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北师大版品社五上《长江的诉说》word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长江的诉说教案

长江的诉说教案

长江的诉说教案教案标题:长江的诉说教学目标:1. 了解长江的地理位置、流域面积和主要支流;2. 掌握长江的重要地理特征和自然资源;3. 了解长江的生态环境和保护措施;4. 培养学生对长江的保护意识和环保行动。

教学重点:1. 长江的地理特征和自然资源;2. 长江的生态环境和保护措施。

教学难点:1. 长江的生态环境和保护措施。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2. 长江流域地图和图片;3. 与长江相关的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长江的图片和地图,引起学生对长江的兴趣,并与学生进行简短的讨论,了解学生对长江的了解程度。

Step 2: 介绍长江(15分钟)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与长江相关的视频资料,介绍长江的地理位置、流域面积和主要支流。

同时,向学生展示长江的重要地理特征和自然资源,如长江三峡、长江鱼类资源等。

Step 3: 探索长江的生态环境(20分钟)分组让学生自主探索长江的生态环境,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以下任务:1. 学生分组讨论长江的生态环境特点,并记录在小组讨论表上;2.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发现和观点;3. 全班讨论并总结长江的生态环境特点。

Step 4: 了解长江的保护措施(15分钟)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长江的保护措施,如长江的水污染治理、生态恢复和保护区建设等。

学生可以记录关键信息,并与同伴进行讨论。

Step 5: 培养保护意识和环保行动(15分钟)组织学生参与小组活动,让他们讨论并提出保护长江的具体行动计划。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发言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计划,并与其他小组进行分享和讨论。

Step 6: 总结与评价(5分钟)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和行动计划进行评价,并对长江的重要性和保护意义进行总结。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文章或观看纪录片,深入了解长江的历史、文化和经济意义;2. 组织学生参观长江流域的自然保护区或相关展览,加深对长江生态环境和保护措施的认识。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长江的诉说教案北师大版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长江的诉说教案北师大版

长江的诉说
尊敬的读者:
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稿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 长江的诉说教案 北师大版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 长江的诉说教案 北师大版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长江的诉说教案北师大版”内容要求:1. 让学生了解长江的自然特点和历史地位。

2. 引导学生认识长江生态环境的问题,并思考解决方案。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章节一:长江简介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长江的自然特点和历史地位。

2. 教学内容:长江的地理位置、长度、流域面积、主要支流、水文特点等。

3. 教学活动:图片展示、地图解读、小组讨论等。

章节二:长江的辉煌历史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长江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2. 教学内容:长江流域的古代文明、历史事件、著名景点等。

3. 教学活动:故事讲述、视频播放、小组分享等。

章节三:长江的生态环境问题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认识长江生态环境的问题,并思考解决方案。

2. 教学内容:长江流域的水污染、非法捕捞、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

3. 教学活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解决方案设计等。

章节四:长江的保护与开发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长江的保护与开发措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 教学内容:长江流域的生态保护项目、水资源利用、绿色发展等。

3. 教学活动:图片展示、视频播放、小组讨论等。

章节五:我是长江小卫士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 教学内容:如何在生活中保护长江,如节约用水、减少污染物排放等。

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行动计划制定、实践活动等。

章节六:长江流域的生物多样性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长江流域的生物多样性,认识到保护长江生态的重要性。

2. 教学内容:长江流域的鱼类、鸟类、植物等生物多样性特点,以及保护措施。

3. 教学活动:图片展示、视频播放、小组讨论等。

章节七:长江水资源的重要性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长江水资源对于我国的重要意义。

2. 教学内容:长江水资源的总量、分布、利用情况等。

3. 教学活动:数据统计、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

章节八: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与环境的关系。

2、长江的诉说

2、长江的诉说

2、长江的诉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长江的概况,知道长江的源头及长江流经的行政区域。

同时了解流域内各地区的社会发展概况,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2、行为与习惯:了解人类自古以来就懂得择水而居,长江是华夏文明的摇篮,是养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体验并感受到祖国地域的博大,从对母亲河的热爱,升华为更加热爱伟大祖国的情感。

3、情感与态度:学习中华儿女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格,感受不屈不挠、勇往直前、仁爱宽容、大气磅礴的长江精神,感受长江的如同母亲滋润着我们,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使学生受到优秀道德情操的陶冶。

4、过程与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识图的能力,通过识图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的能力,并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收集培养学生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教学重难点1、了解长江概况:如起源、流程、流经城市及地区。

2、指导学生把从网络、书籍等各个渠道收集来的大量信息进行筛选、整理。

3、了解长江给上游地区农业、工业、旅游业等方面带来的影响,从而让学生感受到长江对经济发展所作的重要的贡献。

教师准备:1.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长江流域图。

2.歌曲录音:《长江之歌》3.有关长江流域的资料和图片。

4、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1、查找、搜集有关长江流域的分段(上中下游);环境情况。

2、长江中游、下游的水流状况。

3、长江中游、下游地区的建设成就。

教学活动及过程: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先来欣赏一首好听的歌曲。

播放带视屏的《长江之歌》。

2.你们还对长江了解多少呢?交流汇报。

如果你对长江了解得不多,不要紧,就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长江的诉说。

板书课题:长江的诉说设计意图:从一首熟悉的歌曲《长江之歌》导入,随着豪迈的歌曲旋律,让学生在感知长江的直观视屏时,感受长江宏伟、壮观的气势,获得与长江相关的信息。

二、认识长江1、出示中国地形图,教师借助中国地形图或长江流域图进行讲授(多媒体辅播放图片)。

(1)“长江发源于青海省的各拉丹冬雪山,曲折东流,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

五年品德与社会《长江的诉说》说课稿设计

五年品德与社会《长江的诉说》说课稿设计

五年品德与社会《长江的诉说》说课稿设计五年品德与社会《长江的诉说》说课稿设计我说课的课题是《长江的诉说》,这是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可爱的祖国》中《沿着江河走下来》主题下的第二个内容。

《长江的诉说》作为二单元《可爱的祖国》里的一课,是为了让孩子通过学习感受到长江哺育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从而产生对母亲河——长江的感激和热爱之情,并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和骄傲。

《长江的诉说》我打算分三个课时来完成。

第一课时:了解长江概况以及了解长江上游流域的文化。

第二课时:感受长江中、下游流域的繁荣、美丽、富饶。

第三课时:懂得保护长江。

而我今天说课的内容则是第一课时。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

为了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用自己的方式研究,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长江的概况,知道长江的源头、流经的省市自治区,及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

2、了解长江流域的文化,从而产生对长江的热爱。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识图、分析的能力。

2、提高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感受到长江哺育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从而产生对母亲河——长江的感激和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长江流域的文化,尤其是三星堆在长江流域的重要地位。

2、难点:了解长江的概况,知道长江的源头、流经的省市自治区,及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

说教法、学法:课标中提到: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

”而“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学生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

”因此,针对五年级学生的所有能力都有了一定提高,对新鲜、好奇的事物愿意自己主动探究的特点,以及新课标的要求,我想主要采用教师讲授法、资料调查法、自主探究法和讨论法,并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活动,并制作(包括图像、音乐等),地图、投影仪等进行直观教学。

长江的诉说教案

长江的诉说教案

()长江的诉说教案【教学内容】第二单元:可爱的祖国主题二:沿着江河走下来课题二:长江的诉说【教学目标】、了解长江的概况,知道长江的源头、流经的省市自治区,及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

、培养学生识图、分析的能力,提高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通过学习感受到长江哺育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从而产生对母亲河——长江的感激和热爱之情【重点难点】、了解长江流域的文化,尤其是三星堆在长江流域的重要地位。

、了解长江的概况,知道长江的源头、流经的省市自治区,及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

【教学准备】、畅言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系统电子课本及授课资源。

、中国地形图,中国政区图,长江流域图等。

【教学过程】一、激发学生兴趣,视频导入。

播放一段关于长江的视频,让学生从整体感受长江的美丽,告诉他们,千百年来,长江像母亲一样养育着我们。

接着揭示本节课的课题《长江的诉说》。

二、了解长江的概况。

、寻找长江的源头以一段录音开头:长江的述说。

(也就是教科书页内容),然后叫学生在小组里准备的地图上找出长江的源头——各拉丹冬雪山,并读出它的海拔高度。

、长江流经哪几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先在地图上查找长江流经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并用蓝色的笔在地图上标明;再把流经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按照长江从西至东的流向进行排列,写在白纸上。

()学生反馈:请每组派同学用实物投影展示自己的学习结果,并且边看图边说出流经几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教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简单小结,并用多媒体出示歌谣,帮助学生识图并记忆:第一大河是长江,发源青海西南部。

流过川、藏、滇,穿过渝、鄂、湘、赣、晥、苏、沪要记住。

全长六千三,注入东海水力富。

、了解长江上中下游的分段教师讲授:长江全长千米,从河源至宜昌市为上游段,宜昌市至湖口为中游段,湖口以下为下游段。

上游段。

上游河段横跨两个地形阶梯。

长千米,占长江长度%。

流域面积万平方千米,占流域面积的%。

中游段。

长江出三峡从宜昌以下,进入第三级阶梯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江面展宽,水流缓慢,河道弯曲。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 长江的诉说教案 北师大版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 长江的诉说教案 北师大版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长江的诉说教案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长江的自然特点、地理分布以及长江对我国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提高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 引导学生学会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长江的自然特点:源头、流程、流域、江面特点等。

2. 长江的地理分布:流经的省份、主要城市、地形地貌等。

3. 长江对我国的重要性:水资源、交通、经济发展、历史文化等。

4. 长江的环境问题:水土流失、污染、洪涝等。

5. 保护长江生态环境的措施:国家政策、科技创新、公众参与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江的自然特点、地理分布、对我国的重要性以及保护长江生态环境的措施。

2. 教学难点:长江的环境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辅助工具,直观展示长江的特点和重要性。

2. 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长江环境问题及解决办法。

3.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或视频观看,增强学生对长江的直观认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长江的概况,引发学生对长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观看视频等途径,了解长江的自然特点和地理分布。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长江对我国的重要性,分享各自的收获和感悟。

4.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长江环境问题,分析其原因和解决办法。

5. 情景模拟:组织学生进行情景模拟,体验保护长江生态环境的行动。

6.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明确保护长江的责任和义务。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思考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长江的自然特点、地理分布、对我国的重要性以及保护长江生态环境的措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环节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3. 评价学生对保护长江生态环境的认识和实际行动。

《长江的诉说》教学设计、反思

《长江的诉说》教学设计、反思

《长江的诉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长江的概况,知道长江的源头及长江流经的行政区域。

2、感受长江如同母亲河滋润着我们,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3、进一步提高学生识图能力,通过识图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收集培养学生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学生收集长江起源、流经城市等相关资料三、教学过程1、教学导入教师播放《长江之歌》视频2、长江概况学生汇报:(1)长江全长是多少?是中国第几大河,世界第几大河?(2)长江发源于哪里?海拔多少?注入哪里?3、走近长江思考:长江从源头各拉丹东雪山自西向东经过哪几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学生边看地图边寻找答案。

学生介绍有关长江源头的资料。

了解长江水系嘉陵江源头的一条支沟——四川九寨沟美丽风光。

了解长江上游支流——岷江贯穿的成都平原。

了解长江的第一湾——云南丽江。

了解长江上游地区唯一汇集水、陆、空交通资源的特大型城市——重庆。

了解朝天门码头。

了解长江一段山水壮丽的大峡谷——三峡的风光及水利工程。

播放《话说长江》片段视频。

4、教学总结亘古流淌的长江水如同母亲的乳汁一样哺育着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滋润着中华大地。

给沿江城市带去富庶,带去繁华,使古老的神州大地生机盎然,长江不愧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长江的诉说》教学反思《长江的诉说》是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沿着江河走下来》中的第二个话题。

《长江的诉说》讲述了长江的流程,重点关注了长江流域内的三大湖泊和五大城市,以及长江面临的环境问题,并向人们发出了保护长江的呼吁。

《黄河东流水》和《长江的诉说》两个话题共同讲述了人类自古以来择水而居,沿河流而居,黄河、长江是华夏文明的摇篮,是养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以此激发学生对母亲河的热爱和保护。

本课涉及到的内容非常的广泛涉包括:地理、历史、文化、环保等等。

知识纵横交错,难以分割。

结合五年级学生的特点,课前我让学生查阅长江的相关资料:了解长江的发源地,流经的省、市、自治区和主要城市;了解长江现在所面临的问题。

长江的诉说优质课教案[001]

长江的诉说优质课教案[001]

长江的诉说优质课教案[001]一、教学目标1.了解长江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流域面积、河长等重要信息;2.掌握长江的重要意义,包括经济、社会和生态等方面的影响;3.学会使用地图和图表分析长江的发展和问题,比较长江与其他河流的特点;4.培养学生对长江的保护与发展的意识,提倡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重点1.长江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2.长江对经济、社会和生态的重要性;3.了解长江的问题和挑战;4.培养学生保护长江的意识和行动。

三、教学准备1.多媒体投影仪和电脑;2.PPT课件;3.地图、图表和图片素材;4.学生教材、练习册和参考书籍。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与学生自由讨论,了解他们对长江的了解程度;2.引入话题,向学生介绍长江的重要性和问题。

第二步:知识讲解(20分钟)1.使用PPT展示长江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2.讲解长江的流域面积、河长和重要支流等信息;3.通过地图和图表,让学生对长江的分布与形态有更直观的了解。

第三步:讨论与分析(25分钟)1.分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长江对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影响;2.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发言,分享讨论结果;3.整理学生的观点,总结长江的重要性,展示到PPT上。

第四步:问题挑战(20分钟)1.分发练习册,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解答与长江相关的问题;2.学生个人完成问题挑战,并相互讨论与解答;3.教师辅导学生解答问题,答疑解惑。

第五步:总结与展望(10分钟)1.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2.引导学生思考,长江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3.提出保护长江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讨论分析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长江的基本情况和重要意义。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挑战,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了对长江的认识和理解。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有部分学生表现不活跃,参与度较低。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采用更多互动性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长江的诉说》教学设计11、30(现场课1改)

《长江的诉说》教学设计11、30(现场课1改)

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可爱的祖国》主题二《沿着江河走下来》的第二课《长江的诉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广州市荔湾区华侨小学刘玉芬一、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题是《可爱的祖国》,通过两个主题“我们生息的国土”和“沿着江河走下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了解祖国。

《长江的诉说》一课的教材以长江作为第一人称进行诉说,以长江的心情变化作为线索,展现了长江的概况,长江对流经地区带来的巨大影响,以及长江面临的环境问题。

本课教学分为3个课时:第一课时,了解长江诉说的内容,认识长江的概况,侧重了解长江对上游地区产生的巨大影响,初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第二课时,认识长江对中下游地区带来的巨大影响,进一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第三课时,了解长江洪涝灾害的严重性及原因,增强保护长江和自然环境的意识。

本节课为第一课时的教学。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长江并不陌生,知道长江、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但对长江的概况,如准确的发源地、流程、流经城市、给沿江城市带去的影响,以及其重要的意义不太了解,并没有自己切身的感受。

课程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开放性”。

一方面实现课堂内外、学校内外学习的有机结合,使教材从课内向课外拓展,形成开放性教科书体系。

另一方面,为学生留有开拓和创造的空间。

课前,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观察、查找资料等方式,对长江的概况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教学时,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通过创设情境、视频、音乐等形式把社会生活引进课堂中,在活动中让学生联系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探究生活。

三、教学目标1、了解长江诉说的内容及长江的概况,知道长江的源头及长江流经的行政区域。

2、了解长江给上游沿岸地区带来的巨大影响,感受长江这一母亲河的美丽和无私奉献,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对长江的热爱之情。

3、知道长江面临着环境的问题,初步产生保护长江的愿望。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长江诉说的内容及长江的概况。

长江的诉说优质课教案

长江的诉说优质课教案

长江的诉说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长江的重要性和价值,激发学生对自然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2.通过学习长江的历史和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的社会调查和研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准备1.教学资料:PPT、教科书、地图等。

2.教学工具:电子白板、投影仪、多媒体设备等。

3.实践教学准备:如组织学生实地考察长江沿岸的环境和社会问题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中国地理课上学到的长江的基本情况,激发学生对长江的兴趣。

展示几张长江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感受长江的壮丽景色。

2. 讲解长江的重要性和价值(20分钟)通过PPT和视频资料,向学生介绍长江的重要性和价值。

包括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江、世界第三大河流,长江流域是中国最重要的农业、工业和交通干线等。

3. 学习长江的历史和文化(30分钟)通过教科书和相关资料,向学生介绍长江的历史和文化。

包括长江三角洲是古代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长江流域孕育了许多著名的历史名人和文化遗址等。

4. 学习长江的环境问题(3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长江沿岸存在的环境问题。

例如水污染、生态破坏等。

每个小组汇报自己的研究结果,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5. 实地考察长江沿岸(30分钟)组织学生实地考察长江沿岸的环境和社会问题。

要求学生记录所见所闻,并拍摄照片作为后续的分析和报告材料。

6. 总结和展望(20分钟)学生根据自己的实地考察和研究结果,写一份关于长江环境问题的报告。

在报告中总结学习到的知识和体会,并对未来长江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出自己的建议和展望。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通过多种方式了解了长江的重要性和价值,了解了长江的历史和文化,认识到长江面临的环境问题。

通过实地考察,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长江所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

在报告中,学生不仅复习了相关知识,还培养了社会调查和研究的能力。

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自然环境保护和长江的可持续发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激发了他们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长江的诉说

长江的诉说

《长江的诉说》教学内容《品德与社会》(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长江的诉说”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长江的发源地,流经的省、市、自治区和主要城市。

2.、知道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产生对长江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感受到长江的美丽与富饶及其给长江流域地区带来的深远影响;热爱母亲河、关爱母亲河,并由此产生对祖国的热爱。

课前准备教学课件、教科书、地图、课前搜集的有关长江及其流域有关的资料。

教学设计一、回顾导入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登上青藏高原,沿着黄河的源头,顺流而下,认识和了解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沿着江河走下来》,去认识和了解另一条母亲河——长江。

2.你们想了解长江的哪些情况?(学生自由回答)3.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走近长江,倾听长江的诉说。

(板书课题)二、初识长江1、在长江流域图找到长江、长江源头及长江的流经地省、自治区、直辖市。

小组合作寻找、讨论,并汇报结果,教师巡视指导。

出示课件:展示长江流经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读出地名。

2、了解长江上中下三游的划分,小组合作,根据提示尝试给长江分段。

三、走近长江1、探究长江上游旅程,生自读课本62-63课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读后收获。

出示课件,领略长江上游的美丽与壮观。

2、探究长江中下游旅程,生自读课本64-65课文。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读后收获。

展示图片,感受中下游的富庶与现代。

(1)展示图片,分享长江中下游的富饶与美丽。

(2)简介长江中下游重要的城市(武汉、南京、上海),感受长江中下游的灿烂文化与现代繁荣。

3.课堂小结。

长江发源于青海省的各拉丹东雪山,全长6300多千米,是我国第一大河,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它流经十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流域辽阔、资源丰富,为我们提供了优越的生存环境。

作业1、完成教科书第64~65页的填空。

2、预习教科书第66-67页的内容,收集有关长江环境和保护母亲河行动的资料。

板书设计长江的诉说流域辽阔长江母亲河资源丰富教学反思:本课内容涉及到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而这些内容相对于五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来说,学习起来还是有困难的,为此在安排本课内容时以长江的广度性知识为主,适量加入深度性内容,以期达到学生对长江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北师大版品社五上《长江的诉说》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品社五上《长江的诉说》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品社五上《长江的诉说》教学设计主田莲花中心小学【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题是《可爱的祖国》,通过两个主题“我们生息的国土”和“沿着江河走下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了解祖国。

首先是以“我们生息的国土”这一主题,让学生认识和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地域范围、国土疆域、行政区划、首都、人口、资源、地势、地形,知道台湾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初步了解我国的自然概况;然后从我们的母亲河-----黄河、长江切入,更进一步引领学生探寻我们祖国和民族之源,体验和感悟到祖国正日益走向繁荣富强,产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从而培养学生国家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长江并不陌生,知道长江、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

但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学生对长江的概况,如准确的发源地、流程、流经城市、给沿江城市带去的影响,以及其重要的意义不太了解,并没有自己切身的感受。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长江的概况,知道长江的源头及长江流经的行政区域。

同时了解流域内各地区的社会发展概况,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2、行为与习惯:了解人类自古以来就懂得择水而居,长江是华夏文明的摇篮,是养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体验并感受到祖国地域的博大,从对母亲河的热爱,升华为更加热爱伟大祖国的情感。

3、情感与态度:学习中华儿女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格,感受不屈不挠、勇往直前、仁爱宽容、大气磅礴的长江精神,感受长江的如同母亲滋润着我们,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使学生受到优秀道德情操的陶冶。

4、过程与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识图的能力,通过识图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的能力,并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收集培养学生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教学重难点】1、了解长江概况:如起源、流程、流经城市及地区。

2、指导学生把从网络、书籍等各个渠道收集来的大量信息进行筛选、整理。

3、了解长江给上游地区农业、工业、旅游业等方面带来的影响,从而让学生感受到长江对经济发展所作的重要的贡献。

长江(北师大版) 教案教学设计

长江(北师大版) 教案教学设计

长江(北师大版)教案教学设计长江郭风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朱自清及其作品。

2.体会借景抒情的写法。

3.领悟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4.品味学习本文的语言。

重点难点:重点: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难点:通过本文的学习体会作者对祖国对时代的赞美。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具准备:长江的挂图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2.背景介绍:本文写于1961年,此时社会主义新中国刚刚诞生不久,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祖国的建设蒸蒸日上,作者满怀对祖国的热爱以饱满的热情写下了这篇文章。

这个时期也是新中国面临的一个特殊时期(三年自然灾害),作者希望全国人民能够团结一心战胜困难,看到祖国美好的明天。

3.作者简介:郭风,原名郭嘉桂,回族,祖籍福建莆田,1917年出生。

他把自己毕生的精力献给了散文、散文诗和儿童文学的创作事业,迄今已结集出版作品50多部。

他早期的作品质朴清新、饶有天趣,贮满诗情画意,是风景画家、风俗画家与抒情诗人才能的神奇统一。

其《叶笛集》于1959年初出版后,在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冰心著文称“又发现了一个诗人的喜悦。

”新时期以来,他的作品追求自然、本色、纯朴,具有更广阔的历史感和更深沉的哲理意蕴,体现了大家之风范。

他的作品还先后两次荣获全国儿童文学作品奖,两次荣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并译成俄文在前苏联地区出版。

4.学习生字词:(给加点的字注音)玫瑰()曙天()吹拂()哺育()舢板()驳船()堆栈()5.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6.自主、合作、探究:1)整体感知:本文界通过描写赞美长江,赞美祖国的富饶,歌唱新中国的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与欣欣向荣。

2)互动学习:互动1:作者描写长江问什么选取长江的黎明,这里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长江的黎明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吗?明确:这里作者用了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

这里的黎明象征的是祖国的新气象,象征的是祖国美好的明天。

这里的黎明就不仅仅是一种自然景象了。

互动2:本文的作者是怀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来描写长江的?你能从文中找出表达作者心情的句子或词语吗?明确:见课本互动3:作者的心情是“黎明一般的舒畅,青春一般的欢愉”,这一点作者在文中反复说到,为什么作者又一再强调长江是“古老的”,这和“青春”不矛盾吗?明确:千百年来长江奔流不息,养育了无数中华儿女,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所以它是“古老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春北师大版品社五上《长江的诉说》word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题是《可爱的祖国》,通过两个主题“我们生息的国土”和“沿着江河走下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了解祖国。

首先是以“我们生息的国土”这一主题,让学生认识和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地域范围、国土疆域、行政区划、首都、人口、资源、地势、地形,知道台湾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初步了解我国的自然概况;然后从我们的母亲河-----黄河、长江切入,更进一步引领学生探寻我们祖国和民族之源,体验和感悟到祖国正日益走向繁荣富强,产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从而培养学生国家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长江并不陌生,知道长江、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

但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学生对长江的概况,如准确的发源地、流程、流经城市、给沿江城市带去的影响,以及其重要的意义不太了解,并没有自己切身的感受。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长江的概况,知道长江的源头及长江流经的行政区域。

同时了解流域内各地区的社会发展概况,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2、行为与习惯:了解人类自古以来就懂得择水而居,长江是华夏文明的摇篮,是养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体验并感受到祖国地域的博大,从对母亲河的热爱,升华为更加热爱伟大祖国的情感。

3、情感与态度:学习中华儿女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格,感受不屈不挠、勇往直前、仁爱宽容、大气磅礴的长江精神,感受长江的如同母亲滋润着我们,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使学生受到优秀道德情操的陶冶。

4、过程与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识图的能力,通过识图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的能力,并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收集培养学生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教学重难点】1、了解长江概况:如起源、流程、流经城市及地区。

2、指导学生把从网络、书籍等各个渠道收集来的大量信息进行筛选、整理。

3、了解长江给上游地区农业、工业、旅游业等方面带来的影响,从而让学生感受到长江对经济发展所作的重要的贡献。

教师准备:1.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长江流域图。

2.歌曲录音:《长江之歌》3.有关长江流域的资料和图片。

4、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1、查找、搜集有关长江流域的分段(上中下游);环境情况。

2、长江中游、下游的水流状况。

3、长江中游、下游地区的建设成就。

教学活动及过程: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先来欣赏一首好听的歌曲。

播放带视屏的《长江之歌》。

2.你们还对长江了解多少呢? 交流汇报。

如果你对长江了解得不多,不要紧,就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长江的诉说。

板书课题:长江的诉说【设计意图:从一首熟悉的歌曲《长江之歌》导入,随着豪迈的歌曲旋律,让学生在感知长江的直观视屏时,感受长江宏伟、壮观的气势,获得与长江相关的信息。

】二、认识长江1、出示中国地形图,教师借助中国地形图或长江流域图进行讲授(多媒体辅播放图片)。

(1)“长江发源于青海省的各拉丹冬雪山,曲折东流,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

”(2)“长江在青海省发源以后,向东向南,流经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市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注入东海。

”(3)出示歌谣,帮助学生识图。

歌谣:第一大河是长江,发源于青海西南部。

流过川、藏、滇,穿过渝、鄂、湘,赣、皖、苏、沪要记住。

全长六千三,注入东海水力富。

2、课堂练习。

识图:长江的流程。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江,知道长江的起源、流程、流经区域及城市,初步感受到长江的重要作用。

也使学生初步认识到人类择水而居的原因。

】三、了解长江1、长江上游:(1)由教师指地图讲解:“和其他河流一样,长江也分为上、中、下游三段。

从源头到湖北省的宜昌是长江的上游,从宜昌到江西省的湖口是长江的中游,从湖口到入海口是长江的下游。

现在我们就从地图上找一找:①长江的上游江段;②长江上游流经什么地形区;③长江上游地区的环境怎样;④长江上游的水流状况。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查找地图,进行探究。

(3)课堂讨论。

学生交流“探究长江上游状况”的成果。

(4)欣赏三峡水利工程。

(课件播放)【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借助中国地形图或长江流域图,了解到长江上中下三段的分布,懂得长江上游流经我国海拔4000米的青藏高原以及海拔xx米的云贵高原地区和四川盆地地区,分别属于我国的第一级和第二级阶梯地区;那里山高林密,江水奔流于峡谷之中;长江上游的江水清澈,是从高处向低处一路跌落下来的,所以江水湍急,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

闻名于世的长江三峡就位于此河段,通过欣赏宏伟的三峡水利工程,让学生感受到三峡工程不愧是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2.长江中下游:(1)课前资料交流:学生进行“探究长江中、下游”活动的成果汇报。

教师引导:长江中游:长江穿过三峡流到宜昌,结束了上游到达了中游,流经湖北到达江西的湖口,这便是中游段。

长江下游:从江西省的湖口到长江入海口便是长江下游段。

长江中、下游地区处于我国的第三级阶梯,地势低平,河湖众多,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工农业均发达,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2)朗读教科书第64页的课文。

(3)长江中下游建设成就:学生继续进行“探究长江中、下游”活动的成果汇报。

教师引导:由于长江中、下游地处平原地区,又有很多支流汇合进来,所以江面开阔,江水流速平缓,利于航运,素有“黄金水道”之称。

长江中、下游是我国主要的农业区,可以说是沃野千里。

长江在这一地区还经过湖北省省会武汉市、江苏省省会南京市和直辖市上海市。

武汉是我国中部重要的工业城市,钢铁、机械、汽车制造、造船、纺织等工业十分发达。

南京是我国的历史名城,有多种工业,尤其是化学工业在全国占重要地位,还有我国目前最大的铁路、公路桥―――南京长江大桥。

上海市是我国第一大城市,也是世界大都市之一,经济、科学文化、交通均高度发达。

【设计意图:使学生知道长江中下游地区土地肥沃,是我国主要的农业区,是鱼米之乡,那里有着我国几个主要的工业城市。

从而使学生懂得长江对流经城市的重要性,进一步体会人类为什么要择水而居。

】3、欣赏赞美长江的古诗词。

学生齐诵学习过的赞美长江的古诗(多媒体出示几首学生熟悉的古诗)【设计意图:使学生感受长江之美,从而体会祖国山河之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之情,陶冶学生优秀的道德情操。

】四、咆哮的长江(多媒体出示有关图片)1、环境遭破坏,水土流失。

2、咆哮的长江摧毁力强。

3、小结:保护环境,保护母亲河,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让我们来一起倾听长江的声音:同学们,我们共同生活在地球上,保护好我也就是保护了你们的生活环境。

我不仅属于今天,也属于明天;我不仅属于你们,也属于你们的子孙后代,我相信你们一定会关住我的健康,而我也会永远、永远地为人类服务,为你们歌唱!【设计意图:让学生懂得环境遭到破坏,必将影响人类的生存,知道保护环境、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使学生从小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体会人与自然共存的意义。

】五.教师总结是啊,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

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去赞美长江,表达出我们对这位伟大母亲的依恋之情。

【设计意图:总结全课,升华感情。

】六、实践作业:1.识图练习,巩固学习过的有关长江的知识。

2.探究任务:收集有关长江环境和保护母亲河行动的资料。

板书设计:长江的诉说教学反思:《长江的诉说》这个话题,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了长江的流程,重点关注了长江流域相关城市的建设成就,以及长江面临的环境问题,并向人们发出了保护长江的呼吁。

讲述了人类自古以来就懂得择水而居,黄河、长江是华夏文明的摇篮,是养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以此激发学生对母亲河的热爱和保护。

课前在认真研究教材后,我认为长江的诉说这个话题综合性非常强,涉及的内容包括地理、历史、文化、环保等等,而且这些知识纵横交错,难以分割。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我在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上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将教学设计思路拟定为“激趣导入——认识长江——了解长江——保护长江”四个板块。

在教学实施中我认为自己努力做到了以下三点:1、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努力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因此在《长江的诉说》的教学中,通过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资料,先对本话题进行自主学习,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教学时,利用地图,引导学生读图,让他们自己发现地图中表达的与本主题相关的信息。

既有老师指导学生学会看图,又实现了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为今后的社会生活奠定了基础。

2、利用多媒体课件,拉近课堂与生活的距离对我们粤北地区学生来说,本课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一定得距离,与学生的认知理解能力也有一定得距离。

为了拉近这种距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多次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力求为学生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习的内容尽可能的贴近学生的实际。

特别是在帮助学生理解“长江是我们的母亲河”时,通过录像介绍、图片展示、诗歌朗诵等让学生多角度、多侧面直观感知长江母亲,体会母亲河的含义,最终激发对母亲河的热爱。

3、关注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热爱母亲河的情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