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成本核算原则与要求
生产成本核算制度范本

生产成本核算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生产成本核算管理,规范生产成本核算行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企业生产成本的核算、分析和控制,包括原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成本项目的核算。
第三条生产成本核算应遵循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原则,确保生产成本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二章生产成本核算基础工作第四条企业应建立健全生产成本核算的组织机构,明确生产成本核算的职责和权限。
第五条企业应制定生产成本核算的具体办法和程序,明确生产成本核算的流程和方法。
第六条企业应加强生产成本核算的基础数据管理,建立健全原始记录、计量验收、定额管理等制度。
第七条企业应加强生产成本核算的信息化建设,提高生产成本核算的效率和准确性。
第三章生产成本核算基本要求第八条生产成本核算应按照生产过程中实际发生的成本项目进行,包括原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
第九条生产成本核算应采用权责发生制原则,根据生产过程中实际发生的时间和数量进行核算。
第十条生产成本核算应采用实际成本法,以实际发生的成本作为成本核算的依据。
第四章生产成本核算程序第十一条生产成本核算程序包括成本核算准备、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等环节。
第十二条成本核算准备包括制定成本核算计划、分配生产成本核算任务、收集成本核算资料等。
第十三条成本核算包括原材料核算、直接人工核算、制造费用核算等,按照实际发生的时间和数量进行。
第十四条成本分析包括成本结构分析、成本趋势分析、成本效益分析等,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
第十五条成本控制包括成本预算控制、成本过程控制、成本差异控制等,确保生产成本在预算范围内。
第五章生产成本核算原始记录管理第十六条企业应建立健全生产成本核算原始记录的管理制度,确保原始记录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第十七条原始记录应包括原材料领用单、生产任务单、工资发放表、制造费用报销单等。
简述成本核算的原则

简述成本核算的原则成本核算是企业会计的基本任务之一,通过对企业成本的收集、归集、分配和计算,帮助企业全面了解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和成本,并提供决策参考。
成本核算的原则是指在成本核算过程中所遵循的一些基本准则和规范,旨在保证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下将详细介绍成本核算的原则。
一、货币计量原则货币计量原则是成本核算的基础,即所有的成本都必须以货币的形式进行计量。
货币作为成本计量的统一标准,方便了成本之间的比较和计算,并确保了成本核算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二、成本一致性原则成本一致性原则要求在相同成本结构条件下,同一类成本在不同会计期间应保持一致。
即在成本核算的过程中,同一种成本要在同一计量单位下进行计算和类别归集,避免混淆和混乱。
这有助于比较不同期间的成本数据以及对成本变化进行分析。
三、成本实质性原则成本实质性原则要求在成本核算过程中,应以实质为依据,而不仅以形式为准则。
即强调在成本核算中,应以具体成本发生的经济行为和事实为依据,而不是单纯按照法律形式进行计算,以确保成本核算数据的真实可信。
四、权责相符原则权责相符原则要求将产生成本的责任方与承担成本的权利方相匹配,即成本应该由产生成本的责任方承担。
这对于提高成本核算的合理性和效率性非常重要,同时也能激励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和人员对成本的控制和管理。
五、期间费用实现原则期间费用实现原则要求将非生产直接费用在费用发生时立即计入成本,而不是在产品销售时才计入成本。
这主要包括一些与销售活动直接相关的费用,如广告费、销售人员工资等,这样可以更准确地反映企业在销售过程中的实际费用支出。
六、工作量与费用相符原则工作量与费用相符原则要求将费用按照实际产出产品或提供服务的工作量进行分配和计算,即将成本分配到各个生产成本中心和核算对象上时,应充分考虑生产或服务的实际工作量和成本投入。
这有助于实现成本的精确计算和合理分配。
七、适期计算原则适期计算原则要求成本核算必须及时进行,以满足管理决策的需要。
成本核算的原则和要求

成本核算的原则和要求成本核算原则是会计政策和相关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管理和决策的重要依据。
它决定着企业记帐时应按什么标准计量各种费用,是不同类别费用之间进行划分的基础方针,它协调了形成费用的原因及生产结果,同时也能够把不同的费用流向明确的接收部门,从而为企业的可比较性价比分析带来基础。
依据各企业的实际情况、发展战略和管理要求,有别于实施的会计准则,可拟定成本核算原则,以实现费用的有效计量,从而为企业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一)目标原则要求有效成本核算,必须以达到公司管理目标为最终宗旨,根据公司有效管理动机和管理实际,确立恰当的成本核算原则,以提高企业营运效率和绩效。
(二)基础原则要求成本核算应以界定活动为基础,使用活动成本法,以实现对费用的有效计量,还应根据会计准则要求,确定财务计量的原则,实现财务报表的可比性。
(三)一致原则要求成本核算原则,要求会计核算信息的反映一致,因此,原则上应当规范同类商品成本核算的手段,标准化,避免出现不同会计核算手段的不一致现象。
(四)实际原则要求实施成本核算时,以实际状况为准。
企业的实际情况与其发展目标多与会计准则的一般要求有很大的出入,因此,成本核算实施时,要掩饰实际差异,确保核算结果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五)及时原则要求成本核算要及时,会计在月末、季末、年末等关键性会计日期前,应根据有效的成本核算要求,确定各项成本并作出会计处理。
(六)经济原则要求经济原则要求企业在实施成本核算时,要严格控制预算实施的费用,在代价临界点内完成合理的成本分配,以便根据实际情况,实现成本最小化。
总之,企业在实施成本核算活动时,应将上述原则和要求全面综合起来,使之成为企业成本控制的规范。
只有有效地落实成本核算的要求,才能更好地把握企业的财务活动,有效协助决策制定和调整,带来经济效益。
成本核算的方法与原则

成本核算的方法与原则在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成本核算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它能够帮助企业合理分配和管理资源,为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本文将介绍成本核算的方法与原则,以供参考。
一、成本核算的方法1. 分项核算法分项核算法是按照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或成本中心进行核算的方法。
通过将成本分摊到各个具体的职能部门,实现成本的准确计量和控制。
这种方法适用于大型企业,能够清晰地了解各部门的成本构成和效益。
2. 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是将成本按照不同的产品或作业进行核算的方法。
通过将成本与具体的产品或作业相关联,能够准确计算每个产品或作业的成本,并提供产品定价和生产决策的依据。
3. 过程成本法过程成本法是将成本按照生产过程或生产线进行核算的方法。
通过将成本分摊到各个生产过程中,能够了解不同生产过程的成本构成和效益,为生产过程的优化和改进提供参考。
4. 标准成本法标准成本法是以事先确定的标准成本为基准进行核算的方法。
通过与实际成本进行比较,能够发现成本偏差,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成本控制和管理。
二、成本核算的原则1. 成本一致性原则成本一致性原则要求同类成本在不同会计期间使用相同的核算方法,保持一致性,确保成本数据的可比性和可靠性。
2. 成本完整性原则成本完整性原则要求将与产品或服务相关的各项成本都纳入核算范围内,避免遗漏和误认成本,确保成本的全面性和真实性。
3. 成本可量性原则成本可量性原则要求成本必须以货币形式进行计量并明确记录,确保成本数据的可计量性和可比性。
4. 成本实施原则成本实施原则要求成本必须按照实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进行核算,确保成本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5. 成本可控性原则成本可控性原则要求成本必须与责任中心相对应,明确责任范围和责任人,实现对成本的有效控制和管理。
三、总结成本核算是企业管理的基础,选择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成本核算方法和遵循成本核算原则,能够为企业提供准确的成本数据和科学的决策依据。
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灵活运用各种成本核算方法,同时遵循成本核算原则,提高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成本核算的原则和要求简答题

成本核算的原则和要求简答题
成本核算的原则是指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应该遵循的基本准则和规范。
以下是成本核算的原则和要求的简要描述:
1. 实际成本原则:成本应该以实际发生的数额进行核算,准确反映企业的成本情况。
2. 全面成本原则:核算应该涵盖所有与产品或服务相关的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3. 一致性原则:核算方法和政策应该在相同的销售周期内保持一致,以确保比较数据的可靠性。
4. 及时性原则:成本数据应该及时收集和记录,以满足管理决策的需要。
5. 直接成本分离原则:将直接与产品或服务相关的成本明确区分,以便进行更准确的成本分析。
6. 间接成本分摊原则:将间接成本按照合理的分配基础分配到不同
的产品或服务上,以反映它们的实际负担。
7. 损益匹配原则:将成本与相应的销售收入进行匹配,确保成本与
收入之间的关系能够正确反映企业的经济状况。
8. 可比性原则:确保成本数据在不同时间和不同部门之间的可比性,以便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和管理。
9. 成本记录的可审计性原则:成本记录应该有明确的来源和支持文件,以便进行内部和外部审计。
成本核算的原则和要求旨在确保成本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比性,为企业管理提供有价值的决策信息。
成本核算的原则

成本 会 计成本核算的原则▪分期核算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实际成本核算原则▪一致性原则▪合法性原则分期核算原则▪成本核算整贯穿产品成本形成的全过程。
▪成本分期核算要与会计报告期应当保持一致。
▪费用的归集、汇总和分配等,都必须定期按月进行核算。
▪完工产品与在产品成本的时期,即产品成本计算期,不一定要与会计报告期完全一致。
▪产品成本计算期主要是受企业的生产组织特点的影响。
▪成本核算期可以按月定期的也可以按生产周期不定期的核算。
权责发生制原则▪权责发生制,亦称应计制原则。
▪凡是本期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成本费用,不论其是否已经支付,都应作为当期的成本费用处理;▪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成本费用(即已计入以前各期的成本费用,或应由以后各期成本负担的费用),即使已经在当期支付,都不应作为当期的成本费用。
实际成本核算原则▪实际成本核算原则也称历史成本核算。
▪按照我国2014年1月1日起施行的《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第四十八条规定:企业不得以计划成本、标准成本、定额成本等代替实际成本。
▪(美国偏好标准成本核算,中国很多企业偏好于计划成本核算)▪对于生产经营活动中所耗用的原材料、燃料、动力等要按实际耗用数量的实际单位计算,但在计价标准上可以采用实际价格,也可以采用计划价格;▪对于完工产品成本的结转也要按实际发生的成本计算。
▪虽然原材料、燃料、产成品的账户可按计划成本、定额成本和标准成本进行核算,但在最后核算产品成本时,必须将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定额成本和标准成本之间的差异进行加、减成本差异处理,以调整为实际成本,才能正确地计算出企业当期的盈利水平。
▪一致性原则是指各个会计期间所采用的成本会计核算方法必须保持前后一致。
▪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选择一种适合的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的成本核算方法。
▪采用新的成本核算方法更能体现企业成本数据的精准和有用性,才有必要变更,其变更的有关情况要及时地在当期成本报告中予以注明,并对原成本核算单中的有关数字进行必要的调整。
企业成本核算原则及要求

企业成本核算原则及要求企业成本核算是企业内部会计的重要内容,是企业管理、决策和控制的基础。
它通过对企业的各项成本进行清晰的核算和分析,帮助企业合理制定成本预算,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
企业成本核算需要遵循一定的成本核算原则和要求。
一、企业成本核算原则:1.全面性原则:企业成本核算必须涵盖企业所有的生产和经营活动所发生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全面性原则要求企业对所有成本进行核算,确保成本核算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时期性原则:成本核算需要按照一定的时间周期进行,通常是按年度进行。
时期性原则要求企业按照一定的时间周期对成本进行核算,以便掌握企业成本的长期趋势和变化规律。
3.实质性原则:成本核算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遵循真实性原则。
实质性原则要求企业成本核算必须真实客观,不能虚增或虚减成本,确保核算结果的可靠性。
4.可比性原则:成本核算需要将不同时期、不同产品和不同部门的成本进行比较,以便进行成本控制和成本效益分析。
可比性原则要求企业对不同成本项进行一致的核算和分类,确保核算结果具有可比性。
5.谨慎性原则:成本核算需要采用谨慎的态度,在核算过程中要考虑到未来的风险和不确定因素。
谨慎性原则要求在成本核算中应适当考虑到税费、折旧、损耗等因素,以确保成本核算结果的可靠性。
二、企业成本核算要求:1.成本分配要公平合理:企业成本核算要求将成本按照实际发生的业务活动进行分配,确保各个部门和产品在核算成本时能公平合理地分摊和分配各项成本。
2.成本分类要准确明细:企业成本核算要求对各项成本进行准确的分类和明细,将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分开核算,将可变成本和固定成本区分开来,以便进行成本控制和成本效益分析。
3.成本计算要精确可靠:企业成本核算要求对成本进行精确的计算,保证成本核算结果的准确性。
成本计算应遵循相应的计算方法和准则,如采用作业成本法、作业码分配法、直接成本法等。
4.成本控制要及时有效:企业成本核算要求能及时地掌握成本的动态变化,及时调整和优化企业的成本结构,确保企业成本控制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成本核算的五项要求

成本核算的五项要求
成本核算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需要满足以下五项要求:
1. 全面性,成本核算应该全面覆盖企业的所有生产和经营活动,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销售配送等各个环节的成本都应该被
纳入核算范围,确保成本核算的全面性和全局性。
2. 可比性,成本核算需要保证不同时间段、不同产品、不同部
门之间的成本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这意味着成本核算方法和制度应
该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和标准化,以便进行跨时间、跨产品、跨部门
的成本比较。
3. 灵活性,成本核算需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根据企业经
营管理的需要进行调整和改进。
灵活性可以保证成本核算制度在适
应企业内外部环境变化的同时,也能够满足不同管理层次和不同管
理目的的需求。
4. 可控性,成本核算要求成本数据的获取和处理过程应该是可
控的,确保成本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这需要建立健全的成本核
算内部控制制度,包括成本数据的收集、加工、报告等环节都需要
有相应的控制措施。
5. 可操作性,成本核算应该是可操作的,能够为企业经营管理
提供有益的信息和数据支持。
这就要求成本核算方法和制度不仅需
要科学合理,而且也要方便实施和操作,以便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
有效的依据。
这五项要求构成了成本核算的基本原则,它们是成本核算工作
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也是保证成本核算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
生产成本管理制度

生产成本管理制度生产成本管理制度是指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而制定的管理规定和措施。
生产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原材料费用、人工费用、设备费用等。
为了对生产成本进行有效管理,企业需要制定生产成本管理制度。
一、生产成本管理目标二、生产成本管理原则1.省人:企业应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减少不必要的人力投入,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
2.省料:企业应优化原材料的采购过程,选择具有良好质量和合理价格的原材料供应商,减少原材料的浪费和损耗,降低企业原材料成本。
3.省能:企业应加强能源管理,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能源的浪费和损耗,降低企业能源成本。
4.省时:企业应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生产时间,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5.省质:企业应注重产品质量管理,确保产品质量合格,减少因产品质量问题而带来的成本。
三、生产成本管理措施1.建立、完善生产成本核算体系:企业应建立全面的生产成本核算体系,明确各项费用的分类和计算方法。
通过对各项费用进行全面准确的核算,企业能够对各项费用进行分析,找出成本的主要构成因素,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2.设置成本控制点:企业应在生产流程中设置成本控制点,对成本进行实时监控和控制。
通过及时了解成本的发生情况,企业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控制成本,避免成本的超预算。
3.引入先进设备和技术:企业应引入具有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通过引入自动化设备和信息化技术,企业能够减少人力投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同时,企业还应关注设备维护和更新,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高效使用。
4.优化供应链管理:企业应优化供应链管理,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建立稳定的供应关系。
通过与供应商进行有效的合作,企业能够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提高原材料的质量和供应稳定性,减少原材料的浪费和损耗。
5.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企业应加强生产计划管理和生产过程控制,确保生产计划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成本核算的规章制度

成本核算的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企业成本核算工作,提高管理水平,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企业生产经营中的成本核算工作。
第三条成本核算应当依据国家有关成本核算规定和相关法律、法规进行。
第四条企业应当建立健全成本核算内部控制制度,加强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五条企业成本核算工作应当坚持经济、准确、及时、透明的原则,确保成本核算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第六条企业应当加强成本核算的管理,提高成本核算的效率和质量。
第七条企业应当进行成本核算分析,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第二章成本核算基本原则第八条成本核算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相分离,确保成本核算数据的准确性;(二)成本分摊应当公平、合理,体现各部门、各产品的成本;(三)费用归集应当精确、明细,确保费用发生的准确性;(四)成本核算依据应当清晰明确,遵循统一的核算标准。
第九条成本核算应当加强对成本项目的分类和管理,确保相关成本能够有效控制和监督。
第十条企业应当建立健全成本核算标准,明确各成本项目的核算方法和依据。
第十一条企业应当建立成本核算定价机制,确保产品定价的合理性和公平性。
第十二条企业应当加强对成本核算数据的监督和审计,确保成本核算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第三章成本核算流程第十三条企业成本核算应当按照以下流程进行:(一)成本数据采集:包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费用等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计算成本:根据成本核算标准和方法,计算各成本项目的总额;(三)成本分配:根据成本项目和成本中心,进行成本分配;(四)成本核算:对各成本项目进行核算,形成成本报表;(五)成本分析:对成本报表进行分析,为经营管理提供依据。
第十四条企业应当建立健全成本核算报告制度,定期向管理层报告成本核算结果。
第十五条企业应当建立成本核算数据保密制度,确保成本核算数据的安全和保密。
第四章成本核算管理第十六条企业应当建立成本核算管理团队,明确各成员的责任和任务。
成本核算基础

(2)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界限
生产经营管理费用与非生产经营管理费用的界限 生产费用与期间费用的界限, 各个月份的费用界限, 各种产品的费用界限,
完工产品与在产品的费用界限;
生产经营 管理费用 (日常)
生产费用 (计入产 品成本)
期间费用 (计入当 月损益)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应计入月(或 非本月)成本 的生产费用
应计入本月 (或非本月) 的期间费用
成本核算基础
一、成本核算的原则和要求 1.成本核算的原则 (1)合法性原则 是指计入产品成本的各项费用及费用开支标准,必须符合 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等的规定,不符合规定的费用 就不能计入产品成本,费用标准不能随意突破。 计入成本的费用,必须合法、合规: 凡属于增加固定资产而发生的各项资本性支出,不能直 接计入成本;
生产成本—-基本
料
1
5 生产成本-辅助
4
3 制造费用
库 存 商 品 6 主 营 业 务 成 本
工
费
长期待摊费用 2
成本核算的账务处理程序
2.成本核算基本程序
(1)建立生产费用账户核算体系 (2)确定成本计算对象、成本计算期和成本项目 ①确定成本计算对象 品种、产品批别、产品的生产步骤 ②确定成本项目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等。 ③确定成本计算期 会计期间、生产周期 (3)审核和控制生产费用 (4)归集与分配生产费用 (5)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之间的分配
三、成本核算的账户体系和基本程序
企业在成本核算时一般应设置基本生产成本、辅助 生产成本、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 费用、长期待摊费用等账户。如果废品和停工的情 况比较多,就需要搜集有关的废品和停工损失资料, 并专门设置一个"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账户,把 这些损失汇集到"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账户的借 方,然后在其贷方作出恰当的处理并转出:如果是 正常损失,一般应分配进入产品成本;否则应转入 管理费用或营业外支出。
会计准则成本核算原则

会计准则成本核算原则一、合法性原则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会计准则,确保成本核算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这意味着,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程序和标准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的要求,不得违反相关规定或进行虚假核算。
二、真实性原则企业进行成本核算时,必须保证所归集、分配、计算的各项成本费用真实、准确、完整,不得虚报、漏报、错报。
这意味着,企业必须对所有的成本费用进行准确的记录和核算,确保成本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以便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三、及时性原则企业进行成本核算时,必须按照规定的时间节点进行核算,确保成本核算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这意味着,企业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成本核算,以便及时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和业绩,同时确保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权责发生制原则权责发生制是会计准则中的一项重要原则,也是企业进行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
这意味着,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必须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对所有的收入和费用进行准确的确认和计量,以便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五、配比性原则配比性原则是指在企业进行成本核算时,必须将成本与相应的收入进行配比,以便真实反映企业的利润和成本。
这意味着,企业必须将成本按照其发生的期间与相应的收入进行匹配,以便真实反映企业的盈利状况和经营效益。
六、历史成本原则历史成本原则是指在企业进行成本核算时,必须以历史成本为基础,不得对历史成本进行随意调整或改变。
这意味着,企业必须按照历史成本原则对资产和负债进行计价和核算,不得随意进行调整或改变,以确保成本核算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七、一致性原则一致性原则是指在企业进行成本核算时,必须保持核算方法和标准的一致性,不得随意更改。
这意味着,企业必须按照一致性原则进行成本核算,确保不同期间之间的数据具有可比性和可分析性,以便更好地分析和决策。
企业成本核算的要求及原则

03
企业成本核算的方法
品种法
总结词
品种法适用于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的企业,以产品品种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 成本。
详细描述
品种法以产品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该方法适用于大量大批单步骤生 产的企业,如发电、采掘等企业。在品种法下,成本计算期与会计报告期一致,一般按月进行成本计 算。
分批法
总结词
分批法适用于小批单件生产的企业,以产品批次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生产费用,计 算产品成本。
详细描述
分批法以产品批次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该方法适用于小批 单件生产的企业,如机械制造、船舶制造等企业。在分批法下,成本计算期与生产周期
一致,一般按批次进行成本计算。
分步法
企业应采取适当的内部控制措施,确 保成本数据的采集、处理和报告过程 规范、透明,降低人为错误或舞弊的 可能性。
相关性原则
相关性原则要求企业提供的成本数据应当与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求相关,有助于 信息使用者对企业进行评估和预测。
企业应关注成本数据与市场环境、客户需求等因素的关联性,提高成本信息的决 策有用性。
一致性原则
一致性原则要求企业在不同会计期间采用一致的成本核算方 法,以确保成本数据的可比性和可理解性。
企业应遵循会计准则和相关法规的要求,保持成本核算方法 的一致性,不得随意变更。
及时性原则
及时性原则要求企业及时采集、处理和报告成本数据,确 保成本信息的时效性。
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企业经营状况的调整,企业应及时 更新成本数据,以满足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求。
所有的成本费用都应 按照实际发生额进行 核算,不得随意调整 或篡改。
准确性
生产企业成本核算制度范本

生产企业成本核算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生产企业成本核算工作,规范成本核算行为,提高成本核算质量,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企业成本核算的各项工作,包括原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等。
第三条成本核算应遵循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原则,确保成本数据真实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状况。
第四条企业应设立成本核算机构,配备合格的专业人员,负责成本核算工作。
第二章成本核算对象和成本项目第五条企业应根据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确定适合的成本核算对象和成本项目。
第六条成本核算对象应包括产品、产品批次、生产过程、生产部门等。
第七条成本项目应包括原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等。
第三章成本核算方法第八条企业应根据生产特点和成本管理要求,选择适当的成本核算方法。
常用的成本核算方法有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等。
第九条品种法是根据产品品种计算成本的方法,适用于单步骤、大量生产的企业。
第十条分批法是根据生产批次计算成本的方法,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的企业。
第十一条分步法是根据生产过程的各个步骤计算成本的方法,适用于多步骤生产的企业。
第四章成本核算程序第十二条成本核算程序应包括成本核算准备、成本数据收集、成本核算、成本分析等环节。
第十三条成本核算准备包括制定成本核算计划、确定成本核算方法、准备成本核算资料等。
第十四条成本数据收集包括原材料领用、直接人工工资、制造费用发生等数据的收集。
第十五条成本核算根据收集的成本数据,按照确定的成本核算方法进行。
第十六条成本分析对成本核算结果进行分析,提出降低成本的措施和建议。
第五章成本核算管理第十七条企业应建立健全成本核算管理制度,明确成本核算的职责和权限。
第十八条企业应加强成本核算原始记录管理,确保原始记录真实、准确、完整。
第十九条企业应定期对成本核算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不断提高成本核算质量。
会计学中的成本核算与控制

会计学中的成本核算与控制在会计学中,成本核算与控制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和实践。
它涉及到企业如何计算和管理成本,以便更好地了解和控制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盈利能力。
本文将介绍成本核算与控制的基本原则、方法和实施步骤,并探讨其在实际运作中的应用和意义。
一、成本核算的基本原则成本核算是企业进行成本分析和核算的过程。
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全面性原则:成本核算应包括企业所有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并将其合理地分配到各个成本对象上,以实现准确和全面的成本计量。
2.一致性原则:成本核算的方法和原则应保持一致,确保各个环节的成本核算数据具有可比性和可信度。
3.可行性原则:成本核算的方法应简单、实用、可行,能够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具体操作。
二、成本核算的方法成本核算的方法包括两种主要类型:作业成本法和历史成本法。
1.作业成本法:在作业成本法中,将成本按照产品或服务的不同作业过程进行划分,从而获得每个作业过程的成本。
这种方法适用于生产过程复杂、产品种类多样的企业。
2.历史成本法:历史成本法是按照实际发生的成本进行核算。
它以企业过去发生的成本为基础,通过逐笔核算和分配,得出各个成本对象的成本。
这种方法适用于生产过程相对简单、产品种类较少的企业。
三、成本控制的实施步骤成本控制是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控制措施和方法,实现成本的合理控制和降低。
成本控制的实施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成本预算:制定成本预算是成本控制的第一步。
通过预算,企业可以对各项成本进行合理安排和分配,为成本控制提供依据。
2.成本分析:成本分析是对成本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研究,找出成本的组成部分、结构和变动原因,为成本控制提供依据和参考。
3.成本比较:通过与过去期间或同行业企业进行成本比较,找出成本偏高或偏低的原因和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4.成本控制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根据成本分析和比较结果,制定相应的成本控制措施,包括控制成本变动、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等方面的措施,并加以实施和监督。
生产成本核算(3篇)

第1篇一、引言生产成本核算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进行成本控制和经济效益分析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生产成本进行准确的核算,企业可以了解产品的实际成本,从而制定合理的价格策略,提高市场竞争力。
本文将从生产成本核算的定义、意义、方法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生产成本核算的定义生产成本核算是指对企业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进行归集、分配、计算和汇总的过程。
其目的是为了全面、准确地反映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为企业的成本控制和经济效益分析提供依据。
三、生产成本核算的意义1. 保障企业经济效益:通过对生产成本进行核算,企业可以了解产品的实际成本,从而制定合理的价格策略,提高市场竞争力,保障企业经济效益。
2. 优化资源配置:生产成本核算是企业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通过对成本的控制,企业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
3. 评估企业经营成果:生产成本核算是评估企业经营成果的重要手段,通过对成本的控制,企业可以了解自身的经营状况,为企业的决策提供依据。
4. 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生产成本核算有助于企业发现成本控制的薄弱环节,从而采取措施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生产成本核算的方法1. 会计成本核算方法会计成本核算方法是将生产过程中的各项费用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归集、分配和计算,从而确定产品成本。
具体方法如下:(1)直接成本核算:直接成本是指直接与产品生产相关的费用,如原材料、直接人工等。
直接成本核算的主要任务是确定直接成本在产品成本中的比例。
(2)间接成本核算:间接成本是指与产品生产相关的但不是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费用,如厂房折旧、管理费用等。
间接成本核算的主要任务是确定间接成本在产品成本中的比例。
2. 作业成本核算方法作业成本核算方法是将生产过程中的各项费用按照作业消耗量进行分配,从而确定产品成本。
具体方法如下:(1)确定作业:首先,企业需要对生产过程中的各项作业进行识别和分类。
生产成本核算原则与要求

生产成本核算原则与要求1. 引言生产成本核算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成本与费用的确定与分配。
正确的核算原则与要求可以帮助企业准确了解和掌握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成本,并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
本文将介绍生产成本核算的基本原则与要求,帮助读者理解和把握核算过程。
2. 生产成本核算的基本原则2.1. 实质重于形式生产成本核算的首要原则是实质重于形式。
即核算应以事实为依据,注重反映和记录实际发生的成本。
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应尊重事实,不得虚构或篡改数据,以保证核算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2. 全面性与准确性生产成本核算应全面反映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成本,确保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在内的所有相关成本完整地计入核算账中。
此外,核算数据应保持准确,避免数据的错误和遗漏。
2.3. 统一性与标准化为保证核算数据的比较性和分析性,生产成本核算应遵循统一的核算方法和标准,确保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和企业间的成本核算数据可比较。
此外,在核算过程中,需要遵守会计法规定的相关核算制度和核算要求。
2.4. 一致性与时间性生产成本核算的一致性要求核算数据在不同时间点和不同环节的核算结果保持一致。
同时,核算数据应及时得到记录和处理,保证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3. 生产成本核算的要求3.1. 成本分类要求生产成本核算需要对不同类型的成本进行分类。
按照核算的需要,常见的成本分类包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成本等。
对于不同的企业来说,成本分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细化,但要保证分类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3.2. 成本控制要求生产成本核算中,成本控制是一个重要环节。
企业需要根据核算结果对成本进行控制和分析,及时发现成本异常和浪费,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优化和调整。
同时,成本控制要求对核算数据进行反馈和纠正,以提高核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3. 成本价值链要求生产成本核算应关注企业的成本价值链。
即核算应覆盖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的整个生产过程,从而全面反映企业的生产效率和成本控制情况。
成本核算的原则和要求简答题

成本核算的原则和要求简答题
成本核算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按照一定的成本计算方法,将所有的成本费用进行汇总,从而计算出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在成本核算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和要求:
原则:
1. 实际成本原则:企业应按照实际成本进行核算,不得随意估算或估计成本。
2. 受益原则:企业应当将成本费用按照受益程度进行分摊,即谁受益谁承担。
3. 权责发生制原则:企业应当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将当期的成本费用进行核算,不得提前或滞后。
4. 配比原则:企业应当将当期的收入与成本费用进行配比,以确定当期的利润。
要求:
1. 准确性:企业应当按照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进行核算,确保准确性。
2. 一致性:企业应当按照相同的成本计算方法进行核算,确保不同产品的成本一致性。
3. 全面性:企业应当将所有的成本费用进行核算,确保不漏不重。
4. 及时性:企业应当按照规定的时间要求进行成本核算,及时
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
5. 合法性: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的规定进行成本核算,确保合法性。
6. 重要性:企业应当将重要的成本费用单独列示,以确保其重要性。
7. 可比性:企业应当将成本核算的结果与往期的数据进行对比,以便发现问题并改进管理。
总之,企业在成本核算过程中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要求,确保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和管理水平。
生产准备过程的成本核算

生产准备过程的成本核算生产准备过程的成本核算是指在产品开始生产之前,企业所需进行的各种准备活动所产生的成本的核算。
这些准备活动包括原材料采购、设备准备、人力资源准备、生产计划制定等等。
正确核算生产准备过程的成本能够帮助企业准确评估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为企业提供科学的生产计划和决策依据。
下面将从不同方面展开,详细探讨生产准备过程的成本核算。
首先,生产准备过程的成本核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原材料采购成本核算:在生产准备过程中,企业需要选定合适的原材料供应商,并进行采购。
原材料采购成本包括原材料的购买价格、运输费用、关税等。
通过对原材料的采购成本进行核算,企业能够衡量原材料采购所需要的资金投入,并在后续的生产中进行合理的成本控制。
2.设备准备成本核算:在进行生产准备过程中,企业需要购买和安装相应的生产设备。
设备准备成本包括设备的购买费用、安装调试费用、设备维修保养费用等。
正确核算设备准备成本能够帮助企业评估和控制设备投资,并为设备使用和维修保养提供预算和参考。
3.人力资源准备成本核算:生产准备过程中,企业需要公司员工或临时工等人力资源的准备。
人力资源准备成本包括员工薪资、培训费用、社会保险费用等。
通过对人力资源准备成本的核算,企业可以评估和控制人力资源的投入和产出,并为人力资源的使用和培训提供决策依据。
4.生产计划制定成本核算:在生产准备过程中,企业需要进行生产计划制定,包括制定生产目标、计划生产数量、制定生产流程等。
生产计划制定成本包括制定和实施产能规划的费用、制定和执行生产计划的费用等。
通过对生产计划制定成本的核算,企业能够评估和控制生产计划制定的投入和产出,并为生产计划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其次,生产准备过程的成本核算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全面核算原则:对生产准备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费用进行全面核算,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等。
全面核算能够确保生产准备过程中的所有成本都被纳入核算范围,并且准确计算成本的投入和产出。
成本核算的原则和方法是什么

成本核算的原则和⽅法是什么成本核算是指将企业在⽣产经营过程中发⽣的各种耗费按照⼀定的对象进⾏分配和归集,以计算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成本核算通常以会计核算为基础,以货币为计算单位。
那成本核算的原则和⽅法是什么,下⾯店铺⼩编来为你解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主要原则计算成本应遵循的原则。
主要包括:1.合法性原则。
指计⼊成本的费⽤都必须符合法律、法令、制度等的规定。
不合规定的费⽤不能计⼊成本。
2.可靠性原则。
包括真实性和可核实性。
真实性就是所提供的成本信息与客观的经济事项相⼀致,不应掺假,或⼈为地提⾼、降低成本。
可核实性指成本核算资料按⼀定的原则由不同的会计⼈员加以核算,都能得到相同的结果。
真实性和可核实性是为了保证成本核算信息的正确可靠。
3.相关性原则。
包括成本信息的有⽤性和及时性。
有⽤性是指成本核算要为管理当局提供有⽤的信息,为成本管理、预测、决策服务。
及时性是强调信息取得的时间性。
及时的信息反馈,可及时地采取措施,改进⼯作。
⽽这时的信息往往成为徒劳⽆⽤的资料。
4.分期核算原则。
企业为了取得⼀定期间所⽣产产品的成本,必须将川流不息的⽣产活动按⼀定阶段(如⽉、季、年)划分为各个时期,分别计算各期产品的成本。
成本核算的分期,必须与会计年度的分⽉、分季、分年相⼀致,这样可以便于利润的计算。
5.权责发⽣制原则。
应由本期成本负担的费⽤,不论是否已经⽀付,都要计⼊本期成本;不应由本期成本负担的费⽤(即已计⼊以前各期的成本,或应由以后各期成本负担的费⽤),虽然在本期⽀付,也不应主考试本期成本,以便正确提供各项的成本信息。
6.实际成本计价原则。
⽣产所耗⽤的原材料、燃料、动⼒要按实际耗⽤数量的实际单位成本计算、完⼯产品成本的计算要按实际发⽣的成本计算。
虽然原材料、燃料、产成品的账户可按计划成本(或定额成本、标准成本)加、减成本差异,以调整到实际成本。
7.⼀致性原则。
成本核算所采⽤的⽅法,前后各期必须⼀致,以使各期的成本资料有统⼀的⼝径,前后连贯,互相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外购燃料:
3、外购动力: 4、工资及福利费 5、折旧费用 6、其他支出:除以上要素费用之外的开支
要素费用划分的意义:
1、是一种原始形态的费用支出,划分成若干要 素,有助于 企业了解各要素费用的比重及费用 水平。
2、能单独反映物化劳动,为国民经济核算提供 资料,
便于企业控制存货资金以及设备和材料计划 的编制。
B、关键:确定合适的成本对象
2、成本计算对象的确定
成本计算对象的概念:是某一成本计算期、某一成
本计算主体生产的某种产品。
成本计算对象的一般范围
每种产品:大批大量生产 每批产品:小批、单件生产 每类产品:同类产品规格型号较多 生产步骤产品:连续式多阶段生产 综合产品:品种多 规格多 产量少 成本所 占比例较小的多种产品归为一类
职
❖ 工工资1500元。本月发生其他费用2000元, 其
❖ 中200元属于制造费用,800元属于管理费用, ❖ 另1000元预订报刊杂志。以前发生应由本期负 ❖ 担的设备租赁费用为150元。
生产费用要素 产品成本项目 本期费用
外购材料 14 500
原材料
14000
外购动力 1 000 燃料及动力
800
工资
9 500 工资及福利费 7000
其它费用 2 000
制造费用
1400
生产费用合计27000 合计
232000
待摊预提费用 1000 150
管理费用 2950
第三节 成本计算对象与成本计算方法
一、成本计算与成本计算对象
1、成本计算
A、基本概念:就是把一定时期的生 产费用, 按各种成本计算对象进行归 集,并在完工产 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 分配,以求得成本计算 对象的总成本和 单位成本。
第一节 成本核算的含义与作用
❖ 一、成本核算的含义
❖ 成本核算是利用货币单位计量各种经济资源 的价值牺牲或耗费。
❖ 二、成本核算的目标
确定存货价值和盈亏 经营决策
促进优化管理
服务
三、成本核算的作用
1、成本核算提供的资料是经营决策的依据。
2、成本核算提供的资料是制定产品价格的基 础。
3、成本核算提供的资料是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如:自来水厂 面粉厂 化工厂等等 B、成批生产:在某一会计期间按照不同品种、不同规 格生产一定批量的产品。 特点:品种较多 规格齐全 各种产品的产量不同
如:服装厂 机械厂等等 C、单件生产:在某一会计期间生产数量少、种类多的 产品。 特点:按客户不同要求 很少重复生产
3、生产类型和管理要求决定成本计算对象
二、企业的生产类型
生产类型是形成成本计算方法的基础。生产类型一般是
由工艺技术和生产组织两方面决定。
单阶段
1、按工艺技术过程分
连续式生产
多阶段
装配式生产
A、连续式生产:指企业的生产要经过若干个连续的
生产步骤。
原材料投入
第一车间 第二车间 第三车间…… 产成品
B、装配式生产:原材料平行投入各个车间, 加工成零件或半成品,最终在其他车间进 行装配生产出产成品
并非一成不变。 可根据需要增减一些项目。
产品成本项目划分的意义:
1、可以直接说明生产费用的用途,便于分析开 支的合理性
2、能够了解企业产品成本的具体构成,便于成 本分析和成本控制
3、是进行成本核算的基础
三、生产费用与产品成本的联系与区别
1、生产费用与产品成本的区别 第一:反映的内容不同
生产费用是指投入生产的C、V 个别劳动耗费,它的发生 并不意味着产品已经形成; 产品成本则是指产出的产品中凝结的C、V 个别劳动。 第二:两个指标包含的量不同
产品成用与产品成本的联系
生产费用和产品成本,同是企业生产过程资金
耗费的两种表现形式,从两个不同方面反映同一 经济内容。
生产费用
资金支出,投入
产品成本
支出的汇集,产出
生产一定种类、一定数量的产品所发生的生产 费用就是产品成本。
❖ 例1、某家具厂本月生产一批家具,生产领用 ❖ 木材14 000元,修理厂部办公室门窗领用木材 ❖ 500元。本月外购动力1000元,其中生产设备 ❖ 运转用电800元,车间照明用电50元,厂部照 ❖ 明用电150元;支付工资9500元,生产工人工 ❖ 资7000元,车间管理人员工资1000元,厂部
原材料投入
第一车间 第二车间 第三车间 ……
装配车间
产成品
注意:本质上属于多步骤复杂生产,只不过各个步骤 的生产是同时或平行进行的。如:机械产品、服装等
2、企业的生产组织
指企业产品生产的方式,它体现着企业生产专业化和生 产过程重复程度的高低。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A、大量生产:指企业在某一会计期间重复大量地生产 一种或特定几种产品。 特点:品种较少 规格单一 专业化水平较高
A、全厂某会计期间生产的某种产品 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 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管理要求较低
B、各步骤某会计期间生产的产品 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管理要求较高
C、全厂生产的某件或某一批产品 单件小批生产,包括单步骤生产和多步骤生产
生产费用是一个时期的生产支出,并不能完全归入当期 的产品成本中。
产品成本是以产品或劳务为基础汇集生产费用,反映 企业生产这种产品或劳务的全部支出,不仅包括本期实际 发生的费用,可能还包括以前各期生产该产品发生的费用, 或本期摊配或预提的费用。
第二:两个指标的用途不同
生产费用反映一定时期内进行生产的全部支出。
二、产品成本项目
生产费用按经济用途可以分为制造成本和非制造成本, 制造成本进一步划分为若干项目,在会计上称为产品成本 项目。其基本内容如下: 1、直接材料:直接用于产品生产并构成产品实体的
原料、主要材料、外购半成品等。 2、直接人工:直接参加生产的工人工资和福利费。 3、制造费用: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间接费用。 4、燃料和动力: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燃料和动力费。 5、废品损失: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废品造成的损失。 6、停工损失:因大修理、材料不足、电力不足等原因的停工
第二节 生产费用要素与产品成本项目
一、生产费用要素(要素费用)的内容
生产费用: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能用
货币计量的生产消耗。
劳动对象的消耗
生产费用 劳动手段的消耗
生
产费用要素
(按经济内容) 活劳动中必要劳动的消耗
生产费用要素的项目组成:
1、外购材料:企业为生产而耗用的一切从外 部购
进的原材料、主要材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