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2017届高三毕业班高考适应性试卷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福州市2017年5月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福州市2017年5月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7年福州市语文高三综合测试卷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屈心而抑志兮,。

(屈原《离骚》)(2),属国过居延。

(王维《使至塞上》(3)苟非吾之所有,。

(苏轼《赤壁赋》)(4)箫鼓追随春社近,。

(陆游《游山西村》)(5),波涛如怒。

(张养浩《山坡羊》)(6),略无慕艳意。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王子猷逸事王徽之,字子猷,性卓荦①不羁,初为大司马桓温参军,蓬首散带,不综府事。

后作桓车骑②骑兵参军,桓问曰:“卿何署?”答曰:“不知何署,时见牵马来,似是马曹。

”桓又问:“官有几马?”答曰:“不问马,何由知其数?”又问:“马比死多少?”答曰:“未知生,焉知死?”桓谓王曰:“卿在府久,比当相料理。

”初不答,直高视,以手扳拄颊云:“西山朝来,致有爽气。

”尝从冲行,值暴雨,徽之因下马排入车中,谓曰:“公岂得独擅.一车!”后为黄门侍郎,未几,弃官东归。

子猷性爱竹,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

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子猷尝行过吴中,见一士大夫家极有好竹。

主已知子猷当往,乃洒扫施设,在听事坐相待。

王肩舆径造竹下,讽啸良久。

主已失望,犹冀.还当通,遂直欲出门。

主人大不堪,便令左右闭门不听出。

王更以此赏主人,乃留坐,尽欢而去。

子猷出都,尚在渚下。

旧闻桓子野善吹笛,而不相识。

遇桓于岸上过,王在船中,客有识之者云:“是桓子野。

”王便令人与相闻云:“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

”桓时已贵显,素闻王名,即便回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

弄毕,便上车去。

客主不交一言。

子猷、子敬③兄弟共赏《高士传》人及《赞》。

子敬赏井丹高洁,子猷云:“未若长卿慢.世。

”其傲达若此。

后与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语时了不悲。

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福建省泉州市2017届高三高考考前适应性模拟卷(三)语文试卷及答案

福建省泉州市2017届高三高考考前适应性模拟卷(三)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7年高三语文适应性练习(三)第I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先秦诸子的思维方法,大体上可分为三派:老子、庄子、孟子重直觉,墨家、名家重观察、分析,《周易大传》等兼颀重直觉和观察分析。

老庄思维方法的精义是主张以一颗无知无欲无思之心去直接感知作为万物本根的道。

老子把“为学”和“为道”对立起来,“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知识没有价值,应当“绝学”,“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这个“损”的功夫,也就是“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的功夫。

有了一个无疵的“玄览”,就能“不窥墉,见天道”,即直觉万物本原的道。

老子此说,至庄子更得到发展。

庄子主张以“外天下”、“外物”、“外生”的方法去“见独”、“体道”、“睹道”,认为“无思无虑始知道”。

这就是要去掉一切知识、感情、欲望、思虑,去直接感觉万物本原的道。

孟子思维方法的精义是“尽心”,尽心即尽量发明此心。

孟子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

知其性,则知天矣。

”这也是一种直觉法,这种直觉方法与老庄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反省内求,而不是冥而直往的外求;它不废弃思,也不完全反对博学,不过其“思”的功夫是用在“内省”上。

老庄和孟子的直觉方法,对后世影响很大。

陆九渊、王守仁“明心尽性”的方法即祖述孟子,而邵雍、张载、程颐、朱熹的方法中,则有老庄方法的成分。

墨家颇致力于事物的观察和分析,从他们断言小孔成像是倒立的,可知他们也注重实验。

但他们对如何观察、如何分析、如何实验的具体方法,则未做论述。

这大概是因为他们把此种方法当作神秘的技术秘而不宣之故。

名家中的惠施,也很注重外物的观察与分析,史称他“遍为万物说,说而不休,多而无已”,“散于万物而不厌”。

名家中之公孙龙则特别注重分析。

公孙龙有“离坚白”的命题,认为一块石头的坚性和白性是相互分离的。

墨名二家注重观察和分析的结果,是发展了自然科学和逻辑学。

墨名二家之学的中绝失传,使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失去了一个重要的派别。

2017年高三毕业班高考适应性试卷

2017年高三毕业班高考适应性试卷

2017年高三毕业班高考适应性试卷语文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毎小题 3分)。

漂流异邦的古代中国人如果不把商亡后箕子东奔朝鲜的传说以及对“徐福东渡”结局的猜测算在内,今天可以确切地指出最早漂流到今中国境外的我们的先人,就应当是西汉前期活动在“大宛”国(在今中亚费尔干纳盆地)的“秦人”了。

据《史记·大宛传》,当西汉军队围攻大宛的国都时,这些“秦人”在断绝了水源的围城之中帮助守军“穿井”。

从司马迁在另一处提到为大宛等国“铸钱、器”的“汉使、亡卒降”来看,所谓“秦人”,很可能也是被匈奴俘掠、后来投奔大宛的西汉军人,其中最有名的自然是李陵。

华北汉地社会中也有人被掳掠、甚至逃亡到匈奴政权下去从事农业生产的,后来成为迄今所知为改变个人生存的经济环境而出走异国的最早的人群,因为在那里他们受到的盘剥较轻。

两汉时因国内政治斗争的失败而出奔匈奴者亦时见于记载。

自东汉末年以来,日本也逐渐成为中国政治流亡者远走高飞的一方天地。

随着隋唐统一帝国的建立,古代中国人寓居他国的活动呈现某种新格局。

由于隋唐政权对突厥和中亚国家持续的军事活动,大批士卒流失在西域固属难免。

禁止汉族居民出家为僧的法令废弛后,汉族僧团的大规模膨胀导致西行求法或东渡弘法的高僧大德人数激增。

除沿着陆上丝绸之路向西推进的商贾之家,通过海路移居东南亚的“唐人”,由唐经宋而入元,也代不乏人。

到了元朝,中国移民在南洋群岛已经相当多了。

东南沿海的中国人向外移民,从晚明的1560年代起逐渐形成一个高潮。

明政府在这时开放海禁,使私人出海贸易的规模急剧扩大。

但由于明政府仍明令禁止移民海外,遂使出门在外多年的人不敢归国,实际上对移民潮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17世纪前后,吕宋马尼拉的华人已有两三万人。

清前期为孤立东南抗清力量,重新实行海禁,并对出国归来的人处以死刑,但其收效仍与明末禁止移民海外的政策略同。

福建福州外国语学校2017届高三语文适应性考试试题(一)

福建福州外国语学校2017届高三语文适应性考试试题(一)

福建省福州外国语学校2017届高三语文适应性考试试题(一)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全面引进与推进传播学或美国传播学研究,约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

尽管冷战正热的五六十年代,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已将美国传播学奠基人施拉姆参与的《报刊的四种理论》翻译出来,供内部批判,而八十年代大规模展开的恰恰是施拉姆一路的冷战传播学,与此同时,欧洲传统的批判研究则门前冷落车马稀。

其间,一个看似矛盾的情况是,美国传播学被视为客观普适的科学,而欧洲批判理论如传播政治经济学,则由于同马克思主义道统关联密切而被视为非科学的意识形态。

这一状况与趋势,就是常说的“去政治化”。

去政治化有两类,一是不讲政治,不问政治,不关心政治,一是去掉一种政治,再讲一种政治,即所谓“去政治化的政治”。

而无论如何,结果是“趋美国化”与“去政治化”的汇流,渐渐构成今日传播学的总体格局,中国如此,他国亦然。

我们需要重新反思的,就是这种总体格局。

一方面,当初适用自身需要的美国社会科学包括传播学,由于陷入自娱自乐的内卷化,越来越失去思想的活力与学术的敏锐。

另一方面,更值得我们深思的是,这样一路传播学在整体思路上是否束缚了我们的学术想象力与创造力,对迅速发展、急剧变化的中国来说,其核心概念与基本理论是否足以有效地解释现实,有益地改变现实?正如不止一位学者指出的,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相比,中国传播学基本无法与当代中国及其传播实践展开生机勃勃的对话。

原因何在?除了美国传播学自身的生命力萎缩、解释力下降等因素,关键恐怕还在于这套学术话语的理论预设与核心关切,即使不说与中国社会大相径庭,至少也是颇异其趣。

美国传播学源于二战前后自身的一系列社会历史语境。

如果说美国经济学的理论预设是利益最大化,政治学的核心关切是分权制衡,那么传播学的理论预设与学术关怀可归结为实用主义的观念形塑。

如政治传播的形象塑造、商业传播的品牌营销、文化传播的价值推广等,说到底都致力于实用哲学基础上对人的观念的影响与塑造。

福建省福州市2017届高三3月综合质量检测语文(解析版)

福建省福州市2017届高三3月综合质量检测语文(解析版)

福建省福州市2017届高三3月综合质量检测语文试卷本试题卷共10页,22题。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卷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合乎要求的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原乡‛是早年台湾客家人对于大陆故乡的称呼,原意是指一个宗系之本乡,换言之,原乡是指祖先未迁移前所居住的地方。

‚原‛小篆字体为‚‛,像泉水从山崖里涌出来。

‚乡‛字甲骨文为‚‛,像二人对食形,本义是用酒食款待别人,后引申为‚乡村‛、‚自己生长的地方或祖籍‛两种解释。

所谓‚原乡‛即‚原色本乡‛,意味着传承祖先的历史记忆和原味生态环境。

原乡规划理论的提出,是基于我们对人类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以发展大城市和大力开发经济为指导思想来引导规划所产生的担忧,尤其是中国在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过程中,大量的村落被毁,村民集中在社区楼房居住所表现出来的新农村的‚城市化运动‛,离‚原乡‛的本意越来越远,这样的规划在毁掉城市后又将毁掉美丽的乡村。

于是,原乡规划理论应运而生。

原乡规划借鉴老庄哲学顺应自然的‚无为自化‛思想,强调在规划过程中尊重自然,尊重景观本色,尊重乡村本色,尊重自然规律,以实现自然境域下人们生活与生产的原真性,以‚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为规划的最高境界。

近年来,乡村旅游满足了城市居民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旅游需求,日益彰显出强大的吸引力和生命力。

福建省福州市高考语文三模试卷

福建省福州市高考语文三模试卷

福建省福州市高考语文三模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1. (6分) (2017高二上·佳木斯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与自然的关系不独表现在物质方面,更表现在精神方面的复杂关联。

除了自然界种种物象变化对人心的影响之外,人的现实处境和主体心态也会导致其对自然有不同理解和表现。

梁启超在《饮冰室文集》中说:“同一月夜也,琼筵羽觞,清歌妙舞,绣帘半开,素手相携,则有余乐;劳人思妇,对影独坐,促织鸣壁,枫叶绕船,则有余悲。

”在不同的人眼中,自然的面貌原本就是不同的,给人的感触也不一样。

人与自然的关系呈现出两种形态:一方面,自然摇荡着人的性灵,使人产生或悲或喜之情;另一方面,人将悲喜之情转移、投射到本无情感知觉的自然物上,使其具备了与人同一的感情色彩,从而在自然施与人巨大影响的同时,人也以自我的情志改变着自然物在人们心中的面貌。

对这种人与自然之间奇妙的生命共感现象,西方人类学家弗雷泽认为:自然变化、草木荣枯使古人看到自己的影子,觉察到自己的生命,并联想到万物与人的生死。

因此,在古人的诗文中,纯粹的自然现象是没有的,流动的水,吹过的风,开落的花,都与人自己的命运休戚相关。

生命的共感帮助我们理解了自然物与人的生理心理之间的密切关系,却难以解释为什么有的自然物可以引起人的快感,有的则引起人的悲感。

这就需要探讨自然与人之间异构与同质的问题。

异构,指二者之间有不同的结构形式;同质,指两种物质之间本质的相同。

前者将两种物体区别开来,后者则将两种物体联系在一起。

人类和自然,无论形式差异多大,都遵循生命的规律,如生老病死、兴衰荣枯。

只是作为高等动物的人具有更强烈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介入,因此自然界的各种变化所具有的特定精神内涵,都是人赋予它的。

但久而久之,这种内涵脱离了人的主观赋予而内化为物的客观属性了。

比如,人愤怒的时候就像江海中翻滚的波涛,于是有人便赋予波涛以愤怒的含义;在悲伤的时候泪如雨下,于是有人便赋予雨以悲伤的含义。

福建省泉州市2017届高三高考考前适应性模拟语文卷(一)(有答案)

福建省泉州市2017届高三高考考前适应性模拟语文卷(一)(有答案)

高三语文适应性试卷(一)第Ι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虚下”从元刊杂剧即开始使用,顾学颉、王学奇《元曲释词》解释说:虚下,元剧术语,意谓在这出戏里某演员暂时无戏退到左边入口处,旋即上来,表示他已离开刚才演出的现场,又到了另一场合,故不是真的下场,因称“虚下”。

齐森华等主编的《中国曲学大辞“虚下”与杂剧、传奇表演形态的演进典》“虚下”条、蓝凡的《传统戏曲的“虚下”表演》一文,也大同小异。

从元刊杂剧到清初的传奇,“虚下”这一术语经过数百年的使用,不仅越来越普遍,而且越来越注意关目的合理性,它所提示的演出形态也越来越戏剧化了。

只是,戏剧术语与演出形态之间毕竟不可能完全划等号。

即便是再当行的舞台演出本,由于作家写作个性与书写习惯的不同,戏班演出情况的千差万别以及剧本刊刻时的遗漏或疏忽等原因,不少在当时应当使用“虚下”的地方,有的缺乏提示,有的用“闪下”或“暗下”等其他术语提示,还有的直接用“下”提示,或令粗心的读者以为演员真的下场了。

明万历以后,“虚下”与剧情的密切结合使其本身成为关目的一部分,同时由于这一术语的普遍使用,使其正在向一种表演程式过渡,或可称其为“准程式”或“亚程式”,其特征就是提示用语的不太固定和表演形态的不尽相同。

然而,无论使用“虚下”还是“作出介”、“躲科”、“避介”等,它们所提示的舞台效果一般都具有较强的戏剧性。

从金、元至清初,中国戏曲缓慢地走过了从“曲本位”向“剧本位”的发展历程。

金、元杂剧从讲唱诸宫调脱胎而来,一人主唱的“曲本位”体制决定了它必然尽可能避免演员尤其是主唱演员在同一套曲子中下场;为了给后上场的演员腾出表演空间,“虚下”的表演形态及其术语被创造出来。

这时的“虚下”,只考虑场面调度而与情节无关。

到明中叶之前,“虚下”的内涵有所扩大,兼顾场面和情节的情况时有发生。

而整体上从重场面向重情节倾斜的历史拐点发生在明代万历时期,最初运用于杂剧的这一术语也在传奇中被普遍使用并且反过来影响到杂剧。

2017年福建省语文高考题_福建2017高考语文模拟卷

2017年福建省语文高考题_福建2017高考语文模拟卷

福建2017高考语文模拟卷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龃龉(yǔ) 系鞋带(xi) 舐犊情深(shi) 曲意逢迎(qū)B.倜傥(tǎng) 纤维素(xiān) 羽扇纶巾(guān) 针砭时弊(biān)C.感喟(kuì) 揭疮疤(chuāng) 按捺不住(nài) 大相径庭(jing)D.霰弹(xiàn) 涮羊肉(shuàn) 以儆效尤(jǐng) 纵横捭阖(bì)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在评价某些历史人物时,我们不能只是简单地对他们盖棺论定,,还应该学科网特别注意研究他们的人生经历和思想变化轨迹。

B.这把吉他是我最要好的朋友出国前存在我这里的,本来说存一年,结果朋友一直没回来,这吉他到现在巳经由我敝帚自珍了十年。

C.最美的是小镇的春天,草长莺飞,风声鹤唳,走进小镇就如同置身于世外桃源,来此旅游的人一定会被这里的美丽景色深深吸引。

D.这个剧院的大型话剧、歌剧等演出票价不菲,让许多有艺术爱好而又收入不高的普通人叹为观止,无法亲临现场享受艺术大餐。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有的人看够了城市的繁华,喜欢到一些人迹罕至的地方去游玩,但这是有风险的,近年来已经发生了多次背包客被困野山的案情。

B.他家离铁路不远,小时候常常去看火车玩儿,火车每当鸣着汽笛从他身边飞驰而过时,他就很兴奋,觉得自己也被赋予了一种力量。

学科网C.新“旅游法”的颁布实施,让很多旅行社必须面对新规定带来的各种新问题,不少旅行社正从过去拼价格向未来拼服务转型的阵痛。

D.哈大高铁施行新的运行计划后,哈尔滨至北京、上海等地的部分列车也将进一步压缩运行时间,为广大旅客快捷出行提供更多选择。

4.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信息时代给人们带来了一种新的极其便捷的阅读方式,那就是网络阅读。

网络阅读远远超越了传统的阅读概念,。

2017年高三适应性语文考试试卷和答案

2017年高三适应性语文考试试卷和答案

2017年高三适应性语文考试试卷第Ⅰ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年来,‚通俗历史热‛不断出现于媒体的报道之中。

作为一种关涉史学的文化现象,我们有必要从历史学的角度对其进行考察。

‚通俗历史热‛是商品经济和文化教育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定会出现的一种现象。

实际上通俗历史并非‚新生事物‛,它以讲说形式流传的历史已经相当久远了。

它广泛流行于民间,是民众了解过去、熟悉历史、满足自身历史求知欲的主要途径。

一般情况下,这种历史的口头讲说是以十分平静的方式存在于民众的日常生活之中的,很少‚走热‛。

但是,当商品经济趋于发达、文化教育发展迅速的时候,人们在从事赖以谋生的职业活动之外,带有文化色彩的业余需求会随之增长,对作为文化存在常见形态之一的历史知识,其‚求解‛欲望也会趋于强烈。

这种社会需求的增长促使与时代发展息息相关的史学不得不进行必要的适时性调整,从而在隔尘绝俗的精英式研究之外,衍生出一种以满足公众意愿为基本出发点的通俗化的历史叙述——口头的或文字的,并作为用以‚交换‛的精神产品出现在市场之上而日益‚走热‛。

两宋讲史及宋元平话的一度活跃便是其中典型的事例。

在当今市场经济逐步成熟、文化教育普及程度大为提高、高等教育开始走向大众化的时代,人们的业余文化需求显著增长,久远的尘封旧事引起了人们日益浓厚的兴趣。

这使通俗历史在当下有了‚升温‛的沃土,其‚历史的惯性‛开始充分显现出来。

客观地说,对于广大民众而言,在古奥难懂的传统史著和‚学术模式‛的现代史书皆难‚卒读‛的情况下,通俗化的历史几乎成为他们‚探寻过去‛的唯一选择。

这种现象的出现,对史学终极功能的实现是非常有利的。

史学的职任是记录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总结其发展规律,以保证社会的良性运转,促进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需求。

这是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终极追求‛。

这种目的追求决定了史学传播范围与学科效应的正比例关系,即传播范围愈广,对社会走向文明与进步、对推动人类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也愈大。

2017福建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分析

2017福建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分析

2017福建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分析高考来临,要勇敢直面它,充满信心地面对它。

祝高考成功!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2017福建高考语文试卷,仅供大家参考!2017福建高考语文试卷第一部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中国艺术也是一种▲ 心灵的艺术。

艺术家抚弄艺术,▲ 在乎其“市场价值”,▲ 用它来搭建心灵之“庐”。

明代末年的戏剧家祁彪佳说其寓园为▲ 之所,可寄寓心灵。

A.放任不是而是安贫乐道B.放置不仅是而且是安身立命C.放任不仅是而且是安贫乐道D.放置不是而是安身立命2.下列诗句与“雨昏青草湖边过”对仗工整的一项是(3分)A.薄罗轻剪越溪纹B.山家烟火春日晴C.花落黄陵庙里啼D.饮马长城窟更寒3.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3分)A.打扰您了!我想垂询一下如何解压并尽快消除心理阴影的问题!B.明日搬新家,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家中备下薄酒,恭请光临!C.贵书店即将开张大吉,无论是多忙,到时我都一定会拨冗出席!D.天气日渐寒冷,侄儿在校是否需要叔父寄送御寒物品?望钧裁!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诗籍店铺真是只有米粒大小,在一道小街上。

▲ 有时也遇见克莱曼答斯基女士,匆匆地来匆匆地去。

①犄角儿上还有一张桌子,坐着一个戴近视眼镜的,和蔼可亲的,圆脸的中年妇人。

②屋子有点黑,四壁是书架,中间桌上放着些诗歌篇子,木刻画。

③桌前装着火炉,炉旁蹲着一只大白狮子猫,和女人一样安静无言。

④铺子在一楼,只一间,可是和读诗那座楼远隔着一条甬道。

⑤篇子有宽长两种,印着诗歌,加上些零星的彩画,是给大人和孩子玩儿的。

A.①②④⑤③B.④②⑤①③C.④①③②⑤D.①④⑤③②5.阅读右边这幅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3分)A.传统如陷阱,陷入便不能自拔。

B.只有走出传统,才能推陈出新。

C.面对传统,应当学会自我救赎。

D.泥古不化,易被传统捆住手脚。

福建省福州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模拟考试(最后一卷)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福建省福州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模拟考试(最后一卷)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福州三中2017-2018学年高三校模拟考语文试题全卷满分l50 分。

考试用时l50 分钟。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宋代是古代仓储机构发展的重要阶段,古代社会中与荒政相关而最为重要的三种仓储机构义仓、常平仓、社仓在此间都受到重视,同时并存。

这凸显了两宋时期在古代仓储机构发展史上的特殊地位,也指示着仓储机构在宋代赈济体系中的重要性。

宋代义仓、常平仓、社仓的兴置时间有先后之别,具体背景也不尽相同。

义仓之设,始于宋太祖,是唐末五代战乱大体结束之后,面对社会救荒机制不完善的现实,宋廷推出的一项针对水旱灾荒的社会救济政策。

建隆四年,太祖“令诸州各置义仓,自令官中所收两税,每石别输一斗贮之,以备凶歉,给与民人”。

宋代首置常平仓在太宗朝,稍晚于义仓。

常平仓设置时,面对的主要问题是市场物价失衡。

其时京畿丰收,物价偏低。

朝廷增价收购物资,设常平仓作为将来经济调控中减价出售的资本。

淳化年间常平仓的设置只限于京城,其主要功能乃平抑物价,所以常平仓钱物的使用方式,乃是用以进行增价买入、减价卖出之类的物资交易。

社仓是宋代三种仓储中兴置时间最晚的一种。

在功能方面,社仓与义仓类同。

不过,社仓设置地在乡社,而非州县城郭。

由于更近基层,所以社仓管理多委托本乡土居或有义行的官员士人与本县官员同共负责。

宋代义仓、常平仓、社仓建置背景各有不同,使得三仓在功能定位或制度设定方面,多表现出各自的特色。

作为备先之具的仓储机构,由于官方与民间在其中的参与程度不同,对仓储本身的运行有着重要的影响,也反映着两类社会力量在社会救荒中的作用程度。

常平仓与义仓虽都有来自官方的深度介入,二者之间还是有相当的差异。

2017福建省高考语文试题

2017福建省高考语文试题

2017福建省高考语文试题高考语文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攻坚区,既要坚持改革,又要积极稳妥,兼顾科学性与可行性统一,只能小步渐进,不能一蹴而就。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关于2017福建省高考语文试题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2017福建省高考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孙犁在给贾平凹的散文集《月痕》作的序中,更是▲地指出:文艺之途正如人生之途,过早的金榜、骏马、高官、高楼,过多的花红热闹,鼓噪喧腾,并不一定是好事。

人之一生,或是作家一生,要能经受得▲和寂寞,忍受得污蔑和凌辱。

要之,在这条道路上,冷也能安得,热也能处得,风里也来得,雨里也去得。

在历史上,到头来退却的,或者说是▲的,常常不是坚定的战士,而是那些跳梁的小丑。

这样的文字,不啻为人为文的至理名言。

A.一语破的清贫偃旗息鼓B. 一针见血清苦销声匿迹C. 一语破的清苦偃旗息鼓D. 一针见血清贫销声匿迹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每年春运都会出现“一票难求”的现象,春运期间,用最简单便捷的方式购得一张回家的车票显然成为了在外务工人员的最大心愿。

B.国际互联网虽然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商务、交通上的便利,但是我们对网上信息的真实性和安全性越来越怀疑。

C.毋庸置疑,原生态的东西有精华也有糟粕,必须具体分析,辩证看待,因此,王冰认为赵亮关于原生态艺术的那篇文章有错误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D.相关统计数字表明,全球手机用户年平均增长率为22%,今年全球手机使用者数量已超过33亿左右,在全球人口中的普及率达到49%。

3. 下列各句修辞手法与其它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A.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

(《青花瓷》)B. 夕阳是晚开的花,夕阳是陈年的酒,夕阳是迟到的爱,夕阳是未了的情。

(《夕阳红》)C. 家里盘着两条龙是长江与黄河。

(《大中国》)D.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

17福建高考语文试卷

17福建高考语文试卷

2017福建高考语文试卷高三了,也离高考近了。

那么,语文这科要怎么做练习呢?接下来,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做份2017年福建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希望对大家有帮助!2017年福建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一、古代诗文阅读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锲而不舍,__________ 。

⑵__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

⑶__________,抱明月而长终。

⑷潦水尽而寒潭清,__________ 。

⑸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

⑹箫鼓追随春社近,__________ 。

㈡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养狸述舒元舆野禽兽可驯养而有裨于人者,吾得之于狸。

狸之性,憎鼠而喜爱①。

其体趫②、其文班。

予爱其能息鼠窃,近乎正且勇。

尝观虞人生致者,因得请归,致新昌里客舍。

舍之初未为某居时,曾为富商家廪,墉堵地面,甚足鼠窍,日有鼠络绎然。

某既居,果遭其暴耗。

常白日为群,虽敲拍叱吓,略不畏忌。

或暂黾侻跧③缩,须臾复来,日数十度。

其穿巾孔箱之患,继晷而有。

昼或出游,及归,其什器服物,悉已破碎。

若夜时长留④续晨,与役夫更吻驱呵,甚累神抱。

或知之,借椟以收拾衣服,未顷,则椟又孔矣。

予心深闷,当其意欲掘地诛剪,始二三十日间,未果。

颇患之,若抱痒疾。

自获此狸,尝阖关实窦,纵于室中,潜伺之。

见轩首引鼻,似有鼠气,则凝蹲不动。

斯须,果有鼠数十辈接尾而出,狸忽跃起,张爪呀牙,划泄怒声,鼠党帖伏不敢窜。

狸遂搏击,瞬视间,群鼠肝脑涂地。

迨夜始背潜窥,室内洒然,予以是益宝狸矣。

常自驯饲之,到今仅半年矣,狸不复杀鼠,鼠不复出穴。

穴口有土虫丝,封闭欲合。

向之韫椟服物,皆纵横抛掷,无所损坏。

噫!微狸,鼠不独耗吾物,亦将咬啮吾身矣。

是以知吾得高枕坦卧,绝疮痛之忧,皆斯狸之功。

异乎!鼠本统乎阴虫,其用合昼伏夕动,常怯怕人者也。

向之暴耗,非有大胆壮力,能凌侮于人,以其人无御之之术,故得恣横若此。

今人之家苟无狸之用,则红墉皓壁,固为鼠室宅矣。

2017福建高考语文试卷扫描版

2017福建高考语文试卷扫描版

2017福建高考语文试卷扫描版2017福建高考语文试卷扫描版高考加油!脚踏实地,心无旁骛,珍惜分分秒秒。

紧跟老师,夯实基础。

辛苦一月,收益一生,相信自己,你是最棒的。

祝高考成功!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2017福建高考语文试卷,仅供大家参考! 2017福建高考语文试卷第一部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部不同的一组是(3分〉A.气度/度德量力便捷/大腹便便刻薄/曰薄西山简省/反躬自省B.朝拜/朝夕相对持重/安土重迁畜牧/六畜兴旺差池/差可告慰C.冠冕/年方弱冠哄笑/一哄而散裨将/大有裨益校尉/犯而不校D.症结/对症下药咽喉/细嚼慢咽参茸/动如参商辟邪/鞭辟入里答案:C (A项中“刻薄”与“日薄西山”的“薄”都读bó,B 项“差池”与“差可告慰”的“差”都读chā,“持重”与“安土重迁”中的“重”都读zhòng,D项“参茸”与“动如参商”的“参”都读shēn)2.在下列句子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B )一位哲人说过,自然是伟大的一部书:“你▲认识了这一部书,你在这世界上寂寞时便不寂寞,贫困时便不贫困,苦恼时有▲,挫折时有▲,软弱时有督责,迷失时有▲。

”A.只有鼓励方向安慰B.只要安慰鼓励方向C.只要方向鼓励安慰D.只有鼓励安慰方向3.下列句子语言表达举亭啤冬的一项是(3分) ( C )A.身体瘦弱的李教授的祖父今年己经九十多岁了。

B.李会计未听从经理的指示将钱汇给对方。

C.张教授的书我们中文系的学生都认真拜读过。

D.几位老师看到今年刚毕业的学生回来都很高兴。

4.将下面五个句子重新排列,语意最连贯的一项是(3分)(D)①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的李白是一位性格豪迈、感情奔放、不受拘束而又向往建功立业的诗人。

②李白诗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极大地丰富了古体诗的表现技巧。

③李白的诗充分表现了盛唐社会士人的自信与抱负,神采飞扬,充满理想色彩。

福建省福州市2017届高三毕业班高考适应性语文试题含解析

福建省福州市2017届高三毕业班高考适应性语文试题含解析

福建省福州市2017届高三毕业班高考适应性试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毎小题3分)分享经济,又名共享经济,指的是通过人人参与,借助互联网平台,把各类过剩的消费资源、尤其是数据信息整合在一起,通过倡导人人分享,实现体验式消费,进而促使成本降低、效率提高,创造新的生产红利和消费红利。

美国著名的Zipcar租车公司,就是把各种闲置车辆及其信息通过网络平台整合起来,Zipcar的会员用车时通过网站或电话搜寻,即可发现距离会员最近的车辆情况和使用价格,然后会员可自主选择并预约用车,用完之后在约定时间内将车开回原处。

再比如,大家熟悉的淘宝网,其实也是成千上万大中小企业、成千上万用户借助互联网平台,让成千上万的产品和商品价格、产品数量、广告、厂商、消费者甚至信用等各类信息透明化,通过人人参与,平台分享,公平竞争,大大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交易效率,同时也扩大消费需求。

之所以能产生这样的效应,原因就在于分享经济强调分享式消费和消费式分享,即消费既是一种消费,也是一种为他人消费提供供给和创造创新的过程;同时,分享经济的背后也提出了一个今天我们如何更好解决过剩的问题。

当今时代,高速工业化和市场化带来的巨大效率提升、生产高速增长,实际上带来了“全球性过剩”,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大量的资源、产品和服务处在闲置和过剩状态,因此分享经济通过互联网平台整合,把大量的“闲置”重新配置,加以利用.这显然顺应了绿色消费、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

从更重要的意义上说,分享经济也意味着经济运行方式的改变。

工业化甚至更早时代,经济增长更加强调生产、强调效率、强调产出率,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办法就是实现分工,通过分工产生效率,通过市场交易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达到产出最大化的目标。

但是,随着人类经济活动进一步发展,人们发现,日益细化的社会分工和市场分工,在带来效率提高的同时,也带来了过剩;强调分工促进增长的同时,也由于生产环节细化、甚至全球化分工,产生了信息不对称并由此带来了巨大的市场交易成本,反而降低了交易效率和经济增长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福州市2017届高三毕业班高考适应性试卷语文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毎小题 3分)分享经济,又名共享经济,指的是通过人人参与,借助互联网平台,把各类过剩的消费资源、尤其是数据信息整合在一起,通过倡导人人分享,实现体验式消费,进而促使成本降低、效率提高,创造新的生产红利和消费红利。

美国著名的Zipcar租车公司,就是把各种闲置车辆及其信息通过网络平台整合起来,Zipcar的会员用车时通过网站或电话搜寻,即可发现距离会员最近的车辆情况和使用价格,然后会员可自主选择并预约用车,用完之后在约定时间内将车开回原处。

再比如,大家熟悉的淘宝网,其实也是成千上万大中小企业、成千上万用户借助互联网平台,让成千上万的产品和商品价格、产品数量、广告、厂商、消费者甚至信用等各类信息透明化,通过人人参与,平台分享,公平竞争,大大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交易效率,同时也扩大消费需求。

之所以能产生这样的效应,原因就在于分享经济强调分享式消费和消费式分享,即消费既是一种消费,也是一种为他人消费提供供给和创造创新的过程;同时,分享经济的背后也提出了一个今天我们如何更好解决过剩的问题。

当今时代,高速工业化和市场化带来的巨大效率提升、生产高速增长,实际上带来了“全球性过剩”,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大量的资源、产品和服务处在闲置和过剩状态,因此分享经济通过互联网平台整合,把大量的“闲置”重新配置,加以利用。

这显然顺应了绿色消费、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

从更重要的意义上说,分享经济也意味着经济运行方式的改变。

工业化甚至更早时代,经济增长更加强调生产、强调效率、强调产出率,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办法就是实现分工,通过分工产生效率,通过市场交易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达到产出最大化的目标。

但是,随着人类经济活动进一步发展,人们发现,日益细化的社会分工和市场分工,在带来效率提高的同时,也带来了过剩;强调分工促进增长的同时,也由于生产环节细化、甚至全球化分工,产生了信息不对称并由此带来了巨大的市场交易成本,反而降低了交易效率和经济增长效率。

为此,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以及由此产生的大数据等,能借助分享平台整合价值链、产业链,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解决过剩经济时代的供求失衡问题。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人人参与的大数据分享正在带领人类从分工型经济走向分享型经济。

当然,要让分享经济真正有效地满足人人参与、人人分享,需要每个参与者、分享者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其背后也是对所有市场参与者的诚信体系的考量。

在此情况下,政府通过依法干预和合理监管,确保分享经济建立在诚信有效的基础上,也是分享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编自权衡《分享经济:互联网时代的新型商业模式》)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分享经济借助互联网平台,倡导人人分享,注重体验,对生产、管理、销售、消费等诸多环节产生了积极作用。

B.Zipcar租车公司整合了大量闲置车辆信息,帮助会员找到距离最近的车辆,并提供车况和价格,便于会员用车。

C.淘宝网聚集了成千上万的用户,他们将各类信息公开和分享,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从而实现了公平竞争。

D.分享经济中的消费不再是单纯的消费,而是一种能提高交易效率,扩大消费需求,为他人消费提供帮助的过程。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随着互联网发展、大数据发展以及对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化,分享经济正在进行着一场经济运行形态的变革。

B.不断细化的社会分工和市场分工,使得工业化时代实现产出最大化和资源配置最优化,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

C.分工型经济运行方式虽然促进了经济的增长,但由此引发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了交易成本,反而降低了交易效率。

D.只有市场参与者诚实守信,加上政府部门依法干预、合理监管,才能确保分享经济发展建立在诚信有效的基础之上。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分享经济的特征是鼓励人们通过分享数据信息,相互提供便利。

因此,分享经济的实现过程体现出“合作共赢”的理念。

B.发展分享经济能把过剩的资源重新利用,以提高各类资源的利用效率,这有利于中国经济应对过剩和发展模式转型问题。

C.文章以Zipcar租车公司和淘宝网为例,不仅直观展示了分享经济的消费体验,也有效论证了分享经济不分国界的优点。

D.发展分享经济需要政府优化监管职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分享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条件和法制环境。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14分)印第安营寨(美)海明威两个印第安人站在那里等着。

两条小划子在黑暗中出发了。

尼克听到桨声从前面那条小划子远远地透过夜雾传来。

两位印第安人快捷而有节奏地划着。

尼克依偎在父亲的怀里。

湖上很冷。

“我们去哪儿,爸爸?”“湖那边的印第安营寨。

一位印第安女士病得很重。

”他们拐过一道弯,一只狗吠叫着迎出来。

前面是剥树皮的印第安人棚屋的灯光。

又有些狗朝他们冲来。

一位年长的妇女端着灯站在门口。

里面一张固定在墙上的木铺上躺着一位年轻的印第安妇女。

她在分娩,已经两天了。

营寨里所有年长妇女都一直在帮她分娩。

男人们则都到听不见她哭闹的路那头的黑暗中坐着抽烟去了。

尼克和两位印第安人跟着他父亲和乔治叔叔进去时,她正喊叫着。

她躺在下铺上,盖着被子的身子高高隆起。

她的头侧向一边。

上铺躺着她的丈夫。

三天前,他用斧头重伤了脚。

他抽着烟斗。

屋子里味道呛人。

尼克的父亲吩咐让在火炉上热上水。

水热着的时候,他和尼克谈起来。

“这位女士要生孩子了,尼克。

”他说。

“我知道。

”尼克答道。

“你不知道。

”他父亲说。

“听我说。

她现在这样子叫分娩。

孩子想生出来,她也想生出孩子来。

她全身肌肉都在设法让孩子生出来。

这就是她为什么在喊叫。

”“明白了,”尼克说。

就在这时,印第安产妇大叫起来。

“啊呀,爸爸,能不能给她点什么药让她不再尖叫啊?”尼克问道。

“没办法。

没有麻醉药,”他父亲说,“但是她的尖叫不重要。

我听不到她的尖叫,尖叫不重要。

”上铺的丈夫翻了个身,面朝向墙壁。

厨房的女人示意医生水已热好。

尼克的父亲走进厨房,将大壶中的水倒出一半到脸盆里。

在壶中剩下的水里,他放进了包在手绢里的几件东西。

“这些得开水煮。

”他说,然后开始在热水盆中用从营地带来的肥皂揉搓双手。

尼克看着父亲两只手用肥皂揉来搓去。

他父亲一边细致全面地清洗双手,一边说话。

“你知道,尼克,孩子应该头先生出来,但有时却不这样。

如果头不先生出来,对谁都是问题。

也许我得给这位女士做手术。

过一会儿我们就能知道。

”双手洗满意后,他进屋开始助产。

“向后拉拉被子行吗,乔治?”他说,“我不想碰被子。

”稍后他开始手术,乔治叔叔和三个印第安男人则紧紧按着那位产妇。

……尼克则为父亲端着脸盆。

手术进行了很久。

他父亲提起婴儿,拍打几下,让其呼吸顺畅,然后交给那位年长印第安妇女。

“瞧,是个男孩儿,尼克,”他说,“你觉得做实习医生怎样呢?”尼克答道:“行。

”他看着别处,不愿看他父亲做的事。

“嗯。

顶好,”父亲说着,将什么放进脸盆。

尼克没看。

“嗯,”他父亲说,“要缝几针。

你可看可不看,随意。

我要缝合刀口。

”尼克没看。

他的好奇心早已荡然无存。

医生朝产妇俯下身子。

她现在安静了,两眼闭着。

她脸色苍白。

她不知道孩子怎样,什么也不知道。

“上午我会再来。

”医生说着站起身。

“护士中午就到,她会把我们需要的东西都带来。

”他很得意,话很多,就像赛后更衣室里的橄榄球运动员。

“这次手术可发表在医学学术刊物上,乔治,”他说,“用折刀做剖腹术,用九英尺细接钩线缝合刀口。

”乔治叔叔靠墙站着,“嗯,你了不起,是的,”他说。

“应该看看自豪的爸爸。

此类小事中最受罪的是那些爸爸们,”医生说。

“我得说,他非常安静地承受了折磨。

”他将那位印第安人头上的毯子拉开。

他松开的手是湿的。

他踩着下铺边缘擎灯向里看去。

那位印第安人面朝墙壁躺着。

他的喉管已完全切开,身体压成的低洼处聚起一汪血。

他头枕左臂。

打开的剃刀刃朝上落在毯子上。

“把尼克带到棚屋外面去,乔治。

”医生说。

没那必要了。

他父亲擎灯向后移动印第安人的头时,站在厨房门口的尼克已清楚地看到了上铺的一切。

他们沿伐木大道向湖边走回时,天已要亮了。

“真不该带你来,尼克,”他父亲说,手术后的兴奋已无影无踪。

“让你经受这个,再糟糕不过了。

”“女人生孩子都这样难吗?”尼克问。

“不是,这是极少极少的例外。

”“他为什么要自杀呢,爸爸?”“不知道。

我想,他是受不了吧。

”“自杀的男人多吗,爸爸?”“不是很多。

”“女人多吗?”“几乎没有。

”“从来没有?”“哦,有。

她们有时也自杀。

”“爸爸?”“在。

”“死难吗,爸爸?”“不难,很容易,尼克。

要看情况而定。

”他们坐在船上。

太阳已升到了山顶。

一只鲈鱼跃起,湖面荡开一圈波纹。

尼克将手伸进湖水里。

在早晨的清冽中,湖水显得暖暖的。

大清早的湖面上,尼克坐在船尾,父亲划着船,他觉得他自己肯定不会死。

(有删改)4.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小说描写了尼克随父亲和叔叔到印第安营寨出诊的故事。

在出诊中他看到了人类社会的冰山一角,看到了人与人的不同,引起他对人生的思考。

B.故事从湖上开始——乘船出诊,也从湖上结束——出诊归来。

湖是分界线,湖的这边是尼克熟悉的世界,而湖的那边则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

C.对印第安产妇的描述在文中只出现四处,但都浓墨重彩,展示了一个清晰、饱满的女性形象,一个面对难产的痛苦而坚持不懈、顽强的女性。

D.小说采用不动声色的叙述,在小说中不能直接找不到作者的影子,只能感受到叙事者声音的存在,但在字里行间已将深沉的思想传递给了读者。

5.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尼克父亲的形象。

(5分)6.小说开头结尾划线处的描写暗示了主题,请谈谈你的理解。

(6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12分)梁启超的1927年1927年给王国维和梁启超这些学有根底、历经世变的学人带来的心里震动,超过了辛亥之变。

王国维投湖自尽,与其说是为过去殉葬,不如说是对未来的绝望。

在风云激荡的时代大变局中,他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了恐惧,冷静地选择了离世。

与王国维不同,梁启超一生常处在政治漩涡中,对世变的承受力也更强一些,但从他写给女儿的家书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他当时的内心波澜。

但他仍想为未来用力,也就在这一年,他对同门师弟伍宪子说了两点想法:一是做人方法,在社会上要造成一种不逐时流的新人;二是做学问的方法,在学术上要造成一种适应新潮之国学。

他思考的重点还是人,培养人才,并转移风气,建立新学术路数。

这和他一贯的思路也是吻合的。

梁启超在晚清提倡“新民说”、办《新民丛报》、自号“新民子”。

他曾说:“苟有新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

”虽然戊戌变法以失败告终,但在他流亡异国的十几年间,以其“新民体”的文字为媒介,不断地将他的思想主张传递给国人,也确实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