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教学过程与教学原则
7《教育学原理》课堂教学....
三、教学过程的结构
(一)引起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学习动机往往与兴趣、求 知欲和责任感联系在一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一种有利于调动 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动机,为教学活动 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这个阶段,教师要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启发学生的责任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
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是指教师在向学生传 授准确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结合科学文化知识教学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正确的人生观、科学的世界观的 教育,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教书,又要育人。贯彻 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的要求如下:
二、教学原则及其运用 (一)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
一、教学过程的本质
(二)当前我国对教学过程性质的认识
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认识的间接性。 (2)认识的引导性。(3)认识 的简捷性。 (4)认识的交往性。 (5)认识的教育性。
二、教学过程的规律
(一)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间接经验是指人类在长期认识过程中积累的认识 成果,主要表现为书本知识或记录在其他媒体上的知 识。
二、教学原则及其运用 (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理论知识的学习为主导,帮助 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并注重运用知识分析问题 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二、教学原则及其运用 (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二、教学过程的规律 (三)教学中知、情、意相统一
教学具有教育性,这是由赫尔巴特率先明确提出 的观点。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情、意相互作 用,同时介入,这就需要处理好知识学习与思想、 情感、意志培养的关系问题。
第七章教学过程与教学原则
第七章教学过程与教学原则教学过程是指教师在课堂中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按照一定的教学步骤,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达到教学目标的过程。
而教学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以提高教学效果。
本章将分析教学过程与教学原则的关系,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重要环节。
教学过程与教学原则的关系密不可分。
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学、心理学以及教育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教学指导原则,它为教学过程提供了准则和规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教学原则,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设计合理的教学步骤,使学生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学习法等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原则,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组织结构,使学生逐步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过程中有几个重要环节需要特别关注。
首先是导入环节。
导入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开始,它既是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过程,也是学习目标和任务的明确过程。
在导入环节中,教师可以运用情境导入、问题导入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为学习打下基础。
其次是教学设计环节。
教学设计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它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教学步骤的设计等。
在教学设计环节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
最后是总结评价环节。
总结评价环节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结束,它是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的过程。
教师可以通过问答、小组讨论、作业布置等方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为下一次教学提供参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遵循一些教学原则。
首先是启发性原理。
启发性原理要求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
其次是差异性原则。
差异性原则是指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学习需求,差异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以满足个体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师学与教学论2
第七章教学过程和教学原则1、如何理解教学过程的含义?教学过程是教学活动的启动、发展、变化和结束在时间上连续展开的程序结构。
教学过程是认识过程、心理过程、社会化过程的复合整体。
2、如何理解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1)接受式教学的基本阶段。
是指学生通过教师呈现的教学内容来掌握现成知识、形成技能的一种教学形式。
有准备阶段、感知阶段、理解阶段、巩固阶段、运用阶段(2)发现探究式教学的基本阶段。
是学生通过自己再发现知识形成的步骤,以获取知识并发展探究性思维的一种教学形式。
有1、设置问题情境;2、发现问题;3、提出假说4、验证假说5运用结论解决新问题两者之间的关系:接受式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大量的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从书本中获取知识的能力,同时,接受式教学要求的教育设施水平较低,因而经济易行。
但是学生的学习成了纯粹的被动的接受、记忆的过程,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发现探究式教学有利于保证教学中学生主体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在主动解决问题过程中,最大限度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学生掌握了发现的方法和探究的方式,有助于保持记忆并形成迁移能力。
但是这种教学方式教学过程费时较多,效率不高,适用范围有限。
只有将接受式教学和发现探究式教学结合起来,才能做到优势互补,不仅能向学生传授科学结构的知识,而且能够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发挥最大的效能。
3、如何理解启发式教学原则?启发式教学原则要求,“启而能发,发而能导,导而能活,活而不乱。
”而启发的标志在于,教师能够围绕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积极地思维活动。
启发式原则实际上是一种教育思想,是对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的深刻阐述。
第八章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1、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含义?教学模式:是指建立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基础上,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的,将教学的诸要素以特定的方式组合成具体相对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并具体可操作性程序的教学模型。
第七章 教学上65页PPT文档
作文题目是“印象最深的一件事”,那就 写扶老奶奶过马路,帮警察叔叔擦汗,捡 钱交给老师……”
《春郊游记》
广东番禺三区南田小学 卢焯坡
“……闻街外有卖花之声,遂知春日已至。 披衣出外,不觉步至山下,牧童三五,坐 牛背上,吹笛唱歌。再前行,青山绿水, 白鸟红花,杨柳垂绿,桃梅堆锦。仰望白 云如絮,俯视碧草如毡……未几,炊烟四 起,红轮欲坠,乃步行而回。就灯下而记 之。”
第一节 教学工作的意义和任务
一、教学的概念 二、教学的意义 三、教学的一般任务
一、教学的概念
(一)教学的一般概念 在广义上,凡是以一定文化为对象,
有教有学、教与学统一的活动,都可 以称为教学。
狭义的教学是指学校教学,即在国家 教育目的规范下,由教师的教与学生 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
在我国,教学是以知识的传授为基础的,所 以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
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是教师、学生、教学
内容和教学手段,他们之间存在着必然的、 内在的联系。
教学过程的本质是一种认识活动 (一)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 (二)教学过程也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1. 认识的间接性:间接与直接的关系 2. 认识的交往性:师生交往;生生交往 3. 认识的教育性:认识既是目的又是手段; 4. 有教师指导的认识 学生(主体)——课程与教材(客体)——
学习动机就是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一种内部 动力。
教学应从诱发和激起学习动机开始,从作好 学习的心理准备开始。
(二)领会知识
教学的中心环节。领会知识包括遵循学生认 识发展的规律,使学生感知教材;并在此 基础上,通过教师的讲解、论证来理解教 材,掌握新知识。
教学论 教学过程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二、教学过程的基本功能
教学过程的基本功能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考察:
传授知识;形成技能;培养智能和发展个性。
• (一)传授知识
•
传授知识是形成技能、培养智能和发展个性的基
础,因而是教学过程最基本的功能。而技能的形成、智
(1)开始阶段(2)中间阶段(3)结束阶段。 • 练习的基本要求是:
(1)使学生明确目的和要求(2)精选练习材料(3) 掌握正确的方法(4)适当分配分量、次数和时间(5) 注意系统性、经常性,循序渐进,逐步提高。(6)要有 反馈(7)方法多样化,引起学生举,使其保持注意力。
一、 教学方法
8、实验实习法 实验实习法,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独立操作
仪器设备获得知识的教学方法。 9、发现法
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通过独立的探索,创造性地 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方法。 10、情境教学法
是指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要求,有计划地使学生 处于一种类似真实的活动情境之中,利用其中的教育因 素综合地对学生施加影响的一种方法。它的特点是使学 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
(二)提出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提出,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之前在心理上有所 准备:将要学习什么和怎样进行学习。教师的教学目标,实际上就 是学生的学习目标。
一、教学过程的要素
(三)唤起已有经验
在提出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心理上形成学习新知识的准备之后, 教师进一步要做的工作是唤起学生与学习新知识有关的已有经验。 任何新知识的学习,必须以已有的知识为基础。
能和个性的发展,又能够反过来促进知识的增长。而且
,知识传授又是和技能的形成、智能和个性的发展互相
第七章教学
的两个方面 2、明确了教师教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的主题作 用的双重性,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 3、教学是一个促进学生发展发展的漫长过程; 4、教学是一个特殊的认识与实践活动。
(二)意义:
1.教学是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2.教学是培养、锻炼教师的最好课堂; 3.教学是促进社会发展的有力手段; --教学是教育的中心工作: 全面安排,教学为主
三、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一)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1.设计目标,激发动机 2.感知教材,形成表象 3.系统讲解,掌握概念 4.练习巩固,培养技能 5.小结反馈,理解升华
(二)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四大基本规律:
1.教学过程的简约性
(学生主要是通过掌握间接知识来认识世界的) 2.教学过程的双向性 3.教学过程的发展性 4.教学过程的教育性(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教育性原则: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 予学生以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 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1.以获取信息为主的方法 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方法 3.以获得练习技能为主的方法 4.以发展创新能力和研究素质为主的方 法
(三)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谈话法 3.讨论法 4.读书指导法 5.参观法 6.演示法 7.实验法 8.练习法 9.实习法 10.探究学习法
(四)讲授法与谈话法
评 价 与 反 馈
教师备课要做的三件事是:钻研教材、
了解学生、考虑教法;
根据教学任务,课的类型有新授课、巩
固课、技能课与检查课。
第七章 教 学
一、教学的概念与意义 二、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与特点
三、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四、教学过程的基本原则
自学考试备考复习资料:教育学导论《第七章 教学过程与教学原则》知识点考点归纳整理汇总
第七章教学过程与教学原则知识点汇总一、教学过程1教学过程(名解):教学过程即教学活动的展开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借助一定的教学条件,指导学生主要通过人事教学内容而认识客观世界,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自身过程。
2教学过程本质上是:特殊的认识过程1教学过程本质上是属于一种认识过程。
教学过程的矛盾主要地表现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即教与学的矛盾)、教师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内容、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矛盾三个方面。
其中第三方面是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是教学活动存在和发展的依据。
2教学活动具有特殊性。
简述教育过程的特殊性?或教学认识的特殊性是如何体现的?●教学认识有特殊的主体(学生)●教学认识有特殊的客体(教材)●教学认识有特殊的目的(学生发展)●教学认识有特殊的活动方式(教学实践)●教学认识有特殊的检验方式(考试)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能掌握知识和发展智能是教学活动的两大基本任务。
1)形式教育论与实质教育论之争。
形式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任务主要不在于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在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代表人物裴斯泰洛齐。
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应当是教给学生对生产活动实际有用的知识。
在教学活动中应重视自然科学、机械技术等学科的教学,代表人物是斯宾塞。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能的关系具体表现为:1掌握知识与发展智能二者互为基础、互为条件首先,知识是发展智能的内容和手段。
其次,智能的发展又是掌握知识的前提条件因此,掌握知识与发展智能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对任何一方面的偏废,都必然导致另一方面的畸形发展,并最终影响教学质量,损害个体的整体发展。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能之间并未同步进行、一一对应。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能之间虽然联系密切,不可分割,但知识并不等于智能,知识掌握的量与智能发展的掌握知识与发展智能的水平之间不是一种绝对的正比关系,两者之间不同步,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剪刀差”。
首先,知识的智力价值是不同的;其次,不同的认知活动方式在发展智能方面的价值也是不同的。
普通教育学第七章教学
8.发展性原则
第二节 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二、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的概述
教学方法是指师 生在教学过程中为了 完成教学任务、实现 教学目的所采用的一 系列具体方式和手段 的总称 教师教的方式 和手段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学习的方式和手段
第二节 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特性
• 目的性。教学方法产生于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
一、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是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 基本要求和原理。它既指导教师的教,也 指导学生的学,应贯彻于教学过程的各个
方面和始终。
第二节 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我国中小学的八大教学原则
1.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3.直观性原则
4.启发性原则 5.循序渐进原则 6.巩固性原则 7.因材施教原则
• 昆体良(约35-95)的教学过程思想
第一节 教学概述与教学过程
近代教学过程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 赫尔巴特的教学过程理论
• 杜威的教学过程理论
• 凯洛夫的教学过程理论
第一节 教学概述与教学过程
当代教学过程理论的变革 • 赞科夫的教学过程理论 • 布鲁纳的教学过程理论 • 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理论
第二节 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是指完成教学任务,配合某种教学
方法而采用的器具、资料与设施。它的范围很广, 主要有:教学用书、教学用资料、直观教具、现 代化教学手段以及专用教室等。 教学手段通常是教师配合某种教学方法而采
用的,对教学方法起到补充、解释的作用,但它
本身不能独立完成教学任务。
第二节 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 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具有一定 指导性的简约理念和要照着做的标准样式。它具 有为完成一定任务而活动的方法特性,也属于方 法范畴。 常见的教学模式有传授/接受教学模式、问题/ 探究教学模式、精读多练模式、自学辅导模式、 情境教学模式等。 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起着单一的教学方法所难 以起到的具体而明确的引导和示范作用。教学方 法是构成教学模式的基础及要素。
高等教育学(第七章:高等学校的教学(一))
(二)高等学校教学的构成要素
高等学校的教学是一个由多种因素构成的 有机整体,它主要由教师、学生、教学内 容、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管理五种因素 构成。
二、高等学校教学的意义
(一)教学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途径,因为: 其一,从学习时间看,当前高校的教学所占比重最大,正
是通过教学这一量大面广的活动来完成育人的基本任务。 其二,从成熟程度看,应该说教学是最成熟的途径。高校
一、名词解释 高等学校的教学;教学组织形式 二、简答题 高等学校的教学的意义和基本类型是什么? 高等学校教学有哪些基本形式?社会实践教学有
哪些特征? 高等学校的教学原则有哪些? 高校教师教学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论述题 结合大学教学过程特点说明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谢谢!
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包括管理主体、管理依据、活 动方式、运用因素及管理目标等因素。
(二)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意义
(1)有利于建立稳定的教学秩序 (2)有利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工作效率 (3)有利于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以保
证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4)有利于保证教学的正确方向,促进教师
教学观念更新
(一)提高文化素养,促进理论深化,改 善知识结构
(二)提高智力体质,培养实际能力,增 长创新才能
(三)培养科学观念,陶冶品德和美感, 促进个性发展
教育学第七章教学教学内容
robust [发音]“乐百氏” [词义]强壮的(头脑简单的那种)
4、循序渐进原则
• 含义:教学按照学科的逻辑顺序和学生认 识发展的顺序进行,“学不躐等”。
• 要求:1、按照教材的系统逻辑性教学 2、分主次难易,突出重点难点 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 到
繁,处理好“两个序”(知识的逻辑顺序 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的统一
1、直观性原则
• 含义:通过直观教具、观察和教师形象的语言描 述,形成清晰的表象,丰富感性认识,使左右脑 协同工作,有助于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 直观教具: 1实物直观 2模象直观(图片图表、模型、影视、幻灯、电脑) 3语言直观
直观性原则
• 要求: 1、正确选择和运用直观教具 2、直观与讲解相结合 3、重视语言直观
“一般说来,儿童是依靠形式、 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 的。” ——乌申斯基
直观性原则的例子
• 右脑加工声音、形象:“团身—球”(前滚 翻)
• 生动形象的语言:“一大二小三跳”“青蛙” • 利用错觉
跳高
2、启发性原则
• 含义: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调动学 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 极探索等。
三、教学过程的结构
教学过程的结构指教学进程的基本阶段。且呈现多样 综合的特点。
按照教师组织教学活动中所要求实现的不同认识任务, 可以划分出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不同阶段为:
1.引起学习动机 2.领会知识 3.巩固知识 4.运用知识 5.检查知识
第三节 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原则
(一)教学原则概述
5、因材施教原则
含义:从学生的实际和个别差异出发,进行差异教 学,有的放矢,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最大限度 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学过程和原则范文
教学过程和原则范文教学过程和原则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遵循的一系列规则和方法。
教学过程是指一节课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包括预习、引导和巩固等环节。
教学原则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遵循的一些重要原则和准则。
本文将从教学过程的规划和设计、教学原则的内涵和实践等方面详细介绍教学过程和原则。
教学过程的规划和设计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在合理规划和设计教学过程时,应该从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综合考虑。
首先,教学目标应该明确、具体和可测量。
教师应该清晰地了解学生需要达到的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达到这些目标。
其次,教学内容应该紧密结合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选取和组织。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和学科特点,合理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
再次,教学方法应该多样化、灵活和实用。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讲授、讨论、实验、研究等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
最后,教学评价应该全面、客观和及时。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测验、作业、调查问卷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及时反馈给学生并对教学过程进行总结。
教学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遵循的一些重要原则和准则。
首先,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设计和实施教学内容和方法。
其次,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
教师应该将知识和技能与实际生活和工作情境相结合,帮助学生了解和理解知识的实际应用和意义。
再次,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合作。
教师应该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最后,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智力、情感、身体和社会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教学过程和原则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如何操作呢?首先,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合理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和方法。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度的调整和改变。
其次,教师应该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第7章教学原则
一、文道统一的原则
(一)这一原则的内容
(一)这一原则的内容 文道关系本来说的是文章形式与内容二者之间的关
系。后来,人们把文道关系用在语文教育的原则上, 专指语文知识学习能力训练与思想教育二者之间的关 系。文道关系中的“文”,本是指文章形式,这里指 语文教育中的语文训练。具体说,就是指语文教育中 全部的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语文知识的传授及 语文基本能力的训练。“道”本是指文章的内容,这 里指语文教育中的思想品质、道德情操、人生观、价 值观等教育。很久以来,人们就把文章写作上的内容 与形式上的统一用于文章教学方面,就是说在教学方 法上也应坚持文道统一。文章的语言表达形式与思想 内容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可分割的。即文通道存, 道以文显。
所不同。如:对于语文教育中语言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就有不同的表述:“文道统一原则”或“语文训练与 思想教育统一原则”。
(二)语文教学原则和教学经验
语文教学经验往往带有偶然性和个性 色彩,教学原则是从经验教训里认识到 了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从而制定出 的 符合规律的教育准则。
(三)教学论中的教学原则和语文教学原则
理制定出相应的教学原则,才能有的放矢地指 导教学过程并使之达到最优化。
在语文科目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过程有三 个特点:矛盾的渐进过程;多方面多角度的系 统过程;学习过程的层次性。例如:学生学习 语文可以看作是一个信息输入、输出、反馈的 可调控系统,其中听读是输入渠道,说写是输 出渠道。这个系统中听说读写四种心理状态都 是相通的,它们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因此, 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相互配合、相互促 进的原则就是根据学生学习语文的这一心理特 点制定的。
(二)根据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特点 古今中外不少教育家、教育心理学家都对
第7章 教学原则
第七章教学原则教学目标:识记概念:教学原则、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直观性与抽象性统一的原则、系统性和循序渐进性相结合的原则、理解性和巩固性相结合的原则、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理解教学规律、教学原理、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则的关系; 理解制定教学原则的依据;掌握运用中小学常用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能够运用中小学常用教学原则的理论来分析中小学一些教育现象,评价教师的行为表现,诊断教学问题。
重点:中小学常用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难点:教学规律、教学原理、教学原则的关系考纲要求:1、教学原则的概念及确立依据;2.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巩固性原则、量力性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第一节教学原则概述一、教学原则的内涵(一)教学原则的定义关于教学原则的定义,国内外有不同的认识和看法:基本要求说,基本原理说,基本准则说和混合说。
(吴文侃主编,《比较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161-163)教学原则是人们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遵循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它包括三方面的含义:首先,教学原则从属于教学目的,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其次,教学原则的确定有赖于人们对教学规律的认识;再次,教学原则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的设计与运用起指导作用。
(二)教学规律、教学原理与教学原则人们一般根据教学规律来阐述教学原则。
教学规律是教学及其组成成分发展变化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它是内在的东西,人的感官不能把握规律,只有思维才能把握。
即只有当这种联系具有必然性和稳定性时,才可称之为教学规律。
不管我们是否认识清楚,是否愿意遵循,教学规律是客观存在于我们意识之外的东西。
如不管教育者有意还是无意,教学总是具有教育性。
这就是一条教学规律。
教学原则是建立在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的基础上,融合社会和个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主观和客观的对立统一。
小学数学教材教法精品PPT课件
正所谓,真正的生命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记住了多少日子。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各因素的分析
一、从教和学的关系看小学数学教学过程 二、从人类对数学的认识看小学数学教学过程
小学数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一、启发式谈话法 (一)启发式谈话法的作用与特点 (二)启发式谈话法的准备
1.通过课前测评了解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 2.寻找新、旧知识的联系点,确定突破口 3.精心设问
这是进行启发式谈话的关键,因为全部教学 过程和结果都是由分析、解决问题而发生、展 开和达到目的。 (1)问题必须要有针对性 (2)提问要抓住关键 (3)问题要具有启发性 (4)问题要有系统性,前后连贯 (5)对学生可能的回答做出预测,多设想几 种可能,并针对每种不同的情况考虑不同的前
4.自学辅导法教学实例
(四)“探究—研讨”法 1.“探究—研讨”法的基本内容 2.“探究—研讨”法的主要特点 3.“探究—研讨”法的应用举例
二、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特点分析
• 第一,以充分调动学生的 学习主动性与发挥教师的 主导作用相结合为基本特 征,力求教与学的最佳结 合。
• 第二,通过生动、有趣的 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 习动机,启发学生动脑、 动口、动手,引导学生探 索发现。
的本领.数学知识与数学能力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小学数学 教学中,应将传授数学知识与培养数学能力构成一个统一体, 力求达到同步发展.
• (2)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教育学第七章
(二)教学的定义
(1)最广义的理解。一切学习、自学、教育、科研、劳动,以至生 活本身都是教学。
(2)广义的理解。是指从内容到形式都是有目的、有领导,经常而 全面的影响。
(3)狭义的教学。是指教育的一部分和基本途径。它以传授和学习 知识技能为主要内容,并以此对学生的身心施行多方面的影响。这是 教学的主要特征。
就忽略了教学过程本质的其他特点。
3.认为教学的本质就是教师和学生的交往 。持这一观点的代表人物是美国人本主义 心理学家罗杰斯。他提出了教学中的情感 因素问题,并将情感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 动力。这一学说,对传统教学本质观是一 个冲击。 4.控制论——信息论意义上的教学本质观 。
控制论——信息论意义上的教学本质观是60 年代在德国产生的。它的提出者是弗兰克 和库贝。他们认为,教学是一个对学生进 行行为控制与行为管理的过程。控制论与 信息论是分不开的,教学控制系统对学生 行为的控制过程也就是信息处理过程。
教学认识是一种间接性的认识。学生的认 识过程不同于人类的一般认识过程,表现 出不同的规律性。学生与教材内容之间的 矛盾是教学要解决的基本矛盾。教学认识 客体对象的抽象性决定了学生的认识过程 ,一般表现为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 知识和运用知识这样一个序列过程。
四个阶段相互独立,而又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彼
2.正确处理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之间并不是彼此孤
立,互相对立,而是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 。一方面智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知识的掌握
二、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过程中的教育因素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确保教学的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是发挥教学的教育功 能的重要保证。 (二)教学中,学生学习活动本身也具有巨大的教育力量 (三)充分利用良好的班集体的教育力量 (四)教师要不断提高科学文化水平,教学能力和思想水平
中学教育学第七章
教学过程
(2)学生学习间接绊验要以直接绊验 为基础。如果在学习时没有学生自己的直接 绊验的参不和帮劣,是很难对间接绊验和乢
本知识迚行接叐、理解、消化和巩固的。所
以,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绊验,增 加学生学习新知识所必须有的感性知识,以 保证教学的顺利迚行。
第二节
教学过程
2、掌握知识不収展智力相统一
术业与攻”,叐过与业教育的培养和讪练,具有
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丰富的知识和生活绊验, 幵掌握了教育、教学觃律。因而教师的指导决定 着学生学习的斱向、内容、迚程、结果和质量,而 丏还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斱式。
第二节
教学过程
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収 挥学生参不教学的主体能劢性。 3、建立吅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本途徂。包含以下几个斱面: 1、教学以培养全面収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 2、教学由教不学两斱面活劢组成 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不多样性的统一。
第一节
教学工作的意义和任务
【例题·多项选择题】[2011年真题] 教学活劢包括了学生配吅教师上课而迚行 的( )等活劢。
A、独立作业
C、预习 E、课外活劢 【答案】:ABC
B.目的性
D.教育性
第二节
教学过程
(二)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
1、间接绊验不直接绊验相结吅。反映了教学中传
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不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的
关系、理论不实践的关系、知不行的关系。
( 1)学生以学习间接绊验为主 ( 2)学生学习间接绊验要以直接绊验为基础
第二节
教学过程
教学中学生直接绊验的获得,不人类实践活劢
个案例。
第二节力的基础;(2) 能力収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3)掌握知识不 収展能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
第七章 教学原则
第七章教学原则(一)教学原则的概念及确立依据1. 教学原则的概念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它既指导教师的教导,也指导学生的学习,贯彻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
2. 教学原则的确立依据①人的发展依据。
教学原则的确立,应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征;②社会发展的依据。
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和时代特征影响着教学原则的确立;③教学自身的依据。
教学原则是教学经验的总结,是教学规律的反映,受教学规律和目的制约。
(二)中小学教学的基本原则(巩俐因喜爱历史而眼发直)1.直观性原则(1)含义: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尽量利用学生多种感官和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的掌握知识。
(2)基本要求:①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②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③重视运用形象的语言直观;2.启发性教学原则(将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机结合起来的教学原则)(1)含义: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引导他们经过独立思考与积极探索,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与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基本要求: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②善于提问激疑;③引导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④发扬教学民主。
3.系统性原则(循序渐进)(1)含义:系统性原则是指教师要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使学生系统的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2)基本要求:①按照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②解决好教学的重点与难点;③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④将系统连贯性与灵活多样性结合起来。
4.巩固性原则(1)含义: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根据需要再现并有效地运用。
(2)基本要求:①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②重视组织各种复习;③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系 2007年3月
(一)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即指教学活动的展开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社 会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借助一定的教学条件,指导 学生主要通过认识教学内容从而认识客观世界,并在此基础 之上发展自身的过程。
1.教学过程:特殊的认识过程
•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可从以下两个方 面来把握: – 教学过程本质上属于一种认识过程。 – 与人类一般的认识过程相比,教学过程具有特殊性。 •意义
– 全面发展教育原则 – 启发性原则 – 直观性原则 – 有序性原则 – 反馈性原则
3.运用教学原则应注意的问题
(一)教学过程
4.教为主导,学为主体
– 学生在教学认识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 –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 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之间是辩证统一的。
(一)教学过程
5.直接经验划分 – 正确理解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二)教学原则
1.教学原则: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2.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一)教学过程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能
(1)形式教育论与实质教育论之争。
(2)现代教学论流派的不同观点。
(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能的关系
– 在教学活动中,掌握知识与发展智能既相互区别又相互 联系,二者之间的关系具体表现为:
•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能二者互为基础、互为条件 •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能之间并非同步运行、一一对应
(一)教学过程
3.教学的教育性
所谓教学的教育性,是指教学活动必然具有思想品德教育的 意义。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则明确地提出并阐释了这一规律。 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 教学内容本身就具有重要的思想教育价值。 –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必然要 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思想品德 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