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新方法初探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新方法初探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6-0018-01

学生有良好的课外阅读能力,不仅能学好语文,也能为学好其他学科奠定坚实的基础。阅读教学课堂,应当成为学生通过参加各种教学活动,用多种感官去体验,从中获得种种发现,进行各种思维活动,形成自己独特感悟的一个自由发展空间,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指导泛读,注重阅读范围与数量

教师总是低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不敢充分相信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认为与其让学生自己多读,不如教师精讲,甚至有部分教师为学生划定应考阅读范围,而没有留给学生自由选择的阅读时间和阅读范围。再高明的教师也无法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一定要把阅读实效建立在实践体会过程中,把独立思考的时间交给学生。学生有了充分的阅读时间,就有可能通过广泛的有趣阅读,进一步感受到文字的精美与文章的情感力量。

二、培养学生熟练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在小学阅读教学中,精读、略读、快读是综合运用的。在这个基础上要重视朗读教学,朗读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时稳定性大多较差,而大声朗

读能使他们保持注意力的稳定,有利于对课文内容的思维、理解和记忆。古人所说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即说明了这个道理。此外,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这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两种。无论哪种表达,都要求做到用词准确、生动,语句通顺、连贯,句式灵活、多样,内容具体、清楚等。朗读,可以使学生对读过的文字印象深刻。通过朗读课文,学生可以积累语言材料,把握各种句式,学到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将会促进说话、作文能力的提高。

三、指导学生创造性阅读

如果说质疑性阅读是较高层次的阅读,那么,创造性阅读则是更高层次的阅读。这种阅读要求教师顺应学生的思维规律,并加以恰当的点拨和引导,使学生的思维散发,在阅读中实行“再创造”。这种方法既能培养学生认真研读课文,深入理解作品的习惯,又利于开拓学生的发散思维,发挥他们的创造能力。

四、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步骤

多读,层层深入领悟是学习语文必不可少的步骤。读书虽有不同的方法,但总离不开――初读:了解大意,质疑问难;细读:理清段落层次,找出重点词句,理解含义;精读:品析好词好句,摘抄、熟读成诵,运用到写作上,进行吸收性的自学。此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切实读懂文章,掌握阅读学习的步骤。学生掌握了这些基本方法和步骤,自学能

力自然而然地就会迅速提高。在教学实践中,一篇课文的讲读,就是一个反复分析和综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就要引导小学生逐步掌握学习步骤。

五、延伸语文阅读课堂,认真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故事人人爱听,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学生个个精神抖擞,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的演讲,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学生带到另一个境界里。正当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之际,教师戛然而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读物,并引导学生谈自己的读书感受,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书的渴望,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的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六、设计有效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有目的地设置问题,形成各种不同的问题情境,从而引起学生认识兴趣和认识上的矛盾,形成探究的愿望,造成一种心理紧张,是激发学生自主、积极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思考,进行阅读实践的有效方法。可以说,有效的提问是学生主体性阅读教学下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一个重要的外显标志。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后习题,结合本班

实际,设计教学问题,这样才能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使他们的阅读能力提高。

七、建立开放而有活力的阅读教学空间,拓展阅读范围

在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让学生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教师要发挥创造性,针对教材的实际和学生的年龄特点,选用适宜的活动形式,设计生动形象、活泼有趣的活动过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大胆创新,既可以将语文知识融入生动有趣的表演、游戏、竞赛中,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语文、开发智力,又可以把语文学习与其它学科学习结合起来,促使各科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达到综合素质提高的目标。

(责任编辑刘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