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北师大版初中语文比较探究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上好北师大版初中语文比较探究课

摘要:“比较探究”课是素质教育中北师大初中语文的一个重要教学课程,该课程能够有效地扩宽学生视野,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因此,“比较探究”课是初中语文教学中一项重大的课题,而如何更好地进行“比较探究”课则显得至关重要。

关键词:比较探究;教学方法;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0-387-01

“比较探究”课程的教学是北师大版初中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版块,而如何更好高效地发挥该课程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广大初中教师的关注。在教学时,引入比较与探究的教学策略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能力,促进探究的学习深度,学生通过不同角度的学习感悟不同的语文知识,从而树立良好的语文学习惯。进行“比较探究”课的教学时,教师应从多方面因素上进行分析与考虑,在基本教学的前提下,采取相对应的可行性措施,发挥该课程的最大效益。

一、明确课程目标,进行探究分析

在进行“比较探究”课的教学时,教师都希望学生对该课程有一定的认识与兴趣,在兴趣的基础上加强语言文化知识的学习。课程的学习首先应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始

着手,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浓厚的兴趣可以使教师的授课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要突出“比较探究”课的特点,教师应确立课程的首要目标。为了融合学生学习的兴趣,设计目标不能定得过高、过于笼统复杂,因为过高的目标会使学生感到无从着手,复杂的知识导致学习费力,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但同时教学的目标也不能设立的过低,过低的学习目标会使学生觉得过于简单,降低学习的积极性。总而言之,课程的目标设立非常重要,它在一定程度上对课程教学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二、比较文章异同,进行探究分析

语文学习本身是一门比较抽象的课程,“言为心声”则是指学习语文需要学生用心地进行交流体会,以理解与感悟文章的中心思想。在对课文进行领悟的时候,学生可以通过比较与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

例如,在语文课文中,即使是关于同一题材的描写,不同的作者也表达着不同的思想感情。因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加入同一题材或类似题材的不同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其不同点,在体会中捕捉思想、情感的细微差别,从而更深入地掌握文章的内涵。例如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秋日撷英》,各篇课文都是写秋天景物,抒写秋天特殊感受的。杜牧的《山行》刘禹锡的《秋词》毛泽东的《采桑子重阳》都是赞秋,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杜甫的《登高》

是悲秋。诗人选取的景物不同,有“霜叶”,有“飞鹤”,有“黄花”;也有“枯藤”、“瘦马”,有“落木”、“长江”,不同的诗人抓住了不同的秋天景物,抒发了不同的但属于自己的特殊感受。这些在授课时要进行适当的比较,既让学生明白同样的秋天别样的作品,又对指导学生实践写作大有裨益。当然,教师也可以选取不同题材的文章进行授课,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发现其中的共同点,这种方法也是该书主编孙绍振先生在试用该版本教材地区作报告时多次强调的方法。但是,不管是哪种方式的比较教学,教师都应认真备课,明确教学目标,设置具体问题,让学生在比较学习中解答问题。

三、对比语言技巧,进行探究分析

语言文字的运用是语文学科的一大特色,学会品味语言文字的运用是学好语文的必要条件。在现代素质教育中,“比较探究”课的设立可以通过对比分析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运用技巧的掌握程度.

例如,贾岛的《题李凝幽居》中的:鸟宿池边书,僧敲月下门。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运用对比的教学方式,“推”与“敲”不同,“敲”字有动感,在月夜寂静之声中,“敲”字能够准确地描绘出诗中意境,使用了以声衬静的手法,从侧面凸显出环境的寂寥。而王维的《鸟鸣涧》: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则以月亮从云朵里出来的一刹那的动作惊动了

山里的鸟,属于以动写静的写法,写出了春山夜间的寂静,当然两位诗人表现出的心理的宁静感受也是不同的。这些细微的差别在上课时可进行比较,真正让学生懂得不同文字有不同的效果,不同诗人有不同的写法,真正让学生明白异曲同工之妙的内涵。在教学时,通过比较文字、语句的精湛之处,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四、对比情节构思,进行探究分析

“对比探究”是现代素质教学的一种趋势化授课方法,它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发散大脑思维,活跃精神思想,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进行“对比探究”的课程学习中,教师可通过学生本身的想象能力进行教学,从而达到良好学习的效果。

例如,九年级上册法国作家莫泊桑的《项链》和《珠宝》这两篇小说,都以项链为道具,都发生了重大变故,都有伏笔。《珠宝》的项链由假变真,人是假的,郎丹先生在一场变故下最终暴露出可鄙虚伪的品质,一个得到了钱财人却变坏了;《项链》一文的项链由真变假,人是真的,马蒂尔德在一场变故下却激发出了诚实勇敢、坚韧勤劳的好品质,一个失去了钱财人却变好了。《珠宝》并不写出作为变故根源的真项链来历的故事,而是集中笔墨写出主人公对此的反应,《项链》妙在本可消除灾难的假项链知道结局才亮出,主人公因此得祸还是因此得福并不写出,使人思索不尽,

无限感慨。通过这种对比情节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对比探究”的优势,达到“教”与“学”的共同目的。

“比较探究”课的学习,主要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在进行该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从中领悟学习的内涵,获取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当前,素质化教育是“教”与“学”的共同组合,“比较探究”课程的良好效果也是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的努力才能达到的。作为语文教师,应把比较的教学方法充分地运用到教学的始终,并且教会学生运用比较探究进行自主学习;作为学生,更应将比较探究的学习方法作为一种学习习惯,将比较贯穿于学习的始末,发挥“比较探究”的优势,从而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水平,达到高教学效率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琼予.阅读教学中的比较探究[J].文学教育(下),2010,06:110.

[2] 张耀东.比较探究阅读课有效教学模式研究[J].文学教育(下),2012,07:1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