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第九章 人际关系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 人际关系
本章主要内容
• 第一节 人际关系概述 • 第二节 人际吸引 • 第三节 人际关系的测量与改善
第一节 人际关系概述
一 、什么是人际关系 • 定义:人们在社会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建 立在个人情感基础上的相互联系。即人与 人之间的心理关系,心理上的距离。 • 不论是亲密关系,疏远关系还是敌对关系 都是心理上的距离,统称为人际关系。
2.爱情的行为 Swensen(1972)要求不同年龄的人回答什么样的行为和 爱人的联系最紧密,区分出了7种爱情行为: ①爱情的口头描述,如说“我爱你”或其他表示爱情的 话语; ②表达爱情的身体语言,如拥抱或接吻; ③言语上的自我暴露,把自己的秘密和感受告诉对方; ④以非言语的方式表达感情,比如当爱人出现时,尽管 与对方并无直接交往,仍表现出轻松和快乐; ⑤有形的爱情表征,如送礼物给对方或帮对方做一些事 情; ⑥无形的爱情表征,比如关注对方的活动,尊重对方的 想法,并鼓励对方; ⑦表示愿意容忍对方的一些缺点,愿意为维持这种关系 做出一些牺牲。
二 、人际关系的特点 人际关系是人们在心理上的关系,是从心理方面显示了社 会关系,具有独特的特点: 1 、情感性 联合情感—--接近 疏离情感----排斥 2 、个人性 人际关系是具体常人之间的互动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 心理距离,是在面对面的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以情感为基 础,极具个人性。 例如:从工作关系上讲,对方是领导要经常汇报工作,但 在人际关系上却与之十分疏远。 3 、直接性可感性 正是由于人际关系是在具体的个人之间相互作用过程中 形成的,以情感为基础。情感具有渲染性,有信誉功能。 因此,人们可以直接地感受到彼此之间的亲密/疏远/敌对 程度。
心理定向阶段 情感探索阶段 情感交流阶段 稳定交往阶段
五 、人际关系的原则 1、 交互原则 不能一味地被动等待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 功利原则(交换原则) 人际关系的本质是社会交换,是交往双方 都得到满足的过程。 3、 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人们只接纳那些喜欢自己,支持自己的 人,而对否定自己的人则倾向于排斥。
三 、人际关系产生的社会心理学基础 1、 亲和需要——人们有需要与他人相伴的 倾向 • 个体恐惧感越强,亲和需要越高。 • 当一个人与他人在一起不仅不能给他安慰, 反而使他显得尴尬时(高焦虑状态),亲 和需要降低,宁愿单独经历尴尬场面。
2、人际关系的报酬 (魏斯,1974) • 依恋:得到安全感和舒适感 • 社会融合:产生团体归属感 • 价值确定:产生自己有价值、有能力的感觉 • 可靠的同盟感:在需要时会有人帮助我们 • 得到指导:获得有价值的指导 • 照顾他人的机会:在对他人健康负有责任时出 现,照顾某人给个体一种被需要及自 我重要的感觉。
第二节 人际吸引
• 人际关系可以是亲密的也可以是疏远的甚 至是敌对的。那种个体之间在情感上相互 亲近的状态叫人际吸引,是人际关系中的 肯定形式。
一、 增进人际吸引的因素 1、 能力与特长 能力与特长可以增进人际吸引,但是十全 十美容易使别人产生人际压力,造成疏远。 2、外貌 在交往之初作用大,随后作用逐渐减少 3、相似,互补 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相似 个性,人格因素互补,互相羡慕
Fra Baidu bibliotek
3、摆脱寂寞 • 寂寞是指当人们的社会关系缺乏某种重要特 征时所体验到的主观不适。这种缺陷可能是 数量上的,我们可能没有朋友或朋友比我们 期望的要少;也可能是质量上的,我们可能 感到关系肤浅或达不到期望的程度。 • 情绪性寂寞:缺少亲密的依恋对象 • 社会性寂寞:缺乏团体归属感
四、 人际关系的形成过程 (奥尔特曼、泰勒,1973)
三 、 爱情
广义的爱情:指存在于各种亲密关系中的爱, 意味着人际关系中的接近、悦纳、共存 的需要及持续和深刻的同情,共鸣的亲 密感情。 狭义的爱情:指心理成熟到一定程度的异性个 体之间强烈的人际吸引。
1、喜欢与爱情的区别: (1)喜欢是中等强度的人际吸引;爱情是高度的人际 吸引。 (2)爱情的三个基本特征: A 依恋:卷入爱情的恋人在感到孤独时,会高 度特意地寻求自己恋人的伴同与宽慰,而别人不能有 同样慰藉的作用。 B 关怀与奉献:恋人之间会彼此高度关怀对方 的情感状态,感到使对方快乐和幸福是自己的责任, 并对对方的不足表示出高度宽容。 C 亲密:有特殊的身体接触的需要,虽然这种 身体接触最终会自然地卷入性的意味,但是恋爱之初, 这种身体接触却是泛化的高度依恋需要的反映。在一 定意义上,它很象高度依恋母亲的幼儿对母亲爱抚的 需要。
4、接近,熟悉 5、有利人际吸引的人格特征: 尊重关心他人,善于理解,乐于助人, 富有同情心;热心集体活动,工作认真负 责;稳重,耐心,宽厚,真诚,热情,开 朗等。
二 、 阻碍人际吸引的个人因素 1 为人虚伪 2 自私自利 3 不尊重人 4 报复心强 5 嫉妒心理 6 苛求于人 7 过于自卑 8 猜疑心强 9 骄傲自满 10 孤独固执
4、爱情的类型 加拿大的社会学家李(Lee,1973)根据人们在爱情中的 不同行为表现,区分了6种不同的爱情类型。 (1)浪漫式爱情:爱是强烈的情绪体验,一见钟情是这 种爱的典型,外表吸引力则是关键。浪漫爱情的人 可能会同意下面的话:“我和他(她)之间有那种奇妙 的生物化学反应。” (2)占有式爱情:对爱人有一份狂爱,容易紧张忌妒, 完全被对方迷住。他(她)完全依赖于自己的伴侣,所 以害怕被拒绝。他可能同意下面的话:“如果爱人 不注意我的话,我会感到这个人没有活力。” (3)最好朋友的爱情:爱情经由友谊、共同爱好及逐步 自我展露而慢慢成长起来的令人愉快的亲密关系。 这种爱是深思熟虑的、温暖的、富于同情心的。处 于这种爱情中的人可能会认为“我最满意的爱情关 系是从友谊中发展出来的”。
3.爱情的体验 卡宁等(Kaninetal.,1970)让679名大学生评定 他们在现在或最近爱情关系中体验到的不同感受及强度, 结果发现: 79%的人有强烈的幸福感,37%的人注意力难以集中, 29%的人有飘飘然的感觉,22%的人想狂奔、尖叫, 22%的人在约会前感到紧张,20%的人“感到眩晕、无 忧无虑”。 还有一些强烈的躯体感受,如20%的学生报告说他们感 到手发冷、心慌、脊背发麻,还有12%的学生说他们 有失眠体验。
本章主要内容
• 第一节 人际关系概述 • 第二节 人际吸引 • 第三节 人际关系的测量与改善
第一节 人际关系概述
一 、什么是人际关系 • 定义:人们在社会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建 立在个人情感基础上的相互联系。即人与 人之间的心理关系,心理上的距离。 • 不论是亲密关系,疏远关系还是敌对关系 都是心理上的距离,统称为人际关系。
2.爱情的行为 Swensen(1972)要求不同年龄的人回答什么样的行为和 爱人的联系最紧密,区分出了7种爱情行为: ①爱情的口头描述,如说“我爱你”或其他表示爱情的 话语; ②表达爱情的身体语言,如拥抱或接吻; ③言语上的自我暴露,把自己的秘密和感受告诉对方; ④以非言语的方式表达感情,比如当爱人出现时,尽管 与对方并无直接交往,仍表现出轻松和快乐; ⑤有形的爱情表征,如送礼物给对方或帮对方做一些事 情; ⑥无形的爱情表征,比如关注对方的活动,尊重对方的 想法,并鼓励对方; ⑦表示愿意容忍对方的一些缺点,愿意为维持这种关系 做出一些牺牲。
二 、人际关系的特点 人际关系是人们在心理上的关系,是从心理方面显示了社 会关系,具有独特的特点: 1 、情感性 联合情感—--接近 疏离情感----排斥 2 、个人性 人际关系是具体常人之间的互动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 心理距离,是在面对面的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以情感为基 础,极具个人性。 例如:从工作关系上讲,对方是领导要经常汇报工作,但 在人际关系上却与之十分疏远。 3 、直接性可感性 正是由于人际关系是在具体的个人之间相互作用过程中 形成的,以情感为基础。情感具有渲染性,有信誉功能。 因此,人们可以直接地感受到彼此之间的亲密/疏远/敌对 程度。
心理定向阶段 情感探索阶段 情感交流阶段 稳定交往阶段
五 、人际关系的原则 1、 交互原则 不能一味地被动等待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 功利原则(交换原则) 人际关系的本质是社会交换,是交往双方 都得到满足的过程。 3、 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人们只接纳那些喜欢自己,支持自己的 人,而对否定自己的人则倾向于排斥。
三 、人际关系产生的社会心理学基础 1、 亲和需要——人们有需要与他人相伴的 倾向 • 个体恐惧感越强,亲和需要越高。 • 当一个人与他人在一起不仅不能给他安慰, 反而使他显得尴尬时(高焦虑状态),亲 和需要降低,宁愿单独经历尴尬场面。
2、人际关系的报酬 (魏斯,1974) • 依恋:得到安全感和舒适感 • 社会融合:产生团体归属感 • 价值确定:产生自己有价值、有能力的感觉 • 可靠的同盟感:在需要时会有人帮助我们 • 得到指导:获得有价值的指导 • 照顾他人的机会:在对他人健康负有责任时出 现,照顾某人给个体一种被需要及自 我重要的感觉。
第二节 人际吸引
• 人际关系可以是亲密的也可以是疏远的甚 至是敌对的。那种个体之间在情感上相互 亲近的状态叫人际吸引,是人际关系中的 肯定形式。
一、 增进人际吸引的因素 1、 能力与特长 能力与特长可以增进人际吸引,但是十全 十美容易使别人产生人际压力,造成疏远。 2、外貌 在交往之初作用大,随后作用逐渐减少 3、相似,互补 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相似 个性,人格因素互补,互相羡慕
Fra Baidu bibliotek
3、摆脱寂寞 • 寂寞是指当人们的社会关系缺乏某种重要特 征时所体验到的主观不适。这种缺陷可能是 数量上的,我们可能没有朋友或朋友比我们 期望的要少;也可能是质量上的,我们可能 感到关系肤浅或达不到期望的程度。 • 情绪性寂寞:缺少亲密的依恋对象 • 社会性寂寞:缺乏团体归属感
四、 人际关系的形成过程 (奥尔特曼、泰勒,1973)
三 、 爱情
广义的爱情:指存在于各种亲密关系中的爱, 意味着人际关系中的接近、悦纳、共存 的需要及持续和深刻的同情,共鸣的亲 密感情。 狭义的爱情:指心理成熟到一定程度的异性个 体之间强烈的人际吸引。
1、喜欢与爱情的区别: (1)喜欢是中等强度的人际吸引;爱情是高度的人际 吸引。 (2)爱情的三个基本特征: A 依恋:卷入爱情的恋人在感到孤独时,会高 度特意地寻求自己恋人的伴同与宽慰,而别人不能有 同样慰藉的作用。 B 关怀与奉献:恋人之间会彼此高度关怀对方 的情感状态,感到使对方快乐和幸福是自己的责任, 并对对方的不足表示出高度宽容。 C 亲密:有特殊的身体接触的需要,虽然这种 身体接触最终会自然地卷入性的意味,但是恋爱之初, 这种身体接触却是泛化的高度依恋需要的反映。在一 定意义上,它很象高度依恋母亲的幼儿对母亲爱抚的 需要。
4、接近,熟悉 5、有利人际吸引的人格特征: 尊重关心他人,善于理解,乐于助人, 富有同情心;热心集体活动,工作认真负 责;稳重,耐心,宽厚,真诚,热情,开 朗等。
二 、 阻碍人际吸引的个人因素 1 为人虚伪 2 自私自利 3 不尊重人 4 报复心强 5 嫉妒心理 6 苛求于人 7 过于自卑 8 猜疑心强 9 骄傲自满 10 孤独固执
4、爱情的类型 加拿大的社会学家李(Lee,1973)根据人们在爱情中的 不同行为表现,区分了6种不同的爱情类型。 (1)浪漫式爱情:爱是强烈的情绪体验,一见钟情是这 种爱的典型,外表吸引力则是关键。浪漫爱情的人 可能会同意下面的话:“我和他(她)之间有那种奇妙 的生物化学反应。” (2)占有式爱情:对爱人有一份狂爱,容易紧张忌妒, 完全被对方迷住。他(她)完全依赖于自己的伴侣,所 以害怕被拒绝。他可能同意下面的话:“如果爱人 不注意我的话,我会感到这个人没有活力。” (3)最好朋友的爱情:爱情经由友谊、共同爱好及逐步 自我展露而慢慢成长起来的令人愉快的亲密关系。 这种爱是深思熟虑的、温暖的、富于同情心的。处 于这种爱情中的人可能会认为“我最满意的爱情关 系是从友谊中发展出来的”。
3.爱情的体验 卡宁等(Kaninetal.,1970)让679名大学生评定 他们在现在或最近爱情关系中体验到的不同感受及强度, 结果发现: 79%的人有强烈的幸福感,37%的人注意力难以集中, 29%的人有飘飘然的感觉,22%的人想狂奔、尖叫, 22%的人在约会前感到紧张,20%的人“感到眩晕、无 忧无虑”。 还有一些强烈的躯体感受,如20%的学生报告说他们感 到手发冷、心慌、脊背发麻,还有12%的学生说他们 有失眠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