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虎城幕僚与西安事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虎城的幕僚与西安事变

[摘要] 杨虎城是西安事变的主要决策人之一。但在事变过程中,他的幕僚们也发挥了很大作用,为事变的成功发动与和平解决作出了贡献。

[关键词] 杨虎城幕僚西安事变

1930年10月中原大战后,杨虎城开始主政陕西,在这一时期,他招揽了许多人才,这些人才后来逐渐形成了他的幕僚团,政治方面的

幕僚主要有杜斌丞、南汉宸、王菊人、王炳南等,军事方面的有孙蔚如、赵寿山、孔从洲等,文化、科技、教育方面的有李仪祉、李百龄等。 1936年12月12日,杨虎城与张学良联合发动西安事变。杨虎城是事变的主要决策人物之一,但由于当时的形势,仅凭他的

一己之力是难以应付的,因而其幕僚们的态度就显得非常重要。其中绝大部分幕僚都坚决支持杨虎城,为事变的成功发动与和平解决做出了贡献。

第一,西安事变之所以能够成功发动与和平解决,一个很重要的

原因就是十七路军与中国共产党、东北军结成了“三位一体”的联盟。其中,杨虎城幕僚在沟通三方的关系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作为地方实力派,杨虎城与蒋介石之间存在着尖锐复杂的矛盾和斗争,再加上蒋介石的蓄意挑拨,双方的隔阂进一步加深。因此,如何处理与东北军的关系,成为杨虎城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王炳南曾多次代表杨虎城与张学良会谈,排除误会,加强彼此间的了解。杜斌丞和东北军的爱国将领建立了友好关系,明确提出“西北人民要支持东

北军打回老家去”的主张,对于促进两军的团结互助起了很大作用。王菊人也成为张、杨之间的重要联系人,张学良曾通过王向杨虎城转达了无意霸占陕西的想法。通过各方面的努力,东北军和十七路军的关系得到明显改善,初步形成了合作抗日的局面,也为日后西

北地区“三位一体”局面的形成和西安事变的发动打下了坚实基础。第二,提出捉蒋建议,坚定杨虎城发动兵谏的决心。华北事变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但蒋介石仍然逼迫张学良和杨虎城围剿红军,这引起他们的强烈不满。张、杨多次向蒋介石“劝谏”,希望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但屡遭蒋的训斥,为此他们开始寻找新的出路。张学良后来曾说:“我在洛阳归返西安之后,同杨虎城相谈之下,彼此大发牢骚。某一日,又谈这个问题时,我问计于他,他沉吟了一下说:‘我那些小家伙(这是指他的智囊团)倒有一个计策,等待委员长来西安时,我们不使他离去,我们来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①由此可见,是杨虎城首先向张学良提出了捉蒋的建议,而促使杨产生这

一想法的则是他身边的一些中共党员,主要包括王炳南、王根僧、宋绮云、米暂沉等人。这些人在杨部担任要职,经常参与机密工作,对杨虎城的决策产生了重要影响。1936年10月,赵寿山从平津回到西安后,建议杨虎城与红军、东北军搞好关系,以便将来共同抗日。在一次交谈中,赵直接提出了扣押蒋介石的主张。虽然杨虎城当面未予表态,但内心中却是支持的。赵寿山的态度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十七路军广大官兵的心声,更加坚定了杨虎城与张学良发动“兵谏”的决心。

第三,协助杨虎城制定周密的军事部署,确保“兵谏”的成功。西安事变前夕,根据张学良与杨虎城的安排,十七路军负责解决西安城内的国民党中央军,责任非常重大。西安城内的行动一旦有所闪失,临潼方面的捉蒋行动也会受影响,整个“兵谏”计划就可能前功尽弃。1936年12月9日晚,东北军营长孙铭九率领部分全副武装的士兵去临潼巡路。杨虎城知道这一情况后,误以为东北军要提前采取行动,遂马上部署军队准备配合。后经与东北军紧急联络,才知道发生了误会。经过这件事后,杨虎城更加小心谨慎,他与几个心腹将领多次商谈,明确了各自分工,决定由杨虎城与孙蔚如掌握全局,具体军事行动由赵寿山、李兴中、孔从洲等人负责。孔从洲根据杨虎城的安排,指挥部队进行了多次秘密演习,查清了西安城内国民党中央军、警察、宪兵的驻地及兵力部署。赵寿山、李兴中等人制定出一套详细的行动计划:决定由孔从洲率警备第二旅解除宪兵团、保安司令部的武装;宋文梅率特务营负责逮捕住在西京招待所的国民党中央系高官;赵寿山指挥教导营担任新城城防警卫。由于事先作了精心的准备,因而在事变开始后,十七路军迅速拘捕了西安城内的国民党中央军政大员,控制了局势。

第四,协助杨虎城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促进事变的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消息传到南京后,国民政府迅速任命何应钦为“讨逆军”总司令,调集大批军队向西安进发,同时,又派飞机轰炸渭南、三原等地。霎时大有内战一触即发之势。为了避免事态进一步恶化,杨虎城在幕僚们的协助下,紧急实施了一系列措施。

在军事上,稳定社会秩序,作好战争准备。西安事变发生后,杨虎城任命孙蔚如为西安戒严司令,赵寿山为公安局长,孔从洲为城防司令。当时,国民党中央系统的特务大都潜伏起来,对西安的社会治安构成了严重威胁。杨虎城坚定地指示,要维护好社会秩序,特别强调要做好中共代表成员的安全。为此,孔从洲和十七路军总部军法处处长米暂沉将军法处统辖下的执法队和各稽查所,统一于城防司令部领导之下,有效地加强了保卫工作。与此同时,为了防备南京方面的进攻,杨虎城把十七路军主力集中到西安以北的泾阳、三原一带,任命赵寿山为渭北警备司令。赵积极整训部队,做好防御部署,他还在各县召开群众大会,宣传联共抗日的道理,从而赢得了广大民众的支持。这一系列战备措施的实行,有效地遏制了南京方面的军事进攻,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政治上,参与重大事务的决策和组织。杜斌丞在承担繁重政务的同时,积极宣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促使全省政令统一,秩序井然。杜还代表杨虎城参加了由红军、东北军和十七路军三方组成的联合办公厅的工作,多次与周恩来会谈,坚决拥护和平解决事变的主张,给地方人士起了积极的表率作用。在王炳南的组织和领导下,西安地区的群众救亡运动蓬勃兴起,有力地声援了张、杨的爱国行动。王菊人、米暂沉、王一山等人也积极为杨虎城出谋划策,为事变的和平解决奔走。

在舆论宣传上,通过各种渠道向国内外报道事变的真相。西安事变发生后,南京方面极力进行新闻封锁,使外界对张、杨发动西安事

变的目的产生了种种误解。为了对事变进行客观真实的报道,让国内外人民了解事变的真相,事变当天,宋绮云主办的《西北文化日报》,连发两期号外,登载了张、杨对时局的八项主张和给全国各地的通电。第二天,《西北文化日报》又发表社论,全面叙述了事变的起因,评价了“兵谏”的意义和影响,宣传了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王炳南当时是宣传委员会的主要负责人,在他的安排下,杨虎城先后会见了史沫特莱、斯诺、爱泼斯坦、贝特兰等国际友人,说明了事变的真相,提出了和平解决的主张。经过这些国际友人的宣传报道,张、杨获得了国内外人民的广泛同情和支持,为事变的和平解决提供了舆论基础。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国共两党停止内战,走上了合作抗日的道路,中华民族的历史又翻开了崭新的一页,而发动事变的功臣杨虎城,却在蒋介石的逼迫下离开了十七路军,十七路军也被改编为三十八军,杨虎城幕僚集团也因此而解体,其主要成员有的接受中共的组织安排,走上新的岗位;有的暂留国民党阵营,日后待机起义;有的离杨附蒋,参加了抗日战争。

注释:

①杨天石:《张学良说:杨虎城是西安事变主角——美国所藏档案新发现》,《炎黄春秋》2002年第11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