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科普之耳朵小常识!
保护耳朵小知识
保护耳朵小知识1、防止噪声。
过大的声音,刺耳的声音都是噪声,它们能损害人的听力。
要注意远离噪声。
当突然出现噪声时,应该及时用手把耳堵住,并张大嘴巴。
2、防止进水。
游泳或洗澡、洗脸时,应特别注意,防止水进入耳内。
如感觉耳里进水,应立即侧耳单脚跳,让水流出来,或用棉球棍轻轻放进去,把水吸出来。
3、防止揪打。
耳朵不能揪也不能打。
有些爸爸妈妈认为揪耳朵不会影响大脑,其实揪耳朵、打嘴巴都对耳朵有害。
4、不挖耳。
掏耳朵容易损伤外耳道皮肤,把细菌带入外耳道引起发炎,不仅难治而且痛苦,如果造成骨膜穿孔,就会影响听力。
有些小朋友爱用耳勺或发卡、别针等物掏耳,这是不好的习惯,应避免。
更不能往耳里塞放豆子、小球等其他物品。
5、耳朵痛。
如果感觉耳朵痛或不舒服应马上去医院检查。
药虽然能治病,但有些药有很强的负作用,吃的量过大或不适当,会造成听力下降,甚至耳聋。
因此,我们吃药一定要按照医生规定的数量和时间服用,千万别多吃乱吃。
6、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
多食含锌、铁、钙丰富的食物,可减少微量元素的缺乏,从而有助于扩张微血管,改善内耳的血液供应,防止听力减退;7、使用药物需谨慎。
有些消炎药物,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如果使用不当很可能会对听觉神经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
8、慎防“左邻右舍”的不良影响。
感冒、上呼吸道感染、鼻窦炎、咽喉炎、流脑、乙脑……耳朵“左邻右舍”的这些毛病都可能会诱发耳部炎症的发生,导致听力障碍,所以妈妈们一定不要忽视孩子们的小毛病,及时发现尽早处理。
9、两个鼻孔最好分别擤鼻涕。
鼻子不通气,切记两个鼻孔一起擤鼻涕,因为耳鼻喉都是相通的,鼻子内的压力可能会让炎性分泌物流入鼻窦或中耳,易引起中耳炎的发生。
10、经常按摩耳朵,保证血液循环按摩可促进内耳血液循环,促进耳朵保健的效果。
比如按摩耳廓、捏耳垂,按摩颈后发际两侧凹陷处的风池穴。
也可闭目静坐,将两手食指分别插入两耳孔中,然后迅速抽出,如此连续做10次。
听力健康知识科普
听力健康知识科普1. 听力损失的危害:听力损失不仅影响人们的社交和沟通,还可能导致抑郁、认知障碍和人际关系问题。
2. 听力损失的原因:听力损失的原因很多,包括先天性、药物性、噪声暴露、疾病和衰老等。
其中,噪声暴露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3. 听力损失的预防:预防听力损失的最好方法是避免暴露于噪声环境。
此外,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长时间接听电话和耳机使用等也有助于预防听力损失。
4. 听力损失的检测:定期进行听力检测是早期发现听力损失的重要手段。
如果发现有听力问题,应及时就医并寻求专业治疗。
5. 听力损失的康复:听力损失康复的方法包括使用助听器、人工耳蜗植入和听觉训练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改善听力,提高生活质量。
6. 保持耳朵清洁:耳朵清洁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耳朵内部容易滋生细菌和污垢,导致感染和听力损失。
定期清洁耳朵可以预防感染和听力问题。
7. 遵循安全声音准则:长时间暴露在高分贝声音中会导致听力损失。
遵循安全声音准则是避免听力损失的重要措施,如控制音量大小、减少长时间听音乐或噪音等。
8. 饮食与听力健康:饮食对听力健康也有影响。
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绿叶蔬菜、坚果和鱼类等有助于维持良好的听力。
而高脂肪和高糖食物则可能对听力产生负面影响。
9. 远离耳毒性物质:某些物质如某些抗生素、重金属和化学物质等可能对听力产生毒性作用。
应避免长时间或大量接触这些物质,以维护良好的听力健康。
10. 关注特殊人群的听力健康:如老年人和儿童等特殊人群的听力健康需要特别关注。
老年人由于年龄相关性的听力损失较为常见,而儿童则需要关注其听觉发展。
因此,对这些人群进行定期的听力检测和干预是必要的。
总之,维护良好的听力健康需要我们注意多个方面,包括避免噪声暴露、合理使用药物、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听力检测等。
通过综合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改善听力问题,提高生活质量。
保护耳朵的小常识
1.不要往耳朵里放东西有些小朋友们会将细小物件塞入自己的耳朵中,这可能对耳部、听力等造成损伤。
家长要告诉孩子这些尝试会有危险。
另外,也要告诉孩子,如果有东西进入耳朵,也不可以试图自己挖出异物,这样会引起外耳道炎或鼓膜穿孔。
当遇到这些情况时,要让孩子学会立刻告诉老师或者爸爸妈妈,前往医院治疗哦。
2.避免耳朵进水在游泳、洗澡、洗头时,要注意不要让耳朵进水,否则容易引起耳朵发炎。
如果不慎进水,可以寻求大人帮助,用棉签把耳朵的水吸干,使用棉签的时候要注意棉签不要进入耳朵过深,以免伤害到耳蜗,对听力造成伤害。
3.不要挖掏耳朵耳垢是一种天然保护外耳道的分泌物,通常情况下是不需要进行清理的。
掏耳朵过频是不好的习惯,如果不小心会伤到耳道甚至耳膜。
4.玩游戏时也不要揪耳朵或者击打耳朵小朋友们在玩游戏的时候,一定不能揪打对方的耳朵,同时也要学会保护自己的耳朵~5.避开危险噪音过大和刺耳的声音都是噪声,它们会损害人的听力。
所以小朋友们要注意远离噪声,当突然出现噪声时,应该及时用手把耳堵住,并张大嘴巴。
6.正确擤鼻涕当小朋友们在感冒咳嗽后流鼻涕时,一定要用正确的方法,应左右鼻腔一个一个地擤,千万不要左右鼻孔同时捏闭擤鼻,因为鼻腔后部与中耳腔有一管腔相通,擤鼻不当会将鼻腔分泌物驱入中耳腔,引起中耳炎。
7.科学饮食小朋友们一定要健康饮食,不要挑食。
鸡蛋、菠菜、核桃、黑木耳、黑豆、黑芝麻等等,富含维生素,锌、铁、钙的食物都是防止听力减退的好朋友哦。
8.感觉不舒服的时候要寻求医生帮助当耳朵出现痒、痛、耳鸣、耳发闷、头晕、注意力不集中、听力下降等症状时,应立即告诉老师和爸爸妈妈,寻求帮助及时就医。
《保护听力爱护耳朵》科普ppt课件【23页】
慎用药:尽量避免用耳毒性药物,如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等,如机体解毒排泄功能低,应用这些药物容易引起耳中毒而损害听力。
请听耳朵诉诉苦
专家提醒
耳朵的结构极其复杂,耳道又窄又深,只能用专门的耳镜才能观察到,没有经过专门培训的人根本搞不清楚耳朵的内部结构。在这种情况下,盲目地把异物伸进耳朵,一不X心就会造成鼓膜穿孔。
耳道是由鼓膜所封闭的,任何烟雾和香气都不可能通过耳朵进入身体。如果说香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脑疲劳和身体压力,那么只能通过鼻子呼吸才能达到。
耳部保健X知识
耳部保健X知识
08
09
10
熄肝火:如经常处于急躁、恼怒的状态中,会导致听力要尽量使自己保持轻松愉快的良好心境。
多补肾:肾开窍于耳,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一些补肾的药物,也可常喝核桃粥、芝麻粥、花生粥、猪肾粥等,对于保护听力颇有裨益。
常按摩:按摩耳垂前后的翳风穴、听会穴每日早晚各按摩一次,每次5—10分钟,长期坚持下去即可见效。
耳聋、耳鸣和中耳炎是临床最常见的耳部疾病,除了少部分先天患者之外,大部分后天耳部疾病是由于不良的生活方式、用耳方式造成的,一些所谓的时尚生活对耳朵的伤害尤其严重。
请听耳朵诉诉苦
听力损失25dB以下一般无语言障碍平均听力损失26-40dB会不同程度的影响语言平均听力损失41-55dB影响幼儿的语言学习平均听力损失56-70dB语言迟缓且发音异常平均听力损失71-90dB不能分辨言语声可导致语言障碍平均听力损失90dB以上语言障碍明显不能进行正常的社会交往
听力健康科普知识
听力健康科普知识
嘿,大家好呀!我是你们的小耳朵。
嘿,你们知道吗?我们的小耳朵可重要啦,一定要好好保护它哦。
我们的小耳朵能听到好多好多声音呢。
小鸟唱歌的声音,风儿吹过的声音,还有小伙伴们说话的声音。
要是小耳朵生病了,就听不见这些好听的声音啦。
平时呀,我们可不能把尖尖的东西放进耳朵里。
就像小铅笔、小木棍这些,它们会把我们的耳朵弄伤的。
就像我们不能用手去戳自己的眼睛一样,要好好保护小耳朵。
看电视、听音乐的时候,声音不能开得太大。
要是声音太大了,小耳朵会被震得不舒服。
就像有个大喇叭在耳朵边一直响,会让我们的耳朵很疼的。
在游泳的时候,要戴上耳塞。
不然水进到耳朵里,小耳朵会生病的。
就像我们不能让雨水淋到自己的头一样,要保护好小耳朵。
还有哦,如果周围很吵很吵,我们可以捂住小耳朵。
就像有个大怪物在叫的时候,我们要保护自己。
这样小耳朵就不会被吵得难受啦。
要是小耳朵觉得不舒服,一定要告诉爸爸妈妈。
不能自己乱掏耳朵,不然会让小耳朵更疼的。
就像我们生病了要告诉大人,不能自己乱吃药一样。
嘿,大家记住了吗?要好好保护我们的小耳朵,让它一直能听到好听的声音哦。
全国爱耳日小常识科普
全国爱耳日小常识科普全国爱耳日小常识科普1、减少时尚的噪音现在很多同学喜欢用耳机听音乐、在音箱的震撼声中打游戏……这些不规律、高强度刺激的噪音,在不知不觉中伤害了你宝贵的听力。
噪音对听力的损害是缓慢的、进行性的,而且难以治疗。
建议大家不要频繁置身于嘈杂的环境中,即便是偶尔,也要隔半小时或20分钟到外面透透气,缓解一下耳朵的压力。
2、杜绝随意的掏耳掏耳朵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行为,但是掏耳朵很容易损伤外耳道皮肤,把细菌带进外耳道,导致外耳道发炎、溃烂,甚至影响张嘴和吃东西。
一般少量的屑状耵聍,会自行排出,不要随便用发卡、火柴棍儿、挖耳勺等很深、很用力地掏耳朵。
大块硬结的耵聍,应该请耳科医生用专门工具取出,千万别自己掏。
3、擤鼻涕的方法要正确有鼻炎、咽喉炎的人,不要用力擤鼻涕,以防止鼻咽部的分泌物经咽喉鼓管进入中耳,引起炎症及听力下降。
正确的擤鼻方法是:按住一侧鼻孔擤出另一侧鼻涕,然后再交换擤另一侧。
4、游泳期间注意安全不少人存在这样一个误区,认为只要游泳就会引起耳道感染,其实不然。
通常,耳部健康、正常的人游泳都不会造成感染。
但是,如果耳部的硬块耵聍已经形成栓塞,耳朵一旦进水,耵聍就会变软膨胀,刺激耳道引起发炎;如果耳膜出现问题,甚至已经穿孔。
深水会对鼓膜造成压力,容易引起眩晕,也会引起感染。
同学们游泳时最好戴上耳塞,如果水进到耳朵里,可以侧身将水控出,或是用干棉签轻轻吸干。
5、一日三做耳朵操耳为宗脉之所聚。
人的耳朵分布着诸多穴位,它们通过经络与全身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早拍、午捏、晚搓做耳操可祛病健体。
具体办法:每天早晨用双手掌拍打双耳100次;中午可捏耳垂眼穴及周围区域,每次捏到耳廓发热;晚上坚持用热毛巾搓耳朵,上下轻轻搓摩双耳各40次,毛巾凉了换热毛巾再搓,还能防治感冒。
爱耳日保护耳朵小常识1.预防耳内进水,防止外耳道发炎我们的外耳道深达2.5~3厘米,而且还不直,外耳道皮肤还有许多纤细的绒毛。
听力保护小常识
听力保护小常识
在现代社会中,巨大的噪音环境正在对人们的听力造成越来越大的威胁。
为了保护自己的听力,我们应该采取一些小常识。
以下是一些建议:
1. 佩戴耳塞或耳机。
在噪音环境中工作或旅行时,佩戴耳塞或
耳机可以将噪音降至最低,保护你的耳朵免受过度的噪音刺激。
2. 控制音量。
听音乐或观看电影时,不要将音量调得过高。
一
般来说,音量在60分贝以下是安全的。
3. 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噪音环境中。
如果你必须在噪音环境中工作,建议每隔一段时间休息一下,让你的耳朵有机会恢复一些能力。
4.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吸烟、喝酒和缺乏运动都会对听力造
成负面影响。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帮助你保护你的听力。
5. 定期接受听力检查。
定期接受听力检查可以帮助你了解自己
的听力状况,并及早发现潜在的听力问题。
以上是一些听力保护的小常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记住,保护你的听力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失去听力会对你的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
- 1 -。
幼儿园耳朵保护日:听力保健与安全常识宣传手册
幼儿园耳朵保护日1.引言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关注儿童听力保健和安全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幼儿园是孩子们学习与成长的地方,而耳朵作为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需要我们特别重视。
幼儿园耳朵保护日的设立,旨在提醒大家关注儿童听力保健与安全常识,保护孩子们的听觉健康。
2.儿童听力保健的重要性儿童的听力发育是需要关注和保护的。
听力对儿童的语言发展、社交交往和学习成绩都有着重要影响。
而儿童时期正是听力发育的关键阶段,如果在这个时期出现听力问题,可能会对孩子的成长和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重视儿童听力保健,让孩子在健康的听觉环境中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3.常见的儿童听力问题在幼儿园阶段,由于孩子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原因,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听力健康。
长时间暴露在噪音环境中可能会对儿童的听力造成影响;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耳机听音乐或电子产品中的噪音过大也可能对听力造成伤害。
一些听力问题如果得到及时干预和治疗,是可以得到改善的。
但是,如果长期忽视听力问题,可能会对孩子的听力健康造成永久性的影响。
4.儿童听力保健与安全常识宣传手册在幼儿园耳朵保护日的宣传活动中,我们准备了一本儿童听力保健与安全常识宣传手册,旨在帮助家长和老师更加全面地了解和关注儿童听力保健问题。
在手册中,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全面的介绍和说明:4.1.如何判断儿童是否存在听力问题在第一部分,我们将介绍一些简易的方法,帮助家长和老师判断儿童是否存在潜在的听力问题。
观察孩子对外界声音的反应,以及日常生活中是否表现出对语言理解能力的差异等。
4.2.如何预防儿童听力问题的发生在第二部分,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儿童听力问题的预防方法。
应该避免让孩子长时间暴露在噪音环境中,限制使用耳机的时间和音量大小,以及关于耳塞的正确佩戴方法等。
4.3.如何进行早期干预和治疗在第三部分,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儿童听力问题的早期干预和治疗方法。
一些听力问题如果得到及时的干预和治疗,是可以得到改善的。
关于耳朵的小知识
关于耳朵的小知识
耳朵是人体的重要感官器官之一,除了用于听觉外,还起着平衡身体的功能。
以下是一些关于耳朵的小知识:
1.耳朵结构:耳朵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三个部分。
外耳由
耳廓和外耳道组成,中耳包含鼓膜和骨链,内耳包括耳蜗
和半规管。
2.听觉过程:声音首先通过外耳传入外耳道,然后到达鼓膜,
鼓膜开始振动。
这些振动通过骨链传递到耳蜗中的听觉感
受器细胞,继而转化为电信号,并通过听神经传输到大脑
皮层进行解读和识别。
3.平衡功能:内耳中的半规管起着平衡身体的重要作用。
半
规管内充满液体,当头部移动时,液体的运动会刺激感受
器细胞,然后通过神经传递平衡信息给大脑。
4.耳垢:耳垢是耳道中分泌的一种物质,主要由腺体分泌的
皮脂和蜡状物组成。
耳垢的作用是保护耳朵免受灰尘和细
菌的侵害,并起到润滑耳道和清洁耳朵的作用。
5.保护耳朵:要保护耳朵免受损伤,应避免长时间暴露于高
噪音环境,并适当使用耳塞或耳罩进行保护。
此外,注意
保持耳朵的清洁和干燥,避免使用尖锐的物体清理耳朵。
6.耳疾病:一些常见的耳疾病包括耳感染、耳聋、耳鸣和晕
眩等。
定期进行听力检查,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指导,对保
持耳朵健康十分重要。
这些是关于耳朵的一些常见知识,重要的是保持耳朵的健康和避免可能对耳朵造成损害的行为。
保护听力知识宣传
保护听力知识宣传
一、听力的重要性
听力是我们感知世界的重要方式之一,良好的听力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都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噪音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听力受损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因此,保护听力已经成为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二、如何保护听力
控制噪音暴露:尽量避免长时间处于高分贝噪音环境中,如长时间听音乐、鞭炮等。
使用耳机时,尽量选择头戴式耳机,并控制音量大小和听音时间。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疲劳;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均衡;适当锻炼,增强身体素质。
远离耳毒性药物:尽量避免使用一些耳毒性药物,如链霉素、庆大霉素等。
定期进行听力检查:定期进行听力检查可以及早发现听力问题,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使用防噪音耳塞:在噪音环境下工作或学习时,可以使用防噪音耳塞来减少噪音的暴露。
三、出现听力问题怎么办
如果出现了听力问题,应该及时就医,寻求专业的治疗。
同时,可以通过佩戴助听器、人工耳蜗等方式来改善听力状
况。
此外,保持积极的心态也是解决听力问题的关键。
四、宣传语
爱耳护耳,健康生活!
保护听力,关爱自己!
耳朵是我们感知世界的窗户,请爱护它!
远离噪音污染,保护听力健康!
定期进行听力检查,关爱自己的听力健康!。
耳朵的生活小常识
耳朵的生活小常识
“耳屎”要不要经常掏?
虽然被称为“耳屎”,但它其实并不是真的垃圾废物哦。
少许“耳屎”完全不影响听力,一定程度上,还对耳朵起到保护和润滑的作用。
通常来说,我们不需要特别掏耳朵来挖出“耳屎”。
因为耳道非常聪明,有自洁功能,皮肤自然的新陈代谢会将“耳屎”向外推送排出,而且,我们平时吃东西、说话的时候,也会引起外耳道的震动,帮助“耳屎”不断运出。
如果我们老是自己拿挖耳勺或者棉签牙签之类的去掏耳朵,对分泌“耳屎”的皮肤腺体也是一种刺激,会导致“耳屎”产生太多,同时还可能破坏耳道皮肤的自洁功能,甚至损伤耳道。
临床上常常见到患者反复掏耳之后长出“乳头状瘤”的例子,这真是“弄巧成拙”啊。
如果“耳屎”确实很多,堵满了耳道,还是到医院,请专业人士用专业工具取出来吧!
所以,对待“耳屎”,医生的意见是:没有堵塞,没有发炎,大可不管。
坐飞机时为啥会感觉耳堵、耳痛?
要耳朵感觉舒服,两侧的压力必须相等。
当飞机升到一定高度,外界气压变低,这时候如果连接中耳和鼻子的咽鼓管没有及时帮助调整中耳内的气压,就会出现气压内高于外的情况,导致鼓膜外凸,耳朵就有堵了棉花一样的不舒服,甚至听力都会短暂下降。
当飞机下降时,中耳内的压力低于大气压,鼓膜内陷并紧绷,此时乘客就有可能感到耳朵疼。
因此只有咽鼓管功能良好,能够帮助及时调整中耳气压,使鼓膜两侧的压力保持平衡时,耳朵才能感觉舒服。
想要预防和缓解坐飞机时的耳堵、
耳痛,可以试试多嚼嚼口香糖、多做吞咽的动作。
耳科学知识点
耳科学知识点耳科学知知识点人类的耳朵是十分神奇的器官,它使我们能够感知声音,并帮助我们保持平衡。
耳科学是研究耳朵结构、功能和相关疾病的学科。
在耳科学领域,有许多有趣而重要的知识点,让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吧。
一、耳朵的结构1.外耳:外耳是指耳廓和外耳道,主要作用是传送声音到中耳。
2.中耳:中耳包括鼓膜、听骨和咽鼓管。
鼓膜是连接外耳和中耳的薄膜,听骨包括锤骨、砧骨和耳蜗,起到传导声音的作用,咽鼓管连接中耳和咽部。
3.内耳:内耳包括前庭和耳蜗,前庭帮助我们维持平衡,耳蜗是感知声音的主要器官。
二、声音传导当声音进入耳朵时,首先通过外耳传导到耳蜗。
耳蜗内含有上千个毛细胞,这些毛细胞可以感知不同频率的声音。
声音在经过耳蜗后,通过神经传导到大脑,然后我们才能听到声音。
三、平衡器官前庭是内耳的一部分,是人体的平衡器官。
前庭内包含三个半规管,每个半规管负责感知身体的不同运动方向。
前庭能够帮助我们维持站立和行走时的平衡。
四、常见耳疾病1.中耳炎:中耳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耳朵疾病,症状包括耳痛、耳鸣和听力下降。
2.耳鸣:耳鸣是指听到持续性的噪音,如嗡嗡声或响声,可能是中耳炎、听神经瘤等问题引起的。
3.耵聍栓塞:耵聍栓塞是耳垢在外耳道内堵塞,引起听力下降和不适感。
五、保护耳朵的方法1.避免高噪音环境:长时间接触高分贝的噪音会损伤听力,应尽量避免这种环境。
2.清洁耳朵:定期清洁外耳道,避免耵聍堵塞。
3.注意耳部卫生:避免用尖锐物品清洁耳朵,以免损伤鼓膜。
总之,耳科学是一个重要的医学领域,了解耳朵的结构和功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耳朵、预防耳疾病。
希望以上介绍的耳科学知识点对大家有所帮助。
让我们珍惜自己的听觉健康,保护好我们的耳朵。
感谢阅读!。
护耳小常识
科学护耳小常识
1.尽量减少掏耳朵
掏耳朵容易造成耳道皮肤和鼓膜损伤,使听力下降。
不建议自行清洁外耳道,平时做好耳部的卫生清洁工作。
2.远离高噪音环境
听力损失与噪声环境密切相关,高分贝的噪音会损害耳毛细胞,损伤内耳。
如遇噪声环境,应及时捂住耳朵并张嘴,避免听力受到噪音影响。
3.注意科学擤鼻方式
擤鼻涕需要两个鼻孔交替进行,切记不要同时进行。
用力擤鼻涕可能会诱发中耳炎,影响听力。
4.避免长时间戴耳机
佩戴耳机累积时间不要超过两个小时,音量控制在听力保护范围内,以防耳机内的声音过大而损伤耳膜。
5.科学合理使用药物
一些抗生素有可能导致听力损失,甚至耳聋,使用药物时请遵医嘱。
6.保持健康作息和情绪
不健康的生活作息会导致免疫力下降,紧张的情绪会导致血管收缩,容易出现听力损伤。
不熬夜,放松情绪,多吃富含维生素、锌、铁、钙的食物,有利于扩张血管,改善内耳血液供应,防止听力减退。
7.防止水进入耳道
在游泳、洗澡、洗头时,要避免让耳朵进水引起炎症。
如果不慎进水,应该患耳朝下,用力向后上拉耳廓,以便水从耳道流出,并使用纸巾或棉棒擦拭。
8.耳朵不适,及时就医
当耳朵出现痒、痛、耳鸣、耳发闷、头晕、注意力不集中、听力下降等症状时,应立即就诊。
听力健康知识科普
听力健康知识科普
听力是人类一种重要的感官,对于我们的生活和交流至关重要。
下面是一些关于听力健康的知识科普:
1. 听力损失的原因:听力损伤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遗传因素、长期噪音暴露、感染、中耳问题、耳朵受伤以及一些药物的副作用等。
2. 食用对听力有益的食物:一些食物被认为对听力有积极影响。
这些食物包括富含抗氧化剂的水果和蔬菜(如蓝莓、红葡萄和菠菜)、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坚果和鱼类(如三文鱼和沙丁鱼)以及富含叶酸的食物(如豆类和鳄梨)。
3. 避免对听力有害的行为:尽量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噪音环境中,如音乐会、机场、工厂等。
使用耳塞或耳罩可以有效减少噪音对听力的损害。
4. 保护耳朵:当进行噪音较大的活动时,如使用割草机、电锯等工具,应佩戴耳罩或耳塞。
同时,避免使用尖锐物品清理耳朵,以防损伤耳膜。
5. 定期接受听力测试:定期接受听力测试可以帮助及早发现潜在的听力问题。
年长者、频繁暴露在噪音环境中的人和有听力家族史的人应该定期进行听力检查。
6.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发现自己存在听力问题,应尽早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听力损失可以通过助听设备、药物治疗、手术
等方式得到改善。
总结起来,保持听力健康需要注意避免暴露在噪音环境中,食用对听力有益的食物,同时进行定期的听力测试和寻求专业的帮助。
全国爱耳日幼儿园保护耳朵常识教育PPT
认识我们的耳朵
耳朵由三部分构成:
外耳 中耳 内耳
玩个小游戏
小朋友仔细倾听~ 猜猜这是什么动物的叫声?
玩个小游戏
听声抓人 玩法:游戏需要两个人,其中一 个人闭眼站好,当另一个人喊他 的名字时,闭眼的人要根据声音 的方向抓人。
伤害耳朵的行为
把东西 塞入耳朵中
04
保护耳朵我知道
中国有听力语言残疾人为残疾人总数首位。针对中国耳聋发生率高、数量多、危害大,我们国家把每年的3月3日确 定为“爱耳日”为的就是提高全社会对爱耳护耳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推动大家养成健康用耳习惯。
பைடு நூலகம்护耳朵我知道
避噪音 戒挖掏
少用耳机
慎用药 短通话
勤检查
爱耳日的由来
2023年3月3日是第24次全国爱耳日, 也是第11个世界听力日
02
认识我们的耳朵
中国有听力语言残疾人为残疾人总数首位。针对中国耳聋发生率高、数量多、危害大,我们国家把每年的3月3日确 定为“爱耳日”为的就是提高全社会对爱耳护耳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推动大家养成健康用耳习惯。
认识我们的耳朵
学唱爱耳小儿歌
珍爱听力,健康成长 用我们的小耳朵,聆听 世界的美好
感谢您的观看
珍爱听力,健康成长
中国有听力语言残疾人为残疾人总数首位。针对中国耳聋发生率高、数量多、危害大,我们国家把每年的3月3 日确定为“爱耳日”为的就是提高全社会对爱耳护耳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推动大家养成健康用耳习惯。
2023年3月3日·第24次全国爱耳日
幼儿园爱耳日
珍爱听力,健康成长
幼儿园保护耳朵小常识
幼儿园保护耳朵小常识
1. 耳朵不是小金库:不要把小珠子、豆子等小东西放到耳朵里,耳朵里面不藏宝,这样很危险。
2. 耳朵不喜欢大嗓门:听故事和音乐时,音量要适中,太大声音乐会让耳朵不舒服,就像耳朵在大声喊“太吵啦!”如果外面有很响的机器声或者放鞭炮,要离远一些,或者捂住耳朵,保护它们不受噪音伤害。
3. 耳朵喜欢干净:定期用温水和毛巾轻轻清洁耳朵外部,保持耳朵干净,但是不要用力擦或者掏耳朵里面。
4. 耳朵不喜欢水:洗澡或游泳时,如果水进到耳朵里,可以轻轻地用毛巾擦干,或者把头歪向一侧让水流出来。
5. 耳朵需要温柔对待:不要用力扯耳朵或者用力拍打耳朵,这样耳朵会受伤。
6. 耳朵不舒服要告诉大人:如果耳朵痛、嗡嗡响或者感觉有什么不对劲,要马上告诉妈妈或老师。
7. 耳朵喜欢安静的环境:在安静的环境中玩耍和休息对耳朵好,耳朵不喜欢长时间待在吵闹的地方。
8. 耳朵不喜欢吃药:如果耳朵生病了,一定要让医生开药,不可以自己随便吃止痛药,要听医生的话。
生物耳和听觉知识点
生物耳和听觉知识点一、耳的结构。
1. 外耳。
- 耳廓:收集声波。
它具有不规则的形状,能够有效地收集来自不同方向的声音信号,并将其引导至外耳道。
- 外耳道:是声波传导的通道。
外耳道略呈S形,由外向内,其皮肤内含有耵聍腺,可分泌耵聍(俗称耳屎),耵聍对耳道有保护作用,可阻挡异物进入。
2. 中耳。
- 鼓膜:为椭圆形半透明薄膜,位于外耳道底,是外耳与中耳的分界。
鼓膜能随声波振动,将声波转换为机械振动。
- 听小骨:包括锤骨、砧骨和镫骨,三块听小骨相互连接形成听骨链。
听小骨的作用是将鼓膜的振动放大并传递到内耳。
- 鼓室:是位于鼓膜和内耳之间的含气小腔,内有听小骨等结构。
鼓室通过咽鼓管与咽部相通。
- 咽鼓管:一端与鼓室相通,另一端与咽部相通。
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鼓室内的气压,使其与外界大气压保持平衡。
例如,在乘坐飞机或潜水时,外界气压发生变化,咽鼓管会开放以平衡鼓室内外气压,防止鼓膜受损。
3. 内耳。
- 半规管:内耳中有三个半规管,它们相互垂直。
半规管内有感受头部旋转变速运动的感受器,当头部运动时,半规管内的内淋巴液会流动,刺激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这种冲动与维持身体平衡有关。
- 前庭:位于内耳,能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情况,与半规管一起参与人体的平衡调节。
- 耳蜗:是听觉感受器所在的部位,外形像蜗牛壳。
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柯蒂氏器),当听小骨传来的振动刺激耳蜗内的淋巴液时,会引起听觉感受器的兴奋,从而产生神经冲动。
二、听觉的形成过程。
1. 声波传导。
- 外界声波经耳廓收集,通过外耳道传导至鼓膜,引起鼓膜振动。
2. 机械振动传导。
- 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组成的听骨链传递到内耳的耳蜗。
听小骨的杠杆作用可以将鼓膜的振动放大20 - 22倍,这有助于提高声音传导的效率。
3. 神经冲动产生与传导。
- 耳蜗内充满淋巴液,听骨链的振动引起耳蜗内淋巴液的振动,从而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柯蒂氏器)。
听觉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与听觉有关的神经(耳蜗神经)传导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保护耳朵听力小常识
保护耳朵听力小常识
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讲讲保护耳朵听力的那些小常识!你想想看,要是听力出了问题,那生活得多不方便呀,很多美好动听的声音都听不到了,那可太糟糕啦!
先说说别长时间戴耳机吧!哎呀,你可别像我认识的那个小李一样,整天戴着耳机,耳朵都快被“捂坏”啦!有一次我就问他:“你这样长时间戴耳机,不怕耳朵不舒服吗?”他还不在意呢。
你说这能行嘛!长时间戴着耳机,就好像把耳朵给困住了一样,它也需要透透气呀!说不定哪天听力就下降了呢。
还有啊,别总是去那种特别吵闹的地方。
你想想,酒吧啦、工地啦之类的,那声音吵得哟,跟打雷似的!就好比把你的耳朵扔到了一个喧闹的战场。
我之前去过一次酒吧,哎哟喂,出来后耳朵都嗡嗡响了好久,真后怕呀!咱可别为了一时的热闹把耳朵给弄伤了呀。
再有呢,注意用药也很重要哦!有些药要是不小心用错了,对耳朵那可是有伤害的呀!就像有一次我邻居王大爷,生病吃药也没太注意,结果呢,
耳朵就出了点小问题!你说吓人不吓人?在用药之前,一定要仔细问问医生,这药会不会对耳朵有影响呀。
咱可得好好保护耳朵,别等真出问题了才后悔莫及呀!平时也可以做做耳部按摩,让耳朵放松放松嘛。
保护耳朵听力,就是保护我们感知世界的一个重要通道呀,我们要像爱护宝贝一样爱护它们!不然等以后想听声音都听不清了,那多悲催呀!所以呀,从现在开始,就养成保护耳朵的好习惯吧!。
耳朵小知识
耳朵小知识咱的耳朵啊,可真是个神奇的小玩意儿!你想想,它就那么乖乖地待在脑袋两边,却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
耳朵就像是我们和外界声音世界连接的小窗口。
走在路上,能听到汽车的喇叭声,那“嘟嘟”的声音好像在说:“嘿,让一让啦!”;听到小鸟的叫声,叽叽喳喳的,仿佛它们在互相聊天,讨论着今天找到的美食。
它还特别厉害,能分辨出不同人的声音。
比如妈妈喊你吃饭的声音,那熟悉的语调,就算隔得老远,你也能一下子听出来。
这多神奇呀!而且耳朵还很敏感呢。
有时候一点点小动静都能被它捕捉到。
晚上安静的时候,听到墙上挂钟的滴答声,那一声声就像是在告诉你时间在悄悄溜走。
咱还可以通过耳朵来感受别人的情绪哦。
一个人生气的时候,说话声音会变大变粗;开心的时候呢,声音就会轻快悦耳。
耳朵就这么默默地接收着这些信息,让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别人。
说到这,我想起小时候和小伙伴玩捉迷藏,总是要把耳朵竖得高高的,仔细听着周围的动静,生怕错过一点点线索。
那时候觉得,耳朵可真是我的大功臣呀!还有啊,听音乐的时候,耳朵就像进入了一个奇妙的音乐世界。
那些美妙的音符通过耳朵钻进我们的心里,让我们的心情也跟着起起伏伏。
有时候听到一首喜欢的歌,那感觉,哎呀,真的是太棒啦!耳朵也会生病呢,比如中耳炎啥的。
这时候可就得好好照顾它啦,不能让它太劳累,也不能随便往里面乱掏。
就像我们自己要是生病了,也希望被好好照顾不是?所以啊,我们可得好好爱护我们的耳朵。
别总是长时间戴着耳机,把声音开得老大,这样对耳朵可不好。
平时也要注意耳部卫生,保持耳朵干净清爽。
总之呢,耳朵虽然小小的,却有着大大的作用。
它是我们感知世界的重要伙伴,没有它,我们的生活可就少了好多乐趣和精彩呀!我们一定要珍惜它,让它一直好好地为我们服务呀!。
听力残疾预防知识
听力残疾预防知识一、基础知识(一)人的耳朵组成?人耳有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组成。
外耳、中耳具有集音、传音、扩音作用;内耳具有位置觉、平衡觉和感音作用。
(二)听觉的产生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传至内耳有两条途径: 一条是通过外耳、中耳传至内耳; 另一条是通过振动颅骨传至内耳。
当内耳感受到声压的变化时,可使内耳的耳蜗内液体流动,基底膜波动使毛细胞与盖膜磨擦,毛细胞兴奋,通过听神经可将此生物电变化传向听中枢产生听觉。
(三)声音的频率听觉是人们的主观感觉,听到的声音实际是物体振动后引起的声波。
不同的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不同,其重要原因之一是振动频率不同。
频率是指物体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其单位用赫兹(Hz)来表示。
例如:鼓声主频约在250—500 Hz (即每秒振动250—500次。
),属于低频;双音响筒声主频约在1000-2000 Hz,属于中频;哨子声主频约在3000-4000 Hz,属于高频。
(四)声音的强度声音的强度取决于声波振动幅度的大小,振幅越大,强度越大,振幅越小,强度越小。
声音强度的单位一般用分贝(dB)表示。
例如:在夜深人静时,树叶的碰撞声、动物的呼吸声大约20 dB声压级;时钟滴答声35 dB声压级;轻声说话30-40dB声压级;冰箱45 dB声压级;两人正常谈话声约50-60dB声压级;大声说话约60-80dB声压级;汽车鸣喇叭至少90dB声压级;电话铃、菜场叫卖声95dB声压级;火车通过声约100 dB声压级;飞机起飞的声音约120 dB声压级。
(五)听阈刚能引起人耳听觉反应的最小声音刺激量,称为听阈。
将各频率的听阈以线段连接,形成听阈曲线。
依据500Hz、1000Hz、2000Hz、4000 Hz听阈之和除以4获得的dB数判定其听力损失程度,小于等于25dB为听力正常人。
(六)听力损失21---- 40dB 轻度41-----60dB 中度61-----80dB 重度81-----90dB 极重度90dB以上几乎全聋二、耳聋的分类(一)按发病时段分,耳聋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大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别看耳朵不起眼,但耳朵的结构极其惊人
耳朵里的三块听小骨(锤骨、砧骨和镫骨)是人体最小的骨头,它们首尾相连,还没有一枚硬币大。
中耳和内耳空间虽然很小,结构却十分复杂,简直就像迷宫一般。
2、耳道几乎每年都会焕然一新
耳道皮肤每年以约3.30厘米的速度持续向外生长,但每年都会不断脱落。
假设不脱落的话,到20岁时,耳道就会长到耳朵约60.96厘米外的地方。
3、戴耳机1小时,耳内细菌增700倍
长时间戴耳机会影响耳道自然通风,进而使耳道成为滋生细菌的温床,声音过大还会损害听力。
因此,戴耳机最好每天别超过半个小时。
4、睡觉时耳朵仍工作
大脑有时会休息,屏蔽外界信号,但耳朵一刻不停地收集声音信息,睡觉时也不例外。
当你在深夜被声音惊醒时,大脑很可能是一片空白。
5、有些头晕跟耳朵有关
内耳前庭半规管的重要功能是保持身体平衡,其中的内淋巴液水平一旦受到干扰,就会导致头晕。
这也就是为什么旋转速度太快,人们会感到头昏眼花的原因。
6、打哈欠耳内异响
咽鼓管是连接中耳与鼻咽部的通道,正常情况下,它是打开的,能使内耳压力与外部气压达到稳定状态。
打哈欠时,咽鼓管是闭着的,这就会引起耳部通气不顺畅,耳内气压不足,产生跟坐飞机、乘高空缆车时一样的闷胀感,感觉听到异响。
7、耳朵可能会影响味觉
研究表明,28%~80%的中耳手术患者会出现味觉异常问题。
这是因为穿过中耳的鼓索神经连接着味蕾和大脑,一旦耳朵受损,就很可能影响味觉的判断能力。
8、扬声器可能会损伤听力
人们正常说话的声音为60分贝左右。
听力损伤最常见原因是暴露在85分贝以上的噪声环境中,这类噪声性耳聋被称为“噪声诱发性听力损失”。
9、耳朵具有自洁功能
耳道中的毛孔会产生耵聍(俗称耳屎、耳垢),而耳朵中的纤毛则会将耵聍推出耳道。
喷发胶时最好保护好耳道,否则容易影响耵聍自然脱落,导致耳朵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