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检测系统的发展现状及关键技术研究
铁矿石全自动在线检测系统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现 代 矿 2020年 2月第 2期
铁矿石全自动在线检测系统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王春生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检化验中心)
摘 要 介绍了铁矿石全自动在线检测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通过分析国内外港口铁矿石全自 动在线检测系统应用现状,将国内外铁矿石全自动在线检测系统分为传统皮带输送方式和机械手转 运两大类。分别从工艺流程、设备布置、系统特点等方面对两种全自动在线检测系统进行了详细介 绍,并从技术的成熟性、功能性、准确性、经济性及操作维护等 5个方面进行综合比较。对铁矿石全自 动在线检测系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索和分析。
槽到达辅助筛,粒度小于 20mm的铁矿石颗粒直接 电子台秤、机械手、PLC控制的热风循环立式干燥箱、
落到提升斗,大于 20mm的铁矿石颗粒进入一次破 带有缩分器的排矿皮带、粒度样品收集器组成。水分
碎机进行第一次破碎,破碎至 20mm以下,再进入二 含量测定步骤为机械手抓取空盘称量、接试样、称量、
次破碎机进行第二次破碎,破碎至 10mm以下,矿石 进烘箱、出烘箱、再称量、粉矿缩分、清洁试样盘、收集
2 全自动在线检测系统的现状
2.1 传统在线检测系统 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是通过皮带机输送矿石试样,
借助重力作用,分层实现物料的收集、缩分、破碎、粒 度筛分检测等,工艺流程如图 1所示。 2.1.1 份样的采取
采用定量周 期 系 统 取 样 (即 质 量 间 隔 采 样 ),当 流量信号达到取制样设定值时,由 PLC控制的初采 机启动,全横幅截取从码头运输皮带机头部落下的矿 石流,落入下一个输送皮带。输送皮带输送矿石流通 过摆动溜槽将矿石流落入返矿皮带,到达程序设定的 运行时间后,摆动溜槽转向料斗秤一端,输送皮带将 物料送至料斗秤,料斗秤称量质量达到程序设定取样 重量(误差≤20%)时,输送皮带停止运转,料斗秤打 开,通过另一个输送皮带输送至厂房内的制样系统。 如果是粉矿,初采机下端的输送皮带将剩余料通过返 矿 皮 带 返 回 码 头 的 主 输 送 皮 带 。如 果 是 块 矿 、球 团
管道自动化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管道自动化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管道自动化技术越来越成熟和普及。
而管道自动化检测技术就是其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它是指通过先进的仪器设备和技术手段对管道进行无障碍、高效率的自动化检测、监测、报告和维护。
本文将探讨管道自动化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一、研究现状1. 线控技术线控是传统的管道自动化检测技术。
其原理是通过红外、感应等技术手段控制管道内特制的检测器,实现对管道内部液位、压力等参数的监测。
虽然线控技术应用广泛,但存在一些诸如无法对整个管道完整的检测、容易受到干扰等缺点。
2. 摄像检测技术摄像检测技术是在线控技术基础上发展的。
通过摄像头对管道内部进行拍摄,然后再通过图像分析软件对管道的状况进行分析。
相比起线控技术来说,摄像检测技术可以对管道进行全面的检测,但存在着时间、成本短大和易受环境影响的缺点。
3. 智能机器人技术智能机器人技术是一种通过控制小型机器人进行管道内部检测的技术。
使用这种技术,机器人可以探测、扫描和绘制全面的管道内部地形、壁厚等相关信息。
与前两种技术相比,智能机器人技术可以检测更加准确,但是需要对机器人进行特殊设计和制造,相应的成本则会较高。
二、应用现状1. 石化行业石化行业是管道自动化检测技术的主要应用行业。
炼油厂、化工厂、天然气生产单位等石化企业都需要对生产管道进行检测。
通过使用管道自动化检测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2. 市政设施管道自动化检测技术还被应用于市政设施建设领域。
例如给水管道、燃气管道、污水管道等的建设和维护需要采用先进的管道自动化检测技术。
这可以帮助相关企业及政府部门及时了解管道情况,提高城市水平。
3. 建筑行业在建筑行业中,也需要使用管道自动化检测技术来检测管道状况,以确保建筑的安全性。
例如,建筑物内的淋浴房、水管、气管等都需要使用管道自动化检测技术。
三、未来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管道自动化检测技术也会不断地更新和发展。
未来,我们可以预见到这种技术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而且技术本身也会越来越成熟。
汽车论文 浅谈我国汽车检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
汽车论文浅谈我国汽车检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我国汽车检测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当时我国的汽车工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汽车检测主要依赖于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进行“眼看”、“耳听”、“手摸”式的检测。
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汽车检测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目前,我国的汽车检测技术已经实现了不解体检测,而且具有安全、迅速、可靠等优点。
同时,我国的汽车检测技术设备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已经具备了多种先进的、智能化的检测仪器设备。
三、国外汽车检测技术发展概况及启迪国外的汽车检测技术发展比我国更早,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检测体系和检测标准。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汽车检测技术已经进入了第三代阶段,即智能化检测阶段,具有高效、准确、自动化等特点。
这为我国汽车检测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启示。
我国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加快汽车检测技术的发展,提高汽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四、我国汽车检测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目前,我国汽车检测技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检测标准不统一、检测设备不完善、检测人员技术水平不高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国应该加强技术研发,提高检测标准,完善检测设备,加强检测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汽车检测技术的水平和质量。
五、我国汽车检测技术发展的动向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检测技术也将得到快速发展。
未来,我国汽车检测技术将更加智能化、自动化、高效化,检测标准将更加严格,检测设备将更加完善,检测人员的技术水平将得到提高。
同时,我国还将加强汽车检测技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国际接轨,提高我国汽车检测技术的国际竞争力。
结论我国汽车检测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未来,我国应该加强技术研发,提高检测标准,完善检测设备,加强检测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推动汽车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提高汽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同时,我国还应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国际接轨,提高我国汽车检测技术的国际竞争力。
自动检测系统的发展现状及关键技术研究
自动检测系统的发展现状及关键技术研究前言自动检测系统是现代工业化生产和企业经营的重要支撑技术,其在实现高效率、高质量、低成本的生产和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自动检测系统的发展现状以及相关的关键技术研究。
自动检测系统的发展历程自动检测系统的概念最早出现于上世纪90年代,在当时的条件下,自动检测系统的应用范围主要限于一些规模较小的工厂、生产线或是单一的检测任务。
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传感器技术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以及自动检测系统不断的完善和优化,自动检测系统的应用范围和功能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扩展和提升。
从基础软件到结构设计,自动检测系统已经成为工业生产和企业管理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可以帮助生产企业实现智能化生产、高效率、高质量以及低成本生产的目标,对于节约企业的生产成本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自动检测系统的技术特点自动检测系统的技术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处理能力强自动检测系统具备较强的数据处理能力,可以实现多数据源的融合,并进行多维度的数据分析和处理,以快速获取符合实际生产和管理需求的有效信息。
2.数据可靠性高自动检测系统采用多传感器的数据采集技术,数据可靠性高,能够较准确地反映生产和管理中的各项数据信息。
3.可扩展性好自动检测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可以根据不同的生产和管理需求进行灵活调整和配置,方便使用者根据实际业务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更新。
4.功能齐全自动检测系统功能齐全,能够实现对各种规模、种类的生产任务进行智能化的管理和控制,包括生产流程监测、产品质量检测、设备维护管理、工艺数据分析等方面。
自动检测系统关键技术研究智能感知技术智能感知技术是自动检测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它主要包括传感器网络技术、数据采集平台、数据挖掘分析等方面。
其中,传感器网络是自动检测系统中取得数据的主要途径和数据收集的核心技术。
智能化分析技术智能化分析技术是指自动检测系统对应用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处理和应用的技术。
浅谈轨道工程列车前视障碍物智能检测系统发展状况
浅谈轨道工程列车前视障碍物智能检测系统发展状况摘要:地铁工程列车全自动运行系统是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趋势,它通过整合计算机系统、通信系统、信号分析系统和列车控制系统等技术实现地铁工程列车运行的自动化。
将工程列车升级到全自动运行后,设备和功能要求更高。
因此,必须采取措施降低工程列车运行风险,提高运行可靠性。
障碍物检测系统有助于防止严重事故发生。
障碍物检测系统分为被动和主动的障碍物检测。
被动障碍物检测是通过内置系统进行的,传感器信号被触发并传输到工程列车上,以实现工程列车的紧急制动。
主动检测障碍物时,通过列车前端传感器收集前端数据,当检测系统检测到障碍物时,可以向工程列车控制系统发送警告信号,并进行紧急制动处理。
关键词:轨道交通;障碍物;智能检测引言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系统是工程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发展的方向。
对设备和功能的需求从人控提升为列车的全自动运行。
前端障碍物的检测可减少列车与侵限障碍物发生碰撞的风险,避免重大事故。
障碍物检测系统应检测列车前方任何侵入运行限界的障碍物。
被动列车障碍物检测设备通过机械系统进行障碍物识别,触发传感器信号并传输到电气系统,电气系统控制列车采取紧急制动。
主动列车障碍物检测系统利用列车前端采集系统,通过传感器(激光雷达、超声波、红外和可视雷达)采集列车前端的情况,当检测到影响列车运行安全存在前方障碍物时,系统可以及时发出警告信号,必要时紧急制动。
1障碍物识别该系统配置了两个传感器:激光传感器和视觉传感器。
计算机分析系统使目标检测和敏感数据处理成为可能。
可视化数据通过算法处理形成特定的映像数据,利用预制的映像数据库将形成映像的特征与数据库内的数据进行对比,从而得出结果,也可以配置网络数据库进行数据分析和存储,在计算未记录映像时用于更新。
该系统能够识别列车、人、信号灯、侵限物体等。
2国内应用现状目前,国内主动障碍物的检测系统主要依靠外国制造商的技术,产品是通过国内代理人组装的。
现代自动检测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现代自动检测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所谓自动检测,是指由计算机进行控制对系统、设备和部件进行性能检测和故障诊断,是性能检测、连续监测、故障检测和故障定位的总称。
现代自动检测技术是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论、控制论、测量技术、传感技术等学科发展的产物,是这些学科在解决系统、设备、部件性能检测和故障诊断的技术问题中相结合的产物。
凡是需要进行性能测试和故障诊断的系统、设备、部件,均可以采用自动检测技术,它既适用于电系统也适用于非电系统。
电子设备的自动检测与机械设备的自动检测在基本原理上是一样的,均采用计算机/微处理器作控制器通过测试软件完成对性能数据的采集、变换、处理、显示/告警等操作程序,而达到对系统性能的测试和故障诊断的目的。
现代的自动检测系统,通常包括控制器、激励信号源、测量仪器、开关系统、适配器、人机接口、检测程序几个部分。
现在自动检测技术在军/民两个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军事上,越来越多的武器装备配置了自动化和信息化设备,而设备中的电子装置的比例更是越来越高。
这些设备的可靠性至关重要,在战场上一旦出现问题,轻则贻误战机,重则带来毁灭性后果。
以现代军用飞机为例,航空电子设备的性能和质量已经成为作战效能的决定因素,自动检测应经成为确保;在民用领域,提高产品质量和确保生产安全始终是企业的两项基本工作。
在冶金、电力、石化、轻工、建材等连续生产的过程中,每时每刻需要检测各种工艺流程的工作状态,从而确保各种工艺参数和质量参数。
为此经常设置故障监测系统以对温度、压力、流量、转速、振动和噪声等多种参数进行长期动态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异状,加强故障防御,达到早期诊断的目的。
这样做可以避免突发事件,保证人员和机器的安全,提高经济利益。
即使设备发生故障,也可以从检测的数据中找出故障原因,缩短检修周期,提高检修质量。
为了确定设备维护周期和大修的时机,还要检测和处理各种有关的安全参数和能耗参数,集数据采集采集、系统辨识和专家系统为一体的自动检测技术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
工业自动化中的智能检测与控制技术研究
工业自动化中的智能检测与控制技术研究在工业自动化领域,智能检测与控制技术是实现生产智能化、自动化的关键。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智能检测与控制技术以其高效、精确和可靠的特点,正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工业领域。
首先,工业自动化中的智能检测技术是指利用各种感知设备、传感器和数据采集系统对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采集,并通过智能算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实现对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监控。
智能检测技术不仅可以实时获取各种参数的数据,还可以对异常数据进行识别和预警,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在智能检测技术中,传感器的选择和应用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传感器的类型和特性直接影响到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可以选择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等各种类型的传感器进行监测。
此外,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检测技术也可以通过与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的结合,进一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次,工业自动化中的智能控制技术是指利用各种智能算法和控制策略对生产过程进行自动化控制和优化。
智能控制技术可以根据实时检测到的数据与预设的目标值进行比较,并根据设定的规则和算法进行自动调节和优化,实现对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控制。
这种技术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减少资源浪费,同时还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一致性,满足市场的需求。
在智能控制技术中,常用的方法包括反馈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
反馈控制是一种基本的控制方式,通过监测系统的输出与期望值的偏差,并根据偏差大小调整系统的控制输入,以使系统输出稳定在期望值附近。
模糊控制是一种基于模糊逻辑的控制方法,可以处理系统模糊、非线性的特性,适用于复杂的控制问题。
神经网络控制则利用神经网络的学习和适应能力,根据系统的输入和输出模式,自适应地调整网络的权重和参数,从而实现控制目标。
此外,智能检测与控制技术还可以与机器视觉技术相结合,实现对产品外观、尺寸、质量等参数的无损检测和自动分类。
电动自行车自动检测系统及相关技术
电动自行车自动检测系统及相关技术摘要:文章立足于实际,在分析电动自行车制动检测技术现状的基础上对电动自行车制动检测系统的总体规划内容进行了分析。
同时探讨了电动自行车自动检测技术的相关内容,希望论述之后,能够给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电动自行车;自动检测;系统;相关技术;分析0引言当前我国电动自行车领域发展迅速,生产企业数量在增多,竞争压力也随之增大,产品质量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对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更加重视产品质量的提升方面。
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分析,很多电动自行车生产厂家的检测方法依然有很多问题,还要进一步完善和提升。
一、电动自行车自动检测技术现状当前我国的电动自行车性能自动检测系统并未全方位的应用到实践中,南京大学的研究所结合当前的实际需要,研发出整车路试检测系统,包含计算机、控制系统、凸轮电机、报警系统、条码阅读器等结构,主要的作用就是针对电动自行车进行爬坡试验、过流检测、行驶速度检测、路障颠簸检测,下面具体分析这些检测过程中。
爬坡试验检测要利用过载油缸进行试验检测;堵车试验则是通过应用电磁制动闸进行后轮强行制动检测。
但是在具体的检测工作进行中,还有如下的问题无法彻底的解决:其一,自动化水平比较差,操作过于繁琐,难度比较高。
其二,操作不方便,电磁制动闸设置在平台的顶部,车辆的上下操作有着一定的难度。
其三,测试指标缺乏完善性,制动距离、噪音检测并不能实现。
其四,不能完全的取代路检,但是也不能有效的进行形式阻力的模拟分析[1]。
二、电动自行车自动检测系统总体规划(一)电动自行车转动惯量模拟策略目前在进行电动自行车的转动惯量模拟的分析中,具体可以通过下述几种方法进行:(1)电模拟。
该方式的优势在电机容量比较大、结构组成相对简单且控制效果比较好,但是精度相对比较差,直流调速系统需要配置大功率的设备才能完成检测,并且能耗相对比较高。
(2)机械模拟,通过该方式进行检测需要应用一组惯性轮的组合方式来进行,如果要想全面的提升模拟的精确度,还要应用数量较多的惯性轮才能实现,但是也有模拟级差、组成复杂性高等缺陷。
自动检测技术与仪表控制系统-检测技术及方法分析
随着科技的进步,检测技术正朝着智能化、微型化、网络化、集成化等方向发展。
传感器原理及分类
传感器的定义
传感器的分类
传感器的性能指标
传感器是一种能感受规定的被 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 可用信号的器件或装置,通常 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
按被测量分类可分为温度传感 器、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 等;按工作原理分类可分为电 阻式、电容式、电感式、压电 式等;按输出信号分类可分为 模拟传感器和数字传感器。
02
自动检测技术基础
检测技术概述
检测技术的定义
检测技术是研究和应用各种检测原理、方法、装置和系统,对生产过程、设备状态、产品质量、环境参数等进行实时 或非实时的测量、分析和判断,为控制、管理、决策提供可靠依据的技术。
检测技术的分类
按测量原理可分为电量检测和非电量检测;按测量方式可分为接触式检测和非接触式检测;按测量系统组成可分为开 环检测和闭环检测。
多模态融合
未来的检测系统将会融合多种传感器模态的信息,如视觉 、听觉、触觉等,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云计算与大数据应用
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提高自动检测技术与 仪表控制系统的数据处理能力和分析水平,为相关领域的 发展提供更强大的支持。
THANKS
感谢观看
措施,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07
总结与展望
研究成果总结回顾
检测技术与方法创新
本文系统总结了自动检测技术与仪表控制系统的关键技术, 包括传感器技术、信号处理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以及 它们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方法。
系统性能提升
通过优化传感器设计、改进信号处理算法、引入深度学习 等技术手段,提高了自动检测系统的准确性、稳定性和可 靠性。
基于机器视觉的自动检测系统设计与实现研究
基于机器视觉的自动检测系统设计与实现研究一、研究背景随着制造业和质量控制领域的不断发展,对于自动化检测和质量控制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在传统的质量控制方法中,需要人工进行检测和判断,不仅效率低下,而且还存在较大的误差。
而基于机器视觉的自动检测系统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图像分析和处理,实现对物体的自动检测和识别,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二、机器视觉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机器视觉技术是一种利用计算机对图像进行分析、处理和识别的技术。
其原理是通过摄像头等设备获取目标物体的图像或视频,并对其进行数字信号转换和处理,提取出物体的特征、形状、大小等信息,最后通过算法进行识别和分类。
机器视觉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如物体检测、轮廓识别、色彩分析、表面缺陷检测等。
在制造业领域,机器视觉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自动化检测和质量控制中。
三、自动检测系统设计的流程和关键技术自动检测系统的设计流程包括图像采集、图像预处理、特征提取和识别分类四个主要步骤。
其中,图像采集是获取待检测物体的图像或视频;图像预处理是对采集到的图像进行去噪、灰度化、二值化等操作,使其更适合进行特征提取;特征提取是基于采集到的图像提取出物体的特征信息;识别分类是将物体进行分类。
在自动检测系统的设计和实现中,需要掌握一些关键技术。
首先是图像的采集和处理技术,包括摄像头的选型与部署、图像传输和存储等。
其次是图像处理算法的研究和应用,如二值化、轮廓提取、形状匹配等。
接下来是特征分类算法的研究和应用,如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决策树等。
四、自动检测系统的实现和应用案例自动化检测和质量控制是机器视觉技术的重要应用之一。
一些企业和机构已经开始利用这一技术来优化生产流程和提高检测效率。
例如,某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采用机器视觉技术对液晶板进行表面缺陷检测,检测效率提高了30%以上,同时还减少了人工误检的情况。
另外,机器视觉技术的应用还可以拓展到其他领域,如医疗卫生、安防监控、智能家居等。
测试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测试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姓名:赵新班级:机械5-1班学号: 10号测试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概述测试是测量与试验的简称。
测量内涵:对被检测对象的物理、化学、工程技术等方面的参量做数值测定工作。
试验内涵:是指在真实情况下或模拟情况下对被研究对象的特性、参数、功能、可靠性、维修性、适应性、保障性、反应能力等进行测量和度量的研究过程。
试验与测量技术是紧密相连,试验离不开测量。
在各类试验中,通过测量取得定性定量数值,以确定试验结果。
而测量是随着产品试验的阶段而划分的,不同阶段的试验内容或需求则有相对应的测量设备和系统,用以完成试验数值、状态、特性的获取、传输、分析、处理、显示、报警等功能。
产品测试是通过试验和测量过程,对被检测对象的物理、化学、工程技术等方面的参量、特性等做数值测定工作,是取得对试验对象的定性或定量信息的一种基本方法和途径。
测试的基本任务是获取信息。
因此,测试技术是信息科学的源头和重要组成部分。
信息是客观事物的时间、空间特性,是无所不在,无时不存的。
但是人们为了某些特定的目的,总是从浩如烟海的信息中把需要的部分取得来,以达到观测事物某一本值问题的目的。
所需了解的那部分信息以各种技术手段表达出来,提供人们观测和分析,这种对信息的表达形式称之为“信号”,所以信号是某一特定信息的载体。
信息、信号、测试与测试系统之间的关系可以表述为:获取信息是测试的目的,信号是信息的载体,测试是通过测试系统、设备得到被测参数信息的技术手段。
同时,在军事装备及产品全寿命周期内要进行试验测试性设计与评价,并通过研制相应的试验检测设备、试验测试系统(含软、硬件)确保军事装备和产品达到规定动作的要求,以提高军事装备和产品的完好性、任务成功性,减少对维修人力和其它资源要求,降低寿命周期费用,并为管理提供必要的信息。
全寿命过程又称为全寿命周期,是指产品从论证开始到淘汰退役为止的全过程。
产品全寿命过程的划分,各国有不同的划分。
自动化检测系统及其自动化检测方法
自动化检测系统及其自动化检测方法一、引言自动化检测系统是一种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它能够实现对产品或工艺参数的自动监测和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本文将介绍自动化检测系统的基本原理、构成要素以及其自动化检测方法。
二、自动化检测系统的基本原理自动化检测系统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传感器采集待检测对象的相关数据,并将数据传输给计算机进行处理和分析,最终得出检测结果。
其基本流程包括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
三、自动化检测系统的构成要素1. 传感器:传感器是自动化检测系统的核心组件,用于采集待检测对象的相关数据,如温度、压力、湿度等。
常见的传感器有光电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
2. 数据传输设备:数据传输设备用于将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传输给计算机进行处理和分析。
常见的数据传输设备有数据线、无线传输模块等。
3. 计算机:计算机是自动化检测系统的核心控制单元,用于接收和处理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果输出。
4. 控制器:控制器根据计算机处理的结果,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和调整,以实现自动化的检测和控制。
5. 显示设备:显示设备用于显示检测结果和相关信息,如液晶显示屏、指示灯等。
四、自动化检测方法1. 阈值检测法:该方法通过设置合理的阈值,将采集到的数据与阈值进行比较,判断待检测对象是否符合要求。
例如,对温度进行检测,若温度超过设定的阈值,则判定为异常。
2. 统计分析法:该方法通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数据的均值、方差等统计指标,根据统计指标判断待检测对象是否符合要求。
例如,对产品尺寸进行检测,通过统计分析得出尺寸的均值和标准差,判断产品是否合格。
3. 图像处理法:该方法通过采集待检测对象的图像,利用图像处理算法进行分析和识别,判断待检测对象是否符合要求。
例如,对产品表面缺陷进行检测,通过图像处理算法检测出缺陷的位置和大小。
4. 模式识别法:该方法通过建立模型,将采集到的数据与模型进行比较,判断待检测对象是否符合模型要求。
线结构光三维自动扫描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
线结构光三维自动扫描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1. 本文概述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三维测量技术在制造业、文化遗产保护、生物医学等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线结构光作为一种高精度、高效率的三维测量方法,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线结构光三维自动扫描系统的关键技术,以推动该技术的进步和应用。
本文将介绍线结构光三维扫描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流程,阐述其在三维测量领域的优势和应用前景。
接着,重点分析系统的关键技术,包括线光源的设计、图像采集、三维重建算法、系统标定以及误差补偿等方面。
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将探讨当前技术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改进措施。
为了验证所提出技术的有效性,本文将设计一系列实验,通过对比实验结果,展示改进后系统的性能提升。
本文将对线结构光三维自动扫描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指出潜在的研究方向和应用领域。
通过本文的研究,期望为线结构光三维扫描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促进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2. 线结构光三维扫描原理线结构光三维自动扫描系统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具有周期性亮度调制的光源和具有精密定位和运动控制系统的线阵CCD相机。
在扫描物体时,系统会发射一系列的结构光纹。
随着扫描仪相对于物体的位置移动,线阵CCD相机接收到由扫描物体表面反射回来的结构光信息。
通过特殊的算法将这些信息处理和分析,从而将三维空间内的信息还原到计算机中。
线结构光三维自动扫描系统可以实现大范围、高精度的三维扫描,特别适用于曲面复杂的物体。
在工业设计、医学、文物保护等领域,这种技术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例如,在模具设计、雕塑制作和文物保护中,线结构光三维自动扫描系统可以用于获取物体的精确三维模型,以便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修复或复制工作。
3. 线结构光三维扫描系统设计线结构光三维扫描系统的设计基于光学测量原理,通过投射线结构光到被测物体表面,并利用相机捕捉因物体表面不规则而产生的光变形,进而计算出物体表面的三维信息。
2024年配电自动化实用化关键技术及其进展(3篇)
2024年配电自动化实用化关键技术及其进展随着人们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配电自动化这项技术显得越来越重要。
在配电自动化的发展过程中,一系列关键技术正在不断取得进展。
本文将重点探讨2024年配电自动化实用化的关键技术及其进展。
1. 智能传感器技术智能传感器是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
2024年,智能传感器技术将进一步发展,其主要特点是小型化、低功耗和高可靠性。
智能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电流、电压、温度等重要参数,并通过无线通信技术与其他设备进行数据交换。
这些传感器还具备自我诊断和自我修复的功能,可以有效提高配电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2. 大数据分析技术随着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配电系统产生的数据量也越来越大。
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有效地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2024年,大数据分析技术将在配电自动化中得到广泛应用。
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和能源的供需情况,实时调整配电系统的运行策略,从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 云计算技术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为配电自动化带来了新的机遇。
2024年,随着云计算技术的成熟和普及,配电自动化系统将能够更好地利用云计算资源,实现数据的共享和协同处理。
通过云计算技术,配电自动化系统可以实现远程监控和控制,提高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同时,云计算技术还可以为配电系统提供灵活的资源调度和动态扩展能力,适应不断变化的能源需求。
4. 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能够将各种设备和传感器连接起来,并实现智能化的数据交换和资源管理。
2024年,物联网技术将在配电自动化中得到广泛应用。
通过物联网技术,配电自动化系统可以实现设备的智能监控和故障诊断,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同时,物联网技术还可以实现设备之间的协同工作,提高配电系统的运行效率和能源利用效率。
5.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可以为配电自动化系统提供更直观、更直观的操作界面。
通过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操作人员可以更方便地对配电系统进行监控和控制,提高操作的准确性和效率。
基于机器视觉的自动检测系统研究
基于机器视觉的自动检测系统研究自动检测系统是机器视觉领域中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
它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和机器学习算法,实现对图像和视频中目标物体的自动识别和检测。
本文将就基于机器视觉的自动检测系统展开研究,并探讨其研究方向、应用领域以及挑战与发展趋势。
一、研究方向1. 目标检测算法:目标检测算法是自动检测系统的核心。
目前,常用的目标检测算法包括传统的特征提取与分类方法,以及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的深度学习方法。
传统方法常使用的包括Haar特征、SIFT特征等,而深度学习方法以Faster R-CNN、YOLO、SSD等为代表。
对这些方法进行深入研究,改进其准确度和泛化能力,是这一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
2. 数据集构建与标注:高质量的数据集对于训练和评估自动检测系统至关重要。
构建标准化、多样性的数据集,并进行准确的标注,可以提高系统的检测效果。
此外,数据集的美观性、实时性等因素也需要考虑,使得系统能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
3. 硬件优化:实时性是自动检测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个重要指标。
因此,对硬件平台的优化尤为关键。
GPU、FPGA等硬件加速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可以大幅提高系统的实时性和检测效果。
同时,优化算法与硬件平台之间的配合,也是这一方向的研究重点。
二、应用领域自动检测系统在许多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应用领域:1. 自动驾驶:自动驾驶是近年来的热门领域之一。
自动检测系统在自动驾驶领域中可以用于路况感知、障碍物检测、行人识别等功能。
通过实时地对周围环境进行检测,自动驾驶系统可以做出更加准确和安全的决策。
2. 安防监控:自动检测系统在安防监控领域中能够实现对特定区域中异常行为的自动检测,如人员聚集、异常目标等。
通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报警和处理,可以提高安全性和防范能力。
3. 工业生产:自动检测系统在工业生产中可以用于产品的质量检测、缺陷检测等方面。
通过实时地对产品进行检测,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并减少人工检测带来的不稳定性。
国外自动测试系统发展现状综述
第27卷第3期2005年08月探测与控制学报Journa l of D etecti on &Con trolVol .27No .3Aug .2005 3收稿日期:2005204216作者简介:赖根(1978-),男,江西新余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检测技术和测试软件技术研究。
国外自动测试系统发展现状综述赖 根,肖明清,夏 锐,王学奇(空军工程大学工程学院自动测试实验室,陕西西安 710038)摘 要:从通用化、标准化、高性能及远程网络化等方面全面介绍了目前国外自动测试系统的发展现状;就如何加强国际技术合作与交流,不断缩小我国与国际测试水平的差距,提出了观点。
关键词:自动测试系统;通用化;标准化;高性能;远程网络化中图分类号:TP 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1194(2005)0320026205D evelop m en t of Fore i gn Automa ti c Test SystemLA I Gen,X I A O M ing -qing,X I A Rui,WANG Xue -qi(A ir Force Engineering University,Xi’an 710038,China )Abstract:The devel opment of foreign aut omatic test syste m is intr oduced in detail fr om the generaliza 2ti on,standardizati on,high -perfor mance,re mote -net w orking and s o on .Some vie ws are p resented on how t o strengthen the internati onal technol ogy cooperati on and communicati on and shorten the level gap bet w een other countries and ourselves .Key words:aut o matic test syste m;generalizati on;standardizati on;high -perf or mance;re mote -net 2working0 引言 目前,国外自动测试系统(ATS )正朝着通用化、标准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方向迈进。
对煤矿安全生产自动检测系统的探析
大生产 力度 , 而增加 煤矿 行业 的产量 。 进
在 我 国, 煤矿 安全 生 强煤矿 企 业生 产的 安全 问题 , 以全面 的监 控 系统来 统领 时 , 能够及 时地 修正 , 影响整 体 的生产操 作 。 不
全局 , 帮助 企业 更有 效地 完成 生产 任务 , 现阶 段我 国 的煤矿 生产 在
企业 中是 亟待解 决 的问题 。
() 感器 群 , 3传 是整 个安 全系 统 能够 正确 反映 实际情 况 的关键 所在 。因此 , 系统 相配套 的各 种传 感器 , 与 必须 达到 功能稳 定 、 量 质
探讨 了强化煤矿企业安全生产 自动检测系统的举措。 关键词 : 矿; 煤 安全生产; 发展现 状; 检测系统; 加强巩固
安全 是煤矿 生产企 业 的生命 根本 ,是煤矿 企业 永恒 不 变 的话 多体 积较 小 ,而且 采用 质 量 比较 轻 巧 的不锈 钢作 为外 壳材 质 。同 题。 与其他 行业 比较起 来 , 矿 的安全 生产 系统有 其特 殊性 和严格 时 , 煤 井下分 站 系统必 须具 备方 便 查看 和修 理 的特 点 , 以便 出现故 障
我 国的少数 煤矿 企业 添 置 了更为先 进 的安全 设施 和 监控 设备 。但 系统 监 测 出的 安全 问题 , 要通 过数 据 分析 和积 累 , 强 预 防 力度 , 加 可喜 的是 , 这种 安全检 测 系统 在我 国发 展速 度极 快 , 一些 研究 者们 让 出现过 的 问题 不再 重 复发生 。 也就 是说 , 企业 要建立 起 完善 的数 通过对 国外 技术 的 引进和 研 究 ,已经成 功研 制 并生 产 出属于 中国 据库 系统 ,全面 记录 每 一次 安全 事故 及 安全 隐患 的具 体情况 和细
航天电子设备多余物自动检测系统的研制
航天电子设备多余物自动检测系统的研制航天电子设备是指用于航天器、卫星和宇宙飞船等空间设备上的电子设备,它们是航天器正常运行的关键组成部分。
随着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新换代,航天电子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也在加快,而其中产生的多余物也日益增多,这些多余物对航天器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为了有效地检测和识别这些多余物,提高航天电子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需要研制一种航天电子设备多余物自动检测系统。
一、研究背景航天器的设计寿命通常较长,而且在航天器的整个运行过程中,航天电子设备所处的环境通常十分恶劣,包括高温、辐射、真空、微重力等,因此航天电子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多余物的产生可能源于航天器系统的设计、制造、维护等过程,这些多余物可能导致电子设备的短路、接触不良等问题,进而影响航天器的正常运行。
为了及时发现和消除这些多余物的影响,需要一种自动化的检测系统,并且这种系统需要具有较高的精度和敏感度。
二、研究内容1. 多余物检测技术的研究:多余物的检测是航天电子设备多余物自动检测系统的核心技术,需要研究和开发一种针对航天电子设备的多余物检测技术,该技术需要能够快速、准确地发现多余物的存在并且能够对多余物的特性进行分析。
2. 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制造:在多余物检测技术的基础上,需要设计和制造一种能够实现多余物自动检测的系统,该系统需要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并且需要能够适应航天器特殊的运行环境。
3. 系统集成与测试:设计和制造完毕的检测系统需要进行系统集成和测试,确认系统的各项功能特性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并且需要进行航天电子设备多余物自动检测系统的实际应用测试。
三、研究意义航天电子设备多余物自动检测系统的研制对于航天电子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1. 保障航天器的正常运行:航天电子设备是航天器正常运行的基础,通过多余物自动检测系统的研制,能够及时发现和消除多余物对航天器的影响,保障航天器的正常运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控技术与仪器前沿自动检测系统的发展现状及关键技术研究作者:李洋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学号:07430240172010年12月自动检测系统的发展现状及关键技术研究一·引言所谓自动检测,是指由计算机进行控制对系统、设备和部件进行性能检测和故障诊断,是性能检测、连续监测、故障检测和故障定位的总称。
现代自动检测技术是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论、控制论、测量技术、传感技术等学科发展的产物,是这些学科在解决系统、设备、部件性能检测和故障诊断的技术问题中相结合的产物。
凡是需要进行性能测试和故障诊断的系统、设备、部件,均可以采用自动检测技术,它既适用于电系统也适用于非电系统。
电子设备的自动检测与机械设备的自动检测在基本原理上是一样的,均采用计算机/微处理器作控制器通过测试软件完成对性能数据的采集、变换、处理、显示/告警等操作程序,而达到对系统性能的测试和故障诊断的目的。
二·自动检测系统的基本原理自动检测系统(ATS)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随着各种高新技术在检测领域的运用,它不断被赋予各种新的内容和组织形式。
因此,以现代电子设备的自动检测系统组成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说明当前自动检测系统的基本组成。
图1自动检测系统的组成图中表明,当前的自动检测系统,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控制器控制器是自动检测系统的核心,它由计算机构成。
其功能是管理检测周期,控制数据流向,接收检测结果,进行数据处理,检查读数是否在误差范围内,进行故障诊断,并将检测结果送到显示器或打印机。
控制器是在检测程序的作用下,对检测周期内的每一步骤进行控制,从而完成上述功能的。
2、激励信号源激励信号源是主动式检测系统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其功能是向被测单元(UUT)提供检测所需的激励使号。
根据各种UUT的不同要求,激励装置的形式也不同,如交直流电源、函数发生器、D/A变换器、频率合成器、微波源等。
3、测量仪器测量仪器的功能是检测UUT的输出信号.根据检测的不同要求,测量仪器的形式也不同,如数字式多用表,频率计,A/D变换器及其它类型的检测仪器等。
4、开关系统开关系统的功能是控制UUT和自动检测系统中有关部件间的信号通道。
即控制激励信号输入UUT,和UUT的被测信号输往测量装置的信号通道。
5、适配器适配器的功能是实现UUT与自动检测系统之间的信号连接。
6、人机接口人机接口的功能是实现操作员和控制器的双向通信。
常见的形式为,操作员用键盘或开关向控制器输人信息,控制器将检测结果及操作提示等有关信息送到显示器显示。
显示器的类型有阴极射线管(CRT)显示器、液晶(LCD)显示器、发光二级管(LED)显示器或灯光显示装置等。
当需要打印检测结果时,人机接口内应配备打印机。
7、检测程序自动检测系统是在检测程序的控制下进行性能检测和故障诊断的。
检测程序完成人机交互、仪器管理和驱动、检测流程控制、检测结果的分析处理和输出显示、故障诊断等,是自动检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自动检测系统的组建及其关键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自动检测系统(ATS)的组建提供了多种可能,典型的自动检测系统主要由自动化检测设备(ATE),检测程序集(TPS)和检测环境三部分组成。
ATE由检测和测量仪器、主计算机、矩阵开关、通讯总线、接收器和系统软件组成。
典型自动检测系统的组建如图2所示。
主计算机控制检测和测量仪器以及TPS的运行。
系统软件(如操作系统、编译器及实验运行程序等)控制检测工作站的工作状态,对TPS进行开发并执行。
TPS由检测、诊断程序,连接被测单元(UUT)和ATE的适配器及操作手册等组成。
检测环境包括ATS 的结构描述、编程和检测规范语言、编译器、开发工具以及描述对象设计需求、检测策略信息的标准格式等。
图2 典型ATS结构概念示意由于现代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检测技术与计算机深层次的结合引起了检测仪器领域的革命,全新的仪器结构概念和检测设备组建方式不断更新。
现代检测设备组建的关键技术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1、程控接口技术如何实现检测系统与被测设备间的自动连接,是实现检测过程自动化的关键。
用计算机程序控制的接口单元(PIU)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手段。
这种程控接口(PIU)包括一组通用的连接点,并配有所需的缓冲器和多路分配器,用于完成三项基本任务。
a、发生、调理(如衰减、缓冲、变换等)模拟与数字激励,并将激励引导到相应的被测装置;b、把从相应的被测装置引线来的测量数据进行调理并引导到自动检测系统;c、将程控负载加到相应的被测装置引线上。
简言之,程控接口在程序控制下,能够把任何检测系统功能引导到任何被测设备,并能完成检测。
2、虚拟仪器技术80年代末期,美国NI(National Instrument)公司提出了虚拟仪器的概念:在一定的硬件平台下,利用软件在屏幕上生成虚拟面板,在软件导引下进行信号采集、运算、分析和处理,实现传统仪器的各种功能。
虚拟仪器是计算机技术同仪器技术深层次结合产生的全新概念的仪器,是对传统仪器概念的重大突破。
传统仪器的主要功能模块都是以硬件(或固化的软件)的形式存在的,而虚拟仪器是具有仪器功能的软硬件组合体。
虚拟仪器系统的功能可根据软件模块的功能及其不同组合而灵活配置,因而得以实现并扩充传统仪器的功能。
3、专家系统自动检测技术与专家系统的结合也是自动检测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
专家系统作为人工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于五十年代产生,到八十年代形成人工智能这一完整的学科体系。
美国在八十年代中期就率先将专家系统引入航空机载设备的检测,效果良好。
专家系统与典型自动检测设备的结合,将大大提高故障分析判断能力,提高设备维修保障效率。
4、现场故障检测技术现代机载设备的发展趋势是微处理器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应用日益普遍,现场故障检测也就越加显得重要。
为了便于现场维修,正在开发、研究诸如特征分析、逻辑分析、电路模拟、内在诊断等现场故障检测技术。
例如,采用“特征分析技术”,在电路图的有关节点,标明“特征”,由设备本身产生激励,用一种简单的、无源的检测仪器—特征分析仪,就能迅速地在现场找出故障,定位到元器件,从而大大地简化了维修现场的故障诊断,有效地提高了设备的战备率。
5、开放、可互操作的ATS实现技术所谓ATS的可互操作性是指两个以上的系统或部件可以直接、有效地共用数据和信息。
就一般的ATS结构来说,其互操作性主要体现在可以共用TPS和ATE的资源,可以共用一个底层的诊断子系统,可以支持多种运行环境和语言。
所谓系统的开放性是指:其功能部件采用广泛使用的标准或协议,从而可在不同的系统中使用,可以与其它系统中的部件互操作,软件可以方便的移植;其接口也符合广泛使用的标准、规范或协议,或具有完全明确的定义,从而通过插入新的功能部件,即可增加、扩展和提高系统的性能。
四·基于PC的虚拟仪器技术1、虚拟仪器的定义及构成一般说来将传统仪器的硬件和最新计算机软件技术充分结合起来,以实现并扩展传统仪器的功能。
因此,将数据采集卡插入计算机空闲的扩展槽中,利用软件在屏幕上生成虚拟面板,在软件引导下进行信号采集、运算、分析和处理,实现仪器功能并完成检测的全过程,这就是所谓的虚拟仪器。
与传统仪器的比较如表1。
表1 虚拟仪器与传统仪器的比较虚拟仪器系统的基本构成框图如图3所示。
目前较为常用的虚拟仪器系统有PC总线方式、GPIB通用接口总线方式和VXI总线方式等多种类型。
a、PC总线插卡型虚拟仪器基于PC总线插卡型虚拟仪器它借助于插入计算机内的数据采集卡与专用的软件相结合,完成检测任务,充分利用了计算机的总线、机箱、电源及软件。
典型插卡型虚拟仪器由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数据采集卡、计算机四部分组成。
多层电路板、可编程仪器放大器、即插即用、系统定时控制器、多数据采集板、实时系统集成总线、具有双缓冲区的高速数据采集、数据高速传送中断、DMA等技术应用,使数据采集卡能保证很高的准确度与可靠图3 虚拟仪器系统构成框图性。
b、GPIB总线方式GPIB技术是IEEE488标准的虚拟仪器早期的发展阶段。
它的出现使电子测量由独立的单台手工操作向大规模自动检测系统发展。
典型的GPIB系统由一台PC机、一块GPIB接口卡和若干台GPIB形式的仪器通过GPIB电缆连接而成。
在标准情况下,一块GPIB接口卡可带多达14台的仪器,电缆长度可达20米。
GPIB技术可用计算机实现对仪器的操作和控制,替代传统的人工操作方式,可以很方便地把多台仪器组合起来,形成大的自动检测系统。
GPIB 测量系统的结构和命令简单,造价较低,主要应用于台式仪器市场。
适用于精确度要求高,但对计算机速率要求不高的场合。
c、VXI总线VXI总线是高速计算机总线VME在虚拟仪器领域的扩展,它具有稳定的电源、强有力的冷却能力和严格的RFI/EMI屏蔽。
由于它的标准开放,且具有结构紧凑、数据吞吐能力强、定时和同步精确、模块可重复利用、众多仪器厂家支持的优点,很快得到广泛的应用。
其适合于组建大、中规模自动检测系统以及对速度、精度要求高的场合。
然而,组建VXI总线要求有机箱、管理器及嵌入式控制器,造价比较高。
2、虚拟仪器系统的软件通用计算机软件和仪器软件的有机组合,构成了虚拟仪器的基本软件框架,该软件框架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
a、总线接口软件总线接口软件驻留在计算机系统之中执行总线的特殊功能,是实现虚拟仪器功能的最基础软件,一般要求该软件还必须与其它仪器系统(GPIB、RS—232等)的软件结构兼容,以便于系统集成。
它处于软件框架的最底层。
b、仪器驱动软件仪器驱动软件处于软件框架的中间层,完成对某一特定仪器的控制与通讯,它可作为用户程序的一部分。
每个仪器模块均有自己的仪器驱动程序。
仪器驱动程序的实质是为用户提供用于仪器操作的较抽象的操作函数集。
对于应用程序来说,它对仪器的操作是通过仪器驱动程序来实现的;仪器驱动程序对于仪器的操作与管理,又是通过输入/输出(I/O)软件所提供的统一基础与格式的函数库(VASA)调用实现的。
c、应用软件开发环境应用软件开发环境位于软件框架的最顶层,它将计算机的数据分析和显示能力与仪器驱动器融合在一起,为用户开发虚拟仪器提供了必要的软件工具和环境。
目前,虚拟仪器系统应用软件开发环境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基于传统的文本语言式平台,主要是NI公司的LabWindows/CVI和微软公司的VC++、Visual Basic等;一种是基于图形化工程环境的平台,如HP公司的HP VEE、NI公司的LabVIEW等。
五·结束语未来测试系统的发展趋势,在军用领域,就是采用开放的商业标准,大幅度减少测试系统软、硬件的开发、升级的费用,实现自动测试系统的互操作,满足武器维护的灵活性,实现各军种间、不同维护级别间自动测试系统的通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测试系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