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古代诗歌三首

合集下载

第12课《古代诗歌三首》课件+++2023-2023学年统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下册

第12课《古代诗歌三首》课件+++2023-2023学年统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下册

即吴钩,古代的 一种兵器,形似 月牙。
诗意理解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即吴钩,古代的 一种兵器,形似 月牙。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诗意理解
何日,何时
用黄金装饰的马 笼头。这里指戴 上金络脑。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清秋之时,草黄
马肥,正好驰驱
金络脑是贵重 的鞍具,象征 马受重视、得 到重用。
理解主旨
文字塑人,你从诗中读到一位怎样的诗人?
我读出了李贺 渴望__为__国_建__功__立_业__,__但__怀_才__不__遇_、__壮__志__难_酬__的__感_叹_。
写法探究
诗人表达自己内心情感,为何不直接抒情, 而要写“马”诗?二者有何相似之处?
骏马 诗人
渴望驰骋沙场 渴望为国立功
托物言志
这是一首赞颂石灰的诗。
读准节奏
石灰吟
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皑皑白雪,给人以悲凉肃杀之感。
体悟诗情
燕山月似钩
资料助读一 燕山,指燕然山。中国北部著名山脉之一, 战略要地。自古为南北交通孔道。在军事中也 很有地位,古代与近代战争中,常常是兵家必 争之地。
体悟诗情
燕山月似钩
资料助读二 诗人李贺生活于唐贞元、元和之际,正是藩 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而“燕山”的幽州蓟门一带 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
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 上又一位颂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理解诗意
马诗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理解诗意
视觉上:白色 触觉上:寒冷

中国古代最美的十二首诗歌

中国古代最美的十二首诗歌

中国古代最美的十二首诗歌一、《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我离君天涯,君隔我海角。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化蝶去寻花,夜夜栖芳草。

二、《卜算子》李之仪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三、《诗经•邶风•击鼓》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四、《上邪》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五、《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六、《鹊桥仙》秦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七、《雁邱词》元好问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

八、《江城子》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九、《离思》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第12课《古代诗歌三首》

第12课《古代诗歌三首》

江南春 唐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翻译
江南大地鸟啼声声绿草红花相映, 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 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 无数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
围绕“春”写了江南哪些景色?
莺、绿树、红花、山水、 村郭、酒旗、寺庙楼台。
描写出哪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画面?
庭院简洁干净,田园整洁美观, 环境清静幽雅。
体现出湖阴先生是一个什么 样的人?
是朴实勤快,爱好整洁,热爱生 活,心性高雅的人
后两句赏析:此句运用拟人手法, 赋予了山水以人的生命感情,水 绕农田仿佛母亲用双手护着孩子 一样,青山排闼,仿佛是。争相 前来为主人庭院增添色彩,化静 为动,化无情为有情,生动地写 出了田园风光的生机勃勃,表达 出诗人对这种美好的田园生活的
描写出黄莺林中欢啼,绿树掩 映红花,山水映照城郭,酒旗 迎风招展的明丽欢快、充满生 机的画面和烟雨楼台的朦胧迷
离画面。
思想:
通过夸张手法,有声有色,有静有 动地描绘出了江南春天的美景。表 达了作者对江南美景的赞美、喜欢
与向往之情。
课后第二题:
一、描写的景物不同,前者是众多景物, 后者是独写烟雨中的寺庙; 二、风格不同,前者鲜艳活泼,后者迷 离朦胧; 三、前者表现出春的生机勃勃,后者表 现出朦胧迷离的春意。
赞美、喜爱和向往之情。
• 浪淘沙·其一

唐代:刘禹锡
•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翻译
•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 • 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 如今好像要直飞上高空的银河, • 请你带上我一起去寻访牛郎织

第12课《古代诗歌三首》六年级语文下册课件(部编五四制)

第12课《古代诗歌三首》六年级语文下册课件(部编五四制)
《马诗》是中唐诗人李贺所作的一组以马 为题材的组诗,共二十三首,均是五言绝 句。诗歌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 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以及不 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
本课所选的这首《马诗》组诗中的第五首, 一直被广为传诵。
二、识作者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 昌谷人,后世称他李昌谷,唐代诗人。有“诗鬼”之称, 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齐名,与李白、 李商隐合称为“唐代三李”。
诗的后两句,思考 1.石灰还经受了什么磨难?写出了石灰怎样 的特点? 2.如何理解“清白”二字?从中你能体会到石 灰怎样的品质?
碎成粉末
不怕牺牲 坚强不屈。
一语双关,既指石灰洁白的 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的态度
石灰承受痛苦却”若等闲””浑不怕” 的原因,也是石灰内心的热切追求。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何时,何日。说明遥遥无期,不知什么 时候,既含无限期盼,又寓无尽无奈。
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但又不被赏识,无法实现梦想的无奈之情。
五、品诗情
结合背景资料,想想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
背景资料 李贺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
他不得志之时,也是藩镇极为猖獗的 时代,而“燕山”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 最久、为祸最烈的地方。
理结构
千锤万凿

从开采到烧制 烈火焚烧

状物
甘愿承受痛苦 以身报国

情操 粉骨碎身浑不怕
言志
坚贞不屈
要留清白在人间
课后作业
1.背诵默写这首诗。 2.完成《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练习部分》第12课第1、2、3、6题。
竹石
郑燮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2课《古代诗歌三首》赏析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2课《古代诗歌三首》赏析

第12课古代诗歌三首马诗【白话译文】平沙覆盖着大漠,有如无边的积雪,月亮高悬在燕山上,恰似一把弯钩。

什么时候我能给它带上金络头,飞快奔驰着,踏遍这清爽秋日时的原野!【诗意赏析】这首诗用比兴手法,通过咏马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

诗的前两句通过平沙如雪,新月似钩的描写,展现出一派宁静旷远的场景;后两句想象跨马奔驰,强烈传出企盼建功立业而不被赏识之意,而且富有唱叹的意味。

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如同运用赋的手法: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是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

“燕山月似钩”与“晓月当帘挂玉弓”(《南园·寻章摘句老雕虫》)匠心正同,“钩”与“玉弓”均属武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之意。

联系背景,即可知此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

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

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

所以这两句写景,实际上是开启后两句的抒情,又具有兴起的意义。

三、四句,诗人借马以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马诗·龙脊贴连钱》里说:“龙背铁连钱,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襜,谁为铸金鞭?”其中“无人织锦襜”二句的慨叹与“何当金络脑”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就是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

“金络脑”、“锦襜”、“金鞭”统属贵重鞍具,都是象征马受重用。

这是作者渴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这首诗与《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都是写同一种投笔从戎、削平藩镇、为国建功的热切愿望。

但《南园十三首》是直抒胸臆,此诗则属寓言体或比体。

直抒胸臆,较为痛快淋漓;而用比体,则显得委婉含蓄,耐人寻味。

而诗的一、二句中,以雪比喻沙,以钩比喻月,也是比;从一个富有特征性的景色写起以引出抒情,又是兴。

上海市部编语文教材系列之:六(上)第十二课《古代诗歌三首》全解(含题目和答案)

上海市部编语文教材系列之:六(上)第十二课《古代诗歌三首》全解(含题目和答案)

浪淘沙(其一)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第一部分:文学常识《浪淘沙(其一)》选自《》,这个题目下共有首诗,的作者是代家,字。

第二部分:重点字词注释①浪淘沙:②九曲:。

因其河道曲折,故称。

九:。

③万里沙:④簸:⑤自:⑥天涯:⑦如今:⑧同:第三部分:诗歌中心归纳这首诗是《浪淘沙》组诗的第一首。

诗中描写,表现了。

第四部分:内容要点梳理1.“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与本诗的曲名“”呼应,形象地写出的特点。

2.一个“九”字、一个“万”字是的虚指,“九曲”和“万里”二词突出了黄河的。

“浪淘风簸”写。

“自天涯”形容黄河。

3.两个画面,一动一静,地描绘出。

4.“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诗人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并通过借用的典故,表现了的气概.5. “,。

”这两句为全诗增添了一层奇妙的神话色彩,表现了诗人。

浪淘沙(其一)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第一部分:文学常识《浪淘沙(其一)》选自《刘禹锡集》,这个题目下共有九首诗,的作者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字梦得。

第二部分:重点字词注释①浪淘沙:唐代教坊曲②九曲:指黄河。

因其河道曲折,故称。

九:虚指,极言其多。

③万里沙:形容黄河在流经各地时挟带泥沙之多④簸:吹荡⑤自:来自⑥天涯:在天的边缘处,喻距离很远⑦如今:现在⑧同:一起第三部分:诗歌中心归纳这首诗是《浪淘沙》组诗的第一首。

诗中描写了黄河的雄伟气势,表现了诗人豪迈的气概和浪漫的情怀。

第四部分:内容要点梳理1.“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与本诗的曲名“浪淘沙”呼应,形象地写出了黄河曲折蜿蜒、气势磅礴、浩瀚绵长的特点。

2.一个“九”字、一个“万”字是极大极广极多的虚指,“九曲”和“万里”二词突出了黄河的曲折蜿蜒和气势磅礴。

“浪淘风簸”写黄河上风浪之大。

“自天涯”形容黄河的绵长,一望无际。

3.两个画面,一动一静,动静结合地描绘出曲折蜿蜒的黄河一路裹挟着万里的黄沙,从遥远的地方奔腾而来的壮闭景象.展现了黄河的雄伟气势。

古代诗歌三首

古代诗歌三首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研读诗歌: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想想:“千里” “绿 映红” “水村” “山郭” “酒旗”的意思。
研读诗歌: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诗意:辽阔的江南到处是黄莺宛转啼鸣,到处是绿叶红花相互 映衬。水边的村庄,依山的城郭,酒店的幌子迎风招展。
紧扣题目中的“春”字
如今我要迎着黄河浪潮,逆流直上,到达银河,并和 黄河一同到牵牛织女家中做客。
想象 运用典故 “直上”一词是整首诗视角的转折之处,把读者由俯 瞰黄河的视角转换为仰视,从地下的现实世界进入 天上的神话世界。
补充资料:
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 个星座名。自古相传,织 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 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 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 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 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 的夜晚相会一次。
研读诗歌:
书湖阴先生壁
北宋 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长扫:即常扫,指经常打扫。 苔:青苔。 净:干净。 畦:有土埂围着的排列整齐的 田地。 排闼:推开门。闼,小门。
研读诗歌:
书湖阴先生壁
诗意
宋 王安石
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
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
讨论交流:
(1)诗的后两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描写黄河? 请简要分析。 (2)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诗人通过浪漫的想象借用典故,运用夸张的修辞手 法,把黄河曲折蜿蜒、气势磅礴、浩瀚绵长的特点写得更加 具体、生动、形象。
(2)这首七言绝句,以生动形象的笔调,高度的艺术想 象,极大的热情描绘了黄河的雄伟形象,抒发了作者的豪迈 气概和奋发精神,同时表明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六年级12课古代诗歌三首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六年级12课古代诗歌三首

书湖阴先生壁
• “书”书写。“湖阴先生”本名杨 德逢,隐居之士,是王安石晚年居 住金陵(今南京市)时的一位邻里 好友。
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
青苔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有土埂围着的排列 整齐的田地
庭院经常打扫,很干净, 更没有青苔。
屋前的花木整齐丰美,都是自己亲手栽种 的。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这不恰像一位母亲双手护着小孩的情景吗?
3,“送青”之前冠以“排闼”二字? 它既写出了山色深翠欲滴竟似扑向庭院而来! 这种描写给予读者的美感极为新鲜、生动。
它还表明山的距离不远,就在杨家庭院的门
前,所以似乎伸手可及。
佳句赏析: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写出溪水温柔多情
写出青山山势若奔,
曲折多姿
翠色欲滴。
理解诗意 浪淘沙 刘禹锡
• 九曲黄河万里沙 • 浪淘风簸自天涯 • 如今直上银河去 • 同到牵牛织女家
• 浪淘沙:唐代一种曲子的名称
• 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形 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 浪淘:波浪淘洗。
• 簸:掀翻。
• 直上银河:古代传说黄河与天上的 银河相通。
• 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 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 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 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 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 日的夜晚相会一次。
寄托了讽喻之
意。
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1,茅檐是谁家的?
杨德逢的庭院 2,净,何意? 净,即干净 3,诗人怎样写净的?
仅用“无苔”二字 4,赏析“无苔”?
江南地湿,又时值初夏多雨季节,这对青苔 的生长比之其他时令都更为有利。况且,青 苔性喜阴暗,总是生长在僻静之处,较之其 他杂草更难于扫除。而今庭院之内,连青苔 也没有,不正表明无处不净、无时不净吗? 5,“成畦”二字有何作用? 并非仅仅交代花圃的整齐,也有力地暗示出 花木的丰美,既整齐又不单调。

六下语文12课古代诗歌三首笔记

六下语文12课古代诗歌三首笔记

六下语文12课古代诗歌三首笔记1. 原文。

-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2. 字词解释。

- “昔”:从前。

“往”:指当初去从军。

“依依”:形容柳丝轻柔、随风摇曳的样子。

这里用杨柳的茂盛来反衬出征士兵离家时的不舍。

就像你要离开家去一个很远的地方,家门口那随风摆动的杨柳好像也在挽留你呢。

- “思”:句末语气词,没有实在意义。

“雨雪”:这里的“雨”是动词,下的意思,“雨雪”就是下雪。

“霏霏”:雪下得很大的样子。

当初离家的时候是春天,杨柳依依,现在回来的时候已经是冬天,大雪纷飞,这一对比,更能体现出时间的漫长和战士经历的沧桑。

- “行道迟迟”:道路泥泞难走,所以走得很慢。

“载渴载饥”:又渴又饿。

“载”是又的意思。

战士在归途中又饿又渴,还满心的悲伤,这种悲伤别人都不懂,多可怜呀。

3. 主题与赏析。

- 主题:这首诗描写了一位远征战士归来时的情景,表达了他久经征战的疲惫和对家乡的思念,以及他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哀伤。

- 赏析:诗里通过描写出征和归来时不同的景象,像“杨柳依依”和“雨雪霏霏”,这是很巧妙的对比。

就像拍电影一样,前面是春天美好的画面,后面是冬天寒冷凄惨的画面,这种反差让我们特别能感受到战士内心的变化。

他出去的时候还是年轻力壮,可能满怀壮志,现在回来又老又疲惫,而且可能很多亲人朋友都不在了,他的悲伤也就更加深沉了。

1. 原文。

-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 字词解释。

- “渭城”:在今陕西咸阳东北。

“朝雨”:早晨下的雨。

“浥”:湿润。

早晨的雨把地上的尘土都打湿了,空气很清新呢。

- “客舍”:旅店。

“柳色新”:柳树被雨水洗刷后显得格外清新。

这里的“柳”和“留”谐音,古人送别时常常折柳相送,表示挽留的意思。

你看,在这个旅店里,周围的柳树绿油油的,好像也在为朋友的离去而不舍呢。

- “阳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古代诗歌三首

古代诗歌三首
绿色。
⑤析诗句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 庭院内环境洁净、清幽
花木成畦手自栽。 整齐、多 生活情趣高雅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庭院外景
品质高洁
拟人 对偶 用典
⑥悟诗情
写出了湖阴先生生活情趣的_高__雅____, 也赞美了其品质的__高__洁___。
总结归纳(背)
篇名 (朝代)作者
字介甫,号半山 世称“王荆公” “唐宋八大家”之一
描写了湖阴先生庭院内外的景色,写出了湖阴先生 生活情趣的高雅,也赞美了其品质的高洁。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欧阳修
③知作者
刘禹锡, 字梦得, 被称为“诗豪”。
④明诗意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
《浪淘沙》(其一) 着泥沙,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波涛滚滚如巨风吹着从 天涯而来。 到今天我们可以沿着黄 河径直到银河, 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
女的家。
⑤析诗句
《浪淘沙》(其一) 【唐】刘禹锡
主旨情感
《浪淘沙》
(唐)刘禹锡 字梦得 “诗豪”
“黄河”
描写了黄河的雄伟气势,表现了诗人豪迈的气 概和浪漫的情怀。
《江南春》
(唐)杜牧
“江南春”
字牧之 世称杜樊川
描写了明朗绚丽、神秘迷离的江南春景,表达出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对江南春色的高度赞美与无限神往。
(宋)王安石
“湖阴先生”
《书湖阴先生 壁》
九曲黄河万里沙, 黄河的曲折蜿蜒和气势磅礴 浪淘风簸自天涯。 风浪之大 绵长,一望无际
如今直上银河去, 夸张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12古诗三首》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12古诗三首》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12古诗三首》教案含教学反思一、引言本教案旨在通过对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12古诗三首》的教学,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中国古代优秀诗歌,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通过本教案的设计和实施,学生将能够更好地领会古诗的意境和内涵,提高语文素养,启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了解《12古诗三首》的作者、背景和特点;2.理解《12古诗三首》的诗意表达和意境;3.能够朗读《12古诗三首》,感受其韵味和情感;4.掌握古诗的基本解读方法,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内容1. 诗歌选材1.《将进酒》 - 李白2.《静夜思》 - 李白3.《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2. 教学重点1.了解古诗的文学价值和意义;2.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抒情;3.学会借助语调和音韵,准确朗读古诗。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将进酒》1.听取学生对李白的了解;2.授诗篇《将进酒》;3.分析诗歌结构和意象;4.配合唐诗三百首中相关诗歌进行比较。

第二课时:《静夜思》1.分析古代诗人描写夜景的手法;2.讲解《静夜思》中的意象;3.练习准确朗读诗歌。

第三课时:《春江花月夜》1.讲解丰富多彩的春夜景象;2.分析《春江花月夜》中的感情表达;3.学习如何用声音和语调诠释诗中的情感。

五、教学反思通过对《12古诗三首》的教学,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表现出对古诗的浓厚兴趣。

但在教学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学生表达诗歌感情不够到位,需要加强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表达方法的训练。

为此,下一步将引入更多实践环节,让学生通过吟诵、表演等方式更好地体味古诗的韵味和情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

六、总结通过本教案的设计和实施,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12古诗三首》,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语文素养。

希望学生在本次诗歌教学中不仅能够获得知识,还能够感受到古代诗人的情感表达和人生感悟,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以上为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12古诗三首》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五四制)第12课《古代诗歌三首》课件

(部编五四制)第12课《古代诗歌三首》课件

日积月累
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写物: 千锤万凿, 烈火焚烧, 经历磨练
喻人: 不畏艰险, 不怕牺牲, 坚守节操
坚韧不屈 堂堂正正
课堂小结
《石灰吟》中,诗人通过吟咏石 灰,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 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 的决心。
竹 石
作者简介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人称“板 桥先生”,兴化(今属江苏)人,清代书 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重要代表 人物,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 “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 其中画竹成绩最为突出。 主要作品:《竹石》《板桥全集》等。
指燕然山。这 里借指边塞。
何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古代的一种 兵器,形似 月牙。
用黄金装饰 的马笼头。
快走踏清秋。
诗歌解读 沙比雪

展现出边 疆战场上的清
大 漠 沙 如 雪 , 冷悲凉。
燕山月似钩。

sì (好像) shì (似的)
月比钩

广阔平坦的沙漠,在月光下,好似被 白雪覆盖。月亮高悬在燕山上,恰似一把 弯刀。
12 古诗三首
马 诗
作者简介
李贺(约790—约816),唐代诗 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县) 人。他善于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 奇瑰丽的诗境,在诗史上独树一帜, 世称“诗鬼” 。
主要作品:《马诗》《雁门太守 行》《李凭箜篌引》等。
初读古诗
听朗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诗 歌,认读字词,把握诗歌朗读节奏。

第12课《古代诗歌三首》课件-部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下册

第12课《古代诗歌三首》课件-部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下册

于谦被杀之后,按例应该抄家,可当抄家的官员到于谦家里时,才发现这是一 件非常容易完成的工作,因为于谦家中什么也没有,除了生活必需品外,根本没有多 余的钱财。
抄家的官员万没有料到,一个从一品的大官家里竟然如此贫困,他们不甘心,到 处翻箱倒柜,希望能找出于谦贪污的证据。
不久之后,他们终于发现于谦家中有一间房子门锁森严,无人进出,大为兴奋, 认定这定是藏匿财宝的地方,便打开了门。
1.指石灰的颜色是白色的。 2.指诗人高尚的节操。
《石灰吟》中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手法 表达了他爱国爱民,坚强不屈,洁身 自好,不避艰险,追求崇高人格的人 生志向。
译文: 凿开混沌的地层,获得乌黑的煤炭。蕴藏无尽的热力, 心里藏着深沉的情谊。 融融燃起的炬火,犹如浩浩的春风。熊熊洪炉的烈焰, 照破灰沉的夜空。 钟鼎彝器的制作,全靠煤炭的原力。铁石虽然已死去, 仍然保留着忠心。 只是希望天下人,都能吃饱又穿暖。不辞辛劳与艰苦, 走出荒僻之山林。
知人论世:于谦参加科举考试时,以状元 的文才被降到三甲第九十二名,几乎名落孙山。 无它,就因为他不肯对主考官溜须拍马招致嫉 恨而已。为官后,又因敢于为民请命,严惩作 奸犯科权贵,而受到排挤打击。于谦做官官便 服一套,瘦马一匹。同僚不以其为清廉,却说 他坏了官场规矩。
知人论世:1449年,瓦剌(là)首领也先率兵进犯北境。 明英宗在太监王振的怂恿下,贸然率军出征,在土木堡被也先的 军队保卫,由于指挥失当,明军50万人马全军覆没,英宗被俘。 也先挟持明英宗率兵一路攻打到北京城下,于谦临危受命任兵部 尚书,拥立明英宗的弟弟朱祁钰登上皇位,避免了也先的挟持和 威胁,并督战五昼夜打败瓦剌军,赢得京师保卫战,百姓免遭涂 炭。后又迎英宗归国。但英宗复位,于谦不仅未受嘉奖,反而遭 朝中恶势力迫害,以叛逆罪被诬告。有人劝其逃离,但于谦一身 正气,不肯逃走避难,终被杀害。

12课古诗三首诗意

12课古诗三首诗意

12课古诗三首诗意《古诗三首》是七年级上册中的一篇重要课文,包含了三首古代诗歌,分别是《观沧海》、《次北固山下》和《钱塘湖春行》。

这三首诗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更是诗人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独特感悟和表达。

首先,《观沧海》是曹操的一首四言诗。

这首诗描绘了曹操在海边看到的大海和天空的景象,表达了曹操的豪情壮志和胸怀天下的抱负。

诗中的“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点明了诗人所处的位置和视角,而“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则描绘了大海的壮阔和山岛的高耸,形象生动。

接下来,“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描绘了海边的景象,而“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则进一步展现了大海的磅礴气势。

最后,“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则表达了诗人对大海的敬畏和豪情壮志。

其次,《次北固山下》是王湾的一首五言诗。

这首诗描绘了王湾在北固山下看到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自然的赞美。

诗中的“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点明了诗人所处的位置和视角,而“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则描绘了江面的宽阔和船帆的高悬,形象生动。

接下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赞美。

最后,“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最后,《钱塘湖春行》是白居易的一首七言诗。

这首诗描绘了白居易在钱塘湖畔看到的春天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自由的心情。

诗中的“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点明了诗人所处的位置和视角,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则描绘了春天的生机和活力。

接下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则进一步展现了春天的美景和自然的魅力。

最后,“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这三首诗虽然形式不同,但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独特感悟和表达。

通过对这些诗歌的学习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领略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

同时,这些诗歌也为我们提供了思考人生、感悟自然、追求美好生活的启示和借鉴。

第12课《古代诗歌三首》课件(共30页)2022-2023学年部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下册

第12课《古代诗歌三首》课件(共30页)2022-2023学年部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下册

思考:为什么题目不是“竹”而是“竹石”?
本诗描写的主体是“竹”,但“竹“之所以能“坚劲”, 除了因为自身的柔韧之外,还得益于能“咬定青山”, 尤其是“立根破岩”。离开“破岩”。”竹”恐怕早已 在东西南北风的“磨”“击”中荡然无存了。“石”的 坚定成就了“竹”的坚韧,二者缺一不可。
思考:诗中“风”代表着什么?
知人论世
于谦是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浙江钱塘人。中了进士后,任地方官几 十年。在任期间,于谦严格执法,廉洁奉公,救济灾荒,关心百姓,具有 很高的威望。公元1449年,明英宗贸然率大军出征与北方蒙古瓦剌(là)军 作战。明军大败,明英宗被俘。此后,瓦剌军攻打京城,于谦临危受命, 率京师群众打败瓦剌军,赢得了京师保卫战的胜利使千百万人民免遭涂炭, 英宗也得以回国。
《竹石》这一首诗,作者托物言志,借竹坚韧坚贞的傲气,表 现自己的是自己的刚正不阿,铁骨铮铮。
托物言志
求其“神似”

( 唐
)诗
李 贺
李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 唐朝中期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作想象 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 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 鬼”,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 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 上又一位颂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马诗
(唐) 李 贺
咏物诗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自况。结合搜集的资料,
思考:李贺与其笔下之“马”有什么相似之处?

李贺
轻捷矫健,无限期盼驰骋疆场。7岁能辞章,15岁工乐府,渴 望通过科举来施展自己的人生 抱负
不被重视,驰骋疆场遥遥无期,在应举的时候,与李贺一同竞争的
悲凉无奈。
人称他的父亲名晋肃,“晋”“进” 同音,因此,李贺应该避父讳不举

部编版六年级下《12.古代诗歌三首》竹石

部编版六年级下《12.古代诗歌三首》竹石

部编版六年级下《12.古代诗歌三首》竹石竹石日期二、语文阅读理解2.梁思成的故事李辉①一个旅游观光者,其实永远是健忘的。

每到一处景观,他会惊奇、会兴奋,但一转眼,这些惊奇和兴奋,又会被新的景观引起的惊奇和兴奋取代。

他们眼中的古塔也好,古刹也好,充其量不过是形状有差异、年代有远近的建筑。

②对梁思成这样的人却不然。

古建筑在他眼中,永远是有生命的物体。

一砖一瓦,一根立柱,一处斗拱,一幅雕像,都是活生生的存在。

当他攀登本塔时,当他考察一座座石桥时,当他观看北京城墙时,他决不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而是将自己的全部生命,与他所接触的对象融为一体了。

……③“‘建筑,是一种艺术,因而它在某些方面是人类或建造者的表现。

”一位英国学者说。

④梁思成恰恰在这方面拥有了建筑的灵魂。

他以做学问起步,从枯燥的架构分析、材料分析、形状勾勒等等专业常识,走进了包容历史与现实的人类精神。

这样,他对建筑历史的描述,已不能仅仅视为单一的学问。

只有他真正了解那些古建筑的价值,因为他把它们和创造它们的人的精神视为一体。

⑤人们一般都愿意以无比钦佩的心情,提及梁思成在二次大战期间为日本名城奈良免遭轰炸所做出的努力。

对于一般人来说,这的确是难以想象的举动。

他和全民族都遭受日本侵略带来的痛苦,而他的妻子林徽因的弟弟,作为一名中国军队的飞机驾驶员,就牺牲于对日空战之中。

国耻家恨,都完全可以让他对美军轰炸日本本土感到高兴。

⑥然而,梁思成想得更远、更深。

他是一个冷静的历史主义者。

在烽火连天的岁月,在仇恨很容易支配人们一切行为的时刻,唯独他,依旧把热爱倾注在人类古建筑上,他知道,地球上的所有文化遗产,都属于人类。

⑦在美军炮火开始猛烈轰炸日本本土时,梁思成却立马赶到美军设在重庆的指挥部,向美军上校布朗森递交上一份日本文化名城奈良的古建筑图纸,并要求保护奈良城。

为什么呢?正如梁思成所说:“要是从我个人感情出发,想到国人的苦难,我是恨不得炸日本人,然而,一种职业与历史责任感,让我冷静下来,建筑是社会的缩影,民族的象征,但绝不是某一民族的,而是全人类的结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 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世称临川先生。 抚州临川人(现为抚州东乡县上池里洋村),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大 诗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
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
王安石的诗歌,大致可以罢相(1076年左右 )划界而分为前、后期,在内容和风格上有 较明显的区别。前期的诗歌,长于说理,倾 向性十分鲜明,涉及许多重大而尖锐的社会 ,问题注意到下层人民的痛苦,替他们发出 了不平之声。安石后期的隐居生活,带来了 他的诗歌创作上的化。他流连、陶醉于山水 田园中,题材内容比较狭窄,大量的写景诗 、咏物诗取代了前期政治诗的位置,抒发一 种闲恬的情趣。
屋来
推开门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1,茅檐是谁家的? 杨德逢的庭院
2,净,何意? 净,即干净 3,诗人怎样写净的? 仅用“无苔”二字
4,赏析“无苔”?
江南地湿,又时值初夏多雨季节,这对青苔 的生长比之其他时令都更为有利。况且,青 苔性喜阴暗,总是生长在僻静之处,较之其 他杂草更难于扫除。而今庭院之内,连青苔 也没有,不正表明无处不净、无时不净吗? 5,“成畦”二字有何作用? 并非仅仅交代花圃的整齐,也有力地暗示出 花木的丰美,既整齐又不单调。
探究与创新
•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江南大地鸟啼声

声绿草红花相映
水边村寨山麓城 郭处处酒旗飘动
探究与创新
•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南朝遗留下的 四百八十多座 古寺,

无数的楼台全笼 罩在风烟云雨中。
在景物描写上,《江南春》的前 两句与后两句有什么不同的作用。
• 前两句描写了晴朗天气中众多景物组 合而成的画面,画面风格明艳活泼,表现了 春之勃勃生气;后两句独写迷蒙烟雨之中的 寺院楼台,取景单一,表现出另一种朦胧迷 离的春意。
三四句话的意思
• 如今诗人要迎着狂风巨浪、顶着万里 黄沙,逆流而上,直到银河,同黄河 一起去牛郎织女家中做客。
写出了黄河怎样的气势?后两句 表现了怎样的浪漫情境?
• 参考答案:《浪淘沙》(其一)写出了黄河曲 折蜿蜒、浊浪滔天、浩瀚绵长的雄伟气势。 后两句以想象的笔法接通天人两界,表现出 充满理想色彩的男耕女织、宁静祥和的浪 漫情境。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 茅檐yán长扫净无苔, 茅屋草舍经常打扫得无Βιβλιοθήκη 无茅屋在内的整个庭院苔
• 花木成畦qí 手自栽。花木一池一池都是主人亲自培栽
田园中划分的有一定界限的长条
• 一水护田将绿绕,一绿条油清油清的的田河地水环保绕护田地,把 河水环绕着绿油油的田地 tà
• 两山排闼送青来。两座山推开门把青青山色送进
古代诗歌三首
•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 古诗。
• 2。能借助注释,结合图片,展开想象,理 解诗句的意思。(重点)
• 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难点)
学习古诗的方法
• ①知诗人,解诗题。 ②抓字眼,晓诗意。 ③入诗境,悟诗情。
• 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及五千 年中华文化的发源地,古往今来吸 引了无数文认为她放声歌唱,今天 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唐代诗人刘禹锡 的《浪淘沙》,看看他笔下黄河有 怎样的气势。
小练习
• 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有人认为诗歌中“千里”的“千”字实为“十”字之误
用,因为“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这 是很有见地的。 • B.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 邃和迷离 。 • C.《江南春》以动静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江南细雨朦胧、 春意盎然的特征,写得十分传神。 • D这首诗是写景抒怀之作,格调清新,充满诗情画意。
• 九曲\黄河\万里沙, •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 同到\牵牛织女家。
• • • •
同 到 牵
如 今 直
浪 淘 风
九 曲 黄
浪 淘 沙




织 女
银 河
自 天
万 里




沙刘



,禹

一二句话的意思
• 弯弯曲曲的黄河,挟带着泥沙, 浪涛汹涌,奔腾万里,从遥远 的天边滚滚而来。
“自天涯”将黄河的源远流长写得出神入化,与李白的 《将进酒》中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句 有异曲同工之妙 C.诗歌后两句诗人以浪漫的想象结合优美的传说,运用夸张 等修辞手法,把黄河汹涌澎湃的特点写得更加具体、生动、 形象。 D.这首绝句,以生动形象的笔调,高度的艺术想象,极大的热情 描绘了黄河的雄伟形象,抒发了作者的豪迈气概和奋发精 神同时表明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描写黄河的古诗词名句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 • 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 •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 张养浩 •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
小测试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浪淘沙”是唐代一种曲子的名称,后用于词牌名。 B.诗歌前两句“九曲”用了写实的手法写黄河曲曲折折。
文章主旨:
• 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 负盛誉。四句诗,既写出了江 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 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 ,表达 了对江南春景的高度赞美和无 限神往。
描写春天的古诗词名句
• 1.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 • 2.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 • 3.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 • 4.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 • 5.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
资料
•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 阳人,有“诗豪”之称。
• 刘禹锡的诗大多自然流畅、简练爽利,同时具有一种空旷 开阔的时间感和空间感。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 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他对历史、 人生进行沉思之后的一种感悟。
浪淘沙· 唐代.刘禹锡
江南春绝句
杜牧简介:
•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 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人,晚唐诗人。
•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
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读读背背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