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快速路设计 ppt课件
合集下载
城市快速路设计规程横断面设计教学PPT
横断面设计的主要目的是确保道路的 通行能力、安全性和舒适度,同时满 足交通工程、道路工程、环境工程和 景观工程等方面的要求。源自横断面设计参数设计速度
根据道路等级和功能,确定道路的设计速度,作为 横断面设计的重要参数。
交通量
考虑道路的交通量,合理规划车道数和车行道宽度。
车辆类型
考虑道路上行驶的车辆类型,如小汽车、大客车、 货车等,以合理设置车道宽度和路肩宽度。
评价方法
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设计成果进行评 价,如专家打分、问卷调查、数学模型等。
评价结果
根据评价结果,总结设计方案的优缺点,提 出改进建议,为后续的城市快速路横断面设 计提供参考。
05
横断面设计优化
设计优化原则
01
功能性原则
横断面设计应满足交通功能需求, 确保快速路交通流畅、安全。
景观协调性原则
02
03
案例三
某市快速路横断面的多目标优化:结 合交通、景观和生态等多个目标进行 优化,实现了多方面的共赢。
06
总结与展望
课程总结
教学内容
本课程重点介绍了城市快速 路横断面的设计原则、标准 、流程及案例分析,涵盖了 道路断面、车道布置、交通
设施等多个方面。
教学方法
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 结合的方式,通过案例分析 、小组讨论和实地考察等多 种形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横断面设计流程
需求分析
分析道路的功能需求、交通量需求和安全需 求等。
方案制定
根据需求分析结果,制定多个横断面设计方 案。
方案评估
对制定的方案进行技术、经济、环境和景观 等方面的评估。
方案优化
根据评估结果,对方案进行优化调整,确定 最终的横断面设计方案。
根据道路等级和功能,确定道路的设计速度,作为 横断面设计的重要参数。
交通量
考虑道路的交通量,合理规划车道数和车行道宽度。
车辆类型
考虑道路上行驶的车辆类型,如小汽车、大客车、 货车等,以合理设置车道宽度和路肩宽度。
评价方法
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设计成果进行评 价,如专家打分、问卷调查、数学模型等。
评价结果
根据评价结果,总结设计方案的优缺点,提 出改进建议,为后续的城市快速路横断面设 计提供参考。
05
横断面设计优化
设计优化原则
01
功能性原则
横断面设计应满足交通功能需求, 确保快速路交通流畅、安全。
景观协调性原则
02
03
案例三
某市快速路横断面的多目标优化:结 合交通、景观和生态等多个目标进行 优化,实现了多方面的共赢。
06
总结与展望
课程总结
教学内容
本课程重点介绍了城市快速 路横断面的设计原则、标准 、流程及案例分析,涵盖了 道路断面、车道布置、交通
设施等多个方面。
教学方法
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 结合的方式,通过案例分析 、小组讨论和实地考察等多 种形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横断面设计流程
需求分析
分析道路的功能需求、交通量需求和安全需 求等。
方案制定
根据需求分析结果,制定多个横断面设计方 案。
方案评估
对制定的方案进行技术、经济、环境和景观 等方面的评估。
方案优化
根据评估结果,对方案进行优化调整,确定 最终的横断面设计方案。
4 城市快速路
6.停车视距
4.3 快速路纵断面设计
快速路纵断面设计应符合城市竖向规划控制标高,与城市设 计相协调,与环境相协调。纵断面设计应考虑地上、地下构 筑物、管线、水文、地质等条件,纵坡要均匀、缓顺。
一、纵坡
4.3 快速路纵断面设计
二、坡长
4.3 快速路纵断面设计
三、竖曲线
4.4 快速路出入口设计
快速路出入口在位置、间距及端部的几何设计上,应保证不让 主线的直行交通受到干扰,并安全、迅速的实现分、合流交通。
2.集散车道:交织车流严重时设。一般为双车道7m。 3. 变速车道:与辅路和匝道相接,设计宜为单车道。 4.紧急停车带:为保证行车安全,四车道快速路一般设置连续或不连续紧急
停车带,不连续时500m设置一处,高架路一般采用连续紧急停车带。 5.辅路:
集散车道
Ⅰ类交织区
Ⅱ类交织区
Ⅲ类交织区
停车带
停
5、分离式高架(双层)-1
分离式高架道路无匝道路 段横断面
5、分离式高架(双层)-2
分离式高架道路有匝道 路段横断面
6、堑式横断面-1
堑式快速路主路设置在地面以下双向行驶,辅路(地面 道路)应设置在主路两侧单向行驶或一侧双向行驶。 (1)路堑式
a、平面布置及层位 路堑式系堑式的一种,在地面以下开挖路堑修建的城市快速路,一般主路在地面以下,地面两侧或一侧修建辅路,主 路辅路通过上下匝道联系。 b、适宜条件 路堑式快速路适合修建在排水无问题的山丘城市。其优点是方便与其它城市道路立体交叉,缺点是排水困难,占地较 大。由于路堤式与路堑式横断面模式主要应用于特殊地理环境。
(3)入口应设在主线的下坡路段,以便于重型车辆利用下坡加速, 并使汇流车辆汇入主线之前保持充分的视距,以利合流。
4.3 快速路纵断面设计
快速路纵断面设计应符合城市竖向规划控制标高,与城市设 计相协调,与环境相协调。纵断面设计应考虑地上、地下构 筑物、管线、水文、地质等条件,纵坡要均匀、缓顺。
一、纵坡
4.3 快速路纵断面设计
二、坡长
4.3 快速路纵断面设计
三、竖曲线
4.4 快速路出入口设计
快速路出入口在位置、间距及端部的几何设计上,应保证不让 主线的直行交通受到干扰,并安全、迅速的实现分、合流交通。
2.集散车道:交织车流严重时设。一般为双车道7m。 3. 变速车道:与辅路和匝道相接,设计宜为单车道。 4.紧急停车带:为保证行车安全,四车道快速路一般设置连续或不连续紧急
停车带,不连续时500m设置一处,高架路一般采用连续紧急停车带。 5.辅路:
集散车道
Ⅰ类交织区
Ⅱ类交织区
Ⅲ类交织区
停车带
停
5、分离式高架(双层)-1
分离式高架道路无匝道路 段横断面
5、分离式高架(双层)-2
分离式高架道路有匝道 路段横断面
6、堑式横断面-1
堑式快速路主路设置在地面以下双向行驶,辅路(地面 道路)应设置在主路两侧单向行驶或一侧双向行驶。 (1)路堑式
a、平面布置及层位 路堑式系堑式的一种,在地面以下开挖路堑修建的城市快速路,一般主路在地面以下,地面两侧或一侧修建辅路,主 路辅路通过上下匝道联系。 b、适宜条件 路堑式快速路适合修建在排水无问题的山丘城市。其优点是方便与其它城市道路立体交叉,缺点是排水困难,占地较 大。由于路堤式与路堑式横断面模式主要应用于特殊地理环境。
(3)入口应设在主线的下坡路段,以便于重型车辆利用下坡加速, 并使汇流车辆汇入主线之前保持充分的视距,以利合流。
城市快速路设计之横断面设计方法详细课件
前言-1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新一轮的交通矛盾日趋严重,为适应新世纪的经济大发展,全国各 大城市规划了快速路网系统,设计中结合新设计理念--城市设计、以人为本、景观等, 即道路在成为城市交通载体的同时,也要成为城市一大景观. 快速路是指在城市内修建的,中央分隔、全部控制出入、控制出入口间距及形式,具有 单向双车道或以上的多车道,并设有配套的交通安全与管理设施的城市道路.是连续流 的交通设施,是城市中大运量快速交通干道.全线必须象高速公路一样实现全封闭全立 交;由于其位于城区属城市道路,主路两侧为建成区,与城市道路网关系密切,必须勾通, 因此两侧必须设辅助道路,并设出入口与主路勾通,这一点有别于高速公路,类似城市道 路;这样快速路由兼有高速公路功能的主路与具有城市道路功能的辅路共同组成..
路堤式与路堑式横断面---主要应用于特殊地理环境;
9 、规程5.2.5 规定,在立交范围内以及快速路
出入口,横断面布置应与路段车道保持一致;当按规 定设置集散车道或变速车道时,断面应加宽.
(四)快速路横断面实例介绍
1、天津快速路横断面 -1
红线宽 快速环路、京津、津塘快速走廊 带
60-80米 双向8车道十2个多功能车道
红线<60米 高架双向8车道十地面辅道
快速环内其它快速路
红线<50米
双向6车道
高架双向6车道+地面辅道
地面辅道单向2车道十非机动车道
总宽8-12米
下走车) 设置多功能车道(红线宽度允许)
不设置多功能车道
1、天津快速路 横断面-2
(1)地面整体式断面-1
1、天津快速路横断面-4 (1)地面整体式断面-3-- 多功能车道-1
事故车辆紧急停靠
作为进出主线 车辆加减速车道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新一轮的交通矛盾日趋严重,为适应新世纪的经济大发展,全国各 大城市规划了快速路网系统,设计中结合新设计理念--城市设计、以人为本、景观等, 即道路在成为城市交通载体的同时,也要成为城市一大景观. 快速路是指在城市内修建的,中央分隔、全部控制出入、控制出入口间距及形式,具有 单向双车道或以上的多车道,并设有配套的交通安全与管理设施的城市道路.是连续流 的交通设施,是城市中大运量快速交通干道.全线必须象高速公路一样实现全封闭全立 交;由于其位于城区属城市道路,主路两侧为建成区,与城市道路网关系密切,必须勾通, 因此两侧必须设辅助道路,并设出入口与主路勾通,这一点有别于高速公路,类似城市道 路;这样快速路由兼有高速公路功能的主路与具有城市道路功能的辅路共同组成..
路堤式与路堑式横断面---主要应用于特殊地理环境;
9 、规程5.2.5 规定,在立交范围内以及快速路
出入口,横断面布置应与路段车道保持一致;当按规 定设置集散车道或变速车道时,断面应加宽.
(四)快速路横断面实例介绍
1、天津快速路横断面 -1
红线宽 快速环路、京津、津塘快速走廊 带
60-80米 双向8车道十2个多功能车道
红线<60米 高架双向8车道十地面辅道
快速环内其它快速路
红线<50米
双向6车道
高架双向6车道+地面辅道
地面辅道单向2车道十非机动车道
总宽8-12米
下走车) 设置多功能车道(红线宽度允许)
不设置多功能车道
1、天津快速路 横断面-2
(1)地面整体式断面-1
1、天津快速路横断面-4 (1)地面整体式断面-3-- 多功能车道-1
事故车辆紧急停靠
作为进出主线 车辆加减速车道
城市道路设计第二章PPT课件
计等。
施工图设计
根据详细设计要求,绘 制施工图纸,明确各项
施工要求。
城市道路设计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
某市商业街改造项目,重点考虑 人行交通和景观设计,提升商业
氛围。
案例二
某市快速路建设项目,强调交通疏 导和土地开发,优化区域交通结构。
案例三
某市地铁接驳道路项目,结合地铁 建设,完善公交和步行系统,提高 交通可达性。
近代城市道路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城 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道 路设计开始注重交通效率 和舒适性。
现代城市道路
现代城市道路设计更加注 重环保、可持续发展和人 行道的规划等方面,强调 绿色出行和人性化设计。
02
城市道路设计的基本要素
道路线形设计
直线段设计
直线段是道路的基本组成 部分,设计时应考虑车辆 行驶的安全、舒适和经济 性。
舒适原则
城市道路设计应注重行车的舒 适性,合理控制车速、减少噪 音和振动,提高道路使用的舒 适度。
绿色原则
城市道路设计应注重环保和可 持续发展,采用生态友好的材 料和技术,减少对环境的负面
影响。
城市道路设计的发展历程
01
02
03
古代城市道路
古代城市的道路设计主要 基于实用性和安全性,如 罗马帝国的道路网和中国 的驿道。
交叉口信号灯设计
根据交叉口的交通状况,合理设置信号灯,控制交通流,提高交叉 口的安全性。
道路排水设计
雨水排放设计
通过合理的设计,确保雨水能够及时排放,防止路面积水。
污水排放设计
对于城市道路,应考虑污水的收集和排放,以保护环境。
道路交通设施设计
交通标志标线设计
通过合理的交通标志标线设计,提供 清晰明确的交通信息,指导驾驶者安 全行驶。
施工图设计
根据详细设计要求,绘 制施工图纸,明确各项
施工要求。
城市道路设计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
某市商业街改造项目,重点考虑 人行交通和景观设计,提升商业
氛围。
案例二
某市快速路建设项目,强调交通疏 导和土地开发,优化区域交通结构。
案例三
某市地铁接驳道路项目,结合地铁 建设,完善公交和步行系统,提高 交通可达性。
近代城市道路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城 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道 路设计开始注重交通效率 和舒适性。
现代城市道路
现代城市道路设计更加注 重环保、可持续发展和人 行道的规划等方面,强调 绿色出行和人性化设计。
02
城市道路设计的基本要素
道路线形设计
直线段设计
直线段是道路的基本组成 部分,设计时应考虑车辆 行驶的安全、舒适和经济 性。
舒适原则
城市道路设计应注重行车的舒 适性,合理控制车速、减少噪 音和振动,提高道路使用的舒 适度。
绿色原则
城市道路设计应注重环保和可 持续发展,采用生态友好的材 料和技术,减少对环境的负面
影响。
城市道路设计的发展历程
01
02
03
古代城市道路
古代城市的道路设计主要 基于实用性和安全性,如 罗马帝国的道路网和中国 的驿道。
交叉口信号灯设计
根据交叉口的交通状况,合理设置信号灯,控制交通流,提高交叉 口的安全性。
道路排水设计
雨水排放设计
通过合理的设计,确保雨水能够及时排放,防止路面积水。
污水排放设计
对于城市道路,应考虑污水的收集和排放,以保护环境。
道路交通设施设计
交通标志标线设计
通过合理的交通标志标线设计,提供 清晰明确的交通信息,指导驾驶者安 全行驶。
城市道路总体设计PPT课件
0
1
城市道路--总体设计
2
Lee
3
野外道路
古代道路
近 代 城 市 道 路
4
现 代 道 路 的 发 展
5
一般而言道路、公路的区分以地域为准,我国 除此因素还需考虑行政管理的主导。
公路和城市道路的区分与衔接
6
城市化现象
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进入了快速通道,2000年我国的城
市化率为36.2% ,2013年城市化率达到53. 7%。城市
22
➢交叉口处需说明各种交通方式通过交叉口的组织 方式,如交叉口所有方向均允许通行或某些方向封 闭,交叉口设信号灯组织交通或按通行优先权的不 同组织交通;设信号灯组织交通时,信号灯组和信 号相位如何安排,非机动车随机动车过交叉口还是 随行人过交叉口,公交车有无优先通行权,公交车 站与交叉口展宽是否一体化设计等。
不同的交通结构,不同的居民出行模式, 不同的人口密度,不同的土地使用(交通 的产生量不同)等,都会导致不同的道路 网密度,这些都是确定路网密度需要考虑 的因素,此外还得考虑城市的交通战略及 交通政策、经济发展水平(如居民的收入 状况)等。
应更注重城市路网结 构的合理性和提高道路设 施的运行效率。
金字塔
—
40
40
0.4~0.5 0.8~1.2 1.2~1.4
0.3~0.4 0.8~1.2 1.2~1.4
— 1.0~1.2 1.2~1.4
6~8
6~8
4~6
4~6
4~6
4~6
—
4
2~4
30 30 30 3~4 3~4 3~4 3~4 2 2
➢城市道路中除快速路外,规范规定的各级道路设计速度值不算高,而道路 的道路的设计速度确定了平纵线形指标的选取,但在线形指标设计中应选取 合适的指标值,为未来的发展预留空间。
1
城市道路--总体设计
2
Lee
3
野外道路
古代道路
近 代 城 市 道 路
4
现 代 道 路 的 发 展
5
一般而言道路、公路的区分以地域为准,我国 除此因素还需考虑行政管理的主导。
公路和城市道路的区分与衔接
6
城市化现象
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进入了快速通道,2000年我国的城
市化率为36.2% ,2013年城市化率达到53. 7%。城市
22
➢交叉口处需说明各种交通方式通过交叉口的组织 方式,如交叉口所有方向均允许通行或某些方向封 闭,交叉口设信号灯组织交通或按通行优先权的不 同组织交通;设信号灯组织交通时,信号灯组和信 号相位如何安排,非机动车随机动车过交叉口还是 随行人过交叉口,公交车有无优先通行权,公交车 站与交叉口展宽是否一体化设计等。
不同的交通结构,不同的居民出行模式, 不同的人口密度,不同的土地使用(交通 的产生量不同)等,都会导致不同的道路 网密度,这些都是确定路网密度需要考虑 的因素,此外还得考虑城市的交通战略及 交通政策、经济发展水平(如居民的收入 状况)等。
应更注重城市路网结 构的合理性和提高道路设 施的运行效率。
金字塔
—
40
40
0.4~0.5 0.8~1.2 1.2~1.4
0.3~0.4 0.8~1.2 1.2~1.4
— 1.0~1.2 1.2~1.4
6~8
6~8
4~6
4~6
4~6
4~6
—
4
2~4
30 30 30 3~4 3~4 3~4 3~4 2 2
➢城市道路中除快速路外,规范规定的各级道路设计速度值不算高,而道路 的道路的设计速度确定了平纵线形指标的选取,但在线形指标设计中应选取 合适的指标值,为未来的发展预留空间。
3-5第五节城市快速路简介
小结: 在一般城市快速路中,主要采用高架式、地面整体式横断面;
当道路红线较宽(70-80米),或拆迁量较大,或是新建道路,出于 对景观、环境的保护,应首先考虑地面整体式横断面;
当道路红线较窄(小于70米),或拆迁量受限,或需要跨越地面障 碍物(如铁路、河流等)时,由于条件所限,应首先考虑高架式横 断面;
停 车 带
2.5
辅路
横断面设计—分车带 中间带: • 快速路上、下行快速机动车道之间必须设中间带予
• 以分隔。 快速路的中间分隔带由中央分隔带及行车方向两左侧 路缘带组成。 为保证快速路机动车的速度及行车安全,中间带宜大 于3m.即中央分隔带大于2m,两侧路缘带各为1.5m。 中央分隔带两侧一般埋设混凝土路缘石,中间为绿化 带。 快速路上中央分隔带—般每1km设断口一道。
当地面道路无法改造时且地下排水、管线允许时,应考虑隧道式横 断面; 路堤式与路堑式横断面---主要应用于特殊地理环境。
4.3 快速路平面设计
快速路属于城市道路中类别最高的道路形式,机 动车快车道形成一个相对独立和封闭的快速交通系统, 其平面设计包括道路中线的线形设计和道路红线范围 内的平面布置设计。 快速路平面线形也是由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三 种几何线形构成,平面线形设计的原则、方法也完全 一样; 由于快速路的特点,其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 三种几何线形的控制标准与其它类别道路有所不同。
横断面设计—一般规定
城市快速路车行道车道数一般应按交通发展预测的交 通量与道路通行能力的关系来确定。
高架路的宽度应满足按交通发展需要而确定的车道 数.高架路的车道数以6车道为宜,至少应为4车道, 并考虑增加紧急停车带。
当道路红线较宽(70-80米),或拆迁量较大,或是新建道路,出于 对景观、环境的保护,应首先考虑地面整体式横断面;
当道路红线较窄(小于70米),或拆迁量受限,或需要跨越地面障 碍物(如铁路、河流等)时,由于条件所限,应首先考虑高架式横 断面;
停 车 带
2.5
辅路
横断面设计—分车带 中间带: • 快速路上、下行快速机动车道之间必须设中间带予
• 以分隔。 快速路的中间分隔带由中央分隔带及行车方向两左侧 路缘带组成。 为保证快速路机动车的速度及行车安全,中间带宜大 于3m.即中央分隔带大于2m,两侧路缘带各为1.5m。 中央分隔带两侧一般埋设混凝土路缘石,中间为绿化 带。 快速路上中央分隔带—般每1km设断口一道。
当地面道路无法改造时且地下排水、管线允许时,应考虑隧道式横 断面; 路堤式与路堑式横断面---主要应用于特殊地理环境。
4.3 快速路平面设计
快速路属于城市道路中类别最高的道路形式,机 动车快车道形成一个相对独立和封闭的快速交通系统, 其平面设计包括道路中线的线形设计和道路红线范围 内的平面布置设计。 快速路平面线形也是由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三 种几何线形构成,平面线形设计的原则、方法也完全 一样; 由于快速路的特点,其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 三种几何线形的控制标准与其它类别道路有所不同。
横断面设计—一般规定
城市快速路车行道车道数一般应按交通发展预测的交 通量与道路通行能力的关系来确定。
高架路的宽度应满足按交通发展需要而确定的车道 数.高架路的车道数以6车道为宜,至少应为4车道, 并考虑增加紧急停车带。
上海市中心城高架及快速路课件演示
2.学具:笔记本、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
1.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
2.教学内容讲解(15分钟)
(1)上海市中心城高架及快速路的发展历程及功能定位。
(2)上海市中心城高架及快速路的运行管理及优化方法。
(3)上海市中心城高架及快速路的交通流量分析。
3.例题讲解(10分钟)
4.随堂练习(10分钟)
让学生分析上海市中心城另一条快速路的拥堵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本节课通过讲解上海市中心城高架及快速路的规划、建设、运行与管理,让学生了解我国大城市交通拥堵的现状及解决方法。课后,学生可进一步了解其他城市的交通规划和管理措施,拓展知识面。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对拥堵原因分析及解决办法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和难点解析
1.教学难点:上海市中心城高架及快速路的拥堵原因分析及解决办法。
5.课堂讨论(5分钟)
让学生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心得。
6.总结与拓展(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对上海市中心城高架及快速路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六、板书设计
1.上海市中心城高架及快速路发展历程及功能定位。
2.上海市中心城高架及快速路运行管理及优化方法。
3.上海市中心城高架及快速路交通流量分析。
2.例题讲解:分析上海市中心城另一条快速路的拥堵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3.作业设计:分析上海市中心城某条快速路的交通流量,并提出优化建议。
4.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学生对拥堵原因分析及解决办法的掌握程度。
一、教学难点解析
上海市中心城高架及快速路的拥堵原因分析及解决办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这一部分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讲解:
2.结合实际案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五、教学过程
1.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
2.教学内容讲解(15分钟)
(1)上海市中心城高架及快速路的发展历程及功能定位。
(2)上海市中心城高架及快速路的运行管理及优化方法。
(3)上海市中心城高架及快速路的交通流量分析。
3.例题讲解(10分钟)
4.随堂练习(10分钟)
让学生分析上海市中心城另一条快速路的拥堵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本节课通过讲解上海市中心城高架及快速路的规划、建设、运行与管理,让学生了解我国大城市交通拥堵的现状及解决方法。课后,学生可进一步了解其他城市的交通规划和管理措施,拓展知识面。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对拥堵原因分析及解决办法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和难点解析
1.教学难点:上海市中心城高架及快速路的拥堵原因分析及解决办法。
5.课堂讨论(5分钟)
让学生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心得。
6.总结与拓展(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对上海市中心城高架及快速路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六、板书设计
1.上海市中心城高架及快速路发展历程及功能定位。
2.上海市中心城高架及快速路运行管理及优化方法。
3.上海市中心城高架及快速路交通流量分析。
2.例题讲解:分析上海市中心城另一条快速路的拥堵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3.作业设计:分析上海市中心城某条快速路的交通流量,并提出优化建议。
4.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学生对拥堵原因分析及解决办法的掌握程度。
一、教学难点解析
上海市中心城高架及快速路的拥堵原因分析及解决办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这一部分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讲解:
2.结合实际案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第七章:城市快速路设计
4)主线与匝道的分流处,当需给误行车辆提供返回余地时,行车道边 缘应加宽一定偏置值,并用圆弧连接主线和匝道路面边缘。
5)B型出入口须用缘石等与其他道路明显的区别开来,以便能明显确认 其存在位置。
6)出入口形式应明确,其几何设计应能防止辅路车辆通过出口进入主 路,或主路的车辆通过入口进入辅路。
7.5 出入口设计
7.2 横断面设计
五、横断面布置
1、平地整体式横断面
主路与辅路以及两侧建筑地坪基本位于同一高程。
2、高架桥或隧道分离式横断面 将主路采用高架桥式或隧道式道路断面形式,辅路设在桥下或地面 层,非机动车以及公交车等慢速机动车、行人在辅路上通行。
7.3 平面设计
2、圆曲线半径
3、缓和曲线长度
7.3 平面设计
4、圆曲线超高
5、平曲线长度
7.3 平面设计
6、快速路停车视距
二、平面布置设计
注意的问题:
①主路与辅路的衔接及出入口处车道数的平衡
②公交停靠站与行人的衔接 ③分隔带及其断口设计与机动车交通组织
④非机动车和行人过街的交通组织
7.4 纵断面设计
一、纵坡设计
注:①快速路最小纵坡度不应小于0.5%,困难地段不应小于0.3%
7.2 横断面设计
7.2 横断面设计
三、分车带
1、中间带 快速路的中间分隔带由中央分隔带及行车方向两侧路缘带组成。 2、两侧带 主路与辅路的分界线,由分隔带与左右路缘带组成。分隔带宽度不少于 1.5m。临主路一侧路缘带0.5m,临辅路一侧0.25m。
四、路肩
平地式断面机动车道路面边缘设硬路肩与土路肩,硬路肩宽度不大于 2.5m。采用主路的路面结构,土路肩宽度不大于0.75m。
二、出入口间距 出入口间距由变速车道长度,交织距离及安全距离组成。
城市道路设计全套PPT课件(全十章329p)
第一节 城市道路的组成、功能及特点 一、城市道路组成
1.供各种车辆行驶的车行道。其中供机动车行驶的称为机动车 道,供自行车、三轮车等行驶的为非机动车道; 2.专供行人步行交通用的人行道(地下人行道、人行天桥); 3.交叉口、交通广场、停车场、公共汽车停靠站台; 4. 交通安全设施。如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岛、护栏等; 5.排水系统。如街沟、边沟、雨水口、雨水管等; 6.沿街地上设施。如照明灯柱、电杆、邮筒、清洁箱等; 7.地下各种管线。如电缆、煤气管、给水管等; 8.具有卫生、防护和美化作用的绿带; 9.交通发达的现代化城市,还建有地下铁道、高架道路等。
汽车行驶的具备一定技术条件和设施的道路,称为公路。 城市道路
在城市范围内,供车辆及行人通行的具备一定技术
条件和设施的道路,称为城市道路。
厂矿道路
在工厂、矿区、码头内部的专用道路。 林区道路
用于林区内部的生产、生活专用道路。
乡村道路 连接乡、村、居民点的道路,主要供行人及各种农业运输 工具通行。
二、城市道路的功能 交通设施功能
公用空间功能 防灾救灾功能
城市结构功能
1、交通设施功能
是指城市各种活动产生的交通需求中,对应于道路交通需求的交通供给功能。也
就是道路的运输和集散功能。 2、公用空间功能
随着城市发展,道路除了采光、日照、通风、景观作用外,还为供水、供电、通讯、
电力热力等提供布设空间。 3、防灾救灾功能
第二节 城市道路分类与分级
• 我国颁布的《城市道路设计规范》,根据道路在城市道路 系统中的地位、交通性质和交通特征以及对沿线建筑物的 车辆和行人进出的服务功能等,将城市道路分为四类或三 类。大城市一般分为四类,即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 支路。小城市一般分为三类,即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中等城市可视规模按四类或三类考虑。除快速路外,每类 道路按照所在城市的规模、设计交通量、地形等分为Ⅰ、 Ⅱ、Ⅲ级。大城市应采用各类道路中的Ⅰ级标准;中等城 市应采用各类道路的Ⅱ级标准,小城市应采用各类道路中 的Ⅲ级标准。
4 第四章 城市快速路
一横断面设计
1 设计原则: 1)应在城市规划的红线宽度范围内进行; 2)应远近期结合; 3)交叉口范围有上下匝道不知的路段,有条件时应在匝道外侧设地面车道右转车 道,以避免车道交织。 2 横断面布置: 四种类型: 机动车道宜单向二车道以上,3.5m+3.75m 一车道匝道3.5m+2.5m(紧急停车道),二车道匝道2x3.5m 中央分隔带可采用0.5m宽防撞墩 主路左右路缘带0.5m,匝道0.25m,匝道两侧应设防撞栏杆 横坡宜采用直线坡度2%(1.5%用于严寒积雪地区) 地面部分设计应符合《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2000 1800 1700
设 计 规 程 通 行 能 力 取
值
二 服务水平
服务水平分A~F六个等级,一般主线采用C级,匝 道采用D级
设计规程采用的分级标准
第二节 横断面设计
一 一般要求:
1 形式上分为地面整体式和高架式及堑式; 2 红线宽度根据通行能力、地形条件、城市其他设施布置要求、 远期发展综合考虑,最小值40米,中心区分50~60米,外围 50~100米。 3 道路红线距建筑红线路5~10米; 4 高架桥边缘与建筑物的距离应考虑消防、养护、维修等要求; 5 车道数按交通量和通行能力确定,高架路宜为6车道,不少 于4车道;
通
。
1)平地式设于主路两侧带外侧; 2)高架式设于路下地面层; 3)市中心应连续,市郊可间断 4)平地整体式宜采用单向交通,出入口右进右出,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道用分隔 带或路面划线分隔,宽度不小于8.5m,交通量大时12~13m; 5)高架路下辅路参照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确定各部分宽度。
株洲高架桥垮塌事故
快速路和高速公路对比
第三节 平面设计
城市快速路设计 ppt课件
10
4 快速路设计
4.1 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
ppt课件
快速路服务水平分级标准
服务
水平
交通运行特征
等级
100
A 自由流,行车自由度大
0.30
B 自由流,行车自由度适中
0.50
C 接近自由流,车速可维持设计车速 0.70
D 行车自由度受限,车速有所下降 0.84
E 饱和车流,行车没有自由度
1.00
F 拥塞状态,强制车流
快速路最大纵坡
计算行车速度(km/h) 100
80
60
一般最大纵坡(%)
3
4
5
极限最大纵坡(%)
4
5
6
注:积雪、冰冻地区最大纵坡<=4% 高原城市最大纵坡为表列数值减1%
24
4.4 纵断面设计
二、坡长
ppt课件
快速路坡长(m)
计算行车速度(km/h) 100
80
60
最小坡长
470
290
170
3%
1000
3. 变速车道:
4.紧急停车带:
5.辅路:
14
ppt课件
15
ppt课件
4.2 横断面设计
三、分车带 1.中间带:快速路上、下行快速机动车道之间必须设中 间带予以分隔。快速路的中间分隔带由中央分隔带及行车 方向两侧路缘带组成。为保证快速路机动车的速度及行车 安全,中间带宜大于3m.即中央分隔带大于2m,两侧路 缘带各为0.5m。中央分隔带两侧一般埋设混凝土站石,中 间为绿化带。快速路上中央分隔带—般每1km设断口一道。
40
ppt课件
4.6 高架路设计
三、匝道设计
第五节城市快速路简介课件
多功能绿地
设置开放空间,供市民休闲、运动。
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监测
定期对快速路周边环境进行监测,评估环境质量。
公众参与
鼓励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提出意见和建议。
持续改进
根据监测结果和公众反馈,持续优化环境保护措施。
05
城市快速路的未来发展与挑 战
技术创新与智能化发展
1 2 3
智能交通系统
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交通信号灯的智能控 制、交通监控和应急管理等功能,提高道路通行 效率和安全性。
02
城市快速路的规划与设计
需求导向原则
城市快速路的规划应满足城市 交通的需求,特别是高峰时段
的交通疏导。
效率优先原则
为了提高交通效率,快速路的 规划应尽量减少交叉路口和交
通信号灯。
可持续发展原则
在规划过程中,应考虑环境友 好和资源节约,如合理利用土 地资源,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景观设计
考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通过 绿化和景观设计提升快速路的
视觉效果。
城市快速路与城市发展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通过缩短区域间的交通时间,快速路有助于 促进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
引导城市空间布局
通过快速路的规划,可以引导城市的空间布 局和扩展方向。
提升城市形象
一个现代化的快速路系统可以提升城市的形 象和知名度。
交通分流
根据交通流量的变化,采 取分流措施,将部分车辆 分流至其他道路,减轻快 速路的交通压力。
交通安全管理
安全设施
在城市快速路上设置完善 的交通安全设施,如护栏 、标线、警示标志等,提 高道路安全性。
限速管理
根据道路状况和交通流情 况,合理设置限速值,并 加强限速执法,减少超速 行驶引发的交通事故。
设置开放空间,供市民休闲、运动。
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监测
定期对快速路周边环境进行监测,评估环境质量。
公众参与
鼓励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提出意见和建议。
持续改进
根据监测结果和公众反馈,持续优化环境保护措施。
05
城市快速路的未来发展与挑 战
技术创新与智能化发展
1 2 3
智能交通系统
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交通信号灯的智能控 制、交通监控和应急管理等功能,提高道路通行 效率和安全性。
02
城市快速路的规划与设计
需求导向原则
城市快速路的规划应满足城市 交通的需求,特别是高峰时段
的交通疏导。
效率优先原则
为了提高交通效率,快速路的 规划应尽量减少交叉路口和交
通信号灯。
可持续发展原则
在规划过程中,应考虑环境友 好和资源节约,如合理利用土 地资源,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景观设计
考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通过 绿化和景观设计提升快速路的
视觉效果。
城市快速路与城市发展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通过缩短区域间的交通时间,快速路有助于 促进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
引导城市空间布局
通过快速路的规划,可以引导城市的空间布 局和扩展方向。
提升城市形象
一个现代化的快速路系统可以提升城市的形 象和知名度。
交通分流
根据交通流量的变化,采 取分流措施,将部分车辆 分流至其他道路,减轻快 速路的交通压力。
交通安全管理
安全设施
在城市快速路上设置完善 的交通安全设施,如护栏 、标线、警示标志等,提 高道路安全性。
限速管理
根据道路状况和交通流情 况,合理设置限速值,并 加强限速执法,减少超速 行驶引发的交通事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4.3 平面设计
18
ppt课件
4.3 平面设计
快速路属于城市道路中类别最高的道路形式,机动车 快车道形成一个相对独立和封闭的快速交通系统,其平面 设计包括道路中线的线形设计和道路红线范围内的平面位 置设计。
快速路平面线形也是由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三种 几何线形构成,平面线形设计的原则、方法也完全一样; 但是,由于快速路的特点,其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三 种几何线形的控制标准与其它类别道路有所不同。
ppt课件
城市快速路设计
1
南京城市快速内环东线
2
ppt课件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பைடு நூலகம்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17
ppt课件
4.2 横断面设计
四、路肩 平地式断面机动车道路面边缘设硬路肩与土路肩。硬路肩 宽度不大于2.5m,土路肩宽度不大于0.75m。硬路肩宜采 用主路的路面结构。
五、横断面布置 城市快速路的路段横断布置形式分为平地整体式、高架 (隧道)分离式二种或上述两种的组合形式。应根据地形、 地物条件因地制宜选用,横断面布置应满足交通组织与 行车安全的要求。
19
4.3 平面设计
ppt课件
1.直线长度
快速路平面线形中最大直线长度为20倍车速,同向曲线间 最小直线长度为6倍车速,反向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为2倍 车速。
快速路直线长度
计算行车速度 最大直线长度 同向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 反向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
100 2000 600 200
80 1600 480 160
---
V/C比率
车速(km/h)
80
60
50
0.32 0.34 0.35
0.54 0.57 0.59
0.75 0.80 0.83
0.87 0.89 0.91
1.00 1.00 1.00
---
---
---
40-30 0.36 0.61 0.85 0.92 1.00 ---
11
ppt课件
4.2 横断面设计
ppt课件
南京城市快速内环
5
ppt课件
6
杭州彩虹快速路
北京西外大街
7
ppt课件
ppt课件
城市快速路----在城市内修建的由主路、辅路、 匝道等组成的供机动车辆快速通行的道路系统。 修建城市快速路是解决大城市机动车辆交通问 题的措施之一。
8
ppt课件
城市快速路设计
4.1 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 4.2 横断面设计 4.3 平面设计 4.4 纵断面设计 4.5 出入口设计 4.6 高架路设计
60 1200 360 120
20
ppt课件
4.3 平面设计
2.圆曲线半径
圆曲线最小半径
设计速度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 设超高极限最小半径 设超高推荐最小半径 不设缓和曲线最小半径
100 1400 350 500 30 000
80 1000 250 400 20 000
60 600 150 300 10 000
3. 变速车道:
4.紧急停车带:
5.辅路:
14
ppt课件
15
ppt课件
4.2 横断面设计
三、分车带 1.中间带:快速路上、下行快速机动车道之间必须设中 间带予以分隔。快速路的中间分隔带由中央分隔带及行车 方向两侧路缘带组成。为保证快速路机动车的速度及行车 安全,中间带宜大于3m.即中央分隔带大于2m,两侧路 缘带各为0.5m。中央分隔带两侧一般埋设混凝土站石,中 间为绿化带。快速路上中央分隔带—般每1km设断口一道。
12
ppt课件
车道数
城市快速路车行道车道数一般应按交通发展预测的交 通量与道路通行能力的关系来确定。高架路的宽度应 满足按交通发展需要而确定的车道数.
高架路的车道数以6车道为宜,至少应为4车道,并 考虑增加紧急停车带。
13
4.2 横断面设计
二、车行道
ppt课件
1.车行道宽度:车行道宽度应包括主路与辅路两部分。 主路车行道宽度包括根据交通发展预测交通量与通行能力 二者关系确定的车行道宽度、紧急停车带宽度以及路缘带 宽度之和。主路一条车道宽度一般应采用3.75m,当城市 中心区以小车为主时,可将小车道设为3.5m; 2.集散车道:
一、一般要求
城市快速路横断面分为整体平地式和高架(地道)分离式两类。
✓整体平地式横断面包括快速机动车道、变速车道、集散车 道、紧急停车带、中间带、两侧带、辅路(慢速机动车道、非 机动车道)和人行道或路肩等部分组成; ✓高架(地道)分离式包括高架式或地道式快速机动车道和地面 辅路系统组成,其中快速机动车道由行车道、中间带、两侧 防撞墙以及紧急停车带、变速车道、集散车道等组成;地面 辅路由机动车道、中间带(桥墩)、两侧带、非机动车道及人 行道或路肩等部分组成,二者依靠上、下匝道相互联系。
16
ppt课件
4.2 横断面设计
2.两侧带 两侧带是主路与辅路的分界线,它由分隔带与左、右路缘 带组成。分隔带宽度不小于1.5m,可根据用地条件增加宽 度以作为绿化隔离设施,临主路一侧路缘带为0.5m,临辅 路一侧为0.25m,即两侧带的最小宽度为2.25m。
两侧带遇市区人流集中处,应在辅路侧设隔离栅,减少人 流对主路机动车的干扰。公交车站应设在辅路上,可利用 两侧分隔带设置停靠站。但在主路一侧应加隔离栅,以确 保行人安全。
9
4.1 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
城市快速路通行能力,分为可能通行能力和设计通行能力。 道路服务水平分A~F六个等级。 设计通行能力=可能通行能力*V/C(交通量/道路容量)
ppt课件
快速路一条车道通行能力
车道位置
快速路主线
快速路匝道
计算行车速度 60 80 100 30 40 50
可能通行能力 2000 1800 1700 1700 1750 1800
10
4 快速路设计
4.1 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
ppt课件
快速路服务水平分级标准
服务
水平
交通运行特征
等级
100
A 自由流,行车自由度大
0.30
B 自由流,行车自由度适中
0.50
C 接近自由流,车速可维持设计车速 0.70
D 行车自由度受限,车速有所下降 0.84
E 饱和车流,行车没有自由度
1.00
F 拥塞状态,强制车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