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
口腔科规章制度
口腔科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口腔科是专门从事口腔、颞下颌关节疾病的诊治、预防保健和科研教学的医疗机构。
第三条口腔科应当具备一定的诊疗能力和质量保证能力,遵守医疗伦理和职业道德。
第四条口腔科应当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
第二章人员管理第五条口腔科应当设立合适的意识形态审查制度,确保所有工作人员具备良好的思想品质和医德。
第六条口腔科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对医务人员进行严格的岗前培训和考核,确保他们具备相应的医疗技能和知识。
第七条口腔科应当建立完善的人员档案管理制度,包括人员入职、离职、晋升、奖惩等情况的记录。
第八条口腔科对医务人员进行定期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
第三章工作流程第九条口腔科应当建立常规的工作流程,包括挂号、就诊、检查、治疗、结算等环节。
第十条口腔科应当建立健全的预约挂号和就诊制度,确保患者能够合理预约和就诊。
第十一条口腔科应当建立完善的患者信息管理制度,保护患者的隐私和个人信息。
第十二条口腔科应当建立严格的感染控制制度,确保医疗环境的清洁和消毒。
第十三条口腔科应当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机制,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和需求,保持良好的医患关系。
第四章设备和药品管理第十四条口腔科应当购置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规定的医疗设备和器械,确保安全有效。
第十五条口腔科应当建立设备维护和保养制度,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修,确保正常工作。
第十六条口腔科应当建立药品采购和管理制度,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合理使用。
第五章质量管理第十七条口腔科应当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控制、质量监督和质量评价等环节。
第十八条口腔科应当建立医疗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及时处理医疗事故,保护患者权益。
第十九条口腔科应当建立医疗质量反馈机制,接受患者和社会的监督和评价。
第六章安全管理第二十条口腔科应当建立安全管理责任制,明确各级机构和人员的安全管理职责。
第二十一条口腔科应当建立防火、防爆、防盗等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机构和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口腔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制度(四篇)
口腔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制度是为了加强口腔科医疗机构的管理,确保口腔科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以下是口腔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制度的一些主要内容:1. 质量和安全目标:确定口腔科质量和安全的目标,包括提高口腔科医疗服务的质量、降低医疗事故发生率等。
2. 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和实施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要求的口腔科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控制、质量评估、质量改进等。
3. 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和实施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要求的口腔科安全管理体系,包括安全风险评估、安全培训、安全监测等。
4. 质量和安全责任:明确口腔科各级管理人员及员工的质量和安全责任,建立相应的考核和激励机制。
5. 质量和安全控制:建立质量和安全控制措施,包括严格执行口腔科操作规程、加强医疗设备的维护和监测、强化医疗过程中的感染控制等。
6. 事故报告和处理:建立事故报告和处理机制,及时报告和处理医疗事故,开展事故调查和分析,并采取相应措施以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7. 质量和安全培训:开展口腔科质量和安全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质量和安全意识,提升技能水平。
8. 反馈和改进:建立反馈和改进机制,定期收集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投诉情况等信息,并根据反馈结果进行相应的改进措施。
口腔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制度是口腔科医疗机构确保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文件,通过严格执行这些制度,可以提高口腔科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水平,提升患者满意度。
口腔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制度(二)1、在院质控科的领导下,成立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科主任为质量安全管理第一负责人。
2、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负责组织实施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并组织实施;指导、监督、考核、评价医疗质量与安全工作,定期进行医疗质量与安全指标的检查分析。
及时反馈、落实整改。
3、科主任代表科室和院签订医疗质量与安全生产责任书,并与科室人员签订实行层层负责,各负其责,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口腔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和考核标准
4、对门诊医师“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有具体的监督措施。
5、做好等待就诊病人出现病情变化的抢救方案和急救措施(有突发意外紧急情况的处理预案及完整抢救物品配备)。
6、医师以上职称门诊所占比例≥60%。
7、在病人外出检查未归时,医生不能擅自离岗。
2、门诊医疗文书书写规范。
2、严格遵循病历的真实性,如实记录患者的诊疗过程及病情变化。严禁出现电子病历复制及提前书写病历等不良事件,严禁伪造病历。
3、严格执行卫生部病历的相关规定,妥善保存病历,不泄密。
5、加强医患沟通,维护患者权益。
1、应由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医师根据病情轻重缓急及时告知患者家属的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并有记录。
3、医务人员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诊疗护理规范和常规。
1、医务人员在临床的诊疗活动中能遵循与其执业活动相关的主要法律、法规、规章、诊疗护理规范和常规。
4、制定本科室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医疗和非医疗事件)及医疗救援任务。
1、制定有本科室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医疗救助预案。
2、有与相关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的联系渠道。
7、输血前核查制度,输血操作规范,输血过程实施监测并有记录。
7、按照医嘱要求观察病情,根据卫生厅《病历书写规范要求》进行规范记录。
1、护理计划及时落实到位,措施有针对性。
2、体温单填写规范,记录完整。
3、医嘱处理及时,查对认真,记录规范。
4、护理记录客观、真实、及时、完整,重点突出,能体现专科特色,记录要具有连续性,频次符合规定要求。
3、危急重病人入院后当班医师和护士立即进行初步评估,立刻通知上级医师到达现场处置病人,确定初步诊疗方案,并立即执行。
2、由上级医师负责评价与核准住院诊疗(药物、手术、康复)计划/方案的适宜性,并记入病历。
口腔科门诊医疗质量质量考核标准
口腔科门诊医疗质量质量考核标准口腔科门诊医疗质量考核标准背景随着人们对口腔健康的关注不断增加,口腔科门诊医疗质量考核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确保患者能够获得高质量的口腔诊疗服务,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医疗质量考核标准至关重要。
目的本文档旨在制定口腔科门诊医疗质量考核标准,以确保医疗机构提供的口腔诊疗服务能够达到一定的质量水准。
考核标准1. 医疗设施和设备标准- 检查设备:医疗机构应配备现代化的口腔检查设备,确保设备功能正常、无损坏,并且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
- 消毒设备:医疗机构应有有效的消毒设备,用于对口腔治疗器械和设备进行消毒和灭菌,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卫生。
- 环境卫生:医疗机构应保持诊疗区域的环境干净、整洁,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
2. 医疗流程和质量控制标准- 诊疗工作流程:医疗机构应建立规范的口腔诊疗工作流程,包括患者就诊登记、初步检查、诊断治疗方案制定、治疗过程记录等环节,确保诊疗工作的顺利进行。
- 医疗质量控制:医疗机构应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定期内部教育培训、医疗纪录审核、术后随访等,提高口腔诊疗质量和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
3. 医务人员标准- 医生资质:医疗机构应聘用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合格医生,确保口腔诊疗操作的安全和准确性。
- 护士和技术人员:医疗机构应配备足够数量的合格护士和技术人员,能够熟练操作口腔治疗设备并提供必要的协助。
4. 患者满意度评价标准- 患者服务:医疗机构应提供友好、周到的患者服务,包括诊疗过程中的沟通、解答患者疑问等。
- 治疗效果:医疗机构应积极跟踪和评估口腔治疗的效果,并根据患者满意度进行改进和提升。
结论制定口腔科门诊医疗质量考核标准对于提高口腔诊疗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医疗机构应遵循以上考核标准,不断加强和改进口腔诊疗工作,以满足患者对口腔健康的需求。
口腔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制度(4篇)
口腔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制度是指为了保障口腔科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其主要目的是规范口腔科医疗行为,确保口腔科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安全性。
下面是一个口腔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制度的示例:1.质量管理责任制度:- 院务委员会成立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和监督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
- 口腔科设立质量与安全管理岗位,负责执行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并将相关数据定期报告给院务委员会。
2.诊疗质量管理制度:- 口腔科建立质量管理制度,包括严格执行诊疗操作规程、确保诊疗设备和器材的正常运行和维护、定期开展内部质量评审等。
- 定期组织口腔科医师进行技术培训和学术交流,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质量意识。
3.不良事件报告与处理制度:- 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要求口腔科医务人员发现和处理不良事件,及时向上级报告。
- 设立不良事件调查小组,对不良事件进行调查,并制定整改措施。
4.患者安全管理制度:- 设立患者安全管理岗位,负责患者安全事务的管理和监督。
- 定期进行口腔科环境和设备的安全检查,确保患者安全。
5.医疗纠纷处理制度:- 口腔科建立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对医疗纠纷进行调查,保护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同时保障患者的权益。
6.持续改进制度:- 口腔科要求医务人员积极参与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口腔科的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
口腔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制度应该根据不同的口腔科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制定和执行,以实现更好的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保障。
口腔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制度(2)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口腔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确保患者的安全与健康,制定本工作制度。
第二条本工作制度适用于口腔科的所有工作人员,包括医生、护士、技师等。
第三条口腔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的目标是减少医疗事故发生率,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第四条口腔科应当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接受患者的监督和评价,不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
医疗质量评价体系和考核标准
医疗质量评价体系和考核标准随着医疗行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提高医疗质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建立完善的医疗质量评价体系和考核标准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医疗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其相关的考核标准。
一、医疗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医疗质量评价体系是指对医疗服务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进行评估和监控的系统化方法。
构建一个有效的医疗质量评价体系可以帮助医疗机构及从业人员了解其服务水平,并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问题。
以下是构建医疗质量评价体系的几个关键要素:1.1 指标选择医疗质量评价体系的核心是选择合适的指标来度量医疗质量。
这些指标应涵盖医疗服务的全过程,包括诊断、治疗、手术、护理等各个环节。
指标选择应基于科学性、客观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以保证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2 数据收集和分析医疗质量评价需要收集大量的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
数据的收集可以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医院信息系统等手段进行。
同时,数据的分析也需要借助统计学和数据挖掘等方法,以发现问题和趋势,并提供改进措施。
1.3 评价周期医疗质量评价应设定一个适当的评价周期。
评价周期的长短应根据实际情况来定,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一般而言,评价周期可长达一年或更长,同时也可以设定中期评价和自查等方式加强质量控制。
二、医疗质量考核标准医疗质量考核标准是评价医疗机构和从业人员绩效的依据。
良好的考核标准可以激励医疗机构和从业人员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同时也有助于发现和纠正问题。
以下是医疗质量考核标准的几个重要方面:2.1 患者满意度患者满意度是衡量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患者满意度调查可以了解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评价和意见,进而调整和改进服务质量。
患者满意度评价应综合考虑等待时间、服务态度、治疗效果等多个因素。
2.2 疗效与安全疗效与安全是评价医疗质量的核心要素。
医疗机构和从业人员应严格遵守治疗规范和操作规程,确保医疗过程的安全和合理性。
口腔科绩效规章制度
口腔科绩效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口腔科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制定口腔科绩效规章制度。
第二条口腔科绩效规章制度适用于口腔科医院的医护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
第三条口腔科绩效规章制度的遵守与执行是口腔科医院正常运转与规范管理的基础,各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
第四条口腔科医院应当建立健全绩效考核机制,具体工作由医院绩效考核委员会负责。
第二章绩效考核标准第五条口腔科医院绩效考核的主要标准包括但不限于:(一)服务态度:医生和护士应当有礼貌、耐心,对患者提出的问题及时解答,热情接待患者。
(二)医疗质量:医生应当遵守医疗伦理,保证医疗质量,确保手术操作规范,药品使用合理。
(三)工作效率:医生应当及时接诊患者,不得拖延患者就诊时间,护士应当协助医生高效地完成工作。
(四)工作纪律:医生和护士应当遵守口腔科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不得迟到早退,偷懒怠工。
(五)继续学习:医生和护士应当定期参加专业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第六条口腔科医院绩效考核标准应根据医生和护士的不同职责与岗位进行综合评定。
第七条口腔科医院绩效考核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等级,绩效考核委员会对绩效考核结果进行公示。
第八条口腔科医院应当根据医务人员的绩效考核结果,进行奖惩措施,奖励优秀人员,对不合格人员进行警告、培训、降级等处理。
第三章绩效考核实施第九条口腔科医院应当建立绩效考核档案,真实、完整记录医务人员的工作表现。
第十条口腔科医院应当定期组织绩效考核工作,确保绩效考核的及时性和公正性。
第十一条口腔科医院应当对绩效考核结果进行公示,接受患者和社会的监督。
第十二条口腔科医院应当对绩效考核委员会进行考核,确保绩效考核工作的公平、透明。
第四章附则第十三条口腔科医院应当加强绩效考核制度的宣传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对绩效考核制度的认识与执行。
第十四条口腔科医院应当不断完善绩效考核制度,提高医院整体医疗服务水平。
第十五条本绩效规章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正式实施,口腔科医院应当严格执行。
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
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人卫出版社李元峰主编 16开 688页定价:¥98该书是进一步落实“医院管理年”、“医院等级评审”、“医疗质量万里行”的配套资料,首次引入了世界卫生组织相关的医疗质量管理规则与方法,遵循了卫生部近年来有关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的相关法规及评价体系与管理指南,参考了相关专业的行业规范、疾病诊断及治疗指南或共识意见,对临床不同专业制定了适合本专科发展的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
主要内容有:科室管理、门诊医疗质量与持续改进、急诊医疗质量与持续改进、病区医疗质量与持续改进、护理质量与持续改进、患者服务与持续改进、患者安全目标与持续改进、医院感染防控与持续改进、手术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专科医疗质量与持续改进等10个方面的内容,同时增加了科室医疗质量评价指标、科室重点监测指标、单病种质量控制、医疗技术综合指数等内容。
对医技科室根据不同的专业,制定了相应的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
这套体系重点在医疗行为的规范、核心制度的落实等方面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规范了患者服务与患者安全目标、病区医疗质量与持续改进、手术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等内容,对大型手术及危重患者进行评估,引入了“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的标准;同时增加了科室医疗质量评价指标、科室重点监测指标、单病种质量控制、医疗技术综合指数等内容。
第一章医疗质量评价体系在医疗实践中的作用与地位第二章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第一节急诊急救部分1、急诊急救部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2、EICU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3、急诊内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4、急诊外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第二节非手术部分1、心血管内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2、消化内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3、呼吸内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4、肾脏内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5、感染内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6、血液内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7、内分泌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8、风湿免疫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9、儿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10、皮肤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11、神经内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12、肿瘤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13、康复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14、中医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15、特需病房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16、老年病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第三节手术部分1、肝胆外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2、小儿外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3、胃肠外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4、血管外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5、泌尿外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6、整形外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7、乳腺外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8、心胸外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9、骨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10、神经外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11、移植中心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12、妇产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13、耳鼻喉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14、眼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15、颌面外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16、烧伤外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17、SICU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第四节医技部分1、麻醉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2、手术室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3、核医学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4、放射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5、超声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6、心血管超声和心功能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7、检验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8、病理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9、药剂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10、内镜室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11、消毒供应室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12、营养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第五节行政后勤部分1、后勤管理部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2、服务中心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3、设备部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4、医疗保险管理办公室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5、人力资源部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6、监审部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7、预防保健科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8、病案统计科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9、信息研究所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10、院长办公室(国际合作办公室)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11、保卫部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12、住院部办公室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13、纪委办公室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14、护理部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15、车辆管理办公室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16、科技部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17、门诊部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18、图书馆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19、基建部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20、医务部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21、工会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22、教育培训部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23、财务部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24、党委办公室(宣传部、总支、团委)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25、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第六节医技满意度调查6.1 病理科质量问卷调查表6.2 药剂科质量问卷调查表6.3 核医学科质量问卷调查表6.4 营养科质量问卷调查表6.5 超声科质量问卷调查表6.6 心血管超声科质量问卷调查表6.7 放射科质量问卷调查表6.8 检验科质量问卷调查表6.9 麻醉科质量问卷调查表第七节行政、后勤满意度调查(质量问卷调查)7.1 后勤管理部质量问卷调查表7.2 服务中心质量问卷调查表7.3 设备部质量问卷调查表…。
(完整版)口腔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
1、医务人员在临床的诊疗活动中能遵循与其执业活动相关的主要法律、法规、规章、诊疗护理规范和常规。
4、制定本科室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医疗和非医疗事件)及医疗救援任务。
1、制定有本科室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医疗救助预案。
2、有与相关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的联系渠道。
3、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门诊会诊制。
4、对门诊医师“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有具体的监督措施。
5、做好等待就诊病人出现病情变化的抢救方案和急救措施(有突发意外紧急情况的处理预案及完整抢救物品配备)。
6、医师以上职称门诊所占比例≥60%。
7、在病人外出检查未归时,医生不能擅自离岗。
2、门诊医疗文书书写规范。
3、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门诊病人就医特点以及疾病不同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
4、所有工作人员在接诊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并做好自我防护。
4、口腔专科门诊管理规范。
1、口腔门诊标识清楚,专业布局合理。
2、严格执行口腔科疾病诊治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
3、严格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认真做好口腔门诊医院感染控制工作。
2、本岗位的工作人员熟知其工作职责与相关规章制度。重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院工作制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护士条例》,以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处方管理办法》、《医师外出会诊管理办法》、《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4、做好门诊口腔病人出现突发意外事件紧急情况的处理预案及完整抢救药品、药品准备。
5、口腔专科病例书写规范,符合相关要求。
口腔科医疗质量管控方案
口腔科医疗质量管控方案一、前言为了提高口腔科医疗服务质量,确保患者安全,提升患者满意度,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医疗质量管控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本方案旨在通过建立健全的口腔科医疗质量管控体系,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过程,提高医疗质量。
二、组织架构成立口腔科医疗质量管控小组,由科室主任担任组长,护士长、医生代表及质控员等组成。
负责制定、实施、监督和持续改进口腔科医疗质量管控措施。
三、医疗质量管控措施3.1 患者安全管理-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医疗行为正确无误。
- 规范口腔诊疗操作,预防交叉感染。
- 加强口腔科急诊急救能力建设,提高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
3.2 诊疗流程管理- 优化口腔诊疗流程,减少患者等待时间。
- 加强口腔科门诊预约管理,提高预约准时率。
- 定期对诊疗流程进行评估和改进,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3.3 医疗技术管理- 积极开展口腔新技术、新项目,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 加强口腔科设备、器械的维护和管理,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 强化口腔科医护人员专业培训,提高医疗服务能力。
3.4 医疗质量监测- 建立口腔科医疗质量监测指标体系,定期收集、分析、反馈医疗质量数据。
- 开展口腔科医疗质量专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 加强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提高医疗安全。
3.5 患者满意度管理- 开展患者满意度调查,了解患者需求和期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 设立患者投诉渠道,及时处理患者意见和建议。
- 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患者信任度和满意度。
四、持续改进- 定期召开口腔科医疗质量管控小组会议,分析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
- 落实责任制,明确责任人,确保改进措施的落实。
- 加强医疗质量管控工作,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
五、考核与评价- 设立口腔科医疗质量考核指标,定期对医疗质量进行评价。
- 对医疗质量管控工作成绩突出的个人和团队给予表彰和奖励。
- 对医疗质量管控工作不力的个人和团队进行问责和整改。
六、附则本方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有未尽事宜,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
口腔科质量管理和监督制度
口腔科质量管理和监督制度1. 目的为确保口腔医疗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建立一套完善的口腔科质量管理和监督制度,以规范口腔医疗行为,保障医疗安全。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口腔科全体医护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
3. 组织结构成立口腔科质量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担任组长,护士长、医生代表及技术人员担任组员。
质量管理小组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口腔科质量管理工作。
4. 质量管理措施4.1 口腔科诊疗流程及操作规范- 制定完善的诊疗流程和操作规范,并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
- 定期对诊疗流程和操作规范进行修订,以适应临床需求。
4.2 口腔器械和材料管理- 严格执行口腔器械消毒灭菌规范,确保患者安全。
- 定期检查器械和材料的使用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4.3 口腔医疗质量监测- 建立医疗质量监测体系,对诊疗过程中的各项指标进行监测和分析。
- 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持续改进口腔医疗质量。
4.4 患者满意度调查与评价- 定期开展患者满意度调查,了解患者对口腔科服务的满意度。
- 根据调查结果,分析问题原因,制定改进措施。
4.5 口腔科培训和学术交流- 组织医护人员参加各类口腔专业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 鼓励医护人员参与学术交流,分享经验和成果。
5. 监督与考核5.1 内部监督- 口腔科质量管理小组对质量管理工作进行日常监督,确保制度落实。
- 定期对质量管理工作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5.2 外部监督- 医院质量管理办公室对口腔科质量管理工作进行定期检查。
- 接受患者及社会各界的监督,认真处理投诉和意见。
5.3 考核与奖惩- 设立考核指标,对口腔科质量管理工作进行定期考核。
- 对质量管理工作成绩突出的个人或团队给予表彰和奖励。
- 对质量管理工作不到位的个人或团队,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
6. 持续改进- 定期对口腔科质量管理和监督制度进行评审,以适应临床发展需求。
- 鼓励医护人员提出改进建议,持续优化质量管理工作。
口腔科医疗质量管理方案最新
口腔科医疗质量管理方案最新一、背景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口腔科医疗服务需求不断增长。
为了提高口腔科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确保患者得到满意的诊疗效果,本方案旨在建立一个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以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服务的质量。
二、目标口腔科医疗质量管理方案的目标如下:1. 提供高质量的口腔科医疗服务,满足患者的需求和期望。
2. 确保患者安全,防止医疗事故和并发症的发生。
3. 持续改进医疗服务流程和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和满意度。
4. 培养专业的口腔科医疗团队,提升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
三、组织架构成立口腔科医疗质量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担任组长,护士长、医疗技术人员和医生等相关人员担任成员。
小组负责制定和实施质量管理计划,监督和评估医疗服务质量,解决患者投诉和问题。
四、质量管理措施1. 制定和完善医疗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确保医疗服务规范化、标准化。
2. 加强人员培训和技能考核,提高医务人员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水平。
3. 严格执行诊疗规范和医疗安全核心制度,如三查七对、术前讨论、死亡病例讨论等。
4. 加强患者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医疗事故和并发症的发生。
5. 提高医疗文书书写质量,确保病历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6. 加强口腔器械和药品的管理,保证使用安全和有效性。
7. 建立患者满意度调查和反馈机制,及时了解患者需求和意见,持续改进服务质量。
五、持续改进1. 设立持续改进小组,定期评估医疗服务质量,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2. 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推动问题的解决和流程的优化。
3. 跟踪改进效果,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和调整,确保持续改进的有效性。
4. 鼓励医务人员参与改进活动,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六、效果评价1. 定期收集和分析医疗质量数据,如诊断准确率、治疗成功率、患者满意度等。
2. 进行内部审计和同行评审,评估医疗质量管理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3. 结合患者反馈和外部评价,对医疗质量管理方案进行修订和完善。
口腔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制度与口腔诊所医疗管理制度
口腔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制度与口腔诊所医疗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口腔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提高口腔科诊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口腔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应坚持“以人为本、科学管理、卓越品质、提高服务”的原则。
第三条口腔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应遵循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国内外先进经验。
第四条口腔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应坚持信息化、标准化和程序化的管理原则。
第五条口腔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应建立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全面提升技术和服务水平。
第二章质量管理与控制第六条口腔科质量管理应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形成高效的质量控制机制。
第七条口腔科应勤学好思、敢于创新,提高诊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
第八条口腔科应采用合理的质量控制方法和工具,进行质量监测、评估和提升。
第九条口腔科应定期组织质量管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质量意识和素质。
第十条口腔科应建立完善的质量档案,记录和追踪诊疗过程和患者满意度。
第三章安全管理与控制第十一条口腔科应建立科学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医疗过程的安全。
第十二条口腔科应加强药品、设备、器械的管理,确保使用安全。
第十三条口腔科应建立完善的医疗事故和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时处理和防范事故。
第十四条口腔科应定期进行医疗设备和器械的检修和维护,确保使用效果。
第十五条口腔科应建立患者医疗信息的保密制度,确保患者隐私安全。
第四章患者服务与管理第十六条口腔科应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满足患者需求。
第十七条口腔科应采用科学的预约和排队制度,提高患者就诊效率。
第十八条口腔科应建立患者投诉处理机制,及时解决患者的投诉与疑虑。
第十九条口腔科应加强患者教育和健康宣传,提高患者口腔健康意识。
第二十条口腔科应建立完善的医患沟通机制,保持患者与医务人员之间的良好关系。
第五章绩效评价与激励第二十一条口腔科应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对医务人员进行绩效考核。
第二十二条口腔科应建立激励机制,对绩效优秀的医务人员进行奖励。
口腔医师考核标准范文:了解口腔医师的职业要求与技能评估
口腔医师考核标准范文:了解口腔医师的职业要求与技能评估随着人们对口腔健康意识的增强和口腔疾病的多样化,口腔医师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关注。
然而,因为口腔医师的职业特性,要求其具有更高的学习和技能水平,因此,对于口腔医师而言,考核标准和能力的评估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口腔医师的职业要求在职业要求方面,口腔医师需要通过相关的医学和口腔医学学习,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例如牙齿结构和功能、口腔疾病的种类、预防和治疗方法等等。
其次,还需要具备扎实的临床技能,如检查、诊断、治疗和康复等等。
此外,口腔医师还需要掌握一些使用工具和器具、保护个人和患者安全以及预防交叉感染等医疗卫生知识。
二、口腔医师的技能评估1. 建立评估体系口腔医师的能力评估需要通过建立科学、系统、标准的评估体系来实现。
在建立评估体系的时候,可以从口腔医师的专业技能、行为表现和价值观三个层面进行考核。
具体地说,可以分别考核口腔医师的治疗技能、卫生控制能力、沟通技巧、临床诊断能力、工作责任感等内容。
2. 分层次考核除了通过建立评估体系进行口腔医师的能力评估外,还可以通过分层次考核来评价口腔医师的不同技能。
具体来说,可以将口腔医师的技能分为基础技能、封闭式技能和开放式技能三个方面,通过不同等级的考核来对应不同的技能层次。
3. 实施考核在实施口腔医师的考核过程中,需要工作单位和相关管理机构进行合作,确保考核的科学性、公正性和权威性。
同时,还需要制定考核标准和考核内容,以确保考核的完整性和全面性。
口腔医师技能评估不仅有助于提升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更有利于推进医疗质量的发展,确保口腔医疗服务的安全、有效和高效。
此外,考核体系对于激发口腔医师的工作积极性和进一步提升医师职业素养也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建立科学、系统、标准的考核评价体系,分层次进行技能评估,配合实施考核,是实现口腔医师能力评估的有效手段,将有助于巩固口腔医生的职业信任,提高口腔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口腔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制度(3篇)
口腔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制度一、制度目的和意义口腔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口腔科服务的质量和安全,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利益。
通过建立规范的制度,明确责任,加强管理,提高口腔科服务水平,促进口腔科的可持续发展。
二、制度内容1. 质量管理责任制度1.1 院长负责全院口腔科质量管理工作,制定相关制度和规定,并确保其执行。
1.2 口腔科主任负责口腔科质量管理工作,组织制定和修订相关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并确保其执行。
1.3 口腔科医生要具备执业许可证,按照相关职业行为规范从事口腔诊疗工作,并负责日常质量管理工作。
1.4 口腔科护士要按照操作规程、操作规范从事工作,并负责日常质量管理工作。
1.5 口腔科相关管理人员要按照相关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履行管理职责,指导和监督全体工作人员的工作。
2. 院内口腔科服务质量管理制度2.1 口腔科服务质量标准:明确口腔科服务的相关标准和指标。
2.2 口腔科服务质量评估:定期对口腔科服务质量进行评估,包括患者满意度调查、医疗事故报告等。
2.3 口腔科服务质量改进: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进行改进措施,提高口腔科服务质量。
2.4 口腔科服务质量监督:建立监督机制,加强对口腔科服务质量的监督。
3. 口腔科安全管理制度3.1 口腔科安全责任制度:明确口腔科安全管理的相关责任和职责。
3.2 口腔科安全风险评估:定期对口腔科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建立风险管理措施。
3.3 口腔科医疗事故报告和处理:建立医疗事故报告和处理的制度,保障患者权益。
3.4 口腔科安全培训和教育:组织口腔科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三、制度执行和监督1. 制度执行1.1 口腔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制度要公开和普及,使制度能够被全体人员理解和接受。
1.2 口腔科相关人员要按照制度规定的要求履行职责,做好工作。
1.3 口腔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制度要与其他相关制度和规定相衔接,实现制度的无缝对接和有效运转。
口腔科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计划
范文范例学习指导口腔科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计划第一、医疗质量1、传统的医疗质量概念,是指医疗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是通过临床技术科室和医务人员遵循医疗管理规章制度,执行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实施自我评价和控制所达到的医疗技术和医疗效果。
2、美国卫生机构资格认证联合委员会(JCAHO )对现代医疗质量的定义是:在现有医学知识(技术水平、条件及能力)的基础上,医疗卫生服务可以提高满意结果可能性的程度和降低不满意结果可能性的程度。
现代的医疗质量概念外延扩大,内涵更加丰富,它包括了对医疗效率、医疗技术、经济效益、病人心理及其他医疗服务(营养、卫生环境)的满意程度。
第二、医疗质量管理医疗质量管理的概念,包含基础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的系统管理概念,是以医疗质量为核心,并包含各项工作质量的系统管理。
三级质量管理:基础质量,指满足医疗工作要求的各要素所进行的质量管理。
环节质量,对各环节的具体工作实践所进行的质量管理,是全员管理。
终末质量,成果质量管理。
一、医疗质量管理内容(一)基础医疗质量管理:基础医疗质量管理是指医院人力资源、财务管理、医院的管理制度、医院环境、设施、医疗设备、业务技术、药品供应、后勤保障、信息方面的管理,是医疗质量管理中最基本的一环。
1、制度建设:建立健全( 1)工作制度、岗位职责;( 2)诊疗规范操作技术、常规;( 3)医疗流程;(4)医疗质量考核标准。
2、人力资源管理:按照一级甲等医院要求和我院规模,合理设置科室,合理安排人员,做到合理、高效、优质服务,充分调动人员的积极性。
3、服务临床一线:信息科、办公室、医疗服务队、后勤科、供应室、等科室、深入到一线,服务到临床一线,坚持下送下收。
4、方便快捷舒适服务,让病人满意服务。
交费缩短时间,未检查完或门诊病人未看完,抢救病人未脱离危险不下班,设立院长信箱、意见箱、意见薄,为病员煎药,有水服药,为病人导医,诊费公开,提供查询,保持清洁安静的舒适环境等。
口腔科质量评估制度
口腔科质量评估制度1. 简介口腔科质量评估制度是为了确保口腔科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而制定的一套评估标准和程序。
该制度旨在提供一个客观、科学的评估方法,帮助口腔科医疗机构不断改进和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
2. 评估标准口腔科质量评估制度的评估标准应包括以下方面:- 医疗设施与设备的安全性和功能性- 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 医疗流程和操作规范- 医疗记录和信息管理- 患者满意度和反馈机制3. 评估程序口腔科质量评估制度的评估程序应包括以下步骤:1. 设立评估小组:由专业人员组成的评估小组负责进行评估工作。
2. 收集相关信息:评估小组应收集口腔科医疗机构的相关信息,包括医疗设施、设备、人员和流程等方面的信息。
3. 制定评估计划:评估小组根据评估标准制定评估计划,确定评估的时间、地点和方式。
4. 进行评估:评估小组按照评估计划进行评估工作,包括实地考察、文件审核和访谈等方式。
5. 分析评估结果:评估小组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6. 编制评估报告:评估小组根据评估结果编制评估报告,包括评估的过程、结果和改进措施等内容。
7. 提出改进建议:评估报告中应提出口腔科医疗机构改进的具体建议和措施。
8. 审核和监督:口腔科医疗机构应对评估报告中的改进建议进行审核和监督,确保改进措施的有效实施。
4. 评估周期口腔科质量评估制度的评估周期应根据口腔科医疗机构的规模和特点确定。
一般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全面评估,同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临时和部分评估。
5. 评估结果的应用评估结果的应用应包括以下方面:- 内部管理:口腔科医疗机构应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内部管理的改进和调整,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 外部认证:口腔科医疗机构可以利用评估结果申请相关的认证和资质,提升机构的信誉和竞争力。
- 患者参考:口腔科医疗机构可以将评估结果作为患者选择医疗机构的参考依据,增加患者的信任和满意度。
6. 总结口腔科质量评估制度是口腔科医疗机构不可或缺的管理工具,通过科学的评估标准和程序,可以帮助机构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口腔科质量保障制度
口腔科质量保障制度目标我们的目标是确保提供高质量的口腔科服务,使患者满意并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责任口腔科医生- 提供专业的诊断和治疗服务- 遵守医疗伦理和法律规定- 持续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 尊重患者的权益和隐私护士和技术人员- 协助口腔科医生进行治疗和手术- 提供安全、卫生的工作环境- 做好口腔设备的维护和消毒工作- 给予患者温暖的关怀和支持管理人员- 制定口腔科质量保障制度并监督执行- 确保医疗设备的质量和安全性- 提供培训和教育机会,促进员工发展- 处理患者投诉和纠纷流程预约和登记- 患者可以通过电话或在线预约口腔科服务- 登记时需要患者提供个人信息和病史资料诊断和治疗- 口腔科医生根据患者的症状和检查结果做出诊断- 提供治疗方案和解释风险与效果- 在治疗过程中与患者保持沟通和互动治疗后的跟踪和护理- 患者在治疗后需要定期返院复诊- 口腔科医生会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和调整- 护士和技术人员会提供必要的护理和指导质量控制内部审查和评估- 定期对口腔科医生和员工进行内部审查和评估- 发现问题时采取纠正措施并提供培训外部质量评估- 邀请第三方机构进行口腔科质量评估- 接受专家的指导和建议,改进工作流程和服务质量患者满意度调查- 定期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了解患者对我们服务的评价和建议- 根据反馈意见改进服务和解决问题风险管理安全措施- 确保口腔科设备的安全和有效性- 建立消毒和无菌操作的规范- 提供员工培训,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和卫生患者知情同意- 在进行治疗前,口腔科医生必须向患者详细说明治疗方案、风险和效果- 确保患者理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紧急事件应对- 建立紧急事件应对机制,包括火灾、突发疾病等- 培训员工并进行演练,确保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紧急情况监督和改进内部监督- 管理人员对口腔科医生和员工进行日常监督- 发现问题时采取纠正措施并提供培训外部监督- 定期接受卫生部门或相关机构的检查和监督- 遵守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确保合规经营持续改进- 定期召开会议,讨论口腔科质量和服务的改进方案- 借鉴其他医疗机构的先进经验,不断提升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以上是口腔科质量保障制度的相关内容,我们将严格执行这些规定,以确保提供高质量的口腔科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门诊医 疗质量与持 续改进
1、依据工作量及需求,合理 安排专业技术人员,提高门 诊确诊能力,保证门诊诊疗 质量。
1、科室严格执行门诊医疗工作管理相关规定,服从门诊部统一安排。
2、门诊医师按时上班,坚持专家/专科门诊,不套排,不随意停诊, 不随意顶替,更不允许进修生、培训生、实习生单独上门诊。
2)查房制度:入院2小时内应有住院医师查房,48小时内应有主治 医师查房,72小时内应有副主任及以上职称医师查房; 住院医师上、 下午各查看一次,危重病人随时查看。主治医师每3天至少查房一 次,副主任以上职称医师每周至少查房一次。
3)疑难病例讨论制度:对诊断不明的病例,应进行疑难病例讨论, 由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医师主持。
1、根据病人临床特征,辅助检查及初始诊疗效果,确定病人下一步 诊疗路径,根据专业特点,尽力达到诊疗流程的标准化。
2、执行临床路径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相应医疗原则,特别是核心制度 必须落实。
1)交接班制度:实行晨交班制,每日应有值班医师与当班医师对病 区患者进行交接,并有记录。危重病人及当日手术后病人应实行床 旁交班。
3、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门诊病人就医特点以及疾病不同 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
4、所有工作人员在接诊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并做好自 我防护。
4、口腔专科门诊管理规范。
1、口腔门诊标识清楚.专业布局合理。
2、严格执行口腔科疾病诊治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
3、严格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认真做好口腔门诊医院感染控制 工作。
2、本岗位的工作人员熟知其工作职责与相关规章制度。重点是《中 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 疗事故处理条例》、《医院工作制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护士条例》,以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 原则》、《处方管理办法》、《医师外岀会诊管理办法》、《麻醉药品和 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3、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门诊会诊制。
4、对门诊医师“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有具体的监督措 施。
5、做好等待就诊病人岀现病情变化的抢救方案和急救措施(有突发 意外紧急情况的处理预案及完整抢救物品配备)。
6、医师以上职称门诊所占比例》60%。
7、在病人外岀检查未归时,医生不能擅自离岗。
2、门诊医疗文书书写规范。
5、建立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梯 队建设制度、继续教育制度 并组织实施。
1、科室有专业技术人员梯队建设目标、制度和实施措施。
2、科室有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培训计划和实施目标。
3、每年对本科室专业技术人员的专科技术、科研、继续教育进行考 评。
6、科主任/学科带头人的专 业技术水平领先。
1、科主任/学科带头人具备承担区级以上 (含区级)继续教育项目或 科研的能力。
4、做好门诊口腔病人岀现突发意外事件紧急情况的处理预案及完整 抢救药品、药品准备。
5、口腔专科病例书写规范,符合相关要求。
二、病区医 疗质量与持 续改进
1、由具备执业资质的医师、 护士,按照制度、程序与病 情评估结果为患者提供规范 的服务。
1、病区执行三级医师负责制度。
2、普通患者入院后由当班医师和护士接诊,并根据病人病情确定初 步诊疗和护理计划,并在2小时内执行。
2、危重病人应成立相应抢救小组,并由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者担 任组长,随时记录病人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在72小时内不能确诊的患者,科室应进行疑难病例讨论,确定 诊治方案,并加以实施。
4、急诊手术必须请示主治以上医师,查看病人确定治疗方案,方能 执行。
3、应用临床实践指南和临床 路径指导临床诊疗工作;应 用临床路径使诊疗流程标准 化。
3、危急重病人入院后当班医师和护士立即进行初步评估,立刻通知 上级医师到达现场处置病人,确定初步诊疗方案,并立即执行。
2、由上级医师负责评价与核 准住院诊疗(药物、手术、 康复)计划/方案的适宜性, 并记入病历。
1、普通病人应在48小时内有主治医生评估结果及诊治方案,72小
时内应有副主任医师评估结果及诊治方案,并逐步实施。
1、门诊病历书写规范,符合要求。
2、门诊处方及检杳申请单书写规范:符合要求。
3、严格执行传染病预检分诊 和报告制度,符合医院感染 控制要求。
1、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疫情报告及时准确并有
登记。
2、严格遵照预检、分诊制度,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到指 定隔离室诊治,并做好必要的隔离和消毒。
7、在一切医疗行为中无收受红包。
8在一切医疗行为中无收受回扣。
2、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 岗位职责。
1、科室制定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和各级各类员工岗位职责。重点是医 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内容包括:首诊负责制,三级医师查 房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会诊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手术分级制度,术前讨论制度,处 方管理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转科、转 院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医疗技术准入制度,交接班制度,医 患沟通制度,医疗责任追究制度等。
3、医务人员严格遵守医疗卫 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 诊疗护理规范和常规。
1、医务人员在临床的诊疗活动中能遵循与其执业活动相关的主要法 律、法规、规章、诊疗护理规范和常规。
4、制定本科室突发事件应急 预案(医疗和非医疗事件)及 医疗救援任务。
1、制定有本科室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医疗救助预案。
2、有与相关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的联系渠道。
口腔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
一、科室管
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评价指标
评价要点
1、严格执行医疗卫生管理法 律、法规和规章。
1、无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
2、所有在科室执业的医师、护士均已注册。
3、执业医师、护士无超范围执业。
4、无虚假、违法医疗广告。
5、卫技人员与床位比例符合医院规定的要求。
6、护士与床位比例符合医院规定的要求。
4)术前讨论制度:择期手术应进行术前讨论;对于疑难、复杂等可 邀请相关科室参与,应在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医师主持下进行。
5)手术分级制度:病房严格执行各级医师手术分级制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