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力产业效率和生产率变动的实证研究

合集下载

中国能源利用效率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中国能源利用效率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1 9 8 9 年 至2 0 1 1 年, 通过 实证分析 , 得 出最 终模 型并给 出了相应 的 引 言 能源 利用效率 , 指 的是每单位 能源投入 带来 的经济产 出量 , 政策建议 。
衡 量 了能源 作为 一种生 产要 素对于 产 出的支撑程 度 , 综 合反 映 能源消耗过 程 中管理 、技术 、经济等各方 面因素 的影响及其 总 三 、模 型说 明 一) 变量介 绍 效果 。我 国能源 效率总 体仍 然偏 低 , 我 国 国内生产 总值 占全 世 ( ( 1 ) 被解释变量 : 能源利用效率( Y) 界G DP 9 %左 右 , 而能源消费 却翻了一番 。 目前 , 我 国单位GD P
和社会 进 步的重要 基础 。 分析我 国的供 需情况 , 一 方 面, 我 国能源相对 匮乏 , 人 均 能源拥 有量 处于世界较低 水平 , 供 给量较 少。 另一 方 面, 我 国正处 于工 业化 、城 市化快速 发展 阶段 , 对 能源的需求 日益增加 ,量下提 高能源利 用的效率 才能更好 的适 应我 国 日益增加 的能源需 求。 关键 词 : 能源利 用效率 ; 产 业结构 ; 固定资产投 资 ; 能源价格 ; 能源消 费结构
途径 , 有着重要 的理 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个 国家( 或地 区) 的能源利用 效率 产生影响。 2 . 产业结 构( B1 ) : 第二产业增加值 占G DP / : k 重。 产业结 构变动 对能源效率 产生影 响的主要 原 因。产 业的不 同性质决定 了不同的能源消耗量 , 进而影响 能源 利用 效率 。 3 . 能源消费结 构( c1 ) : 煤炭消费 比重 中国能源利 用效率 问题 研究》 ( 作者 : 史丹 ( 2 0 0 6 ) ) 以省为

中国电力产业市场化改革效果的实证研究

中国电力产业市场化改革效果的实证研究
8 3
分析改革的绩效, 有些则侧重于电力产业的产业组织理论分 验的市场化改革成效大小的可靠性。然而要科学 的对市场
析。真正以电力市场化改革的目 标作为出发点来对改革绩 化水平进行测度就需要首先明确什么是市场化。张曙光
效进行实证分析的文献却不多见。本文就是以电力市场化 (00认为:经济市场化的过程, 20) “ 首先是个人经济 自由权利
[ 摘要 】 中国正处于电力产业 市场化 改革的关键阶段 。中国电力产 业市场化 改革 不仅仅 是要 引入 竞争 , 而是要 以此 为 基础 , 借助 市场的 力量 既解决电力发展 当中的效率 问题 , 还要 解 决电力产 业发展 以及 消 费者福利 等 民生问题 。因此 , 文章 以 此作 为评 价 中国电力产业 市场化 改革的基点 , 从发 电总量和 电价 两个方面, 用计 量经济 学的方 法对 中国电力产业 的市场化 改
管在一 定的技术条件下, 这种体制满足了电 力行业的内在要 改 革之 路。1 5 9 年国家实行多渠道集资办电的政策, 8 形成了 求, 但也暴露出 种种弊 垂直一体的经营体制下, 力企业 端: 电 发电环节的投资主体多元化、 股权多元化和利益主体多元化 凭借其垄断 地位, 攫取高额的利润, 企业缺少降 低成本, 的格局 ; 9 进行 1 7年国家开始在电力产业实行政企分开, 9 界定了
改革的目 标作为出发点和检验电 力市场化改革绩效的标准, 的逐步确立、 有效实施和切实保障的过程。个人的经济 自由
采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 建立模型, 进行实证研究。
力改革主要是从发电 和零售两个环节引入了 竞争, 输送电网 行了显著性检验; 春、 于良 杨淑云、 华阳(0 ) 于 2 6 对上市发电 0 和分销电网仍然保持着垄断, 政府对电网 实行规制。通过改 公司的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和计量分析, 研究了电力产业规制 革, 力企业节约了 电 成本, 一方面 增加了 企业的 利润, 另一方 改 革的 绩效; 谭忠富、 李韩房、 侯勇( 0) 2 8运用产业组织分析 0 面 大幅 度降 低了 电价。随后, 美国、 本、 日 澳大利亚等其他发 方法在 SP C 框架下对改革的绩效进行了 分析。这些研究有 达国 家也都开始 进行电力工业改革, 进行结构重组和建立电 些侧重于技术效率的考察, 有些侧重于从市场结构变化上去

我国能源效率全要素生产率分解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我国能源效率全要素生产率分解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得 出包括技术 、生 产效率 和规 模 效应 在 内的全 要 素生 产 率是 决 定 能源 效 率 的关 键 因素 和长 期编 号 :lO — 43 (0 0 0 —0 7 — 0 4 62 08 53 21) 2 o3 6
改 革开放 三十年来 ,伴 随我 国工业化 水平 E益 提高 、经济 突飞猛 进发 展 引起 国 际社会 关 注 的 l
同时 ,经 济增长 与 自然 资源 短缺 、能 源耗 竭 、生 态 环境 恶 化 的矛 盾 日益 突 显 。如 何 在优 化 结构 、
三是产 业结构 调整 与技术进 步共 同作 用 。齐 志新 和陈 文颖 依 据 19 9 3~2 0 0 3年 我 国工业 部 门
能源 强度 的因素分解 结果 ,指 出技 术进 步始终是 能源强 度下 降的决定 因素 ,而结 构调 整对 能源 强 度 的影响很小 。 国泉和姜 照华通 过对 美 国技术 进 步 、结 构 变化 与 能源 效率 关 系 的研 究 ,得 出 3 7徐
收 稿 日期 :2 o 一 l —0 o9 2 8
基金项 目:安徽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安徽 财经大学经济发展研 究中心科研 项 目 《 我省城市节 能降耗 的实证 研究》 ( 编号 : ACD 8 8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 规划办项 目 《 J 00 ) 安徽省工业 园区生 态化改造实证研究》 ( 编号 :A S 0 H K 7—0 D 5 82)
出 ,我 国产业 能源 消费 以第二产 业为 主 ,降低能耗 的任 务主要 通过 调整 三次 产业 内部 的产 品结构 来实现 。 ] [
二 是技术 进步 。有关 技术进 步对 能源效 率作用 的研究 主要有 :H nyo ersn以瑞 典 为样 本研究 了 信息与 提高能 源消 费效率 的关 系 ,得 出增 加 信 息 量 可 以提 高 能源 消 费 效 率 。 Jcbe 为技 术 aosn认 进 步对 能源效 率是外 生性 的影 响 ,对 于长 期 能 源需 求 ,新 技 术 发 明 的影 响要 大 于 现 有技 术 的扩 散 。 -吴巧 生和成 金华认 为工业 部 门的技术 改进是 影 响能源 消耗强 度 的主导 因素 。 李 廉水 和周 勇 4 运用数据 包络 分析 ( E ) 得 出技术效 率是 工业部 门能 源效率 提高 的主要 原 因 ,而科 技进 步 的贡 D A

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分解 基于Malmquist生产力指数的实证分析

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分解  基于Malmquist生产力指数的实证分析

然而,本研究仍存在一定限制。首先,我们在计算全要素能源效率时,并未考 虑环境因素和资源约束条件。未来研究可以引入环境变量和资源约束条件,更 加准确地衡量全要素能源效率。其次,本次演示未考虑到政策变化对全要素能 源效率的影响。未来可以进一步探讨不同政策背景下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变化趋 势及其影响因素。
最后,本次演示主要了省际层面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对于城市和 行业层面的研究尚不充分。未来可以拓展到城市和行业层面,更全面地研究全 要素能源效率问题。
参考内容
摘要
本次演示旨在分析中国省际全要素能源效率变动的内在原因和影响因素。通过 运用Malmquist指数,我们将全要素能源效率分解为技术进步、纯效率变化和 规模效率变化,并实证分析这些因素对中国省际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 发现,技术进步是推动全要素能源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而纯效率变化和规模 效率变化的贡献相对较小。此外,我们发现各省份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存在较大 差异,并且呈现出一定的空间分布特征。
结论
本次演示基于Malmquist指数方法,对中国省际全要素能源效率变动进行了分 解和分析。研究发现,技术进步是推动全要素能源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而纯 效率变化和规模效率变化的贡献相对较小。各省份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存在较大 差异,并且呈现出一定的空间分布特征。在影响因素方面,产业结构、技术进 步、投资、政府干预、市场化程度等因素对全要素能源效率具有不同程度的影 响。
结果与讨论
1.全要素能源效率变动整体情况
研究发现,2000-2017年中国省际全要素能源效率整体上呈现波动上升趋势, 但各省份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存在较大差异。从Malmquist指数的平均值来看, 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年均增长率为2.5%。
2.影响因素分析

电力产业分析报告及发展状况

电力产业分析报告及发展状况

电力产业分析报告及发展状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电力产业在我国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电力是支撑国民经济和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性行业。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电力产业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力市场之一。

在这篇报告中,我们将对中国的电力产业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发展状况。

一、电力产业的现状1. 产业结构和规模中国的电力产业由发电、输配电和电力销售三部分构成。

截至2020年底,全国发电总装机容量已达到2.2亿千瓦,超过了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力生产国。

同时,我国的电力输配电网络也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

在电力销售方面,随着电力市场的逐步放开,竞争日益激烈。

2. 电力产业的技术水平我国电力产业在技术水平上实现了快速的提升,由传统的燃煤、火电、水电等方式逐渐转向绿色能源。

同时,数字化技术在电力产业中的应用也逐渐得到推广。

例如,现代化的电力物联网可通过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和智能分析系统,实现对电力系统的实时监测和控制,提高能源利用的效率和安全性。

3. 电力市场的发展自2015年以来,国家电力市场改革已经进入到实施阶段,电力市场的竞争形势不断加剧。

新兴的电力企业通过在能源供应、清洁能源的发展、智能电网的建设等方面的投入与创新,逐步突破了传统电力行业的发展模式。

二、电力产业的发展趋势1. 绿色能源占比将不断提升随着全球对环保的强烈呼吁,绿色能源将成为未来电力发展的重中之重。

在新的“十四五”规划中,我国明确提出“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能源转型将会带动绿色能源的快速发展。

2. 智能电网将全面推广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和逐步普及,智能电网将成为未来电网的主流形态。

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智能电网可以实现远程监管、网络治理和故障自诊断等功能,大大提高了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3. 能源互联网模式发展势头良好近年来,能源互联网模式成为电力产业领域的热点话题。

能源互联网将电力、气体、热力等多种能源进行整合和联合,以此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节约,同时也促进了能源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中国电力行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分析

中国电力行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分析

中国电力行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分析作者:***来源:《甘肃科技纵横》2024年第06期摘要:为促进中国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采用DEA方法对2016—2020年全国30个省区市(除西藏外)的电力行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并对其时间和空间变动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2016—2020年在中国30个省区市(除西藏外)电力行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为1.000 7,绿色技术进步平均值为1.000 2,绿色技术效率平均值1.005 1。

相比于经济发展因素,环境治理和科技投入等绿色发展因素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绿色技术效率和绿色技术进步的影响更显著。

从时间特征来看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现波动的趋势,空间特征来看呈现地区性不平衡的特征。

为此,进一步提出要着重关注技术进步,通过减碳技术和减碳设备的运用等,优化电力行业投入产出比,提升电力行业运行的稳定性,减少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波动性等建议。

关键词:电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绿色技术效率;绿色技术进步;时间特征;空间特征中图分类号:F124.3;X322文献标志码:A0引言全球环境问题的加剧使得绿色、低碳成为新时代的发展趋势。

特别是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工业领域的绿色、低碳转型显得尤为重要[1]。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电力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其绿色转型对于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自新中国成立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中国电力工业进入了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

同时也面临大规模清洁转型压力、电力系统效率还不够高,电力成本還不低,体制机制还不完善等问题[2]。

同时,政府已经明确提出了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这对电力行业提出了更高的绿色发展要求。

对于工业领域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问题,相关研究已经作出了一些探讨。

李丹青等[3]运用DEA方法测度了30个省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结论表明,绿色技术创新效率低于传统技术创新效率,纯技术效率低下是导致综合技术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

我国省域全要素能源效率变动差异的实证分析——以广东省为例

我国省域全要素能源效率变动差异的实证分析——以广东省为例

Wa n g基 于 全 要 素 生 产 率 的框 架 , 运用 D E A( d a t a
e n v e l o p me n t a n a l y s i s ) 方法 , 以 目标 能 源 投 入 与 实
为 克服 单 要 素能 源 效率 指 标 的 上述 局 限 , 越来 越 多的学 者采 用 全 要 素能 源 效 率 指标 。例 如 , 李廉
1 文 献 综 述
近年 来 能源效 率 已渐 成研 究热 点 。通过 回顾 已
有研 究可 知 , 国 内大 量 文献 多 从 国际 、 省际、 区 际 以 及行 业 比较层 面对 我 国能 源效 率 。结 果 表 明 , 工业 部 门能 源效
程 玉鸿 , 张玮 琪
( 暨南 大 学 经 济 学 院 , 广州 5 1 0 6 3 2 )
摘 要: 利用 2 0 0 5 -2 0 1 0 年 广东省 2 1个 地 市 的 面 板数 据 , 运用 D E A 模 型 测 度 广 东全 省 、 4大 地 区、 2 1个地
市 的全 要 素 能 源效 率 , 分析 了其 变 动特 征 , 并将 2 1地 市 分 为 高 效 稳 定 、 中效 稳 定 、 中 效 波 动和 低 效 稳 定 四种
业经 济 结 构 调 整 以 及 工 业 行 业 技 术 升 级 的 重 要 性_ 8 J 。陈德敏 、 张瑞 和谭 志雄 选取 1 9 9 5 -2 0 0 9年 中 国2 9个省 ( 自治 区 、 直 辖市 ) 的面板 数 据 , 发 现 全 国
及 区域 的能源效 率 经历 了先 升 后 降 的过 程 , 省 域 能
第 3 2卷 第 3期
2 01 3拄
技 术 经 济

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分解及变动趋势

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分解及变动趋势

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分解及变动趋势内容摘要:本文利用数据包络方法,对2002-2010年以来我国不同区域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采用了Malmquist指数的方法对我国经济的TFP进行了进一步的分解,以此探讨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

实证结果显示,我国全国总体及东部、中部、西部分地区在此阶段TFP增长有限,对GDP贡献不够;Malmquist 指数的结果也显示了我国各地区的TFP增长中由技术进步指数带动的和由效率改进带动的效应程度大体相同,我国经济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还必须进一步提升技术进步的作用。

关键词:TFP增长率Malmquist指数DEA方法区域差异Solow在研究美国的经济增长时发现,在人均收入增长中由要素投入量增加带来的是很少的,而真正能够推动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的因素应该是全要素生产率(TFP)。

全要素生产率即综合反映经济发展过程中投入产出效果的指标。

因此,我国经济增长中TFP所占的比重或者发挥的贡献成为学者们研究与关注的重点。

文献回顾目前关于TFP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层面:第一方面是运用线性回归的方式,根据索洛理论,采取物资资本、劳动力投入、人力资本等指标作为解释变量,来试图分析各个投入变量及TFP的贡献。

该方法必须事先设定生产函数形式,而且要求满足苛刻的假设前提。

Nehru和Dhare Shwar、Collins和Bosworth分别使用了包含很多国家的样本资料进行了测度。

第二方面是放在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的分解中,试图分析我国TFP增长中技术进步效率和生产效率变化的情况,采用的方法较前有很大区别。

其主要思路是将估计的前沿生产函数的变化来度量技术进步的变化;用测度到的观察点到前沿面的距离来度量生产效率的改进。

采用此方法的关键是前沿生产面的估计。

目前主要有SFA方法和DEA方法。

SFA方法同样需要设定生产函数的具体形式,而且处理误差时还需要一定的分别假设;而DEA方法时通过线性规划来得到前沿函数,不需要对生产函数的具体形式进行假设,对误差的处理是将其作为无效率的结果。

全要素生产率理论及实证研究

全要素生产率理论及实证研究

六、展望
未来对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还可全要素生产率的因素,如服务业的开放程度、基础设施质量等; 2)对不同地区和不同时间的服务业进行更深入的分析;3)将全要素生产率的研 究与服务业发展的其他重要问题(如服务业就业、服务贸易等)相结合,以提供 更全面的政策建议。
一、全要素生产率的概念
全要素生产率是指生产过程中所有投入要素的生产效率。在经济学中,全要 素生产率常常被用来衡量技术进步、效率改善等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全要素生产 率的概念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的经济学家们开始经济增长的源泉,并 发现除了资本和劳动投入之外,还有未被计入到生产过程中的其他因素也在影响 着经济增长。
2、提升人力资本水平。教育、培训和人才引进等政策应更加服务业的需求, 提升服务业人力资本的水平和质量。
3、针对不同的服务业部门,制定差异化的政策措施。例如,对知识密集型 服务业,应更加重视推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对人力资本密集型服务业,应更 加重视提升教育和培训质量,以满足服务业对人才的需求。
4、建立健全服务市场和政策环境,以促进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持续增长。 这包括深化服务业的市场化改革、优化行业结构、提升服务质量等。
全要素生产率理论及实证研究
01 引言
03 实证研究 05 结论
目录
02 理论分析 04 案例分析 06 参考内容
引言
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是指生产过程中所有 投入要素的生产效率,即总产出与全部投入要素之比。在现代社会中,全要素生 产率对于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全球竞争的加剧和经济结构的 调整,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本次演示旨在探讨全要素 生产率理论及实证研究,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技术效率、技术进步与生产率增长基于DEA的实证分析

技术效率、技术进步与生产率增长基于DEA的实证分析

技术效率、技术进步与生产率增长基于DEA的实证分析一、本文概述1、研究背景:阐述当前技术效率、技术进步与生产率增长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技术效率、技术进步与生产率增长已成为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在当前的全球化浪潮中,高效、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不仅能够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还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技术效率,主要指的是现有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实际运用效率,它反映了生产系统在既定投入下实现最大产出的能力。

一个高技术效率的生产系统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浪费,提高生产要素的利用价值。

而技术进步则是指通过研发、创新等活动,推动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的不断升级和完善。

技术进步是推动生产率增长的核心动力,它能够显著提升生产系统的潜在能力,为经济增长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生产率增长,作为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综合体现,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在资源有限、环境压力日益增大的背景下,实现生产率增长对于提升经济增长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深入探讨技术效率、技术进步与生产率增长之间的关系及其内在机制,对于指导实践、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技术效率、技术进步与生产率增长进行实证分析。

通过对相关数据的收集和处理,运用DEA模型对生产系统的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进行评估,进而分析它们对生产率增长的影响。

通过这一研究,希望能够为提升我国生产系统的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水平、促进生产率增长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2、研究目的:明确本研究旨在通过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实证分析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对生产率增长的影响。

本研究的核心目的在于通过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简称DEA)这一前沿方法,对技术效率、技术进步与生产率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的实证分析。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绿色经济效率的实证分析——以“一带一路”战略经济区16个省份为例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绿色经济效率的实证分析——以“一带一路”战略经济区16个省份为例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绿色经济效率的实证分析——以“一带一路”战略经济区16个省份为例叶仁道;张勇【摘要】文章以“一带一路”战略经济区16个省份为例,采用全局超效率方向性距离函数和全局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算其绿色经济效率.在此基础上,运用基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系统矩估计方法,研究产业结构调整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色经济效率存在区域差异性,其增长主要源于前沿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合理化表现为社会经济结构趋于均衡,产业结构高级化则表现为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前者与绿色经济效率呈负向关系,后者则与绿色经济效率呈正向关系.此外,城市化水平和对外开放水平亦对我国绿色经济效率具有显著影响.【期刊名称】《生产力研究》【年(卷),期】2017(000)007【总页数】5页(P60-63,69)【关键词】绿色经济效率;产业结构;GML指数;SYS-GMM;动态面板数据模型【作者】叶仁道;张勇【作者单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浙江杭州310018;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浙江杭州3100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121.3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产能过剩、环境污染等问题依旧严峻。

这与“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相悖,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绿色经济的发展。

“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可以有效缓解产能过剩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从而助推产业结构调整进程,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绿色化。

因此,以“一带一路”战略经济区为例,研究产业结构调整对绿色经济的影响,对我国绿色经济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然而,现有对绿色经济的衡量指标并不统一,诸如绿色发展指数、绿色GDP和绿色经济效率等。

本文在综合考虑资源利用和环境损失后[1],选取绿色经济效率作为衡量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

现有关于产业结构对绿色经济效率影响的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将产业结构作为控制变量展开实证分析;二是将产业结构作为核心变量,探讨其对绿色经济效率的直接影响。

我国电力行业发展周期分析

我国电力行业发展周期分析

我国电力行业发展周期分析本文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在分析我国电力行业基建周期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并论述了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波动规律,以期能给我国电力行业企业的投资与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推动我国电力行业良性增长。

关键词:电力基建周期国民经济周期生产弹性系数消费弹性系数电力行业发展不但遵循内部的发展规律,而且受国民经济周期的影响,因而呈现出独特的发展规律。

本文主要从我国电力行业的基建周期、电力行业与国民经济发展周期的关系以及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波动周期三个方面加以分析论述,以期给我国的电力行业的投资与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促进我国电力行业的良性发展。

电力行业基建周期分析电力是资本密集型行业,前期投资大,投资周期长。

由于我国电力基建投资规模起点低,电力长期供给不足,因此电力基建投资大部分时间呈现增长态势,1998年达到历史最高水平,随后基建投资有所收缩,2000年降低到1997年的水平,2001年又有所升高。

从行业整体来看,电力的投产容量与基建投资有一定的时间迟滞,从1996年以来尤为明显,项目投产一般要迟后基建投资两年左右。

基建投资是保障电力投产的前提,但是电力的投产容量还受当年电力需求的影响。

在装机容量允许的范围内,电力需求量大,当年投产容量就大,因此投产容量与发电量增长率的变化比较一致。

我国电力行业在建规模一般要高于投产容量,从1978-2001年的历史数据来看,二者之比为6.87,1980-1982年投产容量较少,导致二者比值超过10,如图1所示。

电力行业周期与国民经济周期电力行业与国民经济的关系密切,电力行业周期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周期趋于一致。

1986年以来,根据发电量增长速度的波动情况,电力行业在经历了两次低谷后,正处于第三个周期的上升阶段。

特别是2001年以后,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在2004年发电量和GDP的增长速度均达到了高峰,分别为15.38%以及10.1%,2005年二者增长速度有所减缓,分别降到了12.8%和9.9%,但是减缓的幅度不大,依然保持了良好的势头。

电力市场的市场化程度和效率分析

电力市场的市场化程度和效率分析

电力市场的市场化程度和效率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电力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市场化程度也在逐步提高。

而电力市场的市场化程度和效率对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分析电力市场的市场化程度和效率,并提出进一步提高电力市场竞争程度和优化市场机制的建议。

一、电力市场的市场化程度电力市场是在国家计划下统一计划、统一调度的。

当前,电力市场的市场化程度整体来看相对较低,主要原因是电力市场存在垄断情况,电力价格由国家进行规定,竞争程度相对较低。

此外,尚未形成完善的电力交易市场,供求双方的交易通道不够畅通,阻碍市场有效竞争,影响市场的效率。

二、电力市场效率的分析电力市场效率指的是市场中的资源配置效率、价格效率和交易效率。

当前电力市场效率相对较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资源配置效率较低电力市场中,由于存在垄断情况,电力企业之间竞争程度较低。

因此,电力资源配置相对不够集中,在市场资源的配置上存在浪费和低效的现象。

相应的,国家主管部门也对跨区域输电和电网建设实行了一定的规定和限制。

2. 价格效率较低当前我国电力价格存在市场化不充分的问题,由于电力市场存在较严重的垄断,阻碍了市场竞争活动的强化,使得电力价格较为强制。

一些地区由于调整电价相对较高,对电力需求产生了极大的压力,这就不利于市场的发展。

3. 交易效率不高当前我国电力交易市场还未形成较为完善的体系,供求双方的交易通道不够畅通,交易效率不高。

电力市场向多元化方向的发展不够充分,使得企业在选择交易时的选择能力有限。

这也制约了市场的发展。

三、电力市场的发展建议1. 建立稳定的市场机制通过电力市场的市场化改革,建立稳定的市场机制,消除制约电力市场发展的垄断因素,提高市场的竞争程度。

同时,积极试行分级电价制度,以公开透明的电价制度推进电力改革。

建立电力市场中合理的价格分配机制,促进市场的分散发展。

2. 提高电力市场交易效率建立公正、公平、公开的交易机制,形成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确保电力市场资源配置的合理化和高效性。

电力系统的经济与环境效益分析

电力系统的经济与环境效益分析

电力系统的经济与环境效益分析电力系统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之一,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

然而,电力产业也面临着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平衡问题。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电力系统的经济与环境效益,并分析如何在这两个方面取得最佳平衡。

一、电力系统的经济效益电力系统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经济增长、就业创造和资源利用上。

首先,电力系统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电力的可靠供应对于各行各业的正常运营至关重要。

例如,制造业需要大量电力来驱动生产线,而商业和服务行业需要电力来保证办公设备的正常运转。

稳定的电力供应有助于催化经济增长,提高产业效率,增加企业的竞争力。

其次,电力系统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电力行业涉及发电、输电、配电和售电等环节,各个环节都需要专业人才的参与。

这就为就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而且,电力行业的发展还催生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电力设备制造业、煤炭行业和可再生能源产业等,这进一步促进了更多就业岗位的出现。

最后,电力系统的资源利用效益也是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方面。

电力主要依赖于能源来进行发电,常见的能源包括化石燃料和可再生能源。

在能源资源紧缺的情况下,电力系统可以通过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来节约资源耗费,从而达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此外,电力系统还可以通过技术改进和创新来降低发电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二、电力系统的环境效益电力系统的环境效益主要体现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改善空气质量和保护生态环境上。

首先,电力系统可以通过减少燃煤发电和增加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燃煤发电是目前主要的发电方式之一,但也是温室气体最主要的排放源之一。

减少燃煤发电的比例,采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是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

此外,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等是非常环保的能源选择,以其利用过程中几乎不产生二氧化碳等有害物质为特点。

其次,电力系统的环境效益还表现在改善空气质量方面。

传统的燃煤发电方式产生大量的颗粒物和有害气体,对空气质量造成明显影响。

我国电力产业市场结构分析

我国电力产业市场结构分析

我国电力产业市场结构分析【摘要】自然垄断产业的规制问题一直是经济学界讨论的热点。

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电力产业,其市场结构的状态是其进行规制改革的基础。

本文介绍了我国电力产业市场结构的现状,运用实证的方法,对电力产业市场结构的指标进行度量,并重点分析了发电市场。

【关键词】电力产业自然垄断规制发电市场一、引言长期以来,电力产业被认为是自然垄断产业,各国政府都对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规制,不仅是对经营权进行垄断,而且按照电力本身的技术特点,包括了从发电、输电、配电到售电的电力生产的每一个环节,甚至还垄断了发电企业的规模及电网的建设。

这种垂直一体化的结构在电力产业的发展中长期占据了主导地位,并且被认为是最有效的电力产业结构。

随着技术和经济的发展,电力产业的自然垄断特征在逐渐弱化,人们意识到电力产业垂直一体化的结构是缺乏效率的,会促成生产成本的增加以及产品价格偏高、服务质量差等一系列问题的产生。

经济学家在对具有相似结构的电信、供水、铁路等以网络为特征的自然垄断行业进行了不断深入地研究,提出传统的规制给电力产业带来的是竞争缺乏和激励不足,造成产业效率的低下和社会福利的损失,即产生了所谓的规制失灵。

20世纪90年代开始,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对电力产业进行放松规制,引入竞争,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目前,我国也对电力产业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撤销了电力工业部,经营权完全交给国家电力公司,实现政企分开。

2003年,全国主要发电资产与电网分离,成立了五大发电公司和国电公司等。

从总体上看,我国电力产业已经大致形成了“厂网分开、竞价上网、打破垄断、引入竞争”的市场格局。

表面上,国家对电力产业的改革决心可见一斑,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我国对电力产业的规制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仅仅可以说完成了改革的第一步,即发电环节的拆分,而对于构建有效的市场竞争机制仍然处于最初的尝试阶段,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成效。

电力行业运行分析

电力行业运行分析

电力行业运行分析第一节行业运行现状分析2015年1-11月份,全国电力供需形势总体宽松。

具体来看,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略有回升,电源、电网投资均保持增长态势。

全社会单月用电量增速由负转正,其中,第二产业用电量同比继续下降,第三产业、居民生活用电量继续较快增长。

全社会发电量增速仍处于较低水平,其中,火电单月发电量延续负增长态势,水电发电量增速有所提升。

此外,电力行业经营状况依旧向好,行业整体仍保持较高利润水平。

一、固定资产投资情况2015年1-11月份,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略有回升,且仍明显高于全社会投资增速,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同比仍有所提高。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1-11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97,182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2%,与上年同期相比回落5.6个百分点。

其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为18,066亿元,同比增长14.9%,与上年同期相比回落4.6个百分点;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3.6%,与上年同期相比提高0.1个百分点。

表12011-2015年电力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累计)数据来源:中国产业数据网从电力投资结构来看,电源、电网投资均保持增长势头。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1-11月份,全国电源工程完成投资3,079亿元,同比增长6.7%,占电力基本建设投资完成额的比重为44.4%。

电网基本建设完成投资3,852亿元,同比增长11.3%,占电力基本建设投资完成额的比重为55.6%。

数据来源: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图12013年3月-2015年11月电网基本建设投资占电力基本建设投资完成额比重走势另外,从电源投资结构来看,风电投资继续快速增长,占电源总投资的比重较上年同期明显提高;火电投资规模继续扩大,占比也随之有所提高;水电、核电投资同比仍呈现负增长,占比较上年同期均继续回落。

电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回归分析

电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回归分析

电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回归分析摘要:通过分析电力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特征,本文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来分析和评估某公司的实际数据指数,并指出它是可行的实施管理在电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方法。

关键词:全要素生产率;回归分析将全要素理论应用于电力企业,目的是通过数学模型分离技术进步在电力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分析电力企业技术进步的技术水平、速度和技术定量评价进展贡献率,为分析预测提供科学依据。

在电力企业应用全要素的重要性不仅从微观层面上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但也认为需要实现的基本变换的电力经济的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宏观层面的电力。

一、全要素生产率重要的理论意义生产力是劳动力素质、资本积累、资源配置、生产技术水平、产业结构、组织管理水平、经济制度和各种社会因素对生产活动的影响。

生产力分析是探索经济增长源泉的主要工具。

效率和生产力分析可在国家、工业和企业各级进行。

生产力是国家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生产率作为衡量一个国家、行业或企业经济运行状况、反映技术进步水平、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综合指标,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电力行业中,一般以标准煤耗、线损率、发电设备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资本利用率等单因素生产率来衡量生产效率或效益。

然而,这些指标也有其局限性,它们只能从一个方面反映企业的进步(或不足),而不能给人们一个全面、全面的定量评价。

在方法上,效率与生产率分析法是一种基于投入产出的综合比较法,是对传统单因素效率指标评价方法的重要补充。

它科学、巧妙地将多个个体的生产力结合起来,经过数学计算和处理,形成一个相对数量,表示综合管理的效率。

同时,它还可以描述已知或预测输出时各输入因子之间的最优组合关系。

应用电力系统发电和配电的全要素生产率,实际上是将电力生产与生产的功率输出和输入资本,劳动力、燃料,并使购买力等因素之间的综合比较,计算全要素生产率的值,为发电及输配企业向市场提供一种分析手段,从这一点来看,效率与生产率分析对我国电力行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效率 的企业 实际规模 过 小 ;在考 察期 间 中国电力产 业 的 全要 素 生产 率 以年 均 2 1 . %的速 度 增长 ,这主要得 益 于技 术进 步 ,而效 率 总体 上 并 没 有提 高 ,表 现 为 x无 效 率 。这表 明我
国电力产 业的市场 化 改革 并 未提 高企业 的效 率。
Ma y. 2 0 0 8
中 国 电 力 产 业 效 率 和 生 产 率 变 动 的 实证 研 究
杨 淑 云 ,于 良春
( 山东 大 学 经 济 学 院 , 山东 济 南 200 ) 5 10
摘 要 : 本 文 采 用 中 国 电 力 产 业 19 96— 20 年 间 省 际 的 面 板 数 据 , 用 D A 和 03 E
关 键 词 :技 术 效 率 ; 规 模 效 率 ;X效 率 ;Ma qi 指 数 l us m t
中 图分 类 号 :F 0 . 1 4r 6 7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 .8 2( 0 8 0 .0 50 0 44 9 2 0 ) 30 1.6


相 关 研 究 文 献 回 顾

1 ・ 5
维普资讯
财经论 丛
20 0 8年 第 3期
的 ,对 中国电力产业 的下 一步 的分拆或 合并 的规制 改革政 策制 定具 有参考 意义 ,因为 目前 中国的电
力产业 的市场 集中度仍 然 是非常 高 的 ,两大 电 网公 司分别垂 直一 体化 垄断 了南方 和北方 的输 电 、配 电 、售电市场 ,获得 规模 经济性 往往是 这些 企业维 持垄断 的 主要原 因 ;( )本 文不仅 从静态 的角 度 3
M l qi 生产率指 数 方法 考 察 了 中 国电 力产 业在 市场 化 改 革期 间 的效 率和 生产 率 变动 , a ut m s
研 究结果发现 :各 省 电力企 业纯技 术效率 相 差较 小 ,其 效率差 别主要 表现 在规模 效 率上 的
差别 ;电力产 业存在 规模 经 济性 ,企业 的规模 与规模 效 率具有 显著 的 ̄ f 关 关 系,规模 无 _n
如 肖兴志等 人 (06 20 )利用 17 —2 0 年 相关 数据对 中国 电力 产业 规制效 果进行 的计量检 验结果表 98 05
明 ,规 制 降低 了价 格水 平 和垄 断利 润 ,但 在 改善 服 务 质 量方 面 尚未 发 挥有 效 作 用 ,于 良春 等 人 】 (0 6 2 0 )对 中国电力 产业 以 “ 网分 开 ”为 主要 内容 的规 制 改革 对 电力 产 业绩 效 的影 响进行 的实证 厂 研究 结果表 明 , “ 网分 开 ”后 企 业 的财 务绩 效 ( 厂 利润 率 下 降 、资 产 负 债率 上 升 )下 降 ,但 是 以 “ 网分开” 为主要 内容 的规制 改革并 不 能完全 解 释实 证 分析 的结 果 ,这 样 的结 果 同样 受 到其 他诸 厂
考察 了电力产业 的技术效 率 、规 模 效 率和 规模 报酬 情 况 ,还 从 动态 的 角 度考 察 了 电力 产业 的生 产
率 、技 术进 步和效率 变动 ,测量 了 电力产 业 全要 素生 产 率 变动 的 M m us 指数 ,并将 生 产 率 的变 M qi t 动分解为 由技术进 步引起 的生 产 率变 动 和 x效 率 变动 引起 的生 产 率变 动 ,得 出的结 论对 评 价 我 国 电力产业 的市场 化改革绩 效 和进 一步深 化改革 具有重 要 的参 考意 义 。
从2 0世纪 8 0年代开始 ,中 国电力 产业 经 过一 系 列 改 革 ,终 于 在 九 十年 代末 和 2 世 纪初 开 始 1 走上 市 场化 的改革道路 ,试 图通过 改革 提高 电力产 业 的效率 、对 电力产业 的效率进 行实证 研究成 为 评价 改革绩 效 和深化 改革 的依 据 , 目前 的相关 研究 较少 且缺 乏深入 研究 。 对 中国 电力产 业 规制改 革绩 效 的研 究虽然 较 少 ,但 已经开 始 出现 。 目前 的相关 研究 可以分 为 以 下 两类 :( )研究 电力产 业 的技 术 效率 ,如楼 旭 明 等 人 (0 6 1 20 )采 用 时 间 序列 数 据 ,用 D A方 法 E 对我 国电力 产业 在 18 —20 年 间 的技术 效 率进 行 评 价 ,结论 是 近 二 十年 我 国电力 产 业相 对 规模 91 0 1 有效 性与相 对技术 有效性 没有 明显变 化 ,电力 改革 绩效 不 明显 … ; ( )研究 电力 产业 的财 务 绩效 , 2
模 效率 ,这在其 他文 献 中是没有 考虑 的 ,这一 问题 在 中 国转 轨经 济 和反垄 断 的大 背景下 是非 常重要
收 稿 日期 :20 .21 071.3 基 金 项 目 :教 育 部 20 度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研 究基 金 资 助 项 目 (6Z 0 1) 06年 0JD 05 作 者 简 介 :杨 淑 云 (91) 17 .,女 ,山 东 高 密 人 ,山 东 大 学 经济 学 院 博 士 生 ;于 良春 (9 9) 15. ,男 ,山 东 蓬 莱 人 , 山东 大 学 经济 学 院 教 授 。
多 因 素 的 影 响 。
本 文 的研 究 同前 人研 究 的不 同在 于 :( )采用 分省 面板数 据 , 目前 的研究 一 般是采用 时 间序列 1 数 据或 截面数据 ,因此本 文 的数 据更 细致 、全 面 ,能考 察单 纯 时间序 列数据 或截 面数据 难 以考察 的 问题 ;( )本文 除 了考 虑技术 效率外 ( 2 即在给 定 的投 入 条件 下是 否 实 现 了最 大产 出) ,还考 虑 了规
维普资讯 总 3期 20 0 8年 5月
财 经 论 丛
Colce Esa l Fi a ea o mis le td s ysOl n nc nd Ec no e
N .3 ( e e l o 3 ) o G n r ,N .1 7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