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Q-2航天器的轨道与轨道力学

合集下载

【PPT课件】航天器的轨道与轨道力学

【PPT课件】航天器的轨道与轨道力学


G
n j 1
mj rj3i
(
ji )
ji
(2.13)
不失一般性,假定m2为一个绕地球运行的航天器,m1为地
球,而余下的 m3, m4,L mn 可以是月球、太阳和其他行 星。于是对i=1的情况,写出方程式(2.13)的具体形式,
得到
&rr& rr 1

G
n j2
mj rj31
(
j1 )
第二运动定律 动量变化速率与作用力成正比,且与作 用力的方向相同。
第三运动定律 对每一个作用,总存在一个大小相等的 反作用。
万有引力定律:
任何两个物体间均有一个相互吸引的力,这个力与
它们的质量乘积成正比,与两物体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数学上可以用矢量形式把这一定律表示为
r Fg


GMm r2
rr
r
第二章 航天器的轨道与轨道力学
2.1航天器轨道的基本定律 2.2二体轨道力学和运动方程 2.3航天器轨道的几何特性 2.4航天器的轨道描述 2.5航天器的轨道摄动
第二章 航天器的轨道与轨道力学
“1642年圣诞节,在柯斯特沃斯河畔的沃尔索普庄 园,诞生了一个非常瘦小的男孩。如同孩子的母亲后来 告诉他的那样,出生时他小得几乎可以放进一只一夸脱 的杯子里,瘦弱得必须用一个软垫围着脖子来支起他的 头。这个不幸的孩子在教区记事录上登记的名字是 ‘伊 萨克和汉纳·牛顿之子伊萨克 ’。虽然没有什么贤人哲 士盛赞这一天的记录,然而这个孩子却将要改变全世界 的思想和习惯。”
d dt
(mivri
)

r F总
(2.9) (2.10)
把对时间的导数展开,得到

航天器结构与机构

航天器结构与机构

结构分析的基本概念和简化假设,这些概念和假设是建立数值计算
方法的理论基础,具有指导性或普遍性意义。只有理解和掌握这些
基本概念,才能在数值分析中正确和合理地建立数学模型,选择和
运用计算方法,以及分析所得的计算结果。
3
第 5 章 航天器结构力学理论基础
(2)提供工程适用的简单分析方法。解析法的分析结果虽然有 局限性,但简单明了,适于方案设计阶段的初步分析。此时结构的 详细设计状态还不明确,无法进行数值计算,而解析方法结果可表 示为简单计算公式或设计参数的函数形式。因此非常适合用于设计 方案中的定性分析和参数比较,这是数值方法很难做到的。
16
第 5 章 航天器结构力学理论基础 1.桁架结构“稳定性”的确定
稳定性是杆系结构设计中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应注意,这里的 “稳定性”不同于结构力学中的稳定性(屈曲)概念。杆系结构的稳 定性是指在外载作用下能保持平衡状态,而不成为一个可活动的 “机构”。当然,这种不稳定现象只可能出现在桁架结构情形中。 往往可以采用许多方式来布置杆系结构的杆件,使得达到稳定,而 只有在确保杆系结构是稳定之后.才能开始确定其杆件的内力和尺
对于符合线性弹性假设的各向同性材料的物体(大多数金属材
料),应力分量和应[ x
( y
z )]
y
1 E
[ y
( x
z )]
z
1 E
[
z
( x
y )]
xy
xy
G
yz
yz
G
xz
xz
G
9
第 5 章 航天器结构力学理论基础
5.1.2 梁理论
1,静定梁
静定梁是指梁支点反力或反力矩的数目等于静力平衡条件的数

第二章航天器的轨道与轨道力学

第二章航天器的轨道与轨道力学
r
3 j2
r21

j 3
r
3 j1
)
(2.19)
为了进一步简化这一方程,需要确定摄动影响与航 天器和地球间的引力相比有多大。表2.1 列出了一个高 度为370 km的航天器的各相对加速度(不是摄动加速度),
同时还列出了地球的非球形(偏状)造成的影响,以供比
较。
分析表2.1中的数据容易 看出,围绕地球运行的航天器 受到地球的引力占有主导地位, 因此进一步简化运动方程式 (2.19),简化N体问题是可能 和合理的。
h 3 r h 3 h r r
r r


(2.26)
考虑到h守恒和矢量运算规则 (a b) c b(a c) a(b c) 及 r r rr , 所以
d dt
r (r h) h r h h r
2.2.3 轨道运动常数 1.机械能守恒 用 r 与式(2.21)作点乘,且 v r ,v ,得到 r
r r r 3 r v v 3 r r 0
因为由矢量运算法则 a a a a ,故
vv r r
至此,可以把航天器的轨道运动总结如下: (1)圆锥曲线族(圆、椭圆、抛物线、双曲线)为二体问 题中的航天器惟一可能的运动轨道。 (2)中心引力体中心必定为圆锥曲线轨道的一个焦点。 (3)当航天器沿着圆锥曲线轨道运动时,其比机械能(单 位质量的动能和势能之和)保持不变。 (4)航天器绕中心引力体运动,当r和v沿轨道变化时, 比角动量h保持不变。 (5)轨道运动总是处在一个固定于惯性空间的平面内。
得到
GMm r m rm r2 r

M rM

哈尔滨工业大学 航天器轨道动力学作业参考

哈尔滨工业大学 航天器轨道动力学作业参考

航天器轨道动力学作业1151820220 刘一石1. 试计算地-月二体系统的质心位置和旋转周期,地心处对公共质心的向心加速度是多少? 解:经过查书可得到,地球质量为:245.97610E M kg =⨯月球的质量为:227.34810M M kg =⨯地月平均距离为:384000R km =二体问题其质心在两个物体连起来线段的中间。

设其质心位置距离地球xkm ,则距离月球为()R x km -。

根据二体质心的定义可以有如下关系:()E M M x M R x =-带入已有条件()24225.976107.34810384000x x ⨯=⨯-可以解得4464.26x km = 379335.75R x km -=带入万有引力定律公式2E ME E GM M M a R =有:()1122522286.67384107.34810 3.32210/3.8410M E GM kg a m s R m --⨯⨯⨯===⨯⨯ 2. 如果地球自转 17 周/天,赤道上会发生什么现象?以1000/m s 垂直向上抛出一物体会怎样? 解:若地球自转17周每天,赤道上物体的速度为172172 3.146378140==7881m /243600243600R v s π⨯⨯⨯⨯⨯=⨯⨯赤道由于第一宇宙速度7.9/V km s ≈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和重力22GMm v m mg R R =+赤道赤道因此赤道上的重力加速度为2112422226.6738410 5.9761078810.0659/63781406378140GM v g kg s R R -⨯⨯⨯=-=-=赤道赤道 如果以1000/m s 抛出物体,则该物体的速度为7944.19/object v m s ==大于第一宇宙速度,因此将摆脱地球引力。

3. 绘出参数为70000a km =,0.9e =的绕地球椭圆轨道的真近角θ与速度v 、 真近角θ与径向速度V v 和真近角θ与水平速度H v 的关系曲线(1 周的) 解:由于真近角与位置矢量的关系为:()211cos a e r e ϕ-=+因此要求出真近角与速度的关系,相当于求位置矢径大小与速度的关系。

轨道动力学分析分解课件

轨道动力学分析分解课件
02
它涉及到经典力学、相对论力学 以及天体力学的相关知识,为航 天器轨道设计、行星探测和宇宙 航行等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
轨道动力学的研究目的
揭示天体运动的规律和机制, 理解轨道参数变化对运动特性 的影响。
为航天器轨道规划和姿态控制 提供理论依据,提高航天器的 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探索未知天体和宇宙现象,推 动天文学和宇宙科学的发展。
动量守恒定律
总结词
描述系统动量的变化规律,系统不受外力或合外力为零时,系统的动量保持不 变。
详细描述
动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定律,它指出如果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合 外力为零,则系统的动量保持不变。在轨道动力学中,这个定律用于描述天体 的运动规律,特别是行星、卫星等天体的轨道运动。
角动量守恒定律
描述轨道力学中物体运动规律的方程式,包括轨道方程、速度方程和加速度方程等。
详细描述
轨道力学的基本方程是描述天体运动规律的数学表达式。这些方程包括轨道方程、速度方程和加速度方程等,它 们可以用来计算天体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运动参数。这些方程基于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和运动定律,是轨道 力学分析的基础。
03
有限元法的局限性
有限元法的计算量较大,需要消耗较多的计算资源和时间。此外,有限元法的精度受到离散化的影响, 对于某些特殊问题可能需要特殊的处理和建模技巧。
04
CATALOGUE
轨道动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
铁路轨道设计
总结词
轨道动力学在铁路轨道设计中发挥着 关键作用,确保列车安全、稳定地运 行。
详细描述
CATALOGUE
轨道动力学分析方法
解析法
01
解析法定义
解析法是一种通过数学公式和定理来求解轨道动力学问题的方法。它基

2016年天宫二号详解

2016年天宫二号详解

最详细的中国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全面科普介绍继“长征七号”首飞之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阶段任务迎来第二次飞行,之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将开展在轨测试并建立自主运行模式,做好迎接“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访问的准备。

中国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于2016年9月15日22时04分发射实现箭体分离,并展开太阳能电池板,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其意义不亚于嫦娥奔月,是载人航天太空实验室前进中的关键一步。

值得一提的是,用于发射载人航天器的长征二号F火箭享有“神箭”的美誉,10次神舟飞船和1次“天宫一号”飞行器,在11次的发射任务中,“神箭”保持着100%的成功率。

此次进场的长征二号FT2火箭与长征二号F T1火箭,长征二号F遥十一火箭与长征二号F 遥十火箭技术状态基本一致,主要在安全性与可靠性方面,做了部分技术状态更改。

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为捆绑式二级液体运载火箭,芯级直径3.35米,捆绑4枚助推器,助推器直径2.25米,它采用了垂直总装垂直测试和垂直转运的三垂模式,这种模式可以保证火箭测试和发射都在火箭竖直的状态下进行。

虽然有着相同的外形,但“天宫二号”绝非“天宫一号”的简单升级.版本,它将实现更多“第一次”。

据悉,“天宫二号”是中国第一个具备太空补加任务的空间实验室,要第一次实现航天员30天驻留、第一次试验推进剂太空补加技术等重要的科学实验。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武平14日介绍,“天宫二号”与“天宫一号”的使命任务有所不同。

相比而言,“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主要是配合神舟飞船完成交会对接试验。

“天宫二号”是真正意义上的太空实验室。

相比“天宫一号”,“天宫二号”不仅装备更豪华、装载量提高、内部环境更好,搭载的设备也更先进。

“天宫二号”上搭载了全新配套的空间应用系统的科学设备,无论是数量还是安装复杂程度,都创造了历次载人航天器任务之最。

例如,它首次搭建了液体回路验证系统,将验证空间站维修技术;首次搭载了机械臂操作终端试验器,将第一次开展中国人机协同太空在轨维修试验,为以后空间站任务提供技术储备。

航天器轨道力学

航天器轨道力学

航天器轨道力学航天器轨道力学是探索宇宙、开展航天活动的重要基础学科,它主要研究天体的运动规律及控制和利用它们的方法。

航天器轨道力学是过去和现在航天活动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也是未来航天开发的重要领域之一。

一、航天器流动场和轨道安全匀强重力场下轨道分析是航天轨道力学中的基本问题。

航天器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轨迹主要受重力的作用,因此,在轨道分析过程中,重力场要被认真考虑。

航天器在地球轨道上的运动,轨道高度高达几百公里,大气稀薄,因此流动场的研究也很重要。

流动场分析包括气流、大气、高温等因素的影响,可以帮助科学家设计推进气态和固态发动机以及设计适应性更强的外部贴附式设备等。

如果不考虑地球自转,地球重力与轨道速度相平衡,所以航天器在略微偏离这些轨道平衡点的地方需要连续地修正航向和速度。

这种修正包括小姿态调整和大姿态调整。

如果考虑地球自转,它会带来另一重要问题:在许多情况下,地球的自转会导致航天器失去必要的姿态控制,从而可能会发生失控错误,因此轨道分析在对这种情况的解决方案上进行了深入研究。

这样的解决方案包括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完善的姿态控制系统,制定受限制的轨道,或者在地面控制中更为密切地监控和调整姿态控制系统。

如何保证航天器在轨道上的安全行驶,也是必须考虑的因素。

需要进行彻底的轨道分析,了解航天器与其他天体以及空间中的物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建立安全规则,如规定航天器轨道高度,预测轨道交叉日期和交汇点,并采取预防措施以确保轨道安全。

二、调整航天器的轨道调整航天器轨道的常见方法包括:1.点火交会。

这是指通过点火交会对航天器和飞行器进行调整的方法。

该方法对轨道的调整非常灵活,可以迅速调整航天器的姿态,是常用的轨道调整方式。

2.ETA(航飞交换点)。

这是一种用于要求不严格的轨道精度的轨道调整方法,通常用于地球轨道。

3.残余推力调整方法。

残余推力调整方法在轨道调整速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适用,可通过调整推进器的活动和姿态控制系统来完成调整。

航天器开普勒轨道和非开普勒轨道的定义_分类及控制

航天器开普勒轨道和非开普勒轨道的定义_分类及控制

第35卷 第4期2009年8月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Aer os pace Contr ol and App licati on航天器开普勒轨道和非开普勒轨道的定义、分类及控制3孙承启1,2(11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北京100190;2.空间智能控制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0)摘 要:给出了航天器开普勒轨道(K O)和非开普勒轨道(NK O)的来源、定义、分类和特点,阐明了K O和NK O之间的关系,介绍了相关的轨道控制与轨道确定、制导与导航的涵义.关键词:开普勒轨道;非开普勒轨道;轨道分类;轨道控制;轨道确定中图分类号:V412.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1579(2009)0420001205Spacecraft Kepler i a n O rb its and Non2Kepler i a n O rb its:D ef i n iti on,C l a ssi f i ca ti on and Con trolS UN Chengqi1,2(1.B eijing Institute of Control Engineering,B eijing100190,China;2.N ationa l L aboratory of Space Intelligent Control,B eijing100190,China)Abstract:This paper describes s pacecraft’s Kep lerian orbits(K O)and non2Kep lerian orbits(NK O) including their origins,definiti ons,classificati ons and characteristics,exp lains the relati onshi p bet w een the K O and the NK O,and intr oduces briefly s ome issues related t o orbit contr ol and orbit deter m inati on, guidance and navigati on.Keywords:Kep lerian orbits;non2Kep lerian orbits;classificati on of orbits;orbit contr ol;orbit deter m inati on 3本文是作者在2008年8月30—31日国家863计划“空间非开普勒轨道动力学与控制专题讨论会”上报告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 收稿日期:2009203216作者简介:孙承启(1943—),男,浙江人,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航天器制导、导航与控制,空间交会对接(e2mail: sunchengqi@s ). 人类科学认识天体运动是从哥白尼(1473—1543)开始的,开普勒(1571—1630)根据前人的天文观测资料总结出了行星绕太阳运动的三大定律,被后人称为开普勒三定律.开普勒和伽利略(1564—1642)之后,牛顿(1642—1727)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和物体运动的三大定律(后人称之为牛顿三定律),以此为基础的牛顿力学是天体力学的基础,也是航天动力学的基础.开普勒定律给出了行星(也适用于航天器)轨道运动规律的运动学描述,牛顿力学则是对这种轨道运动规律给出了动力学意义下的解释.开普勒定律可以用牛顿力学得到严格证明.从哥白尼的日心地动说的提出到牛顿力学的建立是人类认识宇宙的第一次飞跃[1].二体问题是天体力学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它是・1・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35卷指可视为质点的两个天体在相互间唯一的万有引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问题.二体问题可以用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运动定律来描述并得到完全解决.开普勒三定律是二体问题的解.在二体问题的假设条件下,进一步假设主天体的质量远远大于次天体(或航天器)的质量,且认为主天体是惯性固定的,就成了限制性二体问题[2].航天器轨道是指航天器在天体引力和其它外力作用下其质心运动的轨迹.由于受到天体中心引力以外的其它外力的作用,航天器的轨道运动实际上并不严格遵循二体问题的解,这发生在航天器受到地球非球形及质量分布不均匀、大气阻力、太阳光压、其它天体的引力等自然环境摄动力作用的情况,也发生在航天器受到其主动产生的控制力作用的情况.这些情况下航天器的轨道不再是严格的有时甚至根本不是理想的开普勒轨道了,于是提出了非开普勒轨道问题.本文打算从轨道动力学和轨道控制的角度给出航天器开普勒轨道(K O)和非开普勒轨道(NK O)的定义和分类,把航天器开普勒轨道分为理想K O和视同K O两大类,把航天器非开普勒轨道分为非本质NK O和本质NK O两大类,这两类NK O中又有自然(被动)的和人为(主动)的两种情况,重点介绍本质NK O的分类及典型例子.本文最后简要介绍与航天器轨道密切相关的轨道控制和轨道确定问题,给出了航天器制导和导航的含义.除非特别说明,本文所说的航天器轨道是指航天器相对于天体的运行轨道,而不是指两个航天器之间的相对轨道.1 开普勒轨道1.1 开普勒轨道的名词来源作为一个名词术语,开普勒轨道来自开普勒三定律,起源于对行星绕太阳的运动规律———行星轨道问题的研究.“开普勒轨道”这个名词是开普勒以后的人提出来的,并把开普勒轨道扩展到二体问题的解.开普勒轨道的英文名词是Kep lerian orbits,本文把它缩写为K O.由于航天器的轨道运动也符合开普勒三定律,因此名词“开普勒轨道”同样适用于航天器.本文所说开普勒轨道大多数情况是指航天器开普勒轨道.1.2 开普勒轨道的定义开普勒轨道定义1:符合开普勒三定律的天体或航天器的运行轨道.开普勒轨道定义2:由二体问题的解得到的天体或航天器的运行轨道.所以,开普勒轨道也称为二体问题轨道.符合上述定义的开普勒轨道也称为理想的开普勒轨道. 1.3 开普勒轨道的分类和特点开普勒轨道的分类见图1.图1中的“视同”是“可以把它看作”的意思.视同K O的特点如图1所示.图1 开普勒轨道的分类图航天器的开普勒轨道可由如下二体问题基本方程解得:¨r+μrr3=0(1) 上述方程描述在惯性坐标系中航天器相对于天体的轨道运动.式(1)中的r是从天体(质量记为m1)到航天器(m2)的位置矢量,μ=G(m1+m2)是二体系统的引力常数,G是万有引力常数.由于m1µm2,可以只考虑m1对m2的引力,这种情况可把航天器开普勒轨道看成是限制性二体问题的解,即看成是在惯性固定天体中心引力场中的运动(有心力运动)轨迹.由式(1)可以解得航天器的轨道方程r=p1+e cosθ(2) 开普勒轨道可以用开普勒轨道六要素(简称轨道要素,也称轨道根数)来表示.必须指出,航天器开普勒轨道是在一定假设下的理想轨道.人造地球卫星出现以后,仅仅按照开普勒三定律和利用二体问题不可能准确预报卫星的位置,于是提出了航天器轨道摄动问题和摄动轨道这个名词,后来出现了非开普勒轨道这个名词.2 航天器非开普勒轨道2.1 非开普勒轨道的名词来源通过初步检索,non2Kep lerian orbits这个名词1980年出现在Baxter的文章中[3].本文把非开普勒轨道缩写为NK O.本文所说的NK O主要指航天器的NK O.・2・第4期孙承启:航天器开普勒轨道和非开普勒轨道的定义、分类及控制2.2 非开普勒轨道的定义非开普勒轨道定义1:不符合开普勒三定律的航天器的运行轨道.非开普勒轨道定义2:不符合二体问题解的航天器的运行轨道.2.3 非开普勒轨道的分类和特点在引起航天器开普勒轨道变化(摄动或偏离或根本不符)的原因中,有些对航天器轨道的影响较小,可当作摄动来处理,有些影响较大而必须另作处理.从影响程度上可以把非开普勒轨道分为非本质NK O和本质NK O两大类,从影响源上可分为自然(或被动)NK O和人为(或主动)NK O两种.本文采用以第一种分类为主的分类法.2.3.1 非本质NK O非本质NK O多半是由于空间环境干扰和某些人为因素造成的.空间环境摄动力虽小,但长期作用会形成NK O.航天器发动机的漏气(产生的推力很小)及姿态控制推力器的非力偶方式工作也会引起轨道摄动.还有一些发生在航天器遭到流星或空间碎片的撞击和发动机的脉冲工作情况.当这种瞬时干扰结束后,航天器将以干扰消失时刻的轨道继续运行下去.因此非本质NK O也可以说是由于干扰力或干扰力的影响远小于主天体对航天器的引力的影响而造成的.有些非本质NK O是很有用的.比如利用地球形状摄动可以获得太阳同步轨道、临界倾角(i= 6314°)轨道等.2.3.2 本质NK O对于作用在航天器上的自然环境力或控制力对航天器轨道的影响已不能当成摄动来处理的情况,航天器就运行在本质NK O上了.由自然环境引起的本质NK O的典型例子是航天器再入大气层后的飞行轨道和三体问题轨道.深空探测需要研究三体问题或多体问题.按照上述定义,深空探测器在三体问题中的轨道属于本质NK O,尽管它可以用干扰二体问题来处理.所谓三体问题是指研究3个可视为质点的天体在万有引力相互作用下的运动规律问题.三体问题是天体力学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可以用牛顿力学来处理.一般的三体问题没有解析解.但是对深空探测器而言,可以简化为限制性三体问题来研究.以日地系统为例,限制性三体问题有5个特解,称之为平动点或拉格朗日点(简记为L点).在这5个点处航天器相对于原点在日地公共质心上的旋转坐标系的相对加速度等于0,即引力加速度和离心力加速度相平衡.处于某些平动点附近轨道上运行的航天器有着特殊的应用价值,比如我国计划中的夸父卫星A在日2地之间的L1点(距离地球115×106km)的晕轨道(过L1点垂直于日地连线的平面附近绕L1点的运行轨道)上运行,对空间风暴、极光和空间天气进行探测和研究[4].2.3.3 航天器的人为本质NK O航天器的人为本质NK O是指航天器在经常性的或连续的控制力作用下的运行轨道.可以分为受控本质NK O和乱控本质NK O.乱控本质NK O是指在航天器控制系统或推进系统出现故障的情况,航天器在不符合要求的持续推力作用下的飞行轨道.下面列举一些航天器的受控本质NK O:1)进入或返回再入行星大气层后的受控飞行轨道,特别是有升力控制的再入段轨道;2)空间拦截或空间交会的末制导段轨道;3)行星软着陆制动段轨道;4)沿V(目标航天器飞行速度)方向或沿R(目标航天器地心矢量)方向直线靠拢时的轨道;5)对目标航天器作任意方位绕飞时的轨道;6)在目标航天器轨道平面外作相对位置保持时的轨道;7)保持在目标航天器R方向某个位置上的轨道;8)各种连续推力作用下的转移轨道;9)复杂形状编队飞行时的轨道;10)复杂形状星座保持时的轨道;11)太阳帆的飞行轨道;12)气动辅助变轨段轨道.综上所述,可以用图2来描述航天器非开普勒轨道的分类.3 开普勒轨道与非开普勒轨道的关系1)航天器开普勒轨道是航天器非开普勒轨道的近似,近似程度依具体情况而异.2)航天器开普勒轨道是对非开普勒轨道理想化的结果.3)在某些简化条件或允许条件下,非开普勒轨道可以用开普勒轨道要素来表示.a.对于长期受到小摄动作用的航天器轨道可以用密切轨道(瞬时开普勒轨道)来描述,或在一段不长的时间内可以用开普勒轨道来描述.・3・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35卷图2 非开普勒轨道的分类图 b.在短时强干扰或脉冲干扰作用前和结束后,可以用开普勒轨道来描述.c.在航天器轨道设计时,把开普勒轨道作为标称轨道或参考轨道来使用.当主要摄动模型已知时,把考虑摄动后的理论计算轨道(视同开普勒轨道)作为标称轨道或参考轨道来使用.4)牛顿力学是研究开普勒轨道和非开普勒轨道的共同基础.4 航天器的轨道控制航天器轨道控制就是通过利用或主动对航天器施加外力改变航天器质心运动的轨迹,使其沿要求的轨道到达预定目标(目标轨道或目标位置),一般包括轨道机动和轨道保持两种情况.有时把未施加控制力的轨道称为自由轨道.在不同参考坐标系中,航天器轨道的形态是不同的.以改变在惯性坐标系中的轨道形态为目的的轨道控制称为绝对轨道控制,以改变在航天器相对(动)坐标系中的轨道形态为目的的轨道控制称为相对轨道控制.轨道控制过程中的绝对轨道都是非开普勒轨道.对航天器主动施加外力(通常是在给定方向施加一定时间的有限推力,有些情况施加变推力)的结果是航天器飞行速度(轨道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发生变化.变轨前后速度矢量改变量的模即速度增量的大小是轨道控制所付出的能量代价的间接度量.短时间施加的推力可视为脉冲推力,n次脉冲推力控制的结果形成了一个由n+1段自由轨道相连的非本质NK O.但是如果施加推力的时间很长,则控制的结果是形成一段本质NK O.轨道控制通常是先针对给定的航天任务选择或设计一条标称轨道(也称参考轨道或目标轨道).这条参考轨道通常是按简化模型用标称参数值计算出来的理论轨道,它可以是K O,也可以是NK O.轨道控制系统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控制规律在一个或几个时刻开启轨控发动机进行变轨,使航天器到达目标轨道或保持在标称轨道上.为到达空间预定位置或区域所进行的轨道控制称为制导.例如轨道拦截和交会对接任务中的末制导,航天器返回地面过程中的再入制导,运载火箭把航天器送入预定入轨点的制导等.现代航天器的制导系统通常是一个反馈控制系统.闭路制导系统把实测轨道与参考轨道进行比较,按照事先设计好的制导规律,控制航天器的飞行轨迹,消除误差,使其沿参考轨道飞行,最终到达目标点.这种情况下的参考轨道可以事先设计好并装订在星载计算机中,也可以由星载计算机按给定模型实时计算.轨道控制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是精度、时间和所消耗的能量或推进剂量.轨道控制或制导的精度主要取决于轨道确定或导航的精度和控制或制导的方法误差.轨道控制过程的时间主要取决于标准轨道的选择、轨道控制规律和执行机构的性能.轨道控制所消耗的推进剂量(正比于各次变轨速度增量绝对值之和,也称特征速度)主要取决于轨道控制规律和发动机的比冲.如果设计参考轨道时所用的动力学模型与实际轨道相差大,那么为迫使航天器沿・4・第4期孙承启:航天器开普勒轨道和非开普勒轨道的定义、分类及控制参考轨道飞行所消耗的推进剂就多.设计者要对上述性能指标进行权衡与折衷,并希望实现自然作用与人为控制作用的最佳结合———和谐控制.下面举3个轨道控制的例子.(1)从月球返回地球的跳跃式再入控制[5]低升阻比探月飞行器返回地球时,飞行器将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的高速再入地球大气层.如果要求返回起始于绕月轨道上的任意点和任意时刻,并保证最终能安全地着陆到地面指定区域,就要求飞行器有很长的纵向航程控制能力.由于飞行器的升阻比较小,所以必须采取跳跃式再入方式,即飞行器先再入大气层,然后跃升到大气层外,最后再一次进入大气层并着陆.再入制导系统必须能够提供可供跳跃的再入轨迹(即参考轨道)并进行精确制导.轨迹规划即制定参考轨道的任务是由星载计算机在轨(实时)计算出一条由当前点至第二次再入段终点(着陆器降落伞的开伞点)的可行的跳跃式再入轨迹和合适的倾侧角(称指令倾侧角).参考轨道设计的基本要求是满足从当前点到开伞点的航程要求,并保证过载不超过限定值.制导律设计的基本要求是通过跟踪指令倾侧角,保证飞行器沿该参考轨道飞行并有足够的鲁棒性.该探月飞行器的返回再入制导系统是一个闭路制导系统.从首次再入点开始到最终着陆的整个飞行过程除了中间有一小段是在大气层外的K O外,其余部分都是本质NK O.(2)交会对接最后停靠段的相对轨道控制如果在航天飞机与空间站交会对接最后停靠段要求航天飞机自下而上地靠拢空间站,则可以沿R(空间站的地心矢量)方向和V(空间站的轨道速度矢量)方向连续地对航天飞机施加推力,其中V方向的推力用于减小航天飞机与空间站沿V 方向的相对速度,R方向的推力用于减小二者之间的高度差,采用这种相对制导策略可以实现航天飞机沿R方向向空间站匀速直线靠拢,在停靠过程中航天飞机绕地球飞行的轨道(绝对轨道)是一个本质NK O.(3)星际航行的轨道控制如前所述,星际航行轨道涉及到三体问题.三体问题是一个非线性动态系统,其运动具有混沌现象.星际航行中的轨道转移可以应用混沌运动理论中的不变流形(有稳定流形和不稳定流形两种)的概念.利用不变流形可以大大减小轨道转移的推进剂消耗量.太阳系中的许多条不变流形组成了一个轨道网络.由于沿此网络中的管道表面飞行所消耗的能量极小,所以常称之为星际高速公路(I PS, inter p lanetary superhigh way).航天器可沿稳定流形接近天体,沿不稳定流形飞离天体.如果要使宇宙飞船从行星A飞向行星B,可以先让宇宙飞船沿稳定流形管道转移到行星A的一个晕轨道上,然后沿行星A晕轨道的一个不稳定流形管道上飞行,再在适当的时候让宇宙飞船切换到行星B的一个稳定流形管道上,宇宙飞船接着沿此管道到达行星B的一个晕轨道上,最后再转移到绕行星B的近星轨道上.由于宇宙飞船在整个飞行过程中很大一部分是沿不变流形管道飞行的,所以只需消耗非常少的推进剂.需要指出,航天器轨道控制通常需要姿态控制相配合.这种情况下,姿态控制系统的任务是将航天器的姿态或推力发生器(比如发动机、太阳帆等)的指向调整到并稳定在轨道控制所要求的数值上;或者在轨道控制力作用期间,使航天器的姿态或推力发生器的指向按轨道控制或制导给出的规律变化.有时需要考虑轨道控制与姿态控制作用的相互耦合对航天器轨道运动和姿态运动的影响.5 航天器的轨道确定航天器的轨道确定就是对轨道测量数据进行处理,给出航天器在给定时刻的位置和速度或者轨道要素.测量数据可以由地面站对航天器运动轨迹进行测量得到,也可以由装载在航天器上的测量设备提供.通过对这些测量数据的处理和计算可以获得航天器的轨道参数.轨道控制需要知道航天器现时的轨道参数,闭路制导需要航天器实时确定它自己的位置和速度,有时姿态确定也需要知道航天器的轨道参数.我们把为轨道控制或制导所进行的轨道确定称为导航.完全利用航天器上的测量设备和计算装置而不依赖于地面设备支持的导航称为自主导航.轨道动力学模型对轨道确定的精度有很大影响.在星上轨道计算或导航任务中,应在星载计算机的能力范围内尽量使用精度较高的轨道动力学模型———NK O模型,例如采用包含地球非球形摄动的J2项的轨道动力学方程,在相对导航滤波器设计中考虑航天器发动机工作时推力的影响.航天任务常常需要地面站给出航天器轨道参数的(下转第47页)・5・第4期党 蓉等:基于BANK编译模式在扩大单片机程序存储空间中的应用研究1.4 修改编译选项编译选项的修改与使用的编译器有关.本用例使用了Keil C51编译器,结合硬件的具体设计情况,在L51_BANK.A5l文件中修改如下两处配置代码,其他不变.1)设置?B_NBANKS为2;2)设置BANK S W I TCH采用单片机P1.4口操作.另外,还需要在编译选项中设置BANK区的起始和终止地址.2 设计验证通过对资源的分析和拷机试验验证了硬件设计和软件结构规划的正确性以及采用BANK编译模式编译后跨BANK区切换的可行性.由于在进行BANK区间切换操作时,会占用4个字节的堆栈空间,并且公用变量、常量必须放在COMMON区等缘故,所以本文采用仿真器对程序运行过程中的压栈情况、公用变量及常量进行了单步跟踪及分析,结果表明堆栈空间满足要求,公用变量及常量不存在冲突,数据传递正确.对软硬件进行了3h的连续拷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程序运行正常.3 结 论本文利用Keil C51的BANK编译模式进行软硬件联合设计,解决了MCS251系列单片机对最大64K B程序空间的限制问题,可供类似应用参考.参 考 文 献[1] 徐爱钧,彭秀华.Keil Cx51V7.0单片机高级语言编程与μV isi on2应用实践[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1472605[2] Keil Elektr onik G mbH and Keil Soft w are I nc.A51macr o assembler and utilities f or8051and variants[M].[S.l.]Keil Elektr onik G mbH and Keil Soft w areI nc,2001:2932304[3] Keil Elektr onik G mbH and Keil S oft w are I nc.GS51gettingstarted withμV isi on2[M].[S.l.]Keil Elektr onik G mbHand Keil S oft w are I nc,2001:67268[4] 孙涵芳,徐爱卿.MCS251系列单片机原理及应用[M].北京: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出版社,1994:1482158[5] 周敬利,卓越.MCS251程序空间扩展原理及编译器优化[J].计算机工程,2003,29(8):1832185[6] 任克强,胡中栋.一种扩展MCS251单片机程序存储器地址空间的方法[J].南方冶金学院学报,2002,23(9):38240[7] 黄晴.基于C51的BANK编译器应用[J].机电工程技术,2005,34(8):79280(上接第5页)预报值,这种情况应尽量选用高精度的NK O模型,采用喷气姿态控制的低轨道卫星的轨道预报需要考虑小推力姿态控制发动机工作累积冲量引起的轨道摄动.6 结束语本文从开普勒三定律和牛顿力学出发,阐述了航天器的轨道问题,给出了航天器开普勒轨道和非开普勒轨道的定义、分类和特点.本文将开普勒轨道分为理想K O和视同K O两大类,将非开普勒轨道分为非本质NK O和本质NK O两大类,它们都有自然的和人为的两种情况,列举了许多受控本质NK O 的典型例子,还介绍了相关的轨道控制与轨道确定、制导与导航问题.参 考 文 献[1] 张钰哲,戴文赛,李珩,等.中国大百科全书:天文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0:127[2] Bong W.Space vehicle dyna m ics and contr ol[M].Rest on:A I A A I nc,1998[3] Baxter B E.Kep lerian rep resentati on of a non2Kep lerianorbit[J].Journal of Guidance and Contr ol,1980,3(2):1512153[4] 胡少春,刘一武,孙承启.星际高速公路技术及其在夸父计划中的应用[J].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2008,34(6):12217[5] 陆平,朱亮,敬忠良,等.探月返回跳跃式再入制导[C].全国第十三届空间及运动体控制技术学术会议,湖北宜昌,2008年7月・74・。

2018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航天飞行器动力学原理试题

2018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航天飞行器动力学原理试题

航天飞行器动力学原理A 卷一、轨道力学的定义是什么,简述主要的研究内容。

二、什么是轨道要素,典型的轨道要素如何描述航天器的轨道特性,给出典型轨道的定义,并用图示方法具体说明。

三、简述太阳同步轨道,地球同步轨道,地球静止轨道,临界轨道以及回归轨道的定义,说明上述各种对应轨道要素应满足的数学条件。

四、根据322RR dt R d μ-=,说明L E H ,,三个积分常量及其具体含义(物理意义)。

五、什么是霍曼转移轨道,试求平面内霍曼轨道转移所需的两次轨道增量和变轨作用时间(包括轨道转移和轨道交会的时间条件)。

六、弹道导弹弹道一般由哪几段组成,各段有什么特点?七、弹道导弹自由飞行段的最大射程弹道是惟一的,,已知关机点速度0q ,试根据开普勒方程给出自由飞行段最大射程角ϕ,最大射程对应的关机点当地弹道倾角0ε的表达式(利用半通径0,εq 的关系)。

八、忽略地球转动并假设地球为圆球形,设导弹以常值当地弹道倾角再入,已知再入点高度e h 和当地弹道倾角e ε,再入段射程如何计算?九、分析垂直上升段飞行时间计算公式()1//40001-=G P t 的物理意义。

十、什么是比力,加速度计感受到的是什么量,导引惯性加速度和比力的关系?航天飞行器动力学原理B 卷(补考)一、轨道力学定义,内容二、瞬时轨道要素,平均轨道要素,开普勒轨道要素的定义,区别三、太阳同步轨道定义,数学条件,特点 四、根据322RR dt R d μ-=,说明L E H ,,三个积分常量及其具体含义(物理意义) 五、轨道平面转移相关(一次脉冲和三次脉冲的分界点)六、主动段氛围哪几段,要求是是什么。

七、已知关机点的r,v ,从发射坐标系转换到当地铅锤坐标系。

八、求q,e,a 和000,,εv r 的关系利用()θcos 1/e p r +=说出为什么会有高低轨道 (20分)九、推导再入段方程组力垂直于速度方向的方程(原题给出了方程,我懒得写了)。

《大学物理学》(第二版)吴王杰 03 03-4火箭飞行原理

《大学物理学》(第二版)吴王杰 03 03-4火箭飞行原理

d pm d vu d m 0
dv u dm m
火箭喷出质量为dm (dm<0)的气体,速度增加了dv
v dv
mudm
v0
m0
m
vv0
ulnm0 m
力学动量与角动量第4节
假设某一级火箭启动时的质量为m0,燃料 用尽时质量为m, 火箭所能达到的最大速率
vv0
ulnm0 m
火箭的质量比:m0/m

dm m g
dt u
d d m t 6 1.1 5 40 1 9 30 .839 (k2 g s 1)
力学动量与角动量第4节
例题2 火箭竖直立在发射台上,点火后以1500kg s–1的速率喷出气体,气体分子的喷射速率达到 3.5km s–1。若火箭缓慢上升,火箭的初始质量最 大为多少? 解 火箭点火后产生的推力
2、火箭的推力
mdtg m dvudm mdvudmmg dt dt
火箭发动机的推力 u d m dt
火箭所需的最小推力大小就是其初始重力m0g
dm m0g dt u
力学动量与角动量第4节
例题1 一质量为6104 kg的火箭竖直发射,喷射 速率u为103m/s ,试问要产生克服火箭重力所 需的推力,起飞时火箭每秒至少应喷出多少质 量的气体?
u d m 3 .5 1 3 0 15 5 .2 0 1 5 0 6 N 0 dt
该火箭最大可以承载5.25 10 6N的重力,所以 火箭初始的最大质量为
m5.25 10 6 5.3615 0kg 9.8
力学动量与角动量第4节
3、在大气层之外或更远的自由空间飞行
火箭系统的不受外力作用,动量守恒
要提高火箭的速度,可采用提高喷射速度 和质量比的办法。一般多采用多级火箭来提高 速度。

哈工大航天学院课程-空间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第3课-空间飞行器轨道动力学上PPT课件

哈工大航天学院课程-空间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第3课-空间飞行器轨道动力学上PPT课件

(2)运载火箭的 主动段轨道
在主动段飞行时,作用 在火箭上的力和力矩 如图3.6所示
图3.6 在主动段作用于火箭上的力系
第15页/共48页
XOY 为发射平面坐标, X1O1Y1为速度坐标。图中 为地心角, 为俯仰角, 为 速度方向角, 为火箭飞行 攻角。
第16页/共48页
把作用在火箭上所有的力,
第30页/共48页
春分点:黄道与天赤道的一 个交点。
黄道: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 道面(黄道面)与以地心为球心 的天球相交的大圆。
“黄赤交角”:黄道面与赤 道面约相交成23°27′。
太阳的周年视运动:由于地 球公转观测到太阳在恒星间移动, 周期为1年。
黄道就是天球上的太阳周年 视运动轨迹。太阳由南向北过天 赤道的交点叫“春分点”,另一 个交点是秋分点。
co s2
2
k
vk2
v
2 k
rk2
co s2
k
2 2
rk
4 vk2rk2 cos2 k
co s(0
(3-8) )
式中, 3.8961014 m3/s2 称为地球引力常
数可见。,自由飞行段的轨道方程,完全取决于主动段终点的速度 ,速度方向角
和径向距离。
第23页/共48页
在图3.7中,如果火 箭在 B点,再一次点 火加速,使火箭的速 度达到航天飞行器在 该点的运行速度,它 就进入绕地球运动的 的轨道,此轨道称为 “卫星轨道”。卫星 的轨道高度和形状, 由运载火箭主动段终 点的速度矢量和空间 位置决定。
在运载火箭方案论证初期,可以依据发射航天 飞行器的速度要求,用齐氏公式计算出理想速度, 再减去约2000m/s的速度损失,进行方案估计。
第20页/共48页

航空航天领域的多学科交叉研究

航空航天领域的多学科交叉研究

航空航天领域的多学科交叉研究当我们仰望星空,畅想宇宙的奥秘时,航空航天领域的成就无疑是人类智慧的璀璨结晶。

然而,这些令人惊叹的成果并非来自单一学科的努力,而是众多学科相互交叉、融合的结果。

航空航天领域的多学科交叉研究是一个极其复杂而又充满魅力的领域。

从物理学、化学到数学、计算机科学,从材料科学到工程学,从生物学到人文学科,众多学科的知识和技术在这里汇聚,共同推动着航空航天事业的不断前进。

物理学在航空航天领域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为我们理解天体的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热力学定律帮助我们设计高效的航空发动机;相对论则在卫星导航和宇宙航行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力学原理更是贯穿于飞行器的设计、制造和飞行过程的每一个环节。

例如,空气动力学的研究对于优化飞行器的外形,减少阻力,提高飞行效率至关重要。

通过风洞实验和数值模拟,科学家们能够深入了解气流在飞行器表面的流动规律,从而为设计出更加先进的飞行器提供依据。

化学学科在航空航天领域也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

燃料的研发和燃烧过程的优化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高性能的燃料不仅能够提供强大的动力,还需要具备高稳定性、低污染等特性。

同时,材料的化学组成和性能也是航空航天领域关注的焦点。

例如,高强度、耐高温的复合材料的研发,使得飞行器能够承受极端的环境条件,如高温、高压和强烈的辐射。

数学在航空航天领域的作用同样不可小觑。

从飞行器的轨道计算到控制系统的设计,从数据分析到模型建立,数学方法无处不在。

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等数学工具为解决航空航天中的各种问题提供了精确的理论支持。

例如,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我们可以预测飞行器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能和行为,为飞行试验和实际应用提供重要的参考。

计算机科学的飞速发展为航空航天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高性能计算技术使得对复杂的航空航天系统进行大规模数值模拟成为可能。

通过计算机模拟,我们可以在实际制造和飞行之前,对飞行器的性能进行评估和优化,大大缩短了研发周期,降低了成本。

“嫦娥二号”平动点和小行星探测试验中的轨道计算

“嫦娥二号”平动点和小行星探测试验中的轨道计算

“嫦娥二号”平动点和小行星探测试验中的轨道计算曹建峰【期刊名称】《天文学报》【年(卷),期】2016(057)001【总页数】2页(P125-126)【作者】曹建峰【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上海200030【正文语种】中文论文以CE-2(嫦娥二号)平动点飞行试验、小行星探测试验以及YH-1火星探测任务为背景,对深空探测测定轨技术开展研究.相关研究成果直接为小行星图塔蒂斯探测试验的拍照成像提供了高精度的轨道支持.针对YH-1火星探测开展了先期的测定轨研究,研究成果虽未能直接应用于火星探测任务,但积累的理论知识可服务于我国后续深空探测.论文的研究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回顾统计定轨理论,简单介绍了时空参考系、动力学模型、估值方法及考察协方差理论.(2)开展深空探测的观测建模研究.基于理论分析,推导建立测距、多普勒以及VLBI(Very Long Baseline Interferometry)等观测类型的测量模型.在观测模型建立过程中对算法进行优化,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同时,提高了计算效率.此外,针对嫦娥卫星巡航飞行阶段自旋稳定的特点,建立了测量数据的自旋修正模型,既满足了数据修正的需求,亦可实现天线安装位置的估算.(3)对CE-2平动点飞行试验期间积分中心选取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基于理论推导,得出选取地球作为积分中心开展轨道计算更适合的结论.针对平动点飞行试验期间的轨道计算,建立了真实力模型下空固坐标系与会合坐标系的转换关系;构建了对流层延迟修正的平均效应模型,实现了CE-2在平动点飞行阶段全程2–10 km、在平稳飞行阶段优于5 km的定轨精度,为CE-2平动点飞行试验提供了精确轨道支持. (4)对CE-2小行星探测试验的轨道计算开展了研究,为探测试验小行星清晰成像提供精确轨道支持.交会前两次轨道修正仅有13 d间隔,而小行星清晰成像要求轨道精度优于15 km.针对控后弧段有限的特点,建立了融合轨控前后测轨数据进行轨道计算的策略,实现了控后12 d优于10 km的定轨精度.(5)针对早期YH-1火星探测任务开展了仿真计算,分析了影响定轨精度的主要误差源和当前测控条件下YH-1可能的定轨计算能力,先期的研究工作可为后续的自主火星探测提供支持.对上海天文台跟踪的MEX(Mars Express)测轨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解算的轨道与ESA(European Space Agency)精密轨道偏差百米量级,验证了深空探测观测模型、动力学模型的准确性以及定轨软件的能力.Setting within the context of the flight trial of CE-2(Chang’e 2)around the Sunterrestrial libration point,the asteroid exploration as well as the YH-1 Mars explorationmission,this paper conducted various related studies on orbit determination techniques for deep space exploration.The research results provided high-precision orbit support for the successful photographing of the Toutatis.This paper also carried out preliminary orbit determination studies on YH-1 mission.Although the study findings can not be used directly in the Mars exploration mission,they can still be useful for the future explorations.This thesis is composed of the following five aspects.(1)Reviewed the statistical orbit determination theory,and gave adescription of the spatiotemporal frame of reference,dynamical model issues,methods of estimation,perturbation analysis theory,as well as the algorithms for considering covariance analysis.(2)Developed the observational model for the deep space exploration.Based on theoretical analysis,the models of ranging,ranging rate,and VLBI(Very Long Baseline Interferometry)are derived.During the modeling process,the algorithm is optimized to improve the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without deteriorating the accuracy.In addition,with the spin-stabilized characteristic of CE-2 in its cruise phas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a spin stabilization correction model of the tracking data is constructed,which not only meets the requirement of data correction,but also can estimate the alignment of antenna.(3)Carried out a study on the selection of integration center for CE-2 libration flight trial.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Earth is most suitable for orbital prediction.A precise satellite ephemeris for CE-2’s flight trial is provided.The transformation relation between the spatial- fixed coordinate system and the rotation coordinate system is constructed.An orbital accuracy of 2–10 km in the whole flight process and 5 km for the stable flight phase are achieved based on an overlap comparison.(4)Provided orbit support for CE-2’s asteroid exploration.Under the circumstances that only 13 days are left between the last two orbit maneuvers before the encounter,and an accuracy of better than 15 km is required for the target photographing,an orbit determination strategy incorporating pre-and post-maneuver tracking data is developed,whichachieved an orbit determination accuracy of 10 km,and presented a calibration basis for velocity increment during the maneuver.(5)Performed YH-1 Mars exploration simulation,and analyzed the major error sources a ff ecting the orbit determination accuracy.The YH-1’s possible orbit determination ability under the current tracking capacity is also studied.These researches can provide support for the subsequent Mars exploration.In addition,the Mars Express tracking data from Shanghai Astronomical Observatory are processed and calculated,and the position discrepancy between the orbit thus obtained and European Space Agency’s orbit is of the order of several hundred meters.This trial tested the accuracy of the observation model,dynamical model,and the ability of orbit determination software for deep space exploration.。

描述轨道

描述轨道

第5章描述轨道本章中你将学到……经典轨道根数定义,描述轨道的大小、形状和方向,以及航天器在轨道上的位置利用航天器在轨道上某一点的位置矢量R r和速度V r确定经典轨道根数解释并利用轨道地面轨迹你应该已经掌握……二体运动方程及其假设(第4 章)轨道比机械能ε (第4 章)轨道比角动量h r(第4 章)矢量的定义及矢量的运算,包括点积和叉积(附录A.2)反三角函数cos−1 和sin−1 (附录A.2)内容安排5.1轨道根数定义经典轨道根数备用轨道根数5.2计算轨道根数半长轴偏心率轨道倾角升交点赤经近地点幅角真近点幅角5.3航天器地面轨迹航天器任务操控系统任务管理与操控弹道和轨道航天任务运载工具航天任务结构。

本章学习图1-20 所示的航天任务结构中的轨迹和轨道部分。

上一章学习了二体运动问题,推导出运动方程,并用严格的数学术语描述了航天器如何在空间运动。

但是很多情况下,只给出航天器在惯性空间的位置和速度是不够的。

通常还需要知道轨道与地球上相对应的轨迹(在地面上的投影)。

例如,想知道一颗遥感卫星什么时候经过洪水灾区(图5-1)。

图5-1.密西西比河洪水泛滥。

这是对地观测卫星1993 年拍摄的密苏里州圣路易斯洪水泛滥的图片。

(由NASA/戈达德航天中心许可)这一章将学习两个能够帮助我们了解航天器运动的有用工具——经典轨道根数和地面轨迹。

一旦你熟悉了它,就可以利用这些经典轨道根数来直观地描述轨道在空间中的样子。

地面轨迹可以确定地球上某一区域什么时候进入航天器的视野,什么时候地球上的观察者可以看到航天器。

5.1轨道根数本小节的主要内容是……定义经典轨道根数用经典轨道根数描述轨道的大小、形状和方位以及航天器在轨道上的位置如果一些特定的经典轨道根数没有定义,需要用哪些替换根数来代替如果你驾驶一架飞机,地面的控制人员通过无线电信号询问你在哪里,准备去哪里,你必须告诉他们6 个关于飞机的参数高度纬度经度水平速度机头方向(南北等等)垂直速度(上升还是下降)知道了这些参数,控制人员就能预见你的下一个位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谷.布拉赫
约翰.开普勒
2.1.1 开普勒定律 1.第一定律——椭圆律
每个行星沿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太阳位于椭圆的 一个焦点上。
因此,行星在运行过程中,离太阳的距离是变化的,离 太阳最近的一点为近日点,离太阳最远的一点为远日点, 如图2.1所示。
2.第二定律——面积律 由太阳到行星的矢径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扫过相等的 面积。 在图所示中,S1,S2,S3,S4,S5,S6,分别表示行星运行到 t1,t2,t3,t4,t5,t6, 时刻的位置。如果从S1到S2的时间间 隔和S3到S4 , S5到S6的时间间隔相等,则矢径扫过的面 积S1OS2, S3OS4, S5OS6也都相等,可表示为 dA/dt=常量
表2.1
2.2.2 二体问题和运动方程 首先,作两个简化假设: (1)物体为球对称的,这样就可以把物体看作质量集 中在其中心。 (2)除了沿两物体中心连线作用的引力外,没有其他 外力和内力作用。 其次,确定一个惯性坐标系(无加速度的和无转动的 坐标系)以便测量物体的运动状态。牛顿描述惯性坐标系 时说:此坐标系固定在绝对空间内,“按其本质来说, 它与外界无任何关系,永远保持那样并且不动”。
rni
(2.5) (2.6)
式中
作用在第i个物体上的所有引力的矢量和 Fg 为
rni ri rn
n Fg Gmi
j 1 j i
mj rji
(rji )
(2.7)
图2.4中所示的其他外力 F其他,包括阻力、推力、太阳辐 射压力、由于非球形造成的摄动力等。作用在第i个物体 上的合力称为 F总 ,其表达式为
2.2.3 轨道运动常数 1.机械能守恒 用 r 与式(2.21)作点乘,且 v r ,v ,得到 r
r r 因为由矢量运算法则 a a a a ,故 vv
并且注意到
r r r 3 r v v 3 r r 0
牛顿
2.1
航天器轨道的基本定律
如果说1642年的圣诞节迎来了理性的时代, 那么完 全是由于有两个人为大约50年后牛顿最伟大的发现奠定 了基础。一个是第谷· 布拉赫, 他几十年如一日,极为细 致地收集和记录了行星精确位置的大量数据;另一个是 约翰· 开普勒,他以其极具的耐心和天赋的数学才能,揭 示了隐藏在第谷的观测数据背后的秘密。这两人就是用 肩膀托起牛顿的“巨人”。
于是,可以将式(2.26)改写为
两边积分得
d d r (r h) ( ) dt dt r
r B r h
r
这里B是积分常矢量。用r点乘该式就得到标量方程
r rB r r h r
r
显然,轨道的几何方程是一个圆锥曲线的极坐标方 程,中心引力体质心即为极坐标的原点,位于一焦点上, 极角v为r与圆锥曲线上离焦点最近的一点与焦点连线间 的夹角,常数p称为“半正焦弦”,常数e称为“偏心 率”,它确定了方程式(2.28)表示的圆锥曲线的类型, 如图2.7所示。
称为比机械能。
于是,可以得出结论:当卫星沿着轨道运行时,卫 星的比机械能 (即单位质量的动能和单位质量的势能 之和)既不增加,也不减少,而是保持常值。 的表达式 为
v 2 r
2
(2.23)
2.角动量守恒 用 叉乘式(2.21),得到
r
r r 3 r 0 r
(2.14)
r j1
对i=2的情况,方程式(2.13)变成
n m j G 3 (rj 2 ) r2 j 1 j 2
(2.15)
rj 2
根据式(2.6),有
r21 r1 r2
r21 r1 r2
(2.16)
于是有
(2.17)
至此,可以把航天器的轨道运动总结如下: (1)圆锥曲线族(圆、椭圆、抛物线、双曲线)为二体问 题中的航天器惟一可能的运动轨道。 (2)中心引力体中心必定为圆锥曲线轨道的一个焦点。 (3)当航天器沿着圆锥曲线轨道运动时,其比机械能(单 位质量的动能和势能之和)保持不变。 (4)航天器绕中心引力体运动,当r和v沿轨道变化时, 比角动量h保持不变。 (5)轨道运动总是处在一个固定于惯性空间的平面内。
2.2
二体轨道力学和运动方程
2.2.1 N体问题
为不失一般性,假定存在某个合适的惯性坐标系, 在该坐标系内,n个质量的位置分别为 r1 , r2 ,, rn .此系 统如图2.4所示。
m 由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得出, n作用在 mi 上的力 Fgn

Gmi mn Fgn 3 (rni )
考虑质量分别为M和m的两个物体构成的系统,如图 2.5所示。设 O ' X 'Y ' Z ' 为惯性坐标系,OXYZ为原点在 质量为M的物体质心上的不转动的,且与O ' X 'Y ' Z ' 平行 的坐标系。物体M和m在坐标系内的位置矢量分别为 rM 和 rm,并定义 r rm rM 现在,在惯性坐标系 O ' X 'Y ' Z 内可以应用牛顿定律, '
第二章 航天器的轨道与轨道力学
2.1航天器轨道的基本定律 2.2二体轨道力学和运动方程 2.3航天器轨道的几何特性 2.4航天器的轨道描述 2.5航天器的轨道摄动
第二章
航天器的轨道与轨道力学
“1642年圣诞节,在柯斯特沃斯河畔的沃尔索普庄 园,诞生了一个非常瘦小的男孩。如同孩子的母亲后来 告诉他的那样,出生时他小得几乎可以放进一只一夸脱 的杯子里,瘦弱得必须用一个软垫围着脖子来支起他的 头。这个不幸的孩子在教区记事录上登记的名字是 ‘伊 萨克和汉纳· 牛顿之子伊萨克 ’。虽然没有什么贤人哲 士盛赞这一天的记录,然而这个孩子却将要改变全世界 的思想和习惯。”
r21
j 3
rj 2
rj1
(2.19)
为了进一步简化这一方程,需要确定摄动影响与航 天器和地球间的引力相比有多大。表2.1 列出了一个高 度为370 km的航天器的各相对加速度(不是摄动加速度),
同时还列出了地球的非球形(偏状)造成的影响,以供比
较。
分析表2.1中的数据容易 看出,围绕地球运行的航天器 受到地球的引力占有主导地位, 因此进一步简化运动方程式 (2.19),简化N体问题是可能 和合理的。
得到
GMm r m rm r2 r

M rM
GMm r r2 r
GM r rm 3
r

Gm r rM 3
r
r rm rM
G(M m) r 3 r
(2.20)
方程式(2.20)为二体问题相对运动的矢量微分方程。 考虑到实际情况有
G( M m) GM
为了方便和具有一般性,称M为中心引力体,定义引力参 数 GM 。 于是式(2.20)变为
3 r r
r

0
(2.21)
此即为二体运动方程。对不同的中心引力体, 的值不 同。对于地球, 3.986 012 103 km3 / s 2 ; 对于太阳,
1.327 154 1011 km3 / s 2
r v
h r v
因为
(2.24)
v 的矢量叉积,因此,它必定与包含 r 和 v 的平面正交。但 h 为一恒定矢量,所以 r 和 v必定
h为 r
和 总在同一平面内。由此可以证明航天器的运动必定限制 于一个在空间固定的平面内,称为轨道平面。轨道平面 具有定向性。
2.3 航天器轨道的几何特性
2.3.1 轨道的几何方程 将方程式(2.21)两边同时与h叉乘,有
r
因为 a a 0 总是成立,故上式左边第二项为零,得

注意到
d (r r ) r r r r dt
r 0 r
所以有
d (r r ) 0 或 dt
d ( r v) 0 dt
矢量 必定为一运动常数,简记为 h ,称作比角动 量。至此已经证明了航天器的比角动量 h 沿着其轨道为 一常数, h 的表达式为
n m G 3j (rji ) ri j 1 j i
rji
(2.13)
m 不失一般性,假定 m2为一个绕地球运行的航天器, 1为地 球,而余下的 m3 , m4 , mn 可以是月球、太阳和其他行 星。于是对i=1的情况,写出方程式(2.13)的具体形式, 得到
n m j G 3 (rj1 ) r1 j 2
F总 Fg F其他
(2.8) (2.9) (2.10)
F其他 F阻力 F推力 F太阳压力 F干扰
现在应用牛顿第二运动定律
d (mi vi ) F总 dt

把对时间的导数展开,得到 (2.11) dt dt 如前所述,物体可能不断排出某些质量以产生推力。在 这种情况下,式(2.11)中的第二项就不等于零。某些与 相对论有关的效应也会导致质量 mi 随时间变化。式 mi (2.11)各项除以 mi ,就得出第 i个物体的一般运动方 程为
h 3 r h 3 h r r
r r


(2.26)
考虑到h守恒和矢量运算规则 (a b) c b(a c) a(b c) 及 r r rr , 所以
d r (r h) h r h h r dt

r
3


rr 0
d v ( ) vv dt 2
2

d ( ) 2 r dt r r

d v2 ( )0 dt 2 r
更具一般性地,上式可以写为 d v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