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衔接策略的研究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研究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包括课堂内教材的阅读,也包括课外读物的阅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转变,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目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课内外阅读之间缺乏有效衔接,导致学生在阅读理解能力上存在一定的断层。
探讨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研究发现,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思维能力。
尤其是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加强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对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为我国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和指导,也可以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1.2 研究目的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存在许多问题,诸如学生对于课内教材的理解不够深入、课外阅读与课内教学之间缺乏有效衔接等。
本研究的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分析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现状,了解学生在阅读理解能力、阅读习惯和阅读态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2. 探讨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的必要性,找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因素;3. 分析影响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的因素,包括家庭环境、学校教学、社会氛围等各方面的影响;4. 探讨针对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的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将课内所学知识应用到课外阅读中;5. 经过实践案例分析,总结出一些有效的做法和方法,为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参考;6. 强调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的重要性,为教师和家长提供合理的指导建议;7. 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为进一步深入探讨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提供思路和方向。
2. 正文2.1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现状分析小学阶段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关键时期,而课内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存在以下几个现状: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研究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是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已经成为衡量教育质量和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标准之一。
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课内教材和课外阅读之间的脱节,学生的阅读兴趣不高等。
针对这些问题,教育界和学术界纷纷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探讨,希望通过深入分析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特点、联系与衔接,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探讨实施的路径,从而实现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
对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教育意义。
本研究旨在从系统性的角度出发,全面探讨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问题,为教育实践和学术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通过深入研究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提高阅读兴趣,丰富课内外阅读体验,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素养奠定基础。
1.2 研究意义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研究意义在于深入探讨小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需求,促进学生通过多样化的阅读材料提升语文素养和能力。
通过对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研究,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丰富学生阅读的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热情。
研究还可以揭示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之间的联系和衔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语文学习的效果。
对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问题的研究,可以为教育教学提出有效的对策和路径,促进小学语文课程的改进和提高。
研究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意义重大,对学生、教师和教育教学都具有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研究,探讨如何更好地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提升。
具体目的包括:一是深入分析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特点和联系,揭示衔接的重要性;二是探讨当前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的对策;三是通过实施路径探讨,提出可行的措施和方法,促进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四是总结研究结果,为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启示,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为进一步深化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研究提供参考。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有效策略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有效策略小学阶段是学生语文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而语文课内外阅读的衔接更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关键。
为了有效地进行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衔接,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策略:建立正确的阅读观念。
学校和家长要共同努力,让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念,明白阅读是获取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
学生应该意识到课内外阅读是相互衔接的,课内的知识可以帮助理解课外的阅读内容,而课外的阅读则可以拓展课内知识,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确立有针对性的阅读计划。
学校和家长可以共同帮助学生确立有针对性的阅读计划,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爱好和课内学习内容进行选择。
可以根据学生所学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阅读相关主题的课外读物,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也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读物,通过一步步递进的方式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注重课内外阅读的对接。
学校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多次提及相关的课外阅读内容,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巩固课内知识,并在课堂上与同学分享课外阅读的感悟和体会。
家长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课程内容和阅读材料,适时地进行引导和帮助,帮助学生将课内外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
第四,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
学校和家长要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阅读资源,包括图书馆、互联网、教育 APP 等,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
学校可以开设一些阅读俱乐部、读书分享会等活动,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
加强家校合作。
学校和家长要形成合力,共同促进课内外阅读的衔接。
学校可以与家长沟通学生的阅读情况,鼓励家长在家中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营造家庭阅读氛围。
家长也可以和学校保持密切的联系,了解学校对于课内外阅读的指导方针和政策,共同为学生的阅读成长努力。
通过以上一些策略的有效实施,可以有效地促进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衔接,帮助学生在课内外阅读之间建立起有效的关联,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阅读能力,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有效策略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有效策略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有效的策略将课内的知识与课外的阅读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内容。
下面是一些有效的策略:1. 设计合理的阅读任务: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与课文相关的阅读任务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
在学完一篇课文后,老师可以布置一些与该课文主题相关的课外阅读,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
2. 选择适当的阅读材料: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有限,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非常重要。
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学习水平来选择适合的阅读材料,如儿童文学作品、儿童故事、科普读物等,这样能够更好地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 指导学生阅读策略: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常常遇到阅读困难,需要教给他们一些阅读技巧和策略。
可以教学生如何提取关键词、如何理解上下文、如何归纳总结等,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阅读材料。
4. 扩展阅读内容:除了课本上的教材,老师还可以提供一些与所学内容相关的补充阅读材料,以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
在学习《红楼梦》时,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与古代文化相关的读物,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古代社会背景。
5. 组织阅读讨论活动:在学生完成阅读后,可以组织阅读讨论活动,让学生分享彼此的阅读体会和理解,增加交流与合作的机会。
通过讨论,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6. 引导学生进行写作活动:阅读和写作是相互关联的,通过写作可以加深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与阅读内容相关的写作任务,如写读后感、写摘抄、写读书笔记等,让学生通过写作来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
7.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在进行课内外阅读衔接时,还应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老师可以鼓励学生每天读一些书或文章,设立一些奖励机制,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老师的指导和引导。
通过合理的阅读任务、适当的阅读材料、有效的阅读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课内知识,提高他们的语文阅读水平。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教学策略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教学策略研究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小学语文教育逐渐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而语文课内外阅读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
课内外阅读的结合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拓展阅读广度和深度,还可以增强他们的语感和审美情趣,提高综合语文素养。
当前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存在诸多问题,如课内教材和课外读物的内容不够衔接,缺乏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阅读,家长在孩子阅读过程中的作用不明确等。
探讨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教学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价值。
1.2 研究意义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研究意义在于深入探讨如何有效衔接课内外读物,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通过对研究意义的分析,可以帮助教师和家长更好地引导学生选择适合的阅读材料,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深入研究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教学策略,有助于探讨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地利用课内外资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研究对于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文学素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对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3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教学策略,旨在帮助教师和家长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重要性,探讨如何有效整合课内外阅读资源,促进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的全面提升。
2. 探讨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存在的问题,找出问题根源,提出解决对策,使阅读教学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
3. 提出针对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教学策略,探讨如何结合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力量,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潜能。
4. 探讨教师在课内外阅读教学中的引导作用,提出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和技能,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研究课题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研究课题引言语文课肩负着培养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重要任务,在学校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而语文课内外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的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同时也提出了要加强和拓展课外阅读。
本文通过研究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衔接,探讨如何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
1. 课文与课外阅读的关系小学语文教学中,课文是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之一,而课外阅读为课文的扩展和拓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课文是教师有计划地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学习,学生能够全面深入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意义。
而课外阅读则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拓宽知识面,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课文和课外阅读的有机衔接,可以加深学生对语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教师在衔接中的作用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衔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教师需要充分了解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明确教学目标和重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课内外阅读的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将课内学习的知识与课外阅读的内容相衔接。
其次,教师要通过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动机。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读书分享、阅读心得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内外文本的比较与分析,拓展学生的思维。
3. 学生在衔接中的角色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衔接中起着积极的主体作用。
学生需要主动参与课内外阅读的学习活动,积极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外阅读任务。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课外书籍,丰富自己的知识,增强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与同学、家长进行交流,拓宽自己的阅读视野,提高语文素养。
学生应当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有效地将课内外阅读相衔接。
4. 衔接中的有效策略为了更好地实现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衔接,有一些有效的策略可以采用。
首先,教师可以精选适合学生阅读的优秀课外读物,通过阅读指导和阅读活动,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广度。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教学策略探讨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教学策略探讨【引言】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关系密切、互相促进,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发现学生在课内掌握的知识很难应用到课外阅读中,导致课内和课外的语文学习信息不能互通有无。
本文将探讨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衔接教学策略,以期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阅读能力。
【主体】一、搭建课内外阅读的桥梁课内外阅读之间的衔接需要建立一个良好的桥梁,使学生能够将课内知识延伸应用到课外阅读中。
具体做法如下:1. 教师引导课内阅读:教师在课内阅读中引导学生多观察、多分析、多思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案例讲解、教学游戏等,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 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书籍: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要能够自主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以提高阅读兴趣和积极性。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书籍推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
3. 教师评价课外阅读:教师在课外阅读完成后可以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写读后感、进行读书分享等,以促使他们对所读书籍进行总结和思考。
教师可以提供评价指标,例如评价阅读的难度、理解程度、思想感悟等,让学生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评价。
二、设置语文课内外阅读的延伸任务语文课内外阅读在延伸任务上的设置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课内所学知识,提高语文能力。
以下是一些建议:1. 阅读理解题:在课内阅读后,可以设计一些与所学知识有关的阅读理解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教师可以在课后进行批改和讲解,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和巩固知识。
2. 书面表达: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针对其中的某一知识点进行书面表达。
学生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或者写一个故事情节的延续等。
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也能够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故事改编: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可以选择一个喜欢的故事,进行改编和创作。
他们可以改变故事情节、改变故事结局,甚至可以创作一部续集。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策略研究随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发展,人们对语文教育的重视程度也逐渐提高。
语文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学科,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阅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不仅是学习课内知识的一种方式,还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兴趣。
很多时候,小学生在课内学习和课外阅读之间存在一定的隔阂,缺乏有效的衔接和引导。
本文将探讨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策略研究,希望能够为小学语文教育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一、课内外阅读的现状和问题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教师会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相关的课内阅读任务,让学生通过课文的阅读来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由于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尚未形成,很多学生对课内阅读任务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甚至出现“应付”的现象。
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方面是阅读材料的选择和质量,另一方面是缺乏系统的指导和引导,导致学生无法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
二、课内外阅读衔接的重要性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是紧密相连的,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课内阅读是学生学习课文的主要途径,通过课内阅读,学生可以了解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积累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而课外阅读则是学生在课外自主进行的阅读活动,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有效地衔接课内外阅读,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加全面和深入地了解相关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1. 设立阅读目标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立一些阅读目标,让学生明确自己为什么要阅读、阅读什么、怎样去阅读。
通过设立阅读目标,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性的阅读。
2. 制定阅读计划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些阅读计划,让学生在课内外都能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阅读任务。
也要鼓励学生自主制定阅读计划,让学生在课外能够有规律地进行阅读活动。
3. 提供优质读物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优质的阅读材料,包括课内教材、外文读物、名著名篇等,丰富学生的阅读资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策略研究一、引言语文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而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如何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进行衔接,使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得到实际运用,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本文将从课内外阅读的需求、存在的问题以及有效的衔接策略等方面展开研究,旨在为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提供一些有效的策略和方法。
二、课内外阅读的需求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课内阅读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安排给学生的阅读任务,其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新知识、拓展词汇、理解文章内容、提高阅读能力等。
通过课内阅读,学生可以较为系统地学习语文知识,逐步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
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自主选择或老师推荐的阅读材料进行阅读学习。
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在于可以帮助学生拓展阅读广度和深度,丰富词汇量,提高语感和理解能力,增长见识等。
想要培养一名优秀的读者,除了课内阅读外,课外阅读同样不可或缺。
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各有其独特的需求,但二者之间相互衔接却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课内外阅读的衔接,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得到实际运用和延伸,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阅读表达能力,促进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
1. 缺少衔接与延伸目前实际教学中,往往存在着课内外阅读之间缺少衔接和延伸的问题。
学生在课内阅读后,很难将所学内容应用到课外阅读中,导致所学知识难以得到巩固和运用。
2. 阅读内容匮乏部分学校和教师对于课外阅读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生接触到的阅读内容比较匮乏,无法满足学生不同的阅读需求,影响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提高。
3. 缺少引导和指导课外阅读大多是学生自主选择的,但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往往缺少老师的引导和指导,导致学生阅读效果和收获不够,甚至产生阅读误区。
1. 引导学生在课内外阅读中建立联系老师应引导学生在课内外阅读中建立联系,让学生能够将课内所学内容和词汇运用到课外阅读中,例如通过阅读任务和习题来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整合的策略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整合的策略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整合是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将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有效结合起来,使学生既能通过课堂教学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又能通过课外阅读拓展知识广度和深度。
有效整合课内外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学科综合素养。
下面是几种有效整合策略。
一、挖掘课文中的阅读资源语文课本中的课文、课外阅读的读本和其他语文材料中,隐藏着大量的阅读资源。
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资源设计一些阅读任务,既帮助学生巩固课内知识,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课文中选取一段描述景色的描写,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课上分析、课后再读等方式进行深入研究,通过自主阅读、小组合作阅读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拓展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通过拓展学生的阅读广度和深度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外读物,比如作者的其他作品、同主题的其他文章等,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更好地理解课文,扩大对相关主题的认识。
也可以鼓励学生阅读其他类型的文学作品,如童话故事、名人传记等,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审美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阅读活动,如图书展览、读书分享会等,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三、引导学生进行多样化的阅读活动除了阅读课文和课外读物,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其他形式的阅读活动,如报纸阅读、杂志阅读、网络阅读等。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与学生年龄和兴趣相适应的报纸、杂志和网站,让学生通过阅读新闻、文章等,了解社会、世界的最新动态,拓宽他们的知识面。
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有趣的阅读活动,如朗读比赛、作文比赛等,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四、注重阅读的技巧训练学生在进行课内外阅读时,应注重培养一些阅读的技巧,如快速阅读、精读、归纳总结等。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演示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实用的阅读技巧,例如通过预读标题和段落开头、找关键词来快速理解文章的主旨;通过提问和总结来梳理文章的内容结构等。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衔接问题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衔接问题前言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课内外阅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课内阅读主要是指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老师讲解、课本阅读等方式学习知识;而课外阅读则是指学生在课外通过阅读丰富自己的知识和阅读能力。
语文课内外阅读的衔接问题是指如何将课内所学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衔接问题。
课内外阅读的互补性课内阅读的重要性课内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一环,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性:1.扎实基础:通过课内阅读,学生可以系统性地学习语文知识和技能,掌握基本的阅读、写作和表达能力。
2.引导方向:课内阅读由老师进行整体教学,通过老师的引导和讲解,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课本内容。
3.深入学习:课内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深入学习语文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和表达能力。
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补充,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性:1.拓宽视野:通过课外阅读,学生可以接触更广泛的书籍、文化和思想,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视野。
2.培养兴趣:课外阅读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习惯和能力。
3.提高阅读能力:课外阅读可以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其具备更好的阅读能力。
课内外阅读的衔接问题课内外阅读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需要进行有机的衔接。
如何将课内所学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衔接问题:1.教师引导: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并进行指导和讲解,将课内所学的知识与课外阅读相联系。
2.激发兴趣: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示范,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使他们愿意主动进行阅读。
3.阅读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如读书分享会、课外阅读比赛等,让学生积极参与,加深对课外阅读的认识和理解。
4.评价机制:学校可以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对学生进行课内外阅读的综合评价,鼓励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课内外衔接的有效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课内外衔接的有效策略小学语文阅读课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而课内外的衔接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语文能力至关重要。
有效的课内外衔接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内教学内容,扩大阅读范围,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从而有效提升语文素养。
本文将就小学语文阅读课内外衔接的有效策略进行深入探讨。
一、课内外衔接的重要性课内外衔接是指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外,能够主动参与各种形式的阅读活动,通过阅读来丰富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良好的课内外衔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内教学内容,建立自主阅读的习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二、建立有效的课内外衔接策略1. 配备丰富多样的阅读材料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阅读材料,包括课外读物、故事书、报纸、杂志、网络文章等。
这些材料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还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2. 配合课内学习内容进行针对性的阅读指导教师可以根据课内学习内容,精心挑选一些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让学生在课外进行拓展性阅读。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资料、故事或文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内教学内容,加深印象,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注重课内外阅读内容的衔接教师在课内教学中,可以适当引入一些课外阅读内容,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拓宽思路。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讲故事、问问题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促进课内外阅读内容的有机衔接,使学生能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4. 鼓励学生进行读书笔记和分享学生在课外阅读后,可以做一些读书笔记,记录自己的阅读体会、心得和收获,也可以主动分享给同学和老师。
通过阅读笔记和分享,可以增强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和消化,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也能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氛围。
5. 提供个性化的阅读指导针对不同学生的阅读水平,可以提供个性化的阅读指导。
对于阅读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故事书、绘本等,帮助他们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对于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提供一些经典名著、诗歌等,让他们有机会接触更有深度的阅读材料。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研究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小学语文教育的目标不再局限于传授知识,更需要培养学生的广泛阅读兴趣和能力。
孩子们在课堂上能够接触到的读物往往受到限制,而课外阅读丰富多样的文本则能够为他们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厚的文学素养。
如何在课内外阅读之间建立有效的衔接,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目前,虽然许多小学开始重视课外阅读,但课内外阅读之间依然存在一定的鸿沟。
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面临着阅读材料的选择、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等问题,而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也可能遇到缺乏有效策略和方法的困难。
研究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衔接问题,探讨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研究背景】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衔接问题,旨在分析当前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现状,探讨如何有效地衔接课内外的阅读内容,提出相应的策略和建议,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全面提升和语文素养的提高。
通过对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进行探讨,旨在为小学语文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并为进一步探讨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重要性和未来研究方向提供理论支持。
通过本研究,旨在深入了解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意义和价值,为提升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供实践指导和理论支持。
1.3 研究意义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研究意义在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他们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
通过对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衔接研究,可以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整合和运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研究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衔接问题也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观念和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研究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衔接问题也可以为课程改革和教学改进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借鉴,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推动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与进步。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策略研究随着时代的发展,语文教育逐渐注重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但是放在现实中,语文的课程大多只停留在语法、写作、古诗文等方面,对于现代文学的阅读教育并不够充分。
同时,处于小学生阶段的学生对于文字的学习能力也并不如成人。
因此,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策略研究尤为重要,既可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可以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欣赏水平。
一、加强阅读理解教育小学生是刚刚开始接触阅读的群体,阅读理解能力需要在课堂上被不断提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课文讲解-点拨讲解-综合拓展的方式,分别对课文中的重要段落和重要语句进行解释和拓展,同时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共同理解和分析文本,将课桥和生活相连,提高他们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二、拓宽阅读范围小学生需要接触到更多的文本,而这些文本不局限于课外阅读。
教师可以挑选一些优美的故事、诗歌、名人传记等文本放在课堂上,让学生们跟随教师一同阅读。
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让学生更加有趣地接收文本,也可以帮助学生对于文本的阅读成效进行检验。
三、培养阅读兴趣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需要从阅读兴趣的培养开始。
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有趣、生动的阅读体验,让学生在读书中愉悦和享受,慢慢地激发他们对于阅读的兴趣和热爱。
同时,家庭阅读也是重要的一环,在父母的带领下,可以让小学生阅读,培养家庭阅读的习惯,也可以同时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
总之,小学阅读教育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也是阅读成为人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拓展阅读体验,让学生爱上阅读、坚持阅读,培养其语文素养和思维能力,为今后的阅读人生奠定基础。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研究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研究一、引言语文学科作为学生学习的核心科目之一,在小学阶段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语文的学习不仅包括了课本上的知识,还需要通过阅读来丰富学生的语言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如何将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进行衔接和整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是当前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衔接的意义、课内外阅读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指导三个方面对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进行研究。
二、衔接的意义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衔接意义重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小学课本的内容有限,而通过课外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世界,提高对各种事物的认识。
2. 增加学生的词汇量。
课内阅读重点是学习课本上的词汇,而课外阅读能够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生词,扩充他们的词汇量,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课外阅读中的内容多样,题材广泛,能够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4.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通过课内外阅读的衔接,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主动阅读能力,从而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课内外阅读内容的选择在进行语文课内外阅读的衔接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阶段需求来选择适合的阅读材料。
以下是几点需要注意的内容选择原则:1.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应选择优秀的文学作品,如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等,让学生通过阅读来感受文学的美。
2. 关注社会实际。
选择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内容,如儿童文学名著、励志故事、科普读物等,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3. 引导学生思考。
选择富有启发性和思辨性的阅读材料,如哲理故事、科幻小说等,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4. 注重历史文化。
通过选择历史名著、古代诗词等,能够让学生了解和欣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四、教学方法的指导在将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起来进行教学时,需要运用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整合的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整合的策略研究【导言】语文阅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环节,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还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当前小学语文课程中,课内外阅读存在着一定的脱节和分离现象,导致学生对课内外阅读的整体把握能力不强。
本文将结合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特点,探讨有效整合的策略,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理解能力。
【课内外阅读特点】1. 课内阅读的特点小学语文课程中的课内阅读主要是指教材中的课文阅读,这些课文具有专门编写、筛选、组织的特点,内容涵盖了国学经典、现代文学、人文历史等多个领域,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语文知识,感受语言的美感。
这些课文具有一定的难度和体裁,适合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后进行阅读。
2. 课外阅读的特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范围更广泛,内容丰富多样,既有经典名著,也有童话、科普、文学作品等。
课外阅读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主动进行阅读。
课外阅读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有效整合的策略】1. 整合课内外阅读资源学校应该对课内外阅读资源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阅读体系。
通过教师筛选、编辑,把一些课内外阅读资源进行归类整合,形成给学生阅读的名著书单和选段等,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丰富的阅读材料。
2. 良好的阅读引导教师应该在课堂中对课内外阅读进行良好的引导,不仅要引导学生读懂课内教材的内容,还应该鼓励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
教师可以通过朗读、讲解、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在阅读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及培养学生对于不同文学作品的分析能力。
3. 阅读内容的衔接在整合课内外阅读资源的基础上,教师应该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阅读内容进行适当的衔接。
在选择阅读材料时,要考虑到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兴趣,合理分配不同类型的书籍,使得学生在整合的课内外阅读中得到更加系统、全面的提高。
4. 开展多样化的阅读活动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多样化的阅读活动,比如读书分享会、阅读比赛、阅读笔记等。
简析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有效策略
简析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有效策略
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有效策略是帮助学生将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以下是一些有效策略:
1. 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兴趣,为他们提
供适合的阅读材料,如绘本、寓言故事等课外读物。
2. 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在课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阅读与课文内容有关的
课外读物,让学生提前了解相关知识,为接下来的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3. 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可以通过课前热身活动、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内阅读活动。
4. 利用课内外阅读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将课内课文和课外读物进行对比、
比较,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课内外知识的联系,增加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5. 引导学生进行课后拓展阅读:在课后,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外
阅读任务,让学生继续拓展阅读,增加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
6. 创造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教师可以借助写作、口头表达、绘画等方式,对学生的
课内外阅读进行评价,激励学生努力阅读、提高写作能力。
7. 鼓励学生分享读书心得和体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读书分享会、读书报告等
活动,让学生通过分享和交流来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8. 建立家校合作机制:教师可以与家长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阅读情况,鼓励家长
和学生一起阅读,形成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
通过以上策略的有效实施,可以使学生在课内外阅读中得到有机结合,提高学习的效果,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整合的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整合的策略研究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育已经逐渐从以往的注重传统文化和文言文的教学模式中转向了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培养。
和课内教学结合起来的课外阅读已经成为了语文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如何在课内外阅读中形成有效整合,使得语文教育更加全面、丰富,是当前语文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课内外阅读整合的含义、意义以及具体策略进行论述和研究。
一、课内外阅读整合的含义课内外阅读整合指的是将学生在学校教学中接触到的文本材料与其在课外自主阅读的文本材料进行有效整合,使得学生在各种不同的阅读中能够形成连贯的语文知识体系和阅读能力。
这种整合不仅仅是将课内教学和课外阅读简单地结合在一起,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综合理解和应用,在实际阅读中形成灵活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教师和家长需要通过指导和引导,让学生在课内外阅读整合中体会到语文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和灵活运用。
1.促进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通过将课内外阅读进行有效整合,学生不仅仅能够在课堂上接触到经典文学作品和优秀散文,还能够在课外阅读中接触到更多现代化文本,例如科普读物、网络文章等。
这种多元化的阅读能够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多方面理解和应用,使得语文素养得以全面发展。
2.拓展学生的认知领域:课内外阅读整合能够使得学生不断接触到新的文本和题材,拓展学生的认知领域,使得他们在阅读过程中不仅仅培养语言文字的能力,还能够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增广见识。
3.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课内外阅读整合,学生在接触到各种不同的文本之后会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愿意接触各种不同类型的书籍和文章,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和阅读习惯。
4.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课内外阅读整合能够促进学生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在实际的阅读中能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并能够更好地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1.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适当安排一些课外阅读任务,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文学作品、散文等方面的课外阅读。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整合的策略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整合的策略一、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为了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学校应该建立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
可以在教室和校园的角落设置阅读角,摆放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籍,并鼓励学生自愿参与阅读。
在课堂上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文学名著或优秀的故事书,供他们读一读。
二、教师指导阅读老师在课内阅读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小学生的优秀文学作品,通过课堂朗读、讲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心理等方式,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理解和思考。
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堂讨论、问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考能力。
三、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学校可以通过定期组织读书活动、书展、图书馆参观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阅读。
可以先选择一些优秀的青少年读物,如《小王子》、《百科全书》等,让孩子们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然后可以由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籍进行阅读,同时鼓励他们进行读后感的写作和分享。
四、设计阅读任务与活动为了更好地整合语文课内外阅读,可以设计一些阅读任务和活动。
在课堂上可以选取一些短篇故事或诗歌,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阅读,然后要求学生做一个有关故事或诗歌的绘画、朗诵或口头表达等。
这样既能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又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家校合作促进阅读家庭是孩子阅读的重要环境,学校可以与家长合作,共同促进孩子的阅读。
可以在家校交流会上向家长推荐一些优秀的童书,并说明阅读的重要性。
家长也可以鼓励孩子多进行课外阅读,并和他们一起分享读后感。
六、制定阅读计划和奖励机制为了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学校可以制定一个阅读计划,要求学生每天或每周都要读一定的书籍。
可以设立一个奖励机制,比如每学期设置一个阅读目标,达到目标的学生可以获得一定的奖励,这样能激励学生进行更多的阅读。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整合需要学校、教师、家长的共同努力。
通过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参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和综合素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衔接策略的研究》课题一、问题的提出阅读是语文教育的“根”与“魂”,是语文学习的核心环节。
教育部国家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组专家郑国民在《为中国而“读”》中说“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的能力,是一个国家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吕叔湘先生在《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的问题》一文中说“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他们会异口同声地说得益于课外看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针对阅读教学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可见,阅读已经成了我们学习语文,感受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其语文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和标志之一,而且有利于促进其听、说、写等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促进个体思维和智力的发展。
阅读教学分课内和课外两个方面,课内和课外就如同语文教学的两只翅膀.课内外阅读的相互促进,是语文课程从封闭的课堂走向了学生的生活。
成为学生生命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为孩子的终身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开展课内外阅读既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学习语文,又能把课内阅读中所掌握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从而提高阅读能力与语文素养。
所以从理论上说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大阅读”教学体系的构建。
二、核心概念界定“课内外阅读衔接”:就是要使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有机衔接,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强化阅读期待,深化阅读感悟,促进阅读反思,进一步优化课内阅读的质态,以课堂为点,以课外为面,课内得法,课外延伸,博览群书,开阔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养,即培养整体阅读、深层剖析、理解阅读材料、快速获取知识信息、在阅读中创新的能力。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强阅读能力;落实语文课标中关于小学课内外阅读量的指标;正确引导小学的课外阅读,并使之与课内阅读教学有机衔接,有效整合。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世界阅读日”,这标志着阅读已经开始走进了全世界人们的心灵。
近年来,世界各国都掀起了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改革,都很重视学生阅读教育的研究。
美国前任总统克林顿在1998年10月签署了阅读卓越法案,美国的儿童每天有一小时在阅读作业室工作;早在1995年4月,意大利教育部长就宣布了“促进学生阅读计划”;韩国发行了“世界阅读日”邮票,以推动青少年阅读;台湾从2000年8月到2003年8月在全岛实施儿童阅读计划。
华中师范大学教科院夏家发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外阅读指导”;南明教育创办者、新港实验学校校长魏智渊对“儿童阅读原理的解读”和“海量阅读”的实施;“课内海量阅读”的创始人韩兴娥老师以及被授予中国“北派名师”的我们河南省灵宝市的特级教师张建超提出的“课内增量阅读”,都为我们本次课题的研究和实施提供了很大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四、研究目标1、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有机衔接。
以课堂为点,以课外为面,使学生既从课外阅读中、生活中学语文,又能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课外阅读和生活中,学以致用、融会贯通,为生活服务。
即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相互促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2、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独立阅读的能力,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3、带动一批掌握课内外阅读衔接方法、能有效实施课内外衔接阅读的骨干教师。
五、研究内容1、课内外阅读有机衔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形成阅读动机,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阅读能力,并着力构建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自主化、自动化品质,为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2、2、通过实验教学,对课题组编写的课外阅读校本教材进行实验研究。
探索教材的科学性、适应性和操作性,评估和测量教材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素养的作用,利用教材开展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学习实验。
3、3、探索课内外阅读衔接的结合点和基本方法,构建课内外阅读融会贯通、相辅相成的阅读体系。
4、4、探索课外阅读指导的策略(训练基本能力、训练能力品质、培养健康情趣)和课外阅读指导课的类型(读物推荐课、读书方法指导课、读书汇报交流课、读书笔记辅导课等)。
5、5、开展课外阅读价值的研究。
探讨课内外衔接在拓宽教学途径、帮助学生形成良好“智力”背景、开发“学困生”智力、以读促思、以读助写、以及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等诸方面的功能和实际效益。
6、6、通过一定量的课外阅读,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热爱母语、尊重母语的情感。
7、六、研究思路8、1.课内外衔接9、(1)以教材疑难问题为切入点选择课外阅读材料指导阅读,既有助于解决疑难,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又扩大学生的阅读面。
10、(2)选择与课内文体或内容、写作方法上比较相似的课外阅读材料进行阅读,组织学生在课后用课内阅读的方法来阅读拓展性材料。
11、(3)选择同类阅读材料,意在与课内教材形成鲜明的对比,运用阅读材料,把两者放在一起,更加突出作品各自的特点。
12、(4)教材中不乏名家、名篇或名著的节选或缩写,在教学的前后,我们把原文、原著推荐给学生,使学生更立体地、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培养学生读名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13、2.学生自主阅读14、(1)设计“阅读摘录卡”。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做好“阅读摘录”,并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
旨在监控阅读过程,保证课外阅读的质和量,养成习惯。
15、(2)定时定量地阅读。
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自己阅读,在学习实践中感受阅读的快乐。
在校期间,固定课外阅读时间,每天早晨定时阅读,每周专设一节语文课用于课外阅读。
学生每天睡前进行休闲读,双休日、节假日随意阅读,但要有合适的阅读量;完成摘录卡也要有一定量,做到上不封顶,下要保底。
16、(3)引导家长亲子阅读。
家庭是育人的摇篮,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长的言行给孩子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我们大力提倡亲子共读,家长以身作则培养家庭的阅读氛围,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更需家长做阅读的领路人。
鼓励学生家中订阅报刊杂志,设立家庭书架、家庭小图书室。
17、(4)师生共读。
在学生的读书兴趣和习惯没有养成之前,读书对他们而言是“一种枯燥的工作”。
抓住学生对教师的崇敬和模仿的心理,在校期间,教师以身示范,组织、带领学生阅读时,自己也拿起课外书来读,或者与学生共读一本书,这样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增进,有利于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
这样坚持,使阅读成为学生生活、成长的需要。
18、3.教师阅读指导(1)课堂教学指导小学生阅读能力尚在形成阶段,为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教师要教会所有学生使用工具书,为他们创造自学条件;教会预习方法,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教会学生提出问题,提高思维能力;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使学生掌握读书方法:哪些是应该精读的哪些是应该略读的,哪些内容应该摘笔记,哪些写法是可以迁移的。
此外针对不同学段的小学生知识、年龄特点,我们开设疑难点指导课和赏析课。
高年级重在赏析的指导。
指导学生抓准文章“美点”:①形象美,叙事类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托物言志类散文中的事物形象。
②结构美:好文章无不重结构的紧凑和清晰,赏析时抓住不同题材文章的结构特点,特别要注意体会文章的中心句、过渡句、抒情句等重点句。
③语言美:几乎每篇文章都可以赏析其语言美,可以是词语品析,可以是句式品析,可以是修辞的欣赏,也可以是感情色彩的分析。
④手法美:文章的表现手法也可以欣赏其“美点”,如对比、设置悬念、前后照应等等。
⑤音画美:用语言文字来塑造声音的形象,使文章具有音乐的美,充分运用对比鲜明的色彩词语,给人以视觉的冲击,这些在散文和古诗中是常见的。
(2)课外阅读指导古人云:阅读无甚妙法,唯从有疑到无疑,从无疑到有疑。
小学生对字词理解较差,这对学习语文形成了一定的障碍;他们生活的阅历有限,在阅读过程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疑难问题。
在理解字词层面上的疑难,我们要鼓励学生自主解决。
自主解决不了的摘记在“摘录卡”中,与同伴或教师进行交流。
经教师的检查、抽查后,提取共性的东西,再在课堂中进行交流,共同解决、释疑。
4.阅读评价(1)阅读展示苏霍姆林斯基主张:要让儿童始终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不要有任何一天使学生花费了力气而看不到成果。
要给学生搭建展示阅读成果的平台,可采用讲、展、赛的形式。
“讲”即讲述,举行读书汇报会、故事会、阅读心得交流会;“展”即展评,就是展评优秀的读书笔记、文摘卡、剪报等;“赛”即竞赛,知识竞赛,查阅资料比赛等。
通过这种成果展示,使其相互借鉴,表扬先进,鞭策后进。
(2)阅读考核①实行积分管理绘制课外阅读积分一览表,激励学生自觉阅读。
表格分为材料积累、阅读摘记、阅览表现几个栏目,满分为一百分。
每周小组内互评,每月由班委总评,算是一次成绩测验。
②课外阅读积累检测阅读是一个采集零琼碎玉,使之日积月累,变成自己聚宝盆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收其效于朝夕。
因此,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要养成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
”可定期进行综合性阅读检测,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阅读成果。
七、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以教师为研究主体,通过教师的教学实验、反思、总结,再实验、反思、总结,以达到预期成果。
综合调查法:对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找出问题根源。
文献研究法:查找已有的与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教学策略相关的文献、资料、成果,为师生提供正面教材,构建课内外阅读衔接的理论体系。
评比激励法:表彰先进,树立典型,激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渗透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软件优化教学机构,有效地辅助阅读教学。
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注重积累第一手资料,不断概括、归纳,提炼出切实可行的研究成果。
八、研究的创新点1、比较阅读,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
2、内容延伸,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课内外结合,扩大学生阅读面。
研究实施的步骤1、主要研究阶段及阶段研究成果:第一阶段:课题申报阶段(2008.1——2008.3)(1)申报课题,设计研究方案(2)成立课题组,预选课题成员(3)确定课题研究组成员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08.4——2008.12)(1)学习相关理论,夯实研究基础。
(2)创设实验环境,按课题实施方案进行有计划有组织地研究(3)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一定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朗读、背诵的能力(4)用论文或调查报告的形式进行阶段性经验总结。
第三阶段:课题总结阶段(2009.1——2009.3)(1)收集整理各项研究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