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和5.2
物理专业英语(李淑侠)5.1-5.2原文
5.1 丨INFORMA TION FROM THE THEORY OF PROBABILITY Assume that we have a macroscopic system, i.e. a system formed by an enormous number of microparticles ( molecules, atoms, ions, electrons) ,in a given state. Assume further that a quantity x characteristic of the system can have the discrete valuess k i x x x x x x ,...,...,,...,,,,321Let us make a very great number N of measurements of the quantity x ,bringing the system before each measurement to the same initial state ? Instead of performing repeated measurements of the same system, we can take N identical systems in the same state and measure the quantity N once in all these systems. Such a set of identical systems in an identical state is called a statistical ensemble.Assume that N\ measurements gave the result X\, measurementsthe result x2,…,Ni measurements the result X\,and so on ( X) = TV is the number of systems in the ensemble) ? The quantity N^/N is defined as the relative frequency of appearance of the result xt while the limit of this quantity obtained when N tends to infinity, i.e.N N p iN i →∝=lim (5.1) is called the probability of appearance of the result Xi. In the following , in order to simplify the equations, we shall write the expression for the probability in the form Ni/N ,bearing in mind that the transition to thelimit is performed at N →∝. Since ∑Ni/N, we have1=∑=∑N N P ii (5.2)i.e. the sum of the probabilities of all possible results of measurement e- quals unity.The probability of obtaining the result Xi or iski kki iork P P N N N NiN N N P +=+=+=We have thus arrived at the theorem of summation of probabilities. It states thatk i iork P P P += (5.3)Assume that a system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values of two quantities x and y ? Both quantities can take on discrete values whose probabilities of appearance areN N P N N P i k i i x y x x )()()()(,==Let us find the probability )(,k i y x P of the fact that a certainmeasurement will give the result for x and yk for y . The result is obtained in a number of measurements equal to N x P x N i i )()(=. If the value of the quantity y does not depend on that of x, then the result k y will be obtained simultaneously with Xi in a number of cases equal to)(])([)()(),(k i k i k i y P N x P y P x N y x N ==[)(i x N plays the part of N for y]. Tlie required probability is)()(),(),(k i k i k i y P x P N y x N y x P ==Now we have arrived at the theorem of multiplication of probabilities according to which the probability of the simultaneous occurrence of statistically independent events equals the product of the probabilities of each of them occuning separately:)()(),(k i k i y P x P y x P = (5.4) Knowing the probability of the appearance of different measurement results, we can find the mean value of all the results. According to the definition of the mean valueixiixiP N N x ∑=∑>=< (5.5)Let us extend the results obtained to the case when the quantity x characterizing a system can take on a continuous series of values from zero to infinity. In this case, the quantity x is said to have a continuous spectrum of values (in the previous case the spectrum of values was discrete) .Let us take a very small quantity a (say, a = 10~6) and find the number of measurements 0N ∆which give a x <<0, the number 1N ∆ which give a< x <2a ,…, the number x N ∆ for which the result of the measurements is within the interval from x to x + a, and so on. The probability of the fact that the result of the measurements will be within the interval from zero to a is N N P /00∆=∆,within the interval from a to 2a is N N P /11∆=∆,…, within the interval from x to x + a is N N P x x /∆=∆. Let us draw an x-axis and lay off strips of width a and of heighta P x /∆ upward from it (Fig. 5. la). We obtain a bar graph or histogram. The area of the bar whose left-hand edge has the coordinate x is APX, and the area of the entire histogram is unity [see Eq. (5.2)].A histogram characterizes graphically the probability of obtaining results of measurements confined within different intervals of width a. The smaller the width of the interval a ,the more detailed will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probabilities of obtaining definite values of ^ be characterized. In the limit when a —0, the stepped line confining the histogram transforms into a smooth curve (Fig. 5. lb).The function f(x) defining this curve analytically is called a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function.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cedure followed in plotting the distribution curve, the area of the bar of width dx (see Fig. 5.1b) equals the probability of the fact that the result of a measurement will be within the range from x to x + dx.Denoting this probability by dPx, we can writethatdx x f dP x)(=(5.6) TTie subscript “x” used with dp indicates that we have in mind the probability for the interval whose left-hand edge is at the point with the coordinate x ? The area confined by a distribution curve ,like that of a histogram, equals unity. This signifies that1)(==⎰⎰x dP dx x f (5.7)Integration is performed over the entire interval of possible values of the quantity x. Equation (5.7) is an analogue of Eq. (5.2).Knowing the distribution function f(x) 9 we can find the mean value of the result of measuring the quantity x. In ANX = NdPx cases, a result equal to x is obtained. The sum of such results is determined by the expression xdNx = xNdPx. The sum of all the possible results isj xdNx = JxNdPx . Dividing this sum by the number of measurements TV , we get the mean value of the quantity x :x xdP x ⎰>=<(5.8) This equation is an analogue of Eq. (5.5).Using Eq. (5.6) for dPx in Eq. (5.8), we obtaindx x f x x )(⎰>=<(5.9) Similar reasoning shows that the the mean value of a function <p(x) can be calculated by the equationdx x f x x )(⎰>=<(5.10) For examqle,⎰>=<dx x f x x)(22 (5.11)5.2 NA TURE OF THE THERMAL MOTION OF MOLECULESIf a gas is in equilibrium, its molecules move absolutely without order, chaotically. All the directions of motion are equally probable, and none of them can be given preference over others. The velocities of the molecules may have the most diverse values. Upon each collision with other molecules, the magnitude of the velocity or speed of a given molecule should, generally speaking, change. It may grow or diminish with equal probability.The velocities of molecules change by chance upon collisions. A molecule in a series of consecutive collisions may receive energy from its collision partners, and as a result its energy will considerably exceed the mean value 〈 e 〉? Even if we imagine the absolutely fantastic case, however, in which all the molecules of a gas give up their energy to a single molecule and stop moving, the energy of this molecule, and consequently its velocity too, will still be finite. Thus, the velocity of molecules of a gas cannot have values beginning with a certain vmax and ending with infinity. Taking into consideration that processes which would lead to the concentration of a considerable portion of the total energy of all the molecules on one molecule have a low probability, we can say that very high velocities in comparison with the mean value of the velocity can be realized extremely rarely. In exactly the same way, it is virtually impossible for the velocity of a molecule to vanish completely as a result of collisions. Hence, very low and very high velocities in comparison with the mean value have a low probability ? The probability of the given value of v tends to zero both when v tends to zero and when it tends to infinity. It thus follows that the velocities of molecules are mainly grouped near a certain most probable value.The chaotic nature of motion of molecules can be illustrated with the aid of the following procedure. Let us surround point 0 with a sphere of arbitrary radius r (Fig. 5.2). Any point A on this sphere determines the direction from 0 to A. Consequently ,the direction in which the molecules of a gas move at a certain moment can be set by points Fig.5.2on the sphere. The equal probability of all the directions results in the fact that the points showing the directions of motion of the molecules will bedistributed over the sphere with a constant density. The latter equals the number N of molecules being considered divided by the surface area of the sphere 4tct . Collisions lead to changes in the directions of motion of the molecules. As a result, the positions of the N points on the sphere continuously change. Owing to the chaotic nature of the motion of the molecules, however, the density of the points at any spot on the sphereremains constant all the time.Tlie number of possible directions in space is infinitely great ? But at each moment a finite number of directions is realized, equal to the number of molecules being considered. TTierefore, putting the question of the number of molecules having a given ( depicted by the point on the sphere) direction of motion is deprived of all meaning. Indeed, since the number of possible directions is infinitely great, whereas the number of molecules is finite, the probability of at least one molecule flying in a strictly definite direction equals zero. A question we are able to answer is what number of molecules move in directions close to the given one (determined by point A on the sphere) ? All the points of the surface elements AS of the sphere taken in the vicinity of point A (see Fig.5.2) correspond to these directions. Since the points depicting the directions of motion of the molecules are distributed uniformly over the sphere, then the number of points within the area AS will be24r SN N A π∆=∆ (5-12)Tlie subscript A indicates that we have in view the molecules whose directions of motion are close to that determined by point A.The ratio AS/r2 is the solid angle subtended by the area AS ? Tlierefore, Eq. (5.12) can be written as follows:π4∆Ω=∆N N A (5.13)Here is the solid angle containing the directions of motion of the molecules being considered. We remind our reader that 4zr is a complete solid angle (corresponding to the entire surface of the sphere) ?The direction of OA can be given with the aid of the polar angle Q and the azimuth cp (Fig. 5.3). Hence, the directions of motion of the molecules of a gas can be characterized by giving for each molecule the values of the angles 6 and cp measured from a fixed direction OZ (we can take the direction of a normal to the surface of the vessel confining a gas as such a direction) and the plane P0, drawn through it.Let us surround the origin of coordinates 0 with a sphere of radius r and find the element dS of the sphere corresponding to the increments Ad and Acp of the angles 9 and cp (Fig.5.4) . The element being considered is a rectangle with the sides rdS and r ϕθθd d sin .Thusϕθθd d rdS sin 2=(5.14) Tlie expression obtained gives an element of the surface r = const in a spherical system of coordinates.Dividing Eq. (5.14) by r2 we shall find the element of the solid angle corresponding to the angle intervals from d to 6 + dd and from cp to (p + dcp.ϕθθϕθd d d sin ,=Ω (5.15) Two spheres of radius r and r + dr, two cones with the apex angles 6 and d + dd 9 and two planes forming the angles ϕ and d ϕ with P0 separate in space a rectangular parallelepiped with the sides rsin θ and dr (see Fig. 5.4) . The volume of this parallelepipedϕθθd drd r dV sin 2= (5.16) is an element of volume in a spherical system of coordinates (the volumecorresponding to an increase in the coordinates r ,6 and cp by dr, dd , and d^) ?Passing over from deltas to differentials in Eq. (5. 13) and introducing Eq. (5.15) for d Ω,we arrive at the expressionπϕθθπϕθϕθ4sin 4,,d d N D N dN =Ω= (5.17)The subscripts 6 and cp of dTV indicate that we have in view the molecules whose directions of motion correspond to the angle intervals from θto θ+ d θand from ϕto ϕ+ d ϕ.。
北师大版数学必修一第三章 5 5.1 5.2 对数函数y=log2x的图像和性质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二、反函数 指数函数 y=ax(a>0,a≠1)是对数函数 y=logax(a>0,a≠1)的 反函数 ;指数函数 y=ax(a>0,a≠1)与对数函数 y=logax(a>0,a≠1,x>0) 互为反函数 . 三、画 y=log2x(x>0)的图像的方法 (1) 描点法 ; (2) 变换法 .
x+1>0 解析:(1)要使函数有意义,需 1-x>0 x>-1 ,即 x<1
.
∴-1<x<1,∴函数的定义域为(-1,1). 5-x>0 (2)要使函数有意义,需x-2>0 x-2≠1 ∴定义域为(2,3)∪(3,5). x<5 ,∴x>2 . x≠3
∴函数的定义域为{x|0<x<2 且 x≠1}.
北师大版数学 ·必修1
探究二 [典例 2] 写出下列函数的反函数. 求函数的反函数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1x (1)y=log 1 x;(2)y=ln x;(3)y=( ) ;(4)y=2x-1. e 6 1 1x [解析] (1)对数函数 y=log 1 x 的底数是 ,它的反函数是指数函数 y=( ) . 6 6 6
(2)对数函数 y=ln x 的底数是 e,它的反函数是指数函数 y=ex. 1x 1 (3)指数函数 y=( ) 的底数是 , 它的反函数是对数函数 y=log 1 x(x>0), 即 y=-ln x(x>0). e e e (4)由 y=2x-1 得 2x=y+1, ∴x=log2(y+1),
北师大版数学 ·必修1
北师大版数学 ·必修1
返回导航
第3章 §5 5.1 对数函数的概念5.2 对数函数y=log2x的图像和性质
§5 对数函数5.1 对数函数的概念5.2 对数函数y=log2x的图像和性质1. 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以及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间的关系.2. 了解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互为反函数,并会求指数函数或对数函数的反函数.(难点、易混点)3. 会画具体函数的图像.(重点)[基础·初探]教材整理 1 对数函数的概念阅读教材P89~P90“分析理解”以上部分,完成下列问题.1. 定义一般地,我们把函数y=log a x(a>0,a≠1)叫作对数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是(0,+∞),值域是R,a叫作对数函数的底数.2. 两类特殊的对数函数常用对数函数:y=lg x,其底数为10.自然对数函数:y=ln x,其底数为无理数e.给出下列函数:①y=x2;②y=log3(x-1);③y=log x+1x;④y=logπx.其中是对数函数的有()A .1个B .2个C .3个D .4个【解析】 ①②不是对数函数,因为真数不是只含有自变量x ;③不是对数函数,因为底数不是常数;④是对数函数.故选A. 【答案】 A 教材整理 2 反函数阅读教材P 90从“分析理解”~P 91“练习”间的部分,完成下列问题. 指数函数y =a x (a >0,a ≠1)是对数函数y =log a x (a >0,a ≠1)的反函数;同时对数函数y =log a x (a >0,a ≠1)也是指数函数y =a x (a >0,a ≠1)的反函数,即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互为反函数.函数y =x 的反函数是________.【解析】 y =x 的反函数是y =⎝ ⎛⎭⎪⎫13x .【答案】 y =⎝ ⎛⎭⎪⎫13x教材整理 3 函数y =log 2x 的图像和性质 阅读教材P 91~P 93有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 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函数y =2log 2x 是对数函数.( )(2)函数y =3x的反函数是y =⎝ ⎛⎭⎪⎫13x.( )(3) 对数函数y =log 2x 在(1,+∞)上是增函数.( ) 【答案】 (1)× (2)× (3)√2. log 2π________log 2e.(用“>”“<”填空)【解析】 因为y =log 2x 在(0,+∞)上是增函数,π>e ,故log 2π>log 2e. 【答案】 >[小组合作型](1)y =lg(x +1)+3x 21-x ;(2)y =log (x -2)(5-x ).【精彩点拨】 由题意列出不等式组,再解不等式组,得出函数的定义域. 【尝试解答】 (1)要使函数有意义, 需⎩⎨⎧ x +1>0,1-x >0,即⎩⎨⎧x >-1,x <1, ∴-1<x <1,∴函数的定义域为(-1,1). (2)要使函数有意义,需⎩⎨⎧5-x >0,x -2>0,x -2≠1,∴⎩⎨⎧x <5,x >2,x ≠3,∴定义域为(2,3)∪(3,5).求定义域有两种题型,一种是已知函数解析式求定义域;0的零次幂与负指数次幂无意义;偶次根式被开方式(数)非负;对数的真数大于0,底数大于0且不等于1.另一种是抽象函数的定义域问题.同时应注意求函数定义域的解题步骤.[再练一题]1. 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y =-log 2(1-x );(2)y =lg(x -1)+log (x +1)(16-4x ). 【解】 (1)要使函数有意义, 需有⎩⎨⎧1-x >0,-log 2(1-x )≥0,即⎩⎨⎧x <1,log 2(1-x )≤0, 解得0≤x <1,所以函数的定义域为[0,1).(2)要使函数有意义,需有⎩⎨⎧x -1>0,16-4x>0,x +1>0,x +1≠1,即⎩⎨⎧x >1,x <2,x >-1,x ≠0,∴1<x <2,故所求函数的定义域为(1,2).(1)y =10x ;(2)y =⎝ ⎛⎭⎪⎫45x ;(3)y =x; (4)y =log 7x . 【导学号:04100060】【精彩点拨】 根据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写出.【尝试解答】 (1)指数函数y =10x ,它的底数是10,它的反函数是对数函数y =lg x .(2)指数函数y =⎝ ⎛⎭⎪⎫45x ,它的底数是45,它的反函数是对数函数y =x .(3)对数函数y =x ,它的底数是13,它的反函数是指数函数y =⎝ ⎛⎭⎪⎫13x .(4)对数函数y =log 7x ,它的底数是7,它的反函数是指数函数y =7x .反函数的求法: (1)由y =a x (或y =log a x ),解得x =log a y (或x =a y ); (2)将x =log a y (或x =a y )中的x 与y 互换位置,得y =log a x (或y =a x ); (3)由y =a x (或y =log a x )的值域,写出y =log a x (或y =a x )的定义域.[再练一题]2. 求下列函数的反函数. ①y =ln x ;②y =log 5x ;③y =⎝ ⎛⎭⎪⎫45x .【解】 ①对数函数y =ln x ,底数为e ,它的反函数是y =e x ; ②对数函数y =log 5x ,底数为5,它的反函数是y =5x ; ③指数函数y =⎝ ⎛⎭⎪⎫45x ,底数为45,它的反函数是y =x .[探究共研型]探究 1 2【提示】 函数的定义域为{x |x ≠0,x ∈R }. 函数解析式可化为y =⎩⎨⎧log 2x ,x >0,log 2(-x ),x <0,其图像如图所示. (其特征是关于y 轴对称).探究 2 画出函数y =|log 2x |的图像,并写出它的单调区间. 【提示】 y =|log 2x |=⎩⎨⎧-log 2x , 0<x ≤1,log 2x , x >1,其图像如图所示,增区间为[1,+∞),减区间为(0,1).根据函数f (x )=log 2x 的图像和性质求解以下问题: (1)若f (x -1)>f (1),求x 的取值范围; (2)求y =log 2(2x -1)在 x ∈⎣⎢⎡⎦⎥⎤34,52上的最值.【精彩点拨】 可依据y =log 2x 的图像,借助函数的单调性解不等式,求最值.【尝试解答】 作出函数y =log 2x 的图像如图.(1)由图像知y =log 2x 在(0,+∞)上是增函数. 因为f (x -1)>f (1),所以x -1>1,解得x >2,所以x 的取值范围是(2,+∞). (2)∵34≤x ≤52,∴12≤2x -1≤4,∴log 212≤log 2(2x -1)≤log 24,所以-1≤log 2(2x -1)≤2, 故函数y =log 2(2x -1)在x ∈⎣⎢⎡⎦⎥⎤34,52上的最小值为-1,最大值为2.函数f (x )=log 2x 是最基本的对数函数,它在(0,+∞)上是单调递增的,利用单调性可以解不等式,求函数值域,比较对数值的大小.[再练一题]3. 利用函数f (x )=log 2x 的图像和性质解决以下问题: (1)比较log 245与log 2 34的大小; (2)若log 2(2-x )>0,求x 的取值范围.【解】 (1)函数f (x )=log 2x 在(0,+∞)上为增函数, 又∵45>34,∴log 2 45>log 2 34.(2)log 2(2-x )>0,即log 2(2-x )>log 21, ∵函数y =log 2x 为增函数, ∴2-x >1,∴x <1.∴x 的取值范围为(-∞,1).1. 函数y =log a13x +7的定义域为( ) A.⎣⎢⎡⎭⎪⎫-73,+∞ B.⎝ ⎛⎭⎪⎫-73,+∞ C.⎝ ⎛⎭⎪⎫-∞,-73D.⎝ ⎛⎭⎪⎫-∞,-73 【解析】 由题意3x +7>0,x >-73,故函数的定义域为⎝ ⎛⎭⎪⎫-73,+∞.【答案】 B2. 函数y =log 2(x 2+2)的值域是( ) A .(-∞,+∞) B .[1,+∞) C .(-∞,-1]D .(-1,0]【解析】 函数y =log 2x 是增函数,因为x 2+2≥2,所以log 2(x 2+2)≥log 22=1.故选B.【答案】 B3. 若某对数函数的图像过点(4,2),则该对数函数的解析式为________. 【解析】 由对数函数的概念可设该函数的解析式为y =log a x (a >0,且a ≠1),则2=log a 4=log a 22=2log a 2,即log a 2=1,∴a =2,故所求函数解析式为y =log 2x .【答案】 y =log 2x4. 已知函数f (x )=⎩⎨⎧log 2x (x >0),3x (x ≤0),则f ⎝ ⎛⎭⎪⎫f ⎝ ⎛⎭⎪⎫14=________.【导学号:04100061】【解析】 f ⎣⎢⎡⎦⎥⎤f ⎝ ⎛⎭⎪⎫14=f ⎝ ⎛⎭⎪⎫log 214=f (-2)=3-2=19.【答案】 195. 写出下列函数的反函数: (1)y =log 2(2x );(2)y =e 3x .【解】 (1)对数函数y =log 2(2x )的底数是2,所以2x =2y ,即x =12·2y=2y -1,因此,函数y =log 2(2x )的反函数为y =2x -1.(2)指数函数y =e 3x ,它的底数是e ,所以3x =ln y ,取x =13 ln y ,所以y =e 3x 的反函数是y =13ln x (x >0).。
14级--GZ《概率与统计》_第12讲_5.1大数定律_5.2中心极限定理
§2 中心极限定理
5.2 中心极限定理
简介
中心极限定理是研究在什么条件下,独立随机变 量序列部分和的极限分布为正态分布的一系列定理 的总称。 在自然界与生产中,一些现象受到许多相互独立 的随机因素的影响,如果每个因素所产生的影响都 很微小时,总的影响可以看作是服从正态分布的。 中心极限定理就是从数学上证明了这一现象 。 它是近两个世纪概率论研究的中心问题,因此这 些定理称为中心极限定理。
P(120000 aX 60000 ) 0.9,即 P( X
由棣莫弗 - 拉普拉斯定理知,
60000 ) 0.9. a
60000 X 60 60000 a 60 P( X ) P( ) 0 . 9. a 60 9.4% 60 9.4%
5.2 中心极限定理
定理1:独立同分布中心极限定理 (变形)
P( k 1
n
X
n
k
n
当n 时 x) ( x)
n
k
X
式中
k 1
n
n
X n n 1 X X
分子分母同时除以n n k 1
k
X 近似 ~ N (0,1) 故: n
或
X ~ N (,
为什么会有这种规律性?这是由于大量试验过程中,随
机因素相互抵消、相互补偿的结果。
用极限方法来研究大量独立(包括微弱相关)随机试验
的规律性的一系列定律称为大数定律。
5.1 大数定律
弱大数定理(辛钦大数定理)
设随机变量序列 X1, X2, … 独立同分布,具有有限的 数学期望 E(Xk)=μ, k=1, 2, …,则对任给 ε >0 ,有
棣莫弗 – 拉普拉斯定理 (针对二项分布)
【第五章】Spring表达式语言之5.1概述5.2SpEL基础——跟我学spring3
【第五章】Spring表达式语言之 5.1 概述 5.2 SpEL基础——跟我学spring35.1 概述5.1.1 概述Spring表达式语言全称为“Spring Expression Language”,缩写为“SpEL”,类似于Struts2x 中使用的OGNL表达式语言,能在运行时构建复杂表达式、存取对象图属性、对象方法调用等等,并且能与Spring功能完美整合,如能用来配置Bean定义。
表达式语言给静态Java语言增加了动态功能。
SpEL是单独模块,只依赖于core模块,不依赖于其他模块,可以单独使用。
5.1.2 能干什么表达式语言一般是用最简单的形式完成最主要的工作,减少我们的工作量。
SpEL支持如下表达式:一、基本表达式:字面量表达式、关系,逻辑与算数运算表达式、字符串连接及截取表达式、三目运算及Elivis表达式、正则表达式、括号优先级表达式;二、类相关表达式:类类型表达式、类实例化、instanceof表达式、变量定义及引用、赋值表达式、自定义函数、对象属性存取及安全导航表达式、对象方法调用、Bean引用;三、集合相关表达式:内联List、内联数组、集合,字典访问、列表,字典,数组修改、集合投影、集合选择;不支持多维内联数组初始化;不支持内联字典定义;四、其他表达式:模板表达式。
注:SpEL表达式中的关键字是不区分大小写的。
5.2 SpEL基础5.2.1 HelloWorld首先准备支持SpEL的Jar包:“org.springframework.expression-3.0.5.RELEASE.jar”将其添加到类路径中。
SpEL在求表达式值时一般分为四步,其中第三步可选:首先构造一个解析器,其次解析器解析字符串表达式,在此构造上下文,最后根据上下文得到表达式运算后的值。
让我们看下代码片段吧:java代码:Java代码接下来让我们分析下代码:1)创建解析器:SpEL使用ExpressionParser接口表示解析器,提供SpelExpressionParser 默认实现;2)解析表达式:使用ExpressionParser的parseExpression来解析相应的表达式为Expression 对象。
蓝牙BLE4.2 、BLE4.0、BLE5.0、 BLE5.1、BLE5.2主要区别与对比
蓝牙BLE4.2、BLE4.0、BLE5.0、BLE5.1、BLE5.2主要区别与对比导读蓝牙的核心是短距离无线电通讯,它的基础来自于跳频扩频(FHSS)技术,蓝牙技术于爱立信在1994年创制。
1998年5月20日,爱立信联合IBM、英特尔、诺基亚及东芝公司等5家著名厂商成立「特别兴趣小组」(Special Interest Group,SIG),即蓝牙技术联盟的前身,目标是开发一个成本低、效益高、可以在短距离范围内随意无线连接的蓝牙技术标准。
经过这么些年的发展,蓝牙已经从最初的1.0版本演变到了目前最新的5.2版本。
在历代的版本更迭中,蓝牙技术已经有了非常大的变化。
说起各个版本的特性,可能不少人都一知半解,今天,小亿就目前市面上主要应用到的蓝牙BLE版本特性进行简要的差异介绍。
蓝牙4.2VS蓝牙4.0蓝牙4.2协议是有蓝牙技术联盟在2014年推出的协议版本,对比2010年推出的蓝牙4.0协议,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提升。
>>>>01.速度传输更快与4.0相比,蓝牙4.2标准下,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速度提升了约2.5倍,蓝牙智能数据包可容纳的数据量相当于此前的约10倍。
>>>>02.安全性更高此外,蓝牙4.2的安全性也有所提升,如果没有得到用户许可,蓝牙信号将无法尝试连接和追踪用户设备,并且无法进行智能定位。
>>>>03.功能更强大新标准还推动了IPv6协议引入蓝牙标准的进程,蓝牙4.2设备可以直接通过IPv6和6LoWPAN接入互联网,且支持低功耗IP连接。
之后于2016年,蓝牙技术联盟又推出了蓝牙5.0版本。
在之前的4.2版本基础上又进行了进一步的提升。
蓝牙5.0VS蓝牙4.2>>>>01.容量及速度与蓝牙版本4.2相比,蓝牙5.0可以带来两倍的数据传输速度,数据传输容量提高了800%。
换句话说,使用蓝牙5.0,可以以更快的速度传输和接收更多数据。
高中物理 第5章 波与粒子 5.1 光电效应 5.2 康普顿效应教案
第1节光电效应第2节康普顿效应●课标要求1.知道什么是光电效应,通过实验了解光电效应现象,知道光电效应的瞬时性和极限频率的概念及其与电磁理论的矛盾.2.理解爱因斯坦的光子说及光电方程,并用来解释光电效应现象.3.了解康普顿效应的实验现象,了解光子理论对康普顿效应的解释.4.认识光的波粒二象性,了解玻恩的概率波对光的波粒二象性的解释,了解光在哪些情况下会表现出粒子性或波动性.5.了解人类探索光本质所经历的漫长而曲折的历程,认识科学的探索,是一个不断深入的、永无止境的过程.●教学地位本节教学应注意讲授和讨论相结合,宜从经典物理的局限性开始,引出普朗克量子假说,为后面学习爱因斯坦光子理论做好铺垫,使得教学有清晰的思路和逻辑脉络.做好演示实验是教好光电效应的前提,为改善实验的演示效果,也可以先使验电器带上负电,使指针张开某一角度,光照锌板后,指针张角变小.对光电效应实验结果进行理论解释是教学的难点,教学时可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在争论中引出矛盾,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与发现.通过对康普顿效应的解释进一步认识光的波粒二象性,进而认识光的本质,教学中可适当介绍有关人类对光本质的认识过程,使学生体会到科学探索的道路是曲折的、永无止境的,让学生了解光在什么情况下表现出什么不同的特性,可以举例子加以说明或让学生自己尝试解释一些实例,增进学生对光的波粒二象性和光是一种概率波的理解.●新课导入建议问题导入用弧光灯照射连在验电器上的锌板,验电器的金属箔会张开一个角度.你想知道上述现象的原因吗?图教5-1-1●教学流程设计课前预习安排:1.看教材2.填写【课前自主导学】同学之间可进行讨论⇒步骤1:导入新课,本节教学地位分析⇒步骤2:老师提问,检查预习效果可多提问几个学生⇒错误!⇓步骤7:完成“探究4”讲解利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技巧⇒步骤6:完成“探究3”重在讲解规律方法技巧⇐步骤5:师生互动完成“探究2”方式同完成探究1相同⇐步骤4:让学生完成【迁移应用】,检查完成情况并点评⇓步骤8:指导学生完成【当堂双基达标】,验证学习情况⇒错误!课标解读重点难点1.知道什么是光电效应及其实验现象.2.理解光子说和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能够利用它解释光电效应实验现象.3.知道什么是康普顿效应及X射线实验原理.4.理解光的波粒二象性,了解光是一种概率波. 1.光电效应的基本规律、光子说的基本思想.(重点)2.光的波粒二象性及光电效应实验.(重点)3.对光电效应的理解.(难点)4.光是一种概率波的建立过程.(难点)光电效应(1)光电效应现象:在物理学中,在光的照射下电子从物体表面逸出的现象.(2)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①发生的条件:每一种金属对应一种光的最小频率,又称极限频率.只有当光的频率大于或等于这个最小频率时,才会产生光电效应.当光的频率小于这个最小频率时,即使增加光的强度或照射时间,也不能产生光电效应.②与光的强度的关系:产生光电效应时,光的强度越大,单位时间内逸出的电子数越多.③发生光电效应所需的时间:从光照射到金属表面至产生光电效应的时间间隔很短,通常可在10-9_s内发生光电效应.(3)光子说:看似连续的光实际上是由个数有限、分立于空间各点的光子组成的,每一个光子的能量为hν.光在发射和吸收时能量是一份一份的.(4)光电效应方程①表达式:hν=W+12mv2.②物理意义:金属中电子吸收一个光子获得的能量是hν,这些能量一部分用于从金属表面逸出时做功,剩下的表现为电子逸出后的最大初动能.(5)光电效应的应用①光电开关.②光电成像.③光电池.2.思考判断(1)光电效应实验中光照时间越长光电流越大.(×)(2)光电效应实验中入射光足够强就可以有光电流.(×)(3)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3.探究交流你对光电效应中的“光”是怎样认识的?【提示】这里的光,可以是可见光,也可以是紫外线、X光等.康普顿效应及光的波粒二象性(1)康普顿效应X射线在石墨上散射时,发现部分散射光的波长变长,波长改变的多少与散射角有关.这种现象称为康普顿效应.(2)康普顿的理论当光子与电子相互作用时,既遵守能量守恒定律.又遵守动量守恒定律,在碰撞中光子将能量hν的一部分传递给了电子,光子能量减少,波长变长.(3)康普顿效应的意义康普顿效应表明光子除了具有能量之外,还具有动量,深入揭示了光的粒子性的一面.(4)光电效应与康普顿效应当波长较短的X射线或γ射线入射时,产生康普顿效应;当波长较长的可见光或紫外光入射时,主要产生光电效应.(5)光的波粒二象性①光的本性:光子既有粒子的特征,又有波的特征,即光具有波粒二象性.②光是一种电磁波.③当光的波长较长时,光在传播过程中波动性明显;当光的波长较短时,光子与粒子相互作用时,粒子性明显.2.思考判断(1)康普顿效应证实了光子不仅具有能量,也具有动量.(√)(2)康普顿效应进一步说明光具有粒子性.(√)(3)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是统一的,光具有波粒二象性.(√)3.探究交流太阳光从小孔射入室内时,我们从侧面可以看到这束光;白天的天空各处都是亮的;宇航员在太空中,尽管太阳光线耀眼刺目,其他方向的天空却是黑的,为什么?【提示】地球上存在着大气,太阳光经大气中的微粒散射后传向各个方向;而在太空的真空环境下,光不再散射,只向前传播.光电效应现象及其理解1.光子和光电子是一回事吗?2.只要光照足够强就能有光电子逸出吗?3.光电效应现象中能量守恒吗?1.光电效应中的三组概念的对比2.对光电效应方程hν=W +2mv 2的理解 (1)公式中的12mv 2是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对某个光电子而言,其离开金属时剩余动能大小可以是0~12mv 2范围内的任何数值. (2)光电效应方程实质上是能量守恒方程.能量为E =hν的光子被电子所吸收,电子把这些能量的一部分用来克服金属表面对它的吸引,另一部分就是电子离开金属表面时的动能.如果克服吸引力做功最少为W ,则电子离开金属表面时动能最大为12mv 2,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知: hν=W +12mv 2. (3)光电效应方程包含了产生光电效应的条件.若发生光电效应,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必须大于零,即E k=hν-W >0,亦即hν>W ,ν>W h =νc ,而νc =W h恰好是金属的极限频率.(4)E km -v 曲线.如图5-1-1所示是光电子最大初动能E km 随入射光频率ν的变化曲线.这里,横轴上的截距是极限频率;纵轴上的截距是逸出功的负值;斜率为普朗克常量.图5-1-1(2013·福州一中检测)入射光照射到某金属表面上发生光电效应,若入射光的强度减弱,而频率保持不变,那么( )A .从光照射金属表面到发射出光电子之间的时间间隔将明显增加B .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将减小C .单位时间内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数目将减少D .有可能不发生光电效应【解析】 根据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知,从光照射金属表面到光电子发射的时间间隔极短,这与光的强度无关,故A 错误;实验规律还指出,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频率有关,光电流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由此可知,B 、D 错误,C 正确.【答案】 C1.极限频率为ν0的光射照金属对应逸出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零,逸出功W =hν0.2.逸出功的大小由金属本身决定,与其他因素无关.3.光电效应的实质是光现象转化为电现象.1.用不同频率的紫外线分别照射钨和锌的表面而产生光电效应,可得到光电子最大初动能E k 随入射频率ν变化的E k —ν图象,已知钨的逸出功是3.28 eV ,锌的逸出功是3.34 eV ,若将二者的图线画在同一个E k -ν坐标系中,如图所示中用实线表示钨、虚线表示锌,则正确反映这一过程的是( )【解析】 依据光电效应方程E k =hν-W 可知,E k -ν图线的斜率代表普朗克常量h ,因此钨和锌的E k -ν图线应该平行.图线的横截距代表极限频率ν0,而ν0=W h,因此钨的ν0小些.综上所述,A 图正确.【答案】 A 对康普顿效应的理解1.X 射线照在石墨上会有什么现象?2.光子和电子碰撞后,波长会改变吗?3.经典理论能解释康普顿现象吗?1.实验现象X射线管发出波长为λ0的X射线,通过小孔投射到散射物石墨上.X射线在石墨上被散射,部分散射光的波长变长,波长改变的多少与散射角有关.2.康普顿效应与经典物理理论的矛盾按照经典物理理论,入射光引起物质内部带电粒子的受迫振动,振动着的带电粒子从入射光吸收能量,并向四周辐射,这就是散射光.散射光的频率应该等于粒子受迫振动的频率(即入射光的频率).因此散射光的波长与入射光的波长应该相同,不应该出现波长变长的散射光.另外,经典物理理论无法解释波长改变与散射角的关系.3.光子说对康普顿效应的解释假定X射线光子与电子发生弹性碰撞.(1)光子和电子相碰撞时,光子有一部分能量传给电子,散射光子的能量减少,于是散射光的波长大于入射光的波长.(2)因为碰撞中交换的能量与碰撞的角度有关,所以波长改变与散射角有关.康普顿效应进一步揭示了光的粒子性,也再次证明了爱因斯坦光子说的正确性.光电效应应用于电子吸收光子的问题,而康普顿效应讨论光子与电子碰撞且没有被电子吸收的问题.康普顿效应证实了光子不仅具有能量,也具有动量.入射光和电子的作用可以看成弹性碰撞,则当光子与电子碰撞时,光子的一些能量转移给了电子,如图5-1-2给出了光子与静止电子碰撞后,电子的运动方向,则碰撞过程中动量________(选填“守恒”或“不守恒”),能量________(选填“守恒”或“不守恒”),碰后光子可能沿________(选填“1”、“2”或“3”)方向运动,并且波长________(选填“不变”、“变小”或“变长”).碰前碰后图5-1-2【审题指导】(1)看成弹性碰撞把握动量、能量守恒.(2)利用光的频率与波长的关系ν=c/λ计算.【解析】光子与电子碰撞过程满足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所以碰撞之后光子和电子的总动量的方向与光子碰前的方向一致,由矢量合成知识可知碰撞后光子的方向可能沿1方向,不可能沿2或3方向;通过碰撞,光子将一部分能量转移给电子,能量减少,由E=hν知,频率变小,再根据c=λν知,波长变长.【答案】守恒守恒 1 变长2.科学研究证明,光子有能量也有动量,当光子与电子碰撞时,光子的一些能量转移给了电子.假设光子与电子碰撞前的波长为λ,碰撞后的波长为λ′,则碰撞过程中( )A.能量守恒,动量守恒,且λ=λ′B.能量不守恒,动量不守恒,且λ=λ′C.能量守恒,动量守恒,且λ<λ′D.能量守恒,动量守恒,且λ>λ′【解析】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适用于宏观世界也适用于微观世界.光子与电子碰撞时遵循这两个守恒定律.光子与电子碰撞前光子的能量E=hν=h cλ,当光子与电子碰撞时,光子的一些能量转移给了电子,光子的能量E′=hν′=h cλ′,由E>E′,可知λ<λ′,选项C正确.【答案】C对光的波粒二象性的理解1.爱因斯坦光子说中的“粒子”和牛顿微粒说中的“粒子”一样吗?2.哪些实验能说明光具有波动性?3.哪些实验能证明光具有粒子性?1.光的粒子性的含义粒子的含义是“不连续”、“一份一份”的,光的粒子即光子,不同于宏观概念的粒子,但也具有动量和能量.(1)当光同物质发生作用时,表现出粒子的性质.(2)少量或个别光子易显示出光的粒子性.(3)频率高,波长短的光,粒子性特征显著.2.光的波动性的含义光的波动性是光子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不同于宏观的波,它是一种概率波,即光子在空间各点出现的可能性(概率)大小可用波动规律描述.(1)足够能量的光(大量光子)在传播时,表现出波的性质.(2)频率低,波长长的光,波动性特征显著.3.光的波粒二象性(1)光的粒子性并不否定光的波动性,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波动性、粒子性都是光的本质属性,只是在不同条件下的表现不同.(2)只有从波粒二象性的角度,才能统一说明光的各种行为.(2013·西安一中检测)关于光的波粒二象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的频率越高,衍射现象越容易看到B.光的频率越高,粒子性越显著C.大量光子产生的效果往往显示波动性D.光的波粒二象性否定了光的电磁说【审题指导】(1)波粒二象性是对光本质的描述.(2)频率高低影响光的粒子性和波动性的表现.(3)大量光子波动性显著,少量光子粒子性显著.【解析】光具有波粒二象性,波粒二象性并不否定光的电磁说,只是说某些情况下粒子性明显,某些情况下波动性明显,故D 错误.光的频率越高,波长越短,粒子性越明显,波动性越不明显,越不易看到其衍射现象,故B对、A错误.大量光子的行为表现出波动性,个别光子的行为表现出粒子性,故C对.【答案】BC1.光的干涉和衍射及偏振说明光具有波动性,而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是光具有粒子性的例证.2.波动性和粒子性都是光的本质属性,只是在不同条件下的表现不同.当光与其他物质发生作用时,表现出粒子的性质;少量或个别光子易显示出光的粒子性;频率高波长短的光,粒子性显著.大量光子在传播时表现为波动性;频率低波长长的光,波动性显著.3.对光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个别光子的行为表现为粒子性,大量光子的行为表现为波动性B.光的波动性是光子本身的一种属性,不是光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C.光表现出波动性时,就不具有粒子性了,光表现出粒子性时,就不具有波动性了D.光的波粒二象性应理解为:在某些场合下光的波动性表现明显,在某些场合下,光的粒子性表现明显【解析】本题考查光的波粒二象性.光是一种概率波,少量光子的行为易显示出粒子性,而大量光子的行为往往显示出波动性,A选项正确;光的波动性不是由光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而是光的一种属性,这已被弱光照射双缝后在胶片上的感光实验所证实,B选项正确;粒子性和波动性是光同时具备的两种属性,C 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答案】ABD综合解题方略——光电效应规律的应用(2011·福建高考)爱因斯坦因提出了光量子概念并成功地解释光电效应的规律而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某种金属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km与入射光频率ν的关系如图5-1-3所示,其中ν0为极限频率.从图中可以确定的是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A.逸出功与ν有关B.E km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C.当ν<ν0时,会逸出光电子D.图中直线的斜率与普朗克常量有关【规范解答】每种金属的逸出功是由自身因素决定,A错误;由光电效应方程知E km=hν-W0,E km与ν有关,而与光强无关;当ν<ν0时金属不可能发生光电效应;图中直线与h有关,由此知B、C错误,D正确.【答案】D在理解光电效应方程的基础上,把其数学关系式与数学函数图像结合起来,经分析、推导得出图像的斜率及在图像横、纵坐标轴上的截距所对应的物理量,从而理解它们的物理意义,有效提高自身应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备课资源】(教师用书独具)X射线的发现1895年11月8日晚,伦琴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他以前做过一次放电实验,为了确保实验的精确性,他事先用锡纸和硬纸板把各种实验器材都包裹得严严实实,并且用一个没有安装铝窗的阴极管让阴极射线透出.可是现在,他却惊奇地发现,对着阴极射线发射的一块涂有氰亚铂酸钡的屏幕(这个屏幕用于另外一个实验)发出了光.而放电管旁边这叠原本严密封闭的底片,现在也变成了灰黑色——这说明它们已经曝光了!这个一般人很快就会忽略的现象,却引起了伦琴的注意,使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想:底片的变化,恰恰说明放电管放出了一种穿透力极强的新射线,它甚至能够穿透装底片的袋子.不过目前还不知道它是什么射线,于是取名“X射线”.于是,伦琴开始了对这种神秘的X射线的研究.他先把一个涂有磷光物质的屏幕放在放电管附近,结果发现屏幕马上发出了亮光.接着,他尝试着拿一些平时不透光的较轻物质——比如书本、橡皮板和木板——放到放电管和屏幕之间去挡那束看不见的神秘射线,可是谁也不能把它挡住,在屏幕上几乎看不到任何阴影,它甚至能够轻而易举地穿透15毫米厚的铝板!直到他把一块厚厚的金属板放在放电管与屏幕之间,屏幕上才出现了金属板的阴影——看来这种射线还是没有能力穿透太厚的物质.实验还发现,只有铅板和铂板才能使屏不发光,当阴极管被接通时,放在旁边的照相底片也将被感光,即使用厚厚的黑纸将底片包起来也无济于事.接下来更为神奇的现象发生了,一天晚上,伦琴很晚也没回家,他的妻子来实验室看他,于是他的妻子便成了在那不明辐射作用下在照相底片上留下痕迹的第一人.当时伦琴要求他的妻子用手捂住照相底片.当显影后,夫妻俩在底片上看见了手指骨头和结婚戒指的影象.1896年1月5日,在柏林物理学会会议上展出了很多X射线的照片,同一天,维也纳《新闻报》也报道了发现X射线的消息.这一伟大的发现立即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并很快传遍全世界.在几个月的时间里,数百名科学家为此进行调查研究,一年之中就有上千篇关于X射线的论文问世.伦琴虽然发现了X射线,但当时的人们——包括他本人在内,都不知道这种射线究竟是什么东西.直到20世纪初,人们才知道X射线实质上是一种比光波波长更短的电磁波,它不仅在医学中用途广泛,成为人类战胜许多疾病的有力武器,而且还为今后物理学的重大变革提供了重要的证据.正因为这些原因,在1901年诺贝尔奖的颁奖仪式上,伦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人,人们为了纪念伦琴,将X(未知数)射线命名为伦琴射线.1.(2013·海口检测)在演示光电效应实验中,原来不带电的一块锌板与灵敏验电器相连,用弧光灯照射锌板时,验电器的指针张开一个角度,如图5-1-4所示,这时( )图5-1-4A.锌板带正电,指针带负电B.锌板带正电,指针带正电C 锌板带负电,指针带正电D.锌板带负电,指针带负电【解析】弧光灯发出的紫外线照射锌板,发生光电效应,有电子从锌板飞出,锌板由于失去电子而带正电;验电器与锌板相连接,指针带正电.故B项正确.【答案】B2.关于光的本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子说并没有否定光的电磁说B.光电效应现象反映了光的粒子性C.光的波粒二象性是综合了牛顿的微粒说和惠更斯的波动说得出来的D.大量光子产生的效果往往显示出粒子性,个别光子产生的效果往往显示出波动性【解析】光既有粒子性,又有波动性,但这两种特性并不是牛顿所支持的微粒说和惠更斯提出的波动说,它体现出的规律不再是宏观粒子和机械波所表现出的规律,而是自身体现的一种微观世界特有的规律.光子说和电磁说各自能解释光特有的现象,两者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而微粒说和波动说是相互对立的.【答案】AB3.频率为ν的光子,具有的能量为hν,动量为hν/c,将这个光子打在处于静止状态的电子上,光子将偏离原来的运动方向,这种现象称为光的散射.散射后的光子( )A.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但频率保持不变B.光子将从电子处获得能量,因而频率将增大C.散射后的光子运动方向将与电子运动方向在一条直线上,但方向相反D.由于电子受到碰撞时会吸收光子的一部分能量,散射后的光子频率低于入射光的频率【解析】电子能量增加,光子能量减少,而光速不变,由E =hν知,光子频率减小,A、B均错误,D正确.光子散射后运动方向不一定与电子运动方向共线,C错误.【答案】D4.(2012·海南高考)产生光电效应时,关于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k,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对于同种金属,E k与照射光的强度无关B.对于同种金属,E k与照射光的波长成反比C.对于同种金属,E k与照射光的时间成正比D.对于同种金属,E k与照射光的频率成线性关系E.对于不同种金属,若照射光频率不变,E k与金属的逸出功成线性关系【解析】E k=hν-W=h cλ-W,同种金属最大初动能逸出功相同,最大初动能与照射光强度无关,与照射光的波长有关但不是反比例函数关系,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成线性关系,不同种金属,保持入射光频率不变,最大初动能E k与逸出功成线性关系.【答案】ADE。
第五章 5.1-5.2创新思维障碍及方法训练
容并蓄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 过于依赖习惯的顽症
习惯像一把双刃剑
30岁以前人养成习惯,
30岁以后习惯养成人。 ——someone
• 过于依赖习惯的顽症
我们每天的活动,从清晨起床到晚上睡觉, 90%以上纯粹是下意识的、习惯性的。
习惯有助于日常生活和工作,可以让我们 驾轻就熟,提高效率,习惯可以帮助我们 解决90%以上甚至95%以上的问题。
第五章 创新思维障碍及方法训练
学习要点: 1.思维定势以及其积极性和消极性 2.创新思维障碍类型 3.创新思维训练 学习要求: 1.掌握各种创新思维训练方法。 2.熟悉思维定势的积极性和消极性,以及各种类型 的创新思维障碍类型。 3.了解思维定势的概念。
游戏:老鹰抓小鸡
思维定势小测验(一)
如果有人问你:“什么老鼠两条腿走路?”你如何回答?
因为令很多人感到有些荒谬的是,这次打架竟然以空手道 冠军失败作为结局!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案例点评:
事后通过记者的采访,人们才知道了事情的原因。原来空 手道运动有这样一种规则,就是不能打头部,腰部以下也不 能打。可是普通人没有学过空手道,因此不会受到制度与约 定的束缚,那个普通人直直地一勾拳就击在空手道冠军的鼻 梁,冠军就此倒地不起,被彻底击晕了。 我们需要规则,但不需要僵化。而僵化就是不假思索,仅 仅按照惯性的力量去推动,而不去体会外界环境是否有了彻 底的改变,自然难免在竞争中失利。所谓的高手,只有一种 剑法和一个套路,是不能行走江湖的,还必须应时而动,兼
女人最想要什么?
5、自我中心思维定断地不顾他人的存在 和感觉。
案例一:公司职员下岗… 案例二:翡翠戒指的故事8万…
练习:请最前一排的一位同学说一段话,依次
化工基础_第五章_5.1 -5.2
b、液体分布器
作用:使液体能够均匀地分布在填料层上。 类型:多孔型、溢流型。
(a)莲蓬头式
(b)多孔环管式
(c)溢流管式
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d)排管式
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C、液体收集及再分布装置 作用:将上段填料层流下的液体收集充分混合后,重新分 布在下段填料层上。 形式:
(a)截锥型
(b) “罗赛脱”型
b.漏液
气体通过筛孔的速度较小时,气体通过筛孔的动
压不足以阻止板上液体的流下,液体会直接从孔口落下,这种 现象称为漏液。正常操作时,一般控制漏液量不大于液体流量 的10%。相应的孔流气速为漏液点气速 。
稀溶液,气液两相的平衡关系遵循亨利(Henry)定律; 理想溶液的气液相间符合拉乌尔(Raoult)定律。
相间传质过程的方向和极限的判断:
①若物质在一相中(A相)实际浓度大于其在另一相 (B相)实际浓度所要求的平衡浓度,则物质将由A相向 B相传递;
P A > P A*
②物质在A相实际浓度小于其在B相实际浓度所要求
②板式塔上流体力学状况 塔板形式多样,下面介绍塔板上气液接触状态、漏液、 雾沫夹带、液泛等流体力学规律。
a.气液接触状态 孔速较低时,气体以鼓泡形式通过液层, 板上气液两相呈鼓泡接触,图(a). 随孔速的增大气泡的 数量而增加,气泡表面连成一片发生合并与破裂,板上液体 以泡沫形式存在于气泡之中,但液体为连续相,气体为分散 相,图5(b).孔速继续增大,气体从孔口喷出,液体由连续相 变为分散相,气体则由分散相变为连续相,图©.
3. 塔设备简介
传质过程有共同的规律,也有通用的传质设备。 气体吸收和液体精馏两种气液传质过程通常在塔设 备内进行。提供气、液两相充分接触的机会。 根据塔内气液接触部件的结构型式,分为填料塔与
建筑工程施工测量学习单元5.1~5.2多层建筑施工测量
编辑课件
国家共享型教学资源库
学习单元2 高层建筑标高和轴线传递
5.2.1.2激光铅垂仪 激光铅垂仪是一种专用的铅直定位仪器。适用于高
层建筑物、烟囱及高塔架的铅直定位测量。激光铅 垂仪的基本构造如图5.2.1所示
编辑课件
国家共享型教学资源库
学习单元2 高层建筑标高和轴线传递
图5.2.1 铅垂仪
编辑课件
国家共享型教学资源库
学习单元2 高层建筑标高和轴线传递
5.2.1 基础知识学习 5.2.1.1内控法 内控法应于于高层建筑中或建筑物密集的建筑区,轴线投
测时,在建筑物底层室内测设轴线控制点,用垂准线原理 将其竖直投测到各层楼面上,作为各层轴线测设的依据。 室内轴线控制点的布置视建筑物的平面形状而定,对一般 平面形状不复杂的建筑物,宜布设成L形或矩形。
编辑课件
国家共享型教学资源库
学习单元1 多层建筑施工测量
5.1.2教学内容实施 5.1.2.2.墙体施工测量 1.墙体定位 将经纬架设在轴线控制桩或轴线钉上,将轴线投测到基
础面或防潮层上,用墨线弹出墙中线和墙边线,往下转 动望远镜,把墙轴线延伸并画在外墙基础上,作为向上 投测轴线的依据。检查外墙轴线交角是否等于90˚。如下 图5.1.2.1所示。把门窗和其他洞口的边线也在外墙基础 上标定出来。
编辑课件
国家共享型教学资源库
学习单元2 高层建筑标高和轴线传递
5.2.2教学内容实施 5.2.2.1 轴线定位之后,即可依据轴线测设备桩位或柱列
线上的桩位。桩的排列随着建筑物形状和基础结构的不同 而异。最简单的排列是格网形状,此时只要根据轴线,精 确地测设出格网的四个角点,进行加密即可测设出其他各 桩位。有的基础则是由若干个承台和基础粱连接而成。测 设时一般是按照“先整体、后局部,先外廓、后内部”的 顺序进行。测设时通常根据轴线,用直角坐标法测设不在 轴线上的桩位点。
化工原理 吸收5.1-5.2
相界面
苯
空气 水 湿物料
液相主体
Ci
液相主体 传质方向 CL
煤焦油(含苯酚) 煤焦油 ( 含苯酚 )
干燥
液液萃取
§5.1 传质的最终状态 相际间传质的最终状态
与热平衡不同之处: 与热平衡不同之处: 达到相平衡时, ▲ 达到相平衡时 , 一般两相浓度 不相等。 不相等。 气相主体 ▲ 达到相平衡时 , 传质过程仍在 达到相平衡时, 进行, 只不过通过相界面的某一 进行 , 组分的净传质量为零, 组分的净传质量为零 , 因此属动 态平衡。 态平衡。
n 混合物总摩尔浓度 C = V
对气体, 对气体,还可以用 p A 表示浓度
m 混合物总质量浓度 ρ = V
§5.1 概述
思考: 思考: 双组分均相物系( 的摩尔分率之和等于多少? 1. 双组分均相物系(A、B)的摩尔分率之和等于多少? 质量分率之和呢? x A + x B = 1 a A + a B = 1 质量分率之和呢?
§5.2.1.2 相律
(1)气液两相体系关系图见5-2
• 气相:双组分混合气(A+B),以y表示A摩尔 气相 分率或 Pe 表示A的平衡分压; • 液相 液相:亦为双组分S+A,以x表示A在溶液中的 平衡溶解度; • 体系涉及的参数有 体系涉及的参数有:P、T、Pe 、x Pe (2)相律 )相律:自由度F=C-Φ+2 =3-2+2=3 由 F=3知:即溶质A在吸收剂中的溶解度Xe。 = 知 即 溶解 度=f(P、T、y (Pe )); T一定,F=2 溶解度=f(P、y (Pe )) P、T一定,F=1 溶解度=f(y (Pe )) ;
§5.2.1 气液平衡关系
• §5.2.1.1 (平衡)溶解度 • §5.2.1.2 • §5.2.1.3
5.1功放概念5.2OCL功放
作业: p.164 5.2
5.3
例: 扩音系统
信 号 提 取
电 压 放 大
功 率 放 大
5.1.1
功放电路的特点和要求:
电压放大电路 功率放大电路
一、特点:
⑴电路功能:
放大微弱的电压信号
供给负载较大电流和电压
⑵三极管工作范围: 小信号、动态工作范围小 大信号,动态范围大(极限运用) ⑶输出波形: ⑷分析方法: ⑸研究对象: ⑹电路形式: ⑺三极管工作状态: 非线性失真小 微变等效电路法 Au Ri Ro 阻容、直耦 必须甲类 非线性失真相对较大 图解法 Po η Pc
ui
uo
RL
V 2
-
输入输出直耦;
互补对称式射极输出。
VCC
二、工作原理(设ui为正弦波) 静态时:两管零偏 ui = 0V ic1、ic2均=0(乙 类工作状态) uo = 0V 动态时: ui 正半周
+V
CC
ic1 ui
V 1 uo
RL
V1导通,V2截止
iL= ic1 ; V1截止,V2导通 iL=ic2
1.交越失真:
ui Rc A
2.OCL实用电路: V1
K RL
+VCC
+
t
uo
交越失真
VD1
VD2 RP
uO
-
B
t
ui
Re
V2
V3
-VCC
输入信号必须大于三极管发射 结的死区电压,否则输出波形 正负半周交界处产生失真 解决办法:静态时,使 V1、V2 处于微导通状态
V1和V2基极偏置是IC3在VD1、 VD2、RP上产生的电压降提供。
Q
§5 5.1 对数函数的概念 5.2 5.2 对数函数y=log2x的图像
1.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关系为__________.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关系为__________. __________ 互为反函数
(2, + ) 2.函数y=log2(x-2)的定义域为_________ 的定义域为_________ _________。 函数y
3.求下列函数的反函数
(1) y = ln x
x = loga y
我们知道, 我们知道,指数函数 y = a x (a > 0且 a 1) 反映了数集 R 与 之间是一种一一对应关系。 数集 { y > 0 } 之间是一种一一对应关系。可见在这个关 y 系式中, 系式中, 对于任意的 y ?
(0, )
都有唯一确定的 x 值
与之对应, 当作自变量, 的函数. 与之对应,若把 y 当作自变量,则 x 就是 y 的函数.把函数
2.求下列函数的反函数
(1)y = log 2.5 x
(2)y = log p x
p x (4)y = ( ) 2
(3)y = 1.4
答案: 答案:
x
(1)y = 2.5x
(2)y = p
x
(3)y = log1.4 x
(4)y = log p x
2
用描点法画出对数函数 的图像。 的图像。 作图步骤: 作图步骤: ①列表, 列表, ②描点, 描点, ③连线。 连线。
x
的反函数。 的反函数。
知识应用
例2 写出下列对数函数的反函数: 写出下列对数函数的反函数: (2)
y = log 1 x
3
(1)y=lgx
对数函数y=lgx,它的底数是10 y=lgx,它的底数是10, ( 解: 1)对数函数y=lgx,它的底数是10,它 的反函数是指数函数 y=10x ,它的底数是 1 ,它的 3 3 反函数是指数函数 y = (1)x 3 (2)对数函数 (2)对数函数
【2019版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第一册第五章《植被与土壤》全章节PPT课件(5.1-5.2+章末综合)图文
• 5.该山地丘陵区最可能位于( B )
• A.四川盆地
• B.山东半岛
• C.长江中下游平原
• D.两广丘陵
• 6.下列关A于影响该地土壤厚度因素的叙述,正
确的是( )
• A.与植被覆盖度呈正相关
• B.与坡度呈正相关
• C.与坡面光照呈正相关
• D.与降水量呈正相关
A
• 7.阳坡与阴坡土壤厚度不同的原因是( )
植物
动物
腐殖质 微生物
3.气候与土壤
亚寒带 针叶林
思考:岩石风化的速度和强度与气温和降水量的关系?
呈正相关: 湿热>干冷
南方的红壤和东北的黑土有机质含量高的是哪一种? 为什么?
探究二
• 材料一 下图为亚马孙热带雨林生 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
• 材料二 生物炭,指在缺氧的条件下把生物质进行 高温处理,生物质中的油和气燃烧掉,剩下的就 是生物炭。生物炭几乎是纯碳,埋到地下后可以 有几百至上千年不会消失,等于把碳封存进了土 壤,同时减少二氧化氮和甲烷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有助于减缓全球变暖;生物炭富含微孔,可以补 充土壤的有机质含量,移除土壤污染物,有效保 存水分和养料,提高土壤肥力。
观察土壤
• 1.土壤颜色 • 2.土壤质地 • 3.土壤剖面构造
红壤
黑土
棕壤
黑钙土
成分
砂比例适中
黏 土
黏粒
通气、透水 性能
强
蓄水、保肥 耕作情
性能
况
弱
易耕作
强
强
理想
差
强
不易耕作
森 林
有机质层
土 壤
腐殖质层 ——黑色
剖 面
淋溶层 ——浅色
5.1 电磁感应定律 5.2 全电流定律
时变电磁场电磁感应定律全电流定律磁基本方分界衔接条件电磁场基本方程,分界面衔接条件正弦电磁场坡印廷定理和坡印廷矢量准静态场动态位及其积分解第 5 章时变电磁场什么是时变电磁场?电场和磁场不但是空间的函数,还是时间的函数:(x,y,z,t)B (x,y,z,t)E 时变电磁场场源:时变电场源①时变电荷q (t )电场:时变磁场源①时变电流i (t )②电场与磁场相互依存,构成统一的电磁场。
英国科学家麦克斯韦将静态场、恒定场、时变场的基本特性用麦克斯韦方程组高度概括。
电磁场基本方程组是研究宏观电磁场现象的理论基础。
5.1 电磁感应定律5.1.1 法拉第定律(电磁感应定律)当与闭合回路交链的磁通发生变化时,回路中会产生感应电动势。
ε其数值大小与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随时间的变化率成正比。
tΦd d d d d d ΦB Sε=−=−⋅∫G G d St t 楞次定律直观理解:感应电动势的符号总是与磁通变化率的正负相反物理含义:闭合回路中,感应电动势产生的感应电流方向,总是使得它所激发的磁场阻碍引起感应电动势的磁通量的变化。
感应电动势的分类:感生电动势动生电动势5.1.2 感生电动势当导体或导体回路不动,磁场发生变化而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则称为感生电动势。
++ε−−S ∫d tt ∂这是变压器工作的原理,又称为变压器电势。
5.1.3 动生电动势由导体或导体回路在恒定磁场中运动而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称为动生电动势。
BlyΦ=穿过导体回路磁通:BlvBl −−=−GG G G ②洛仑兹力使导线两端积累电荷,产生电场Ee ④当e mf f GG −=时,达到平衡状态。
产生动生电动势的原因为洛仑兹力!当导线速度在垂直于磁场方向的分量不为零时才能产生动生电动势。
5.1.4法拉第定律小结5.1.4 法拉第定律小结}产生感应电动势①闭合导体回路不动,磁场发生变化。
②磁场恒定,导体回路面积变化。
法拉第定律的推广(Maxwell的贡献):实验表明:感应电动势ε与构成回路的材料性质无关,只要与回路交链的磁通发生变化,回路中就有感应电动势。
5.1-5.2胶粘剂概述,胶接的基本原理3
30
按化学结构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①邻苯二甲酸酯类:最主要的增塑剂,性能全面, 用途广泛; ②脂肪族二元酸酯类:主要用作耐寒的辅助增塑剂; ③磷酸酯类:耐寒性差,毒性大,但有阻燃作用; ④聚酯类:耐久性、耐热性良好,但相容性较差; ⑤偏苯三酸酯类:耐热性、耐久性优良,相容性也 好。
17
氯化溶剂
氯化溶剂除了严重危害健康,还会破坏大气
臭氧层。国外已从1996年禁止使用氯化溶剂。 尽管国标GB18583-2001暂时没有限制氯化 溶剂的使用,但对生产厂来说,应该考虑该 原材料的毒性问题,不可置消费者的身体健 康于不顾。
18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胶粘剂的发展(沿革)
5300年前,水和粘土调和起来作胶粘剂,制陶和制砖,把石头 等固体粘接成生活用具。 4000年前我国利用生漆作胶粘剂和涂料制成器具,既实用, 又有工艺价值。3000年前的周朝已适用动物胶作为木船的 嵌缝密封胶。秦朝(前221年至前207年)以糯米浆与石灰制成的 灰浆用作长城基石的的胶粘剂,使得万里长城至今仍屹立于 亚洲的北部,成为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象征。 骨胶; 动物血液; 树脂粘液;
3、按用途分 结构胶;非结构胶;特种胶黏剂。 4、按应用方法分类
室温固化型;热固型;热熔型;压敏型;再湿型。
39
四、胶粘剂的应用
1、汽车工业的应用
现代汽车工业的技术进步要求结构材料轻量化、驾
驶安全化、节能环保化、美观舒适化等,因此一定
采用铝合金、玻璃钢、蜂窝夹层结构,塑料、橡胶
等新型材料,必然要大量以粘接代替焊接,胶粘剂
44
5.1概述 5.2虚功原理 单位荷载法(远程教学)
y M EI
(2)利用虚功原理:
功=力×位移
位移=功/力
2.基本假设
(1)小变形假设;
(2)线弹性
e
E
,
G
(3)理想联结
5.2 变形体虚功原理
一、功的概念:
F
单位荷载法
T Fs
s
T Fcos s
功=力乘以在力的方向上所发生的位移。
5.2 变形体虚功原理 单位荷载法
一、功的概念:
功=力乘以在力的方向上所发生的位移。
➢ 利用公式 R iCi 求位移
5.2 变形体虚功原理 单位荷载法
六、单位荷载法: 虚设一单位力作为力状态,利用虚功原理(虚
力原理)求位移的方法叫单位荷载法。
P
C
AP=1
M=1
A
C
A
B AH? C ?
AH
C
注意:虚设力状态必须另外画一个图。
5.2 变形体虚功原理 单位荷载法
六、单位荷载法
(4)刚体虚功原理是特殊情况,即内力虚功为零的情况。
5.2 变形体虚功原理 单位荷载法
四、虚功原理的两种实用形式
(一)虚位移原理
特点:受力真实,位移虚设。 用途:用以计算真实受力状态下的未知力,与平衡方程等效。
XA
由虚功原理:T外=W内 =0
YA
YB
P 2 YB 0
虚功方程
平衡方程
Δ/2
R iCi
Ri的正向与Ci的正向一致
5.2 变形体虚功原理 单位荷载法
五、静定结构由支座移动引起的位移计算
求ΔCV。
ΔCV
Δ
P=1
R iCi
1/2
1/2
Δ= - (-1/2* Δ)= Δ /2
5.1-5.2工业机器人的末端执行器
2024/2/29
16
微 三软、雅吸黑附,式20末,标端题操作器
➢ 1. 气吸附式末端操作器 • 微软雅黑,大小(18为推荐,若内容多,可改为16);此区域图文混排, ➢动利画用元吸件盘最内后的固压定力位和置大勿气超压出之此间区的域压。力;差编而排工形作式,可按自形选成,压勿力超差出的此方区法域。
2024/2/29
8
微 二软、雅夹黑钳,式20末,标端题操作器
•➢微回软转雅型黑传,动大机小构(18为推荐,若内容多,可改为16);此区域图文混排, 手动指画是元一件对最杠后杆固,定一位般置与勿斜超楔出、此滑区槽域、。连;杆编、排齿形轮式、可涡自轮选蜗,杆勿或超螺出杆此等区机域 构组成复合式杠杆传动机构,用以改变传动比和运动方向。
2024/2/29
22
微 三软、雅吸黑附,式20末,标端题操作器
•➢微2.软磁雅吸黑附,式大取小料(手18为推荐,若内容多,可改为16);此区域图文混排, 动画元件最后固定位置勿超出此区域。;编排形式可自选,勿超出此区域
手
电
臂 手
滚
部
动
电
轴
磁
磁 式 吸
盘
承 座
式 钢板 吸
圈
盘
a)吸附滚动轴承底座 b)吸取钢板
2024/2/29
11
微 二软、雅夹黑钳,式20末,标端题操作器
•➢微动V型软画手雅元指黑件:,最一大后般小固用(定于位18夹置为持勿推圆超荐柱出,形此若工区内件域容。多;,编可排改形为式16可)自;选此,区勿域超图出文此混区排域,
青出于蓝蓝牙5.2踏浪而来蓝牙5.2和5.1有何不同【一点资讯】
青出于蓝蓝⽛5.2踏浪⽽来蓝⽛5.2和5.1有何不同【⼀点资讯】2019年12⽉31⽇,蓝⽛技术联盟(BSIG)正式发布蓝⽛5.2技术标准。
这标志着蓝⽛技术向更加深远的层⾯进击,也预⽰着基于蓝⽛技术向更加宽⼴的应⽤领域拓展。
青出于蓝,随着即将到来的翼联EDUP WiFi6E⽆线⽹卡的全球⾸发,蓝⽛5.2正踏浪⽽来。
蓝⽛5. 2版本中新增的功能包括L E同步信道(LE Isochronous Channels),增强版ATT(Enhanced ATT)及LE功率控制(LE Power Control)。
协议(Enhanced Attribute Protocol)功能⼀:增强型ATT协议功能⼀:增强型蓝⽛5.2中对ATT协议进⾏了加强,简称为EATT。
EATT修改了顺序事务模型,允许堆栈处理并发事务,并且新增的流量控制提升了EATT的稳定性。
也就是说EATT协议允许并发事务可以在不同的L2CAP通道上执⾏。
这归功于EATT协议中的ATT MTU和L2CAP MTU是独⽴配置的,并且可以在连接期间重新配置。
因为在蓝⽛5.1及之前的版本中事务的处理是顺序的,不⽀持并发,也就是事务必须在⼀个完整的PDU/SUD之后才能执⾏;MTU是⼀⼀对应且固定的,也就是说MTU⼀旦建⽴连接便不可更改。
⽽对于LE5.2的EATT,MTU在ATT和L2CAP之间不再⼀⼀对应,可以互相独⽴配置。
由此也带来两个特点,⼀是ATT和L2CAP之间的MTU和PDU⼤⼩是动态可配置(MTU可变⼤);⼆是不同业务之间的PDU可以交叉处理,减⼩了数据延迟。
EATT的引⼊对ATT PDUs有以下⼏个⽅⾯的影响:⼀些新的PDU只能⽤于已经被定义的EATT载体上某些PDU可⽤于⾮增强ATT,但是不能⽤于EATT⼀些PDU的定义或流程被重新细化或优化EATT只能通过加密连接使⽤,⽽ATT继续允许通过未加密和加密的连接。
功耗控制(LE Power Control)⼆:LE功耗控制功能功能⼆:蓝⽛BR/EDR包括电源控制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若从该大学一年级学生中任 意抽查一个学生的年龄,所 得结果为一随机变量,记作 X.
考察某大学一年级 学生的年龄
X的概率分布是:
18 19 20 21 22 0.5 0.3 0.1 0.07 0.03
某大学一年级全体 学生的年龄构成问 题的总体
可见,X的概率分布 反映了总体中各个值的分 布情况. 很自然地,我们 就用随机变量X来表示所 考察的总体.
86
81
86
91
89
83
96
86
75
92
第一.整理原始数据,加工为分组资料,作出频率分布
表,画直方图,提取样本分布特征的信息.步骤如下: 1.找出数据中最小值m=69,最大值M=111,极差为 M-m=42 2.数据分组,根据样本容量n的大小,决定分组数k。 一般规律 30≤n≤40 5≤k≤6
40≤n≤60
也就是说,总体可以用一个随机变 量及其分布来描述.
类似地,在研究某地区中学生的营养状 况时,若关心的数量指标是身高和体重,我 们用X和Y分别表示身高和体重,那么此总体 就可用二维随机变量(X,Y)或其联合分布函数 F(x,y)来表示.
统计中,总体这个概念 的要旨是:总体就是一个 概率分布.
欲研究或推断总体 X 的性质,似乎应对每一个个
它反映了总体方差 的信息
1 n 2 2 S ( Xi X ) n 1 i 1
它反映了总体k阶矩 的信息
样本k阶原点矩 样本k阶中心矩
它反映了总体k 阶 中心矩的信息
1 k Ak X i n i 1 n 1 k Bk ( X i X ) n i 1
k=1,2,…
Sj
Wj X j 1 X j
X j 1 X j W j
频率直方图中的小矩形的面积近似地反映了样本数
据落在某个区间内的可能性大小,故它可近似描述X的 分布状况。
35 30 25 20 15 10 5 0 67.5 77.5 87.5 97.5 107.5
株高cm
小矩形的面积近似反映样本值落在某分组区间内的可能性大小。
且a和b都比数据多一位小数),分组如下: [67.5,72.5) [82.5,87.5) [72.5,77.5) [87.5,92.5) [77.5,82.5) [92.5,97.5)
一般根据算式:
当取a=67.5,b=112.49(a略小于m,b略大于M,
[97.5,102.5)
[102.5,107.5)
n
§2 数据的简单处理
例1
为对某小麦杂交组合F2代的株高X进行研究,抽
取容量为100的样本,测试的原始数据记录如下(单位: 厘米),试根据以上数据,画出它的频率直方图,求随
机变量X的分布状况。
87 99 86 87 84 85 96 90 103 88 91 94 94 91 88 109 83 89 111 98 102 92 82 80 91 84 88 91 110 99 86 94 83 80 91 85 73 98 89 102 99 81 80 87 95 70 97 104 88 102 69 94 95 92 92 90 94 75 91 95 102 76 104 98 83 94 90 96 80 80 90 92 105 92 92 90 94 97 86 91 95 94 88 96 80 94 92 91 77 83
体逐一测定,但这样的做法很多时候是不必要或是不可 行的。比如考察广州人的身高、体重,某种导弹的爆炸 威力,某电子元件的寿命等。我们只能在总体中随机抽 取部分个体出来测定。这就是——抽样。
2.样本(Sample)
样本(子样)——
从总体中随机抽取出来的部分个体作成的集合。记为:
X1, X 2 ,......X n x1, x2 ,......xn 是 n 维随机变量 X1, X 2 ,......X n 的一个观
X1 , X 2 ,...... X n 是相互独立的。满足以上条件
的样本(子样)称作简单随机样本(子样)。
要获得简单随机样本(子样),对有限总体,
应作有放回的随机抽样,对无限总体或总体相当大 时,也可作无放回的随机抽样。
3. 总体、样本、样本值的关系
事实上我们抽样后得到的资料都是具 体的、确定的值. 如我们从某班大学生中 抽取10人测量身高,得到10个数,它们是 样本取到的值而不是样本. 我们只能观察 到随机变量取的值而见不到随机变量.
统计量—— 样本 X1 , X 2 ,...... X n 对应的不含未知参数的实值函数, 记作: X1 , X 2 ,...... X n . 它本身也是一随机变量。它的分布 f
称作抽样分布。
例如: 设 ( X1 , X 2 , X 3 ) 是从正态总体 N (, 2 ) 中抽取 的一个样本,其中 为已知参数, 为未知参数, 则
2.常用的描述分散程度的特征数——
1 n 样本方差—— S 2 Xi X n 1 i 1
样本标准差——
2
S
1 n Xi X n 1 i 1
2
极差(全距)——
R M m
数据的简单处理
计算样本的特征数(统计量)——
常用的描述分散程度的特征数—— 四分位差Qd——满足 其中:
X1 X 2 3 X 3
X 3 X 2 X 3
2 1
是统计量 不是统计量
X1 X 2 X
2 3
X1 X 2 X 3
2、几个常见统计量
它反映了总体均值 的信息
样本均值(Sample Mean)
1 n X Xi n i 1
样本方差(sample Variance)
60≤n≤100
6≤k≤8
8≤k≤10
100≤n≤500
10≤k≤20
本例取k=9. 一般采取等距分组(也可以不等距分组),组距
等于比极差除以组数略大的测量单位的整数倍。
本例测量单位为1厘米,组距为
M m 111 69 4.7 5 k 9
3.确定组限和组中点值。
1 各组中点值 组距=组的上限或下限 2 注意:组的上限与下限应比数据多一位小数。
[107.5,112.5)
组中值分别为:70 75 80 85 90 95 100 105 110
4.将数据分组,计算出各组频数,作频数、频率分布表
组序 区间范围 频数fj 频率 累计频率 Wj=fj/n Fj 0.02 0.02 0.05 0.07 0.10 0.17 0.18 0.35 0.3 0.65 0.18 0.83 0.1 0.93 0.04 0.97 0.03 1.00
数理统计是应用广泛的一个数学分支, 它以概率论为理论基础,研究如何合理地获 得数据资料,建立有效的数学方法,根据所 获得的数据资料,来研究随机现象的规律性, 对研究对象的性质作出合理的估计和判断。 在这个课程里,我们学习数理统计学的 初步,主要讲述估计与检验等原理,线性回 归与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
察值。称为样本值或子样观察值。 注意到这里每个 Xi 因随机抽取而随机取值,所以也是 随机变量。抽样完成后得到的确切结果:
样本(子样)容量——
样本中所含的个体的数目。
Size of a sample
总体与样本
为保证抽取出来的样本能够反映出总体的性质,要求 样本具有代表性,即每个 Xi 与 X 同分布;还要求具有独 立性,即
1 2 3 4 5 6 7 8 9
[67.5,72.5) [72.5,77.5) [77.5,82.5) [82.5,87.5) [87.5,92.5) [92.5,97.5) [97.5,102.5) [102.5,107.5) [107.5,112.5)
2 5 10 18 30 18 10 4 3
数 理 统 计
Statistics
华南农业大学理学院应用数学系
Applied Mathematic Department, College of Sciences, SCAU
数理统计学研究什么?
(1)怎样以有效的方式收集、 整理和分析 带有随机性的数据; (2)在收集的数据的基础上,依据一定理 论对所考察的问题作出推断和预测; (3)为采取决策和行动提供依据和建议.
总体(理论分布) ? 样本 样本值
统计是从手中已有的资料--样本值,去 推断总体的情况---总体分布F(x)的性质.
样本是联系二者的桥梁 总体分布决定了样本取值的概率规律, 也就是样本取到样本值的规律,因而可以由 样本值去推断总体.
统计量
当我们不能完全掌握某一总体的分布函数时,只要掌握 了总体的某些数字特征(总体参数),就可基本上确定该总 体的分布,当总体参数也未知时,就只能依据样本对未知数 进行推断。通常我们利用样本构造出某种函数作为推断的基 础。这就是所谓的统计量。
数据的简单处理
计算样本的特征数(统计量)——
常用的描述集中趋势的特征数——
1 n 样本均值—— X X i n i 1
中位数——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后位于中间位置的那个数。 众数——样本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 样本几何均值——XΒιβλιοθήκη g n X1 X 2 ... X n
数据的简单处理
计算样本的特征数(统计量)——
灯泡的寿命 国产轿车每公里 的耗油量
该批灯泡寿命的 全体就是总体
所有国产轿车每公里耗 油量的全体就是总体
总体可以用一个随机变量来表示
考察某大学一年级 学生的年龄
设该大学一年级学生 的年龄分布如下表
年龄 18 19 20 21 22
比例 0.5 0.3 0.1 0.07 0.03
某大学一年级全体 学生的年龄构成问 题的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