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有效手段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刍议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手段
内容摘要:引导学生采用“手脑并用”、“合作交流”等活动方式开展数学活动,鼓励学生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充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手脑并用合作交流启发点拨
现行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在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中,增设了一些“想一想”、“试一试”、“议一议”、“做一做”等数学活动内容,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有利于学生开展“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式的数学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为此,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精心设计和组织学生开展数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操作、思考、猜测、合作与交流,在学生学习活动困难时,教师要给予启发和点拨,鼓励学生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有效开展数学活动。
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手段。
一.“手脑并用”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
【案例1】苏科版九年级(上)数学教材,在“图形与证明(二)”一章的最后有一个数学活动:“折纸与证明”。
活动内容有三项:1.用一张长方形的纸片折一个正方形;2.用一张正方形的纸片折等边三角形;3.用纸条折一个正五边形。
活动前,让每位学生准备长方形纸片若干张、剪刀、刻度尺、三角板、量角器,以学习小组为单
位分组活动;活动中,让学生先按教材上提供的视图折叠、剪裁纸片,再验证它们是否是正方形、正三角形、正五边形。
由于教材分别给出了每种折纸方案的步骤和视图,所以学生操作起来并不困难,难在说理与证明。
要突破这一难点,就要在活动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手脑并用”,既要动手折叠,同时又要动脑思考;既要动手测量,同时还要动脑验证,这样,学生才能顺利地完成操作,同时理解操作的合理性,才能克服了说理证明的困难。
“手脑并用”还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常常会有新的发现。
陶行知先生说:“手和脑一起干,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要让学生走向创造之路,手脑并用,劳力上劳心,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
”活动课上,学生边动手操作,边动脑验证。
手脑并用,使学生的“外”与“内”和谐,“力”与“心”和谐,“力”能唤“心”,“心”能动“力”,心力合一,才能激发潜能、灵动思维,萌发创造。
本活动中,学生创造性地提出与教材不同的5种剪拼方案,说明“手脑并用”可以促进学生很快进入一个较佳的学习活动状态,从而学生的潜力被激活,思维得到进一步提升,所以说“手脑并用”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
二.“合作交流”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环节。
【案例2】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一课的教学中,有两个剪拼活动:(1)将一张三角形纸片剪拼成两部分,并把它们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2)将一张三角形纸片剪拼成一个矩形,并使这个矩形
的面积与原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要学生独立完成这两个剪拼活动是有一定困难的。
如在活动(1)中,(如图2-l)折痕de是怎样得到的?教材上没有明确说明,学生也不知道怎样折,这时就需要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合作交流”式的学习活动,让他们在合作与交流中领悟到:要折出中位线de,就要先折出高ah,再折叠使a与h重合,才能得到折痕de(如图2-2);在活动(2)中,教材上已经给出了剪拼的视图,学生在活动(1)的基础上,按视图的方法不难得到一种通过剪拼来证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方案(如图2-3);但是,还有另一种设计方案学生就不容易想到了,此时,教师要启发学生:能否剪拼出一个与中位线和高等边的矩形昵?让学生继续“合作交流”。
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学生又得到了另一种剪拼的方案(如图2-4),同样可以证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接下来的例1是证明“梯形的中位线性质”,仍然可以用剪拼的方法证明,教师可以继续让学生“合作交流”。
学生在活动(2)的经验基础上,利用手中现成的工具和在活动(1)中剪得的梯形纸片,很快得到另一种证明“梯形中位线性质”的方法(如图2-5)。
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还可能根据活动(1)的经验,得到另外一种剪拼的方案(如图2-6),只是证明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也要给予表扬和鼓励。
“合作交流”是学习活动中的一种较好方式。
在本课中,教师把“合作交流”贯穿在学习活动的始终,使学生不断地产生新发现、新思想,不仅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而且激发了学生的
创造性思维。
“讨论交流”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学生是拥有不同知识、经验的个体,按新课程理念,学生应在相互沟通与合作学习中,交流、碰撞、互补,形成学习的共同体。
共同体产生的学习效果比个体更加丰富而深刻,一个人对知识的感觉和体验是不够的,经过学生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相互补充、共同构建的知识,才有可能趋于完善,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相得益彰,这也是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教学方法。
因此“合作交流”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环节。
总之,在探索性学习活动中,每当学生的思维产生障碍时,教师应及时给予启发点拨,使学生的思维畅通,为学生的思维走近创新阶段铺平道路。
同时“启发点拨”使教师本身也成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这样,师生在共同的学习活动中就产生了默契,学生的创新思维将会异常的灵动、活跃,因此“启发点拨”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动力。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华人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国家课程标准初中数学教材(苏科版).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3]吴庆麟、胡谊.《教育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