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数学最后一课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12讲 期末总复习 教案讲义及练习
【解析】解:(1)DE在阳光下的投影是EF如图所示;
(2)在测量AB的投影时,同时测量出DE在阳光下的投影长为6m,
类型二相似
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内接于⊙O,A是 的中点,AE⊥AC于A,与⊙O及CB的延长线交于点F、E,且 .
(1)求证:△ADC∽△EBA;
(2)如果AB=8,CD=5,求tan∠CAD的值.
【解析】解:(1)证明:∵四边形ABCD内接于⊙O,
∴∠CDA=∠ABE.
∵ ,
∴∠DCA=∠BAE.
4.理解投影与视图的概念及性质,并会应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图像与性质
2.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3.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特殊角三角函数值
4.投影与视图的概念及性质
教学难点
1.反比例函数的综合应用 2.相似的综合
3.利用解直角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
4.投影与视图的应用及计算
1.一个反比例函数在第二象限的图象如图所示,点A是图象上任意一点,AM⊥x轴,垂足为M,O是原点,如果△AOM的面积是3,求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是( )
A.y=﹣ B.y= C.y= D.y=﹣
2.如图,已知△ABC的三个顶点均在格点上,则cosA的值为()
A. B. C. D.
3.下列几何体中,主视图和俯视图都为矩形的是( )
故选D.
【解析】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任意一点向坐标轴作垂线,这一点和垂足以及坐标原点所构成的三角形的面积是 ,且保持不变.
2.【答案】D.
【解析】如图,过B点作BD⊥AC,由勾股定理得AB= ,AD= ,所以cosA= ,故答案选D.
3.【答案】B.
上好初中数学的最后一课
上好初中数学的最后一课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个高中学生三年的成长发展,不论是数学知识的获得,个性的陶冶,还是思维水平、数学能力的提高,都遵循这样一个规律——“三年发展看高一,高一关键在一上”,“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高一上学期,特别是高一上学期的前半学期,是从初中学习到高中学习的“转规期”,这个“规”转得顺不顺、好不好,对于能否顺利适应高中三年学习特别关键,不少刚入高中的同学虽然中考成绩不错,最后却造成数学成绩大滑坡,甚至不及格,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没有上好初中最后一课——“初高中”数学的衔接课,尤其缺乏了解初高中数学知识“脱节”点,近些年已引起了一些教育专家的高度重视,因此,中考前适当地做一些“初高中”衔接中考题可起到事半功倍、一举两得的效果。
最后一课(2019河南中考数学考前串讲与指导)课件(40PPT)
D.92
图1
• 思路点拨:根据AB∶AD=1∶2,设AB为a,则BC为2a,由B点在y=2x上, 可写出B点的坐标,进而得到在y=kx上的C点的坐标.
配方法
• 配方法是指将一个式子或一个式子的某一部分通过恒等变形化为完全平方式或几个完全平方式 的和.配方法一般用来解一元二次方程或解决二次函数相关的问题,可以挖掘出题目的隐含条
中考时常见几种情况应对措施
在进入考场后等待发卷的时间里,如果你心理高度紧张,不妨做做考场镇静 操:先缓缓地吸气,意想着吸进的空气经鼻腔一直到小腹内;在吸气的同时, 小腹慢慢鼓起,鼓到最大限度略作停顿,然后小腹回收,意想着小腹内的空 气再经腹腔、胸腔、口腔,最后慢慢地、均匀地从口中呼出。呼气的同时, 心中默念次数“l……”;第二次仍重复上述过程,与此同时心中默念 “2……”。如此反复做10次左右,时间约为l分钟,情绪就会镇静自若。
考试卷中,令阅卷老师最遗憾的就是因错别字被打0分的情况。比如,语文卷的默写题, 不少同学其实是全部默写出来了,但却被打0分。为什么?因为按规定,错一个字,整 个句子的分数就全没了。其实不止是语文,其他科目(数学)也是对一样错别字决不留 情的。一旦采分点出现错别字,也是一律不给分的。如,“连接” 写成“链接,联结 (连结)”;地表疏松的“疏”写成“蔬”等都得不了分。
件,是解题的技巧之一.
• 例1 已知二次函数y=x2+2x+m2+2m-1(m为常数),当自变量x的值 满足1≤x≤3时,与其对应的函数值y的最小值为5,则m的值为( C )
• A.1或-5 B.-1或5
C.1或-3 D.1或3
• 思路点拨:函数配方后得y=(x+1)2+m2+2m-2,当x>-1时,y随x的 增大而增大.故当x=1时,y=4+m2+2m-2=5,配方可得(m+1)2=4.
新版北师大版数学九级初三下册教学教案全
第一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第1课时§锐角三角函数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的过程2、理解锐角三角函数(正切、正弦、余弦)的意义,并能够举例说明3、能够运用三角函数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比4、能够根据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进行简单的计算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正切函数的定义难点:理解正切函数的定义教学过程设计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直角三角形是特殊的三角形,无论是边,还是角,它都有其它三角形所没有的性质。
这一章,我们继续学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师生共同研究形成概念1、梯子的倾斜程度在很多建筑物里,为了达到美观等目的,往往都有部分设计成倾斜的。
这就涉及到倾斜角的问题。
用倾斜角刻画倾斜程度是非常自然的。
但在很多实现问题中,人们无法测得倾斜角,这时通常采用一个比值来刻画倾斜程度,这个比值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倾斜角的正切。
1)(重点讲解)如果梯子的长度不变,那么墙高与地面的比值越大,则梯子越陡;2)如果墙的高度不变,那么底边与梯子的长度的比值越小,则梯子越陡;3)如果底边的长度相同,那么墙的高与梯子的高的比值越大,则梯子越陡;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刻画梯子倾斜程度的几种方法,以便为后面引入正切、正弦、余弦的概念奠定基础。
2、 想一想(比值不变)☆ 想一想 书本P 2 想一想通过对前面的问题的讨论,学生已经知道可以用倾斜角的对边与邻边之比来刻画梯子的倾斜程度。
当倾斜角确定时,其对边与邻边的比值随之确定。
这一比值只与倾斜角的大小有关,而与直角三角形的大小无关。
3、 正切函数(1) 明确各边的名称(2) 明确要求:1)必须是直角三角形;2)是∠A 的对边与∠A 的邻边的比值。
☆ 巩固练习a 、 如图,在△ACB 中,∠C = 90°,1) tanA = ;tanB = ;2) 若AC = 4,BC = 3,则tanA = ;tanB = ;3) 若AC = 8,AB = 10,则tanA = ;tanB = ;b 、 如图,在△ACB 中,tanA = 。
中考数学最后一讲
有序相似
理清联系
考查本质
分类讨论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等腰三角形的找法
2
以史为鉴-命题思路
命题思路二:两种推理并重(合情推理、演绎推理),发展数学思维
【例3】【2019年安徽省第18题】数与式类规律探究
数式规律
运算要求
2
以史为鉴-命题思路
【例4】
【2017年安徽省第19题】
图形类规律探究
我们知道, 1 2 3 ... n
n n 1
2
2
2
2
,那么 1 2 3 ... n 的结果等于多少
2
呢?
在图 1 所示的三角形数阵中,第 1 行圆圈中
2
的数为 1,即 1 ;第 2 行两个圆圈中数的和
为 2+2,即 22;......;第 n 行 n 个圆圈中数的
命题思路二:两种推理并重(合情推理、演绎推理),发展数学思维
【例5】
【2011年安徽省第18题】坐标类规律探究
寻找周期
类比推理
2
以史为鉴-命题思路
命题思路三:对运算能力的考察
【例6】【2014年安徽省第22题】
理解“新定义”、选择合适表达式
2
以史为鉴-命题思路
顶点式较简单
一般式较繁琐
2
以史为鉴-命题思路
乙两名长跑爱好者同时从点 A 出发,甲以 15 千米/时的速度匀速跑至点 B,原地休息半小时
后,再以 10 千米/时的速度匀速跑至终点 C;乙以 12 千米/时的速度匀速跑至终点 C,下列
选项中,能正确反映甲、乙两人出发后 2 小时内运动路程 y(千米)与时间 x(小时)函数
23.2.3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23.2.3 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教学设计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三章“旋转”23.2.3 关于原点对称点的坐标,内容包括: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及应用.2.内容解析本节课在学生学习平移、轴对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坐标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关于原点对称的两点坐标间的关系,并利用这一关系解决一些问题.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关于原点对称的两点坐标间的关系.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目标1)通过探究学习能够正确认识关于原点对称的两点坐标间的关系.2)通过对知识的学习能够运用关于原点对称的两点坐标间的关系,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图.3)通过学生经历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过程,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2.目标解析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求直角坐标系中任意一点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运用关于原点对称的两点坐标间的关系,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图.教学重难点:通过探究学习能够正确认识关于原点对称的两点坐标间的关系.通过对知识的学习能够运用关于原点对称的两点坐标间的关系,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图.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本节课是在中心对称的基础上学习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学生得出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时,它们的坐标符号相反,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具体图形,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进而利用这一性质作一个图形关于原点对称的图形.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能够运用关于原点对称的两点坐标间的关系,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图.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问题1:对于图形的运动,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内容?平移,轴对称,旋转,中心对称追问1:以轴对称为例,我们学习了它的哪些相关知识,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学习的?定义——性质——作图——坐标表示追问2:对于中心对称,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内容?定义——性质——作图与轴对称的学习过程作对比,我们这一节课就来学习用坐标表示中心对称。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 27《小结》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 27《小结》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27课《小结》是本册教材的最后一课,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回顾和总结整个九年级数学的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对之前学习的代数、几何、概率等知识的回顾和总结,以及一些常用的数学方法和技巧的介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大部分的初中数学知识,但是对于一些概念的理解和运用可能还不够深入。
在学习过程中,他们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将已学的知识进行整合和提升,形成自己的数学思维和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回顾和总结九年级数学的主要知识点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他们积极面对困难和挑战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回顾和总结九年级数学的主要知识点和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已学的知识进行整合和提升,形成自己的数学思维和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法和讨论法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学卡片进行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回顾与总结: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九年级数学的主要知识点和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帮助他们形成自己的数学思维和方法。
3.应用与提升:通过一些典型的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
4.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明确下一步的学习目标。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九年级数学的主要知识点和方法,以及一些常用的数学公式和定理。
通过板书的展示,帮助学生回顾和总结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考试成绩来进行。
一数最后十课讲义
一数最后十课讲义摘要:1.课程总结2.课程内容回顾3.课程目标回顾4.学生反馈与建议5.课程展望正文:【课程总结】经过一系列的数学课程学习,我们终于迎来了最后一课。
在这节课中,我们将对整个课程进行总结,回顾所学过的知识点,以及探讨未来的学习方向。
【课程内容回顾】在过去的十课中,我们学习了数学的基本概念,包括数、量、形、变化等方面。
我们掌握了数的分类、运算、比较大小等技能;了解了量的测量、换算、百分比等知识;探索了图形的分类、性质、面积和周长等概念;还学习了函数、方程、不等式等代数知识。
【课程目标回顾】回顾这些课程内容,我们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自然和社会现象,提高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
【学生反馈与建议】在课程进行过程中,我们收到了许多学生对课程的建议和反馈。
大部分学生表示,课程内容丰富,有利于他们全面了解数学知识。
但也有一部分学生认为,部分知识点较难理解,需要老师多做解释。
针对这些反馈,我们将在未来的课程中进行改进,使课程更加贴合学生的需求。
【课程展望】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数学知识,以培养学生们更高的数学素养。
我们将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同时,我们还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调整教学方法和课程进度,使每位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取得进步。
【结语】在此,我们对本学期的数学课程进行总结,希望学生们能在课程中学有所得,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最后一课的故事
最后一课的故事《难忘的“最后一课”》相信大家都知道都德的《最后一课》吧,那充满爱国情怀的氛围,严肃而又庄重。
可我今天要说的“最后一课”,跟那可不一样,但也同样让人难以忘怀。
那是我高中时期的最后一节数学课。
那时候的我们,已经在高考的压力下奋斗了许久,对于最后一课,既期待又有些不舍。
上课铃响了,数学老师慢悠悠地走进教室,脸上带着一种神秘的笑容,这可不像他平时一本正经的模样。
他清了清嗓子:“同学们啊,今天可是咱这高中生涯最后一节数学课啦!”同学们一下子都来了精神,纷纷嚷嚷:“老师,来点不一样的呗!”老师嘿嘿一笑:“那行,咱今儿不讲题啦,来唠唠嗑!”哇,这可把我们惊到了,一向严谨的数学老师居然要跟我们唠嗑!老师开始回忆起我们这几年的点点滴滴,那些我们一起解过的难题,一起熬过的晚自习,甚至是上课打瞌睡被他逮到的时候,都成了此刻美好的回忆。
说着说着,老师突然冒出来一句:“哎呀,你们说我这几年天天跟你们念叨数学公式,我自己脑袋都快成公式本啦!”同学们哄堂大笑,我心想:老师你这话也太逗了。
大家也开始纷纷发言,有个同学说:“老师,以后我可能看到数学题就头疼,但想起您肯定会笑出来。
”另一个同学接着说:“老师,以后您再遇到调皮的学生可别上火,想想我们就好啦!”教室里面充满了欢声笑语和浓浓的不舍。
就在这时,老师突然表情严肃了起来:“同学们,虽然这是最后一课,但数学的魅力永远都在,希望你们以后不管走到哪里,都别忘了探索的精神。
”瞬间,教室里安静了下来,每个人都若有所思。
这就是我的“最后一课”,它没有那么沉重,反而充满了幽默和温暖。
它让我明白,学习的过程不仅有辛苦和压力,也有那些让人忍俊不禁的瞬间,还有深深的师生情谊。
现在每当我想起那节数学课,都会会心一笑,那些欢乐的场景仿佛还在眼前,那些教诲也一直激励着我不断前行。
我相信,这“最后一课”会成为我人生中一段无比珍贵的回忆。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全册教案(2021年春修订)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设计2021-1-24第1章二次函数1.1 二次函数【知识与技能】1.理解具体情景中二次函数的意义,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掌握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2.能够表示简单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式,并能根据实际问题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分析和建立两个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验如何用数学的方法描述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情感态度】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二次函数的概念.【教学难点】在实际问题中,会写简单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式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1.教材P2“动脑筋”中的两个问题:矩形植物园的面积S(m2)与相邻于围墙面的每一面墙的长度x(m)的关系式是S=-2x2+100x,(0<x<50);电脑价格y (元)与平均降价率x的关系式是y=6000x2-12000x+6000,(0<x<1).它们有什么共同点?一般形式是y=ax2+bx+c(a,b,c为常数,a≠0)这样的函数可以叫做什么函数?二次函数.2.对于实际问题中的二次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否会有一些限制呢?有.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二次函数的概念及一般形式在上述学生回答后,教师给出二次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形如y=ax2+bx+c(a,b,c 是常数,a ≠0)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a,b,c 分别是函数解析式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注意:①二次函数中二次项系数不能为0.②在指出二次函数中各项系数时,要连同符号一起指出.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例1 指出下列函数中哪些是二次函数.(1)y=(x-3)2-x 2 ;(2)y=2x(x-1);(3)y=32x-1;(4)y=22x;(5)y=5-x 2+x. 【分析】先化为一般形式,右边为整式,依照定义分析.解:(2)(5)是二次函数,其余不是.【教学说明】判定一个函数是否为二次函数的思路:1.将函数化为一般形式.2.自变量的最高次数是2次.3.若二次项系数中有字母,二次项系数不能为0.例2 讲解教材P3例题.【教学说明】由实际问题确定二次函数关系式时,要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例3 已知函数y=(m 2-m)x 2+mx+(m+1)(m 是常数),当m 为何值时:(1)函数是一次函数;(2)函数是二次函数.【分析】判断函数类型,关键取决于其二次项系数和一次项系数能否为零,列出相应方程或不等式.解:(1)由200m m m ⎧-=⎨≠⎩得010m m ⎩=≠⎧⎨或 , ∴m=1.即当m=1时,函数y=(m 2-m)x 2+mx+(m+1)是一次函数.(2)由m 2-m ≠0得m ≠0且m ≠1,∴当m ≠0且m ≠1时,函数y=(m 2-m)x 2+mx+(m+1)是二次函数.【教学说明】学生自主完成,加深对二次函数概念的理解,并让学生会列二次函数的一些实际应用中的二次函数解析式.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下列函数中是二次函数的是( )A. 2123y x x =+-B.y=3x 3+2x 2C.y=(x-2)2-x 3D.212y x =- 2.二次函数y=2x(x-1)的一次项系数是( )A.1B.-1C.2D.-23.若函数232(3)1k k y k x kx -+=-++ 是二次函数,则k 的值为( )A.0B.0或3C.3D.不确定4.若y=(a+2)x 2-3x+2是二次函数,则a 的取值范围是 .5.已知二次函数y=1-3x+5x 2,则二次项系数a= ,一次项系数b= ,常数项c= .6.某校九(1)班共有x 名学生,在毕业典礼上每两名同学都握一次手,共握手y 次,试写出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它 (填“是”或“不是”)二次函数.7.如图,在边长为5的正方形中,挖去一个半径为x 的圆(圆心与正方形的中心重合),剩余部分的面积为y.(1)求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2)试求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3)求当圆的半径为2时,剩余部分的面积(π取3.14,结果精确到十分位).【答案】1.D 2.D 3.A 4.a ≠-2 5.5,-3,1 6.21122y x x =- 是 7.(1)y=25-πx 2=-πx 2+25.(2)0<x ≤52.(3)当x=2时,y=-4π+25≈-4×3.14+25=12.44≈12.4.即剩余部分的面积约为12.4.【教学说明】学生自主完成,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待学生完成上述作业后,教师指导.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师生共同回顾二次函数的有关概念.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新知识,还有哪些疑问?与同伴交流.【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知识点,让学生大胆发言,进行知识提炼和知识归纳.第1~3题.1.教材P42.完成同步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本节课是从生活实际中引出二次函数模型,从而得出二次函数的定义及一般形式,会写简单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式,并能根据实际问题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实际之中.*1.3 不共线三点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知识与技能】1.掌握用待定系数法列方程组求二次函数解析式.2.由已知条件的特点,灵活选择二次函数的三种形式,合适地设置函数解析式,可使计算过程简便.【过程与方法】通过例题讲解使学生初步掌握,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情感态度】通过本节教学,激发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教学难点】灵活选择合适的表达式设法.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1.同学们想一想,已知一次函数图象上两个点的坐标,如何用待定系数法求它的解析式?学生回答:2.已知二次函数图象上有两个点的坐标,能求出其解析式吗?三个点的坐标呢?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例1,例2.探究1已知三点求二次函数解析式讲解:教材P21【教学说明】让学生通过例题讲解归纳出已知三点坐标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方法.探究2用顶点式求二次函数解析式.例3 已知二次函数的顶点为A(1,-4)且过B(3,0),求二次函数解析式.【分析】已知抛物线的顶点,设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a(x-h)2+k.解:∵抛物线顶点为A(1,-4),∴设抛物线解析式为y=a(x-1)2-4,∵点B (3,0)在图象上,∴0=4a-4,∴a=1,∴y=(x-1)2-4,即y=x2-2x-3.【教学说明】已知顶点坐标,设顶点式比较方便,另外已知函数的最(大或小)值即为顶点纵坐标,对称轴与顶点横坐标一致.探究3用交点式求二次函数解析式例4(甘肃白银中考) 已知一抛物线与x轴交于点A(-2,0),B(1,0),且经过点C(2,8).求二次函数解析式.【分析】由于抛物线与x轴的两个交点为A(-2,0),B(1,0),可设解析式为交点式:y=a(x-x1)(x-x2).解:A(-2,0),B(1,0)在x轴上,设二次函数解析式为y=a(x+2)(x-1).又∵图象过点C(2,8),∴8=a(2+2)(2-1),∴a=2,∴y=2(x+2)(x-1)=2x2+2x-4.【教学说明】因为已知点为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解析式可设为交点式,再把第三点代入可得一元一次方程,较一般式所得的三元一次方程简单.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若二次函数y=-x2+mx-2的最大值为94,则m的值为()A.17B.1C.±17D.±12.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大致如图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a<0B.b>0C.c>0D.ab>03.如图,抛物线y=ax2+bx+c(a>0)的对称轴是直线x=1,且经过点P (3,0),则a-b+c的值为()A.0B.-1C.1D.24.如图是二次函数y=ax2+3x+a2-1的图象,a的值是 .5.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0,3),(-3,0),(2,-5),且与x轴交于A、B两点.(1)试确定此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判断点P(-2,3)是否在这个二次函数的图象上?如果在,请求出△PAB的面积;如果不在,试说明理由.【教学说明】通过练习巩固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并适当对题目作简单的提示.第3题根据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性得知图象与x轴的另一交点坐标为(-1,0),将此点代入解析式,即可求出a-b+c的值.第4题可根据图象经过原点求出a的值,再考虑开口方向.【答案】1.C 2.D 3.A 4.-15.解:(1)设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ax2+bx+c.∵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0,3),(-3,0),(2,-5).∴c=3.∴9a-3b+3=0,4a+2b+3=-5.解得a=-1,b=-2.∴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2-2x+3.(2)∵当x=-2时,y=-(-2)2-2×(-2)+3=3,∴点P(-2,3)在这个二次函数的图象上.令-x2-2x+3=0,∴x1=-3,x2=1.∴与x轴的交点为(-3,0),(1,0),∴AB=4.即S△PAB=12×4×3=6.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疑惑?2.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点评:3.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的三种表达式的形式.(1)已知三点坐标,设二次函数解析式为y=ax2+bx+c.(2)已知顶点坐标:设二次函数解析式为y=a(x-h)2+k.(3)已知抛物线与x轴两交点坐标为(x1,0),(x2,0)可设二次函数解析式为y=a(x-x1)(x-x2).1.教材P23第1~3题.2.完成同步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表达式有三种基本方法,解题时可根据不同的条件灵活选用.本节内容是二次函数中的重点也是中考考点之一,同学们要通过练习,熟练掌握.1.4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知识与技能】1.掌握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横坐标与一元二次方程两根的关系.2.理解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根的个数的关系.3.会用二次函数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4.能用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解决综合问题.【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体会二次函数与方程之间的联系,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情感态度】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索出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感受数学的严谨性,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教学重点】①理解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教学难点】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的综合应用.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1.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实数根,就是二次函数y=ax2+bx+c当 y=0 时,自变量x的值,它是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 .2.抛物线y=ax2+bx+c与x轴交点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根的判别式的关系:当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无交点;当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有一个交点;当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交点.学生回答,教师点评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探究1求抛物线y=ax2+bx+c与x轴的交点例1 求抛物线y=x2-2x-3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分析】抛物线y=x2-2x-3与x轴相交时,交点的纵坐标y=0,转化为求方程x2-2x-3=0的根.解:因为方程x2-2x-3=0的两个根是x1=3,x2=-1,所以抛物线y=x2-2x-3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分别是3或-1.【教学说明】求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坐标,首先令y=0,把二次函数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求交点的横坐标就是求此方程的根.探究2抛物线与x轴交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思考:(1)你能说出函数y=ax2+bx+c(a≠0)的图象与x轴交点个数的情况吗?猜想交点个数和方程ax2+bx+c=0(a≠0)的根的个数有何关系?(2)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的个数由什么来判断?【教学说明】探究3 利用函数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提出问题:同学们可以估算下一元二次方程x2-2x-2=0的两根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学点评】-1<x1<0,2<x2<3.探究4 一元二次方程与相应二次函数的综合应用讲解教材P26例2【教学说明】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a≠0)的某一个函数值y=M,求对应的自变量的值时,需要解一元二次方程ax2+bx+c=M,这样将二次函数的知识和前面学的一元二次方程就紧密联系起来了.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广东中山中考)已知抛物线y=ax2+bx+c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关于x的方程ax2+bx+c=0的根的情况是()A.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B.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C.有两个同号的实数根D.没有实数根2.若一元二次方程x2-mx+n=0无实根,则抛物线y=-x2+mx-n图象位于()A.x轴上方B.第一、二、三象限C.x轴下方D.第二、三、四象限3.(x-1)(x-2)=m(m>0)的两根为α,β,则α,β的范围为()A.α<1,β>2B.α<1<β<2C.1<α<2<βD.α<1,β>24.二次函数y=ax2+bx+c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1,0),(3,0),则方程ax2+bx+c=0的解为 .5.(湖北武汉中考)已知二次函数y=x2-(m+1)x+m的图象交x轴于A(x1,0),B(x2,0)两点,交y轴的正半轴于点C,且x21+x22=10.(1)求此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是否存在过点D(0,-52)的直线与抛物线交于点M、N,与x轴交于点E,使得点M、N关于点E对称?若存在,求出直线MN的解析式;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学生解答:【答案】1.D 2.C 3.D 4.x1=1,x2=35.解:(1)y=x2-4x+3 (2)存在 y=x-5 2【教学说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和二次函数与x轴的交点个数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根据根的情况可以判断交点个数,反之也成立.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疑惑?2.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教师点评:①求二次函数自变量的值与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关系;②抛物线与x轴交点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根的个数的关系.③用函数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④二次函数问题可转化为对应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问题.第1~3题.1.教材P282.完成同步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用函数的观点解方程和用方程的知识求函数,取某一特值时,把对应的自变量的值都联系起来了,这样对二次函数的综合应用就方便得多了,从中让学生体会到各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这一最简单的数学道理.1.5 二次函数的应用第1课时二次函数的应用(1)【知识与技能】能够分析和表示不同背景下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并能利用二次函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经历运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究过程,进一步体验运用数学方法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体会二次函数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模型,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1.体验函数是有效的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认识到数学是解决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2.敢于面对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碰到的困难,积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教学重点】用抛物线的知识解决拱桥类问题.【教学难点】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抛物线的知识来解决.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页的内容,完成下面各题.预习P29动脑筋中“拱顶离水面的高度变化情况”,你准备采取什么1.要求出教材P29办法?图1-18,你猜测是什么样的函数呢?2.根据教材P293.怎样建立直角坐标系比较简便呢?试着画一画它的草图看看!4.根据图象你能求出函数的解析式吗?试一试!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探究 直观图象的建模应用例1某工厂的大门是一抛物线形水泥建筑物, 大门的地面宽度为8m ,两侧距地面3m 高处各有一盏壁灯,两壁灯之间的水平距离是6m,如图所示,则厂门的高(水泥建筑物厚度不计,精确到0.1m)约为( )A.6.9mB.7.0mC.7.1mD.6.8m【分析】因为大门是抛物线形,所以建立二次函数模型来解决问题. 先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设大门地面宽度为AB,两壁灯之间的水平距离为CD,则B,D 坐标分别为(4,0),(3,3),设抛物线解析式为y=ax2+h.把(3,3),(4,0)代入解析式求得h ≈6.9.故选A.答案:A【教学说明】根据直观图象建立恰当的直角坐标系和解析式.例2 小红家门前有一座抛物线形拱桥,如图,当水面在l 时,拱顶离水面2m,水面宽4m,水面下降1m 时,水面宽度增加多少?【分析】拱桥类问题一般是转化为二次函数的知识来解决.解:由题意建立如图的直角坐标系,2∵抛物线经过点A (2,-2),∴-2=4a,∴a=-12,即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12x 2, 当水面下降1m 时,点B 的纵坐标为-3. 将y=-3代入二次函数解析式,得y=-12x 2, 得-3=-12x 2→x 2=6→x=±6,∴此时水面宽度为2|x|=26m. 即水面下降1m 时,水面宽度增加了(26-4)m.【教学说明】用二次函数知识解决拱桥类的实际问题一定要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抛物线的解析式假设恰当会给解决问题带来方便.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某溶洞是抛物线形,它的截面如图所示.现测得水面宽AB=1.6m,溶洞顶点O 到水面的距离为2.4m,在图中直角坐标系内,溶洞所在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是( ) A.y=154x 2 B.y=154x 2+125C.y=-154x 2 D.y=-154x 2+125 2.某公园草坪的防护栏是由100段形状相同的抛物线形组成的,为了牢固起见,每段护栏需要间距0.4m 加设一根不锈钢的支柱,防护栏的最高点距底部0.5m (如图),则这条防护栏需要不锈钢支柱的总长度至少为( )A.50mB.100mC.160mD.200m第2题图 第3题图 3.如图,济南建邦大桥有一段抛物线形的拱梁,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ax 2+bx,小强骑自行车从拱梁一端O 沿直线匀速穿过拱梁部分的桥面OC ,当小强骑自行车行驶10秒时和26秒时拱梁的高度相同,则小强骑自行车通过拱梁部分的桥面OC 共需 秒.4.(浙江金华中考)如图,足球场上守门员在O 处踢出一高球,球从离地面1米处飞出(A 在y 轴上),运动员乙在距O 点6米的B处发现球在自己的正上方达到最高点M ,距地面约4米高,球落地后又一次弹起.据实验,足球在草坪上弹起后的抛物线与原来的抛物线形状相同,最大高度减少到原来最大高度的一半.(1)求足球开始飞出到第一次落地时,该抛物线的表达式;(2)足球第一次落地点C 距守门员是多少米?(取≈5)(3)运动员乙要抢到第二个落点D ,他应再向前跑多少米?【教学说明】学生自觉完成上述习题,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并适当加以分析,提示如第4题,由图象的类型及已知条件,设其解析式为y=a(x-6)2+4,过点A(0,1),可求出a;(2)令y=0可求出x的值,x<0舍去;(3)令y=0,求出C点坐标(,0),设抛物线CND为y=-112(x-k)2+2,代入C点坐标可求出k值(k>).再令y=0可求出C、D的坐标,进而求出BD. 【答案】1.C 2.C 3.364.解:(1)y=-112(x-6)2+4(2)令y=0,可求C点到守门员约13米.(3)向前约跑17米.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疑惑?2.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点评.3.建立二次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1)根据题意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2)把已知条件转化为点的坐标.(3)合理设出函数解析式.(4)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函数解析式.(5)根据求得的解析式进一步分析,判断并进行有关的计算.1.教材P31第1、2题.2.完成同步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本节课主要是利用二次函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其主要思路是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使求出的二次函数模型更简捷,解决问题更方便,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应用知识的成就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第2课时二次函数的应用(2)【知识与技能】1.经历探索实际问题中两个变量的过程,使学生理解用抛物线知识解决最值问题的思路.2.初步学会运用抛物线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经历优化问题的探究过程,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发展我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加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能够分析和表示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并运用二次函数的知识求出实际问题的最值.【教学难点】二次函数最值在实际中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问题1同学们完成下列问题:已知y=x2-2x-3①x= 时,y有最值,其值为;②当-1≤x≤4时,y最小值为,y最大值为 .答案:①1,小,-4;②-4,5【教学说明】解决上述问题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巩固,又是本节课解决优化最值问题的理论依据.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教学点1最大面积问题阅读教材P动脑筋,回答下列问题.301.若设窗框的宽为x m,则窗框的高为 m,x的取值范围是 .2.窗框的透光面积S与x之间的关系式是什么?3.如何由关系式求出最大面积?答案:1.832x-0<x<832.S=-32x2+4x,0<x<833.Smax =83m2.例1如图,从一张矩形纸片较短的边上找一点E,过E点剪下两个正方形,它们的边长分别是AE,DE,要使剪下的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和最小,点E应选在何处?为什么?解:设矩形纸较短边长为a,设DE=x,则AE=a-x,那么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和:y=x2+(a-x)2=2x2-2ax+a2当x=-21222aa-=⨯时,y最小值=2×(12a)2-2a×12a+a2=12a2即点E选在矩形纸较短边的中点时,剪下的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和最小.【教学说明】此题要充分利用几何关系建立二次函数模型,再利用二次函数性质求解.教学点2 最大利润问题例2 讲解教材P31例题【教学说明】通过例题讲解使学生初步认识到要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最值,首先要找出最值问题的二次函数关系式,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为理论依据来解决问题.例3某商店将每件进价8元的某种商品按每件10元出售,一天可售出约100件,该店想通过降低售价,增加销售量的办法来提高利润,经过市场调查,发现这种商品单价每降低0.1元,其销售量可增加约10件.将这种商品的售价降低多少时,能使销售利润最大?【分析】找出进价,售价,销售,总利润之间的关系,建立二次函数,再求最大值.列表分析如下:关系式:每件利润=售价-进价,总利润=每件利润×销量.解:设降价x元,总利润为y元,由题意得y=(10-x-8)(100+100x)=-100x2+100x+200=-100(x-0.5)2+225.当x=0.5时,总利润最大为225元.∴当商品的售价降低0.5元时,销售利润最大.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如图,点C是线段AB上的一个支点,AB=1,分别以AC和CB为一边作正方形,用S表示这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当C是AB的中点时,S最小B.当C是AB的中点时,S最大C.当C为AB的三点分点时,S最小D.当C是AB的三等分点时,S最大第1题图第2题图2.如图,某水渠的横断面是等腰梯形,底角为120°,两腰与下底的和为4cm,当水渠深x为时,横断面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 .3.某经销店为某工厂代销一种建筑材料,当每吨售价为260元时,月销售量为45吨,该经销店为提高经营利润,准备采取降价的方式进行促销,经市场调查发现:当每吨售价下降10元时,月销售量就会增加7.5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每售出1吨建筑材料共需支付厂家及其他费用100元,设每吨材料售价为x (元),该经销店的月利润为y(元).①当每吨售价是240元时,计算此时的月销售量;②求出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不要求写出x 的取值范围);③该经销店要获得最大月利润,售价应定为每吨多少元?④小静说:“当月利润最大时,月销售额也最大.”你认为对吗?请说明理由.【答案】1.A 2.5 cm, 5cm 2 3.解:①45+26024010- ×7.5=60(吨). ②y=(x-100)(45+26010x -×7.5). 化简,得y=-34x 2+315x-24 000. ③y=-34x 2+315x-24 000=-34(x-210)2+9 075. 此经销店要获得最大月利润,材料的售价应定为每吨210元.④我认为,小静说得不对.理由:当月利润最大时,x 为210元,每月销售额W=x(45+26010x -×7.5=-34 (x-160)2+19 200.当x 为160元时,月销售额W 最大.∴当x 为210元时,月销售额W 不是最大的.∴小静说得不对.【教学说明】1.先列出函数的解析式,再根据其增减性确定最值.2.要分清利润,销售量与售价的关系;分清最大利润与最大销售额之间的区别.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疑惑?2.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点评:能根据实际问题建立二次函数的关系式并确定自变量取值范围,并能求出实际问题的最值.1.教材P 31第1、2题.2.完成同步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本节课主要是用二次函数理论知识解决最大面积问题和最大利润问题,通过对此问题的探究解决,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章末复习【知识与技能】掌握本章重要知识,能灵活运用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梳理本章知识,回顾解决问题中所涉及的数形结合思想,转化化归思想的过程,加深对本章知识的理解.【情感态度】在运用本章知识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教学重点】回顾本章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教学难点】利用二次函数的相关知识解决具体问题.一、知识框图,整体把握【教学说明】引导学生回顾本章知识点,展示本章知识结构框图,使学生系统了解本章知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学时,边回顾边建立结构框图.二、释疑解惑,加深理解1.由于y=ax2+bx+c配方后可得y=224()24b ac ba xa a-++ ,所以y=ax2+bx+c的图象总可由y=ax2平移得到.2.对于现实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可以通过建立二次函数模型来解决.3.利用二次函数解法实际问题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要结合具体问题来确定.三、典例精析,复习新知例1下列函数中,是二次函数的是( )A.y=8x2+1B.y=x2+1xC.y=(x-2)(x+2)-x2D.y=ax2【解析】选A.选项A符合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是二次函数,正确;选项B 不是整式形式,错误;选项C不含二次项,错误;选项D,二次项系数a=0时,不是二次函数,错误.例2 抛物线y=-(x-1)2是由抛物线y=-(x+3)2向平移个单位得到的;平移后的抛物线对称轴是,顶点坐标是,当x= 时,函数y有最值,其值是 .【解析】本题因为a=-1<0,所以抛物线开口向下,函数有最大值;掌握“左加右减”的平移规律时,关键是把握平移方向.答案:右 4 直线x=1 (1,0) 1 大 0例3如图为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在下列说法中:①ac<0;②方程ax2+bx+c=0的根是x1=-1,x2=3;③a+b+c>0;④当x>1时,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正确的说法有 .(请写出所有正确说法的序号)【解析】∵抛物线开口向上,即a>0;与y轴的交点在x轴下方,即c<0,∴ac<0,①正确;由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坐标(-1,0),(3,0),可得方程ax2+bx+c=0的根为x1=-1,x2=3,②正确;由函数图象与x=1的交点位于x轴下方,即a+b+c<0,③错误;由函数图象可得抛物线的对称轴为x=1,当x>1时,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故正确的说法有①②④.例4 如图,利用一面墙(墙长为15m)和30m长的篱笆来围矩形场地,若设垂直墙的一边长为x(m),围成的矩形场地的面积为y(m2).(1)求y与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2)怎样围成一个面积为112m2的矩形场地?。
2018-2019学年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第二十二章二次函数章末小结教案
1.教学重点
-二次函数的定义及其一般形式,特别是a、b、c的几何意义;
-二次函数图像与等;
-二次函数顶点式的理解和应用,包括顶点的坐标表示及如何通过顶点式求解最值;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掌握图像与方程根之间的对应关系;
-实际问题中的二次函数模型构建,学会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结合具体实际问题,如抛物线形状的物体运动轨迹分析,引导学生如何建立二次函数模型。
2.教学难点
-对二次函数图像与性质的综合理解,尤其是如何通过图像读取顶点、最值等关键信息;
-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二次函数模型,对问题进行合理的数学建模;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结合问题的解决,特别是涉及图像交点与方程根的对应关系;
3.二次函数的顶点式:y=a(x-h)^2+k;
4.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通过二次函数图像可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5.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最大(小)值问题、最优解问题等。
本节课将带领学生对本章内容进行系统回顾,巩固二次函数的基础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掌握二次函数的定义、图像、性质及顶点式,培养数学抽象、逻辑推理能力;
-对于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结合问题,通过图像与方程的对比,引导学生发现图像交点与方程根的内在联系;
-通过变换二次函数图像(如平移、伸缩等)的练习,加深学生对顶点式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二次函数》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抛物线形状的物体运动轨迹?”(如抛球、跳水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二次函数的奥秘。
桂平市九中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圆章末复习课件新版北师大版
一农民用40m长的篱笆围成一个一边靠墙的长方形菜园 , 和墙垂直的一 边长为Xm , 菜园的面积为Ym2 , 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 并说出自变 量的取值范围。当x=12m时 , 计算菜园的面积。
解 : 由题意得 : Y=x(40-2x) 即 : Y=-2x2+40x (0<x<20) 当x=12m时 , 菜园的面积为 :
nR2 1
S
lR
360 2
休息时间到啦
同学们,下课休息十分钟。现在是休 息时间,你们休息一下眼睛,
看看远处,要保护好眼睛哦~站起来 动一动,久坐对身体不好哦~
结束语
同学们,你们要相信梦想是价值的源泉,相信成 功的信念比成功本身更重要,相信人生有挫折没 有失败,相信生命的质量来自决不妥协的信念,
即 : 在⊙O 中 , ∵四边形ABCD是内接四边形 , ∴∠C +∠BAD = 180° ,
∠B +∠D = 180° , ∠DAE = ∠C .
切线的性质与判定定理
〔1〕性质定理 : 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
〔如上图〕
推论1 : 过圆心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过切点.
推论2 : 过切点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过圆心.
5、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 : 平行 于这两条平行线且到两条直线距离都相等的 一条直线.
以上共 4 个定理 , 简称 2 推 3 定理 : 此 定理中共 5个结论中 , 只要知道其中 2 个即 可推出其他 3 个结论 , 即 :
① AB 是直径 ② AB⊥CD ③CE = DE ④BCBD ⑤ ACAD C
解: (1) y=3(x-1)²+1 =3(x2-2x+1)+1
=3x2-6x+3+1 即 y=3x2-6x+4 是二次函数.
新湘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含教学总结)
第1章二次函数1.1 二次函数【知识与技能】1.理解具体情景中二次函数的意义,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掌握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2.能够表示简单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式,并能根据实际问题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分析和建立两个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验如何用数学的方法描述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情感态度】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二次函数的概念.【教学难点】在实际问题中,会写简单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式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1.教材P2“动脑筋”中的两个问题:矩形植物园的面积S(m2)与相邻于围墙面的每一面墙的长度x(m)的关系式是S=-2x2+100x,(0<x<50);电脑价格y(元)与平均降价率x的关系式是y=6000x2-12000x+6000,(0<x<1).它们有什么共同点?一般形式是y=ax2+bx+c(a,b,c为常数,a≠0)这样的函数可以叫做什么函数?二次函数.2.对于实际问题中的二次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否会有一些限制呢?有.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二次函数的概念及一般形式在上述学生回答后,教师给出二次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形如y=ax 2+bx+c(a, b,c 是常数,a ≠0)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a,b,c 分别是函数解析式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注意:①二次函数中二次项系数不能为0.②在指出二次函数中各项系数时,要连同符号一起指出.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例1 指出下列函数中哪些是二次函数.(1)y=(x-3)2-x 2 ;(2)y=2x(x-1);(3)y=32x-1;(4)y=22x;(5)y=5-x 2+x. 【分析】先化为一般形式,右边为整式,依照定义分析. 解:(2)(5)是二次函数,其余不是.【教学说明】判定一个函数是否为二次函数的思路: 1.将函数化为一般形式. 2.自变量的最高次数是2次.3.若二次项系数中有字母,二次项系数不能为0. 例2 讲解教材P3例题.【教学说明】由实际问题确定二次函数关系式时,要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例3 已知函数y=(m 2-m)x 2+mx+(m+1)(m 是常数),当m 为何值时: (1)函数是一次函数; (2)函数是二次函数.【分析】判断函数类型,关键取决于其二次项系数和一次项系数能否为零,列出相应方程或不等式.解:(1)由200m m m ⎧-=⎨≠⎩ 得010m m ⎩=≠⎧⎨或 ,∴m=1.即当m=1时,函数y=(m 2-m)x 2+mx+(m+1)是一次函数. (2)由m 2-m ≠0得m ≠0且m ≠1,∴当m ≠0且m ≠1时,函数y=(m 2-m)x 2+mx+(m+1)是二次函数.【教学说明】学生自主完成,加深对二次函数概念的理解,并让学生会列二次函数的一些实际应用中的二次函数解析式.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下列函数中是二次函数的是( ) A. 2123y x x =+- B.y=3x 3+2x 2 C.y=(x-2)2-x 3D.212y x =- 2.二次函数y=2x(x-1)的一次项系数是( ) A.1 B.-1 C.2 D.-2 3.若函数232(3)1kk y k x kx -+=-++ 是二次函数,则k 的值为( )A.0B.0或3C.3D.不确定4.若y=(a+2)x 2-3x+2是二次函数,则a 的取值范围是 .5.已知二次函数y=1-3x+5x 2,则二次项系数a= ,一次项系数b= ,常数项c= .6.某校九(1)班共有x 名学生,在毕业典礼上每两名同学都握一次手,共握手y 次,试写出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它 (填“是”或“不是”)二次函数.7.如图,在边长为5的正方形中,挖去一个半径为x 的圆(圆心与正方形的中心重合),剩余部分的面积为y.(1)求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 (2)试求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3)求当圆的半径为2时,剩余部分的面积(π取3.14,结果精确到十分位).【答案】1.D 2.D 3.A 4.a ≠-2 5.5,-3,1 6.21122y x x =- 是 7.(1)y=25-πx 2=-πx 2+25. (2)0<x ≤52.(3)当x=2时,y=-4π+25≈-4×3.14+25=12.44≈12.4.即剩余部分的面积约为12.4.【教学说明】学生自主完成,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待学生完成上述作业后,教师指导.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师生共同回顾二次函数的有关概念.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新知识,还有哪些疑问?与同伴交流.【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知识点,让学生大胆发言,进行知识提炼和知识归纳.第1~3题.1.教材P42.完成同步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1.2 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第1课时二次函数y=ax2(a>0)的图象与性质【知识与技能】1.会用描点法画函数y=ax2(a>0)的图象,并根据图象认识、理解和掌握其性质.2.体会数形结合的转化,能用y=ax2(a>0)的图象和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二次函数y=ax2(a>0)图象的作法和性质的过程,获得利用图象研究函数的经验,培养观察、思考、归纳的良好思维习惯.【情感态度】通过动手画图,同学之间交流讨论,达到对二次函数y=ax2(a>0)图象和性质的真正理解,从而产生对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重点】1.会画y=ax2(a>0)的图象.2.理解,掌握图象的性质.【教学难点】二次函数图象及性质探究过程和方法的体会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问题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一次函数的图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特征是什么?二次函数图象是什么形状呢?问题2如何用描点法画一个函数图象呢?【教学说明】①略;②列表、描点、连线.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探究1画二次函数y=ax2(a>0)的图象.画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教学说明】①要求同学们人人动手,按“列表、描点、连线”的步骤画图y=x2的图象,同学们画好后相互交流、展示,表扬画得比较规范的同学.②从列表和描点中,体会图象关于y轴对称的特征.③强调画抛物线的三个误区.误区一:用直线连结,而非光滑的曲线连结,不符合函数的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如图(1)就是y=x 2的图象的错误画法.误区二:并非对称点,存在漏点现象,导致抛物线变形. 如图(2)就是漏掉点(0,0)的y=x 2的图象的错误画法.误区三:忽视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抛物线要求用平滑曲线连点的同时,还需要向两旁无限延伸,而并非到某些点停止.如图(3),就是到点(-2,4),(2,4)停住的y=x 2图象的错误画法.探究2 y=ax 2(a >0)图象的性质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y=x 2, 212y x =,y=2x 2的图象.【教学说明】要求同学们独立完成图象,教师帮助引导,强调画图时注意每一个函数图象的对称性.动脑筋观察上述图象的特征(共同点),从而归纳二次函数y=ax2(a >0)的图象和性质.【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象,从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y 随x 的增大时的变化情况等几个方面让学生归纳,教师整理讲评、强调.y=ax 2(a >0)图象的性质 1.图象开口向上.2.对称轴是y 轴,顶点是坐标原点,函数有最低点.3.当x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简称右升;当x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简称左降.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 例 已知函数24(2)k k y k x +-=+是关于x 的二次函数.(1)求k 的值.(2)k 为何值时,抛物线有最低点,最低点是什么?在此前提下,当x 在哪个范围内取值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分析】此题是考查二次函数y=ax 2的定义、图象与性质的,由二次函数定义列出关于k 的方程,进而求出k 的值,然后根据k+2>0,求出k 的取值范围,最后由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求出x 的取值范围.解:(1)由已知得22042k k k +≠+-=⎧⎨⎩ ,解得k=2或k=-3.所以当k=2或k=-3时,函数24(2)kk y k x +-=+是关于x 的二次函数.(2)若抛物线有最低点,则抛物线开口向上,所以k+2>0.由(1)知k=2,最低点是(0,0),当x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广东广州中考)下列函数中,当x >0时,y 值随x 值增大而减小的是( )A.y=x 2B.y=x-1C. 34y x =D.y=1x2.已知点(-1,y 1),(2,y 2),(-3,y 3)都在函数y=x 2的图象上,则( ) A.y 1<y 2<y 3 B.y 1<y 3<y 2 C.y 3<y 2<y 1 D.y 2<y 1<y 33.抛物线y=13x 2的开口向 ,顶点坐标为 ,对称轴为 ,当x=-2时,y= ;当y=3时,x= ,当x ≤0时,y 随x 的增大而 ;当x >0时,y 随x 的增大而 .4.如图,抛物线y=ax 2上的点B ,C 与x 轴上的点A (-5,0),D (3,0)构成平行四边形ABCD ,BC 与y 轴交于点E (0,6),求常数a 的值.【教学说明】学生自主完成,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当学生疑惑时,教师及时指导.【答案】1.D 2.A 3.上,(0,0),y 轴,43,±3,减小,增大 4.解:依题意得:BC=AD=8,BC ∥x 轴,且抛物线y=ax 2上的点B ,C 关于y轴对称,又∵BC与y轴交于点E(0,6),∴B点为(-4,6),C点为(4,6),将(4,6)代入y=ax2得:a=3.8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师生共同回顾二次函数y=ax2(a>0)图象的画法及其性质.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新知识,还有哪些疑问?请与同伴交流.第1、2题.1.教材P72.完成同步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第2课时二次函数y=ax2(a<0)的图象与性质【知识与技能】1.会用描点法画函数y=ax2(a<0)的图象,并根据图象认识、理解和掌握其性质.2.体会数形结合的转化,能用y=ax2(a<0)的图象与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二次函数y=ax2(a<0)图象的作法和性质的过程,获得利用图象研究函数的经验,培养观察、思考、归纳的良好思维习惯.【情感态度】通过动手画图,同学之间交流讨论,达到对二次函数y=ax2(a≠0)图象和性质的真正理解,从而产生对数学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①会画y=ax2(a<0)的图象;②理解、掌握图象的性质. 【教学难点】二次函数图象的性质及其探究过程和方法的体会.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1.在坐标系中画出y=12x2的图象,结合y=12x2的图象,谈谈二次函数y=ax2(a>0)的图象具有哪些性质?2.你能画出y=-12x2的图象吗?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探究1画y=ax2(a<0)的图象请同学们在上述坐标系中用“列表、描点、连线”的方法画出y=-12x2的图象.【教学说明】教师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强调画图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同学们完成后相互交流,表扬图象画得“美观”的同学.问:从所画出的图象进行观察,y=12x2与y=-12x2有何关系?归纳:y=12x2与y=-12x2二者图象形状完全相同,只是开口方向不同,两图象关于y轴对称.(教师引导学生从理论上进行证明这一结论) 探究2二次函数y=ax2(a<0)性质问:你能结合y=-12x2的图象,归纳出y=ax2(a<0)图象的性质吗?【教学说明】教师提示应从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位置,y随x的增大时的变化情况几个方面归纳,教师整理,强调y=ax2(a<0)图象的性质.1.开口向下.2.对称轴是y轴,顶点是坐标原点,函数有最高点.3.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简称右降,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简称左升.探究3二次函数y=ax2(a≠0)的图象及性质学生回答:【教学点评】一般地,抛物线y=ax2的对称轴是,顶点是,当a>0时抛物线的开口向,顶点是抛物线的最点,a 越大,抛物线开口越;当a<0时,抛物线的开口向,顶点是抛物线的最点,a越大,抛物线开口越,总之,|a|越大,抛物线开口越 .答案:y轴,(0,0),上,低,小,下,高,大,小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例1 填空:①函数y=(-2x)2的图象是,顶点坐标是,对称轴是,开口方向是 .②函数y=x2,y=12x2和y=-2x2的图象如图所示,请指出三条抛物线的解析式.解:①抛物线,(0,0),y轴,向上;②根据抛物线y=ax2中,a的值的作用来判断,上面最外面的抛物线为y=12x2,中间为y=x2,在x轴下方的为y=-2x2.【教学说明】解析式需化为一般式,再根据图象特征解答,避免发生错误.抛物线y=ax2中,当a>0时,开口向上;当a<0时,开口向下,|a|越大,开口越小.例2 已知抛物线y=ax2经过点(1,-1),求y=-4时x的值.【分析】把点(1,-1)的坐标代入y=ax2,求得a的值,得到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再把y=-4代入已求得的表达式中,即可求得x的值.解:∵点(1,-1)在抛物线y=ax 2上,-1=a ·12,∴a=-1,∴抛物线为y=-x 2.当y=-4时,有-4=-x 2,∴x=±2.【教学说明】在求y=ax 2的解析式时,往往只须一个条件代入即可求出a 值.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下列关于抛物线y=x 2和y=-x 2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抛物线y=x 2和y=-x 2有共同的顶点和对称轴 B.抛物线y=x 2和y=-x 2关于x 轴对称C.抛物线y=x 2和y=-x 2的开口方向相反D.点(-2,4)在抛物线y=x 2上,也在抛物线y=-x 2上2.二次函数y=ax 2与一次函数y=-ax(a ≠0)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象大致是( )3.二次函数226(1)m m y m x+-=-,当x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则m= .4.已知点A (-1,y 1),B(1,y 2),C(a,y 3)都在函数y=x 2的图象上,且a >1,则y 1,y 2,y 3中最大的是 .5.已知函数y=ax 2经过点(1,2).①求a 的值;②当x <0时,y 的值随x 值的增大而变化的情况.【教学说明】学生自主完成,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和掌握,当学生疑惑时,教师及时指导.【答案】1.D 2.B 3.2 4.y 35.①a=2 ②当x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疑惑?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点评:(1)y=ax2(a<0)图象的性质;(2)y=ax2(a≠0)关系式的确定方法.第1~2题.1.教材P102.完成同步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第3课时二次函数y=a(x-h)2的图象与性质【知识与技能】1.能够画出y=a(x-h)2的图象,并能够理解它与y=ax2的图象的关系,理解a,h对二次函数图象的影响.2.能正确说出y=a(x-h)2的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二次函数y=a(x-h)2的图象的作法和性质的过程,进一步领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情感态度】1.在小组活动中体会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2.进一步丰富数学学习的成功体验,认识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教学重点】掌握y=a(x-h)2的图象及性质.【教学难点】理解y=a(x-h)2与y=ax2图象之间的位置关系,理解a,h对二次函数图象的影响.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1.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y=12x2与y=12(x-1)2的图象,完成下表.2.二次函数y=12(x-1)2的图象与y=12x2的图象有什么关系?3.对于二次函数12(x-1)2,当x取何值时,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当x取何值时,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归纳二次函数y=a(x-h)2的图象与性质并完成下表.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例1 教材P12例3.【教学说明】二次函数y=ax2与y=a(x-h)2是有关系的,即左、右平移时“左加右减”. 例如y=ax2向左平移1个单位得到y=a(x+1)2,y=ax2向右平移2个单位得到y=a(x-2)2的图象.例2 已知直线y=x+1与x轴交于点A,抛物线y=-2x2平移后的顶点与点A 重合.①水平移后的抛物线l的解析式;②若点B(x1,y1),C(x2,y2)在抛物线l上,且-12<x1<x2,试比较y1,y2的大小.解:①∵y=x+1,∴令y=0,则x=-1,∴A(-1,0),即抛物线l的顶点坐标为(-1,0),又∵抛物线l是由抛物线y=-2x2平移得到的,∴抛物线l的解析式为y=-2(x+1)2.②由①可知,抛物线l的对称轴为x=-1,∵a=-2<0,∴当x>-1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又-12<x1<x2,∴y1>y2.【教学说明】二次函数的增减性以对称轴为分界,画图象取点时以顶点为分界对称取点.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二次函数y=15(x-1)2的最小值是()A.-1B.1C.0D.没有最小值2.抛物线y=-3(x+1)2不经过的象限是()A.第一、二象限B.第二、四象限C.第三、四象限D.第二、三象限3.在反比例函数y=kx中,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则二次函数y=k(x-1)2的图象大致是()4.(1)抛物线y=13x2向平移个单位得抛物线y=13(x+1)2;(2)抛物线向右平移2个单位得抛物线y=-2(x-2)2.5.(广东广州中考)已知抛物线y=a(x-h)2的对称轴为x=-2,且过点(1,-3).(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画出函数的大致图象;(3)从图象上观察,当x取何值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取何值时,函数有最大值(或最小值)?【教学说明】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巡视解疑.【答案】1.C 2.A 3.B 4.(1)左,1 (2)y=-2x25.解:(1)y=-13(x+2)2 (2)略(3)当x<-2时,y随x增大而增大;当x=-2时,y有最大值0.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疑惑?2.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点评:(1)y=a(x-h)2的图象与性质;(2)y=a(x-h)2与y=ax2的图象的关系.1.教材P12第1、2题.2.完成同步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第4课时二次函数y=a(x-h)2+k的图象与性质【知识与技能】1.会用描点法画二次函数y=a(x-h)2+k的图象.掌握y=a(x-h)2+k的图象和性质.2.掌握y=a(x-h)2+k与y=ax2的图象的位置关系.3.理解y=a(x-h)2+k,y=a(x-h)2,y=ax2+k及y=ax2的图象之间的平移转化.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二次函数y=a(x-h)2+k的图象的作法和性质的过程,进一步领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情感态度】1.在小组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2.体验数学活动中充满着探索性,感受通过认识观察,归纳,类比可以获得数学猜想的乐趣.【教学重点】二次函数y=a(x-h)2+k的图象与性质.【教学难点】由二次函数y=a(x-h)2+k的图象的轴对称性列表、描点、连线.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复习回顾:同学们回顾一下:①y=ax2,y=a(x-h)2,(a≠0)的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y随x 的增减性分别是什么?②如何由y=ax2(a≠0)的图象平移得到y=a(x-h)2的图象?③猜想二次函数y=a(x-h)2+k的图象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及y随x的增减性如何?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探究1 y=a(x-h)2+k的图象和性质1.由老师提示列表,根据抛物线的轴对称性观察图象回答下列问题:①y=-12(x+1)2-1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及y随x的增减性如何?②将抛物线y=-12x2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得抛物线y=-12(x+1)2-1.2.同学们讨论回答:①一般地,当h>0,k>0时,把抛物线y=ax2向右平移h个单位,再向上平移k个单位得抛物线y=a(x-h)2+k;平移的方向和距离由h,k的值来决定.②抛物线y=a(x-h)2+k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及y随x的增减性如何?探究2二次函数y=a(x-h)2+k的应用【教学说明】二次函数y=a(x-h)2+k的图象是,对称轴是,顶点坐标是,当a>0时,开口向,当a<0时,开口向.答案:抛物线,直线x=h,(h,k),上,下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例1 已知抛物线y=a(x-h)2+k,将它沿x轴向右平移3个单位后,又沿y轴向下平移2个单位,得到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3(x+1)2-4,求原抛物线的解析式.【分析】平移过程中,前后抛物线的形状,大小不变,所以a=-3,平移时应抓住顶点的变化,根据平移规律可求出原抛物线顶点,从而得到原抛物线的解析式.解:抛物线y=-3(x+1)2-4的顶点坐标为(-1,-4),它是由原抛物线向右平移3个单位,向下平移2个单位而得到的,所以把现在的顶点向相反方向移动就得到原抛物线顶点坐标为(-4,-2).故原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3(x+4)2-2.【教学说明】抛物线平移不改变形状及大小,所以a值不变,平移时抓住关键点:顶点的变化.例2 如图是某次运动会开幕式点燃火炬时的示意图,发射台OA的高度为2m,火炬的高度为12m,距发射台OA的水平距离为20m,在A处的发射装置向目标C发射一个火球点燃火炬,该火球运行的轨迹为抛物线形,当火球运动到距地面最大高度20m时,相应的水平距离为12m.请你判断该火球能否点燃目标C?并说明理由.【分析】建立适当直角坐标系,构建二次函数解析式,然后分析判断.解:该火球能点燃目标.如图,以OB所在直线为x轴,OA所在直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则点(12,20)为抛物线顶点,设解析式为y=a(x-12)2+20,∵点(0,2)在图象上,∴144a+20=2,∴a=-18,∴y=-18(x-12)2+20.当x=20时,y=-18×(20-12)2+20=12,即抛物线过点(20,12),∴该火球能点燃目标.【教学说明】二次函数y=a(x-h)2+k的应用关键是构造出二次函数模型.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若抛物线y=-7(x+4)2-1平移得到y=-7x2,则必须()A.先向左平移4个单位,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B.先向右平移4个单位,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C.先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向下平移4个单位D.先向右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4个单位2.抛物线y=x2-4与x轴交于B,C两点,顶点为A,则△ABC的周长为()A.45B.45+4C.12D.25+43.函数y=ax2-a与y=ax-a(a≠0)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象可能是()4.二次函数y=-2x2+6的图象的对称轴是,顶点坐标是,当x 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5.已知函数y=ax2+c的图象与函数y=-3x2-2的图象关于x轴对称,则a= ,c= .6.把抛物线y=(x-1)2沿y轴向上或向下平移,所得抛物线经过Q(3,0),求平移后抛物线的解析式.【教学说明】学生自主完成,加深对新知的理解,教师引导解疑.【答案】1.B 2.B 3.C 4.y轴,(0,6),<0 5.3,2 6.y=(x-1)2-4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疑惑?2.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点评:①二次函数y=a(x-h)2+k的图象与性质;②如何由抛物线y=ax2平移得到抛物线y=a(x-h)2+k.【教学说明】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小结,加深理解掌握y=ax2与y=a(x-h)2+k 二者图象的位置关系.第1~3题.1.教材P152.完成同步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第5课时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与性质【知识与技能】1.会用描点法画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2.会用配方法求抛物线y=ax2+bx+c的顶点坐标、开口方向、对称轴、y随x的增减性.3.能通过配方求出二次函数y=ax2+bx+c(a≠0)的最大或最小值;能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求实际问题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的作法和性质的过程,体会建立二次函数y=ax2+bx+c(a≠0)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公式的必要性.2.在学习y=ax2+bx+c(a≠0)的性质的过程中,渗透转化(化归)的思想. 【情感态度】进一步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的化归思想,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 【教学重点】①用配方法求y=ax2+bx+c的顶点坐标;②会用描点法画y=ax2+bx+c的图象并能说出图象的性质.【教学难点】能利用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公式,解决一些问题,能通过对称性画出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请同学们完成下列问题.1.把二次函数y=-2x2+6x-1化成y=a(x-h)2+k的形式.2.写出二次函数y=-2x2+6x-1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及顶点坐标.3.画y=-2x2+6x-1的图象.4.抛物线y=-2x2如何平移得到y=-2x2+6x-1的图象.5.二次函数y=-2x2+6x-1的y随x的增减性如何?【教学说明】上述问题教师应放手引导学生逐一完成,从而领会y=ax2+bx+c 与y=a(x-h)2+k的转化过程.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探究1 如何画y=ax 2+bx+c 图象,你可以归纳为哪几步?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一般分为三步:1.先用配方法求出y=ax 2+bx+c 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2.列表,描点,连线画出对称轴右边的部分图象.3.利用对称点,画出对称轴左边的部分图象.探究2 二次函数y=ax 2+bx+c 图象的性质有哪些?你能试着归纳吗?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抛物线y=ax 2+bx+c=224()24b ac b a x a a -++ ,对称轴为x=-2ba,顶点坐标为(-2b a ,244ac b a -),当a >0时,若x >-2b a ,y 随x 增大而增大,若x <-2ba,y随x 的增大而减小;当a <0时,若x >-2b a ,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若x<-2ba,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探究3 二次函数y=ax 2+bx+c 在什么情况下有最大值,什么情况下有最小值,如何确定?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例1 将下列二次函数写成顶点式y=a(x-h)2+k 的形式,并写出其开口方向,顶点坐标,对称轴.①y=14x 2-3x+21 ②y=-3x 2-18x-22 解:①y=14x 2-3x+21 = 14(x 2-12x)+21 =14(x 2-12x+36-36)+21=14(x-6)2+12.∴此抛物线的开口向上,顶点坐标为(6,12),对称轴是x=6.②y=-3x2-18x-22=-3(x2+6x)-22=-3(x2+6x+9-9)-22=-3(x+3)2+5.∴此抛物线的开口向下,顶点坐标为(-3,5),对称轴是x=-3.【教学说明】第②小题注意h值的符号,配方法是数学的一个重要方法,需多加练习,熟练掌握;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也可以根据公式直接求解.例2 用总长为60m的篱笆围成的矩形场地,矩形面积S随矩形一边长l的变化而变化,l是多少时,场地的面积S最大?①S与l有何函数关系?②举一例说明S随l的变化而变化?③怎样求S的最大值呢?解:S=l (30-l)=- l2+30l (0<l<30)=-( l2-30l)=-( l-15)2+225画出此函数的图象,如图.∴l=15时,场地的面积S最大(S的最大值为225)【教学说明】二次函数在几何方面的应用特别广泛,要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确定,同时所画的函数图象只能是抛物线的一部分.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北京中考)抛物线y=x2-6x+5的顶点坐标为()A.(3,-4)B.(3,4)C.(-3,-4)D.(-3,4)2.(贵州贵阳中考)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如图所示,当-5≤x≤0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最小值5、最大值0B.有最小值-3、最大值6C.有最小值0、最大值6D.有最小值2、最大值63.如图,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开口向上,图象经过点(-1,2)和(1,0),且与y轴相交于负半轴.(1)给出四个结论:①a>0;②b>0;③c>0;④a+b+c=0.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2)给出四个结论:①abc<0;②2a+b>0;③a+c=1;④a>1.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教学说明】通过练习,巩固掌握y=ax2+bx+c的图象和性质. 【答案】1.A 2.B 3.(1)①④ (2)②③④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疑惑?2.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点评:(1)用配方法求二次y=ax2+bx+c的顶点坐标、对称轴;(2)由y=ax2+bx+c的图象判断与a,b,c有关代数式的值的正负;(3)实际问题中自变量取值范围及函数最值.1.教材P15第1~3题.2.完成同步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1.3 不共线三点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知识与技能】1.掌握用待定系数法列方程组求二次函数解析式.2.由已知条件的特点,灵活选择二次函数的三种形式,合适地设置函数解析式,可使计算过程简便.【过程与方法】通过例题讲解使学生初步掌握,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情感态度】通过本节教学,激发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教学难点】灵活选择合适的表达式设法.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1.同学们想一想,已知一次函数图象上两个点的坐标,如何用待定系数法求它的解析式?学生回答:2.已知二次函数图象上有两个点的坐标,能求出其解析式吗?三个点的坐标呢?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探究1已知三点求二次函数解析式讲解:教材P21例1,例2.【教学说明】让学生通过例题讲解归纳出已知三点坐标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方法.。
初三数学19章到结束的教案
19.4 二次函数应用(1)【学习目标】理解二次函数y=ax 2+bx+c (a ≠0)的图象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与一元二次方程ax 2+bx+c=0(a ≠0)的根的关系;会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
一、填空:1.抛物线238(0)y ax x a =+-≠与x 轴只有一个交点(1.3,0),则关于x 的方程2380ax x +-=的根是________.2.关于x 的方程230x x m --+=的根的判别式△>0,则抛物线23y x x m =--+与x 轴的交点位于原点的_________(填“同侧”或“两侧”).3.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是(-1,0)和(3,0),则这条抛物线的对称轴是____________.4. 抛物线221y x x =-+与y 轴的交点是_______, 与直线x=2的交点是__________. 二.选择题:5.抛物线2y ax bx c =++如图所示,则关于x 的方程20ax bx c ++=的根的情况是( ) A .有两个不相等的正实数根. B .有两个异号实数根.C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D. 没有实数根. 三.解答题:6.画出数22y x x =--的图象,利用图象回答: (1)方程220x x --=的解是什么? (2)x 取什么值时,函数值大于0? (3)x 取什么值时,函数值小于0?7. 利用函数图像求一元二次方程 x 2-2x-2=0 的近似解(精确到0.1)一、填空:1.抛物线22(0)y ax x m a =+-≠与x 轴有两个交点(-4,0)、(3,0),则关于x 的方程220ax x m +-=的根是________.2.则抛物线275y x x m =-+与x 轴没有交点,则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 3. 抛物线2321y x x =-+与直线y=x+1的交点是__________. 二.选择题:4.如图所示关于x 的方程20ax bx c ++=有两个异号实数根,则抛物线2y ax bx c =++的情况是( )A B C D5. 抛物线243y x x =--与x 轴交于点A 、B ,顶点为P ,则△PAB 的面积是( ) A.B .C. D. 12三.解答题:6.心理学家发现,学生对概念的接受能力y 与提出概念所用的时间x (单位:分钟)之间满足函数关系式:20.1 2.643y x x =-++(0≤x ≤30).y 值越大,表示接受能力越强.(1)x 在什么范围内,学生的接受能力逐步增强?x 在什么范围内,学生的接受能力逐步降低? (2)第10分钟时学生的接受能力是多少? (3)第几分钟时,学生的接受能力是49.9?2119.4二次函数应用(2) 【学习目标】用二次函数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建模思想。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章末复习教案与反思
章末复习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
欧阳修铁山学校何逸春【知识与技能】1.掌握圆的相关概念和定理;2.圆的相关概念和定理的应用.【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本章知识的系统复习,使学生对本章知识能够全面的了解,掌握. 【情感态度】在整理知识点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习惯,让学生感受成功,并找到解决圆的相关问题的一般方法.【教学重点】掌握圆的相关概念和定理.【教学难点】圆的相关概念和定理的应用.一、知识框图,整体把握【教学说明】引导学生回顾本章知识点,使学生系统地了解本章知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二、释疑解惑,加深理解1.圆的定义2.与圆相关的概念:①弦和直径②弧、半圆、优弧、劣弧③等圆④等弧⑤圆心角圆是轴对称图形,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3.垂径定理垂径定理推论4.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心距相等.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条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5.圆周角的定义6.圆周角定理及讨论7.确定圆的条件8.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9.点与圆的位置关系10.切线的性质定理及推论11.三角形的内切圆、内心12.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13.弧长及扇形的面积【教学说明】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回忆,进一步理解本章知识.三、典例精析,复习新知1.如图,AB是⊙O的直径,点C是圆上一点∠BAC=70°,则∠OCB=________.解:20°2.如图,若AB是⊙O的直径,AB=10cm,∠CAB =30°,则 BC=________cm.解:53.如图AB是⊙O的直径,∠BAC=42°,点D是弦AC的中点,则∠DOC的度数是________°.解:484.如图,一条公路的转变处是一段圆弧(即图中弧CD,点O是弧CD的圆心),其中CD =600米,E为弧CD上一点,且OE丄CD垂足为F,OF=3米,则这段弯路的长度为()A.200π米B. 100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018武汉中考前最后一课
2018武汉中考前最后一课第一篇:2018武汉中考前最后一课周末数学课堂.最后一课六月,是毕业的季节,是青春绽放的季节,是孩子们圆梦的季节。
每到这样的时日,老师的心中总会有太多的感慨,更是充满着无限的期待。
三年过去了,孩子们即将带着家长老师的期待,怀惴着各自的梦想踏上中考的征程。
在此之际,我根据学生过去的学习与考试情况,结合近几年数学中考题类作如下建议,以期对孩子们在中考中顺利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有些许帮助。
考前适应性学习短短几天的时间,你不可能再去系统全面地学习所有的知识,不然当你发现还有这样那样的知识点你还没有掌握时,这可能让你的心爆了,徒增苦恼和焦虑。
知识是考试的基础保障,短期内无法改变的,就不要去试图改变。
那我们能做的有什么呢?将错题本中的题试作再做一遍,重温笔记中重要的解题技巧,还有最近模考中时而得分时而失分的题类去作重点攻克,对那些至今尚模糊易记混的公式定理作强化记忆。
做到这些,你会觉得自己的知识储备和解题能力已大大增强。
作息规律饮食合理这些天,我们准时起床,各科目的学习有次序有计划地进行。
调整好生物时钟,数学中考时间为14:30-16:30,让我们的大脑一到这个点数学思维就有相应的兴奋。
晚上十点左右就上床睡觉,不再熬夜,养精蓄锐。
让思维充满活力。
当然也不宜睡得太早,所有与平时作息时间改变太大的做法都是无益的。
家长大可不必去安排“中考食谱”,一切就按平常的习惯就好了。
另外,考前“微微的饥饿感”是最健康的感觉,最有利于考试中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自我调适树立信心知识因素和体力因素已基本定型,而考试中引起成绩波动最大的就是心理因素。
考试前,紧张情绪是合理的,必要的,紧张是在意也是兴奋。
但过度的紧张会让你失去自我。
紧张的原因通常有三:人生第一次大考的压力;考前复习时,时不时发现有不会的知识让人焦心;对考后可能出现的各种结果的猜测而引起的患得患失的心理。
第一点是正常有益的,第二点其实是孩子对负面因素的放大,第三点根本就是庸人自扰了。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章末复习 (4)教案与反思牛老师
章末复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五十八章》涵亚学校陈冠宇【知识与技能】1.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熟记30°、45°、60°的正弦、余弦和正切的函数值.2.能够正确地使用计算器,由已知锐角的度数求出它的三角函数值,由已知三角函数值求出相应的锐角的度数.3.会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通过锐角三角函数的学习,进一步认识函数,体会函数的变化与对应的思想.【情感态度】通过解直角三角形的学习,体会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教学重点】会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会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一、知识结构【教学说明】引导学生回顾本章知识点,使学生系统地了解本章知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二、释疑解惑,加深理解1.正弦的概念:在直角三角形中,我们把锐角α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作角α的正弦.记作sinα,即:2.余弦的概念:在直角三角形中,我们把锐角α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作角α的余弦.记作cosα.即3.正切的概念:在直角三角形中,我们把锐角α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作角α的正切.记作tanα,即:4.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5.三角函数的概念:我们把锐角α的正弦、余弦、正切统称为角α的锐角三角函数.6.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在直角三角形中,利用已知元素求其余未知元素的过程,叫作解直角三角形.7.仰角、俯角的概念:当我们进行测量时,在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角中,视线在水平线上方的角叫作仰角,在水平线下方的角叫作俯角.8.坡度的概念:坡面的铅垂高度与水平前进的距离的比叫作坡度(或坡比);记作i,坡度通常用l∶m的形式;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叫作坡角,记作α.坡度越大,坡角越大,坡面就越陡.【教学说明】引导学生回忆本章所学的有关概念,知识点.加深学生的印象.三、典例精析,复习新知1.已知,如图,D是△ABC中BC边的中点,∠BAD=90°,tanB=23,求sin∠DAC.解:过D作DE∥AB交AC于E,则∠ADE=∠BAD=90°,由tanB=23,得23ADAB=,设AD=2k,AB=3k,∵D是△ABC中BC边的中点,∴DE=32k∴在Rt△ADE中,AE=52k,∴sin∠DAC=332552kDEAE k==.3.如图所示,菱形ABCD 的周长为20 cm ,DE ⊥AB ,垂足为E ,sinA=35则下列结论正确的个数为( ) ①DE =3 cm ;②BE =1 cm ;③菱形的面积为15 cm2;④BD =210cm.A.1个B.2个C.3个D.4个 分析:由菱形的周长为20 cm 知菱形边长是5 cm.在Rt △ADE 中,∵ AD =5 cm ,sin A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数学最后一课
初三数学最后一课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初三数学最后一课
一、答题先易后难
二、答卷仔细审题稳中求快
三、答数学卷要注意陷阱,不要受思维定式的影响。
四、对题目的书写要清晰
五、对未见过的题目要充满信心
六、图形添线,必有规律
这几年考试中,几何图形的辅助线集中在四方面:1、如果图形中有特殊点,如切点,斜边的中点,就要连结特殊线段,如经过切点的半径、斜边上的中线,等等;2、作垂线,构成直角三角形,便于计算;3、分割四边形,或延长一组对边,或平移线段,把四边形转化为三角形来研究。
4、平行线
八、做题中的注意事项:
(一)、选择题:注意选择题要看完所有选项,解完后不要立即检查。
常见的方法有观察、计算、淘汰、图形、特殊值法。
有些判断几个命题正确个数的题目,一定要慎重,你认为错误的最好能找出反例,要注意分类思想的运用,如果选项中存在多种情况的,要思考是否适合题意,找规律题可以多写一些情况,或对原式进行变形,以找出规律,也可用特殊值进行检验。
采用淘汰法和代入检验法可节省时间。
(二)、填空题:1、注意分类思想的使用(注意钝角三角形的高在外部,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的度数一个,一条弦所对的圆周角的度数两个);2、注
意题目的隐含条件,比如二次项系数不为0,实际问题中的整数等;3、要注意是否带单位,表达格式一定是最终化简结果;
(三)、解答题:
1.做题顺序:一般按照试题顺序做,实在做不出来,可先放一放,
2.解答题中的较容易题,要认真细致,分式方程要检验,一元二次方程要注意二次项系数不为0,作图题要注意用铅笔,保留作图痕迹。
字迹清晰,卷面整洁,解题过程规范.
3.求点的坐标;作垂线段,求垂线段的长,再根据所在象限决定其符号.注意用坐标表示线段的长度时,要注意长度是正值,在负坐标前加负号. 4.求最值问题分两类(1).注意利用函数,没有函数关系的,自己构造函数,要注意数学问题的最值不一定是实际问题的最值,要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几何图形中利用对称解决
5.概率题;若是二步事件,或放回事件,或关注和或积的题,一般用列表法;若是三步事件,或不放回事件,一般用树状图。
6.分类思想的使用:未给出图形的题目要注意是否会有不同情况,画出不同的图形A:等腰三角形的分类:以哪个点作顶点分为三类(两画圆弧,一作垂直平分线)B:直角三角形的分类:以哪个点作直角顶点,注意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C:相切:注意不同位置;D:圆内接三角形,注意圆心在三角形内部还是外部;E:等腰三角形注意,告诉一边要分为这一边是底还是腰,告诉一角要分为这一角是顶角还是底角。
7.应用题:注意题目当中的等量关系,是为了构造方程,不等量关系是为了求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求出方程的解后,要注意验根,是否符合实际问题,要记着取舍。
8.动态问题,要注意点线的对应关系,用局部的变化来反映整体变化,通常
利用平行得相似,注意临界状态,临界状态往往是自变量取值的分界线. 9.面积问题,中考中的面积问题往往是不规则图形,往往需要借助于面积和和面积差.规则图形公式。
三角形利用同底等高面积相等,主要是构造平行线。
10.综合题:A:综合题一般分为好几步,逐步递进,前几步往往比较容易,一定要做,中招是按步骤给分的,能多一些就多做一些,可以多得分数;B:注意大前提和各小题的小前提,不要弄混;C:注意前后问题的联系,
前面得出的结论后面往往要用到;D:从条件入手,可以多写一些结论,看哪个结论对作题有帮助,实在做不下去时,再审题,看看是否还有条件没有用到,需不需要做辅助线;从结论入手,逆向思维,正着答题;E往往利用相似(8
字形或A字形图),设求知数,构造方程,解方程而求解,必要时需做辅
助线.函数图像上的点可借助函数解析式来设点,通常设横坐标,利用解析式来表示纵坐标。
带着必胜的信心,轻装上阵,你一定能取得优异的成绩,祝你们马到成功,旗开得胜!昌黎三中初三全体数学教师为你们祝福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