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第九章 人际关系

合集下载

社会心理学中的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

社会心理学中的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

社会心理学中的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在社会心理学中,人际关系和人际沟通被认为是相互关联且不可分割的概念。

人际关系是指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而人际沟通是在人际关系中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的过程。

本文将探讨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的概念、重要性以及一些影响它们的因素。

一、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

它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因为人类是社会性动物,人际关系对于个体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人际关系可以分为亲密关系和非亲密关系两类。

亲密关系是指个体之间情感亲密、信任度高的关系,例如家人、朋友和伴侣关系。

这种关系通常建立在相互理解、支持和尊重的基础上,并且在其中人们可以分享彼此的感受、需求和目标。

非亲密关系则是指个体之间较为疏远、信任度低的关系,例如同事、邻居和其他社交关系。

虽然这些关系没有亲密关系那么深入,但在社交交往和合作等方面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人际沟通人际沟通是在人际关系中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的过程。

它是人们进行交往、建立关系和共享信息的基础。

人际沟通可以包括口头和非口头两种形式。

口头沟通是指通过语言来传达信息和交流思想的过程,例如对话、演讲和电话交流。

这种形式的沟通通常更直接和明确,有助于及时理解和回应对方的需求。

非口头沟通则是通过非语言的方式进行信息传递,例如肢体语言、表情和眼神交流。

这种形式的沟通在人际交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它可以传达更多的情绪和态度。

人际沟通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更是了解他人、理解需求以及建立共识的过程。

因此,有效的人际沟通技巧对于维系健康的人际关系至关重要。

三、影响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的因素人际关系和人际沟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面将介绍其中一些主要因素。

1. 社会文化因素:不同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会影响个体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方式,从而影响人际关系和人际沟通。

例如,在某些文化中,人们更注重集体利益而非个人利益,在沟通中更注重保持面子而非直接表达观点。

2. 人格因素:每个人的人格特点和个性会对人际关系和人际沟通产生影响。

领导科学(9章人际关系管理)精讲

领导科学(9章人际关系管理)精讲

第二节
人际关系的一般问题
一、人际关系的含义 人际关系是人们在物质和精神生活中相互交往而 产生的心理关系。群体人际关系就是群体中人与人 之间的心理关系。 人际关系:两个人彼此能互相影响对方,并且 互相依赖。(凯利1983)
二、人际关系相关理论介绍
(一)人际关系倾向(反应特质)分析 这个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威廉姆.休茨提出来 的。 1.容纳型。人际交往时希望与他人建立并维 持相互容纳的和谐关系。 2.控制型。具有控制和影响他人的欲望。
(四)与下级相处的技巧 5.与那些精心挑选的、认识到问题的复杂性、能够 也愿意帮助领导者弄清楚复杂问题并寻找可行的解 决方法的下属分担压力、问题和责任。 6.熟悉下属的成就和所关注的事情。 7.通过螺旋式赞同方式来寻找:领导者与下属的价 值和目标是一致的。 8.通过用“内部人标记”来建立与下属的共同话题。 9.相互关系的公平。
心理学家尤里尔.福阿提出人际关系的交换理论, 用来说明人际关系中的需要互补。他认为友谊上物质 和精神财富的交换关系。人们通过友谊可以获得六个 等级的利益:(1)爱;(2)社会地位;(3)信息; (4)金钱;(5)财产;(6)帮助。在人际关系中, 这种利益的交换是必然的,但却不一定是在同一等级 上进行交换。良好的人际关系就是以这种利益的相互 交换,需要的相互满足为基础。
二、改善横向关系
1.首先要查明它们的存在范围。
2.弄清哪些人可能抵制合作,原因何在,以及抵制的程 度 3.选择并实施消除或克服这些问题的对策。 (1)建立关系 (2)由于观念和利害关系上的严重分歧,那些人甚至会 对你的管理采取强烈的抵制作法,这时你就要敢于并且能 够采取更复杂或更强硬手段来对付他们的抵制。 (3)通过一些与他们关系密切的人影响他们 (4)减少横向关系和各方分歧

现代社会心理学第九章周晓红

现代社会心理学第九章周晓红

托马斯: 如果人们把情景界定为真实的,那么它们在结果上也就是真实的。
由美国社会学家哈罗德·加芬克尔于六七十年代发展起来
日常生活方法论的英文写法为“Ethnomethodology”,在汉语文献中也被译成民族(或种族)方法论、本土方法论、民俗学方法论以及人种学方法论等等
Ethnomethodology就是本土方法研究,即对某一阶级、地区、团体、行业的人通常用来证明某种关于世界的一致意见和解决具有极不合理特征的各种问题的方法的研究。
02
合作的分类
竞争
竞争的概念:广义上说,竞争指一切生物间的生存竞争,这是生物进化的普遍规律。狭义上上是指作为社会互动类型的竞争,这类竞争专指人与人、群体与群体对于一个共同目标的争夺。 人与人之间之所以发生竞争,一方面是因为人们有各种各样的物质和精神需要;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社会上的物质和荣誉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需要,同时又不能平均分配,因此就只有通过竞争来分配数量有限的物质和荣誉。
01
暗示的来源问题,暗示者个人的权力、感望及人格力量会对暗示的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
02
暗示的程度或质量,如持久和反复的刺激容易对他人产生暗示。
03
暗示的强度,如果一项暗示的力量正好遇上了禁止和阻碍它的反暗示时,就要极大地降低其效力。
04
影响暗示效果的因素
模仿
01
模仿是有意或无意地对某种刺激作出类似反应的行为方式。模仿的内容是极广泛的,不仅限于行为举止,而且包括思维方式、情感取向、风俗习惯以及个人性格等。 模仿的类型 自发的模仿,就是无意识地模仿他人。 自觉的模仿,则是有意识的模仿他人。
01
02
03
04
05
冲突与调适
早期在美华工与美国白人工人阶层的冲突

社会心理学之人际关系

社会心理学之人际关系

第三章人际关系第一节人际关系概述一、人际关系的概念人际关系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从广义上看,人际关系包括社会中所有的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切方面,包括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心理关系等。

显然,这种定义主要从社会学的角度进行概括,没有揭示出人际关系的特殊性。

从狭义上看,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和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

它反映了个人或群体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它的发展变化决定于双方社会需要的满足程度。

在人们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如果各自的社会需要得到了满足,相互之间就能形成接近的心理关系,表现为友好、接纳的情感;如果人们之间的社会需要受到了损害或人与人之间发生了矛盾和冲突,心理上的距离就会拉大,彼此之间就会形成不愉快的关系甚至敌对状态。

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中较低层次的关系,受生产关系和政治关系的制约;同时,它又渗透在社会关系的各个方面,是社会关系的“横切面”,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

每个个体都是活在各种各样现实的、具体的人际关系之中。

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心理关系,它有以下特征:首先,人际关系主要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属于社会心理学的范畴。

它反映人与人之间心理关系的亲密性、融洽性和协调性,如友好关系、亲密关系、敌对关系等。

这种心理上的关系是由心理倾向性及其相应的行为反映出来的。

其次,人际关系由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等一系列心理成分所构成。

认知成分是心理关系的基础,反映个体对人际关系状况的认知和理解。

人际关系的发展、变化,往往是由认知成分的改变而引起的,相互之间信息交流越多,了解越深刻,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就越接近。

情感成分是对交往的评价态度的体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如何是人际关系的动力成分。

它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亲密情感,促使彼此心理相容;二是分离性情感,促进人们疏远排斥。

行为成分是双方实际交往的外在表现和结果,如言行举止、仪表风度等。

《社会心理学》人际关系知识点

《社会心理学》人际关系知识点

《社会心理学》人际关系知识点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际关系的一门学科,它主要关注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影响。

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相互作用,它是我们生活中无法避免的一部分。

在社会心理学中,人际关系涉及到多个知识点,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知识点:1.社会认知:社会认知是指我们对他人和社会事件的认知和理解。

它包括人们如何处理他人的信息、社会归因、社会偏见等。

社会认知是人际关系的基础,它影响着我们对他人的印象和行为。

2.亲近关系:亲近关系是人际关系中最密切的一种。

它包括朋友关系、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等。

亲近关系的建立和维持需要信任、亲密和共享等因素的支持,同时也受到文化、性别和社会角色等因素的影响。

3.人际吸引力:人际吸引力是指人们对他人的吸引程度。

吸引力可以基于外貌、个性特征、共同兴趣等多个因素。

人们更容易与吸引力较高的人建立亲近关系,因为他们认为与这些人相处更愉快和有益。

5.人际冲突与解决:人际冲突是在人际关系中常见的问题。

它可以源于意见分歧、利益冲突、价值观差异等。

人际冲突的解决需要双方的努力和妥协,也需要有效的沟通和解决策略。

6.群体行为与合作:群体行为是指在群体中人们的行为和决策。

它受到群体动力、社会规范和个体特征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群体合作是指群体成员共同努力完成共同目标的行为,它需要团队合作和协调。

7.非言语沟通:非言语沟通是指通过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声音和身体接触等方式传达信息和情感。

它在人际关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表达情感,增加亲近感和理解。

8.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是指来自他人的情感、物质和信息的支持。

它对人的健康和幸福感有积极的影响,可以减轻压力和提供帮助。

社会支持可以来自亲近关系、朋友、社区和组织等。

9.社会影响与权威:社会影响是指他人对个体行为和态度的影响。

它可以通过罗伯特·凯利的可信度原理、亲和性原理和社会规范等方式实现。

权威是指被他人认可和尊重的人,他们对他人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社会心理学与人际关系

社会心理学与人际关系

社会心理学与人际关系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与社会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因此在人际关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人际关系的形成、维持和破裂等方面,并分析其中的心理机制。

一、人际关系的形成人际关系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社会心理学中的诸多因素的影响。

首先,人们在与他人建立联系的过程中会受到社会认知的影响。

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对他人的认知和评价,包括对他人的态度、信念和价值观等。

这些认知与评价会影响个体选择与某些人建立亲密关系,并决定着人际关系的稳定性。

其次,社会互动是人际关系形成的重要因素。

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是群居动物,渴望社交互动和归属感。

在社会互动过程中,个体通过交流、合作和分享等方式建立起彼此之间的联系,进而形成人际关系。

这也说明了为什么人们在孤独时会感到孤独和焦虑,因为缺乏了与他人的社交互动。

二、人际关系的维持人际关系的维持需要个体之间的努力和相互的支持。

社会心理学中,有几个重要的概念可以解释人际关系的维持机制。

首先是亲密关系的建立。

亲密关系是指个体之间的情感联系和信任程度。

在建立亲密关系时,个体需要展示出对他人的关心和支持,并且建立共享的积极体验,如共同爱好和共同目标等。

通过这些共享体验,人际关系能够得到持续的满足和支持,从而在关系中保持稳定。

其次是互惠原则和互惠行为的重要性。

根据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个体倾向于与那些给予自己好处的他人建立和维持关系。

这是因为人们希望通过互惠行为来获得自己的利益,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他人的帮助。

因此,在人际关系的维持过程中,个体需要主动地提供帮助和支持,以促进彼此之间的互惠关系。

三、人际关系的破裂不幸的是,人际关系也会面临破裂的风险。

人们之间的冲突、不信任和不良行为都可能导致人际关系的破裂。

社会心理学中有几个概念可以解释这一现象。

首先是认知失调理论。

当个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之间出现不一致时,就会产生认知失调。

这种失调会导致人们感到不适和矛盾,从而破坏原本稳定的人际关系。

社会心理学-第九章--人际吸引PPT课件

社会心理学-第九章--人际吸引PPT课件
第九章 人际吸引
1
第一节 人际吸引概述
一、人际吸引的概念 二、人际吸引的社会心理
基础
2
一、人际吸引的概念
(一)定义:
人际关系(interpersonal attraction) 是指“个体之间在情感方面相互亲近的 状态,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接纳和喜 欢”。
亲和
喜欢
爱情
较低层次
中等程度
最强烈
3
亲和
24
比较一致的看法
爱情有较多的幻想,喜欢则是由对他人的现实评 价唤起;
喜欢是一种单纯的情感体验且比较平稳、宁静, 而爱情则比较狂热、激烈,且与许多相互矛盾的 情绪有联系;
爱情往往与性欲有关,而喜欢则不涉及这方面的 需要;
爱情具有独占性和排他性,而喜欢则不如此。
25
二、爱情的行为与体验
27
三、爱情的发展阶段
社会交换论者将爱情看做交换过程。 取样与评估 互惠 承诺 制度化:签订契约
28
四、爱情的形式
哈特菲尔德等人的分类 激情式的爱情(passionate love) 同伴式的爱情(companionate love)
个体主义文化下的美国伴侣认为激情爱更重要; 集体主义文化下的中国伴侣认为同伴爱更重要。
29
加拿大社会学家李(Lee)的分类
浪漫式爱情:一见钟情,强烈的体验 占有式爱情:强烈的嫉妒 好朋友式爱情:深情厚谊 实用式爱情:他能满足我的需要 利他式爱情:我愿奉献我的一切 游戏式爱情:与不同的人玩爱情游戏
30
五、爱情的结构:爱情三角形理论
爱情的三个组成部分:
亲密
激情
亲密 中等偏高
中等 可变状态
中等 高 高

人际关系社会心理学

人际关系社会心理学

人际关系社会心理学一、引言人际关系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它研究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人际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

因此,深入了解人际关系对于提高我们的社交能力、改善人际关系、增强自信心等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

二、什么是人际关系?1.定义人际关系指个体与周围环境中其他个体之间相互交往和影响的一种社会现象。

2.特点(1)双向性:人际关系是双向性的,不仅包括我们对他人的影响,也包括他人对我们的影响。

(2)多样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定的性格、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因此每个人所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都是不同的。

(3)动态性:随着时间推移,每个人所面临的环境和情境都在不断变化,因此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也在不断变化。

三、为什么需要良好的人际关系?1.促进身心健康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提高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减少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

2.提高生活质量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带来更多的社会支持和资源,提高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

3.促进职业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帮助个体建立更广泛的社交网络和资源,为职业发展提供更多机会和资源。

四、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1.积极沟通积极主动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和沟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并且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感受。

2.倾听他人倾听他人的话语,并且理解他们所表达出来的情感和需要。

同时,给予积极反馈和支持。

3.保持真诚保持真诚、坦率、诚信地与他人相处,不掩饰自己的真实情感和想法,并且尊重他人的隐私。

4.培养同理心培养同理心,理解他人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并且给予积极的帮助和支持。

5.建立信任建立信任,不断地维护和加强与他人之间的信任关系,避免出现误解和冲突。

五、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中的冲突?1.沟通及时沟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并且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感受。

2.倾听倾听他人的话语,并且理解他们所表达出来的情感和需要。

同时,给予积极反馈和支持。

3.控制情绪在处理冲突时,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做出过激的行为或言语。

社会心理学与人际关系

社会心理学与人际关系

社会心理学与人际关系引言: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与社会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而人际关系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重要领域。

人际关系是指个体与他人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涉及到情感、态度、信任等复杂的心理过程。

本文将探讨社会心理学与人际关系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对个体和社会的重要意义。

一、社会心理学对人际关系的研究社会心理学通过实证研究和理论构建,揭示了人际关系中的一些重要现象和规律。

例如,人际吸引力理论指出,个体在选择朋友和伴侣时,会考虑到对方的外貌、个性特征和社会地位等因素。

而认知一致性理论则认为,人们在与他人交往时,倾向于与那些与自己观点一致的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这些理论和研究成果为我们理解人际关系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二、人际关系对个体的影响人际关系对个体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提供情感支持和社会支持,缓解个体的压力和孤独感。

研究表明,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可以增加个体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此外,人际关系还可以促进个体的成长和发展,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互动,个体可以学习到新的知识和技能,提升自己的社交能力。

三、人际关系对社会的影响人际关系不仅对个体有着重要影响,也对整个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

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促进社会的凝聚力和和谐发展。

研究发现,社会中存在着一种“三度人际关系”的现象,即个体与他人之间通过三个中介人就可以建立联系。

这种关系网络的存在使得信息传播更加高效,社会资源的共享更加便捷。

此外,人际关系的质量和稳定性也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结论:社会心理学与人际关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社会心理学为我们揭示了人际关系中的一些规律和机制,而人际关系对个体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和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自身的社交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以促进个体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人际关系心理学

人际关系心理学

人际关系心理学名词解释1公平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与1965年提出来的,这样理论旨在社会比较中探讨个人所做的贡献与他所得到的报酬之间如何平衡的一种理论。

他侧重于研究公平性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因此,这种理论也称做社会比较理论,是前诉的社会交换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

2认知失调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费思汀格)提出的。

主要研究各元素之间的关系。

我们总试图使认识彼此之间一致起来,否则就产生认知冲突。

解决这个冲突的过程,就是态度改变的过程。

3人际印象:就是在人们记忆中所保留的有关他人的印象。

也就是指,认知的主体把有关他人的各种信息中和在一起从而形成对他人的整体印象的过程。

4社会助长作用:指他人在场或与他人一起活动可以促进行为效率的提高。

5利他行为:是一种不期望任何形式报答的、自觉自愿的、有利于他人的行为。

6社会测量法:又称社交测量法,美国心理学家莫雷诺创立的一种用来测量群体成员间人际关系的一种方法。

7登门拜访这种方法认为态度转变必须逐步提出要求,从一个小请求然后向大请求过渡,从而达到彻底改变态度的目的。

8身体语言:既身体的姿势、位置和动作所表现出来的非语言线索,他为我们提供了有关他人的多种有用的信息。

9自我控制:是个人对自身行为和心理的主动掌握,他是人所特有的,以自我意识的发展为基础,以自身为对象的人的高级心理活动。

10旁观者效应:个体对于紧急事态的反应,在单个人时与同其他人在一起时是不同的,由于他人在场,个体会抑制利他行为。

11人际关系:指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心理关系。

12态度:是个体对特定对象(特定的人、观念、情景或事件等)所持有的稳定的心理倾向。

这种心理倾向中蕴涵着个体的主观评价,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倾向性。

13通俗心理学:海得认为每一个常人都是心理学家,都有一些关于人类行为因果解释的基本理论,这个理论就叫做通俗心理学。

该学说的关键是;确定其他人的稳定的基本心理倾向的能力。

14自我实现:指的是个人潜能获得最充分的发挥。

分析社会心理学中的人际关系影响因素

分析社会心理学中的人际关系影响因素

分析社会心理学中的人际关系影响因素人际关系是社会心理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研究领域。

它探究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沟通和互动等方面的问题。

这篇文章将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社会心理学中的人际关系影响因素:人格特质、追求自我价值、整体评价和社会支持。

一、人格特质人格特质是人际关系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人的性格、情绪等特质对人际交往有着很大的影响。

有些人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和合作性,往往能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而有些人则往往表现出独立、自我中心、攻击性等负面特质,导致难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此外,人格特质对人际冲突的处理也有着重要影响。

比如有些人处理冲突时更倾向于合作、妥协,而有些人则更倾向于对抗、逃避。

这些不同的处理策略,会对人际冲突的处理方式产生很大的影响,进而影响人际关系的发展。

二、追求自我价值追求自我价值也是影响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

人们在人际交往中,往往会关注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和地位。

如果一个人觉得自己在别人眼中没有受到尊重和认可,很容易对人际关系产生消极的影响。

反之,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在别人眼中具有一定的价值和地位,往往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人际交往中来。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常常通过各种方式去获得自我价值的认可,比如在社交场合张扬自己、自夸自己等。

这些行为虽然有时会产生一定的正面影响,但若过度强调自我价值,往往会引起他人的反感和厌恶,从而适得其反。

三、整体评价整体评价是指人们对自己与他人的整体评价。

一个人的整体评价,往往会影响他在人际交往中的表现和角色,从而影响人际关系的建立。

以自尊为例,自尊低下的人往往缺乏自信和自我肯定,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产生怀疑甚至否定;而自尊高的人则更容易表现出自信和自我肯定。

在人际交往中,自尊低下的人往往会表现出内向、退缩、顺从等消极行为,从而难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而自尊高的人则更容易表现出外向、自信、独立等积极行为,容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是指来自他人的帮助和支持,包括情感上的支持和实质上的支持。

人际沟通理论

人际沟通理论

社会心理学第九章人际沟通第一节人际沟通概述发布人:圣才学习网发布日期:2010-07-17 18:07 共 510人浏览[大] [中] [小] 第一节人际沟通概述当代著名哲学家理查德•麦基翁(Richard McKeon)认为:“未来的历史学家在记载我们这代人的言行的时候,恐怕难免会发现我们时代沟通的盛况,并将它置于历史的显著地位。

其实沟通并不是当代新发现的问题,而是现在流行的一种思维方式和分析方法,我们时常用它来解释一切问题。

”这段话以非常精辟的视角展现了沟通在当代的状况和地位。

手段,它存在于人们生活的每一个阶段和方面。

不会说话的孩子也可以向母亲用微笑、哭闹来表达要求和情感;在职场上,面试找工作、如何让老板满意,都涉及如何进行有效沟通;调查显示,老年人退休后衰老加快的原因之一就是退休后失去了许多沟通机会。

此外。

沟通的频度、广度的下降会影响人的安全感和智力发展。

沟通在人们生活中如此重要,让我们先从了解人际沟通开始。

研究人际沟通,首先需要弄清它的含义、特点、功能、必要条件和影响因素等问题。

一、人际沟通的含义人际沟通(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简称沟通,就是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过程,即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的过程。

假设甲和乙是进行人际沟通的双方,当甲发出一个信息给乙时,甲就是沟通的主体,乙则是沟通的客体;乙收到甲发来的信息后也会发出一个信息(反馈信息)给甲,此时乙就变成了沟通的主体,甲就变成了沟通的客体。

由此可见,在人际沟通过程中,沟通的双方互为沟通的主体和客体。

有时候,乙接到甲的信息后,并不发出反馈信息。

那些有反馈信息的人际沟通,常被人们称为双向沟通,例如两个人之间进行对话;而只有一方发出信息,而另一方没有反馈信息的人际沟通,就被称为单向沟通,例如电视台播音员和观众之间的沟通。

二、人际沟通的工具作为信息传递的过程,人际沟通必须借助于一定的符号系统才能实现,所以,符号系统是人际沟通的工具。

第九章 人际关系

第九章 人际关系

1.恐惧与亲和需要 沙赫特经典实验 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 斯坦利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以每小时15美元的酬金聘人呆在一 个小房间里。这个小房间与外界完全隔绝,没有报纸,没有电话,不准写信,也不让其他人 进入。最后,有两人应聘参加实验。实验结果是一个人在小房间里只呆了不到两个小时就出 来了,另一个人呆了8天。这个呆了8天的人出来以后说:“如果让我在里面再多呆一分钟, 我就要发疯了。”
(六)相互性:喜欢那些喜欢我们的人 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重视和相互支持。 阿伦森和兰迪实验:受到夸赞和喜欢的被试都倾向于仍然选择原来的伙伴,而受到抱怨和拒 绝的被试倾向于拒绝原来的搭档。 此外,阿伦森还发现了人际吸引的增减规律。人们对原来否定自己而最终肯定自己的交往对 象喜欢程度最高。
(三)外表吸引力
1.外表吸引力的影响
美国心理学家沃尔斯特1996以明尼苏达大学新生为对象举行电脑舞会由电脑随机安排舞伴 不得交换中间休息时填写一个问卷以了解每个人对其舞伴的印象得出的结论是对方被喜欢以 至想进一步与其约会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方的外表条件。 外貌甚至影响选举结果。 西格尔实验发现有魅力的女性比无魅力的女性更影响男性的交往行为。
第四节 爱情
一、爱情的含义 (一)爱情与喜欢的区别 鲁宾认为,爱情和喜欢是相互密切相关但是又各不相同 的情感。爱情的三个主题包括依恋、 关怀和奉献、信任。爱情有较多的幻想,爱情是狂热而激烈的,爱情往往和性欲有关,爱情 具有占有性和排他性。
(二)爱情的行为与体验
1.爱情的行为。斯文森区分出了七种爱情行为(1)口头表述(2)身体语言(3)自我暴露 (4)非语言的方式表达感情(5)有形的爱情表征(6)无形的爱情表征(7)容忍缺陷
三、公平理论
社会交换理论忽视了关系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公平。公平理论认为,人们并非简单地以最 小代价换取最大利益,他们还要考虑关系中的公平性,即双方贡献的成本和得到的回报基本 是相同的,此时关系才是最稳定、最快乐的。

社会心理学与人际关系

社会心理学与人际关系

社会心理学与人际关系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与社会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广泛涉及个人思维、情感、行为以及群体互动等方面。

在现代社会中,人际关系问题成为越来越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探讨社会心理学在人际关系中的应用,并提供一些有效的建议来改善人际关系。

一、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1. 个体心理特征:每个人的价值观、性格特点、情绪状态等都会影响其与他人的相处方式。

2. 社会环境:文化背景、家庭教育、社会规范等对人际关系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3. 互动模式:人们在与他人互动时,常常受到社交技巧、沟通能力等因素的制约。

二、社会心理学对人际关系的研究1. 社会认知:个体如何感知、解释和评价他人的行为,以及这些认知如何影响人际关系。

2. 人际互动:研究人们在互动中的态度、彼此印象、相互依赖以及冲突处理等方面的行为。

3. 社会支持:研究人们如何通过社会支持来满足需求、减轻压力和应对困难。

三、改善人际关系的建议1. 积极倾听:尊重他人的观点,给予足够的关注和认可,使对方感受到被理解和接纳。

2. 控制情绪: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反应,避免冲动和攻击性的言行,以减少冲突和误解的发生。

3. 建立共同利益:寻找共同的兴趣和目标,与他人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增强互信和团队精神。

4. 提升沟通技巧:学习良好的言语表达和非语言沟通技巧,更好地传达自己的意图和需求。

5. 培养同理心:试着站在他人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感受和处境,增加对他人的认同和共鸣。

6. 解决冲突:在冲突出现时,采取适当的解决方式,善于妥协和寻找双赢的方案,以促进和谐的人际关系。

结语社会心理学为我们提供了理论和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改善人际关系。

通过认识个体与社会环境的互动关系,以及探索人们的认知和行为模式,我们能够学到许多有益的技巧和策略来促进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

在现代社会中,不断提升人际关系的能力对于个体的幸福感和社交成功都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心理学之人际沟通

社会心理学之人际沟通

-⼈际沟通(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是指⼀种有意义的互动历程。

它含有三个重要的概念: 1.⼈际沟通是⼀种历程(process),在⼀段时间之内,是采有⽬的式地进⾏⼀系列的⾏为。

与您的亲⼈饭後闲聊,或和您的好友千⾥⼀线牵的电话聊天,甚⾄您使⽤路在chat room⾥与友们对谈都是⼀种⼈际沟通的例⼦。

⽽在每⼀个沟通的历程⾥,都会产⽣意义,此⾏为,都算是在实⾏⼈际沟通。

2.其重点在於它是⼀种有意义(meaning)的沟通历程。

沟通的过程中,其内容表现出的是"什麼"?其意图所传达的是理由是"为何"?以及其重要性的价值对应出此沟通"有多重要"? 3.双⽅在沟通历程中表现的是⼀种互动,在沟通的过程当时以及沟通之後所产⽣的意义都要负有责任存在。

在尚未沟通之前,不能先预测沟通互动後的结果,例如⼩孩跟⽗母开⼝要钱,说了"我没有钱了,能不能给我⼀千元当零⽤钱?",此时再还未造成互动前,不能知晓结果为何。

可能是yes,也可能是no,⽽且yes或no的结果⼜存在著许许多多的语⽓态度等等差别。

功能 ⼈际沟通具有⼼理、社会和决策等功能,和我们⽣活的层⾯息息相关。

⼼理功能 A.为了满⾜社会需求和他⼈沟通- 在⼼理学中认为⼈是⼀种社会的动物,⼈与他⼈相处就像需要⾷物、⽔、住所等相等重要。

如果⼈与其他⼈失去了相处的机会与接触⽅式,⼤都会产⽣⼀些症状,如产⽣幻觉,丧失运动机能,且变得⼼理失调。

但⼭居隐⼠们采⾃愿式选择遗世独⽴,是⼀种例外。

我们平常可与其他⼈闲聊锁事,即使是⼀些不重要的话,但我们却能因此满⾜了彼此互动的需求⽽感到愉快与满意。

B.为了加强肯定⾃我⽽和他⼈沟通- 由于沟通,我们能够探索⾃我以及肯定⾃我。

要如何得知⾃⼰有什麼专长与特质,有时是藉由沟通从别⼈⼝中告诉你的。

与他⼈沟通後所得的互动结果,往往是⾃我肯定的来源,⼈都想被被肯定,受重视,从互动中结果就能找寻到部份的答案。

社会心理学对人际关系的解释

社会心理学对人际关系的解释

社会心理学对人际关系的解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人际关系是一个至关重要且复杂的领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庭、朋友、同事和社交圈子,这些关系间的互动可以影响我们的情感状态、行为和决策。

作为一个学科,社会心理学主要关注人类在社会中的行为和心理过程,因此我们可以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探讨人际关系中一些重要的现象。

本文将从亲密关系、人际认知、互惠性和归属感四个方面来介绍社会心理学对人际关系的解释。

亲密关系在亲密关系中,我们需要建立信任、理解和支持。

社会心理学认为,亲密关系的形成和维护与个体内部的心理过程密切相关。

例如,人们通常会选择与自己拥有共同特点、偏好和价值观的人建立亲密关系,因为这些相似之处可以增强双方间的亲近感和共鸣。

此外,人们通常会对那些给予他们帮助和支持的人产生更深的感情,同时也更容易对这些人产生信任和依赖感。

因此,建立和维护亲密关系需要双方都能够体察到对方的感受和需求,从而建立彼此间的共情和情感连接。

人际认知人际认知是指人们如何观察、解释和评价他人的行为和性格。

社会心理学认为,人际认知在人际关系中至关重要。

例如,在一个初次见面的交流中,人们会根据对方的外貌、话语和行为给出自己的评价。

这些评价可能会影响到他们对彼此的交往意愿和方式。

此外,人际认知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对方的需求和心理状态,从而增进彼此间的了解和支持。

互惠性互惠性是指以同等程度的帮助或资源为代价来交换利益的行为。

例如,在朋友、家人和合作伙伴间的关系中,人们通常会以互惠的方式来获得对方的支持和快乐。

社会心理学认为,互惠性是许多人际关系的基础,而一旦互惠关系被打破,关系可能会变得紧张甚至破裂。

因此,人们通常会积极地维护互惠关系,从而保持彼此间的稳定和互信。

归属感归属感是指人们对自己属于某种群体或关系的感觉。

它可以帮助人们在社会中定位自己的角色和身份,同时也可以增强人们与他人的联系和支持。

例如,在家庭、工作和社交圈子中,人们通常会建立受欢迎和受尊敬的形象,从而获得归属感和自我肯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人际关系的特点 人际关系是人们在心理上的关系,是从心理方面显示了社 会关系,具有独特的特点: 1 、情感性 联合情感—--接近 疏离情感----排斥 2 、个人性 人际关系是具体常人之间的互动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 心理距离,是在面对面的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以情感为基 础,极具个人性。 例如:从工作关系上讲,对方是领导要经常汇报工作,但 在人际关系上却与之十分疏远。 3 、直接性可感性 正是由于人际关系是在具体的个人之间相互作用过程中 形成的,以情感为基础。情感具有渲染性,有信誉功能。 因此,人们可以直接地感受到彼此之间的亲密/疏远/敌对 程度。
3、摆脱寂寞 • 寂寞是指当人们的社会关系缺乏某种重要特 征时所体验到的主观不适。这种缺陷可能是 数量上的,我们可能没有朋友或朋友比我们 期望的要少;也可能是质量上的,我们可能 感到关系肤浅或达不到期望的程度。 • 情绪性寂寞:缺少亲密的依恋对象 • 社会性寂寞:缺乏团体归属感
四、 人际关系的形成过程 (奥尔特曼、泰勒,1973)
心理定向阶段 情感探索阶段 情感交流阶段 稳定交往阶段
五 、人际关系的原则 1、 交互原则 不能一味地被动等待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 功利原则(交换原则) 人际关系的本质是社会交换,是交往双方 都得到满足的过程。 3、 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人们只接纳那些喜欢自己,支持自己的 人,而对否定自己的人则倾向于排斥。
三 、 爱情
广义的爱情:指存在于各种亲密关系中的爱, 意味着人际关系中的接近、悦纳、共存 的需要及持续和深刻的同情,共鸣的亲 密感情。 狭义的爱情:指心理成熟到一定程度的异性个 体之间强烈的人际吸引。
1、喜欢与爱情的区别: (1)喜欢是中等强度的人际吸引;爱情是高度的人际 吸引。 (2)爱情的三个基本特征: A 依恋:卷入爱情的恋人在感到孤独时,会高 度特意地寻求自己恋人的伴同与宽慰,而别人不能有 同样慰藉的作用。 B 关怀与奉献:恋人之间会彼此高度关怀对方 的情感状态,感到使对方快乐和幸福是自己的责任, 并对对方的不足表示出高度宽容。 C 亲密:有特殊的身体接触的需要,虽然这种 身体接触最终会自然地卷入性的意味,但是恋爱之初, 这种身体接触却是泛化的高度依恋需要的反映。在一 定意义上,它很象高度依恋母亲的幼儿对母亲爱抚的 需要。
3.爱情的体验 卡宁等(Kaninetal.,1970)让679名大学生评定 他们在现在或最近爱情关系中体验到的不同感受及强度, 结果发现: 79%的人有强烈的幸福感,37%的人注意力难以集中, 29%的人有飘飘然的感觉,22%的人想狂奔、尖叫, 22%的人在约会前感到紧张,20%的人“感到眩晕、无 忧无虑”。 还有一些强烈的躯体感受,如20%的学生报告说他们感 到手发冷、心慌、脊背发麻,还有12%的学生说他们 有失眠体验。
第九章 人际关系
本章主要内容
• 第一节 人际关系概述 概述
一 、什么是人际关系 • 定义:人们在社会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建 立在个人情感基础上的相互联系。即人与 人之间的心理关系,心理上的距离。 • 不论是亲密关系,疏远关系还是敌对关系 都是心理上的距离,统称为人际关系。
4、爱情的类型 加拿大的社会学家李(Lee,1973)根据人们在爱情中的 不同行为表现,区分了6种不同的爱情类型。 (1)浪漫式爱情:爱是强烈的情绪体验,一见钟情是这 种爱的典型,外表吸引力则是关键。浪漫爱情的人 可能会同意下面的话:“我和他(她)之间有那种奇妙 的生物化学反应。” (2)占有式爱情:对爱人有一份狂爱,容易紧张忌妒, 完全被对方迷住。他(她)完全依赖于自己的伴侣,所 以害怕被拒绝。他可能同意下面的话:“如果爱人 不注意我的话,我会感到这个人没有活力。” (3)最好朋友的爱情:爱情经由友谊、共同爱好及逐步 自我展露而慢慢成长起来的令人愉快的亲密关系。 这种爱是深思熟虑的、温暖的、富于同情心的。处 于这种爱情中的人可能会认为“我最满意的爱情关 系是从友谊中发展出来的”。
4、接近,熟悉 5、有利人际吸引的人格特征: 尊重关心他人,善于理解,乐于助人, 富有同情心;热心集体活动,工作认真负 责;稳重,耐心,宽厚,真诚,热情,开 朗等。
二 、 阻碍人际吸引的个人因素 1 为人虚伪 2 自私自利 3 不尊重人 4 报复心强 5 嫉妒心理 6 苛求于人 7 过于自卑 8 猜疑心强 9 骄傲自满 10 孤独固执
2.爱情的行为 Swensen(1972)要求不同年龄的人回答什么样的行为和 爱人的联系最紧密,区分出了7种爱情行为: ①爱情的口头描述,如说“我爱你”或其他表示爱情的 话语; ②表达爱情的身体语言,如拥抱或接吻; ③言语上的自我暴露,把自己的秘密和感受告诉对方; ④以非言语的方式表达感情,比如当爱人出现时,尽管 与对方并无直接交往,仍表现出轻松和快乐; ⑤有形的爱情表征,如送礼物给对方或帮对方做一些事 情; ⑥无形的爱情表征,比如关注对方的活动,尊重对方的 想法,并鼓励对方; ⑦表示愿意容忍对方的一些缺点,愿意为维持这种关系 做出一些牺牲。
三 、人际关系产生的社会心理学基础 1、 亲和需要——人们有需要与他人相伴的 倾向 • 个体恐惧感越强,亲和需要越高。 • 当一个人与他人在一起不仅不能给他安慰, 反而使他显得尴尬时(高焦虑状态),亲 和需要降低,宁愿单独经历尴尬场面。
2、人际关系的报酬 (魏斯,1974) • 依恋:得到安全感和舒适感 • 社会融合:产生团体归属感 • 价值确定:产生自己有价值、有能力的感觉 • 可靠的同盟感:在需要时会有人帮助我们 • 得到指导:获得有价值的指导 • 照顾他人的机会:在对他人健康负有责任时出 现,照顾某人给个体一种被需要及自 我重要的感觉。
第二节 人际吸引
• 人际关系可以是亲密的也可以是疏远的甚 至是敌对的。那种个体之间在情感上相互 亲近的状态叫人际吸引,是人际关系中的 肯定形式。
一、 增进人际吸引的因素 1、 能力与特长 能力与特长可以增进人际吸引,但是十全 十美容易使别人产生人际压力,造成疏远。 2、外貌 在交往之初作用大,随后作用逐渐减少 3、相似,互补 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相似 个性,人格因素互补,互相羡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