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八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处理物理问题讲义

合集下载

高三物理二轮练习专项8数学方法在物理中的应用

高三物理二轮练习专项8数学方法在物理中的应用

高三物理二轮练习专项8数学方法在物理中的应用方法概述数学是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工具,借助数学方法可使一些复杂的物理问题显示出明显的规律性,能达到打通关卡、长驱直入地解决问题的目的、中学物理《考试大纲》中对学生应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作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考生有“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对这一能力的考查在历年高考试题中也层出不穷、所谓数学方法,确实是要把客观事物的状态、关系和过程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并进行推导、演算和分析,以形成对问题的判断、解释和预测、能够说,任何物理问题的分析、处理过程,基本上数学方法的运用过程、本专题中所指的数学方法,基本上一些特别、典型的方法,常用的有极值法、几何法、图象法、数学归纳推理法、微元法、等差(比)数列求和法等、【一】极值法数学中求极值的方法特别多,物理极值问题中常用的极值法有:三角函数极值法、二次函数极值法、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法等、1、利用三角函数求极值 y =a cos θ+b sin θ=a 2+b 2(a a 2+b 2cos θ+b a 2+b 2sin θ)令sin φ=aa 2+b 2,cos φ=ba 2+b 2那么有:y =a 2+b 2(sin φcos θ+cos φsin θ) =a 2+b 2sin(φ+θ)因此当φ+θ=π2时,y 有最大值,且y max =a 2+b 2、 2、利用二次函数求极值二次函数:y =ax 2+bx +c =a (x 2+b a x +b 24a 2)+c -b 24a =a (x +b 2a )2+4ac -b24a (其中a 、b 、c 为实常数),当x =-b 2a 时,有极值y m =4ac -b24a (假设二次项系数a >0,y 有极小值;假设a <0,y 有极大值)、3、均值不等式关于两个大于零的变量a 、b ,假设其和a +b 为一定值p ,那么当a =b 时,其积ab 取得极大值p 24;关于三个大于零的变量a 、b 、c ,假设其和a +b +c 为一定值q ,那么当a =b=c 时,其积abc 取得极大值q 327、【二】几何法利用几何方法求解物理问题时,常用到的有“对称点的性质”、“两点间直线距离最短”、“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大于直角边”以及“全等、相似三角形的特性”等相关知识,如:带电粒子在有界磁场中的运动类问题,物体的变力分析时经常要用到相似三角形法、作图法等、与圆有关的几何知识在力学部分和电学部分的解题中均有应用,尤其在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类问题中应用最多,此类问题的难点往往在圆心与半径的确定上,确定方法有以下几种、1、依切线的性质确定、从已给的圆弧上找两条不平行的切线和对应的切点,过切点作切线的垂线,两条垂线的交点为圆心,圆心与切点的连线为半径、2、依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该弦,且平分弦所对的弧)和相交弦定理(假如弦与直径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径所成的两条线段的比例中项)确定、如图8-1所示、图8-1由EB 2=CE ·ED=CE ·(2R -CE )得:R =EB 22CE +CE2也可由勾股定理得: R 2=(R -CE )2+EB 2解得:R =EB 22CE +CE2、以上两种求半径的方法常用于求解“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这类习题中、 【三】图象法中学物理中一些比较抽象的习题常较难求解,假设能与数学图形相结合,再恰当地引入物理图象,那么可变抽象为形象,突破难点、疑点,使解题过程大大简化、图象法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因而在复习中要紧密关注图象,掌握图象的识别、绘制等方法、1、物理图象的分类整个高中教材中有特别多不同类型的图象,按图形形状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类、(1)直线型:如匀速直线运动的s -t 图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定值电阻的U -I 图象等、(2)正弦曲线型:如简谐振动的x -t 图象、简谐波的y -x 图象、正弦式交变电流的e -t 图象、正弦式振荡电流的i -t 图象及电荷量的q -t 图象等、(3)其他型:如共振曲线的A -f 图象、分子力与分子间距离的f -r 图象等、 下面我们对高中物理中接触到的典型物理图象作一综合回忆,以期对物理图象有个较为(1)利用图象解题可使解题过程更简化,思路更清晰、利用图象法解题不仅思路清晰,而且在特别多情况下可使解题过程得到简化,起到比解析法更巧妙、更灵活的独特效果、甚至在有些情况下运用解析法可能无能为力,然而运用图象法那么会使你豁然开朗,如求解变力分析中的极值类问题等、(2)利用图象描述物理过程更直观、从物理图象上能够比较直观地观看出物理过程的动态特征、(3)利用物理图象分析物理实验、运用图象处理实验数据是物理实验中常用的一种方法,这是因为它除了具有简明、直观、便于比较和减少偶然误差的特点外,还能够由图象求解第三个相关物理量,尤其是无法从实验中直截了当得到的结论、3、对图象意义的理解(1)首先应明确所给的图象是什么图象,即认清图象中比纵横轴所代表的物理量及它们的“函数关系”,特别是对那些图形相似、容易混淆的图象,更要注意区分、例如振动图象与波动图象、运动学中的s-t图象和v-t图象、电磁振荡中的i-t图象和q-t图象等、(2)要注意理解图象中的“点”、“线”、“斜率”、“截距”、“面积”的物理意义、①点:图线上的每一个点对应研究对象的一个状态、要特别注意“起点”、“终点”、“拐点”、“交点”,它们往往对应着一个特别状态、如有的速度图象中,拐点可能表示速度由增大(减小)变为减小(增大),即加速度的方向发生变化的时刻,而速度图线与时间轴的交点那么代表速度的方向发生变化的时刻、②线:注意观看图线是直线、曲线依旧折线等,从而弄清图象所反映的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③斜率:表示纵横坐标上两物理量的比值、常有一个重要的物理量与之对应,用于求解定量计算中所对应的物理量的大小以及定性分析变化的快慢、如v -t 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④截距:表示纵横坐标两物理量在“边界”条件下物理量的大小、由此往往可得到一个特别有意义的物理量、如电源的U -I 图象反映了U =E -Ir 的函数关系,两截距点分别为(0,E )和⎝ ⎛⎭⎪⎫E r ,0、⑤面积:有些物理图象的图线与横轴所围的面积往往代表一个物理量的大小、如v -t图象中面积表示位移、4、运用图象解答物理问题的步骤 (1)看清纵横坐标分别表示的物理量、(2)看图象本身,识别两物理量的变化趋势,从而分析具体的物理过程、(3)看两相关量的变化范围及给出的相关条件,明确图线与坐标轴的交点、图线斜率、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物理意义、【四】数学归纳法在解决某些物理过程中比较复杂的具体问题时,常从特别情况动身,类推出一般情况下的猜想,然后用数学归纳法加以证明,从而确定我们的猜想是正确的、利用数学归纳法解题要注意书写上的规范,以便找出其中的规律、【五】微元法利用微分思想的分析方法称为微元法、它是将研究对象(物体或物理过程)进行无限细分,再从中抽取某一微小单元进行讨论,从而找出被研究对象的变化规律的一种思想方法、微元法解题的思维过程如下、(1)隔离选择恰当的微元作为研究对象、微元能够是一小段线段、圆弧或一小块面积,也能够是一个小体积、小质量或一小段时间等,但必须具有整体对象的差不多特征、(2)将微元模型化(如视为点电荷、质点、匀速直线运动、匀速转动等),并运用相关的物理规律求解那个微元与所求物体之间的关联、(3)将一个微元的解答结果推广到其他微元,并充分利用各微元间的对称关系、矢量方向关系、近似极限关系等,对各微元的求解结果进行叠加,以求得整体量的合理解答、六、三角函数法三角函数反映了三角形的边、角之间的关系,在物理解题中有较广泛的应用、例如:讨论三个共点的平衡力组成的力的三角形时,常用正弦定理求力的大小;用函数的单调变化的临界状态来求取某个物理量的极值;用三角函数的“和积公式”将结论进行化简等、七、数列法凡涉及数列求解的物理问题都具有过程多、重复性强的特点,但每一个重复过程均不是原来的完全重复,而是一种变化了的重复、随着物理过程的重复,某些物理量逐步发生着前后有联系的变化、该类问题求解的差不多思路为:(1)逐个分析开始的几个物理过程;(2)利用归纳法从中找出物理量变化的通项公式(这是解题的关键); (3)最后分析整个物理过程,应用数列特点和规律求解、无穷数列的求和,一般是无穷递减数列,有相应的公式可用、等差:S n =n (a 1+a n )2=na 1+n (n -1)2d (d 为公差)、 等比:S n =a 1(1-q n )1-q (q 为公比)、 八、比例法比例计算法能够避开与解题无关的量,直截了当列出和未知的比例式进行计算,使解题过程大为简化、应用比例法解物理题,要讨论物理公式中变量之间的比例关系,要清晰公式的物理意义和每个量在公式中的作用,以及所要讨论的比例关系是否成立、同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比例条件是否满足、物理过程中的变量往往有多个,讨论某两个量间的比例关系时要注意只有其他量为常量时才能成比例、(2)比例是否符合物理意义、不能仅从数学关系来看物理公式中各量的比例关系,要注意每个物理量的意义、(如不能依照R =UI 认定电阻与电压成正比)(3)比例是否存在、讨论某公式中两个量的比例关系时,要注意其他量是否能认为是不变量、假如该条件不成立,比例也不能成立、(如在串联电路中,不能认为P =U 2R 中P 与R 成反比,因为R 变化的同时,U 也随之变化而并特别量)许多物理量基本上用比值法来定义的,常称之为“比值定义”、如密度ρ=mV ,导体的电阻R =U I ,电容器的电容C =Q U ,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f F N ,电场强度E =Fq 等、它们的共同特征是:被定义的物理量是反映物体或物质的属性和特征的,它和定义式中相比的物理量无关、对此,学生特别容易把它当做一个数学比例式来处理而忽略了其物理意义,也确实是说教学中还要防止数学知识在物理应用中的负迁移、数学是“物理学家的思想工具”,它使物理学家能“有条理地思考”并能想象出更多的东西、能够说,正是有了数学与物理学的有机结合,才使物理学日臻完善、物理学的严格定量化,使得数学方法成为物理解题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工具、热点、重点、难点●例1如图8-2甲所示,一薄木板放在正方形水平桌面上,木板的两端与桌面的两端对齐,一小木块放在木板的正中间、木块和木板的质量均为m ,木块与木板之间、木板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μ、现突然以一水平外力F 将薄木板抽出,要使小木块不从桌面上掉下,那么水平外力F 至少应为________、(假设木板抽动过程中始终保持水平,且在竖直方向上的压力全部作用在水平桌面上)图8-2甲A 、2μmgB 、4μmgC 、6μmgD 、8μmg【解析】解法一F 越大,木块与木板分离时的速度、位移越小,木块越不可能从桌面滑下、设拉力为F 0时,木块恰好能滑至桌面的边缘,再设木块与木板分离的时刻为t 1,在0~t 1时间内有:12·(F 0-μmg -2μmg )m·t 12-12μgt 12=L2 对t 1时间后木块滑行的过程,有: v 122μg =(μgt 1)22μg =L 2-12μgt 12解得:F 0=6μmg 、解法二F 越大,木块与木板分离时的速度、位移越小,木块越不可能从桌面滑出、假设木块不从桌面滑出,那么其v -t 图象如图8-2乙中OBC 所示,其中OB 的斜率为μg ,BC 的斜率为-μg ,t 1=t 2图8-2乙有:S △OBC =⎝ ⎛⎭⎪⎫12·μgt 12×2≤L 2设拉力为F 时,木板的v -t 图象为图7-2乙中的直线OA ,那么S △OAB =L2 即12(v 2-v 1)·t 1=L2其中v 1=μgt 1,v 2=F -3μmgm ·t 1 解得:F ≥6μmg即拉力至少为6μmg 、[答案]C【点评】关于两物体间的多过程运动问题,在明确物理过程的基础上,画出物体各自的运动图象,如此两物体的运动特点就特别明显了、利用图线与坐标轴所夹面积的关系明确物体间的位移关系,可省略一些物理量的计算,从而快速、简捷地解答问题,同类题可见专题一能力演练第3题、●例2如图8-3甲所示,在竖直平面内的直角坐标系中,一个质量为m 的质点在外力F 的作用下从坐标原点O 由静止沿直线ON 斜向下运动,直线ON 与y 轴负方向成θ角(θ<π4),那么F 的大小至少为________;假设F =mg tan θ,那么质点的机械能大小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7年高考·上海物理卷]图8-3甲【解析】该质点在重力和外力F 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说明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如图8-3乙所示,当F 的方向为a 方向(垂直于ON )时,F 最小为mg sin θ;假设F =mg tan θ,即F 可能为b 方向或c 方向,故除重力外的力F 对质点可能做正功,也可能做负功,因此质点的机械能增加、减少都有可能、图8-3乙[答案]mg sin θ增加、减少都有可能【点评】运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定那么分析物体受力的变化情况(或用相似三角形比较受力)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同类题可见专题一同类拓展2和例题4、●例3总质量为80kg 的跳伞运动员从离地500m 的直升机上跳下,通过2s 拉开绳索开启降落伞,图8-4是跳伞过程中的v -t 图象,试依照图象求:(取g =10m/s 2)图8-4(1)t =1s 时运动员的加速度和所受阻力的大小、(2)估算14s 内运动员下落的高度及克服阻力做的功、 (3)估算运动员从飞机上跳下到着地的总时间、 [2017年高考·上海物理卷]【解析】(1)从图象中能够看出,在t =2s 内运动员做匀加速运动,其加速度的大小为:a =v t t =162m/s 2=8m/s 2设此过程中运动员受到的阻力大小为f ,依照牛顿第二定律,有:mg -f =ma 得:f =m (g -a )=80×(10-8)N =160N 、 (2)v -t 图象与t 轴所包围的面积表示位移,由图象可知14s 内该面积包含的格子为39格因此h =39×2×2m =156m依照动能定理,有:mgh -W f =12mv 2因此W f =mgh -12mv 2=(80×10×156-12×80×62)J ≈1.23×105J 、(3)14s 后运动员做匀速运动的时间为:t ′=H -h v =500-1566s ≈57s 运动员从飞机上跳下到着地所需要的总时间为: t 总=t +t ′=(14+57)s ≈71s 、[答案](1)160N(2)1.23×105J(3)71s【点评】关于此题,应明确v -t 图象中“面积”的含义,在数小方格个数时需注意合理取舍,即大于半格的算1个,小于半格的舍去、●例4如图8-5甲所示,一质量m =1kg 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开始时,木板右端与墙相距L =0.08m ,一质量m =1kg 的小物块以初速度v 0=2m/s 滑上木板左端、木板的长度可保证物块在运动过程中不与墙接触、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木板与墙碰撞后以与碰撞前瞬时等大的速度反弹、取g =10m/s 2,求:图8-5甲(1)从物块滑上木板到两者达到共同速度时,木板与墙碰撞的次数及所用的时间、 (2)达到共同速度时木板右端与墙之间的距离、【解析】解法一物块滑上木板后,在摩擦力的作用下,木板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设木板的加速度大小为a ,经历时间T 后与墙第一次碰撞,碰撞时的速度为v 1,那么有:μmg =ma L =12aT 2 v 1=aT可得:a =1m/s 2,T =0.4s ,v 1=0.4m/s 物块与木板达到共同速度之前,在每两次碰撞之间,木板受到物块对它的摩擦力作用而做加速度恒定的运动,因而木板与墙相碰后将返回至初态,所用时间为T 、设在物块与木板达到共同速度v 之前木板共经历了n 次碰撞,那么有:v =v 0-(2nT +Δt )a =a ·Δt式中Δt 是碰撞n 次后木板从起始位置至达到共同速度所需要的时间 上式可改写为:2v =v 0-2nTa由于木板的速率只能在0到v 1之间,故有: 0≤v 0-2nTa ≤2v 1 解得:1.5≤n ≤2.5 由于n 是整数,故n =2解得:v =0.2m/s ,Δt =0.2s从开始到物块与木板达到共同速度所用的时间为: t =4T +Δt =1.8s 、(2)物块与木板达到共同速度时,木板右端与墙之间的距离为:s =L -12a ·Δt 2解得:s =0.06m解法二(1)物块滑上木板后,在摩擦力的作用下,木板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a 1=μg =1m/s ,方向向右物块做减速运动的加速度a 2=μg =1m/s ,方向向左 可作出物块、木板的v -t 图象如图8-5乙所示由图可知,木板在0.4s 、1.2s 时刻两次与墙碰撞,在t =1.8s 时刻物块与木板达到共同速度、(2)由图8-5乙可知,在t =1.8s 时刻木板的位移为: s =12×a 1×0.22=0.02m木板右端距墙壁的距离Δs =L -s =0.06m 、图8-5乙[答案](1)1.8s(2)0.06m 【点评】此题的两种解题方法基本上在清晰地理解物理过程的前提下巧妙地应用数学方法解析的,专题一例4中的解法二也是典型地利用图象来确定物理过程的、●例5图8-6所示为一个内外半径分别为R 1和R 2的圆环状均匀带电平面,其单位面积的带电量为σ、取环面中心O 为原点,以垂直于环面的轴线为x 轴、设轴上任意点P 到O 点的距离为x ,P 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为E 、下面给出E 的四个表达式(式中k 为静电力常量),其中只有一个是合理的、你可能可不能求解此处的场强E ,然而你能够通过一定的物理分析,对以下表达式的合理性作出判断、依照你的判断,E 的合理表达式应为[2017年高考·北京理综卷]()图8-6A 、E =2πk σ⎝ ⎛⎭⎪⎫R 1x 2+R 12-R 2x 2+R 22x B 、E =2πk σ⎝ ⎛⎭⎪⎫1x 2+R 12-1x 2+R 22x C 、E =2πk σ⎝ ⎛⎭⎪⎫R 1x 2+R 12+R 2x 2+R 22 D 、E =2πk σ⎝⎛⎭⎪⎫1x 2+R 12+1x 2+R 22x 【解析】A 选项表达式可变形为:E =2πk σ⎝⎛⎭⎪⎪⎫R 11+(R 1x )2-R 21+(R 2x )2,关于这一表达式,当R 1=0时,E =-2πk σR 21+(R 2x )2,随x 的增大,E 的绝对值增大,这与客观事实不符合,故A 错误,关于C 选项中的表达式,当x =0时,E =4πk σ,而事实由对称性知应该为E =0,故C 错误、关于D选项,E =2πk σ⎝⎛⎭⎪⎪⎫11+(R 1x )2+11+(R 2x )2同样E 随x 增大而增大,当x =∞时E >0,这与事实不符合,故D 错误,只有B 可能正确、[答案]B【点评】本例与2017年高考北京理综卷第20题相似,给出某一规律的公式,要求证它的正确性,这类试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例6如图8-7所示,一轻绳吊着一根粗细均匀的棒,棒下端离地面高为H ,上端套着一个细环、棒和环的质量均为m ,相互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kmg (k >1)、断开轻绳,棒和环自由下落、假设棒足够长,与地面发生碰撞时触地时间极短,无动能损失、棒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始终保持竖直,空气阻力不计、求:图8-7(1)棒第一次与地面碰撞后弹起上升的过程中,环的加速度、 (2)从断开轻绳到棒与地面第二次碰撞的瞬间,棒运动的路程s 、(3)从断开轻绳到棒和环都静止的过程中,摩擦力对环和棒做的总功W 、 [2007年高考·江苏物理卷]【解析】(1)设棒第一次上升的过程中环的加速度为a 环,由牛顿第二定律有:a 环=kmg -mgm =(k -1)g ,方向竖直向上、 (2)棒第一次落地前瞬间的速度大小为:v 1=2gH 设棒弹起后的加速度为a 棒,由牛顿第二定律有:a 棒=-kmg +mgm =-(k +1)g 故棒第一次弹起的最大高度为:H 1=-v 122a 棒=H k +1路程s =H +2H 1=k +3k +1H 、(3)解法一设棒第一次弹起通过t 1时间后与环达到共同速度v 1′ 环的速度v 1′=-v 1+a 环t 1 棒的速度v 1′=v 1+a 棒t 1解得:t 1=1k 2Hg v 1′=-2gH k环的位移h 环1=-v 1t 1+12a 环t 12=-k +1k 2H棒的位移h 棒1=v 1t 1+12a 棒t 12=k -1k 2H x 1=h 环1-h 棒1解得:x 1=-2Hk棒、环一起下落至地,有:v 22-v 1′2=2gh 棒1解得:v 2=2gHk 同理,环第二次相对棒的位移为:x 2=h 环2-h 棒2=-2Hk 2……x n =-2Hk n故环相对棒的总位移x =x 1+x 2+…+x n =-2Hk -1因此W =kmgx =-2kmgHk -1、解法二通过足够长的时间棒和环最终静止,设这一过程中它们相对滑动的总路程为l ,由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有:mgH +mg (H +l )=kmgl解得:l =2Hk -1故摩擦力对环和棒做的总功为:W =-kmgl =-2kmgHk -1、[答案](1)(k -1)g ,方向竖直向上(2)k +3k +1H(3)-2kmgHk -1【点评】①高考压轴题中常涉及多个物体多次相互作用的问题,求解这类题往往需要应用数学的递推公式或数列求和知识、②一对滑动摩擦力做功的总和W =-f ·s 总,s 总为相对滑动的总路程、③关于涉及两个对象的运动过程,规定统一的正方向也特别重要、●例7如图8-8所示,两平行的光滑金属导轨安装在一光滑绝缘斜面上,导轨间距为l 、足够长且电阻忽略不计,导轨平面的倾角为α,条形匀强磁场的宽度为d ,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方向与导轨平面垂直、长度为2d 的绝缘杆将导体棒和正方形的单匝线框连接在一起组成“”形装置,总质量为m ,置于导轨上、导体棒中通以大小恒为I 的电流(由外接恒流源产生,图中未画出)、线框的边长为d (d <l ),电阻为R ,下边与磁场区域上边界重合、将装置由静止释放,导体棒恰好运动到磁场区域下边界处返回,导体棒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始终与导轨垂直、重力加速度为g 、求:图8-8(1)装置从释放到开始返回的过程中,线框中产生的焦耳热Q 、(2)线框第一次穿越磁场区域所需的时间t 1、(3)通过足够长时间后,线框上边与磁场区域下边界的最大距离x m 、[2017年高考·江苏物理卷]【解析】(1)设装置由静止释放到导体棒运动到磁场下边界的过程中,作用在线框上的安培力做功为W ,由动能定理得:mg sin α·4d +W -BIld =0且Q =-W解得:Q =4mgd sin α-BIlD 、(2)设线框刚离开磁场下边界时的速度为v 1,那么接着向下运动2d ,由动能定理得:mg sinα·2d -BIld =0-12mv 12线框在穿越磁场中运动时受到的合力F =mg sin α-F ′ 感应电动势E =Bdv感应电流I ′=E R安培力F ′=BI ′d由牛顿第二定律,在t 到(t +Δt )时间内,有Δv =F m Δt 那么Δv =∑[g sin α-B 2d 2v mR ]Δt有v 1=gt 1sin α-2B 2d3mR解得:t 1=2m (BIld -2mgd sin α)+2B 2d 3Rmg sin α、 (3)通过足够长时间后,线框在磁场下边界与最大距离x m 之间往复运动,由动能定理得: mg sin α·x m -BIl (x m -d )=0解得:x m =BIldBIl -mg sin α、[答案](1)4mgd sin α-BIld (2)2m (BIld -2mgd sin α)+2B 2d 3Rmg sin α(3)BIldBIl -mg sin α。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数学方法和物理图像要点1数学方法在物理问题中的应用pptx课件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数学方法和物理图像要点1数学方法在物理问题中的应用pptx课件
H-L=2gt ,联立解得
本不等式可知,当 L=H-L,即
x= 4(-)(1-cos),根据基

L= 时,落点距起点的水平距离最远,故
要点1 数学方法
在物理问题中的应用
方法一 三角函数法
1.三角函数求极值
(1)y=sin α,当α=90°时,ymax=1;
(2)y=cos α,当α=0时,ymax=1。
针对训练1如图所示,底边AB的长度恒定为b,当斜面与底边夹角θ为多大时,
物体沿此光滑固定斜面由静止从顶端滑到底端所用时间才最短?

π
-
2
=
3 2 +(2)2 -(+3 )2
2·3 ·(2)
3
R3=4sin +2
3 2
ev3B=m 3ຫໍສະໝຸດ 得3v3=

2(2sin +1)
图3
方法二 均值不等式法
由均值不等式a+b≥ 2 (a>0,b>0)可知:
(1)两个正数的积为定值时,当两数相等,和最小;
(2)两个正数的和为定值时,当两数相等,积最大。
子重力。



(1)α=90°时,如图甲所示,若电子的轨迹与圆外切,求电子的速度大小v1;
(2)α=0°时,如图乙所示,若电子的轨迹与圆外切,求电子在运动过程中离原
点O的最大距离L;
(3)0≤α≤90°时,如图丙所示,若电子的轨迹与圆外切,求电子的速度大小v3
与α的关系。
答案

(1) 2
(2)4d
水平方向间的夹角为θ,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sin 37°=0.6,cos 37°=0.8,旅
行箱受到地面的阻力与其受到地面的支持力成正比,比值为μ,则( D )

高2020届高2017级高三物理二轮复习全品学案课件专题八数学方法在高考物理中的应用听课正文

高2020届高2017级高三物理二轮复习全品学案课件专题八数学方法在高考物理中的应用听课正文

2020全品高考第二轮专题物理应用数学方法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具体要求为:(1)能根据具体的物理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能把有关的物理条件用数学方程表示出来.(2)在解决物理问题时,往往需要经过数学推导和求解;求得结果后,有时还要用图像或函数关系把它表示出来;必要时还应对数学运算的结果做出物理上的结论或解释.(3)能够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解决物理问题,能够对物理规律、状态和过程在理解的基础上用合适的图像表示出来,会用图像来处理物理问题.高中物理解题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包括估算法、几何法、函数法、比值法、图解法、极值法、微元法、归纳法、特殊值法、极限分析法、分类讨论法等,经常要用到的数学知识包括平面几何、函数图像、解三角形、不等式、数列、微积分初步等.方法一近似计算与估算法考向1联系实际,用物理常识近似处理这类估算题的物理情境比较清晰,未知量与已知量之间的联系比较直观,分析计算过程需要用到一些常识和常数.以下物理常识要记住:(1)质量常识:一般高中学生质量为50~60 kg,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 g.(2)长度常识:月地距离为380 000 km,地球半径约为6400 km,一楼层高度约为3 m,成年人身高约为1.7 m,原子直径数量级为10-10 m.(3)时间常识:地球的公转周期为1年,月球的公转周期为1月,地球的自转周期为1天.(4)速度常识:地球卫星的运行速度小于7.9 km/s,真空中的光速为3×108 m/s,空气中的声速约为340 m/s.1[2018·全国卷Ⅱ]高空坠物极易对行人造成伤害.若一个50 g的鸡蛋从一居民楼的25层坠下,与地面的碰撞时间约为2 ms,则该鸡蛋对地面产生的冲击力约为()A.10 NB.102 NC.103 ND.104 N考向2建立模型,用物理规律定量估算这类估算题的物理情境比较新颖,有时提供的有用信息较少甚至不提供任何数据,有时提供大量的干扰信息,未知量与已知量之间的联系比较隐蔽,分析计算过程往往需要充分发挥想象力,挖掘隐含条件,抓住关键因素,合理建立联系未知量和已知量的物理模型,再结合物理规律进行定量估算.2 已知太阳光从太阳照射到地面所需时间为t=500 s,试估算太阳的质量(最后结果取一位有效数字).考向3理论分析,用数学方法定性讨论这类估算题的物理情境比较常见,但又与平时见到的理想化物理情景有所区别,比如定滑轮质量不能忽略、带电体不能视为质点等,用常规方法无法直接求解,往往需要利用特殊值法或是极限分析法等数学思维方法定性讨论和分析判断.3 如图17-1所示,一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跨过定滑轮后,两端分别悬挂质量为m1和m2的物体A和B.若滑轮有一定大小,质量为m且分布均匀,滑轮转动时与绳之间无相对滑动,不计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设细绳对A和B的拉力大小分别为T1和T2,已知下列四个关于T1的表达式中有一个是正确的,请你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通过一定的分析判断正确的表达式是()图17-1A.T1=(m+2m2)m1gm+2(m1+m2)B.T1=(m+2m1)m2gm+4(m1+m2)C.T1=(m+4m2)m1gm+2(m1+m2)D.T1=(m+4m1)m2gm+4(m1+m2)方法二平面几何知识及其应用考向1相似三角形知识及应用在共点力平衡问题、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电磁场的合成和分解以及几何光学等物理情境中,常会出现力三角形、速度三角形、位移三角形等矢量三角形和结构(长度)三角形相似的情况,准确作图、仔细观察、灵活选用相似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是解题的关键.相似三角形的一些性质:①对应角相等;②对应边成比例;③对应的垂线、中线、角平分线成比例.4[2018·全国卷Ⅰ]如图17-2所示,三个固定的带电小球a、b和c,相互间的距离分别为ab=5 cm,bc=3 cm,ca=4 cm.小球c所受库仑力的合力的方向平行于a、b的连线.设小球a、b所带电荷量的比值的绝对值为k,则()图17-2A.a、b的电荷同号,k=169B.a、b的电荷异号,k=169C.a、b的电荷同号,k=6427D.a、b的电荷异号,k=6427考向2圆的几何知识及应用圆是平面几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物理情境中最常见的几何图形,在物理情境中常以运动轨迹、范围边界、对象特征、装置结构等形式呈现.凡涉及圆的物理情境,分析问题时通常都要用到圆的几何知识.与圆有关的几何知识主要包括:①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和弦所对的弧;②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③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它所对圆心角的一半;④相交弦定理: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乘积相等;⑤圆的函数方程:(x-a)2+(y-b)2=r2是以点(a,b)为圆心、|r|为半径的圆.5[2017·全国卷Ⅱ]如图17-3所示,虚线所示的圆形区域内存在一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P为磁场边界上的一点.大量相同的带电粒子以相同的速率经过P点,在纸面内沿不同方向射入磁场.若粒子射入速率为v1,这些粒子在磁场边界的出射点分布在六分之一圆周上;若粒子射入速率为v2,相应的出射点分布在三分之一圆周上.不计重力及带电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则v2∶v1为()图17-3A.√3∶2B.√2∶1C.√3∶1D.3∶√2方法三利用数学方法求极值考向1利用三角函数求极值(1)二倍角公式法:如果所求物理量的表达式可以化成y=A sin θcos θ,则根据二倍角公式,有y=Asin 2θ,当θ=45°时,y有最大2.值,y max=A2(2)和差角公式法:如果所求物理量的表达式为y=a sin θ+b cos θ,通过和差角公式转化为y=√a2+b2sin(θ+φ),当θ+φ=90°时,y有最大值,y max=√a2+b2.6 重为G的木块与水平面间动摩擦因数为μ,一人欲用最小的作用力使木块沿地面匀速运动,则此最小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如何?考向2利用二次函数求极值时,y有二次函数y=ax2+bx+c(a、b、c为常数且a≠0),当x=-b2a(a>0时,y m为极小值;a<0时,y m为极大值).极值y m=4ac-b24a7 在场强为E的水平匀强电场中以初速度v0竖直向上发射一个质量为m、带电荷量为+q的小球,求小球在运动过程中具有的最小速度.(重力加速度为g)考向3利用均值不等式求极值对于两个大于零的变量a、b,若其和a+b为一定值,则当a=b时,其积ab有极大值;若其积ab为一定值,则当a=b时,其和a+b有极小值.8 一轻绳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拴一小球,拉起小球使轻绳水平,然后无初速度释放小球,小球在运动至轻绳到达竖直位置的过程中,小球所受重力的瞬时功率在何处取最大值?考法四数列及数学归纳法高中物理涉及的数列知识主要有等差数列、等比数列、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的应用等.解题的基本思路分三步:第一步,逐个分析开始阶段的几个物理过程;第二步,利用数学归纳法寻找变化物理量的通项公式;第三步,应用数列知识分析求解.9 如图17-4所示,质量M=2 kg的平板小车左端放有质量m=3 kg的小铁块(可视为质点),它和小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开始时,小车和铁块共同以v0=3 m/s的速度向右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车与墙正碰,碰撞时间极短且碰撞中不损失机械能.车身足够长,使铁块不能和墙相撞,且始终不能滑离小车.g取10 m/s2.求小车和墙第一次碰后直至其最终恰好靠墙静止这段时间内,小车运动的总路程.图17-4。

高考物理通用版第二轮复习讲义(精华版)

高考物理通用版第二轮复习讲义(精华版)

高考物理通用版第二轮复习讲义(精华版)第1讲 |应用“三类典型运动”破解电磁场计算题┄┄┄┄┄┄┄┄┄┄┄┄┄┄┄┄┄┄┄┄┄┄┄┄┄┄┄┄┄┄┄┄┄┄┄┄┄┄┄命题点(一) 带电粒子(体)在电场中的运动[研一题]———————————————————————————————— 如图所示,金属丝发射出的电子(质量为m 、电荷量为e ,初速度与重力均忽略不计)被加速后从金属板的小孔穿出进入偏转电场(小孔与上、下极板间的距离相等)。

已知偏转电场两极板间距离为d ,当加速电压为U 1、偏转电压为U 2时,电子恰好打在下极板的右边缘M 点,现将偏转电场的下极板向下平移d2。

(1)如何只改变加速电压U 1,使电子打在下极板的中点? (2)如何只改变偏转电压U 2,使电子仍打在下极板的M 点?[解析] (1)设移动下极板前后偏转电场的电场强度分别为E 和E ′,电子在偏转电场中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 、a ′,加速电压改变前后,电子穿出小孔时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 0、v 1因偏转电压不变,所以有Ed =E ′·32d ,即E ′=23E由qE =ma 及qE ′=ma ′知a ′=23a设极板长度为L ,则d =12a ′⎝⎛⎭⎫L 2v 12,d 2=12a ⎝⎛⎭⎫L v 02,解得v 12=v 0212在加速电场中由动能定理知 eU 1=12m v 02,eU 1′=12m v 12解得U 1′=U 112,即加速电压应减为原来的112,才能使电子打在下极板的中点。

(2)因电子在偏转电场中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极板移动前后,电子在偏转电场中运动的时间t 相等,设极板移动前后,电子在偏转电场中运动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 1、a 2,则有d 2=12a 1t 2,d =12a 2t 2, 即a 2=2a 1由牛顿第二定律知a 1=eU 2md ,a 2=eU 2′m ·32d解得U 2′=3U 2,即偏转电压变为原来的3倍,才能使电子仍打在M 点。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8 数学方法在物理中的用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8 数学方法在物理中的用

峙对市爱惜阳光实验学校第8专题数学方法在物理中的用方法概述数学是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工具,借助数学方法可使一些复杂的物理问题显示出明显的规律性,能到达打通关卡、长驱直入地解决问题的目的.物理<考试>中对学生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作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考生有“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对这一能力的考查在高考试题中也层出不穷.所谓数学方法,就是要把客观事物的状态、关系和过程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并进行推导、演算和分析,以形成对问题的判断、解释和预测.可以说,任何物理问题的分析、处理过程,都是数学方法的运用过程.本专题中所指的数学方法,都是一些特殊、典型的方法,常用的有极值法、几何法、图象法、数学归纳推理法、微元法、差(比)数列求和法.一、极值法数求极值的方法很多,物理极值问题中常用的极值法有:三角函数极值法、二次函数极值法、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法.1.利用三角函数求极值y=a cos θ+b sin θ=a2+b2(aa2+b2cos θ+ba2+b2sin θ)令sin φ=aa2+b2,cos φ=ba2+b2那么有:y=a2+b2(sin φcos θ+cos φsin θ)=a2+b2sin (φ+θ)所以当φ+θ=π2时,y有最大值,且y max=a2+b2.2.利用二次函数求极值二次函数:y=ax2+bx+c=a(x2+bax+b24a2)+c-b24a=a(x+b2a)2+4ac-b24a (其中a、b、c为实常数),当x=-b2a时,有极值y m=4ac-b24a(假设二次项系数a>0,y有极小值;假设a<0,y有极大值).3.均值不式对于两个大于零的变量a、b,假设其和a+b为一值p,那么当a=b时,其积ab取得极大值p24;对于三个大于零的变量a、b、c,假设其和a+b+c 为一值q,那么当a=b=c时,其积abc取得极大值q327.二、几何法利用几何方法求解物理问题时,常用到的有“对称点的性质〞、“两点间直线距离最短〞、“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大于直角边〞以及“全、相似三角形的特性〞相关知识,如:带电粒子在有界磁场中的运动类问题,物体的变力分析时经常要用到相似三角形法、作图法.与圆有关的几何知识在力学和电学的解题中均有用,尤其在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类问题中用最多,此类问题的难点往往在圆心与半径确实上,确方法有以下几种.1.依切线的性质确.从已给的圆弧上找两条不平行的切线和对的切点,过切点作切线的垂线,两条垂线的交点为圆心,圆心与切点的连线为半径.2.依垂径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该弦,且平分弦所对的弧)和相交弦理(如果弦与直径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径所成的两条线段的比例中项)确.如图8-1所示.图8-1由EB 2=CE ·ED =CE ·(2R -CE )得:R =EB 22CE +CE 2也可由勾股理得:R 2=(R -CE )2+EB 2解得:R =EB 22CE +CE2.以上两种求半径的方法常用于求解“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这类习题中.三、图象法物理中一些比拟抽象的习题常较难求解,假设能与数学图形相结合,再恰当地引入物理图象,那么可变抽象为形象,突破难点、疑点,使解题过程大大简化.图象法是高考的热点,因而在复习中要密切关注图象,掌握图象的识别、绘制方法.1.物理图象的分类整个高中教材中有很多不同类型的图象,按图形形状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类.(1)直线型:如匀速直线运动的s -t 图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值电阻的U -I 图象.(2)正弦曲线型:如简谐振动的x -t 图象、简谐波的y -x 图象、正弦式交变电流的e -t 图象、正弦式振荡电流的i -t 图象及电荷量的q -t 图象.(3)其他型:如共振曲线的A -f 图象、分子力与分子间距离的f -r 图象. 下面我们对高中物理中接触到的典型物理图象作一综合回忆,以期对物理图象有个较为系统的认识和归纳.图 象函数形式特例物理意义y =c匀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做匀速直线运动的质点的速度是恒矢量.y=kx ①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②初速度v0=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假设v0≠0,那么纵截距不为零)③纯电阻电路的I-U图象①表示物体的位移大小随时间线性增大.②表示物体的速度大小随时间线性增大.③表示纯电阻电路中I随导体两端的电压U线性增大.y=a-kx ①匀减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②闭合电路中的U-I图象(U=E-Ir)①表示物体的速度大小随时间线性减小.②表示路端电压随电流的增大而减小.y=ax+b·x (双曲线函数)①由纯电阻用电器组成的闭合电路的U-R图象(U=ER+rR)②在垂直于匀强磁场的[XCzt71.tifBP]导轨上,自由导体棒在一恒动力F的作用下做变加速运动的v-t图象①表示纯电阻电路中电源的端电压随外电阻而非线性增大.②将到达稳速度v m=FR总B2L2.y=kx2 (抛物线函数)①小灯泡消耗的实际功率与外加电压的P-U图象②位移与时间的s-t图象(s=12at2)①表示小灯泡消耗的实际功率随电压的增大而增大,且增大得越来越快.②表示位移随时间的增大而增大,且增大得越来越快.xy=c (双曲线函数)机械在额功率下,其牵引力与速度的关系图象(P=Fv)表示功率一时,牵引力与速度成反比.y=A sin ωt 交流电的e-t图象(e=E m sin ωt)表示交流电随时间变化的关系.2(1)利用图象解题可使解题过程更简化,思路更清晰.利用图象法解题不仅思路清晰,而且在很多情况下可使解题过程得到简化,起到比解析法更巧妙、更灵活的独特效果.甚至在有些情况下运用解析法可能无能为力,但是运用图象法那么会使你豁然开朗,如求解变力分析中的极值类问题.(2)利用图象描述物理过程更直观.从物理图象上可以比拟直观地观察出物理过程的动态特征.(3)利用物理图象分析物理.运用图象处理数据是物理中常用的一种方法,这是因为它除了具有简明、直观、便于比拟和减少偶然误差的特点外,还可以由图象求解第三个相关物理量,尤其是无法从中直接得到的结论.3.对图象意义的理解(1)首先明确所给的图象是什么图象,即认清图象中比纵横轴所代表的物理量及它们的“函数关系〞,特别是对那些图形相似、容易混淆的图象,更要注意区分.例如振动图象与波动图象、运动的s-t图象和v-t图象、电磁振荡中的i-t图象和q-t图象.(2)要注意理解图象中的“点〞、“线〞、“斜率〞、“截距〞、“面积〞的物理意义.①点:图线上的每一个点对研究对象的一个状态.要特别注意“起点〞、“终点〞、“拐点〞、“交点〞,它们往往对着一个特殊状态.如有的速度图象中,拐点可能表示速度由增大(减小)变为减小(增大),即加速度的方向发生变化的时刻,而速度图线与时间轴的交点那么代表速度的方向发生变化的时刻. ②线:注意观察图线是直线、曲线还是折线,从而弄清图象所反映的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③斜率:表示纵横坐标上两物理量的比值.常有一个重要的物理量与之对,用于求解量计算中所对的物理量的大小以及性分析变化的快慢.如 v -t 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④截距:表示纵横坐标两物理量在“边界〞条件下物理量的大小.由此往往可得到一个很有意义的物理量.如电源的U -I 图象反映了U =E -Ir 的函数关系,两截距点分别为(0,E )和⎝ ⎛⎭⎪⎫E r ,0.⑤面积:有些物理图象的图线与横轴所围的面积往往代表一个物理量的大小.如v -t 图象中面积表示位移.4.运用图象解答物理问题的步骤(1)看清纵横坐标分别表示的物理量.(2)看图象本身,识别两物理量的变化趋势,从而分析具体的物理过程.(3)看两相关量的变化范围及给出的相关条件,明确图线与坐标轴的交点、图线斜率、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物理意义.四、数学归纳法在解决某些物理过程中比拟复杂的具体问题时,常从特殊情况出发,类推出一般情况下的猜测,然后用数学归纳法加以证明,从而确我们的猜测是正确的.利用数学归纳法解题要注意书写上的标准,以便找出其中的规律.五、微元法利用微分思想的分析方法称为微元法.它是将研究对象(物体或物理过程)进行无限细分,再从中抽取某一微小单元进行讨论,从而找出被研究对象的变化规律的一种思想方法.微元法解题的思维过程如下.(1)隔离选择恰当的微元作为研究对象.微元可以是一小段线段、圆弧或一小块面积,也可以是一个小体积、小质量或一小段时间,但必须具有整体对象的根本特征.(2)将微元模型化(如视为点电荷、质点、匀速直线运动、匀速转动),并运用相关的物理规律求解这个微元与所求物体之间的关联.(3)将一个微元的解答结果推广到其他微元,并充分利用各微元间的对称关系、矢量方向关系、近似极限关系,对各微元的求解结果进行叠加,以求得整体量的合理解答.六、三角函数法三角函数反映了三角形的边、角之间的关系,在物理解题中有较广泛的用.例如:讨论三个共点的平衡力组成的力的三角形时,常用正弦理求力的大小;用函数的单调变化的临界状态来求取某个物理量的极值;用三角函数的“和积公式〞将结论进行化简.七、数列法凡涉及数列求解的物理问题都具有过程多、重复性强的特点,但每一个重复过程均不是原来的完全重复,而是一种变化了的重复.随着物理过程的重复,某些物理量逐步发生着前后有联系的变化.该类问题求解的根本思路为:(1)逐个分析开始的几个物理过程;(2)利用归纳法从中找出物理量变化的通项公式(这是解题的关键); (3)最后分析整个物理过程,用数列特点和规律求解. 无穷数列的求和,一般是无穷递减数列,有相的公式可用. 差:S n =n (a 1+a n )2=na 1+n (n -1)2d (d 为公差).比:S n =a 1(1-q n )1-q(q 为公比).八、比例法比例计算法可以避开与解题无关的量,直接列出和未知的比例式进行计算,使解题过程大为简化.用比例法解物理题,要讨论物理公式中变量之间的比例关系,要清楚公式的物理意义和每个量在公式中的作用,以及所要讨论的比例关系是否成立.同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比例条件是否满足.物理过程中的变量往往有多个,讨论某两个量间的比例关系时要注意只有其他量为常量时才能成比例.(2)比例是否符合物理意义.不能仅从数学关系来看物理公式中各量的比例关系,要注意每个物理量的意义.(如不能根据R =UI认电阻与电压成正比)(3)比例是否存在.讨论某公式中两个量的比例关系时,要注意其他量是否能认为是不变量.如果该条件不成立,比例也不能成立.(如在串联电路中,不能认为P =U 2R中P 与R 成反比,因为R 变化的同时,U 也随之变化而并非常量)许多物理量都是用比值法来义的,常称之为“比值义〞.如密度ρ=mV ,导体的电阻R =U I ,电容器的电容 C =Q U ,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fF N ,电场强度E =Fq.它们的共同特征是:被义的物理量是反映物体或物质的属性和特征的,它和义式中相比的物理量无关.对此,学生很容易把它当做一个数学比例式来处理而忽略了其物理意义,也就是说教还要防止数学知识在物理用中的负迁移.数学是“物理学家的思想工具〞,它使物理学家能“有条理地思考〞并能想象出更多的东西.可以说,正是有了数学与物理学的有机结合,才使物理学日臻完善.物理学的严格量化,使得数学方法成为物理解题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工具.热点、、难点●例1 如图8-2甲所示,一薄木板放在正方形水平桌面上,木板的两端与桌面的两端对齐,一小木块放在木板的间.木块和木板的质量均为m ,木块与木板之间、木板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μ.现突然以一水平外力F 将薄木板抽出,要使小木块不从桌面上掉下,那么水平外力F 至少为________.(假设木板抽动过程中始终保持水平,且在竖直方向上的压力作用在水平桌面上)图8-2甲 A .2μmgB .4μmgC .6μmgD .8μmg【解析】解法一 F 越大,木块与木板别离时的速度、位移越小,木块越不可能从桌面滑下.设拉力为F 0时,木块恰好能滑至桌面的边缘,再设木块与木板别离的时刻为t 1,在0~t 1 时间内有:12·(F 0-μmg -2μmg )m ·t 12-12μgt 12=L 2 对t 1时间后木块滑行的过程,有:v 122μg =(μgt 1)22μg =L 2-12μgt 12解得:F 0=6μmg .解法二 F 越大,木块与木板别离时的速度、位移越小,木块越不可能从桌面滑出.假设木块不从桌面滑出,那么其v -t 图象如图8-2乙中OBC 所示,其中OB 的斜率为μg ,BC 的斜率为-μg ,t 1=t 2图8-2乙有:S △OBC =⎝ ⎛⎭⎪⎫12·μgt 12×2≤L 2设拉力为F 时,木板的v -t 图象为图7-2乙中的直线OA ,那么S △OAB =L2即12(v 2-v 1)·t 1=L 2其中v 1=μgt 1,v 2=F -3μmg m·t 1解得:F ≥6μmg 即拉力至少为6μmg . [答案] C【点评】对于两物体间的多过程运动问题,在明确物理过程的根底上,画出物体各自的运动图象,这样两物体的运动特点就很明显了.利用图线与坐标轴所夹面积的关系明确物体间的位移关系,可省略一些物理量的计算,从而快速、简捷地解答问题,同类题可见专题一能力演练第3题.●例2 如图8-3 甲所示,在竖直平面内的直角坐标系中,一个质量为m 的质点在外力F 的作用下从坐标原点O 由静止沿直线ON 斜向下运动,直线ON与y 轴负方向成θ角(θ<π4),那么F 的大小至少为________;假设F =mg tanθ,那么质点的机械能大小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考·物理卷]图8-3甲【解析】该质点在重力和外力F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说明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如图8-3乙所示,当F的方向为a方向(垂直于ON)时,F最小为mg sin θ;假设F=mg tan θ,即F可能为b方向或c方向,故除重力外的力F对质点可能做正功,也可能做负功,所以质点的机械能增加、减少都有可能.图8-3乙[答案] mg sin θ增加、减少都有可能【点评】运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那么分析物体受力的变化情况(或用相似三角形比拟受力)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同类题可见专题一同类拓展2和例题4.●例3 总质量为80 kg的跳伞运发动从离地500 m的直升机上跳下,经过2 s拉开绳索开启降落伞,图8-4是跳伞过程中的v-t图象,试根据图象求:(取g=10 m/s2)图8-4(1)t=1 s时运发动的加速度和所受阻力的大小.(2)估算14 s内运发动下落的高度及克服阻力做的功.(3)估算运发动从飞机上跳下到着地的总时间.[高考·物理卷]【解析】(1)从图象中可以看出,在t=2 s内运发动做匀加速运动,其加速度的大小为:a=v tt=162m/s2=8 m/s2设此过程中运发动受到的阻力大小为f,根据牛顿第二律,有:mg-f=ma 得:f=m(g-a)=80×(10-8) N=160 N.(2)v-t图象与t轴所包围的面积表示位移,由图象可知14 s 内该面积包含的格子为39格所以h=39×2×2 m=156 m根据动能理,有:mgh-W f=12mv2所以W f=mgh-12mv2=(80×10×156-12×80×62) J≈3×105 J.(3)14 s后运发动做匀速运动的时间为:t′=H-hv=500-1566s≈57 s运发动从飞机上跳下到着地所需要的总时间为:t总=t+t′=(14+57) s≈71 s.[答案] (1)160 N (2)3×105J (3)71 s【点评】对于此题,明确v -t 图象中“面积〞的含义,在数小方格个数时需注意合理取舍,即大于半格的算1个,小于半格的舍去.●例4 如图8-5甲所示,一质量m =1 kg 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开始时,木板右端与墙相距L =0.08 m ,一质量m =1 kg 的小物块以初速度v 0=2 m/s 滑上木板左端.木板的长度可保证物块在运动过程中不与墙接触.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木板与墙碰撞后以与碰撞前瞬时大的速度反弹.取g =10 m/s 2,求:图8-5甲(1)从物块滑上木板到两者到达共同速度时,木板与墙碰撞的次数及所用的时间.(2)到达共同速度时木板右端与墙之间的距离.【解析】解法一 物块滑上木板后,在摩擦力的作用下,木板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设木板的加速度大小为a ,经历时间T 后与墙第一次碰撞,碰撞时的速度为v 1,那么有:μmg =maL =12aT 2v 1=aT可得:a =1 m/s 2,T =0.4 s ,v 1=0.4 m/s物块与木板到达共同速度之前,在每两次碰撞之间,木板受到物块对它的摩擦力作用而做加速度恒的运动,因而木板与墙相碰后将返回至初态,所用时间为T .设在物块与木板到达共同速度v 之前木板共经历了n 次碰撞,那么有:v =v 0-(2nT +Δt )a =a ·Δt式中Δt 是碰撞n 次后木板从起始位置至到达共同速度所需要的时间 上式可改写为:2v =v 0-2nTa由于木板的速率只能在0到v 1之间,故有: 0≤v 0-2nTa ≤2v 1 解得:≤n ≤由于n 是整数,故n =2解得:v =0.2 m/s ,Δt =0.2 s从开始到物块与木板到达共同速度所用的时间为:t =4T +Δt = s .(2)物块与木板到达共同速度时,木板右端与墙之间的距离为:s =L -12a ·Δt 2解得:s =0.06 m解法二 (1)物块滑上木板后,在摩擦力的作用下,木板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a 1=μg =1 m/s ,方向向右物块做减速运动的加速度a 2=μg =1 m/s ,方向向左 可作出物块、木板的v -t 图象如图8-5乙所示由图可知,木板在0.4 s 、 s 时刻两次与墙碰撞,在t = s 时刻物块与木板到达共同速度.(2)由图8-5乙可知,在t = s 时刻木板的位移为: s =12×a 1×0.22=0.02 m木板右端距墙壁的距离Δs =L -s =0.06 m . 图8-5乙[答案] (1) s (2)0.06 m【点评】此题的两种解题方法都是在清晰地理解物理过程的前提下巧妙地用数学方法解析的,专题一例4中的解法二也是典型地利用图象来确物理过程的.●例5 图8-6所示为一个内外半径分别为R 1和R 2的圆环状均匀带电平面,其单位面积的带电量为σ.取环面中心O 为原点,以垂直于环面的轴线为x 轴.设轴上任意点P 到O 点的距离为x ,P 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为E .下面给出E 的四个表达式(式中k 为静电力常量),其中只有一个是合理的.你可能不会求解此处的场强E ,但是你可以通过一的物理分析,对以下表达式的合理性作出判断.根据你的判断,E 的合理表达式为[高考·理综卷]( )图8-6A .E =2πkσ⎝⎛⎭⎪⎪⎫R 1x 2+R12-R 2x 2+R 22x B .E =2πkσ⎝⎛⎭⎪⎪⎫1x 2+R 12-1x 2+R 22x C .E =2πkσ⎝⎛⎭⎪⎪⎫R 1x 2+R12+R 2x 2+R 22 D .E =2πkσ⎝⎛⎭⎪⎪⎫1x 2+R 12+1x 2+R 22x 【解析】A 选项表达式可变形为:E =2πkσ⎝⎛⎭⎪⎪⎫R 11+(R 1x)2-R 21+(R 2x )2,对于这一表达式,当R 1=0时,E =-2πkσR 21+(R 2x)2,随x 的增大,E 的绝对值增大,这与客观事实不符合,故A错误,对于C 选项中的表达式,当x =0时,E =4πkσ,而事实由对称性知该为E =0,故C 错误.对于D 选项,E =2πkσ⎝⎛⎭⎪⎪⎫11+(R 1x)2+11+(R 2x )2 同样E 随x 增大而增大,当x =∞时E >0,这与事实不符合,故D 错误,只有B 可能正确.[答案] B【点评】本例与高考理综卷第20题相似,给出某一规律的公式,要求证它的正确性,这类试题引起足够的.●例6 如图8-7所示,一轻绳吊着一根粗细均匀的棒,棒下端离地面高为H ,上端套着一个细环.棒和环的质量均为m ,相互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于滑动摩擦力kmg (k >1).断开轻绳,棒和环自由下落.假设棒足够长,与地面发生碰撞时触地时间极短,无动能损失.棒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始终保持竖直,空气阻力不计.求:图8-7(1)棒第一次与地面碰撞后弹起上升的过程中,环的加速度.(2)从断开轻绳到棒与地面第二次碰撞的瞬间,棒运动的路程s .(3)从断开轻绳到棒和环都静止的过程中,摩擦力对环和棒做的总功W . [高考·物理卷]【解析】(1)设棒第一次上升的过程中环的加速度为a 环,由牛顿第二律有:a 环=kmg -mgm=(k -1)g ,方向竖直向上.(2)棒第一次落地前瞬间的速度大小为:v 1=2gH 设棒弹起后的加速度为a 棒,由牛顿第二律有:a 棒=-kmg +mgm=-(k +1)g故棒第一次弹起的最大高度为:H 1=-v 122a 棒=H k +1路程s =H +2H 1=k +3k +1H .(3)解法一 设棒第一次弹起经过t 1时间后与环到达共同速度v 1′环的速度v 1′=-v 1+a 环t 1棒的速度v 1′=v 1+a 棒t 1解得:t 1=1k 2Hgv 1′=-2gHk环的位移h 环1=-v 1t 1+12a 环t 12=-k +1k 2H棒的位移h 棒1=v 1t 1+12a 棒t 12=k -1k2Hx 1=h 环1-h 棒1解得:x 1=-2Hk棒、环一起下落至地,有:v 22-v 1′2=2gh 棒1解得:v 2=2gHk同理,环第二次相对棒的位移为: x 2=h 环2-h 棒2=-2Hk2……x n =-2H kn故环相对棒的总位移x =x 1+x 2+…+x n =-2Hk -1所以W =kmgx =-2kmgHk -1.解法二 经过足够长的时间棒和环最终静止,设这一过程中它们相对滑动的总路程为l ,由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律有:mgH +mg (H +l )=kmgl解得:l =2Hk -1故摩擦力对环和棒做的总功为:W =-kmgl =-2kmgHk -1.[答案] (1)(k -1)g ,方向竖直向上 (2)k +3k +1H(3)-2kmgH k -1【点评】 ①高考压轴题中常涉及多个物体屡次相互作用的问题,求解这类题往往需要用数学的递推公式或数列求和知识.②一对滑动摩擦力做功的总和W =-f ·s 总,s 总为相对滑动的总路程.③对于涉及两个对象的运动过程,规统一的正方向也很重要.●例7 如图8-8所示,两平行的光滑金属导轨安装在一光滑绝缘斜面上,导轨间距为l 、足够长且电阻忽略不计,导轨平面的倾角为α,条形匀强磁场的宽度为d ,磁感强度大小为B ,方向与导轨平面垂直.长度为2d 的绝缘杆将导体棒和正方形的单匝线框连接在一起组成“〞形装置,总质量为m ,置于导轨上.导体棒中通以大小恒为I 的电流(由外接恒流源产生,图中未画出).线框的边长为d (d <l ),电阻为R ,下边与磁场区域上边界重合.将装置由静止释放,导体棒恰好运动到磁场区域下边界处返回,导体棒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始终与导轨垂直.重力加速度为g .求:图8-8(1)装置从释放到开始返回的过程中,线框中产生的焦耳热Q .(2)线框第一次穿越磁场区域所需的时间t 1.(3)经过足够长时间后,线框上边与磁场区域下边界的最大距离x m . [高考·物理卷]【解析】(1)设装置由静止释放到导体棒运动到磁场下边界的过程中,作用在线框上的安培力做功为W ,由动能理得:mg sin α·4d +W -BIld =0且Q =-W解得:Q =4mgd sin α-BIld .(2)设线框刚离开磁场下边界时的速度为v 1,那么接着向下运动2d ,由动能理得:mg sin α·2d -BIld =0-12mv 12线框在穿越磁场中运动时受到的合力F =mg sin α-F ′ 感电动势E =Bdv感电流I ′=ER安培力F ′=BI ′d由牛顿第二律,在t 到(t +Δt )时间内,有Δv =Fm Δt那么Δv =∑[g sin α-B 2d 2vmR]Δt有v 1=gt 1sin α-2B 2d3mR解得:t 1=2m (BIld -2mgd sin α)+2B 2d3Rmg sin α.(3)经过足够长时间后,线框在磁场下边界与最大距离x m 之间往复运动,由动能理得:mg sin α·x m -BIl (x m -d )=0 解得:x m =BIldBIl -mg sin α.[答案] (1)4mgd sin α-BIld(2)2m (BIld -2mgd sin α)+2B 2d3Rmg sin α(3)BIldBIl -mg sin α。

19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讲义 专题8 应用数学知识与方法处理物理问题

19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讲义 专题8 应用数学知识与方法处理物理问题

25题35(2)题25题34(2)题35(2)题34(1)题34(2)题34(2)题高考题型1应用几何图形解决物理问题例1(多选)(2018·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模拟)如图1所示为建筑工地一个小型起重机起吊重物的示意图.一根轻绳跨过光滑的动滑轮,轻绳的一端系在位置A处,动滑轮的下端挂上重物,轻绳的另一端挂在起重机的吊钩C处,起吊重物前,重物处于静止状态.起吊重物过程是这样的:先让吊钩从位置C竖直向上缓慢地移动到位置B,然后再让吊钩从位置B水平向右缓慢地移动到D,最后把重物卸在某一个位置.则关于轻绳上的拉力大小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1A.吊钩从C向B移动过程中,轻绳上的拉力不变B.吊钩从B向D移动过程中,轻绳上的拉力变大C.吊钩从C向B移动过程中,轻绳上的拉力变大D.吊钩从B向D移动过程中,轻绳上的拉力变小答案AB解析对重物受力分析,因重物重力不变,所以重力与两绳子的拉力的合力大小相等,并且绳子两端的张力相等,设绳子间的夹角为2θ;在由C到B上移的过程中有:2F T cos θ=mg;设绳子长为L,由几何关系可知,则有:L sin θ=d;因由C到B的过程中A到BC的垂直距离d不变,故θ不变,所以轻绳上的拉力不变,故A正确,C错误;由B到D的过程中,绳长不变,两绳之间的夹角增大,则由以上分析可知,F T增大,故B正确,D错误.高考题型2应用三角函数分析物理问题例2(2018·广东省肇庆市一模)如图2a所示,一物体以一定的速度v0沿足够长的固定斜面向上运动,此物体在斜面上的最大位移与斜面倾角的关系如图b所示.设各种条件下,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不变,取g=10 m/s2.试求:图2(1)物体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及物体的初速度大小; (2)θ为多大时,x 值最小?求出x 的最小值. 答案 (1)33 5 m/s (2)π31.08 m 解析 (1)当θ为90°时,由运动学知识可得:v 02=2gh ① 设动摩擦因数为μ,当θ=0°时摩擦力大小为:F f =μmg ② F f =ma 1③由运动学公式可得:v 02=2a 1x 0④ 联立以上各式解得:μ=33,v 0=5 m/s (2)对于任意角度,根据动能定理可得,物体对应的最大位移x 满足的关系式: 12m v 02=mgx sin θ+μmgx cos θ⑤ 对⑤式变形可得:x =v 022g (sin θ+μcos θ)=hsin θ+μcos θ=h1+μ2sin (θ+φ)⑥μ=tan φ,则x 的最小值为x min =h1+μ2=32h ≈1.08 m 对应的θ=π2-φ=π2-π6=π3高考题型3 应用函数表达式或者图象解决物理问题例3 (多选)(2018·安徽省安庆市二模)如图3甲所示,光滑平行金属导轨MN 、PQ 所在平面与水平面成θ角,M 、P 两端接一电阻R ,整个装置处于方向垂直导轨平面向上的匀强磁场中.t =0时对金属棒施加一平行于导轨的外力F ,使金属棒由静止开始沿导轨向上运动,金属棒电阻为r ,导轨电阻忽略不计.已知通过电阻R 的感应电流I 随时间t 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下列关于棒运动速度v 、外力F 、流过R 的电荷量q 以及闭合回路中磁通量的变化率ΔΦΔt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 )图3答案 AB解析 根据题图乙所示的I -t 图象可知I =kt ,其中k 为比例系数,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I =E R +r =kt ,可推出:E =kt (R +r ),而E =ΔΦΔt ,所以有:ΔΦΔt =kt (R +r ),ΔΦΔt -t 图象是一条过原点且斜率大于零的直线,故B 正确;因E =Bl v ,所以v =k (R +r )Bl t ,v -t 图象是一条过原点且斜率大于零的直线,说明了金属棒做的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即v =at ,故A 正确;对金属棒在沿导轨方向列出动力学方程F -BIl =ma ,而I =Bl vR +r ,v =at ,得到F=B 2l 2at R +r +ma ,可见F -t 图象是一条斜率大于零且与纵轴正半轴有交点的直线,故C 错误;q =I Δt =ΔΦR +r =Bl 12at 2R +r =Bla 2(R +r )t 2,q -t 图象是一条开口向上的抛物线,故D 错误.拓展训练 (多选)(2018·江西省五市八校第二次联考)如图4所示,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可视为质点的两滑块A 、B 在水平外力作用下紧靠在一起压紧水平弹簧,弹簧左端固定在墙壁上,此时弹簧的压缩量为x 0,以两滑块此时的位置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一维坐标系,现将外力突然反向并使B 向右做匀加速运动,下列关于拉力F 、两滑块间弹力F N 与滑块B 的位移变化的关系图象可能正确的是( )图4答案 BD解析 开始时:F 0=kx 0;设A 、B 质量分别为m 、M ,当力F 突然反向后,对A 、B 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 +k (x 0-x )=(m +M )a ,当x =0时刻F 0+kx 0=(m +M )a ,解得2kx 0=(m +M )a ;当x =x 0时弹簧到原长.隔离A 可得:k (x 0-x )-F N =ma ,解得F N =kx 0⎝ ⎛⎭⎪⎫M -m M +m -kx ,当F N =0时,可得x =⎝ ⎛⎭⎪⎫M -m M +m x 0<x 0,此时两滑块脱离,此后力F 将保持不变,故选项B 、D 正确,A 、C 错误.高考题型4 数学方程式和归纳法的应用例4 (2018·湖南省六校4月联考) 如图5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2018m 的木板,板上有2018块质量均为m 的相同木块1、2…、2018.最初木板静止,各木块分别以v 、2v …、2018v 同时向同一方向运动,木块和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且木块间不发生碰撞和离开木板的现象.求最终木板的速度.图5答案20194v解析 木块与木板最终一起以速度v ′运动,由动量守恒可知m (v +2v +…+2018v )=2×2018m v ′; 解得v ′=20194v .高考题型5 数学推导和结论分析例5 (2018·四川省绵阳市第二次诊断)如图6所示,一倾角为60°的光滑斜面固定于水平地面上,Q 为斜面顶点,P 为斜面上一点,同一竖直平面内有固定点O ,O 、P 连线垂直于斜面,OP =l ,P 、Q 间距离x PQ =312l .长度为l 的轻绳一端系于O 点,另一端系质量为m 的小球A ,质量为M =4m 的滑块B 在一锁定装置作用下静止于斜面上的P 点.现将A 球拉至与O 点等高的水平位置,拉直轻绳,以竖直向下的初速度v 0释放,A 与B 发生碰撞前一瞬间,锁定装置解除,A 、B 均视为质点,碰撞过程中无能量损失,重力加速度为g .图6(1)求小球A 通过最低点C 点时,绳对小球拉力的大小;(2)求小球A 与滑块B 碰撞后瞬间,小球A 和滑块B 的速度v A 和v B 的大小;(3)若A 、B 碰后,滑块B 能沿斜面上滑越过Q 点,且小球A 在运动过程中始终不脱离圆轨道,求初速度v 0的取值范围.答案 (1)3mg +m v 02l (2)35gl +v 02 25gl +v 02 (3)34gl <v 0≤43gl 或v 0≥91gl 3解析 (1)小球A 摆到C 点时,设速度为v C ,绳对小球的拉力大小为F T ,则由机械能守恒得mgl +12m v 02=12m v C 2,在C 点,对小球A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 T -mg =m v C 2l解得:F T =3mg +m v 02l(2)设小球A 在与B 碰前的速度为v 1,则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gl cos 60°+12m v 02=12m v 12对于碰撞过程,取沿斜面向上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v 1=m v A +M v B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12m v 12=12m v A 2+12M v B 2解得:v 1=gl +v 02,v A =-35gl +v 02,v B =25gl +v 02(3)讨论:①滑块B 能沿斜面上滑越过Q 点,则12M v B 2>Mgx PQ sin 60°解得:v 0>34gl②小球A 不能做完整圆周运动,但不脱离圆轨道,即回到最右端位置时速度不能大于零, 则:12m v A 2≤mgl cos 60°解得:v 0≤43gl③小球A 能做完整圆周运动,即能够过最高点,设小球A 恰能过最高点的速度为v 2, 则:mg =m v 22l小球A 能过圆轨道的最高点的条件为:12m v A 2≥12m v 22+mgl (1+cos 60°)解得:v 0≥91gl3初速度v 0的取值范围:34gl <v 0≤43gl 或v 0≥91gl3专题强化练1.(多选)(2018·四川省攀枝花市一模) 如图1所示,表面光滑的半球形物体固定在水平面上,光滑小环D 固定在半球形物体球心O 的正上方,轻质弹簧一端用轻质细绳固定在A 点,另一端用轻质细绳穿过小环D 与放在半球形物体上的小球P 相连,DA 水平.现将细绳固定点A 向右缓慢平移的过程中(小球P 未到达半球最高点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A .弹簧变短B .弹簧变长C .小球对半球的压力不变D .小球对半球的压力变大 答案 AC2.(2018·河北省“名校联盟”质量检测一)如图2所示,上表面光滑的半圆柱体放在水平面上,小物块从靠近半圆柱体顶点O 的A 点,在外力F 作用下沿圆弧缓慢下滑到B 点,此过程中F始终沿圆弧的切线方向且半圆柱体保持静止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2A.半圆柱体对小物块的支持力变大B.外力F先变小后变大C.地面对半圆柱体的摩擦力先变大后变小D.地面对半圆柱体的支持力变大答案 C3.(2018·山东省日照市二模)游乐场中,从离水面一定高度的A处到水面B处有两条长度相同的光滑轨道,如图3所示.甲、乙两名小孩沿不同轨道同时从A处自由滑向B处,则两名小孩在全部滑行过程中的速率v随时间t变化的下列图象,正确的是()图3答案 B解析根据动能定理可知甲、乙滑到B时的速率相等.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甲的加速度逐渐减小,乙的加速度逐渐增大,而v-t图线的斜率等于加速度;两小孩的位移相同,图线与t轴围成的面积相等,故选项B正确.4.(2018·云南省统一检测)如图4所示,细线一端固定,另一端拴一小球,小球处于静止状态.现用一始终与细线垂直的力F缓慢拉着小球沿圆弧运动,直到细线水平,在小球运动的整个过程中,F和细线拉力的变化情况为()图4A.F先增大后减小B.F不断增大C.细线的拉力先增大后减小D.细线的拉力不断增大答案 B解析对小球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由图可知,F和F T的合力与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可以将这三个力放在一个闭合的矢量三角形内进行分析,如图乙所示:在缓慢变化的过程,重力保持不变,F与F T的方向始终垂直,且三个力始终构成一个闭合的矢量三角形,故由图乙可知,F不断增大,细线的拉力F T不断减小,故A、C、D错误,B 正确.5.(2018·辽宁师大附中上学期期中)如图5所示为一竖直放置的大圆环,在其水平直径上的A、B两端系着一根不可伸长的柔软轻绳,绳上套有一光滑小铁环.现将大圆环在竖直平面内绕O点顺时针缓慢转过一个微小角度,则关于轻绳对A、B两点拉力F A、F B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5A .F A 变大,FB 变大 B .F A 变小,F B 变小C .F A 变大,F B 变小D .F A 变小,F B 变大 答案 B解析 如图,设绳子长度是2L ,AB 的长度为2l ,AB 水平时绳子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是α,平衡时两根绳子的拉力相等,设绳子拉力为F 1,有:2F 1sin α-mg =0, 得:F A =F B =F 1=mg2sin α由图可知cos α=lL.将大圆环绕着O 点在竖直平面内顺时针缓慢转过一个微小角度时,绳子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是θ,平衡时两根绳子的拉力仍然相等,设绳子拉力为F 2,有:2F 2sin θ-mg =0, 联立解得:F A ′=F B ′=F 2=mg2sin θ. 设此时环到B 的距离是L 1,到A 的距离是L 2,则:L 1+L 2=2L 而由图可知,很显然:L 1cos θ+L 2cos θ<2l , 即:cos θ<lL得:α<θ所以:F A ′=F B ′<F A =F B ,即F A 变小,F B 变小,故B 正确.6.(多选)(2018·山东省临沂市上学期期末)如图6所示,矩形线框abcd 处于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与线框平面垂直,线框ab 长为2L ,bc 长为L ,MN 为垂直于ab 并可在ab 和cd 上自由滑动的金属杆,且杆与ab 和cd 接触良好,abcd 和MN 上单位长度的电阻皆为r .让MN 从ad 处开始以速度v 向右匀速滑动,设MN 与ad 之间的距离为x (0≤x ≤2L ),则在整个过程中( )图6A .当x =0时,MN 中电流最小B .当x =L 时,MN 中电流最小C .MN 中电流的最小值为2B v5rD .MN 中电流的最大值为6B v11r答案 BCD解析 MN 产生感应电动势为BL v ,MN 中电流I =E R 总=BL vLr +(L +2x )(5L -2x )r 6L=6BL 2v-4(x -L )2r +15L 2r,当x =0,或x =2L 时,MN 中电流最大,MN 中电流的最大值为I max=6B v11r ,当x =L 时,MN 中电流最小,MN 中电流的最小值为I min =2B v5r,故B 、C 、D 正确,A 错误. 7.(2018·安徽省蚌埠二中期中)如图7甲所示,质量为m =0.1 kg 的小球,用长l =0.4 m 的细线与固定在圆心处的力传感器相连,小球和传感器的大小均忽略不计.当在最低点A 处给小球6 m/s 的初速度时,恰能运动至最高点B ,空气阻力大小恒定.(取g =10 m/s 2)求:图7(1)小球在A 处时传感器的示数;(2)小球从A 点运动至B 点过程中克服空气阻力做的功;(3)小球在A 点以不同的初速度v 0开始运动,当运动至B 点时传感器会显示出相应的读数F ,试通过计算在图乙坐标系中作出F -v 20图象. 答案 (1)10 N (2)0.8 J (3)如图所示解析 (1) 在A 点,由F -mg =m v 02l得:F =10 N(2) 由mg =m v B 2l 得:v B =2 m/s小球从A 到B 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 W f -2mgl =12m v B 2-12m v 02解得W f =-0.8 J 所以W 克f =0.8 J(3)小球从A 到B 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 W f -2mgl =12m v B 2-12m v 02小球在最高点F +mg =m v B 2l两式联立得:F =14v 02-9,图象如图所示8.(2018·福建省四地六校月考)如图8甲,质量M =1 kg 的木板静止在水平面上,质量m =1 kg 、大小可以忽略的铁块静止在木板的右端.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已知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1,铁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4,取g =10 m/s 2.现给木板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力F.图8(1)若力F恒为12 N,经2 s铁块恰好位于木板的左端,求木板的长度L;(2)若力F从零开始逐渐增加,且木板足够长.试通过分析与计算,在图乙中作出铁块受到的摩擦力F f随力F大小变化的图象.答案(1)4 m(2)如图所示解析(1)对铁块,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2mg=ma2①对木板,由牛顿第二定律:F-μ2mg-μ1(M+m)g=Ma1②设木板的长度为L,经时间t铁块运动到木板的左端,则:x木=12a1t2③x铁=12a2t2④又:x木-x铁=L⑤联立①②③④⑤解得:L=4 m⑥(2)当0≤F≤μ1(M+m)g=2 N时,系统没有被拉动,铁块受到的摩擦力F f=0当F>μ1(M+m)g=2 N时,如果M、m相对静止,铁块与木板有相同的加速度a,则F-μ1(M+m)g=(M+m)a⑦F f=ma⑧解得:F=2F f+2⑨此时:F f≤μ2mg=4 N,也即F≤10 N⑩所以:当2 N<F≤10 N时,F f=F-2 2当F>10 N时,M、m相对滑动,此时铁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F f=4 N 图象如图所示.。

2016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精讲课件 专题(8)物理解题中的数学方法

2016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精讲课件 专题(8)物理解题中的数学方法

【疑惑】粒子进入磁场后运动轨迹怎样?圆心在何处? 半径多大? 【解析】 (1)如图乙,粒子进入磁场后做匀速圆周运动。 设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 B,粒子质量与所带电荷量分别为 m 和 q,圆周运动的半径为 R0。由洛伦兹力公式及牛顿第二定 律得
������0 2 qv0B=m ������ 0
由题给条件和几何关系可知 R0=d 设电场强度大小为 E,粒子进入电场后沿 x 轴负方向的 加速度大小为 ax,在电场中运动的时间为 t,离开电场时沿 x 轴负方向的速度大小为 vx。由牛顿定律及运动学公式得
【知能诊断】
甲 1.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由静止出发,v-t 图象如图甲所 示,已知该汽车在前 4 s 的时间内行驶了 20 m,则 4 s 末汽 车的速度 v 的大小为( )。 A.v=5 m/s B.5 m/s <v<10 m/s C.v>10 m/s D.v=10 m/s
【疑惑】物体做何种运动?末速度大小范围怎样确定? 【解析】若汽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并且在 4 s 的时间内行驶 20 m 的位移,在图中画出其 v-t 图象如图 乙所示,那么当图中面积 1 和面积 2 相等时,汽车在 4 s 末的 速度为 v1= ������ =10 m/s。从图中可知汽车速度小于 10 m/s。
得:v4=2 2 m/s。由图可知,在 4 m~8 m 和 12 m~16 m 这两段 过程中,力 F 与横轴围成的面积相等,但一个在横轴上方,一 个在横轴下方,说明力 F 对物体做功一正一负,大小相等,总 功之和为 0;对物体在 4 m~16 m 内运动过程运用动能定理, 物体运动到 x=16 m 处时的动能与物体运动到 x=4 m 处时的 动能相等,速度也相等,所以物体运动到 x=16 m 处时,速度大 小为 2 2 m/s。 【答案】C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教案 第八章 恒定电流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教案 第八章 恒定电流

第八章 恒定电流知识网络一、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研究闭合电路,主要物理量有E 、r 、R 、I 、U ,前两个是常量,后三个是变量。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表达形式有: ①E =U 外+U 内②r R E I += (I 、R 间关系)③U=E-Ir (U 、I 间关系)④E rR RU +=(U 、R 间关系) 从③式看出:当外电路断开时(I = 0),路端电压等于电动势。

而这时用电压表去测量时,读数却应该略小于电动势(有微弱电流)。

当外电路短路时(R = 0,因而U = 0)电流最大为I m =E /r (一般不允许出现这种情况,会把电源烧坏)。

图像的应用 1、图像的应用 (1)U-I 图像的应用注意区别电源的伏安特性曲线与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的不同及应用。

例1.如图所示,直线A为电源的路端电压与总电流关系的伏安图线,直线B 为电阻R两电压与通过该电阻电流关系的伏安图线,用该电源和该电阻组成闭合电路时,电源的输出功率和效率分别是:A.2瓦,66.7%B.2瓦,33.3%C.4瓦,33.3%D.4瓦,66.7%A例2.如图所示,不计电表内阻的影响,改变滑线变阻器的滑片的位置,测得电压表V l和V2随电流表A的示数变化的两条实验图象如图,关于这两条图象,有A. 图线b的延长线不一定过坐标原点OB.图线a的延长线与纵轴交点的坐标值等于电源电动势C.图线a、b的交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值乘积等于电源的瞬时输出功率D.图线a、b的交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值乘积等于电阻R0的瞬时消耗功率BCD例 3.利用如图甲所示电路图可以测定定值电阻R0的阻值、电源电动势E及内电阻r的值,利用实验测出的数据作出U—I图线如右图乙所示。

(1)测得a图线的电压表应该是(填“V1”或“V2”)(2)要使实验中测量定值电阻R0的误差尽可能小,对电流表A的内电阻大小的要求是;(选填字母代号)A.尽可能选小一点B.尽可能选大一点C.无要求(3)要使实验中测量电源电动势E和内阻r的误差尽可能小对电压表V1的内电阻大小的要求是;(选填字母代号)A.尽可能选小一点B.尽可能选大一点C.无要求答案:(1)V2(2)C (3)B(2)11U R图像的应用由 U E U r R =+得 111r U E E R=+∙ 例4.已知电阻R l =4.8 Ω,测电源电动势E (不计内阻)和电阻R 2的阻值。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讲义:解题方法专题——微元法、整体与隔离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讲义:解题方法专题——微元法、整体与隔离

微元法本专题主要讲解利用微元法解决动力学问题、变力做功问题、电场和电磁感应等问题,主要分为时间微元和位移微元两大类。

微元法在近几年高考中考查频率较高,出现了分值高、难度较大的计算题。

微元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解题方法,将研究对象或研究过程分解为众多细小的“微元”,分析这些“微元”,进行必要的数学推理或物理思想处理,能够有效的简化复杂的物理问题。

考查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应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能力。

时间微元微元思想是中学物理中的重要思想。

所谓微元思想,是将研究对象或者物理过程分割成无限多个无限小的部分,先取出其中任意部分进行研究,再从局部到整体综合起来加以考虑的科学思维方法。

如图所示,两根平行的金属导轨MN和PQ放在水平面上,左端连接阻值为R的电阻。

导轨间距为L,电阻不计。

导轨处在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

一根质量为m、阻值为r的金属棒放置在水平导轨上。

现给金属棒一个瞬时冲量,使其获得一个水平向右的初速度v0后沿导轨运动。

设金属棒运动过程中始终与导轨垂直且接触良好,导轨足够长,不计一切摩擦。

求:(1)金属棒的速度为v时受到的安培力是多大?(2)金属棒向右运动的最大距离是多少?物理学研究问题一般从最简单的理想情况入手,由简入繁,逐渐贴近实际。

在研究真实的向上抛出的物体运动时,我们可以先从不受阻力入手,再从受恒定阻力研究,最后研究接近真实的、阻力变化的运动情形。

现将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以速度v0竖直向上抛出,重力加速度为g。

(1)若忽略空气阻力对小球运动的影响,求物体经过多长时间回到抛出点;(2)若空气阻力大小与小球速度大小成正比,已知小球经t时间上升到最高点,再经一段时间匀速经过抛出点时,速度大小为v1,求小球抛出后瞬间的加速度和上升的最大高度。

涉及时间微元问题的一般解题步骤:(1)本方法一般用来处理变加速直线运动的情况且物体所受的变力与速度成正比。

(2)找微元:对于这类变速运动,通常选取极短的一段时间∆t,在这段极短的时间内可认为物体的受力、速度等物理量不变。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8动量定理和动能定理课件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8动量定理和动能定理课件

4.质量为1 kg的物体以某一初速度在
水平面上滑行,由于摩擦阻力的
作用,其动能随位移变化的图线
如图5-2-8所示,g取10 m/s2,
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5-2-8
A.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
B.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
C.物体滑行的总时间为4 s
D.物体滑行的总时间为2.5 s
1.应用动能定理解题,关键是对研究对象进行准确的受 力分析及运动过程分析,并画出物体运动过程的草图, 借助草图理解物理过程和各量关系.有些力在物体运动 全过程中不是始终存在的,在计算外力做功时更应引起 注意.
2.高考对该类问题常综合各种力及平抛、圆周运动、牛 顿运动定律等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推理、分析综 合能力.
2.表达式:W=Ek2-Ek1=
mv22- mv1.2
3.物理意义:动能定理指出了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与 物体 动能变化量之间的关系,即合外力的功是物体
动能变化的量度.
4.动能定理的适用条件 (1)动能定理既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 曲线运动; (2)既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 变力做功;
(3)力可以是各种性质的力,既可以同时作用,也可以 不同时作用 .
变化量的大小Δv和碰撞过程中墙对小球做功的大小W为
()
A.Δv=0
B.Δv=12 m/s
C.W=1.8 J
D.W=10.8 J
解析:取末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则v2=6 m/s,v1=-6 m/s,速度变化Δv=v2-v1=12 m/s,A错误,B正确;小球 与墙碰撞过程中,只有墙对小球的作用力做功,由动能定
×0.1 J=2.4 J. (2分)
解得:W弹=2.3 J ┄┄┄┄┄┄┄┄┄┄┄┄┄┄(1分)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项突破训练应用数学知识与方法处理物理问题.docx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项突破训练应用数学知识与方法处理物理问题.docx

感谢倾听应用数学知识与方法办理物理问题1.(多项选择)如图1 所示,表面圆滑的半球形物体固定在水平面上,圆滑小环 D 固定在半球形物体球心 O 的正上方,轻质弹簧一端用轻质细绳固定在 A 点,另一端用轻质细绳穿过小环D 与放在半球形物体上的小球P 相连,DA 水平.现将细绳固定点 A 向右迟缓平移的过程中 (小球 P 未抵达半球最高点前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图 1A.弹簧变短B.弹簧变长C.小球对半球的压力不变D.小球对半球的压力变大2.如图 2 所示,上表面圆滑的半圆柱体放在水平面上,小物块从凑近半圆柱体极点 O 的 A 点,在外力 F 作用下沿圆弧迟缓下滑到 B 点,此过程中 F 一直沿圆弧的切线方向且半圆柱体保持静止状态.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图 2A.半圆柱体对小物块的支持力变大B.外力 F 先变小后变大C.地面对半圆柱体的摩擦力先变大后变小D.地面对半圆柱体的支持力变大3.游玩场中,从离水面必定高度的 A 处到水面 B 处有两条长度同样的圆滑轨道,如图 3 所示.甲、乙两名儿童沿不一样轨道同时从 A 处自由滑向 B 处,则两名儿童在所有滑行过程中的速率v 随时间 t 变化的以下图象,正确的选项是()图 34.如图 4 所示,细线一端固定,另一端拴一小球,小球处于静止状态.现用一一直与细线垂直的力 F 迟缓拉着小球沿圆弧运动,直到细线水平,在小球运动的整个过程中, F 和细线拉力的变化状况为()图 4A.F 先增大后减小B.F 不停增大C.细线的拉力先增大后减小D.细线的拉力不停增大5.如图 5 所示为一竖直搁置的大圆环,在其水平直径上的A、B 两头系着一根不行伸长的柔嫩轻绳,绳上套有一圆滑小铁环.现将大圆环在竖直平面内绕 O 点顺时针迟缓转过一个细小角度,则对于轻绳对A、B 两点拉力 F A、F B的变化状况,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图 5A.F A变大, F B变大B.F A变小, F B变小C.F A变大, F B变小D.F A变小, F B变大6.(多项选择)如图6 所示,矩形线框abcd 处于磁感觉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与线框平面垂直,线框 ab 长为 2L, bc 长为 L ,MN 为垂直于 ab 并可在 ab 和 cd 上自由滑动的金属杆,且杆与 ab 和 cd 接触优秀, abcd 和 MN 上单位长度的电阻皆为 r.让 MN 从 ad 处开始以速度 v 向右匀速滑动,设 MN 与 ad之间的距离为 x(0 ≤x≤2L),则在整个过程中 ()图 6A.当 x= 0 时, MN 中电流最小B.当 x= L 时, MN 中电流最小2BvC.MN 中电流的最小值为6BvD.MN 中电流的最大值为11r7.如图 7 甲所示,质量为 m= 0.1 kg 的小球,用长l=0.4 m 的细线与固定在圆心处的力传感器相连,小球和传感器的大小均忽视不计.当在最低点 A 处给小球 6 m/s 的初速度时,恰能运动至最高点 B,空气阻力大小恒定. (取 g=10m/s 2)求:图 7(1)小球在 A 处时传感器的示数;(2)小球从 A 点运动至 B 点过程中战胜空气阻力做的功;(3)小球在 A 点以不一样的初速度v0开始运动,当运动至 B 点时传感器会显示出相应的读数 F,试经过计算在图乙坐标系中作出F-v20图象.8.如图 8 甲,质量 M =1 kg 的木板静止在水平面上,质量m= 1 kg 、大小能够忽视的铁块静止在木板的右端.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已知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铁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2=,取g= 10 m/s 2.现给木板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力 F.图 8(1)若力 F 恒为 12 N ,经 2 s 铁块恰巧位于木板的左端,求木板的长度L;(2)若力 F 从零开始渐渐增添,且木板足够长.试经过剖析与计算,在图乙中作出铁块遇到的摩擦力F f随力 F 大小变化的图象.1.答案AC2.答案 C3.答案 B分析依据动能定理可知甲、乙滑到 B 时的速率相等.依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甲的加快度渐渐减小,乙的加快度渐渐增大,而v-t 图线的斜率等于加快度;两儿童的位移同样,图线与t 轴围成的面积相等,应选项 B 正确.4.答案 B分析对小球受力剖析,如图甲所示:由图可知, F 和 F T的协力与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能够将这三个力放在一个闭合的矢量三角形内进行剖析,如图乙所示:在迟缓变化的过程,重力保持不变, F 与 F T的方向一直垂直,且三个力始终组成一个闭合的矢量三角形,故由图乙可知, F 不停增大,细线的拉力F T不断减小,故 A、C、D 错误, B 正确.5.答案 B分析如图,设绳索长度是 2L,AB 的长度为 2l,AB 水平常绳索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是α,均衡时两根绳索的拉力相等,设绳索拉力为 F1,有:2F1sin α-mg=0 ,mg得: F A=F B=F1=2sinα由图可知 cos α=L l .将大圆围绕着O 点在竖直平面内顺时针迟缓转过一个细小角度时,绳索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是θ,均衡时两根绳索的拉力仍旧相等,设绳索拉力为F2,有:2F2sin θ-mg = 0,联立解得: F A′=F B′=F2=mg .2sinθ设此时环到 B 的距离是 L1,到 A 的距离是 L2,则: L1+L2= 2L而由图可知,很明显: L1cos θ+ L2 cos θ<2l,即: cos θ<Ll得:α<θ因此: F A′=F B′<F A=F B,即 F A变小, F B变小,故 B 正确.6.答案BCDE分析MN 产生感觉电动势为BLv , MN 中电流 I =R总=BLv 6BL2vLr+L+2x L- 2x r=-4 x-L 2 r+15L2r,当x=0,或x=2L时,6LMN 中电流最大, MN 中电流的最大值为 I max =6Bv,当 x=L 时, MN 中电流最11r2Bv小, MN 中电流的最小值为I min=5r,故 B、C、 D 正确, A 错误.7.答案(1)10 N(2)0.8 J(3)如下图分析 (1) 在 A 点,由 F-mg =m v02得: F=10 N lvB2(2) 由 mg =m l得: v B=2 m/s小球从 A 到 B 过程中,依据动能定理:1 2 1 2W- 2mgl =2mv-2mv解得 W f=- 0.8 J因此 W 克f= 0.8 J(3)小球从 A 到 B 过程中,依据动能定理:1 2 1 2W f- 2mgl =2mv B -2mv 0vB2小球在最高点 F+mg =m l两式联立得: F=14v02- 9,图象如下图(2)如下图分析(1)对铁块,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2mg=ma2①对木板,由牛顿第二定律:F-μ2mg -μ1(M+ m)g= Ma 1②设木板的长度为 L,经时间 t 铁块运动到木板的左端,则:1 2x 木=2 a1t ③1 2x 铁=2 a2t ④又: x 木-x 铁=L ⑤联立①②③④⑤解得: L=4 m ⑥(2)当 0≤F≤μ1(M+ m)g= 2 N 时,系统没有被拉动,铁块遇到的摩擦力F f=0当 F>μ1(M+ m)g =2 N 时,假如 M、 m 相对静止,铁块与木板有同样的加快度 a,则 F-μ1(M+ m)g=(M +m)a⑦F f=ma ⑧解得: F=2F f+2⑨此时: F f≤μ2mg =4 N ,也即 F≤ 10 N⑩F-2因此:当 2 N< F≤10 N时, F f=2当 F>10 N 时, M、m 相对滑动,此时铁块遇到的滑动摩擦力为F f=4 N 图象如下图.。

高考物理复习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处理物理问题讲义

高考物理复习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处理物理问题讲义

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处理物理问题例1(2019·山东日照市3月模拟)如图1所示,两个质量分别为3m、m的小圆环A、B用不可伸长的细线连着,套在一个竖直固定的大圆环上,大圆环的圆心为O.系统平衡时,细线所对的圆心角为90°,大圆环和小圆环之间的摩擦力及细线的质量忽略不计,重力加速度大小用g表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图1A.小圆环A、B受到大圆环的支持力之比是3∶1B.小圆环A受到大圆环的支持力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15°C.细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0°D.细线的拉力大小为32 mg答案 A解析对A和B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此合力的大小等于绳子的拉力的大小,设A 、B 所受的支持力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α和β,如图所示:根据正弦定理可以得到:3mg sin45°=F T sin α,mg sin45°=F T ′sin β,由于F T =F T ′,α+β=90°整理可以得到:α=30°,β=60°,F T =F T ′=62mg 再次利用正弦定理:F N A sin (180°-45°-30°)=3mg sin45°,F N B sin (180°-45°-60°)=mgsin45°整理可以得到:F N A F N B =31,故选项A 正确,B 、D 错误; 由题图根据几何知识可以知道,细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180°-(45°+30°)-90°=15°,故选项C 错误.例2(2019·山西临汾市二轮复习模拟)如图2所示是一旅行箱,它既可以在地面上推着行走,也可以在地面上拉着行走.已知该旅行箱的总质量为15kg,一旅客用斜向上的拉力拉着旅行箱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若拉力的最小值为90N,此时拉力与水平方向间的夹角为θ,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10m/s2,sin37°=0.6,旅行箱受到地面的阻力与其受到地面的支持力成正比,比值为μ,则( )图2A.μ=0.5,θ=37°B.μ=0.5,θ=53°C.μ=0.75,θ=53°D.μ=0.75,θ=37°答案 D解析对旅行箱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根据平衡条件,水平方向,有:F cosθ-F f=0,竖直方向,有:F N+F sinθ-G=0,其中:F f=μF N,故F=μGcosθ+μsinθ令μ=tanα,则F=G sinαcos(α-θ);当α-θ=0°时,F有最小值,故F=G sinα=90N,故α=37°,故μ=tan37°=0.75,θ=37°,故选D.例3 (2019·湖北武汉市四月调研)某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时间t 速度由v 0变为kv 0(k >1),位移大小为x .则在随后的4t 内,该质点的位移大小为( ) A.8(3k -2)xk +1B.8(2k -1)xk +1C.8(2k -1)xk -1D.3(5k -3)xk +1答案 A解析 根据题目已知条件可以作出以下图象由v -t 图象与t 轴所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得,用时t 的位移为x =v 0+kv 02·t ;5t 时间内的位移为x ′=v 0+(5k -4)v 02·5t ,因此x ′x =5(5k -3)k +1,所以x ′=5(5k -3)k +1x ,即随后4s 内的位移为x ′-x =8(3k -2)k +1x ,故A 正确,B 、C 、D 错误.例4(2019·山东日照市3月模拟)如图3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的第一、二象限内,存在以虚线OM为边界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匀强电场方向沿y轴负方向,匀强磁场方向垂直于xOy平面向里,虚线OM与x轴负方向成45°角.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电粒子从坐标原点O处以初速度v0沿x轴正方向运动,粒子每次到达x轴将反弹,第一次反弹无能量损失,以后每次反弹水平分速度不变、竖直分速度大小均减为反弹前的12,方向相反.电场强度大小等于mv0216qd,磁感应强度大小等于mv0qd,求:(不计粒子重力,题中各物理量单位均为国际单位,计算结果可用分式表示)图3(1)带电粒子第三次经过OM时的坐标;(2)带电粒子第三次到达OM时经过的时间;(3)带电粒子从第二次进入电场开始,沿电场方向运动的总路程.答案 (1)(-2d,2d ) (2)(2π+242-32)d v 0 (3)103d解析 (1)设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粒子进入磁场,根据左手定则,粒子做34的圆周运动后经过OM ,根据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有:qv 0B =m v 02r ,解得:r =mv 0qB=d粒子运动轨迹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带电粒子第三次经过OM 时的坐标为(-2d,2d );(2)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 =2πdv 0在电场中,沿y 轴方向的加速度:a =qE m =v 0216d设粒子从第一次沿y 轴负方向经过OM 到第一次在x 轴反弹所用时间为t 1,沿y 轴方向:v y 02-v 02=2ar ,v y 0=v 0+at 1联立解得:t 1=(122-16)d v 0则带电粒子第三次到达OM 时经过的时间为:t =T +2t 1=(2π+242-32)d v 0;(3)因粒子第二次进入电场做类平抛运动,故到达x 轴时的水平分速度为v 0 竖直方向:v y 2=2a (2d )第一次竖直分速度减半反弹,竖直分速度v y 1=12v y ,高度:h 1=v y 122a =14×2d第二次竖直分速度减半反弹,竖直分速度v y 2=12v y 1=122v y ,高度:h 2=v y 222a =142×2d……第n 次竖直分速度减半反弹,高度h n =v yn 22a =14n ×2d故总路程为:H =2d +2(h 1+h 2+…+h n )=2d +2×2d (14+142+…+14n )整理可以得到:H =103d即带电粒子从第二次进入电场开始,沿电场方向运动的总路程为H =103d .例5(2019·山东德州市上学期期末)如图4所示,宽度为L的光滑固定金属导轨由水平部分和倾斜部分组成,水平部分足够长,倾斜部分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导轨水平部分处于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倾斜部分处于斜向上与导轨平面垂直的匀强磁场中,两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B.导体棒ab和cd均与导轨垂直且分别置于导轨的倾斜部分上和水平部分上并保持静止,现将导体棒ab在距导轨水平部分高度为h处释放,导体棒ab在到达MN处之前已达到稳定的运动状态,在导体棒ab到达MN时再释放导体棒cd,导体棒ab在MN处由倾斜部分进入水平部分时无能量损失.已知导体棒ab 质量为m,电阻为r,导体棒cd质量也为m,电阻为2r,导轨电阻忽略不计,两导体棒始终与导轨接触良好,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求:图4(1)导体棒ab到达MN之前稳定运动时的速度大小;(2)整个过程中导体棒ab 产生的焦耳热;(3)整个过程中通过导体棒ab 某一横截面的电荷量. 答案 (1)3mgr 2B 2L 2 (2)13mgh -3m 3g 2r 216B 4L 4 (3)2BLh 3r +3m 2gr4B 3L 3 解析 (1)导体棒ab 到达MN 之前稳定运动时,由平衡条件得mg sin30°=ILB I =BLv3r联立得:v =3mgr2B 2L2(2)导体棒ab 进入水平部分后,ab 和cd 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mv =2mv ′导体棒ab 和cd 最终的速度大小相同,都为v ′=3mgr4B 2L 2整个过程中能量守恒mgh =2×12mv ′2+Q导体棒ab 产生的焦耳热Q ab =13Q解得Q ab =13mgh -3m 3g 2r216B 4L4(3)导体棒ab 自开始运动至到达MN 的过程中,通过导体棒ab 某一横截面的电荷量q 1=I ΔtI =E 3rE =ΔΦΔtΔΦ=BL hsin30°得q 1=2BLh 3r对导体棒cd 的运动过程运用动量定理:BL I 1Δt 1+BL I 2Δt 2+BL I 3Δt 3+…+BL I n Δt n =mv ′-0 q 2=I 1Δt 1+I 2Δt 2+I 3Δt 3+…+I n Δt n得q 2=3m 2gr 4B 3L3整个过程中通过导体棒ab 某一横截面的电荷量q =q 1+q 2=2BLh 3r +3m 2gr4B 3L3.专题强化练(限时30分钟)1.(2019·河南省高考适应性测试)如图1所示,边长为L 的等边三角形ABC 内、外分布着两方向相反的匀强磁场,三角形内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两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B .顶点A 处有一粒子源,粒子源能沿∠BAC 的角平分线发射不同速度的粒子,粒子质量均为m ,电荷量均为+q ,粒子重力不计.则粒子以下列哪一速度值发射时不能通过C 点( )图1A.qBL m B.qBL 2m C.2qBL 3m D.qBL8m答案 C解析 粒子带正电,且经过C 点,其可能的轨迹如图所示:所有圆弧所对圆心角均为60°,所以粒子运动半径:r =L n(n =1,2,3,…),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得:qvB =m v 2r ,解得:v =Bqr m =BqLmn(n=1,2,3,…),故选C.2.(2019·山东淄博市3月模拟)如图2所示,a 、b 两个小球穿在一根光滑的固定杆上,并且通过一条细绳跨过定滑轮连接.已知b 球质量为m ,杆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不计所有摩擦.当两球静止时,Oa 段绳与杆的夹角也为30°,Ob 段绳沿竖直方向,则a 球的质量为( )图2A.3mB.33mC.32m D .2m 答案 A解析 分别对a 、b 两球受力分析,如图: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得:F T=m b g;根据正弦定理得:F Tsinθ=m a gsin(90°+θ);故m b∶m a=tan30°∶1,则m a=3m,故B、C、D错误,A正确.3.(2019·云南省统一检测)如图3所示,细线一端固定,另一端拴一小球,小球处于静止状态.现用一始终与细线垂直的力F缓慢拉着小球沿圆弧运动,直到细线水平,在小球运动的整个过程中,F和细线拉力的变化情况为( )图3A.F先增大后减小B.F不断增大C.细线的拉力先增大后减小D.细线的拉力不断增大答案 B解析对小球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由图可知,F和F T的合力与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可以将这三个力放在一个闭合的矢量三角形内进行分析,如图乙所示:在缓慢变化的过程,重力保持不变,F与F T的方向始终垂直,且三个力始终构成一个闭合的矢量三角形,故由图乙可知,F不断增大,细线的拉力F T不断减小,故A、C、D错误,B正确.4.(多选)(2019·河南郑州市第二次质量预测)如图4所示,2019个质量均为m的小球通过完全相同的水平轻质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相连,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一起沿光滑水平面以加速度a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设1和2之间弹簧的弹力为F1-2,2和3之间弹簧的弹力为F2-3,2018和2019之间弹簧的弹力为F2018-2019,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图4A .F 1-2∶F 2-3∶…∶F 2018-2019=1∶2∶3∶…∶2018B .从左到右每根弹簧长度之比为1∶2∶3∶…∶2018C .如果突然撤去拉力F ,撤去F 瞬间,第2019个小球的加速度为F m,其余每个球的加速度依然为aD .如果1和2两个球间的弹簧从第1个球处脱落,那么脱落瞬间第1个小球的加速度为0,第2个小球的加速度为2a ,其余小球的加速度依然为a 答案 AD解析 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 =2019ma ,解得a =F2019m ;以后面的第1、2、3、…、2018个小球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 1-2=12019F ,F 2-3=22019F ,…,F 2018-2019=20182019F ,则F 1-2∶F 2-3∶…∶F 2018-2019=1∶2∶3∶…∶2018,故A 正确;因为每根弹簧的劲度系数相等,根据胡克定律可知,从左到右每根弹簧伸长量之比为1∶2∶3∶…∶2018,但是总长度之比不等于1∶2∶3∶…∶2018,故B 错误;突然撤去F 瞬间,因弹簧的弹力不能突变,可知除第2019个球所受合力突然变为20182019F ,加速度为2018F2019m ,其他球的合力未变,所以其他球的加速度依然为a ,故C 错误;如果1和2两个球间的弹簧从第1个球处脱落,那么脱落瞬间第1个小球受到的合力为零,则加速度为0,第2个小球受到的合力变为2F 2019,则加速度为2F2019m =2a ,其余小球受到的合力不变,加速度依然为a ,故D 正确.5.给房屋设计屋顶时,把屋顶设计成斜面,把雨水沿着屋顶滑下的运动理想化为小球沿光滑斜面滑下的情形,为了使雨水能尽快地滑下并从屋檐落下,则斜面的倾角应设计成多大的角度?按这种设计,雨水从屋顶滑到屋檐的时间为多少?(已知屋顶与屋檐间的水平距离为L ,重力加速度为g ) 答案 见解析解析 如图所示,设斜面AB 的倾角为θ.当雨水(理想化为图中的小球)从斜面滑下时,其加速度为a =g sin θ,从A 到B 的距离为L cos θ,设从A 到B 所用的时间为t ,则 Lcos θ=12g sin θ·t 2 得t =2Lg sin θcos θ=4Lg sin2θ当θ=45°时,t 有最小值,t min =2L g. 6.(2019·河南驻马店市第一学期期末)如图5所示,间距为L =0.5m 的两条平行金属导轨,水平放置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 =0.2T ,轨道左侧连接一定值电阻R =1Ω.垂直导轨的导体棒ab 在水平外力F 作用下沿导轨运动,并始终与导轨接触良好.t =0时刻,导体棒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力F 随时间t 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已知导体棒和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导体棒和导轨的电阻均不计.取g =10m/s 2,求:图5(1)导体棒的加速度大小; (2)导体棒的质量. 答案 (1)5m/s 2(2)0.1kg解析 (1)设导体棒的质量为m ,导体棒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为a ,某时刻t ,导体棒的速度为v ,所受的摩擦力为F f ,则导体棒产生的电动势:E =BLv 回路中的电流I =E R导体棒受到的安培力:F 安=BIL 由牛顿第二定律:F -F 安-F f =ma 由题意v =at联立解得:F =B 2L 2aRt +ma +F f根据题图乙可知,0~10s 内图象的斜率为0.05N/s ,即B 2L 2a R=0.05N/s ,解得a =5 m/s 2(2)由F -t 图象纵截距可知:ma +F f =1.0N 又F f =μmg 解得m =0.1kg.7.(2019·四川绵阳市第二次诊断)如图6所示,一倾角为60°的光滑斜面固定于水平地面上,Q 为斜面顶点,P 为斜面上一点,同一竖直平面内有固定点O ,O 、P 连线垂直于斜面,OP =l ,P 、Q 间距离x PQ =312l .长度为l 的轻绳一端系于O 点,另一端系质量为m 的小球A ,质量为M =4m 的滑块B 在一锁定装置作用下静止于斜面上的P 点.现将A 球拉至与O 点等高的水平位置,拉直轻绳,以竖直向下的初速度v 0释放,A 与B 发生碰撞前一瞬间,锁定装置解除,A 、B 均视为质点,碰撞过程中无能量损失,重力加速度为g .图6(1)求小球A 通过最低点C 点时,绳对小球拉力的大小;(2)求小球A 与滑块B 碰撞后瞬间,小球A 和滑块B 的速度v A 和v B 的大小;(3)若A 、B 碰后,滑块B 能沿斜面上滑越过Q 点,且小球A 在运动过程中始终不脱离圆轨道,求初速度v 0的取值范围.答案 (1)3mg +mv 02l (2)35gl +v 0225gl +v 02 (3)34gl <v 0≤43gl 或v 0≥91gl 3解析 (1)小球A 摆到C 点时,设速度为v C ,绳对小球的拉力大小为F T ,则由机械能守恒得mgl +12mv 02=12mv C 2,在C 点,对小球A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 T -mg =m v C2l解得:F T =3mg +m v 02l(2)设小球A 在与B 碰前的速度为v 1,则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gl cos60°+12mv 02=12mv 12对于碰撞过程,取沿斜面向上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 1=mv A +Mv B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12mv 12=12mv A 2+12Mv B 2解得:v 1=gl +v 02,v A =-35gl +v 02,v B=25gl +v 02 (3)讨论:①滑块B 能沿斜面上滑越过Q 点,则12Mv B 2>Mgx PQ sin60°解得:v 0>34gl②小球A 不能做完整圆周运动,但不脱离圆轨道,即回到最右端位置时速度不能大于零, 则:12mv A 2≤mgl cos60°解得:v 0≤43gl③小球A 能做完整圆周运动,即能够过最高点,设小球A 恰能过最高点的速度为v 2,则:mg =m v 22l小球A 能过圆轨道的最高点的条件为:12mv A 2≥12mv 22+mgl (1+cos60°)解得:v 0≥91gl3初速度v 0的取值范围:34gl <v 0≤43gl 或v 0≥91gl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命题点命题轨迹情境图应用正、余弦定理、几何图形及数学推理解决物理问题20163卷34(2)16(3)34(2)题18(1)25题18(1)34(1)题18(2)25题18(2)34(2)题18(3)25题18(3)34(2)题20181卷25、34(1)2卷25、34(2)3卷25、34(2)应用三角函数分析物理问题20171卷2117(1)21题应用函数表达式或者图象解决物理问题20173卷2517(3)25题数学方程式、不等式、微元法和归纳法的应用20163卷25、35(2)16(3)25题16(3)35(2)题17(2)25题20171卷25,2卷25,3卷33(2)17(3)33(2)题数学推导和结论分析20151卷25、35(2),2卷2515(1)25题15(1)35(2)题15(2)25题16(1)16题16(1)25题16(2)25题20161卷16、25,2卷25(通用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八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处理物理问题讲义例1 (2019·山东日照市3月模拟)如图1所示,两个质量分别为3m 、m 的小圆环A 、B 用不可伸长的细线连着,套在一个竖直固定的大圆环上,大圆环的圆心为O .系统平衡时,细线所对的圆心角为90°,大圆环和小圆环之间的摩擦力及细线的质量忽略不计,重力加速度大小用g 表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图1A .小圆环A 、B 受到大圆环的支持力之比是3∶1 B .小圆环A 受到大圆环的支持力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15°C .细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0°D .细线的拉力大小为32mg 答案 A解析 对A 和B 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此合力的大小等于绳子的拉力的大小,设A 、B 所受的支持力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α和β,如图所示:根据正弦定理可以得到:3mg sin45°=F T sin α,mg sin45°=F T ′sin β,由于F T =F T ′,α+β=90°整理可以得到:α=30°,β=60°,F T =F T ′=62mg 再次利用正弦定理:F N A sin (180°-45°-30°)=3mg sin45°,F N B sin (180°-45°-60°)=mgsin45°整理可以得到:F N A F N B =31,故选项A 正确,B 、D 错误; 由题图根据几何知识可以知道,细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180°-(45°+30°)-90°=15°,故选项C 错误.例2(2019·山西临汾市二轮复习模拟)如图2所示是一旅行箱,它既可以在地面上推着行走,也可以在地面上拉着行走.已知该旅行箱的总质量为15kg,一旅客用斜向上的拉力拉着旅行箱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若拉力的最小值为90N,此时拉力与水平方向间的夹角为θ,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10m/s2,sin37°=0.6,旅行箱受到地面的阻力与其受到地面的支持力成正比,比值为μ,则( )图2A.μ=0.5,θ=37°B.μ=0.5,θ=53°C.μ=0.75,θ=53°D.μ=0.75,θ=37°答案 D解析对旅行箱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根据平衡条件,水平方向,有:F cosθ-F f=0,竖直方向,有:F N+F sinθ-G=0,其中:F f=μF N,故F=μGcosθ+μsinθ令μ=tanα,则F=G sinαcos(α-θ);当α-θ=0°时,F有最小值,故F=G sinα=90N,故α=37°,故μ=tan37°=0.75,θ=37°,故选D.例3 (2019·湖北武汉市四月调研)某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时间t 速度由v 0变为kv 0(k >1),位移大小为x .则在随后的4t 内,该质点的位移大小为( )A.8(3k -2)xk +1B.8(2k -1)xk +1C.8(2k -1)xk -1D.3(5k -3)xk +1答案 A解析 根据题目已知条件可以作出以下图象由v -t 图象与t 轴所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得,用时t 的位移为x =v 0+kv 02·t ;5t 时间内的位移为x ′=v 0+(5k -4)v 02·5t ,因此x ′x =5(5k -3)k +1,所以x ′=5(5k -3)k +1x ,即随后4s 内的位移为x ′-x =8(3k -2)k +1x ,故A 正确,B 、C 、D 错误.例4 (2019·山东日照市3月模拟)如图3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的第一、二象限内,存在以虚线OM 为边界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匀强电场方向沿y 轴负方向,匀强磁场方向垂直于xOy 平面向里,虚线OM 与x 轴负方向成45°角.一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的带电粒子从坐标原点O 处以初速度v 0沿x 轴正方向运动,粒子每次到达x 轴将反弹,第一次反弹无能量损失,以后每次反弹水平分速度不变、竖直分速度大小均减为反弹前的12,方向相反.电场强度大小等于mv 0216qd ,磁感应强度大小等于mv 0qd,求:(不计粒子重力,题中各物理量单位均为国际单位,计算结果可用分式表示)图3(1)带电粒子第三次经过OM 时的坐标; (2)带电粒子第三次到达OM 时经过的时间;(3)带电粒子从第二次进入电场开始,沿电场方向运动的总路程. 答案 (1)(-2d,2d ) (2)(2π+242-32)d v 0 (3)103d解析 (1)设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粒子进入磁场,根据左手定则,粒子做34的圆周运动后经过OM ,根据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有:qv 0B =m v 02r ,解得:r =mv 0qB=d粒子运动轨迹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带电粒子第三次经过OM 时的坐标为(-2d,2d );(2)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 =2πdv 0在电场中,沿y 轴方向的加速度:a =qE m =v 0216d设粒子从第一次沿y 轴负方向经过OM 到第一次在x 轴反弹所用时间为t 1,沿y 轴方向:v y 02-v 02=2ar ,v y 0=v 0+at 1联立解得:t 1=(122-16)d v 0则带电粒子第三次到达OM 时经过的时间为:t =T +2t 1=(2π+242-32)d v 0;(3)因粒子第二次进入电场做类平抛运动,故到达x 轴时的水平分速度为v 0 竖直方向:v y 2=2a (2d )第一次竖直分速度减半反弹,竖直分速度v y 1=12v y ,高度:h 1=v y 122a =14×2d第二次竖直分速度减半反弹,竖直分速度v y 2=12v y 1=122v y ,高度:h 2=v y 222a =142×2d……第n 次竖直分速度减半反弹,高度h n =v yn 22a =14n ×2d故总路程为:H =2d +2(h 1+h 2+…+h n )=2d +2×2d (14+142+…+14n )整理可以得到:H =103d即带电粒子从第二次进入电场开始,沿电场方向运动的总路程为H =103d .例5 (2019·山东德州市上学期期末)如图4所示,宽度为L 的光滑固定金属导轨由水平部分和倾斜部分组成,水平部分足够长,倾斜部分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导轨水平部分处于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倾斜部分处于斜向上与导轨平面垂直的匀强磁场中,两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B .导体棒ab 和cd 均与导轨垂直且分别置于导轨的倾斜部分上和水平部分上并保持静止,现将导体棒ab 在距导轨水平部分高度为h 处释放,导体棒ab 在到达MN 处之前已达到稳定的运动状态,在导体棒ab 到达MN 时再释放导体棒cd ,导体棒ab 在MN 处由倾斜部分进入水平部分时无能量损失.已知导体棒ab 质量为m ,电阻为r ,导体棒cd 质量也为m ,电阻为2r ,导轨电阻忽略不计,两导体棒始终与导轨接触良好,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 ,求:图4(1)导体棒ab 到达MN 之前稳定运动时的速度大小; (2)整个过程中导体棒ab 产生的焦耳热;(3)整个过程中通过导体棒ab 某一横截面的电荷量. 答案 (1)3mgr 2B 2L 2 (2)13mgh -3m 3g 2r 216B 4L 4 (3)2BLh 3r +3m 2gr 4B 3L 3 解析 (1)导体棒ab 到达MN 之前稳定运动时,由平衡条件得mg sin30°=ILBI =BLv 3r联立得:v =3mgr2B 2L2(2)导体棒ab 进入水平部分后,ab 和cd 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mv =2mv ′导体棒ab 和cd 最终的速度大小相同,都为v ′=3mgr4B 2L 2整个过程中能量守恒mgh =2×12mv ′2+Q导体棒ab 产生的焦耳热Q ab =13Q解得Q ab =13mgh -3m 3g 2r216B 4L4(3)导体棒ab 自开始运动至到达MN 的过程中,通过导体棒ab 某一横截面的电荷量q 1=I ΔtI =E 3rE =ΔΦΔtΔΦ=BL hsin30°得q 1=2BLh 3r对导体棒cd 的运动过程运用动量定理:BL I 1Δt 1+BL I 2Δt 2+BL I 3Δt 3+…+BL I n Δt n =mv ′-0 q 2=I 1Δt 1+I 2Δt 2+I 3Δt 3+…+I n Δt n得q 2=3m 2gr 4B 3L3整个过程中通过导体棒ab 某一横截面的电荷量q =q 1+q 2=2BLh 3r +3m 2gr4B 3L3.专题强化练(限时30分钟)1.(2019·河南省高考适应性测试)如图1所示,边长为L 的等边三角形ABC 内、外分布着两方向相反的匀强磁场,三角形内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两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B .顶点A 处有一粒子源,粒子源能沿∠BAC 的角平分线发射不同速度的粒子,粒子质量均为m ,电荷量均为+q ,粒子重力不计.则粒子以下列哪一速度值发射时不能通过C 点( )图1A.qBL m B.qBL 2m C.2qBL 3m D.qBL 8m答案 C解析 粒子带正电,且经过C 点,其可能的轨迹如图所示:所有圆弧所对圆心角均为60°,所以粒子运动半径:r =Ln(n =1,2,3,…),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得:qvB =m v 2r ,解得:v =Bqr m =BqLmn(n=1,2,3,…),故选C.2.(2019·山东淄博市3月模拟)如图2所示,a 、b 两个小球穿在一根光滑的固定杆上,并且通过一条细绳跨过定滑轮连接.已知b 球质量为m ,杆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不计所有摩擦.当两球静止时,Oa 段绳与杆的夹角也为30°,Ob 段绳沿竖直方向,则a 球的质量为( )图2A.3mB.33mC.32m D .2m 答案 A解析 分别对a 、b 两球受力分析,如图: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得:F T=m b g;根据正弦定理得:F Tsinθ=m a gsin(90°+θ);故m b∶m a=tan30°∶1,则m a=3m,故B、C、D错误,A正确.3.(2019·云南省统一检测)如图3所示,细线一端固定,另一端拴一小球,小球处于静止状态.现用一始终与细线垂直的力F缓慢拉着小球沿圆弧运动,直到细线水平,在小球运动的整个过程中,F和细线拉力的变化情况为( )图3A.F先增大后减小B.F不断增大C.细线的拉力先增大后减小D.细线的拉力不断增大答案 B解析对小球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由图可知,F和F T的合力与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可以将这三个力放在一个闭合的矢量三角形内进行分析,如图乙所示:在缓慢变化的过程,重力保持不变,F 与F T 的方向始终垂直,且三个力始终构成一个闭合的矢量三角形,故由图乙可知,F 不断增大,细线的拉力F T 不断减小,故A 、C 、D 错误,B 正确.4.(多选)(2019·河南郑州市第二次质量预测)如图4所示,2019个质量均为m 的小球通过完全相同的水平轻质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相连,在水平拉力F 的作用下,一起沿光滑水平面以加速度a 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设1和2之间弹簧的弹力为F 1-2,2和3之间弹簧的弹力为F 2-3,2018和2019之间弹簧的弹力为F 2018-2019,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图4A .F 1-2∶F 2-3∶…∶F 2018-2019=1∶2∶3∶…∶2018B .从左到右每根弹簧长度之比为1∶2∶3∶…∶2018C .如果突然撤去拉力F ,撤去F 瞬间,第2019个小球的加速度为F m,其余每个球的加速度依然为aD .如果1和2两个球间的弹簧从第1个球处脱落,那么脱落瞬间第1个小球的加速度为0,第2个小球的加速度为2a ,其余小球的加速度依然为a 答案 AD解析 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 =2019ma ,解得a =F2019m ;以后面的第1、2、3、…、2018个小球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 1-2=12019F ,F 2-3=22019F ,…,F 2018-2019=20182019F ,则F 1-2∶F 2-3∶…∶F 2018-2019=1∶2∶3∶…∶2018,故A 正确;因为每根弹簧的劲度系数相等,根据胡克定律可知,从左到右每根弹簧伸长量之比为1∶2∶3∶…∶2018,但是总长度之比不等于1∶2∶3∶…∶2018,故B 错误;突然撤去F 瞬间,因弹簧的弹力不能突变,可知除第2019个球所受合力突然变为20182019F ,加速度为2018F2019m ,其他球的合力未变,所以其他球的加速度依然为a ,故C 错误;如果1和2两个球间的弹簧从第1个球处脱落,那么脱落瞬间第1个小球受到的合力为零,则加速度为0,第2个小球受到的合力变为2F 2019,则加速度为2F2019m =2a ,其余小球受到的合力不变,加速度依然为a ,故D 正确.5.给房屋设计屋顶时,把屋顶设计成斜面,把雨水沿着屋顶滑下的运动理想化为小球沿光滑斜面滑下的情形,为了使雨水能尽快地滑下并从屋檐落下,则斜面的倾角应设计成多大的角度?按这种设计,雨水从屋顶滑到屋檐的时间为多少?(已知屋顶与屋檐间的水平距离为L ,重力加速度为g ) 答案 见解析解析 如图所示,设斜面AB 的倾角为θ.当雨水(理想化为图中的小球)从斜面滑下时,其加速度为a =g sin θ,从A 到B 的距离为L cos θ,设从A 到B 所用的时间为t ,则Lcos θ=12g sin θ·t 2 得t =2Lg sin θcos θ=4Lg sin2θ当θ=45°时,t 有最小值,t min =2L g. 6.(2019·河南驻马店市第一学期期末)如图5所示,间距为L =0.5m 的两条平行金属导轨,水平放置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 =0.2T ,轨道左侧连接一定值电阻R =1Ω.垂直导轨的导体棒ab 在水平外力F 作用下沿导轨运动,并始终与导轨接触良好.t =0时刻,导体棒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力F 随时间t 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已知导体棒和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导体棒和导轨的电阻均不计.取g =10m/s 2,求:图5(1)导体棒的加速度大小; (2)导体棒的质量. 答案 (1)5m/s 2(2)0.1kg解析 (1)设导体棒的质量为m ,导体棒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为a ,某时刻t ,导体棒的速度为v ,所受的摩擦力为F f ,则导体棒产生的电动势:E =BLv 回路中的电流I =E R导体棒受到的安培力:F 安=BIL 由牛顿第二定律:F -F 安-F f =ma 由题意v =at联立解得:F =B 2L 2aRt +ma +F f根据题图乙可知,0~10s 内图象的斜率为0.05N/s ,即B 2L 2a R=0.05N/s ,解得a =5 m/s 2(2)由F -t 图象纵截距可知:ma +F f =1.0N 又F f =μmg 解得m =0.1kg.7.(2019·四川绵阳市第二次诊断)如图6所示,一倾角为60°的光滑斜面固定于水平地面上,Q 为斜面顶点,P 为斜面上一点,同一竖直平面内有固定点O ,O 、P 连线垂直于斜面,OP =l ,P 、Q 间距离x PQ =312l .长度为l 的轻绳一端系于O 点,另一端系质量为m 的小球A ,质量为M =4m 的滑块B 在一锁定装置作用下静止于斜面上的P 点.现将A 球拉至与O 点等高的水平位置,拉直轻绳,以竖直向下的初速度v 0释放,A 与B 发生碰撞前一瞬间,锁定装置解除,A 、B 均视为质点,碰撞过程中无能量损失,重力加速度为g .图6(1)求小球A 通过最低点C 点时,绳对小球拉力的大小;(2)求小球A 与滑块B 碰撞后瞬间,小球A 和滑块B 的速度v A 和v B 的大小;(3)若A 、B 碰后,滑块B 能沿斜面上滑越过Q 点,且小球A 在运动过程中始终不脱离圆轨道,求初速度v 0的取值范围.答案 (1)3mg +mv 02l (2)35gl +v 02 25gl +v 02 (3)34gl <v 0≤43gl 或v 0≥91gl 3解析 (1)小球A 摆到C 点时,设速度为v C ,绳对小球的拉力大小为F T ,则由机械能守恒得mgl +12mv 02=12mv C 2,在C 点,对小球A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 T -mg =m v C2l解得:F T =3mg +m v 02l(2)设小球A 在与B 碰前的速度为v 1,则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gl cos60°+12mv 02=12mv 12对于碰撞过程,取沿斜面向上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 1=mv A +Mv B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12mv 12=12mv A 2+12Mv B 2解得:v 1=gl +v 02,v A =-35gl +v 02,v B=25gl +v 02 (3)讨论:①滑块B 能沿斜面上滑越过Q 点,则12Mv B 2>Mgx PQ sin60°解得:v 0>34gl②小球A 不能做完整圆周运动,但不脱离圆轨道,即回到最右端位置时速度不能大于零, 则:12mv A 2≤mgl cos60°解得:v 0≤43gl③小球A 能做完整圆周运动,即能够过最高点,设小球A 恰能过最高点的速度为v 2,则:mg =m v 22l小球A 能过圆轨道的最高点的条件为:12mv A 2≥12mv 22+mgl (1+cos60°)解得:v 0≥91gl3初速度v 0的取值范围:34gl <v 0≤43gl 或v 0≥91gl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