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一节 地球与地球仪(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2课时)教案
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第2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文资料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会用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通过观察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并会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教学重点:经线和纬线特点;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会利用经纬网定位。
教学难点:东西半球划分;经纬网定位课前准备:教学地球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纬线和经线的特点,如何区分不同的纬线和经线?引入纬度和经度的学习。
二、讲授新课:(一)纬线和纬度多媒体展示课本第6页图1.6 纬线和纬度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地球仪,结合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纬度如何划分的?2、度数变化有何规律?3、如何划分低中高纬度?指导学生在图上描画出0°、30°、60°三条纬线,认识低、中、高纬度的划分,并让4、半球划分多媒体展示课本第7页图1.8南北半球的划分引导学生结合地球仪找出赤道的位置,并思考以下问题:1、南北半球是怎样划分的?2、在地球仪上找出分别位于北半球的大洲、大部分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和地跨赤道两侧的大洲。
(通过上面的练习,强化练习了地球仪的使用,对发言积极、答案正确的同学,教师应及时表扬鼓励)总结:纬度的变化规律:度数向北增大的是北纬,向南增大的是南纬,即北大北纬(N),南大南纬(S)。
如图(二)经线和经度多媒体展示课本第7页图1.9 纬线和纬度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地球仪,结合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经线是什么形状?不同经线的长度是否相等?经线指示什么方向?2、经度如何划分的?度数变化有何规律?3、在地球仪上找出0°与180°组成的经线圈,20°W与160°E组成的经线圈,比较这两个经线圈,看看哪一个穿过的陆地少。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第一章 《地球和地球仪》第2课时
人教版地理七上第一单元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2课时教案一:1. 出示地球经纬网图,引导学生首先认识赤道。
提问:你知道纬线是怎样定义的吗?纬线定义:地球仪上,垂直于地轴,同赤道平行的圆圈叫纬线。
2.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一):探究纬线的特点。
(1)出示纬线分布图。
提问:你会从哪些方面观察它们的特点呢?(2)鼓励学生整理归纳纬线的特点。
教师适当。
(3)展示阅读材料:赤道纪念碑在南美洲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市有两座赤道纪念碑。
图中的赤道纪念碑落成于1982年,南距首都基多市24千米。
碑高30米左右,通体用赭红色花岗岩建成,造型呈方柱形。
碑顶是一个醒目的大型石刻地球仪,上面有一条象征赤道的白色中心线,从上至下与碑东西两侧台阶上的白线相连。
3.趣味应用:假如一名科学家在赤道纪念碑处沿着赤道向东走(排除地形等因素影响),在不改变方向的情况下,请(3)阅读拓展:3.思考交流:能回到赤道纪念碑的位置。
因为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是一个圆圈,沿着同一个方向我们可以回到出发点。
问这位科学家能不能再次回到赤道纪念碑的位置?为什么?4.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二):探究纬度的划分(1)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的纬线,纬度是怎样划分的呢?(2)出示纬线图,指导判断方法:(3)引导学生辨一辨:高、中、低纬度的划分(4)展示:广州从化“北回归线23.5°N 纪念碑”;台湾省嘉义县“北回归线23.5°N纪念碑”,初建于清光绪34年。
5.引导学生画一画—南北半球的划分提示:北纬位于北半球。
南纬位于南半球。
二:1.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三):探究经线的特点(1)提问:明确观察经线的角度。
(2)引导学生归纳、展示交流2. 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四):经度是怎样划分的(1)本初子午线:经度是0°,经度起始线。
(2)出示本初子午线材料在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有座子午宫,那里有一条铜制子午线。
铜制子午线嵌在大理石中间,笔直地从子午宫伸出,它就是本初子午线的地面标志。
第一章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第二课时教案 2021-2022学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表格式)
三、利用经纬网定位
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形成经纬网
地球表面任一地点的经纬度位置,就是某条经线和某条纬线的交点。
书写方式(纬度,经度)
读课本P5图1.4看看纬线都有那些特点
考虑在众多纬线中找出其中某一条怎么才能做到
思考同一个读书的纬线有两条,如何区分
活动: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板书设计
板书要规范,准确,赏心悦目。
1.1地球和地球仪
一、纬线和经线
特点比较
经线
纬线
形状
半圆
圆圈
长度
相等
不等
指示方向
南北
东西
半球划分
东西半球
南北半球
二、经纬线和经纬度
经度
纬度
度数起点线
本初子午线
(0º经线)
本初子午线
(0º经线)
度数划分
向东向西各分作180º
向南向北各分作90º
代号
东经(E)西经(W)
南纬(S)北纬(N)
三、利用经纬网定位
地理坐标书写要求
教学反思
教学方法
讲授法、地图演示法
教 具
地球仪
教学过程
我们自己制作了简易地球仪,那么同学们为什么会在这简易的地球仪上画出一些圆圈或者半圆的线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看一下。
一、纬线和纬度
赤道概念:在地球仪上,与南、北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
纬线:所有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纬线特征:
形状:圆圈
课 题
地球和地球仪
授 课
日 期
教学目标
1.运用地球仪,知道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并能够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2.熟知经纬网的构成,能够在地球仪上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七年级地理 《地球与地球仪》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
《地球与地球仪》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地球与地球仪》一节是选自人教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中的第一章:《地球与地图》第一节《地球与地球仪》的第二学时第4页地球仪部分,它从静态的角度来研究地球和地球仪,它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创造了条件。
因此在学习自然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之前,必须先学习地球知识,它是地理知识的基础部份。
本课时主要让学生认识地球仪上南北极的位置、经线和纬线等知识。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初一学生对地球知识的感性和理性认识都很少,空间思维能力较弱。
本节课内容比较抽象,故在学习过程中设计学生自学自画、合作互助等环节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而学习掌握地理知识、培养地理技能。
本节课将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分享、列表对比知识的学习方法。
设计思想本课的设计将学生的主体地位突显出来,教师只是在帮助他们完成一个又一个的小活动,而学生则紧紧围绕自制小地球仪在课堂上通过:发现问题—自学自画—互助合作—探究学习—成果分享—集体评估六个环节,完成学习任务,并从中体验探究的乐趣。
本课成功的改变了地理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在活动中一步步体验成功,最后的评价表的设计更体现了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这一教学理念。
本课主要使用自学指导法和列表对比法两种教学方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一些相关联的知识点,利用列表对比法帮助学生深刻的把握各种事物的本质特征。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认识地球仪、地轴的空间特征②知道地球仪上经线、纬线,南极点与北极点;③在自制地球仪上绘制经纬网,并绘出主要的经线、纬线。
2、能力目标:①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小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②通过在自制地球仪上绘经纬线理解经纬线存在的意义,以及经纬线之间的相互关系3、德育目标:通过小组间的知识交流及互相学习,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培养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态度。
1.1地球与地球仪(2)
班级姓名第一章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2课时)课型:新授课年级:七年级课时:1课时主备人:听雨梧桐下学习目标:1.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纬线的特点;2.掌握经度、纬度的划分规律,确认经度、纬度的读写方法;3.明确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
学习过程一、【预习找疑自学】★一、纬线和纬度1.在地球仪上,与南北极距离的大圆圈,叫。
所有与赤道的圆圈叫纬线。
赤道是的纬线圈。
纬线在南北两极缩成,分别是南极和北极;纬线指示方向。
2.赤道的纬度为,是纬度的起始线。
从赤道向北和向南各分,称为北纬南纬,分别用“”和“”表示。
北极和南极各为。
3.人们规定,全球0°—30°为,30°—60°为,60°—90°为。
4.阅读课本第7页图1.8,找出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是。
★二、经线和经度5.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于纬线的线,叫经线,也叫。
经线指示方向。
6.本初子午线的经度为,是经度的起始线。
由此向东和向西各分,称为东经西经,分别用“”和“”表示。
东经和西经的180°是重合的,通常就把它称为。
7.任意两条的经线都组成一个,任一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分为两个半球。
二、【解疑互动合学】1、观察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书P6图1.6、书P7图1.9)回答下列问题:(1)纬线又是什么形状?经线成什么形状?(2)纬线又有多少条?经线有多少条?(3)比较不同的纬线长度是否相等?不同的经线长度有什么变化?(4)不同纬线的位置关系是?不同经线的位置关系是?2、读图填空,感知纬度和经度的分布规律:三、【测评现疑研学】1.下列选项中有关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纬线指示南北方向B.纬线有7条C.纬线与经线是垂直关系D.所有纬线都互相平行,长度相等2.下列选项关于经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经线指示东西方向B.所有经线都相交与南北两极,长度相等C.经线有10条D.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3.与10°E正好相对的经线是()A. 90°WB. 170°EC.170°WD.140°E4.与20°S关于赤道对称的纬线是()A.20°NB.70°NC.70°SD.90°S5.下列各点,既位于南半球又属于西半球的是()A.( 60°N 、120°E)B.(30°S 、30°E)C.(20°S 、40°W)D.(60°S 、10°W)四、【归纳拓展生成】1.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2、是真是假:家住北京的小明,一天接到在远洋航船上工作的爸爸打来的电话。
七年级地理上册 1.1 地球和地球仪(第二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1.1 地球和地球仪(第二课时)【重点】(1)会观察地球仪.(2)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课时内容】认识纬线和经线【教学过程】(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图“简化地球仪上的点和线”(学生活动)结合自己的地球仪观察思考,同学先小组交流,推荐发言人回答下列问题:1.纬线的特点,经线的特点.2.认识地轴、南极、北极.(提问)地球真有一根轴吗?地球表面能画出多少条经线和纬线?(学生活动)(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地球仪上的经线”、“地球仪上的纬线”(引导学生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1.经线呈什么形状?纬线又是什么形状?2.认识本初子午线、赤道;区别南纬、北纬、东经、西经. 让学生读出赤道、本初子午线的度数.(展示地图)五带分布图(学生活动)1.引导学生继续找出:北回归线、北极圈、南回归线、南极圈.2.请同学们在图上描画出00、300、600三条纬线,教师补充低、中、纬度的划分.(让学生在地球仪标出低纬、中纬、高纬的三个区域. )(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图片“南北半球的划分”和“东西半球的划分”(学生活动)结合地球仪找出赤道的位置,1600E和200E组成的经线圈.(提问)1.南北半球是怎样划分的?2.东西半球是怎样划分的?(南北半球的划分比较容易,让学生说出. 东西半球的划分比较难,教师指图引导,让学生充分想象、理解. )(学生活动)结合地球仪,教师采取问题教学法,边提问、边启发与学生讨论,完成下列问题:1.比较不同的经线长度有什么变化. 不同的纬线的长度是否相等?2.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呢?让学生完成教材的“活动”中第二问题“小明的暑期夏令营”,问:小明能否找到夏令营地点?为什么?(总结:找不到该点,400的纬线南北半球各有1条,1160的经线有2条. )(学生活动)1.在地球仪上找出分别位于北半球的大洲、大部分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和地跨赤道两侧的大洲.2.在地球仪上找出分别位于低纬、中纬、高纬三个区域的国家各一个.(通过上面的练习,强化练习了地球仪的使用,对发言积极、答案正确的同学,教师应及时表扬鼓励)3.3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本节教材是自然地理中关于气候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学好本节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解各种地理现象,学会用科学的态度分析现象和问题,并利用所学为生产和生活服务.二、学习与导学目标1、知识积累与疏导:降水与生活的关系,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降水的分布差异. 认知率达100%2、技能掌握与指导:利用雨量器和量杯等仪器,测出降水量,运用图表资料,说出降水分布和季节变化规律,学会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利用率达100%3、智能提高与训导:通过共同探讨,小组合作发现问题,解决疑难,发展智能. 举例说明降水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互动率达100%4、情意修炼与开导:组织调查降水(本地区)的特点,及与南通生产、生活的关系,关心家乡的自然条件与经济发展. 投入率95%5、观念确认与引导: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必须服务于生活. 认同率达100%三、障碍与生成关注对教材中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地区分布不容易理解和归纳,课堂教学中容易出现目标偏离,应着重在图的阅读分析上下功夫.四、学程与导程活动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收集有关南通地区降水资料(一)创设情景,引出问题1、录像:降水的各种类型,某地特大暴雨造成的损失.2、引出问题:这是我们生活中经常发生的现象,你从中有何感想?地理新课标要求将学生从科学世界回到他们的生活世界,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因此创设这一富有浓厚生活气息的地理现象,能充分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二)合作交流,分析影响设置多张小卡片,每张小卡片上都有描述降水的句子,参照第一张小卡片,用实例或者推测的方法,在其他小卡片的空白处写出这种降水状况可能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影响.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学生的回答,不要求全面,能说出两三个方面就值得肯定. 关键是由此项活动使学生加深认识降水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三)阅读图表,自主学习,展开讨论1、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阅读北半球某地年降水量的月份分配图,回答该图反映了哪些地理信息.2、读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分析判断推理世界各地年降水量分布的规律.学生自行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四)绘制图表,提高能力用资料中给出的降水量数据,参照“绘制气温曲线图”的步骤,画一幅降水量柱状图.在以上两个教学情景场中,教师适时启发,解决学生的共性问题,并始终以学为主线,为学生提供学习的经历和活动的框架,重视学生的领悟与感受过程,优化深化教学情景,为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留下解决的空间.五、笔记与板书提纲(一)降水与生活1、什么是降水2、降水量的测定(二)降水的季节变化(三)降水的分布1、影响降水分布的因素2、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六、练习与拓展选题1、由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是怎样变化的?2、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与大陆两岸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七、个别与重点辅导学生姓名略.八、反思与点评记录下面我谈谈关于设计此教案时的几点体会和思考:1、关于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新观念下的教学设计核心是“课标”的要求,教师在课前的主要任务是设计策划如何有效地利用教材这一载体,使之和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环境背景相吻合,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因此,在本教案设计中,我更多地思考怎样灵活处理教材,充分考虑本人教学特色、学生特点和现实环境特征,设计营造出耳目一新的课堂教学. 只有此时,教师的作用才大大提升,教什么,怎样教,更多的取决于教师,而不是教材,作为教师,我在教学设计的创造中也得到更多的喜悦体验.2、从“施工图纸”式向“预案”式的教案变革教学过程是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过程,具有不可预见的特点,而“施工图”式的教案,必然是教师按设计来提问,学生作答,从指导思想上就忽视学生的问题发现,学生也就只可被动相随. 久之,学生的创造力被抹杀,积极性被削弱. “没有问就没有学生真正的学”,“学常常以问而起”所以设计本教案时,我采用“预案”的方式,引导学生提问,师生共同随问而动,在争论质疑中,最后做到“拨云见日”,解惑释疑,甚至有时可以没有真正答案,学生带着问题课后再探究,好的教学设计能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而持续地学.。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第2课时)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第2课时)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是学生在初中阶段接触地理学科的第一节课程,对学生建立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概念以及经纬网的构成。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实例和简单的地理知识,使学生对地球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地理学科,对地理知识充满了好奇。
他们在小学阶段已经学习了简单的科学知识,具备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但是,他们对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概念以及经纬网的构成等知识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建立基本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的形状,理解地球仪的概念,掌握经纬网的构成。
2.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通过对地球和地球仪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用地理的视角看待世界,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的形状2.地球仪的概念3.经纬网的构成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来得出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概念以及经纬网的构成。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生动形象地展示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概念以及经纬网的构成。
3.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地球和地球仪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2.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3.学生分组名单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形状,引发学生对地球形状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呈现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概念以及经纬网的构成。
讲解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巩固所学知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分发一个地球仪,让学生动手操作地球仪,加深对地球仪的理解。
同时,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球和地球仪的知识进行回答,巩固所学内容。
【教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二课时(地球的模型——地球仪)人教版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第二课时
【教学整体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会制作简易地球仪。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地球仪并与真实的地球作比较,归纳出地球仪的基本结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制作简易地球仪,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及动手实践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态度,科学思维及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制作简易地球仪。
【教学难点】
制作简易地球仪,建立地理空间概念。
【教学方法】
观察思考、讨论分析、合作探究等。
【课前准备】
教师:教学地球仪,教学挂图(一幅),制作地球的材料一份,学生分组(2-4人一组)。
学生:每组准备一套学生地球仪,乒乓球(一只),适合制作地球仪的圆形物品若干,铁丝,胶布,橡皮泥等。
【教学小结】。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1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2课时)优质教案
2、东西半球的划分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0W和1600E组成的经线圈,从200W现东至1600E是东半球,从200W向西到1600E是西半球。
动画欣赏:东西半球的划分
活动:动手画一画
请同学们阅读第9页第2段内容,找出东西半球分界线,并在图I中画出来。
2、地球赤道周长约为()
A、4万千米B、8万千米D、4万米D、8万米
3、与120°E经线构成经线圈的是()
A.60°W B、60°E C、120°W D、120°E
4、本初子午线的经度是()
A.180°B、0°C、160°E D、20°W
5、赤道是()
A.划分经度的起点B.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C.南北半球的分界线D、90°纬线
(纬度400、经度1600可能的地方有四处,分别是:
北纬400和东经1600
北纬400和西经1600
南纬400和东经1600
南纬400和西经1600)
知识延伸:如何确定地球表面某点的东西半球位置?
口诀“小小为东,大大为西”。牢记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0W和1600E组成的经线圈。若已知点的经度是东经,就与1600比,比1600小,则在东半球,比1600大,则在西半球;若已知点的经度是西经,就与200比,比200小,则在东半球,比200大,则在西半球。
第1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2课时)
主备人:主讲人:
内容
节次
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
2、掌握经线和纬线的分布特点,经度和纬度的变化特点。
3、知道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
科普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地球与地球仪》教学设计2
科普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地球与地球仪》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地球与地球仪”主要介绍了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制作原理以及如何使用地球仪来表示地球表面的事物和现象。
这一节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地理素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但对于地球的形状和地球仪的使用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地球形状和地球仪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理解地球仪的制作原理。
2.培养学生使用地球仪来表示地球表面事物和现象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的形状和地球仪的制作原理。
2.如何使用地球仪来表示地球表面的事物和现象。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球的形状和地球仪的制作原理。
2.使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地球仪,理解地球仪的使用方法。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探讨如何使用地球仪来表示地球表面的事物和现象。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地球仪模型,让学生能够直观地观察和操作地球仪。
2.准备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形状和地球仪的使用方法。
3.准备练习题和小组讨论话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的卫星照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形状是什么。
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讲解地球的形状,介绍地球仪的制作原理。
通过地球仪模型和多媒体教学资源,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球仪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操作地球仪,观察地球仪上的纬线、经线等要素。
引导学生学会用地球仪来表示地球表面的事物和现象。
4.巩固(5分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点评,及时纠正错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2019七年级地理上册 1.1地球与地球仪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课
题
地球与地球仪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课时安排
共(
)课时
课程标准 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1. 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感受前人用于探索的精神; 2. 通过模拟实验,验证地球不是平面而是球体,结合日常生活,提出地球是球体的 学习目标 证据。 3. 运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数据来描述地球的大小,归纳地球的形状。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启发法、比较法、图片分析法、演示法、探究讨论法
任务 3 运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数据来描述地球的 环 节 人们在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中,还精确地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 三 想一想,用哪些资料数据来描述地球的大小呢? 大小,归纳地球的形状。
4
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作业
课后作业设计:
(修改人:
)
板书设计:
5
教学反思:
成 形 终 最 的 场 市 界 世 和 命 革 业 工 次 两 17讲 第 练 标 达 下 课 8) 满 钟 45分 : 间 (时 8) 4分 小 每 12, 共 大 (本 题 择 选 、 一 () 了 映 反 这 术 技 新 用 雇 少 耗 消 本 入 投 多 能 可 发 开 来 汁 脑 尽 绞 都 业 行 各 是 于 。 宜 便 为 极 却 格 价 的 炭 煤 而 惊 得 高 平 水 资 人 工 象 现 种 一 成 形 渐 逐 国 英 , 期 8中 到 纪 6世 1. 成 形 始 初 的 断 垄 业 行 A. 赖 依 的 炭 煤 对 动 启 化 代 近 B. 锐 尖 渐 日 的 盾 矛 资 劳 C. 件 条 特 独 的 启 命 革 力 动 D. 误 B错 化 近 映 反 未 并 除 排 体 无 在 AC两 ; 确 正 项 故 件 条 特 独 其 有 启 命 革 力 见 可 生 而 运 应 明 汽 蒸 动 劳 替 代 器 机 源 能 以 后 此 术 技 新 佣 雇 少 耗 消 多 出 发 开 投 法 设 方 想 业 行 各 是 于 , 象 现 的 宜 便 为 极 却 格 价 炭 煤 、 惊 得 高 资 人 工 了 成 形 渐 逐 国 英 8期 到 纪 16世 中 料 材 D。 选 : 析 解 () 期 初 命 革 业 出 映 反 这 。 恩 尼 奥 · 得 彼 头 他 和 特 科 主 厂 法 拌 搅 铁 熟 产 生 兼 个 顿 普 伦 克 骡 , 工 织 是 原 斯 夫 里 格 哈 者 明 发 的 机 纱 纺 妮 珍 2. 合 结 正 真 未 尚 术 技 和 学 科 A. 现 新 的 学 科 于 赖 依 明 发 术 技 B. 术 技 新 了 断 垄 主 场 工 手 C. 衡 平 不 而 慢 缓 程 进 播 传 术 技 新 D. D 关 无 程 进 播 传 新 符 不 原 斯 夫 里 格 哈 机 妮 珍 C与 误 B错 系 联 接 直 太 有 没 并 ; 确 项 故 合 结 正 真 未 尚 学 了 映 反 人 熟 娴 术 技 是 都 大 者 明 发 命 革 业 次 一 第 知 可 , 息 信 等 头 的 他 和 特 科 主 厂 兼 纱 纺 ” 工 织 “ 料 材 据 A。 选 : 析 解 () 这 力 持 保 能 又 时 同 闲 休 何 任 让 不 换 更 流 里 大 卜 萝 麦 小 、 菁 芜 植 种 上 土 块 的 场 在 别 分 即 ” 制 作 轮 四 “ 做 叫 新 项 一 中 其 。 命 革 术 技 业 农 了 生 发 区 地 部 东 国 英 7, 至 代 160年 3. 程 进 市 城 和 化 业 工 国 英 动 推 A. 给 自 食 粮 现 实 国 英 成 促 B. 大 扩 距 差 济 经 部 西 东 国 英 致 导 C. 幕 序 动 运 地 圈 国 英 开 揭 D. D 关 无 产 生 目 题 与 力 劳 由 量 大 供 它 ” 人 吃 羊 “ 动 运 C圈 较 比 展 发 济 经 西 不 行 进 部 东 仅 误 B错 给 自 食 粮 明 说 未 并 ; 确 正 项 故 础 基 定 奠 化 为 率 用 利 地 土 了 高 提 法 做 一 这 , 术 技 农 前 命 革 业 工 国 英 是 的 映 反 中 料 材 A。 选 : 析 解 () 确 准 最 解 理 点 观 者 作 对 ” 。 卒 为 成 则 钟 时 而 , 狱 监 的 新 种 一 是 厂 工 “ : 说 曾 斯 德 兰 · 卫 大 人 国 英 4. 方 地 的 发 频 罪 犯 了 成 厂 工 A. 段 手 理 管 的 狱 监 仿 模 厂 工 B. 削 剥 的 人 个 对 织 组 断 垄 判 批 C. 活 人 工 了 化 异 产 生 器 机 D. 确 正 活 了 化 异 产 生 器 机 下 度 制 知 可 C据 织 组 断 垄 出 已 明 说 能 B还 段 手 理 管 仿 模 迫 压 削 剥 人 对 现 体 要 主 卒 为 成 则 钟 时 而 ; 误 错 故 , 符 不 思 意 ” 狱 监 的 新 种 一 是 厂 工 “ 料 材 与 A项 D。 选 : 析 解 () ” 身 脱 中 其 能 人 无 界 卷 席 已 日 今 纪 世 个 过 广 推 欧 西 由 , 态 形 济 经 代 现 新 全 这 。 面 两 的 体 一 于 当 相 产 生 业 工 与 义 主 本 资 “ 5. 国 各 美 欧 的 期 晚 纪 19世 于 始 开 A. 路 道 义 主 本 资 了 上 走 国 各 界 世 使 B. 体 整 一 统 向 走 展 发 散 分 由 类 人 使 C. 段 阶 明 文 业 工 到 入 进 史 历 类 人 使 D. 确 正 期 时 明 文 入 进 会 社 动 展 发 义 主 本 资 指 ” 身 脱 其 能 无 界 卷 席 已 日 今 个 两 过 广 推 欧 西 态 形 济 经 代 现 全 一 这 “ 中 据 C根 辟 路 航 新 体 整 向 走 散 分 由 类 人 实 史 合 符 不 对 绝 太 法 B说 ; 误 错 A项 故 国 英 纪 19世 于 始 开 , 产 生 化 业 工 是 的 映 反 料 材 D。 选 : 析 解 () 是 式 形 织 组 符 相 这 与 此 据 , ” 变 转 矿 向 物 植 从 了 现 实 先 率 源 来 力 的 中 动 活 产 生 在 家 国 欧 西 “ 期 时 史 历 一 某 6. 坊 作 庭 家 A. 度 制 厂 工 C. D 二 织 组 断 垄 确 正 次 第 于 出 度 制 B厂 一 这 体 有 没 场 手 ; 误 错 A项 故 面 方 是 要 主 坊 作 庭 代 时 汽 蒸 入 进 命 革 业 工 始 开 英 知 可 , ” 变 转 矿 向 物 植 从 了 现 实 先 率 源 来 力 的 中 动 活 产 生 在 家 国 欧 西 “ 住 抓 C。 选 : 析 解 () 是 确 准 解 理 料 材 该 对 列 下 ” 供 提 品 成 制 余 剩 为 场 市 国 然 当 行 银 厂 电 山 矿 、 设 建 以 外 了 向 投 也 样 同 本 资 洲 欧 … 。 界 正 真 种 一 植 培 命 革 通 交 路 铁 和 输 运 洋 海 上 加 再 , 展 发 济 经 的 末 纪 19世 “ : 出 指 中 》 史 简 明 文 方 西 《 在 尔 格 瓦 皮 斯 7. 力 动 本 根 的 展 发 场 市 界 世 是 命 革 业 工 A. 程 进 的 累 积 始 原 本 资 了 快 加 场 市 界 世 B. 场 市 占 抢 外 海 到 始 开 家 国 义 主 本 资 C. 善 改 到 得 活 生 类 人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运用地球仪或经纬线地图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2.比较归纳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特点;
3.根据南北半球划分图和东西半球划分图说出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
过程与方法目标:
运用地球仪和相关地图通过教师讲授-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认识经线与经度、纬线与纬度的划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使用地球仪和阅读相关地图,培养学生运用地理工具的能力以及读图识图能力
【重点和难点】
1.根据经纬线地图区别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比较归纳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特点;
2.东西半球的划分
【教学准备】
1.经纬线地球仪
2.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大家喜欢看电影吗?日前神剧《战狼》以票房第一的好成绩给观众们一份满意的答卷,那么我这有张电影票请问我该如何大找到自己的座位呢?
(学生举手回答:先找排再找座)
引入主题:那么在我们偌大的地球上,如果想要确定某一点的位置,我们必须先了解(经纬网地球仪)地球上的纬线与纬度、经线与经度。
二、学习新课
一:纬线与纬度
1.什么是赤道?什么是纬线?
学生上台展示:赤道是与地球南北两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纬线是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补充:纬线都是不存在的)
2.纬线有什么特点?
教师展示经纬网仪:纬线是什么形状的?纬线指示什么方向?纬线都一样长吗?
学生举手回答。
过渡:纬线能画出多少条?(—无数条)为了区分每一条纬线,我们给纬线“取名字”,就成了纬度。
3.纬度的起始线(0°的纬线)是谁?纬度划分规则是怎样的?该如何书写?
教师讲解:我们把最中间的赤道作为0°的纬线,也就是纬线的起始线,赤道以北成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例如赤道以北某纬线与赤道形成40°夹角,我们记作40°N,还有60°N,越向北纬度越大,最大能到达90°N。
同样的道理赤道以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越向南纬度越高,最大为90°S。
(注:赤道的为0°是不带字母的,统一纬度有南纬和北纬两条纬线,而且等长)
假设,我们把纬线展开,你是否发现纬度与纬线的规律?
学生据图回答:
教师总结:北增北纬,南增南纬;纬度越高,纬线越短。
最长的纬线是赤道,最短的纬线在两极形成了点。
过渡:地球上的许多纬线人们赋予它们特殊的意义帮助人们更好的认识地球。
4.特殊的纬线:
(1)赤道:赤道不仅仅是最长的纬线,是纬度的起始线,也是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补充:所有的北纬都在北半球,所有的南纬都在南半球)
(2)30°、60°纬线:人们规定全球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
(随意指出某条纬线让学生判断属于哪一纬度地区)
及时总结。
二:经线与经度
这是我们所学的纬线与纬度,那么你能否按照同样的方法学习经线与经度呢?结合学案,小组合作完成经线与经度的学习,时间5分钟。
学生展示:
1.什么是经线?(展示经纬网地球仪)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叫经线,又叫子午线。
2.经线有和特征?
学生展示:经线的形状是半圆,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经线都一样长。
3.经度的划分规律:
学生展示:经度的起始线,即0°经线是赤道,又叫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为180°,成为东经和西经,分别用字母E和W表示。
(教师补充:0°和180°没有字母)
4.什么是经线圈?
学生展示: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经线圈。
(教师补充:0°,20°W的经线圈,总结经线圈的规律是,两条经线的东西经相反,度数之和是180°,可以随意指某条经线让学生指出其相对经线。
任意一个经线圈可以将地球平均分成两半,那么东西半球是由那个经线圈作为分界线?
5.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和160°E
学生判断10°W、161°E分别在东西半球的哪个半球?
(总结规律:小东大西,即所给经线小于20°就在东半球,大于160°就在西半球,其余的带字母E即东半球,带W即在西半球)
【课堂总结】
学生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板书设计】
【当堂达标】
1.关于经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A.每一条经线都是一个半圆 B.经线有长有短
C.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D.经线有无数条
2.与10°E正好相对的经线是( )
A. 90°W
B. 170°E
C. 170°W
D. 140°E
3.下列纬线圈中,最长的是( )
A. 20°N
B. 30°S
C. 19°N
D. 25°N
4.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A. 赤道
B. 本初子午线
C. 20ºW和160ºE
D. 180º经线
答案解析:
1.B.连接南北两极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就是经线。
指示南北方向,自成半圆,两条正对的经线组成经线圈,且平分地球;所有的经线都等长。
ACD正确,B错误。
故本题选B。
2.C。
经线圈是两条相对的经线,满足东西经相反,排除B、D,而且两条经线之和为180°,故选C。
3.C。
纬度越低,纬线越长。
纬度最低的是C。
4.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