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仿真实验3 系统频率响应和稳定性研究

合集下载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3- -三阶系统的瞬态响应和稳定性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3- -三阶系统的瞬态响应和稳定性

南昌大学实验报告学生姓名:黄佐财学号:6100308118 专业班级:电力系统082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创新实验日期:2010.11.30 实验成绩:一、实验项目名称:三阶系统的瞬态响应和稳定性二、实验要求1.了解和掌握典型三阶系统模拟电路的构成方法及Ⅰ型三阶系统的传递函数表达式。

2.熟悉劳斯(ROUTH)判据使用方法。

3.应用劳斯(ROUTH)判据,观察和分析Ⅰ型三阶系统在阶跃信号输入时,系统的稳定、临界稳定及不稳定三种瞬态响应。

三、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1.计算机一台(Windows XP操作系统)2.AEDK-labACT自动控制理论教学实验系统一套3.LabACT6_08软件一套四、实验内容和步骤本实验用于观察和分析三阶系统瞬态响应和稳定性。

Ⅰ型三阶闭环系统模拟电路如图3-1-8所示。

它由积分环节(A2)、惯性环节(A3 和A5)构成。

图3-1-11 Ⅰ型三阶闭环系统模拟电路图图3-1-11的Ⅰ型三阶闭环系统模拟电路的各环节参数及系统的传递函数:积分环节(A2 单元)的积分时间常数Ti=R1*C1=1S,惯性环节(A3 单元)的惯性时间常数T1=R3*C2=0.1S,K1=R3/R2=1惯性环节(A5 单元)的惯性时间常数T2=R4*C3=0.5S,K2=R4/R=500k/R该系统在A5 单元中改变输入电阻R来调整增益K,R分别为30K、41.7K、100K 。

闭环系统的特征方程为:1+ G(S) = 0,⇒ S 3 +12S 2 + 20S + 20K = 0 (3-1-6)特征方程标准式:(3-1-7)由ROUTH 判据,得 0<K<12⇒R>41.7kΩ系统稳定K=12⇒R=41.7kΩ系统临界稳定K>12 R<41.7k Ω 系统不稳定Ⅰ型三阶闭环系统模拟电路图见图3-1-11,分别将(A11)中的直读式可变电阻调整到30K 、41.7K 、100K ,跨接到A5 单元(H1)和(IN )之间,改变系统开环增益进行实验。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报告 -频率响应与系统稳定性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报告 -频率响应与系统稳定性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班级:N11级-1F 姓名:学号:实验项目:系统响应及系统稳定性实验台号:同组者:1、实验目的(1)掌握求系统响应的方法(2)掌握时域离散系统的时域特性(3)分析、观察及判断系统的稳定性2、实验原理与方法描述系统特性有多种方式,时域描述有差分方程和单位脉冲响应,频域描述有系统函数和频率响应。

已知输入信号可以由差分方程、单位脉冲响应、系统函数或频率响应来求系统的输出信号。

(1)求系统响应:本实验仅在时域求系统响应。

在计算机上,已知差分方程可调用filter函数求系统响应;已知单位脉冲响应可调用conv函数计算系统响应。

(2)系统的时域特性:系统时域特性是指系统的线性、时不变性、因果性和稳定性。

本实验重点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包括观察系统的暂态响应和稳态响应。

(3)系统的稳定性判断:系统的稳定性是指对任意有外接信号输入,系统都能得到有界的系统响应。

或者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满足绝对可和条件。

实际中,检查系统是否稳定,不可能检查系统对所有有界的输入信号,输出是否是有界输出,或者检查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满足绝对可和的条件。

可行的方法是在系统的输入端加入单位阶跃序列,如果系统的输出趋近一个常数(包括零),就可以断定系统是稳定的。

(4)系统的稳态响应 系统的稳态输出是指当∞→n 时,系统的输出。

如果系统稳定,信号加入系统后,系统输出的开始一段称为暂态效应,随n 的加大,幅度趋于稳定,达到稳态输出。

注意在以下实验中均假设系统的初始状态为零。

3.实验内容及步骤(1)已知差分方程求系统响应 设输入信号 )()(81n R n x =,)()(2n u n x =。

已知低通滤波器的差分方程为)1(9.0)1(05.0)(05.0)(-+-+=n y n x n x n y 。

试求系统的单位冲响应,及系统对)()(81n R n x =和)()(2n u n x =的输出信号,画出输出波形。

05101520253035404550nh n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5101520253035404550ny 1n系统对R8(n)的响应05101520253035404550ny 2n系统对u(n)的响应实验图(1)(2)已知单位脉冲响应求系统响应 设输入信号 )()(8n R n x =,已知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分别为)()(101n R n h =,)3()2(5.2)1(5.2)()(2-+-+-+=n n n n n h δδδδ,试用线性卷积法分别求出各系统的输出响应,并画出波形。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典型系统的时域响应和稳定性分析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典型系统的时域响应和稳定性分析

系别:机电工程学院专业: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实验班级:姓名:学号:组别:实验名称:典型系统的时域响应和稳定性分析实验时间:学生成绩:教师签名:批改时间:一、目的要求1.研究二阶系统的特征参量 (ξ、ωn) 对过渡过程的影响。

2.研究二阶对象的三种阻尼比下的响应曲线及系统的稳定性。

3.熟悉 Routh 判据,用 Routh 判据对三阶系统进行稳定性分析。

二、实验设备PC机一台,TD—ACC教学实验系统一套三、实验原理及内容1.典型的二阶系统稳定性分析(1) 结构框图:如图 1.2-1 所示。

图1.2-2(2) 对应的模拟电路图:如图 1.2-2 所示。

图1.2-2系别:机电工程学院专业: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实验班级:姓名:学号:组别:实验名称:实验时间:学生成绩:教师签名:批改时间:(3) 理论分析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开环增益:(4) 实验内容先算出临界阻尼、欠阻尼、过阻尼时电阻 R 的理论值,再将理论值应用于模拟电路中,观察二阶系统的动态性能及稳定性,应与理论分析基本吻合。

在此实验中(图 1.2-2),系统闭环传递函数为:其中自然振荡角频率:2.典型的三阶系统稳定性分析(1) 结构框图:如图 1.2-3 所示。

系别:机电工程学院专业: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实验班级:姓名:学号:组别:实验名称:实验时间:学生成绩:教师签名:批改时间:图 1.2-3(2)模拟电路图:如图1.2-4 所示。

图 1.2-4(3)理论分析:系统的特征方程为:(4)实验内容:实验前由Routh 判断得Routh 行列式为:系别:机电工程学院专业: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实验班级:姓名:学号:组别:实验名称:实验时间:学生成绩:教师签名:批改时间:为了保证系统稳定,第一列各值应为正数,所以有五、实验步骤1.将信号源单元的“ST”端插针与“S”端插针用“短路块”短接。

由于每个运放单元均设臵了锁零场效应管,所以运放具有锁零功能。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 典型系统的时域响应和稳定性分析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 典型系统的时域响应和稳定性分析

系别:机电工程学院专业: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实验班级:姓名:学号:组别:实验名称:典型系统的时域响应和稳定性分析实验时间:学生成绩:教师签名:批改时间:一、目的要求1.研究二阶系统的特征参量 (ξ、ωn) 对过渡过程的影响。

2.研究二阶对象的三种阻尼比下的响应曲线及系统的稳定性。

3.熟悉 Routh 判据,用 Routh 判据对三阶系统进行稳定性分析。

二、实验设备PC机一台,TD—ACC教学实验系统一套三、实验原理及内容1.典型的二阶系统稳定性分析(1) 结构框图:如图 1.2-1 所示。

图1.2-2(2) 对应的模拟电路图:如图 1.2-2 所示。

图1.2-2系别:机电工程学院专业: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实验班级:姓名:学号:组别:实验名称:实验时间:学生成绩:教师签名:批改时间:(3) 理论分析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开环增益:(4) 实验内容先算出临界阻尼、欠阻尼、过阻尼时电阻 R 的理论值,再将理论值应用于模拟电路中,观察二阶系统的动态性能及稳定性,应与理论分析基本吻合。

在此实验中(图 1.2-2),系统闭环传递函数为:其中自然振荡角频率:2.典型的三阶系统稳定性分析(1) 结构框图:如图 1.2-3 所示。

系别:机电工程学院专业: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实验班级:姓名:学号:组别:实验名称:实验时间:学生成绩:教师签名:批改时间:图 1.2-3(2)模拟电路图:如图1.2-4 所示。

图 1.2-4(3)理论分析:系统的特征方程为:(4)实验内容:实验前由Routh 判断得Routh 行列式为:系别:机电工程学院专业: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实验班级:姓名:学号:组别:实验名称:实验时间:学生成绩:教师签名:批改时间:为了保证系统稳定,第一列各值应为正数,所以有五、实验步骤1.将信号源单元的“ST”端插针与“S”端插针用“短路块”短接。

由于每个运放单元均设臵了锁零场效应管,所以运放具有锁零功能。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一典型环节的模拟研究及阶跃响应分析1、比例环节可知比例环节的传递函数为一个常数:当Kp 分别为,1,2时,输入幅值为的正向阶跃信号,理论上依次输出幅值为,,的反向阶跃信号。

实验中,输出信号依次为幅值为,,的反向阶跃信号,相对误差分别为1.8%,2.2%,0.2%.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可认为实际输出满足理论值。

2、 积分环节积分环节传递函数为:〔1〕T=0.1(0.033)时,C=1μf(0.33μf),利用MATLAB ,模拟阶跃信号输入下的输出信号如图:与实验测得波形比较可知,实际与理论值较为吻合,理论上时的波形斜率近似为时的三倍,实际上为,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可认为满足理论条件。

3、 惯性环节惯性环节传递函数为:K = R f /R 1,T = R f C,(1) 保持K = R f /R 1= 1不变,观测秒,秒〔既R 1 = 100K,C = 1μf ,μf 〕时的输出波形。

利用matlab 仿真得到理论波形如下:时t s 〔5%〕理论值为300ms,实际测得t s =400ms 相对误差为:〔400-300〕/300=33.3%,读数误差较大。

K 理论值为1,实验值,相对误差为〔〕/2.28=7%与理论值较为接近。

时t s 〔5%〕理论值为30ms,实际测得t s =40ms 相对误差为:〔40-30〕/30=33.3% 由于ts 较小,所以读数时误差较大。

K 理论值为1,实验值,相对误差为〔〕/2.28=7%与理论值较为接近(2) 保持T = R f s 不变,分别观测K = 1,2时的输出波形。

K=1时波形即为〔1〕中时波形K=2时,利用matlab 仿真得到如下结果:t s 〔5%〕理论值为300ms,实际测得t s =400ms相对误差为:〔400-300〕/300=33.3% 读数误差较大K 理论值为2,实验值, 相对误差为〔〕/2=5.7%if i o R RU U -=1TS K)s (R )s (C +-=与理论值较为接近。

系统稳定性分析的仿真实验

系统稳定性分析的仿真实验

系统稳定性分析的仿真实验一、实验目的:1.加深了解系统稳定性概念。

2.掌握使用Matlab 分析系统稳定性。

3.掌握使用Matlab 分析系统的频率特性二、实验设备:Matlab三、实验内容:1、已知控制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17.18.01.023+++s s s K ,用Nyquist 稳定判据判定开环放大系数K 为10和50时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2、已知控制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11.0)12.0(++s s s K ,取K =10,要求: ①绘制系统Bode 图,求出频域性能指标,并判断系统的稳定性;②改变开环增益K 值,分析K 变化对开环对数幅频、相频特性曲线的影响;③根据给出的稳定裕量,作K 参数设计,并评估系统性能。

四、实验步骤:实验内容一进入Matlab 命令窗口:1、当K=10时,输入命令num=[10]; %分子系数den=[0.1,0.8,1.7,1]; %分母系数g1=tf(num,den); %建立系统多项式模型nyquist(g1) %绘制Nyquist 图分析开环系统Nyquist 图,曲线是否包围(-1,j0)点?因此闭环系统稳定吗?2、当K=50时,输入命令num=[50]; %分子系数den=[0.1,0.8,1.7,1]; %分母系数g2=tf(num,den); %建立系统多项式模型nyquist(g2) %绘制Nyquist 图分析开环系统Nyquist 图,曲线顺时针包围(-1,j0)点几圈?表明闭环系统稳定性如何?有几个右半s 平面的极点?实验内容二K=10 K=50曲线未包围(-1,j0)点曲线包围(-1,j0)点一圈实验内容二①K=10,程序运行结果和图示可知,幅值裕度k= 1.5000 ,即 db;相位穿越频率wg=7.0711 rad/s;相角裕度r= 11.4304 ;幅值穿越频率wc= 5.7154 rad/s 。

②改变K值,分别取K为K1,K2,K3值时,观察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相频特性曲线的变化,分析K值变化对其影响。

实验三自动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实验

实验三自动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实验

实验三自动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实验一、实验目的:1.观察线性系统稳定和不稳定的运动状态。

验证理论上的稳定判据的正确性。

2.研究系统的开环放大系数K对稳定性的影响。

3.了解系统时间常数对稳定性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系统稳定性观察,验证理论判据。

1.实验线路R32图3—1 三阶系统的模拟电路图2.按实验参数表3—1分别接实验线路实验参数表3—1参数方案 T1=R13C1=1秒 T2=R22C2=10秒 T3=R32C3方案一 R13=1MΩ,C1=1μF R22=1MΩ,C2=10μF R32=100KΩ,C3=1μF方案二 R13=1MΩ,C1=1μF R22=1MΩ,C2=10μF R32=100KΩ,C3=0.1μF方案三 R13=1MΩ,C1=1μF R22=1MΩ,C2=10μF R32=1MΩ,C3=1μF在A1输入端接适当宽度的方波信号,将a(即U Z/U D之值)由0→1逐步变化,观察并记录各组参数时系统稳定性变化,测系统临界比例系数(特别记住系统由稳定到出现自持振荡的a值),观察并记录该系数对系统稳定性影响。

将实验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表3—3中。

3.按上面的线路,依实验参数表3—3调参数(A1接成积分器)实验参数表3—3参数方案 T1=R11C1=0.1秒 T2=R22C2=1秒 T3=R32C3方案一 R13=∞,C1=1μF R22=1MΩ,C2=1μF R32=100KΩ,C3=1μF方案二 R13=∞,C1=1μF R22=1MΩ,C2=1μF R32=50KΩ,C3=1μF重复2的实验过程并做记录实验于录表3—4中。

三、实验准备及要求:1.对实验内容(一)的实验线路,分别用代数稳定判据和频率分析法判据,判定其稳定性,实验结果验证。

2.对实验内容(二)的给定开环传递函数,选择设计各项参数,拟定实验步骤。

设计各项实验内容的记录表格。

四、实验报告要求:1.画出各项实验的模拟实验电路图。

实验三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以及稳定性分析

实验三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以及稳定性分析

实验三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以及稳定性分析一、 实验目的掌握MATLAB 中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以及相互转化;掌握MATLAB 下线性定常系统的几种稳定性分析方法。

二、 实验题目1. 已知控制系统各环节的传递函数以及结构图如下:1s 2)s (G 1+=s1)s (G 2=305320532()-.-j /)-.j /G s s s =+(()1s 2)s (G 4+=1)s (H 1= 1.0)s (H 2=编写程序exp3_1实现以下功能。

(1)建立上述五个环节的传递函数模型;(2)按照上述结构图,建立整个系统的传递函数模型,并将其转化为tf 模型以及zpk 模型。

(3)求该系统的零点和极点;(4)根据极点判定该系统的闭环稳定性。

exp3_1clear;G1=tf([2,1],[1]);G2=tf([1],[1,0]);G3=zpk([-2],[0.5+i*sqrt(3)/20.5-i*sqrt(3)/2],[1]);G4=tf(2,[1,1]);H1=1;H2=0.1; %建立各个函数模型 sys=append(G1,G2,G3,H1,H2);Q=[1,0,-5,0;2,1,-4,-5;3,2,0,0;4,3,0,0; 5,2,0,0]; inputs=[1];outputs=[3];G=connect(sys,Q,inputs,outputs);%除去支路G4的系统模型s=G+G4;%加上G4后整个系统的模型TF=tf(s);%传递函数ZPK=zpk(TF);%零极点模型z=roots(TF.num{1});%零点p=roots(TF.den{1});%极点 if find(real(p)>0)disp('该系统不稳定');else disp('该系统稳定');end2. 对于教材例9.4.3中引用了构造Routh 判据的列表程序,在运行时发现当劳斯表出现全零行和第一列元素为零时,程序有错误。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典型系统地时域响应和稳定性分析报告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典型系统地时域响应和稳定性分析报告

系别:机电工程学院专业: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实验班级:姓名:学号:组别:实验名称:典型系统的时域响应和稳定性分析实验时间:学生成绩:教师签名:批改时间:一、目的要求1.研究二阶系统的特征参量 (ξ、ωn) 对过渡过程的影响。

2.研究二阶对象的三种阻尼比下的响应曲线及系统的稳定性。

3.熟悉 Routh 判据,用 Routh 判据对三阶系统进行稳定性分析。

二、实验设备PC机一台,TD—ACC教学实验系统一套三、实验原理及内容1.典型的二阶系统稳定性分析(1) 结构框图:如图 1.2-1 所示。

图1.2-2(2) 对应的模拟电路图:如图 1.2-2 所示。

图1.2-2系别:机电工程学院专业: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实验班级:姓名:学号:组别:实验名称:实验时间:学生成绩:教师签名:批改时间:(3) 理论分析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开环增益:(4) 实验内容先算出临界阻尼、欠阻尼、过阻尼时电阻 R 的理论值,再将理论值应用于模拟电路中,观察二阶系统的动态性能及稳定性,应与理论分析基本吻合。

在此实验中(图 1.2-2),系统闭环传递函数为:其中自然振荡角频率:2.典型的三阶系统稳定性分析(1) 结构框图:如图 1.2-3 所示。

系别:机电工程学院专业: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实验班级:姓名:学号:组别:实验名称:实验时间:学生成绩:教师签名:批改时间:图 1.2-3(2)模拟电路图:如图 1.2-4 所示。

图 1.2-4(3)理论分析:系统的特征方程为:(4)实验内容:实验前由 Routh 判断得 Routh 行列式为:系别:机电工程学院专业: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实验班级:姓名:学号:组别:实验名称:实验时间:学生成绩:教师签名:批改时间:为了保证系统稳定,第一列各值应为正数,所以有五、实验步骤1.将信号源单元的“ST”端插针与“S”端插针用“短路块”短接。

由于每个运放单元均设臵了锁零场效应管,所以运放具有锁零功能。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 典型系统的时域响应和稳定性分析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 典型系统的时域响应和稳定性分析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学生实验报告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实验专业:机电工程学院系别:班级:姓名:学号:组别:实验名称:典型系统的时域响应和稳定性分析实验时间:学生成绩:教师签名:批改时间:一、目的要求1.研究二阶系统的特征参量 (ξ、ωn) 对过渡过程的影响。

2.研究二阶对象的三种阻尼比下的响应曲线及系统的稳定性。

3.熟悉 Routh 判据,用 Routh 判据对三阶系统进行稳定性分析。

二、实验设备PC机一台,TD—ACC教学实验系统一套三、实验原理及内容1.典型的二阶系统稳定性分析所示。

1.2-1 (1) 结构框图:如图1.2-(2)对应的模拟电路图:如 1.2-2所示1.2-2图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学生实验报告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实验专业:机电工程学院系别:班级:姓名:学号:组别:实验名称:实验时间:学生成绩:教师签名:批改时间:(3) 理论分析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开环增益:(4) 实验内容先算出临界阻尼、欠阻尼、过阻尼时电阻 R 的理论值,再将理论值应用于模拟电路中,观察二阶系统的动态性能及稳定性,应与理论分析基本吻合。

在此实验中(图 1.2-2),系统闭环传递函数为:其中自然振荡角频率:2.典型的三阶系统稳定性分析所示。

1.2-3 结构框图:如图(1)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学生实验报告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实验专业:机电工程学院系别:班级:姓名:学号:组别:实验名称:实验时间:学生成绩:教师签名:批改时间:图1.2-3(2)模拟电路图:如图1.2-4 所示。

1.2-4(3理论分析系统的特征方程为:(4)实验内容:行列式为:Routh 判断得Routh 实验前由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学生实验报告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实验系别:专业:机电工程学院班级:姓名:学号:组别:实验名称:实验时间:学生成绩:教师签名:批改时间:为了保证系统稳定,第一列各值应为正数,所以有五、实验步.将信号源单元的S”端插针与”端插针用“短路块”短接。

自动控制原理第三次实验报告-线性系统的频率响应分析&离散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自动控制原理第三次实验报告-线性系统的频率响应分析&离散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该方法在时域曲线窗口将信号源和被测系统的响应曲线显示出来,直接测量对象输出与信号源的相位差及幅值衰减情况,就可得到对象的频率特性。
间接频率特性的测量
用来测量闭环系统的开环特性,因为有些线性系统的开环时域响应曲线发散,幅值不易测量,可将其构成闭环负反馈稳定系统后,通过测量信号源、反馈信号、误差信号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对象的开环频率特性。
六、数据处理
1.直接测量方法 (测对象的闭环频率特性)
测各参数下时域波形(部分)
测得波特图如下:
测得对象的闭环极坐标图:
2.间接测量方法:(测对象的开环频率特性)
测各参数下时域波形(部分)
测得波特图如下:
测得对象的闭环极坐标图:
七、分析讨论
(1) 测量过程中要去除运放本身的反相的作用,即保持两路测量点的相位关系与运放无关,所以在测量过程中可能要适当加入反相器,滤除由运放所导致的相位问题。
③ 理论依据
④ 测量方式:实验中采用间接方式,只须用两路表笔CH1和CH2来测量图 3.1-1 中的反馈测量点和误差测量点,通过移动游标,确定两路信号和输入信号之间的相位和幅值关系,即可间接得出积分环节的波特图。
(2) 直接频率特性测量方法
只要环节的时域响应曲线收敛就不用构成闭环系统而采用直接测量法直接测量输入、输出信号的幅值和相位关系,就可得出环节的频率特性。
④ 测量方式:实验中选择直接测量方式,用 CH1 路表笔测输出测量端,通过移动游标,测得输出与信号源的幅值和相位关系,直接得出一阶惯性环节的频率特性。
三、仪器设备
PC 机一台,TD-ACC+(或 TD-ACS)教学实验系统一套。
四、线路示图( 见模拟电路图 )
五、内容步骤
(一).实验内容

实验三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实验三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实验三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系统在受到外部扰动或内部变化时,是否能保持原有的稳态或稳定的性能。

稳定性是控制系统设计和分析的重要指标之一,它直接影响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本实验将介绍控制系统稳定性的分析方法和稳定性判据。

一.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方法1.传递函数法:传递函数是表示控制系统输入与输出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通过分析和求解传递函数的特征根,可以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在传递函数中,特征根的实部和虚部分别代表了系统的衰减和振荡性能,根据特征根的位置可以得到稳定、不稳定和临界稳定等几种情况。

2.极点分布法:极点分布是指控制系统的特征根在复平面上的位置分布。

通过绘制极点图可以直观地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一般来说,稳定系统的极点都位于左半复平面,而不稳定系统的极点则位于右半复平面。

3. Nyquist稳定性判据:Nyquist稳定性判据是通过绘制Nyquist曲线来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Nyquist曲线是将控制系统的特征根的位置映射到复平面上形成的闭合曲线,通过分析Nyquist曲线的形状和位置可以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4. Routh-Hurwitz稳定性判据:Routh-Hurwitz稳定性判据是基于特征多项式的系数和正负性进行判断的方法。

通过构造一个特征方程的判别矩阵,可以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如果判别矩阵的所有元素都大于0,则系统是稳定的。

二.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判据1.传递函数法:通过求解传递函数的特征根,判断特征根的实部和虚部是否满足系统稳定的条件。

特征根的实部必须小于0,而虚部可以等于0。

2.极点分布法:绘制控制系统的极点图,判断极点是否位于左半复平面。

如果所有极点都在左半平面,则系统是稳定的。

3. Nyquist稳定性判据:绘制Nyquist曲线,通过分析曲线的形状和位置来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如果曲线不经过原点或环绕原点的次数为0,则系统是稳定的。

4. Routh-Hurwitz稳定性判据:构造特征方程的判别矩阵,通过判别矩阵的元素是否都大于0来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典型系统的瞬态响应和稳定性分析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典型系统的瞬态响应和稳定性分析

6、 误差分析 (1)对二阶系统分析可知,当0<ξ<1时,峰值时间tp和上升时间理
论计算值与实际测量值接近,误差较小;调节时间ts的理论计算值与实 际测量值有一定的误差,这是因为理论上当曲线在终值的2%以内就可 以,但实验中较难取到系统曲线刚好到达2%处的点,所以是以刚好达 到终值时的时间作为调节时间,此结果比计算值大些。
(2)典型三阶系统
R(s) E(s)
C(s)
开环传递函数为:G(S)H(S)== 其中:K=K1K2(开环增益),用劳斯判据可得出系统的稳定、临界稳 定、不稳定时的开环增益的范围。 五、实验结果及数据分析 (1)二阶系统
① ξ>1的情况
图一
已知条件:ξ=2 ωn=4 K=1 T=1/16 由图可知: c(tp)=1.003 c(∞)=1.003 tp=5s tr=2.2174s ts:测量值为5s 计算值为4.732s
④ ξ=0的情况
图八 已知条件:ξ=0 ω=0 K=0 T=1 由图可知是一条与横轴重合的直线
(2)三阶系统 令开环传递函数中的T1=1,T2=2,来分析该系统的稳定性 开环传递函数为G(s)H(s)== 特征方程为:s(s+1)(2s+1)+k=0
2s^3+3s^2+s+k=021 3k0源自k有劳斯判据可知:
微分环节:增加系统的阻尼比ξ,使超调量下降,调节时间也下 降,不影响系统的稳态误差和自然振荡频率。
比例环节:是开环增益增大从而减小稳态误差。 测速反馈环节:降低了开环增益,加大了斜坡信号输入时的稳态 误差,不影响自然振荡频率,提高了阻尼比ξ。 3、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二阶系统ts、δ%与ξ、ωn之间的关系。 答:有已知公式可知其关系为: 超调量。 调节时间 4、考虑当二阶振荡环节的阻尼系数ξ<0和ξ<-1时,系统会出现什 么样的情况? 答:当ξ<0和ξ<-1时系统特征方程根实部为正数,特征根在s平 面的右半平面,系统为不稳定的系统。

自动控制原理MATLAB仿真实验指导书(4个实验)

自动控制原理MATLAB仿真实验指导书(4个实验)

自动控制原理MATLAB仿真实验实验指导书电子信息工程教研室实验一典型环节的MA TLAB仿真一、实验目的1.熟悉MATLAB桌面和命令窗口,初步了解SIMULINK功能模块的使用方法。

2.通过观察典型环节在单位阶跃信号作用下的动态特性,加深对各典型环节响应曲线的理解。

3.定性了解各参数变化对典型环节动态特性的影响。

二、SIMULINK的使用MATLAB中SIMULINK是一个用来对动态系统进行建模、仿真和分析的软件包。

利用SIMULINK功能模块可以快速的建立控制系统的模型,进行仿真和调试。

1.运行MA TLAB软件,在命令窗口栏“>>”提示符下键入simulink命令,按Enter键或在工具栏单击按钮,即可进入如图1-1所示的SIMULINK仿真环境下。

2.选择File菜单下New下的Model命令,新建一个simulink仿真环境常规模板。

图1-1 SIMULINK仿真界面图1-2 系统方框图3.在simulink仿真环境下,创建所需要的系统。

以图1-2所示的系统为例,说明基本设计步骤如下:1)进入线性系统模块库,构建传递函数。

点击simulink下的“Continuous”,再将右边窗口中“Transfer Fen”的图标用左键拖至新建的“untitled”窗口。

2)改变模块参数。

在simulink仿真环境“untitled”窗口中双击该图标,即可改变传递函数。

其中方括号内的数字分别为传递函数的分子、分母各次幂由高到低的系数,数字之间用空格隔开;设置完成后,选择OK,即完成该模块的设置。

3)建立其它传递函数模块。

按照上述方法,在不同的simulink的模块库中,建立系统所需的传递函数模块。

例:比例环节用“Math”右边窗口“Gain”的图标。

4)选取阶跃信号输入函数。

用鼠标点击simulink下的“Source”,将右边窗口中“Step”图标用左键拖至新建的“untitled”窗口,形成一个阶跃函数输入模块。

自动控制原理 典型系统瞬态响应和稳定性实验报告

自动控制原理  典型系统瞬态响应和稳定性实验报告

肇 庆 学 院电子信息与机电工程 学院 模拟电路 课 实验报告12电气(1) 班 姓名 李俊杰 学号 201224122119 实验日期2014年5月19 日 实验合作者:李奕顺 王圆圆 老师评定实验题目:典型系统瞬态响应和稳定性一、 实验目的研究典型二阶三阶系统的瞬间响应和稳定性二、 实验仪器实验箱三、 实验原理⒈典型二阶系统①典型二阶系统的方块图及传函图2-1图是典型二阶系统原理方块图,其中T0=1S ,T1=0.1S ,K1分别为10、5、2.5、1。

图2-1开环传函:1)S(0.1S K ) 1 S S(T KG(S)111+=+= , 其中K =K1/T0=K1=开环增益闭环传函: 2nn 22nω S ω ζ 2S ωW(S)++= , 其中 0 11n T T / K ω= 110T /K T 21ζ=表2-1列出有关二阶系统在三种情况(欠阻尼,过阻尼)下具体参数的表达式,以便计算理论值。

表2-1②模拟电路图,见图2-2图2-2⒉典型三阶系统①典型三阶系统的方块图:见图2-3开环传递函数为:②模拟电路图:见图2-4图2-4开环传函为G(S)H(S)=(其中K=510/R)系统的特征方程为由Routh判据,得四、实验内容及步骤准备:“信号源单元”(U1 SG)的ST插针和+5V插针用“短路块”短接,使运算放大器反馈网络上的场效应管3DJ6夹断。

⑴典型二阶系统瞬态性能指标的测试①按图2-2接线,R=10K。

②用示波器观察系统阶跃响应C(t),测量并记录超调量Mp,峰值时间tp和调节时间ts。

记录表2中。

③分别按R=20K;40K;100K改变系统开环增益,观察相应的阶跃响应C(t),测量并记录性能指标Mp、tp和ts,及系统的稳定性,并将测量值和计算值(实验前必须按公式计算出)进行比较。

参数取值及响应曲线,详见表2。

表2⑵典型三阶系统的性能①按图2-4接线,R=30K。

②观察系统的阶跃响应,并记录波形。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三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稳态误差.1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三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稳态误差.1

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实验报告专业班级信息13-1学号201310姓名指导教师乔学工实验三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稳态误差一、实验目的二、实验设备三、 实验内容(1)若系统的传递函数为)523)(1()66(4)(232++++++=s s s s s s s s G利用MATLAB 求其分子和分母多项式表示传递函数。

>> clear>> num=4*[1,6,6];>> den=conv([1,0],conv([1 1],[1,3,2,5])); >> printsys(num,den)num/den =4 s^2 + 24 s + 24 ---------------------------------s^5 + 4 s^4 + 5 s^3 + 7 s^2 + 5 s(2)利用MA TLAB 实现数学模型间的转换。

设系统的零-极点模型为:)3)(2)(1()3(6++++=s s s s s G )(用matlab 求出其用分子和分母多项式表示的传递函数。

>> clear >> K=6; >> Z=[-3]; >> P=[-1;-2;-5];>> [num,den]=zp2tf(Z,P,K); >> printsys(num,den) num/den =…………………………………装……………………………………订………………………………………线……………………………………………6 s + 18 ----------------------- s^3 + 8 s^2 + 17 s + 10 (3)若系统的传递函数为5234)(23+++=s s s s G 试利用MA TLAB 表示。

>> clear>> num=4;den=[1,3,2,5]; >> printsys(num,den)num/den =4 --------------------- s^3 + 3 s^2 + 2 s + 52.利用MATLAB 分析系统的稳定性(1)已知系统的传递函数为122532423)()()(2345234B +++++++++==s s s s s s s s s s R s Y s G给出系统的零极点图,并判定系统的稳定性。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稳态误差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稳态误差

本科实验报告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实验项目: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稳态误差实验地点:多学科楼机房专业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2012 年5 月15 日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学会利用MATLAB 对控制系统的稳定性进行分析; 2.学会利用MATLAB 计算系统的稳态误差。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1.利用MATLAB 描述系统数学模型如果系统的的数学模型可用如下的传递函数表示nn n m m m a s a s b s b s b s U s Y s G ++++++==-- 11110)()()( 则在MATLAB 下,传递函数可以方便的由其分子和分母多项式系数所构成的两个向量惟一确定出来。

即num=[b 0,b 1 ,…, b m ]; den=[1,a 1,a 2 ,…,a n ]例2-1 若系统的传递函数为5234)(23+++=s s s s G 试利用MA TLAB 表示。

当传递函数的分子或分母由若干个多项式乘积表示时,它可由MA TLAB 提供的多项式乘法运算函数conv( )来处理,以获得分子和分母多项式向量,此函数的调用格式为 p=conv(p1,p2)其中,p1和p2分别为由两个多项式系数构成的向量,而p 为p1和p2多项式的乘积多项式系数向量。

conv( )函数的调用是允许多级嵌套的。

例2-2 若系统的传递函数为)523)(1()66(4)(232++++++=s s s s s s s s G试利用MA TLAB 求出其用分子和分母多项式表示的传递函数。

2.利用MATLAB 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在分析控制系统时,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系统的稳定性。

判断一个线性系统稳定性的一种最有效的方法是直接求出系统所有的极点,然后根据极点的分布情况来确定系统的稳定性。

对线性系统来说,如果一个连续系统的所有极点都位于左半s 平面,则该系统是稳定的。

MATLAB 中根据特征多项式求特征根的函数为roots( ),其调用格式为r=roots(p) 其中,p 为特征多项式的系数向量;r 为特征多项式的根。

自动控制原理 系统的频率响应和稳定性(三)

自动控制原理  系统的频率响应和稳定性(三)

实验报告(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名称自动控制根轨迹实验系统的频率响应和稳定性实验时间2010 年12 月 4 日指导单位指导教师学生姓名班级学号学院(系) 自动化专业3.0 实验目的(1) 绘制并观察典型开环系统的Nyquist 围线。

(2) 绘制并观察典型开环系统的Bode 图。

(3) 运用Nyquist 准则判断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4) 初步掌握相关MATLAB 指令的使用方法。

3.1 预习要求(1) 开环Nyquist 曲线、Bode 图的基本成图规律。

(2) 典型开环系统Nyquist 围线的成图规律。

(3) Nyquisi 原理和使用要领。

(4) 阅读和了解相关的MATLAB 指令。

3.2实验内容(必做内容)使用sisotool 交互界面研究典型开环系统的频率特性曲线,并进行闭环系统稳定性讨论。

以下各小题的要求:(A ) 根据所给开环传递函数的结构形式,绘制相应的幅相频率曲线和对数幅相频率曲线。

(B ) 显示出曲线对应的开环传递函数具体表达式。

(C ) 假如MATLAB 指令绘制的幅相频率曲线不封闭,或用文字说明所缺部分曲线的走向,或在图上加以添加所缺曲线;曲线与(-1,j0)点的几何关系应足够清晰,能支持判断结论的导出。

(D ) 对该开环函数构成的单位负反馈系统的稳定性作出判断,说明理由;假如闭环不稳定,则应指出不稳定极点的数目。

(1) )1)(1(211++=s T s T KG ,其中K , T 1 , T 2 可取大于0的任意数。

)1)(1(11++=s s G(2))1)(1)(1(3212+++=s T s T s T KG ,其中K , T 1 , T 2 , T 3 可取大于0的任意)1)(1)(1(12+++=s s s G(3) )1(14+=s T s KG ,其中K , T 1 可取大于0的任意数。

)1(14+=s s G(4) )1)(1()1(216+++=s T s T s s T K G a ,其中。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报告 -频率响应与系统稳定性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报告 -频率响应与系统稳定性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班级:N11级-1F 姓名:学号:实验项目:系统响应及系统稳定性实验台号:同组者:1、实验目的(1)掌握求系统响应的方法(2)掌握时域离散系统的时域特性(3)分析、观察及判断系统的稳定性2、实验原理与方法描述系统特性有多种方式,时域描述有差分方程和单位脉冲响应,频域描述有系统函数和频率响应。

已知输入信号可以由差分方程、单位脉冲响应、系统函数或频率响应来求系统的输出信号。

(1)求系统响应:本实验仅在时域求系统响应。

在计算机上,已知差分方程可调用filter函数求系统响应;已知单位脉冲响应可调用conv函数计算系统响应。

(2)系统的时域特性:系统时域特性是指系统的线性、时不变性、因果性和稳定性。

本实验重点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包括观察系统的暂态响应和稳态响应。

(3)系统的稳定性判断:系统的稳定性是指对任意有外接信号输入,系统都能得到有界的系统响应。

或者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满足绝对可和条件。

实际中,检查系统是否稳定,不可能检查系统对所有有界的输入信号,输出是否是有界输出,或者检查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满足绝对可和的条件。

可行的方法是在系统的输入端加入单位阶跃序列,如果系统的输出趋近一个常数(包括零),就可以断定系统是稳定的。

(4)系统的稳态响应 系统的稳态输出是指当∞→n 时,系统的输出。

如果系统稳定,信号加入系统后,系统输出的开始一段称为暂态效应,随n 的加大,幅度趋于稳定,达到稳态输出。

注意在以下实验中均假设系统的初始状态为零。

3.实验内容及步骤(1)已知差分方程求系统响应 设输入信号 )()(81n R n x =,)()(2n u n x =。

已知低通滤波器的差分方程为)1(9.0)1(05.0)(05.0)(-+-+=n y n x n x n y 。

试求系统的单位冲响应,及系统对)()(81n R n x =和)()(2n u n x =的输出信号,画出输出波形。

05101520253035404550nh n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5101520253035404550ny 1n系统对R8(n)的响应05101520253035404550ny 2n系统对u(n)的响应实验图(1)(2)已知单位脉冲响应求系统响应 设输入信号 )()(8n R n x =,已知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分别为)()(101n R n h =,)3()2(5.2)1(5.2)()(2-+-+-+=n n n n n h δδδδ,试用线性卷积法分别求出各系统的输出响应,并画出波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