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错并联反激型并网发电微逆变器的原理分析及其设计
交错反激式微逆变器控制系统仿真分析
( A n h u i Un i v e r s i t y f o S c i e n c e a n d Te c h n o l o g y , Hu ln a a n A n h u i 2 3 2 0 0 1 , Ch j n a )
【 A b s t r a c t ] T h e r e s e a r c h i s c o n d u c t e d o n I n t e r l e a v e d F l y b a c k M i c r o - i n v e r t e r , w h o s e w o r k i n g p r i n c i p l e a n d c o n t r o l s t r a t e g y a r e a n a l y z e d . I n t h e
交错并联微逆变器的设计分析及控制
交错并联微逆变器的设计分析及控制s a variable step size perturbation and observation method to achieve the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 g,making each photovoltaic panels working on the m aximum power point.Build a experiment prototype to verify the topology and control strategy is feasi ble solutions.Keywords:Micro inverter;Flyback;DCM mode;MPPT-交错并联反激式准单级光伏并网微逆变器1引言传统集中式、组串式光伏并网发电系统通过对光伏电池板的串并联,在有效提高母线电压后,供给并网逆变器将电能输送到电网。
其结构简单,转换效率高,尤其适合于日照较好的电站系统。
但在东部城乡地区,云层及建筑物、树木遮挡,以及单块电池板发生故障等因素,将严重降低整个系统的发电量。
配备在每一个光伏组件后面的微型逆变器,通过对各组件的独立控制使其工作在最大功率点,大大提高了系统抗局部阴影的能力,以及整体发电量。
尽管其成本相对较高,但模块化架构、高可靠性、高发电量、安装方便等优点使其为目前分布式光伏发电的一个重要方向。
在此详尽介绍了某型准单级式交错并联微逆变器设计、分析及控制策略。
高频环节逆变技术不仅实现了微逆变输入输出电压大升压比匹配,同时初次级电气隔离解决不了不隔离系统漏电流问题;而且基于有源箝位技术吸收漏感能量,实现了开关管的ZVS。
系统控制框图及部分,这里通过采样输出电流闭环控制,确保了高质量的并网电流(理论上在DCM下,开环控制即可实现电流源并网,但其并网电流总谐波含量相对较高)。
图2控制系统3.2准单级式系统MPPT及直流母线电压控制MPPT是通过相应的算法,不断调整并网电流基准,调整逆变器输出功率,从而调节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使得光伏组件输出功率最大。
交错并联有源籍位ZVS-PWM正激变换器的分析与设计
换 器通 过 变 压器 耦合 的变换 器 一 交错 并 联有 源 箝位
Z SP V - WM 正激变换器脚 。
= - 2 ’ — 蓉
CL
l …
。 c l
o=
●
l
: 。 :
2 电 路 稳态 原 理 【 - 24 -1 3
图 1 出交 错并 联有 源箝位 Z S P 示 V — WM 正激 变 换器 的工作 原理 。 假设 电路 工 作在稳 态, 所有 元件 均 为理想 元件 , 出滤 波 电感 。 输 足够 大, 以看 做是值 可 为 , 的 电 流 源 。谐 振 电感 L L 2L ;箝 位 电 容 0 r r r = =
实验 验 激 变换 器 ; 交错 并联技 术 有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0 6 6 7 (0 6 0 — 0 8 0 10 — 9 7 2 0 )7 0 6 — 5
中图分类 号: M4 3 T 2
An l ssa d d sg fi t re v n a y i n e i n o e la i g ZVS P M n - W a tv - l mp n o wa d c n e t r c i e ca i g f r r o v re
KONG i g HO Z e — i Z Ln , U h n y , HAO Yu
(e c m n ai n i eigI tu . r oc ni e n m e T l o mui t nE gn r n i t AiF r E gn r U v  ̄ e c o e n ste e e i g
C 1 c= c 谐 振 电 容 C 1 r ; 压器 漏 电感 c=C 2C ; r =C 2 = 变 被 1 r吸 收 ; 1V= i主 开关 管 S ,2与辅 开关 、 2 V = zV ; l S 管 S ,4占空 比相 同。 图 2示 出变 换器 在 半个 周 期 3 s 的开关 模态 。 3示 出每个 开关 模态 的主要 波形 。 图
交错反激微功率光伏并网逆变器的设计
交错反激微功率光伏并网逆变器的设计摘要:对基于交错反激拓扑的微功率光伏并网逆变器(PVMI)进行分析与设计,交错反激并网逆变器分为交错反激和极性反转桥两部分,反激逆变器将PV 板输出的直流电变换为工频正弦双半波电流,再通过极性反转桥变换为正弦电流注入到电网。
分析推导了基于交错反激逆变器的并网电流控制原理,介绍了微逆变器的反激变压器设计和控制程序流程图,并调试了一台输出200W的PVMI。
实验结果表明,基于交错反激拓扑的PVMI结构简单,电流控制有效可行。
关键词:逆变器,光伏,交错反激。
Design of Photovoltaic Grid-connected Interleaved Flyback InverterAbstract: A grid-connected photovoltaic micro-inverter (PVMI) based on interleaved flyback topology is introduced and designed. The flyback micro-inverter includes flyback converter and DC/AC link transforms the low DC voltage of solar panels into dual-half-sine-wave current output, and the DC/AC link dual-half-sine-wave current into alternating curr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control of the flyback inverter, and give the design of the flyback transformer and the control of the program. A prototype is developed and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micro-inverter is simple and the current control is effective.Keyword: inverter; photovoltaic; interleaved flyback1 引言目前光伏发电系统架构主要包括集中式,串式、交流模块式等。
一种交错并联反激式微型光伏逆变器[实用新型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交错并联反激式微型光伏逆变器专利类型:实用新型专利
发明人:任一峰,姚舜才,陈昌鑫,罗驰,赵俊梅
申请号:CN202021966667.4
申请日:20200910
公开号:CN213043596U
公开日:
20210423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发电应用技术领域,并且公开了一种交错并联反激式微型光伏逆变器,其中包括一组DC/DC交错并联反激模块,该模块电路的输入与光伏组件连接,输出与DC/AC全桥逆变模块连接,DC/AC全桥逆变模块的输出与EMI滤波模块连接,经过EMI滤波之后输出符合国家并网要求的交流市电输送到电网,其中还包括了控制器模块,控制器模块分别去控制DC/DC交错并联反激模块和DC/AC全桥逆变模块。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交错并联反激电路有效的减小系统输出电流的谐波,提高了系统的输出功率,并且采用独立MPPT控制可以实时跟踪系统最大功率点,消除了因光伏波动而造成的功率损失,降低了产品成本,提高了系统的发电效率。
申请人:中北大学
地址:030051 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区学院路3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朱源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准单级交错并联反激式微型逆变器研究
准单级交错并联反激式微型逆变器研究光伏并网逆变器作为光伏发电系统的核心,正不断地向高效率、高可靠性、高功率密度及低成本方向发展。
安装灵活、转换效率高、价格便宜的微型逆变器已成为这几年的研究热点。
本文研究了光伏并网微型逆变器的拓扑结构、控制策略,搭建的仿真模型验证了理论分析的可行性,并设计了微型光伏并网逆变器实验平台。
本文研究的微型逆变器采用两级拓扑结构。
对比了不同DC-DC拓扑结构,前级采用了交错并联反激式变换电路。
对比了不同AC-AC拓扑结构,后级采用了全桥逆变器电路。
加入的有源钳位电路提高了转换效率,EMI采用LC滤波电路。
在Simulink 中搭建整体系统仿真模型,验证了该拓扑选择能够满足光伏并网微型逆变器的要求。
针对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控制算法,提出了改进的扰动观察法,在Simulink中搭建了仿真模型,验证该算法跟踪效果好、反应灵敏。
计算拓扑电路的主要元器件参数、选择合适元器件型号,设计了微型逆变器的硬件电路。
在实验室搭建了一台250W的光伏并网发电微型逆变器实验平台,进行了并网实验和逆变器转换效率统计。
实验波形验证了本文的理论分析的可行性,实现了光伏并网发电的基本功能,逆变器输出电流总谐波符合国家规定的并网标准,逆变器转换效率也较为理想。
交错反激微光伏逆变器并网控制的解耦策略
转换 效率 均有 明显 改善 。
关 键词 : 逆 变器 :交 错反激 ;谐 波改 善 ;解 耦控 制 中图分类号 : T M4 6 4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0 — 1 0 0 X ( 2 0 1 7 ) 0 1 — 0 0 3 7 - 0 2
De c o u p l i n g S t r a t e g y f o r Gr i d Co n n e c t e d Co n t r o l l e r o f I n t e r l e a v e d F l y b a c k
Ke y wo r d s: i n v e r t e r ;i n t e r l e a v e d l f y b a c k;h a r mo n i c i mp r o v e me n t ;d e c o u p l i n g 伏 并 网发 电系 统 中 , 光伏 组件 串 并 联起来汇流到一起 。 然 后 连接 光 伏 并 网 逆 变 器 , 输 出 到 电 网上 。然 而 , 该 模 式 不利 于 单 块 光伏 组 件 的
交错反激式光伏并网逆变器控制策略研究
时, 其控制策略中的参考信号 i ref 是交错反激式工 作时参考信号的两倍。 因此, 在一定的工作频带 可以继续让单个反激式构成的并网逆变 范围内, 器工作在 BCM, 降低并网电流的 THD。 ( 3 ) I grid < I B 。 逆变器工作于单个反激式的 DCM( 图 4 中的 3 区 ) 。 为了限制开关管的频带 范围, 且逆变器在小功率转换时也能并网, 当 I grid < I B 时, 单个反激式构成的并网逆变器工作于 DCM。 新控制策略的控制框图如图 5 所示。其控制 策略是 BCM 控制策略和 DCM 控制策略的相加。 看上去比单纯的 BCM 控制策略和 DCM 控制策略 复杂很多, 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 在软件实现上 只需增加几条判断语句, 三个区间是三条路径, 故 每一个开关周期并不会增加软件的负担 。
0
引
言
单个光伏组件并网发 现象。为了克服以上缺陷, [12 ] 。 电系统是未来光伏并网的发展趋势之一 12] 文献[ 列出了许多可行的微型逆变器拓 扑, 其中反激式拓扑具有结构简单和控制方便等 特点。因此, 在微功率并网逆变器中得到了广泛 的研究。单个反激式构成的并网逆变器 ( 以下简 称反激式逆变器 ) 有两种工作模式: ① 断续工作 模 式 ( Discontinuous Conduction Mode ,DCM ) ;
图2 交错反激式逆变器工作于 DCM 时的控制框图
1. 3
交错反激式逆变器工作于 BCM 的控制策 略
当交错反激式逆变器工作在 BCM, 变压器的 励磁电流是临界连续的。 逆变器工作于 BCM 时 的控制框图如图 3 所示。 控制策略和 DCM 的不 同点在于控制方式不同。 BCM 采用电流尖峰控 制, 使变压器励磁电流刚好处于临界连续状态 , 整 [6 ] 个控制比 DCM 更加复杂 。
一种反激型光伏并网微逆变器的研究
交错并联微逆变器的设计分析及控制
交错并联微逆变器的设计分析及控制
首先,交错并联微逆变器的电路拓扑结构设计是关键步骤。
该逆变器
通常由多个单相桥式逆变器组成,并通过交错并联的方式连接在一起。
每
个单相桥式逆变器包括两个晶闸管和两个双向开关,能够将直流电源中的
正负半周期分别转换为交流电源的正负半周期。
通过并联多个单相桥式逆
变器,可以实现功率的增加和电流的分流,提高整个逆变器的功率输出能力。
其次,交错并联微逆变器的控制策略是实现逆变器正常运行的关键。
逆变器的控制包括两个方面:电流控制和谐振控制。
电流控制主要是通过
控制开关管的导通和关断时间来控制输出电流的大小和波形。
谐振控制则
是通过控制开关管的开关频率和相位来实现与电网的同步以及功率因数校正。
这些控制策略需要通过对逆变器系统的建模和仿真来进行优化和验证,以确保系统能够稳定运行并且输出电流和电压满足要求。
最后,交错并联微逆变器的性能评估是对设计和控制的有效性进行验
证的重要环节。
性能评估包括输出电流和电压的波形质量、功率因数、效
率以及系统的响应速度等。
通过仿真或实验,可以评估逆变器系统在不同
负载和工作条件下的性能,并对设计和控制策略进行优化改进。
综上所述,交错并联微逆变器的设计和分析涉及电路拓扑结构、控制
策略和性能评估等方面。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优化的控制策略,可以实现逆
变器的稳定运行和良好的性能。
这对于提高逆变器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
以及应用于各种电力电子应用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平面变压器的交错反激微功率光伏逆变器设计
文章编号:1004-289X(2022)05-0053-05基于平面变压器的交错反激微功率光伏逆变器设计张家璇ꎬ毛行奎ꎬ郑润民ꎬ张彬意(福州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ꎬ福建㊀福州㊀350108)摘㊀要:微功率光伏逆变器具有抗光照阴影能力强等特点ꎬ为光伏逆变器重要架构之一ꎮ为提高反激微功率光伏逆变器效率ꎬ采用低端有源箝位电路并深入分析了其工作原理和关键参数设计依据ꎬ为改善户外高温环境下高频功率变压器温升ꎬ采用平面变压器技术充分利用其表面积大易于散热㊁PCB线圈载流能力强特点ꎬ并提出采用双磁芯拼接结构ꎬ以及高耦合系数的线圈结构ꎮ设计了一台直流输入电压范围22~36Vꎬ输出220W/220Vac的样机ꎬ并建立了基于Saber的仿真模型ꎬ搭建了实验样机ꎮ仿真和实验表明ꎬ设计的样机工作稳定ꎬ性能良好ꎬ证明了设计的正确有效性ꎮ关键词:微逆变器ꎻ交错反激ꎻ有源箝位ꎻ平面变压器中图分类号:TM464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BDesignofInterleavedFlybackMicropowerPhotovoltaicInverterBasedonPlanarTransformerZHANGJia ̄xuanꎬMAOXing ̄kuiꎬZHENGRun ̄minꎬZHANGBin ̄yi(CollegeofElectricalEngineeringandAutomationꎬFuzhouUniversityꎬFuzhou350108ꎬChina)Abstract:Themicro ̄powerphotovoltaicinverterhasthecharacteristicsofstronganti ̄lightandshadowabilityꎬandisoneoftheimportantarchitecturesofphotovoltaicinverters.Inordertoimprovetheefficiencyoftheflybackmicro ̄powerphotovoltaicinverterꎬalow ̄endactiveclampcircuitisusedꎬanditsworkingprincipleandkeyparameterde ̄signbasisaredeeplyanalyzed.Takingfulladvantageofitslargesurfaceareaꎬeasyheatdissipationꎬandstrongcur ̄rent ̄carryingcapacityofthePCBcoilꎬadual ̄coresplicingstructureandacoilstructurewithhighcouplingcoeffi ̄cientareproposed.AprototypewithaDCinputof20 ̄40Vꎬaratedvoltageof24Vꎬandanoutputof220W/220VacwasdesignedꎬandaSaber ̄basedsimulationmodelwasestablishedtobuildanexperimentalprototype.Simulationandexperimentsshowthatthedesignedprototypeworksstablyandhasgoodperformanceꎬwhichprovesthecorrect ̄nessandeffectivenessofthedesign.Keywords:microinverterꎻinterleavedflybackꎻactiveclampꎻplanartransformer1㊀引言微功率光伏逆变器(PVmicro-inverterꎬPVMI)抗光照局部阴影能力强ꎬ易于扩展安装和模块化设计ꎬ是光伏发电系统的核心设备[1-2]ꎮ反激变换器由于结构简单成本低ꎬ以及高频隔离功能成为PVMI最常用的拓扑之一[3-4]ꎮ平面变压器具备截面高度低ꎬ散热表面积大ꎬ参数一致性高的优点ꎬ可以大幅度降低逆变器高度ꎬ改善散热性能ꎬ以及PCB绕组载流能力强ꎬ可以使原㊁副边耦合更充分ꎬ降低漏感和高频涡流效应ꎬ有利于提高变换器的效率ꎮ㊀㊀文献[5-6]指出鉴于PVMI的安装要求和室外工作环境ꎬ需要大幅提高变换器的功率密度㊁效率以及器件寿命才能更好地适应户外使用环境ꎮ文献[7]指出限制提升变换器功率密度的最大因素为磁性元器件ꎻ文献[8]分析了高端有源箝位电路对断续模式下反激变换器的影响ꎮ㊀㊀本文深入分析反激连续导通模式下ꎬ低端有源箝位电路的工作特性ꎮ而为改善热性能满足户外高温使用环境ꎬ则采用平面变压器技术ꎬ并提出采用双磁芯拼接结构来提高磁芯截面积ꎬ并采用高耦合系数线圈结构来降低漏感ꎮ2㊀电路与工作原理㊀㊀反激微功率光伏逆变器PVMI的电路原理图如图1所示ꎬ前级由两路交错反激构成ꎬ后级由全桥电路以及输出滤波器组成ꎮ基于反激连续导通模式电流应力低ꎬ功率器件易于选择且成本低ꎬPVMI设计为连续导通模式ꎮ图1㊀PVMI原理图㊀㊀两路并联反激变换器交错控制ꎬ均采用正弦脉宽调制ꎬ在半个工频周期内占空比在零与最大占空比之间不断变化[9-11]ꎮ工频周期内ꎬ反激绕组的副边电流呈正弦双半波ꎬ经过后级全桥极性翻转和滤波器滤波后变换成正弦电流ꎮ㊀㊀交错反激微功率光伏逆变器在一个工频周期的关键波形如图2所示ꎬ从上到下依次为两路MOS管的驱动信号Q1㊁Q2ꎬ原边电流ip1㊁ip2ꎬ副边电流is1㊁is2ꎬ后级的输入电流io㊁后级全桥驱动信号S1~S4及并网电流igridꎮ从图中可看出ꎬ采用交错结构提高了输入电流和输出电流的纹波频率ꎬ有利于提高输入解耦电容Cin工作寿命和降低滤波器的体积ꎮ图2㊀PVMI关键波形3㊀有源箝位反激变换器工作模态㊀㊀在前级增加由电容和开关管构成的有源箝位电路ꎬ该电路在主管关断时与漏感谐振构成回路ꎬ可以吸收主管漏源电压尖峰ꎬ回馈漏感能量ꎬ通过合理的设计还可以降低主开关管开通前的漏源电压ꎬ实现零电压开通(ZVS)ꎮ㊀㊀为降低有源箝位电路导致的谐振损耗ꎬ有源箝位电路采用非互补控制策略[12-14]ꎮ两路反激交错控制ꎬ电路参数㊁拓扑和控制方式等完全一样ꎮ因此以单路反激为例对连续导通模式反激电路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ꎬ有源箝位反激关键波形如图3所示ꎬ电路示意图如图4所示ꎮ图3㊀有源箝位反激关键波形㊀㊀模态0[t0~t1]:t0时刻ꎬ主管Q1开通ꎬ设Q1开通时间为DTSꎬ辅助管Q3处于关断状态ꎮ变压器T1原边绕组承受输入电压Vinꎬ原边电流ip1线性增加ꎬ励磁电感和漏感能量增加ꎮ副边二极管Dio1截止ꎬiS1为零ꎮ励磁电感与漏感的电流表达式见式(1):iLm1=iLr1=VinLm+LrDTS(1)㊀㊀模态1[t1~t2]:t1时刻ꎬ主管Q1关断ꎮ变压器原边电流给Q1输出电容CDS1充电ꎬ辅助管Q3输出电容CDS3放电ꎮ由于CDS1数量级在pF级ꎬ其两端电压近似线性增加ꎮ当CDS1电压达到输入电压与反射电压之和时ꎬ副边二极管Dio1导通ꎮ当辅助管输出电容上的电荷为零时ꎬ辅助管的体二极管导通ꎬ漏感给箝位电容Cact1充电ꎬ假设谐振回路没有阻尼ꎬ则漏感能量将悉数转移至箝位电容ꎮ图4㊀各阶段等效电路图㊀㊀模态2[t2~t3]:副边二极管持续导通ꎬ励磁电流通过变压器转换为副边电流ꎮ此时励磁电感电压被箝位为反射电压ꎮ㊀㊀模态3[t3~t4]:t3时刻ꎬ辅助管开通ꎬ因励磁电感被箝位ꎬ只有漏感与箝位电容谐振ꎬ漏感电流反向增长ꎮ因此箝位电容储存的能量一部分传送到副边ꎬ一部分回馈给输入侧的解耦电容ꎮ这段时间应为箝位电容与漏感谐振周期的四分之一ꎬ设为D1TSꎬ则有:D1 TS=2 π Lr CDS4(2)㊀㊀模态4[t4~t5]:t4时刻ꎬ辅助管关断ꎮ此时漏感与主管输出电容谐振ꎬCDS1放电ꎬ主管漏源电压不断降低ꎬ漏感电流下降ꎮt5时刻ꎬ主管输出电容放电完毕ꎬ主管漏源电压下降到零ꎬ体二极管导通ꎮ在下一时刻漏感电流反向上升之前开通主管ꎬ则可以实现主管的零电压开通ꎻ否则漏感会与主管输出电容谐振ꎬ使主管漏源电压不保持为零ꎮ主管的输出电容一般为pF级别ꎬ因此漏感电流的谐振周期很短且幅值很小ꎮ此阶段励磁电感依然被箝位ꎮt5时刻开通主管Q1ꎮ设定t4~t5时段为死区时间ꎮ4㊀平面变压器设计4.1㊀参数设计㊀㊀设计的PVMI输入直流电压范围22~36Vꎬ输出220W/220Vac的样机ꎮ依据式(3)设计得变压器匝比为1ʒ7ꎮ匝数的计算一般按照避免磁芯磁密达到饱和磁密原则ꎮ但匝数过多会增大绕组损耗ꎬ且要求磁芯有较大的窗口面积ꎬ不利于降低变压器的高度ꎬ因此匝数设计要综合考虑ꎮn=Voutmax(1-Dmax)VinminDmax(3)㊀㊀其中Voutmax为输出电压幅值311VꎬDmax为最大占空比0 7ꎬVinmin为输入电压最小值ꎮ由于磁芯相邻型号的磁芯中柱面积Ae值往往会有较大的差距ꎬAe偏高的磁芯会使窗口利用率过低ꎬ磁芯体积偏大ꎻAe偏小意味着窗口面积较小ꎬ窗口利用率接近1ꎬ会导致绕组放不下ꎮ为使Ae更加合理ꎬ设计样机的变压器磁芯采用两个相同型号的磁芯并列拼接ꎬ如图5所示ꎮ与具备相近Ae的单块磁芯相比ꎬ两块磁芯并列拼接的结构高度更小ꎬ更易于选型ꎮ样机开关频率为200kHzꎮ选用Ferroxcube公司的E43/10/28磁芯并列拼接ꎬ材料型号为3F3ꎬ参数为:磁芯AP=16446 78mm4ꎬ窗口面积Aw=71 82mm2ꎬ中柱磁芯面积Ae=229mm2ꎮ原边绕组匝数Np1=Np2=6ꎬ副边绕组匝数为Ns1=Ns2=n Np=42ꎮ变压器励磁电感Lm=18μHꎮ图5㊀变压器磁芯的并列结构图4.2㊀绕组结构㊀㊀为提高变换器功率密度ꎬ两路反激绕组分别绕制在并列结构磁芯的两个边柱上ꎮ为减小变压器漏感ꎬ两路反激的绕组均采用对称交叉换位结构ꎮ每路绕组PCB均按照PSSPPSSPPSSP结构分布ꎬ总共12层ꎬ原㊁副边各6层ꎬ如图6所示ꎬ其中P为原边㊁S为副边ꎮ考虑多层PCB板工艺限制ꎬ十二层板价格昂贵ꎬ且布板复杂ꎬ需要很多的过孔才能使不同层的缱绻导体实现电气连接ꎬ这增大了PCB的面积和寄生参数ꎮ因此ꎬ采用3个4层PCB板相叠加来制作12层PCB线圈的平面变压器ꎬ如图7所示ꎮ每个4层PCB板的结构相同ꎬ每块PCB板均为PSSP的结构ꎬ这样大幅度降低了PCB的成本ꎬ减少过孔数量ꎬ且不同层的走线更加灵活ꎬPCB面积更小ꎮ图6㊀单路反激绕组结构示意图5㊀仿真和实验㊀㊀基于上述分析和设计ꎬ建立Saber仿真模型ꎬ仿真结果如图8所示ꎮ图8为全桥开关管驱动信号㊁电网电压及并网电流仿真波形ꎬ并网电流THD为4 9%ꎮ图9为ip1㊁ip2及iin的波形ꎬ图10为is1㊁is2及io波形ꎮ㊀㊀搭建了实验样机ꎮ图11为满载时输出电压和电流波形ꎬ电流THD为4.01%ꎬ图12为两路反激原边电流波形ꎬ图13为前级驱动信号及开关管漏源电压波形ꎮ图14为样机效率曲线ꎮ可以看到ꎬ样机原边电流呈正弦双半波ꎬ开关管在关断时漏源电压没有尖峰ꎬ漏感能量被有源箝位电路吸收ꎬ效率较高ꎬ进一步验证了分析和设计正确性ꎮ图7㊀绕组PCB布板图图8㊀PVMI输出电压电流仿真波形图9㊀PVMI原边电流仿真波形图10㊀PVMI副边电流仿真波形图11㊀满载时逆变器输出电压电流@输入直流电压28V图12㊀两路反激原边电流波形@输出满载和输入28V图13㊀反激驱动信号及开关管漏源电压波形图14㊀PVMI效率曲线6㊀结论㊀㊀为提高PVMI效率ꎬ采用低端有源箝位电路ꎮ为改善户外高温环境下高频功率变压器温升ꎬ采用表面积大热特性好的平面变压器技术ꎮ对于平面变压器ꎬ考虑单个大的磁芯难选型以及不好放置提出采用双磁芯拼接结构ꎮ为提高线圈耦合系数采用了对称结构ꎬ以及为降低采用多层PCB板的成本ꎬ提出采用多个相同结构线圈堆叠的结构ꎮ仿真和搭建的220W/220Vac实验样机工作稳定ꎬ效率较高ꎬ性能良好ꎬ证明了设计正确性ꎮ参考文献[1]㊀陈哲军.基于混合控制LLC谐振变换器的微功率光伏逆变器[J].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ꎬ2020(11):70-76+84.[2]㊀林燕云ꎬ陈哲军ꎬ毛行奎.两级隔离式微功率光伏并网系统仿真与研究[J].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ꎬ2015(10):40-45.[3]㊀张震ꎬ苏建徽ꎬ汪海宁ꎬ等.一种优化的反激式微逆变器有源箝位控制方式[J].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ꎬ2015(6):54-59.[4]㊀王小彬ꎬ张锦吉ꎬ毛行奎.交错反激微功率光伏并网逆变器损耗分析[J].低压电器ꎬ2014(1):51-55.[5]㊀JiangLi.ResistanceControlMPPTforSmartConverterPVSys ̄tem:MasterofEngineeringDissertation.VirginiaPolytechnicInstituteandStateUniversityꎬ2012.[6]㊀H.LaukampꎬT.SchoenꎬD.Ruoss.ReliabilityStudyOfGridCon ̄nectedPVSystems ̄FieldExperienceAndRecommendedDesignPracticeꎬInternationalEnergyAgencyꎬ2002.[7]㊀齐斌.高功率密度反激变换器中磁性元器件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ꎬ2018.[8]㊀马超ꎬ张方华.有源箝位反激式光伏微型并网逆变器输出波形质量的分析和改善[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ꎬ2014ꎬ34(3):354-362.[9]㊀张锦吉ꎬ王小彬ꎬ毛行奎.交错反激微功率光伏并网逆变器的设计[J].电力电子技术ꎬ2013ꎬ47[4]:43-45.[10]㊀杨相鹤.交错并联反激微逆变器的研究与设计[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ꎬ2014.[11]㊀谢超.交错反激微功率光伏逆变器磁集成研究[D].福州:福州大学ꎬ2014.[12]㊀张崇金.小功率光伏功率变换关键技术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ꎬ2013.[13]㊀ZhangJunmingꎬHuangXiuchengꎬWuXinkeꎬetal.Ahigheffi ̄ciencyflybackconverterwithnewactiveclamptechnique[J].IEEETransactionsonPowerElectronicsꎬ2010ꎬ25(7):1775-1785.[14]㊀黄秀成.非互补有源箝位反激变流器的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ꎬ2011.收稿日期:2022-03-29作者简介:张家璇(1995-)ꎬ男ꎬ工学硕士ꎬ研究方向为电力电子变流技术ꎮ。
基于交错并联有源钳位的并网微型逆变器设计
系统结构图。
图1微型逆变器并网系统结构图1微型逆变器控制策略研究1.1交错反激式微型逆变器拓扑结构和有源钳位电路设计交错反激式微型逆变器采用了多模块并联技术,通过两个并联耦合的反激式变换器轮流工作,在电图2交错反激式微型逆变器拓扑结构※基金项目:东莞市社会科技发展项目(2017507140050);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7B010132001)。
32Science&Technology Vision 科技视界图3有源钳位电路1.2基于扰动法的MPPT控制算法分析传统的扰动观测法采用电压增量寻优策略,需要通过电压电流传感器采集直流侧电压电流信号,系统动态响应慢。
本文研究在保持扰动法算法简单、容易实现等优点的基础上,利用交流侧输出功率信息和功率平衡方程式计算出直流侧电压,因此不需要在光伏电池端安装采样的电压传感器;同时基于这种电流增量寻优的MPPT控制策略,以电流环进行跟随控制,具有更快的动态响应,实现动态实时地跟踪最大功率。
图4为基于扰图4基于扰动法的MPPT控制算法设计2硬件电路设计单相反激式光伏微型逆变器包含主电路、控制电路和检测电路、辅助电源电路三个部分。
主电路包含DC-DC 直流变换、DC-AC直交变换等,主要作用是实现能量的转化和传递。
检测电路主要包括直流和交流的电压、电流检测电路等。
辅助电源电路为主控芯片、放大器、及其他逻辑芯片提供工作电源。
系统结构框图如图5所示。
DSP采用TMS320F28035,其60Mhz频率实时处理速度快,通过设计先进的算法,使输出模块满足要求。
电流使用霍尔传感器进行采样,将电感电流转换成电压信号,送入DSP AD 口进行测量,测量电路如图6所示。
逆变电压采用差分电路采样,逆变电压通过比例电路缩小后,再经一电阻加直流偏置后送入DSP口进行采样,如图7所示。
图5系统结构框图图6电流采样电路图7电压采样电路3软件设计系统软件控制是并网微逆变控制系统的核心部分。
交错并联反激型并网发电微逆变器的原理分析及其设计
交错并联反激型并网发电微逆变器的原理分析及其设计
王志彬;方宇;赵齐齐;张金银;朱忠虎;张丽
【期刊名称】《电源学报》
【年(卷),期】2013(000)003
【摘要】研究了一种有源钳位技术的交错并联反激型并网发电微逆变器,重点分析了有源钳位电路的工作原理,推导了用于硬件设计的计算公式并给出了设计方法.为了进一步提高效率,有源钳位电路被采用.最后,仿真与实验结果验证了分析结论和设计方法的正确性.
【总页数】8页(P64-70,90)
【作者】王志彬;方宇;赵齐齐;张金银;朱忠虎;张丽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江苏扬州225009;扬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江苏扬州225009;扬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江苏扬州225009;扬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江苏扬州225009;扬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江苏扬州225009;扬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江苏扬州22500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M464
【相关文献】
1.双反激型光伏并网微逆变器的建模及控制 [J], 赵齐齐;方宇;张金银;黎文;王齐;谢勇
2.一种反激型光伏并网微逆变器的研究 [J], 程德荣;肖岚;胡望淼
3.单端反激有源钳位光伏并网微逆变器设计 [J], 赵坚;汪海宁;张晓安
4.有源钳位交错并联反激拓扑微型逆变器仿真研究 [J], 雷敏;孔令倩;邓昭俊;李丹
5.基于反激型并网微逆变器MPPT快速算法的研究 [J], 张丽;方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0
No. 3 Ma v . 201 3
J o u na r l o f Po we r S u p pl y
交错并联反激型并 网发 电微逆变器 的 原理分析及其设计
王 志彬 , 方 宇, 赵 齐齐, 张金 银 , 朱 忠虎 , 张 丽
s i s t o r , C a p a c i t o r , D i o d e , R C D) 构 成缓 冲吸 收 电路 , 但
第 3 期
王志彬 , 等: 交 错 并联 反激 型并 网发 电微 逆 变 器 的 原 理分 析 及 其 设 计
6 5
2 有源钳位 电路分析
2 . 1 有 源钳位 电路
为 了 进一 步减 小 微逆 变 器体 积 , 文 中反激 型 变 换 器设 计在 电流 连续 工作模 式 。当反激 开关管 关断
过对 各模 块 的输 出 功率进 行 优化 , 使 得整 体 的输 出
功率 最大 化 。这样 即使有 部 分 电池板 受 到 阴影 、 灰
出 电流纹 波 , 从 而 降低 输 出 电流 的 T H D。有源 钳位
电路 的应 用 , 进 行 恰 当 的设 计 , 可 实现 反 激 电 路 中 主 开关 管 的零 电压 开关 ,从 而 提 高装 置 的 转换 效 率。
响其 它组件 的正 常使用 。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一 O l — O 5 基 金 项 目: 中 国博 士 后 基 金 资 助项 目 ( 2 0 1 1 0 4 9 1 3 3 1 )
1 交错 反 激 并 网微逆 变 器 的工 作原 理
图 l是交 错 并 联 反 激 型微 逆 变 器 系 统 的 结 构 示意图, 该 电路 输入 接光 伏 组件 。经 调制 的 高频 正
尘覆盖 , 微 型逆变 电源仍 可 以实现局 部 M P P ( 最 大功 率点1 的最佳 跟踪 , 所 以微 型逆变 器 的使 用 可 以提高 整体 系统 转 换效 率【 “ ~ 5 1 。使 用 微型 逆变 器 的另一 好 处 就是 , 即使 当一 个 逆 变 器 出现 故 障 时 , 也 不 会 影
引言
过去 十年 期 间 ,新 能 源利 用 技 术 不 断 发 展 成 熟, 尤 其是 分 布 式 发 电 技 术 . 在 用 电 需求 点 就 可 以 充分利 用丰 富的 自然资 源[ 1 - 4 ] 。为 了能 向用 户提供 合 格 的电能 . 需 通过 光 伏 电站或 其他 形式 的新 能源 发
文献 [ 5 , 1 5 ] 探 索 了不 同 电路 结 构 的微 逆 变器 , 其 中反 激变 换器 , 能将 较低 的 P V 电池 板 电压 ( 2 0 ~ 4 5 V d c ) 升压 至较高 整流 输 出 。 并 能实 现 P V 电池板 和 电网 的 电气 隔 离 ; 又 因反激 变换 器输 出没 有 续 流 二极 管 , 也不 需要 输 出 电感 。故用 反激 型变 换 器作 并 网微 逆 变 器具 有 输 入 电压 范 围宽 、 电路 结 构 简 单、 体 积小 、 成 本 低等 优点 。但 由于输 入 电压较 低 , 输入 端需 要较 多 的 电解 电容实 现功 率解 耦 , 这 会导 致微 逆变 器体 积 庞大 ; 为 了提 高反 激式 逆变 器 的效 率, 文献 [ 1 4 , 1 5 ] J  ̄过谐 振 电路 实 现 了单 端 反 激 逆变 器软 开关 动作 , 但 是辅 助 开关 带来 了 系统成 本 的增
时。 磁芯 中仍有 大量 能 量 未传 递 到次 级侧 。此 能量
会在反 激 MO S F E T上产 生大 电压 尖峰 ,这对 MO S F E T具 有极 大 的破 坏 性 . 电磁 辐射 严 重 。一 般解 决 方法 是在 变 压器 原边 增加 电阻 、 电容 和二极 管 ( R e .
鉴于 以上 所述 , 本 文研 究一 种 有源 钳位 的交错
为 了解 决集 中式逆 变 器效 率损 失 问题 , 国外 近
年来 出现 了“ 微 逆 变器 ” 及“ 微 型转换 器”新 架构 。 即 为每 个太 阳能 电池组 件 配备 一个 微 型逆 变 电源 。 通
并 联 反激 型并 网微 逆 变器 , 相 对于 传统 的单 个 反激 变换 器来 说 , 交错 并联 反 激变换 器 可减 小 电解 电容 的 纹波 电流 , 从 而 延 长 电容 的寿 命 , 同时 可 减 小输
加。
电装 置将 能量 转 变 为合 乎需 求 的交流 电 , 并 能馈 入
电 网。
由于 太 阳能 电 池 面板 , 局 部 的 阴影 、 不 同的 倾 斜角 度及 面 向方 位 、 污垢 、 不 同 的老化 程 度 、 细小 的
裂缝 以及 不 同光 电板 的 不 同温 度 等 容 易造 成 系 统 失配 . 导致 输 出效 率 下 降 . 进 而 导 致 整 体 的输 出功 率大幅 降低[ 5 - 。 这是集 中式逆变器 难以解决 的问题 。
( 扬 州大学信 息工程 学 院 , 江苏 扬州 2 2 5 0 0 9 )
摘要 : 研 究 了一 种 有 源钳 位技 术 的 交错 并 联 反 激 型 并 网发 电微 逆 变 器 , 重 点 分 析 了有 源 钳 位 电路 的工 作 原 理 ,
推 导 了 用 于硬 件 设计 的计 算 公 式 并给 出 了设 计 方 法 。 为 了进 一 步 提 高效 率 , 有 源钳 住 电路被 采 用 。 最后 . 仿 真 与 实验
结 果验 证 了分 析 结论 和 设 计 方 法 的 正确 性 。
关键词 : 微 型 逆 变器 ; 交错 并联 ; 并 网发 电 ; 有 源钳 位
中图 分 类 号 : T M4 6 4 文献 标 志 码 : A 文章 编 号 : 2 0 9 5 — 2 8 0 5( 2 01 3 ) 0 3 — 0 0 6 4 — 0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