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自适应巡航控制的汽车纵向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汽车系统动力学第五章 纵向动力学概述
第五章纵向动力学性能分析除空调等附属设备的能耗需求外,行驶过程中车辆所需的动力与能量由行驶阻力所决定。
本章将在分析动力需求与动力供应的基础上,分析车辆的纵向动力学特性,包括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和制动性。
此外,还将讨论与路面附着条件相关的驱动和制动极限问题,最后进行制动稳定性的分析。
§5-1 动力的需求与供应本节首先介绍车辆的行驶阻力,然后分析车辆对动力的需求及供应,最后给出车辆的动力供求平衡方程。
一、车辆对动力的需求这里介绍的车辆行驶阻力,实际上代表了车辆对动力的需求。
按行驶状态的不同,车辆行驶阻力可分为稳态匀速行驶状态下的阻力和瞬态加速时的阻力两部分。
前者包括车轮滚动阻力、空气阻力和坡度阻力;后者主要是指加速阻力。
二、车辆的动力供应§5-2 动力性一、概述车辆的动力性由加速能力、爬坡能力和最高车速来衡量,也可通过对特定行驶工况下车辆动力需求与动力供应之间的比较来评定,而供求双方的平衡关系则由驱动轮轮胎与地面间的相互作用所决定。
评价车辆动力性时,通常采用“驱动力平衡图”或“驱动功率平衡图”进行分析。
三、加速能力§5-3 燃油经济性目前,大多数车辆采用内燃机作为发动机,其经济性主要以燃油消耗量表示。
一、燃油消耗量的计算根据初始的车辆设计参数,在车辆开发初期即可进行其燃油经济性理论上的估计,从而方便地在车辆设计阶段进行设计参数的修正。
二、减少油耗的途径减少燃油消耗量的途径:1)交通管理因素:包括交通管理系统、信号灯控制系统、驾驶员培训等因素,实际上均影响了车辆的行驶速度。
2)车辆行驶阻力因素:在保证汽车安全性、人机工程、经济性和舒适性的同时,尽可能降低车辆行驶阻力,如减小整车质量、轮胎滚动阻力系数、空气阻力系数和迎风面积等。
3)尽可能地降低附属设备(如空调、动力转向、动力制动等)的能耗。
4)提高传动系效率,使发动机功率要尽可能多地传递到驱动轮上。
§5-4 驱动与附着极限和驱动效率第三章中对单个轮胎与地面附着极限问题已有介绍,本节将在整车受力分析的基础上,详细讨论整车驱动与附着极限。
智能车辆控制基础 第二章 车辆纵向运动控制
第二章 车辆纵向运动控制
2.1——车辆纵向运动系统建模 2.2——车辆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 2.3——车辆纵向安全性控制
——思考题
2.1 车辆纵向运动系统建模
2.1.1 整车及轮胎动力学建模
整车动力学主要研究车身及车轮的运动状态及受力特性。 1)忽略车轮及悬架的形变作用,假设车身没有垂向运动。 2)假设车身的俯仰角和侧倾角均为零。 3)忽略转向梯形对左、右车轮转角的影响,假设左、右车轮转动的角度相同。
在此基础上,近年来ACC系统不仅扩展了更为广泛的车速应用范围,实现了起-停巡航功能(stop and go,S&G)并集成了主动避撞功能(AEB)。
S&G主要针对包括行人保护和拥堵工况在内的城市交通环境;AEB则考虑到极端危险工况下 车辆的主动防撞安全性。
ACC系统以车辆的跟车特性和乘员的乘坐舒适性作为主要性能指标。
主动避撞系统的性能与驾驶人对于系统的信任程度有关 在驾驶人避撞特性中,有两个重要的参数值得考虑:驾驶人反应时间和制动减速度。
思考题
谢谢
THANKS
图2-4 试验样车驱动系统示意图
1—变速器 2—离合器 3—发动机 4—右侧驱动轮 5—右侧驱动半轴 6—主减速器 7—差速器 8—左侧驱动半轴 9—左侧驱动轮
2.1.3 制动系统建模
图2-8 有ABS的车辆液压制动系统简图(单个车轮)
1—制动踏板 2—真空助力器 3—制动主缸 4—储液室 5—电动机 6—回油泵 7—低压储液室 8、9、11—单向阀 10—储能器 12—进油电磁阀 13—出油电磁阀 14—压力调节器 15—制动管路 16—制动器 17—车轮
图2-22 ABS高附着系数路面车轮防抱调节过程
车辆自适应巡航控制仿真系统word
车辆自适应巡航控制仿真系统
feedback-control. The vehicle adaptive cruise control simulation system is finished finally. It is applied to different driving scenarios including normal ACC , stop & go, and emergency braking.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ACC system is steady and safe in any driving scenario which prove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ACC system. Keywords: adaptive cruise control; adaptive dynamic programming; PID controller; fuzzy inferences;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II
Abstract
Abstract
Adaptive cruise control (ACC) system, one of driver-assistance systems, belongs to active security technology. By using a sensor to detect the target vehicle ahead and measure relative distance and relative speed, the host vehicle equipped with ACC adjusts their speed automatically and keeps a safe distance. It is an active safety technology, which maintains the vehicle in a constant speed set by the driver when no other vehicles ahead. ACC system aims at promoting the comfort, reducing the driver workload, as well as increasing the traffic volume and reducing the accidents. In the literature, Matlab/Simulink is used to build the vehicle longitudinal dynamics model, incorporating the engine, gearbox, driveline, brake and tire. The model is validated to possess the fundamental characteristics, similar to those of the vehicle. Meanwhile, it can be used to design and test the ACC system. In order to enforce the functions of ACC system and make it accurate and steady, there are two controllers in the ACC system-the upper controller and bottom controller. The upper controller will generate the desire acceleration control signal according to the setting of drivering habit, relative velocity and relative distance; the bottom controller will transfer the desired acceleration signal to the throttle and brake control signals, which will help to make the actual vehicle acceleration equal to the desired one. The upper controller is built with the help of a Supervised Adaptive Dynamic Programming (SADP) algorithm. SADP is able to learn online, not only the driving habit, but also the new road situation. The controller can tune its action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situation and adapt itself to the complex and changeable driving scenarios. The bottom controller consists of the throttle control and the brake control. A self-tuning of proportional-integral-derivative (PID) controller based on fuzzy inference system is used in the throttle control. It solves the problem caused by the conventional PID controller that is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puts and outputs. So this controller has the robustness and flexibility of fuzzy controller and the accuracy of PID controller as well. The parameters of the fuzzy inference part are optimized by means of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lgorithms using a fitness function associated with the system’s performance of indices. A hybrid feed-forward-control & feedback-control law is applied in the brake control, so that it has the speediness of feed-forward-control as well as the accuracy of
自动智能汽车的横纵向控制与监督
目录
01 综述 02 车辆的纵向运动控制 03 车辆的横向动力学监控 04 结论
Part One 综述
本文主要讲述的是:基于自适应巡航控 制系统的方法,采用Isermann所提出的三层 控制结构模型对纵向运动进行分析,来表示 对车辆的控制策略,以及采用基于奇偶空间 方法来监督车辆的横向动力学,提高驾驶舒 适度和安全性。
器计算所期望的节气门角度和所期
望的制动压力。在本应用中使用线 性化技术的主要意图是通过车辆模
型的逆非线性,来补偿实际的非线
性车辆行为。
02
PART Two
速度的控制
关于速度控制器,广泛的测试
周期表明,一般是用所测量的车速, 所期望的速度。所使用的是控制行
为对应于包括速度相关的增益的比
例控制算法。速度控制器的任务是 保证驾驶员获得指定的所期望的速 度。
02
PART Two
距离的控制
距离控制器输入是,受控车 辆的测量速度,所期望的距离,与 前一车辆测量距离之间的距离偏 差以及相对速度。两个控制器作 为其输出信号提供车辆所期望的 加速度。主要目的是为了让车辆 保持一定的速度行驶。
02
PART Two
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的性能
完整的自适应巡航控制控制 结构已经在两个不同的OPEL测 试车中应用,且通过激光传感器 实现对前面车辆的距离测量,控 制器设法保持测量距离几乎等于 所期望的距离。只有在非常强的 加速或减速的情况下,存在小的
Part Two 车辆的纵向运动控制
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整体架构 纵向车辆动力学模型 加速度控制 纵向运动控制
速度控制
距离控制
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系统控制性能
02
四轮转向汽车动力学建模
四轮转向汽车动力学建模四轮转向汽车是一种特别设计的轿车,通过其增加的后轮转向,可以改善车辆操控性,特别是在高速行驶时,更能帮助车辆在转弯时保持稳定性。
汽车动力学建模是关于汽车运动的物理学和工程学领域,由汽车设计师和工程师使用来处理汽车运行的一个重要方法。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建立四轮转向汽车动力学模型的步骤。
1.建立4-轮汽车运动学模型汽车运动学是描述汽车运动的物理学。
它包括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向量对时间的变化规律的描述。
因此,在建立四轮转向汽车动力学模型之前,需要先建立汽车运动学模型。
首先,需要画出汽车运动的自由度图,通过这个图可以得到汽车的六个自由度。
然后依据相对位置和旋转角度,建立汽车的刚体模型。
在这个模型中,需要求出刚体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2.建立4-轮汽车横向动力学模型建立四轮转向汽车的横向动力学模型非常重要。
这是因为在高速中行驶时,驾驶员需要处理车辆在转弯时的横向动力学问题。
而横向动力学模型可以通过使用线性轮胎模型描述汽车极限横向加速度的限制,来描述汽车在转弯时的动力学模型。
除了横向加速度,模型还包括横向质心位置,车辆横向速度以及所有轮的侧向力。
3.建立4-轮汽车纵向动力学模型汽车的纵向动力学是描述汽车在加速和制动时的物理学。
从这个角度,建立四轮转向汽车的纵向动力学模型可以处理车辆加速和制动时的动态行为。
模型包括刚体动力学和轮胎轴承特性,通过轮轴转矩和惯性力等描述汽车的动力学。
汽车纵向动力学采用的建模方法包括使用简单的百分比拟合动态性能测试数据,计算上升速度,牵引力和制动力等参数。
4.建立4-轮汽车转向动力学模型四轮转向汽车比普通汽车具有更好的转向性能。
其转向动力学是描述汽车在转向时的动态行为。
转向动力学模型主要包括前后悬架参数、车辆重量,以及转向时前后轮之间的差异。
这些参数一般可以通过车辆动态性能实验来获取。
模型中,各轮转角决定了转向动力学的结果,模型可以通过解方程组来描述轮胎侧向力和速度之间的关系。
汽车自适应巡航控制及相应宏观交通流模型研究
汽车自适应巡航控制及相应宏观交通流模型研究一、内容概括本文主要研究了汽车自适应巡航控制及其与宏观交通流的相互作用关系。
在现代智能交通系统中,自适应巡航控制(ACC)技术被认为是降低驾驶员疲劳、提高道路利用率以及减少交通事故的有效手段之一。
ACC系统通过车辆之间的通信和车辆自身的感知能力,能够实时地获取前方道路状况、交通密度等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对自身车速进行动态调整,以达到与前车保持安全距离、维持行驶秩序的目的。
在实施ACC技术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车辆间的协同控制难题、交通流模型的不确定性等。
这些问题制约了ACC系统的广泛应用和进一步发展。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ACC系统的应用进行分析,并探讨如何利用宏观交通流模型来指导ACC系统的设计与优化。
宏观交通流模型是研究道路交通运行状态和规律的基础框架,它通过对大量车辆行为的统计和分析,揭示了交通流的宏观特性,如流量、速度、密度等之间的关系。
将宏观交通流模型与ACC系统相结合,可以使得ACC系统更加智能地适应复杂的交通环境,从而进一步提高其性能和安全性。
本文的研究内容包括:介绍自适应巡航控制的基本原理和发展现状;分析当前ACC系统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探讨如何利用宏观交通流模型来描述和预测道路交通现象;阐述如何将宏观交通流模型的理论应用于ACC系统的设计中,以实现更为智能化的交通控制;最后通过仿真模拟和实际道路测试,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和ACC系统的性能。
本文旨在通过对汽车自适应巡航控制及其与宏观交通流的关系的深入研究,为解决当前ACC系统存在的问题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推动智能交通系统的进一步发展。
1. 自适应巡航控制(ACC)技术的发展背景和意义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汽车驾驶正逐渐向着更加智能、高效的方向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自适应巡航控制(ACC)技术应运而生,并迅速成为汽车行业的研究热点。
ACC技术,即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是一种能够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根据实际道路状况自动调整车速的车速控制系统。
车辆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的模糊PID实现
[ btat A cua eiel gtdnl ya c dlo aatecus ot lytm ist pwt A s c] nacrtvhc ni ia dnmi moe f dpi ri cnr s i r e l o u s r v e os e seu h
好 、 有 A C系 统 的 车 辆 , 其 它 车 辆 不 适 用 。建 装 C 对 立 的车辆纵 向动力 学模 型如 图 1所示 。
[] 2 所建模型分析修改 的基础上 , 建立了一种精确 的车辆纵 向动 力学 模 型 , 克 服 了 以往 模 型过 于复 它
杂 或简 单 的 缺 陷 , 适 合 于 A C系 统 的 控 制 。 目 更 C 前 , 用于 A C系统 的控制 算 法主要 有 PD、 参数 应 C I 变
实现 A C系统 的定 速 和跟驰 两 个控 制 目标 。 C
刖 吾
1 车辆纵 向动力学模型
车辆 自适应 巡 航 控 制 系统 ( dpiec i o - a a t r s cn v u e
t l A C) 仅 具 有 定 速 巡 航 功 能 ( 速 模 式 ) 而 r, C 不 o 定 , 且能够 通过 对本 车 车速 的调 整使 其与 前行 车辆 保持 安全 问距 ( 跟驰 模 式 ) C 。A C系 统 对 减 轻 驾驶 员 负 担 , 高驾 驶安 全性 、 适性 和节 省燃 油 等 具有 十 分 提 舒
P、 I滑模控制和模糊控制理论等 , 结合 PD算法和模 I 糊控 制算法 的优 点 , 者 采 用 混合 型模 糊 PD算 法 作 I
汽车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的研究
汽车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的研究汽车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是现代车辆的一项重要技术,它能够使车辆在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上保持安全、舒适的行驶状态。
本文将围绕汽车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展开,首先介绍其背景和相关研究现状,然后阐述本文的研究方法、实验结果与分析,最后总结研究成果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汽车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是一种智能化的车辆控制系统,它通过感应车辆前方道路情况,自动调整车辆的行驶速度和与前方车辆的距离,使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能够保持安全、舒适的状态。
随着车辆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汽车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在提高驾驶安全性和舒适性方面越来越受到。
然而,现有的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如无法完全适应复杂道路环境和缺乏高效的自适应策略优化方法等。
针对现有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的不足,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
该系统通过采集车辆前方道路信息,利用深度学习算法自动识别道路情况和障碍物,并根据识别结果自动调整车辆的行驶速度和与前方车辆的距离。
同时,系统还采用了一种基于强化学习的自适应策略优化方法,通过对车辆行驶数据的分析,自动调整控制策略,使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能够更好地适应道路变化。
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深度学习的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能够在不同道路环境和交通情况下,有效提高车辆的行驶安全性和舒适性。
同时,该系统还能够根据车辆的实际行驶数据自动优化控制策略,使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能够更好地适应道路变化。
然而,该系统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对道路环境和障碍物的识别精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提高汽车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虽然本文提出的基于深度学习的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未来的研究方向可以包括进一步提高道路环境和障碍物的识别精度、优化自适应策略优化方法以及研究更加智能化的车辆控制系统。
还可以考虑将和机器学习等技术应用到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中,以实现更加高效和精确的车辆控制。
应用于汽车主动避撞系统的车辆纵向动力学模型
中图分类号D8 (C*A+ 文 章 编 号 D$%%%&%%’(-*%%(.%*&%*’B&%(
文 献 标 识 码 DH
TUVWXYUYZ[\W]^_W[‘Y_a[‘bWXbZ_UY cZdeUVWXYUXZYYWfWZ[‘eZW_‘[XUfaf]Ubf
ghijklmn=oph qkrs=tuvkwxmrs=tupyzxmn{xr
+A+ 发动机模型 +A+A+ 理论模型
四冲程直喷式汽油机结构如图 *所示K此发动
收 稿 日 期 D*%%+&%’&*+ 基金项目D国家 E十五F科技攻关项目 -*%%*GH(%(H*$. 作 者 简 介 D侯 德 藻 -$IJ’&.=男 -汉 .=山 东 =博 士 研 究 生 K
L&M72@D5NO%%P M72@1AQ1234567A<N6A:3 通 讯 联 系 人 D李 克 强 =教 授 =L&M72@D@2RSP Q1234567A<N6A:3
延时 /&0和从点火到力矩产生的时间延时 /102进气歧
管的进气流量 %&’可用以下公式表示
%3&’4 %5&67897:;<#
=>?
其 中$%5&6表 示 最 大 进 气 流 量#对 于 一 定 结 构 的 发
动 机 来 说 是 一 常 数.789是 节 气 门 流 体 动 力 学 特 性
对 于 进 气 流 量 的 影 响 函 数.7:;<是 节 气 门 前 后 气 体
-清华大学 汽车工程系=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B(.
汽车纵向动力学研究综述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Parts・23・汽车纵向动力学研究综述Research Progress of Automobile Longitudinal Dynamics于旺YU Wang(沈阳理工大学汽车与交通学院车辆工程专业,沈阳110159)(Vehicle Engineering,School of Automobile and Transportation,Sheny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henyang110159,China)摘要: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纵向动力学研究不断加深,汽车在道路上行驶,就会存在驱动、制动、滑移等纵向动力学方面的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人们提出了汽车纵向动力学的概念。
汽车纵向动力学的研究主要包括:汽车制动动力学、汽车防抱死系统、汽车驱动防滑系统、汽车自适应巡航系统、汽车自动刹车系统。
本文将主要介绍汽车纵向动力学控制系统组成和原理、汽车制动动力学控制系统的研究进展、汽车防抱死系统的研究进展、汽车驱动防滑系统的研究进展、汽车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的研究进展、汽车自动刹车辅助系统的研究进展。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utomotive industry,the research on the longitudinal dynamics of automobiles has continued to deepen,and there are problems with longitudinal dynamics such as driving,braking,and slipping when the car is driving on the road.In view of this problem,people have proposed the concept of automobile longitudinal dynamics.The research of automobile longitudinal dynamics mainly includes:automobile braking dynamics,automobile anti-lock braking system,automobile driving anti-skid system, automobile adaptive cruise system,automobile automatic braking system.This article will mainly introduce the composition and principle of automotive longitudinal dynamics control system,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automotive brake dynamics control system,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automotive anti-lock system,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automotive drive anti-skid system,the research of automotive adaptive cruise control system Progress,research progress of auto brake assist systems.关键词:汽车;纵向动力学;防抱死;驱动防滑;制动动力学;自适应巡航;自动刹车;系统Key words:automobile;longitudinal dynamics;anti-lock braking;driving anti-skid;braking dynamics;adaptive cruise;automatic braking;system中图分类号:U469.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57X(2020)24-0023-020引言目前城市的发展和道路的优化设计极大地考验了汽车在道路上的行驶性能,要想在现有的道路上道路上提高交通流量并控制交通事故的发生,这就要求汽车设计者能在提高汽车安全行驶的车速和减小汽车与前后车之间的距离(但能有足够的安全距离)的同时能够保证汽车的各方面的稳定性能。
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车辆横纵向跟踪控制
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车辆横纵向跟踪控制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1. 研究背景: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车辆横纵向跟踪控制在自动驾驶系统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新能源练习题(含参考答案)
新能源练习题(含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80题,每题1分,共80分)1、 GPS 导航电文包括()、工作状况、时钟改正、电离层时延修正、大气折射修正等信息。
A、时钟星历B、预报星历C、广播星历D、卫星星历正确答案:D2、一只标有电阻值20Ω的定值电阻,若通过的电流是0. 5A,那么电阻两端的电压是( )。
A、10VB、40VC、0. 025VD、条件不足正确答案:A3、雷达能够主动探测周边环境,比视觉传感器受外界环境( ),是自动驾驶汽车的重要传感器之一。
根据电磁波波段,雷达可细分为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和超声波雷达等3类。
A、影响更深B、影响更大C、影响更小D、影响更广正确答案:C4、在轻量化汽车材料中,属于镁合金特点的是( )。
A、易加工B、比强度. 比刚度高C、阻尼减震性能高D、以上都对正确答案:D5、自动驾驶领域常利用()实现车辆定位。
A、卡尔曼滤波器综合卫星定位系统和惯性导航系统B、惯性导航系统C、卫星定位系统D、视觉传感器正确答案:A6、 18650 锂离子电池的“18650”5 个数字表示的内容为( )。
A、电池品牌B、电池性能C、外形尺寸D、生产批次正确答案:C7、 SOP 是指( )。
A、荷电状态B、电池功率C、电池健康状态D、放电深度正确答案:B8、电位均衡电阻的测试需要在任何两个外露导电部分施加一个测试的直流电,该直流电的测试电流不小于()A,电压小于()V,且测试持续时间不小于5s。
A、1;30B、5;60C、1;60D、5;30正确答案:C9、汽车轻量化发展的好处很多,那么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增加载荷或提高速度B、在最小构造质量下达到最大限度的使用范围C、为了创新D、总体能耗降低正确答案:C10、在汽车轻量化材料中,镁合金在汽车上使用的部件描述错误的是( )。
A、缸盖B、缸体C、前保险杠D、离合器外壳正确答案:C11、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无特种作业证从事特种作业,属违章作业。
电动汽车纵向动力学模型的建立与仿真
电动汽车纵向动力学模型的建立与仿真
电动汽车纵向动力学模型是模拟电动汽车在加速、减速、制动
等情况下的运动特性的数学模型。
建立该模型可以用于优化电动汽
车动力系统设计,增强电动汽车性能和安全性能。
下面是建立电动
汽车纵向动力学模型的步骤和仿真方法:
1. 车辆参数测量:包括电动汽车的质量、空气阻力、摩擦力、
动力系统的最大功率和转矩等参数。
2. 动力系统控制器建立:根据动力系统的最大功率和转矩、电
池电压等参数,建立电动汽车控制器的数学模型。
3. 驱动系统建立:根据车辆匀加速度和可变质量的动态特性,
建立电动汽车驱动系统的动力学模型。
4. 制动系统建立:根据电动汽车制动距离和制动力,建立电动
汽车刹车系统的动态模型。
5. 动力和刹车系统的相互作用建立:建立电动汽车动力和刹车
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数学模型。
6. 模型参数校正:利用实验数据对动力学参数进行校正,以提
高模型精度。
7. 仿真:基于Matlab等仿真软件,运用建立的模型,进行电
动汽车纵向动力学仿真,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优化。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建立一个适用于电动汽车纵向动力学模型,并且可以利用不同的软件实现该模型的仿真。
智慧树答案车联网技术知到课后答案章节测试2022年
第一章1.物联网的本质也是互联网答案:对2.传感网就是物联网答案:错3.下列哪些是物联网设备的特点答案:设计简单;大覆盖范围;低功耗;成本低廉4.物联网体系架构可以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三个层面答案:对5.感知层以RFID、传感与控制、短距离无线通信等为主要技术答案:对6.感知技术包括射频识别技术、无线传感技术答案:对第二章1.西门子是在()年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
答案:18662.第四次工业革命以智能制造为主导。
答案:对3.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包括()。
答案: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4.V2P是指车辆与()通信。
答案:行人5.车联网的两种形态分别是基于蜂窝移动通信的车云网和基于V2X协同通信的车际网。
答案:对6.()是车联网进化的终极形态。
答案:自动驾驶7.带宽在车联网里,意味着生死。
答案:错8.V2X协同通信的应用场景包括()。
答案:人路通信;车路通信;车车通信;车人通信9.蜂窝移动通信的应用场景包括()。
答案:路云通信;人云通信;车云通信10.车联网体系参考模型主要包括数据感知层、网络传输层和应用层。
答案:对第三章1.数字信号通常需要通过电平转换,方可得到微处理器能够识别的信号。
答案:对2.数字量输出通道常常需要设置()、()、()电路。
答案:放大电路;驱动电路;隔离电路3.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可分为:动力系统、底盘安全系统、车身电子系统、信息娱乐系统和()。
答案:检测系统4.电子控制悬架系统属于车身电子系统。
答案:错5.通过汽车内部的CAN总线网络,可实现在ECU之间进行数据交换。
答案:对第四章1.C类总线的位传输速率一般低于于125Kb/S()答案:错2.以下哪种系统,对信息传送速度要求最高()答案:被动安全系统3.在下述总线技术中,应用于宝马车被动安全系统的是()答案:Byteflight4.车身电子系统及其舒适性电子控制单元都连接到低速CAN总线答案:对5.在CAN总线的双绞线上,信号是按()传输的答案:相反相位6.下列属于FLexRay 总线优点的是:()答案:确定性(实时)传输数据;支持系统集成;通讯可靠;数据传输速率较高7.FLexRay是()的注册商标答案:戴姆勒克莱斯勒8.FLexRay总线采用那种()拓扑结构答案:星形总线拓扑结构;线形总线拓扑结构;混合总线拓扑结构9.LIN总线所控制的控制单元一般都分布在距离较近的空间内,如车顶、仪表台、车门等()答案:对10.LIN总线系统可让一个LIN主控制单元与最多10个LIN从控制单元进行数据交换()答案:错N总线的信息结构中,校验区用于确定主控单元是否将数据传输给从控制单元,或主控制单元是否在等待从控制单元的回应()答案:错12.下列是促进车载以太网发展原因的是()答案:降低成本;车内布线需求;数据带宽需求13.车载以太网是一种物理网络()答案:对14.车载以太网可以满足车载设备对高宽带、低延迟以及音视频同步等应用要求()答案:对15.第一个车载以太网标准是2014年6月获批的()答案:错第五章1.汽车的电子控制系统输入和输出信号(电压或电流)出现异常且超出正常变化范围,ECU即判断该系统出现故障。
基于IPSO-MPC的无人驾驶车辆纵向运动控制
0引言运动控制是无人驾驶车辆研究领域中的核心问题之一,车辆根据周围环境以及车辆状态信息向油门、刹车以及转向系统等发出控制指令[1]。
其中,纵向控制主要研究车辆的速度跟踪能力,控制车辆按照预定的速度行走是实现车辆稳定跟踪期望轨迹的关键。
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MPC )具有预测模型、滚动优化和反馈校正等特点,适用于不易建立精确数学模型且存在约束条件的控制。
文献[2]提出了一种模型预测控制(MPC )框架的自动地面车辆速度跟踪的控制方法,结合简单的纵向逆动力学模型和MPC 自适应调节,实现车辆纵向速度的控制。
文献[3]提出了一种分层控制架构下的智能电动汽车纵向跟车运动自适应模糊滑模控制方法,上位控制器由滑模控制器与自适应模糊控制器组成,下位控制器根据控制方式由纵向动力学逆模型计算出期望力矩,实现对加速度期望值的跟踪。
同样地,文献[4]使用车辆纵向运动的上下位分层控制器结构,在上位控制器中提出改进的MPC 算法,下位控制器根据期望加速度求解发动机节气门开度和制动压力。
众多研究学者还将其他优化算法加入纵向运动控制中。
文献[5]引入了一种带有混沌初始化的粒子群优化算法(CPSO ),将其应用到模型预测控制中,用于解决同时带有输入约束和状态约束的控制问题。
文献[6]设计了基于PSO 算法的模型预测控制器,通过粒子(MPC 中的参数N p 、N c )和该粒子所对应的适应值(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建立联系,能够有效地对车辆轨迹进行跟踪。
文献[7]通过数值验证,证明使用一种改进的粒子群算法可以降低计算迭代次数,减少MPC 计算成本。
纵向控制可分为直接式和分层式2种控制方式,为了便于研究控制系统,本文采用分层控制结构。
在上位控制器中,针对二次规划求解优化问题不够精确的问题,对基本粒子群算法进行改进,由此设计上位控制器输出期望的加速度,下位控制器运用逆纵向动力学输出期望节气门开度和期望制动压力,对车辆速度跟踪效果问题进行研究。
纯电动汽车全速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的研究
纯电动汽车全速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的研究随着节能环保的提倡和智能化热潮的兴起,电动汽车先进驾驶员辅助系统的开发越来越被重视。
目前,电动汽车自适应巡航工作车速受到限制,跟踪性和抗干扰能力差,不能完全适应复杂多变的行驶环境。
因此研究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在全速和外界干扰工况下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研究了纯电动汽车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不同工作模式的切换和执行策略,采用了基于二次型优化和模型预测控制理论的纵向控制方法,针对不同驾驶工况进行仿真分析,验证了自适应巡航控制策略和算法的有效性。
本文选取车辆的纵向车速作为被控对象,分别建立了纵向动力学及三相交流感应电机仿真模型,采用直接转矩控制方法实现对期望转速及期望转矩的快速跟踪。
为了获得行车间距的参考轨迹,采用了基于变时距和紧急制动安全车距理论的行车间距策略,并针对不同的间距策略进行仿真对比分析,验证了兼顾道路利用率和安全的间距策略灵活性较强,更适用于多路况的驾驶环境。
针对功能切换、驱动与制动控制及主动干预三种情况进行了分析与处理,制定了基于门限逻辑判断的切换与干预及考虑机械与再生制动力矩分配的动力输出控制策略。
研究了基于模糊自适应PID的巡航控制及模型预测的自适应巡航控制,对两种控制算法进行MATLAB/Simulink巡航工况仿真对比分析,仿真结果表明,相对于模糊自适应PID控制,模型预测控制调节时间缩短了46.7%,对车速和加速度调节的超调量分别降低了87.5%和100%。
针对跟随模式的不同工况,对模型预测控制进行了MATLAB/Simulink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模型预测控制能够满足多工况全速范围内的控制需求,能够保证系统的全局性能,在多变量且多约束复杂系统中控制优势明显。
为了进一步验证与说明控制的效果,体现行驶过程中踏板开度和转矩的变化,进行了MATLAB/Simulink与Carsim联合仿真,验证了自适应巡航控制策略及算法的有效性,能够有效控制车辆纵向行驶。
车载设备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算法优化考核试卷
D.预测决策
4.以下哪些方法可以用于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算法优化?()
A.网络剪枝
B.网络量化
C.网络迁移
D.模型加速
5.在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中,哪些模块可以实现车辆自主泊车功能?()
A.车道保持模块
B.自适应巡航模块
C.环境感知模块
D.泊车辅助模块
6.以下哪些技术可以用于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中的数据融合?()
五、主观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
1.请简述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中的环境感知技术,并列举至少三种常用的感知传感器及其特点。
(答题框)
2.描述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中的决策模块的作用和功能,以及它如何与感知模块和控制模块相互协作。
(答题框)
3.针对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算法优化,请阐述至少两种优化方法,并解释它们如何提高系统的性能。
1.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可以在完全不需要人类干预的情况下驾驶车辆。()
2.在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中,激光雷达比摄像头更适合在夜间或恶劣天气条件下工作。()
3.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中的车道保持辅助功能主要依赖于车辆导航系统。()
4.算法的速度和能耗不是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算法优化的重要考虑因素。()
5.在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中,可以使用单一传感器完成对所有环境的感知。()
19. A
20. A
二、多选题
1. ABD
2. ABD
3. ABD
4. ABC
5. D
6. ABC
7. ABC
8. ABCD
9. ABC
10. BD
11. AB
12. ABCD
13. ABCABC
17. ABC
18. ABC
19. ABC
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纵向控制技术及原理
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纵向控制技术及原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智能化的飞速进步,智能驾驶系统正在成为汽车行业的热门话题。
其中,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纵向控制技术在提高驾驶安全性和舒适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系统概述、原理、技术特点和发展趋势等方面对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纵向控制技术进行详细讨论。
一、系统概述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是通过激光雷达、摄像头、超声波传感器等传感器实时感知车辆周围环境,并通过高精度地图和定位系统对车辆进行定位和环境感知,从而实现对车辆控制的智能化。
在纵向控制方面,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主要包括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ACC)、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智能巡航控制系统(ICCS)等。
二、纵向控制原理1. 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原理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基于车辆前方的雷达传感器对前车距离和速度进行实时测量,通过控制车辆的油门和刹车系统,使车辆能够在保持安全距离的基础上自动跟随前车行驶,从而减少驾驶员的疲劳程度,提高行车舒适性和安全性。
2. 自动紧急制动系统原理自动紧急制动系统主要通过前方的雷达传感器和摄像头实时监测前方道路情况,当系统检测到前方有阻碍物或其他车辆在急刹时,系统能够自动触发制动系统,以避免碰撞事故的发生,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
3. 智能巡航控制系统原理智能巡航控制系统是基于导航地图和车辆定位系统,通过对路线的实时监测和对车辆周围环境的感知,能够实现自动控制车辆的加减速,并能够根据道路情况、限速等信息进行自动调节,从而减轻驾驶员的驾驶负担,提高行车效率。
三、技术特点1. 高精度传感器:智能驾驶辅助系统采用了多种传感器,如激光雷达、摄像头、超声波传感器等,能够实时感知车辆周围环境,为纵向控制提供了精准的数据支持。
2. 数据融合与处理:系统通过对各种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进行融合和处理,能够实现更加准确的环境感知和车辆控制,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3. 实时响应能力: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具有很强的实时响应能力,能够在毫秒级时间内做出反应,从而避免了许多交通事故的发生。
城市工况汽车智能巡航控制与仿真
0 引言
随 着 公 路 运 输 业 的 快 速 发 展和 人 们 生 活 水 平
行 了分析 。
1 车辆纵向动力学系统模型
本 文 所 建 立 的 车 辆 纵 向 动 力 学 系统 模 型 , 采
用功 率 是 1 2 5 k w、排量 是 1 . 6 L 的某 型号 发动 机 ,并 且 是 发动 机 前置 、前 轮 驱 动 的 方 式 。 车 辆纵 向动
的 不 断 提 高 ,汽 车 保 有 量 急 剧 增加 ,导 致交 通 拥 堵现 象 日益 明显 ,交 通 事 故 率也 随之 明显 上 升 , 严重 威 胁 着 人 类 的 出行 与 生命 安全 。 因此 ,人 们
在 巡 航 控 制 中的 应用 研 究及 系统研 发 等 方面 仍 有
待进 行更深 入地研 究。 。 ’ 。 本 文 拟 采 用 模 糊 控 制
理 论 ,研 究 城 市 工 况 下 ( 即 行 驶 车 速 低 于4 0 k m/ h ) 汽 车 智 能 巡 航 控 制 方法 ,将 理 想 安 全 距 离 与 实 际 相 对 距 离 的 差值 及 前 车 车 速 与 巡 航 车 车 速差 值 作 为 模 糊 控 制器 的输 入 量 , 以节 气 门 开 度大 小 或 者 制 动 踏 板 行程 作 为 模 糊 控 制 器 的输 出 量 ,实 现 巡 航 车 辆节 气 门开 度 与 制 动 踏 板 的 自动 调 节 。利 用 MAT L AB / S i mu l i n k 搭 建汽 车纵 向系统 动 力 学模 型
务l 违 Leabharlann 訇 似 城市工况汽车智能巡航 控制与仿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著名的有 M oskw a 、 H edrick 等的模型, 本 文采用的是简化二状态发动机模型。发动机各参 数如图 2 所示。
图 1 汽车纵向运动受力示意图 F ig . 1 Sketch of veh icle long itud inal force
图 2 发动机参数示意图 F ig . 2 Param e ters of en gine
Abstract : T o realize the a i m o f vehic le adaptive cru ise contro l ( ACC ) , a tw o states m odel o f eng ine w as in troduced on the basis of for m erly deve lo ped veh icle brake syste m m ode,l and g iv ing a sw itch criterion betw een the veh icle driv ing and brak in g , a veh icle long itu dina l dynam ic m ode l w as constructed. T aking santana car as an examp le , a si m u lation program w as com p iled to si m ulate the typ ica l ACC condit io n o f the car . T he si m u lation resu lts show that the suggestedm ode l can rea lize the ACC o f th e car w ith successful sw itch betw een driv ing and brak in g . K ey w ord s : veh icle eng in eerin g ; adaptiv e cru ise contro l( ACC ); lo ng itud in al dyna m ic m ode; l si m ulat io n 究甚少。作者在文献 [ 2]介绍基于 ACC 制动系统
图 5 距离仿真结果 F ig. 5 Simu lation resu lt of distan ce
从图 4 和图 5 可以看出 , 由于实际距离大于
图 3 驱动与制动间的切换标准 F ig . 3 Sw itch cr iterion between driving and b rak ing
期望的安全距离, ACC 车迅速 加速,பைடு நூலகம்以缩 短与前 车的距离 , 加速中 ACC 速度 甚至超过前车 的速
发动机速度可由下式计算 : Je
e
= T n et - T pum p
( 7)
式中: J e 为 发动机转动惯 量; e 为 发动机转 速; T net为发动机产生的扭矩; T pum p为由压力环产生的 泵吸损失 。 发动机二状态模型为 : T net = fn et (m a, ) ( 8)
e
( 2)
0 引
言
模型的基础上, 推导了应用于 ACC 的汽车纵向动 力学模型, 引入发动机二状态模型, 并由此给出了 驱动与制动的 切换标准。最后 , 以 Santana 轿车 参数为基础建立了汽车纵向动力学模型, 并应用 DSC 控制算法对典型 ACC 工况进行了仿真。
汽车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通过控制汽车的发 动机和制动系统来调节自车与前车的安全距离, 使驾驶员从反复地操作油门踏板和制动踏板中解 脱出来 , 享受更加舒适的驾驶乐趣 。为了实现 上述目的, 必须建立适用于 ACC 的汽车纵向动力 学模型。当前对 ACC 的研究多集中于控制算法 的研究 , 而对实现 ACC 控制的汽车动力学模型研
当 a des - a r < h 时, 制动系工作 式中: h 为滞后的大小。
3 制动与驱动的切换标准
从汽 车纵 向动 力学 模型可 以看 出, 一旦 由 ACC 控制算法获得期望的加速度 ades以后 , 就需 要计算发动机扭矩和制动扭矩 , 但发动机和制动 间何时切换需要建立切换标准。考虑到发动机存 在怠速扭矩 , 因此可将发动机输出扭矩分为两部 分 : 怠速扭矩 T ect和普通扭矩 T e。将这两部分代 入汽车纵向动力学方程, 可得: 2 T e - T b = a + rR + rCv - T ect 加速度 , 可得 : ar = 1 (T ect - rR - rC v )
用于自适应巡航控制的汽车纵向 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詹 军
( 吉林大学 汽车动态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 长春 130022)
摘
要 : 为了实现汽车自适应巡航控制 ( ACC )的目的, 在已有制动系模型的基础上, 引入发动
机二状态模型, 给出了驱动与制动的切换标准 , 建立了汽车纵向动力学模型, 并以 Santana 轿 车参数为例建立了模拟仿真程序 , 对 ACC 典型工况进行了仿真。 仿真结果表明: 模型可实现 ACC 的控制目的 , 驱动与制动可顺利切换。 关键词 : 车辆工程 ; 自适应巡航控制; 纵向动力学模型; 仿真 中图分类号 : U461 . 1 文献标识码: A
158
吉林大学学报 ( 工学版 )
[ 3] [ 4]
第 36 卷
汽车的受力示意图如图 1 所示。在图示条件下, 汽车的力平衡方程为 : F f + F r - F d - m g sin = m a ( 1) 式中: F f、 F r 分别为汽车前后轮的牵引力; F d 为阻 力 ; m 为汽车总质量 ; 为道路坡度 , 为了简化研 究 , 以下部分道路坡度 设为 0 。
为了研究方便 , 根据 ACC 的工况特点 , 对汽 车纵向动力学模型做如下假设 : ①汽车为后轮驱 动 ; ②轮胎相对地面的滑动可忽略; ③从发动机到 后轴的扭矩传递中无相对滑动。 用发动机驱动扭矩和制动系制动扭矩表示的 汽车纵向动力学模型为: T e - T b - M - rF d = 1 2 2 [ J e + R g r (J r + J f + m r ) ] a Rgr 为了简化表达式 , 定义 : 2 J e + R g r (J r + J f + m r ) = 2 Rgr
由于受决定切换条件的信号噪声有限的采样 率、 界面上模型值和实际值间的偏差以及其他因 素的影响, 任何控制系统中的切换面都存在潜在 的滞后。为了消除切换中的 颤振 现象 , 如图 3 中实线所示 , 在切换界面上引入一个小 的滞后。
图 4 速度仿真结果 F ig. 4 Simu lation resu lt of ve locity
收稿日期 : 2005 06 07.
[ 1]
1 汽车纵向动力学模型
ACC 只对汽车的 纵向运动进行 控制, 此 时,
基金项目 : 教育部骨干教师研究基金资助项目 ( GG 580 10183 1995). 作者简介 : 詹军 ( 1973- ), 男 , 副教授 , 博士 . 研究方向 : 车辆动力学及智能控制 . E ma i:l zhan. jun@ asc.l jlu . edu. cn
Setup of vehicle longitudinal dynam ic m odel for adaptive cruise control
Zhan Jun
( S ta teK ey Laboratory of A utomob ile D ynam ic S imulation, J ilin U niver sity, Chang chun 130022, China)
160
吉林大学学报 ( 工学版 )
第 36 卷
度 , 然后能很好地收敛于前车的速度 , 当前车速度 改变后 , ACC 车能随着前车 的速度变化而变 化, 且速度相应较快 ; 实际距离能收敛于期望距离 , 当 前车速度发生变化后 , 期望距离也相应发生变化, 实际距离也跟随发生变化 , 最后收敛于期望距离。 加速度仿真结果见图 6 , 节 气门开度仿真结 果见图 7, 制动压力仿真结果见图 8 。
2 [ 5]
( 15 )
定义残余加速度为 a r, 它是 T e = T b = 0 时的
因此, 当期望的加速度 ad es大于残余加速度 a r 时, 需要发动机产生扭矩来加速汽车 , 此时发动机工 作 ; 相反, 当 ad es小于 a r 时, 需要制动系产生制动 扭矩来减速汽车, 此时制动系工作。切换标准可 表达为 : 当 ades a r 时, 发动机工作 当 ades < a r 时, 制动系工作 ( 17 )
第 36卷
第 2期
吉林大学学报 ( 工学版 )
Journa l o f Jilin U niversity ( Eng inee ring and T echno logy Ed ition)
V o. l 36 N o . 2 M ar . 2006
2006年 3 月
文章编号 : 1671- 5497( 2006) 02- 0157- 04
流出进气歧管的气体质量 m a, out也由 M ap 图决定。 此外, 假设歧管中的气体为理想气体 , 则歧管中的 压力可由下式转换: p m Vm = m aRTm 则扭矩的方程可写为 : T net = f net (p m, ) ( 13 ) ( 14 )
2 发动机模型
许多学者都对发动机模型进行了研究, 其中
式中: m a, ou t已用 m a 代替, 假设没有延迟并在理想 气体情况下 , 二者的关系为 : m a, out = fm a (m a,
a
)
( 9) ( 10 )
( 3)
m a 可由气体连续性方程给出 : m a = m a, 角度 决定 : m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