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复习 规律探索性问题

合集下载

如何做中考探索(规律)题第33讲

如何做中考探索(规律)题第33讲

第33讲:如何做中考探索(规律)题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规律探索型试题自近几年出现以来,正受到越来越多的省市所青睐.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及复习时注重进行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探索研究能力、归纳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与培养.规律探索型题包括探索数字规律型、探索运算规律型、探索等式的规律型、探索几何图形排列规律型等等试题,因为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并且能够综合考查学生的探索、归纳、概括、类比等等能力,因此是中考的热点题型.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思路是:首先认真阅读所给出的条件,从中发现其变化规律,大胆猜想,由特殊的情况总结出一般性的结论,最后再进行验证以确保所归纳结论的正确性.题型一探索数字规律探索数字规律的题目在中考中经常出现,做这类试题,要认真分析所给出的数字之间的关系以及每个数字与所处的数位的关系,找出规律性,推测出所要求填写的项或者通项公式。

例1、(2007辽宁沈阳)有一组数:1,2,5,10,17,26,……,请观察这组数的构成规律,用你发现的规律确定第8个数为.解析:仔细分析数字的特征,1=02+1,2=12+1,5=22+1,10=32+1,17=42+1,26=52+1…,容易推测出第8个数为72+1=50。

例2、(2007重庆)将正整数按如图所示的规律排列下去。

若用有序实数对(n,m)表示第n排,从左到右第m个数,如(4,3)表示实数9,则(7,2)表示的实数是。

解析:到第6排最后共有1+2+3+4+5+6=21个数,则第7排第2个数为23。

题型二探索运算规律根据已经提供的数字之间的运算规律,探究出一般性的结论或者推测出某些算式,是解决探究运算规律试题的基本解法。

例3、(2007山东烟台)观察下列各式:===请你将发现的规律用含自然数n(n≥1)的等式表示出来.(n+例4、(2007浙江临安)已知:, ……,若符合前面式子的规律,则a + b = ___ ____.解析:首先可以猜测出a=102-1=99,b=10,所以a+b=109。

中考物理复习牛顿第一定律探究实验专题练习(有答案)

中考物理复习牛顿第一定律探究实验专题练习(有答案)

中考物理复习牛顿第一定律探究实验专题练习1、在学习“运动和力的关系”时,我们设计了这样的“斜面”实验:(1)如图所示,让小车从斜面滑下后沿水平面运动,是为了使小车在水平面运动时,竖直方向上受到的力和力相平衡,相当于小车只受水平方向上的摩擦力。

(2)每次都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选填同一或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是为了使小车在滑到底端时具有相同的。

(3)减小图中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比较小车在不同表面滑行的最大距离,可以得出:在初速度相同的条件下,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车运动的越。

(4)进一步推理可知,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则小车会在水平面上做运动。

2、用如图的实验装置,让静止的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滑下,观察并记录小车在三种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实验中是通过改变______________来改变小车所受阻力大小的。

(2)按照“毛巾十棉布一木板”的顺序进行实验,实验记录如下表。

分析比较表中内容,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运动距离越________,由此进一步推理:当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时,小车将做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车受到摩擦力的大接触面小车在水平面上的运动距离s/cm小毛巾大23.1棉布较大37.5木板小85.6(3)牛顿第一定律告诉了我们物体的运动____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力来维持,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__________不变的性质。

3、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顶端下滑到底端,使小车以相同的速度分别在棉布表面和木板表面上运动,小车滑行的距离如图所示:(1)当小车在水平木板表面上运动时,受到的一对平衡力是▲ 。

(填选项前的字母)A.小车受到向前的惯性力和木板对小车的阻力B.小车受到的重力和小车对木板的压力C.小车受到的重力和木板对小车的支持力(2)在大量类似实验基础上,牛顿等科学家经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了著名的▲ 。

中考规律探索题归纳总结

中考规律探索题归纳总结

中考规律探索题归纳总结中考作为我国学生升入高中的重要考试,一直备受关注。

在备考过程中,除了掌握基础知识和解题技巧外,了解中考命题的规律也十分重要。

本文将对中考规律中的探索题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

一、探索题的定义与特点探索题是中考题目中较为特殊的一类题型,与传统的选择题和填空题不同,它更注重考察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和实践能力。

在探索题中,通常会给出一定的背景信息、实验现象或问题,要求学生通过思考和实践,解答或解决问题。

探索题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索题往往需要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等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

2. 强调学生的分析能力:通常会提出一些问题,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条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或解决方法。

3.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探索题更多考察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探索题的常见形式和解题思路1. 实验探索题: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并进行实验加以验证,推理出结论。

解题思路:根据实验描述了解实验现象和背景,分析实验的目的、方法,进行实验操作,推理结果并写出结论。

2. 问题探索题:给出一些问题,要求学生思考并找出解决办法。

解题思路:仔细阅读问题,分析问题的关键点,积极思考并提出合理解决方案,给出解答。

3. 材料探索题:根据给定的材料或文段,分析问题并作出相关推理。

解题思路:认真阅读材料,理解材料提供的信息和背景,分析问题并进行相关推理,给出结论。

4. 实践探索题:要求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解决问题,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解题思路:认真阅读问题和给定条件,根据问题和条件进行实践操作,解决问题。

三、中考探索题的复习策略1. 熟悉题型和解题思路:通过大量练习,熟悉不同形式的探索题,掌握常见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2. 注重实践能力培养:针对实验探索题和实践探索题,要多进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提高分析能力:通过解析常见的材料探索题和问题探索题,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提高解题技巧。

2024年九年级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实验探究题

2024年九年级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实验探究题

2024年九年级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实验探究题1.小龙对某个小石子的密度产生了兴趣,他决定测量出它的密度。

(1)小龙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小石子密度的实验原理是;(2)他先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移动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静止在分度盘中央的右侧,则应将平衡螺母向调节,直至天平平衡;(3)用调好的天平测小石子的质量,当盘中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时,天平平衡,则此石子的质量为g。

在量筒内装有一定量的水,该石子放入前、后的情况如图乙所示,由此可知小石子的密度是kg/m3;(4)假设拴小石子的线不很细,那么测量结果将会(选填“偏大”,“偏小”或“保持一致”);(5)同桌的小凤同学测量小石子质量的情景如图丙所示:请指出她在测量过程中的不恰当之处(至少指出两个):①;②。

2.某小组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器材完成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的实验。

(1)实验中用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2)实验中应选择与蜡烛①外形相同且(选填“ 已点燃”或“未点燃” )的蜡烛②,移动蜡烛②发现其恰好能与蜡烛①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3)如图乙,将玻璃板倾斜,蜡烛①的像将(选填“仍然”或“不再”)与蜡烛①关于镜面对称。

小轿车倾斜的前挡风玻璃就是利用这个原理设计的,可以防止(选填“车内”或“车外”)物体成像在车的正前方干扰司机视线。

3.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某物质的熔化规律。

(1)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选填“A”、“B”或“C”);(2)下列措施不能..使物质受热均匀的是____;A.加热过程中不断搅拌B.通过水给试管加热C.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物质中(3)加热到某一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其温度为℃;(4)根据实验数据绘出该物质的温度—时间图像如图丙所示,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5)另一小组同学用相同物质进行实验,绘制出的温度—时间图像中没有出现明显的水平段,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种即可)4.在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表格所示。

中考一轮复习--专题五 规律探索题

中考一轮复习--专题五 规律探索题
(2)图形的结构观察.
(3)通过对简单、特殊情况的观察,再推广到一般情况.
2.规律探究的基本原则:
(1)遵循类推原则,项找项的规律,和找和的规律,差找差的规律,积
找积的规律.
(2)遵循有序原则,从特殊开始,从简单开始,先找3个,发现规律,再
验证运用规律.
类型一
类型二
类型三
类型一 数式的变化规律
例1(2019·安徽)观察以下等式:
∴S5= =-1-a,
4
∴S6=-S5-1=a.
1
1
∴S7= = =S1,
6
故此规律为 6 个一循环,
∵2 018÷6=336 余 2,
1+
∴S2 018=- .
1
2
3
4
5
6
7
4.(2018·黑龙江龙东区)如图,已知等边△ABC的边长是2,以BC边上
的高AB1为边作等边三角形,得到第一个等边△AB1C1;再以等边
(2)∵2 020÷3=673…1,∴需要小正方形674个,大正方形673个.
1
2
3
4
5
6
7
7.图1是由若干个小圆圈堆成的一个形如等边三角形的图案,最上
面一层有一个圆圈,以下各层均比上一层多一个圆圈,一共堆了n层.
将图1倒置后与原图1拼成图2的形状,这样我们可以算出图1中所有
n(n + 1)
圆圈的个数为1+2+3+…+n= 2 .如果图3和图4中的圆圈各有13

.
类型一
类型二
类型三
分析:(1)观察图形,结合已知条件,得出将基本图每复制并平移一
次,特征点增加5个,由此得出图4中特征点的个数为17+5=22个,进

中考物理复习专题4.2 实验探究题(力学)(解析版)-【迎战中考】2021年物理二轮之试卷题型解密

中考物理复习专题4.2  实验探究题(力学)(解析版)-【迎战中考】2021年物理二轮之试卷题型解密

专题4.2 实验探究题(力学)(解析版)【活力课堂】2021年物理二轮之试卷题型解密(通用版)1.实验探究题是中考物理试卷中必考内容。

实验探究题考查学生对认识自然、探索规律和培养科学严谨的态度的考试题型。

实验探究题在中考试卷中占有较大比例,认真做好实验探究题的备考复习,同样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

2.各地的中考命题针对实验探究问题有着不同程度的偏重,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地进行考查,这也就给命题带来了多个角度的可能性。

比如同是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但由于考查的环节或是角度不同,考查的方式也就明显不同,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尽可能的引导学生对每个知识点、每个环节要做到理解和掌握。

新课程改革以来,各地中考命题中涉及不同版本教材外的物理探究实验逐年在出新。

但纵观其考查内容,大都来源于学生生活实际,并且所考核的方法和能力都是学生应了解和掌握的。

所以学生进行应考时对此不要产生心理上的障碍,只要抓住方法、应用得当,一般都能轻松解决。

3.纵观历年实验探究题,其规律是力学一道题、电学一道题,光学或热学一道题,有的还涉及到机械运动、声现象或电磁现象等内容。

力学部分实验探究主要有物质密度测量、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影响浮力大小因素实验、运动和力的关系实验、影响动能大小因素实验、杠杆平衡条件实验、测定机械效率实验等。

考查热点有:物质密度测量、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影响浮力大小因素实验、运动和力的关系实验、影响动能大小因素实验、杠杆平衡条件实验等。

一、物质密度测量1.实验内容(1)测量工具:密度测量的常用工具是量筒(量杯)、天平。

用量筒测量固体和液体的体积;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

(2)天平的使用: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天平的使用及注意事项:测量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先将游码拨回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归零),再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央刻度(或左右摆动幅度相等),表示横梁平衡;将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用镊子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使天平重新平衡;被测物体2.考查方向作营养豆浆,并测量营养豆浆的密度。

中考规律探索题训练含答案

中考规律探索题训练含答案

规律探索一.选择题1.(2015第10题3分)如图,在矩形ABCD中,已知AB=4,BC=3,矩形在直线上绕其右下角的顶点B向右旋转90°至图①位置,再绕右下角的顶点继续向右旋转90°至图②位置,…,以此类推,这样连续旋转2015次后,顶点A在整个旋转过程中所经过的路程之和是()A. 2015πB.3019.5πC.3018πD.3024π考点:旋转的性质;弧长的计算..专题:规律型.分析:首先求得每一次转动的路线的长,发现每4次循环,找到规律然后计算即可.解答:解:转动一次A的路线长是:,转动第二次的路线长是:,转动第三次的路线长是:,转动第四次的路线长是:0,转动五次A的路线长是:,以此类推,每四次循环,故顶点A转动四次经过的路线长为:+2π=6π,2015÷4=503余3顶点A转动四次经过的路线长为:6π×504=3024π.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探索规律问题和弧长公式的运用,发现规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2015荆州第10题3分)把所有正奇数从小到大排列,并按如下规律分组:(1),(3,5,7),(9,11,13,15,17),(19,21,23,25,27,29,31),…,现有等式A m=(i,j)表示正奇数m是第i组第j个数(从左往右数),如A7=(2,3),则A2015=()A.(31,50)B.(32,47)C.(33,46)D.(34,42)考点:规律型:数字的变化类.分析:先计算出2015是第1008个数,然后判断第1008个数在第几组,再判断是这一组的第几个数即可.解答:解:2015是第=1008个数,设2015在第n组,则1+3+5+7+…+(2n﹣1)≥1008,即≥1008,解得:n≥,当n=31时,1+3+5+7+…+61=961;当n=32时,1+3+5+7+…+63=1024;故第1008个数在第32组,第1024个数为:2×1024﹣1=2047,第32组的第一个数为:2×962﹣1=1923,则2015是(+1)=47个数.故A2015=(32,47).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数字的变化规律,找出数字之间的运算规律,利用规律解决问题.3.(2015第10题3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正方形A1B1C1D1 、D1E1E2B2、A2B2C2D2、D2E3E4B3、A3B3C3D3……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放置,其中点B1在y轴上,点C1、E1、E2、C2、E3、E4、C3……在x轴上,已知正方形A1B1C1D1 的边长为1,∠B1C1O=60°,B1C1∥B2C2∥B3C3……则正方形A2015B2015C2015D2015的边长是()A.B.C.D.【答案】D.考点:1.正方形的性质;2.解直角三角形.4. (2015•威海,第12 题3分)如图,正六边形A1B1C1D1E1F1的边长为2,正六边形A2B2C2D2E2F2的外接圆与正六边形A1B1C1D1E1F1的各边相切,正六边形A3B3C3D3E3F3的外接圆与正六边形A2B2C2D2E2F2的各边相切,…按这样的规律进行下去,A10B10C10D10E10F10的边长为()A.B.C.D.考点:正多边形和圆..专题:规律型.分析:连结OE1,OD1,OD2,如图,根据正六边形的性质得∠E1OD1=60°,则△E1OD1为等边三角形,再根据切线的性质得OD2⊥E1D1,于是可得OD2=E1D1=×2,利用正六边形的边长等于它的半径得到正六边形A2B2C2D2E2F2的边长=×2,同理可得正六边形A3B3C3D3E3F3的边长=()2×2,依此规律可得正六边形A10B10C10D10E10F10的边长=()9×2,然后化简即可.解答:解:连结OE1,OD1,OD2,如图,∵六边形A1B1C1D1E1F1为正六边形,∴∠E1OD1=60°,∴△E1OD1为等边三角形,∵正六边形A2B2C2D2E2F2的外接圆与正六边形A1B1C1D1E1F1的各边相切,∴OD2⊥E1D1,∴OD2=E1D1=×2,∴正六边形A2B2C2D2E2F2的边长=×2,同理可得正六边形A3B3C3D3E3F3的边长=()2×2,则正六边形A10B10C10D10E10F10的边长=()9×2=.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把一个圆分成n(n是大于2的自然数)等份,依次连接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接正多边形,这个圆叫做这个正多边形的外接圆.记住正六边形的边长等于它的半径.5.(2015•日照,第11题3分)观察下列各式及其展开式:(a+b)2=a2+2ab+b2(a+b)3=a3+3a2b+3ab2+b3(a+b)4=a4+4a3b+6a2b2+4ab3+b4(a+b)5=a5+5a4b+10a3b2+10a2b3+5ab4+b5…请你猜想(a+b)10的展开式第三项的系数是()A. 36 B.45 C.55 D.66考点:完全平方公式..专题:规律型.分析:归纳总结得到展开式中第三项系数即可.解答:解:解:(a+b)2=a22+2ab+b2;(a+b)3=a3+3a2b+3ab2+b3;(a+b)4=a4+4a3b+6a2b2+4ab3+b4;(a+b)5=a5+5a4b+10a3b2+10a2b3+5ab4+b5;(a+b)6=a6+6a5b+15a4b2+20a3b3+15a2b4+6ab5+b6;(a+b)7=a7+7a6b+21a5b2+35a4b3+35a3b4+21a2b5+7ab6+b7;第8个式子系数分别为:1,8,28,56,70,56,28,8,1;第9个式子系数分别为:1,9,36,84,126,126,84,36,9,1;第10个式子系数分别为:1,10,45,120,210,252,210,120,45,10,1,则(a+b)10的展开式第三项的系数为45.故选B.点:此题考查了完全平方公式,熟练掌握公式是解本题的关键6 , (2015•,第11题3分)观察下列关于x 的单项式,探究其规律:x ,3x 2,5x 3,7x 4,9x 5,11x 6,….按照上述规律,第2015个单项式是()(A ) 2015x 2015. (B ) 4029x 2014. (C ) 4029x 2015. (D ) 4031x 2015.【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这组数的系数可知它们都是连续奇数,即系数为(2n -1),而后面因式x 的指数是连续自然数,因此关于x 的单项式是,所以第2015个单项式的系数为2×2015-1=4029,因此这个单项式为. 故选C考点:探索规律7.(2015·,第8题3分)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半径均为1个单位长度的半圆O 1,O 2,O 3,… 组成一条平滑的曲线,点P 从原点O 出发,沿这条曲线向右运动,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长度,则第2015秒时,点P 的坐标是() A .(2014,0)B .(2015,-1)C . (2015,1)D . (2016,0)B 【解析】本题考查直角坐标系中点坐标的规律探索.∵半圆的半径r =1,∴半圆长度=π,∴第2015秒点P 运动的路径长为:2π×2015, ∵2π×2015÷π=1007…1,∴点P 位于第1008个半圆的中点上,且这个半圆在x 轴的下方. ∴此时点P 的横坐标为:1008×2-1=2015,纵坐标为-1,∴点P (2015,-1) .图”中的“○”的个数,若第n个“龟图”中有245个“○”,则n=()A. 14 B.15 C.16 D.17考点:规律型:图形的变化类..分析:分析数据可得:第1个图形中小圆的个数为5;第2个图形中小圆的个数为7;第3个图形中小圆的个数为11;第4个图形中小圆的个数为17;则知第n个图形中小圆的个数为n(n﹣1)+5.据此可以再求得“龟图”中有245个“○”是n的值.解答:解:第一个图形有:5个○,第二个图形有:2×1+5=7个○,第三个图形有:3×2+5=11个○,第四个图形有:4×3+5=17个○,由此可得第n个图形有:[n(n﹣1)+5]个○,则可得方程:[n(n﹣1)+5]=245解得:n1=16,n2=﹣15(舍去).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图形的规律以及数字规律,通过归纳与总结结合图形得出数字之间的规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注意公式必须符合所有的图形.8. (2015•省市,第7题,3分)如图,以点O为圆心的20个同心圆,它们的半径从小到大依次是1、2、3、4、……、20,阴影部分是由第l个圆和第2个圆,第3个圆和第4个圆,……,第l9个圆和第20个圆形成的所有圆环,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B)A.231πB.210πC.190πD.171π9. (2015•,第10题4分)如图,将△ABC 沿着过AB 中点D 的直线折叠,使点A 落在BC 边上的A 1处,称为第1次操作,折痕DE 到BC 的距离记为1h ;还原纸片后,再将△ADE 沿着过AD 中点D 1的直线折叠,使点A 落在DE 边上的A 2处,称为第2次操作,折痕D 1E 1到BC 的距离记为2h ;按上述方法不断操作下去,经过第2015次操作后得到的折痕D 2014E 2014到BC 的距离记为2015h ,若1h =1,则2015h 的值为【】A . 201521B . 201421C . 2015211-D . 2014212-【答案】D .【考点】探索规律题(图形的变化类);折叠对称的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分析】根据题意和折叠对称的性质,DE 是△ABC 的中位线,D 1E 1是△A D 1E 1的中位线,D 2E 2是△A 2D 2E 1的中位线,…∴21111122h =+=-, 32211111222h =++=-, 42331111112222h =+++=-, (20152201420141111112222)h =+++⋅⋅⋅+=-. 故选B二.填空题1.(2015•,第18题3分)古希腊数学家把数1,3,6,10,15,21,…叫做三角形数,其中1是第一个三角形数,3是第2个三角形数,6是第3个三角形数,…依此类推,那么第9个三角形数是45 ,2016是第63 个三角形数.考点:规律型:数字的变化类.分析:根据所给的数据发现:第n个三角形数是1+2+3+…+n,由此代入分别求得答案即可.解答:解:第9个三角形数是1+2+3+4+5+6+7+8+9=45,1+2+3+4+…+n=2016,n(n+1)=4032,解得:n=63.故答案为:45,63.点评:此题考查数字的变化规律,找出数字之间的运算规律,利用规律解决问题.4. (2015•省江市,第16题,5分)如图是由火柴棒搭成的几何图案,则第n个图案中有2n(n+1)根火柴棒.(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考点:规律型:图形的变化类..专题:压轴题.分析:本题可分别写出n=1,2,3,…,所对应的火柴棒的根数.然后进行归纳即可得出最终答案.解答:解:依题意得:n=1,根数为:4=2×1×(1+1);n=2,根数为:12=2×2×(2+1);n=3,根数为:24=2×3×(3+1);n =n 时,根数为:2n (n +1).点评:本题是一道找规律的题目,这类题型在中考中经常出现.对于找规律的题目首先应找出哪些部分发生了变化,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5.(2015·,第15题分)观察下列图形,它们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依照此规律,第56个图形有个太阳。

中考探索规律题型总结

中考探索规律题型总结
3.字母规律:考察字母序列中的规律。学生需要观察字母的顺序、间隔、组合等规律,找出规律并推测下一个或缺失的字母。
4.单词规律:考察单词序列中的规律。学生需要观察单词的拼写、词义、词性等规律,找出规律并推测下一个或缺失的单词。
5.颜色规律:考察颜色序列中的规律。学生需要观察颜色的变化、组合、重复等规律,找出规律并推测下一个或缺失的颜色。
解决"探索规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型的关键是仔细观察,寻找数字、图形、字母、单词或颜色之间的规律,并通过逻辑推理来得出答案。学生可以运用归纳、类比、比较等思维方法,训练自己的观察力和推理能力。
为了提高解决这类题型的能力,建议学生多做相关的练习题,积累经验,并注意总结不同类型的规律模式。此外,学生还可以培养自己的思维灵活性和逻辑推理能力,通过阅读、思考和讨论来提升对事物规律的敏感度。
在中考中,"探索规律"是一种常见的题型,主要考察学生观察、归纳和推理的能力。下面是对"探索规律"题型的总结:
1.数字规律:考察数字序列中的规律。学生需要观察数字之间的关系,找出规律并推测下一个或缺失的数字。
2.图形规律:考察图形序列中的规律。学生需要观察图形的形状、方向、大小、排列等特征,找出规律并推测下一个或缺失的图形。

从中考实验题中找规律,以提高初中物理实验复习效率

从中考实验题中找规律,以提高初中物理实验复习效率

从中考实验题中找规律,以提高初中物理实验复习效率摘要:如今新课标实施已经快十年了,从过渡期的五年中考题中分析照样能在实验复习找到一定规律。

从新课标实施前后的五年中考实验题找出四点在复习中应该注意的事项,以求在复习时事半功倍。

关键词:新课标;实验复习;效率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逐步实施,中考题型及命题方向也随之发生变化。

那么,研究如何运用过时中考的命题来引导实验复习已经是一项专门的研究课题。

本人就近几年担任初三物理教学工作以来,在对物理实验知识专题复习中的一些做法、体会,与各位同仁共同交流,供大家参考。

一、抓基础基本仪器的使用仍是实验的基础。

不管上一年度有无考到仪器的使用,我们对常用的物理仪器要熟练运用,这是实验的基础,是实验的工具,任何时候都不过时。

在这方面花些时间是必需的。

主要考查方面有:刻度尺、钟表、托盘天平、弹簧测力计、温度计、量筒、电压表、电流表、电阻箱、电能表、滑动变阻器的读数问题和使用方法。

广东省中考物理(新课标实施前后)近五年来的主要体现:2003年:刻度尺、天平、温度计、电流表、滑轮。

2004年:凸透镜、量筒、温度计、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电流表、电压表、弹簧测力计、滑轮、里程表、测电笔。

2005年:凹透镜、天平、温度计、电流表、电压表、滑轮。

2006年:刻度尺、停表、天平、温度计、电流表、电压表、弹簧测力计、滑轮、电能表。

2007年:刻度尺、天平、量筒、电流表、电压表、弹簧测力计。

二、突重点突出重点实验,以点带面,透彻理解典型测定型实验。

密度、凸透镜成像规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小灯泡电功率的测量、伏安法测电阻,一直都是中考的重点实验,对于这类实验应放在掌握每个实验的原理、设计思路、操作步骤、记录表格中的数据、关键器材在实验中的作用以及是否需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下面以测导体的电阻为例,谈谈本人的一些复习方法:1.由实验原理引出实验器材根据r=知,欲测电阻,必须先知道u、i,而u的测定所需器材是电压表,i的测定则需量电流表,根据这一分析,学生很快弄懂实验器材选择的依据,而不用机械性地记忆。

规律探索性问题(含解析)

规律探索性问题(含解析)

规律探索性问题第一部分 讲解部分一.专题诠释规律探索型题是根据已知条件或题干所提供的若干特例,通过观察、类比、归纳,发现题目所蕴含的数字或图形的本质规律与特征的一类探索性问题。

这类问题在素材的选取、文字的表述、题型的设计等方面都比较新颖新。

其目的是考查学生收集、分析数据,处理信息的能力。

所以规律探索型问题备受命题专家的青睐,逐渐成为中考数学的热门考题。

二.解题策略和解法精讲规律探索型问题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探索发现有关数学对象所具有的规律性或不变性的问题,它往往给出了一组变化了的数、式子、图形或条件,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观察、分析、猜想来探索规律.它体现了“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考察了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观察、联想、归纳能力,以及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题型可涉及填空、选择或解答.。

三.考点精讲 考点一:数与式变化规律通常根据给定一列数字、代数式、等式或者不等式,然后写出其中蕴含的一般规律,一般解法是先写出数式的基本结构,然后通过比较各式子中相同的部分和不同的部分,找出各部分的特征,改写成要求的规律的形式。

例1. 有一组数:13,25579,,101726,请观察它们的构成规律,用你发现的规律写出第n (n 为正整数)个数为 .分析:观察式子发现分子变化是奇数,分母是数的平方加1.根据规律求解即可. 解答:解:21211211⨯-=+; 23221521⨯-=+; 252311031⨯-=+;272411741⨯-=+; 219251265+⨯-=;…; ∴第n (n 为正整数)个数为2211n n -+. 点评:对于找规律的题目首先应找出哪些部分发生了变化,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此题的规律为:分子变化是奇数,分母是数的平方加1. 例2(2010广东汕头)阅读下列材料:1×2 =31(1×2×3-0×1×2), 2×3 = 31(2×3×4-1×2×3),3×4 = 31(3×4×5-2×3×4),由以上三个等式相加,可得1×2+2×3+3×4= 31×3×4×5 = 20. 读完以上材料,请你计算下列各题:(1) 1×2+2×3+3×4+···+10×11(写出过程);(2) 1×2+2×3+3×4+···+n ×(n +1) = ______________; (3) 1×2×3+2×3×4+3×4×5+···+7×8×9 = ______________.分析:仔细阅读提供的材料,可以发现求连续两个正整数积的和可以转化为裂项相消法进行简化计算,从而得到公式)1(433221+⨯++⨯+⨯+⨯n n[])1()1()2)(1()321432()210321(31+--++++⨯⨯-⨯⨯+⨯⨯-⨯⨯⨯=n n n n n n )2)(1(31++=n n n ;照此方法,同样有公式: )2()1(543432321+⨯+⨯++⨯⨯+⨯⨯+⨯⨯n n n [])2()1()1()3()2()1()43215432()32104321(41+⨯+⨯⨯--+⨯+⨯+⨯++⨯⨯⨯-⨯⨯⨯+⨯⨯⨯-⨯⨯⨯=n n n n n n n n )3)(2)(1(41+++=n n n n . 解:(1)∵1×2 = 31(1×2×3-0×1×2), 2×3 =31(2×3×4-1×2×3), 3×4 = 31(3×4×5-2×3×4),…10×11 =31(10×11×12-9×10×11), ∴1×2+2×3+3×4+···+10×11=31×10×11×12=440.(2))2)(1(31++n n n .(3)1260.点评:本题通过材料来探索有规律的数列求和公式,并应用此公式进行相关计算.本题系初、高中知识衔接的过渡题,对考查学生的探究学习、创新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如果学生不掌握这些数列求和的公式,直接硬做,既耽误了考试时间,又容易出错.而这些数列的求和公式的探索,需要认真阅读材料,寻找材料中提供的解题方法与技巧,从而较为轻松地解决问题.例3(2010山东日照,19,8分)我们知道不等式的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组是否也具有类似的性质?完成下列填空:一般地,如果⎩⎨⎧>>dc b a ,那么a +c b +d .(用“>”或“<”填空)你能应用不等式的性质证明上述关系式吗?分析:可以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不等式的传递性进行证明。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实验探究型问题赏析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实验探究型问题赏析

义务教育基础课程初中教学资料实验探究型问题赏析河北省滦平县巴克什营镇中学王久福宋凤云近年来中考物理试题出现了一个明显的特点,即在注重考查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的同时,还引入了大量符合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验探究题,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教育理念。

一、联系生活实际探究例1 行驶的汽车刹车后滑行一段距离停下来;从树上掉下的苹果下落得越来越快;足球运动员头顶飞来的球,球飞出去;举重运动员用力将杠铃举起来。

试分别说出这些现象所对应的物理过程,(例如:行驶的汽车刹车后停下来是由于摩擦阻力使汽车由运动到静止或汽车的动能转化成内能)并根据以上四个现象所对应的物理过程概括出一个结论。

解析:苹果由于受重力作用速度增加;足球运动员头对球的作用力改变球的运动方向和速度的大小;杠铃运动员对杠铃作用力使杠铃由静止变为向上运动。

以上现象所对应的物理过程概括出的结论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以上四个问题还可以用能量的观点解释,请同学们学过能量知识后试一试。

例2 图1(a)、(b)表示了力的作用效果,其中图1(a)主要表示力能使物体;图1(b)主要表示力能使物体;解析:这是一个观图说理题。

图1(a)中无论是运动员用脚踢足球或运动员用头顶足球,还是守门员扑足球,其原因都是一样的,都是在力的作用下物体(足球)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

图1(b)中熊猫用力使竹枝发生弯曲倾斜,说明力的作用可使物体(竹枝)发生形变。

二、分析实验数据,探究相关结论例 2 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在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时,实验记录如下表:(1)在实验过程中,要的测量工具有和天平;(2)在上表空白处填出比值G/m的平均值;(3)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解析:(1)在实验过程中,由于要测量物体重力,所以还要有弹簧测力计。

(2) G/m的平均值为:9.9+9.8+9.73=9.8(3)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物体所受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中考物理复习寻求规律

中考物理复习寻求规律

中考物理复习寻求规律
临近中考许多考生一头扎进一套套的综合训练题中希望熟能生巧,结果却收效甚微。

下文为各位考生准备了中考物理复习的内容。

第一,考题,把握重难点。

考生可以横向比照所有区县一模,
或者往年一模试题,寻求相似性规律,将必考知识罗列出来各个击破,例如:根本物理量及单位,光学中的直传、反射与折射;热学中
的物态变化,晶体非晶体熔化凝固规律,温度、内能、热量比拟等;
力学中长度质量估算,省费杠杆,做功条件,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电学中的电路识别,电流热效应,动态变化等。

列出所有考点各个
击破,确保60分入账。

重难点专题专项突破,如:测密度,测电阻,电综计算,力综计算,证伪题,步骤题等等。

根据实际情况努力争
取中等题20分和难题20分。

第二,合理规划,稳步提升。

进入中考最后备考阶段,考生必
须做出详细的复习规划。

第一,夯实根底,确保根本必考题不丢分(包括粗心紧张因素);第二,找准失分点、易错点,专项突破,省时
又省力。

第三,适时标准训练,保持做题的感觉和节奏感。

这篇中考物理复习的内容,希望会对各位同学带来很大的帮助。

中考复习规律探索型问题讲练

中考复习规律探索型问题讲练

规律探索型题型概述规律探索型问题是指根据已知条件或题干所提供的若干特例,通过观察、类比、归纳,发现问题中的数学对象所具有的规律性的一类问题. 规律探索型问题体现了“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是中考的热点题型,是考查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在中考试卷中所占的比例约为6% ,分值在8分左右,考查的题型既有选择题、填空题,也有解答题,试题灵活,题材多样,中考备考时应给予充分重视.典题例析例1.(1)下列给出的一串数:2,5,10,17,26,?,50.仔细观察后回答:缺少的数?是 . (2)1766年德国人提丢斯发现,太阳系中的行星到太阳的距离遵循下表所示的规律:颗次 123456…行星名称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谷神星 木星 …距离/天文单位0.40.711.62.85.2…根据表格,第7颗行星到太阳的距离是 天文单位. 解析:(1)观察这个数串可知,数串中的每个数都是比其序号的平方多1的数,?是这串数中的第6个,所以?=62+1=37.(2)列表:0.3 0.3 0.6 1.2 2.4 …0.4,0.7,1,1.6,2.8,5.2,…观察上面的数表可以发现,每颗星到太阳的距离是逐渐增大的,增大的距离从第4颗星开始都是前一个的2倍.∴第7颗星到太阳的是5.2+2×(5.2-2.8)=5.2+2×2.4=10. 答案:(1)37;(2)10点评:数字类规律问题或与排列的序号有关,或与增大、减小有关,解答时要注意分析、归纳每一项与序号或序号的平方、立方、倍数等之间的关系,或分析增长、减少的规律等.例2.一个质点在第一象限及x 轴、y 轴上运动,在第一秒钟,它从原点运动到(0,1),然后接着按图中箭头所示方向运动[即(0,0)→(0,1)→(1,1)→(1,0)→…],且每秒移动一个单位,那么第35秒时质点所在位置的坐标是( )A .(4,0)B .(5,0)C .(0,5)D .(5,5)解析:第3秒时质点移动了3个单位,此时质点所在的位置是(1,0); 第8秒时质点移动了8个单位,而8=3+5,此时质点所在的位置是(0,2); 第15秒时质点移动了15个单位,而15=3+5+7,此时质点所在的位置是(3,0); … …第35秒时质点移动了35个单位,而35=3+5+7+9+11,对照题图可知,此时质点所在的位置是(5,0),12 3xy 12 3 …故选B .答案:B点评:本题中的规律是:若能将一个整数化成几个连续奇数(最小的奇数是3)的和,则质点落在坐标轴上.当奇数的个数是偶数时,质点落在y 轴上,是几个质数的和点的纵坐标就是几;当奇数的个数是奇数时,质点落在x 轴上,是几个质数的和点的横坐标就是几.例3.如图,正方形111OA B C 的边长为1,以O 为圆心、1OA 为半径作扇形1111OAC AC ,与1OB 相交于点2B ,设正方形111OA B C 与扇形11OA C 之间的阴影部分的面积为1S ;然后以2OB 为对角线作正方形222OA B C ,又以O 为圆心,、2OA 为半径作扇形22OA C ,22A C 与1OB 相交于点3B ,设正方形222OA B C 与扇形22OA C 之间的阴影部分面积为2S ;按此规律继续作下去,设正方形n n n OA B C 与扇形n n OA C 之间的阴影部分面积为n S .(1)求123S S S ,,; (2)写出2014S ;(3)试猜想n S (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n 为正整数).解:(1)2211π1π1144S =-=-; 2222121ππ24228S ⎛⎫⎛⎫=-=- ⎪ ⎪ ⎪ ⎪⎝⎭⎝⎭;223221221ππ22422416S ⎛⎫⎛⎫=-=- ⎪ ⎪ ⎪ ⎪⎝⎭⎝⎭; (2)20142013201511S 22=-;(3)1111S 22n n n -+=-(n 为正整数).点评:观察图形首先得出S 1,S 2,S 3,…都是一个正方形与一个扇形的面积的差的初步结论,再分别计算出S 1,S 2,S 3,…,然后通过分析S 1,S 2,S 3,…的表达式即可得出问题的结论.计算的过程中,弄清每个正方形的边长和扇形的半径是关键.方法归纳规律探索型问题大致可分为数字类规律探索问题和图形类规律探索问题两种类型.B 1B 2B 3A 1 A 2A 3 OC 3C 2 C 1 S 2 S 1 S 3解答数字类规律探索问题,应在读懂题意、领会问题实质的前提下进行,或分类归纳,或整体归纳,总结出的规律要具有一般性,不能是一些只适合于部分数据的“规律”.数字类规律问题或与排列的序号有关,或与增大、减小有关,解答时要注意分析、归纳每一项与序号或序号的平方、立方、倍数等之间的关系,或分析增长、减少的规律等.解答图形类规律探索问题,要注意分析图形特征和图形变换规律,一要合理猜想,二要加以实际验证,为了做到结论的准确性,可以多举例,适当加大验证范围.专题训练1.符号“f ”表示一种运算,它对一些数的运算结果如下: (1)(1)0f =,(2)1f =,(3)2f =,(4)3f =,…(2)122f ⎛⎫=⎪⎝⎭,133f ⎛⎫= ⎪⎝⎭,144f ⎛⎫= ⎪⎝⎭,155f ⎛⎫= ⎪⎝⎭,… 利用以上规律计算:()120142014f f ⎛⎫-⎪⎝⎭=( ) A .1 B .0 C . 2 D .-1 解析:选A . ()120142014f f ⎛⎫-⎪⎝⎭= 2014-2013=1,故选A . 2.如图,下列各图形中的三个数之间均具有相同的规律.根据此规律,图形中M 与m 、n 的关系是( )A . M =mnB . M =n (m +1)C .M =mn +1D .M =m (n +1) 答案:D解析:观察前3个图形中三个数之间的规律可知,3=1×(2﹢1),15=3×(4﹢1),35=5×(6﹢1),…,∴M =m (n +1).故选D .3.已知整数1234,,,,a a a a ⋅⋅⋅满足下列条件:10a =,21|1|a a =-+,32|2|a a =-+,43|3|a a =-+,…,依次类推,则2014a 的值为( )A .﹣1005B .﹣1006C .﹣1007D .﹣2012解析:选C . 依题意可得,a 1=0,a 2=﹣1,a 3=﹣1,a 4=﹣2,a 5=﹣2,a 6=﹣3,a 7=﹣3,……..由此可以看出,a n 是个负数,当a n 的下标能被2整除时,所得的商就是a n 的绝对值..∵2014÷2=1007,∴2014a =﹣1007.故选C .4.有两个完全重合的矩形,将其中一个始终保持不动,另一个矩形绕其对称中心O 按逆时针方向进行旋转,每次均旋转45°,第1次旋转后得到图①,第2次旋转后得到图②,……,则第10次旋转后得到的图形与图①~④中相同的是( )A . 图①B . 图②C . 图③D .图④解析:选B. 通过观察图形可以看到,矩形每转动4次后便可重合,即4次一个循环,10÷4=2…2,所以第10次旋转后得到的图形与图②相同. 5.已知a ≠0,1S 2a =,212S =S ,322S =S ,…,201420132S =S ,则2014S = (用含a 的代数式表示).解析:依题意,得21221S =S a a ==,322S =S =221a a=,43221S =2S a a ==,…, 201420132S =S =1a. 答案:1a6.如图所示,两个全等菱形的边长为1米,一个微型机器人由A 点开始按ABCDEFCGA 的顺序沿菱形的边循环运动,行走2014米停下,则这个微型机器人停在______点.解析:由题意可知,若行走的路程能被8整除,则回到出发A点;若被8除余1,则停在B点;若被8除余2,则停在C点,…….∵2014被8除余数为6,∴这个微型机器人停在C 点. 答案:C7.观察下列等式: 第1个等式:⎪⎭⎫ ⎝⎛-⨯=⨯=311213111a ; 第2个等式:⎪⎭⎫ ⎝⎛-⨯=⨯=5131215312a ; 第3个等式:⎪⎭⎫⎝⎛-⨯=⨯=7151217513a ; 第4个等式:⎪⎭⎫⎝⎛-⨯=⨯=9171219714a ; ……………………………… 请解答下列问题:(1)按以上规律列出第5个等式:a 5 = = ;(2)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第n 个等式:a n = = (n 为正整数); (3)求a 1 + a 2 + a 3 + a 4 + … + a 100的值. 解:(1)1191⨯,⎪⎭⎫ ⎝⎛-1119121;(2))12)(12(1+-n n ,⎪⎭⎫⎝⎛+--12112121n n ;(3)a 1 + a 2 + a 3 + a 4 + … + a 100+⎪⎭⎫ ⎝⎛-+⎪⎭⎫ ⎝⎛-+⎪⎭⎫ ⎝⎛-+⎪⎭⎫ ⎝⎛-=91712171512151312131121…⎪⎭⎫⎝⎛-+2011199121⎪⎭⎫ ⎝⎛-=2011121 20110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律探索性问题一.专题诠释规律探索型题是根据已知条件或题干所提供的若干特例,通过观察、类比、归纳,发现题目所蕴含的数字或图形的本质规律与特征的一类探索性问题。

这类问题在素材的选取、文字的表述、题型的设计等方面都比较新颖新。

其目的是考查学生收集、分析数据,处理信息的能力。

所以规律探索型问题备受命题专家的青睐,逐渐成为中考数学的热门考题。

二.解题策略和解法精讲规律探索型问题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探索发现有关数学对象所具有的规律性或不变性的问题,它往往给出了一组变化了的数、式子、图形或条件,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观察、分析、猜想来探索规律.它体现了“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考察了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观察、联想、归纳能力,以及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题型可涉及填空、选择或解答.。

三.考点精讲考点一:数与式变化规律通常根据给定一列数字、代数式、等式或者不等式,然后写出其中蕴含的一般规律,一般解法是先写出数式的基本结构,然后通过比较各式子中相同的部分和不同的部分,找出各部分的特征,改写成要求的规律的形式。

例1. 有一组数:13,25579,,101726,请观察它们的构成规律,用你发现的规律写出第n (n 为正整数)个数为 .分析:观察式子发现分子变化是奇数,分母是数的平方加1.根据规律求解即可. 解答:解:21211211⨯-=+; 23221521⨯-=+; 252311031⨯-=+; 272411741⨯-=+; 219251265+⨯-=;…; ∴第n (n 为正整数)个数为2211n n -+. 点评:对于找规律的题目首先应找出哪些部分发生了变化,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此题的规律为:分子变化是奇数,分母是数的平方加1.例2(2010广东汕头)阅读下列材料:1×2 = 31(1×2×3-0×1×2),2×3 = 31(2×3×4-1×2×3), 3×4 = 31(3×4×5-2×3×4), 由以上三个等式相加,可得1×2+2×3+3×4= 31×3×4×5 = 20.读完以上材料,请你计算下列各题:1. 1×2+2×3+3×4+···+10×11(写出过程);2. 1×2+2×3+3×4+···+n ×(n +1) = ______________;3. 1×2×3+2×3×4+3×4×5+···+7×8×9 = ______________.分析:仔细阅读提供的材料,可以发现求连续两个正整数积的和可以转化为裂项相消法进行简化计算,从而得到公式)1(433221+⨯++⨯+⨯+⨯n n [])1()1()2)(1()321432()210321(31+--++++⨯⨯-⨯⨯+⨯⨯-⨯⨯⨯=n n n n n n )2)(1(31++=n n n ;照此方法,同样有公式: )2()1(543432321+⨯+⨯++⨯⨯+⨯⨯+⨯⨯n n n[])2()1()1()3()2()1()43215432()32104321(41+⨯+⨯⨯--+⨯+⨯+⨯++⨯⨯⨯-⨯⨯⨯+⨯⨯⨯-⨯⨯⨯=n n n n n n n n )3)(2)(1(41+++=n n n n . 解:(1)∵1×2 = 31(1×2×3-0×1×2), 2×3 = 31(2×3×4-1×2×3),3×4 = 31(3×4×5-2×3×4),… 10×11 = 31(10×11×12-9×10×11), ∴1×2+2×3+3×4+···+10×11=31×10×11×12=440. (2))2)(1(31++n n n .(3)1260.点评:本题通过材料来探索有规律的数列求和公式,并应用此公式进行相关计算.本题系初、高中知识衔接的过渡题,对考查学生的探究学习、创新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如果学生不掌握这些数列求和的公式,直接硬做,既耽误了考试时间,又容易出错.而这些数列的求和公式的探索,需要认真阅读材料,寻找材料中提供的解题方法与技巧,从而较为轻松地解决问题.例3(2010山东日照,19,8分)我们知道不等式的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组是否也具有类似的性质?完成下列填空:一般地,如果⎩⎨⎧>>d c b a , 那么a +c b +d .(用“>”或“<”填空) 你能应用不等式的性质证明上述关系式吗?分析:可以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不等式的传递性进行证明。

解答:>,>,<,>;证明:∵a >b ,∴a +c >b + c .又∵c >d ,∴b + c >b +d ,∴a + c > b + d .点评:本题是一个考查不等式性质的探索规律题,属于中等题.要求学生具有熟练应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传递性进行解题的能力.区分度较好.考点二:点阵变化规律在这类有关点阵规律中,我们需要根据点的个数,确定下一个图中哪些部分发生了变化,变化的的规律是什么,通过分析找到各部分的变化规律后用一个统一的式子表示出变化规律是此类题目中的难点. 例1:如图,在一个三角点阵中,从上向下数有无数多行,其中各行点数依次为2,4,6,…,2n ,…,请你探究出前n 行的点数和所满足的规律、若前n 行点数和为930,则n =( )A .29B .30C .31D .32分析:有图个可以看出以后每行的点数增加2,前n 行点数和也就是前n 个偶数的和。

解答:解:设前n 行的点数和为s .则s =2+4+6+…+2n =(22)2n n +=n (n +1). 若s =930,则n (n +1)=930.∴(n+31)(n﹣30)=0.∴n=﹣31或30.故选B.点评:主要考查了学生通过特例,分析从而归纳总结出一般结论的能力.例2观察图给出的四个点阵,s表示每个点阵中的点的个数,按照图形中的点的个数变化规律,猜想第n 个点阵中的点的个数s为()A.3n﹣2B.3n﹣1C.4n+1D.4n﹣3考点:规律型:图形的变化类。

专题:规律型。

分析:根据所给的数据,不难发现:第一个数是1,后边是依次加4,则第n个点阵中的点的个数是1+4(n﹣1)=4n﹣3.解答:解:第n个点阵中的点的个数是1+4(n﹣1)=4n﹣3.故选D.点评:此题注意根据所给数据发现规律,进一步整理计算.考点三:循环排列规律循环排列规律是运动着的规律,我们只要根据题目的已知部分分析出图案或数据每隔几个图暗就会循环出现,看看最后所求的与循环的第几个一致即可。

例1:(2007广东佛山)观察下列图形,并判断照此规律从左向右第2007个图形是()A.B. C.D.考点:规律型:图形的变化类.专题:规律型.分析:本题的关键是要找出4个图形一循环,然后再求2007被4整除后余数是3,从而确定是第3个图形.解答:解:根据题意可知笑脸是1,2,3,4即4个一循环.所以2007÷4=501…3.所以是第3个图形.故选C.点评:主要考查了学生通过特例分析从而归纳总结出一般结论的能力.对于找规律的题目首先应找出哪些部分发生了变化,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通过分析找到各部分的变化规律后直接利用规律求解.例2:下列一串梅花图案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请你仔细观察,在前2012个梅花图案中,共有个“”图案.考点:规律型:图形的变化类.专题:规律型.分析:注意观察图形中循环的规律,然后进行计算.解答:解:观察图形可以发现:依次是向上、右、下、左4个一循环.所以2013÷4=503余1,则共有503+1=504个.考点四:图形生长变化规律探索图形生长的变化规律的题目常受到中考命题人的青睐,其原因是简单、直观、易懂.从一些基本图形开始,按照生长的规律,变化出一系列有趣而美丽的图形.因此也引起了应试人的兴趣,努力揭示内在的奥秘,从而使问题规律清晰,易于找出它的一般性结论.例1(2010四川乐川)勾股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和人文价值.如图所示,是一棵由正方形和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按一定规律长成的勾股树,树主干自下而上第一个正方形和第一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之和为S1,第二个正方形和第二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之和为S2,…,第n个正方形和第n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之和为S n.设第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1.请解答下列问题:(1)S1= ;(2)通过探究,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S n,则S n= .分析: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求出面积,再根据直角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运用勾股定理求出三角形的直角边,求出S1,然后利用正方形与三角形面积扩大与缩小的规律推导出公式.解答:解:(1)∵第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1,∴正方形的面积为1,又∵直角三角形一个角为30°,∴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12,∴三角形的面积为12×÷,∴S 1;(234,也就是第一个正方形面积的34, 同理,第二个三角形的面积也是第一个三角形的面积的34,∴S 2=(34,依此类推,S 3═()•34•34,即S 3═()•23()4,S n =13(1()4n -+⋅(n 为整数). 点评:本题重点考查了勾股定理的运用.例2(2011重庆江津区)如图,四边形ABCD 中,AC =a ,BD =b ,且AC 丄BD ,顺次连接四边形ABCD 各边中点,得到四边形A 1B 1C 1D 1,再顺次连接四边形A 1B 1C 1D 1各边中点,得到四边形A 2B 2C 2D 2…,如此进行下去,得到四边形A n B n C n D n .下列结论正确的有( )①四边形A 2B 2C 2D 2是矩形;②四边形A 4B 4C 4D 4是菱形;③四边形A 5B 5C 5D 5的周长是4a b + ④四边形A n B n C n D n 的面积是12n ab +.A 、①②B 、②③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分析:首先根据题意,找出变化后的四边形的边长与四边形ABCD 中各边长的长度关系规律,然后对以下选项作出分析与判断:①根据矩形的判定与性质作出判断;②根据菱形的判定与性质作出判断;③由四边形的周长公式:周长=边长之和,来计算四边形A5B5C5D5 的周长;④根据四边形A n B n C n D n 的面积与四边形ABCD的面积间的数量关系来求其面积.解答:解:①连接A1C1,B1D1.∵在四边形ABCD中,顺次连接四边形ABCD 各边中点,得到四边形A1B1C1D1 ,∴A1D1∥BD,B1C1∥BD,C1D1∥AC,A1B1∥AC;∴A1D1∥B1C1,A1B1∥C1D1,∴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B1D1=A1C1(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A2D2=C2D2=C2B2=B2A2(中位线定理),∴四边形A2B2C2D2 是菱形;故本选项错误;②由①知,四边形A2B2C2D2是菱形;∴根据中位线定理知,四边形A4B4C4D4是菱形;故本选项正确;③根据中位线的性质易知,A5B5=12A3B3=12×12A1B1=12×12×12AB,B5C5=12B3C3=12×12B1C1=12×12×12BC,∴四边形A5B5C5D5的周长是2×18(a+b)=4a b;故本选项正确;④∵四边形ABCD中,AC=a,BD=b,且AC丄BD,∴S四边形ABCD=ab;由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可以推知,每得到一次四边形,它的面积变为原来的一半,四边形A n B n C n D n的面积是2nab;故本选项错误;综上所述,②③④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菱形的判定与性质、矩形的判定与性质及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解答此题时,需理清菱形、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例3:(2009锦州)图中的圆与正方形各边都相切,设这个圆的面积为S1;图2中的四个圆的半径相等,并依次外切,且与正方形的边相切,设这四个圆的面积之和为S2;图3中的九个圆半径相等,并依次外切,且与正方形的各边相切,设这九个圆的面积之和为S3,…依此规律,当正方形边长为2时,第n 个图中所有圆的面积之和S n = .分析:先从图中找出每个图中圆的面积,从中找出规律,再计算面积和.解答:根据图形发现:第一个图中,共一个愿,圆的半径是正方形边长的一半,为1,S 1=πr 2=π;第二个图中,共4个圆,圆的半径等于正方形边长的41,为41×2=12; S 2=4πr 2=4π(12)2=π,依次类推,则第n 个图中,共有n 2个圆,所有圆的面积之和S n =n 2πr 2=n 2π(1n )2=π, 即都与第一个图中的圆的面积都相等,即为π.点评:观察图形,即可发现这些图中,每一个图中的所有的圆面积和都相等.考点五:与坐标有关规律这类问题把点的坐标与数字规律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加大了找规律的难度,点的坐标不仅要考虑数值的大小,还要考虑不同象限的坐标的符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