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呈现出了“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的曲折发展历程。二者关系的演变直接影响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走向和革命的前途命运,因此它是我们学习中国近代政治史的重要内容之一。下面就把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历程归纳如下:
(一)1924年1月——1927年7月国民大革命时期。
经过二七惨案,中国共产党认识到,面对强大而又凶残的敌人,仅仅依靠工人阶级的力量是不够的,只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才能把革命引向胜利。而且当时的国民党是比较革命的、真正的民主派,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威望,在南方又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因此中共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同时,孙中山从第二次护法运动的失败中认识到,国民党内的人员过于复杂,必须改组国民党,革命才有取得成功的希望。在中共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下,1924年1月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国民党“一大”,这标志着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这就有力地推动了全国工农运动的迅速发展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但是,孙中山逝世后,蒋介石、汪精卫抛弃三大政策,打击排斥共产党人,于1927年先后制造“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导致了国民大革命失败和国共合作关系的破裂。
(二)1927年7月——1937年7月国共政权十年对峙时期。
中共从大革命失败中吸取教训,决定开展武装斗争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先后发动南昌、秋收和广州起义,并在斗争实践中探索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模式,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以瑞金为中心的红色政权,形成了国共政权对峙的局面。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镇压武装起义、围剿农村革命根据地,围追堵截长征途中的工农红军。随着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和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在这种情况下,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并且召开瓦窑堡会议,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国民党的爱国将领逐渐接受中共的“一致对外”主张,并发动了逼蒋抗日的西安事变。经过多方面的共同努力,蒋介石被迫答应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揭开了国共双方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随后不久,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三)1937年7月——1945年8月抗日战争时期
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共两党终于结束对抗,共同走上了抗日战场。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
国共合作宣言。至此,在民族危机千钧一发的时刻,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在抗日前线双方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为挽救中华民族的命运而浴血奋战。虽然在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顽固派不断制造反共摩擦事件,先后发动两次反共高潮,但是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的方针没有改变,由于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日益发展壮大,并且采取了“以斗争求团结”的灵活策略,对国民党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这就击退了反共高潮,捍卫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使国共合作关系一直维持到抗战的最后胜利。
(四)1945年8月——1949年9月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抗战胜利后,中共为争取和平、民主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如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进行重庆谈判、参加政协会议等。但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国民党坚持内战、独裁的方针,1946年6月派军队大举进攻中原等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1947年春,蒋介石下令撤销中共驻南京、上海、重庆等地的代表团,封锁《新华日报》。至此,国共关系彻底破裂。中共领导人民通过四年的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在大陆的反动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制约国共两党关系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首先,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1927年“宁汉合流”后的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共产党始终代表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这是导致两党关系呈现出矛盾、斗争直至分裂的根本原因。其次,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当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两党就有结束对抗走向合作的可能;当阶级矛盾上升时,两党合作关系就会破裂,走向对抗。再次,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与国际环境的影响。进步的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与有利的国际环境能促成两党之间的合作,而反动的国际政治势力插手或国际环境恶化,又会加速两党关系的破裂。如第一次国共合作是与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共产国际的帮助分不开的。而1924年之后世界性的民族解放运动先后失败,帝国主义列强勾结北洋军阀镇压革命,支持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从而导致了国民大革命的失败和国共关系的破裂。第二次国共合作则是在共产国际“七大”的指导及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策略的影响下形成的。而抗战胜利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解体,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对中国实行扶蒋反共的策略,最终致使国共关系破裂。
从以上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的规律和认识。
第一,国共两次合作都是共产党从国家、
民族利益出发首先提出的,两次分裂都是国民党挑起造成的,而且分裂后,共产党为了人民的利益都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第二,.不能简单地理解两党合作和分裂的关系,而是“合中有分,分中有合”。如第一次国共合作时就有两党关于领导权的斗争,第二次国共合作时又有两党两条不同抗战路线的斗争,及顽固派发动的反共高潮。第一次国共分裂时,也有共产党同宋庆龄、张学良、杨虎城等国民党民主人士及爱国将领的合作。第二次国共分裂时,也有共产党争取国民党将领投诚,如傅作义率部和平解放北平。
第三,国共两党的合作与分裂都对中国革命的进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合则两利,分则两伤”,这是我们从历史中得到的深刻经验和教训。比如第一次合作的实现,推动了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和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华势力,国共两党自身的实力也得到了发展。第二次合作共同领导了全民族抗战,中国这才取得了一百年多来第一次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不仅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国共两党的威望和力量也得到空前提高和壮大。但是,由于国民党在民族危机缓解后,为了阶级私利而忘恩负义,对昔日的同盟者进行了残酷的斗争。这种贪小失大的做法导致两党合作关系的破裂,既给共产党造成极大的伤害,又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国民党也两度自食其果。比如国共第一次分裂后,双方进行了十年对峙,频繁的内战使两党受到严重的创伤,却给日本帝国主义以可乘之机,大片国土惨遭侵略者铁蹄的践踏。而国共第二次分裂后,内战使千百万生灵涂炭,国民党败退台湾,偏安一隅,造成海峡两岸长期对峙,致使祖国统一大业至今尚未完成。可见,国共两党的分裂严重影响到了国家的独立统一、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因此,我们希望海峡两岸的不同党派认真汲取历史经验和教训,排除外部不利因素的干扰,为了中华民族的利益而再次实现合作,用我们中国人的智慧来解决自己的问题,求大同,存小异,按照邓小平“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所有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也是新的历史时期赋予国共两党的伟大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