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免疫和计划免疫》
八年级生物下册《免疫与计划免疫》教案范文
![八年级生物下册《免疫与计划免疫》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75e7545e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22.png)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免疫的概念,掌握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
2. 使学生了解计划免疫的原理和作用,认识到计划免疫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免疫的概念和特点。
2. 计划免疫的原理和作用。
三、教学难点:1. 免疫调节机制的理解。
2. 计划免疫的实际应用和意义。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2. 使用多媒体教学,直观地展示免疫过程和计划免疫的实施。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免疫在人体健康中的重要作用,引起学生对免疫的兴趣。
2. 讲解免疫的概念:讲解免疫的定义,区分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3. 讲解计划免疫:介绍计划免疫的原理、作用和实施方法。
4. 免疫调节机制:讲解免疫调节的过程和机制,让学生理解免疫如何保护人体健康。
5. 计划免疫的实际应用:讲解计划免疫在预防疾病中的重要作用,展示计划免疫的实例。
6.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计划免疫的理解和看法。
7.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计划免疫的重要性。
8.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免疫概念和计划免疫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
3. 作业批改:检查学生对免疫调节机制和计划免疫实际应用的理解,发现并纠正错误。
七、教学拓展:1. 介绍免疫疾病:讲解免疫疾病的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法,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2. 计划免疫的相关案例:分享计划免疫成功案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计划免疫的重要性。
八、教学反思:1. 课堂表现: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感受,听取学生的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 8. 免疫与计划免疫 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 8. 免疫与计划免疫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e8d6298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b6.png)
返回目录
知识点2 免疫的功能和计划免疫 6. 下列过程与人体免疫无关的是( B ) A. 皮肤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 B. 注射青霉素能够杀灭体内细菌 C. 某些人对花粉产生“过敏反应” D. 注射疫苗后体内产生相应抗体
返回目录
7. 免疫的三个重要功能是 ( D )
①刺激免疫器官,产生抗体 ②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
返回目录
所示的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图丁所示的___吞__噬__细__胞______是保卫人 体的第二道防线。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___免__疫__器__官______ (如胸腺、_____淋__巴__结_____和脾)和免疫细胞(如___淋__巴__细__胞____) 组成的。 2. 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的防备作用,属于 ___非__特__异__性__免__疫_____;诞生以后才产生的,只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 或异物起作用的防备能力,属于___特__异__性__免__疫_____。
返回目录
于_____特__异__性_______免疫。 (4)在人类的计划免疫中,如服用脊髓灰质炎糖丸相当于上述实验中 的______B__________。 A.甲处理中的“取活的肺炎双球菌注入鼠体” B.乙处理中的“取用热水杀死的肺炎双球菌注入鼠体”
返回目录
16. (核心素养·社会责任)(资料分析)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 问题。
返回目录
知识点2 免疫的功能和计划免疫
3. 免疫具有以下三大功能:①__清__除__体__内__衰__老__、__死__亡__和__损__伤__的__细__胞__;
②___抵__抗__抗__原__的__侵__入__,__防__止__疾__病__的__产__生__________;③
_____监__视__、__辨__认__和__清__除__体__内__产__生__的__特__殊__细__胞____。淋巴细胞受到病原
八年级生物下册《免疫与计划免疫》教案范文
![八年级生物下册《免疫与计划免疫》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064ec572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a7.png)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免疫的概念、特点和功能,理解计划免疫的原理和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健康素养。
3. 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免疫规划政策,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1. 免疫的概念、特点和功能2. 计划免疫的原理和意义3. 国家免疫规划政策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免疫的概念、特点和功能,计划免疫的原理和意义。
2. 难点:免疫调节机制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免疫与计划免疫的相关知识。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免疫过程和计划免疫的实践案例。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免疫在人体健康中的重要性,引出本课主题。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免疫的概念、特点和功能。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免疫的原理和作用,重点阐述计划免疫的意义。
4. 案例分析:展示国家免疫规划政策的实践案例,让学生了解其在保障人民健康方面的作用。
5.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关注免疫调节机制,讨论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及预防措施。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展示感染病原体的人群实例,让学生感受到免疫与计划免疫的重要性。
2. 互动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免疫与计划免疫的理解和看法。
3. 实践操作: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免疫实验,加深对免疫原理的认识。
4. 评价反馈: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免疫与计划免疫的相关知识。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免疫与计划免疫的原理和作用,重点阐述其在预防传染病方面的应用。
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计划免疫在实践中的重要性。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8.1.2《免疫和计划免疫》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8.1.2《免疫和计划免疫》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3eff41802020740be1e9be2.png)
性行为 (3)输入含HIV 的_______________或使用未消毒的、艾滋
病病
血液和血液制品
人用过的注射器 _______等。
免疫系统 4.危害:HIV主要侵犯并瓦解人体的 _________,使人体不能抵御 _______, 病原体 因此病人常死于多种疾病的侵害。 5.正确对待艾滋病患者:要积极_____预防艾滋病的知识 ,_____ 关怀 宣传 艾滋病患者,不应_____艾滋病病人。 歧视 【特别提醒】 1.与艾滋病患者的一般接触(如握手),不会使人感染艾滋病。 2.目前没有可临床使用的艾滋病疫苗,因此艾滋病不能通过接种疫苗来
人体第二道防线-溶菌酶和吞噬细胞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中含有溶菌酶,破坏病菌细胞壁 吞噬细胞可以直接将病原体吞噬消化。
想一想
人体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有哪些共同点?
这两道防线具备的共同的特点:
1.人人生来就有的 2.不是针对一种特定的病原体, 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
非特异性免疫
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
扁桃体
脾脏
淋巴结
免疫器官 和 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由
免疫细胞
组成。
抗原: 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 (如病原体、花粉、异种动物血清、被移植的器官、衰老死亡 的异常细胞等。)
抗体: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 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原理:一定的抗体能与一定的__ 抗原
想一想
人体第三道防线和前两道防线有什么不同?
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在出生以后逐渐形成的后天防御屏障,只针 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非特异性免疫 范围 特性 形成 作用 机体对多种病原体都可以 发生免疫反应 非特异性 生来就有的 弱
八年级生物下册《免疫与计划免疫》教案范文
![八年级生物下册《免疫与计划免疫》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cb230308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93.png)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免疫的概念、特点和功能,理解免疫在人体健康中的重要作用。
2. 让学生掌握计划免疫的原理、方法和意义,知道计划免疫对预防疾病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健康素养。
二、教学重点:1. 免疫的概念、特点和功能。
2. 计划免疫的原理、方法和意义。
三、教学难点:1. 免疫调节机制的理解。
2. 计划免疫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教材、实物模型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免疫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免疫的概念、特点和功能。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免疫的调节机制,引导学生理解免疫在人体健康中的重要作用。
4.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计划免疫的实际案例,学生分析计划免疫的原理和方法。
5. 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计划免疫的意义,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验。
6.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免疫和计划免疫的重要性,强调预防疾病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教师和学生共同反思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措施。
9. 课后拓展:学生自主查阅资料,了解我国计划免疫的政策和实施情况。
10. 课程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鼓励优秀学生和进步学生。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免疫与计划免疫的相关知识。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理解计划免疫的原理和意义。
3. 采用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七、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免疫与计划免疫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情况。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
4. 课程报告:检查学生对计划免疫实际应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节免疫与计划免疫
![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节免疫与计划免疫](https://img.taocdn.com/s3/m/9fb5f16458fb770bf68a553e.png)
第二节免疫与计划免疫备课标:1、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
2、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3、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了解器官移植与免疫的关系。
2、理解掌握人体的三道防线。
3、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4、认识计划免疫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识图能力。
2、通过对比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从理性到感性认识的创新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形成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2、通过学习使学生更加珍惜生命,树立严谨的求学态度。
教学重点:1、抗原和抗体、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
2、计划免疫的目的。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不断追求与探索科学的能力。
教法、学法引导示例,讨论交流,练习反馈教学准备:PPT课件以及其他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在上课之前请同学们看几张图片,聊一聊你对图片中的疾病的认识。
生:观看图片,发表看法。
师: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的免疫系统崩溃,也就是说患者对外界存在的病原体以及体内的异常细胞失去阻击的能力。
那么什么是免疫?免疫对于我们来说有什么功能呢?二、授新(一)免疫及功能免疫最初的定义是指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
但是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于免疫又有了新的认识。
现在我们对于免疫通常会如下定义: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异己”,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内的抗原物质,及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核肿瘤细胞等。
免疫的功能:1、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2、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3、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我们以抵抗病原体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为例,认识人体的免疫系统。
去年冬季我们学校举行了“民族团结一假亲”足球比赛,同学们你争我抢,都想将球射入对方的球门。
但过程肯定是艰辛的,因为你会受到对方无尽的抵御,同样的道理,病原体在入侵人体时也会受到抵御,而这作用来自于人体的三道防线。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第二节免疫与计划免疫 课件(共141张PPT)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第二节免疫与计划免疫 课件(共14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bd2a6e6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86.png)
是因为体内存留有:
A.抗原
B.吞噬细胞
C.抗体
D.溶菌酶
10、人体对麻疹病毒可产生终身免 疫,这主要是因为: A、皮肤的免疫具有免疫监视的功能 B、人体的免疫具有保持自我稳定的 功能 C、人体的免疫具有免疫监视的功能 D、淋巴细胞有免疫记忆功能
11、下列有关抗原的叙述错误的是: A、抗原可以是某种大分子异物 B、抗原只能被B淋巴细胞识别 C、抗原可以是某种病原体 D、抗原是可以引起机体产生抗体 的物质
情形二:抗体 附在病原体上
情形三:病原体 被溶解及杀死
抗体
抗原 情形四:抗体附在病原体表面,使 病原体更易被吞噬细胞吞噬 上述四种情形皆为体液免疫的情形.
P78:有的抗原被清除后,相应的抗
体仍存留在人体内.当同样的抗原
再次侵入人体时,就会被体内存留
的抗体按同样的方式加以清除.
9、得过麻疹的人以后不再得麻疹,
1.我们身体的“天然屏障”是指: A.眼睛 B.鼻子 C.皮肤 D.脾脏
(2)黏膜的两大防护功能: P77图VIII-5 A:黏膜上的纤毛具有清扫异物(包 括病菌)的作用.
B:各种黏膜的分泌物(如乳酸、脂 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作用.
气管壁粘膜上的纤毛
纤毛的摆动,可以清除异物和病菌
呼吸系统的粘膜层
3、有的病人因肾脏功能衰竭而急 需肾移植时,必须找一个与之“匹 配”的肾脏,这又是为什么? 4.在生活中,为什么有的人虽然接 触到病菌、病毒却不会患病? 为 什么患过麻疹的人就不患麻疹了?
人生活的自然环境中,有许多病 原体,这些病原体一旦侵入人体, 就又可能引起疾病,损害人的健 康。人之所以能在有许多病原体 存在的环境中健康生活,是因为 人体具有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8.1.2 免疫和计划免疫 课件(共55张PPT)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8.1.2 免疫和计划免疫 课件(共5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c1e0974580216fc700afdeb.png)
8.人体三道防线的比较
人体的防线
组成
功能
第一道防线 皮肤和黏膜
阻挡或杀死病原 体、清扫异物
免疫的类型
非特异性 免疫
体液中的杀菌物 溶解、吞噬和消灭
第二道防线 质和吞噬细胞 病菌
非特异性 免疫
第三道防线
免疫器官(胸腺、
淋巴结和脾等) 和免疫细胞(淋 巴细胞)
产生抗体,清除 抗原或使病原体 失去致病性
例题
2.(山东日照中考)如图Ⅰ和Ⅱ分别表示某种病毒先后 两次侵染人体后,人体产生抗体的数量变化曲线,相关
叙述错误的是( C )
A.病毒第二次侵入后,人体内产生的抗体大量增多 B.人体所产生的抗体只能对该种病毒有免疫作用 C.第一次侵染后所形成的免疫功能属非特异性免疫 D.人体内能够产生抗体的细胞属于血液中白细胞的一
解析:首次感染时,病毒侵入人体,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抗
体;随着病毒的增殖,抗体也慢慢增加,呈上升趋势,其后抗体 开始与相应抗原结合从而使抗原被吞噬细胞吞噬消灭,抗体慢慢 减少,当第二次同样的病毒侵入人体后,病毒刚开始繁殖,抗体 的数量便会急剧膨胀,比病毒要多得多,然后病毒开始减少,抗 体也随之减少,因此病毒第二次侵入后,人体内产生的抗体大量 增多,A正确;抗体具有特异性,因此人体产生的抗体只能对该 种病毒有免疫作用,B正确;产生抗体属于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 免疫,因此第一次侵染后所形成的免疫功能属于 特异性免疫, 不是非特异性免疫,C错误;人体内能够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淋巴 细胞,属于血液中白细胞的一种,D正确。
一定的抗体能与一定的抗原结合,从而促进吞噬细胞的吞 噬作用,将抗原清除,或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有的抗原 被清除后,相应的抗体仍存留在人体内,当同样的抗原再 次侵入人体时,就会被体内存留的抗体按同样的方式加以 清除。一般来说,人体内抗体的多少代表了免疫力的强弱, 俗称抵抗力。例如,当水痘流行时,小时候出过水痘,或 已经提前接种过水痘疫苗的人会安然无恙,而没有出过水 痘且没有接种过水痘疫苗的人往往患病。 注意:抗原除了包括致病的病原体以外,还包括其他能引 起人体产生抗体的异物,如花粉、异种动物血清、异型红 细胞、细胞组织等物质。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8单元 第1章 第2节 免疫与计划免疫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8单元 第1章 第2节 免疫与计划免疫](https://img.taocdn.com/s3/m/4d59a675f18583d0496459d7.png)
第二道 体液中的⑥杀菌物质 溶解、吞噬 ⑤非特异性
防线 和⑦吞噬细胞
和消灭病菌 免疫
⑨免疫 器官 (如胸 产生 第三道 腺、淋巴结和脾脏) ⑪抗体
⑫ 特异性 ,
防线 和⑩免疫 细胞 (如
免疫
清除病原体
淋巴细胞)
2.抗原和抗体 (1)抗体是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 淋巴细胞 产生的一种 抵抗该病原体的 特殊蛋白质 。 (2) 抗原 :引起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异物)。 (3)抗原和抗体的结合是 特异性 的,即一种抗体只能和一种特 定的抗原结合。
第八单元 健康地生活
第一章 传染病和免疫 第二节 免疫与计划免疫
生物
目录
01 课前预习 02 重点难点突破 03 课堂演练 04 课外链接
课前预习
人体的三道防线(5年4考)
1.人体的三道防线
项目
组成
功能
免疫类型
第一道防 ① 皮肤 和 线 ② 黏膜
阻挡或杀死③ 病菌 、清扫④ 异物
⑤ 非特异性 免疫
( D )6.骨髓移植是治疗白血病的有效措施,骨髓的捐献者称 为供体,接受供体骨髓的病人称为受体,受体做完移植手术后 要在无菌隔离区度过一段时间。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移植的供体骨髓对受体来说相当于抗原 B.移植手术后的免疫排斥反应属于特异性免疫 C.移植手术后,受体需要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 D.目前预防白血病最简便易行的手段是注射疫苗
计划免疫(5年2考) 1.概念: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 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给儿童 接种 ,以达到预 防、控制和消灭相应 传染病 的目的。如接种百白破疫苗,可预 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三种疫病。 2.疫苗:通常是用杀死的或减毒的 病原体 制成的生物制品。
免疫与计划免疫-八年级生物下册课件(人教版)
![免疫与计划免疫-八年级生物下册课件(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ca68e191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2b.png)
非特异性免疫
范围
机体对体内外异物都 可以发生免疫反应
特性
非专一性
形成 生来就有的
作用
弱
特异性免疫
机体仅对某一特定异物 (抗原)产生免疫反应
专一性 后天逐渐形成的
强
2 免疫的功能
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 能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 坏和排斥进入人体的抗原物质,及人体产生 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
第八单元 健康地生活 第一章 传染病和免疫
免疫与计划免疫
学习目标
01 说出人体的三道防线,区别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 疫。
02 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认同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 措施。
03 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
1 人体的三道防线
人之所以能在有大量病原体的 环境中健康地生活,是因为人体具有 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
过敏反应:人体免疫功能失调时,或免疫功
能过强时,会发生过敏反应。找出过敏原,并 且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过敏原,是预防过敏反应 发生的主要措施。
免疫的功能过弱:
免疫缺陷综合症,例如:艾滋病 艾滋病(AIDS)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
病,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IV)引起,HIV是一 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 系统中最重要的CD4T淋巴细胞作为主要攻击目 标,大量破坏该细胞,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
①阻挡大多数病原体的入侵 ②分泌物的杀菌作用 ③纤毛清扫异物
资料分析二:
当病菌侵入人体内时,吞噬细胞(一种具有吞噬能力的细 胞)会聚集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消灭。
讨论:病菌在什么情况下能够 侵入人体?人体的哪些组织中 分布有吞噬细胞?
免疫力下降、皮肤受伤时; 胸腺、淋巴结、脾脏等。
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节 免疫和计划免疫
![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节 免疫和计划免疫](https://img.taocdn.com/s3/m/fb83552da2161479171128f9.png)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第二节免疫与计划免疫一、教材分析《免疫与计划免疫》是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
此内容的学习,其意义在于帮助学生学会健康生活,树立正确对待疾病的态度。
该节内容新概念(免疫、免疫器官、免疫细胞、抗原、抗体、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较多,而且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教学中有一定的难度。
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应化难为易,化复杂为简单,化枯燥为兴趣,既重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又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培养。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对传染病的知识进行系统学习,已经初步了解免疫的有关实例。
同时,受社会环境影响(如禽流感),学生对自身生理过程及原理的关注程度增大,对自身健康内容比较感兴趣。
根据以上分析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说出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初步理解抗原和抗体的概念及抗原、抗体、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之间的关系;区别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和特异性免疫(后天);描述免疫的功能,理解免疫的含义;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分析文字和图片资料来提高学生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活动,提高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免疫知识的学习,让学生确立“对传染病积极预防”的思想。
四、教学重点:1、掌握了人体的三道防线及其免疫功能。
2、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及其区别。
五、教学难点:1、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2、理解特异性免疫过程中抗体和抗原的关系。
六、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1、教学资源的运用与开发首先要充分利用课本的资源,指导学生预习教材,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机会。
其次,利用多媒体课件,学生直观性强,信息量大。
最后,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以研究者的心态,来优化课堂教学,通过适宜的情感激励,促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形成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良好教学氛围。
2、教学重点分析及确定依据(1)、掌握了人体的三道防线及其免疫功能。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免疫和计划免疫》精品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免疫和计划免疫》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55b24e851e79b896802269b.png)
第二节免疫和计划免疫教学目标:1、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
2、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3、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重点和难点:特异性免疫和免疫概念。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的课件。
2、学生将自己的预防接种卡带来。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教师导入:我们人类生活在一个具有很多病原体的环境里,但为什么我们没有时刻患病呢?学生:我们人类有抵抗力。
教师:人类对疾病的抵抗力是人体免疫的一个部分,随着人类科学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发现免疫不仅包括人体对疾病产生的抵抗力,还包括其他的内容。
请同学们判断以下的哪些现象与免疫有关?展示:药物过敏、骨折、肾移植前要寻找与之相“匹配”的肾脏、贫血、艾滋病病人、风湿性关节炎、肝癌。
学生:(能判断部分内容,但教师不给评价,等到学完本内容后,再讨论,进行评价。
)一:人体的三道防线教师:我们先来讨论与我们密切相关的抵抗力,为什么我们有抵抗力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资料1、有人曾经做过这样的试验:把一种致病的念球菌涂在健康人的皮肤上,2个小时候后,再检查,发现90%以上的念球菌都被消灭了。
讨论以下问题:为什么涂在清洁皮肤上病菌会很快死亡?皮肤是不是能所有的细菌都杀死呢?学生:.涂在清洁皮肤上的病菌被皮肤的分泌物所杀死,这说明皮肤具有杀灭病菌的功能。
学生:不能杀死所有的细菌。
教师:有没有同学亲身体会过皮肤破坏后,人身体的反应。
学生:有一年夏天,我不小心,把膝盖摔破了,当时我没在意,也没有到医院,结果后来发炎了,还化了脓,后来我妈妈带我到医院,包扎了以后,过了好几天,才好。
教师:(展示烧伤病人的治疗环境)为什么烧伤病人需要无菌的环境?学生:因为皮肤具有防御功能,如果有细菌,会使病人感染。
教师:(展示皮肤的保护作用、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动画)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防御病原体的防线,皮肤和黏膜就是第一道防线。
他有三方面的作用:1、阻挡病原体的入侵。
2、分泌物可以杀菌。
3、纤毛可以清扫异物。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8.1.2 第二节 免疫和计划免疫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8.1.2 第二节 免疫和计划免疫](https://img.taocdn.com/s3/m/c53303e958fafab069dc02b1.png)
特点:生来就有,不针对特定病原体
(3)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1、引导学生阅读资料3。
教师播放抗体和抗原作用的动画。并讲解和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和作用。
教师运用各种比喻帮助学生理解抗体和抗原的关系和功能。(如:抗日战争,日本人侵略中国,激发了我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奋起抗争,许多农民变成了战士,与侵略者进行了顽强的战斗,取得了抗日的胜利,胜利后,战士们的战斗能力并没有消失,如果日本人胆敢再来侵犯,我们的战士一定能再次打败侵略者。)
如:烧伤病人的治疗环境、学生中皮肤受伤后的感觉、痰的产生和排除。
1、指导学生阅读
2、提出问题:资料1说明什么问题。
3、展示:皮肤的保护作用、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的动画。
学生讨论:人体哪些部位或物质参与了免疫?
a.皮肤和粘膜
b.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c.淋巴细胞分泌的抗体等
(2)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特点:后天形成的,针对特定病原体
(四)计划免疫
设疑:我们从小到大接种过很多的疫苗,为什么接种疫苗能预防传染病呢?
提问:疫苗的成分是什么?什么是计划免疫呢?
讲:计划免疫对提高人体的健康的意义,人的寿命的延长与计划免疫的关系,以及国家对计划免疫的重视。
1.学生讨论:疫苗的成分是什么?为什么接种疫苗能预防传染病呢?
(五)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人体的三道防线有什么区别呢?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第一道防线与第三道防线差异,并导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
学以致用
1.以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
先特
天异
性性
)
免 疫
组成 皮肤和黏膜。 第一道防线
功能 阻挡或杀死病原体, 清扫异物。
组成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
第二道防线
胞
功能 溶解、吞噬和消灭病原体。
特
后异
组成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天 性 第三道防线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性免
功能 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
疫
二、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 比较
范围
特性 形成 作用
抵抗抗原的侵 入 ,防止疾病的 产生
清除衰老、 识 别 和 清
死亡或损伤 除 体 内 的
的细胞
异常细胞
出现过敏反应。例 如:对药物、食物、 花粉的过敏。
出现 疫病 系统 狼疮
自 。 性
我 如 红
免 : 斑
出现排斥反 应。如:器 官移植
功能 免疫缺陷综合症; 过低 例如:艾滋病
肿瘤形成
防御功能 抵抗抗原入侵,防止疾病产生 自我稳定 清除衰老、死亡或损伤细胞 免疫监视 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异常细胞
防御感染
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
自我稳定
清扫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
免疫监视
监视、识别和清扫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
免疫的功能
⑴ 防御功能
⑵ 自我稳定 ⑶ 免疫 监视
功能 正常
功能 过高
免疫细胞:淋巴细胞(白细胞的一种)
T
巨
淋 巴
T 细胞
噬
细
细
胞
胞
淋巴细胞
抗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 蛋白质。 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 (如病原体、 移植器官等异物)。
病原体
抗原、抗体与吞噬细胞之间的关系: 抗原 刺激淋巴细胞产生 抗体 ,抗体与 抗原结合,促进了 吞噬细胞 的吞噬作用, 将抗原清除;或抗原失去作用。
同学们讨论一下吧:
第一、第二道防线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1、人人生来就有的,
2、不针对某一特定 的病原体,而是对多 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 用,
非特异性免疫
(又称先天性免疫)
思考3
一旦强大的病原体突破了这 2道防线,那么人体是不是就 措手无策了呢?
第三道防线组成: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结、脾脏等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 噬细胞
溶 菌 酶
病菌
溶菌酶
破坏许多病菌的细胞壁, 使病菌溶解。
巨噬细胞
可以包围细菌、衰老的细胞 等并消化分解
溶菌酶使细菌溶解(细胞壁)
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
第二道防线的组成: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 细胞 第二道防线的功能:
溶解、吞噬和消灭病原体。
吞噬细胞消灭病原体
即: 抗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
∣
∣
结合,促进吞噬作用
胸腺
淋巴结
免疫细胞
脾脏
第三道防线的组成: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第三道防线的功能:
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
思考: 人体第三道 特异性
防线的作用特点?
免疫
是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它通常只能 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因而叫做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对多种异物起作 某一异物或抗原 用
非专一性
专一性
生来就有的
后天逐渐形成
弱
强
三、免疫
1.免疫的概念
是生物有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 通过免疫,生物有机体能识别“自己”,排 除“非己”,也就是机体对异物的识别、排 除或消灭等一系列过程,以维持内环境的平 衡和稳定!
2.免疫的功能
病原体
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
分泌物有杀菌作用
第一道防线:皮肤和粘膜
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 清扫异物
胃分泌胃酸 分泌物免疫
(1)
皮肤 (3)
黏膜
(2)
皮肤
第一道防线的组成:
皮肤和黏膜。
第一道防线的功能:
阻挡或杀死病原体, 清扫异物。
病菌在什么情况下能够侵 入人体内?侵入后会出现 什么状况?
讨论2
当人体虚弱,免疫力下降时,或人 体皮肤受伤的时候,病菌会侵入人体。
思考
在感冒流行的季节,为什么有的人 虽然接触到感冒病毒(或传染源)却不会 患病? 当水痘流行时,为什么已经提 前接种过疫苗的人会安然无恙?
为什么涂在清洁皮肤上的 病菌会很快死亡?这说明 皮肤具有什么样的功能?
讨讨论论11
皮肤的分泌物将病菌杀死。这 说明皮肤具有杀灭病菌的功能。
一、人体的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皮肤和粘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