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球肿瘤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眼部疾病影像学诊断
眼部疾病影像学诊断眼部疾病影像学诊断一、引言眼部疾病影像学诊断是通过对眼部进行影像学检查,以帮助医生准确地诊断和治疗眼科疾病的方法。
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眼部疾病的影像学诊断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可以为医生提供更全面、准确的诊断信息。
本文将介绍眼部疾病影像学诊断的常见方法和应用。
二、常见的眼部疾病影像学诊断方法1.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是一种通过给患者注射荧光染料后,观察眼底血管的变化来评估眼部血液循环及病变的一种检查方法。
它能够显示眼底血管的光谱、强度和充盈情况,有助于诊断和分析眼底疾病,如视网膜病变、黄斑变性等。
2. 视网膜断层扫描视网膜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是一种高分辨率的无创性眼科影像技术,可以实时高清的视网膜图像。
它通过测量光的干涉信号来显示和评估视网膜的各层结构和病变情况,对于诊断和监测视网膜疾病,如视网膜裂孔、黄斑囊样水肿等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
3. 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一种通过向眼球传递超声波,并记录其反射信号来评估眼部结构和病变的方法。
它具有无创、无辐射、便捷等优点,在眼部炎症、眼眶肿瘤、眼压等疾病的诊断中有广泛的应用。
4. 眼球CT扫描眼球CT扫描是一种通过使用X射线和计算机重建图像来查看眼部结构和病变的方法。
它可以显示眼球的大小、形态、骨骼结构以及眼眶的病变,对于眼球和眼眶的肿瘤、眼眶骨折等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三、眼部疾病影像学诊断的应用1. 视网膜疾病的诊断和监测眼部影像学诊断在视网膜疾病方面的应用是最为广泛的。
通过视网膜断层扫描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等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和确认视网膜病变的类型和程度,指导后续的治疗和随访。
2. 眼眶肿瘤的诊断和评估眼眶肿瘤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影像学诊断在其诊断和评估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眼球CT扫描和超声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肿瘤的位置、大小、边缘特征等信息,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常见眼眶内肿瘤的影像诊断分析
【临床表现】
好发于50岁以上男性,其临床表现视病变累及部 位而不同,但多以眼眶肿物、无痛性眼球突出伴眼 球活动受限为主,单侧多见,双侧少见。
【影像特点】
①病变绝大多数位于肌锥外间隙的前方紧靠眶隔后方和( 或) 眶隔前区。
②病变累及单侧或双侧眼眶,以单侧多见;
③肿瘤与周围组织关系: 眼眶林巴瘤无包膜其生长方式为浸 润性生长,沿正常眶内结构蔓延,常累及肌锥内外间隙沿 肌锥内外脂肪间隙呈铸型样改变;包绕大部分眼环时呈星 芒样改变,而以上结构多无移位眼球内部结构常不受累;
视力减退,肿瘤较大时可引起眼球运动障碍。
【影像学表现】 CT:
■ 肿瘤多位于眼眶肌锥内,绝大多数为单
发,表 现为眶内肿块,呈圆形、椭圆形,边界光整, 密度 均匀,CT值平均为55HU;肿瘤钙化少见;
■ 可见眶尖“空虚”征,即眶内肿瘤不侵 及眶尖 脂肪,使眶尖脂肪存在,表现为低密度区。
MRI:
肿瘤呈略长或等T1信号,明显长T2信号,在多 回波序列中,随着TE时间的延长,肿瘤信号强度也
【MRI】
MRl显示神经鞘瘤内部特点最佳。
1、AntoniA型瘤细胞区呈等T1等T2信号,AntoniB型瘤细胞 区信号与黏液类似,呈长Tl,长T2信号;
2、增强后病变实性部分(AntoniA细胞分布区)明显强化, 囊变区(AntoniB细胞分布区)无强化或轻度强化。
3、肿瘤可向经眶上裂向颅内蔓延,形成颅眶沟通瘤。
变进展,常侵及肌锥内及隔前间隙。 2、肿瘤多为不规则的软组织肿块,多呈浸润性生长。体积 较大时浸润眶内结构周围,呈“铸型”样外观; 3、晚期可破坏眼眶骨质,经过眶上裂延伸到中颅窝,眶上壁
延伸到前颅窝,眶下壁达上颌窦,眶下裂进入颞下窝或翼 腭窝,。眼球通常不受侵犯,但可受压发生变形或移位。 3、CT平扫肿瘤呈均匀等密度或等低混杂密度。增强扫描呈 均匀或不均匀强化。
眼内淋巴瘤诊断标准
眼内淋巴瘤(Intraocular Lymphoma)的诊断通常是基于一系列的临床表现、眼科检查、眼部影像学以及组织学检查等综合进行的。
以下是一些眼内淋巴瘤的诊断标准和常用检查:
1. 眼科检查:包括眼底检查、眼压测量、视力检查等。
2. 眼部影像学:包括眼部超声、眼部MRI或眼部CT扫描,以评估眼内结构的异常。
3. 眼内液体检查:通过眼内液体的检查(例如,玻璃体活检)可以获取眼内淋巴瘤的细胞学或组织学证据。
4. 全身评估:包括全身淋巴瘤的筛查,如淋巴结肿大、其他器官的淋巴瘤病变等。
5. 病理学检查:对眼内活检样本进行组织学检查,确定是否存在淋巴瘤细胞。
诊断眼内淋巴瘤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通常需要眼科医生、病理学家和其他专科医生共同合作来进行全面评估。
这些标准和检查可能会因医生的个体偏好、患者的具体情况以及最新的医学指南而有所不同。
最佳的诊断方法应该由医疗专家根据个案情况来制定。
眼眶肌锥内肿瘤MSCT及磁共振诊断影像学表现
眼眶肌锥内肿瘤MSCT及磁共振诊断影像学表现眼眶肌锥内肿瘤是眼部常见的肿瘤之一,其诊断需要依靠医学影像学检查,其中多层螺旋CT(MSCT)和磁共振(MRI)成像是常用的诊断手段。
本文将着重介绍眼眶肌锥内肿瘤在MSCT和磁共振上的影像学表现。
一、多层螺旋CT(MSCT)诊断影像学表现1. 肿瘤位置:眼眶肌锥内肿瘤通常位于眼眶内,多位于眼球后方或视神经周围。
MSCT能够清晰显示肿瘤的位置和范围,有助于明确肿瘤的部位和侵犯范围。
2. 肿瘤密度:眼眶肌锥内肿瘤常呈等密度或略高密度,常与周围组织有一定的密度界限。
MSCT能够通过对比增强扫描,更清晰地显示肿瘤的血供情况,有助于肿瘤的鉴别诊断。
3. 邻近结构受侵:肿瘤增大时可侵及邻近的眼眶骨壁、眶上肌和视神经等结构,MSCT能够显示这些受侵情况,对于评估肿瘤的侵袭性和手术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4. 弥漫性肿瘤:眼眶肌锥内肿瘤有时表现为弥漫性浸润性生长,MSCT能够清晰地显示肿瘤的形态和范围,有助于判断肿瘤的性质和分期。
5. 并发症:眼眶肌锥内肿瘤可引起眼球推挤、复视、眼球运动障碍等症状和并发症,MSCT能够直观地显示这些症状和并发症,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二、磁共振(MRI)诊断影像学表现1. 肿瘤组织学特征:眼眶肌锥内肿瘤在MRI上呈低、等或高信号,根据肿瘤的成分和组织学特征可表现为不同的信号强度,有助于对肿瘤的性质进行初步判断。
2. 肿瘤形态:MRI能够清晰地显示眼眶肌锥内肿瘤的形态和大小,包括肿瘤的轮廓、边界和内部结构,为确定肿瘤的范围和侵袭情况提供重要信息。
3. 血供情况:MRI可通过动态增强扫描观察肿瘤的血供情况,包括动脉期、静脉期和延迟期的信号变化,有助于评估肿瘤的血管特征和血供情况。
眼眶肌锥内肿瘤的MSCT和MRI诊断影像学表现对于肿瘤的鉴别诊断、范围评估和手术方案的制订具有重要意义。
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运用MSCT和MRI 等影像学检查手段,以提高对眼眶肌锥内肿瘤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常见眶内肿瘤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概述: 视网膜母细胞瘤( Retinoblastoma, RB )为婴幼儿最常
见的眼球内恶性肿瘤。 具有先天性和遗传性倾向。 90%发生于3岁以前,多为单侧发病,双眼发病约占
30%-35%。 肿瘤生长较快,早期发生坏死变性,并有细砂样或不
规则钙质沉着。 肿瘤最初生长于视网膜,向周围浸润性生长,侵及玻
急性起病,但发展缓慢,可反复发作,但激素治 疗有效。
临床表现是眼眶痛、眼球运动障碍、复视和眼球 突出,眼睑和结膜肿胀充血。
根据其发生部位,眼眶炎性假瘤分型: ①眶隔前炎型:眼睑组织肿胀增厚;(病例一) ②巩膜周围炎型:眼球壁增厚; (病例一) ③泪腺炎型:泪腺增大; (病例一) ④肿块型:眶内软组织肿块,边界清,轻中度强化;(病 例二,三) ⑤肌炎型:眼外肌的肌腹及肌腱同时增粗,上直肌及内直 肌常见; (病例四) ⑥视神经束膜炎型:视神经增粗,边缘模糊; (病例五) ⑦弥漫型。
鉴别诊断 • 海绵状血管瘤 • 神经鞘瘤
与血管瘤鉴别: 肿瘤增强扫描后强化明显,渐进性强化,肿 块境界清楚,眼球壁和眼肌均不受侵犯,无 眼环和眼肌增厚的表现,瘤体内出现静脉石 有助于诊断。
与神经鞘瘤的鉴别: 神经鞘瘤一般与视神经联系紧密,根据其 成分的不同肿瘤可出现囊样变,增强扫描 其实性部分可见中度至明显强化。肿块境 界清楚,病变生长方式与眶前后径一致呈 长椭圆形或条索状。但肿块型炎性假瘤与 眶内神经鞘瘤有时难以鉴别。
发生神经鞘瘤。 • 眶内神经鞘瘤易发生囊变,MRI表现为信
号不均匀,增强扫描呈不均匀明显强化。 • 血管瘤动态增强扫描呈渐进性强化特点。
有时在影像上两者较难鉴别。
Graves 眼病
(Graves ophthalmopathy)
眼部常见病变的影像诊断
视神经胶质瘤
• 视神经胶质瘤是发生于视神经内神经胶质细胞的低度恶性肿瘤。 • 主要见于学龄前儿童。 • CT表现为视神经条状或梭状增粗,边界清楚,密度均匀,增强后
呈轻中度强化。 • 重要的征象是:肿瘤与视神经不可区分。 • 多引起眶内段蛛网膜下腔脑脊液循环受阻,引起蛛网膜下腔明显
增宽,MR上表现为病变周围长T1长T2信号,与脑脊液相似。
• CT:肿瘤多位于球后,圆形或椭圆形,界清,密度 均匀,中等或偏高密度肿块,强化明显,周围组织 呈受压改变。 • MRI:T1WI呈均匀中等信号,T2WI呈明显均匀高信 号,增强后强化显著。
眼眶横纹肌肉瘤
• 发生于眼眶中胚叶组织的恶性肿瘤,常见于儿童,尤其是男童,占儿童原 发眼眶恶性肿瘤的首位。
肌弥漫性肥大。
眼眶炎性假瘤
MRI:假瘤形态、部位、眶内结构改变同CT。 • 弥漫炎症型:T1WI呈中低信号,T2WI呈中高信号,球后
长T1长T2信号。 • 肿块型:T1WI略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可均为较低信
号肿块。 • 泪腺炎型:肿大泪腺T1WI呈中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 • 肌炎型:增粗的眼外肌T1呈等信号,T2WI呈等或略高信号。
眼部常见病变的 影像诊断
眼眶蜂窝织炎
• 眶内软组织急性化脓性炎症。 • 上面部静脉吻合多,邻近感染累及。 • 起病急,局部炎症症状+全身感染症状。 • 严重者并发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脑膜炎和败血症。 • CT表现:分肌锥内、肌锥外和骨膜下三类,肌锥外最常见。眶内正常结构
界限不清或消失,眼睑肿胀,眼球壁增厚,眼外肌增粗,球后脂肪密度增 高。脓肿则为软组织肿块,增强不规则或环形强化。 • MRI:T1WI眶内脂肪信号降低,T2WI信号增高,眼外肌肿胀呈长T1长T2 信号。
左侧眼球突出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眶尖综合征、视神经萎缩、球后蜂窝组织炎、无晶体眼
病史:患者,女,85,因“发现左眼眼睑肿物10余年,眼睑肿胀、发红2天”入院。
查体:右眼视力:无光感,眼压:15mmHg;眼位正,眼球向各个方向运动正常,晶状体缺如。
左眼视力:0.25,眼压:21mmHg;眼位正,眼球向各个方向运动受限。
右眼外伤后20余年。
如图1-9(1-2为CT轴位,3-4为T2WI压脂轴位,5为为T2WI压脂冠状位,6为右眼T2WI压脂矢状位,7为左眼T2WI压脂矢状位,8为T1WI增强轴位,9T1WI压脂增强轴位)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基础解剖影像:以上为眼器示意图及前外侧视角眼部结构立体示意图。
与影像相关解剖可以分为眼球及球后,眼球包括眼环(包括巩膜、结膜、角膜、视网膜、脉络膜等)、晶状体、房水、玻璃体;球后包括眼外肌、视神经、血管及周围脂肪组织(又名眶脂体)。
4条眼直肌围成锥形体,以视神经孔为顶点,眼球为底部,称为肌锥,将球后分为肌锥内间隙及肌锥外间隙。
(引自《奈特人体解剖学》及《人体解剖》)图10图11图12图13图14图10-14为正常人眼球MRI图像(10为T2WI轴位,11为T1WI 轴位,12为T1WI增强轴位,13为T1WI增强矢状位,14为T1WI增强冠状位),主要包括眼球(绿色箭头主要为玻璃体)周围见眼环低信号,内含房水及玻璃体(绿色箭头)、晶状体(棕色箭头),4条眼外肌(黄色箭头)及肌腱共同构成肌锥分隔,眶内多见脂肪高信号,球后脂肪中间见直且长的视神经(白色箭头),信号均匀,视神经及外侧鞘无法区分,最后汇入视神经孔。
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CT影像:左侧眼睑颞侧见小结节状样高密度影(蓝色箭头),边界清晰。
左侧眼球突出(黄色箭头),左侧眼环完整,鼻侧见结节样钙化影。
左眼晶状体未见异常。
左侧球后脂肪浑浊。
右侧眼球形态欠规整,右侧眼环完整,右侧晶状体未见正常形态显示(棕色箭头)。
影像诊断:左侧眼睑结节影,请结合眼科检查。
左侧眼部改变,建议MRI进一步检查。
眼眶肿瘤的临床研究进展
眼眶肿瘤的临床研究进展1. 引言1.1 眼窝肿瘤的定义眼窝肿瘤是一种发生在眼眶内的肿瘤,其位置可位于眼球周围组织、眶骨或眶间隔内。
这类肿瘤包括多种类型,如恶性和良性肿瘤、上皮肿瘤和间叶肿瘤等。
眼窝肿瘤的发生可能受多种因素影响,如遗传、环境、放射线暴露等。
患者可能因眼球突出、视力下降、眼睑水肿等症状而就诊,经过专业医生综合分析病情后进行相应的诊断和治疗。
眼窝肿瘤的确切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与基因突变、病毒感染以及免疫系统失调等因素有关。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眼窝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通过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以及患者病史等综合分析,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确定肿瘤的类型和位置,从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对于眼窝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医学界不断探索新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希望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和治疗效果。
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对于眼窝肿瘤的治疗将有更多突破和进展。
1.2 眼窝肿瘤的发病率眼窝肿瘤的发病率是一个引人关注的话题。
根据最新的临床数据显示,眼窝肿瘤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男性患者的发病率略高于女性患者,比例约为3:2。
40岁以上的中年人群是眼窝肿瘤的高发人群,占患者总数的70%左右。
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眼窝肿瘤的患者往往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因素,如长期暴露在高度辐射环境下、遗传因素等。
这些因素的存在可能会加剧眼窝肿瘤的发病率,因此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和规范的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眼窝肿瘤的发病率虽然呈现上升趋势,但通过临床研究和探索,我们有望找到更有效的手段来预防和治疗眼窝肿瘤,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及照顾。
【字数:210】1.3 眼窝肿瘤的临床表现眼窝肿瘤的临床表现与肿瘤的类型、位置、大小、生长速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眼窝肿瘤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眼部症状:眼窝肿瘤的患者常常会出现眼部症状,如视力模糊、眼球突出、眼球运动障碍、眼睑水肿等。
眼部疾病影像学诊断
眼部疾病影像学诊断眼部疾病是指影响眼睛正常功能的各种疾病,包括眼球、眼附属器官以及相关结构的病变。
眼部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是通过使用一系列的影像学技术,如超声、X射线、CT扫描、MRI等,来获取和解读眼部疾病的图像信息,进而辅助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1. 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通过利用超声波对眼部进行扫描,获取眼部结构的图像信息。
它可以用于检查眼部疾病中涉及到的各种组织和结构,包括眼球、眼外肌、晶状体、视网膜等。
超声检查对于诊断眼球内部疾病,如巩膜下出血、玻璃体出血、巩膜下肿瘤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 X射线检查X射线检查是一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通过射入X射线到眼部,然后接收经过眼部组织的射线来获取图像。
X射线可以用于检查眼眶骨骼、眼眶肿瘤、眼眶畸形等病变。
其中,眼眶骨骼检查可以帮助确定眶壁的异常情况,如骨折、骨破坏等。
3. CT扫描CT扫描是一种通过对眼部进行多层次的断层扫描来获取图像信息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它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并可以对眼部的各个层次进行观察和分析。
CT扫描对于眼部疾病的诊断有着重要的价值,如眶内肿瘤、眶内脂肪瘤等。
4. MRI检查MRI检查是一种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来获取人体组织结构和功能信息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它对于眼部疾病的诊断有着独特的优势,如视神经病变、眼眶肿瘤等。
MRI检查可以提供更为详细的图像,并可以观察到眼部组织的代谢和功能状态,对于疾病的早期诊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眼部疾病影像学诊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辅助诊断方法,能够通过获取和解读眼部影像来帮助医生对眼部疾病进行准确诊断。
超声、X射线、CT扫描和MRI等影像学技术在眼部疾病的诊断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了眼科的诊疗水平。
复旦眼科学课件05常见眼眶肿瘤的影像诊断
化可轻度强化 ❖ MRI 晶体后方条索状影,T1WI稍高信号
T2WI中等偏低信号,可轻度强化
F/10月,发现右 眼白瞳
鉴别诊断要点
❖ 儿童多见
RB Coats PHPV
❖ 成人多见
黑色素瘤 转移瘤
有突眼表现
多发
❖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眼外肌) ❖ 炎性假瘤(眼外肌、巩膜、泪腺等)
神经鞘瘤
❖ 约占眼眶肿瘤的5% ❖ 起源于Ⅲ、Ⅳ、Ⅴ、Ⅵ、交感、副交感等多
见于三叉神经眼支 ❖ 眶顶多于眶底,外侧多于内侧 ❖ CT 眶内梭形或哑铃形占位,密度多均匀,典
型时不均匀有囊变区,较早期强化 ❖ MRI T1WI略低信号T2WI不均匀略高信号和高
信号,不均匀强化有囊变。
视N胶质瘤
常见眼眶肿瘤的影像诊断
CT优的优点
❖ 断层影像,能避免影像重叠,而且没有层外结构的 模糊影像,可以显示许多细微结构
❖ 密度分辨率高,影像层次多;可以调节窗宽窗位以 突出显示某种结构,脂肪、肌肉、骨骼等
❖ 增强扫描有助于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 影像后处理,有利于诊断 ❖ 便于图像的存储、传输和远程教学、医疗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
❖ 中年女性多见,Graves眼病,眼型Graves病 ❖ 约15%-28%单眼突出80%双眼突出由此引起 ❖ 常累及下直肌内直肌,其次上直肌上睑提肌 ❖ CT表现为肌腹增粗肥厚、MRI示T1WI低信号
T2WI高信号,轻中度强化。晚期纤维化改变 ❖ 少数类似眼性假瘤改变,脂肪内密度增高影、
F/2y
病灶有强化
F/3 右眼前突5月余
黑色素瘤
❖ 中老年多见 ❖ 成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 常单侧 ❖ CT-无钙化、强化明显 ❖ MR特征:T1WI高信号,T2WI低信号,有强
眼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 ppt课件
钙化罕见。
眼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
MRI表现
恶性黑色素瘤在MRI图像上的信号变化颇具 特征,即在T1加权图像上呈高信号,在T2加权 图像上呈稍低信号(与眼眶肌肉比较)。
这是因为黑色素瘤能分泌出一种稳定的游 离根所致。使组织的T1使缩短。
有18%的患者原发灶不明。
眼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
CT表现
CT扫描可见:眼环局限性隆起,凸面向 内侧,当病灶较大,可见肿块向外生长。一 般较局限,病灶较小,可多发或弥漫性生长 ,密度均匀。
眼球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与鉴别诊断
眼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
一、眼球正常解剖和生理
• 眼球壁:外、中、内三层。 外层由前1/6的角膜和后5/6的巩膜。 中层,脉络膜,睫状体,虹膜。 内层,分为两层,即色素部和神经部。
• 眼球的内容物 晶状体、玻璃体和房水。
眼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
二、常见眼球区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眼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
恶性黑色素瘤
Melanoma
眼球恶性黑色素瘤是成人最常见的原发恶性 肿瘤。多发生于中年以上,平均发病年龄50岁 。男女无明显差别。
恶性黑色素瘤为单眼起病。起源于眼球壁中 层的葡萄膜,其中85%发生在脉络膜。一旦发 生球外侵犯,手术后复发率明显上升。因此早 期诊断和治疗十分重要。
当肿瘤较大、累及视神经或视交叉时,这些 结构在MRI图像上表现为视神经增粗和软组织肿块 。
眼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
视网膜母细胞瘤诊断要点
⒈发病年龄 1-3岁好发 ⒉临床症状 白瞳症或猫眼症为特征,单侧 或双侧发病。 ⒊X线上眼眶区内钙化灶 ⒋CT上眼球增大和球内软组织肿块并有钙化 斑是特征性表现 ⒌MRI检查有助进一步确定肿块的范围和大 小。
眼球突出mri诊断标准
眼球突出mri诊断标准
眼球突出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也称为甲状腺眼病或Graves 眼病。
MRI(磁共振成像)是一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用于诊断眼球突出。
以下是MRI诊断眼球突出的一般标准:
1. 软组织肿胀,MRI可以显示眼眶内软组织的肿胀情况,包括眼外肌和眶脂肪组织的增厚。
眼球突出时,由于肌肉和脂肪组织的肿胀,眼球位置会发生改变。
2. 眼眶骨骼改变,MRI可以显示眼眶骨骼的改变,包括眼眶壁的增厚或骨质疏松等情况。
这些改变可能是眼球突出的原因之一。
3. 眼外肌炎症,MRI可以帮助检测眼外肌的炎症情况,包括肿胀、增厚和信号改变等。
这些情况与眼球突出的程度和原因相关。
4. 眼眶内血管情况,MRI可以显示眼眶内血管的情况,包括是否有血管瘤或血栓形成等情况。
这些情况可能影响眼球突出的程度和病因。
5. 眼眶肿瘤,MRI可以帮助排除眼眶肿瘤的可能性,因为一些
肿瘤也可能导致眼球突出的症状。
需要指出的是,MRI诊断眼球突出需要综合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和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因此,临床医生通常会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来做出最终诊断。
同时,MRI检查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准确性和安全性。
希望以上信息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眼部常见疾病影像诊断
3. 视神经胶质瘤
视神经胶质瘤的临床表现与原发位置有明显关系, 一般均有视力减退、眼球突出和视盘水肿或萎缩,其 他如斜视、眶深部肿物、眼球运动障碍和皮肤棕色素 斑也常发生。
影像学鉴别诊断:
3. 视神经胶质瘤
视神经脑膜瘤:好发于成年女性,视力障碍,多在眼球突出之后,视神经鞘
脑膜瘤可为偏心性,CT值较高,可伴有斑点、环形或不规则的钙化,MRI
检查T1WI、T2WI均呈中等信号,CT或MRI增强后可见“轨道征”;
视神经炎:临床上表现视力急剧下降,可伴有眼球转动时疼痛和眼眶深部胀
痛等症状。MRI表现为视神经弥漫性增粗,一般不形成软组织肿块,T1WI
视神经信号减低,T2WI信号增高,STIR呈高信号,增强后可有强化,以增
强扫描联合脂肪抑制序列显示最佳。可为多发性硬化的一种改变,MRI显示
4. 海绵状血管瘤
海绵状血管瘤是在出生时即出现的低血流量的血管畸形,又称为静脉畸形。血 管损害一般发展较慢,常在儿童期或青春期增大,成人期增大不明显。大多数静 脉畸形呈海绵状,故名。病变除位于皮肤和皮下组织外,还可发生在粘膜下,肌 肉甚至骨骼。海绵状血管瘤如因外伤或继发感染破溃时,有招致严重失血的危险, 文献中有不少关于骨骼特别是下颌骨内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中严重出血甚或致命 的报道。以往文献把海绵状血管瘤列入血管瘤,Mulliken根据血管内皮细胞的组 织学特点,将血管瘤分为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两大类,而血管畸形又分为低流速血 管畸形和高流速血管畸形。海绵状血管瘤即属于低流速血管畸形中的静脉畸形。
眼眶炎性假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临床表现
不同病理类型OIP的临床表现有差异: • 硬化型OIP患者眼眶疼痛、眼球突出或移位、暴露性角膜
炎发生率高。 • 淋巴细胞浸润型OIP患者视盘水肿发生率高。 • 二者均可出现眼球运动障碍、眼睑及结膜充血水肿。
临床表现
眶尖综合征:邻近眶上裂、海绵窦和视神经等部位的 肿瘤、炎症和外伤损害视神经和经过眶上裂的神经血管。 OIP是眶尖综合征的常见病因之一,主要表现:患眼向各 个方向运动受限或眼球固定,上睑下垂,调节麻痹,瞳孔 散大,下睑皮肤麻木和视力下降或丧失等。
影像表现-MRI
1)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时,MRI呈长T1长T2信号(如弥漫 型及部分眼肌型); •2)以纤维增生为主时,MRI呈长T1短T2信号(如肿块型及 部分眼肌型); •3)混合型T2信号介于二者之间。 •增强中度-明显强化。
肌炎型
• 眼外肌增粗 • 上直肌和内直肌多见 • 肌腱和肌腹同时增粗 • 边缘多模糊, 不整齐
根据病变累及部位及形态学表现分为:
• ①眶隔前型
⑤弥漫型
• ②肌炎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⑥肿块型
• ③巩膜周围炎型 ⑦泪腺炎型
• ④视神经束膜炎型
影像表现-超声
• 弥漫浸润型:B超示眶内低回声或无回声占位病变,形态不规则,
边界不清,病变与眼球密切接触。急性期:由于眼球筋膜囊的水肿, 超声显示眼球后部弧形无回声区与视神经暗影形成典型的“T”形征。 CDFI示右较为丰富的血流信号。
巩膜周围炎型
• 眼球壁增厚 • 巩膜周围渗出性改变 • 增强可见强化
视神经束膜炎型
• 视神经增粗,边缘模糊 • 增强视神经可见强化
弥漫型
• 病变范围广 • 眶内脂肪影为软组织取代 • 眼外肌增粗,泪腺增大 • 视神经、球后脂肪间隙显示模糊 • 增强强化
医学影像之专升本习题
影像诊断学一、名词解释1.自然对比:正常情况下,人体组织存在密度和厚度的天然差异,这样使X线投影形成良好的对比,即为自然对比。
2.CT图像:CT中经数字/模拟转换器把数字矩阵中的每个数字转为由黑到白不等灰度的小方块,即象素,并按矩阵排列,即构成CT图像。
所以,CT图像是重建图象。
3.T1W1:即T1加权成像,指MRI图像主要反映组之间T1特征参数的成像,反映组织间T1的差别,有利于观察解剖结构。
4.骨质疏松: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骨病,骨组织有正常的钙化,钙盐与基质呈正常比例,以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为特点的代谢性骨病变。
5.骨质破坏:指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取代而造成的骨组织缺失。
6.Codman三角:骨肉瘤或炎症反应等疾病引起骨膜增生的病变进展,一侧或四周的骨皮质被浸润和破坏,其表面的骨外膜被掀起,切面上可见肿瘤上、下两端的骨皮质和掀起的骨外膜之间形成三角形隆起,其间堆积由骨外膜产生的新生骨。
此三角称为Codman三角,又称骨膜三角。
7.Colles骨折:是桡骨远端,距关节面2.5cm以内的骨折,常伴有远侧骨折断端向背侧倾斜,前倾角度减少或呈负角,典型者伤手呈银叉畸形。
8.青枝骨折:仅有部分骨质和骨膜被拉长、皱褶或破裂,常有成角、弯曲畸形,如青嫩的树枝被折断状的一类骨折。
多见于儿童。
9.关节脱位:又叫脱臼或脱骱,是指组成关节各骨的关节面失去正常的对合关系。
10.许莫氏结节(又名schmorl结节):表现为椎体上下缘边缘清楚的隐窝状压迹,多位于椎体上下缘中后1/3交界部。
11.空洞:肺组织发生坏死、液化后。
坏死物质经过支气管排出形成的病变状况。
12.肺气肿:是指终末细支气管远端(呼吸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的气道弹性减退,过度膨胀、充气和肺容积增大或同时伴有气道壁破坏的病理状态。
13.肺实变:是指任何原因致肺泡腔内积聚浆液、纤维蛋白和细胞成分等,使肺泡含气量减少、肺质地致密化的一种病变。
14.支气管气象或空气支气管征:肺实质的急性炎症主要表现为渗出,肺泡内的气体被渗出的液体、蛋白及细胞所替代,而形成实变,大片状影中有时可见其内充气的支气管影称为空气支气管征或支气管气象,多见于大叶性肺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像学表现
CT上为玻璃体内均匀的梭形高密度灶,可侵及 整个视网膜。MRI较CT敏感并有较特征性改变,即 呈T1和T2W均为高信号,信号较均匀。
其与视母和视剥区别要点是:⑴年龄特点。其 较视母年龄偏大,较视剥年轻。⑵单侧发。视母和 视剥均可双侧。⑶无钙化。视母钙化率可达80%以 上。⑷无球外侵犯。⑸造影剂增强无强化。
脉络膜血管瘤
Choroidea Hemangioma
是眼球少见的良性肿瘤。好发于10-20岁青少年 。其中50%患者伴发有Sterge-Weber病。
组织学上是一种海绵状血管扩张。 临床表现为视野缺损,视物变形或变小。多发于 眼底黄斑区。眼底镜可见病灶呈桔红色,扁平生长。
影像学表现
CT表现为局限性球内壁隆起,而常常在平 扫时显示不清。需增强检查,方可见局限性强 化灶。
MRI 表现
MRI进行T1和T2加权检查的必要性在于 鉴 别 诊 断 。 T1W上无法将黑色素瘤与出血,高蛋白物 质和脉络膜血管瘤区别开来。在T2W上,黑色素 瘤为低信号,而后三者为高信号。肿瘤形态及 边界如CT表现。在肿瘤较小时,MRI上表现为眼 球内局限性隆起,肿瘤较大时,突入玻璃体, 可出现“蘑菇云”征象。
当肿瘤较大、累及视神经或视交叉时,这些 结构在MRI图像上表现为视神经增粗和软组织肿块 。
视网膜母细胞瘤诊断要点
⒈发病年龄 1-3岁好发 ⒉临床症状 白瞳症或猫眼症为特征,单侧 或双侧发病。 ⒊X线上眼眶区内钙化灶 ⒋CT上眼球增大和球内软组织肿块并有钙化 斑是特征性表现 ⒌MRI检查有助进一步确定肿块的范围和大 小。
CT 平 扫
1、眼球大小正常或稍大。 2、眼内实质性肿块,伴有斑片状或斑点状钙化。
肿瘤较小时,便可出现钙化。 3、肿瘤生长较大时可引起眼球膨大。肿瘤沿视神
经向眼眶发展,累及眶尖甚至颅内;肿瘤向前可 穿破角膜或巩膜,进入眶内。CT上表现为眼内较 大软组织肿块,几乎填满了整个眼眶。
CT增强检查
由于CT平扫时就能显示肿瘤特征性改变,故 增强CT扫描意义不大。但当肿瘤无钙化表现时, CT增强将有助于诊断视母和与其它病变鉴别,如 视剥,Coat病等。前者有明显强化,后二者无强 化或轻度强化。
当肿瘤较大、瘤内出现坏死,表现为局部低 密度区。黑色素瘤易于出血,CT平扫表现为局部 高密度区。
钙化罕见。
MRI表现
恶性黑色素瘤在MRI图像上的信号变化颇具 特征,即在T1加权图像上呈高信号,在T2加权 图像上呈稍低信号(与眼眶肌肉比较)。
这是因为黑色素瘤能分泌出一种稳定的游 离根所致。使组织的T1使缩短。
影像学表现
【MRI表现】 MRI可更好地显示视网膜下积液的性质。 早期表现为水样信号改变,与玻璃体成等信号 ,信号均匀,视网膜向内线样隆起。当时间较 长,积液内蛋白含量较高或有出血,T1W和T2W 均为高信号。
Coat 病
(Coat disease)
是小儿较多见的球内良性病变。病因 是视网膜上毛细血管炎和毛细血管扩张引 起的脂肪蛋白渗出积聚,导致视网膜剥离
有18%的患者原发灶不明。
CT表现
CT扫描可见:眼环局限性隆起,凸面向 内侧,当病灶较大,可见肿块向外生长。一 般较局限 , 病 灶 较 小 ,可多发或弥漫性生长 ,密度均匀。
增强后,病灶明显强化。
MRI 表 现
转移瘤各加权图像上均为较高信号。 MRI的敏感性高于CT。
MRI增强是诊断本病最佳方法,除病变 本身明显强化外,常可在周围组织和脑内 发现其它转移灶,对诊断意义很大。
X线表现
常规X线上可发现眼眶内钙化。表现 为眼眶区内散在的或成团的细小钙化影, 钙化可小到1mm。是视母的特征表现。如果 肿瘤较大突破眼环,可见眶内软组织影, 侵及视神经及眶尖可见视神经孔扩大。
CT 表 现
由于CT扫描时间短,对钙化 十分敏感,已成为视母首选的检 查方法。钙化发现率约60-80% 。
眼球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与鉴别诊断
长征医院眼科
一、眼球正常解剖和生理
眼球壁:外、中、内三层。 外层由前1/6的角膜和后5/6的巩膜。 中层,脉络膜,睫状体,虹膜。 内层,分为两层,即色素部和神经部。 眼球的内容物 晶状体、玻璃体和房水。
二、常见眼球区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视网膜母细胞瘤
(Retinoblastoma)
无钙化的视母有二个征像有助于诊断,一是 病变侧眼球较对侧眼球增大,二是病变侧的晶状 体密度较对侧减低。
MRI 表 现
MRI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的诊断常不如CT敏感, 但MRI在显示肿瘤蔓延、侵犯颅内组织、显示视神 经、视交叉等结构,明显优于CT。
MRI的T1加权图像(T1W ) 上,显示眼球内组 织肿块,呈低、等混合信号,T2加权图像上呈高 、低混合信号。T1和T2加权图像上均为低信号的 区域提示钙化。
视网膜母细胞瘤(简称视母)是儿童最常 见的眼眶恶性肿瘤。发生率在1.5万至3万分之 一。
病理和临床表现
该肿瘤是先天性肿瘤,平均诊断时间在18个月左 右。有一定家族倾向。 视母起源于视网膜内层神经上皮 。由于血供不足 ,易产生钙化复合体结构。极少数病人可出现双 眼视母和松果体瘤。称之为“三边症”。 临床上典型表现:白瞳症,斜视,青光眼和视力 缺损,眼底表现为灰白色或黄白色半球形肿物。
MRI增强表现
Gd-DTPA造影后T1加权时肿瘤也为高信号, 且多均匀一致。当肿瘤内有囊变、坏死,局部 呈水样信号。
如合并视网膜下积液,则在MRI的T1和T2加 权图像上均为高信号。
黑色素细胞瘤诊断要点
⑴发病多为中老年人。 ⑵单眼发病。 ⑶无钙化。 ⑷CT和MRI增强有明显强化。 ⑸MRI上信号特点,T1W为高信号,T2W上为 低信号。信号均匀。
小结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鉴别诊断 1、Coat病 2、脉络膜血管瘤 黑色素细胞瘤的鉴别诊断 1、转移瘤 2、视网膜剥离
谢 谢!
恶性黑色素瘤
Melanoma
眼球恶性黑色素瘤是成人最常见的原发恶性 肿瘤。多发生于中年以上,平均发病年龄50岁 。男女无明显差别。
恶性黑色素瘤为单眼起病。起源于眼球壁中 层的葡萄膜,其中85%发生在脉络膜。一旦发 生球外侵犯,手术后复发率明显上升。因此早 期诊断和治疗十分重要。
病理和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表现
早期因受巩膜和玻璃膜的限制,肿块仅能沿 脉络膜平面扩张,肿块呈扁豆状;当肿瘤较大, 突破玻璃体膜进入玻璃体,则其头部和视网膜下 肿瘤迅速增长,而颈部受玻璃膜裂口影响以至形 成头圆、底大、颈部狭窄的““蘑菇云”状。
MRI上,表现为T1W上的中高信号和T2W上 的高信号。
视网膜剥离
Retinodialysis
眼外伤,糖尿病,高度近视和视网膜炎等 均可引起视网膜剥离。一般用眼底镜可确诊。
但当屈光不正,玻璃体模糊和怀疑视网膜 下肿物时,需应用影像检查技术帮助诊断。
影像学表现
【CT表现】 形态上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局部剥离可呈斑状 ,较大区域为新月状。全脱离,在经过视神经盘水 平扫描,可见特征性的表现,呈“V”字型,后端连 于视乳头。 密度改变,如脱离时间较长,视网膜下蛋白含 量较高或有出血,则形成梭形和月芽形的高密度影 。CT增强无强化。
临床上表现为视物变形,变小以及相应部位 的视野缺损。眼底见:圆形和半球形色素性隆起 ,如穿破玻璃体膜则呈蘑菇状。
CT和MRI检查目的
提示肿瘤侵犯范围,尤其是有无球外; 有无复发。 做为鉴别诊断的手段,MRI优于CT。
CT 表 现
CT平扫时,肿瘤多表现为均匀、边界清楚的 等密度或略高密度肿块,增强后呈高密度均匀强 化。当肿瘤较小时,仅在增强后方可见到一扁平 高密度突起;
脉络膜转移瘤
Metastasis
转移瘤是成人好发的眼球病变,约占眼球肿 瘤的三分之一,其中乳腺癌最多见,其次是肺 癌,睾丸,前列腺和消化道肿瘤。常发生在眼 后极部。
临床上,常引起视力障碍,有时有疼痛和闪 光,也可引起视野缺损。眼底镜可见:灰黄或 黄白色扁平病灶,不平或波浪状。无钙化,易 向眼外侵犯,形成软组织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