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虎城幕僚与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话剧
前言:有时候真正想做一件事情,他就会变得很简单。
这是我和我寝室的哥们熬了3天赶出来的,纪念一下编剧:217寝室主要人物:蒋介石(当时中国的领袖、剿共总司令)张学良(剿共副司令、东北军军长、西安事变的发动者)杨虎城(十七路军总指挥、剿共主任、西安事变的发动者)郭副官(抓捕行动指挥官)学生代表其他人物:游行学生若干,蒋介石秘书警卫员,士兵甲乙,抓捕士兵若干。
场景:第一幕:学生游行,张学良慷慨陈词。
第二幕:蒋张争执。
第三幕:张杨二人密谋。
第四幕:兵变,爱国将领诉爱国之情。
道具:办公桌,两把椅子,手枪,标语,小旗,办公用品若干,茶杯,长枪若干舞台布置:(办公室布局,斜放,与舞台成45度)桌上放若干办公用品,两把椅子对放,模拟舞台格局办公室(蒋,张共用)张与学生交谈地点(可尽量靠中,但与桌子错开)独白:1936年12月9日,纪念一二九运动一周年的游行示威活动在西安爆发,学生游行示威,要求抗日。
(背景音乐为《松花江上》的一段,音乐先放30秒)第一幕学生游行(愤怒,条幅,振臂高呼):“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东北军打回老家去,收复东北失地”(张学良前往劝说,与学生代表交谈,郑重许下承诺!)代表:女:为什么我们中国自己人跟自己人斗,为一寸土地相互绞杀,而对日本人不断侵吞我们的领土,我们的政府却一再忍让呢?男:“少帅,现在能救中国的只有您了!”(悲伤,恳求)张(坚定):“我现在只能用我自己的人格作担保。
你们要知道,我张学良是国家的军人,不是某一个人的军人。
一个星期之内,我会给你们答复的。
如若食言,你们可以在任何地方处死我!”(张前往蒋处,汇报情况)第一幕结束第二幕(张学良低头犹豫了一下,然后敲门走进蒋介石办公室。
)蒋:汉卿啊,你看这样的雨可真不像12月。
张(向前几步、忧心忡忡):委员长,我的来意你很清楚。
蒋(愤怒):那么我的答案你也很清楚。
(蒋介石转过身去,向张学良走去)蒋(语重心长):内乱不平何以攘除外夷?汉卿,不如你来告诉我?张(激动):我们中国人自己的事为什么让鬼子横插一杠!(秘书送来茶)(蒋介石不紧不慢地走到一旁,端起桌上一杯热茶,)蒋:美龄带来的,你也尝尝、(张学良一口饮下去,不觉皱起了眉头。
西安事变前后的张学良与杨虎城
西安事变前后的张学良与杨虎城关于西安事变前后的张学良与杨虎城,欢迎观赏。
张学良,曾统帅中国当时装备最精良的东北军,中国海陆空三军副总司令,军事实力仅次于蒋介石。
周恩来对张学良将军在“西安事变”中的表现十分尊崇,称其为“民族英雄,千古功臣”,而张学良却因为“西安事变”彻底改变了人生轨迹,从陆军上将跌至阶下囚。
历史的发展总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结合,笔者试图从张学良发动事变的动机和他自身的遭遇来看他在这场政治斗争中的得与失。
杨虎城,从反清、反袁、反内战直到“扣蒋兵谏”,无一不透露出他“除暴安良,护家卫国”的革命精神。
在“西安事变”中他绽放了军旅生涯最绚烂的一刻,与张学良共同主导的这场“兵谏”加速了中国各民族团结抗日的进程,但绚烂之后的寂灭却成为他的遭遇。
杨虎城是政治场上的老手,对于“兵谏”后的政治角逐如何能够效果最大化,他有着自身独到的考虑。
一、“西安事变”前张学良、杨虎城面临的困境局面1936 年冬,张、杨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他们面临的各方面困境要着手解决:与中共商议的“西北大联合”困难、苏联摇摆不定的态度,蒋介石的督战压力,东北军、西北军内部的主战压力等。
对此,他不得不竭力做到不露迹象,等待中共方面的时机或苏联方面的指示,亦或者期待蒋介石能将其调入抗日战场,以走出眼下的困境。
(一)张、杨的爱国思想为“事变”埋下伏笔。
从张学良自身来说,强烈的爱国之心同其指挥的内战形势相矛盾,内心备受煎熬。
张学良是一名拥有强烈爱国之心的军事将领,其内心最期盼的是蒋介石执行联俄联共抵抗日本的战略方针,以期打回东北,收复失地,对于同红军作战丝毫没有积极性,这使得军命在身的张学良处于煎熬之中。
东北军中下层将士也对驻守西北不满,强烈要求打回东北。
随着绥远抗日战争的爆发,从东北军内部来说,中下层将士力主抗日报国,不愿意“中国人打中国人”,这给张学良增添了自下而上的压力。
为此他在11月 27 日上书蒋介石请缨抗战中写道:“今前锋即接(绥远抗战),大战将临,就战略言,自应厚集兵力,一鼓而挫敌气,则调遣良部北上,似已其时。
杨虎城与西安事变(二)
张合作推动抗 日的步伐 。尽管几十
年 后 ,张学 良否 认 蒋 介 石 曾给他 有
过 “ 不抵抗 ”的指示 ,但当时确实
等谬论 。他们抽调一 些具有爱
3 0 第期 41 1 1 21 年
A{托 f 强
i
N q % ■
国思 想 的人 士 担任 教 官 ,对 学 员 广泛 宣 传 停 止 内战 的观 点 。也 使 两个 部 队干 部 在抗 日的前 提 下 ,沟通
密电给杨 ,要求出兵支援 。杨虎城拿着两广的电报 与信件去找张学 良商议 。张对杨说 : “ 这事我早有
耳 闻 ,并 派 人 去见 过 阎 和韩 、宋 。 阎 自居 为 我 的父
刚柔并 用。”这时 ,他们两人共 同对推翻蒋 的 “ 先 执 ,说 了好 些 打气 的话 ,表示 支 持 我 。韩 、宋 的反 蒋态度是 明显的 ,也 同意 同我们合作援助两广。”
共识
次 ,杨 虎 城 听说 东 北 军 王 以哲 部 经 费没 有 即
时 汇 到 ,王很 着 急 ,杨便 立 即停 发 了 自己部 队 的经 费 ,先拨 给王 部使 用 ,解 了王的燃 眉之急 。 西安 绥 靖 公 署 ( 城 )院 内原有 一处 废 弃 多年 新
的 网球场 ,当杨虎城听说张学 良喜欢 打网球 ,就派 人将场地整理 了出来 ,让他手下能打球 的高层干部
时未作 决定 ,两人 约定 次 日再商 量 。 第 二 天 的 晚 上 ,在 张 学 良西 安 金 家 巷 的公 馆 里 ,张 、杨商 定 了 以下 办法 :
一
指用军事手段 。此后 ,王菊人等十七路军和东北军 杨也把他 了解 到的情况和 自己的看法告诉了张。当 方面奉命做这方面工作的人在一起秘密地研究 了好
杨虎城被囚禁和被杀害的经过
杨虎城被囚禁和被杀害的经过沈醉“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回到南京,立即违背诺言,将张学良公开扣押,逼杨虎城辞职赴欧美考察。
“七·七”事变发生后,杨虎城响应中共和全国人民“共赴国难”的号召,不顾个人安危,毅然携眷返国。
可是蒋介石却念念不忘在西安被扣的仇恨,仍把个人恩怨放在第一位。
当获悉杨启程返国的消息后,他立即电召军统首脑戴笠去南昌,指示办法。
戴笠一回到武汉,就命令军统特务队长李家杰,在特务队中挑选了便衣警卫三十余名,带往南昌布置。
同时蒋介石还加派了宪兵一个连,共同负责担任押解和看守杨虎城的工作,以免发生意外。
杨虎城返抵香港时,“八·一三”上海战役早已发生,国民党反动政府正向武汉怆惶撤退。
于是他便先去武汉。
当时蒋介石伪称要在南昌召见杨,杨在戴笠陪同下从汉口乘专机到达南昌后,即被软禁在南昌百花洲熊式辉的别墅里。
这时杨才知道中了蒋的毒计,万分愤慨,但已无可奈何。
熊式辉的这所别墅,是一所独立的小洋房。
担任内层警卫看守的,是军统便衣特务队。
外层警卫岗哨由宪兵担任,防范异常周密。
蒋介石怕杨回国后先去西北,那样便难下手,所以决定先行扣押。
当时杨夫人及公子、随员等已返西安,但蒋介石仍不放过,随又设法将他们骗往南昌,一同囚禁。
(据查,杨夫人和公子是杨将军转囚益阳时才和他一道囚禁的。
――编者)约在一九三八年春南京沦陷时,蒋介石离开南昌之前,又令戴笠将杨夫妇及公子转移后方。
从浙赣铁路乘专车经株州到长沙,沿途警戒严密,上下车均在夜间。
杨在长沙东郊朱家花园住了一些时候,又被押往益阳桃花坪,住在军统设在那里的临时监狱附近的民房内。
直到冬天武汉撤退时,杨全家又被解往贵州息烽。
离开益阳的前一个晚上,军统将囚禁在益阳的二十多名进步人士杀害了。
这些人是从南京、南昌、武汉等地撤退时移禁到益阳的。
据当时看守的特务队长李家杰谈:杨听到附近的枪声和惨叫声,一夜都没有睡,他以为会在那里杀害他。
他搂着男孩说:“我死了不知有谁来照料你!”他哪会想到,蒋介石以后杀害他的时候,连孩子也一同遭到毒手哩!第二天拂晓起程时,他看到特务们正在附近掩埋被害人的尸体,一语不发,带着无限悲伤的情绪上了汽车。
探索与争鸣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提出以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当时如果采取其它方式,将会导致怎样的后果?请结合相关历史资料,谈谈你的看法。
苏联及我国档案解密,中G当时想杀死蒋,因为当时杨虎城和张学良周围幕僚很多是共产党,杨虎城老婆就是共党。
西安事变是中共参与策划的,中G当时处境很悲惨,处于一战即可剿灭的境地,不得不打着抗日的口号,感化、收买张杨。
最后是斯大林一声令下,让中G保住蒋,因为没有蒋,中国会大乱,根本不能组织起对日本的抵抗,会被日本很快灭掉,突然增加对苏联的威胁。
而苏联与德国正在酝酿战争,为了避免两线作战,所以斯大林命令中G必须释放蒋。
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经过激烈的争论以及对国内外形势的观察,中国共产党做出“和平调停”事变的决策。
原因如下:第一, 西安事变爆发后, 国内并没有出现预想的那种张、杨登高一呼, 各地群起响应的的局面;相反,“拥蒋”气氛却弥漫全国。
对蒋介石如何处置, 是当时国内各阶层人士普遍关注的焦点;保蒋安全, 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是绝大多数人的愿望。
在这个事关大局的问题上, 处理得好, 可赢得群众, 有利于早日结束内战, 实现抗战;反之, 则要脱离群众, 使内战延长和扩大, 只会对日本帝国主义有利。
第二, 周恩来的西安之行, 有助于中共中央的正确决策。
蒋介石虽在西安被扣, 但他的军队仍完整无损;他虽在西安成了“阶下囚”, 仍能支配南京政府, 指挥国民党军队。
此时如何处置蒋, 确实成了“和”与“战”的关键。
周恩来通过与张学良会谈, 进一步明确了西安事变只有和平解决, 才能对民族、对革命有利。
第三, 担心亲日派完全控制南京。
当时被视为亲日派的南京军政部长何应钦, 在蒋介石被扣后, 掌握了南京的军事大权, 被任命为“讨逆军”总司令, 成了南京主战派的首领。
当时人们认为, 何应钦是想乘西安事变之机, 置蒋于死地, 取而代之。
因此, 中共中央明确指出: “争取蒋介石、陈诚等与之开诚谈判”,“我们与西安策略, 应扶助左派, 争取中派, 打击右派, 变内战为抗战”。
“西安事变”外的杨虎城:主政陕西贡献大少有人提
[键入文字]“西安事变”外的杨虎城:主政陕西贡献大少有人提杨虎城是著名的爱国将领,提及他,人们立刻会想到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然而,杨虎城将军任陕西省政府主席期间,在卫生防疫、文化教育、兴修水利等方面的功德却鲜被提及。
民国十九年(1930)至民国二十二年(1933),杨虎城任陕西省政府主席,其间军阀割据、混战,兵荒马乱,民不聊生。
为此,他提出了“救济灾荒、肃清土匪、澄清吏治、振兴教育、整顿交通、兴办水利、免除苛捐杂税、完成地方自治”的八大施政方针。
改善医疗条件遏制疾病蔓延杨虎城将军主陕其间大力发展陕西医疗卫生事业。
支持创办省立医院;请准设立西安助产学校;聘请医务人才来陕、回陕工作。
1931 年秋后组成临时防疫处防治陕北鼠疫;1935 年设立了西北化学制药厂,开创了陕西医药自制的先河。
1932 年6 月,陕西发生了“虎列拉”传染病,听老人讲,得病迅速,死亡迅速,传染迅速。
为扼制其蔓延,杨虎城将军采取了有效的防治措施:改平民医院为临时防疫医院,直属省政府;在潼关以东、西安至潼关间实施交通断绝,以及车辆的防疫检查;成立临时防疫处,各地建立防疫机构,派人飞赴上海购买并自制疫苗;城乡普遍进行卫生、消毒工作;次年春普遍注射疫苗和预先防范。
据曾任杨虎城将军机要秘书的米暂沉先生的《杨虎城将军与陕西医药卫生事业》:“消灭了‘虎列拉’……遂在那年冬天从地方军政费项下拿出一笔钱,设立了一个制造‘虎列拉’疫苗的机构,第二年就用自制的疫苗预防注射,使‘虎列拉’在陕西从此绝迹。
”大力兴办教育提倡教育救国杨虎城将军深知教育救国、知识救国的道理。
在陕主政期间,采取了一系列的兴教举措:压缩军费、裁减行政开支以充实教育经费,组建“教育基金保管委员会”,专款专用;整顿各级学校,扩充省立各中小学班次和学生名额。
大幅度更换中学和师范学校1。
历史趣闻除了西安事变杨虎城将军还做过什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除了西安事变杨虎城将军还做过什么?导语:提起杨虎城,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西安事变,其实除了西安事变之外,杨将军的英雄事迹还多着呢,今天就给大家讲几个。
大家都知道贺龙元帅是提起杨虎城,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西安事变,其实除了西安事变之外,杨将军的英雄事迹还多着呢,今天就给大家讲几个。
大家都知道贺龙元帅是两把菜刀闹革命,杨虎城将军也差不多,一把关山刀子闹革命。
1908年6月,杨虎城的父亲因反清被清政府绞杀,年仅14岁的杨虎城推着一辆手推车独自走了两天,将父亲的遗体推回了老家,在乡亲们的帮助下将父亲安葬。
杨虎城后来就在家乡组织一个丧葬互助组织孝义会,当年中秋扩大为以打富济贫为宗旨的中秋会,成为同州一带著名的刀客,拉起了一支几百人的队伍。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杨虎城率会众参加陕西民军向字营与清军作战。
1917年,护法战争爆发,杨虎城任陕西靖国军左翼军支队司令。
时值陈树藩部15个营,号称精兵四万,向关山进逼,企图包围并消灭靖国军,杨虎城仅率不足千人之军奉命由关山移驻界坊村,界坊为关山屏障,界坊有失,关山必不能守,杨虎城未进界坊村,即命人挖壕备战。
4月15日上午9时,陈军正式发动进攻,杨虎城亲自上阵与敌激战,至此关山战役打响。
杨虎城部在数倍于己的敌人面前浴血奋战,虽然伤亡惨重但最终遏止了北洋军的进攻,确保关山不失,杨虎城从此一战成名。
1926年北伐战争爆发,直系军阀吴佩孚手下“陕甘剿匪总司令”刘镇华率十万“镇嵩军”兵临西安城下,欲消灭拥护孙中山的陕西国民军。
此时,驻守西安的李虎臣,只有三千余人于是向杨虎城紧急求援。
杨虎城率本部五千人马连夜冲破“镇嵩军”的封锁,开进西安,西安保卫战打生活常识分享。
西安事变后,杨虎城将军为什么没有逃走
西安事变后,杨虎城将军为什么没有逃走
杨虎城将军没有逃走的原因有多方面的考虑因素:
1. 忠诚与责任感:杨虎城将军作为国民革命军的将领,可能对革命事业和国家的责任感较强,尤其是在面临国内局势动荡、需要保卫国家统一和稳定的关键时刻。
他可能认为留下来面对困难,继续为国家和武装力量贡献自己的力量,是他的责任和使命。
2. 内外形势:西安事变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发生在抗日战争前夕,对国家的命运和前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杨虎城将军可能认为,在这样关键的时刻,留在前线是更为重要的,并且可能承担了更多的政治、军事和领导责任。
3. 领导与组织:作为主要参与西安事变的将领之一,杨虎城将军可能觉得留在现场是为了更好地协调、领导和组织军队和事态发展。
离开现场可能会导致指挥和领导层断裂,造成进一步的混乱和不利影响。
4. 合法性和政治考量:在西安事变发生后,杨虎城将军可能意识到以他的身份逃跑将被质疑和指责为不忠、叛逃等行为,有可能对他的名誉和政治前途造成不良影响。
留下来通过合法和政治手段解决事态,更有利于保护他的合法地位和政治形象。
这些因素可能共同影响了杨虎城将军的决策,使他决定留在西安处理事态,而非逃避责任。
需要注意的是,个体的思考和决策有时很复杂,可能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只能从一些常见的角度来理解为什么杨虎城将军选择留下并参与处理西安事变。
历史趣谈:张学良为何说“西安事变的主角不是他是杨虎城”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张学良为何说“西安事变的主角不是他是杨虎城”导语:张学良说自己的父亲没当过土匪张学良的父亲张作霖“当过土匪”,这种说法似乎已成定论,已是常识。
加文麦柯马克写的《张作霖在东北》一张学良说自己的父亲没当过土匪张学良的父亲张作霖“当过土匪”,这种说法似乎已成定论,已是常识。
加文·麦柯马克写的《张作霖在东北》一书,第一句话就是:“张作霖是偏僻的边疆地区一伙土匪的头子。
”司马桑敦《张老帅与张少帅》写道:“甲午后,作霖回家闲居一年,后经冯麟阁介绍,投董大虎伙为‘马贼’。
”电视剧《少帅》里说到张作霖时就“马匪”“马贼”的说过好几次。
但这种说法准确吗?张学良本人是不大认同这种说法的。
关于张作霖的历史,张学良说:“我父亲和我二大爷为我爷爷报仇,打死了一个人,跑到毅军那当了几天兵,混个小官回来了,仇家不放过他,他又逃走了。
他就跑到黑山县的一个交界的地方,跟一个人学兽医,帮人治马,给人打下手。
那时候,有马的人大多都是江湖上的人,有一种叫马贩子,就是偷人家马来卖,卖的时候,都差不多要经过这个兽医来转手。
所以这兽医呀,跟这些人最容易接触。
因此,我父亲自然就认识一些草莽英雄。
他就这么样渐渐地认识了一些人,张作相啊,就是这时候认识的。
”《少帅》说到了张作霖曾当过兽医。
张学良又说,“这时候正赶上义和团变乱,东北没有政府了,政府的人都跑了,社会治安混乱得不得了。
他就纠合了十几个人吧,有十几条枪,负责维持地方治安。
这就是人家说他是土匪的原因”。
如果说张作霖没当过土匪,那他干的是什么呢?张学良说:“有人说我父亲当过土匪,其实他当的不是土匪,那时候叫‘保险队’。
什么是保险?就是这个地方的安全我负责,‘我来保护你,你给我钱。
’如果有土生活常识分享。
杨虎城与西安事变(七)
军 和十七路军都群情激愤 ,团结一致 ,要 同中央拼 命 。特别是红军也 坚决表示与东北军 、十七路军采
取一 致 行 动 。 当然 ,蒋 如 果 真 能 实 行 他 的诺 言 ,我 们 一定 听他 的命 令 ,到那 时无 论 怎 样 调 动军 队都 可 以 。现 在 蒋 对 自己 的诺 言 既毫 无 表 示 ,又扣 留张 汉 卿 不放 ,在 这 种 情 形 下 ,派 几 个 师 开 向西 安 来 ,我
是坚决 反对 的。第三个问题是要设法看一看蒋和南
抗 日的迹 象 。这 一点 至关 重 要 。假 如经 过西 安 事变 , 蒋 能够 把过 去 先 安 内然后 攘 外 的错误 政 策 改正 过来 ,
是争取 张学 良迅速返 回西安 ; 这个问题不解决 ,其 京 方 面 在 政策 上 有 无 转 变 ,是 否 有 结 束 内战 和 准备
工 作 。不 过 我 以 上 讲 的 这 些 情 形 , 是 不 能 对 外 讲
的,对外讲就是坚决要求张回来 ,扣张是毫无道理 的,讲得愈简单愈有力愈好。第二个 问题是要质问
蒋 : 祝 同统 率 几 十万 中央 军 向潼 关 以西分 路 拥进 , 顾
这是要干什么?是不是还要打 内战?谈到这个问题
那么我们个人 就是牺牲 了也值得 ; 如果蒋 的错误政 策仍然继续坚持不 改,那么我们 这一切就都算 白干
了 。 ”
经半个多月了,在这期间,一切发展都 出乎我们 的
意 料 。 张汉 卿 原 说 三 五 天 可 以 回来 ,现在 不 但 没 有 很 难 办 。首 先 是 团 结 问题 。东 北 军 内部 本 来 就 不 够 团结 ,他 们 与 我 们 之 间也 不 是 没 有 问题 。张 汉 卿 能 回来 ,东 北 军 内部 有 中心 ,就 不 会 出大 问 题 ,东 北 军 与我 们 的合 作 也就 比较 容 易 。能 团结 ,就 有力 量 。 张汉 卿 不 回来 ,整 个 团结 成 问题 ,我个 人 实 在 撑 持 不 了这 个 局 面 。所 以 你 这 次 到南 京 ,第 一 个 问题 就
西安事变背后故事--西安事变前后的杨虎城
小 麦 、棉 花 的 产量 因此大 大 提高 。这 期
间 , 陕 西 在 交 通 、 教 育 、 医 疗 、 通 讯 等
方 面也 都 有 了不同 程度 的新气 象 。
1 9 3 4 年4 月 , 在 事 先 毫 无 通 告 的 情 况 下 , 蒋 介 石 解 除 了 杨 虎 城 陕 西 省 政 府
合策划推 出大型专题报道 ,又能给
口策划, 新西部编辑部 西安事变纪念馆 口参与, 陈小玮 呼东方 杜 尚儒 石八民 邓普迎 时 婷 口撰 文 , 杨 旭 民
李 郑
峪 凡
特 别 策 划
西 安事 变前后 的杨虎城
口文/ 本刊记者 陈小玮
青年时期 的杨虎城 ,参加了 辛亥革命 、反袁护 国斗 争 、护法运 动 ,成为反 帝反 封建的勇猛斗士 。 在民族危 亡之 际 ,他与张学 良一道发动 “ 西安事变 ” ,逼蒋联 共抗 日 ,成 为中 华民族的 “ 千古功 臣”。
办 公 室 一 排 沙 发 后 面 的 墙 上 ,挂 着
杨 虎城 题 写 的 条幅 一一 “ 勿忘 国 耻 ” ,
题 款是 “ 民国 二十 五年 双 十节 纪 念 ” 。
条 幅是 从 石 碑 上拓 的 ,黑 底 白字 特 别醒
目。
“ 我 们 会 长 杨 瀚 多 次 去 台 湾 , 发 现 了很 多 与西 安事 变 有 关 的新 史料 ,集 中 反 映 在 他 新 再 版 的 《杨 虎 城 大 传 》 中 。 ”王鸿 昭 向记 者 介 绍西 安 事 变研 究
力。
1 9 3 4 年1 0 月1 2日,蒋 介 石 偕 夫 人
告。 1 9 3 3 年5 月 , 冯 玉 祥 、 吉 鸿 昌 、 方 振 武 等 在 张 家 口组 织 察 绥 抗 日 同 盟 军 。 7 月1 2目 , 同 盟 军 存 吉 鸿 昌 的 指 挥 下 攻
“西安事变”后的杨虎城第17路军的最后归属
铁血抗战 孙蔚如部
抗日战争开始后,1937年7月下旬第38军赵寿山的第17师、第177师的529旅,,旅长许权中,,、教导团,,团长李振西,,开赴前线,参加了保定、娘子关、忻口诸战役。其中,第17师与教导团在娘子关战役中,与敌血战九昼夜,予敌以重大杀伤,教导团也付出了重大牺牲,全团伤亡官兵1800多人。529旅在忻口战役正面防守14天,全旅3000多人,伤亡2000多人,其中以共产党员阎揆要为团长的1057团原有200多名共产党员,忻口战役后就只剩下60多名党员了。
第17师起义后,国民党当局进一步加紧了对第55师的迫害和控制。1946年5月,在国民党中央军的四面包围下,蒋介石对第4集团军又一次下达整编命令,把第38军改编为整编第38师,55师和177师改为整编第55旅和整编第177旅,将原55师师长孔从洲调任整编第38师副师长,整编第55旅旅长由孙子坤担任,并令整编第55旅从巩县开往新乡“剿匪”,途中准备全部缴械,解散。迫于形势,孔从洲率整编第55旅毅然于1946年5月15日在河南巩县起义。由于起义仓促,准备不足,部队被打散,孙子坤和中共党员孙乃华被俘后牺牲。孔从洲、杨健等人突围后于8月辗转到达晋冀鲁豫边区首府邯郸,受到刘伯承、邓小平等首长的亲切接见和慰问。
西安事变的历史解码杨瀚讲述祖父杨虎城超越党派的民族大义
杨瀚 讲 述 祖 父杨 虎城 超 越 党 派 的 民族 大 义
★ 记 者 /周 海 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杨虎城将军 曾经说 过这样的话 , 他一生做 了三件事情 :
一
12 年 , 茫中的杨虎城 与妻 子谢葆真 、 书米暂沉一 98 迷 秘
是除掉李桢 , 二是 “ 西安围城” 三是 “ , 西安事变” 他 的这样 。 个归纳 , 恰好划分 出了他从一个开始 只知道 为家族报仇 的
上也非常 与时俱 进。 杨虎城在 日本待 了 9 月, ” 个 天天去 日本
杨瀚 , 这位全 国政协委员、 杨虎城大传 》 《 的作者 、 杨家两 代人 中唯一两次见过张学 良的人 , 讲述 了他所知道 的祖 父杨
虎城和 “ 西安事变” 。
人的兵营 , 日本人出操 , 看 他到 日本后和共产党东京支部也有 来往 , 东京支部 曾给中央 写报告 , 要求发展他入党 。 中央批准
东的信 , 并转达了毛主席向杨将军的问候。 谈话中汪锋解释了 红四方面军进攻宁强 , 2 军错杀张汉民 , 红 5 红军 如何帮助东 北军和 1路军三个 问题 , 7 杨听后表示理解 , 拥护 毛泽东提出
的建立 “ 西北大联合” 的政治主张。
汪锋 同王世英返回陕甘苏区 , 到陕北后王世英向中央做
的政 策 。
13 年 1 月 , 95 0 中央红军胜利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 , 到达陕 北革命根据地。 蒋介石在西安成立 “ 西北剿匪 司令部” 调集 ,
1 1年 , 9 4 杨虎城组织当地农民成立了一支 “ 人民革命军 ” 。 11 年 , 9 8 他加入靖国军 , 积极参加孙 中山发动的护法运动 。 当 时的陕西是北洋军阀的一个大基地 , 中山去世时, 孙 杨虎城是 陕西唯一派人去北京吊唁的军事统帅 。
杨虎城将军的一张历史照片
杨虎城将军的一张历史照片
这张与西安事变历史背景有关的老照片拍摄于1937年3月,是杨虎城将军偕夫人谢葆真、次子杨拯中及随员一行7人在岳飞墓前的合影。
1936年12月12日的西安事变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发动西安事变的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因之成为永载史册的功臣。
但是,当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蒋介石却违背承诺,将张学良公开扣押,并逼令杨虎城辞职赴欧美考察。
这张照片即是杨将军一家出国考察前途经杭州游览岳王庙时的留影。
照片上,杨将军身着浅色西装,气宇轩昂,眉宇间是掩饰不住的军人豪气。
众人皆神情凝重。
这张照片值得记述的还在于它是杨将军被监禁乃
至被害前为数不多的存世遗照之一。
1937年6月26日,杨将军一家从上海乘轮船离开祖国,7月9日,他在出国途中得知七七事变爆发,随后,不顾蒋介石对其回国抗日要求的拒绝,毅然于同年11月由法国经香港归国。
但他一踏上香港码头,就被戴笠派去的军统特务监视起来,从此遭到蒋介石囚禁达12年之久。
1949年9月17日,在全中国解放前夕,杨虎城与其子拯中和不满10岁的女儿被国民党特务秘密杀害(夫人葆真已于1947年去世),同时被害的还有跟随他多年的秘书宋绮云全家。
这张照片上,站在后排中间、着深色西装者是西安事变中任杨将军机要秘书的周梵伯。
周先生不久前过世,生前任陕西省政协常委。
周先生去世后,其家人将此照片寻出,送给陕西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杨弘毅先生留作纪念。
杨虎城的幕僚与西安事变
杨虎城的幕僚与西安事变[摘要] 杨虎城是西安事变的主要决策人之一。
但在事变过程中,他的幕僚们也发挥了很大作用,为事变的成功发动与和平解决作出了贡献。
[关键词] 杨虎城幕僚西安事变1930年10月中原大战后,杨虎城开始主政陕西,在这一时期,他招揽了许多人才,这些人才后来逐渐形成了他的幕僚团,政治方面的幕僚主要有杜斌丞、南汉宸、王菊人、王炳南等,军事方面的有孙蔚如、赵寿山、孔从洲等,文化、科技、教育方面的有李仪祉、李百龄等。
1936年12月12日,杨虎城与张学良联合发动西安事变。
杨虎城是事变的主要决策人物之一,但由于当时的形势,仅凭他的一己之力是难以应付的,因而其幕僚们的态度就显得非常重要。
其中绝大部分幕僚都坚决支持杨虎城,为事变的成功发动与和平解决做出了贡献。
第一,西安事变之所以能够成功发动与和平解决,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十七路军与中国共产党、东北军结成了“三位一体”的联盟。
其中,杨虎城幕僚在沟通三方的关系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作为地方实力派,杨虎城与蒋介石之间存在着尖锐复杂的矛盾和斗争,再加上蒋介石的蓄意挑拨,双方的隔阂进一步加深。
因此,如何处理与东北军的关系,成为杨虎城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
王炳南曾多次代表杨虎城与张学良会谈,排除误会,加强彼此间的了解。
杜斌丞和东北军的爱国将领建立了友好关系,明确提出“西北人民要支持东北军打回老家去”的主张,对于促进两军的团结互助起了很大作用。
王菊人也成为张、杨之间的重要联系人,张学良曾通过王向杨虎城转达了无意霸占陕西的想法。
通过各方面的努力,东北军和十七路军的关系得到明显改善,初步形成了合作抗日的局面,也为日后西北地区“三位一体”局面的形成和西安事变的发动打下了坚实基础。
第二,提出捉蒋建议,坚定杨虎城发动兵谏的决心。
华北事变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但蒋介石仍然逼迫张学良和杨虎城围剿红军,这引起他们的强烈不满。
张、杨多次向蒋介石“劝谏”,希望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但屡遭蒋的训斥,为此他们开始寻找新的出路。
红星照耀中国西安事变的起因
红星照耀中国西安事变的起因
西安事变的起因
1、起因:在全国抗日浪潮的感召和中国共产党的争取下,张学良、杨虎城与红军停战。
蒋介石到西安督促张、杨进攻陕北红军,张、杨苦劝蒋介石联共抗日未果。
2、经过:1936年12月12日,张、杨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逼蒋抗日,即为“西安事变”。
3、结果:周恩来等到西安谈判,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简介
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是当时任职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当时任职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西北军领袖杨虎城于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发动的直接军事监禁事件,扣留了当时任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中正,目的是“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西安事变最终以蒋中正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的主张,导致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而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各方态度
(1)西安事变后,国民党内亲日派头子何应钦积极部署讨伐张杨,企图夺取蒋介石的统治地位。
(2)国民党亲英美派的宋美龄和宋子文等为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营救蒋介石,积极奔走。
(3)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派周恩来等去西安谈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虎城的幕僚与西安事变
[摘要] 杨虎城是西安事变的主要决策人之一。
但在事变过程中,他的幕僚们也发挥了很大作用,为事变的成功发动与和平解决作出了贡献。
[关键词] 杨虎城幕僚西安事变
1930年10月中原大战后,杨虎城开始主政陕西,在这一时期,他招揽了许多人才,这些人才后来逐渐形成了他的幕僚团,政治方面的
幕僚主要有杜斌丞、南汉宸、王菊人、王炳南等,军事方面的有孙蔚如、赵寿山、孔从洲等,文化、科技、教育方面的有李仪祉、李百龄等。
1936年12月12日,杨虎城与张学良联合发动西安事变。
杨虎城是事变的主要决策人物之一,但由于当时的形势,仅凭他的
一己之力是难以应付的,因而其幕僚们的态度就显得非常重要。
其中绝大部分幕僚都坚决支持杨虎城,为事变的成功发动与和平解决做出了贡献。
第一,西安事变之所以能够成功发动与和平解决,一个很重要的
原因就是十七路军与中国共产党、东北军结成了“三位一体”的联盟。
其中,杨虎城幕僚在沟通三方的关系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作为地方实力派,杨虎城与蒋介石之间存在着尖锐复杂的矛盾和斗争,再加上蒋介石的蓄意挑拨,双方的隔阂进一步加深。
因此,如何处理与东北军的关系,成为杨虎城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
王炳南曾多次代表杨虎城与张学良会谈,排除误会,加强彼此间的了解。
杜斌丞和东北军的爱国将领建立了友好关系,明确提出“西北人民要支持东
北军打回老家去”的主张,对于促进两军的团结互助起了很大作用。
王菊人也成为张、杨之间的重要联系人,张学良曾通过王向杨虎城转达了无意霸占陕西的想法。
通过各方面的努力,东北军和十七路军的关系得到明显改善,初步形成了合作抗日的局面,也为日后西
北地区“三位一体”局面的形成和西安事变的发动打下了坚实基础。
第二,提出捉蒋建议,坚定杨虎城发动兵谏的决心。
华北事变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但蒋介石仍然逼迫张学良和杨虎城围剿红军,这引起他们的强烈不满。
张、杨多次向蒋介石“劝谏”,希望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但屡遭蒋的训斥,为此他们开始寻找新的出路。
张学良后来曾说:“我在洛阳归返西安之后,同杨虎城相谈之下,彼此大发牢骚。
某一日,又谈这个问题时,我问计于他,他沉吟了一下说:‘我那些小家伙(这是指他的智囊团)倒有一个计策,等待委员长来西安时,我们不使他离去,我们来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
”①由此可见,是杨虎城首先向张学良提出了捉蒋的建议,而促使杨产生这
一想法的则是他身边的一些中共党员,主要包括王炳南、王根僧、宋绮云、米暂沉等人。
这些人在杨部担任要职,经常参与机密工作,对杨虎城的决策产生了重要影响。
1936年10月,赵寿山从平津回到西安后,建议杨虎城与红军、东北军搞好关系,以便将来共同抗日。
在一次交谈中,赵直接提出了扣押蒋介石的主张。
虽然杨虎城当面未予表态,但内心中却是支持的。
赵寿山的态度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十七路军广大官兵的心声,更加坚定了杨虎城与张学良发动“兵谏”的决心。
第三,协助杨虎城制定周密的军事部署,确保“兵谏”的成功。
西安事变前夕,根据张学良与杨虎城的安排,十七路军负责解决西安城内的国民党中央军,责任非常重大。
西安城内的行动一旦有所闪失,临潼方面的捉蒋行动也会受影响,整个“兵谏”计划就可能前功尽弃。
1936年12月9日晚,东北军营长孙铭九率领部分全副武装的士兵去临潼巡路。
杨虎城知道这一情况后,误以为东北军要提前采取行动,遂马上部署军队准备配合。
后经与东北军紧急联络,才知道发生了误会。
经过这件事后,杨虎城更加小心谨慎,他与几个心腹将领多次商谈,明确了各自分工,决定由杨虎城与孙蔚如掌握全局,具体军事行动由赵寿山、李兴中、孔从洲等人负责。
孔从洲根据杨虎城的安排,指挥部队进行了多次秘密演习,查清了西安城内国民党中央军、警察、宪兵的驻地及兵力部署。
赵寿山、李兴中等人制定出一套详细的行动计划:决定由孔从洲率警备第二旅解除宪兵团、保安司令部的武装;宋文梅率特务营负责逮捕住在西京招待所的国民党中央系高官;赵寿山指挥教导营担任新城城防警卫。
由于事先作了精心的准备,因而在事变开始后,十七路军迅速拘捕了西安城内的国民党中央军政大员,控制了局势。
第四,协助杨虎城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促进事变的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的消息传到南京后,国民政府迅速任命何应钦为“讨逆军”总司令,调集大批军队向西安进发,同时,又派飞机轰炸渭南、三原等地。
霎时大有内战一触即发之势。
为了避免事态进一步恶化,杨虎城在幕僚们的协助下,紧急实施了一系列措施。
在军事上,稳定社会秩序,作好战争准备。
西安事变发生后,杨虎城任命孙蔚如为西安戒严司令,赵寿山为公安局长,孔从洲为城防司令。
当时,国民党中央系统的特务大都潜伏起来,对西安的社会治安构成了严重威胁。
杨虎城坚定地指示,要维护好社会秩序,特别强调要做好中共代表成员的安全。
为此,孔从洲和十七路军总部军法处处长米暂沉将军法处统辖下的执法队和各稽查所,统一于城防司令部领导之下,有效地加强了保卫工作。
与此同时,为了防备南京方面的进攻,杨虎城把十七路军主力集中到西安以北的泾阳、三原一带,任命赵寿山为渭北警备司令。
赵积极整训部队,做好防御部署,他还在各县召开群众大会,宣传联共抗日的道理,从而赢得了广大民众的支持。
这一系列战备措施的实行,有效地遏制了南京方面的军事进攻,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政治上,参与重大事务的决策和组织。
杜斌丞在承担繁重政务的同时,积极宣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促使全省政令统一,秩序井然。
杜还代表杨虎城参加了由红军、东北军和十七路军三方组成的联合办公厅的工作,多次与周恩来会谈,坚决拥护和平解决事变的主张,给地方人士起了积极的表率作用。
在王炳南的组织和领导下,西安地区的群众救亡运动蓬勃兴起,有力地声援了张、杨的爱国行动。
王菊人、米暂沉、王一山等人也积极为杨虎城出谋划策,为事变的和平解决奔走。
在舆论宣传上,通过各种渠道向国内外报道事变的真相。
西安事变发生后,南京方面极力进行新闻封锁,使外界对张、杨发动西安事
变的目的产生了种种误解。
为了对事变进行客观真实的报道,让国内外人民了解事变的真相,事变当天,宋绮云主办的《西北文化日报》,连发两期号外,登载了张、杨对时局的八项主张和给全国各地的通电。
第二天,《西北文化日报》又发表社论,全面叙述了事变的起因,评价了“兵谏”的意义和影响,宣传了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王炳南当时是宣传委员会的主要负责人,在他的安排下,杨虎城先后会见了史沫特莱、斯诺、爱泼斯坦、贝特兰等国际友人,说明了事变的真相,提出了和平解决的主张。
经过这些国际友人的宣传报道,张、杨获得了国内外人民的广泛同情和支持,为事变的和平解决提供了舆论基础。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国共两党停止内战,走上了合作抗日的道路,中华民族的历史又翻开了崭新的一页,而发动事变的功臣杨虎城,却在蒋介石的逼迫下离开了十七路军,十七路军也被改编为三十八军,杨虎城幕僚集团也因此而解体,其主要成员有的接受中共的组织安排,走上新的岗位;有的暂留国民党阵营,日后待机起义;有的离杨附蒋,参加了抗日战争。
注释:
①杨天石:《张学良说:杨虎城是西安事变主角——美国所藏档案新发现》,《炎黄春秋》200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