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疗法知识讲解共38页

合集下载

中医穴位贴敷疗法课件

中医穴位贴敷疗法课件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2、手三里穴:
(1)、定位:前臂手肘弯曲处向前3指幅,按压有痛感。 (2)、功效:润化脾燥、通经活络、清热明目、调理肠 胃,还可治疗消化不良、乳腺炎、牙痛、感冒、腰痛等。 (3)、按摩保健:每次按压2min左右,每日两次,力度 适中。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4、内关穴:
(1)、定位:腕侧远端掌横纹上2寸,掌长肌间与桡侧屈肌 腱之间。
(2)、主治:心痛、心悸、心绞痛、失眠、胃痛、呕吐、益 气补血、调理肠胃、痛经等。
(3)、按摩:月经痛可以按压内关穴,一面缓缓吐气,用力 按压2s,反复按压5次。
6、中脘穴:
(1)、定位:脐与胸剑联合连线的中点处。 (2)、主治:胃痛、腹胀、呕吐、吞酸、通调胃 肠之经气、黄疸、失眠、惊悸、哮喘等。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7、神门穴:
(1)、定位:腕掌侧远端横纹尺侧 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凹陷处。 (2)、主治:心痛、心烦、惊悸、 失眠、痴呆等心与神志病变,胸胁痛、 补益心气、晕车等。 (3)、按摩神门穴可用掐、揉和刺 激的方法,以轻微酸胀感为宜,此手 法最适合在晚间睡前操作。
10、身柱穴:
(1)、定位:后正中线上,第3胸 椎棘突下。 (2)、主治:感冒、咳嗽、发烧, 还可治疗皮肤病、保健、提高免疫 力,以及增高作用。 (3)按摩手法:用中指的指尖按揉 穴位,1~3min/次,2次/d,或用掌 根按揉穴位效果更佳。
三、注意事项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穴位贴敷疗法讲解PPT培训课件

穴位贴敷疗法讲解PPT培训课件
证论治选取贴敷的腧穴组方,组穴宜少而精,一 般不超过2-4穴。如风寒咳嗽选肺俞、风门等。 (2)辨病选穴、神经节段选穴:根据疾病诊断, 选取患病脏腑相应经络的腧穴;或根据病症所属 相应的神经节段选取腧穴进行贴敷。
三、基本操作方法
(3)局部选穴:选择离病变组织器官最近、最直 接的相应穴位敷贴;或在病灶局部选择适当的阿 是穴;也可在患病脏腑相应的体表选择腧穴或选 用相应的背俞穴。如胃脘痛选中脘、胃俞等。
二、发展历史
建国以来,专家学者们对历代文献进行考证、研究和 整理,大胆探索,不但用以本法治疗常见病,而且应 用本法治疗肺结核、肝硬化、冠心病、高血压、传染 病以及其他疑难病种。如用抗癌中药制成的化瘀膏, 外用治疗癌症取得了可靠效果.不仅有止痛之效,而 且还有缩小癌瘤之功。尤其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 许多边缘学科及交叉学科的出现,为穴位贴敷疗法注 入了新的活力,一方面运用现代生物、物理学等方面 的知识和技术,研制出新的具有治疗作用的仪器并与 穴位贴敷外治协同运用,另一方面研制出不少以促进 药物吸收为主,且使用方便的器具。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发展历史
春秋战国时期,对穴位贴敷疗法的作用和疗 效已有一定的认识并逐步运用于临床。在 《灵枢·经脉篇》中记载:“足阳明之筋…… 颏筋有寒,则急引颊日移口,有热则筋缓, 不胜收放僻,治之以马膏,膏其急者,以白 酒和桂,以涂其缓者……”,被后世誉为膏药 之治,开创了现代膏药之先河。
二、发展历史
二、发展历史
继《急救广生集》刊行59年之后,“外治之宗’吴师 机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对外治法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 理论探索,著成《理瀹骈文》一书。书中每病治疗都以 膏药薄贴为主,选择性地配以点、敷、熨、洗、搐、擦 等多种外治法,且把穴位贴敷疗法治疗疾病的范围推及 到内、外、妇、儿、皮肤、五官等科,提出了“以膏统 治百病”的论断。并依据中医基本理论,对内病外治的 作用机理、制方遣药、具体运用等方面,作了较详细的 论述,提出外治部位“当分十二经”,药物当置于“经 络穴位………与针灸之取穴同一理”之论点。

穴位敷贴的方法课件

穴位敷贴的方法课件
燥。
其他
根据需要可添加适量的 麻油、蜂蜜等辅料,增
强药效和贴敷效果。
贴敷方法
清洁皮肤
贴敷前清洁局部皮肤,保持干 燥。
调制药物
将药物调制为适宜的粘稠度, 以便于贴敷。
敷药
将药物均匀涂抹在胶布或纱布 上,然后贴敷在穴位上。
固定
轻轻按压敷料,确保药物与皮 肤紧密接触,并用胶布固定。
贴敷时间与更换频率
时间
根据药物和病情需要,一般贴敷时间为6至8小时,儿童贴敷 时间应适当缩短。
更换频率
根据药物作用和皮肤反应,一般每2至3天更换一次敷料。若 出现过敏、红肿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停止贴敷并咨询医生。
03
穴位敷贴的常见问题与解决 方案
过敏反应
总结词
过敏反应是穴位敷贴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之一,通常表现为皮肤红肿、瘙痒、水泡 等症状。
注意事项
在使用穴位敷贴时,应注意过敏反应、皮肤破损等情况,避免在皮肤敏感或破 损的部位进行敷贴。同时,孕妇、儿童等特殊人群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02
穴位敷贴的操作步骤
选穴原则
01
02
03
04
对应证候
根据病情选择对应的穴位,以 缓解症状和改善病情。
局部选穴
选取病痛局部或邻近的穴位, 以直接作用于患处,提高疗效

05
穴位敷贴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新材料与新技术的应用
新型敷贴材料
研究开发具有更高生物相容性和透气性 的敷贴材料,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治疗 效果。
VS
智能敷贴技术
利用物联网和传感器技术,开发能够实时 监测患者生理参数和药物释放情况的智能 敷贴,提高治疗的精准度和安全性。
临床研究与证据积累

穴位贴敷疗法

穴位贴敷疗法
,五倍子5g研细末调匀,每晚少许药末醋调
成糊,填满肚脐,12-24小时换药1次。
第三十二页,共40页。
注意事项
治疗前的准备: 贴敷前应带病历资料,作为大夫诊断的依据。注意保
护和清洁皮肤,特别是贴敷穴位的皮肤。做好防蚊准 备,防止因蚊虫叮咬引起皮肤红肿或感染。贴敷前一 天,要用温和的沐浴产品洗个澡,祛除皮肤表面的油 脂。
/桂枝 白芥子,麻黄,细辛,荜茇,石菖蒲 白芥子,细辛,延胡索,甘遂,肉桂,沉香,樟脑,
冰片,法半夏 党参,黄芪,山药,白芥子,细辛,延胡索,甘遂,
肉桂,甘草,冰片
第十六页,共40页。
肺系疾病
过敏性鼻炎 药物选择: 辛夷,苍耳子,白芷,丁香,甘遂,细辛,白芥子,
防风,藿香,延胡索
第十七页,共40页。
第三页,共40页。
溯源
汉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记述了烙、熨、外敷、 药浴等多种外治之法,而且列举的各种贴敷方,有证 有方,方法齐备。华佗在《神医秘传》中治脱疽“用 极大甘草,研成细末,麻油调敷极厚,逐日更换,十 日而愈。”
第四页,共40页。
溯源
晋唐时期,穴位贴敷疗法已 广泛地应用于临床。葛洪的 《肘后备急方》中记载“治 疟疾寒多热少,或但寒不热, 临发时,以醋和附子末涂背 上”,并收录了大量的外用 膏药,如续断青、丹参青、 雄黄膏、五毒神膏等,注明 了具体的制用方法。唐·孙 思邈在《孙真人海上方》中 写道:“小儿夜哭最堪怜, 彻夜无眠苦通煎,朱甲末儿 脐上贴,悄悄清清自然安”。
第九页,共40页。
中药剂型
餅剂:药物碾粉后加入基质压制成饼状,或将某些粘 腻性中药直接捣制成饼状。操作简便,吸收差。
水酒渍剂:水、酒或酒精等溶剂浸泡中药,使用时将 棉垫或纱布浸蘸溶液后直接敷于穴位上。操作麻烦, 吸收好。

穴位敷贴PPT课件

穴位敷贴PPT课件

其他禁忌
如患有恶性肿瘤、炎症等特殊疾病的 患者,以及皮肤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感染等情况下 应禁用穴位敷贴。
06
穴位敷贴的研究与发展
研究现状
穴位敷贴的历史渊源
详细介绍了穴位敷贴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穴位敷贴的现代研究
概述了当前关于穴位敷贴的科研进展,包括实验研究、临床观察等 方面的内容。
穴位敷贴的应用范围
其他辅助材料
01
其他辅助材料包括食醋、姜汁、 蒜汁等,这些材料可以增强敷贴 的药效,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02
另外,为了方便使用,有些穴位 敷贴产品会配备说明书、使用指 南等资料,指导用户正确使用敷 贴,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03
穴位敷贴的操作方法
准备工作
确定适应症
穴位敷贴主要适用于一些慢性疾病和 虚寒性疾病,如哮喘、慢性咳嗽、慢 性胃肠炎等。在操作前应明确适应症, 避免误用。

敷贴操作
将调制好的药物放在选定的穴 位上,用胶布固定,保持敷贴
干燥、紧贴皮肤。
敷贴时间
一般敷贴时间为2-4小时,但 具体时间应根据个人情况和医
生建议而定。
敷贴后的护理
观察反应
敷贴后应观察皮肤反应,如出 现红肿、瘙痒等过敏症状,应
及时取下敷贴并就医。
避免抓挠
敷贴后应避免抓挠敷贴部位, 以免损伤皮肤或导致药物脱落 。
历史
穴位敷贴起源于中国古代,经过长期 实践和发展,已成为中医药学的重要 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原理与作用
原理
穴位敷贴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人 体经络系统,改善气血循环,增 强机体免疫力,从而达到治疗疾 病的目的。
作用

中医穴位贴敷宣教课件

中医穴位贴敷宣教课件

队伍流失
NO.1
具有穴位与药物的双重治 疗作用
NO.2
能最大限度发挥药物的治 疗效果
NO.3
可避免某些药物对人体的 不良反应
NO.4
安全、简便、危险性和毒 副作用小。
第肆章
穴位贴敷法是指在穴位上贴敷药物,通过药物和腧穴的共同作用以防治疾病的方法。若使用某些带有刺激性的药物贴 敷穴位,引起局部发疱化脓如“灸疮”则又称为“"天灸”或“自灸”,现代也称发疱疗法
操作前准备
准备工作
人员
人员:着装规范、举止端庄。
物品
物品准备:治疗盘,棉纸或薄胶纸,遵医嘱配制的药 物,压舌板,无菌棉垫或纱布,胶布或绷带,0.9%生
理盐水棉球;必要时备屏风、毛毯。
医嘱
核对医嘱:姓名、年龄、住院号、诊断、治疗方法等
评估
评估:主要临床表现、既往史、药物过敏史、 敷药部位的皮肤情况、体质及心理状况等。
1.《伤寒杂病论》中记载了烙、 熨、外敷、药浴等多种外治之 法。 2.华佗在《 神医密传》中记载 治脱疽“用极大甘草,研成细 末,麻油调敷极厚,逐日更换, 十日而愈。”
1.穴位贴敷疗法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 2.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记载“治 疟疾寒多热少,或但寒不热临发时以醋 和附子末涂背上”,并收录了大量的外 用膏。,如断续膏等,注明了具体的制 用方法,其用狂犬脑外敷伤口治疗狂犬 病的方法,实为免疫学之先驱。
药物的选择
临床上有效的汤剂、丸剂,一般都可以熬箐或研末用作穴位贴敷。因给药途径不同与内服药 物相比,贴敷用药又具有以下特点:
开窍活络
气味醇厚
1.常用通经走窜、开窍活络之 品,以引领诸药开结行滞,直 达病所,祛邪外出。常用的药 物有冰片、麝香、丁香、花椒、 白芥子、乳香、没药、肉桂、 细辛、白芷、姜、葱、蒜等。

穴位贴敷相关知识

穴位贴敷相关知识
(二)药物吸收后的药效作用
贴敷药物直接作用于体表穴位或表面病灶,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液循 环加速,起到活血化瘀、清热拔毒,消肿止痛,止血生肌,消炎排脓, 改善周围组织营养的作用。还可使药物透过皮毛腠理由表入里,通过 经络的贯通运行,联络脏腑,沟通表里,发挥较强的药效作用。
(三)两者的综合叠加作用
穴位贴敷疗法是传统针灸疗法和药物疗法的有机结合,其实质是一种融 经络、穴位、药物为一体的复合性治疗方法,既有药物对穴位的刺激 作用,又有药物本身的作用。
(二)选用阿是穴贴敷药物。 (三)选用经验穴贴敷药物,如吴茱萸贴敷涌泉穴
治疗小儿流涎;威灵仙贴敷身柱穴治疗百日咳等。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一:点 三分。
六、贴敷方法 根据所选穴位,采取适当体位,使药物能敷贴稳 妥。贴药前,定准穴位,用温水将局部洗净,或 用乙醇棉球擦净,然后敷药。也有使用助渗剂者, 在敷药前,先在穴位上涂以助渗剂或助渗剂与药 物调和后再用。 对于所敷之药,无论是糊剂、膏 剂或捣烂的鲜品,均应将其很好地固定,以免移 动或脱落,可直接用胶布固定,也可先将纱布或 油纸覆盖其上,再用胶布固定。目前有专供贴敷 穴位的特制敷料,使用固定都非常方便。如需换 药,可用消毒干棉球蘸温水或各种植物油,或石 蜡油轻轻揩去粘在皮肤上的药物,擦干后再敷药。
穴位贴敷的相关知识
2016年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一:点 三分。
一、概念 穴位贴敷,是指在人体穴位之上,利用透皮吸收 原理,作用于人体表面,缓解病痛。现在穴位贴 敷广泛应用于临床,是一种安全的,稳定的治疗 方式。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一:点 三分。
二、穴位贴敷的发展历史 早在原始社会里,人们用树叶、草茎之类涂敷伤 口治疗与猛兽搏斗所致的外伤而逐渐发现有些植 物外敷能减轻疼痛和止血,甚至可以加速伤口的 愈合,这就是中药贴敷治病的起源。 春秋时期, 穴位贴敷疗法的作用和疗效已有一定的认识逐步 运用于临床,晋唐时期,穴位贴敷疗法已被广泛 地应用,清代则是穴位贴敷疗法较为成熟的阶段。 建国以来,穴位贴敷疗法不但用于治疗常见病, 而且应用于治疗肺结核、肝硬化、冠心病,高血 压等以及其他疑难病种。

穴位贴敷疗法PPT学习教案

穴位贴敷疗法PPT学习教案
第8页/共39页
3、选择适当溶剂调和敷贴药物或熬膏,以达 药力专、吸收快、收效速的目的。常用溶剂有水、 白酒或黄酒、醋、姜汁、蜂蜜、蛋清、凡士林等。
醋调:解毒、化瘀、敛疮,虽用药猛,可 缓其性;
酒调:行气、通络、消肿、止痛,虽用药缓, 可激其性;
油调:可润肤生肌。 还可针对病情应用药物的浸剂作溶剂。
第10页/共39页
4、膏剂 将所选药物制成外贴膏药或软膏。 5、饼剂 将药物研成细末,加适量的水调拌
均匀,制成大小不等的药饼,敷贴局部或腧 穴,外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或将新鲜的 植物的根茎、茎叶等捣碎,制成药饼,烘热 后敷贴腧穴。
第11页/共39页
(三)、操作方法
1、腧穴选择与配伍
(1)辨证选穴: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 ,组穴宜少而精,一般不超过2-4个穴 。 (2)辨病选穴、神经节段选穴:根据疾病诊断选取患病脏腑相应经络的腧穴;或 根据病症所属相应的神经节段选穴进行敷贴。 (3)局部选穴 :选择离病变器官组织最近、最直接的腧穴贴服敷药物,或在病灶 局部选择适当的阿是穴。也可在患病脏腑相应的体表选择腧穴或选用相应的背腧穴。 (4)远端取穴:根据上下相引的原则,上病下取,下病上取,如鼻鼽、口疮取涌 泉,脱肛取百会。
第3页/共39页
作用原理及特征
腧穴敷贴法既有穴位刺激作用,又通过皮肤组织对药物有 效成分的吸收,发挥明显的药理效应,因而具有双重治疗作用。
药物经皮肤吸收,使药物保持更多的有效成分,更好地发挥治 疗作用。
第4页/共39页
适用范围
本法适应范围相当广泛,既可治疗某些慢性病,又可治疗一些急 性病症。
感冒、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风湿性关节炎, 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神经衰弱, 胃下垂、胃肠神经官能症、腹泻, 冠心病、心绞痛、糖尿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