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文化的同质化
破局融合困境地方电视台媒介融合发展新策略
破局融合困境地方电视台媒介融合发展新策略xx年xx月xx日contents •引言•地方电视台媒介融合的实践•地方电视台媒介融合的发展策略•结论与展望目录01引言1背景与意义23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媒体面临着新媒体的冲击,需要通过媒介融合来适应市场变化。
信息技术的发展地方电视台在新媒体的冲击下面临着诸多困境,如传播效果下降、广告收入下滑等,需要探索新的发展策略。
地方电视台的困境媒介融合是未来传媒业发展的趋势,地方电视台需要积极推进媒介融合,提高自身竞争力。
融合发展的重要性前期学者们对地方电视台媒介融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特点、必要性等方面,对于具体实施策略的研究还不够深入。
研究综述目前的研究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缺乏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研究不足研究现状研究目的与问题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地方电视台如何通过破局融合困境,实现媒介融合发展,提高自身竞争力。
(2)如何通过破局融合困境来推动地方电视台媒介融合发展?研究问题:(1)地方电视台在媒介融合过程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3)破局融合困境的具体策略和方法有哪些?02地方电视台媒介融合的实践地方电视台媒介融合的定义指不同类型媒介(如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和互联网等)在信息传播过程中进行功能、组织和结构等层面的相互交融,实现信息传播的优化和资源的高效利用。
地方电视台媒介融合的特点多层次性、互动性、多元化和社交性。
地方电视台媒介融合的定义与特点地方电视台媒介融合的现状媒介融合已成为当前信息传播领域的重要趋势,地方电视台也在积极探索和实践媒介融合。
地方电视台媒介融合面临的问题缺乏统一规划、人才短缺、技术水平落后、资金投入不足等。
地方电视台媒介融合的现状与问题浙江电视台与腾讯合作推出的“浙江新闻+”APP,实现了新闻报道的多媒体融合,用户可以通过APP观看新闻视频,参与评论互动,同时可以在社交媒体上分享。
案例一江苏电视台与阿里巴巴合作推出的“荔枝新闻”APP,整合了荔枝FM、江苏卫视、江苏新闻广播等资源,实现了音频、视频、文字等多种形式的新闻报道,满足了用户的多元化需求。
媒体文化的同质化
文艺百家文汇报/2002年/06月/22日/第008版/媒体文化的同质化蒋原伦(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在当今时代,浏览报纸、杂志,或打开电视机,令人困惑的是媒体文化的同质化现象,有时遥控器横扫几十个频道,看到的是类型大致相同的娱乐节目。
媒体文化的同质化是十分快速的,常常会像瘟疫般流行,例如当大陆的电视人发现我国台湾的雅嘉非常男女在此岸有市场时,立刻激起了连锁反应,地无分东西南北,台无分卫视有线,纷纷仿效,一时间从首都到地方有十数台类似的婚恋节目匆匆出笼;又比如美国的 百万富翁 这样的电视节目在中国有了他的众多的表兄弟,如 开心辞典 、 幸运52 、 超级大赢家 等等。
批评电视人或媒体工作者缺乏创意是最先能想到的,深一步地探讨会涉及许多问题。
媒体文化的时代,是关于文化全球化和本土化问题争论的最激烈的时代,一些学人认为媒体文化的同质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所以有关 媒介帝国主义 的概念的流行是顺理成章的。
媒介帝国主义的存在是以跨国公司的全球营销策略和统一的资本主义市场为前提的。
媒介帝国主义有关定义的可能的表述如下: 一个既定国家的媒介的属性、结构发行或内容的程序受到代表一个或几个国家的媒介的强烈的压力 。
这里或许会忽略一个问题,即媒体环境的趋同问题,我们容易接受经济生活同质化的事实,却很难接受文化的同质化现象,文化应该是民族的或民俗的,文化应该是有本土特色的。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放心地坐跨国公司设计制作的汽车,可以无所顾忌地穿跨国公司制造的皮鞋,抹跨国公司生产的香水,但是享用跨国公司的影视或其他文化产品时却应该保持警惕。
殊不知是媒体文化的生产方式决定了媒体文化的全球化,特别是二十世纪中叶以来,新兴媒体和伴随它而来的新兴媒体文化就是在国际化交流相对频繁的环境中产生和发展的,也就是说今天我们所说的媒体文化不完全是在某一发达国家完成后,再走向国际市场的,而是在比较广泛的国际交流的背景中逐渐生成的,而这种广泛的国际交流背景正是现代媒体所促成的。
混合与重构:媒介文化的“球土化”(一)
混合与重构:媒介文化的“球土化”(一)关键词:媒介文化球土化混合重构摘要]:球土化(glocalization)观念融合了全球化(globalization)与地方化(localition)两个极端,用以强调二者的相反相成和互动发展。
对于正在构建本土文化与融入全球化之间寻找张力空间的中国传媒来说,这一观念无疑提供了一个新的思维和实践框架。
本文从“球土化”这一理念入手,分析了媒介文化的“球土化”现象,论述了作为传媒辩证法———媒介“球土化”的思维,提出了在“球土化”实践中应坚持的方针和策略。
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全球的”、“全球性”等用语,至80年代“全球化”概念正式形成,再至当前对全球化悖论式的内在逻辑的体认(即国际化与本土化乃是全球化的一币之两面),人们对全球化的理解、把握不断走向深入,其中一个重要表现就是“球土化”观念的提出。
这一观念在经济、政治、文化乃至日常生活领域都带来了新的实践和回应,很多学科都已开始将其引入自己的研究领域。
对于正在构建本土文化与融入全球化之间寻找张力空间的中国传媒来说,球土化观念无疑提供了一个新的思维和实践框架,对于中国媒体实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大有裨益。
球土化的三种面相当代文化社会学家、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罗兰·罗伯逊(RolandRobertson),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提出了一个新的观念:球土化(glocalization)。
这一理念融合了全球化(globalization)与本土化(localition)两个极端,用以强调二者的相反相成和互动发展。
“glocalization”这一名词在华语学术界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翻译,笔者所见就有“全球地方化”、“球土化”、“全球地域化”、“全球在地化”、“全球本土化”等琳琅数种。
具体译法的不同虽是一个形式问题,但它从深层反映出此词还没有从一般性的名词术语过渡到严格意义上既具有描述功能又具有规范功能的学术概念,进而说明围绕着球土化,我国学术界并没有形成统一、明确的认识和评价,其理论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建构。
论电视节目的同质化现象
论电视节目的同质化现象——以《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为例,浅谈电视节目的同质化现象摘要:电视节目同质化发展一直是人们所深恶痛绝的。
几乎所有的电视媒体受众都不希望看到节目千篇一律,毫无新意。
但是在现代经济发展,市场激烈的条件下电视节目的编辑、彩排、文化价值都受到同质化的影响。
在本篇论文中,我以新近热播的电视相亲节目就视节目《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为例,浅谈电视节目产生同质化的原因及影响。
并对电视节目如何避免同质化发展提出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同质化类型化竞争文化价值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television has been the homogenization of people hated. Almost all of the television media do not want to see the program fits the audience, nothing new. But in the modern economic development, market conditions, intense editing of television programs, rehearsals, cultural values are subject to the impact of homogenization. In this paper, I recently hit the TV hit shows on the television program "You Are the One", "we meet it," for example, produces television programs of the causes and impact of homogenization. And how to avoid the homogenization of television program development put forward their own views.Key words: homogenization of cultural values of the type of competition目录一、电视节目同质化的根源 (3)二、竞争对电视节目同质化的影响 (4)三模仿与电视节目的同质化。
北京邮电大学真题大众文化与网络传播部分回忆版
大众文化与网络传播部分:一、名词解释 40分(每小题5分)1、大众文化2、大众传播3、网络文化4、互联网5、人际传播6、跨文化传播7、通俗文学8、亚文化二、简答题 60分(每小题15分)1、互联网的起源2、大众文化的特征3、网络中的传播4、网络文化的特色三、论述 50分(每题25分)1、大众媒介对大众文化发展的影响2、网络时代的艺术审美与传统的艺术审美之比较2008年传播学理论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40分)1、传播隔阂2、后工业社会3、讯息4、廉价报纸5、社会责任理论6、传播媒介7、知晓权8、世界信息流通失衡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1、为什么说传播是一种行为,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2、简述人类传播发展的历史进程。
3、简述受众对媒介活动进行社会监督控制的必要性和主要手段。
4、简述1980年“教科文组织麦克布莱德大会”决议要点。
5、简述关于社会传播的“文化指标研究”的主要内容。
三、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阐述美国的赖利夫妇和德国的马莱克兹关于传播过程系统模式的理论,并作简要评价。
2、阐述麦克卢汉的传播学说的三个主要内容,并作简要评价。
3、阐述现代社会中“信息环境的环境化”现象,并简要谈谈你对互联网作为一种“拟态环境”的认识。
4、阐述“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内容及特点,并简要概括其理论意义。
大众文化于网络传播一、回答问题:30分(每小题5分)1、大众文化2、数字鸿沟3、网络文化4、把关人5、意见领袖6、文化帝国主义二、简要回答:60分(每小题15分)1、什么是跨文化传播,它与跨国传播有何区别?2、试分析网络对大众传播的影响。
3、网络时代的艺术和审美有何新特点?4、在网络中,文化的同质化是如何形成的?三、论述:60分(每题20分)1、网络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介,一方面造就了文化的多元化,另一方面在急剧加速文化的同质化,请就此谈一谈你自己的看法。
2、如何看待网络传播时代传统新闻媒介的优势和劣势?3、是从大众文化的角度分析易中天现象。
媒介文化的全球化和同质化
媒介文化的全球化和同质化讨论媒介文化不能回避其全球化现象,关于全球化的论述几乎社会生活领域的各个方面,从政治到经济,从科技到文化,从物质到观念。
有的学者精要地指出,20世纪中叶以来的全球化概念是:“专门指二战以来的经济——科技——信息——文化的跨国化过程,尤其是冷战结束以来,跨国的资讯——金融——技术——商业文化,如何不断跨越民族国家疆界,而形成某种民族国家同步的所谓社会科学还无法妥善处理的新现象、新挑战。
”全球化的先导是媒介,各种及现代科技一并成长的媒介手段(大型快速的交通工具、高效的通讯设备及各种电讯网络,满世界发行的电影和报纸杂志等等),使得全球化成为可能。
对于全球化,人们往往关注的是意识形态内容,关注其某些观念和思想,没有注意到在有关的观念和思想产生之前,意识形态传播之前,现代的媒介手段已经将世界各地不同的语言、信仰、习俗和生活方式的人们用几乎是同一种方式联系在一起了。
亦即,当世界各地的学者们聚集在一道(或利用互联网),起劲地讨论本土化和全球化问题时,某种意义上他们已经共同迈入全球化的过程之中。
因此面对全球化,首先是面对使全球化成为可能的媒介手段。
而大众传媒以及媒介文化既是全球化的原因,同时也是它的结果。
一,媒介文化同质化今天,令人困惑的是媒介文化的同质化现象,人们浏览报纸,时髦的杂志,或打开电视机,感觉似曾相识,有时遥控器横扫几十个频道,看到的是类型甚至内容都大致相同的娱乐节目。
媒介文化的同质化是十分迅捷的,常常会像瘟疫般流行,例如当中国内地的电视人发现台湾的雅嘉《非常男女》在此岸大有市场时,立刻激起了连锁反应,地无分东西南北,台无分卫视有线,纷纷仿效,一时间,从首都到地方有十数台类似的婚恋节目匆匆出笼。
又比如美国的《百万富翁》这样的电视节目在中国有了它的众多的表兄弟,如《开心辞典》、《幸运52》、《超级大赢家》等等。
再如湖南卫视火爆非常的《超级女生》和《快乐男声》是模仿《美国偶像》而来,而据说《美国偶像》的源头是大洋彼岸的《英国偶像》。
新媒体时代的参与式文化研究
新媒体时代的参与式文化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传播的方式和渠道发生了深刻变革,传统的文化研究模式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也面临诸多挑战。
新媒体时代的参与式文化研究,旨在探索新的文化现象和传播模式,理解新媒体环境下公众如何积极参与并塑造文化,以及新媒体如何成为文化生产和消费的重要平台。
本文旨在全面分析新媒体时代的参与式文化现象,探究新媒体技术如何改变文化的生产、传播和消费方式,以及这些变化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我们将深入探讨新媒体时代的文化参与特征,包括互动性、即时性、多元化和个性化等方面,并尝试构建适应新媒体环境的参与式文化研究框架。
通过本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揭示新媒体时代文化参与的本质和规律,为文化研究和传播学提供新的理论视角和方法论指导。
我们也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促进公众对新媒体时代文化现象的理解,引导公众积极参与文化生产和消费,推动文化的多元化和个性化发展。
二、新媒体时代的传播特点传播速度的即时性: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如互联网、社交媒体和移动设备的普及,使得信息传播的速度前所未有地加快。
这一特点使得文化现象、社会事件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并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关注和讨论。
传播方式的互动性:新媒体不仅改变了信息传播的速度,更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
传统媒体往往是单向的、线性的传播,而新媒体则提供了双向的、互动的传播方式。
受众不再仅仅是信息的接收者,同时也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评论者,参与到文化的创造和传播过程中。
传播内容的多元化:新媒体的开放性使得信息传播的内容更加丰富和多元。
无论是文字、图片、音频还是视频,都可以在新媒体平台上发布和传播。
这种多元化的传播内容不仅满足了受众多样化的需求,也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传播范围的全球化:新媒体的跨地域性使得信息传播的范围不再局限于某个地区或国家,而是可以迅速扩展到全球范围。
这一特点使得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更加频繁和密切,也促进了全球文化的多样性和共同发展。
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笔记整理要点
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笔记整理第一部分理论第一章早期理论一、大众媒介的重要性大众媒介是对以大规模的方式运作,在或多或少的程度上能够触及并影响社会中每一个人的传播方式的简称。
尽管新媒介日益进步,大众媒介并没有处于衰落中,相反,为了顺应新媒介的出现,大众媒介也正在调整、扩展,以迎接挑战。
大众媒介的重要性一是在政治层面上,大众媒介逐渐成为民主政治过程的基本要素;成为权力行使的手段,政治人物和政府机构凭借优先的媒介使用权,进行广泛宣传使它们所拥有的权力合法化。
二是在文化层面上,成为社会现实的定义者与形象构成的主要来源,以及社会认同的主要表征;二是成为人们闲暇生活中最大的聚合场所,为人们提供共享的文化环境;三是在经济层面上,随着媒介产业的成长,媒介在市场中的权力呈现多样化与稳固化。
二、媒介与社会的关系媒介依照自身的法则和实践,在社会内部建构一种单独的社会以机构,但媒介在本质上仍然是依赖社会的。
三、方法的基本差异批判理论:试图揭露隐藏在媒介实践之下的问题,并且根据某些特定的价值,将这些问题与广泛的社会议题联系起来。
实用性传播理论:通过对传播过程的研究来解决实际问题,让大众传播的运用更有效率。
另两个层面的理论取向:媒介中心与社会中心;文化主义者与唯物主义者,并由此区分出四种主要方法。
图见书P6页四、不同类型的理论社会科学理论:对媒介和其他相关因素进行系统、客观地观察的基础上,对大众媒介的性质、运作和影响做总体阐述。
规范性理论:在特定的社会价值下,检查并规定媒介应如何运作。
操作理论:指媒介从业者在其工作中积累和运用的实践思想。
日常理论:从我们自己与媒介接触的经验中得出的知识。
四、传播科学和大众传播研究传播的层次:根据传播发生的不同社会组织层次,大众传播可以被视为社会层面诸传播过程的一部分,而且它位于其他传播过程金字塔式分布的顶层。
见图P9在全社会这一层次下,还有一些不同类别的传播网络。
一种是在地区、城市、乡镇层次下所建立的媒介机构;一种是在公司或行业组织内的传播网络;三是传播网络通过一些机构表现出来:政府机构、教育机构、司法机构等。
浅谈新闻策划在规避新闻同质化中的作用
浅谈新闻策划在规避新闻同质化中的作用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传媒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化,各种专业媒体不断涌现,各种类型的新闻媒体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媒体获得独家新闻、独家线索的难度日益增加,使得各媒体之间报道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
近年来,新闻同质化已经成为学界和业界非常关注的一个现象。
本文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提高媒体的竞争力和提升媒介特色及影响力,就必须进行新闻策划,事先制定宣传计划和步骤,对宣传报道实施周密组织和指导。
这样才能形成自身特色的差异化报道,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更有效的传播效果和更多的竞争优势。
新闻报道策划对于充分利用新闻资源、提高新闻媒体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但是新闻必须严格按照新闻传播的规律来进行,不能利用虚假新闻来刺激发行销量、利用新闻炒作来追求轰动性的报道效果,只有这样,新闻策划才不至于走向误区。
【关键词】新闻策划;同质化;新闻报道【绪论】随着目前新闻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媒介之间的竞争也步入了同质化竞争阶段。
各类媒体不管是在内容定位还是经营策略上都力图和其他媒体形成一定差异,以求得生存和发展的一席之地。
本文认为,在今天媒介新闻同质化的情形下,依靠进行新闻策划,走出一条能够突出自身特色的道路,不仅仅是客观环境下,也是自发性的要求。
我国的新闻策划起步较晚,相比西方先进资本主义国家有较大差距;而且随着受众需求不断地多元化和个性化发展,不进行新闻策划,不提高新闻策划的水平,将远远满足不了受众的需求,在竞争中所承受的压力就越大。
本文试图对新闻策划这一个媒介行为进行分析和探索性研究,阐述新闻策划的属性和操作方法。
一、新闻同质化概念的提出和对新闻传播的影响1、新闻同质化概念的提出与表现形式(1)“同质化”(Homogenization)最初是一个经济学概念,主要是指产品或服务竞争到最后阶段,都会出现产品趋同,消费者很难区分产品质量的差别,这就被称作产品同质化。
近来,许多学者把它引入到了媒介文化领域。
第3讲媒介文化的同质化
二 媒体价值观
从“模仿秀”现象的产生和走红看一种特 殊的价值取向——媒体价值观
这一价值取向同市场经济和消费时代的大 环境相适应,更同大众媒体和媒介文化的 大背景相关联,所以我这里杜撰“媒体价 值观”这一概念
提出“媒体价值观”是为了强调其外在性, 以区别于日常生活的价值观,一般来说, 日常生活的价值观是内在于人们的思想和 行为的它来自传统和社会伦理,是在长期 的教育和规训下形成的
2,经验、语境、媒介环境
媒介文化的同质化现象十分迅捷,有时便 显得简单粗暴,引起某些学人的惊恐
马尔库塞 在其《单向度的人》著作中较早 作出系统的反应,他认为在当代工业社会 中,社会以“高水平的福利”以他的高效 的生产力同化或吸收了它的对立面,培植 了新的顺从主义,并“全面管理语言”和 重新塑造着传播领域,“使得单向度的行 为在其中表现出来。它的语言有助于同一 和统一,有助于系统地彰扬肯定性思维和 行为,有助于一致攻击越轨的批判性观 念”,这样社会就进入了一个“言论领域 的封闭过程”…… (如考核作为管理语言)
人们无法在一个划定的、相对封闭的空间 中指定要发展某种文化,文化不是静态的, 而是动态的,是在互相交往中生长和发展 的,我们可以把民族的、本土的文化想象 成封闭性的文化,但这只是相对于全球化 和国际化而言
其实任何民族的所谓本土文化都不可能在 一个完全封闭的环境中生长,流水不腐, 户枢不蠹,任何有生命力的文化都必须在 与周围其他文化的交往中获得养分和支持, 以华夏文化为例……
虽然,后者的影响是外在的、短暂的或临 时的,但是久而久之,它会转化为心理上 的“内在的”动因,因为大众媒体已经成 为人们与周围世界联系的最主要通道,它 取代了“意见领袖”的的地位
Hale Waihona Puke 说到底,媒体价值观体现出来的是人们的 从众心理,这是与“沉默的螺旋”理论中 所分析的人们对舆论的趋从有很大差别, 当年人们对社会舆论的趋从是害怕成为社 会的边缘而被排斥,成为政治上的异端而 遭受打击
媒介融合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媒介融合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当前,传媒领域正在发生着一场重大的变革。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媒介技术的逐渐革新,尤其是现时网络化技术的推动,让媒介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化,媒介融合、发展与交互已经不可避免,我们已经迎来了媒介融合时代。
1什么是媒介融合“媒体融合”(mediaconvergence),最先是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教授浦尔所提出的,原本的意义指的是各种类型的媒介表现出集多功能于一身的发展动向。
它的概念包含着狭义与广义两层意义,狭义上指的是将各种类型的媒介形态“融合”起来,以实现“质变”,进而构建出一种全新的媒介形态,包括了:数字杂志、博客新闻等;而就广义而言,“媒介融合”其范围更为广泛,当中包含了所有的媒介及其相关要素的结合以及融合,其不但包含了媒介形态的融合,同时更包含了媒介作用、传播方式、所有权以及组织结构等不同要素之间的融合。
2媒介融合下的现状与问题2.1虚假新闻泛滥新媒体的涌现,媒体形态的丰富,传播渠道的多样化等都有了不同水准的飞跃。
但是,在其拥有积极意义之时,也存有着各种问题,有部分媒体总喜欢从“网友曝”当中“找新闻”,这也是导致假新闻产生的一个原因,一样是不容忽视的。
比如2014年出现的朱自清《背影》因“违反交规”被逐出教材、香蕉得艾滋病濒临灭绝等假新闻,便是某些网络媒体相互转发而发酵起来的。
像上述的假新闻,没有进行深入调查便已经被进行发布,容易导致严重的影响,更严重者还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定繁荣。
2.2新闻暴力事件时有发生媒介的融合,虽然能够在一定水准上给予了人与人之间更多的交流机会与空间,不过同样会存有着不足,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包括其侵害了一般人的私隐,直到最后不得不走司法途径的情况也经常出现。
例如:“人肉搜索”便是典型的案例。
如此不但需要受众拥有较高的判断能力,而且也要求政府相关机构必须要增强管治力度,例如实施上网实名制等工作。
2.3信息的同质化在媒介融合形势下,信息的同质化是不可避免的,媒介融合使得信息量急剧提升、传播速度逐渐加快的同时,也让新闻原创性逐渐下降,致使新闻同质化问题持续提温。
媒介变革背景下话剧传播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该话剧可以在社交媒体上积极与观众互动 ,如通过评论、点赞、转发等方式与观众 建立联系,同时可以利用社交媒体的特点 进行话题营销和口碑传播。
该话剧可以引入数据分析工具和方法,对 传播效果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根据数据 反馈进行策略调整和优化,提高传播效果 和投入产出比。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总结
媒介变革对话剧传播产生了深远影响,传统话剧市场受到冲击,新兴媒体成为话剧 传播的重要渠道。
缺乏数据分析与优化
该话剧的传播效果缺乏有效的数据分析和优化,无法根据 数据反馈进行策略调整和改进。
案例对策探讨
拓展传播渠道
加强数字化营销
提高社交媒体互动
引入数据分析与优化
该话剧可以积极拓展线上和线下的传播渠 道,如通过网络直播、短视频、社交媒体 等多元化的渠道进行传播,以覆盖更广泛 的目标受众。
该话剧可以加大数字化营销的投入,运用 数字化手段如搜索引擎优化、社交媒体营 销、电子邮件营销等,提高品牌知名度和 曝光率。
在新媒介环境下,话剧传播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采取创新策略以适应变化 。
本研究通过对当前话剧传播现状的调查和分析,揭示了媒介变革对话剧传播的影响 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研究不足与展望
• 虽然本研究对媒介变革背景下话剧传播的现状、问题与对策进行了较为 全面的探讨,但仍存在一定局限性。
探究媒介变革背景下话剧传播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对于促 进话剧艺术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研究目的与方法
研究目的
了解媒介变革背景下话剧传播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为 话剧艺术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参考。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和专家访谈法等多种研究方法,以全面了解媒介 变革背景下话剧传播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4第四讲 文化全球化可能及其边界
霸权的需要
• 正如美国社会学家罗斯科普夫所说:“美国信息时代外交 政策的核心日标应当是取得世界信息流动战的胜利, 主导整全媒体,如英国当年控制海洋一样。……必须 承认,美国的音乐、电影、电视与软件己然遍及全球 ,它们影响着儿乎所有国家的审美观、日常生活与思 想。(胡钰《新闻发展的悖论》载《新闻界》,2000. 第3期25页)
• David Rothkopf, In Praise of CulLural Imperialism. Foreign Policy, No. 107, Summer, 2019,转引自 《文化全球化的前景与和谐世界的构建》出自《中 国人民大学学报》2019第1期
文化同质化
• 文化同质化包括政治观念,经济观念和社会生活意识 的趋同。
全球问题特征
• 就其空间范围来讲,它不是各全国家存在的个 别问题,而是关系到整个人类利益的重大问题 ,具有全世界性和全人类性;
• 就其严重程度来讲,它不是世界范围内存在的 一般性问题,而是严重威胁到人类社会生存和 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具有相当的严重性和 紧迫性;
• 就其解决的方式而言,全球问题的解决不是仅 仅依靠某些国家或地区的努力就可以做到,而 必须通过世界各国共同努力才能解决,具有全 球的协调一致性和相互合作性。
文化的分化
• 也包括文化的异质化。指民族国家在全球化中 出现的对民族文化精神和特性的重新寻找、定 位与建构。如,一些民族传统事物与风俗的回 归,一些文化民族主义、种族分离运动的出现 等。
• 经济价值观的趋同是文化同质化的主要表现。人们对市场 经济的推崇,对等价交换价值观念的普遍认可都是这种反 映。
融媒体时代内容同质化现象分析
融媒体时代内容同质化现象分析作者:张颖来源:《新媒体研究》2020年第05期摘; 要; 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带来了传播内容与方式的变化。
由于融媒体时代的互联网技术发展以及传播迅速等原因,传播内容出现同质化的问题,甚至对社会风气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文章通过对原因进行分析,从而对融媒体时代的内容传播提出建议。
关键词; 融媒体;内容同质化;原因;策略1; 内容同质化问题的原因分析融媒体时代下,人人都可以建立自己的传播平台,人人都是信息传播者,新媒体、自媒体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媒体格局已悄然改变[1]。
人们的信息来源渠道不再仅仅局限于报纸、广播、电视这些媒体,人们有着多种选择,人们打开手机、电脑随时都能发现最新的资讯,如微信公众号、微博、各种App等,都能够及时的收到各种信息推送,人们获得信息更加便捷。
但同样地,融媒体到来也是一把双刃剑,人们在享受着信息资源丰富、获取便捷的同时,收到的信息内容却是几乎相同,这就容易引起人们的厌烦心理,传播内容同质化的问题越来越严重。
那么,引起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1;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融媒体时代的互联网技术发展,传播迅速,具有高时效性,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在加快,高时效、碎片化的传播正满足了现在人们的信息需求。
但传播技术手段的进步,同样也为一些新闻工作者或发布者提供了“方便”。
互联网技术能够很快地实现二次编辑,因而发布者不用真正的去实地了解调查事情的真相和经过,只把别人发布的直接复制过来,再加上自己的稍加整合便直接发布出去。
就这样,同一内容经过不断地粘贴整合,越传越多,再加上新媒体传播速度极快,也就形成了现下的同质化内容泛滥的现象。
1.2; “渠道为王”“技术为王”的理念“渠道为王”“技术为王”的理念的影响,也是重要原因。
我们知道,新媒体的传播速度快,内容更新即时,这是传统媒体所欠缺的。
因而,很多人认为更好更广泛的传播发展,就是要通过依托新媒体渠道与互联网技术实现。
《媒介文化的同质化》课件
对个人的影响
价值观的扭曲
过度接触同质化的媒介文化可能导致个体价值观的扭曲,对道德 、伦理等基本价值观念产生误解或忽视。
审美趣味的趋同
媒介文化的同质化可能使人们的审美趣味趋于一致,限制了个体对 艺术多样性的欣赏和追求。
思考能力的削弱
过度依赖同质化的媒介文化可能导致个体思考能力的削弱,对复杂 问题缺乏深入分析和判断。
社会变迁对媒介文化同质化的影响
全球化进程的加速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不同文 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越来越频繁 ,这使得媒介文化的同质化趋势 更加明显。
社会价值观的转变
随着社会价值观的转变,人们对 媒介文化的需求和认知也在发生 变化,这使得媒介文化的同质化 趋势更加难以逆转。
媒介文化同质化趋势的未来展望
同质化现象的表现
内容相似
不同媒介文化产品在内容上呈现出相似或相同的特点,缺乏创新 和个性。
形式雷同
不同媒介文化产品的表现形式和风格相似,缺乏独特的艺术表达 。
品牌形象一致
不同品牌的媒介文化产品在形象和标识上呈现出相似或相同的特 点,导致消费者难以区分。
同质化现象的原因
市场需求驱动
技术进步推动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媒介文化 产品需要满足不同受众群体的需求。 然而,由于市场竞争激烈,许多产品 为了迎合市场需求而呈现出同质化的 趋势。
技术发展对媒介文化同质化的影响
数字技术的普及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媒介形式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信息传播的方 式和速度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这使得媒介文化同质化的趋势更加明显。
人工智能的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正在逐渐改变媒介文化的生产和传播方式,例如智能推荐算法的 应用使得信息传播更加集中和同质化,这进一步加剧了媒介文化的同质化趋势 。
新媒体时代语言类电视综艺节目基于传统文化的融合与创新——以《朗读者》为例
告与品牌研究新闻文化建设 2021.3上广电传媒126新媒体时代语言类电视综艺节目基于传统文化的融合与创新——以《朗读者》为例董怡辰摘要:2017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了《朗读者》栏目,其属于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文化类综艺节目,是通过访谈、朗读等形式,根据嘉宾的情感需求与贴切的文化作品,使个体的内心情感得到有效抒发,实现多样化人文精神的全面呈现。
通过朗读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人们对文字的认识与理解,洗涤其心灵、惬意其生活,并且能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对人们审美思维、价值观念的端正与引导,对当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稳定性发展具有极大地促进作用。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语言类电视综艺节目;传统文化;融合;创新新媒体时代的来临使综艺类娱乐节目实现了规模化发展,极大地丰富了观众群体的生活,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娱乐同质化状况的出现,这种娱乐化、利益化的节目很难使人们在观看中汲取到养分,加上节目制作质量、邀请嘉宾素质良莠不齐,极有可能给社会的和谐安宁带来负面影响。
而语言类电视综艺节目能够借助传统文化实现对正向精神文明的传播与发展,提高人们对正统文化的学习热情,促进其综合文化素养的有效提高,营造更为积极和正能量的社会氛围。
因此,在新媒体时代将传统文化融入到语言类电视综艺节目中,积极探索其融合与创新发展路径,就成为当前语言类电视综艺节目改革发展的重点。
一、新媒体时代语言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兴起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国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各种电视综艺类节目迎来了发展高峰期,各大卫视抓紧契机相继推出更具趣味性、丰富性且独具一格的综艺类电视节目,深受广大民众的认可与青睐,继而涌现出更多的综艺类电视节目。
新媒体时代,移动电子设备、互联网技术等的推广与应用,使人们能够在闲暇之余随时通过移动网络终端进行视频的观看,综艺节目的娱乐性、趣味性,是其博取人们眼球的重要因素,在娱乐民众的过程中实现收视率的攀升[1]。
但也有很大一部分人并不简单局限于综艺类节目的趣味性,而是期望能通过电视节目获取更多的知识,提升自身的文化与思想境界,进而衍生出来语言类电视综艺节目。
自由与局限——论《大都会》中的后现代媒介景观
58CRITICISM ON FILMS电影批评唐•德里罗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后现代小说家,近年来屡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他的作品以深刻的笔触描写了美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被称作美国社会的书写者。
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今天,唐•德里罗的《大都会》在深刻描摹美国后现代媒介社会景观[a]的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全人类发展进程中有关“个人性”问题的深切思索。
小说背景设置在国际大都市街区曼哈顿,这是一个资本化、数字化、虚拟化的世界,是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产物。
主人公埃里克•帕克是拥有一家全球投资公司的亿万富翁,他深受失眠困扰,在又一次一夜无眠之后决定穿越曼哈顿城区去往儿时生活的贫民区理发。
然而,他一路上经历了总统出行、地下主水管爆裂、左派抗议活动、心灵救赎者——说唱歌手布鲁瑟•费斯葬礼等一系列事件,而埃里克•帕克自己因为一意孤行做空日元导致破产。
他还受到了来自前雇员本诺•莱文的死亡威胁,最终与之对面并发生了一系列对白——其对白更像是主体精神分裂式的自我独白。
作品的表达从外部走向内部,从系统走向个人,从疯狂走向觉醒,深刻地绘制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后现代世界图景。
一、单向度的人[b]——媒介文化霸权下主体的退却在当今社会,大众媒体已经全方位参与到我们的社会生活之中。
美国学者迈克尔•哈丁对于大众传媒的[a] 围绕“景观”这一核心概念,德波在其《景观社会》中回答了何谓景观、景观的特征和本质、景观的运作机制、景观的类别以及景观社会的后果这样几个问题。
[b]“单向度的人”概念出自马尔库塞的代表作《单向度的人》,本书对此概念进行了详尽的论述。
定义是:普遍存在于大众生活的各类媒体,如电视、收音机、报纸和杂志等。
英国学者尼克•史蒂文森认为:“各种各样的媒介已经深刻地改变了现象学意义上的现代生活经验,以及社会权利的网络系统。
”加拿大社会学理论家马歇尔•麦克卢汉提出“媒介即讯息”,他将媒体喻作“人的延伸”。
显然,躲避在角落里的德里罗静默地观察着这一切有关空间与时间概念的“复合物”,并将其内化为小说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学术类期刊同质化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淫基金项目院江苏省期刊协会 2014 年度立项课题渊2014JSQKB036冤遥 作者简介院王晓蕴渊1980要冤袁女袁硕士袁江苏省南通大学杂志社遥 李冰渊1981要冤袁男袁硕士袁南通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遥 通讯作者院缪宏建渊1969要冤袁男袁硕士袁江苏省南通大学杂志社遥
Science & Technology Vision 科技视界 39
期刊市场的竞争袁其实是期刊品质的竞争袁期刊品质的好坏袁领航
. Al人l的重R要i性gh袁不t言s而喻Re袁他s的e办rv刊e理d念.和能力袁往往决定了这个期刊在 同质化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袁赢得作者和读者的青睐遥 如何在瞬息万变 的市场中抓住特点袁为期刊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袁这取决于期刊 决策者是否具有极为明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对学术方向的判断力遥 一本 同质化严重的期刊袁往往决策者的理念不清袁内容冗余袁定位模糊袁个 性化全无袁使得期刊的独特性不佳遥 1.3 准入和退出机制不明 我国目前期刊市场的准入和退出机制严重不适应市场化的需求袁 经营许可权审批收到严格的审查和限制袁经营不善和不适应市场竞争 的期刊袁由于刊号锁定袁没有退出机制袁只要能保证正常的出刊和基本 的的编校质量袁就可以坚持下去遥 这些期刊往往缺乏竞争思维和意识袁 不能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自身的策略袁办刊理念严重落后袁是同 质化期刊的重要根源之一遥
各级单位袁尤其是地方高校袁不能将自有的期刊作为一个职能部 门去管理袁应遵循市场化的规律去办刊遥 主管部门履行好引导尧保障服
务等职责袁其他更多的人力尧物力尧财力等具体的管理权应交由期刊本 身来管理袁如人员引进尧进修培养尧职称评定尧经费使用尧物资采购使用 及管理等遥 应允许期刊在不违反国家法令尧主观部门管理规定的前提 下袁合理运用市场化的理念和手段自主管理内部各项事物袁让期刊管 理者有权办刊尧开放办刊遥 2.3 期刊自身要积极投身市场
媒介同质竞争及其消极影响
2006年第5期近年来,传媒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同类媒介之间的竞争表现得尤为突出。
浏览报纸、收听广播或打开电视,从中获取的内容有严重趋同倾向,给人以似曾相识的感觉。
报业中互相“学习”现象普遍存在,晚报都市化或晚报日报化,小报大报化、地方报全国化、大报软化、专业报社会化,不一而足。
媒介传播内容和形式的趋同,导致了媒介同质竞争现象。
这种媒介同质竞争现象产生了很多消极影响,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一、媒介同质竞争的表现1.媒介传播内容上的重复建设在当今媒介发展中,媒介传播内容的重复建设表现得十分突出,这一点在同一城市的同类媒介中表现得更为严重。
以报纸为例,同城报纸同质竞争现象,在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成都、武汉、南京都表现得非常突出。
有业内研究者曾以2001年10月10日北京五份报纸为例,通过量化分析,以《京华时报》为参照对象,《京华时报》对《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北京晨报》、《北京娱乐信报》的内容替代率依次为:1.5、1.4、1.1、1.4,其中《京华时报》与《北京晨报》的内容、定位最接近。
有研究表明,成都报业中版面趋同比率最高者达90.5%,最低的也有67.4%,平均趋同比率为76.9%,同题材新闻报道趋同率高达30%-40%。
特别是大城市报业中兴起的都市报热,将媒介同质竞争现象推向一个高峰。
各都市报在内容上基本上都是大而全,小而全,真可谓“你有我有全都有”。
武汉报业中的“四小龙”:《楚天都市报》、《武汉晚报》、《武汉晨报》、《楚天金报》均为都市生活类报纸,也是武汉报业中最具竞争力的几家报纸。
几家报纸的内容(包括新闻和副刊)重复建设严重。
各报均以社会新闻为主打产品,社会新闻占据各报三分之二的内容。
各报版面趋同率高得惊人,无外乎要闻、武汉新闻、省内新闻、中国新闻、国际新闻等,只是版面的名称不同而已。
各报的副刊也有明显的雷同之处,副刊周刊化已成为时尚,各报每周推出数个周刊,主要集中在健康、财富、时尚、汽车、房地产、情感方面,副刊包罗了与生活贴近的衣、食、住、行、游、乐、玩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现代媒介——全球化的先导
谈论媒介文化的同质化必然涉及全球化问 题,今天关于全球化的讨论几乎进入社会 生活领域的各个层面,故有学者精要地指 出所谓的全球化概念是“专门指二战以来 的经济-科技-信息-文化的跨国化过程
尤其是冷战结束以来,跨国的资讯-金融 -技术-商业文化,如何不断地跨越民族 国家的疆界,而形成某种与民族国家同步 的所谓社会科学还无法妥善处理的新现象、 新挑战”
新兴媒介和伴随而来的新兴媒介文化是在 国际化交流相对频繁的环境中产生和发展 的,也就是说今天我们所说的媒介文化不 完全是在某一发达国家完成后再走向国际 市场的,而是在比较广泛的国际交流的背 景中逐渐生成的,这种广泛的国际交流背 景正是现代媒介所促成的
拿好莱坞电影来作例子,半个世纪之前的 好莱坞同今天的好莱坞已经大相径庭,今 天的好莱坞有更加广泛的全球语境,它的 制作者和表演者来自世界各国,什么人种 都有,题材来自各种文化和文明,拍摄地 点也是全球化,拍摄技术也是当今最先进 的(花木兰、功夫熊猫)
2,经验、语境、媒介环境
媒介文化的同质化现象十分迅捷,有时便 显得简单粗暴,引起某些学人的惊恐
马尔库塞 在其《单向度的人》著作中较早 作出系统的反应,他认为在当代工业社会 中,社会以“高水平的福利”以他的高效 的生产力同化或吸收了它的对立面,培植 了新的顺从主义,并“全面管理语言”和 重新塑造着传播领域,“使得单向度的行 为在其中表现出来。它的语言有助于同一 和统一,有助于系统地彰扬肯定性思维和 行为,有助于一致攻击越轨的批判性观 念”,这样社会就进入了一个“言论领域 的封闭过程”…… (如考核作为管理语言)
人们无法在一个划定的、相对封闭的空间 中指定要发展某种文化,文化不是静态的, 而是动态的,是在互相交往中生长和发展 的,我们可以把民族的、本土的文化想象 成封闭性的文化,但这只是相对于全球化 和国际化而言
其实任何民族的所谓本土文化都不可能在 一个完全封闭的环境中生长,流水不腐, 户枢不蠹,任何有生命力的文化都必须在 与周围其他文化的交往中获得养分和支持, 以华夏文化为例……
今天最令人困惑和无可奈何的是媒介文化 的同质化现象,许多报刊杂志上的栏目和 话题似曾相识,电视节目更是如此,有时 遥控器横扫几十个频道,看到的是类型大 致相同的娱乐节目
如台湾的《非常男女》在大陆有市场,立 刻激起连锁反应,从首都到地方,有十数 台类似的婚恋节目纷纷出笼,又比如美国 的《百万富翁》电视节目在中国有了它众 多的表兄弟:……
1,文化全球化
在媒介文化盛行的时代,有关文化全球化 和本土化问题争论得最为激烈,一些学者 认为,文化的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 结果,所以有关“媒介帝国主义”的概念 十分流行
媒介帝国主义的存在是以跨国公司的全球 营销策略和统一的资本主义市场为前提的。 媒介帝国主义的相关定义如下:“一个国 家的媒介的属性、结构……程序受到代表 一个或几个国家的媒介的强烈的压力”
不过马特拉更相信所谓“全球化”就是意 识形态的全球化,这是与公民表达的自由 相对抗的“商业表商业 表达自由的全球化),同时又承认一个真 实的全球化,矛盾的焦点在哪里?焦点就 在于媒介和媒介环境,所以后现代主义试 图用小叙事和个人化叙事来突破现代性的 大叙事,从内容上来对抗全球化的意识形 态,然而叙事所用的媒介手段是否无关紧 要?
另一位法国学者马特拉 在批判性地剖析现 代传播和世界经济的相互关系时认识到了 文化的同质化问题,他认为跨国公司生产 的文化商品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领域都 畅通无阻,在不同社会群体不同文化层次 的接受范围中成为一种消费对象。并且人 们同时发现信息接受过程的中介过程成为 一种新的意义生产机制,在不同的视听文 化产品中,文化因素是一种混合物,既有 本土的,也有时尚的
因此在当今的媒体环境中,发展中国家不 可能发展出纯粹的本土本土文化去对抗全 球的或西方的文化,如以本土特色的足球 文化来对抗西方的足球文化,以本土的肥 皂剧来对抗《达拉斯》这类肥皂剧,因为 在现代化进程中,文化同质化的现象总是 日益加剧
也就是我们只能以比《达拉斯》更《达拉 斯》的电视连续剧来取代前者,而不是另 搞什么“中国特色的电视连续剧”,也许 可以说只要艺术上商业上有所成功,它们 都是中国特色的(战争大片模仿美国)
这里涉及一个相对敏感的问题,人们似乎 容易接受经济生活同质化的现实,却很难 接受文化的同质化现象,文化应该是民族 的和民俗的,文化应该有本土特色
亦即人们在毫无顾忌地享用跨国公司的汽 车和香水时对跨国公司的影视和文化产品 却保持着一定的警惕(为什么?除了意识 形态的分歧,还有别的原因吗?文化传统 的压力体现在什么方面?如果电脑有中文 键盘会是什么情景)
媒介文化的同质化是以媒介手段的一致性 为前提的,而麦克卢汉有关“地球村”的 预言就是从“媒介即讯息”中推导出来的, 而不是从资本和市场的全球化中得出的结 论
或许可以这么说,资本和市场的全球化也 是现代媒介手段所导致的一种结果(便捷的 交通工具、同一的交通标志、全球化通讯 手段、教育推广、免费培训、统一货币、 统一财务结算,英语的强势地位等等)
全球化的先导是媒介,各种与现代科技一 并成长的现代媒介——大型快速的交通工 具、高效的通讯设备与电讯网络,满世界 发行的电影和报刊杂志(当然,统一货币 也是一种新媒介)
对于全球化,人们往往关注的是意识形态 内容,关注某些思想和观念,没有注意到 在某些观念和意识形态传播之前,现代媒 介手段已经将世界各地不同语言、信仰、 习俗和生活方式的人们几乎是同一种方式 连接在一起了(如关于本土化问题的国际 学术研讨会,其实是一个全球化事件)
文化在相互交流和碰撞中会有趋同性,这 里包含着多方面的情势:有优势互补,有 弱势文化对强势文化的归化(满汉),有 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压制,也有在碰撞 和摩擦中产生出新的文化,而这些情形在 今天的媒介文化的发展中都存在
媒介文化比以往任何时代的文化都更加趋 同,因为除了上述原因之外,媒介文化所 到之处,开辟的是同样的媒介环境,例如 在一个封闭的小山村突然有了电视,那是 怎样一个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