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形态的表象研究

合集下载

《设计美学》课程考试大纲

《设计美学》课程考试大纲

独立本科段《艺术设计》专业《设计美学》课程考试大纲(课程代码04026)主编:罗礼平、潘日明编写:郑颖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2年2月《设计美学》课程考试大纲(课程代码:04026)指定用书:《设计美学》徐恒醇着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年7月第一版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设计美学》课程是福建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美术专业(独立本科段)的必修课,是检验学生对设计美学理论掌握情况而设置的一门基础性课程。

这门课程对如何从美学乃至艺术哲学的高度对设计艺术的审美现象进行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视点和方法。

本课程主要包括形态构成论、功能转化论、文化整合论、审美范畴论、符号表现论、风格变迁论等内容。

设置本课程具体的目的要求在于使学生在接受技术教育的同时,系统地了解设计美学原理,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继而建立起一个现代性的、面向文莱的、开放的设计观,更好的做出高质量的设计。

二、考试目标考核要点(一)第一章形态构成论1.自然形态与人工形态2.人的感知特性与完形理论3.技术形态与艺术形态4.产品形式的构成与意境(二)第二章功能转化论1.人的需要的多层次性2.产品的功能及其划分3.功能转化原理4.审美创造与意象生成(三)文化整合论1.文化的形态构成2.设计文化的构成3.生态文化与大设计观4.文化取向与市场取向(四)审美范畴论1.形式美2.技术美3.功能美4.艺术美5.生态美(五)符号表现论1.符号与传播2.建筑语言与产品语言3.产品造型的符号学规范4.商标与广告的形象设计(六)风格变迁论1.风格范畴的内涵2.中国器物风格的演化3.西方工业产品风格概略4.装饰的审美趋向三、有关说明和实施建议为了使大纲的规定在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考试命题中得到贯彻和落实,特作如下说明和实施建议。

(一)关于考试目标的说明为使考试内容具体化和考试要求标准化,本大纲在列出考试知识点的基础上,对各章规定了一定的考核要点,这些要点便可视作考核目标,目的在于使应考者能够明确考试内容和要求,更系统地学习本科目,也使社会助学者能够更全面地有针对性地分层次进行辅导。

形态理论知识点总结

形态理论知识点总结

形态理论知识点总结一、形态理论的基本概念形态理论的基本概念包括形态、结构、规律和型态四个概念。

形态是指事物外表的形状和结构特征,是事物在外表上的表现。

结构是指事物内部的构造和组织特征,是事物在内部的组织结构。

规律是指事物发展和变化的一种稳定性和一般性的表现方式,是事物发展和变化的内在规律。

型态是指事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的典型形态或者具有一定意义的形态表现,是事物的一种表型特征。

形态理论的基本概念主要包括形态、结构、规律和型态四个概念。

形态是指事物的外部形态和结构特征,是事物在外部的表现。

结构是指事物的内部构造和组织特征,是事物在内部的组织结构。

规律是指事物发展和变化的一种稳定性和一般性的表现方式,是事物内在的发展规律。

型态是指事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的典型形态或者具有一定意义的形态表现,是事物的一种表型特征。

二、形态理论的规律形态理论的规律包括总体规律和特殊规律,总体规律是指形态的普遍规律和一般性规律,特殊规律是指形态的特定规律和个别规律。

总体规律是指事物的形态发展和变化的普遍规律和一般性规律,主要包括均衡态规律、不稳定性规律、多样性规律、动态规律和潜在规律。

均衡态规律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事物的形态会趋于达到一种平衡状态,即达到均衡态。

不稳定性规律是指事物的形态存在着不稳定的因素和动力,导致事物的形态会不断发生变化和演化。

多样性规律是指事物的形态具有多样性和多样化的特征,表现为多样性分化和多样性发展。

动态规律是指事物的形态具有不断变化和演化的特征,表现为动态平衡和动态变化的特点。

潜在规律是指事物的形态具有潜在的变化和发展的能力,表现为潜在性和潜在能量。

特殊规律是指事物的形态发展和变化的特定规律和个别规律,主要包括复杂性规律、趋势性规律、突变性规律、随机性规律和异质性规律。

复杂性规律是指事物的形态具有复杂和复杂度的特征,表现为多因素作用、多因素共存和多因素变化。

趋势性规律是指事物的形态具有向某种趋势和方向发展的特征,表现为发展趋势和发展方向。

《当代中国日常生活维度的意识形态研究》-读书笔记

《当代中国日常生活维度的意识形态研究》-读书笔记

《当代中国日常生活维度的意识形态研究》读书笔记结构介绍:该书遵循理论、历史、现实三结合原则,从日常生活维度探讨作为观念的意识形态通过什么途径、哪些中间环节、如何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意识形态又如何从日常生活中产生。

基于这样一种思考,在结构上分回顾篇和建设篇两篇,共十三章内容和两个调研报告:回顾篇:回顾篇以日常生活领域意识形态的历史发展为线索,从理论和历史的双重视角,在界定日常生活及其意识形态的概念,意识形态对日常生活作用的机理的基础上,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理论向日常生活回归、苏联日常生活领域的意识形态建设、国外对日常生活领域的意识形态批判、新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日常生活化的历史五部分内容,回顾了新中国改革开放前(1949-1978)、经济建设为中心(1978-2000)、和谐社会建设期(2000至今)三个阶段主流意识形态日常生活化建设。

建设篇:建设篇篇分析了当代中国日常生活领域意识形态的状况:取得的经验、成绩,存在的负效应等,日常生活领域的意识形态表征的形态,提出从话语、文化、传播、执政能力等多视角切入,从流行话语和媒介话语中剖析日常生活中的意识形态;从视觉文化、后现代文化及流行歌曲中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意识形态;从大众传播的象征形式中剖析大众如何接受意识形态的过程;从执政能力的建设中,切实实现意识形态日常生活化。

最后对日常生活的意识形态研究的方法论——深度解释方法,进行评析,提出其方法本身,尤其对象征形式的深度解释,就构成了意识形态的分析。

第一章:日常生活意识形态分析的深度解释学方法主要内容:对日常生活中意识形态的解释,最有效和最有用的办法,就是深度解释学的方法,尤其是对日常生活中象征形式的理解,更需借助于这一方法,才能揭示出象征形式的意义指向,剖析出其蕴含的意识形态蕴意。

理解:对于意识形态的研究需要重点关注其方法论。

深度解释是对意义的解释和和深度剖析,对日常生活中意义的解释和深度剖析,实际上就是对日常生活中意识形态的反思和批判。

心理学-表象理论课件

心理学-表象理论课件

表象理论的重要性
理论意义
表象理论是心理学中认知过程研 究的重要内容,它有助于理解人 类信息处理和记忆机制的基本原 理。
应用价值
表象理论在教育、记忆训练、信 息处理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例如通过改善学生的信息加工 方式来提高学习效果。
02
表象理论的基本概念
表象的定义
表象的定义
表象是指人们在头脑中以形象的形式呈现出的客观 事物的形象,是记忆和想象等心理活动的基础。
表象理论的发展阶段
理论形成
随着心理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开始关注表象,并提出了各种关于表象 的理论。这些理论主要关注表象的本质、形成机制以及其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
实证研究
为了验证表象理论,心理学家们进行了一系列实证研究。这些研究通过实验设计 和数据分析,探讨了表象的形成、维持和变化过程,为表象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有 力的支持。
表象理论的未来发展方向
深化实证研究
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探索 表象理论的科学性和有效 性,通过更多的实证研究 来支持或反驳该理论。
概念明确化
对表象理论中的核心概念 进行明确和统一的界定, 有助于提高该理论的严谨 性和可操作性。
跨文化比较研究
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 的心理过程和认知方式, 以检验表象理论的普遍性 和适用性。
03
表象理论的发展历程
表象理论的起源
起源背景
随着心理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意识到表象在认知过程中的重要性。表象理 论最初起源于对感知和记忆的研究,探讨了表象在信息处理和认知过程中的作 用。
早期研究
早期的心理学家如赫尔姆霍茨和贝克莱等人开始研究视觉表象,并提出了关于 视觉表象的理论和实验方法。这些早期的研究为表象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新媒体传播 PPT课件

新媒体传播 PPT课件

知沟理论
• /vplay/m-106555.e1?alliance=152055 芝麻街
• 数字鸿沟
• Access • Basic skills • Content • Desire
(家电下乡)
小组讨论
• 在未来,是否还有数字鸿沟?鸿沟会增大 还是减小?为什么?
抢购风潮一传播方式群体传播群体极化网络群体性事件二传播内容二传播内容意见流网络舆情三传播形态距离的完全抽离一个人门户网站二传播裂变模式三网众传播模式四微博传播模式两级传播模式需要修正传播发生裂变需要关键环节知识传播变为观点传播观众谈资变为社会议题传播倍增器
第三讲 新媒体传播
第四章 新媒体传播
理论的修正 新传播形态
新传播模式 思考与讨论
第一节 理论的修正
研究热点 传播者研究 受众研究
研究的热点
表象研究-本质内涵-传播机理 媒介即关系 新媒体与话语权
传播者研究
把关人 拟态环境 议程设置
பைடு நூலகம்
受众研究
• 受众研究的属性——政治性、商业性、学术 性
• 意见受众 • 传播失范行为 • 知沟 • 沉默的螺旋 • 涵化理论 • 第三人效果
• 互联网传播和“民主与公平”之间的关系
沉默的螺旋
你为何在网上选择沉默?
第三人效果
网络暴力、色情、低俗内容是否对你产生不 良影响?是否应该对网络进行内容管制?
抢购风潮
第二节 新传播形态 一、传播方式 二、传播内容 三、传播形态
一、传播方式
人际传播——重新部落化 组织传播——虚拟组织传播 群体传播——群体极化、网络群
传播倍增器:互联网
小组讨论----画图
金字塔的变化

立 体 构 成

立 体 构 成

5.泥石材料 泥石材料 这里指在立体构成练习中,使用较为方便的一些材料, 如雕塑泥土、水泥、石膏粉、滑石粉,还有砖、瓦、沙、 石等材料。这些材料除了本身的加工成型工艺之外,还可 以与其它材料混合使用,使立体构成的造型充分体现出综 合材料的表现力。 6. 金属材料 金属造型的形式变化丰富,也精致美观。这是因为金 属有光泽、有磁性、有韧性、有较强的视觉感。金属的种 类很多,但一般在立体构成与雕塑的联系中常以钢、铁、 铜、铝、铅为主。金属材料的成型是以线、棒、条、管、 板、片等形状。加工的工艺由于条件设备所限,基本上是 五个方面,即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弯曲、打造、组接、抛光。而且由于 教室场地狭窄,作品尺寸一般不宜过大,追求的是小巧精 致,如同雕塑小样
7.废旧材料 . 废旧材料指现代工业中的各种垃圾,如:包 装盒袋、各种瓶罐,竹、木、布、绳、碎玻璃、 塑料的边角料及废五金材料、废机器零件等等。 除此之外,还指各种废弃的轻工业产品、生活用 品和现成品。然而,就是这些垃圾,却成为立体 构成、雕塑装置中的“宝贝”,成为后现代艺术 里的经典“垃圾文化”。因为,各种垃圾的形态 结构、材料肌理和视觉语言都能触发我们创作的 动机和灵感,所以,我们在进行这门课程时,首 先要到废品收购站或铁工厂去,寻找材料,寻找 灵感。有了这些废旧材料,通过“相面法”创作 构思也就随即而来。
第二章
立体形态材料构造
一、立体形态材料加工 将各种材料按线、面、块 分类,然后进行加工制作。 其造型手段大致有以下几种步骤: 1. 破坏与解构是对原型原材料的初加工,也称“减法创 . 破坏与解构是对原型原材料的初加工,也称“ 造”。 这是人的有意识行为,形成一种特殊效果,给人的视 觉新刺激。 2.组合与重建 . 将简单形体或是破坏、拆散后的材料重新连接组合, 创造一个新的整体造型。这种手段也称“加法创造”, 3 .变形与扭曲 变形与扭曲 这是将规则的实体造型或原材料进行异化变形处理, 使单调冷漠的形体变成复杂生动的形态,使平面形态变为 曲面形态、凹凸面的形态,使立体造型更为丰富。

地理教学论(胡良民)复习提纲

地理教学论(胡良民)复习提纲

地理教学论(胡良民)复习提纲绪论1.地理教育现象萌芽于原始社会,地理教育现象是地理教学论建立和发展的基础。

2.17到19世纪中叶,夸美纽斯创立班级授课制,并首次设置地理课程开始,标志学校地理教育从此形成。

3.1903年废除科举兴办学校,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应设定地理课程,这是我国近代最早设置中小学地理课程的开始。

当时在师范学堂开设了“地理教授法”课程,是我国最早设置的地理教学论课程。

4.地理教学活动中居主导地位的教师和作为主体地位的学生之间的矛盾,构成地理教学过程主要矛盾,是推动地理教学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

5.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地理教学过程各构成要素相对关联的本质和规律。

6.教学系统是由人、条件和教学过程三要素组成。

7.地理教学论的研究任务:(1)研究地理学科教学的目的、性质。

地位和功能,正确评价地理教学在素质教育中重要的育人导向功能的作用,使学生在掌握系统地理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技能以及培养良好品德、意志等。

(2)研讨地理教学内容9.地理教学论的研讨方法:观察法、查询拜访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比较法和文献法。

第一章地理研究1.谈谈你对地理研究中学生主体地位的认识。

(1)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处于研究主体的地位。

在地理学科的教与学这一对矛盾中,学时矛盾的主要方面,学生本身的研究动机和研究状态是地理研究能否成功的内因和关键。

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等教学活动只是外因,只有通过学生的内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才能实现教学的目的。

(2)根据信息论的原理,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学信息传输的过程,他的信源主要是教师和各种教学媒体,信宿是学生。

教学的效果主要并不取决于教师输出教学信息的多少,而决定于学生是否是最有效的输入。

(3)建构主义的研究理论也十分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认为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

形态语意

形态语意

内容
Content
第一章 理论知识
语言学
1.1 符号系统与表征 1.2 语言学基本知识 1.3 社会约定与体系
p20-p23
历史比较语言学 p23-p28 结构主义语言学 p29-p61 功能主义语言学 p71-p80 转换生成语言学 p81-p91
内容
Content
第一章 理论知识
格式塔心理学 p92
Content
训练课题
?
分别举例分析一个自己认为是“有意思”和“没意 思”的人造形态,分别说明自己的理由或感受情景。
分析意义确定的依据
内容
Content
第一章 理论知识 (背景知识) 图像性符号 1.1 符号系统与表征 1.2 语言学基本知识 艺术符号划分类型 象征性符号 1.3 社会约定与体系 (皮尔斯符号学 p9-p20) 其他 符号学 符号学 p9 指示性符号
EXAMPLE
Part 3 设计程序
Step 1
研究 用户研究、情境分析阶段
Step 2
整合
语意分析、语意整合阶段
Step 3
设计
语意提炼、设计展延阶段
产品的编 码
Part 3
用户研究、情境分析阶段
Part 3 设计程序
Part 3
构思方法
·象征手法
Part 3
构思方法
·表象手法
Part 3
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使用功能 认知功能 审美功能
外在形态 外在形式
产品语意
Product Semantics
问题二:什么是产品语言
产品语言
?
尺寸、形式、色彩、质地等
传达信息的语言或符号
产品语意

04026设计美学主要名词解释

04026设计美学主要名词解释

第一章形态构成论一、主要概念部分:1、形态:事物与其特定功能结构相关联的外在特征。

2、人工形态:是指人工制作物这一形态,它是由天然形态的物质材料经过人的有目的的加工而成。

3、结构:是指产品中各种材料的相互联系和作用方式。

4、产品结构的特点:层次性、有序性、稳定性。

5、结构的有序性:是指产品结构要使各种材料之间建立合理的联系,即按照一定的目的性和规律性组成。

6、结构的稳定性:是指产品作为一个有序的整体,无论处于静态或动态过程中,它的各种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都能保持一种平衡状态。

7、结构的层次性:是指根据产品复杂程度的不同,它的结构可能包含零件、组件、部件等不同隶属程度的组合关系。

8、感觉: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

9、知觉:是以感觉为基础,它是以感官刺激引发的,经过组织化的个人经验、形成对客观事物的总体属性和各属性之间相互联系的整体反映。

10、定势:是行为的准备状态,主要由过去的经验和知觉者的需要、情绪、态度和价值观念所决定。

11、完形质:由知觉结构所形成的事物特性,如曲调,风格等。

12、形式自由度:产品形式在设计创造中的变化范围。

13、技术规定性:物质产品生产所依据的制作要求。

14、意境:由产品实体与空间,形象与意义作用于人所产生的精神境界。

二、填空题1、形体学的研究首先出现在(生物学)领域,生物形态学是研究(有机体结构形态)的科学。

生物形态学通过(对动植物的机体结构及其外部形状关系)来了解它们的不同类型和特征。

2、形态是(指事物与其特定功能结构相关联系的外在特征)可分为(自然形态)和(人工形态)3、产品的结构一般具有(层次性)(有序性)和稳定性的特点。

4、决定产品形成的因素包括产品的(材料)(结构)(实用功能)(认知功能)。

5、(对象性)是人的活动的根本特点,也是人的审美活动的特点。

6、知觉是以感觉为基础,是由(由感官刺激引发的,经过组织的个人经验形成对客观的整体属性和各属性之间的相互联系)的整体反映。

绘画(一)英汉对照大纲

绘画(一)英汉对照大纲

Painting (I)SyllabusI. Course Description课程描述Painting(1) is a compulsory course for design art majors. It aims to explore basic creation laws and ways of plastic art. The key point is to understand representation, structure, space, volume and artistic expression forms of natural form and artificial form, besides, picture’s composition, light and shadow, perspective, color and other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re also involved.绘画(一)是艺术类设计专业的学科基础必修课,本课程探讨造型艺术基础的创作规律和方式方法,重点是对自然形态、人工形态的表象、结构、空间、体积和艺术表现形式的了解,同时也会涉及到画面的构图、光影、透视、色彩等专业知识。

This course will help students to enhance their creative and skilled capabilities of detecting form, structure, function, texture rationality and the beauty of form hidden in nature. After the training of analyzing, deconstructing, reconstructing, and abstracting natural forms and artificial forms, students will be inspired to make use of artistic design abilities to express language, develop thinking pattern, and demonstrate physical objects and inner world. Those foundational skills will help the students plunge into the field of design naturally and easily.学生通过课程的讲解和训练,提高他们创造的主动性,开拓思维和想象力,为专业学习奠定设计思维的基础,最终希望在学生在设计中提升其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

立体构成教案

立体构成教案

立体构成电子教案教案首页教学过程:导入立体构成是现代设计领域中一门基础造型课,也是一门艺术创作设计课。

作为研究形态创造与造型设计的独立学科,如何才能尽快理解并掌握这门课程呢?首先,我们要明确它的实质内涵,才能做到行之有效。

教学步骤(设计)第一章立体形态概论教学目标:概念的确立——科学的阐述立体构成的内涵与外延;整体了解和把握形态构成学中立体三维造型的基本教学内容、相关知识架构及其学术位置;明确三维造型能力的训练与提高的重要性。

为日后教学的有序开展和顺利进行提供必要条件。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立体构成的核心概念及要素教学方法:理论讲授,多媒体演示。

讨论习题:什么是立体构成?如何从平面走向历史?作业习题:拆装一典型立体构成作品,并写出设计说明(200字左右)参考学时:4学时一、立体构成的涵义学习这门课程的重点,大致有以下五个方面:1)首先,它是以抽象的形式语言去表现社会现象和自然形态。

在现代艺术美学中,这种构成的抽象美是传统艺术具象美的升华,是人类在总结了历史美术的发展规律基础上产生的;2)培养三维立体感觉,把握物体的体积量感。

对各种形态的造型进行“简化”,以最简单的方式简化到几何形块中去,用立方体、圆锥体、球体、矩形体等形状来塑造实践。

3) 掌握立体形态中最基本的元素:点、线、面的造型手段。

因为任何形体都可还原到点、线、面的构成中,并且从分割到组合或从组合到分割地去变化进行。

既可表现形态造型实体,又可表现实体中的空洞虚体,4) 运用综合材料,选择加工工艺,把握形态传递方式。

从而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

5) 从造型审美形式拓展到装置观念设计。

甚至还可以向造型之外更为广阔的领域渗透,融进数学、力学、文学、哲学、宗教、戏剧、音乐、电影等各种门类之中。

二、立体构成的概念立体构成也称为空间构成,立体构成是以一定的材料,以视觉为基础,以力学为依据,将造型要素,按一定的构成原则,组合成美好的形体。

它是研究立体造型各元素的构成法则,其任务是,揭示立体造型的基本规律,阐明立体设计的基本原理。

中学心理学精华

中学心理学精华

名词解释构成:广义上,其意思与“造型”相同,狭义上是“组合”的意思,即从造型要素中抽出那些纯粹的形态要素来加以研究。

纯粹形态:从错综复杂的现实生活和现实生活的复杂机能中抽出美的形象的最可靠的方法,就是创造出一种纯粹的视象,也就是那种只有表象而无其他的事物,只能被视觉清晰地和直接地把握的事物,这就是纯粹形态。

消极形态和积极形态:把确实可以被感知的直观化的形态,称为积极形态,把处于可见状态的概念形态,例如不具有大小的点和没有宽度的线,称为消极形态。

交塔:当一个图形或形体的一部分遮挡住另一个图形或形体的一部分,或是被嵌入另一个图形或形体的内部时,叫做交塔。

变形:变形源于视觉的整平化与尖锐化的原则。

所谓整平化,是指人在认知客体时将自认为次要的部分省略掉。

所谓尖锐化,则指人在认知客体时将自认为主要的部分夸大,从而使客体对于主体的意义更加明确。

图形的分割、积聚:分割是从单个形出发向内进行操作(向内心),分割后的局部形态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也可以作为构成要素。

积聚则是从单个形出发向外扩展进行操作(离心的),参与积聚的单个形可以是同一的、类似的,也可以是对比的、绝然不同的。

心象:即审美主体受审美客体的启发和诱导,凭借记忆、想象和顿悟而产生的形象,是体现主观理解和感情的形象。

与意象同指意念和形象,与意境不同。

骨架:是对形象作刻意有秩序地编排的依据,它可以构成各种不同的形状及气氛。

点位法和空位法:所谓点位法,就是将形象编排在网格的节点上;所谓空位法,就是将形象编排在网格的小单元空间内。

定势:定势不仅研究画面的形式原则(均衡、对称等变化与统一的美学法则),更要研究这些形式法则给人在视觉上所产生的刺激(即势)及通过视觉反应引起的心理情绪的波动。

色彩归纳和夸张:为了使意义清楚而把某部分省略以促进理解,叫做整平化;把一些方面作强调叫作尖锐化。

对色的观察亦是如此,我们称之为色的归纳和夸张。

色彩调和:所谓色彩调和,是指对一些有差别的、对比的色彩,为着构成和谐而统一的整体而进行的调整与组合过程。

普洛普.故事形态学-重点要点整理

普洛普.故事形态学-重点要点整理

普洛普.故事形态学-重点要点整理第一章问题的历史1、20世纪20年代的故事研究为什么会钻进死胡同①斯佩兰斯基将其归咎于材料不足②研究的方法没有数理科学那样严整的分类法、为学界认可的统一术语系统、薪火相传不断完善的研究方法,使得清晰严谨地提出问题并作出解答显得十分困难母庸置疑,我们周围的现象和对象可以或者从其构成结构方面、或者从其起源方面、或者从其所经历的变化和过程方面进行研究。

无论什么现象,只有在对其进行描述之后才可以去谈论它的起源,这也是无须任何证明就十分清楚的事然而,已有的故事研究主要还只是起源学方面的,大部分没有试着去做一个初步的系统描述。

在阐述故事是从何而来这个问题之前,必须先回答它是什么这个问题2、材料的分类把材料分成不同的部分,即对它进行分类,正确的分类是科学描述的初阶之一。

研究的正确性有赖于分类的正确性。

尽管分类是所有研究的基础,它本身也应该是一定的初步研究的结果然而大部分研究者始于从外部引入材料的分类,而不是根据实质从材料中得出来3、例:最常见的对故事的划分,就是把它们分成有神奇内容的故事、日常生活故事、动物故事。

但动物故事中也包含神奇的因素,动物们正是在神奇故事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4、文特《民众心理》中的按故事类别进行的划分①神话寓言故事②纯粹的神奇故事③生物的故事和寓言④纯粹的动物寓言⑤起源故事⑥滑稽的故事和寓言⑦道德寓言寓言是一个形式范畴,不明确5、按情节划分①如同按类别划分一样,按情节划分也应该被置于新的轨道。

而故事有一个特点:一个故事的组成部分可以原封不动地搬入另一个故事,这一特征是故事专有的②不顾及这个特点,情节一般是这样定义的:取故事的某一个部分,加上一个介词“关于”,定义就出来了。

在决定性要素的选择上并无一个统一的原则6、P.M.沃尔科夫教授断定幻想故事的15个情节,按照划分原则分类①按照开场定义的②按照主人公的性格③按照主人公的数目……这种划分无章可循,不能算是准确意义上的科学的分类法,充其量是个用途有限的索引,其价值大可怀疑7、安吉·阿尔奈的故事索引阿尔奈编制的目录成了国际通用的,并对故事研究事业功绩赫赫,多亏他编写的索引,才有可能对故事进行破译。

文学理论 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 名词解释

导论(1--2章)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1、文艺学:研究文学的发展过程、相关知识、文学的基本规律、文学活动中的个案的学科。

2、文学活动:由文学创作活动、文学接受活动组成的一个循环运动,它包括世界、作家、作品、读者四个要素。

34科。

56789从社会文化、政治、经济、道德、10变化的过程的一种文学理论形态。

11文学理到后来的各种形态的兴起分化,到现在又向文12、文学信息学:文学语言作为一种符号系统,负载传播信息,由编码到译码,是一个信息的生成与转换过程,由这种研究方法构成的一种文学理论形态。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它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原着中所阐述的文艺学思想的核心,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革命领袖思想中所包涵的文学理论为主体,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所论述的理论为补充的文学理论体系。

2、文学活动论:文学活动是人的活动的大系统中的子系统,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一种途径,是人的精神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能促成人的全面的发展。

3、本质力量对象化:是人的活动的特性。

人的劳动实践,不同于动物的活动,是有意识的活动,在劳动之前就有了蓝图,人按照预先的设计有目的、有计划的加工改造对象,使对象打上主体的烙印,最终符合人的要求。

4、文学反映论:文学来源于现实,是对现实的能动的、创造性的反映。

5、交往行为理论:德国思想家哈贝马斯吸收了马克思的理论和方法所提出的一种诗学理论,认为6统文论。

产,中国现实生活中特殊的矛盾,健康发展。

71、接受、研究等活动的总称。

人是文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文学活动有四个要素构成:世界、作者、并且具有意识形态特征。

2具有社会性和实践性。

人的生活活动是文学活动的前提,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并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

3、本质力量对象化:人的本质力量是指人的自由自觉的意识,即人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改造自然的特性。

第一章形态的表象研究

第一章形态的表象研究

理论概述一、传统素描的定义和特征(11页)●概念:使用传统工具以单色线条或块面来准确造型的绘画形式。

要点:工具——传统;手法——块面;目的——写实。

●表现因素:形体空间、块面结构、质量感、调子与色彩、明暗虚实、动态与静止等。

●特征:表象性——表现的是人对客观事物外在的认识;客观性——主观对客观具有依赖性;过程中贯穿着诸多矛盾统一体.●评价优点:科学性,不足:主体创造性的发挥不够,忽视灵感和感受,程式化,缺乏表现的激情,手法单二、现代素描背景-现代艺术发展和特征(1页)1、西方现代艺术的整体发展和新绘画的美学流派构成●印象主义:专注于对自然光色的规律和现象的表现,色彩提升到了主题的地位●新印象主义:严整有序的结构、精神性与情感的表现。

●―野兽主义‖:净化和简化,运用构图,在表达与装饰之间,达到绝对的一致。

●―表现主义‖:从东方和非洲艺术中吸收营养,强调艺术的表现力和形式的重要性,不机械摹仿客观现实,而要表现―精神的美‖和―传达内在的信息‖。

●―立体主义‖:绘画已经脱离一般的视觉形象,进入确立绘画自身形式创作逻辑的阶段。

●―未来主义‖:表现运动感、速度感、光感,甚至声音等等。

●抽象绘画:主张用点、线、面、色彩等绘画的基本语言因素来传达作者的观念或情绪。

●―几何抽象主义‖:认为抛开具体描绘,抛开细节,才能避免个别性和特殊性,获得人类共通的纯粹精神表现。

●―达达主义‖:将综合材料、拼贴手法和偶然机遇等运用到美术创作中。

达达主义的倡导人查拉在宣言中为达达主义下定义说::―自由:达达、达达'达达,这是忍耐不住的痛苦的嗥叫,这是各种束缚、矛盾、荒诞东西和不合逻辑事物的交织;这就是生活。

‖●超现实主义:致力于从梦境、潜意识或精神病患者的臆想中吸取创作灵感,以图创造出―超现实‖的画面。

●―抽象表现主义‖,集抽象主义、表现主义和超现实主义于一身,成为西方艺坛张扬创作个性自由的代表。

●波普艺术:它代表着一种流行文化。

形态知觉实验报告

形态知觉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形态知觉的基本概念和理论;2. 探讨形态知觉的影响因素,如形状、大小、颜色、空间关系等;3. 学习观察和描述形态知觉现象的方法;4. 通过实验验证形态知觉的规律。

二、实验背景形态知觉是指个体对物体形状、大小、颜色、空间关系等特征的认识和判断。

它是视觉系统对物体信息进行加工和解释的结果。

形态知觉在人类日常生活和认知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如识别物体、判断距离、空间定位等。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取20名大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其中男性10名,女性10名,年龄在18-22岁之间。

2. 实验材料:准备不同形状、大小、颜色和空间关系的物体,如圆形、方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红色、蓝色、绿色等。

3. 实验步骤:(1)实验者向被试者介绍实验目的和实验过程;(2)被试者根据实验者提供的物体特征进行观察和判断;(3)记录被试者的观察结果,包括形状、大小、颜色、空间关系等;(4)对被试者的观察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四、实验结果1. 形状知觉:在实验中,被试者对圆形、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形状的识别率较高,而对复杂形状的识别率较低。

这表明,基本形状的识别是形态知觉的基础。

2. 大小知觉:被试者在判断物体大小方面存在一定的误差。

当物体距离较远时,被试者倾向于高估物体的大小;当物体距离较近时,被试者倾向于低估物体的大小。

3. 颜色知觉:被试者在判断物体颜色方面表现较好,能够准确识别不同颜色的物体。

4. 空间关系知觉:被试者在判断物体空间关系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当物体之间存在重叠时,被试者往往难以准确判断物体的前后关系。

五、实验分析与讨论1. 形状知觉:实验结果表明,基本形状的识别是形态知觉的基础。

这可能与人类大脑对基本形状的加工能力较强有关。

2. 大小知觉:实验结果表明,被试者在判断物体大小方面存在一定的误差。

这可能与视觉系统对物体距离的估计存在偏差有关。

3. 颜色知觉:实验结果表明,被试者在判断物体颜色方面表现较好。

形态发生学

形态发生学

形态发生学形态发生学概述形态发生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领域,专注于探究物种的变异,分类和演化。

发展自19世纪末的变异论和可生化学,它是由英国生物学家休谟发展起来的。

它一直被视为做出许多杰出成就的一个学科,最近的研究发现了许多进化变异的新型路由。

它也被用于从解释发现物种间的差异,构建形态系统发育模型,甚至预测所涉及的大脑功能结构的演变。

形态发生学的基本原理形态发生学的研究方法有多种,都是为了探究物种的变异,分类和演化的。

其中包括定量的数据分析和比较;神经生物学,可以研究解剖和结构;遗传学,以探究基因组;行为学,以探究生物行为;进化生物学,以探究物种演化;和其他实验室技术,以科学分析遗传,发育和功能改变。

定量数据分析定量数据分析是指利用统计学方法、回归分析、聚类分析等来确定物种之间的联系。

定量数据分析可以提高经典形态学研究的准确性,同时可以解决经典形态学研究所无法解决的问题。

定量数据分析可以帮助确定有关物种间进化的信息,包括物种的关系、系统发育树、演化序列等。

神经生物学神经生物学是指研究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科学,主要研究生物解剖和神经生物学。

它旨在了解物种之间的解剖结构差异,以及进化的神经系统的发展,包括物种间的传导速度,神经元结构,行为水平以及大脑功能的变化。

与非神经学家,神经生物学家可以利用实验,观察和比较神经系统及其行为,从而推断物种适应生活环境的能力。

遗传学遗传学指研究基因、克隆和粒子技术,以及基因组学、基因表达学等研究领域。

它有助于建立物种间的基准,,分析物种间变异的原因,以及解释现有物种的源头。

遗传学能利用序列分析法或软件程序,处理动物和植物的遗传数据,为形态发生学提供重要支撑。

行为学行为学是指研究物种的行为学,它以生物的行为表现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有动物和植物。

它一般用来研究物种行为以及行为变异的原因和机理,探究物种如何与环境相适应,以及行为变异如何促进了物种的进化。

进化生物学进化生物学是指研究物种演化的科学,主要研究种群演化、分子进化和系统发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论概述一、传统素描的定义和特征(11页)●概念:使用传统工具以单色线条或块面来准确造型的绘画形式。

要点:工具——传统;手法——块面;目的——写实。

●表现因素:形体空间、块面结构、质量感、调子与色彩、明暗虚实、动态与静止等。

●特征:表象性——表现的是人对客观事物外在的认识;客观性——主观对客观具有依赖性;过程中贯穿着诸多矛盾统一体.●评价优点:科学性,不足:主体创造性的发挥不够,忽视灵感和感受,程式化,缺乏表现的激情,手法单二、现代素描背景-现代艺术发展和特征(1页)1、西方现代艺术的整体发展和新绘画的美学流派构成●印象主义:专注于对自然光色的规律和现象的表现,色彩提升到了主题的地位●新印象主义:严整有序的结构、精神性与情感的表现。

●“野兽主义”:净化和简化,运用构图,在表达与装饰之间,达到绝对的一致。

●“表现主义”:从东方和非洲艺术中吸收营养,强调艺术的表现力和形式的重要性,不机械摹仿客观现实,而要表现“精神的美”和“传达内在的信息”。

●“立体主义”:绘画已经脱离一般的视觉形象,进入确立绘画自身形式创作逻辑的阶段。

●“未来主义”:表现运动感、速度感、光感,甚至声音等等。

●抽象绘画:主张用点、线、面、色彩等绘画的基本语言因素来传达作者的观念或情绪。

●“几何抽象主义”:认为抛开具体描绘,抛开细节,才能避免个别性和特殊性,获得人类共通的纯粹精神表现。

●“达达主义”:将综合材料、拼贴手法和偶然机遇等运用到美术创作中。

达达主义的倡导人查拉在宣言中为达达主义下定义说::“自由:达达、达达'达达,这是忍耐不住的痛苦的嗥叫,这是各种束缚、矛盾、荒诞东西和不合逻辑事物的交织;这就是生活。

”●超现实主义:致力于从梦境、潜意识或精神病患者的臆想中吸取创作灵感,以图创造出“超现实”的画面。

●“抽象表现主义”,集抽象主义、表现主义和超现实主义于一身,成为西方艺坛张扬创作个性自由的代表。

●波普艺术:它代表着一种流行文化。

表达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物和流行文化.“艺术不应该是高雅的,艺术应该等同于生活。

”●极少主义:主张把绘画语言削减至仅仅是色与形的关系,主张用极少的色彩和极少的形象去简化画面,摒弃一切干扰主体的不必要的东西。

取消个性的表达姿态,追求单一性。

崇尚机械加工,刻意追求表面的光滑平整,体现工业化生产的特点。

作品是自在客体,艺术家不是模仿者是创造者。

●观念艺术:排除传统艺术的造型性,强调思想、观念。

消除视觉重心和独特性质。

观念艺术是反身的:受词回过来指涉了主词自身,如这样一个句子我在思考我是怎样思考的,它代表了一种连续的自我批判状态。

●2、西方现代艺术的特征:●A、自我主体出场,客体世界消解:主体不必以现成事物为指向,相反他必须支配现实事物。

“表现”意味着自然事物的独立性的丧失,主体通过形式构成将自身内在的不可呈现的东西显现出来。

●B、先锋性和实验性●先锋性:艺术改革和探索上的激进的态度、主张和群体。

实验各种各样的观念计划和材料运用的可能性。

●C、平面感:削平中心与深度模式●●詹姆逊认为“包括——空间深度、时间深度和解释深度。

●美术由内容走向形式,由本质走向现象,由所指走向能指。

●E、多元性●审美文化趋向于多元化和多向化的发展(立体、表现、达达、行为、观念),某一种权利化的文化思想“大一统”天下的格局被打破了。

多元并置、杂语喧哗成为当代社会的特征●3、现代美学主要观念介绍●(1)艺术来自于对无意识的升华(转移和替代)和幻想的实现。

23P●(2)、直觉是把握真理的唯一方式●●柏格森论述了直觉的三大基本特征:●从认识对象——“绝对的领域”(也就是不断发生冲动、不断变化、运动和绵延的领域)●从进行的方式看——直觉的过程具有超越感性、理性和实践的过程。

●从直觉的目的看——排斥一切有实际利益的功利目的。

●(3)、现象学的观察方法(11P)●胡塞尔现象学旨在为哲学建立一种完全摆脱任何先入之见的方式。

“回到事物本身”就是回到无前提、无所谓主体,也无所谓客体,而是直观中的澄明的给定性的东西。

●具体方法:“悬置”、加括弧、“还原”。

将一切有关客观与主观事物实在性的问题都存而不论,并把一切存在判断“加上括号”排除于考虑之外。

●悬置不是限制了、而是扩大了哲学考察的范围●●(4)陌生化(25P)●●“陌生化”原本是一个著名的文学理论,它由俄国形式主义评论家什克洛夫斯基提出。

他说:“艺术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使人恢复对生活的感觉,就是为了使人感受事物……艺术的目的是要人感觉到事物,而不是仅仅知道事物。

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的长度,因为感觉过程本身就是审美目的,必须设法延长。

”●三、素描与设计的定义(1页)(一)、反对素描概念过于专业化的细分:绘画素描和设计素描的共同性:都着重观察力、思维方式、风格探索和创造力的培养;都是一种对现实事物的研究方式,都具有“设计性”。

●(二)、”大素描”的定义(2页)●素描是草图的一种方式:●素描是设计师思考的一个工具,是贯穿设计过程一种语言,是表达思想和创意的一个载体;因此是加强设计素质的一种手段。

●素描和设计一样,都需要从客观再现过渡到准确、有效地表达对事物的感知,从被动描绘过渡到重新塑造,从从属性形式语言呈现到独立的形式语言运用,从再现性表(呈)现到结构性物象创造。

素描是艺术家表现的一种独立媒介●三类素描:具象、抽象、观念性。

●相互交错。

素描是造型与形式基础训练的一个手段●造型:事物的形状与结构、画面的构成。

●形式:构成事物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色调、形状、线条等)及其组合规律(如整齐一律、节奏与韵律等)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特性。

素描是专业训练的一个侧重淡化技巧,重视理性。

素描就是画思想、画分析、画认识,这是设计者从事素描的基本态度。

素描是信息传达的一种交流手段没有视觉符号的交流性,绘画和设计的传达和接受就无法实现。

四、现代素描的特征(11页)(一)、凸显素描主体:现代主义痛斥社会价值规范的虚伪性和非人性,彰显和张扬自己的特性和存在。

(二)、创造性:视觉艺术在不断发展,观念在不断更新,那些诸如注重精神理念、注重意象表现、注重形式构成、注重直觉灵性和注重材质表现的形形色色的现代艺术理念给我们提供了创造的可能性(三)、实用性。

既是训练学生艺术和设计思维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一种设计表现语言。

(四)符号自律●(五)、手法和材料的多样性。

现代绘画突破了传统素描使用的铅笔、炭笔和钢笔等单一工具,以及只是用笔描绘的方法。

在创作活动中各种可以用来制作肌理,具有传达审美情思的材料都可以使用,创作手法可以绘制、拼贴、滴洒等。

(六)、审美性与独特性五、造型基础的教学目标(6页)●强调获取形态表象的洞察力,认识形态与功能的关系,强化形态语言和形式意识;●培养对形态的理性认识和主观创造(分析、变异、重组、繁衍);●研究形式语言和想象力的发挥;●掌握具像和抽象的造型语言表现规律;●改变传统的观察、思维和评价模式。

第一章形态的表象研究(●形态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表现形式及组成关系,包括形状、情态、色彩、质感、机理、结构等方面。

●对形态研究的层次:识别性与感受性●表象:表象是自在之物的呈现方式。

感知过的东西在头脑中再现的形象叫表象。

表象有三个基本形式:视觉的、听觉的和触觉-运动觉的。

●启示:形态都是人所感知的特定形态。

●建构新观念:悬置素描知识、消解宏大叙事;用新鲜的眼光打量周围世界;超越程式化“重要的是避免一切先入之见,试图只看那些实存的东西”——贾克梅蒂“澄怀味象”、“涤除玄鉴”。

课题形态的表象研究●要求:观念层面:与他物对话中体现此在,素描是事物与素描者的“耦合”;解咒既定规范,重行为。

实践层面:主题和方法自主;多角度多焦点近距离观察和触摸;以感受为逻辑取舍;采用改变、简化、置换的手法;局部写实整体陌生;选择适当的媒介和技术。

教学问题(17页)●写实概念:不是指向对象,是技巧。

●写实主义的发展和流变:第一阶段,文艺复兴、样式主义、巴洛克、罗可可、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

第二阶段,写实主义、自然主义、象征主义、新客观现实派、超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社会现实主义、照相现实主义。

●形态表象构成的手法●分割●添加●重复●矛盾构成●改变置换●混杂●放大或缩小物象表象的新视觉经验——设计新源泉(21页)自然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艺术真实是真谛艺术的感觉与设计的理性——水乳交融自我在写实素描中的存在-——发现自我写实中的意象问题——尽精微,致广大在写实素描训练中发挥想象力.——强调造型的趋势第二章肌理与形态●一、肌理的概念(43p)肌理是指物象表面的纹理、质地、光泽、痕迹和颗粒感等微观表象的肌肤。

●二、肌理的通感经验与语义信息(47p)通感:对一种感官的刺激作用触发另一种感觉的现象.肌理引起有效的心理反应, 因此肌理具有象征性的含义,承载着语义信息。

●三、肌理的意义(43p)增强视觉感受;导向自身语言表达;增强陌生感●四、肌理的类别(47p)1、内部肌理与外部肌理2、自然机理和人工机理3、显性肌理和隐性肌理4、宏观肌理和微观肌理●五、肌理在设计中的应用(51p)六、肌理的表现手法描绘法。

用笔进行自由绘写或规律绘写直接就可以造成肌理效果。

在制作这种肌理时,肌理元素的形象越小越好,否则就会失去肌理的感觉。

拓印法。

将一个凹凸不平的物体的表面纹样印在另一个平面之上构成的肌理效果。

熏灸法。

用火焰熏灸使纸的表面产生的一种自然纹理。

自流法。

将油漆或油画色滴入水中,以纸吸入也可将颜色滴在较光滑的纸上,将颜色自由流淌或用气吹,形成自然的纹理。

拼贴法。

将各种纸材和其他平面材料通过分割,组合在一张画面上。

复印法:刮、刻、划、擦七、肌理是独立的一种抽象艺术语言(53P)形态的结构认识一、结构与功能结构(67p\71p)结构:是物体各要素之间的组织方式和内部构造。

结构形态素描:研究结构形态及其形式美为中心。

功能决定结构:自然形态的视觉外表是事物内在机制不断演化适应外部环境的结果。

形态的生成是功能性进化的产物,并且始终处在变化运动中。

●二、结构研究的意义(67p):掌握基本的构造形态,最终所要达到的是能够主动地从分析结构形态过程中掌握认识、表现形态本质的观察力、表现力,不断从自然中发现扩展形态创造的来源,再赋予强烈的主观语言的情感表现,并从整体的描述过度到视觉单项因素的极致发挥,发展出多样化的艺术风格。

三、什么是结构素描(71页)●结构素描:是形态分析的基础,是认识事物外在与内在的基本方式。

这种表现方法相对比较理性,可以忽视对象的光影、质感、体量和明暗等外在因素。

简洁明了的线条是它通常采用的主要表现手段。

它不是一种样式化的追求。

四、结构的类别(73页)●1)枝状结构●2)、螺旋结构3)、蜂巢结构骨架形物体榫接结构积量型物体五、关于结构认识的发展●解剖结构-达芬奇等●团块结构-丢勒●几何结构-塞尚●剖面结构-现代素描●力学结构-从力学的角度:结构是指可承受一定应力的架构形态,它可以抵抗能引起形状和大小改变的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