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风险评估与防治措施

合集下载

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风险评估与防治措施

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风险评估与防治措施

P=2T/r 肺泡越小,表面活性物质作用越强。 表面活性物质的代谢非常活跃,18-24小时 更新一次。它的代谢主要为肺泡巨噬细胞 吞噬而排除。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生成与异常与下面因素 有关: 先天性减少:30周以前的早产儿。 任何原因导致肺血流减少:吸入高浓度氧所 致的氧中毒。 吸入麻醉药如氟烷。 长期吸烟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人。 急性胰腺病人。
肺泡pulmonary alveoli
肺泡--- 是吸入气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肺泡的大小不一,单个肺泡的平均直径为 0.25mm,人体两肺共有约3亿个肺泡,总面 积约70m2。
肺泡表面张力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肺泡表面张力pulmonary surface tension ---是决
支气管树bronchial tree
左右支气管经肺门进入肺内反复分支,分别
为叶、段、亚段、细支气管终末支气管、肺 泡管、肺泡等共约23级。 传导气道---终末支气管以上不参与气体交换, 为传导气道; 呼吸区---呼吸性支气管以下为为呼吸区,是 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支气管腺体bronchial glandular organ
国内数据: 四个医疗中心共提交有效病例2146份---其中发生呼 吸功能不全为66 人,发生率为3.08%;研究结果显 示,冠心病史、ASA 分级、麻醉方式、术后镇痛情 况、急诊手术、手术类别和大血管阻断是老年病人 术后呼吸功能不全的相关危险因素。 谭为民等统计4年间手术治疗的330例---60岁以上结、 直肠癌患者术后PPCs发生的情况。结果显示330例 中有72例出现PPCs,发生率为21.80%,死亡5例, 占PPCs患者的6.94%。 PPCs发生率与高危因素相关---年龄 〉80岁者PPCs 发生率为42.30%;体重指数 〉25者为27.38%; 有吸烟史者为37.00%;合并COPD者为33.56%; 上腹部手术为37.39%;手术时间 〉2h者为24%。

手术后肺部并发症预防

手术后肺部并发症预防

03
预防肺部并发症可以减少术后 康复时间,降低康复费用
04
预防肺部并发症可以减少术后 并发症,降低医疗资源消耗
谢谢
手术后肺部并发症预防
演讲人
目录
01. 肺部并发症的原因 02. 肺部并发症的预防措施 03. 肺部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 04. 肺部并发症的预防效果
肺部并发症的原因
手术创伤
手术过程中对肺 部的直接损伤
01
手术过程中对肺 部的炎症反应
03
02
04
手术过程中对肺 部的间接损伤
手术过程中对肺 部的免疫反应
04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肺部并发症的预防效果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预防措施:如戒
1 烟、控制血糖、 保持良好的生活 习惯等
效果:降低肺部
2 并发症的发生率, 提高患者的生活 质量
重要性:预防肺
3 部并发症是提高 手术成功率的关 键
建议:患者应遵 循医生的建议,
4 积极采取预防措 施,降低并发症 发生率
04
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观察患者 的呼吸、心率、 血压等生命体 征,及时发现 异常情况
预防感染
01
保持呼吸道清洁,避 免细菌和病毒感染
03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如戒烟、适量运动等
0
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防止感染扩散
肺部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
诊断方法
1
胸部X光片: 检查肺部是 否有异常阴
肺部并发症的预防措施
术前评估
评估患者的 肺部功能
01
04
评估患者的 心理状态和 应对能力
评估患者的 吸烟史和肺
部疾病史
02
03

手术后肺部并发症预防

手术后肺部并发症预防

0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发现并发症后, 立即通知医生 进行诊断和治 疗。
02
遵循医生的建 议,进行相应 的治疗和护理。
03
保持良好的生 活习惯,如充 足的休息和营 养摄入,以促 进康复。
04
定期进行复查, 确保并发症得 到有效控制和 治疗。
预防复发
01
定期复查:术 后定期到医院 复查,及时发 现并处理并发 症
02
保持良好的生 活习惯:戒烟、 限酒,保持良 好的饮食习惯 和作息规律
手术后肺部并发症预防
演讲人
目录
01. 肺部并发症类型 02. 预防措施 03. 并发症处理
1
肺部并发症类型
肺炎
01
病因:细菌、病 毒、真菌等感染
02
症状:发热、咳 嗽、呼吸困难、
胸痛等
03
治疗:抗生素、 抗病毒药物、支
持治疗等
04
预防:保持呼吸 道通畅、加强营 养、避免感染等
肺不张
01 原因:手术后呼吸功能减弱,肺 部无法正常扩张
加强术后护 理,及时发 现和处理感 染症状
3
并发症处理
及时发现
定期检查:术后 定期进行肺部检 查,及时发现并
发症
观察症状:密切 观察患者术后症 状,如呼吸困难、
咳嗽、胸痛等
及时报告:发现 异常情况,及时 报告医生进行处

预防措施:采取 预防措施,如保 持呼吸道通畅、 避免感染等,降
低并发症风险
及时治疗
02 症状:呼吸困难、咳嗽、胸痛、 发热等
03 预防措施:术后早期活动,保持 呼吸道通畅,避免长时间卧床
04 治疗方法:吸氧、胸部物理治疗、 药物治疗等
肺栓塞

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

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

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在外科手术之后,患者可能会面临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其中肺部并发症是较为常见且严重的一类。

这些并发症不仅会延长患者的康复时间,增加医疗费用,还可能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

因此,了解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方法至关重要。

一、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常见类型1、肺炎肺炎是术后肺部并发症中较为常见的一种。

手术过程中的麻醉、切口疼痛等因素可能导致患者呼吸浅快、咳嗽无力,使得呼吸道分泌物积聚,容易引发细菌感染,从而导致肺炎的发生。

2、肺不张肺不张指的是部分肺组织因气道阻塞等原因而无法正常充气膨胀。

术后患者长期卧床、呼吸运动减弱,容易导致痰液堵塞支气管,引起肺不张。

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这是一种严重的肺部并发症,通常在术后数小时至数天内发生。

其特点是急性进行性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等。

4、肺水肿术后患者如果心功能不全或输液量过多、过快,可能会导致肺水肿,影响肺部的气体交换。

二、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1、患者自身因素年龄较大、有慢性肺部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吸烟史、肥胖、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等患者,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的风险较高。

2、手术相关因素手术时间长、手术部位靠近胸部(如胸部手术、上腹部手术)、术中大量失血、全麻等,都会增加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3、术后管理因素术后患者长期卧床、疼痛管理不善导致不敢深呼吸和咳嗽、呼吸道分泌物清理不及时、补液不当等,也容易引发肺部并发症。

三、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预防措施1、术前评估和准备在手术前,医生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肺功能检查、了解患者的吸烟状况等。

对于有慢性肺部疾病的患者,应积极控制病情。

同时,术前应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如深呼吸、有效咳嗽等。

2、术中管理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和输血。

在麻醉过程中,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和药物,以减少对呼吸功能的影响。

3、术后护理(1)体位管理术后早期协助患者翻身、改变体位,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有助于促进肺部血液循环和痰液排出。

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风险评估与防治措施

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风险评估与防治措施

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风险评估与防治措施术后肺部并发症是指在手术后出现的与肺部相关的不良后果,主要包括肺炎、肺栓塞、肺不张等。

这些并发症可能对患者的康复和治疗结果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风险评估与预防至关重要。

以下是对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风险评估和预防措施的详细说明。

风险评估:1.患者基本情况评估:评估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肺功能、合并症等因素,这些因素可能会增加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风险。

2.手术因素评估:评估手术所需时间、手术类型(开放手术或腔镜手术)、麻醉方法、术前术后镇痛措施等。

手术因素可能会增加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3.术前肺功能评估:通过肺功能检查(如肺活量、插管试验、血气分析等)评估患者的肺功能是否正常。

肺功能异常可能会增加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防治措施:1.术前干预:对于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其他肺部疾病的患者,应在手术前进行积极治疗,例如控制感染、扩张支气管等。

2.提前康复:为了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风险,术后迅速开始康复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包括早期活动、呼吸理疗、咳嗽和深呼吸、物理疗法等,这些措施有助于预防术后肺不张和肺炎的发生。

3.镇痛策略:合理的镇痛策略可以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风险。

首选的方法是采用多模式镇痛,如局麻联合全麻,以减少全身镇痛剂的用量。

4.营养支持:术后提供足够的营养支持有助于患者的康复和恢复。

合理的饮食配方和饮食指导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5.预防感染:术后感染是术后肺部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之一、预防感染的策略包括合理使用抗生素、积极的手卫生和环境清洁等。

6.预防深静脉血栓栓塞:术后长时间卧床会增加深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因此需要采取预防措施,如穿着弹力袜、间断气压治疗等。

总结:术后肺部并发症是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可能对患者的康复和治疗结果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在手术前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风险评估,了解患者基本情况、手术因素和肺功能等,以便制定个体化的预防措施。

术后预防肺部并发症的主要措施

术后预防肺部并发症的主要措施

术后预防肺部并发症的主要措施术后预防肺部并发症的主要措施术后肺部并发症是指患者在手术后出现各种肺部相关的并发症,其中包括肺部感染、肺不张、肺栓塞等。

这些并发症对患者康复过程和生活质量造成了很大威胁。

为了有效预防这些肺部并发症,以下是一些主要措施。

1.术前评估:在手术前,医生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包括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疾病的严重程度、肺功能、心脏状况等。

这样有助于医生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

2.减少手术创伤:尽可能地减少手术的创伤程度可以减轻手术后的炎症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

现代医学技术已经发展到可以进行微创手术,术后伤口较小,恢复较快。

3.术中保持气道通畅:在手术过程中,维护患者气道的通畅非常重要。

通过有效的气道管理,可以预防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特别是肺不张。

麻醉医生和手术团队应密切监测和维持气道通畅,保持适当的通气。

4.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有助于患者尽早恢复肺功能。

这些锻炼包括深吸气、咳嗽、翻身等,可以帮助患者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促进肺部通气,预防肺不张。

5.预防肺部感染:手术后肺部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特别是对于开胸手术或长时间的手术。

医护人员应加强术后感染控制措施,如手卫生、穿戴手术衣、戴口罩等。

提供给患者适当的抗生素预防也是减少手术后感染的重要策略之一。

6.术后疼痛管理:术后疼痛可能使患者的深吸气和咳嗽受到限制,增加了肺不张和肺部感染的风险。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合理使用止痛药物,帮助患者保持正常的呼吸功能。

7.床旁肺部功能监测:通过监测患者的肺部功能,可以及早发现并预防肺功能异常。

通过监测血氧饱和度、肺活量、呼吸频率等指标,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8.术后体位调整:适当调整患者的体位可以改善术后的肺功能。

对于胸腔手术患者,卧床位时可将床垫抬高一些,帮助肺部扩张,预防肺不张发生。

9.防止肺栓塞:肺栓塞也是一种比较严重的术后并发症,可以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

《术后肺炎预防和控制专家共识》要点

《术后肺炎预防和控制专家共识》要点

《术后肺炎预防和控制专家共识》要点术后肺炎预防和控制专家共识要点术后肺炎是指手术后出现的肺部感染,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

对于手术患者来说,术后肺炎的发生会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并可能导致不良预后。

为了预防和控制术后肺炎的发生,临床医生和专家们不断探索和总结经验,形成了一系列的共识要点。

本文将重点介绍术后肺炎预防和控制专家共识的要点。

1. 评估患者的术前风险因素。

在进行手术之前,医生应该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等,并确定其是否存在与肺炎相关的风险因素,如吸烟、慢性肺疾病、湿疹、体力活动能力、营养状况等。

评估结果将有助于确定预防措施和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2. 术前准备和规范化操作。

手术前,医生应充分评估患者的术前准备情况,包括心肺功能、营养状况、感染灶等。

同时,要制定规范化的操作流程,包括术前清洁、预防性抗生素应用等,以避免手术过程中或手术后引起感染。

3. 鼓励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患者在术后需要积极参与功能锻炼,包括深呼吸、咳嗽、转身等,这有助于改善肺功能、促进痰液排出,防止肺炎的发生。

4. 手术室内环境控制。

手术室内的环境质量对预防和控制术后肺炎起着重要作用。

医疗人员应注意手术室的通风、空气过滤和消毒等措施,以保持室内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5. 合理使用抗生素。

术后肺炎的防治中,抗生素的使用是关键。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预防感染的需要,合理选择抗生素,避免滥用和过度使用。

6. 术后监测和积极治疗。

术后患者需要密切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存在的并发症。

对于已经发生的术后肺炎,应及时进行积极的治疗,包括抗感染治疗、支持治疗等。

7. 患者教育和康复指导。

对于术后患者,医生应加强对患者的教育和康复指导,包括术后护理知识的普及、锻炼的指导、营养的指导等,以提高患者对术后肺炎的认识和预防意识,促进其尽早康复。

术后肺炎的预防和控制是现代医学中的重要课题,也是临床医生和专家们一直努力探索和研究的方向。

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风险评估与防治措施

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风险评估与防治措施

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风险评估与防治措施术后肺部并发症(肺膨胀不全、肺炎、呼吸衰竭等)是增加手术、麻醉风险的重要因素。

研究发现肺部并发症和心脏并发症的发生率相似,同时也对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死亡率与住院时间产生影响,更重要的是肺部并发症较心脏并发症更能预测患者术后的远期死亡率。

因此熟悉诱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有助于降低术后死亡率和缩短住院时间。

1.与病人相关的危险因素与病人相关危险因素有:年龄、慢性肺疾病、吸烟、充血性心力衰竭、ASA分级、肥胖、哮喘、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感觉中枢受损、胸部检查异常、饮酒、体重减轻、运动能力、糖尿病和HIV感染。

1.1年龄近期研究指出高龄是诱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最常见原因之一。

随着年龄的增长,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也相应升高(例如:60~69岁病人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危险比率为2.09,70-79岁病人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危险比率则高达3.04)。

1.2慢性肺疾病多因素分析表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引起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最常见原因。

但是目前尚无可*证据证明慢性限制性肺疾病、神经肌肉疾病或胸廓畸形(脊柱后凸侧弯)会增加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1.3吸烟有研究指出,和不吸烟者相比,现时吸烟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危险比率为5.5。

但有趣的是,术前戒烟的现时吸烟者其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很可能高于不戒烟者,这可能与病人戒烟1~2个月后咳嗽、咳痰增多有关。

也有研究表明吸烟者术前应戒烟2个月以减少术中分泌物。

故临床医生应询问病人是否有吸烟史并评估现时的吸烟情况,而且非急诊手术病人应尽早戒烟。

1.4充血性心力衰竭多变量风险因素分析表明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导致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其危险比率为2.93。

1.5功能相关性有证据指出功能相关性是预示术后肺部并发症严重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完全依赖指病人无法进行日常活动,部分依赖则指病人需要借助仪器、设备或他人的帮助来完成日常活动。

术后并发症风险评估与预防措施的关键要素

术后并发症风险评估与预防措施的关键要素

术后并发症风险评估与预防措施的关键要

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术后并发症已经成为了困扰患者和医生的重要问题之一。

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控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评估术后并发症风险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评估术后并发症风险
1. 个人史和家族史:患者个人史和家族史中包含了许多影响手术并发症的因素,例如过敏反应、出血倾向、血栓形成、高血压、糖尿病等。

2. 患者的身体状况: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心电图、胸片、血液生化等检查,尤其是对于老年患者、有慢性疾病史的患者和患有内分泌失调的患者,应该进行更加细致的检查。

3. 手术本身的风险:手术的难度和手术方式等因素也会影响到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医生需要准确评估不同手术的风险。

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措施
1. 术前准备:在手术前需要告知患者手术的风险和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并对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手术方式进行综合评估,如果有必要,先进行一些对基础疾病进行控制。

2. 术中措施:手术时,医生应当正确操作,控制出血、避免组织损伤等,如果可能,采用微创手术。

3. 术后监测:手术后需对患者进行密切监测,观察术后病情变化,随时调整治疗计划。

4. 康复期护理:术后的康复期同样需要重视,患者需要遵照医嘱进行康复训练,控制饮食,保证充足的休息。

评估术后并发症风险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是术后医学管理的重要部分,同时,医生需要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现有的诊疗方案,提高手术成功率,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术后肺部并发症预防操作流程及其评分标准

术后肺部并发症预防操作流程及其评分标准

术后肺部并发症预防操作流程及其评分标准在进行手术时,术后肺部并发症是一种较为常见且严重的问题。

这些并发症可能导致呼吸困难、肺炎以及其他相关问题,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健康风险。

因此,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预防和评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术后肺部并发症预防的操作流程,并提供相应的评分标准。

一、术前评估和准备在手术前,医生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准备工作,以确定患者是否存在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风险因素,并针对性地进行预防。

这些评估和准备工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基本信息记录:医生应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等基本信息。

2. 评估呼吸系统疾病风险:通过询问患者或进行相关检查,评估患者是否存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哮喘、肺部感染等呼吸系统疾病。

3. 评估身体状况: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包括肥胖程度、营养状况、运动能力等,以确定患者是否存在身体机能不足的情况。

4. 肺功能评估:进行肺功能检测,了解患者的肺功能情况,如肺活量、吸气力量和呼气力量等。

5. 术前干预:对于存在风险因素的患者,可以考虑术前干预措施,如积极治疗呼吸系统疾病、进行物理治疗等。

二、术中预防操作术中的预防操作是术后肺部并发症预防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降低并发症的风险:1. 气管插管和麻醉管理: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范进行气管插管,确保插管的准确和合理。

同时,麻醉管理要充分考虑患者的肺功能状态,避免过度麻醉和肺功能受损。

2. 术中体位调整:根据手术需要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调整患者的体位,避免术中压迫肺部和呼吸道。

3. 治疗性肺扩张:术中可以采取治疗性肺扩张措施,如反复深吸、短时双向气道压力呼吸(BiPAP)、连续气道内正压呼气(CPAP)等,促进肺泡通气和肺通气功能的恢复。

4. 早期活动和体位转换:术后尽早进行患者的活动,并定期进行体位转换,以促进呼吸道排痰和肺通气。

三、术后评分标准为了评估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和严重程度,我们可以采用以下评分标准进行评估:1. Chest X-ray评分:通过评估患者术后X线片的结果,根据肺部积液、肺不张、肺炎等情况进行不同程度的评分。

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手术对于患者来说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但同时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

其中,术后肺部并发症是较为常见且严重的一类,如肺炎、肺不张、呼吸衰竭等,不仅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还可能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因此,做好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至关重要。

一、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常见类型及原因1、肺炎术后肺炎通常是由于细菌、病毒或真菌等病原体感染引起。

手术过程中的侵入性操作、患者免疫力下降、长期卧床导致痰液积聚、误吸等因素都可能增加肺炎的发生风险。

2、肺不张肺不张指的是部分肺组织因气道阻塞而无气体充盈,导致肺容积缩小。

术后疼痛限制了患者的呼吸运动、咳嗽反射减弱、分泌物堵塞支气管等都可能引发肺不张。

3、呼吸衰竭呼吸衰竭是术后肺部并发症中最为严重的情况之一,可能是由于肺部感染、肺不张等导致肺功能严重受损,无法满足身体的氧供需求。

二、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预防措施1、术前评估与准备在手术前,医生应对患者的心肺功能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肺功能检查、心电图、心脏超声等。

对于存在心肺功能障碍的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改善心肺功能。

同时,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训练,如深呼吸、有效咳嗽等。

2、术中管理手术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肺部的损伤和刺激。

采用合适的麻醉方式和药物,维持患者的呼吸功能稳定。

注意手术操作的轻柔,避免过度牵拉和挤压肺部组织。

3、术后护理(1)体位护理术后早期协助患者采取半卧位或坐位,有利于呼吸和痰液排出。

(2)呼吸训练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有效咳嗽和咳痰。

对于咳痰困难的患者,可以通过拍背、雾化吸入等方法帮助其排出痰液。

(3)疼痛管理有效的疼痛控制可以促使患者更好地配合呼吸训练和咳嗽,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可以采用药物镇痛、物理镇痛等多种方法缓解疼痛。

(4)早期活动术后尽早鼓励患者下床活动,促进肺部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增强呼吸肌力量。

(5)营养支持给予患者充足的营养支持,增强免疫力,有助于预防感染和促进肺部的恢复。

手术后如何防止出现严重的肺部并发症

手术后如何防止出现严重的肺部并发症

手术后如何防止出现严重的肺部并发症手术对于患者的身体来说是一次重大的挑战,尤其是对于呼吸系统。

肺部并发症是手术后常见的问题之一,如果不加以预防和处理,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延长住院时间,甚至危及生命。

那么,手术后我们应该如何防止出现严重的肺部并发症呢?首先,手术前的充分准备至关重要。

患者在手术前应该戒烟,因为吸烟会损害呼吸道的纤毛功能,降低肺部的清洁能力,增加肺部感染的风险。

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肺功能评估,包括肺活量、通气功能等检查,以了解患者的肺部基础状况。

对于肺功能较差的患者,医生可能会提前进行呼吸训练,如深呼吸、有效咳嗽等,以增强呼吸肌的力量和耐力。

其次,在手术过程中,麻醉方式的选择和手术操作的技巧也会影响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尽量选择对呼吸影响较小的麻醉方式,如局部麻醉或椎管内麻醉,如果必须进行全身麻醉,应注意控制麻醉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时间,以减少对呼吸功能的抑制。

手术操作应尽量精细,减少手术创伤和出血,缩短手术时间,因为长时间的手术会增加肺部感染的机会。

手术后,早期的活动是预防肺部并发症的关键。

患者应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尽早下床活动。

这有助于促进肺部的血液循环,增强呼吸功能,防止痰液积聚。

如果患者暂时无法下床,也应在床上进行肢体的活动和翻身。

呼吸道的管理也是重中之重。

患者要学会有效的咳嗽和咳痰方法。

咳嗽时,应先深吸气,然后用力咳出痰液,这样可以将深部的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

对于痰液黏稠不易咳出的患者,医生可能会给予雾化吸入治疗,通过将药物雾化成微小颗粒,直接作用于呼吸道,稀释痰液,减轻炎症。

同时,医护人员会定期为患者拍背,帮助痰液松动排出。

保持良好的呼吸姿势也很重要。

患者应尽量坐直或半卧位,这样有利于肺部的扩张,增加通气量。

在休息时,要避免长时间仰卧,以免肺部底部的痰液积聚。

此外,合理的营养支持对于预防肺部并发症也必不可少。

手术后,患者的身体需要足够的营养来修复创伤和恢复功能。

应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增强免疫力,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手术后如何预防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手术后如何预防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手术后如何预防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手术对于患者的身体来说是一次重大的挑战,不仅会对手术部位造成直接影响,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全身性的反应和并发症。

其中,肺部并发症是手术后较为常见且严重的问题之一。

肺部并发症的出现不仅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还可能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了解手术后如何预防肺部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

一、了解肺部并发症的常见类型手术后常见的肺部并发症包括肺炎、肺不张、肺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

肺炎是肺部感染引起的炎症,可能导致咳嗽、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

肺不张则是指部分肺组织因气道阻塞等原因而无法正常膨胀,影响气体交换。

肺水肿是由于液体在肺组织内积聚,导致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

ARDS 是一种严重的急性肺部损伤,病情危急,死亡率较高。

二、分析手术后易发生肺部并发症的原因1、麻醉影响手术中使用的麻醉药物可能抑制呼吸中枢,导致呼吸频率和深度降低,使肺部通气不足。

此外,麻醉还可能影响呼吸道的保护性反射,增加误吸的风险。

2、手术创伤手术切口和组织损伤会引起疼痛,导致患者不敢深呼吸和咳嗽,从而影响肺部的通气和排痰功能。

3、卧床休息术后患者往往需要长时间卧床,这会使胸廓活动受限,呼吸肌力量减弱,肺底部的痰液不易排出,增加肺部感染和肺不张的发生几率。

4、基础疾病患者如果本身就有慢性肺部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等)、心脏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其手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的风险会更高。

5、年龄因素老年人的呼吸功能相对较弱,呼吸道黏膜纤毛运动功能减退,咳嗽反射减弱,更容易发生肺部并发症。

三、预防肺部并发症的有效措施1、术前评估和准备在手术前,医生应对患者的心肺功能进行全面评估,了解患者的吸烟史、肺部疾病史等情况。

对于存在肺部疾病的患者,应提前进行治疗和干预,以优化肺部功能。

同时,术前应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训练,如深呼吸、有效咳嗽等。

2、术中管理在手术过程中,麻醉医生应合理选择麻醉方式和药物,尽量减少对呼吸功能的抑制。

呼吸系统手术后如何预防肺部并发症

呼吸系统手术后如何预防肺部并发症

呼吸系统手术后如何预防肺部并发症呼吸系统手术是治疗多种肺部和呼吸道疾病的重要手段,但手术后患者往往面临着肺部并发症的风险。

这些并发症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还可能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一、术后早期活动术后早期活动对于预防肺部并发症有着重要意义。

患者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应尽早下床活动。

这有助于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

即使不能下床,也应在床上进行适当的肢体活动,如屈伸腿部、活动上肢等。

早期活动可以减少肺部淤血和痰液积聚,降低肺部感染的风险。

二、有效的咳嗽和深呼吸手术后,患者可能因为伤口疼痛而不敢咳嗽,但这会导致痰液积聚在肺部,增加感染的机会。

因此,医护人员应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咳嗽方法。

患者可以先进行几次深呼吸,然后在深吸气末屏气片刻,再用力咳嗽,将痰液咳出。

咳嗽时可用手按压伤口,以减轻疼痛。

此外,定期进行深呼吸练习,如深吸气后缓慢呼气,也有助于扩张肺部,提高肺功能。

三、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呼吸道通畅是预防肺部并发症的关键。

患者应多喝水,以稀释痰液,使其更容易咳出。

对于痰液黏稠不易咳出的患者,可通过雾化吸入的方式进行治疗。

雾化吸入可以将药物分散成微小的颗粒,直接作用于呼吸道,起到祛痰、消炎、解痉等作用。

同时,医护人员应定期为患者翻身、拍背,帮助痰液排出。

四、合理的氧疗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缺氧,合理的氧疗可以改善缺氧状况,促进肺部功能的恢复。

根据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和病情,选择合适的给氧方式和氧流量。

一般来说,轻度缺氧的患者可以通过鼻导管吸氧,而严重缺氧的患者可能需要面罩吸氧或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五、控制疼痛疼痛会限制患者的呼吸运动和咳嗽,增加肺部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因此,有效的疼痛控制对于预防肺部并发症非常重要。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采用适当的镇痛方法,如使用止痛药、局部神经阻滞等。

同时,患者也应及时向医护人员反映疼痛情况,以便调整镇痛方案。

手术后如何预防肺部并发症

手术后如何预防肺部并发症

手术后如何预防肺部并发症手术对于患者的身体来说是一次重大的挑战,不仅会在手术部位造成创伤,还可能影响到身体的各个系统,其中肺部并发症是手术后常见且较为严重的问题之一。

肺部并发症可能包括肺炎、肺不张、呼吸衰竭等,这些不仅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还可能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

因此,了解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首先,手术后早期活动是预防肺部并发症的重要手段之一。

患者在术后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早下床活动。

这有助于增强肺部的通气功能,促进痰液排出。

即使不能下床,也应在床上进行适量的肢体活动,如翻身、屈伸腿部等。

早期活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减少肺部淤血和痰液积聚的风险。

保持正确的体位也很关键。

对于术后卧床的患者,应经常帮助其变换体位,避免长时间处于同一种姿势。

特别是在仰卧位时,应将头部适当垫高,以利于呼吸和痰液的引流。

如果是侧卧位,应保持患侧在上,以防止分泌物堵塞气道。

呼吸功能训练是预防肺部并发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深呼吸练习可以增加肺部的通气量,扩张肺泡。

患者可以慢慢地吸气,使腹部隆起,然后缓慢呼气,感受腹部收缩。

重复进行多次,每天定时练习。

另外,有效咳嗽也是必不可少的。

患者先深呼吸几次,然后在吸气末短暂闭气,用力咳嗽,将痰液咳出。

家属或医护人员可以协助患者轻轻拍打背部,帮助痰液松动和排出。

术后的水分摄入也不容忽视。

充足的水分可以稀释痰液,使其更容易咳出。

但要注意避免过度饮水,以免加重心脏负担,尤其是对于有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控制饮水量。

同时,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和适宜的温湿度对于患者的呼吸也非常重要。

定期开窗通风,使新鲜空气进入室内。

室内温度宜保持在 20-22 摄氏度,相对湿度在 50%-60%左右。

这样的环境有助于减少呼吸道黏膜的干燥和刺激,保持呼吸道的正常功能。

对于一些高危患者,如老年人、长期吸烟者、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可能需要预防性地使用一些药物。

手术后出现肺部并发症该如何进行处理

手术后出现肺部并发症该如何进行处理

手术后出现肺部并发症该如何进行处理手术对于患者来说是一次重大的身体挑战,而术后出现肺部并发症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肺部并发症不仅会延长患者的康复时间,增加医疗费用,严重时甚至可能威胁生命。

那么,当手术后出现肺部并发症时,我们应该如何进行处理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常见的肺部并发症有哪些。

术后肺部感染是较为常见的一种,这可能是由于手术中的创伤、患者自身免疫力下降或者术后护理不当等原因引起的。

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

另外,肺不张也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表现为肺部部分区域的肺泡不能正常扩张,导致呼吸困难。

还有肺水肿,可能会导致患者呼吸急促、缺氧等。

当怀疑患者出现肺部并发症时,及时的诊断是至关重要的。

医生通常会首先对患者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包括听诊肺部的呼吸音,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等。

实验室检查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血常规可以帮助判断是否有炎症反应,痰培养可以明确感染的病原菌。

胸部X 线或CT 检查能够直观地显示肺部的情况,如是否有炎症浸润、肺不张的区域等。

一旦确诊了肺部并发症,治疗方案就要根据具体的病情来制定。

对于肺部感染,抗生素的使用是关键。

医生会根据病原菌的类型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同时,要鼓励患者咳嗽、咳痰,以排出肺部的分泌物。

如果患者自己无法有效咳嗽,可能需要进行吸痰处理。

对于肺不张,除了鼓励患者深呼吸和咳嗽外,还可以通过胸部物理治疗,如拍背、振动等方法来促进肺部的复张。

如果情况严重,可能需要进行支气管镜检查和治疗,以清除气道内的阻塞物。

在治疗肺部并发症的过程中,支持治疗也非常重要。

患者需要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以稀释痰液,便于排出。

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可能需要给予吸氧治疗,以保证身体的氧气供应。

营养支持也是不可忽视的,良好的营养状况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免疫力,促进身体的恢复。

除了医疗干预,患者自身的配合和护理也对康复起着关键作用。

患者要尽量采取半卧位或坐位,这样有助于肺部的扩张和分泌物的排出。

手术后出现肺部并发症如何预防和处理

手术后出现肺部并发症如何预防和处理

手术后出现肺部并发症如何预防和处理手术对于患者来说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但同时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

其中,肺部并发症是手术后较为常见且严重的问题之一。

了解如何预防和处理这些并发症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种类繁多,常见的包括肺部感染、肺不张、肺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

这些并发症不仅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还可能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

那么,为什么手术后容易出现肺部并发症呢?首先,手术本身的创伤会导致身体的应激反应,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使患者更容易受到感染。

其次,麻醉药物的使用可能会抑制呼吸中枢,导致呼吸功能减弱。

再者,患者在手术后往往因为疼痛而不敢深呼吸和咳嗽,这会使痰液在肺部积聚,从而引发肺部感染和肺不张。

另外,一些患者本身就存在心肺功能不全、慢性呼吸道疾病等基础疾病,这也增加了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为了预防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术前准备是关键的一环。

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心肺功能、吸烟史、呼吸道感染情况等。

对于有吸烟习惯的患者,术前至少戒烟 2 周以上,因为吸烟会损害呼吸道的纤毛功能,增加肺部感染的风险。

对于存在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应先进行抗感染治疗,待感染控制后再行手术。

同时,术前还可以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训练,如深呼吸、有效咳嗽等,以增强呼吸肌的力量和耐力。

术中的管理也非常重要。

麻醉医生会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和药物,尽量减少对呼吸功能的影响。

手术操作应尽量轻柔,减少组织损伤和出血,缩短手术时间,以降低手术创伤对身体的应激反应。

术后的护理是预防肺部并发症的重要环节。

患者应尽早下床活动,这有助于改善肺部的通气和血液循环。

医护人员会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定期为患者翻身、拍背,以促进痰液排出。

对于痰液黏稠不易咳出的患者,可以给予雾化吸入治疗,稀释痰液。

保持呼吸道通畅是预防肺部并发症的关键,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痰液堵塞等情况,应及时进行吸痰处理。

手术后并发症风险评估和预防措施

手术后并发症风险评估和预防措施

•术前适应性训练: (1)练习床上大小便; (2)教会患者正确的咳嗽、排痰(深呼吸)方法; (3)指导患者如何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保证充 足的睡眠; (4)戒烟、戒酒。
• 按照各专业的诊疗常规,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 • 术前进行全面的手术风险评估:对于可能影响术 后恢复的因素如肺炎、血糖异常、心脑血管病变、 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等应全面评估,采取 必要的干预措施,选择手术时机,以降低术中、 术后风险。
4.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措施
• 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卧床期间进行主动和被 动运动; • 下肢可以用弹性绷带或穿弹力袜以促进血液回流; • 避免久坐; • 血液高凝状态者,可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复方 丹参或用小剂量肝素;也可用小剂量低分子右旋 糖酐静脉滴注。
增加术后活动,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谢谢大家
•仔细检查手术切口(包括各种引流管)观察切口 对合及愈合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术后连续3天书写病程记录,内容包括患者生命 体征、病情变化、治疗方案及预防和处理并发症 的措施。 •注意术后感染的预防和处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根据病情、手术性质及麻醉方式,做好手术后护 理及术后康复指导。
•在对病情全面评估的前提下,鼓励术后患者床上 活动及早下床活动,逐步增加活动量和活动范围。
手术后并发症的风险评估制度
术后并发症的管理,是围手术期管理的关键环节, 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重中之重,一 旦发生术后并发症要及时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 确保围手术期病人安全,保证手术效果,特制定 本制度。
一、充分的术前准备,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
•术前讨论时,对疾病的诊断、手术方式、可能发 生的并发症及采取的预防措施进行充分的讨论。 •严格履行告知义务,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的必 要性、手术方式、风险、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和预 后,征得患方同意,并在手术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风险评估与防治措施术后肺部并发症(肺膨胀不全、肺炎、呼吸衰竭等)是增加手术、麻醉风险的重要因素。

研究发现肺部并发症和心脏并发症的发生率相似,同时也对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死亡率与住院时间产生影响,更重要的是肺部并发症较心脏并发症更能预测患者术后的远期死亡率。

因此熟悉诱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有助于降低术后死亡率和缩短住院时间。

1.与病人相关的危险因素与病人相关危险因素有:年龄、慢性肺疾病、吸烟、充血性心力衰竭、ASA分级、肥胖、哮喘、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感觉中枢受损、胸部检查异常、饮酒、体重减轻、运动能力、糖尿病和HIV感染。

1.1年龄近期研究指出高龄是诱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最常见原因之一。

随着年龄的增长,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也相应升高(例如:60~69岁病人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危险比率为2.09,70-79岁病人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危险比率则高达3.04)。

1.2慢性肺疾病多因素分析表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引起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最常见原因。

但是目前尚无可*证据证明慢性限制性肺疾病、神经肌肉疾病或胸廓畸形(脊柱后凸侧弯)会增加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1.3吸烟有研究指出,和不吸烟者相比,现时吸烟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危险比率为5.5。

但有趣的是,术前戒烟的现时吸烟者其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很可能高于不戒烟者,这可能与病人戒烟1~2个月后咳嗽、咳痰增多有关。

也有研究表明吸烟者术前应戒烟2个月以减少术中分泌物。

故临床医生应询问病人是否有吸烟史并评估现时的吸烟情况,而且非急诊手术病人应尽早戒烟。

1.4充血性心力衰竭多变量风险因素分析表明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导致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其危险比率为2.93。

1.5功能相关性有证据指出功能相关性是预示术后肺部并发症严重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完全依赖指病人无法进行日常活动,部分依赖则指病人需要借助仪器、设备或他人的帮助来完成日常活动。

对于完全依赖的病人其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危险比率为2.51,而部分依赖的病人则为1.65。

1.6 ASA分级ASA分级不但能预测围术期死亡率还能预示术后肺部、心脏并发症的发生率。

ASA分级越高,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风险越大。

与I级相比Ⅱ级或更高级别的危险比率为4.87,Ⅲ级及其以上的危险比率>2.25。

表1. ASA分级和PPCs发生率ASA分级PPCs发生率(%)I 1.2Ⅱ 5.4Ⅲ11.4Ⅳ10.9Ⅴ未知1.7肥胖研究表明肥胖甚至病态肥胖(体重指数>25kg/m2)均不增加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而且据单变量研究报道肥胖病人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3%,而非肥胖病人则为7.0%,两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

1.8哮喘哮喘病人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约3%,但研究指出哮喘并非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1.9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可导致术后呼吸道管理困难。

一项病例对照研究表明和正常病人相比,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病人其高碳酸血症、低氧血症及重新插管的发生率却并不增加。

但也有研究结果指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可能会增加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风险,但其可*性仍有待证实。

1.10感觉中枢受损、胸部检查异常、饮酒、体重减轻有证据表明感觉中枢受损、胸部检查异常、饮酒、体重减轻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感觉中枢受损(除外慢性精神疾病、痴呆)即:1.无法对语言或轻度触觉刺激作出反应的急性思维混乱或谵妄。

2.病人有精神症状/谵妄或两者均在原有疾病基础上出现。

1.11运动能力、糖尿病、和HIV感染目前尚无充分证据证明运动能力、糖尿病及HIV感染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有关。

表2.与病人相关的危险因素风险因素推荐分级危险比率高龄 A 2.09-3.04ASA分级≥Ⅱ A 2.55-4.87充血性心力衰竭 A 2.93功能相关性 A 1.65-2.5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A 1.79体重减轻 B 1.62感觉中枢损伤 B 1.39吸烟 B 1.26饮酒 B 1.21胸部检查异常 B 未知糖尿病 C肥胖 D哮喘 D睡眠呼吸暂停I使用皮质类固醇IHIV感染I心律失常I运动能力差I推荐:A= 有可*证据证明其为特殊的风险因素,B= 至少有充分证据证明其为危险因素,C= 至少有充分证据证明其为特殊因素而非风险因素,I=没有足够证据证明其为风险因素。

2与手术过程相关的危险因素在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风险的评估上,与手术过程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手术部位,手术持续时间,麻醉技术及急诊手术。

2.1手术部位主动脉瘤修补术、胸腔手术、腹部手术、上腹部手术、神经外科手术,持续很长时间的手术,头、颈部手术、急诊手术和血管手术可增加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2.2手术持续时间研究表明长时间手术(3~4h)是影响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一个独立因素。

2.3麻醉技术研究证明全麻是引起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其危险比率为1.83。

近期研究认为椎管内麻醉(腰麻/硬膜外阻滞)联合全麻或椎管内麻醉可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但其可*性仍有待证实。

2.4急诊手术多因素分析指出急诊手术是预示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危险比率为2.21。

3.实验室检查与评估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风险有关的实验室检查是:呼吸量测定法、胸片、血尿素氮、口咽部细菌培养及血清白蛋白。

3.1肺量测定法研究指出虽然肺量测定法可用于诊断阻塞性肺疾病,但却并未能比病史与体格检查提供更多的危险参考资料,故目前并不把肺量测定作为非心脏手术的术前常规检测。

因此肺量测定法现多用于诊断阻塞性肺疾病。

3.2胸片临床上常将胸片作为术前常规检查的一部分。

虽然许多研究认为术前检查胸片是有必要的,但是还没有研究证实胸片是预测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一个重要手段,或仅仅只是一个用于发现肺部有无异常的检查方法。

同时也有证据表明临床医生通过病史及体格检查就能猜测到胸片可能存在异常,而且胸片检查也很少能为临床医生提供一些难以预料的并为术前治疗提供参考的信息。

但是也有研究指出对于已知心肺疾病和即将进行上腹部手术、胸或腹主动脉瘤手术的年龄大于50岁的病人,胸片检查还是有一定帮助的。

3.3血液尿素氮当血液尿素氮水平为7.5mmol或≥21mg/dl时可作为预示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风险因素。

然而7.5mmol或≥21mg/dl的血液尿素氮似乎比较低水平的血液尿素氮风险性要低。

3.4血清白蛋白测定多因素分析表明低水平的血清白蛋白(30-39g/l)是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重要预测因素。

全国性的心室动脉瘤风险研究报道:低水平的血清白蛋白是预测围术期30天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最重要因素。

该报道指出当血清白蛋白低于35g/l时病人的死亡率随着血清白蛋白水平的变化而变化。

同时另一大样本研究也指出血清白蛋白低于35g/l是预示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最有效地并且是和病人相关性最大的指标。

3.5口咽部细菌培养只有很少一部分研究评估了术前口咽部细菌培养的价值,且其真实性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表3 .与手术过程相关的危险因素危险因素危险比率(%)手术部位主动脉 6.09胸腔 4.24腹部 3.09上腹部 2.96神经外科 2.53头、颈 2.21血管 2.10急诊手术 2.52长时间手术 2.26全麻 2.35输血(>4单位) 1.474.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方法可以在围术期的任何时间采取措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许多研究都从对病人采取特殊的肺部治疗、麻醉及镇痛方法、手术技术和围术期护理进行了回顾。

4.1肺部的特殊策略术前戒烟一项大样本研究表明目前仍无充分证据证明术前戒烟能够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也有研究者指出和未戒烟的病人相比,戒烟2个月内拟行非心脏手术的病人其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更高,这可能与纤毛活动瞬间增强导致气道分泌物增加以及支气管刺激降低引起咳嗽减少有关,而且吸烟病人要在戒烟2周后其呼吸道功能才能恢复正常。

因此术前戒烟时机的选择非常重要而且今后也将着重于对戒烟时间长短的研究。

肺膨胀疗法肺膨胀技术包括:刺激性肺量测定法、胸部理疗(深呼吸、咳嗽、体位性引流、背部叩击和振动疗法)、吸痰、间歇性正压呼吸以及连续正压通气。

研究表明肺膨胀技术有助于降低腹部手术病人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

但是没有一种治疗模式是明显优越的,同时也没有大量的研究来说明临床医生是如何使用不同的方法的。

也没有研究能够证明联合使用这些方法能够更好的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经鼻持续正压通气可能是无法进行刺激性肺定量测定或深呼吸病人的最佳选择。

4.2麻醉药和镇痛方法神经肌肉阻滞使用泮库溴铵的病人术后神经肌肉阻滞的时间明显延长,而且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是无残余神经肌肉阻滞作用病人的3倍。

相反使用中效神经肌肉阻滞剂的病人(阿曲库铵或维库溴铵)其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无残余神经肌肉阻滞作用的病人相似。

这些数据直接表明和短效的神经肌肉阻滞剂相比,泮库溴铵引致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风险性更高。

目前还无研究明确指出术中、术后使用镇痛药能够降低术后肺部疾病的发病率。

4.3麻醉和镇痛有研究指出全麻是诱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其危险比率为1.83。

近期研究认为椎管内麻醉(腰麻/硬膜外阻滞)联合全麻或单纯椎管内麻醉可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但其可*性仍有待证实。

两项meta-分析指出术后硬膜外镇痛以及病人自控镇痛(静脉)在预防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效果上要优于按需式镇痛,而且硬膜外镇痛还将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在预防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镇痛措施中,术后硬膜外镇痛要优于通过其他途径给予芬太尼进行镇痛。

然而,当病人使用了肝素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的情况下很可能会导致硬膜外出血;而且硬膜外导管可能会影响其他镇痛方法的选择并且可能会导致深静脉血栓。

近期研究表明短效的神经肌肉阻滞剂可能可以用于预防术后肺部并发症。

4.4手术方式Meta-分析指出目前仍无充分的证据说明腔镜手术能够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4.5围术期护理营养支持营养不良和低蛋白血症会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许多研究致力于证实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但是目前仍无证据支持完全胃肠外营养要比不补充营养或胃肠内营养更有利于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更多的研究集中于免疫营养学上,即增加营养物质的供给以增强病人的免疫功能。

肺动脉导管插入术作为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一种措施,肺动脉导管插入并不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缩短住院时间。

腹部手术后鼻胃管胃肠减压鼻胃管仅选择性用于术后恶心、呕吐、无法耐受经口置入胃管或已出现腹胀症状的病人。

临床上普遍认为术后常规胃肠减压能够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并降低误吸风险。

最近的meta-分析表明使用鼻胃管进行胃肠减压的病人,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要低于未使用鼻胃管的病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