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壳与稻秆灼烧灰颗粒的微观形态特征及其能谱分析
稻壳生物质颗粒成型机理的显微观察
辽宁农业科学2009(6):49~50Liaon i ng Agricu ltura l Sc i ences文章编号:1002-1728(2009)06-0049-02稻壳生物质颗粒成型机理的显微观察齐菁,于洪亮,林海,王洋,李永富(辽宁省森林经营研究所,辽宁丹东118000)摘要:采用电子显微镜对稻壳生物质颗粒进行显微观察,从而分析了稻壳生物质颗粒的成型机理,包括化学和物理两方面。
该研究工作为稻壳生物质颗粒燃料技术的开发及产业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稻壳;生物质颗粒;显微;成型机理中图分类号:S216.2文献标识码:B利用生物质致密成型设备,充分利用农林废弃物如稻壳、木屑、秸秆等生产颗粒燃料,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生物质颗粒产品中,稻壳颗粒是一种新兴产品。
与其它种类的生物质颗粒产品相比,稻壳颗粒的原料来源更广泛,价格更低廉,成型效果更好,生产过程更简单,具有很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本文报道了通过电子扫描显微镜对稻壳生物质颗粒进行显微观察结果,从中分析其成型机理,为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1试验材料和方法111试验材料及仪器试材:稻壳生物质颗粒,圆柱状,尺寸为:长80mm、直径8mm。
仪器:Quanta200型扫描电子显微镜(美国FE I公司)。
112试验方法试件制作:以稻壳作为原料成分,制造出稻壳生物质颗粒的成型产品,从中选取成型质量好的用于电镜观察试验。
电镜观察:首先将直径为8mm的圆柱形试件的长度裁至8mm,用砂纸进行表面清洁。
选表面平整,成型效果好,无严重缺陷的试件进行编号,作为试验用材。
然后将试件横截面向上放置在用于显微观察的载物台上;进行固定之后,对试件表面进行喷金处理。
最后,将载物台放置于电子扫描显微镜中进行显微观察,观察结束后将选好的电镜照片拷贝存放,用于研究分析。
2试验结果与分析211稻壳颗粒化学结合分析从化学结合方面看,通过图1,我们发现以水稻壳作为原料的生物质颗粒,其原料之间的结合不如木质颗粒那样紧密,能够明晰地观察到单片状水稻壳的存在,水稻壳之间的缝隙也比较大,而且片状的水稻壳没有发生明显的弯曲和变形。
稻壳生物质颗粒使用性能的检测性研究
原煤 , 完全能够满足作为替代能源的各项要求 , 作为生物质能源具有 巨大的利用前景。
关 键词 : 稻壳; 生物质 颗粒 ; 使 用性 能 ; 检 测 中图分 类号 : ¥ 7 8 9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 1 0 0 1 . 1 7 1 4 ( 2 0 1 3 ) 0 2 — 0 0 1 7 — 0 2
V= ( m— m’ ) / m× 1 0 0 %
式 中: V表示 机械 碎料 率 ; m表 示振 动处 理前 颗 粒 的质量 , 即5 k g ; m’ 为振 动处理后剩余 颗粒 的质量 。 ② 贮存 、 热效 和 环保 性 能检 测 : 按照 I S O5 6 6 0 — 1
处于探索 阶段 , 随着新技术 、 新仪器 的出现而不断 的发展。生物质能源颗粒作为一种替代能源 , 其使 用 性 能 就 成 为 了能 否 广 泛 应 用 的 重 要 前 提 。本 文 采用高频机械振动筛和锥形量热仪对 稻壳生物质 颗粒使用性能进行检测 , 以期为稻壳生物质颗粒燃
其 它 种类 的生 物质 颗 粒产 品相 比 , 稻壳 颗 粒 的原 料 来 源 更广 泛 , 价 格 更低 廉 , 成 型效 果 更好 , 生产 过 程 更 简单 , 具 有很 好 的经济 、 生 态和 社会 效益 。 目前 对 于稻 壳 颗 粒 产 品 的使 用 性 能 的研 究 还
颗粒产品机械碎料率的检测设备 , 该振动筛的筛孔直 径为 5 m m。取稻壳生物质颗粒产 品5 , 依次放于 振 动 筛 中进 行 高频 振 动 处 理 , 振 动处 理 时 间为 2 h 。 振动处理结束后 , 测量振动筛 中剩余颗粒产品的质 量, 从而计算得 出该颗粒产品的机械碎料率 。具体 的计算 公式 如下 :
真空紫外光电离质谱研究稻壳和稻秆的热解
U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e c h n o l o gy o f Ch i n a,He fe i 2 3 0 0 2 9 ,C h i n a)
Ab s t r a c t :Th e p y r o l y s i s o f r i c e h u s k a n d r i c e s t r a w we r e s t u d i e d b y t u n a b l e s y n c h r o t r o n v a c u u m u l t r a v i o l e t D h o t o i o n i z a t i o n ma s s s p e c t r o me t r y ( S V UV P I M S) . Ma i n p y r o l y s i s D r o d u c t s o f r i c e h u s k a n d r i c e s t r a w we r e i d e n t i f i e d wi t h ma s s s p e c t r a o b t a i n e d a t d i f f e r e n t
Py r o l y s i s S t u d y o f Ri c e Hu s k a n d Ri c e S t r a w b y Va c u u m Ul t r a v i o l e t Ph o t o i o ni z a t i o n Ma s s S pe c t r o me t r y
第3 4卷 第 1 期
2 0 1 3年 1月
质 谱 学 报
M as s Spe c t r o me t r y So c i e t y J o u r n a l o f Ch i n e s e
快速高温灼烧所得稻壳灰中黑色颗粒成因的研究
d i s p e r s i v e s p e c t r o me t e r ( E D S ) a n d X - r a y d i f f r a c t o me t e r ( X R D) w e r e u s e d t o t e s t t h e p r o p e r t i e s o f d i f f e r e n t r i c e h u s k a s h s a mp l e s . T h e r e a s o n s f o r t h e f o r ma t i o n o f
2 0 1 7年 第 2 2期 第4 4卷 总第 3 6 0期
广
东
化
工
7
www. g d c h e m. c o m
快速 高温灼烧所得稻 壳灰 中黑色颗粒成 因的研 究
付 文 人 ,方俊 ,郭 坤 ,源 与动 力工 程学 院 ,江 苏 南京 2 1 0 0 9 4 )
St u dy o n t h e Ca us e o f Bl a c k Pa r t i c l e s i n Ri c e H us k dur i ng Fa s t Hi gh Te m pe r a t ur e Co m bus t i o n
b l a c k p a r t i c l e s i n r i c e h u s k a s h we r e o b t a i n e d , a n d t h e i n d u s t r i a l me t h o d o f p r e p a r i n g a c t i v e r i c e h u s k a s h wa s g i v e n . Ke y wo r ds : c o mb u s t i o n, r i c e h u s k a s h :S i O2 :p o t a s s i u m
稻秆富氧燃烧特性的热分析-傅里叶红外光谱试验研究
稻秆富氧燃烧特性的热分析-傅里叶红外光谱试验研究王超;任建兴【摘要】The thermal gravimetric analyzer(TGA) an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er(FTIR) were applied to analyze the products of rice straw by oxygen enriched combustion process,and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oxygen concentration on the combustion process was investigated.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xygen enriched combustion process of rice straw underwent the following stages:moistrelease,decomposition and ignition of volatile matter and char combustion.In the atmosphere of O2-CO2,the char combustion shifted to lower temperatures and got faster complete combustion as the increasing of oxygen concentration,but the combustion characteristics became worse as compared with that in the atmosphere of O2-N2.The major gases released during combustion were CO,CO2 and H2O.The analysis of residues showed that the carbon content in ash would become lower and the combustion was more complete with the increasing of oxygen concentration.%利用热分析仪(TGA)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对生物质能稻秆富氧燃烧过程和燃烧产物进行分析,研究不同O2浓度对燃烧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秆的富氧燃烧过程大致分为释水、挥发分的析出与着火、焦炭的燃烧等阶段.在O2-CO2气氛下,随着O2浓度的增加,焦炭的燃烧会在更低的温度下进行,燃烧特性参数会变好,但其燃烧特性与O2-N2气氛下相比会变差.燃烧后释放气体的主要成分是CO、CO2和H2O;对残留固体的分析表明,O2浓度越高时,灰分中C元素的含量也越低,燃烧越充分.【期刊名称】《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7(039)003【总页数】6页(P114-119)【关键词】热分析-傅里叶红外光谱;稻秆;富氧燃烧;燃烧特性【作者】王超;任建兴【作者单位】上海电力学院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上海200090;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广东深圳518000;上海电力学院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上海20009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K6Key words:TG-FTIR;rice straw;oxygen enriched combustion;combustion characteristics生物质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含N低,几乎不含S,并具有CO2近零排放的优点。
稻壳主要成分的研究与分析
稻壳主要成分的研究与分析【知识文章】稻壳主要成分的研究与分析1. 引言稻壳是稻谷表面的一层外壳,是稻米在种子发育过程中形成的保护层。
稻壳主要由多种化合物组成,包括纤维素、淀粉、蛋白质等。
对稻壳主要成分的研究与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稻壳的性质和用途。
2. 稻壳的纤维素成分稻壳主要由纤维素组成,纤维素是一种多糖类化合物,由一系列葡萄糖分子组成。
稻壳的纤维素含量高达30%以上,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和耐候性。
纤维素还具有吸水性和保湿性,可以帮助保持土壤湿度,促进植物的生长。
3. 稻壳的淀粉成分稻壳中含有一定量的淀粉,淀粉是一种碳水化合物,由葡萄糖分子组成。
稻壳的淀粉含量一般在15%左右。
淀粉是植物的主要能量储存物质,可以通过酶的作用转化为葡萄糖供植物利用。
稻壳中的淀粉也可以被微生物降解,产生甲烷等气体作为能源。
4. 稻壳的蛋白质成分稻壳中还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质,蛋白质是生物体内的重要组成成分,由氨基酸分子组成。
稻壳的蛋白质含量一般在7-10%之间。
蛋白质是植物的营养来源之一,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氮元素。
稻壳中的蛋白质还可用于动物饲料的生产,具有潜在的经济价值。
5. 对稻壳主要成分的观点和理解稻壳主要成分的研究与分析对于农业和环境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稻壳中的纤维素和淀粉可以用于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有利于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另稻壳中的蛋白质可以作为优质饲料或蛋白质来源,有助于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
总结稻壳是稻谷的外壳,主要成分包括纤维素、淀粉和蛋白质等。
稻壳中的纤维素赋予其良好的机械强度和耐候性,淀粉提供能量来源,蛋白质为营养来源。
对稻壳主要成分的研究与分析促进生物质能源的利用和改善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
稻壳主要成分的利用还可以为农业和环境领域带来经济和环境效益。
观点和理解稻壳主要成分的研究和分析是农业和环境领域的一项重要工作,它为我们认识和利用稻壳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通过深入了解稻壳的纤维素、淀粉和蛋白质等成分,我们可以开发利用稻壳的潜在价值。
气化稻壳秸秆成分分析报告
气化稻壳秸秆成分分析报告依照中国人民共和国国标GB/T 17664-1999《木炭和木炭试验方法》执行检测。
1.全水分测定称取一定质量的试样,在102-105℃下干燥至恒量,以所失去的质量占试样原质量的百分数作为全水分。
初始质量/g 烘干质量/g 含水率/% 均值/%稻壳30.16 29.99 0.560.56 30.38 30.21 0.559秸秆30.91 30.37 1.741.715 30.61 30.09 1.692.灰分测定称取一定质量的试样,经干燥称量后放人高温电沪内灰化,然后在800±20℃的条件下灼烧到恒量(冷却后称量)。
以残留物质量占试样原质量的百分数作为灰分。
初始质量/g 灼烧后质量/g 灰分/% 均值/%稻壳1.0482 0.5683 54.2254.35 1.0278 0.5601 54.501.0357 0.5628 54.34秸秆1.0782 0.2718 25.2125.24 1.0352 0.2633 25.431.0365 0.2598 25.073.挥发分测定称取一定质量的干燥试样,放人特制挥发分瓷钳祸中,在850℃的温度下,隔绝空气加热7min,所失去的质量占试样原质量的百分数作为挥发分。
初始质量/g 灼烧后质量/g 挥发分/% 实取值/%稻壳1.0503 0.9991 4.874.87 1.0160 0.9459 6.701.0101 0.9501 5.94秸秆1.0720 0.9286 13.3810.24 1.0348 0.9206 11.041.0209 0.9169 10.24注:此项检测结果,考虑到试验条件的限制,误差较大,按照试验原理,建议取最小值作为基准。
4.固定碳含量测定固定碳含量按照以下公式测定:C= 100-(A+V)式中:C—固定碳(含量),%;A—试样的灰分,%;V—试样的挥发分,%。
结果如下:稻壳固定碳含量=100-54.35-4.87=40.78秸秆固定碳含量=100-25.24-10.24=64.525.稻壳灰秸秆灰物相分析稻壳灰:由以上分析可知,稻壳灰中主要成分为结晶态的方石英以及鳞石英,另在20°附近出现的馒头状包峰为无定型的SiO2,这可能与烧结以后的冷却方式有关,急冷过程会形成更多的结晶相,而非结晶态的SiO2具有很高的活性可以广泛应用于建材行业以及活性SiO2的提取,因此控制烧结后的冷却制度对于活性SiO2的制备尤为重要。
稻壳餐具点燃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稻壳餐具的燃烧性能;2. 探究稻壳餐具在燃烧过程中的热量释放;3. 分析稻壳餐具燃烧后的灰烬成分。
二、实验原理稻壳餐具是由稻壳经过高温热压、蒸煮等工艺制成的一种环保餐具。
稻壳是水稻的副产品,具有可再生、可降解、环保等特点。
本实验通过点燃稻壳餐具,观察其燃烧性能,分析其燃烧过程中的热量释放和灰烬成分。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稻壳餐具、点火棒、电子秤;2. 实验仪器:量筒、天平、温度计、燃烧匙、燃烧皿、烧杯、试管夹。
四、实验步骤1. 称取稻壳餐具样品,记录质量;2. 将稻壳餐具样品置于燃烧皿中;3. 使用点火棒点燃稻壳餐具;4. 观察稻壳餐具燃烧过程中的火焰颜色、燃烧速度、热量释放等;5. 待稻壳餐具完全燃烧后,用天平称取燃烧皿及灰烬的质量,计算灰烬质量;6. 将灰烬倒入试管中,用试管夹取出,观察灰烬颜色、形态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燃烧性能:稻壳餐具在点燃后,火焰呈黄色,燃烧速度较快,燃烧过程中热量释放明显;2. 热量释放:根据实验数据,稻壳餐具燃烧释放的热量为X kJ/g;3. 灰烬成分:稻壳餐具燃烧后的灰烬呈黑色,主要为碳化物质。
六、实验结论1. 稻壳餐具具有较好的燃烧性能,燃烧速度快,热量释放明显;2. 稻壳餐具燃烧后产生的灰烬主要为碳化物质,具有一定的环保价值;3. 本实验为稻壳餐具的燃烧性能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为稻壳餐具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七、实验讨论1. 稻壳餐具的燃烧性能与其制作工艺、材料成分等因素有关,实验结果仅供参考;2. 稻壳餐具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热量释放与实际应用中的燃烧环境、燃烧时间等因素有关,实验结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3. 稻壳餐具的灰烬成分对其环境友好性具有重要意义,实验结果可为稻壳餐具的环保性能评估提供依据。
八、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火灾发生;2. 实验过程中注意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尽量减少误差;3. 实验结束后,清理实验场地,确保实验环境整洁。
红外光谱法研究低温焚烧稻壳灰对Cr(Ⅵ)的吸附机理
1 实验部分
1 1 稻 壳灰 的预 处 理 及 c ( ) 准 储 备 液 的 制 备 . rⅥ 标
稻壳燃烧产生 的热能可 以发 电, 到的稻壳灰被 认为是 得
一
种不定形活性碳 , 燃烧 后的体积 只能缩 减到原先 的 8 。 O
稻壳灰的再利用还没有成形的方案 , 仍然不 能从根本 上解 决
基金项 目: 黑龙江省科技厅 中国一 以色列 国际合作项 目重大专项 ( O N 1 , WB 7 0 ) 黑龙江省 自然科学基金项 目( 20 —6 和国家科技 支撑计划课 E 071 )
研究者对 多种 吸 附剂 进行 了研 究 ,大 体 上分 为化 学合 成物 质[ 、微生物| 、矿物类 [ 、 林废弃 物[。等几大类 。新 4 ] 农
型生物吸附剂 的研究很有必要 ,其中农林 废弃物 具有重要 的
开发 潜 能 。
笔者 下一 步将要进行 的专性 吸附研究 、实际废水 的处理 、动
将低温 焚 烧 稻 壳 灰 ( 自哈 尔 滨 尚志 ) 8 取 于 O℃ 烘 箱 ( DHG 9 4 A, -1 5 上海一恒 ) 中烘干 2h ,以去 除水 分并尽 量保
其污染问题 。 有研究表 明_ ,稻壳灰含 SO 较 多,以网状 结 9 ] i。
收 稿 日期 :2 0—02 . 订 日期 :2 1—11 0 91—8 修 0 00 —8
第3 卷, 9 0 第 期 2010年 9月
光
谱
学
与
光谱分析 S e to c p n p c r l p c r s o y a d S e t a ay i An l ss
V 13 , . ,p 3 52 4 o. 0 No 9 p 2 4 —3 9 S p e e ,2 0 e t mb r 01
灰化条件对稻壳灰和稻秆灰理化特性的影响_姚锡文 (1)
表 1 实验样品的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
Tab. 1 Proximate analysis and ultimate analysis of
experiment samples
%
样品
工业分析
元素分析
Vdb Mdb FCdb Adb Cdaf Hdaf Odaf Ndaf Sdaf Cldaf
关键词:稻壳;稻秆;生物质灰;理化特性;灰化温度;灰 化时间
0 引言
生物质能作为重要的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受到 人们的关注。农业生产中大量农业废弃物可通过燃 烧、热解、气化技术转化为生物质燃气等洁净能源, 而热化学转化后剩余的无机物就是生物质灰,生物 质灰很容易与设备中的焦油粘结,造成积灰、腐蚀、 结渣等,严重时造成设备管道堵塞或破裂,造成生 物质燃气泄漏,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1-3]。
稻壳和稻秆是水稻加工过程的主要废弃物,是 储量丰富的清洁可再生能源,稻壳和稻秆也是一种 灰分含量较高的生物质燃料。热化学转化过程中, 热解对于碱金属的迁移、聚团等具有决定性影响, 部分碱金属和氯化物会以气相形式析出,而且多数 碱金属盐不会被烟气带走,高温时这些熔点较低的 碱金属盐处于熔融粘结状态,冷却后则凝结在飞灰 颗粒或炉膛内造成结渣、腐蚀等[18]。
因此,鉴于无机组分是生物质灰分的主要来 源,本文采用 SEM-EDX 联用、马弗炉灼烧实验、 灰熔点测定、XRF 及 XRD 分析等测试方法,全面 深入研究了不同灰化温度和时间对稻壳灰和稻秆 灰的理化特性及其矿物成分的影响规律,为稻壳和 稻秆的洁净燃烧提供指导,对于稻壳灰和稻秆灰的 综合利用也具有重要价值。
灰化条件对稻壳灰和稻秆灰理化特性的影响
姚锡文,许开立
稻壳灰的制备和微观结构性能
有 的无定 形态 SO 是一 种有 价值 的矿物 ,高活性 、超 细尺 i 寸和超大 比表 面积 ,这 是 R A具有 较好胶凝活性 的最主要 H 原 因,也是 R HA可 以替代硅灰应用 到实际工程 中的关键 因 素 。 。所 以,研究 R A在水泥混凝土 中的应用是 一种既可 。 H 以有效利用材 料资 源又 可 以节 省部 分硅 酸盐水 泥的可 持续 性发展战 略,更是符合低碳 经济发展模式 。国外对 R A的 H
文 章 编 号 :17 4 1 (0 0 6—00 — 3 6 2— 0 1 2 1 )0 0 1 0
火 山灰活性造成 不利影响 。总之 ,R A制备过程 中的温 H 度控制对 R A的比表面积起主导作用从 而影 响其 活性 ,见 H 表 12 。国内外 学者认 为 ,制备高活 性 R [1 o HA,焚烧温 度控
优质稻 壳灰 的制备 需要控 制稻 壳的 燃烧条件 ,包括 燃烧 温
度 、加 热速 率及 通 风 条 件 等 。 纳 米 尺 度 的微 观 结 构是 R A H 具有 高活性的根本原 因,R A可 以与硅灰 相媲 美 ,具有 良 H 好 的 开发 应 用 前 景 。
关键 词 :稻 壳灰 ;燃烧温度 ;高活性 ;纳米尺度 中 图分 类 号 :T 5 2 U 0 文 献 标 识 码 :B
摘 要 :稻 壳灰 ( i ukA h HA) Rc H s s ,R e 是通过 焚烧稻 壳得 到 的 一 种 高 活 性 、 高 比表 面 积 的 火 山 灰 质 掺 合 料 。 而
400 ) 500
就会大量转变为结晶 SO ,从 而 降低 R A的活性 ’ ;若 i H 燃烧不充分 ,则会有 大量 的碳未 被氧 化而残 留在 R A中 , H 从而影 响 R A 中无 定形 SO 的 含 量 ,且 使 R H i HA略 显 黑 色 _J l 。也有研究显示 ,碳 含量 超过 3 % 很可 能对 R A的 7 0 H
稻秆和稻秆灰的特性及其在粘土砖生产中的应用
结 晶硅 的存在 , 因为这样 可 以提 高焙 烧 时 的活度 。 生 产轻 质粘 土砖 、砌块 时给原 料 中掺人 一 些 易燃
地利用 废料 , 护 了环境 。 保
本 项 研 究 目的在 于研 究 稻秆 灰 在 4 0C I 0  ̄ 0  ̄~ O 0C 温 度下 的特性 , 以及稻 秆 、 稻秆 灰对 不 同粘 土砖 试样 的 物 理机 械性 能 的影 响。
2 实 验
将 1 g的稻 秆切 碎 , 球磨 机 中研 磨至 1m 大 Ok 在 m 小 。用 热衍射 分 析法 及热 重量 分析 法对 稻秆 的热工 性
建 材生 产 中的应 用进 行 了研究 。 法 一 : 未加 工 的稻 方 将
壳 作为集 料 加入普 通 波特 兰水 泥 中生产 不 同 的建筑 制
9 0C、 O0C 0 ̄ 1 0  ̄温度 下 保温 2h ,之后 在炉 内慢 慢冷 却 。
稻秆 灰 中硅 的特性 可 以利 用 X衍 射仪进 行分析 。
1 前 言
能及 其含 灰量进行 研究 。实验得 出稻秆 灰的化学 成分 :
7 . O s O29 7 % Al 3 O7 % F 2 3 o 6 % T O2 65 % 78 % i 、 . 9 2 、 .6 O eO 、.5 I 、 .8
Ca 186 O、 . %MG 、 . 4 K2 1 1 % Na0、 .5%P2 。 O 0 6 % 0、 . 8 2 06 05
的工业 副产 品或废 料 , 如泡 沫 聚苯 乙烯 、 珍珠 岩 、 屑 、 锯
稻壳灰地聚物固化黄土强度及微观结构试验
稻壳灰地聚物固化黄土强度及微观结构试验目录一、内容描述 (2)1. 研究背景 (3)2. 研究意义 (3)3. 研究目的与内容 (5)二、实验材料与方法 (6)1. 实验材料 (8)稻壳灰 (9)固化剂 (10)其他辅助材料 (11)2. 实验设备与仪器 (12)3. 实验方案设计 (13)4. 实验过程记录 (13)三、稻壳灰地聚物固化黄土强度试验 (14)1. 试验结果与分析 (14)抗压强度 (15)抗折强度 (17)竖直承载力 (17)2. 试验结果讨论 (18)四、稻壳灰地聚物固化黄土微观结构试验 (19)1. 试验结果与分析 (20)微观形貌 (21)微观结构特征 (22)化学成分分析 (22)2. 试验结果讨论 (23)五、结论与展望 (25)1. 研究结论 (26)2. 研究不足 (27)3. 未来展望 (27)一、内容描述本试验旨在研究稻壳灰地聚物固化黄土的强度及微观结构特性。
通过一系列实验,我们深入探讨了稻壳灰作为固化剂对黄土力学性质和微观结构的影响。
试验选用了具有较高活性含量的稻壳灰作为固化剂,并与黄土按一定比例混合,制备出了不同配比的固化土样。
我们对这些固化土样进行了无侧限抗压强度、压缩性、三轴剪切等力学性能测试,以评估其宏观力学响应。
在微观结构方面,这些测试结果揭示了稻壳灰固化黄土内部微观结构的形成机制及其对抗压强度的贡献。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对比分析,我们得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结论。
稻壳灰的加入显著提高了黄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最佳固化效果出现在稻壳灰与黄土质量比为3:7左右。
随着稻壳灰用量的增加,固化土样的压缩性和三轴剪切强度均呈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表明适量添加稻壳灰可优化固化土的工程性能。
微观结构分析表明,稻壳灰中的活性硅铝成分与黄土中的钙镁离子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了稳定的络合物,从而改善了固化土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
1. 研究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问题日益凸显。
一维炉系统的调试实验
收稿日期:2020-11-22作者简介:郭治塘(1994-),男,辽宁大连人,硕士研究生。
通讯作者:徐有宁(1962-),男,辽宁沈阳人,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主要从事生物质能利用和循环流化床燃烧等方面的研究。
一维炉系统的调试实验郭治塘1a ,徐有宁1b ,史建军2(1.沈阳工程学院a.能源与动力学院;b.工程技术研究院;辽宁沈阳110136;2.国家电投集团东北电力有限公司,辽宁沈阳110015)摘要:为研究一维炉内的燃烧情况,以稻壳粉作为燃料,在一维炉上进行燃烧调试实验,对原稻壳粉和燃烧后的灰分进行热重分析,通过烟气分析仪对尾部烟气的检测结果来判断稻壳粉的燃尽情况,以此来调整风量和燃气量的配比。
结果表明:尾部烟气中氧气含量和灰渣中固定碳的剩余量在理论计算的误差范围内,说明一维炉实验台密封性良好,自动化程度高,可以较好地保证实验的准确性。
关键词:一维炉;燃烬;稻壳中图分类号:TK1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603(2024)02-0026-05DOI :10.13888/ki.jsie (ns ).2024.02.004第20卷第2期2024年4月Vol.20No.2Apr.2024沈阳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Shenyang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Natural Science )一维炉也称管式炉或沉降炉,广泛用于电力行业煤粉燃烧反应特性的研究[1]。
与马弗炉和管式炉相比,一维炉的高度和宽度比很大,因此可以近似忽略径向和轴向上的参数变化,从而用于简化三维煤粉燃烧炉的研究。
通常情况下,一次风携带物料由炉顶进入炉膛,在一维炉内近似呈悬浮状态,可用于研究悬浮状态下煤粉的燃烧特性[2]。
因一维炉可以完成不同工况下的燃烧特性、着火特性、结渣特性等方面的研究,所以国内外各大院校都专门搭建了一维炉实验台,并通过一维炉实验在NO x 和SO 2等污染物的排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3]。
稻壳烧灰里面除了有钾肥,是不是还有磷肥
3
特点
紫外可见光谱法可以快速得到样品中可能存在 的组分信息,但无法进行定量分析,对于复杂 样品可能需要结合其他方法。
04
稻壳烧灰中磷肥的应用前 景
改善土壤质量
增加土壤有机质
稻壳烧灰中的磷肥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水 能力。
使用方法
可以将稻壳烧灰作为底肥施用,也 可以将其与土壤混合后种植作物。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化学分析法
适用范围
化学分析法适用于对稻壳烧灰中磷肥的含量进行定量检测。
操作步骤
化学分析法采用酸溶解样品,然后通过加入化学试剂进行反应 ,测量生成物的量来确定磷肥的含量。
特点
化学分析法是一种经典的检测方法,准确性和重复性较好,但 操作较为繁琐,需要专业人员进行分析。
原子吸收光谱法
适用范围
01
原子吸收光谱法适用于对稻壳烧灰中磷肥中的某些特定元素进
增加土壤养分
稻壳烧灰含有丰富的钾肥和磷肥,可以增加土壤中的养分含量, 提高土壤的肥力水平。
改善土壤结构
稻壳烧灰还含有一些有机物质和矿物质,可以改善土壤的结构和 性质,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
促进植物生长
使用稻壳烧灰作为肥料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提高农作物 的产量和品质。
03
稻壳烧灰中磷肥的检测方 法
改善土壤结构
磷肥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力。
提高土壤pH值
稻壳烧灰中的碱性物质有助于提高土壤pH值,降低土壤酸化程度 ,促进土壤养分的释放和有效性。
提高农作物产量
促进种子萌发
磷肥能够促进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提高种 子的发芽率和成活率。
稻谷颗粒鉴别实验报告
稻谷颗粒鉴别实验报告
稻谷颗粒鉴别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学习和掌握稻谷颗粒的鉴别方法和技巧,提高对稻谷品质的判断能力。
二、实验仪器和药品
仪器:显微镜、放大镜
药品:稻谷样品
三、实验步骤
1. 将稻谷样品分别放置在显微镜下和放大镜下进行观察。
2. 根据颗粒的外形、颜色、大小和透明度等特征进行鉴别。
四、实验结果和分析
经过观察和鉴别,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和分析:
1. 颗粒外形:稻谷颗粒的外形有长圆形、短圆形、短椭圆形等多种,我们可以通过观察颗粒的形状来判断是不同品种的稻谷。
2. 颗粒颜色:稻谷颗粒的颜色有白色、黄色、红色等多种,颜色的深浅也可能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在鉴别时需要综合考虑其他特征。
3. 颗粒大小:稻谷颗粒的大小也是鉴别的重要特征,一般而言,颗粒越大越肥胖,质量相对较好。
4. 颗粒透明度:稻谷颗粒的透明度也会影响其品质,一般而言,透明度较高的颗粒质量相对较好。
综上所述,通过观察和鉴别稻谷颗粒的外形、颜色、大小和透
明度等特征,我们可以初步判断稻谷的品质。
五、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学习和掌握了稻谷颗粒的鉴别方法和技巧,并提高了对稻谷品质的判断能力。
这对于农业生产和食品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
六、实验心得
通过这次实验,我进一步了解了稻谷颗粒的鉴别方法和技巧,增强了对稻谷品质的认识。
在实验过程中,我学会了细心观察和仔细分析,提高了实验操作的技能。
同时,我意识到在实验中,要多角度多方面的观察和鉴别,不能片面地看待问题。
在以后的学习和实践中,我将进一步加强对稻谷品质的研究,提高鉴别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垃圾焚烧飞灰颗粒的微观形态特征及能谱研究
文章编号:025322409(2005)0620703205 收稿日期:2005207225;修回日期:200521021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277024);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2AA 644010);清华大学基础研究基金(200204003)。
联系作者:王 伟,教授,Tel:010*********,Fax:010*********,E 2m ail:solid @tsinghua .edu .cn 。
作者简介:郭玉文(19672),男,河北承德人,博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的研究。
E 2m ail:guoyuw en 2003@hot m ail .com 。
垃圾焚烧飞灰颗粒的微观形态特征及能谱研究郭玉文,王 伟,高兴保,乔 玮(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北京 100084)摘 要:利用S E M /ED X,观察了垃圾焚烧飞灰颗粒的微观形态特征,探讨了其主要组成元素及其质量分数。
实验结果表明,飞灰颗粒形态多样化,其中以不规则形状聚合体居多,球形体、絮状集合体相对较少,少数颗粒为棒状集合体。
球形飞灰颗粒很少有重金属分布,不规则形状聚合体或絮状集合体的表面易分布重金属。
从飞灰颗粒表面、内部组成元素的质量分数来看,S i 、C a 、A l 为主要元素。
飞灰颗粒表面、内部有重金属Pb 、C u 等分布,局部测定点其质量分数可高达16.2%和14.5%。
关键词:垃圾;飞灰;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重金属中图分类号:X 705 文献标识码:A 垃圾焚烧是目前国内外通用的垃圾处理方式之一。
垃圾成分复杂多样,在焚烧过程中发生多种形式的物理和化学变化,最后形成的固体是底灰和飞灰。
相对于底灰,垃圾焚烧后重金属主要富集在飞灰中[1,2]。
重金属是飞灰可能引起的二次污染源之一,也是研究者长期关注的重点。
国内外有关垃圾焚烧飞灰研究多集中在其浸出毒性、重金属含量及化学形态、稳定化/固化等方面[3~5],有关飞灰颗粒微观形态特征及其颗粒表面、内部元素组成方面研究报道极少。
基于热分析实验的多种生物质燃烧特性
基于热分析实验的多种生物质燃烧特性刘伟军;李鹏程;郭燕【摘要】采用热重-差热(TG-DTA)热分析技术,分别对稻壳、甘蔗渣、核桃壳、花生壳、秸秆和树枝等6种生物质粉末的燃烧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重点研究其着火特性、燃烧特性、燃尽特性及综合燃烧特性.在规定条件下,实验得出了6种生物质的着火和燃尽温度,绘制了热重-微分热重-差示扫描量热法(TG - DTG - DSC)3种曲线图,并利用现有的计算方法得到各自的综合燃烧特性指数.通过对实验结果的详实分析,给出了6种生物质燃烧特性规律性的结论和应用建议.【期刊名称】《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年(卷),期】2011(025)004【总页数】5页(P287-291)【关键词】生物质;燃烧特性;热重-差热综合热分析仪【作者】刘伟军;李鹏程;郭燕【作者单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上海201620;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上海201620;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上海2016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K6生物质是指通过光合作用而形成的各种有机体,包括所有的动植物和微生物.生物质能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储存在生物质中的能源形式,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转化为常规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燃料,具有可再生和环境友好双重属性[1].生物质能是仅次于煤、石油、天然气的第四大能源,在世界能源中占有一定的比例[2].生物质能还具有高挥发性,低氮、硫(N,S)含量和低灰分的特性,其燃烧过程具有CO2零排放的特点,这对于缓解日益严重的“温室效应”有着特殊的意义[3].我国生物质能占一次能源总量的33%,是仅次于煤的第二大能源.因此,对此进行深入的基础理论与实验研究很有必要.本文在热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6种有可能成为生物质燃料的生物质粉末的燃烧特性.1 实验1.1 实验样品及其制备本实验共选取6种生物质试样,包括稻壳、甘蔗渣、核桃壳、花生壳、秸秆和树枝,这些生物质在现实生活中容易收集,且大部分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在获取样品后,首先对每种样品分别进行干燥处理,然后利用高速粉碎机进行多次粉碎,并将粉碎的生物质粉末放入振动筛,通过筛分选取实验所需统一粒度(0.120~0.133mm)的生物质粉末样品.1.2 实验条件采用日本精工TG-DTA 6300热重-差热综合热分析仪进行燃烧特性实验,工作气氛为空气,空气流量为200L/min,常压,升温速率为20℃/min,温度范围为50~800℃,样品细度均为0.120~0.133mm,质量约为5~7mg.2 实验结果与讨论生物质废弃物要作为燃料利用,了解其着火、燃烧和燃尽特性非常重要.本实验借助热重-差热综合热分析仪对6种生物质粉末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并采用通用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到了有益的结论.2.1 着火特性着火特性主要由着火温度体现.热重分析中着火温度的定义有多种方法,本文采用最常用的切线法来确定样品的着火温度,即把DTG曲线最高峰值点对应TG曲线上点的切线与初始失重时的基线交点,定义为着火温度,如图1所示.按照上述定义方法,将6种样品的着火温度ti、燃尽温度tend及燃尽时剩余质量分数(w)列于表1.显然,6种生物质粉末的着火温度都在300℃以下,说明这6种生物质均具有较低的着火温度.若与煤相比,则其更容易着火燃烧.此外,着火温度从低到高依次为稻壳、甘蔗渣、花生壳、核桃壳、树枝和秸秆.秸秆的着火温度与文献[4]的实验所得结果较为接近.图1 切线法确定着火温度示意图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ignition temperature determind by tangent line method表1 6种生物质着火及燃尽温度Table 1 Ignition and burning-out temperatures of six kinds of biomass powder生物质ti/℃ tend/℃ w/%稻壳262.2 731.5 6.600甘蔗渣 272.2 458.9 3.830核桃壳 275.8 693.9 3.820花生壳273.0 552.4 8.540秸秆 279.7 443.6 0.005树枝 278.6 489.6 1.920神华烟煤[5]411.0 654.0—2.2 燃烧特性表2描述了6种生物质粉末的燃烧特性参数.其中,w1~w4分别为燃料的预热干燥、挥发分析出与着火燃烧、固定碳燃烧、燃尽等4个阶段的质量分数.为了不同生物质燃烧特性比较基准一致,50℃至失重速率开始突变大的温度点阶段为预热干燥段1,失重速率开始突变大的温度点至失重速率为最大的温度点阶段为挥发分析出与着火燃烧段2,失重速率为最大的温度点至失重速率等于1%/min的温度点阶段为固定碳燃烧段3,失重速率等于1%/min的温度点至燃尽温度阶段为燃尽段4.而50℃至t1,t2,t3 和tend分别为4个区段的分界点温度;t1max和t2max分别为前两个阶段内的失重速率最大时刻的温度.图2为按6种生物质粉末实验数据绘制的TG,DTG和DSC曲线图.从表2和图2可以看出,6种生物质粉末的燃烧既具有相似性又具有一定的差异性.1)6种生物质粉末燃烧特性均具有预热干燥、挥发分析出与着火燃烧、固定碳燃烧、燃尽等分段燃烧特性.与相关文献报道中的生物质燃烧4个阶段吻合.表2 6种生物质燃烧特性参数Table 2 Combustion characteristics parameters of six kinds of biomass powder生物质t1max/℃ t2max/℃ t1/℃ t2/℃ t3/℃ tend/℃ w1/% w2/% w3/% w4/%稻壳 75.91 307.82 180.81 307.82 486.52 731.47 6.4131.79 45.93 3.32甘蔗渣 56.86 321.36 187.76 321.36 427.51 458.90 4.84 55.84 30.59 0.38核桃壳 75.81 310.30 206.69 310.30 367.85 693.92 4.11 39.25 49.01 1.56花生壳 66.97 286.79 205.26 286.79 331.53 552.44 10.49 37.36 30.54 10.86秸秆 63.38 326.45 212.25 326.45 443.61 443.61 8.05 47.07 41.18 —树枝 70.52 331.43 220.76 331.43 483.38 489.63 8.3441.75 47.82 0.252)第1阶段水分析出温度差别不是很大,在56~76℃时,水分析出时间较为集中;水分析出含量1)本文涉及的含量均为质量分数(w).在4%~11%范围内变化,水分含量递增顺序为核桃壳、甘蔗渣、稻壳、秸秆、树枝、花生壳,这主要是因为所选生物质的内在水分差异较小所致.3)第2阶段起始温度较低,其范围为180~221℃,说明6种生物质挥发分析出比较容易.最大失重速率的温度约为286~327℃,6种生物质达到挥发分快速燃烧的温度和时间比较接近.这一阶段的失重占初始质量的31%~56%,其依次增大的顺序为稻壳、花生壳、核桃壳、树枝、秸秆、甘蔗渣.从中可以反映出6种生物质挥发分含量有所不同,最高的是甘蔗渣,最低的是稻壳;最大燃烧速度值较高的为花生壳和甘蔗渣,较低的为树枝和稻壳,表明花生壳和甘蔗渣前期着火燃烧更为剧烈和迅速,而树枝和稻壳前期着火燃烧较为平缓.4)第3阶段为固定碳燃烧阶段.主燃结束的温度为331~487℃,达到相同燃尽速度时,燃烧温度递增的顺序为花生壳、核桃壳、甘蔗渣、秸秆、树枝、稻壳,这说明6种生物质的主燃烧时间存在较大差异,稻壳和树枝主燃时间经历较长,花生壳和核桃壳主燃时间经历较短;燃烧速率较大且燃烧剧烈,这一阶段的失重占初始质量的30%~49%,其依次增大的顺序为花生壳、甘蔗渣、秸秆、稻壳、树枝、核桃壳,可以看出6生物质含有较多固定碳,但固定碳含量有所不同,最高的是核桃壳,最低的是甘蔗渣;除了核桃壳,5种生物质均出现了燃烧速率的第二个峰值,说明多数生物质在主燃区燃烧速率是有波动性的,核桃壳则是连续快速燃烧,总体燃烧过程是6种生物质中时间最短的.5)第4阶段为生物质燃尽阶段.燃尽温度范围为443~732℃,说明6种生物质燃尽特性分化较大,秸秆、树枝和甘蔗渣,在主燃阶段就基本完成了可燃物的燃烧,所以它们的燃尽段几乎可以忽略,而核桃壳和稻壳燃尽阶段经历时间较长,但燃烧效果较差,只有花生壳在燃尽段还在有效燃烧,更有强化燃尽的潜力.图2 6种生物质热分析对比曲线Fig.2 Thermal analysis curves of six kinds of biomass powder6)图2反映了6种生物质燃烧特性的相似与区别.相似之处在于:失重速率开始增大和失重速率达到最大时的温度都比较接近,说明6种生物质挥发分析出、着火和燃烧特性比较接近;除了核桃壳以外生物质的失重速率均为双峰曲线,说明大多数生物质的挥发分着火燃烧和固定碳燃烧阶段分明,前期燃烧速率高于后期;燃烧全过程主要集中在500℃之前,之后的燃烧效率极低;DSC曲线除了核桃壳之外多为明显的双峰曲线,说明生物质燃烧也体现了两个放热高峰,即挥发分燃烧和固定碳燃烧放热.区别之处在于:甘蔗渣的初始失重突变温度要明显低于其他生物质,而DTG曲线最大值高于其他生物质,所以其前期着火与燃烧特性优越;核桃壳的初始失重温度最高,却最早燃尽,而且DSC曲线趋于单峰放热,所以其总体燃烧速度最快,完成全部燃烧所需的时间较短;花生壳初始失重温度较低,DSC曲线的第2个峰高于第1个峰,说明主燃段放热更多,燃烧前期着火燃烧速率较主燃段激烈且迅速,但总体燃烧较为稳定,所以对其全程控制燃烧更为重要.2.3 燃尽特性本文将DTG的值趋于0,TG基本不变时的温度定义为燃尽温度tend,在燃尽温度时,对应剩余物与初始试样的含量为燃尽剩余质量分数.6种生物质粉末的燃尽温度tend和燃尽剩余质量分数如表1所示.从表中实验结果可以看出:秸秆、甘蔗渣和树枝3种生物质粉末的燃尽温度依次升高,但均属于较低范围,都未超过490℃,秸秆最低,为443.6℃,即燃烧趋于完全;花生壳、核桃壳和稻壳3种生物质粉末的燃尽温度依次升高,属于较高范围,都超过了550℃,稻壳最高,为731.5℃.与此同时,6种生物质粉末之间的燃尽特性也有较大差异.比较得出:稻壳和核桃壳粉末燃烧过程最长,其温度跨度分别约为469℃和418℃;其次是花生壳,温度跨度约为279℃;树枝、甘蔗渣和秸秆的燃烧过程依次缩短,其温度跨度分别约为211℃,187℃和164℃.再结合燃尽温度可以定性预测,6种生物质中秸秆的燃尽特性最好,而稻壳的燃尽特性最差.从6种生物质粉末燃尽剩余质量分数看,依次增大的顺序为:秸秆、树枝、核桃壳、甘蔗渣、稻壳和花生壳,最高达到8.54%.可见,壳状生物质较难燃尽,并且灰含量较大;杆状生物质容易燃尽,并且灰分含量较小.这也说明了在燃烧完全的情况下,花生壳燃烧后排灰渣较多,秸秆燃烧后排灰渣较少.总结6种生物质的燃尽特性规律如下:除了稻壳和核桃壳以外,秸秆、树枝、甘蔗渣和花生壳燃烧持续时间较短,燃尽温度较低,比较容易燃烧和燃尽;稻壳燃烧持续时间最长,燃尽温度高,比一般的煤还要难以燃尽;核桃壳燃烧持续时间较长,燃尽温度较高,接近一般煤的燃尽特性;秸秆燃尽剩余质量分数最小,而两种壳状生物质(花生壳和稻壳)的燃尽剩余质量分数较大,燃烧时应注意灰渣的处理问题.2.4 综合燃烧特性为了综合分析生物质粉末的燃烧特性,本文采用较多文献所采用的综合燃烧特性指数S.S反映了生物质着火和燃尽的综合性指标.其值越大,说明生物质的燃烧特性越佳.可以用下式表示[6]:其中:为最大燃烧速度;为平均燃烧速度;ti为着火温度;tend为燃尽温度.把相关实验数据代入上式,计算得到6种生物质粉末的综合燃烧特性指数S,见表3.表3 6种生物质综合燃烧特性指数Table 3 Synthetical combustion characteristics factors of six kinds of biomass powder生物质ti/℃ tend/℃(dw/dτ)cmax/(%·min-1)(dw/dτ)cmean/(%·min-1)S×10-9/(%2·min-2·℃-3)稻壳262.2 731.5 24.1 0.001 0.48甘蔗渣 272.2 458.9 63.5 0.004 7.47核桃壳 275.8 693.9 58.3 0.030 2.21花生壳 273.0 552.4 139.5 0.002 1.02秸秆 279.7 443.6 37.0 0.007 7.46树枝278.6 489.6 24.9 0.003 1.97 从表3可以看出:甘蔗渣和秸秆S值较大并很接近,虽然两者综合燃烧特性很好,但甘蔗渣的着火和燃尽性能略优,而秸秆在燃烧速率快和燃烧时间短方面略占优势;稻壳的S值最小,其综合燃烧特性最差,虽然着火温度较低,但燃尽温度很高,燃烧速率很慢;花生壳的S值较小,其综合燃烧特性较差,虽然燃烧速率较快,但着火和燃尽温度都较高;核桃壳和树枝的S值居中,它们的综合燃烧特也比较好,相比较而言,其着火性能优于燃尽性能.3 结语1)通过对热分析曲线的分析,可以明显地将生物质燃烧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预热干燥、挥发分析出与着火燃烧、固定碳燃烧和燃尽阶段.因为生物质的可燃物质燃烧,绝大多数聚集在挥发分析出与着火燃烧阶段和固定碳燃烧阶段完成,所以强化燃烧措施应更加侧重于这两个阶段.2)6种生物质均具有较低的挥发分析出温度、燃烧速率到达最大时的温度和着火温度,一般着火温度都在300℃以下,与煤相比更容易着火燃烧.3)生物质的挥发分燃烧和固定碳燃烧体现均衡态势,挥发分燃烧阶段燃烧更为剧烈,燃烧速率更快,燃烧速率最大值出现在燃烧的前期,而多数生物质在固定碳燃烧阶段放热更多.4)6种生物质的燃尽特性出现明显分化的特点:秸秆、树枝、甘蔗渣燃烧持续时间较短,燃尽温度较低,比较容易燃烧和燃尽;稻壳燃烧持续时间最长,燃尽温度高,比一般的煤还要难以燃尽;而核桃壳燃烧持续时间较长,燃尽温度较高,接近一般煤的燃尽特性;秸秆燃尽剩余质量分数最小,而花生壳和稻壳的燃尽剩余质量分数较大,燃烧时应注意灰渣的处理问题.5)从综合燃烧特性指数S计算分析看,6种生物质颗粒按S值递增顺序为稻壳、花生壳、树枝、核桃壳、秸秆和甘蔗渣,综合特性比较得出,稻壳燃烧特性最差,而秸秆燃烧特性最好.6)通过6种生物质燃烧特性实验可以看出,它们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其水分、挥发分析出和前期燃烧特性比较接近,燃烧全过程主要集中在500℃之前,而之后燃烧效率极低;甘蔗渣前期着火与燃烧特性优越,核桃壳总体燃烧速度最快,主燃时间最短,花生壳燃烧总体更为均衡,更适合全过程控制燃烧.参考文献:[1]田宜水,赵立欣,孟海波,等.生物质-煤混合燃烧技术的进展研究[J].水利电力机械,2006,28(12):87-91.[2]卢洪波,徐海军,马文学,等.煤与玉米秸秆混合燃烧实验研究[J].东北电力学院学报,2005,25(6):5-8.[3]马志刚,吴树志,白云峰.生物质与煤混合燃烧的技术评述[J].电站系统工程,2009,25(6):1-4.[4]王惺,李定凯,倪维斗,等.生物质压缩颗粒的燃烧特性[J].燃烧科学与技术,2007,13(1):86-90.[5]刘豪,邱建荣,董学文,等.生物质和煤混合燃烧实验[J].燃烧科学与技术,2002,8(4):319-322.[6]孙学信.燃煤锅炉燃烧试验技术与方法[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80-81.。
燃烧稻壳锅炉特性介绍
焚烧稻壳锅炉特征介绍一、前言跟着社会对能源需求的日趋增添,作为主要能源根源的化石燃料却快速地减少。
所以,找寻一种可重生的代替能源,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
生物质能是一种理想的可重生能源,它根源宽泛,每年都有大批的工业,农业及丛林荒弃物产出。
在当前生界的能源耗费中,生物质能耗费占世界总能耗的14%,仅次于石油、煤炭和天然气,位居第四位。
而在发展中国家,生物质能( 主假如玉米、小麦水稻秸秆、稻壳、稻草、木质类等) 占较大的比重,达到50%以上。
据统计全世界生物质能占可重生能源资源35%,在可重生资源中位居首位。
1996 年的我国生物质产量( 主假如农作物秸杆) 亿吨, 而当年利用量不足30%,这说明我国生物质能的利用潜力还很大。
利用生物质能发电是生物质利用的一种重要方式之一。
瑞典和丹麦的大城市都是利用生物质,经过热电联产的方式进行地区集中供热的。
生物质与化石燃料对比,拥有以下长处: 1、可重生性; 2、低污染性: SOx、NOx排放浓度低;3、生物质作为燃料时,在生长周期内,对大气的二氧化碳净排放量近似于零,可有效地减少温室效应。
锅炉焚烧稻壳环保特征优胜,排放知足国家标准;炉内换热均匀,热回收效率高,运转稳固。
鉴于锅炉焚烧稻壳所拥有的上述长处,人们自然将眼光转向采纳焚烧稻壳技术来利用生物质能源。
稻壳是一种轻质、多灰、灰熔点较高、中等热值、天然粒度均一的燃料,合适采纳卧式链条锅炉焚烧稻壳方式进行热能综合利用。
二、稻壳的基本焚烧特征稻壳比较坚硬。
稻壳的着火焚烧温度在 300-400℃左右,挥发分含量高,挥发剖析出和着火快速,焚烧主要集中在挥发分的气相焚烧,固定碳的燃尽性能较差。
稻壳的灰成分主要以二氧化硅为主,灰中的二氧化硅含量能够达到 90%以上,所形成的灰粒较硬,所以,稻壳输送过程中以及焚烧后的灰输送时,对管壁的磨损激烈,在炉膛内和尾部烟道中的受热面要侧重考虑防磨问题。
( 合理的烟气流速,是解决稻壳在炉内焚烧磨损问题的重点。
生物质颗粒度对燃烧特性影响_伊晓路
非常适合。本实验以稻壳为研究对象, 通过研究总 结出了生物质颗粒度对燃烧的影响, 为流化床的设 计提供依据, 同时这对生物质能源的利用提供了有 利的参考。
1 稻壳特性
111 物理特性 稻壳是一种表面粗糙、有细小毛刺的梭形状空
心原料, 长度一般在 10 mm 左右, 最大直径处有 2~ 3 mm。其主要的物理特性及其工业元素分析见表 1 和表 2( 工业分析所取稻壳产地为济南市郊区) 。稻 壳与其他秸秆的特性很类似, 主要不同之处在于稻 壳灰分中的成分基本上都是 SiO2, 所以稻壳也是提 取 SiO2 的最佳生物质原料之一。
从表 3 中的数据可以看 出, 3 种稻壳挥 发分析 出温度及稻壳达到最高析出量时所需温度 T a> T b > T c, 也就 是说随着颗粒度减小, 稻壳挥发分 析出 温度降低, 同时所需要的时间也减少; 挥发分的燃烧 可以分为析出和燃烧 2 个阶段, 气体燃烧速率快, 其 燃烧所需时间要远远大于其析出时间, 所以这里可 以近似忽略燃烧时间。从表 3 中析出量数据看出稻 壳 a 的挥发分析出时间是稻壳 b 的 1161 倍, 是稻壳 c 的 1164 倍, 这说明稻壳颗粒度对其挥发分析出时 间影响较大, 随着颗粒减小挥发分析出时间减少; 稻
表 1 稻壳物性参数
粒径范围/ mm 0~ 10
当量直径/ mm 116
自然堆积密度/ kg#m- 3 1221 9
真实密度/ kg#m- 3 500
收稿日期: 2006- 09- 04 基金项目: 国家/ 8630 资助项目( 2003AA514030) ; 山东省科技攻关项目( 2004GG2007144) 作者简介: 伊晓路( 1973- ) , 男, 硕士, 工程师, 主要从事生物质能的研究与开发工作, yiwei306@ 126. co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图分类号:TK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6819(2015)-19-0208-08
姚锡文,许开立. 稻壳与稻秆灼烧灰颗粒的微观形态特征及其能谱分析[J]. 农业工程学报,2015,31(19):208-215. doi:10.11975/j.issn.1002-6819.2015.19.029 Yao Xiwen, Xu Kaili. Microstructure characteristic and X-ray energy dispersive microanalysis of combustion ash of rice husk and rice straw[J].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Transactions of the CSAE), 2015, 31(19): 208- 215.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doi:10.11975/j.issn.1002-6819.2015.19.029
210
农业工程学报()
2015 年
度也都明显小于 600℃的稻壳灰,而且 815℃稻壳灰的比表 面积为 3 868.23 cm2/g,明显大于 600℃稻壳灰的比表面积
为水稻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副产物,稻壳和稻秆是储量 丰富的清洁可再生资源,然而稻壳和稻秆也是一种灰分含 量较高的生物质燃料,在稻壳和稻秆的热化学转化过程 中,会产生大量的生物质灰。稻壳灰或稻秆灰中含量较高 的碱金属(如 K、Na)会与相关化合物之间发生熔融反应 或相互作用[9-10],而且部分碱金属和氯化物会以气相形式 析出,而高温时这些熔点较低的碱金属盐处于熔融粘结状 态,冷却后则易凝结在灰渣表面或在炉膛内造成结渣、腐 蚀等,这不仅降低了热化学转化系统的产能效率和使用寿 命,还对生产设备的安全运行产生严重威胁。
中国是水稻生产大国,稻谷年产量达 2 亿 t 以上,作
收稿日期:2015-05-06 修订日期:2015-09-09 基金项目:农业部农村能源综合建设项目(2014-28);辽宁省自然科学基 金资助项目(2013020137)。 作者简介:姚锡文,男(汉族),山东五莲人,博士生,主要从事生物质热 解及燃气净化等研究。沈阳 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110819。 Email:yxw_20061005@ ※通信作者:许开立,男(汉族),山东郓城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 从事生物质气化事故机理、系统安全分析等研究。沈阳 东北大学资源与土 木工程学院,110819。Email:kaili_xu@
灰化温度对生物质灰的粒度分布、微观形态、颗粒表面、内部结构及元素组成等方面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灰化温度
升高,灰粒的粒度减小,且分布较均匀,稻壳灰中多为团状颗粒,而稻秆灰以棒状颗粒居多;对于 600℃稻壳灰,部分
灰粒仍保留着稻壳的原始纤维结构,且灰中存在许多松散状的密实小颗粒,但并未出现粘结团聚,而 600℃稻秆灰表面
第 31 卷 第 19 期 208 2015 年 10 月
农业工程学报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Vol.31 No.19 Oct. 2015
稻壳与稻秆灼烧灰颗粒的微观形态特征及其能谱分析
姚锡文,许开立※
第 19 期
姚锡文等:稻壳与稻秆灼烧灰颗粒的微观形态特征及其能谱分析
209
对生物质热化学转化利用过程中优化高效的除灰降尘技 术、防治设备受热面结渣与腐蚀等具有重要意义,也可 为生物质灰的资源化利用与污染控制、实现生物质能的 清洁可循环利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 试验部分
1.1 试验材料及灰的制备 试验所用材料均取自沈阳市周边农村的农业废弃物
c. 600℃ 稻秆灰
d. 815℃ 稻秆灰
c. 600℃ rice straw ash
d. 815℃ rice straw ash
图 2 不同生物质灰颗粒原始图像
Fig.2 Original images of different biomass ash particles
由表 2 可知,815℃稻壳灰和稻秆灰的中位径(D50)分 别为 9.8 和 14.9 μm,小于 600℃稻壳灰和稻秆灰的中位径, 分别为 16.0 和 23.8 μm。不仅如此,对于其他的颗粒累计分 布(D10、D25、D50、D75、D90 和 D100),815℃稻壳灰的粒
元素;灰化温度升高,稻壳灰的 K 含量明显下降,而稻秆灰中 K、Na、Ca 的含量变化较小,但是 Cl、Fe、Al 的含量均
明显下降;稻秆灰的 K、Na、Ca 和 Cl 含量都远高于稻壳灰,稻秆灰比稻壳灰更易造成设备腐蚀、结渣等危害。
关键词:秸秆;碱金属;扫描电子显微镜;生物质灰;能谱分析;稻壳
doi:10.11975/j.issn.1002-6819.2015.19.029
粒图像分析仪测定其粒度分布,所测得的不同生物质灰 颗粒的原始图像如图 2 所示,粒度分析结果见表 2。
a. 600℃ 稻壳灰 a. 600℃ rice husk ash
b. 815℃ 稻壳灰 b. 815℃ rice husk ash
a. 扫描电子显微镜 a.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Vad
Mad
FCad
Aad
稻壳 62.45 7.30 12.53 17.72 38.37 6.59 34.22 0.51 0.21 0.04 0.087 17.08 1.37 0.11 0.26 0.39 0.027 0.41
Rice husk
稻秆 64.63 8.56 13.39 13.42 36.01 4.50 32.90 0.63 0.14 0.17 0.46 14.72 5.95 0.27 0.45 0.23 0.038 0.36
Fig.1
b. 激光粒度分析仪 b. Laser particle size
analyzer
图 1 试验仪器
c. 马弗炉 c. Muffle furnace
Experimental equipments
1.3 灰的粒度分析 首先将不同灰化温度下制得的生物质灰经 200 目筛
子(粒径≤0.074 mm)过筛,然后利用 Winner 99 显微颗
灰化温度不同,生物质灰特性存在较大差异,因此, 该研究为了确定不同灰化温度对稻壳灰和稻秆灰微观形 态特征及其元素组成的影响,参照国家煤灰分量分析标 准(GB/T212-2008)和和美国 ASTM 制定的生物质制灰 标准(E1755-01)中规定的温度,确定灰化温度分别为 600 和 815℃。将试样颗粒置于灰皿,并放于马弗炉中进 行灼烧试验,分别在 600 和 815℃下灼烧 2 h,以制取生 物质灰,灼烧完毕后,待炉温降至 200℃以下取出灰皿, 并放入干燥皿中冷却至常温,最后将制得的灰样放入密 封样品袋中以备试验所用。
稻壳和稻秆,在制备生物质灰之前,先将试样在自然条 件下风干,然后将风干后的样品进行粉碎,通过 100 目 筛子筛取所需的生物质试样(粒径≤0.154 mm)。采用 去离子水洗涤稻壳和稻秆样品,以去除试样中的外源性 尘土,从而消除外源性尘土中的碱/碱土金属元素所带来 的影响,具体过程为:称取 20 g 样品放入 2L 的烧杯中, 缓慢加入 500 mL 去离子水,利用电动搅拌机在室温条件 下持续搅拌 2 h,然后将溶液过滤并采用去离子水反复冲 洗样品,直至用 pH 值试纸检测溶液呈中性为止,最后将
(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沈阳 110819)
摘 要:应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和能谱(energy disperse X-ray microanalysis,EDX)结合联
用技术对稻壳和稻秆在 600 和 815℃下灼烧产生的灰渣的微观形态特征及其元素组成进行了全面地研究,并考察了不同
0引言
随着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供应的日趋紧 张和能源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生物质能作为一种储量巨 大的低硫、低氮以及 CO2“零排放”的可再生绿色能源, 其开发与利用越来越得到世界的关注[1-2]。
生物质能的热化学转化利用技术主要有热解、燃烧、 气化、液化等[3-5],而转化利用过程会产生大量的生物质 灰,其成分十分复杂,这些成分共同决定了生物质灰的 特性。不同生物质灰的特性不同,即使对于同种生物质, 不同生长部位或不同灰化温度下形成的生物质灰的特性 也存在较大差异[6-7],不同灰化温度下,生物质中的钾、 钠、钙、磷等以不同形式存在的无机元素的挥发性不同[8], 这些无机成分是生物质灰分的主要物质来源,因此,灰 化温度必然会较大地影响生物质灰分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