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字为诗

合集下载

严沧浪诗话原文及翻译

严沧浪诗话原文及翻译

严沧浪诗话原文及翻译严沧浪诗话原文及翻译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

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严沧浪诗话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严沧浪诗话原文诗者以识为主,入门须正,立志须高,以汉魏晋盛唐为师,不作开元天宝以下人物。

若自退屈,即有下劣诗魔入其肺腑之间,由立志之不高也。

行有未至,可加工力;路头一差,愈骛愈远,由入门之不正也。

故曰:学其上,仅得其中;学其中,斯为下矣。

又曰:见过于师,仅堪传授;见与师齐,减师半德也。

工夫须从上做下,不可从下做上,先须熟读楚辞,朝夕风咏,以为之本;及读古诗十九首、乐府四篇;李陵、苏武、汉魏五言皆须熟读;即以李杜二集枕藉观之,如今人之治经。

然后博取盛唐名家酝酿胸中,久之自然悟入。

虽学之不至,亦不失正路。

此乃是从顶?上做来,谓之向上一路,谓之直截根源,谓之顿门,谓之单刀直入也。

诗之法有五:曰体制、曰格力、曰气象、曰兴趣、曰音节。

诗之品有九:曰高、曰古、曰深、曰远、曰长、曰雄浑、曰飘逸、曰悲壮、曰凄婉。

其用工有三:曰起结、曰句法、曰字眼。

其大概有二:曰优游不迫、曰沉着痛快。

诗之极致有一:曰入神。

诗而入神至矣!尽矣!蔑以加矣!惟李杜得之,他人得之盖寡也。

禅家者流,乘有小大,宗有南北,道有邪正。

学者须从最上乘、具正法眼,悟第一义,若小乘禅,声闻辟支果,皆非正也。

论诗如论禅,汉、魏、晋与盛唐之诗,则第一义也。

大历以还之诗,则小乘禅也,已落第二义矣;晚唐之诗,则声闻辟支果也。

学汉、魏、晋与盛唐诗者,临济下也。

学大历以还之诗者,曹洞下也。

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且孟襄阳学力下韩退之远甚、而其诗独出退之之上者,一味妙悟而已。

惟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

然悟有浅深、有分限、有透彻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

汉、魏尚矣,不假悟也。

谢灵运至盛唐诸公,透彻之悟也。

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名词解释

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名词解释

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名词解释“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是指将诗歌与文字、才学、议论等元素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特殊的诗歌艺术形式。

“以文字为诗”指的是用诗歌的语言、结构和韵律来表现文字的美感和情感,强调文字本身的艺术感染力和表达力。

这种诗歌形式通常采用抒情、描写、比喻等方法,将文字的内涵和美感传达给读者。

“以才学为诗”指的是通过诗歌的形式来表现才学和知识,强调诗人的文化底蕴和知识储备。

这种诗歌形式通常采用议论、抒情、描写等方法,将诗人的思考、感受和观点传达给读者。

“以议论为诗”指的是通过诗歌的形式来表现议论和思辨,强调诗人的思想深度和逻辑性。

这种诗歌形式通常采用比喻、象征、推理等方法,将诗人的观点和思考传达给读者。

这三种诗歌形式各有特点,但都强调诗歌的语言艺术和文化内涵。

它们可以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也为诗歌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和可能性。

文字的古诗词 文字古诗词180字

文字的古诗词 文字古诗词180字

文字的古诗词文字古诗词180字1. 关于文字的诗句有哪些关于文字的诗句有哪些 1.关于汉字的古诗有哪些《草书歌行》李白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中山兔.八月九月天气凉,酒徒词客满高堂.笺麻素绢排数厢,宣州石砚墨色光.吾师醉后倚绳床,须臾扫尽数千张.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怳怳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湖南七郡凡几家,家家屏障书题遍.王逸少,张伯英,古来几许浪得名.张颠老死不足数,我师此义不师古.古来万事贵天生,何必要公孙大娘浑脱舞《石鼓歌》韩愈张生手持石鼓文,劝我试作石鼓歌.少陵无人谪仙死,才薄将奈石鼓何.周纲凌迟四海沸,宣王愤起挥天戈.大开明堂受朝贺,诸侯剑佩鸣相磨.搜于岐阳骋雄俊,万里禽兽皆遮罗.镌功勒成告万世,凿石作鼓隳嵯峨.从臣才艺咸第一,拣选撰刻留山阿.雨淋日灸野火燎,鬼物守护烦撝呵.公从何处得纸本,毫发尽备无差讹.辞严义密读难晓,字体不类隶与蝌.年深岂免有缺画,快剑斫断生蛟鼍.鸾翔凤翥众仙下,珊瑚碧树交枝柯. 金绳铁索锁纽壮,古鼎跃水龙腾梭. 陋儒编诗不收入,二雅褊迫无委蛇. 孔子西行不到秦,掎摭星宿遗羲娥. 嗟余好古生苦晚,对此涕泪双滂沱. 忆昔初蒙博士征,其年始改称元和. 故人从军在右辅,为我度量掘臼科. 濯冠沐浴告祭酒,如此至宝存岂多. 毡包席裹可立致,十鼓只载数骆驼. 荐诸太庙比郜鼎,光价岂止百倍过. 圣恩若许留太学,诸生讲解得切磋. 观经鸿都尚填咽,坐见举国来奔波. 剜苔剔藓露节角,安置妥帖平不颇. 大厦深檐与盖覆,经历久远期无佗. 中朝大官老于事,讵肯感激徒婩婀. 牧童敲火牛砺角,谁复著手为摩挲. 日销月铄就埋没,六年西顾空吟哦. 羲之俗书趁姿媚,数纸尚可博白鹅. 继周八代争战罢,无人收拾理则那. 方今太平日无事,柄任儒术崇丘轲. 安能以此尚论列,愿借辩口如悬河. 石鼓之歌止于此,呜呼吾意其蹉跎. 《七言绝句》零星可比炽日华,字若珠玑句无瑕.抛珠盾玉揽温煦,诗意娓娓仁韵达.横平竖直显功力,一字多义添神秘.奥妙皆在“六书”中,浩繁体现“形音义”。

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最新资料

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最新资料

以文字为诗, 以议论为诗, 以才学为诗宋代是一个诗、文、词都高度繁荣的时代,但与文、词相比,文人作诗不仅更为普遍、数量更多,而且以“无意不可入”的态度,造成了诗的更为广阔的涵量与更为丰富的内容。

宋诗的艺术风貌尤为突出,最鲜明地与处于诗歌鼎盛期的唐代之作形成对比和参照。

清人吴之振在《宋诗钞序》中就曾这样阐明两者之间的关系:“宋人之诗,变化于唐,而出其所得,皮毛尽落,存”。

而五十年精神犹前,缪彦威先生在《论宋诗》中也已经扼要地指出宋人“变唐人之所己能,而发唐人之所未发”。

虽然自宋迄清,抑宋的声音一直不绝于耳,但今天,我们谁也无法否认这样一个事实:宋诗确以其独特的美学价值和社会价值,与唐诗一同构成了中国五七言古今体诗史上的并峙双峰。

那么,与唐诗相比,宋诗到底有哪些特色和风韵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还得先来看看唐诗最鲜明最为人称道的风格特点,这样才有便于形成二者之间的对比,我们也可以更清晰地感受宋诗焕发的独特光芒。

我们读唐人诗作,会觉得它们处处洋溢着饱满、炽热的感情:有令人鼓舞的雄壮,如盛唐诗歌的一大奇景――边塞诗;有令人凄怆的哀艳,如数量众多的闺怨诗;有令人低徊的缠绵,如晚唐以李商隐、温庭筠为代表的深婉绮艳诗风;有令人痛苦的感伤,如杜甫、白居易等忧国忧民的社会派作风……这些流露在外的充沛情感具有极大的感染力,读者很容易便淹没在诗人掀起的情感波澜下。

然而,这种强烈的抒情性在宋诗里面则似乎很难找到。

宋代诗人们往往并不放纵自己的情感,他们善以一副清醒的面孔和老成的姿态,或工稳、冲淡地描写山水风物,或冷静地向你阐发自己的政治见解与人生感悟。

这种理性化、议论化的基本特征在经过欧阳修、梅尧臣等人的构建后,又被苏轼、黄庭坚、陈师道诸人推向极致并加以规范,因为他们的作品强调心灵的自守、主体意识的高扬和精神世界的扩张。

虽然在南宋出现了心灵开放、向现实世界回归的倾向,但这主要来源于当时的政治形势,家国之恨迫使诗人迸发出强烈的爱国情感,从而创作出大量慷慨激昂的诗篇。

诗学概念·以文字为诗

诗学概念·以文字为诗

诗学概念·以文字为诗古代诗学概念。

原是宋代严羽对于宋诗散文化倾向的一种概括与批评。

语见其《沧浪诗话·诗辨》:“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

……近代诸公作奇特解会,遂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

夫岂不工?终非古人之诗也。

盖于一唱三叹之音有所歉焉。

”严羽对于诗歌,提倡“兴趣”与“妙悟”,说明他对诗歌作为抒情性文学的艺术特征,以及文学创作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区别,已有所认识。

据此,他严厉抨击了苏轼、黄庭坚之后宋诗的散文化倾向。

其实,对诗歌散文化的批评,并不始于严羽。

如北宋陈师道《后山诗话》就称引黄庭坚语云:“杜(甫)之诗法,韩(愈)之文法也。

诗文各有体,韩以文为诗,杜以诗为文,故不工尔。

”批评了唐代韩愈“以文为诗”的散文化倾向。

这一“以文为诗”的创作倾向,在宋诗发展中得到了加强,黄庭坚自己也难免此弊。

魏泰《临汉隐居诗话》批评黄庭坚作诗“好用南朝人语,专求古人未使之事,又一二奇字,缀葺而成诗,……故句虽新奇,而气乏浑厚”,又如张戒《岁寒堂诗话》批评黄庭坚“专以补缀奇字,……诗人之意扫地矣。

”但是“以文为诗”,经过苏(轼)黄(庭坚)的发展,却逐渐垄断北宋诗坛而开一代诗风。

当然,在文学史上“以文为诗”有功有过:开拓诗眠新洞天,增加诗歌的艺术表现力,如多运用虚词,以散文句式章法入诗,运散人诗以增强诗歌气势等,其功不可没;在这方面,严羽因其“以文为诗”而一概否定,认识有其片面性。

但是,“以文为诗”不重诗和文的区别,忽视诗歌的独特抒情艺术特征和形象思维的创作要求,其过不可讳;在这方面,严羽的批评是中肯的。

因为“以文为诗”,一般缺少含蓄蕴藉的“一唱三叹之音”,直露而无馀味,令人“读之终篇,不知着到何处”(《沧浪诗话·诗辨》)。

严羽的批评,当时如刘克庄就有共鸣,其《竹溪诗序》云:“迨本朝,则文人多,诗人少。

三百年间,虽人各有集,集各有诗,诗各自为体,或尚理致,或负材力,或逞辨博,少者千篇,多至万首,要皆经义策论之有韵者尔,非诗也。

用文字吟唱诗歌

用文字吟唱诗歌

用文字吟唱诗歌
用文字吟唱诗歌
总是在书写自己的内心
书写自己专属的忧伤和快乐
没有什么要表达的
有的只是我的心情
喜欢在伤感的时候
喜欢在快乐的时候
喜欢在寂寞的时候
喜欢在无奈的时候
曾有人说
喜欢文字的人都不快乐
我觉得文字
是在找真实的自我
闭上眼睛
有些记忆在脑海里翻滚
有些痛有些甜蜜
有些苦有些快乐
感情的潮流在文字的'飞扬中得到沉淀痛苦和躁动在文字的流动中得到释怀在文字中体味着喜怒哀乐
体味着情的缠绵,爱的痛楚
体味着事业的执着
奋斗的艰辛,亲情的离别
用文字抒怀人生的体验
用文字感慨日子的体会
拥有一个不同的人生。

带文字诗词

带文字诗词

带文字诗词带文字诗词如下:1、《水调歌头·文字觑天巧》文字觑天巧,亭榭定风流。

平生丘壑,岁晚也作稻粱谋。

五亩园中秀野,一水田将绿绕,?稏不胜秋。

饭饱对花竹,可是便忘忧。

吾老矣,探禹穴,欠东游。

君家风月几许,白鸟去悠悠。

插架牙签万轴,射虎南山一骑,容我揽鬚不。

更欲劝君酒,百尺卧高楼。

2、《八声甘州前题分得文字元草堂诗余卷中》可怜生,飘零到茶*,依然旧销魂。

残春几许,风风雨雨,客里又黄昏。

无奈一江烟雾,腥浪卷河豚。

身世忽如叶,那自清浑。

荷厌悲歌笑语,奈天涯有梦,白发无根。

怕相思别后,无字写回文。

更月明洲渚,杜鹃声里,立向临分。

三生石,情缘千里,风月柴门。

3、《怀东嘉先生因诵老坡今谁主文字公合把旌旄作》文章无正体,源浚流乃深。

能者主宰之,古来非独今。

4、《怀东嘉先生因诵老坡今谁主文字公合把旌旄作》大雅久不作,淳风日浇漓。

挽回既狂澜,此道非公谁。

5、《怀东嘉先生因诵老坡今谁主文字公合把旌旄作》三赋成会稽,四集始东楚。

一洗凡马空,斯文有宗主。

6、《回文字》芳题工织素,远意重鲛绡。

应织辞家久,回文字半消。

7、《汉炳丹山晚进知学以来尝於文字中敬识先生矣》天仙下寓人间世,爱欲都忘只爱山。

更向冯仙问陈迹,烟萝深处勇跻攀。

8、《汉炳丹山晚进知学以来尝於文字中敬识先生矣》此山胜处非人境,长有烟云拨不开。

信是天公悭绝胜,晴曦端为使君来。

9、《汉炳丹山晚进知学以来尝於文字中敬识先生矣》披露已谐平日志,开云须信大贤能。

只馀天道终堪倚,不问人间爱与憎。

10、《赞历代天师·第二十三代讳季文字仲归》玉盂祝水起波云,笔下雷声泣鬼神。

龙虎山前山后间,先生活尽几多人。

文字开头的诗句

文字开头的诗句

文字开头的诗句:
1.李忱《吊白居易》: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2.孟郊《招文士饮》:文士莫辞酒,诗人命属花。

3.杜甫《天末怀李白》: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4.欧阳修《朝中措·平山堂》: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

5.杜甫《偶题》: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6.李白《流夜郎赠辛判官》:文章献纳麒麟殿,歌舞淹留玳瑁筵。

7.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文采承殊渥,流传必绝伦。

8.贾岛《送汲鹏》:文采非寻常,志愿期卓立。

9.徐夤《纸被》:文采鸳鸯罢合欢,细柔轻缀好鱼笺。

10.舒亶《临江仙(送鄞令李易初)》:文采弟兄真叠玉,赤霄去路谁先。

以文为诗名词解释

以文为诗名词解释

以文为诗名词解释
文为诗,源自诗句,即文字就能表达诗意。

追溯至古时,文字就与诗歌紧密联系,文言文格律可以达到唐诗宋词般的优雅。

然而,文字也可以更贴近现代时代,不规则文字组合出来的押韵表达,把文字融入现代诗歌的风格中,可以创造出更加充满诗意的文字。

以文为诗是一种新兴的表达方式,有一种新颖的句式和语法,与传统诗歌的句式相比,以文为诗更加现代化,更具有表现力。

以文为诗可以将传统文字的层次和细节发挥的淋漓尽致,让人仿佛置身于诗人的实际描写之中。

文为诗可以写出足够深邃的情感,把深厚的情感通过精致的文字表达出来。

文为诗可以充分表达感情,用精致的文字让读者感受到丰富的情感。

文为诗也可以表达对生活的感受,把生活中的故事、景象用雄壮而有力的文字表达出来。

文为诗可以表达对宇宙奥秘的窥探,用简练而精炼的文字把宇宙中永恒不变的万物表达出来。

文为诗可以把人类的智慧和情感融入其中,以美好的文字作品来反映人类思想的发展历程。

在文为诗中,文字是灵魂,它可以把人类的情感和思想表达出来,带给人们更大的智慧和精神满足。

文为诗也可以用来传达任何想表达的思想,无论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还是对自然界的思考,文为诗都是最好的表达方式。

文为诗的概念在当代发展的迅猛,越来越多的读者被其精妙的文字细腻吸引,以文为诗给人们带来了新的洞察力和思辨能力,激发起人类的智慧。

文为诗不仅仅是文字的展现,更是人类思维的探索,一
种向着更深奥的方向追求的过程。

最后,文为诗是一种优雅而充满诗意的文字表达,它用层次分明的文字,流畅而又动人的思想,给读者以良好的阅读体验,给人们完美的思维体验,让人以文会友,感受文化之精髓。

文字开头惊艳诗句

文字开头惊艳诗句

文字开头惊艳诗句1.上下弦柱际,文史辄卷襞。

——魏晋·左思《娇女诗》2.文轩树羽盖,乘马鸣玉珂。

——魏晋·张华《轻薄篇》3.文章深掣曳,珂珮鸣丁当。

——唐·贯休《古意九首》4.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

——宋·汪洙《神童诗》5.剑非万人敌,文窃四海声。

——唐·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6.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唐·王维《送梓州李使君》7.年纪虽然小,文章日渐多。

——宋·汪洙《神童诗》8.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宋·汪洙《神童诗》9.常思谢康乐,文章有神力。

——唐·贯休《古意九首》10.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唐·杜甫《天末怀李白》11.文采双鸳鸯,裁为合欢被。

——两汉·佚名《客从远方来》12.赤县新秋夜,文人藻思催。

——唐·钱起《和万年成少府寓直》13.文武各自备,托身为得所。

——唐·寒山《诗三百三首》14.文章负奇色,和鸣多好音。

——唐·陈子昂《鸳鸯篇》15.杜草开三径,文章忆二贤。

——唐·贾岛《清明日园林寄友人》16.文字岂劳诸子重,风尘多幸故人忧。

——唐·许浑《东游留别李丛秀才》17.精光黯黯青蛇色,文章片片绿龟鳞。

——唐·郭震《古剑篇》18.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

——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其六》19.梦寐几回迷蛱蝶,文章应解伴牢愁。

——唐·杜牧《寄浙东韩八评事》。

带文字的诗句

带文字的诗句

带文字的诗句带文字的诗句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诗句吧,诗句具有语言节奏鲜明的特点。

那么什么样的诗句才是好的诗句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带文字的诗句,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带文字的诗句1《诗经·小雅·出车》:春日迟迟,卉木萋萋。

仓庚喈喈,采蘩祁祁。

《史记·秦始皇本纪》:时在中春,阳和方起汉·乐府民歌《古诗穆穆清风至》:穆穆清风至,吹我罗衣裾。

青袍似春草,草长条风舒。

《古诗兰若生春阳》:兰若生春阳,涉冬犹盛滋。

汉·乐府古辞《长歌行》: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晋·乐府民歌《子夜四时歌·春歌》:春林花多媚,春鸟意多哀。

春风复多情,吹我罗裳开。

晋·乐府古辞《盂珠》: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南朝宋·谢灵运《入彭蠡湖口》: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登池上楼》: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南北朝·陆凯《赠范晔》: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南朝梁·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唐·杜审言《春日京中有怀》: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唐·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唐·刘昚虚《阙题》: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积雪为小山》:飞雪伴春还,善庭晓自闲《阙题》: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唐·李华《春行即兴》: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唐·钱起《春郊》: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唐·戴叔伦《苏溪亭》: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唐·杨巨源《城东早春》: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唐·张籍《春别曲》: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唐·李山甫《寒食二首》: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唐·王涯《春游曲》: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

文字_才学_议论_关于苏黄_以文字为诗_以才学为诗_以议论为诗_的若干思考

文字_才学_议论_关于苏黄_以文字为诗_以才学为诗_以议论为诗_的若干思考

燮评: 如苏轼之诗, “ 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 天地万物, 摄去。此言虽鄙浅, 故自有深趣。 持此问法师, 法师一笑许。 ”
苏轼和黄庭坚诗歌的用事上。 用事在苏黄诗歌中归纳为以下 两种: 一类是用事之博。赵翼的 《瓯北诗话》 评苏轼诗:胸中 “ 书卷繁复, 又足以供其左抽右旋, 无不如意。④如苏轼的 ” 《雪后 书北台壁二首》 诗其二, 形容雪后之景: “城头初日始翻鸦, 陌 上晴泥已没车。冻合玉楼寒起栗, 光摇银海眩生花。 据说道 ” 经以人的项肩骨为 “玉楼” 以 ,起栗” 光摇银海” “眩生花” , “ 下接 。可见苏轼所用之典 的广博。 黄庭坚作诗, 较苏轼更爱用僻典, 所援引者也多于苏 轼。黄庭坚用典的范围通乎儒释道三家。另一类是用事之 “诗须要有为而作, 用事当以故为新, 以俗为雅。, ” 黄庭坚也提 倡 “点铁成金” “夺胎换骨” 和 法。 三、 以议论为诗 苏诗多议论, 前人对此多有论述。 《沧浪诗话》 宋 除了 外,
一、 以文字为诗 “以文字为诗”, 不仅指把散文的一些句法, 章法引入诗 中, 也包含了对诗歌语言文字的锻炼。 “以文字为诗” 在苏轼和黄庭坚的具体的作品中主要有以 下三种表现形式: 如苏轼的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 “往日 诗中 和 崎岖还记否” 这样自问自答的散文句式。有时还全篇使用散 语写作, 如黄庭坚的 《题竹石牧牛》 “石吾甚爱之, 诗: 勿遣牛砺 角, 牛砺角尚可, 牛斗残我竹。就是一首接近散语的诗歌。 ” 黄 庭坚还常改变传统的句法结构, 另辟蹊径, 以达到新奇的效 果。 七言诗体本以上四下三为正格, 他有时却出上三下四, 上 二下五, 上一下六。 五言诗体本以上二下三为正格, 他有时却 出上三下二, 上一下四。如前首 《题竹石牧牛》 不仅改变了五 言诗体的正格, 而且一二句之间, 三四句之间, 本应对偶, 但从 词性, 句子结构, 节奏和声调等诸多方面, 都故意不对, 表现出 了明显的散体化特征。 不过, 宋诗的散文化结构作为宋诗 “以文字为诗” 的特征 等特征互相依存, 互为表里。 其次, 在语词的锻炼上, 苏轼和黄庭坚也作了很大的尝 试。第一, 表现在以散文中常见的字法入诗, 如用虚字, 用重 字, 用语助词等入诗, “以文字为诗” 形成 的特点。如苏轼的 《和子由渑池怀旧》 不仅有自问自答的散文句式, 而且整首诗 中还出现了 “偶然” “无复” “无由” 这样的语助词, 甚至还不避 重字, “人” “飞” “泥” 如 “似” “鸿” 各出现了两次, 显示出苏轼诗 歌以散文中的散漫语言入诗的特点。第二, 更加突出地表现 为黄庭坚对炼字的重视。前文谈及黄庭坚重视句法, 由句法 上他进一步注意到对字的锤炼。 方东树 《昭昧詹言》 评黄庭坚 此山谷独有。②如黄庭坚著名的 ” 《寄黄几复》 “持家但有四 诗中 立壁” “四壁立” “四立壁” 把动词改为形容词, 将 改为 , 更显得 生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莫 人 行 盡 野 人 行 。
市 洗 東 坡 月 色 清 ,

意 象 抽 象 化
~感情節制~
北山輸綠漲橫陂, 直塹回塘灩灩時。 細數落花因坐久, 緩尋芳草得歸遲。
寒食雨
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兩月秋蕭瑟。 臥聞海棠花,泥污無脂雪。 暗中偷負去,夜半真有力。 何殊病少年,病起頭已白。
寄 去 心 知 更 不 歸 , 可 憐 著 盡 漢 宮 衣 ;
一 態 由 來 畫 不 成 , 當 時 枉 殺 毛 延 壽 。
意 來 卻 怪 丹 青 手 , 入 眼 平 生 幾 曾 有 ;
歸 徊 顧 影 無 顏 色 , 尚 得 君 王 不 自 持 。
低 妃 初 出 漢 宮 時 , 淚 濕 春 風 鬢 腳 垂 ;

宋 詩 三 宗
黃 「 庭 雅 堅 麗 稱 精 喜 絕 愛 」 受 最 句

抒 情 寫 景 史
詠 判 現 實
批 發 政 見 ,

商 鞅 能 令 政 必 行 。 , 鞅 商 非 可 未 人
今 語 為 重 百 金 輕 。
一 古 驅 民 在 信 誠 ,

商 鞅
顧 有 斯 人 慰 寂 寥 。 , 闊 迂 嫌 世 舉 妨
侯 齊 侯 ( 齊
左 傳 僖 公 四
我 居 北

桓 公 ) 以 諸
海 君 南 海



雁 傳 書 謝 不 能
* 雁 書
* 傳
居 徒 四 壁 立 。 歸 成 都 。 家 馳 與 乃 如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相 好 之 ,
而 君 竊 從 戶 窺 之 奔 相 如 。 悅 心 , 夜 亡
文 如 以 琴 心 挑 之 。
相 卓 王 孫 有 女 文 君 … , 故 …

不 取 分 雅 俗 , 辭 選 材
逸 趣 超 妙 ,
氣 象 宏 闊

蘇 軾
往 長 人 困 嶇 蹇 還 驢 記 嘶 否 。 ? 。 題 舊 見 崎 由 日 無 壁
壞 僧 已 死 成 新 塔 ,
老 飛 那 復 計 東 西 ?
鴻 上 偶 然 留 指 爪 ,
泥 似 飛 鴻 踏 雪 泥 。
應 生 到 處 知 何 似 ?
江 李 春 風 一 杯 酒 ,
桃 雁 傳 書 謝 不 能 。
寄 居 北 海 君 南 海 ,


故 ? 」 吾 地 也 , 何 涉 之
君 牛 不 相 及 也 。 不 虞
馬 人 處 南 海 , 唯 是 風
寡 曰 : 「 君 處 北 海 ,
言 伐 楚 。 楚
遂 之 師 侵 蔡 子 使 與 師 , 潰 蔡 ,
一 祖 ; 杜 甫


霜降水反壑, 風落木歸山。 冉冉歲時晏, 物偕復本原。 ~白居易
霜降水反壑, 風落木歸山。 冉冉歲華晚, 昆蟲皆閉關。 ~黃庭堅
隔 溪 猿 哭
黃 庭 堅 寄 黃 幾 復
想 得 讀 書 瘴 煙 藤 。 , 白 。 已 肱 頭 折 三 蘄 不 病
治 家 但 有 四 立 壁 ,
持 湖 夜 雨 十 年 燈 。
詩 晝 夜 不 停 地 喝 。 宋
能 人 興 奮 的 東 西 , 不
令 詩 是 酒 , 是 很 容 易

只 緣 身
蘇 軾 題 西 林 壁
不 識 廬 在 此 山 中 。 , 目 。 面 同 真 不 山 皆 低 高 近
遠 看 成 嶺 側 成 峰 ,
橫 是
李 白 望 廬 山 瀑 布
疑 流 銀 河 落 九 天 。 , 尺 千 三 下 直
以 才 學 為
製 作 : 蔡 鈺 娟
以 議 論 為 詩 詩 詩 為 字 文

宋 詩
│ ││ 嚴 羽
演 變
• • 南 宋 南 靈 派 派 大 家 四 宋 派 蘇 軾 石 安 臣 脩 詩 王 堯 陽 梅 歐 : 江 西 體 • • 宋 詩 體 西 崑 ☆ 江 湖 四 ☆ ☆
•梅 堯 臣(開山祖師) •蘇 舜 欽 •歐 陽 修 •蘇 軾
何 編 一 讀 想 風 標 。
遺 魄 浮 魂 不 可 招 ,

孟 子
總 把 新
王 安 石
千 門 萬 桃 換 舊 曈 符 日 蘇 曈 屠 戶 入 暖 送 風
春 爆 竹 聲 中 一 歲 除
元 日
日 落 畫 橋 西 。
南暗 浦迴
南 浦 隨 花
香 無 覓 處 , 。 迷 已 路
舟 去 ,
明 月 何 時 照 還 ? 我
自 年 惟 好 靜 , 萬 事 不 關 心 。

觀書有感之二
昨夜江邊春水生, 昨夜江邊春水生, 蒙衝巨艦一毛輕。 蒙衝巨艦一毛輕。 向來枉費推移力, 向來枉費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 此日中流自在行。
宋詩勝於唐詩之處 詩 意 技 材 境 巧 擴 深 進 大 刻 步
黃 魯 直 以
陳 師 道
蘇 子 瞻 以 奇 新 工 以 甫 介
天 畝 方 塘 一 鑑 開 ,

重 哲 理


~ 惠 崇 「 春 江 晚 景 」 。 時 上 欲 豚 河 是
正 高 滿 地 蘆 芽 短 ,
蔞 江 水 暖 鴨 先 知 。
春 外 桃 花 三 兩 枝 ,

內 容 文 人 化
自 愛 鏗 然 曳 杖 蘇 聲 軾 。 東 坡 ‧ , 路 頭 坡 确 犖 嫌
飛 看 瀑 布 掛 前 川 。
遙 照 香 爐 生 紫 煙 ,



澗 戶 寂 無 人 , 紛 紛 辛 夷 塢 。 落 ; 且 萼 開 紅 發 中 山 , 花 蓉 芙 末
木 問 窮 通 理 , 漁 酬 張 少 府 。 深 浦 入 歌
君 風 吹 解 帶 , 山 月 照 彈 琴 。
松 顧 無 長 策 , 空 知 返 舊 林 。
春 風 又 綠 江 岸 , 南
鍾 山 只 隔 數 山 。 重
京 口 瓜 州 一 間 , 水
泊 船 瓜 州
南 北 。 咫 尺 長 門 王 安 石 , 明 妃 曲 意 無 失 生 人 嬌 阿 閉 見 不
君 人 萬 里 傳 消 息 , 好 在 氈 城 莫 相 憶 ;
家 聲 欲 問 塞 南 事 , 只 有 年 年 鴻 雁 飛 。

和 子 由 澠 池 懷 舊
家 在 牛 欄 西 復 西 路 歸 覓 屎 牛 尋
但 刺 藤 梢 步 步 迷
竹 醒 半 醉 問 諸 黎

徽 先 覺 四 黎 之 舍
威 酒 獨 行 遍 至 子 雲

務 去 陳 俗 , 好 奇 尚 硬 典 怪 事 奇 ,
倡 議 拗 體 , 點 鐵 成
奪 胎 換 骨
、 陳 與 、 宗 陳 師 道 : 黃 庭 堅 三
• • 楊 萬 里
• • 范 成 大
• • 尤 袤
• • 陸 游
宋 詩 雅 化
肆 高 度 技 巧 化 詩 為 學 才 以
參 意 象 抽 象 化
貳 內 容 文 人 化

重哲理 講詩法 以文為詩 平淡俚俗
為 有 源 頭
朱 熹 觀 書 有 感
問 渠 哪 得 活 水 來 許 ? 。 如 徊 清 徘 共 影 雲 光
宋 詩 之 美 在 氣 骨 , 故 故 , 瘦 豐 勁 腴 。 ; 辭 情 在 美 之 詩
唐 貴 深 折 透 闢 。
而 詩 以 意 勝 , 故
宋 貴 韻 藉 空 靈 ; 精 能 ,
而 詩 以 韻 勝 , 故 渾 雅 ,

唐 宋 詩 之 異
繆 鉞
能 給 人 以 寧
吉 川 幸 次 郎
酒 那 樣 令 人 靜 的 喜 悅 。 卻 , 像 奮 能 興 不 然 雖 , 茶 是
《 史 記 司 馬 相 如 列 傳 》
持 家 但 有 四 立 壁

… …
「 知 為 良 醫 。 」 , 肱 折 三
左 傳 定 公 十 三 年
治 病 不 蘄 三 折 肱


白 讀 書
想 得 讀 書 頭 已 白
• 白 讀 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