一般储油砂岩颗粒的大小均在 1~0.01mm 之间。

粒度构成积累散布曲线也能较直观地表示出岩石粒度构成的均匀程度。

上涨段直线越陡,则说明岩石越均匀。

该曲线最大的用途是能够依据曲线上的一些特色点来求得不一样粒度属性的粒度参数,从而可定量描绘岩石粒度构成的均匀性。

曲线 A 基本成直线型,说明每种直径的颗粒互相持平,岩石颗粒散布不均匀;曲线 B 上涨段直线叫陡,则可看出曲线 B 所代表的岩石颗粒散布较均匀。

30、度的一般变化范围是多少,a、e、 f 的关系如何?常用测定孔隙度的方法有哪些?影响孔隙度大小的要素有哪些?答: 1)依据我国各油气田的统计资料,实质储油气层储集岩的孔隙度范围大概为:致密砂岩孔隙度自<1%~10%;致密碳酸盐岩孔隙度自<1%~5%;中等砂岩孔隙度自10%~ 20%;中等碳酸盐岩孔隙度自5%~10%;好的砂岩孔隙度自 20%~35%;好的碳酸盐岩孔隙度自10%~20%。

2)由绝对孔隙度 a 、有效孔隙度 e 及流动孔隙度ff 的定义可知:它们之间的关系应当是 a > e >ff 。

3)岩石孔隙度的测定方法有实验室内直接测定法和以各样测井方法为基础的间接测定法两类。

间接测定法影响要素多,偏差较大。

实验室内经过惯例岩心剖析法能够较精准地测定岩心的孔隙度。

4)关于一般的碎屑岩 (如砂岩 ),因为它是由母岩经破裂、搬运、胶结和压实而成,所以碎屑颗粒的矿物成分、摆列方式、分选程度、胶结物种类和数目以及成岩后的压实作用(即埋深)就成为影响这种岩石孔隙度的主要要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砂 岩
第1章1节
砾 岩
储层岩石的渗透性
(1)水平渗透率测定
第1章4节
水平K:流体沿着平行岩石层面方向流动时,测得的K。
原理及过程:同小岩心测定。 计算公式:
式中, E为形状系数,取决 于滤网分配气体的弓形角和岩 测定关键: 样直径;例如:滤网面积=1/4 让流体沿岩心层面流动。 岩样侧面时,E=1。
→ 毛管断面上气体分子间流速差消失,气体在毛管中 流动出现滑动效应。 (≈气体分子从管壁滑脱,表现为v≠0)
储层岩石的渗透性
(3)滑动现象对气测Ka偏离岩石K的影响
滑动现象→管壁处气体分子参与流动 →相当于增大了孔道流动空间 →气测Ka>岩石K;
第1章4节
对同一岩石有:
吸附作用→管壁处液体分子形成液膜不流动 气测岩石Ka>岩石绝对K>液测岩石KL →减小了孔道流动空间 →液测KL<岩石K;
岩石绝对渗透率的估算
储层岩石的渗透性
一、达西定律及岩石绝对渗透率
达西定律描述了流体在多孔 介质中的宏观流动规律,是油藏 工程计算的核心定律。 1. 达西实验及达西定律 <达西实验>
装置:如图
第1章4节
条件:单相流
储层岩石的渗透性
达西通过实验发现:
水通过等粒径填砂柱时,水流量与: 砂柱截面积(A)成正比 • 砂柱两端进出口压差(△p)成正比; • 砂柱长度(L)成反比; • 流体粘度()成反比(流体不同时)。即:
第1章4节
SI制:
达西定律是流体渗流的基本定律,对单相和多相渗流都 适用;
达西定律适用于各种多孔介质中的流体渗流,如松散砂
柱,胶结砂岩及其它多孔介质。
储层岩石的渗透性
2. 岩石绝对渗透率K
达西定律用于储层流体渗流时:
第1章4节
K
QL
Ap 10

1
K与Q成线性:K大→Q大,岩石允许流体通过的能力大;
2 1 2 2
(混合单位制)
式中:Ka—气测岩石绝对渗透率,m2;
p1、p1—岩心进、出口端压力,at p0—岩心出口端压力,at; Q0—出口p0下的体积流量,cm3/s。
储层岩石的渗透性
(2)注意
气测Ka公式中Q0与p0具对应关系:
p0为出(进)口压力,Q0必为出(进)口气量; 气测岩石Ka与液测KL公式的区别:
储层岩石的渗透性
(1)气测K公式推导
第1章4节
பைடு நூலகம்
① 设在微单元dL上,气体具稳定的体积流量 在dL上用达西公式的微分式: A dp Q K (混合单位制) dL Q dp / → K ………<1> A dL
储层岩石的渗透性
② 沿岩心长度方向,气体发成恒质量等温膨胀,
第1章4节
K 可定量评价岩石渗透性的大小 →称K为岩石绝对渗透率
一定压差下,岩石允许流体通过的性质
储层岩石的渗透性
岩石绝对渗透率K的单位
岩石K法定计量单位:D(达西)
矿场常用md(毫达西),1D=1000md
第1章4节
达西的物理意义
在长度L=1cm,截面积A=1 cm2的岩心中,粘度为1cP的流 体在1at(0.0981MPa)的压差下流过岩心流量Q=1 cm3/s时, 称岩石渗透率为1D(达西):

液体分子间存在粘滞阻力,且 F液-管壁> F液-液
储层岩石的渗透性
→ 毛管断面:阻力:管壁最大,中心最小; 流速:中心最大,管壁最小=0。 (≈管壁上液体分子被粘住,表现为v=0) 气体在毛管中流动特性:碰撞为主(低压下)


第1章4节
粘滞阻力消失←分子小,间距大,Fg-g、Fg-S小;
分子碰撞→动量交换→管壁处分子不会粘在管壁上, 仍处于运动状态;
Q L A p
K
储层岩石的渗透性
→1D=1m2,岩石绝对渗透率K 具“面积”因次。
第1章4节
岩石绝对渗透率 K 的物理意义
K 代表多孔介质孔道横截面面积的大小。
显然,岩石K越高,岩石孔道截面积越大,流体在其中 越容易流动,岩石的渗透性好。
储层岩石的渗透性
3. 使用达西定律的流速条件
实验测得流量Q -△p的关系,如图所示。 据达西定律:
据波-马定律(PV=常数):
Q p=Q0 p0=常数 则: Q=Q0 p0/p ………<2> 式中:Q 岩心某断面处的气体体积流量; Q0出口端压力p0下的体积流量。 ③ 将<2>式带入<1>微分达西公式:
储层岩石的渗透性
分离变量:
第1章4节
积分得气测岩石K公式:
Ka
2Q0 p0 L A( p p )
储层岩石的渗透性
(2)垂向渗透率测定
第1章4节
垂向K:流体沿着垂直岩石层面方向流动时,测得的K。 原理及过程:同小岩心测定。
测定关键:流体垂直于岩心层面流动。
(3)径向渗透率测定
径向K:流体在岩心中成径向流动时,测得的K。 原理及过程:同小岩心测定。
• • •
气体性质较稳定,不易变化;
不与岩石表面作用而改变孔隙大小;
气体测岩石K的误差容易校正: 气体膨胀→流量不稳定校正; 气体分子扩散→气体滑脱效应校正。
储层岩石的渗透性
3. 气测渗透率的计算公式
——流量不稳定校正
第1章4节
在等温条件下,气体通过岩心:
沿压降方向(岩心长度)发生膨胀 气体体积流量Q在各断面处不等 → 不能直接用达西公式计算岩石K
油层物理
储层岩石的物理性质
第一章
储层岩石的物理性质
第1章
本章内容
§1 储层岩石的骨架性质 §2 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及孔隙性
§3 储层岩石的流体饱和度
§4 储层岩石的渗透性
§5 储层岩石参数的平均值处理
§6 储层岩石的敏感性
储层岩石的物理性质
§4 储层岩石的渗透性
储层岩石的渗透性是油气流体得以开采的 基础和关键。
Q -通过岩心的液体流量,cm3/s; 系数K只与多孔介质结构有关,而与流体性质无关, A -岩心截面积,cm2; L -岩心长度,cm; 称其为多孔介质的渗透率。 △P- 加在岩石两端的压差,MPa; -流体粘度,mPa· (1cP=1 mPa· s s)。
储层岩石的渗透性
注意:
矿场常用混合单位制,即:△P用at,不用MPa。 (1at=0.0981Mpa, 1at≈0.1MPa) 混合制:
第1章4节
③ 流体为线性流动: —— Q~△P呈线性关系
只有严格满足上述三个条件测得的渗透率才为 岩石的绝对渗透率。
储层岩石的渗透性
理论上:油、气、水都可作K的测定流体。
第1章4节
实际上: 除③线性流动外,条件①②在实验室条件 下难以严格满足。例:
油测时:物理吸附→孔隙表面形成油膜→孔隙空间↓ →岩石K↓;
水测时:水敏性矿物膨胀→岩石K↓
气测时:气体膨胀、流量变化→达西公式不能用
气体在低压下分子扩散→岩石K↑
依据达西公式,用任何流体测定岩石K 都存在误差。
储层岩石的渗透性
2. 岩石绝对渗透率的测定方法
第1章4节
方法:行业标准规定使用气体测量岩石K,即:
在低压下,用干燥空气或氮气气体通过岩 心,测定岩石绝对渗透率K。
第1章
用孔隙度可评价储层的储集性,饱和度可 评价储层中的含油气性,而渗透率则可评价 油层中油气开采的难易程度及开采效果。
渗透率是油气田开发、油藏工程动态分析 的关键储层物性参数。
储层岩石的渗透性
本节内容


达西定律及岩石绝对渗透率
第1章4节
岩石绝对渗透率测定原理
岩石绝对渗透率的实验室测定


岩石绝对渗透率的影响因素
第1章4节
据卡佳霍夫公式可算出Re : 一般砂岩储层的临界Rec为0.2-0.3 若实际Re<Rec,则为线性流动(层流)
储层岩石的渗透性
本节内容
达西定律及岩石绝对渗透率
第1章4节
岩石绝对渗透率测定原理
岩石绝对渗透率的实验室测定
岩石绝对渗透率的影响因素
岩石绝对渗透率的估算
储层岩石的渗透性
第1章4节
可知: △P与Q为线性关系 达西定律是线性渗流定律 图中△P>△Pmax时,Q~ △P为非线性,不满足达西 公式的比例关系。
储层岩石的渗透性
线性渗流的流速限制 流体的渗流速度<临界流速 线性渗流的判断
作图法:Q —△P为过原点直线,则为线性流; 雷诺数Re法
• • •
储层岩石的渗透性
结果:
同种气体,不同
相同
第1章4节
→测得的Ka不同
,不同气体→测得的Ka不同
结论:
Ka随测定条件变化 Ka与K间还存在偏差
储层岩石的渗透性
5. 气体滑动现象
第1章4节
在单根毛管模型中渗流:
液体:流速断面呈圆锥曲线: 从孔中心→孔壁v液↓;孔壁处v液=0 气体:流速断面上呈近直线分布: 孔壁处v气≠0。
1. 常规小岩心测定

适用:一般砂岩储集层岩心 原理:同气测渗透率原理 数据处理:同气测渗透率校正
储层岩石的渗透性
2. 全直径岩心测定
第1章4节
适用:含有较大的溶孔、溶洞、裂缝等非均质较强的砂、
砾岩储层岩样。 内容: a)水平K 测定 b)垂直K 测定 c)径向K 测定 设备:全直径岩心夹持器。
石油地质
储层岩石的渗透性
第1章4节
结论:气体在毛管中流动时的流速分布偏离液体流动特 性——牛顿粘性流动特性。 (1)气体滑脱现象概念
滑脱现象:低压气体渗流时,其流速在毛孔断面上的分布 偏离粘性流体流动特性,出现气体分子在管壁处速度不等于 0的流动现象。又称“滑脱效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