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高中生物课时分层作业1种群的特征含解析
高中生物高考解密20 种群和群落(分层训练)(解析版)
解密20 种群和群落A组考点专练考向一种群的特征及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1.(2020·江苏南通市·启东中学高二月考)某池塘内草鱼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调查草鱼的种群密度时,网眼太大常使调查值偏大B.T3时草鱼的种群密度约为T5时对应种群密度的一半C.T5时增加饵料的投放,池塘草鱼的环境容纳量会有所增大D.无论T2之前数据如何,T2~T3和T3~T5时间段内种群数量都是逐渐上升【答案】A【分析】S型曲线中,K值时对应的种群的增长速率是0,K/2时增长速率最大。
调查草鱼种群密度应该选用标志重捕法,若M表示第一次捕获并标记的个体数,N表示该地区的鳙鱼种群的个体总数,n表示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m表示其中带有标记的个体数,则有M:N=m:n。
【详解】若调查的时候捕捉所用的渔网网眼过大,则会导致捕捉的个体数变小,即M、m、n都会变小,但是m:n 比值基本不变,故计算出的N会偏小,A错误;T3时对应K/2,T5时对应K,B正确;T5时增加饵料,食物增多,环境容纳量会有所增大,C正确;T2~T3和T3~T5种群的增长速率均大于0,故种群密度会上升,D正确。
故选A。
2.(2020·全国高三专题练习)高中生物学实验常需测量和计数,下列操作可能导致实验结果估测值偏小的是A.对研磨后的苹果匀浆进行过滤检测可溶性还原糖含量B.在蒲公英生长密集处取样调查其在样地中的种群密度C.被标记鲤鱼投放入池塘后立即重捕并计算鲤鱼的数量D.从静止的上清液处取样估测培养液中草履虫种群数量【答案】C【解析】对研磨后的苹果匀浆进行过滤,不会影响可溶性还原糖含量的检测,A错误。
在蒲公英生长密集处取样调查其在样地中的种群密度,会使结果偏大,B错误。
被标记鲤鱼投放入池塘后立即重捕,会使重捕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增加,从而使鲤鱼的数量偏小,C正确。
草履虫的呼吸需要氧气,故草履虫都集中在静止的上清液,因此从静止的上清液处取样估测培养液中草履虫种群数量,会使估测值偏大,D错误。
高中生物 专题十四 种群与群落学业水平考试(含解析)-人教版高中全册生物试题
种群与群落[考纲要求]1.种群的特征:(1)种群的概念及特征(a);(2)标志重捕法(a)。
2.种群的增长方式:(1)种群指数增长和逻辑斯谛增长(b);(2)环境容纳量(a)。
3.群落:(1)群落的概念和结构(a);(2)主要的陆地生物群落类型(a);(3)群落演替的概念、类型和过程(a)。
种群一、种群的特征 1.种群的概念和特征(1)种群指占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同一物种个体的集合体。
(2)种群的特征: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结构、性比率等。
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最基本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年龄结构是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
①出生率和死亡率:出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出生个体数占种群总个体数的百分数或千分数。
死亡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死亡个体数占种群总个体数的百分数或千分数。
②年龄结构:是指各个年龄组个体数量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关系。
可分为:③性比率:种群内两性个体数量的相对比例。
④种群密度:是指某种群在单位空间或面积内的个体数量。
种群密度大小是决定生物的益或坏、狩猎或禁猎、防治或不防治的依据,也是检查保护效果或防治效果、进行害虫预测预报及研究种群动态的基础。
2.标志重捕法(1)调查对象:活动能力较强的动物,如田鼠、鸟类、鱼类等。
(2)计算公式N (种群总个体数)=M ·n mM —标志个体数,n —重捕个体数,m —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
二、种群的增长方式1.种群的指数增长和逻辑斯谛增长(1)指数增长①条件:资源无限、空间无限和不受其他生物制约的理想条件下,增长曲线为“J”形。
②特点:起始增长很慢,但随着种群基数的加大,增长会越来越快,每单位时间都按种群的一定百分数或倍数增长,其增长势头强大。
增长速率不断增大。
(2)逻辑斯谛增长①条件:资源有限、空间有限和受其他生物制约条件下,增长曲线为“S”形。
②特点:起始呈加速增长,K/2时增长最快,此后便开始减速增长,到K值时便停止增长或在K 值上下波动。
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浙科版必修3课时作业:4.1 种群的特征 Word版含解析
第四章种群4.1种群的特征目标导航 1.列举种群的特征。
2.说出调查种群密度的标志重捕法。
3.识别种群的分布型。
4.辨别种群的存活曲线。
一、种群的特征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种群。
种群特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
2.诞生率和死亡率(1)概念:诞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____________占种群总个体数的百分数或千分数。
死亡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____________占种群总个体数的百分数或千分数。
(2)自然增长率:________减去________就是种群的自然增长率。
(3)作用:打算种群大小和密度的重要因素。
3.年龄结构(1)概念:指各个________个体数量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关系。
(2)类型:________、________、衰退型。
(3)作用:猜想种群将来进展趋势。
4.性比率(1)概念:指种群中________个体数量的相对比例。
(2)作用: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
5.种群密度(1)概念:种群在________________内的个体数量。
种群密度是种群________的数量特征。
(2)调查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和。
(3)特点:同一种群不同时间密度不同;不同种群密度不同。
二、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1.种群密度大小是打算生物的益或害、狩猎或禁猎、防治或不防治的依据,也是检查疼惜效果和防治效果、进行害虫____________的基础。
2.对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常用____________法。
例如,有人在一个池塘中捕到286条鲈鱼,在背鳍上作标记后全部放回池塘,两天后重捕了1 392条,其中被标志过的有86条,由于N/n=________,所以N(种群总个体数)为________条。
三、种群分布型1.分布型是指种群中个体的____________格局,包括集群分布、________分布和随机分布。
高考生物 考点一遍过 考点 种群的特征(含解析)
藏躲市安详阳光实验学校考点58 种群的特征1.种群的特征(1)种群的概念:种群是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2)种群的数量特征项目定义特点或意义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①不同物种,种群密度不同;②同一物种,种群密度可变出生率、死亡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迁入率、迁出率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年龄组成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①类型②意义: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性别比例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密度(①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②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
③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
2.种群的空间特征(1)含义:种群中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
(2)类型:均匀分布、随机分布、集群分布。
3.种群密度的估算方法(1)样方法①适用对象:植物、昆虫卵、作物植株上的蚜虫、跳蝻等密度的调查。
②过程:确定调查对象→取样→计数每个样方个体数→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种群密度估计值。
③取样的方法: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取样的关键:随机取样。
(2)标志重捕法①适用生物: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②密度估算公式初次捕获标记数M个体总数N=重捕的标记个体数m再次捕获个体数n。
考向一种群的基本特征及其关系的辨析1.如图是有关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①表示种群密度,是制约种群增长的因素之一B.春运期间,北京市的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②③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破坏了正常的⑤【参考答案】B技法提炼种群年龄组成的类型及判断技巧(1)统计图(2)曲线图(3)柱形图各图示共性及判断技巧:无论何种图形,均应注意各年龄段个体的比例——增长型中的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稳定型中的各年龄段个体比例适中;衰退型中的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材习题答案及解析(种群的特征)1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教材习题研讨]一、基础题1.解析:第一次捕获106条,第二次捕获91条,其中有标记的25条,代入公式:N=m nM⨯,可得:N=2591106⨯=386。
答案:经估算,这个池塘中共有鲫鱼大约386条。
2.解析:因为鼠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所以要调查其种群密度时,宜采用标志重捕法;而蚯蚓的活动能力差,活动范围小,所以要调查它的种群密度时,宜采用样方法。
答案:鼠的种群密度调查要用标志重捕法;蚯蚓的种群密度调查要用样方法。
3.解析:从示意图可以看出,A国家成年、老年个体较多,少年儿童较少,具有衰退型种群的特征;B国家少年儿童非常多,老年个体很少,具有增长型种群的特征。
所以,A国家未来的人口增长率小于B国家未来的人口增长率。
答案:B国家未来的人口增长率高。
二、拓展题1.答案:种群与个体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
第一,种群与个体是相互依存的。
一方面,种群依赖于个体,种群由个体构成,离开个体,就没有种群;另一方面,个体也依赖于种群,个体只是种群的个体,离开种群就没有个体的实际意义。
第二,种群不是个体的机械总和,优化的种群大于个体之和。
第三,种群和个体相互作用。
一方面,种群对个体起支配、决定作用,协调各个个体向统一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个体又以其相对独立性反作用于种群,影响种群的变化。
2.答案:随着我国生活条件和医疗条件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平均寿命在不断地提高,所以我国人口中老年人所占的比例还会升高。
如果长期坚持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将来对老年人的赡养负担就会太重。
所以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应当进行适当地调整。
方法点拨标记重捕法的公式:N∶M=n∶m,N=(M×n)/m。
该地某动物的总数记作N,第一次捕获并标志的个体数记作M,再捕个体数记作n,再捕个体中被标志数记作m。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
比较少年儿童与成年、老年的个体数量,前者数量越多,增长率越快。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出自于辩证法,含义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
2020高考生物专项1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生物 解析版)
考点突破 素养达成考点一 种群的概念、特征及关系(国考5年5考)(全国卷:2018全国卷Ⅰ、Ⅲ;2017全国卷Ⅲ;2016全国卷Ⅱ;2015全国卷Ⅰ; 地方卷:2016浙江卷;2015四川、北京、江苏卷;2014广东、浙江、四川、江苏卷)【师说考问】考问1 种群的数量特征及相互关系(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
(3)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不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年龄组成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从而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性别比例能够影响种群的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考问2 种群的空间特征 常见类型:(1)均匀分布型:如水稻的空间分布。
(2)随机分布型:如田野中某种杂草的空间分布。
(3)集群分布型:如瓢虫的空间分布。
考问3 探究两种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不同点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 计数重捕、计数⎩⎪⎨⎪⎧捕获数N 2标记数N 0↓ 计算种群密度 (计算公式为:N N 1=N 2N 0)易错警示与种群特征有关的4个易错点(1)年龄组成并不决定种群密度的变化。
年龄组成只是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但该趋势不一定能够实现,还要看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其他因素,如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
(2)种群数量不等于种群密度。
种群密度是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强调“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即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密度不一定增加。
(3)样方法并非只适用于植物。
对于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或某种昆虫卵也可用样方法调查。
(4)样方法计数时应遵循的原则。
同种植物无论大小都应计数,若有正好在边界线上的个体,应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即只计数样方相邻两条边及其顶角上的个体。
【题组跟进】 高考题组——研考向考向一 种群相关基础知识的考查 1.高考重组,判断正误。
(1)五点取样法适合调查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的种群密度。
2020秋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练习:4.1种群的特征Word版含解析
第4章种群和群落第1节种群的特征基础巩固1下列属于种群数量特征的是()A. 小明同学出生于1997年B. 杨树林中各种植物高低不同、错落有致C. 某地区居民中,20岁以下的人群占60%D. 玉米田中玉米的行距和株距分别为80 cm、30 cm解析小明同学出生于1997年属于个体特征;种群是指同一区域的同种生物,杨树林中的各种植物不是一个种群;某地区居民中,20岁以下的人群占60%是该地区居民的年龄组成特点,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玉米田中玉米的行距和株距分别为80 cm和30 cm是玉米的空间分布特2下面是几个种群的年龄组成图。
哪个种群灭绝的机会最大?( )A AA a C Dr □铀年个禅故■息年个尊数A. 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B. 种群密度预示着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趋势C.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D. 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解析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年龄组成预示着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趋势;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可以对农林灾害进行监测和预报、对渔业捕捞强度进行确定等,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
答案BJ 4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面积为 2 km2的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
5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2只,其中有标记的个体13只。
则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最接近( )5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牛是一个种群②池塘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③稻田中所有的三化螟是一个种群④种群密度的决定因素是年龄组成、性别比例⑤种群密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A. ①③⑤B.②④C.②④⑤D.③⑤解析内蒙古草原上的牛不一定是同一物种的牛。
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2课时作业1
新教材•生物学(RJ) 选择性必修2
7.我国人口学家在分析了某地人口普查数据后,认为当地的人口数量仍处于增长期, 今后还会增长数十年才会停止,作出这种判断的信息主要来自( B )
A.种群密度 B.年龄结构 C.性别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
第10页
新教材•生物学(RJ) 选择性必修2
解析:年龄结构不直接决定种群密度,但是能够用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增长 型:种群中幼年个体数多,老年个体很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 越大;稳定型: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正处于稳定时期,种群 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衰退型:种群中幼年个体较少,而老年个体较多,这样的 种群正处于衰退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故作出这种判断的信息主要来自种群的年龄 结构,故选 B。
第18页
新教材•生物学(RJ) 选择性必修2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影响小白鼠性成熟的因素除了性别比例,还有种群密度等,A 错误;实验中各雌性小白鼠的妊娠率存在一定差别,说明实验中各组雌性小白鼠的繁殖强 度有一定差异,B 错误;高密度偏雌性组 54 日龄雌鼠的性成熟率低,推测高密度偏雌性 组的妊娠率相对较低可能与性成熟延缓有关,C 正确;偏雌性组的雌鼠妊娠率在低密度组 和高密度组均较低,说明种群的出生率较低,而且偏雌性高密度组幼鼠的存活率也低,因 此偏雌性的性别比例不利于该小白鼠种群数量的增长,D 错误。
第21页
新教材•生物学(RJ) 选择性必修2
(3)“稻虾共作”实现水稻、龙虾增产增收原因分析: ①从表中数据可知,与常规区比较,“稻虾共作”区可___降__低___杂草和害虫的种群密 度,从而减少杂草与水稻的竞争和害虫的危害。 ②在“稻虾共作”区防治害虫的方法属于___生__物___防治,该系统中小龙虾产生的粪 便,被稻田中分解者分解为无机盐等,为水稻的正常生长提供营养,从而减少 __农__药__和__化__肥___的使用。 ③龙虾四处爬动、挖洞有助于水稻根部细胞的_有__氧__呼__吸___,提供更多的能量,促进营 养离子的吸收。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4章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Word版含答案
一、种群的概念和特征(阅读教材P60~63) 1.概念要素(1)一定的自然区域; (2)同种生物; (3)全部个体。
2.基本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阅读教材P60~62)三、种群的其他数量特征 1.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写出图中各序号的含义:①单位时间,②种群个体总数,③出生率,④迁入率, ⑤死亡率,⑥迁出率。
2.年龄组成(1)概念: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2)类型: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
(3)意义:可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3.性别比例(1)概念: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2)意义:对种群密度有一定的影响。
(3)应用:性引诱剂(信息素)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性别比例→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
四、种群的空间特征(阅读教材P63)1.概念: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
2.类型(1)均匀分布;(2)随机分布;(3)集群分布。
[共研探究]1.理解种群的概念(1)下列各项是否属于种群,并说明理由。
①某池塘中所有的鱼。
(不属于)理由:鱼的种类很多,所有的鱼不是同一个物种。
②一块农田中全部长出种子的玉米。
(不属于)理由:全部长出种子的玉米不是全部的玉米个体。
③甲、乙两地同一物种的鸟。
(不属于)理由:不在同一个自然区域。
④一个班级内的全部同学。
(不属于)理由:不是全部的所有个体。
(2)个体、种群、物种三者之间的关系①个体具有出生、死亡、性别、年龄等特征。
②种群具有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
2.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根据概念,下列对种群密度的描述正确的是②。
①一块麦田中所有的蝗虫;②一个池塘中单位体积内鲢鱼的数量;③一片森林中单位面积内乔木的数量;④一条江河中单位体积内鱼的数量。
3.种群数量与种群密度之间的关系:种群数量=种群密度×种群所处的面积或体积。
所以,在自然区域一定的情况下,种群数量与种群密度呈正相关。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课时分层作业1 细胞生活的环境Word版含答案
课时分层作业(一) 细胞生活的环境(建议用时:25分钟)[基础达标练]1.下图所示为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则①~⑤代表的依次是()A.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外液B.细胞外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内液C.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细胞内液D.细胞内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外液B[根据题图所示,①由②③④构成,属于细胞外液。
②与④可以相互渗透,④只能向③渗透,③只能形成②,则可推知②为血浆,③为淋巴,④为组织液。
组织液与细胞内液可以相互渗透,⑤为细胞内液。
]2.流行于夏季的霍乱传染病,发病急骤,先泻后吐呈喷射呕吐,早期无腹痛,体温不高。
除对患者给予相应药物治疗外,还应特别注意给予补充() A.水和K+B.水C.水和Na+D.水和Na+、K+C[对于严重腹泻和呕吐的病人丢失的无机盐主要为钠离子,并大量失水,由此可知C项正确。
]3.图中①②③④为体液的组成成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②③组成人体的内环境B.相对①来说,②中蛋白质含量较多C.④中的液体可透过管壁直接进入②D.在生物体中,体液大部分存在于③中D[由题图可知,①为血浆,②为组织液,③为细胞内液,④为淋巴。
因此①②④组成人体的内环境,③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A错误;血浆和组织液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血浆中含蛋白质较多,B错误;淋巴不能通过淋巴管壁进入组织液,C错误;细胞内液约占体液的2/3,D正确。
]4.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 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 mL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A[静脉注射的生理盐水会通过血浆进入内环境,如组织液中,A项正确;虽然输入兔体内的生理盐水的渗透压等同于内环境的渗透压,但输入生理盐水后,机体会发挥自身的调节作用,将多余的水分和Na+排出体外,B项错误;由于Na +大部分存在于细胞外,所以增加的Na+大部分分布于细胞外液中,不会有50%分布在细胞外液,50%进入细胞内液的现象发生,C、D项错误。
高二下生物同步课时分层作业 1 种群的特征 Word版含解析
课时分层作业(一) 种群的特征(建议用时:45分钟)[基础达标练]1.甲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乙具有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
那么甲、乙分别属于()A.物种的个体;一条鲤鱼B.物种的个体;一个鲤鱼种群C.种群;一条鲤鱼D.种群;一个鲤鱼种群B[甲属于物种个体特征,乙描述的为种群的特征。
]2.下图表示的是四种不同种群中不同年龄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其中种群密度可能会越来越小的是()A[年龄组成中的衰退型,其年龄组成的种群密度将越来越小,对应于选项A 所示图例。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A.2013年底北京市常住人口性别比例为1.07∶1B.近年来,北京市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例增大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集中分布D.某种原因导致某害虫种群死亡率升高C[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
2013年底北京市常住人口性别比例为1.07∶1,属于对性别比例的描述,A正确。
近年来,北京市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例增大,属于对年龄组成的描述,B正确。
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集中分布,属于对种群的空间特征的描述,C错误。
某种原因导致某害虫种群死亡率升高,属于对死亡率的描述,D正确。
]4. 下列有关生物种群数量调查的方法中,正确的是()A.调查蝗虫幼虫跳蝻,用标志重捕法B.调查马尾松,小样方划分为1 m2左右C.调查蒲公英,只计数小样方内的个体数D.调查趋光性农业害虫,可用定位设置灯光诱捕,定时计数法D[调查蝗虫幼虫跳蝻的种群密度,用样方法,A项错误。
一般而言,北温带地区每个样方的大小,乔木为100 m2,灌木为16 m2,草本为1 m2,所以调查马尾松,小样方划分为100 m2左右,B项错误。
调查蒲公英,除计数小样方内的个体数外,还要把样方两个相邻的边及顶角处的个体统计在内,其他边缘不作统计,C项错误。
]5.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能使害虫的种群密度明显降低,其原理是它能()A.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B.抑制害虫生殖器官的发育和配子的形成C.杀死幼小害虫个体D.诱杀害虫雌性个体,减少排卵A[使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从而使其种群密度明显降低。
苏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二册课时作业(1)种群特征含答案
课时分层作业(1) 种群特征题组一种群的数量特征1.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段的个体数占整个种群个体总数的百分比C.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不会发生变化D.出生率和死亡率是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和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C[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会因气候、天敌、食物等因素而发生变化。
]2.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种群的性别比例可直接影响种群密度B.某一物种的种群密度在不同的地域和季节中有较大差异C.“五一”期间北京人口数量明显增加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迁入率和迁出率D.年龄结构是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A[种群的性别比例往往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从而间接影响种群的密度,A错误;某一物种的种群密度在不同的地域和季节中有较大差异,如鸟类的季节性迁徙会影响种群密度,B正确;“五一”期间人口流动较大,故北京人口数量明显增加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迁入率和迁出率,C正确;年龄结构可用于预测种群数量变化,主要是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D正确。
]3.在分析种群年龄特点时,也可将种群的年龄结构分为幼年期(甲)、成年期(乙)及老年期(丙)三个层级。
比较这三个年龄层级的成员数量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可推测该种群未来的发展情形。
下列各项中,最可能成为濒危物种的是()A.甲>乙>丙B.甲>乙=丙C.甲=乙=丙D.甲<乙<丙D[年龄结构的三个层级的关系发展为甲<乙<丙,该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最可能成为濒危物种。
]4.近几十年来,我国东南沿海城市人口密度急剧增长,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年龄结构呈增长型B.性别比例适当C.迁入率大于迁出率D.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我国东南沿海城市人口流动较大,由于迁入率大于迁出率,使得人口密度显著增长。
即C正确,A、B、D错误。
2024年高中生物课时达标训练十一种群的特征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种群的特征【基础题组】1.下列描述属于种群的是( )A.一块玉米田里的全部玉米、杂草、昆虫及其他生物B.池塘和水库里的全部鲤鱼C.一块朽木上的全部真菌D.一块棉田中的全部幼蚜、有翅和无翅的成熟蚜解析:选D 种群强调的是一个区域、一个物种、一个群体,是指“同种”生物的总和,是同种生物全部个体的集合体。
A项明显不符合,它包括了多种生物;B项不是一个区域,而是两个区域。
C项中一块朽木上的全部真菌也不会是单一的真菌。
D项中指的是全部的棉蚜。
2.依据甲、乙两个国家各年龄段的人口数量曲线图,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属于人口稳定型国家,乙属于人口衰退型国家B.甲属于人口增长型国家,乙属于人口稳定型国家C.甲属于人口增长型国家,乙属于人口衰退型国家D.甲属于人口衰退型国家,乙属于人口稳定型国家解析:选B 由图中数据可推断甲、乙两国人口的年龄组成类型。
甲国家幼年个体所占比例很大,老年个体所占比例特别小,属于人口增长型国家;乙国家幼年和成年个体数量相当,属于人口稳定型国家。
3.对某动物种群数量是否增长起到主要确定作用及预料该动物种群数量发展趋势的因素分别是( )A.诞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B.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C.迁入率和迁出率、性别比例D.诞生率和死亡率、性别比例解析:选A 确定种群数量是否增长的缘由有诞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但主要的是诞生率和死亡率;预料动物种群数量发展趋势的因素是年龄组成。
4.调查昆虫卵和跳蝻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 )A.样方法B.灯光诱捕法C.标记重捕法D.样方法或标记重捕法解析:选A 因昆虫卵和跳蝻的活动实力差,活动范围小,所以要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时,宜采纳样方法。
5.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该害虫种群密度将( )A.明显增加B.明显减小C.先增后减D.相对稳定解析:选B 性别比例在肯定程度上影响种群密度。
用性引诱剂能够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正常的性别比例,使许多雌虫个体不能完成交配,从而使种群密度明显减小。
高中苏教版生物必修3作业:3.1.1 种群的特征 【含解析】
课时分层作业(十)(建议用时:25分钟)题组一种群概念及特征1.下列有关个体、种群、物种的叙述,错误的是()A.同一种群内的个体一定属于同一物种B.不同种群的个体可能属于同一物种C.个体与种群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D.物种是所有种群的集合D[一个种群中的所有生物属于同一个物种,A项正确。
不同区域内的同种生物可以构成不同的种群,B项正确。
个体和种群属于生命系统的不同层次,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C项正确。
物种是所有具有同种生物的种群的集合,D项错误。
]2.在南方茶园中,常利用生物防治来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
人工合成的一种化学诱饵能散发出类似于雌性害虫性外激素的气体,布下“爱情陷阱”,专等雄性昆虫掉在诱饵下的水盆中,采用这种方法的目的是()A.降低昆虫出生率B.改变昆虫性别比例C.增加昆虫死亡率D.改变昆虫年龄结构B[使用化学诱饵诱杀雄性个体并不仅仅是为了增加害虫死亡率,更为明显的作用是直接改变昆虫性别比例,B正确。
]3.如图表示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依次为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数量、性别比例B.种群密度完全能反映③的变化趋势C.研究城市人口的变迁,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视的D.种群数量还受自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B[据图分析可知,①②③④依次为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数量、性别比例,A正确;种群密度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不能反映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B错误;迁入率和迁出率能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故研究城市人口的变迁,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视的,C正确;在自然界,种群数量还受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因素的影响,D正确。
]题组二种群密度的调查4.下列实验或调查活动中,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A.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部分标记物脱落B.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某些田鼠因曾被捕变得狡猾而不易被重捕C.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D.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集的地块取样C[部分灰喜鹊身上的标记物脱落或田鼠被捕后变狡猾不易被重捕都会导致第二次捕获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偏小,则计算值与实际值相比会偏大,A、B错误;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要求统计样方相邻两条边上的个体,若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则计算值与实际值相比会偏小,C正确;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集的地块取样,会使计算值偏大,D错误。
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10:4.1 种群的特征
第4章种群和群落第1节种群的特征[基础过关]1.a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b具有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那么a和b的特征分别属于()A.物种的个体,一个鲤鱼种群B.物种的个体,一条鲤鱼C.种群,一个鲤鱼种群D.种群,一条鲤鱼2.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不同种群的年龄组成大致相同B.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即可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C.一个种群由一定自然区域内的全部成年个体组成D.在自然开放的生态系统中,种群密度会受环境因素影响而波动3.假如要调查一块农田中某种鼠和蚯蚓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的调查方法分别是()A.标志重捕法、样方法B.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C.样方法、样方法D.样方法、标志重捕法4.某同学拟调查一个面积为100 hm2的草地上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设计了四个调查方案,其中最可行的是()A.计数该草地上该种植物的全部个体数目B.设置1个1 m2的样方,计数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C.随机设置1 m2的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D.在该种植物密集处设置1 m2的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5.在一片约33 hm2的林地内,调查者第一次捕获了25只大山雀,各用一个较重的铁环套在了大山雀的腿上作为标记,然后全部放掉。
第二次捕获了33只大山雀,其中有5只是有标记的。
据此推算,该林地中大山雀的种群密度(只/hm2)约为()A.略大于165B.略小于165C.略大于5D.略小于56.某生物科技小组对一地段中的蒲公英进行调查,得到下表所示数据: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为6.5株/m2B.用此方法求得的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应完全相同C.再重新选一次样方,所得的结果与这次应相同D.利用此方法可用于调查池塘中某种鱼的种群密度7.对于种群性别比例的叙述,正确的是()A.任何种群中雄性和雌性的数量比例均为1∶1B.种群性别比例是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C.性别比例对种群的数量变化有决定性作用D.根据性别比例可以将种群划分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8.下图是某地区广东松的种群年龄组成调查结果,该种群的最终发展趋势是()A.总能量增加B.种群密度下降C.环境阻力不变D.该种群年龄组成为增长型9.如图为某地一个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图。
高中生物课时作业1种群的数量特征含解析选择性
种群的数量特征1.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一般用逐个计数的方法调查濒危植物的种群密度B.降低种群中雄性个体的数量不会影响种群密度C。
幼年个体数量占优势的种群,其数量一定会上升D.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非生物因素有温度、光、食物和天敌等2。
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的说法,正确的是()A。
调查森林中乔木和灌木的种群密度时,乔木的样方面积一般大于灌木B.调查酵母菌的种群密度时,应在静置的培养液上、中或下部随机取样C.标记重捕法必须保证所标记种群在整个调查区域内是均匀分布的D.进行湖泊中某植物的数量调查时,样方应设置在近岸浅水、该植物集中分布的区域3。
某同学拟调查一个面积为100 hm2草地上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设计了四个调查方案,其中最可行的是() A.计数该草地上该种植物的全部个体数目B。
设置1个1 m2样方,计数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C.随机设置1 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D。
在该种植物密集处设置1 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4.如图表示用样方法进行相关调查,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常用的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B。
若图甲表示一个样方中某种植物的分布状况,则计数值应为8C.若图乙表示某森林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则调查该森林物种数时设定样方面积最好为S1D.与双子叶草本植物相比,样方法更适用于调查单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5.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的过程是( )①随机选取一个该种群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分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为1 m2的样方②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密集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块按照长度分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不同的样方③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最大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④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平均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A。
①③B。
2020-2021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3教学案:第4章第1节种群的特征版含答案生物
第1节种群的特征1.种群的数量特征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 ,其中种群密度是最||根本的数量特征 .2.调查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 .3.年龄组成有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三种类型 ,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4.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直接影响种群数量变化 .5.种群的空间特征有三种类型: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和集群分布 .一、种群的概念种群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 ,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二、种群的数量特征1.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称为种群密度 ,它是种群最||根本的数量特征 . 2.出生率、死亡率与迁入率、迁出率[据图填空]写出上图中各序号的含义:①单位时间;②个体总数;③出生率;④迁入率;⑤死亡率;⑥迁出率 .3.年龄组成[连线]4.性别比例(1)概念: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2)应用:性引诱剂(信息素)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正常的性别比例→降低害虫种群密度 .三、种群的空间特征1.概念组成种群的个体 ,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叫做种群的空间特征 .2.类型[连线]四、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1.样方法(1)适用范围:植物以及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 ,如昆虫卵、蚜虫、跳蝻等 .(2)步骤:(3)常用取样法: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 .2.标志重捕法(1)适用范围:活动能力强 ,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2)步骤:1.判断以下表达的正误(1)一座山上全部的蛇是一个种群(×)(2)种群数量越多 ,种群密度就越大(×)(3)调查动物种群密度只能用标志重捕法(×)(4)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都直接决定种群数量的变化(√)(5)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时 ,要选择生长茂盛处取样(×)(6)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种群的密度(×)2.以下实例中 ,属于种群的是( )A.一个水池中的所有生物B.某温室中栽培的所有花卉C.一个水池中的所有蝌蚪D.某城市中的所有人解析:选D 种群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A与B项中包括多种生物 ,C项中还应包括该种生物的成年个体 - -蛙 .3.种群数量最||根本的特征是( )A.种群密度B.年龄组成C.性别比例D.出生率和死亡率解析:选A 种群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与死亡率、迁入率与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 ,其中最||根本的特征为种群密度 .4.我国新的方案生育政策为 "全面两孩〞 ,从种群特征看 ,这种措施直接调节( ) A.种群密度B.年龄组成C.性别比例D.出生率解析:选D 生育后代增加了出生个体数量 , "全面两孩〞属于调节出生率 .5.据统计某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19% ,然而人口数量仍增加了127万 ,导致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A.严格的人口政策B.性别比例失调C.出生率大于死亡率D.迁入率大于迁出率解析:选D 决定种群数量的因素除出生率和死亡率外 ,作为城市还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 .6.以下不是对种群空间特征的表达是( )A.具有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B.一棵树上蚜虫的集群分布C.水稻田中秧苗的均匀分布D.草场上蒲公英的随机分布解析:选A 种群的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属于数量特征;种群的空间特征包括:均匀分布、随机分布和集群分布 .核心要点一种群的数量特征1.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内在联系(1)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因素: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迁入率、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当出生率高于死亡率、迁入率高于迁出率时 ,种群密度增大;反之 ,种群密度减小 .(2)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年龄组成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而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 ,性别比例与死亡率无关 .(3)年龄组成可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 ,但该趋势不一定能够实现 ,还要看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其他因素 ,如气候、食物、天敌等 .2.年龄组成的表示方法[题组冲关]1.(浙江 (高|考 ))以下关于出生率的表达 ,正确的选项是( )A.假设某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 ,年末时为110 ,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 ,死亡个体数为10 ,那么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B.假设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 ,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 ,那么出生率越高C.假设通过调控环境条件 ,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 ,那么出生率会更高D.假设比较三种年龄组成类型的种群 ,那么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解析:选B 出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出生的个体数占原种群总个体数的百分数 ,A选项中种群的出生率为20%;假设调控环境条件 ,使动物的性成熟推迟 ,种群的出生率有可能减小;不能仅根据年龄组成推断出生率的上下 ,出生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2.以下结合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所作的分析 ,错误的选项是( )A.利用性引诱剂诱 (杀|害 )虫会影响③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根本的数量特征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D.春运期间 ,广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①②解析:选D 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性别比例影响种群的出生率 ,年龄组成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两者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因此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死亡率、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 .利用性引诱剂诱杀的是雄性昆虫 ,会影响性别比例;种群密度是种群最||根本的数量特征;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年龄组成;春运期间 ,广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迁入率、迁出率 .核心要点二|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1.用样方法调查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1)方法步骤:(2)本卷须知:①调查对象要选熟悉又容易计数的植物 .一般不选丛生或蔓生的单子叶草本植物 ,而选个体数目容易区分的双子叶植物 .②选取样方时 ,要做到随机取样 ,不能掺入主观因素 ,且选取平坦、开阔 ,被调查种群分布比较均匀的地段 .③选取样方的个数要依据种群分布的总面积的大小而定 .总面积大的选取样方要多些 .④植物个体的大小不同 ,所选样方面积也应不同 .如乔木的样方面积为100 m2 ,灌木为16 m2 ,草本为1 m2 .⑤计数原那么:样方内的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 ,假设有正好在边界线上的 ,应遵循 "计上不计下 ,计左不计右〞的原那么 ,如图:⑥种群密度的估计应以多组样方的平均值为准 ,如有数据差异特别悬殊的样方应舍弃后再求平均值 .2.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的本卷须知(1)标志物和标志方法必须对动物的身体不会产生伤害 ,不影响动物的寿命和行为 .(2)标志物不易脱落、不能过于醒目 .(3)调查期间 ,没有较多的个体出生或死亡、迁入或迁出 .(4)标志个体在整个调查种群中均匀分布 ,标志个体和未标志个体被重新捕获的概率相等 .(5)标志符号必须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 ,在调查研究期间不能消失 .[思考探究]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 ,假设第|一次捕获并标记的个体数为M ,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为n ,其中有标记的个体数为m ,那么如何计算该种群的数量(N)?提示:MN=mn,N=Mnm.[题组冲关]3.以下关于调查种群密度的表达 ,合理的是( )A.宜选择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作为抽样调查的对象B.草地中跳蝻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C.样方法中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D.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不能用样方法解析:选C 单子叶草本植物常常是丛生或蔓生的 ,从地上局部难以区分是一株还是多株 ,不宜作为抽样调查的对象 .活动能力强的高等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对于活动范围小的动物用样方法 ,如植物上的蚜虫 ,土壤中的跳蝻等 .4.在一片约33 hm2的林地内 ,调查者第|一次捕获了25只大山雀 ,各用一个较重的铁环套在了大山雀的腿上作为标记 ,然后全部放掉 .第二次捕获了33只大山雀 ,其中有5只是有标记的 .据此推算 ,该林地中大山雀的种群密度(只/hm2)为( )A.略大于165 B.略小于165C.略大于5 D.略小于5解析:选C 设种群数量为x ,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 ,那么可知:x25=335,可以计算出x=165(只) ,可算得大山雀的种群密度为165/33=5(只/hm2) .结合题干信息:标志物是一个较重的铁环 ,标记后会限制动物的正常活动 ,被再次捕获的概率会增加 ,因此算出的值比真实值偏小了 ,真实值要大于计算结果 ,即略大于5只/hm2 .一、选择题1.以下属于种群的是( )A.一片草原上全部的羊B.一个校园里各种高大的树C.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D.青海湖鸟岛保护区内不同年龄的棕头鸥解析:选 D 种群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 ,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包含不同年龄的个体 .A、B、C三项中都包括了许多物种 ,不能叫做一个种群 .2.以下表达符合种群密度概念的是( )A.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B.某森林每平方千米范围内猞猁的数量C.某湖泊一年中鲫鱼新增加的个体数D.一亩水稻的年产量解析:选B 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A选项中的杂草不是一个种群;C选项描述的是鲫鱼的出生率;D项所描述的并不是水稻的个体数 .3.以下表达 ,不属于对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 )A.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B.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C.稗草在稻田中随机分布D.在路旁每隔5米种植木棉树解析:选B 种群的空间特征是指组成种群的个体 ,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 .4.以下关于种群特征的表达 ,错误的选项是( )A.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B.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C.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D.种群密度预示着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趋势解析:选D 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可以对农林害虫进行监测和预|报、对渔业捕捞强度进行确定等 ,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 ,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5.动物学家考察某个牧区后 ,认为当地的鹿群处于增长顶峰期 ,今后还能增长十几年才会停止 .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是( )A.种群的数量和密度B.种群的年龄组成C.种群的性别比例D.出生率和死亡率解析:选B 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6.甲、乙两图为某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 ,如不考虑其他因素 ,种群甲和种群乙未来个体数量的开展趋势分别是( )A.衰退、增长B.增长、衰退C.稳定、衰退D.稳定、增长解析:选B 甲图曲线说明幼年个体多 ,老年个体少 ,其开展趋势为增长型;乙图曲线说明幼年个体少 ,而中老年个体多 ,因此其开展趋势为衰退型 .7.农业上为了有效地降低蝗虫的种群密度 ,可通过在田间施放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的方法来治理 .用性引诱剂治理的目的是( )A.改变蝗虫的迁出率B.降低蝗虫出生率C.降低蝗虫死亡率D.改变蝗虫年龄组成解析:选B 性引诱剂通过诱杀蝗虫的雄性个体 ,从而破坏蝗虫的性别比例 ,降低蝗虫的出生率 .8.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 ,在1 hm2的调查区内 ,放置100个捕鼠笼 ,一夜间捕获鼠32只 ,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 .数日后 ,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 ,共捕获30只 ,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10只 .假设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N ,那么N为( ) A.30只B.32只C.64只D.96只解析:选 D 根据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的计算公式可知:32/N=10/30 ,可得出该地区的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96只 .9.以下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A.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式B.调查某种树、蝗虫的幼虫、某种蛇的种群密度 ,通常采用样方法C.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现实反映D.将M只鹿标记 ,在捕获的n只鹿中有m只被标记 ,那么该鹿群约有(M×n)÷m只解析:选B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 ,样方法常用的取样方法是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对于蛇等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 ,应采取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只是估算值;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的计算公式为N=(M×n)÷m .10.如图表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 .以下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 )A.甲为出生率和迁入率 ,乙为死亡率和迁出率B.丙为性别比例 ,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C.丁为年龄组成 ,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的种群密度一定增加D.种群密度是种群最||根本的数量特征 ,调查方法有标志重捕法和样方法等解析:选C 甲为出生率和迁入率 ,乙为死亡率和迁出率;性别比例可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的种群密度不一定增加 ,因为种群密度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标志重捕法和样方法等 .二、非选择题11.答复以下有关种群特征的问题:(1)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一般采用__________ .某同学在对一种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时 ,得到该植物的分布情况如右图所示(图中黑点表示该种植物) ,在计数时 ,应记录的数目是____________ .在取样时应注意的原那么是____________等 .(2)以下列图表示的是四种不同种群中不同年龄的个体所占的比例 ,其中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的是____________ .(3)某同学对一云杉林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统计 ,将统计到的植株按高度(h)分为5级|| ,每一级||的植株数量如下表所示:等级高度(cm) 数量(株)||a级|| h≤10120b级|| 10<h≤3062c级|| 30<h≤10032d级100<h≤30016||e级|| h>300 6分析表中数据可知 ,解析: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时所用的方法为样方法 ,样方在计数时 ,计算样方内的个体和相邻两边及其顶角上的个体 .从题干提供的表格信息:幼年个体很多 ,老年个体较少 ,可以确定此云杉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增长型 .答案:(1)样方法8 随机取样(2)A (3)增长型一、选择题1.以下关于种群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①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马是一个种群②种群内的雌雄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完成生殖过程③迁出率和迁入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④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变化的重要因素⑤性别比例也可影响种群密度⑥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A.①③④⑤⑥B.①②③⑤⑥C.①②④⑤⑥ D.②③④⑤⑥解析:选D 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内蒙古草原上的马可能有多个物种 .种群内的雌雄个体之间可以相互交配完成生殖过程 .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变化的重要因素;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2.右图为某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 .那么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 )A.由稳定型变为增长型B.由衰退型变为稳定型C.由增长型变为稳定型D.由稳定型变为衰退型解析:选A 刚开始时 ,该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 ,说明种群数量根本不变 ,其年龄组成为稳定型;一段时间后出生率逐渐增大 ,死亡率逐渐减小 ,说明种群数量增长较快 ,因此其年龄组成变为增长型 .3.某同学在对一块面积为5 000 m2的野生草坪进行野外调查时 ,选取了5个样方 ,每个样方4 m2 ,发现5个样方中某种草药的株数依次为12、15、14、17、12 .可估算出这块草坪中这种草药株数约为( )A.15 000 B.16 250C.17 500 D.70 000解析:选C 先根据5个样方求出种群密度=(12+15+14+17+12)÷(5×4)=3.5(株/m2) ,该野生草坪的总面积为 5 000 m2 ,因此可估算出该草坪中这种草药株数为 3.5×5 000=17 500(株) .4.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种动物的种群密度时 ,以下哪项因素一定会导致调查结果小于实际值( )A.重捕时误将局部未标记个体统计为标记个体B.两次捕获间隔时间过短 ,动物个体被再次捕获概率降低C.标志物脱落D.两次捕获期间 ,有局部个体迁出调查区域解析:选A 重捕时误将局部未标记个体统计为标记个体 ,那么导致重捕个体中标记个体数偏大 ,会使调查结果小于实际值 .5.为了研究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的影响因素 ,科学家释放了一定量的标记过的斜纹夜蛾 ,适当时间后用杀虫灯诱杀 ,统计标记个体的个数占释放总数的比例(回收率) ,结果如图 .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假设标记总量为N ,回收率为a ,那么斜纹夜蛾的种群密度为N/aB.诱捕距离加大 ,被标记个体占被诱捕总数的比例上升C.该研究说明 ,杀虫灯的杀虫效果与灯的高度无关D.用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成虫可改变种群年龄组成解析:选D 据图分析 ,横坐标为诱捕距离 ,纵坐标为回收率 ,随着诱捕距离加大 ,回收率逐渐下降 ,且灯高不同 ,回收率也不同 ,从而说明杀虫灯的杀虫效果与灯的高度有关 .根据题干信息 ,无法获知第二次诱捕的斜纹夜蛾总数 ,故无法得出种群密度 .用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成虫可减少斜纹夜蛾成虫的数量 ,从而改变种群年龄组成 .二、非选择题6.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草原一种主要害鼠 - -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 .调查样方总面积为2 hm2(1 hm2=10 000 m2) .在调查区内 ,放置100个捕鼠笼 ,在一夜间对布氏田鼠进行初捕 ,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 .3日后 ,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进行重捕 ,结果如下 .请答复以下问题:工程捕获数(只)标记数(只)雌性个体数(只)雄性个体数(只)初捕32 32 14 18 重捕36 4 18 182后更难捕捉 ,上述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________ .(2)综合两次捕获情况 ,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为________ .(3)调查甲、乙两草原所捕获鼠的月龄 ,它们的月龄构成如下列图 .据图分析:甲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________型;乙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________型 .解析:(1)依据标志重捕法中种群数量的计算公式 ,可得出N=(32×36)/4=288(只) ,由于测定的是2 hm2的数量 ,所以该草地布氏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288/2=144(只/hm2);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 ,因此捕获有标记的田鼠数量偏小 ,故求得的田鼠总数可能比实际值高 .(2)两次捕捉的雄性个体数为18+18=36(只) ,捕捉的雌性个体数为14+18=32(只) ,因此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14+18)/(18+18)=32/36=8/9 .(3)根据 "月龄结构〞图可知 ,甲种群属于增长型 ,乙种群属于稳定性 .答案:(1)144 高(2)8/9(或32/36) (3)增长稳定7.[实验探究]生态工作者从东到西对我国北方A、B、C三种类型的草原进行调查 .下表是不同调查面积的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的统计结果 .草原类型A B C调查面积(cm2)10×10 3 3 220×20 5 5 340×408 6 580×8014 9 890×9016 11 8100×10017 13 8110×11019 13 8120×12020 13 8130×13020 13 8140×140………调查B草原该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 ,设计如下调查步骤 .①先取40 cm×40 cm为最||正确样方面积 .②在该物种分布较密集的地方取5个样方 .③计数每个样方内该植物的个体数 ,假设计数结果由多到少依次为N1、N2、N3、N4、N5,那么将N3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1)本调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取样的关键除应考虑样方的大小和数量外 ,还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计算B草原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指出以上设计步骤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 ,关键要做到随机取样 ,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设计步骤中的错误见答案 .答案:(1)样方法随机取样(2)计算所有样方的种群密度的平均值(3)①选取的样方面积不对 ,应取种群密度到达稳定的最||小面积 ,以减小误差(100 cm×100 cm)②取样的方法不对 ,应在B草原中随机取样③对种群密度的估计方法不对 ,应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2020学年高中生物课时作业10种群的特征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新人教版必修3高中生物课时作业含解析:课时作业10 种群的特征1.(2019年扬州中学月考)下列实例中,可视为种群的是( )A.一个水库中所有的鱼 B.北京动物园中所有的猴C.一个乡镇的全部人口 D.青海湖鸟岛上全部的鸟解析: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只有C选项符合定义,A、B、D选项中都可能包括多个种群。
答案:C2.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往往差异很大B.年龄组成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C.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不会发生变化D.出生率和死亡率是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和死亡的个体数占所有个体的比例解析: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往往有较大差异,如珍稀动物和数量较多的动物;年龄组成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会随着外界环境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出生率和死亡率是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和死亡的个体数占所有个体的比例。
答案:C3.进行种群密度调查时,不宜采用的方法是( )A.选取多种植物为调查对象B.随机选取大小相等的若干地块C.计算各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D.样方内各年龄段的植物均需统计解析:种群密度调查时,应选取某种植物,而不是多种植物,关键要随机取样,该种植物的各年龄段统计齐全,最后算出各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
答案:A4.某动物种群的年龄组成图的基部比较狭窄而顶部较宽,对此种群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这是一个衰退型的种群B.幼体比例较大,而老年个体比例较小C.种群的死亡率较大D.种群的出生率较小解析:种群的年龄组成图基部表示幼年个体数量,顶部表示老年个体数量,结合题意可知,该年龄组成为衰退型,其特点是幼年个体比例小,老年个体比例大,种群的死亡率大于出生率,种群密度会变小。
答案:B5.关于调查西藏羌塘保护区中藏羚羊种群密度的实验方案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对于藏羚羊的种群密度调查常采用标志重捕法B.对藏羚羊所做的标志越醒目越好,以便于人类的识别C.标志重捕法又叫捉放法,此方法适用于所有的动物D.只要捕获一次就能计算出藏羚羊的种群密度解析:在对动物进行种群密度调査时常采用标志重捕法(又叫捉放法),此方法适用于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标志技术是该方法的关键,要避免标志手段对动物的影响,如标志不能对动物造成伤害、也不能太醒目,标志能保留较长时间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课时分层作业:课时分层作业(一) 种群的特征(建议用时:45分钟)[基础达标练]1.甲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乙具有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
那么甲、乙分别属于( )A.物种的个体;一条鲤鱼B.物种的个体;一个鲤鱼种群C.种群;一条鲤鱼D.种群;一个鲤鱼种群B[甲属于物种个体特征,乙描述的为种群的特征。
]2.下图表示的是四种不同种群中不同年龄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其中种群密度可能会越来越小的是( )A[年龄组成中的衰退型,其年龄组成的种群密度将越来越小,对应于选项A所示图例。
]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A.2013年底北京市常住人口性别比例为1.07∶1B.近年来,北京市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例增大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集中分布D.某种原因导致某害虫种群死亡率升高C[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
2013年底北京市常住人口性别比例为1.07∶1,属于对性别比例的描述,A正确。
近年来,北京市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例增大,属于对年龄组成的描述,B正确。
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集中分布,属于对种群的空间特征的描述,C错误。
某种原因导致某害虫种群死亡率升高,属于对死亡率的描述,D正确。
]4. 下列有关生物种群数量调查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A.调查蝗虫幼虫跳蝻,用标志重捕法B.调查马尾松,小样方划分为1 m2左右C.调查蒲公英,只计数小样方内的个体数D.调查趋光性农业害虫,可用定位设置灯光诱捕,定时计数法D[调查蝗虫幼虫跳蝻的种群密度,用样方法,A项错误。
一般而言,北温带地区每个样方的大小,乔木为100 m2,灌木为16 m2,草本为1 m2,所以调查马尾松,小样方划分为100 m2左右,B项错误。
调查蒲公英,除计数小样方内的个体数外,还要把样方两个相邻的边及顶角处的个体统计在内,其他边缘不作统计,C项错误。
]5.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能使害虫的种群密度明显降低,其原理是它能( ) A.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B.抑制害虫生殖器官的发育和配子的形成C.杀死幼小害虫个体D.诱杀害虫雌性个体,减少排卵A[使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从而使其种群密度明显降低。
]6.(2017·全国卷Ⅲ)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较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B.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D.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面积B[A错: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样方内部的个体要全部统计,位于样方边缘的个体计数时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不用进行标记。
B对。
C、D错:要注意随机取样。
取样时可采用等距取样法或五点取样法,但由于该种群的个体数量较少,取样时应适当扩大样方面积,增加样方数量。
]7.在对某池塘内鲫鱼种群进行数量调查时,第一次捕捞200尾,全部进行标志后放生;第二次捕捞160尾,其中有标志的鲫鱼10尾,则该池塘内鲫鱼的总数为( ) A.4 000尾B.3 200尾C.1 600尾D.800尾B[据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得鲫鱼的总数N=M×n÷m=(200×160)/10=3 200(尾)。
] 8.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B.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C[利用样方法调查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应是计数每个样方内蒲公英总数,再除以每个样方的面积,获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再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实际操作不可行,通常采用样方法,A项错误。
由于所有样方面积之和只是甲地面积的一部分,若用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则所得结果会低于实际种群密度,B项错误。
对照上面的总体分析,C项正确。
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后,即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的估计值,不应再乘以甲地面积,D项错误。
]9.如图是关于种群特征的图形,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A、B分别表示出生率和死亡率C.D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而直接影响种群密度D.a的含义是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可以反映种群数量的大小,A项正确;图中A、B表示出生率和迁入率,C表示死亡率,D表示性别比例,B项错误;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种群数量变化,C项错误;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的数量变化,D项错误。
] 10.种群的年龄组成大致可分为图示①、②、③三种类型,据图回答:(1)我国在50~60年代出现生育高峰,因此造成70年代初期人口的年龄组成为图__________所示类型。
(2)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孔眼大小以保护幼鱼,捕捞后,该水域中该鱼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图__________所示类型。
(3)在农业生产中,应用性引诱剂来干扰害虫交尾的措施,有可能使该种害虫的年龄组成为图__________所示类型。
解析:(1)由于我国50~60年代出现生育高峰,使70年代初期我国人口年龄组成上幼年个体数量多,种群趋于扩大,造成人口数量众多,为图①所示增长型。
(2)严格控制渔网孔眼大小保护幼鱼,将使捕捞水域中该鱼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图①所示的增长型。
(3)用性引诱剂干扰害虫正常交尾,使幼虫数量锐减,害虫的年龄组成将为图③所示的衰退型。
答案:(1)① (2)① (3)③11.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草原上的一种主要害鼠——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
调查样方总面积为2 hm 2(1 hm 2=10 000 m 2),随机布设100个鼠笼,放置1夜后,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
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
式:__________________。
(2)该草地布氏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________只/hm 2。
事实上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________。
(3)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为________。
(4)在上述调查的同时,还对样方中布氏田鼠的洞口数进行了调查(假设样方中只有这一种鼠),平均每100 m 2有3.6个洞口,洞口数与田鼠数的比例关系为________。
解析:(2)将表中的数据代入公式:种群总数=(32×36)/4=288(只),由于测定的是2 hm2的布氏田鼠数量,因此,该草原布氏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288/2=144(只/hm 2);由于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因此捕获有标记的数量比实际值小,故求得的比值比实际高。
(3)两次捕获的雄性个体数为18+18=36,捕获的雌性个体数为14+18=32,综合两次捕获情况,因此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为:♀∶♂=(14+18)/(18+18)=32/36=8/9。
(4)100 m 2有3.6个洞口,则1 hm 2的洞口为3.6×100=360,而1 hm 2的田鼠数量为144,因此,洞口数与田鼠数的比例为360∶144=2.5∶1。
答案:(1)初捕标记数×重捕个体数重捕标记数 (2)144 高 (3)8/9(或32/36) (4)2.5∶112.豚草是原产自北美的植物,其花粉是北京地区主要的过敏原。
课外小组的同学对北安河地区路旁的一片闲散地中的豚草及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连续进行了五年的调查,结果如表所示(单位:株/m 2)。
龙葵 3.0 2.0 0.4 0 0灰绿藜 3.2 2.8 1.7 1.3 0.6(2)取样的关键除应考虑样方的大小和数量外,还应注意__________。
(3)计算种群密度时要取多个样方的__________,以减少误差。
(4)请在下图中绘出豚草和灰绿藜种群密度的变化曲线。
解析: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一般为样方法;为了保证客观性,取样时要做到随机取样;计算种群密度时要取多个样方的平均值,以减少误差;由表中给定的数据可绘制两种植物的种群密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答案:(1)样方法(2)随机取样(3)平均值(4)变化曲线如图[能力提升练]13.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
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
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组成(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成个体数)。
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组成C.该种群的年龄组成随季节更替而变化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种群密度D[据题图可知,不同月份种群的年龄结构不同,其中4至10月份,个体逐渐发育到性成熟,12月份没有未成熟个体,表明在10月份种群的出生率可能为零,A、C两项正确;天敌迁入后,会捕食该种群中年幼或弱小的个体,影响种群的年龄结构,B项正确;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会降低种群的出生率,从而对种群的密度产生影响,D项错误。
]14.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实验所得到的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偏小的是( )A.所选样方位置上有块大石,应该换个位置取样B.调查某地麻雀种群密度时,少数雀腿上的环套标记脱落C.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期间,猫头鹰大量迁入D.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所有个体C[样方法的关键是随机取样,换位置取样会比原位置的样方中个体数目多,导致结果偏大;标记物脱落将导致第二次捕获的个体中带标记的数量减少,导致结果偏大;猫头鹰会大量捕食田鼠,导致结果偏小;对于压线个体,只统计样方内和相邻两边及夹角的个体,全统计将导致结果偏大。
]15.某自然保护区从外地重新引入当地已经灭绝的白唇鹿39只(其中雄性13只、雌性26只)。
白唇鹿在接下来几年中的数量变化如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B.保护区进行野生放归,有助于提高白唇鹿的遗传多样性C.第1年到第2年白唇鹿的性别比例保持相对稳定D.只要操作规范,标志重捕法可获得真实的种群密度值B[第2年出生率为27.3%,44×127.3%≈56,死亡率为(56-54)/44×100%≈4.5%,A错误;自然保护区进行白唇鹿野生放归,有助于自然选择和种群内随机交配,从而有助于提高白唇鹿的遗传多样性,B正确;刚引入时白唇鹿39只(其中雄性13只、雌性26只),随着时间延长,种群不断繁衍,性别比例趋向于1∶1,C错误;标志重捕法是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不能获得真实的种群密度值,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