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工髓核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髓核置换术研究进展

髓核置换术研究进展
1 注射 型 髓 核 置 换 系统
体。液体 聚合物是通过特制 的注入系统在压力控制下完 成的 , 以 D S O 所 A C R髓核置换 系统具 有一定 的 自我 塑形 能力 , 能与髓核切除术后形成 的各种解剖空 间相契合 , 最 后形成 的固化聚合物( 即髓核假体 ) 为不可压缩 的等 向性 芳香族聚 醚 聚氨酯 , 具有 很好 的弹性 、 柔韧 性及 机 械强
度 。
D SO A C R髓核置换 系统 适 用于 受 累间 隙椎 问盘高 度 至少为 5 5 m 的单 间隙椎间盘 ( ~S) .m 退变性疾病 , 且该 间隙上 、 下终板 须保 持完 整 。手术 一般 在全麻 下完 成, 患者多采 用仰 卧 或侧 卧位 , 了方 便术 中图像 的采 为
维普资讯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 年 7 第 2 卷 第 4 08 月 9 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r 。1 1 t h

1 ! ! ! ! : :

2 3 3 ・
髓核置换术研究进展
申勇 王 宣 李 宝俊
摘要 与 传 统 的 融 合 术 和全 椎 间 盘 置 换 术 相 比 , 核 置 换 术 可 更 多地 保 留 纤 维 环 和 脊 柱 周 围 的韧 髓 带组 织 , 利 于 术后 椎 间盘 高度 和 脊 柱 活 动 范 围 的 维持 。 目前 临床 已广泛 应 用注 射 型 和 植 入 物 型 髓核 假 有
集, 常选用前路或侧 路 。手术 的关 键是 在完 整摘 除髓核 的同时如何减少对 纤维环 和终板 软骨 组织 的破坏 , 因为 这些结构是术后 维持假体位置恒定 的主要 因素 。术 中确
定椎 间 盘 内 的 空 间 能 满 足 髓 核 假 体 植 入 后 , 助 借 D S OR 核置换系统专用 的成像技术和成像球 囊测试 AC 髓 植入物的大小 、 形状和容积 , 调试满意后将成像球囊取 出, 植入真正的球囊装置 , 通过计算机调控的压力注射 系统将 液体聚合物注入 , 获得理想 的填充效果后利用 系统 自身配 备的固化装置使液体聚合物骨化即形成最终的髓核假体。 D SO A C R髓 核置换术 可 保 留患者 骨量 和骨 周 围结 缔组织 、 肌肉组织 , 减轻 椎 间盘源性 疼痛效 果显著 , 同时 可恢复椎间隙高度和保 留脊柱活动性 。A rn 等 报道 hes 6例D SO 0 A C R髓 核 置换术 患者 的临 床疗效 ( 男女各 3 0 例, 平均 年龄 3 9岁 ; 手术节段 ~3例 , 4 2 L~ 6例 , L~S

人工髓核假体置换相关理论与临床研究进展

人工髓核假体置换相关理论与临床研究进展

生物力学上,正常的髓核能够保持椎闯关节 间隙,向纤维环施加应力以增加椎间的稳定性,这 使得椎问盘具有内在的剪切力传递和压力支撑。 邻近椎体间通过“三关节复合体”相连,主要包括 前面的椎间盘和后面的2个小关节。液体样的髓 核旋转中心具有浮动性,使它能够随着应力的变 化而移动【8J。前屈时,髓核向后移位;后伸时,髓 核向前移位。髓核的生理特性能够减少小关节所 承受的重力,从而增加脊柱运动节段的活动度。 大约在30岁左右,髓核开始逐渐脱水和压缩【9j。 随着髓核逐渐丧失了其间的富含水分的糖胺多 糖,压力直接作用于纤维环和椎问关节,椎间盘的 体积缩小,主要表现为椎间盘的高度下降。而作 为一无血管组织,椎间盘的恢复能力极为有 限[10]。这导致纤维环的松弛,不能够提供足够的 支撑力。最终,椎间盘丧失了其生物力学特性,引 起相邻脊柱节段的改变。
现Ⅵ峪评分从术前的7.5下降至2.7,下降程度
为64%。一项样本量为300的多中心研究L”J结
果显示,87%的患者认为HydraFkx髓核置换系
统的临床效果很好或较好,88%的患者认为还将 采用同样的手术。目前在同类研究中,Hy. draFLex髓核置换系统的临床效果被认为是最好 的。金大地等[20]报道20例单枚PDN—SOLo置 换的临床疗效,所有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均消失,运 动功能明显改善,17例获得1~3个月的随访,发 现椎间隙高度明显较术前平均增加15.8%,早并 指出多数国人适合PR725型的PDN假体。冯会

早期可行微创治疗或单纯髓核摘除术,发展到晚
期(严重椎间盘变性伴节段不稳)大多则采用减压 内固定融合术。随着对椎间盘结构和生物力学的 深入了解,人们逐渐认识到单纯椎间盘髓核摘除 所致的脊柱结构改变和生物力学紊乱会造成椎间 盘高度降低、椎间隙变窄、椎间容积减小、椎间压 力增大、脊椎稳定性下降、椎间盘突出复发等,而 这些情况相对容易出现在年龄在25~40岁的年 轻人中L11;而减压内固定融合术经过50余年的 临床应用、改良,在取得了可喜的临床疗效和较高 的患者满意度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可避免的并发

髓核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髓核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D 许可 , F A) 目前 应用 的 是 A trC r 2 0 r o ae 0 0型 等 离 子 组 织 汽 h
化 仪 。 国 内学 者 李 展 振 等 于 20 0 2年 报 道 治 疗 颈 、 椎 间 腰
盘突出症 。
SM 等 ” 在 激 光 治疗 和射 频 技术 的基 础 上 , 展 了 经 皮 a 发
纤 维 环 内痛 觉 神 经 末 梢 , 到 治 疗 目 的 。 达
3 髓核 成 形 术 的 实 验 研 究 3 1 射 频 消 融髓 核成 形 术 实 验 研 究 .
在 射 频 消 融 髓 核 成 形 术 的 实 验 研 究 中 , o p 等 于 H ut 19 9 6年 报 道 了他 们 测 定 的椎 间盘 内 射 频 产 生 热 量 所 致 温 度
穿刺导管技术 , 20 于 0 0年 报 道 了 I E , 应 用 于 临 床 治 疗 D T并
椎 间 盘 源 性 腰 痛 。 国 内 学 者 陈 玮 等 于 20 0 3年 引 进 该 技
术 ,0 5年 发 表 文 献 报 道 。 20 2 菇 核 成 形 术 的 原 理
在 Jr c e sh等 的 研 究 中 , 间 盘 电 热 治 疗 前 后 的 生 物 o 椎 力 学 测 定 显 示 , 手 术 对 脊 柱 的 稳 定 性 没 有 影 响 。 P lni 该 ol t e i n 等 对 l 8个脊 柱 运 动 节 段 进 行 IE 术 , 对 其 椎 间 盘 内 DT 并
32 IE . D T实 验 研 究
射 频 低 温 等 离 子 椎 间 盘 消 融 技 术 问 世 于 美 国 。 19 96
年 , e n … 首 先 在 经 皮 内镜 引 导 下 , 用 E L N 射 频 机 Y ug 应 L MA

人工髓核假体置换的临床疗效

人工髓核假体置换的临床疗效

人工髓核假体置换的临床疗效[ 08-07-02 09:07:00 ] 编辑:studa20作者:李放,戴刚,关凯,孙天胜,单建林,赵广民【关键词】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危象;早期手术摘要:[目的]探讨人工髓核假体置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2002年4月至2004年5月,作者采用PDN人工髓核置换术治疗单节段椎间盘突出症25例,男性16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28岁。

突出节段分布为:L3、42例、L4、516例、L5S17例。

所有病人均主诉典型的单侧坐骨神经痛,其中8例伴有腰痛。

病人术前均经过3个月以上的保守治疗,且效果不满意。

手术采用后正中入路标准髓核摘除术后,按假体植入要求准备椎间隙,植入适当型号的人工髓核假体。

[结果]本组所有病例均经过1 a以上的随访,平均随访177个月。

按照MacNab疗效标准评定,优16例,良7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92%。

[结论]临床随访结果显示了人工髓核假体置换术的短期临床疗效满意。

应用时要注意适应证的把握、椎间隙的准备、假体型号的选择等关键问题。

长期的临床效果还需进一步观察。

关键词: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危象;早期手术近年来,椎间盘置换术进入了脊柱外科临床。

此方法既可以去除椎间盘病灶,又保留了椎间盘的活动功能,尤其是对于年轻的椎间盘疾病患者,更显其优势。

椎间盘置换术包括全椎间盘置换和人工髓核假体置换术。

作者自2002年4月采用美国Raymedica公司研发的PDN(prosthetic disc nucleus)假体对单节段椎间盘突出症病例实施人工髓核置换术,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2年4月~2004年5月,作者采用人工髓核置换术治疗单节段椎间盘突出症25例,男性16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28岁(19~42岁)。

突出节段分布为:L3、42例、L4、516例、L5S17例。

12 病例选择本组所有病例均为经过临床及影像学检查后证实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

髓核细胞鉴定的研究进展

髓核细胞鉴定的研究进展
脊柱外科杂 志, 2 0 1 4年 0 4月 , 第l 2 卷 2 期
J S p i n a l S u r g , A p r i l 2 0 1 4 。 V o l 1 2 。 N o 2

综 述 ・
髓 核 细 胞 鉴 定 的研 究 进 展
阳普 山 , 王德 利 , 刘 子双 一 , 吴剑宏 , 阮狄克
2 髓 核细 胞外 基质 Fra bibliotek 鉴定 低营养的苛刻生存状态 , 为适应这样苛刻的生存环 境, 髓 核 细胞 内存 在一 些特 殊 的细胞 因子 , 这些 特殊 的细胞 内 因子 可 能作 为髓 核 细 胞 的鉴 定 点 。R a j p u — r o h i t _ l 通 过 We s t e n. r b l o t 及 免 疫 组 织 化 学 染 色 发 现: 小 鼠 髓 核 细 胞 内 的 细 胞 低 氧 诱 导 因 子一 1 d ( h y p o x i a i n d u c i b l e f a c t o r 一 1 ,H I F - l t) e ,葡 萄 糖 转 运 蛋白 g l u c o s e t r a n s p o r t e r 1 , G L U T 一 1 ) , 间 质金 属 蛋 白
3 髓 核细胞 鉴 定的相 关 细胞 内 因子
椎 间盘 的髓 核细胞 内处于一 种低 氧 , 高渗 透压 ,
胞 鉴定 方法 。
1 髓 核细胞 形 态学 鉴定
细 胞形 态学 方 面 : 在普通 2 D培养 条 件 下 l 4 』 , 原
代髓核细胞需 6~ 7 d贴壁 , 初贴壁时呈短梭形 、 多 角形 ,胞质 向外 伸 突 ,然 后 突 起 逐 渐 伸 长 ,经 8— 1 2 d - . I 达亚融合状 态 , 后 呈 漩 涡 状 的细 胞 团 ,胞 质 丰富, 具有折光性。而纤维环细胞体外普通培养条 件下与髓核细胞形态学较为相似, 亦为梭形 ] 。而 软骨细胞 在普通培养 条件下为椭 圆形细胞 【 6 ] 。有 研 究 表 明髓核 细胞 形 态学 可 随着培 养条 件 的变化 而 发 生 改变 , 如 髓 核 细胞 在 3 D培 养 条 件 下 细 胞 形 态 学 发 生 巨大 变 化 , 其 由梭 形 细 胞 变 为 球 形 细 胞 。 因此 , 仅凭 细 胞形 态 学对 髓 核 细胞 进 行 鉴 别 是 不 可 靠的 , 需结 合其 他方 法 才能 提高 鉴定 的可 靠性 。

腰椎间盘人工髓核置换术的应用研究

腰椎间盘人工髓核置换术的应用研究
活 动 节 段 达 到 稳 定 脊 柱 减 轻 疼 痛 的 目 品 选 用 美 国 R y e ia公 司 生 产 的 负压 引 流 管 , am d c 闭合 切 口 。 的 ,但 这 种 非 生 理 性 的 治 疗 方 法 术 后 可 P N。全部 病 例 采 用 标 准 后 侧 人 路 单 枚 D 加 速 相 邻 节 段 椎 间 盘 的退 变 。为 了在 缓 P DN 植 入 1 术 后 处 理 :术 后 抗 菌 素 常 规应 用 2 . 3
P N 型 号 用 引 导 器 贴 紧 上 下 间 隙 放 人 . m 。住 院 时 间 1 ~ 1 , 均 1 D l 02 天 平 6天 , 1 无
例 , S2例 , I 例 。按 国 际 腰 椎 研 究 细 清 除 前 侧 髓 核 组 织 并 用 压 力 进 行 冲
协 会 和美 国脊 柱 外 科 协 会 的 分 型 方 法 均 洗 , 除 完 毕 。 小 、 、 试模 逐渐 插 入 2 结 果 清 用 中 大 为单 间 隙 突 出 ,症 状 以 单 纯 腰 痛 者 2 髓 核 腔 进 行 扩 大 ,轻 揉 而 用 力 撑 开 椎 体
浙江创伤外科 20 0 9年 2月 第 1 第 1期 4卷
Z J J T ama cF bu r 0 9 V 1 4 N . H1

51 ・

诊治分析 ・
腰椎 间盘人工髓核置换术 的应用研究
戴加 平 张炳 祥 龚遂 良 周 晓
天 , 后 2 — 8小 时 拔 除 引 流 管 ,~ 术 44 3 5天
解 症 状 的 同 时 减 少 髓 核 摘 除 后 引 发 连 锁 1 . 手 术 方 法 :全 麻 或 硬 膜 外 麻 醉 , 2 取 内 。患 者 应 在 床 上 休 息 , 卧 或 侧 卧 , 躺 脊 退 变 的危 险 ,恢 复 和 保 持 脊 柱 的 正 常 运 俯 卧位 于 弓形 架 上 ,常规 标 准 后 路 正 中 椎 不 要 弯 曲 。大 小 便 由专 业 护 理 人 员 床 动 功 能 ,本 院 自 2 0 0 3年 4月 至 2 0 0 6年 纵 行 切 V .均 选 择一 侧 单 椎 板 切 除 减 压 边 护 理 ,避 免 腰 椎 扭 转 。3周 后 下 床 活 I 3月 对 1 2例 单 节 段 单 纯 性 椎 间 盘 突 出 约 1 ~ 4 m 宽 的 窗 口通 道 . 口通 道 与 动 , 2 1m 切 6周 内 , 免 弯 腰 , 应 穿 腰 围保 护 。 避 并 患者进 行 了人工髓 核 (D ) 换 术 , P N 置 并 软 骨 终 板 平 行 。 查 硬 膜 、 核 和 神 经 根 避 免 长 期 坐 软 椅 . 度 屈 伸 . 转 或 举 起 探 髓 过 扭 经 2年 以上 随访 。现 报 道 如 下 。 并 向 内侧 牵 开 ,暴 露 椎 间 隙髓 核 突 出 部 超 过 5k 的重 物 。 尤 其 避 免 长 时 间 坐 位 .用 手 术 刀 在 纤 维 环 上 切 一 与椎 间 隙 位 , 车 或 坐 车 。患 者 出 院 前 , X线 片 开 摄 1 临床 资 料 平 行 的线 形 切 口 , 绞 刀 和 髓 核 钳 彻底 ( 后 位 和 侧 位 ) 用 前 ,确 认 P N 的 正 确 位 D

髓核细胞及其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髓核细胞及其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得髓核富含水分和极强黏弹性, 因而椎间盘能够有效地吸收
椎间盘具有维持脊柱稳定、 吸收振动、 减缓冲击以及均 分外力等重要生物力学功能。许多研究结果显示, 外力对椎
间盘营养、 结构有重要影响。 当脊柱继而髓核细胞内细胞器减 少且其功能发生改变, 髓核细胞内正常小分子物质的丢失、
设计和构建了仿生髓核组织工程材料-C C - H S支架, 并利用
其进行体外髓核细胞培养, 发现髓核细胞和这种支架相容性
较好 ,H S支架对髓核细胞的形态、 CC 胶原合成、 可凝聚蛋白 表达均没有显著影响。李长青和周跃l 1 进一步将构建的细 胞一 仿生髓核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一H S C C 复合体置入取出髓核 的新西兰大白兔椎间盘内,2 1 周后发现支架周围有髓核样细
分离培养的纤维环细胞分别与 c 和海绵、 1 纤维蛋白凝胶、 胶
原蛋白凝胶、 藻酸盐凝胶以及琼脂糖凝胶复合培养, 对比观 测 C ,2和 P 1C G表达时发现,1 C 海绵在上述支架材料 中具 有最好的生物相容性。 这些研究为构建组织工程化髓核治疗 椎问盘退变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 但是他们都没有将其培 养的髓核细胞和体内正常状态下的髓核细胞做黏弹性对比。 对髓核细胞黏弹性的研究将进一步为种子细胞的选择提供 理论依据。
载荷 , 并能将其均匀传递到终板及纤维环。椎间盘退变的最 早期变化是髓核细胞形态学和基质成分的改变而致其黏弹
性改变 。 21 髓核细胞组织形态 . 张荣峰等 通过对青少年脊柱侧弯矫形患者的髓核细
异常细胞因子的参与和酶的活性改变, 进而引起髓核细胞的 营养障碍、 水分减少、 吸水能力下降。 椎间盘细胞对承载负荷
的反应由负荷大小、 频率以及时限决定。生物力学对椎间盘
细胞代谢的影响主要是椎间盘细胞的基因表达。 at bi G ne e n n 等l 通过对羊尾椎间盘体外培养并模拟体内环境下三维施 _ 2 加单轴负荷, d 7 后结果显示 , 椎间盘细胞内的分解代谢基因 表达显著上调, 而合成代谢基因表达下调。K s 等 在接 ar a

人工髓核置换的研究与临床应用

人工髓核置换的研究与临床应用

央的髓核与周围的纤维环。富含水分的 糖胺多糖构成了髓核,纤维环则由胶原 纤维上下交叉所构成。由于其包含固相 和液相组织,使椎间盘具有粘弹特性,并
保持了椎问盘的稳定性。临床上常见的 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则打破了这种稳定, 随着髓核逐渐丧失了其间的富含水分的 糖胺多糖,椎间盘的高度也逐步下降。而
万方数据
亟壁瘟盘查!QQ!生笙!!鲞箜i塑 !蛙』塑盟堂堂£!型i!鲤Y!鱼塑!丛堡垒!旦Y!迫!鲤鱼:Y!!:!!№:!
作为人工髓核植人体,首先要保证 与人体的髓核有着相同或类似的生物力 学功能,以保持椎问盘的完整和稳定。此 外,植入体还需要和人体不起排斥反应,
对人体是无毒性和无致癌性的。植人体 必须能够承受一定的压力,据统计,平均 一个髓核每年承受2百万次生理负荷, 而一个植入体能够在超过40年的使用 寿命中承受10亿次生理负荷,这才是我 们所期望的[14]。这种假体的材料,是由微 小的片状微粒链构成的,这样才具有低 磨损低消耗的特性。植入体还应具有一 定的硬度,以避免周围压力对其压缩和 骨组织的侵蚀。植入体的大小必须和所 植入的椎问盘所符合,不能过大也不能 过小,否则其相邻的椎骨终板所承受压 力不均,会受到相应损伤。最后,植入体 的设计上必须达到手术入路的最小化, 以减少对周围组织的破坏阶目。有限元分 析显示,髓核腔填充型假体具有机械性 修复纤维环的行为,但无腔隙型的假体 不具有这样的功能。植入体承受的负荷, 产生的压力,作用于下一椎骨。如果压力 大于椎骨的强度,椎骨将逐渐下陷,如果 这个压力较小,椎骨为了更有效地承重, 会按照压力的分布而发生改变[1q。 2人工髓核的材料与类型
·413·ຫໍສະໝຸດ 作为一无血管组织,椎间盘的恢复能力 极为有限mq。最终,椎间盘丧失了其生物 力学特性,引起相邻脊柱节段的改变。目 前传统的外科治疗方法是椎间盘髓核摘 除术和脊柱融合术,近年来随着微创外 科技术的应用,使这类手术创伤越来越 小,疗效越来越可靠,但远期效果并不理 想M。以上手术治疗方法,虽然缓解了症 状,但却丧失了椎间盘功能。近年来,随 着对脊柱生物力学机制认识的加深和材 料学的发展,人工椎间盘置换术被认为 是可以替代脊柱融合术治疗椎间盘退行 性变的有效方法[51。由于最早发生退变的 结构是髓核,所以单纯的髓核置换较人 工椎问盘置换具有手术创伤小,术中固 定容易,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其仅适用 于早、中期椎间盘退行性病变M。对于腰 椎间盘突出症,人工髓核置换适用于保 守疗法治疗至少6个月而无效,影像学分 析显示脊柱前移不到1度,MRI显示早期 脊柱节段退行性改变,不存在Schmorl结 节和椎间盘高度不低于5ram.IS一。 1 髓核的生理特性及人工髓核假体设 计的总体要求

人工髓核的研究进展

人工髓核的研究进展

人工髓核的研究进展张强。

邹德威(解放军306医院全军脊柱外科中心,北京100101)关键词:椎问盘切除术,经皮;腰痛;脊柱融合术;髓核中图分类号:R681.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66X(2009)48-0001-03椎间盘源性腰痛是慢性腰痛主要原因,手术摘除突出的髓核或采用椎间融合是标准的手术方式,已经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受到普遍肯定。

近年研究表明,脊柱融合手术作为治疗腰痛的主要方法,其并发症发生率高,临床结果并不十分满意。

摘除突出变性髓核后,用人工髓核(PDN)植入来代替并重建脊椎的稳定和力学特性,即保留运动节段的非融合技术——PDN技术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显示良好的应用前景。

1PDN的设计1988年Charles研制PDN原型,1990年定型,是现代人工髓核的开端,十几年间,相关产品已达十余种,目前国内还没有自主产权的产品。

正常情况下髓核组织外观呈胶胨状,有黏稠的蛋白多糖组成,疏松的纤维束嵌入其中,这些纤维束排列成紧密的网状结构。

髓核具有吸收水分的特性,通过吸收水分改变内部张力。

一种理想的PDN假体应该是可以恢复运动节段的功能,恢复节段的灵活性、稳定性。

并且无痛,同时可以允许椎间盘长期有效的工作,并且有灵敏性和耐用性,通过进行PDN的手术置换,来延缓退行性病变导致的疼痛症状。

髓核置换的目的是维持椎间盘高度,保留活动性,维持椎间盘的运动功能,恢复正常髓核功能,减轻椎间盘性腰痛。

首先着眼的设计是仿生假体,制作具有近似正常髓核的黏弹特性材料。

但理想的髓核要求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巨大的抗疲劳强度,又不会因为长久使用而破裂,承载时能将应力均匀分布传递至纤维环和临近椎体,而且能吸收负荷能量,维持脊椎节段正常的或接近正常的功能。

目前PDN分为限制性和非限制性两种。

限制性:预先用材料做成一定形状,髓核为水凝胶,吸水膨胀难以控制,植入时纤维环破坏较大,不是解剖匹配,假体脱落、磨损时有发生;非限制性:可注射性,基金项目:国家863课题(2006AA0224D4)。

人工髓核材料的研究进展

人工髓核材料的研究进展

人 工 髓核 材 料 的 研 究进 展
杨 斐 综述 徐 海 栋 ,许 来自 ,赵 建 宁 审校 ( 南京 大学 医学 院临床 学 院( 南 京军 区南 京总 医院) 骨 科 ,南京 2 1 0 0 0 0 )
【 摘
要】
椎 间盘退变性疾病 是一种 临床 常见疾病 ,4 0 %的下腰背疼 痛是 由腰椎 间盘退变引起 的。临床手术
1 6 8 3
d o i : 1 0 . 3 9 7 8 / j . i s s n . 2 0 9 5 - 6 9 5 9 . 2 0 1 6 . 1 0 . 0 4 1 V i e wt h i s a r t i c l e a t : h t t p : / / d x . d o i . o r g / 1 0 . 3 9 7 8 / j . i s s n . 2 0 9 5 - 6 9 5 9 . 2 0 1 6 . 1 0 . 0 4 1
[ 关键 词 】
人 工 髓 核 ;组 织 工 程 ;水凝 胶 支架 ;髓 核 细胞
Ad v a n c e s i n p r o s t h e t i c di s c n u c l e u s ma t e r i a l
Y A NG F e i , X U Ha i d o n g J X U B i n , Z H A OJ i a n n i n g (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O r t h o p e d i c s , N a n j i n g S c h o o l o f C l i n i c a l Me d i c i n e , N a n j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 N a n j i n g G e n e r a l H o s p i t a l o f N a n j i n g Mi l i t a r y C o m m a n d  ̄ N f 2 j 0 0 0 2 J C h i n a )

髓核移植的临床应用与基础研究进展

髓核移植的临床应用与基础研究进展

髓核移植的临床应用与基础研究进展尘!苣,点lJJ笙鲞l(1iI1JOrthoE,Deeem1)er2004一V o1.,!-l髓核移植的临床应用与基础研究进展廖翔邵增务杨述华椎间盘退变导致腿痛是骨科常见痫之管柞I’HJ盘切除术或椎体融合术n以取得一定治疗效果,但并非是针对椎间盘退变本身的治疗术中不可避免会破坏椎IhJ鼎和椎体附件的正常结构,引起继发性脊柱不稳,速卡日邻椎I-同J艋的退变,所以远期效果并不理想.髓核移植是近年来用于治疗期椎间盘退变的一种新技术3,从临床和基础研究¨T分为人髓核移植,自体髓核或髓核细胞移植,同种异体髓核或髓中炙细胞移植二个力面一一,人工髓核移植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对脊生物J学机认识的加深和材料学的发腱,人工髓核(prostheticdiscnucleus,PDN)置换术日渐成熟一其主要优点足使纤维环保持张力伸展,维持椎间隙高度和椎体的_三梓庸力平衡;I川时通过植入体实现椎间盘的载衙分扫,减少卡H邻节段椎问盘退变的发生一另外一个优点足l叮以通过微创丁术植入,植入物小要求与椎体同定,手术方较人丁椎间盘置换业简,r术时间与椎问盘切除术相当,似体植入的危险性小(一)适应证和禁忌证人【:髓核置换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争议,至今fJj尤统一标准Bao等认为,理论上单纯髓核摘除术后均”进行人工髓核置换术一Meakin等通过动物实验也证HJJ,合适的人工髓核置换术可避免单纯髓核摘除术后纤维环1人J发,卜内凹,进而加剧纤维环退变的缺点:在椎『日J邀变晚期.常会发生严重的纤维环撕裂破坏和椎间高度的[{月显丢失,儿纤维环在手术时很难有明的延伸性,由丁似体无同定装置,故人工髓核置换术仅适用于早,中期椎问盘巡变肯人f髓核置换日前公认的适应证为:l8岁以f,L~S.段椎『HJ艇退行性病变,影像学证椎I.丑J盘源性砰常与状和体?致,经保守治疗6个月以上症状不能缓解的患其禁忌证则相对明确和细化,主要包括:(1)卡f#问l艘高度<5inn1;(2)矢状径<37into,则小能同[flf植入两枚似体;(3)脊件滑脱I度以上;(4)峡部不连,关节突关退变或骨折;(5)严重的骨质疏松或骨软化;(6)纤维环完整;(7)多段退行性病变;(8)Sehmorl结节;(9)手术部位』.撒t性或令身性感染;(10)手术部位有椎体骨折;(11)先灭性脊柱或脊髓畸形;(12)体重指数(bodynlassindex,BMI)>30,或病变位于L5SI但体重>90kg的患者,均不宜进行人L髓卡菘置换术6.7 ()材料学研究人工髓核移植的临『术啦用前景,一阔,允有许多物材作者单位:430022武汉,华l}】科技大学嗣济,:院附腻千【『医院骨科765?综述?料公州和学者对人1二髓核的材料和i物J腱,f:研究吸取前人多次失败经验的基础上,Bao等发现水凝胶”T以十萸仿髓核组织在动态循环载衙下吸收和释放水分,许J仃良好的抗疲劳性能:在对许多不l司的水凝收材料进.他们设汁了一种住生理载简下含水夫约为70%的水凝胶作为髓核植入体:侄第ll届北美脊¨公度会议I-Bao和Higham首次证实l『这种假体能够模拟人体髓核液念肝力功能——随脊梓应力负荷的变化而{:Ii心地吸收或释放水分生物力学研究亦征实它能恢复病变段I艇的解洲’1-功能;通过埘狒狒动物模型吱验证}{Jj发乍排斥反应,j仃较好的牛物相容件,但不足之处是PDN水化令ilke等体L椎问盘进行生物力学试验,}.椎板髓核摘除术放入PDN,结果表明PDN能使十i:的运动范I你持I卜常水平,提高节段稳定性,增加应状况卜L一椎川I船舟度,f【I水化全,所以无法完命恢复椎I艇订的近年来.其他材料的人T髓核也仡移!做研t}】…仆内,怵外试验均表明这新型人_I髓核具n勺生物十¨忡和J:性能Strvke~HowmedieaOsteoni(-s公Id研ai,-0Ji:发的Aqumella是一种弹头状的半晶聚乙烯水凝胶,采川IJqhl毫水管后路或flJ!lJ路进入椎『日J隙,用时装酋纤维j1:小切【1放入似体后吸水膨胀,能够模拟人体髓卡玄液念旆J: 功能,此似体欧洲已应用于临床:Sulze和S1)ine—Te(-h公,d研制了Neweleus,它是一种弹性聚氮I_分材料,特的分子构J使其在自然条件下呈螺旋状,收入能蚺纤维状盘旋排列,吸收水分后膨胀充填髓恢IJ.能亢个=恢复纤维的l常长度和张力,此假体I畋洲也投入他川Cryolife公,研制…山蛋白水凝胶制成的BioDis(,它炎似于物胶,窥镜下摘除髓核后沣入几分1_J【t即凝…肜料学的断进展,使髓核移植术的适用池断宽,心J}]Ij仃景此明()术式发展髓中麦移悄术后最严重的外发痱足人I髓卡麦脱,这将接导致手术火败手术方式的改进人人降低J人I髓卡亥移f,脱Hj发生半一主要集中在于术入路,护纤维环构整,似体填充位置及与微创技术结合等’…Bertagnoli”最先报告_『l0l例采川flJ!lJ路小【】人人【髓卡亥的临『未结果,其中似体脱出ItI址{JJ的33%降l6.8%,余病例中绝大部分术后疼蝻缓st?honma~r等”随{j三r350例随结,永政进r术入路后似移f_『JJ减少近年米,Bertagnoli等总rf捉m心用侧.经髂叭途径入路(anterior—laterallranspsoalt?approa(?h,AIPA).即经腹膜外直接到达椎间盘外侧,不损协}1i『纵带,小打766?f】华骨科杂志2004年l2月第24卷第l2期ChinJOrthop,December2004,V o1.24+No.12 开椎管.术中通过纤维环小切口将假体直接植入髓核腔,而不必像后入路手术需将假体在髓核腔中旋转90o,这样手术区域即不在腰椎前屈和后伸方向上,植入后再将侧方的纤维环瓣缝合,因此能保持假体的良好位置:应用此方法后,假体移位的发生率明显降低.Ray:借鉴Bao等人的研究成果,采用水凝胶作内核,装入一个有延伸性但无弹性的聚乙烯纤维编织气囊中,研制成枕形的人工髓核假体,摆放位置也从前后平行方向改为内外方向,从而减少了植入物的突出为保持纤维环完整,术中操作时应先做纤维环瓣,置入假体后再将纤维环瓣缝合:Schonmayr等一报告了10例患者术后2年的随访结果,其中8例疗效优良,腰椎活动范围得以保持;3例术后发生假体移位,1例经再次手术取出假体,另1例术后出现短暂的下肢感觉减退,经治疗后好转.采用微创手术方法植入人工髓核也是降低内植物脱率的有效方法之一.美国AdvancedBiosurface公司研制了一套系统”目,该系统由多聚体传递气囊,气囊导管和多聚体注射枪三部分组成:多聚体由两种液态聚亚氨酯单体组成,注入椎间隙后可在原位凝固成半固态,同时具有很强的生物力学性能;大量的体内和体外实验研究证明这种多聚体的组织相容性好,其可溶性单聚体成分是最少的:气囊由高分子复合材料制成,可以耐受非常强的张力,允许在多聚体注射填充髓核摘除后的空腔时明显膨胀此系统的特性允许医生在微创视野下牵开椎问盘宅间.人类尸体生物力学研究结果表明,此装置能恢复并保持椎间盘的高度和功能.这一技术为微创手术置换椎间盘髓核提供了保障,应用前景广阔二,自体髓核或髓核细胞移植(一)理论基础目前已有的人工髓核材料在设计}二还难以做到既能建椎间盘的自然形态,又能恢复脊柱结构和生理功能.另外,人工髓核还不能有效解决纤维环营养输送和代谢产物移除问题,如果纤维环不能保持其生物力学强度,后期退变,人工髓核脱出就很容易出现.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有学者设想通过自体髓核或髓核细胞移植来达到延缓椎间盘退变的目的通过移植自体髓核或髓核细胞,补充退变椎间盘冈坏死和凋亡而损失的髓核细胞集落;通过移植存活的髓核细胞产生必需的细胞外基质,弥补由于过度降解而损失的基质成分,有望在根本上延缓甚至逆转椎问盘退变=(二)实验进展Nishimura等于1998年取鼠的折尾椎问盘退变动物模型,用23号针头经皮将自体正常椎问盘内的髓核吸出,植入已发生早期退变的受体椎问盘,观察其病理改变.4周后,相对未植入髓核的退变椎间盘而言,受体椎间盘软骨细胞的数量增多,纤维环内层成纤维样细胞数目少,纤维环和软骨终板的结构完整性及椎间高度均较好,其结果表明自体髓核移植能有效缓解椎间盘退变.上述实验的缺陷在于正常的供体椎间盘的髓核被吸出后,其继发退变的可能性加大,这种”颐此失彼”的实验方法尽管在思路上具有创新性,但是并不具有明显的实用性:..如果将实验方法加以改进,仅将供体椎『日J盘的少髓核细胞取出,在体外培养扩增至一定数量后再植入受体椎间盘,即可解决上述问题.Okuma等0在人工作的摹础I,以免为诱发性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采用双培养技术,用纤维环细胞诱导髓核脊索细胞增殖,再注入退变的椎间盘中数周后可观察到,受体椎间盘的退变程度得以延缓,供体椎间盘和其他正常椎间盘也未出现明显的退变征象Gruber等22,23] 取沙鼠作为自发性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取出预定椎问鼎髓核后,用胶原酶除去细胞外基质,再进行体外三维培养扩增,使髓核细胞体外培养成活率大为提高,然后植入已出现早期退变的受体椎间盘.实验证实,受体惟间融相对未行移植治疗的退变椎间盘,在纤维环,软骨终板超微结构的完整性,髓核细胞活性,髓核细胞外基质Ⅱ型胶原的成能力等方面均呈优势,椎间盘退变过程得到r延缓三,同种异体髓核或髓核细胞移植(一)理论基础异体髓核或髓核细胞移植的优点卣’咒是患者只需接受一次移植手术;其次是避免了自体髓核移植中供体椎问髓易继发退变的缺点.从基础研究最终血服务于l临床的角度来看,其应用的可行性在于:椎间盘髓核本身没有l皿管和淋巴管,尽管异体髓核细胞本身含有I型织相容性抗原,但是由于椎间盘处于相对封闭的特殊结构,?方面它被细胞外基质包裹(特免组织).难以诱导细胞免疫;兄一方面只要移植时保持纤维环完整,受体体内免疫细胞接触到移植髓核细胞组织相容性抗原的概率就极低.所以,种异体髓卡发或髓核细胞移植不易产生移植免疫排斥反庸一(二)实验进展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Katsuura等,Matsuzzki等学者先后开展了同种异体椎间盘移植的研究他们将供体狗的椎问盘连同上下部分椎体切下后,液瓤中冻1:5川,{Ⅱ植入受体狗体内.实验结果表明,经球【:后移植椎盘的抗原性极大降低,在观察期内未出现日』J的受体移植排斥反应;移植椎间盘高度在术后6个月逐渐降至高度的80%,其后保持在75%左右腰椎生物力学测试表H』】,移植椎nJ】毹任一定程度上保持了脊柱的动力性能:于低温冻f使髓核细胞活力严重受损,细胞外基质合成能力重下降,1/,胶原降解加速,因此远期疗效不甚理想=fJ从人[椎问盘及人_T髓核材料出现后,此类研究已少见为了保持髓核细胞活性,减少移植排异反应发生率,减轻手术创伤,Nomura等:开始研究休髓核和髓核细胞移植.他们采用椎问盘髓核抽吸法,用22号粗针头将新鲜的正常异体髓核吸出后注入受体退变椎J毹内.尽最避免损伤受体纤维环;并用27号针头将体外培养扩增的异体髓核细胞注入另一相邻受体椎问盘,作为阳一对照;再用22针针刺纤维环的退变椎问盘作为阴性对照:比较是否出现移植排斥反应,移植后椎间盘退变是否延缓实验果为:(1)均末出现移植排斥反应;(2)在2,4,8,16川连续对纤维:,髓核,Ⅱ华骨科杂志2004印12』j笙鲞第塑i』()rl}lII,Dec?enlbel2004.,o1.24.Nol2?767 型胶原超微结构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光镜察,随时推移,实验组椎间盘退变延缓程度最为明显,其次为阳对照组,最后为阴性对照组这表明,同种异体髓核移植采用注射法可有效避免宿主移植免疫排斥反应,明延缓受体椎M盘的退变;采用髓核移植相埘单纯髓核细胞移植治疗效果好,移植的细胞外基质存这一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但具体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为了观察异体髓核移植的远期治疗效果,Luk等取恒河猴椎间盘退变模型,移植异体新鲜冷冻髓核组织,最长观察期为24个月.结果表明除少数观察到严币椎Ih】盘退变外,多数移植髓核组织可以存活,并保持r细胞代谢活力和椎间盘生理功能.综上所述,随着假体材料学研究的不断创新,手术方式的不断改进,以及与做创技术结合的进一步完善,髓核移植的临床应用会越来越广泛;自体或肄体髓核移植在实验机制,分子机制研究上的不断深入,可望为早期椎问盘退变的治疗开辟崭新的思路=参考文献1Y orimitsuE,ChibaK,ToyamaY,eta1.Long—termout(?olnesof standarddiscectomyforlumbardischerniation:afollow—upstudyofmorethan10years.Spine,2001,26:652—657.2LoupasisGA,StamosK,KatomsPG,ela1.Se~en一1o20一,eaI’out—comeoflumbardiscectomy.Spine,1999,24:23I3-2317.3BaoQB,Y uanHA.Prostheticdiscrepla(-emellt:thefuture?ClinO~hop,2002,(394):I39一I45.4MeakinJR.ReidJE,HukinsDWReplac ingthenucleuspulposus oftheintervertebraldiscClinBiomeeh(Bristo1.A von),2001.16:560-565.5KlaraPM,RayCD.Artificialnucleusreplacenlent:clinicalexperi—ence.Spine,2002,27:1374—13776BertagnoliR,Schomnm.rR.Surgicalandclink-alresultswiththe PDNprostheticdisc—nucleusdevice.EurSpiueJ,2002.11Suppl2:l43-l487BaoQB,Y uanHANewtechnologiesinspine:UlI(.leusrepla(-elllell[. Spine,2002,27:1245—1247.8StrykerTechnologiesCorporationHydrogelintel~ertebraldisl-nu—oleusInventors:BaoQB,HighamPAUSPatent5,976,t86.1999—11—O29WilkeHJ,KavantlghS,NellerS.ela1Effect(‘fprostheti(-dis(? nucleusonthemobilityanddiseheightofthe15inte~wertehra[disc postnueleotomy.JNeurosurgSpine,2001,95:208—214.10TraynelisVC.Spinalarthroplasty.Neurosurg lcalF’ol?us.2002.I3:l一7.11KlaraPM,RayCD.Artificialnucleusreplacement:clinical【Jxperi—ell(‘PSpine.2002.27:1374—1377.12lla)CD.rrhePDNprostheti(.dis(一IIU(.leusllt.,’F:tuSI)ilipJ.2002.11Suppl2:137—142.I3B【lrtagnoli11.Anteriormini—openapploa(‘Iifor1111(‘11?11Spl1)Illsis:LI ll,a1)pli(-ationlec?hniqueforthePI)N.I3tll’tlUlUalMlclingI1f1tile1IllelnationalIntradis(‘alTherap)So(‘let)llilIianls1)Ulg|{2000. InSleltlam:Elsexier.2001.122一l2514S(.holillla~,iR.Sa(hB.1x)tzC.Prustheti(.dis(IlU(.h’USilnplaut~,:fom )’earpatientfolhlw—up.12thorldCong,’eSsl1flNetuoh)gh’al,l”geD. dne).2001.98—101.15Bertagm)liR,V azquezRJ.FhealltelMat(llIlianstisoali(?a1)tn㈨t’hfALPA1:aIleWtechniqueforiInplantingploslll~ti(.tI1(.一lnl(‘hI.Ir-tle一,i1?es.JSpinalDisor~lTel?11.2003.16:398—40416RmCI).ThePDNprostheti(‘dis(一lnl(‘ll’tl1t.(?.EuI’SI)ill(.i.2002.1ISuppl2:137—142.17Schonlna,,1R.BuschC.1,olzC.ela1.Pm~,thl-li(dis(?1101?h-IlSim—platItS:theiesbadenfeasihilit)stud):2,t|Il’’foll,~uI)inhtlpa—tients.Ij,Neuroradiu1.1999.12:l63一l7018A(I,all(.ell13ioSurfa(‘es.Arti(‘ulatingjoilItl’i.I『1,PII[(1l:hItcJ. Patent6.248I3I.2001—06—19l9NishiInulaK.Mo(?hidaj.PelutalleOUSllins(itiml¨ftheIliath11 pulposus:allex1)erinmutalslut11.Spine.I998.23:I531一I53820KostuikJ P.Per(‘utaneousreinsertionoftheIU.I(-lIIpulp(ISUS:”¨’l\一perinuntalstu(h.Spine1998.23:15392IOktunaMMo(?hidaJ,NishinmI’aKelalI{(-1lJItionI1f1slinlLl(tIllU~.leuspul1)osus(‘ellsretardsinter’~erteln’al(I.((-lleralioll:tillin,illandin,l,’0expel’ilnentals tu&.J()IthoI,lh-’2000.t8:988-99722Gru1)et’HEJohnsonT1.LeslieK.ela1.,ldis(?(.Plliluplantation:am1)delusingPsanlllll’a1.Spine2002.27:1626—1633.23(1.Illlel’HE.Hanle~ENJr.Hulnalidis1-cell(1illlellsionalcu1tur:(-PI1shape.ilixisilluau(1Mlist?uloskeletDisord.2000.1:1(1(1uIIIlel,rihIi1a,sIl1)eStlS.tht?,alI(i1II11)tlohl’,Pl_,threelaliixfOl,nla[iOill{,1(:24Kalsuura,.HukudaSExpel’iluentalstull~IlfiIIhr,t?rtelira]dis,clI—loglaftinginthedag.Spill(1994.19:2426—243225MatsuzzkiHakaavashiK.1shiharaH.elal~lh)gtaftingitmi,i—tehtal(1ist.-illdogs:allossiblec|Illll(-alappli(ati,)uY;I)ille.1996.21l78-l83.26,t)IIIUl’arMo(.hidaJ.OkuulaMPialNtl(1t-lII)U[It¨’lI’dlIIllIf1 letardsinlet,elle1)l’al(1ist.degen(ralion.CIill(hth…12001.1389i:94-l0l27lukKI).RuanDK.LuI)S.ela1.}rshfI(zt.11iTI1【-I,fJl1(l1IdI(Ii’(I1 IogIaflingillahipedalanill1allnolle1.Spine.2003.28:864—869 【收}曲lj!铡:2003—02—27)(小史}:IKjtIt)。

人工髄核研究进展课件

人工髄核研究进展课件
One?
Two?
or
结论
• 约80%的国人腰椎间隙仅能容纳 单枚PDN假体
• 多数人适合高度为7mm的PDN假体
人工髓核置换手术
假体选择
手术入路
• 后方入路
• 创伤小 • 可同时解除后方神经根压迫症状
• 侧前方入路
• 创伤大,切口深 • 不能解决后方神经压迫
人工髓核置换临床资料
•45例患者,男28例,女17例 •平均年龄 38.4(22~60)岁 •L3/4 2例,L4/5 34例,L5/S1 9例 •725型号 35例,925型号6例,525型号4例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92,7:73)
• 徐印坎 1994 6例 腰椎间盘髄核置换术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1994,1:7)
• 徐印坎 2000 20例 腰椎间盘髄核置换术
(颈腰痛,2000,21:23)
人工髄核结构
•PDN
Prosthetic Disc Nucleus
– 高分子聚乙烯外套
–半流动性水凝胶髄核 聚丙烯腈-聚丙烯酰胺共聚物
国人人工髓核基础研究
影像解剖学研究
• 无腰腿痛的成人腰椎MRI图像
–男 44例,女12例 –年龄 19~45岁
• 测量指标
–髓核:矢状径 、横径、横截面积 –椎间隙:前、中、后部高度
髓核矢状径/横径/椎间隙高度测量
A-B 矢状径 C-D 横径
A-B前高 C-D中高 E-F后高
国人腰椎间盘髓核测量(mm ,n=56)
节获得成功的历程迈进
>24mm <24mm
L2-3
L3-4
L4-5
L5-S1
椎间隙后部高度测量
80.00%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脊髓研究的现状与未来发展

脊髓研究的现状与未来发展

脊髓研究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脊髓是神经系统中的一部分,是连接大脑和身体各部位的管道。

其主要功能就是传递大脑发出的指令和接受身体各器官传来的信息。

对于人类而言,脊髓的作用不可或缺,它是保证人体正常运作的必要条件之一。

因此,对脊髓进行深入研究,对于理解人体神经系统的复杂运作机制极为重要。

那么,到目前为止,脊髓研究目前的现状如何?未来又将如何发展呢?1.现状随着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的飞速发展,科学家们对脊髓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目前,脊髓研究的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脊髓的结构与功能研究脊髓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神经系统,其结构和功能非常复杂。

不同的区域对应不同的器官和肢体,不同的细胞类型也有不同的任务。

因此,科学家们需要通过研究脊髓的结构和功能,来深入了解神经系统的复杂运作机制。

目前,研究者们通过设计和实施一些实验,通过研究和观察脊髓的变化,来探究脊髓的结构和功能。

例如,通过电生理技术,可以记录脊髓的电活动并分析其变化;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分析脊髓内的各种物质与信号的传递等。

1.2脊髓相关疾病的研究脊髓相关疾病包括脊髓损伤、脊髓炎、脊髓小脑变性症等,这些疾病极大地限制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

因此,研究脊髓相关疾病的成因和治疗方法,也是脊髓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

此外,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研究也是脊髓研究的重要方面之一。

这些疾病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其发病机制与脊髓有着密切的联系。

对于这些疾病,科学家们正在不懈的探究其成因和治疗方法。

1.3脊髓修复与再生研究对于脊髓损伤导致的瘫痪等问题,传统的治疗方法往往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

因此,脊髓修复与再生的研究,对于解决脊髓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目前,科学家们发现了许多能够促进脊髓再生的方法。

例如,通过干细胞治疗、电刺激、假体替代等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恢复部分的运动能力。

2.未来虽然脊髓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我们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

这些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技术落后尽管人类对脊髓的理解已经深入,但是与神经系统的复杂运作机制相比,我们对脊髓的研究仍然处于落后的状态。

人工髓核的研究及其临床应用

人工髓核的研究及其临床应用

!"#人工髓核的研究及其临床应用王大林,吴小涛中国临床康复"#$%&’("&)*!""#$"#$!%出版!"#$%&%’()*$+,(-!,#$#.+,/%"+0#,#1+1#($23+*."4546678(,9:;(9<·综述·王大林,吴小涛,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骨科,江苏省南京市!"###$ 作者简介:王大林,男,"$%& 年生,江苏省淮安市人,汉族,现东南大学医学院硕士在读,主要从事脊柱外科方面的研究。

电话:#!’()!%!!#%*(+,-./ 0,123,4.-125 "6)789+!"#$#%#&$’"&()’*+(+’&*,%#-.(,’*#,%/$-%0"#%+%!"#$ %"&’#(!)*’"+,"+!"#$ %"&’#(!)*’"+,"+(!"#$%&’"(&)*+%&,)#$"-./012,)(3-$4)0#.&$5)*6)7&,"$0&8(.9"%0.&:,;$(<.(3=>@1A.$(307B%)9.(/"1C,.($!"#$%&’$!7%.(3&,"#$0&D?:"$%010"%.$5&:#"0(7/5"70#%)&,"0.0,$9"E""($&&"’#"-*)%#%)0&,"&./-.0/%"#5$/"’"(&F G//)%-.(3&)&,".%E$0./-"0.3(-.**"%"(/" $(-#%)3%"00.)(1(7/5"70#%)0&,"0.0 .0/5$00.*."- .(&)H07E&:#"0 .(0"I7"(/"J #"%*)%’"-1 .(0.&7*)%’"-1$(-0"’.K*)%’"-(7/5"70#%)&,"0.0F B"%*)%’"-(7/5"70#%)0&,"0.0J*%)’&,""$%5.0&0&$.(5"000&""5E$55&)&,"5$&"%0.5./)(%7EE"%1$(-&,": L"%"$E)5.0,"-E"/$70")*&,".%-.00.’.5$%.&:&)(7/5"70#75#)70F M(0.&7*)%’"-(7/5"70#%)0&,"0.0J’$&"%.$50#%)#)0"- .(/57-"0.5.K/)("$(-#)5:7%"&,$("1&,"%"$%"’$(:’"%.&0 .(&,"’"&,)-1E7&-7%.(3 .(K <"/&.)( .& .00)’"&.’"07($9).-$E5"&,"*5)L$E5"#)5:’"%/)’.(3)7&&,"$(K75$% .(/.0.)()%)&,"%"N.0&.(3$(75$%-"*"/&0F6"’.K*)%’"-(7/5"70#%)0&,"0.0JB!;,$0E""(*)%’$570"- .(O7%)#",$(-&,"/5.(./$5&%.$50$%" .(#%)3%"00.(86G F P"/"(&5:1-)/7’"(&%"#)%&0&,")7&/)’")*HQ?#$&."(&0 .(B!; 07%3"%:$*&"%D:"$%0*)55)L K7# .00$&.0*$/&)%:1E7&5)(3K&"%’/7%$&.9""**"/& %"0&0L.&,*7%&,"% .(9"0&.3$&.)($(-0&7-:F!"#$%&’()*+,- #%)0&,"0"0$(- .’#5$(&0R .(&"%9"%&"E%$5-.0S T07%3"%:R57’E$% 9"%&"E%$"!"#$ %&’!()*+ *,- .-/-".0, "#1 023#30"2(/-45#(02-(/ 6.4/7,-/3/+!"#$%%&# ’($)"&*$% +*$%,&- ."($/.0($12"*3(04899:;<=>?@AB8C:摘要经过近:#年的发展,几种人工髓核;<=> ?先后设计问世,根据其基本设计思路和发展过程分为)大类:预成形人工髓核、原位灌注成形人工髓核和半成形人工髓核。

现代人工髓核研究进展

现代人工髓核研究进展

现代人工髓核研究进展
黄卫国;刘尚礼;陈燕涛
【期刊名称】《脊柱外科杂志》
【年(卷),期】2007(5)2
【摘要】腰椎间盘病变是腰腿痛的常见病因,传统常规的外科治疗手段是椎间盘髓核摘除术,伴有滑脱或不稳则行脊椎融合术。

随着对椎间盘生物学结构和生物力学的深人了解,单纯椎间盘髓核摘除所致的脊柱生物力学紊乱和结构异常造成腰椎椎间高度降低、椎间隙变窄、活动度减小、脊椎不稳、顽固性下腰痛甚至脊椎滑脱等;
【总页数】4页(P117-120)
【作者】黄卫国;刘尚礼;陈燕涛
【作者单位】510120,广东,中山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510120,广东,中山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510120,广东,中山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1.533.105
【相关文献】
1.人工髓核材料的研究进展 [J], 杨斐;徐海栋;许斌;赵建宁;
2.人工髓核材料的研究进展 [J], 杨斐(综述);徐海栋;许斌;赵建宁(审校)
3.人工髓核假体研究进展 [J], 万志萍;廖振华;陈昌盛;刘伟强
4.人工髓核假体的研究进展及其发展方向 [J], 李海侠;邹德威;陆明
5.人工髓核假体材料的研究进展 [J], 高玲娣;娄彤;黄菊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人工髓核的研究及其临床应用

人工髓核的研究及其临床应用

人工髓核的研究及其临床应用
王大林;吴小涛
【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年(卷),期】2003(007)006
【摘要】经过近 40年的发展,几种人工髓核 (PDN)先后设计问世,根据其基本设计思路和发展过程分为 3大类:预成形人工髓核、原位灌注成形人工髓核和半成形人工髓核.预成形人工髓核:从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不锈钢球到后来的人造橡胶,均不符合正常人体髓核基本的性质而被淘汰.原位灌注成形人工髓核:最常用的材料是硅胶和聚氨基甲酸乙酯,此法有许多优点,但是注射液态聚合物过程中不能避免从纤维环切口和可能存在的纤维环裂隙溢出.半成形人工髓核:其中 PDN已在欧洲投入临床应用,已被批准在美国进行临床试验.最近,文献报道 350个 PDN病例术后 4年随访疗效满意 ,但远期疗效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总页数】2页(P942-943)
【作者】王大林;吴小涛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骨科,江苏省南京市,210009;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骨科,江苏省南京市,21000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1
【相关文献】
1.人工髓核材料的研究进展 [J], 杨斐;徐海栋;许斌;赵建宁;
2.人工髓核假体研究进展 [J], 万志萍;廖振华;陈昌盛;刘伟强
3.人工髓核置换的研究与临床应用 [J], 陈博;刘浩
4.人工髓核的临床应用 [J], 张炳祥;龚遂良;贾少华
5.人工髓核研究和临床应用进展 [J], 毛宾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人工髓核置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初步报告

人工髓核置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初步报告

人工髓核置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初步报告
陈元庄;梁胜根;陈忠羡;黄远翘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年(卷),期】2004(008)003
【摘要】目的探讨人工髓核置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应用的初步效果. 方法自2002年5月~2003年8月行单个人工髓核假体(PDN)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6例. 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平均时间10.5(3~18)个月.临床疗效评价:优18例,良4例,尚可2例.1例发生椎间隙感染,保守治疗后好转;1例术后2月出现假体移位、症状复发,行再次手术更换假体后治愈. 结论人工髓核假体置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恢复椎间隙高度,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近期疗效满意,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总页数】3页(P137-139)
【作者】陈元庄;梁胜根;陈忠羡;黄远翘
【作者单位】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骨科主治医师,江门52907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1.53
【相关文献】
1.人工髓核置换术治疗退变性腰椎间盘疾病初步报告 [J], 郑召民;邓方跃;刘尚礼;黄东生;李春海;郭家伟
2.人工髓核置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初步报道 [J], 朱立新;靳安民;李奇;闵少雄;刘
成龙;林荔军;童斌辉
3.人工髓核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初步报告 [J], 陈忠羡;梁胜根;陈元庄;赵振东;黄远翘;范全
4.人工髓核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初步报告 [J], 陈忠羡; 梁胜根; 陈元庄; 赵振东; 黄远翘; 范全
5.人工髓核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附19例随访报告) [J], 胡明;马远征;陈兴;才晓军;白一冰;冯会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腰椎椎间盘人工髓核置换(附20例随访)

腰椎椎间盘人工髓核置换(附20例随访)

腰椎椎间盘人工髓核置换(附20例随访)徐印坎;贾连顺;胡玉华;吴宝全【期刊名称】《颈腰痛杂志》【年(卷),期】2000(021)001【摘要】目的:观察腰椎间盘人工髓核置换的效果.方法和结果:为了减少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的后遗症,我们设计了人工髓核置换的手术,临床已进行了20例,除一例掉出来外,19例随访2~7年,疗效优良,能够维持椎体间术前高度.髓核假体是椭圆形用硅橡胶制成.通过流行的后路椎间盘摘除手术进路,利用特制的注入器将假体注入椎间盘中央.因纤维环上切口小,假体恢复圆形后比切口大,不易掉出来,一例掉出来的原因和防止方法作了介绍.文中从生物力学和解剖生理学方面讨论了此手术的价值和恢复此椎间盘功能的可能性.此手术不扩大切口,不延长手术时间,不增加病人痛苦,不影响原来椎间盘摘除术疗效,易为术者和病者接受,有推广应用价值.【总页数】3页(P23-25)【作者】徐印坎;贾连顺;胡玉华;吴宝全【作者单位】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骨科,上海,200003;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骨科,上海,200003;江苏省武警总队医院,扬州,225008;河南武警总队医院,郑州,4500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53【相关文献】1.人工髓核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随访分析 [J], 冯会成;胡明;马远征2.人工髓核假体置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9例:13例随访术后4年假体移位发生率 [J], 黄卫国;刘尚礼;丁悦;黄东生;李春海3.人工髓核置换腰椎间盘成形术改善患者腰腿痛症状及腰椎活动度33例随访观察[J], 靳安民;张辉;吴继功4.人工髓核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附19例随访报告) [J], 胡明;马远征;陈兴;才晓军;白一冰;冯会成5.腰椎间盘人工髓核置换术并发症原因分析及预防策略(附4年随访报告) [J], 赵亮;瞿东滨;陈建庭;江建明;金大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人工髓核置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初步报道

人工髓核置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初步报道

人工髓核置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初步报道朱立新;靳安民;李奇;闵少雄;刘成龙;林荔军;童斌辉【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年(卷),期】2003(007)017【摘要】目的为提高疗效和减少手术创伤 ,采用小切口开窗减压人工髓核置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观察临床效果.方法 41例患者采用小切口开窗减压髓核摘除后植入人工髓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结果 41例患者术后下肢主诉症状完全缓解; 6例患者仍有轻微的感觉异常; 8例患者伸拇肌力以及 4例患者腓骨长短肌肌力由Ⅳ级恢复至Ⅴ级, 4例患者伸拇肌力由Ⅲ级恢复至Ⅳ级; 6例患者残存轻微腰痛, 1例患者出现中度腰痛,通过固定、服用消炎镇痛药后症状缓解.结论该手术操作简单,有切口小 ,手术时间短 ,不增加患者痛苦 ,疗效确切 , 后遗症少.【总页数】2页(P2449-2450)【作者】朱立新;靳安民;李奇;闵少雄;刘成龙;林荔军;童斌辉【作者单位】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骨科中心,广东省广州市,510282;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骨科中心,广东省广州市,510282;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骨科中心,广东省广州市,510282;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骨科中心,广东省广州市,510282;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骨科中心,广东省广州市,510282;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骨科中心,广东省广州市,510282;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骨科中心,广东省广州市,51028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81.5【相关文献】1.人工髓核置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初步报告 [J], 陈元庄;梁胜根;陈忠羡;黄远翘2.应用PDN行人工髓核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远期效果观察 [J], 焦谢佳;徐霄;司海朋;李牧3.人工髓核置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近期效果:与传统腰椎间盘切除加脊柱融合术比较 [J], 庄超;王黎明;王刚锐;徐燕4.人工髓核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初步报告 [J], 陈忠羡;梁胜根;陈元庄;赵振东;黄远翘;范全5.人工髓核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初步报告 [J], 陈忠羡; 梁胜根; 陈元庄; 赵振东; 黄远翘; 范全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 属假 体 因接 触 面应力 过 大 , 易 发生下 沉 , 容 已 被淘 汰 。硅橡 胶 和 聚 氨酯 是 常 用 的人 工 髓 核 材 料 , 但在 接触 体 液 中的 胆 固醇 、 油脂 类 等物 质 以后 容 易
脊柱 融合 术则 在减 轻 因脊 柱 不稳 引起 的结 构性 疼痛
的同时 , 使邻 近脊 柱节 段应力 增加 , 致继 发或 加重 导 邻 近节段 的退 行性 改变 。 人 工 髓 核 置 换 术 是 治 疗 腰椎 间 盘 病 变 的新 方 法, 它能 减轻 甚至 消除 腰腿 痛 的临床 症状 、 维持 椎 间
髓 核 , 7例 患者 进 行 了人 工 椎 间盘 髓 核 ( D 置 为 P N) 换, 并取 得 了为期 2年 的短 期 随访 , 患者 症 状 缓 解 ,
不稳则 行脊 椎融 合术 。随 着对 椎 间盘生 物学 结构 和
生 物力 学 的深人 了解 , 纯椎 间 盘髓 核 摘 除 所 致 的 单
无 P N移 位 等 并 发 症 , 椎 间 高 度 丢 失 显 著 J D 但 。 20 0 1年徐 印坎 等 的 2 硅胶 P N置换 , 2— 0例 D 经 7年 的随访 结 果 , 1例 假 体 移位 外 , 余 1 术 后 症 除 其 9例
状 明显缓解 或 消除 , 且椎 间高 度 仍 获 满 意 的 维 持 效 果 ; 磨 损 、 叠 、 裂 等 并 发 症 仍 有 潜 在 发 生 可 但 折 破
些方法 的 治疗 效 果欠 佳 。
最 早 的人工髓 核 是 F rs m设 计 的不 锈 钢球 。 e t nr o 16 9 6年 他 报道 了在 椎 间 盘 切 除后 用 不 锈 钢 球 置 人 颈、 腰椎 椎 间 隙的研 究结 果 :2 15个 病例 应 用 1 1个 9 假体 , 术后 4~ 年 只有 1 % 的 椎 间 隙 高 度 可 以得 7 2
作者 简介: 黄卫 国(9 5一 ) 博士在读 , 16 , 副主任医师 作者单位 :1 10 广东 , 502 中山大学第二附属 医院骨科
2成 型假体 . 2 1 1 假体 类 型 .. P N假 体 ( rs ei D s ulu ) 2 D Pot t i N c s 0世 纪 h c c e
能 。
脊 柱生 物力 学紊 乱 和结构 异 常造成 腰椎 椎 间高度 降
低 、 间 隙变窄 、 椎 活动 度减 小 、 椎 不稳 、 固性下 腰 脊 顽
痛甚 至脊椎 滑脱 等 ; 脊 椎 融 合 使 相邻 节 段 应 力 增 而
加 , 该节 段小 关节退 变加 剧 , 3 一1 % 患者 需 使 有 % 4 再次 接受 手 术 ¨ 。髓 核 摘 除 能 减 轻 或 消 除 坐 骨 神 经痛 的腿 部症状 , 手术 改 变 了椎 间盘 的生 物力 学 , 但 常导致椎 间盘 进一 步退 变 而 引 起 脊柱 中轴 疼 痛 ; 而
【 中图分类号】R6 153 1 【 8.3 .0 5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编号 】17 25 (07 0 — l7 0 62— 97 20 )2 0 1 — 4
腰椎 间盘病 变 是腰 腿 痛 的常 见 病 因 , 统 常 规 传 的外科 治疗 手段 是椎 间盘 髓 核 摘 除 术 , 有 滑 脱 或 伴
老化 , 抗疲 劳 和耐 磨损 能力 较 差 , 织相 容性 也存 在 组
问题 。
18 9 1年 , d ln E e d认 为 在 研 究 髓 核 假 体 成 分 时 a 应 当模拟 椎 间盘 的运 动学 。椎 间盘 内液 体成 分 的流
动不 仅是 营养 成 分 的来 源 , 支 配髓 核组 织 在 承 重 还
时 的粘 胶弹 性反 应 。
盘 高度 、 留脊柱 节段 的稳 定性 和活 动度 。 保
1 髓核 假体 的历 史 回顾
根 据 上述 理 论 , 们 正 在尝 试 应 用 合成 水 凝 胶 人 复 制髓 核粘 胶 弹性 力 学成 分 , 种 聚 合 物具 有 亲水 这
特 性可 以模 拟髓 核组 织 以及椎 间 盘的 物质 转运 和 生 物 力学成 分 , 像正 常 椎 间盘 那 样 在 承重 时 发散 液体 成分 , 消除 承重 时则 重 吸收液 体 J 。 水 凝胶 髓核 假 体的应 用 已经 超过 1 , 括 预 5年 包 成 型和 非 预成 型植入 两种 。预成 型植 人是 设计 固定 成 型假 体 , 在承重 时 尽可 能小 的变 形 ; 预成 型植 人 非 则 设计 为可 膨胀 性 假 体 , 入 后 充 分 膨 胀 可 以防 止 植
到维 持 , 他大 多数 则 由于 接触 面 的 高应 力 使 金 属 其 球嵌 人椎 体 内 。其 后 , 多种 材 料 ( 属 弹 簧 、 有 金 酯 类聚合 物 、 橡胶类 等 ) 应用 于 人 工髓 核 置 换 , 未 获 均 得满 意 的疗 效 。 国 内学 者采 用硅 橡胶 制作 成 中厚边 扁 的圆盘 状
产生移 位 。
2 纪5 0世 0年代 末 , 始 有 人 用 聚 甲基 丙 烯 酸 开
甲酯 ( MMA) 硅 胶或 不 锈 钢 球 行 髓 核 置换 以保 留 P 、 脊柱节 段 的活动 , 由于 当时人 们 对椎 间盘 力 学 如 压
应力 、 柱节 段 活动 度 、 移 和 退 变 等 了解 甚 少 , 脊 位 这
维普资讯
20 0 7年 4月 . 5卷 第 2期 第
JS ia pn l


ll ・ 7
综 述 ・
现代 人 工 髓 核 研 究 进 展
黄 卫 国 , 尚礼 , 燕涛 刘 陈
【 关键词 l 腰椎 ; 假体 和植 人物 ; 置换关节成形术 ; 综述文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