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力学实验专题复习课件
中考物理力学实验专题复习课件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 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二、二力平衡
• 1.(2012年中考·山东青岛卷)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相等
同一条直线
• 2.(2012年中考·江苏无锡卷)如图甲是小华同学探究二 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 (1)小华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丌计)两对称的线分 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 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 相反 ,幵通过调 整 钩码的个数 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 (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 手后小卡片 不能(选填“能”或“丌能’’)平衡。设计此 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能否平衡 . • (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 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华下一步的操作 把小纸片一剪两半 是: .
相等 摩擦力的大小________拉力的大小.
【实验结论】 (1) 分析甲、乙两图可得: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 压力 ________越大,摩擦力越大; (2) 分析甲、丙两图可得:________相同时,接触面越 压力 粗糙 ________,摩擦力越大.
• 9、在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的实 验过程如图20所示. 当压力相同时,接触面粗糙程度 越小,摩擦力越小 • (1)由甲、乙两图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2)图乙和图丙探究的问题是:滑动摩擦力和压力的大小是否有关
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
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 比较图乙和图丙,可以说明 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比较图甲、图乙和图丙, 可以说明
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 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初中物理实验归类复习课件
初中物理实验归类复习第一部分实验说明(一)学生必会实验1.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表测量时间2.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3.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4.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5.用电流表测量电流6.用电压表测量电压7.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8.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9.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10.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11.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2.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13.探究光的反射规律14.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15.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6.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17.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18.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l9.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20.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二)误差理论1、误差与错误测得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任何测量都会有误差,误差是_不能_(能/不能)绝对避免的;而错误是可以而且应该避免的。
2、影响误差的因素(1)测量的工具。
测量所用的工具越精密,误差就越小。
(2)测量的方法。
(3)估读。
测量总要估读,因而测量总要产生误差。
3、减小误差的方法(1)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设计更科学的测量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2)多次测量,取_平均值_,是减小误差的重要方法。
注:1)“多次测量”,通常要有三次;2)取平均值时,平均值的数位必须与测量值的数位一致。
第二部分力学一、基本仪器使用在实验室里,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比它更精密的常用测量工具是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计;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秒表;测量质量的基本工具是天平;测量力的基本工具是测力计。
(一)刻度尺(参阅八上P103)1、认识刻度尺右图中,刻度尺的量程为8cm 、分度值为1mm 。
2、刻度尺的使用刻度尺的使用要领是“五会”。
即:会认:即正确认识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零刻线是否磨损;会放:应使刻度尺的零刻线线或某条(整数)刻度线与被测物体的一条边对齐,把刻度尺的刻度尽可能与被测物体紧贴,不能歪斜;会看: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尺;会读:除读出最小刻度以上各位数字外,还应估读分度值的下一位;会记:记录的测量数据,包括准确值值、估计值值和单位(没有单位的数值是毫无意义的)。
人教版中考物理二轮复习:力学实验专题5优秀课件资料
6、能力提升
3 匀速
74.1 大 0.54 小于
ACE
C
匀速 匀速上升
偏小
竖直向上 偏大
0.4
88.9%
2.2
装置一定时,滑轮组的 机械效率与物重有关
B
7、生活,需要细心观察,更需要理性思考,从而获取鲜活而丰富的写作素材。 32.有志者事竟成。 7、生活,需要细心观察,更需要理性思考,从而获取鲜活而丰富的写作素材。 一、每一株小草都有钻出泥土的梦想;每一粒种子都有长成参天大树的梦想;每一只蝴蝶都有冲破茧飞向天空的梦想。但梦想终究是虚幻的, 不去实践,它永远都只是个不可能实践的梦。
二轮复习:力学实验专题5 (探究性实验)
力学探究性实验(四)
实验七: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实验器材 杠杆、钩码、弹簧测力计、铁架台 2、实验装置
3、实验视频
4、实验设计与过程
(1)杠杆平衡是指什么?(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 (2)为什么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方便测出力臂
的大小) (3)实验前如何调节杠杆平衡?(调节平衡螺母,左高
4、实验设计与过程
5、实验分析与评估
(5)弹簧测力计能否在静止状态读数?(不能, 静止时所测拉力偏小,机械效率偏高) (6)绳子绕法不同,对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否 有影响?(没有) (7)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上升的高度和弹 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无关 (8)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大小的因素:物体重、 动滑轮重、绳重及摩擦 (9)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增加物重、减小动 滑轮重、减小摩擦
力学实验专题复习中小学PPT教学课件
方案一:
;
方案二:
;
专题首页 一、研究物理量 二、物理原理 三、测物理量 练 习
测物理量
学生实验
(1)表格的空格处,填上合适的数据. (2) 组装滑轮组. (3)第1次实验测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 (4)如果将重为3N的钩码挂在同一滑轮组下,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应在_____范围内.
序号 1 2
钩码重 G/N 2
4
钩码上升的 弹簧测力计的示 弹簧测力计移
高度 h/cm
数 F/N
动的距离 S/cm
5
0.6
25
8
1.1
专题首页 一、研究物理量 二、物理原理 三、测物理量 练 习 学生实验
测物理量
斜面的机械效率
图中的数据是在测量斜面机械效 率时得到的,由此可知此时斜面的机 械效率η=_________。
。
over
同学用弹簧测力计完成的,并且记录了 下表的数据:
F1(N) L1(cm) F2(N) L2(cm)
4
5
5
4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他得出了F1×L1= F2×L2这一实验结论,请分析实验中存 在的一个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首页 一、研究物理量 二、物理原理 三、测物理量 练 习
“小于”或“等于”);调节的方法是 :( )
A.将此时右边支管中高出的液体倒出 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2)小明再作图(b)所示的检查. 当用手指按压(不论轻压还是
重压)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几乎不变化. 出现
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压强计调节正常后,小明将金属盒先后浸入到清水和盐水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专题3_力学实验探究》ppt课件
中考物理总复习
专题诠释
考点分析: 力学实验探究主要考查基本实验以外的一些 特殊的测量方法,在天津市中考题目中是经常出现的难点内 容。该专题重点考查实验设法测密度
[思路点拨] 特殊方法测密度是指在没有同时给出量筒和天平 的情况下如何用其他的方法测出物质的密度。常见的有只给量筒、 只给天平和只给弹簧测力计等题型。虽然是特殊方法但实际上都是 建立在基本方法的基础之上,要想方设法测出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解析]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等于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提升 物体做的功是有用功,绳子拉力做的功是总功;同一滑轮组的 效率与物重、滑轮重有关,物体越重效率越高,动滑轮越重, 效率越低;与物体升高的高度无关。
[针对训练]
3.某学习小组使用几个相同的滑轮分别进行机械效率的测定, 如图 Z3-9 所示。他们将测得的钩码重 G、拉力 F、钩码上 升的高度 h、测力计移动的距离 s 和计算出的有用功 W 、 有用 总功 W 总、机械效率 η 等数据一并记入下表:
4.U 形管法 器材:U 形管、水、待测液体、刻度尺 步骤:(1)将适量水倒入 U 形管中;(2)将 待测液体从 U 形管的一个管口沿管壁缓慢注 入;(3)用刻度尺测出管中水的高度 h 水,待测 液体的高度 h 液(如图 Z3-1 所示)。
表达式:ρ=ρ h水液h水(注意:用此种方法的
条件是:待测液体不溶于水且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例 1 小明同学在过生日时收到了一个内有“生日快乐”的 小水晶球,如图 Z3-2 所示是他用量筒、小玻璃杯来测量水晶球 密度的实验示意图,实验记录表格尚未填写完整,请你帮他完成 表格中的内容。
空玻璃杯漂浮 在水面上时量筒
的示数/mL
30
水晶球放入玻 璃杯中漂浮在 水面上时量筒 的示数/mL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力学复习 课件(共30张PPT)
二力平衡
力
弹力
重力
G =mg
摩擦力
基础
03
功和能、简单机械
02
压强浮力
01
运动和力
拔高
磨刀不误砍柴工
压路机
猜一猜
猜一猜
说一说:为什么要设置火车安全线?
想一想
知识框架
压力的作用效果
静态 动态
力
压力差:F浮 = F向上–F向下
浮力
弹簧测力计浮:力F浮 = G物–F拉
能——有钱
简单机械
杠杆 滑轮
F1L1 =力F与2L力2
运动和运动
经典题型欣赏
体积为2m3、密度为2.6×103kg/m3的古代石像沉在河底,考古工作者用动滑轮将石像缓慢 提升,如图所示,在没有将石像提出水面前,若不计摩擦和滑轮重力,求: (1)石像的重力; (2)石像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3)作用于绳端的拉力F; (4)若缓慢将石像提升3m,拉力做的功是多少?(g=10N/kg)
力学
目录 03
功和能、简单机械
02
压强浮力
01
运动和力
力
Part 1
大家来找力?
Part 1
平衡石
硬币制造“悬空建筑”
拔河比赛
拔河比赛
牛顿第一定律
给你讲个冷笑话
坐公交车最后面,车上人很少,司机突然急刹车。我从最后面直接发射到最前面。我对 司机说:师傅,你找我有事儿?
知识框架
运动
THANKS!
浮沉条件:漂浮和悬浮时F浮 = G物,沉底时F浮 = G物–F支
浮沉条件
基础
03
功和能、简单机械
02
压强浮力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力学复习 课件(共30张PPT)
浮沉条件
基础
03
功和能、简单机械
02
压强浮力
01
运动和力
拔高
不可思议
本报讯5月29日晚6时,从沈阳开往上海的195次旅客列车经过上海铁路分局管辖的沪宁线 103k区段时,突然从列车左侧车窗飞出一只馒头,不偏不倚,正好打在当班的上海铁路 分局苏州工务段职工钱金虎的鼻梁上,当场将其击昏…
THANKS!
运动
运动和力
牛=mg
摩擦力
基础
03
功和能、简单机械
02
压强浮力
01
运动和力
拔高
磨刀不误砍柴工
压路机
猜一猜
猜一猜
说一说:为什么要设置火车安全线?
想一想
知识框架
压力的作用效果
静态 动态
力
压力差:F浮 = F向上–F向下
浮力
弹簧测力计浮:力F浮 = G物–F拉
不可思议
不可思议
据《杭州日报》报道,2001年6月22日在杭州动物园,一位物理老师用一只弹簧测力计 “称”出了一头大象的重力,他动用了吊车、铁笼和10m长的槽钢作为辅助工具.你认为 老师是运用了________进行测量的
为什么?
为什么?
知识框架
力和运动
功和能
功——花钱
W = Fs ;W = Pt P = W/t;P = Fv
力学
主讲: 梁雪
目录 03
功和能、简单机械
02
压强浮力
01
运动和力
力
Part 1
大家来找力?
Part 1
平衡石
硬币制造“悬空建筑”
初三物理力学实验专题复习汇总63页PPT
51、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制订一部永远 适用的 宪法, 甚至一 条永远 适用的 法律。 ——杰 斐逊 52、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英 格索尔
53、人们通常会发现,法律就是这样 一种的 网,触 犯法律 的人, 小的可 以穿网 而过, 大的可 以破网 而出, 只有中 等的才 会坠入 网中。 ——申 斯通 54、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 夏,庇 护着我 们大家 ;它的 每一块 砖石都 垒在另 一块砖 石上。 ——高 尔斯华 绥 55、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 ——罗·伯顿
谢谢!
Hale Waihona Puke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典型例题
(4)实验结束后,小亮同学想探究摩擦力是否与接触面的大小有关,他
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木块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摩擦力,然后
将木块沿竖直方向锯掉一半,测得摩擦力的大小也变为原来的一半。
他由此得出结论:“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接触面越小,摩擦力
越小。”你认为他的结论正确吗? 不正确 ,理由是:
保证所有排开的水都流入小桶中。 • 4.注意测量顺序,先测量空桶的重力,再测量排开的
水和小桶的总重力。 • 5.该结论也适用于浸在空气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
二、解答方法
1.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2.实验设计: (1)控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只改变液体的密度,探究浮力与液 体密度的关系. (2)控制液体密度不变,只改变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探究浮力与物体 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3)只改变物体浸没液体中的深度,探究浮力与物体浸没液体深度的 关系 【拓展】选用不同液体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防止一次实验
四、达标检测
③通过甲__、__丙___两图的实验数据,可得出滑动摩擦力与 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④甲实验中,若把水平拉力增加到3N,则物体A受到的 滑动摩擦力是_1_._6____N.
实验3: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一、知识考点
• 1.会用“F浮=G物-F示”计算物体受到的浮力。 • 2.计算排开水的重力的方法:G排=G总-G空。 • 3.把物体浸入水中前,溢水杯内的水一定要“盛满”,
四、达标检测
2.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盐水的密度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 m1=104g.
四、达标检测
(2)将烧杯中的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内,如图甲所 示,量筒内盐水的体积V=_3_0___mL.
(3)接着测量剩余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2,天平平 衡时,所用砝码质量及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则 m2=_7_1__g.
当溢水杯停止排水后,用量筒测出小烧杯中水的体积即可测得柑橘。的体积 (5)小明在思考,小楠的做法也存在不妥之处,你认为不妥之处 是 量筒所测水的体积偏小,这样测得的密度比真实值偏大。 。
四、达标检测
1.小华在测量小物块密度的实验中:
四、达标检测
(1)他将游码归零后,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此 时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左___调,使天平横梁平衡.
三、典型例题
(1)将托盘天平放在__水_平_桌面上,将标尺上的游码移到零刻度处,发现指
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左 _(选填“左”
或“右”)端调节,直到指针指向分度盘的中央。
(2)小楠用天平测量柑橘的质量,右盘中的砝码和标尺上的游码位置如图乙
所示,则柑橘的质量是_2_2_0_.8 g,若小楠再将柑橘浸没在水中测得它的体积 为230 cm3,则柑橘的密度为__0_._96×103 k(g/m3。
二、解答方法
1.要知道实验的目的;
2.要知道实验器材; 3.要知道实验原理; 4.要知道实验方法和步骤; 5.要会提出问题,会猜想、会设计实验、会进行实验、会分
析论证、会归纳得出结论、会评估实验。
三、典型例题
【例1】老师讲了“测密度”这节知识后,小明和小 楠对他们都喜欢吃的柑橘的密度感兴趣了,他们 拿出一个柑橘,决定想办法测出它的密度。
16.力学实验专题复习(4课时)
实验探究的几个环节
提出问题
假设与猜
想
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
分析论证 评估
交流与合 作
一、知识考点
实验1.测量密度
正确使用天平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重点,包括天平 的放置、调平、测量、读数等等。放置天平时,需要 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 线处;调平时需要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 的中线处,此时横梁平衡;测量时左盘放物体,右盘 放砝码,砝码不合适时再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 直到天平恢复平衡;读数时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 的质量加游码对应的刻度值。
_______ 没有控制压力大小不变
。
四、达标检测
1.某物理小组进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实验:
四、达标检测
①在甲、乙、丙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直线拉 动物体A,依据_二__力__平__衡_原理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 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示数;
②通过甲、乙两图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结论:接触 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_大__,滑动摩擦力越大;
(4)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出盐水的密度ρ=__1_.g1/cm3
实验2. 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一、知识考点
1.控制变量法的应用:要根据所“猜想的物理量”确定需要控 制的变量。 2.转换法的应用:必须保证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 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才等于拉力即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3.注意木块的重力与木块对接触面的压力的区别。 4.叙述物理结论时,千万不要忘记了结论成立的条件。
三、典型例题
【例2】小明同学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摩擦力跟压力大 小的关系。
三、典型例题
(1)实验时,拉动木块在水平木板上做 匀速直线 运动,弹簧测力 计的示数就等于摩擦力的大小,因为这时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
平衡 力。 (2)某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拉力是
1.6 N。 (3)分析图乙的图像可知: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摩擦力跟 压力的大小成 正比 。
(3)如果小楠做实验时,是先将柑橘浸没在水中测出柑橘的体积,再用天平
测出柑橘的质量,则这样测得的柑橘密度比真实值_偏__大_ (选填“偏大”或“
偏小”),其原因是 柑橘上会沾有水,导致柑橘的质量变大
。
(4)实验完成后,小明问小楠是如何测出柑橘体积的,于是小楠将柑橘擦干 净,又取出小烧杯、量筒、溢水杯和牙签等。小楠先将溢水杯溢水杯中,
(2)如图乙所示,用天平测得小物块的质量是_9_8__g; 如图丙所示,用量筒测量小物块的体积是_4_0__cm3,则 小物块的密度是__2_.4_5___g/cm3.
四、达标检测
(3)他学习了杠杆知识后,知道天平实质就是一个 _等__臂___杠杆(选填“等臂”或“不等臂”).在探究 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也必须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 衡,这样便于测量_力__臂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